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科学传播要联合力量主动出击
31 08 2013年(根据“转基因科学传播实践座谈会”上的主题发言整理)
我做转基因方面的科普最早始于2002年。当时看到国内媒体出现有关这方面的谣言:转基因食品是美国人自己不吃,推广到中国来,把中国人当小白鼠。记得当时新浪网还搞了一个专题——“把中国人当小白鼠试吃转基因食品”,我于是写文章辟谣。后来写了一篇比较长的文章,叫做《转基因作物的是是非非》,当时发在《科学世界》上。迄今十年,文章写了几十篇,出过两本书,2005年出版《基因时代的恐慌与真相》,后来还出了一本叫做《餐桌上的基因》,那本来是给小孩看的,上海少儿出版社找我写的,后来又改名叫做《食品转基因》,是同一本书换了不同版本。
除了写书和文章以外,还参加过电视辩论,参加过三次,有两次播出了,其中有一次是在深圳卫视,一次是在凤凰卫视,跟那些反转的人士、绿色和平组织的人辩论。还有一次没有播出,是在北京电视台的一个节目,那期节目本来是关于我本人的,但是那些反转基因的人士知道了以后,组织了一大批人去闹场,就像开我的批斗会一样。最后因为那个节目场面太激烈,没法播——都不让我发言了,跟文革的批斗会差不多。
因为我做的转基因科普比较多、比较早,被那些反转基因的人士说成是美国派来的汉奸,被拿来跟黄大昉老师等人一块说。直到现在还说我是孟山都的人,实际上我到现在连孟山都的人长什么样都没见过。
之所以一谈起转基因的问题,那些反转基因的人都来骂我,除了因为我写文章多、写得比较早之外,还有一个原因,我在这方面的态度非常鲜明,我不会留什么余地。在媒体上,有些人做转基因方面科普的时候,他们态度会显得比较缓和,往往会采取和稀泥的态度——“这个问题目前还没有定论”之类,这是我们经常看到的。在媒体上,包括那些所谓比较权威的媒体,一谈转基因食品安全的时候,即使是以辟谣的态度,说转基因食品目前没有害,他也总要加一句:“关于这个问题国际上还没有定论。”
但是,我不会采取这种立场,我会直接告诉大家:只要是批准的、上市的转基因食品,它的安全性就有定论。没有定论的东西怎么可能批准、让大众都来吃?那是很不负责任的。对一种食品,其安全性必须是有保障的,才会上市,让公众去吃。
所以,我的第一点感受,做转基因方面的科普一定要态度鲜明、不和稀泥。一旦态度不是很鲜明,一旦留有一个余地,就会显得你很心虚:你自己本来对这个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是不是也没有把握?是不是给自己留一条后路,免得真出了什么问题,然后还可以辩解?
而且,态度鲜明还表现在针对这些转基因谣言的时候,你要非常严厉地去揭露他们。我们跟他们之间的这种争论,不是学术争论,而是揭露谣言、揭露谎言,对他们就不应该客气,特别是对一贯造谣的那些人不应该客气。如果是因接受信息太少而不了解真相,我们可以解释,可以澄清。但是对那些明显是恶意造谣的,不管是出于政治目的、经济目的还是出于别的什么目的,都应该严厉揭露他们。
但我们现在很多做科普的在这方面还不是很鲜明。举个例子,今天有中学的生物老师在这儿,我就说说现在中学的生物教科书。前两天网友给我传的高中生物教科书里面有一页关于转基因的内容,列举了转基因为什么引起争议,其中列了几条转基因可能的危害。另外列了几条转基因食品的好处,让同学们比较、讨论。你要列出转基因食品有可能造成的危害,这未尝不可以,你要举例子,可以谈有什么样的可能性,比如可以转一个有害的基因进去等等,这种可能性我们不能完全排除。
但是它列出来的几条都是站不住脚的,第一条,说有可能把艾滋病的病毒改造,让它变得更有传播性,这跟转基因有什么关系吗?没有关系。这属于比较宽泛的基因工程范畴,基因工程有这种可能性,把某一种病毒改造,让它变得毒性更强、传播力更强。但这跟我们要讨论的转基因作物或者转基因的动物、转基因的食品没有关系。你不能把无关的问题拿来让同学们讨论。
第二条,关于1999年康奈尔大学洛希(Losey)的研究,说是帝王蝶吃了转基因作物的花粉被毒死了,《自然》杂志报道了。但是这个研究后来被推翻、被否定了。现在中学的课本还把它作为一个事实写进去,强调这是《自然》杂志的报道,很权威。作为中学教材,内容应该是被认为有定论的东西。也许编课本的时候,此事还处在有争议的阶段,本来就不能把有争议的内容放进去,更何况后来已经把这个研究推翻了,那么现在的课本就更应该改。
第三条,给奶牛打基因重组的生长激素会促进奶牛多分泌牛奶,但是会有一个问题,奶牛的乳腺炎发病率比较高。生长激素打多了,也许有可能会使奶牛容易得乳腺炎。但是这跟转基因有什么关系?激素打多了,促进奶分泌,可能导致乳腺出现问题,但这跟转基因毫无关系。把无关的东西放进来让同学们讨论转基因的利弊,很误导人。
连生物学的教科书都有很不准确的内容,更何况其他的科普文章。教科书肯定是几道关卡审过才有可能出版,而报纸、电视节目相对没那么严格。
所以我要讲的第二点是,做转基因科普的时候,一定要保证信息准确,资料的来源应该比较权威,而不是随便到网上去转。很多资料的来源可能就是来自于某个人随便写的,甚至来自于反转基因的人士散布出来。要学会鉴别,有些资料即使挂上了权威的招牌,但未必真的权威。比如在网络上流传很广的,美国环境医学科学院有一份报告,吃转基因食品引起的种种坏处等等。美国环境医学科学院听起来很权威,但实际上那就是一个野鸡机构。美国谁都可以注册一个医学院、科学院,只要那个名称没有人用过。但现在很多媒体都把它当成权威资料引用。
(黄大昉补充:引用甚至把“环境医学”去掉,叫做“美国科学院”。方舟子:那就更恶劣,纯粹属于造谣、造假。)
包括我们一些科普机构在这方面也很不严谨。前几天有网友去了北京植物园,看到那里有科普展览,关于大豆的。其中有一部分是关于转基因大豆的,说是有争议的、值得警惕的转基因大豆,里面写了几条,全是谣言。比如转基因大豆的基因有可能进入我们人体,改变我们人的基因;转基因大豆有可能合成某一种有毒的东西,来危害我们人体;还列了很多实验,都是被反驳过的,如俄罗斯人做的老鼠实验,还在这个基础上夸大,说喂了转基因大豆以后,老鼠的死亡率是普通老鼠的六倍。还有意大利的一个实验,吃了转基因的东西,发现老鼠的肝脏受到了损害。把各种谣言添油加醋,放在一个科普展览里头,这个问题就大了。
这不是普通的一篇文章,北京植物园毕竟是一个科普机构,放在那里作为一个展览是有一定权威性的,很多观众看到就信了。北京植物园本来给我印象很好,离我家也近,我经常去。看了这条消息以后,给我的印象比较坏。
在做转基因科普的时候,表述要严谨。没有必要夸大其词,也没有必要回避某些问题。现在反转基因的人士经常说我,指责我说转基因食品绝对安全,实际上我从来没有说过这种话,我绝对不会说什么食品绝对安全,这不是严谨的表述。包括最近,我刚刚去了一趟韩国,随媒体代表团去韩国访问。访问团里面有央视的主持人海霞,她也问我这个问题,你怎么保证转基因食品绝对安全,以后不会出问题?我说我没法保证,我们能够保证的是,转基因食品跟同类的非转基因食品相比同样安全,甚至更安全,我不可能保证它绝对安全,因为这个世界上很难找到绝对安全的食品,只能是相对而言与同类食品一样安全甚至更加安全。她说这样说我就能够接受了。所以表述一定要严谨,不要说过头的话。
还有一点,我们不要回避争议。2010年4月份我在央视做过一次节目,当时是跟林敏所长一起做的。背景是2009年抗虫转基因水稻和植酸酶转基因玉米获得安全证书,当时很有争议。央视农业频道找到我们,准备把这个做成三期节目来播。那个栏目是跟农业部合作的,节目播出之前,要送农业部审查。农业部的人说,现在正是有争议的时候,这个节目播出来会引起更大的风波、更大的争议,因此不能播。一直到10月份,大家已经不关注这些事,才把三集剪成了一集播出,基本上也就没有什么反响、没有什么人看了。最后的结果就是变成了泛泛的科普。本来我们在两天的时间里面谈了很多问题,有很多都是针对谣言的,一一给它驳斥。最后基本上把这个都剪了,变成了很普通的科普,也就没有了反响。像这种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要争论这个问题、等风波过去再播的态度很不正确,从传播角度来说,大家在争论、讨论的时候,科普更容易引起注意,传播的效果会更好。谣言在传播过程中就应该给予反击,见到哪一条谣言应该马上予以澄清,而不能抱着清者自清、谣言止于智者这种态度,这实际上是当阿Q、当鸵鸟的态度。
争议是很好的传播手段。大家谈起我,首先想到的都是学术打假,其次才是做科普工作、科普作家。其实我在科普方面做的工作要比揭露学术造假方面多得多,但是为什么学术打假的名声超过了科普?因为学术打假是有争议的,传播得比较广。
刚好目前转基因有争议,最适合于做科普,容易引起大家关注,引起大家重视。大家都喜欢看吵架,那么你就不应该怕吵架。这种针对谣言的、针对谎言的科普,要比写一篇普普通通的介绍转基因的文章的效果要好得多。所以我经常说,我们做科普分两类,一类是传播知识,另外一类是辨别假知识。这个所谓的辨别假知识,就是去批判、揭露伪科学的东西、谣言的东西、迷信的东西,这往往是一种更好的科普手段。
对这种争议、谣言、谎言,不仅不应该回避,不害怕它,而且应该主动出击。就像我们针对郎咸平的那个节目,我觉得这次做得好,就是主动地出击。主动出击不仅能够起到比较好的传播效果,而且能够起到一定的威慑作用。给国家广电总局的投诉,不管未来他们会不会处理,即使不处理,也起到一个威慑作用。以后这些人要继续在媒体上造转基因的谣言,他们就会掂量掂量,会不会引起投诉。以前是肆无忌惮的,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反正转基因的科普节目会受到限制,但造转基因食品的谣可以不受限制。为了抓眼球,抓收视率,他们什么都敢说,传播谣言要比做正儿八经的科普更容易传播开去。为什么伪科普要比真科普更容易传播出去?因为伪科学是抓住人心的,是根据受众的需求编造出来的,知道你想听什么样的话,我们就说什么样的话。我们做科普的人不能这样说,我们是根据事实来说的,说的话反而是他们不愿意听的,这样的结果必然导致我们的受众范围比较窄。这是一个艰巨的工作,只能慢慢来。
除了这次针对电视的,以后还应该包括针对报纸的。报纸有些记者几乎是专职造谣,比如金微,他最早在《国际先驱导报》造谣说转基因玉米使老鼠绝种、牲畜流产等等的,虽然已经被驳斥过,但是这个谣言一直在传。这个记者现在跳槽到《每日经济新闻》去继续造谣,说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官员说转基因食品不安全,我当时驳斥他,《每日经济新闻》就把那篇文章撤了,但谣言已经散布出去。类似这种记者,他如果以后再出来造谣,应该主动出击,向新闻总署那边投诉。
现在转基因已经被妖魔化,在中国妖魔化得尤其厉害,一谈起转基因问题,大家都说这至少是有争议的东西,甚至更严重地说这是有害的东西。一跟转基因沾上边,就好像变成了一个坏人。在这个形势下,针对转基因的科普,我们应该多方面联合起来,应该联合各方面的人士,官方的如农业部,学术界如农科院、农大这些部门,民间科普界,还有其他各界,包括法律界、教育界等。形式也可以多样化。昨天的两场转基因品尝会,一个在广州,一个在济南,影响都很大,就是很好的科普。各界人士组织起来,既要做科普,也要揭露这些谣言、揭露这些伪科学,主动出击,我们才能扩大我们的阵地。
分类 : 访谈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