《新资本主义的文化》译后记 如何不被“无用的幽灵”纠缠(载8月23日《东方早报·上海书评》)
Aug 19

199611月,许多美国人不再为圣诞节送什么礼物给亲友发愁,因为他们都已经有了目标:那是一本叫做《与神对话》的书,作者是名不见经传的尼尔·唐纳德·沃尔什。这本书只有211页,定价也不高,才19.95美元,但是在这些美国人看来,没有比它更合适、更贵重的圣诞礼物;因为它通过解答许多关于生活与爱、善与恶、金钱和健康的问题,提供一个全新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能够让看过的人产生脱胎换骨的感觉,确实适合在圣诞节这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日子阅读。

于是在毫无媒体宣传的情况下,这本早于1995年就出版的作品凭借读者交口称赞的传播效果,终于在当年1124日那天悄然第一次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位居非虚构类第14位。当年网络尚未兴起,传统媒体的影响力如日中天,登上美国最权威的畅销书排行榜让《与神对话》得到了更快被更多读者认识的机会,也得到了更多的赞誉。随后三年的时间里,它上榜的时间高达137周,卖出了数百万册。大家都在问:尼尔·唐纳德·沃尔什是谁?

尼尔·唐纳德·沃尔什1943年生于美国中部小城密尔沃基,十七岁考上了该市的威斯康星大学。念完大二之后,尼尔厌倦了学校提供的教育,于是辍学,离乡背井,到马里兰州安纳波利斯市某家小型广播电台上班,当时他才十九岁。

随后那些年,凭借聪明才智和不懈努力,没有学历尼尔在异乡闯出了一片天地,他先是成为广播电台的节目导播,后来改行到了平面媒体,当起报社的记者,最终坐上主编的位子。他并没有眷恋日趋安稳的工作,而是毅然再次改行,到美国最大的公立学校系统担任公共信息官员。后来他又离开马里兰州,迁居美国西海岸的俄勒冈州,创办了自己的公关公司。虽然在事业上似乎一帆风顺,但尼尔的个人生活却遇到了很多波折,曾经有一场大火将他的财产全部吞噬,而且导致他先后三次更换工作行业的,实际上是三次失败的婚姻。创办公关公司之后,尼尔第四次结婚,总共生下九个子女。沉重的家庭压力使他不得不辛勤工作,甚至付出了健康状况逐渐恶化的代价。

到俄勒冈州之后的最初几年,尼尔过着典型的美国中产阶级生活:拥有温暖的家庭和不菲的收入。然而,命运似乎总在和尼尔开玩笑。就在他的生意蒸蒸日上时,一位老先生驾车左拐时撞上了尼尔,差点要了他的命。脖子骨折的他大难不死,但花了整整一年时间才康复。出院后,尼尔发现他的公司已经倒闭,失去收入来源的直接后果是生活质量急剧下降,从而引发了不可调和的家庭矛盾。这次尼尔面对的不仅仅是第四次失败的婚姻,而且还有严重的生活问题:搬出曾经的家之后不到几个月,年过四十岁的他连一套小房子的租金都交不起,只能在俄勒冈州的杰克逊温泉公园露宿,依靠捡易拉罐换来的钱和好心路人的施舍过日子。

如此沉重的打击并没有摧毁尼尔对生活的信心,他振作起来,重操旧业,在某个广播电台找到了一份兼职。尼尔重新走上了年轻时走过的道路:靠着自己的能力和勤奋的态度,他转为正式员工,最终成为该电台的节目主持人。

他曾见过底层的生活,他曾餐风露宿,但现在他似乎又正在走向人生的巅峰。然而,尼尔再一次感到了生活的空虚。1992年春天,尼尔陷入了深深的绝望,他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遭遇那么多的挫折和痛苦。2月的某天,尼尔午夜梦回,给神写了一封信。“我的人生为什么如此失败?”他用圆珠笔在黄色便笺本上愤怒地写道。

后来的事情众所皆知:这封质疑的信得到了神圣的回答。根据尼尔自己的说法,他听到一个温柔而和蔼、温暖而充满爱意的声音,回答了这个和其他问题。感到震惊而又豁然贯通的他匆匆把答案写在纸上。他的提问持续了三年,1995年,他把部分抄录下来的答案付梓,就是那本备受美国人欢迎的《与神对话》。

对于尼尔·唐纳德·沃尔什这种说法,深信不疑者有之,斥之为骗子者也有之。但所有看过这本书的人,无不为它的睿智而折服,为它的爱心而感动,为它的幽默而微笑。那么,《与神对话》究竟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

它的名字带有宗教的色彩,但实际上它不属于任何宗教,而是融合了东西方众多宗教和哲学流派的智慧。实际上,《与神对话》中蕴含的哲理,在别的著作中也有痕迹。比如说“神”对宇宙起源的解释和《道德经》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是相同的。“神”认为感觉比知识更加可靠,日内瓦哲学家卢梭也曾提出类似的观点。“神”指出,灵魂的最终目的是达到神的境界,我们能够在《薄迦梵歌》看到同类的观点。“神”说现实是意志创造的表象,稍微有哲学常识的人都知道叔本华的成名作是《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神”提出万物皆神的观点,印度教和斯宾诺莎也有一致的看法。

但是,《与神对话》最吸引人的地方,或者说最了不起之处,在于它用通俗优美的语言,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举个例子吧,当今社会的物质生活虽然极其丰富,但现代人并不比古代人更加快乐,或者说现代的富人往往未必比穷人更加快乐,对此心理学、社会学乃至脑神经科学都提出了很多解释,但是它们都没有“神”说得透彻明白:“世界上的钱不够多,时间不够多,爱情不够多,食物、水和同情不够多……总之好东西统统不够多。人类特有的这种‘不够’意识创造和反复创造了你如今看到的这个世界。”(第203页)

《与神对话》不但提供可行的建议让读者消弭这种有害的消费主义意识,还一针见血地指出现代人的愤怒、忧愁与怨憎的来源:过度的个体主义造成的受害者心态。当代社会,尤其是在西方发达国家,个人主义的发展使得个体和社会处在对立的两端,许多人自然而然地将个人的不幸归咎于社会和政府,面对世界的不完美只会怨天尤人。但是“神”指出,唯有意识到你对这个世界的现状负有责任,你才有能力去部分地改变它:“世界以目前的方式存在,是因为你们选择了让它这样。…… 你们可以选择在明日结束砍伐你们的雨林。你们可以选择不再消耗笼罩你们的星球的保护层。你们可以选择中断对地球精妙生态系统的持续攻击。……你们同样可以在明日就停止所有战争。那是简单而容易的事。那只需要——向来只需要——你们全部人同意就行了。然而,如果你们连一致同意停止相互残杀这么简单的事情都做不到,又怎能挥舞拳头呼唤上苍来整理你们的生活?”(第61-62页)

现代人痛苦的部分根源还在于社会的压力。众多道德观念、制度规范都会对个体施加约束,但这并不是个人焦虑感的来源。个人的焦灼更多地来自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比较和相互指责。“神”说:“别妒忌成功,别怜悯失败,因为你不知道在灵魂的权衡中,什么算成功,什么算失败。遇事别称其为灾难或欢乐,除非你已确定或见证它的用途。因为,如果死拯救了数以千计的生命,它还能被称为灾难吗?如果生只带来悲哀,它还能被称为欢乐吗?然而就算连这个你也别去判断,你永远走你的路,同时允许别人走他们的路就可以了。”

这是一篇介绍性的短文,此处对《与神对话》的描述注定是浮光掠影式的,尼尔在该书中借用“我”和“神”的对话,以层层递进的逻辑,极具说服力地解答了众多关于成功、金钱、人际关系、性爱、健康、长生等芸芸众生都有的困惑,让人们看到了过上一种没有忧愁、没有恐惧的生活的希望。至于看完本书之后,能否像尼尔·唐纳德·沃尔什那样摆脱生活的绝境,那就有待于读者亲自去阅读和验证了。

发表评论

CAPTCHA Im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