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太医”因非法经营被检察机关起诉

23 05 2009年

【方舟子按:收到这份中医信徒转来的这份满口谎言的“太医辩护词”,才知道风靡一时的“刘太医”因非法经营被检察院起诉,正在天津塘沽法院受审。这么大的事,居然没有见到有媒体报道。其信徒称:“太医庭审顺利,法院、检察院给予太医很大的保护。但是新华社仍对此事紧咬不放,继续施压给司法机构。导致法院面临很大的压力。请各位发邮件、传真、快件给塘沽法院宋春香院长、刑事庭庭长易志,政法委书记王玉燕,新华社天津分社,强烈要求他们坚决按照国务院(2009)22号文保护中医的精神,免除太医的刑事处罚,让他继续传播祖传中医文化!不能做违反民意,丧失违反政府的事情!”又,辩护词中提到的为“刘太医”作证的“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博导,欧洲科学、人文与艺术院院士王永成”,其妻子正是因为听信“刘太医”的谎言,耽误了治疗而被害死的,参见陈祖甲《“刘太医”害死我胞妹》(XYS20090218)。】

辩 护 词
尊敬的审判长、审判员:
瀚洋律师事务所接受委托,指派陈建律师担任本案被告人刘弘章先生的辩护人。辩护人在开庭前多次会见了被告人,查阅了案卷材料以及相关法律文件,结合今天的庭审情况,辩护人对于公诉机关指控被告人刘弘章先生非法经营不持异议。
本案在社会上被评论和称为“千古以来教会百姓治好各种疾病却将被判刑的第一个中医案”,案件内涵的法律意义、社会意义和历史意义已经远远超出案件本身。在此,辩护人谨从被告人的特定身份、特定经营品、特定医疗方法、国务院新近颁发的国发(2009)22号文件体现的司法精神和政策取向、全国各地患者群众联署情况说明,及本案特定经营品涉及的注册管理法规滞后等方面,阐述被告人具有法定和酌定从轻、减免刑事处罚的情节,具体辩护意见如下:
一、被告人为世代相传近900年的世家中医
被告人出身于中国罕见的世代相传近900年的中医世家,其太祖为金元四大名医的刘完素。“刘爷治疙瘩,手到一把抓”,这句民谚在河间、肃宁地区家喻户晓,位于河北省河间市的刘完素墓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祖庙中刘完素塑像只有直系亲属才有资格上台祭扫。被告人是刘完素河间支第33代族长,辩护人向法庭提交被告人之子刘浡于2009年2月在族人相护中为太祖刘完素祭扫的照片可以证实。(附证据:河间照片)
被告人的高祖为明朝永乐太医刘纯,被告人是刘纯医道第24代承袭人,承袭有刘纯医学专著《成化咸宁景厚家学》一套共20本。被告人撰写出版的三本著作《三分治七分养》、《病是自家生》、《是药三分毒》中主要医理、病理、药理内容均出自《成化咸宁景厚家学》祖传古籍。(附证据:古籍照片)
被告人的太爷刘连仲为袁世凯时期的总统府侍从医官室主任。被告人的爷爷刘凤池为蒋介石时期的总统府侍从医官,据《中华民国南京政府授予将军全名录》记载,于1936年被授予陆军少将军衔。被告人的堂爷刘凤瑞为宋美龄的按摩保健师,人称“刘副官”,现今生活在纽约。
被告人的父亲刘世奎,字公台。1959年,周扬被定为“文霸”、李万春被定为“京戏霸”、严凤英被定为“黄梅戏霸”,刘世奎被定为全国“中医霸”,从侧面反映出刘家在中医行业中的地位。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第六、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卫生部原中医局局长吕炳奎同志,在1958年主持起草了《关于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总结报告》,毛泽东同志在报告上批示“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1978年,吕炳奎同志又以卫生部党组名义主持起草并报送中央《关于认真贯彻党的中医政策,解决中医队伍后继乏人问题的报告》,中共中央以(78)56号文件转发。吕炳奎同志同样出身中医世家,在中医药方面具有很深的造诣,与被告人的父亲刘世奎相交数十年,对刘家情况非常熟悉,1989年亲自为刘家题词“瘤科世医”,这些都是对被告人出身中医世家身份的认定和肯定。(附证据:吕炳奎同志的题词与吕炳奎同志生平介绍)
被告人刘弘章先生中学毕业于北京清华附中,大学毕业于北京医学院,毕业后分配到甘肃省政府医务室,担任甘肃省革委会主任洗恒汉中将的保健医生,同时兼任甘肃水电工程局医院副院长。后设立北京长城瘤科技术研究院并亲任院长,研究院执照范围为“治疗癌症”和“制药”。被告人具有主治医生资质,一生从医,履历清楚。
在全国数百万医务工作者中,出身中医世家,拥有家传系统医学古籍和中药秘方,同时又受过西医高等教育的人才并不多,被告人是其中屈指可数的尖端人才。被告人有着几十年西医医院的工作履历,在长期实践中公布、推广并指导各地群众采用其祖传医道防治各类的慢性疾病,救人无数,为维护同胞生命,提高中华民族整体健康水平,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健康发展作出了显著的贡献。
二、本案中涉及的特定经营物为相传近600年的祖传中药
本案中涉及的“控岩散”、“化痞散”等特定经营物,其配制秘方皆出自被告人祖传的《成化咸宁景厚家学》。被告人祖祖辈辈以这些家传专科药治病救人,包括被告人的父亲刘公台在解放后也一直以此治病,药物疗效卓越,得到卫生部原中医局局长吕炳奎同志充分肯定。
三、被告人公布的祖传医道以七分养为基础,仅对个别危重病人用药,其医道经社会各界广泛实践,证明行之有效
“养生之道”、“三分治七分养”,是被告人祖传的特定医道。是始于明朝的以规范化健康生活方式为基础防治各类慢性疾病的医疗理论和临床方法。被告人通过各种方式向社会公布和传播,指导群众按照古法养生和防治疾病。被告人的著作《三分治七分养》、《病是自家生》、《是药三分毒》曾经成为最热的畅销书籍,至今长销不衰。
赵英健先生于2008年初对采用被告人祖传方法的病友们进行了采访,同年10月由上海三联出版社出版发行了汇集采访实录和调查报告的《刘太医调查——生命的疆界》一书,该书对于全面认识被告人祖传医道的医疗效果、社会效果乃至本案案情具有实际参考价值。
该报告受访者分布于全国二十三个省市,有科学家、院士、教授、高工、博士、官员、企业主、经理人、医生、教师、编辑、记者等,受过高等教育的占绝大部分,报告中采用被告人方法防治慢性疾病的临床实践者逾千人,具有广泛的社会代表性。
受访者的病症有癌症、乙肝、糖尿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尿毒症、心脏病、偏瘫、肺气肿、结石病等多种疑难病症和各种亚健康体况。通过调查报告可以得出确切结论:被告人公布的祖传医道对于防治和治疗各类慢性疾病都有超过目前常规药物治疗的良好疗效。
受访者当中,北京中国电力经济与优化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导乞建勋;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博导,欧洲科学、人文与艺术院院士王永成;广东中山火炬高新区科协副主席、国务院特殊津贴享有者田正义;北京饭店副总经理、东方医学门诊部主任李炜鑫;广东省梅州市天行健生饥食疗中心主任杨登平;北京阿心萨公司总经理彭明祥;上海明申企业(集团)公司董事朱松鹤;上海微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宋晓斌;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南元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才富;上海华东建筑工程设计院高级工程师唐兹龙;首都机场飞行员田胜利等二十几位受访者在《生命的疆界》中均公开真实姓名,且采访的内容经出版社认真核实,具有客观性。对此,向法庭提交《生命的疆界》一书以及公开真实姓名受访者的联系方式,社会各界均可查证。(附证据:《生命的疆界》)
众所周知,现行常规的治疗主要依赖药物,但据权威数据统计,目前药物依赖造成的医源性疾病已经高达人类全部疾病的30%以上,在此严峻的形势下,被告人公布祖传医道,号召同胞不用药、少用药,采用健康的生活方式防治慢性疾病的行为难能可贵,且其祖传医道对各种慢性疾病的防治效果远好于通过常规药物治疗,绝大部分病友的慢性疾病可以不药而愈。“三分治七分养”的临床效果明显具有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优势,利国利民,是世界医学的发展方向,也有助于中国医疗体制改革的成功。如得以进一步推广,国民健康水平将普遍得到提高,国家每年也将节约数以千亿计的国民医药、医保费用。倡导通过健康生活方式维护身体健康,是被告人向社会公开祖传医道的根本目的。早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被告人在甘肃水利局职工医院任职时即印发《病人须知》,内容就是《三分治七分养》的内容精要,按照患者的症候群派发普及“三分治七分养”生活常识,有效地提高了病患康复水平,受到甘肃省政府“治病育人”的表彰。由此可见,无论是被告人30年前派发《病人须知》,还是15年前开办网站公布祖传医道,继而出版著作,都充分的证明了被告人公布推广祖传医道并不是为了卖药赢利。宣传传统中医文化,指导国人以健康生活方式防治疾病,让国人健康起来,是被告人几十年如一日,持之以恒追求的目标。
四、关于国务院新近颁发的(2009)22号文件所体现出的司法精神和政策要求对本案的影响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明确指出,要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作用,进一步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在本案开庭前夕,国务院又颁发了《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22号),指出:中医药是我国人民在几千年生产生活实践和与疾病做斗争中逐步形成并不断丰富发展的医学科学,为中华民族繁衍昌盛作出了重要贡献,对世界文明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
文件还指出:“中医药临床疗效确切、预防保健作用独特、治疗方式灵活、费用比较低廉,特别是随着健康观念变化和医学模式转变,中医药越来越显示出独特优势。”文件首次将中医药提升到国家文化战略的高度,指出:“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蕴含着丰富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对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弘扬中华文化、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同时,国务院要求应该清醒地看到,当前中医药事业发展还面临着不少问题,不能够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文件指出,“随着经济全球化、科技进步和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我国的中医药发展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中医药特色优势逐渐淡化,服务领域趋于萎缩;老中医药专家很多学术思想和经验得不到传承,一些特色诊疗技术、方法濒临失传,中医药理论和技术方法创新不足;中医中药发展不协调,野生中药资源破坏严重;中医药发展基础条件差,人才匮乏。党中央、国务院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充分认识到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采取有效措施,开创中医药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新局面。”
文件还特别强调要加强中医药行业统一规划,按照中医药的自身特点和规律管理中医药,完善中药注册管理,使中药的注册管理充分适合中药的特点,切实保障中药秘方的知识产权。
对照国务院的第22号文件,同时结合本案实际情况,我们注意到两个显著的特点:
第一,对于国务院提出的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多项具体要求,被告人已在实践中大力推行,客观上为党和政府保护和弘扬中医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其方法经实践证明是全民以家庭为单位,防治慢性疾病切实可行的规范方法。另一方面,针对当前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广大群众采用被告人公布的方法,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广泛的临床实验,也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供了全民防治慢性疾病的成功样本。如果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与被告人祖传医道能够有效的结合,中华民族在慢性病防治领域将远远走在世界前列。
第二,国务院提出的中医药在发展方面所面临的实际问题,正是被告人多年以来必须面对而又无法克服的障碍。正如国务院22号文件所指出,此前的药品注册管理规定并不适合于祖传中药,祖传秘方的知识产权得不到有效的法律保护,导致被告人无法对祖传专科药进行药品注册,也就无法申办相关执照。中医药相关法律的空白以及法规的滞后是被告人在本案中成为被告的客观原因之一,这位对中医发展乃至于世界医学的发展都具有贡献的人物成为被告,不能不令人深为痛惜。
五、全国各地患者群众反映的情况证明被告人确实为社会所需要
本案中,被告人在被采取强制措施之后,各地患者无法与其取得联络以指导救治,情绪焦急异常,极少部分群众得知基本案情后,在短短20天内,来自3个国家、全国27个省、63个地区、169份、共计1399位采用被告人养生疗法的群众将自身实际情况和真实意愿向相关部门反映。虽然各地群众对于法律的把握程度不同,但至少说明刘弘章先生免费为患者咨询,其方法行之有效,广泛得到各地病友的尊重、支持和认同以及且其医道以“七分养”的健康生活方式为主,仅对危重病人施以祖传专科药物救治的客观情况。将相关材料呈交,法庭和社会各界均可核实。
本案中,各位急需用药患者的病情均属危急,部分患者由于未能遵照“先七分养,再三分治”的医嘱而急于使用药物,造成用药效果不显著。但所有的案卷证据材料均显示,本案中没有一位用药后产生不良效果的患者,也没有任何一位医学和法律意义上的受害者。

六、被告人具有法定和酌定的从轻和减免刑事处罚的情节和法律适用
本案影响重大,意义深远,结合现行法律法规,提出被告人应该从轻和减免刑事处罚的具体情节如下:
1、被告人未能取得药品经营许可证照,客观上存在现行法律立法滞后的实际原因。
祖传中医药相比于现代常规西医药物,从药品注册管理制度来看,存在主体、产品、检测方式、配方保护、注册费用等方面的重大差异。国家药监局虽于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了新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并且提出“特殊审批具体办法另行制定”,但是至今还没有出台针对祖传中药的特殊审批办法。诚然,立法需要一定的时间,但现行《药品注册管理办法》滞后,不能够有效的保护祖传中药秘方的知识产权,从法律层面导致被告人的祖传中药难以取得药准字号,也就无法取得相关的药品经营许可证照。
因此,相关法律、法规的缺位和空白,对于本案被告人实施违反《药品管理法》相关规定的行为,客观上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2.本案中被告人涉及的非法经营在主观上不以营利为目的
非法经营罪在主观方面由故意构成,并且应具有谋取非法利润的目的,这是非法经营罪在主观方面具有的两项主要内容。被告人虽然违反了《药品管理法》的相关规定,但是从主观上,违法意愿不强,并且没有造成严重的社会危害后果。
首先,被告人的方法不主张滥用药物。
“三分治七分养”,其理论和方法均主张少用药、不用药,通过“七分养”即采用健康的生活方式来预防和治疗疾病。大多慢性疾病均可不药而愈,该疾病防治方法深入民心,无数的患者受益。
其次,被告人为社会患者免费咨询,并不盈利。
被告人工作繁忙,却一直坚持为全国各地患者义务咨询,不收取任何咨询费用,体现了作为一位医生高尚的医德,并不以盈利为目的。
再次,被告人的祖传专科药原则上不在市场流通。
被告人的祖传专科药原则上仅提供给族人或者刘家会员使用,并不在市场上公开销售。“三分治七分养”向社会公布之后,大量病人的慢性疾病不药而愈,但部分情况危急的病人,三番五次的强烈要求使用刘家专科药物救治,此情况下,本着治病救人的善意,刘家专科药仅以成本方式向部分危重患者提供,其中大部分患者因此获救。
刘家专科药物的核心成份采用名贵药材配制,成本很高,而流通价格相比于国外和国内的常规治疗方法和药物,非常低廉。为了帮助更多的危重病人,少量向社会流通的行为确实违反了相关监管制度,但从获利程度看,不具备明显谋取利润的情形,未造成重大社会危害。
另外,对于《三分治七分养》、《病是自家生》、《是药三分毒》三本著作,被告人倾注了大量心血,该三本著作是被告人指导群众采用健康的生活方式来预防和治疗自身慢性疾病的桥梁,同时该三本著作属于社会公众认知程度非常高的热门和畅销书籍,据权威部门估算,其销售数量比肩易中天的畅销书系列。然而由于书商原因,仅得稿酬30余万,但被告人对于远高于本案涉药金额的应得稿酬收益却一直不愿计较。现该情况引起众多热心人士愤慨,已进入司法程序,相信最终的维权结果对于说明被告人公布和推广祖传医道的目的绝非卖药,能够起到很好的参鉴作用。
3.被告人一贯品行良好,对违背法律的行为已经悔过、改过
被告人以往没有受过刑事处罚,品行一贯良好,在地震中向灾区捐款10万元,受到了相关部门表彰。
根据公安机关侦查和检察院审查查明的事实,被告人向患者提供祖传专科药物的具体时间范围在2005年2月至2006年8月。其间,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提出无证流通药物的行为与我国现行法律相抵触,被告人得知其行为确实存在违反法律的情形之后,普遍停止了向患者提供专科药的行为,据此,请法庭能够认定被告人在2006年8月之后已经通过实际行动悔过、改过的事实。
本案发生在05至06年度,涉及地域范围较广,人数众多且单位价值不高,被告人确实难以逐一回忆清楚。即便如此,被告人在庭审当中还是完全的认可了公诉机关指控的卖药情况,有鉴于此,请法庭认定被告人有较好的服从法律以及悔过自新的态度和行为。
另外,根据本案卷宗证据记载,被告人涉案的部分药款已经退回,该行为属犯罪中止性质,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应从轻或者减免被告人刑事处罚。
综上所述:本案是一起具有较大社会影响性的案件,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法律意义。本案中被告人所处的情况并非个案,由于中医药法律法规尚待进一步健全,目前大量祖传且具有良好实际临床效果的秘方丸、散、膏、汤均无法取得药准字号,无法取得《药品经营许可证》,从而无法以合法经营的方式更有效的对患者进行救治,这是相关法律缺位、法规滞后造成的普遍性现象。因此,本案的辩护目的,是希望相关部门对本案个案所反映出的问题引起高度重视,从而能够促进国家《中医药法》及祖传中药注册管理规定的早日制定和实施,使祖传中医药这个中华瑰宝尽快得到法律保护,为中国医疗改革事业提供预防为主的基本方法,利国利民,福泽同胞,从法律的层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
尊敬的审判长、审判员,由于存在立法滞后的客观原因,被告人的行为确实与现行法律制度有所背离,但请法庭充分考虑被告人世家中医的特殊身份、充分考虑被告人对中医事业和同胞生命健康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充分考虑各地群众的民心民意,充分考虑党中央、国务院最新文件所体现出的司法精神、政策方向和实际要求,恳请法庭免于被告人刑事处罚。

以上辩护意见供法庭参考。



评《新知客》造谣文章“怒江大峡谷的水电开发之争”

21 05 2009年

【方舟子按:伪环保人士原先反对怒江建坝的理由,是造谣说怒江是一条没有经过人为破坏的“原生态河流”,呼吁“为中华民族保留最后一条原生态河流”。我们才通过到实地考察,见证那里已被原住民过度开发,生态早就遭到严重破坏(建坝移民反而有助于生态恢复),轻而易举地戳穿了这个谣言。《新知客》的王建、唐郑亮的描述和配发的照片实际上都在支持“山地生态已被当地居民过度开发而毁灭”这个观点,然而却窜改双方的论点,把伪环保人士反坝的论点窜改为“地质环境复杂”、建坝会对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构成更严峻的威胁,然后为其做证明。其实那根本不是争论的要点。怒江的地质环境是否适合建坝,我们未置一词,因为我们不是地质学家、水电水利专家,不可能有自己的结论。伪环保人士当然也不是。这个问题本该留给地质学家、水电水利专家去研究。伪环保人士当时是怎么造谣的,我们又是怎么驳斥的,在新语丝立此存照的怒江争“坝”事件专辑中有详细的记载,相关文章有一百多篇。在争论过去几年后,许多人都不了解争论的内容,《新知客》却通过造谣美化伪环保人士,无理取闹的倒成了“打假人士”。他们还好意思装出一副“科学考察”的样子,我看应该改名叫《新欺客》,欺骗读者没商量。】

怒江大峡谷的水电开发之争

作者:王建 唐郑亮
2009-05-21 新知客(北京)

走过怒江就像是穿越一条时空隧道。因为它的地貌景观极其独特,生物和文化多样性极其丰富。这个极边之地,直到20 世纪初还少有人知,而直到今天,它也是云南最神秘的地区之一。

人们从速览式的旅游到文化游、生态游,还希望能够体验只有在书本和探索频道上才能见到的科学旅行,像科学考察那样去认识一个地方。

科考旅行的目的是让旅行者可以像地质学家那样去观察大地构造,像生物学家那样辨认标本、识别鸟类,像水文学家那样分析河流的历史,像地貌学家那样解释山川如何形成,像气象学家那样观察旱季雨季的交替,去见证环境如何变迁,从而知道如何珍惜和保护脆弱的生态。而怒江正是生态多样性保存完好,却受到现代化威胁的地区。

怒江发源于西藏唐古拉山南麓的那曲,流经云南,经缅甸注入印度洋。而怒江大峡谷奔腾于高黎贡山与碧罗雪山之间,是仅次于雅鲁藏布大峡谷的世界第二大峡谷。炎热的夏天是怒江的雨季,怒江水流汹涌,沿途常见滚石、滑坡、泥石流等危险情况。而冬春的旱季,气温10 度左右并不太冷,河水碧绿,晴朗的天空可以看到美丽的雪峰,非常适合旅行。

本次考察主题:怒江水电开发之争

远处就能看见壮观的留香岩,但是要通过它还是要冒很大风险。摄影:唐郑亮

2003 年,在怒江上修建13 座水电站的梯级开发规划出台,引起了强烈的争议。水电开发规划被搁置至今,但是据《南方都市报》消息,2008 年3 月,六库电站在国家尚未正式核准的情况下,悄然移民并动工。

支持方:怒江已非原生态河流

中科院院士何祚庥、打假人士方舟子、司马南等

怒江上游建有两座大坝,已非原生态河流,很多珍稀物种已经灭绝;而山地生态已被当地居民过度开发而毁灭,建坝能让当地居民摆脱贫困。

反对方:怒江地质环境复杂不稳定

云南大学亚洲国际河流中心主任何大明、中科院植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员蒋高明、环保人士汪永晨等

怒江处于横断山褶皱的断裂地带,地质环境复杂且极不稳定,滑坡、崩塌、泥石流频繁,一旦发生灾难,会在作为国际河流的怒江上形成连锁反应。而怒江人口与耕地矛盾突出。人口在50 年里增长3倍,建坝后会迫使修建水库淹没后的移民失去土地,沿谷坡向上迁移,对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构成更严峻的威胁,同时将面临更高的地质灾害风险。

真实情况究竟如何?我们可以在旅途中进行地质和生态的考察,得出自己的结论:

A. 地质环境复杂吗?

1. 泥石流

在怒江沿岸,常能看到一片片扇状的田地突出江面,而紧邻的河面则是险滩。这就是泥石流扇。大峡谷段的怒江为羽状水系,几乎见不到有大一点的支流,支流短小,但是溪谷陡峭,常会爆发泥石流,冲出的砂石会冲毁乡镇和公路,但是也能堆积成宝贵的平整耕地。

●羽状水系:这一类河流干流粗壮,而支流都很短小,平行汇入干流就像一支羽毛。三江并流区的怒江、澜沧江等都是典型的羽状水系。

2. 崩塌

沿怒江行走,路边房子大小的石块比比皆是。这些石头都是从山顶崩塌落下来的,有的是上万年前落下,有的是前几天才从山上滚下的。它属于重力地貌中的一种。而岩屑锥则更壮观,山顶的岩石风化裂成碎块,堆积在陡峭的山坡上。留香岩岩屑锥位于丙中洛往西藏的公路边,很远处就能看见一堆壮观的石块,高达1000 多米,由山顶强烈风化的岩屑堆积而成。石块仍在不停从山顶滚落,不论人车经过这一地段都要特别小心。

3. 滑坡

山势陡峭、地震频发、雨水丰富,这让怒江沿岸注定满是滑坡。和崩塌不同,松散的岩石和土壤整体地滑下造成了滑坡,在滑坡体上方可以看到地面的裂缝。而近年来,怒江地区增加的人口开始把高处的坡地辟为农田,并且挖山开矿,植被破坏后的山体更容易发生滑坡。

●如何测量坡度:根据国务院关于退耕还林的通知,25 度以上的坡地都属于退耕还林的范围,但是陡峭到30 度以上的田地在怒江两岸还很常见。人眼很难目测地面的坡度,可以用一个装一半水的矿泉水瓶,顺着坡放在地面上,标记下瓶子上的水位线,再测量瓶子就可以知道地面的坡度。

B. 是否还是原生生态?

不论是植物还是动物,怒江大峡谷都是它们互相交流的重要通道。怒江山高谷深,河谷底像热带一样终年温暖,而山顶终年积雪,不同高度的植物形成了明显的垂直分布,因此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而在动物方面,怒江也是东洋界和古北界两大动物区系的通道。

● 古北界和东洋界:这是动物地理的两个分区。动物的发源地各不相同,而海洋、沙漠和山脉把它们互相隔绝,于是生物学家把动物分成了六大分区。古北界包括欧亚大陆的大部分和北非,东洋界则包括南亚和东南亚。横贯南北的怒江、澜沧江和高黎贡山、碧罗雪山作为屏障阻隔了动物的迁徙,于是成为了两个分区的分界。

田野考察:深切中的怒江峡谷

石月亮下方不远就是村庄。和怒江沿岸别的村庄一样,陡坡上的田地正在向高处扩展,取代了本来就不太繁盛的森林。摄影:bykeer

河流上方布满农田和村庄的平台就是阶地。这一段怒江支流连续而明显的阶地,表明了在某一段时间里,地质活动的速度曾经减缓,河流也趋于平缓。摄影:唐郑亮

实验:河流是如何切穿岩石的?

可以在旅途中自己测量河流如何切穿各种软硬不一的岩石。需要一只GPS 接收器,最好还有地质锤和放大镜。

准备一张表格,沿怒江驱车的途中,每隔10 千米一个点把海拔和里程记录下来。因为公路就沿着怒江边延伸,可以近似认为这就是河流的形状,当然最好还是减去估测的公路距河面高度。同时在每个点记录下河边的岩石,是花岗岩、石灰岩还是砂岩。如果你不认得,最好敲一小块带回来给懂地质的人鉴定。

这样,把海拔和里程在坐标纸上画成一条曲线,你会发现在曲线比较陡峭的地方,对应的岩石比较坚硬,而曲线平缓的地方对应的石头更软。这就是河流比降随岩性的变化。

●怒江地质史:怒江大峡谷和青藏高原一起形成。从2000 万年前的晚第三纪开始,印度板块开始往东北方向推挤。青藏高原迅速抬升,而怒江一带则像挤皱的布一样,形成了许多平行的山脉,山脉之间是几条大河,这就是横断山脉区域三江并流的形成。怒江湍急的水流把河谷切割得越来越深。通过对阶地的研究,地质学家确定了近十万年以来,怒江每年下切1~2 毫米。

●阶地:河岸阶梯状的小块平地,表现了河流在地质年代中一步步下切的过程。怒江沿岸距河面50 米、100 米和150 米左右的三级阶地最为明显,说明怒江的下切在那两段时间曾有所减缓。许多村镇都建在这三级阶地上,因为阶地通常是平坦的耕地。

●怒江的石月亮:石月亮在福贡县城以北不远。它位于高黎贡山山脉中段3300 米的月亮山峰巅,洞深百米,宽40 余米,高约60 米。透过洞口可以看到另一侧蓝天。它本来是一个巨大的大理岩溶洞,由于河流逐渐深切,只在距离河面1500 多米的地方残留了这一小段。按照怒江的下切速度,它在约100 万年前还在河面附近。

交通

对于怒江沿岸的居民,乘溜索过江就和走过街天桥一样稀松平常。但是当水电站建成后,这种交通方式可能会消失。摄影:bykeer

公路是怒江的唯一通道。从昆明乘班车到六库(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府所在地)行程600 千米,大约13 个小时。六库两家汽车客运站都在向阳东路。从六库出发乘班车可直接到贡山,然后可转车至丙中洛。怒江的风景都在路上,旅游主要沿着峡谷走走停停,包越野吉普300 多元,柏油路的尽头是与西藏相连的丙中洛。从丙中洛去西藏察瓦龙是艰险的土石路,再往上游就是马帮走的山路。怒江的路一般比较难走,应做好吃苦的准备。

而要横跨怒江峡谷,可以尝试一下当地的溜索。最早的溜索是傈僳族、怒族等用竹篾编扭成很长的篾绳,而现在一般使用钢索,所以不用担心安全。溜索有平溜和陡溜两种。平溜两头一样高,溜到江心要双臂用力,才能攀到对岸。陡溜,特别是双向陡溜,溜索一头高一头低,可以自然滑向对岸。常用的工具是用栎木或竹子做成的溜板,一根拴在腰间的麻绳。飞速溜行时身子要朝后,防止钢索将身体擦伤,快到终点时一定要注意“刹车”。



“能预报地震”的虎皮鹦鹉

20 05 2009年

    如果要评选中国高校中最奇特的研究机构,北京工业大学地震研究所大概应该算一个。这个据报道已累计获得学校100万元经费支持的研究所是专门预报地震的,自称多年来曾经多次准确地预报了发生在世界各地的地震,打破了“地震无法预报”的断言,处于世界先导地位云云。它虽然是国内高校中唯一一个这种研究机构,但也还算不上十分特别,因为国内多的是自称能准确预报地震的人(自称或被称为“国宝”),其中不乏在正规的高校、研究所工作的。这个研究所最奇特之处,在于其创建者独创通过观测虎皮鹦鹉的异常行为来预报地震。

    这个研究所在一个笼内养了一对虎皮鹦鹉,它们栖息的横杆上装着传感器和计数器,记录每日每时这对虎皮鹦鹉的跳动次数。据说,在某地即将发生地震的前夕,虎皮鹦鹉就会出现跳动异常,跳动的频率增多。它不仅能预报北京地区的地震,世界各地几千里外的地震也都能报,“比如这次汶川地震,它大概5月2日就开始跳了,4日跳的次数特别多。”虽然这个研究所还采用次声波、地应力等等许多种观测地震的手段,但是最关键的还是虎皮鹦鹉,它有一票否决权:“别的临震手段都具备,就小鸟没有跳,100%否定有地震。”这对虎皮鹦鹉是如此出名,据说连地震局的专家都要问“那个小鸟跳(得)怎么样?”

    当然,会有很多种原因让小鸟跳,例如由于气候变化、受到惊吓、发情、生病等等,那么如何分辨它的跳是地震引起的,还是其他原因引起的呢?事实上是没法分辨。例如,“国宝”声称在1999年9月21日台湾发生7.6级地震的前一天,虎皮鹦鹉跳动频率出现异常,达到大约每天1200次。但是从其论文的插图看,从8月中旬起大部分时间内该鹦鹉的跳动频率都在大约每天1200次甚至更多了,凭什么断言9月20日的那次就是因为台湾的地震呢?“国宝”也许会说这是“结合其他地震观测方法的异常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做出的“正确判断”,但问题是此时鹦鹉的跳动情况和其他时间相比根本就算不上“异常”,又怎么能做为判断依据?显然这只是在地震发生后再回头去找“预兆”,那就不叫预报,而是“后报”。

    这种地震预测术据说是有中国特色的“东方科学”,但是中国本土产的鸟却不行,只有原产大洋洲的虎皮鹦鹉才能为中国的地震预报事业做贡献。你也许以为那是一对万里挑一、有特异功能的虎皮鹦鹉。其实不是,“这些虎皮鹦鹉随便在市场上就可以买到。三五年病死后再换新鸟。”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多养几对虎皮鹦鹉集体观察?这样至少可以把个别发疯鹦鹉的乱跳排除掉。有100万元的经费,多养几只鸟应该是不成问题的。但是,如果多养几对,有的跳有的不跳,该信哪一只呢?还不如把宝押在某一对身上。这其实和卜卦的人对每件事只敢卜一次,不敢多卜一次怕出现矛盾的结果,是一样的道理。

    既然是再普通不过的虎皮鹦鹉,那么一有地震,全世界的虎皮鹦鹉都应该跟着一起跳才对,这真是一件非常壮观的事。“国宝”至迟在2000年就已发表论文报告对虎皮鹦鹉预报地震能力的研究结果,实验材料、设备都简单易得,却没有其他笃信地震预测术的人如法炮制也去养一对虎皮鹦鹉来预报地震,包括据说相信虎皮鹦鹉有特异功能的地震局专家也不自己养鹦鹉进行核对,却宁愿去询问别人,这真是一件奇怪的事。难道他们担心虎皮鹦鹉离开了北京工业大学那块风水宝地就失灵了?

    虎皮鹦鹉号称对发生在世界各地的地震都能预报。根据“国宝”的论文列举的历年预报结果,发生在世界各地(例如日本)5.5级以上的地震都在虎皮鹦鹉的预报范围内。查美国地质调查局的统计资料,全世界范围内每年平均发生1300多次5~5.9级地震,134次6~6.9级地震,17次7~7.9级地震,1次8级以上地震。那么,每年发生的5.5级以上地震至少也应该有几百次,可以说每天都在发生,虎皮鹦鹉应该每天都跳个不停才对,为什么“国宝”认为虎皮鹦鹉只对其中的几次地震敏感呢?例如,2008年的地震一般人只记得了汶川大地震,而实际上在那一年世界范围内共发生了167次6~6.9级地震,12次7级以上地震。“国宝”凭什么说虎皮鹦鹉在5月2日~4日的异常跳动预报的是汶川大地震,而不是发生在其他地方的大地震?难道虎皮鹦鹉有一颗慈悲之心,只预报发生在人口密集的地区的大地震?

    “国宝”也许会认为我这是“西方科学”思维,但是我这里的质疑并没有用到任何具体的科学道理(例如质疑虎皮鹦鹉如何能感知千里之外的地震),而只是根据基本的逻辑和事实。如果所谓的“东方科学”就是可以不顾基本逻辑和事实的,那么我们只好说那是“东方迷信”。鲁迅曾经形容打着堂皇的旗号吓唬人是“拉大旗作虎皮”,虎皮鹦鹉本来已有一身羽毛做的虎皮,不过这对神奇的虎皮鹦鹉上还有一层虎皮,乃是“国宝”们披上去的“东方科学”,而且也的确能唬住不少人,不然也要不来百万经费。

2009.5.18.

(《中国青年报》2009.5.20)



评“面临传染病 中医药有机会”

18 05 2009年

【方舟子按:卫生部甲型H1N1流感临床救治专家组中医专家刘清泉又在胡吹中医预防和治疗病毒性传染病如何如何有效,他以为大家都忘了,在2003年萨斯流行期间,他的妻子李美君就是因为去医院给他送饭,被感染上了萨斯,之后不治身亡的?他当时是怎么用中药给其妻子预防的?又是怎么用中药在其妻子身上做人体试验的?家庭的悲剧不曾触动他的良心,还在继续传播中医中药能够有效预防、治疗病毒性传染病的谎言欺骗轻信中医的世人,莫非想在中国制造出更多的悲剧?“面临传染病 中医药有机会”,是不是想再让中医药有个害人的机会?

北京首例甲型H1NI流感患者在地坛医院接受治疗时,先用中药,发现无效,再用达菲,才把烧降下来(地坛医院院长“毛羽说,病人入住地坛医院的几天里,体温在15日一度比较高,当日上午10点左右,体温为38.5℃,在服用相关中药未见效果后,中午时体温达到39.4℃,当即服用达菲,下午3点体温开始下降,晚上时已达到36.5℃,昨天清晨体温恢复到36.4℃,之后体温一直保持正常水平。”——2009年05月18日《京华时报》),是不是因为听信了刘专家的胡吹迷信中药的效果而差点耽误治疗?以后再有患者是不是就别再在其身上试验中药了?

美国已发现5000多例新流感患者,只有5人因年幼或患有慢性病出现并发症而死亡,死亡率如此之低,不比普通流感高,难道美国人偷偷在用中药不成?否则,美国人只用现代医学治疗也能挺过去,为何中国患者就非“中西医结合”不可?出于政治或牟利的原因而强行让患者接受不必要的药物是非常不人道的。】

面临传染病 中医药有机会

孙杨 陈茵 何勉洁 龙彬彬
法制晚报2009/05/18

卫生部公布预防流感中药方 中医门诊量却无变化 市民专家辩论 对此官方表示———

本月5日,卫生部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联合印发了《甲型H1N1流感中医药预防方案(2009版)》(以下简称《方案》),公布了5个预防药方。

记者就此对本市的部分医院进行了探访,结果发现中医并没有受到更多的关注和热捧。

同时,由于在这个时期,中医的“挺身而出”又激起了许多人的讨论,支持者固然欢欣鼓舞,但一些对中医不了解的人则提出了疑惑:流感是西医的病,中医治得了么?

现象

中医治流感网上起争议

关于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中药方一公布,马上就在网上引起了热烈的讨论。记者发现,这些讨论明显分成两派。

支持者称,这是中医的“胜利”,可以先于西医发现治疗的方法,并且纷纷重提中医的各种好处,比如副作用低等。

但也有一些网友提出质疑,认为流感是西医的病,特别是甲型H1N1流感是新发现的病,靠中医医治完全不可能。“那时候中国都没有碰到一个病例,中医躲在中国,遥对着墨西哥,说有什么中药的方子能够治疗甲型H1N1流感,是很荒唐的一件事情。”有网友用略带挖苦的语言说。

目前,争论仍在持续。

探访

《方案》未使中医门诊量上升

记者首先来到北京中医医院、东直门中医学院、宣武中医医院等几家以中医门诊为特色的医院。据了解,这些医院的门诊量变化不大,国家出台的《方案》也没有使门诊量有明显上升。

北京中医院院办的李医师表示,目前医院没有专门组织门诊开这个配方,也没有老百姓拿单子来中医院抓药的情况出现。她还表示,到目前为止,并没有感觉到医院门诊和中药销量有明显的变化。

另外,记者还走访了朝阳医院、协和医院和同仁医院等几家综合性医院,也没有出现看中医患者增多的情况。

朝阳医院中草药房的值班医生表示,对记者所提到的甲型H1N1流感中药预防配方不太清楚,近期配中草药的患者人数并没有明显的变化。

看中医的人仍属少数派

协和医院宣传处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医院一天约有7000人次的门诊量,其中中医科仅有500-600人次。

在医院5楼的中医科,记者看到,共有6个诊室,每个门口只有一个人在等候。

而友谊医院提供的数据是,每天5000-8000人次的门诊量中,中医仅占到200-300人次。

其他医院对门诊数字讳莫如深。不过记者观察,中医在许多医院略显冷清。

昨天下午,记者在朝阳医院的药房观察了20分钟,看到该院中药房共有不到15人取药,取药患者多以老人为主,不用排队。而3个西药房每个窗口前有6-8人排队,且一直没有停止过。

在同仁医院,记者看到西药取药处4个窗口,每个窗口前都有20人左右在排队。中医科候诊处只有4人在等待。

关于中医的辩论

对于中医,专业人士又是怎么说的呢?记者分别采访了知名生物学学者方舟子,以及北京中西医结合急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急诊科主任齐文升。

反对派:应当“废医验药”

方舟子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中医的发展要走“废医验药”的道路,它的贡献才会得到认可和保存。

方舟子告诉记者:一种疗法、药物是否有效,是必须经过严格设计的临床试验才能确定的。

历史上,中医从来就治不好任何一种传染病,我们今天能控制、治疗许多传染病,靠的是疫苗接种进行预防,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等现代药物进行治疗,都是现代医学手段,和中医毫无关系。

医学首先应该是科学,即使不完全是科学,也应该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不管用通行的哪条科学标准来衡量,例如可检验性、可证伪性、可测量性等等,都很容易判断中医理论体系不是科学的。

但是我们并非就因此要把中医药全盘否定。在上千年的医疗实践中,中医可能会摸索出某些安全有效的药物和疗法,值得去挖掘。

只有走“废医验药”的道路,中医中的某些合理成分才会融入现代医学之中,变成现代医学的一部分,中医的贡献才会得到认可和保存。

力挺派:庸俗化把水搅浑

齐文升主任告诉记者,一直以来,公众对中医的了解都存在误区,有人对中医全盘否定,有人又试图将中医神化。

而真正把水搅浑的是“中医庸俗化”。现在市民逛书店时,经常能看到《做梦与中医》、《工作与中医》、《日常中医1000例》等等书籍。书里将中医说得很平民化,似乎市民只要一看这类书,也能成为中医大夫,说得神乎其神。

其实中医并不像书中所说的一样,这毕竟是一门学科。

几千年前,中医的起源就是治疗当时人们的流行病。在这么多年的发展研习中,中医对病毒感染性疾病有了更多的治疗经验。

就甲型H1N1流感的病例特征来说,这是一种瘟疫,所以按照经验来治疗,完全没有问题。

官方说法

面对甲型H1N1流感 中医有机会

上周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防治甲型H1N1流感专家委员会成员、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急诊科主任刘清泉就此问题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电话采访。

FW:在内地出现甲型H1N1流感后,为什么国家要推出中医预防方案?是否想借此推广中医?

刘:因为目前还没有应对这个病毒的疫苗,要采取预防措施,从中医的角度做更好一点。

不能仅仅说是推广中医。因为中国除了西医之外,还有中医这么一个条件。

疫苗是西医的一种概念,而中医在过去对预防流感还是有些办法。虽然效果比不上疫苗,但至少它可以使一些人少得病或者说患病症状变轻。所以还是值得推广和使用的。

FW:您是否认为中医对预防和治疗甲型H1N1流感还是有一部分作用的?

刘:中医还是有很重要的作用,而不是一般作用。大体上来说,因为对急性感染和流感,从中医角度来说,过去曾经处理过很多类似的病例,从临床上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比如从中医角度看甲型H1N1流感,对它的发作规律和临床规律还是有充足的认识。

虽然中医不太关注病毒是什么,是哪个病毒,但是病毒侵害人体的整个反应状态应该基本上是相同的。

FW:您如何看待中医的发展前景?

刘:传染病的突然暴发流行对于中医可能是个发展机会。因为传染病的突然暴发,在原因不清的情况下,西医的治疗手段很有可能有些欠缺。中医恰恰不太考虑病因,它是针对人来治病的,并且治疗的手段会更丰富一些。

中医历次大的发展都是与传染病息息相关的。比如中医很多次重要的里程碑式的发展,比如汉朝张仲景的《伤寒论》、清朝瘟病盛行而发展的中医学,恰恰是因为传染病的盛行而顺势发展的。



评卫生部专家称“中医治新流感非常有效”

16 05 2009年

方舟子评:

不知为何,《法制晚报》没有把这则大喜讯放在网上,我就做个好事,把它送上网。这名卫生部中医专家见了一个恢复期的病人就敢夸口中医治新流感非常有效,既然如此,还对患者使用达菲进行治疗干什么?直接用中药得了。以后中医信徒们得了新流感,是不是要保证不用达菲和任何西药治疗,只用中药,免得让人怀疑其实是达菲、西药在起作用?就从这个卫生部中医专家保证起如何?当然,我们就敢保证绝对不看任何中医不使用任何中药。

况且,病人都已经退烧了,中医专家才去显摆治疗新流感的手段,也未免太迟了。不过没关系,世界上刚得了新流感的还有的是,应该把这个中医专家派到美国、墨西哥去,让全世界的医生都见识一下中医治疗新流感“非常有效”的牛皮神功——“咳嗽明显缓解,痰量也明显减少,同时,病人自我感觉很舒服。”能让流感病人“咳嗽明显缓解,痰量也明显减少,自我感觉很舒服”的西药有的是,看来很多西药治疗新流感的效果也非常明显,不必用什么达菲。在流感患者烧退后能让他们“咳嗽明显缓解,痰量也明显减少,自我感觉很舒服”的中药还有的是:人中黄、人中白、膝头垢、爪甲、裹脚布、寡妇床头尘土、鞋底下土、三家洗碗水、磨刀水、猪槽中水、溺坑水……都是《本草纲目》记载的,不信你试试!

附:
我国首例确诊的甲型H1N1流感患者使用中医药进行治疗,专家称——
中医治新流感非常有效

《法制晚报》2009.5.14

本报讯(记者 底东娜)今天上午,卫生部甲型H1N1流感临床救治专家组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急诊科主任刘清泉告诉记者,我国首例确诊的甲型H1N1流感患者使用中医药进行治疗,效果非常明显。

此前,成都市传染病医院方面介绍,院方对患者使用达菲进行治疗,同时也使用中药进行治疗。

刘清泉介绍,5月11日,他从北京飞往成都,进行指导治疗。他进入病房后,发现病人烧已经退了,但是仍然伴有明显的咳嗽和量较多的黄痰,且病人精神有些不振。

“病人的表现与中医专家之前预计的临床表现和症候特点等情况几乎是相似的。”刘清泉说,根据病人的情况,他对诊疗方案中,中医辨证治疗第一部分的药方进行加减后,为患者开出了中药处方。

“用的就是卫生部刚刚公布的新治疗方案中,中医辨证治疗的前两套方案,只是根据病人的情况,略改了方案中的一两味中药,以达到改善症状、缩短病程的目的。”刘清泉说。

刘清泉说,病人使用中药治疗后,咳嗽明显缓解,痰量也明显减少,同时,病人自我感觉很舒服。

“今天早上,前方刚刚给我打电话,介绍患者包某某的情况,目前一切良好,病人有可能近一两天出院。”刘清泉说。

5月8日,根据中医辨证施治原则,卫生部推荐了相应的中医药方作为治疗措施。针对此对首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患者的中医临床治疗,刘清泉说,中医对甲型H1N1流感的治疗效果非常明显。

首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患者中药处方

处方一(参考方药):炙麻黄、杏仁、生石膏、柴胡、黄芩、牛蒡子、苏叶、生甘草

常用中成药:莲花清瘟胶囊、银黄类制剂、双黄连口服制剂

处方二(参考方药):葛根、黄芩、黄连、苍术、藿香、姜半夏、苏叶、厚朴

常用中成药:葛根芩连微丸、藿香正气制剂等



漂亮宝宝

15 05 2009年

当黑暗不可避免地降临
当整个世界只剩下我们两人
当我一步一步把你送到梦乡
你的两只小手依旧紧紧地
拽住我的步伐
仿佛担心我不能守护你的梦境
而宝宝
你其实就是我的美梦
以最奇妙的形式成真
你是迟到的童话
在平凡的日子来临
你是我从空虚中创造的
一个不可重复的完美奇迹
我永远的爱人
你是最黑暗时刻唯一的光芒
闪烁在黎明前一声声的吟唱——

爸爸爱宝宝
宝宝爱爸爸

2008.8.



第一届“PSI-新语丝”网络科普奖评选启事

15 05 2009年

PSI留学生服务公司(www.psiservice.com)和新语丝决定举办第一届“PSI-新语丝”网络科普奖评选,规定如下:

一、参加评选的作品题材必须是普及科学知识、科学思想或科学方法,体裁和篇幅不限。不接受学术论文和介绍未经国际同行评议的研究工作的文章。

二、评出一等奖一篇,每篇奖励一千美元(或等值人民币);二等奖二篇,每篇奖励五百美元(或等值人民币);三等奖十篇,每篇奖励二百美元(或等值人民币)。

三、评委由新语丝编委组成。评委的作品不参加评奖,但可以列入专辑发表或结集出版。

四、新创作和已在网络上发表的稿件均可参加评选。已在报刊、书籍上正式发表的作品不能参加评选。每人来稿请勿超过三篇。来稿将选择在《新语丝》杂志和新语丝网站上专辑发表,并可能结集印刷出版。结集出版的稿件另外支付稿酬。

五、中国大陆的来稿请寄xinyusi@yahoo.com,其他地区的来稿请寄editors@xys.org。来稿请注明“参加评奖”。来稿可用笔名发表,但请提供作者的真实姓名和地址。凡是由他人代投的稿件一概不登。

六、十月三十一日截稿。获奖名单将在《新语丝》明年一月号公布。

七、本奖以后隔年与“PSI-新语丝”网络文学奖轮流评选一次。



关于新语丝镜像点

14 05 2009年

目前还有三个镜像点可用:

 

xys4.dxiong.com

xys2.dropin.org (这个镜像点先出现一个待建网页,然后自动导向新语丝镜像网页)

xysforum.org



亚洲移植之父指认弟子剽窃事件调查

14 05 2009年

2009年05月14日时代周报

时代周报记者 韩洪刚 发自北京

5月7日之前,黄晓军只是血液病医学界响当当的人物,他是以治疗血液病闻名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病研究所所长。而一天之后,他成了一名“公众人物”,被导师曝光“剽窃”。

5月7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被誉为亚洲移植之父的陆道培与另外8名血液病和造血干细胞移植专家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指称黄晓军所申报“2008年度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项目内容中,有关键性成果剽窃自陆道培、纪树荃等专家,并存在大量伪造数据、颠倒时间等欺骗手段。而黄晓军正是凭借这样的“问题”项目,问鼎了这一中国医学界最高奖项。

事件披露后,由于黄晓军一方的相对沉默,尚无第三方认证机构介入调查和作出判断,在舆论的参与下,各种臆测满天飞,事件也从纯粹的学术打假事件,变成了检视公众理性和政府公信力的公共事件。

混淆边界的揣测

事件曝出后,出人意料的是,陆道培首先成了被质疑的人。不乏有论者认为,陆道培曝光弟子学术不端,是出于个人恩怨甚至利益之争,并质疑“8名专家或许和陆道培存在利益关系而做出了声援的行为”,因为8名专家中,童春蓉、刘芳、吴彤、张耀臣、董陆佳、高志勇6人分别来自北京和上海的道培医院,达万明和纪树荃则分别来自解放军总医院和空军总医院,现在在道培医院兼职。

对此,陆道培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他与黄晓军的确有过矛盾,但这次事件需要严肃辩论的是,黄晓军学术不端事实的真假问题、真理的是非问题,而不是别的事情。其他几位专家也分别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之所以参与进来,是出于对事实本身的认识和对医学界学术前途的忧虑。

对于陆道培站出来的主要原因,1986年就开始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病研究所工作、2003年后到北京道培医院工作的造血干细胞移植专家吴彤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GIAC是陆大夫数年来投身临床与科研的学术成果,以前他在国内外讲授过10多次,如今被黄晓军侵夺并被评为了医学最高奖,这相当于对知识产权的归属的认定。这怎么是个人恩怨的问题,侵夺了你的知识产权,你要不要站出来。”

北京一家医院的血液病专家郑南(化名)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这是陆大夫很正当地争取自己权益的主张。是不是学术造假,是不是成果侵占,这是关键,看成利益问题就转移矛盾了,这与关系好坏、争地盘等是两码事儿。如果黄晓军各方面做得很好,那也可以来证明陆道培诬陷嘛。”

对于舆论中一部分偏离焦点又混淆边界的揣测,资深“学术打假斗士”方舟子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有很多对造假行为的揭露都是由有个人恩怨的人做的,往往也只有他们最知情。我们不应该去管揭露者抱着什么样的动机,而要看他的揭露是否属实。对有充分依据的揭露不管揭露者是什么动机,都应该认真调查、严肃处理。”

“伪证”尚未完成

据陆道培介绍,对于自己的成果被“侵夺”,身为中华医学会常委的他是在2008年12月21日召开的中华医学会常委会上首先发现的。随后,他紧急召集5家医院的9位专家对黄晓军报奖材料及相关论文进行了深入全面的调查,后形成书面报告呈送中华医学会领导,要求澄清事实,并按中华医学会奖励条例规定予以撤销其奖项。中华医学会责成奖项的推荐单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核查此事。

人民医院随后找到陆道培,以许诺将陆的名字以第二排名加在该奖项的完成人中,要求陆道培顾全大局放人民医院一马,并以保住血液病研究所为名放黄晓军一马。对此,时代周报记者向人民医院院长王杉求证,但王杉未予回复。

在2008年12月30日给中华医学会回复函中,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表示“不存在学术造假、学术剽窃行为”。2009年1月9日中华医学会如期在人民大会堂向黄晓军等颁发了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

对此,陆道培十分不满,于是继续查找证据。春节过后,医学博士、道培医院主治医师刘芳逐渐接手了对黄晓军论文的整理和比对工作。

刘芳表示,黄晓军在申请中华医学科技奖所附的31篇论文中,临床部分没办法进行审核,只对16篇研究论文进行了比对。

刘芳发现有14篇论文共20多处造假,包括伪造样本数量、篡改数据、杜撰数据、抄袭他人数据等。刘芳对记者说:“很多数据太专业,举一个容易懂一点的例子吧。例如,在不同的论文中,小鼠数目或n=5,或n=11,或n=12,却得到了完全相同的平均值和标准差,这在科学上是不可能的,显然是伪造。”

在2009年4月15日由人民医院召开的人民医院学术委员会及北大医学部学术道德委员会的联合会议上,检举人和被检举人都到场陈述,黄晓军对此的回应是,他的博士生由于不熟悉统计软件的使用而造成的“计算失误”。据陆道培介绍和展示的证据显示,当晚黄晓军请求与他见面并发手机短信威胁说:“听说您要将我置于死地,这样对您我都不好。我也获得了您以前报奖中对您不利的证据。”随后,又给陆道培写了亲笔信,看在是“您的学生的份上放我一条生路”。

在整个采访过程中,时代周报记者多次打黄晓军的手机,要么无人接听,要么“正在通话中”,并在黄晓军的出诊时间赶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科,但他并未在出诊专家之列。5月12日晚,记者改为座机再次打黄晓军电话,意外地接到他的回电。记者表明身份和采访意图后,黄晓军表示:“目前不想谈此事,以后再说。”

4月16日,在著名学术打假网站新语丝上一封《呈请按条例规定撤销黄晓军等2008年度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的说明》的“万言书”发布,指出了黄晓军所负责的论文中“有严重伪造数据,剽窃、侵夺他人学术成果以及许多重大欺骗之处”,并提供了详实的证据。方舟子说:“该揭发信原来附了论文数据的比对,我核对过,黄晓军伪造论文数据的行为是很明显的,很容易就可以认定。至于他是否侵夺他人成果,需要查看大量的资料才能认定,我没有这个条件。”

同一天,在进一步调查之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上级单位北京大学医学部在给中华医学会的回复中表示:“未发现明确伪造实验数据的证据,但存在数据有误、标注不清、表格不规范的问题。根据目前双方提供的材料,对举报人提出的剽窃他人学术成果等问题难以做出明确结论。对黄晓军等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的处理意见建议由授奖部门决定。”

“荒唐”的审查体制

曾在北大人民医院血液病研究所工作多年、如今在道培医院担任免疫治疗科主任医师的童春蓉表示了强烈的不满:“国家的奖是怎么发的?评委会只有一个血液领域的专家,而且只是个小同行;出现了争议还继续颁奖,真的难以理解。”

“陆大夫还是院士,打假都这么难,何况一般人呢。如今他退了下来,就没有人管了。太势利眼!”说到这时,童春蓉眼角流出了泪水,声音哽咽。她跟随陆道培多年,觉得陆道培是她工作过的多家医院中最好的大夫。

陆道培对事件发展到如今的局面也难以理解,他说开新闻发布会是出于无奈,“黄晓军的造假程度令人惊异,可以说,他的申报材料是迄今为止学术造假的集大成。可是,从头到尾没有组织过独立的第三方对此事进行客观地调查,更荒唐的是竟由报奖人及奖项推荐单位来评定举报是否属实。”

郑南表示:“由北大人民医院自己来查,如果护犊子呢,护短遮着掩丑呢,这样的话,这才是真正的利益问题。”

解放军总医院血液科专家达万明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他建议由中华血液学分会的专家来组成调查组。就此,时代周报记者致电多位中华血液学分会的专家,他们都表示不想发表意见,等候政策的安排。

对此问题,中华医学会秘书长吴明江曾向媒体表示:“人民医院是最了解黄晓军的单位,交给人民医院调查最能掌握到具体情况。”时代周报记者致电吴明江,他再次表示了相同的观点并强调:“我明确告诉你,我们是严格按照中华医学会的程序来办的。我们有初审和终审,都会请血液领域的专家参加。专家组成就不说啦,但是我可以说,我们经得起任何部门的审核。”

当记者问及“自己评自己”如何保证公正性以及是否可能组织独立的第三方进行调查时,吴明江表示:“这个问题可能涉及到我们重大的组织结构体制的进一步完善的问题。目前基本上各个部门包括你们新闻单位不都是这样嘛。”

方舟子认为,中华医学会的处理方式是极不严肃、极其不妥的:“在评奖过程中,只要有人对报请的成果的真实性提出怀疑,就应该先做调查再决定是否颁奖。尤其是对多位知情者的实名举报,更应该认真对待。”

郑南对吴明江的观点也表示明确的反对:“既然体制上有问题,那为什么不改呢。不能拿老的框框解决新的矛盾。”

方舟子强调,现在的科研体制应该进行改革,改变官本位的体制,不要让评奖、资金分配、职称晋升等评估的权力掌握在不懂行的行政官员手中,而应该由专业人士集体评判。同时,在评估时,应该具体地看科研工作的实质和质量,而不要只看表面文章,只知道数论文数量。

郑南说:“如果不进行独立的第三方调查,那谁黑谁白怎么能说清楚呢。学术圈里头应该选择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第三方调查组,这是不得不做的。这么大的一个事,能不了了之吗?”

尽管如此,方舟子仍然很担心这件事“很可能会像此前被揭露的绝大多数造假事件一样,最后是不了了之”。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表示:“如今学术圈的典型特征是学术黑帮化。这是一个里程碑事件,也是政府要重塑威信,还是要走到舆论对面的一个十字路口。如果不了了之,那受伤害的是整个中国医学界和学术界,甚至是政府和国家的公信力。”

实习生穆尔扎别克、简玉婷对本文亦有贡献



猪被冤枉了吗?

13 05 2009年

    猜猜看,人类历史上死人最多的一次急性传染病是什么?天花,鼠疫?都不是,是人人得过的流行性感冒。在1918~1919年间,一场流感席卷全球,估计当时全世界三分之一的人口(约5亿人)被感染,死亡人数保守的估计至少2千万人,有人估计高达一亿人,实际的死亡人数可能在5千万人左右。

    当然,流感每年都会出现流行,虽然不像1918~1919年那一次那么惨烈,但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世界每年有5~15%的人被感染,300~500万人病情严重,25~50万人死亡。每隔一段时间还会爆发传染性和毒性都特别强的流感大流行,在上个世纪除了1918~1919年的那次,还出现过两次:1957~58年间的流感使约100万人丧生,1968~69年间的流感大流行导致约75万人死亡。难怪流感成了除艾滋病之外被研究得最多的传染病:在国际生物医学论文数据库中,与流感有关的论文有近50000篇之多,而与普通感冒有关的论文不到4000篇。

    历史上,流感大流行每隔10~50年就出现一次。现在距离上一次流感大流行已经有40年,许多专家担心一次新的流感大流行迫在眉睫。上个世纪的3次流感大流行都被发现是由禽流感病毒演变而来的新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所以禽流感在近年来引起了很大的关注。但是禽流感病毒直接变成能在人群中传播的人流感病毒的可能性不大,通常认为如果有猪做中介就会容易得多——现在你明白了为何这次出现了能在人群传播的猪流感让全世界都如临大敌了吧。

    许多人第一次听说猪还会有流感,因此对猪肉产生了恐惧,有的国家还以防止猪流感为由开始大规模杀猪或禁止进口猪肉。目前并没有在猪当中发现有这种病毒,有人——特别是养猪业的人士——为猪鸣不平,认为猪被冤枉了。为了不想让猪担当恶名,世界卫生组织在叫了一阵猪流感之后,正名为A型H1N1流感,国内把它汉化为甲型H1N1流感,媒体有时则干脆简称为甲型流感。这种简称极为不当。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或A、B、C)三型,其中最常见的就是甲型,每年流行的季节性流感大多是甲型流感。因此把这次特别的流感简单地称为甲型流感并不能将它与一般的流感区分开。

    在流感病毒的表面存在两种蛋白质。一种能让血液中的红细胞凝聚在一起,所以叫做血凝素(简称HA或H)。另一种蛋白质能把神经氨酸(一种糖类分子)分解掉,所以叫神经氨酸酶(简称NA或N)。这两种蛋白质因为暴露在流感病毒的外面,流感病毒进入人体后,它们就成了人体免疫系统的靶子。如果这两种蛋白质出现了变异,免疫系统识别不了它们,流感病毒就能躲过去。因此病毒学家就根据这两种蛋白质的变异情况来给流感病毒做进一步的分类,编上不同的号码。这次的流感是甲型H1N1亚型,那两个数字就分别表示其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的类型。这个亚型的流感病毒并不是新发现的,导致1918~1919年流感大流行的病毒也是甲型H1N1亚型。它实际上是最常见的流感病毒亚型,2006年季节性流感大约有一半是它引起的。把这次的流感称为甲型H1N1流感,同样不能表明其特殊性。

    因此一些病毒学家并不体谅世界卫生组织和各国政府试图保护养猪业的苦心,仍然坚持把这次流感称为猪流感。虽然目前并没有发现它曾经在猪群中传播,也没有直接证据表明它是从猪传给人的,但是间接的证据表明它只能是来自猪。流感病毒总共有8个基因片段。这次的流感病毒有6个基因片段是猪流感病毒的,剩下的2个片段原来分别属于人流感病毒和禽流感病毒,但是早在1998年就已经被结合到猪流感病毒里面去了。

    人流感病毒和禽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为什么会跑到猪流感病毒里面去了呢?流感病毒通过和细胞表面上的受体结合才能感染细胞。人细胞和鸟类细胞上的受体并不相同,人流感病毒和禽流感病毒分别只和相对应的受体结合,因此人流感病毒通常不能感染鸟类,禽流感病毒通常也不能感染人。但是在猪的细胞表面上同时存在这两类受体,除了猪流感病毒,人流感病毒和禽流感病毒也都能感染猪。这样,如果一头猪同时被这三种病毒感染上,它们就可能在猪的细胞内进行“杂交”,组合出一种同时含有猪、人和禽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的全新的流感病毒,进而再传染给人或鸟。

    要有这样的“杂交”,猪必须有机会同时和禽、人有亲密的接触。在亚洲南方农村,猪、鸡、鸭、鹅常常养在一起,而且和主人朝夕相处,正为流感病毒的杂交提供了大好机会。所以亚洲南方通常被认为是新的流感病毒的发源地。近日有人在报上撰文把现代养猪场当成病毒培养基地,把新型流感病毒的出现归咎于现代化的养殖环境,是猪在顽强地向人类表达解散回家的愿望(《猪的隐喻》,《北京青年报》2009年5月10日)。这纯粹是文人想当然的抒情。人与家禽家畜“和谐共处”的传统养殖方式,才是培养新型病毒的温床。

2009.5.10

(《中国青年报》2009.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