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中医专家呼吁:抗击猪流感及早让中医介入防治 ”

30 04 2009年

【方舟子按:与其让这些只见过猪跑没见过猪流感就敢开药方的老中医躲在国内妖言惑众,不如把他们全送去墨西哥抗击猪流感,并且禁止其戴N95口罩,禁止其使用抗流感病毒药物,禁止其注射疫苗,让世界人民都见识一下老中医能靠一张嘴诊断、预防、治疗一切已知、新知和未知的疾病的神功,让世界人民羡慕中国人民在中医保佑下过着多么幸福的生活。不要像SARS那样,等疫情过去了再自吹“受到世界卫生组织专家赞赏”。】

中医专家呼吁:抗击猪流感及早让中医介入防治

“抗击猪流感,中医药可以大有作为!”昨天,多名广东中医名家向本报记者表示,应借鉴2003年抗击非典的经验教训,及早把中医药纳入猪流感防治体系。

多名中医专家表示,目前医学界普遍承认,中医药对病毒性疾病确有疗效。而西药抗病毒效果还有待提高,像“达菲”这类药物价格高、货源紧,难以普及。另外猪流感疫苗的研制还没那么快,难以应急。

在2003年抗击非典战役中,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成功采用中西医结合治愈97例确诊非典病人,创造了“零感染、零转院、零死亡”的奇迹,中医疗效受到世界卫生组织专家赞赏。该院温病教研室主任钟嘉熙教授昨天通过记者公布预防猪流感的12味中药组方(如右),推荐市民使用。

对于组方中为何不含广东人熟悉的板蓝根,钟嘉熙解释,猪流感病例有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中医认为苦寒伤胃,所以不使用药性偏凉的板蓝根。

中医荐方

方剂:桑叶12克、菊花12克、北杏仁10克、枇杷叶12克、葛根15克、生薏仁15克、芦根15克、桔梗12克、连翘12克、大青叶15克、银花12克、甘草6克,共12味中药。

用法:上述中药材洗干净,用水浸过药面,武火煮沸15分钟就可以服用。此为成人量,小孩可酌减,一般连续服用3—5天。(记者/陈枫通讯员/方宁) (来源:南方日报)



你要当鸽派还是鹰派?

29 04 2009年

    虽然老子教导我们:“圣人之道,为而不争。”但凡人之道,总是要争的。这倒也称得上是“道法自然”,因为在自然界,为了争夺资源(比如食物、配偶),一个物种的成员彼此之间是难免要争斗的,甚至要搏斗。搏斗的战术可以简单地分为两种:一种是“鸽派”,发生冲突时只是虚张声势地吓唬一番,一旦搏斗真正开始,就逃之夭夭;一种是“鹰派”,不顾一切地搏斗下去,直到一方受重伤或死亡而失去搏斗能力为止。

    假如一个社会的成员全部都是鸽派,这样的社会大约接近于老子的理想了。可惜这个美好社会是不稳定的,因为如果突变出了一只鹰派,在与鸽派搏斗时战无不胜,有生存优势,它的基因就会在后代中传播开去,鹰派在后代中会越来越多。

    假如一个社会的成员全部都是鹰派呢?那将是一个时时要拼个你死我活的血腥社会。幸好这样的社会也不稳定,因为如果突变出了一只鸽派,虽然它在搏斗中每战必败,但是也不会有伤亡,而鹰派彼此之间的争斗会有伤亡,这样,做为鸽派也有生存优势,它的鸽派后代也会越来越多。只有鹰派和鸽派各占一定的比例,才达到了稳定状态。

    有的社会成员可能会灵活一些,根据条件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战术,例如,“如果我是领地主人,就当鹰派;如果是入侵者,就当鸽派”的“资产派”。我们很容易发现,大家都当资产派,才是最好的策略。假如突变出了一只鹰派,虽然在它是主人而资产派是入侵者时可以轻易获胜,但是在它入侵资产派的领地时却要发生激烈的搏斗,讨不了好去,两项比较,还是不如也当资产派。假如突变出了一只鸽派呢?在它是入侵者时只能逃跑,而在它是主人时却要和入侵的资产派和平共处,还是不如也当资产派。这就是为什么动物们普遍采用资产派策略。

    这个鹰-鸽博弈是英国生物学家梅纳德·史密斯在上个世纪70年代提出的。通过分析动物争斗行为,梅纳德·史密斯开创了一个新领域——进化博弈论。自然选择是博弈的决策者。进化博弈论在数学上非常整洁、漂亮,但是这是根据一些简单的假定做出的,很难在实际的动物群体中进行验证。不过,人们可以用计算机对此进行模拟。

    俄罗斯科学家伯特瑟夫和特琴用计算机程序设计了一个二维人造世界。这个世界由一个个格子组成,每个格子相当于一块小领地,会时不时地冒出食物,能被在那个格子里的生物吃掉。生物除了吃,还能休息,走到隔壁的格子,对进入格子的其他生物进行攻击,以及像细菌那样用一分为二的方式繁殖。这些活动都要耗费一定的能量,休息耗能最少,攻击耗能最大。体内能量可以通过进食来补充,攻击时受害者也会输掉一部分能量转移给攻击者。如果体内能量用完也就死了。后代遗传了亲代的特点,但也能发生变异。

    设计者没有给这些生物预设行为策略,而是让它们自己去进化。虽然可能出现的行为策略是个天文数字(大于10的1000次方),但是进化的结果,出现了三种策略:从不攻击别的成员、受到攻击就跑的鸽派;靠四处攻击别的成员为生的鹰派;留在自己的格子里不去攻击邻居,但是一发现入侵者就立即攻击的资产派。不出所料,资产派占了大多数。不过,资产派的出现有个条件:一个格子里的资源要足以支持一个定居者,这样资产派才能安分守己地待在自己的领地。如果资源太少,养不活资产派,就逼着大家去当鹰派或鸽派。

    如果亲戚遗传了相同的标记,并能够辨认标记分清敌我,情形就截然不同了。这时除了各自谋生的自私成员之外,还会进化出合作成员,采取三种合作策略。一种是合作鸽派,它们不理睬外人,但是会把格子让给亲戚,自己出走避免竞争。一种是合作鹰派,它们同样会把格子让给亲戚,但是一发现外人就会攻击。研究者把它们称为“鸦派”,因为俄国有句谚语:“乌鸦不啄其他乌鸦的眼睛。”鸦派是从鹰派和资产派变来的。还有一种是全新的门派。亲戚们在同一个格子里生活,并共同对付入侵者。这种行为和椋鸟等能共同抵御外侮的小鸟相似,因此研究者称它们为“椋鸟派”。

    不过,这些合作策略的出现,和资源的多少有很大的关系。当每个格子的资源不足以维持两个成员时,鸦派占了优势,它们的比例很稳定。但是在资源比较丰富时,椋鸟派的数量会逐渐上升,但是其他两派也都设法生存了下来。如果每个格子的资源太少,少到不足以维持一个成员,又会出现一个新门派,它们比鸽派还超脱,一看有人进入它所在的格子,不管是敌是友,有没有受到攻击,自己都马上出走。它们恰好与资产派相反,是无产派。

    如果一个椋鸟派成员的体能下降到一定程度,它就离家出走,宁愿去和外人拼命抢资源而死去,也不愿留下耗费家乡的资源。它们被研究者称为亡命徒,不过更像是壮士。

2009.4.26.

(《中国青年报》2009.4.29)



方舟子:猪流感如果全球爆发 可能比SARS更严重

29 04 2009年

2009年04月29日腾讯

25日墨西哥和美国相继爆发猪流感疫情,加拿大、新西兰、美国等已经宣布国家进入“公共卫生紧急状态”。 世界卫生组织25日宣布猪流感疫情为“具有国际影响的公共卫生紧急事态”,并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控制中心程序。这次疫情会不会再次引发世界大规模流行的传染病?是否会比 SARS更严重?就最新情况以及流感疫苗等问题,本网27日连线著名学者方舟子及世界卫生组织驻华办事处官员原博雍。

对于猪流感导致墨西哥103人死亡的事件,方舟子表示,这次猪流感病毒最先是由猪引起的,对于人体来讲是一个新型的流感病毒。人体免疫系统对它完全陌生,抵抗能力差,而且每个人的身体情况不一样,所以才会导致有些人的死亡。同时,他表示,猪流感的症状与普通流感的症状完全相同,一般没有办法区分,只能在实验室进行检验才可以确定。普通人如果有流感症状,应注意自己是否接触过猪流感人群,否则无需恐慌。

感染人群多为青年人的原因

对网友比较关心的为何这次流感病毒的感染人群多为青壮年,而不是较易感染的老人和儿童,方舟子的解释是,猪流感作为新型病毒,一般人对此没有抵抗力,而青壮年的身体免疫系统比较强,身体对病毒反应也会比较强,过强的免疫反应未必是好事,可能反而导致了对身体更大的伤害。同时,他表示,以前也出现主要危害青壮年的流感,比如1918年的全球流感大流行,受害者主要是青壮年,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

没有必要注射普通流感疫苗

对于有无疫苗可防疫以及普通流感疫苗可否防疫这次猪流感的问题,方舟子表示,目前最新的季节性流感疫苗对猪流感没有作用。现在对治疗较为有效的是达菲等抗流感病毒药,但是这种药只在病症初期使用时才有一定效果,可减轻症状和缩短病程。网友没有必要为了预防猪流感而去注射普通流感疫苗。

如果全球爆发会比SARS更恐怖

此前有媒体称,世卫组织官员表示猪流感堪比SARS。方舟子认为,如果猪流感在全球范围内爆发,可能将会比SARS更恐怖、更严重。历史上出现的全球流感大流行,曾引起数百万人乃至数千万人的死亡。

同时他表示,根据流感病毒传播的特点,病毒的毒性会随着传播越来越弱,对人体的伤害也会降低,这可能也是美国等其他国家没有出现死亡病例的原因之一。只要做好预防和治疗工作,大部分人会自愈。   

世界卫生组织中国办事处官员原博雍在采访中表示,目前中国没有出现猪流感病例,世卫组织中国办事处正积极与卫生部、世卫组织总部以及国际卫生组织保持联系,保证信息的共享,以确保及时应对可能出现的疫群。同时,他表示,人感染猪流感病毒目前没有疫苗。季节性流感疫苗是否可以抵御猪流感病毒尚不清楚。猪流感病毒变异非常快,所以研制出猪流感疫苗非常重要。因此,世卫组织正尽可能多地收集病毒样本,以挑选最合适用于研制疫苗的候选病毒。



音频:方舟子在北京新闻广播谈猪流感

28 04 2009年

下载(第10分开始):
http://res.audio.bjradio.com.cn/xwgb/bwtx/bwtx200904272210819.wma
在线收听(第10分开始):
http://audio.rbc.cn/play.form?programId=401&start=20090427221000



磁疗真的能治病吗?

27 04 2009年

    国内宣传磁疗的文章通常会说磁疗在我国可谓历史悠久,在中医学上古已有之。《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等中医药典籍的确有用磁石治病的记载,不过那基本上是把磁石当成药物,捣碎了口服,据说能“平肝潜阳、安神镇惊、聪耳明目、纳气平喘”,治疗眩晕、目花、耳聋、耳鸣、惊悸、腰肢痹痛、阳萎、子宫不收、脱肛等多种疾病,和现在说的磁疗并不是一回事。现在很少有人还会去吃磁石了,因为知道自己没有孙悟空“饥餐铁丸,渴饮铜汁”的本领,磁石捣得再碎也是无法被人体吸收的。《本草纲目》所载的磁石药方只有一个和磁疗相近:把一小粒磁石放进耳朵里,据称能够治疗耳聋。现在即使是最狂热的磁疗提倡者,也不敢再说磁疗有这样的神效吧。

    现在流行的磁疗是从西方传进来的,算得上是“西医”,但是属于西方的另类医学,被国际主流科学界公认为伪科学。磁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世纪瑞士医生和炼金术士帕拉塞尔苏斯(1493-1543),他猜测,既然磁石能够吸引铁,那么也许也能够把病从人体内可吸出来。

    到了18世纪,磁疗被奥地利医生麦斯麦发扬光大。他在一位患精神疾病的女孩身上放磁石,然后用磁铁棒在患者前后摆动,居然把女孩的病给治好了。他提出了一个“动物磁性”理论,认为许多疾病是由于动物磁性失调,如果能导引这股磁性,就可以治病。起初他还用磁铁来做导引,后来发现他可以用自己的“动物磁性”让几乎所有的东西(木头、纸张、水等等)都带上磁性来导引。他用这套方法——被称为“麦斯麦术”——治好了很多人,受到众多追捧,也引起了敌意。1784年,当麦斯麦在巴黎行医时,法国国王路易十六下令成立由富兰克林、拉瓦锡等人组成的委员对此进行调查。他们通过一系列实验发现,“麦斯麦术”的疗效完全来自于病人的想像和强烈的愿望。现在看来,“麦斯麦术”其实就是一种催眠术,是利用心理暗示来治病,和磁力没有关系。

    19世纪末,电的应用让人们见识了电磁的威力,磁疗获得了新生,在美国等国家开始有人推销磁疗产品,并逐渐被推广到了全世界。从那以后磁疗产品的花样越来越多,声称的疗效越来越夸张,市场也越来越大。现在全世界磁疗产品的年销售额超过了10亿美元,除了磁疗仪器、磁疗床、磁疗毯等设备,还有用来贴敷在身体各个部位的衣、帽、鞋、裤、垫、枕、项链、手镯等随身服饰,其中又以磁疗鞋垫最为流行。磁疗被认为能治疗几乎所有的常见疾病,例如高血压、脑卒中、冠心病、糖尿病、肾炎、关节炎、失眠、癌症等等,据说治疗关节疼痛的效果尤其好;并有平衡内分泌系统、改善免疫功能、抗衰老、消除疲劳、增强记忆的保健功效,“是人类理想的健康之宝”。大多数人对此深信不疑。根据美国自然科学基金会的调查,在听说过磁疗的美国人当中,有14%的人认为它非常科学,另有54%的人认为它有些科学,只有25%的人正确地认为它不科学。

    所谓磁疗是试图应用磁场来治疗疾病。磁场有的是恒定的,有的是变化的。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变化的磁场就会产生电场,电场会对神经细胞、肌肉细胞等产生影响,这种影响有好有坏,如果磁场强度过大,就很可能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不过,市场上的磁疗产品,基本上都是靠铁磁片或通以直流电的电磁铁来产生磁场,都属于恒定磁场(或静磁场),它们不会产生电场,对身体的影响如果有的话,完全是靠磁场自身的作用。那么恒定磁场有没有可能对身体组织产生影响呢?

    磁疗提倡者声称,由于血液中含有铁,能被磁石吸引,所以磁疗能够促进血液循环。磁石能吸铁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但是血液中的铁并不是铁金属。铁金属之所以具有较强的磁性,是因为其中各个铁原子能相互作用,向同一个方向平行排列起来。所谓“铁磁性”现象是许许多多铁原子相互合作的结果。但是在血液中,则是一个个铁原子分别包裹在血红蛋白中,虽然每个铁原子具有磁性,但是彼此是分开的,磁性非常弱。相反的,血液中的其他成分(比如水)具有抗磁性。二者合起来,血液具有微弱的抗磁性,不仅不会被磁场吸引,还会被排斥。不过,磁疗所产生的磁场强度不强,不足以对血液产生影响。它的强度甚至难以穿透皮肤(几毫米以外就检测不到),更不可能对内脏产生影响。

    其实,磁疗是否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消费者自己就很容易验证。如果磁石真的能吸引血液,那么皮肤中的血液将会向它流去,我们就会看到皮肤与磁石接触的地方发红。实际上当然是见不到这种现象的。实验表明,即使恒定磁场的强度高达1特斯拉(是市场上磁疗产品的十几、几十倍),也对人体血液循环毫无影响。退一步说,即使血液中有某种成分能受磁场的作用,也不等于说这就会对血液循环、对身体会有好处。如果磁疗真的对身体有良性作用,那么如果磁场强度过强,就像药物过量一样,就会对身体产生不良反应。然而,临床上广泛采用的核磁共振成像检查使用的磁场强度是磁疗产品的几十倍,却对身体无不良影响。

    所以在理论上,我们无法为磁疗提供科学依据。如果磁疗真的具有保健、治疗效果,那就是通过一种未知的神秘机制来发挥作用的。那么磁疗真的有效吗?磁疗产品的市场如此之大,显然会有许多患者觉得它的确有疗效。有的患者还会现身说法介绍自己如何得益于磁疗。但是这在现代医学看来没有价值,因为就疗效而言,个案没有一点说服力。某个患者用了磁疗产品之后病好了,并不等于就是磁疗真的发挥了作用。它可能是自愈,许多疾病本来不吃药也可以自愈;可能是心理暗示的结果,磁疗所针对的都是慢性病,其病情受人的心理状况的影响很大;甚至可能是误诊,病人本来就没病。

    要确定某种药物或疗法的疗效,必须在做了大量的临床试验、进行统计之后才能确定。随机的、双盲的、有对照的临床试验是确定疗效的最可靠的方法:把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使用磁疗,一组使用假磁疗,但是患者和医生都不知道某个患者被分到了哪一组(这种“双盲”状态才能既排除心理暗示对患者的作用,也能排除医生在评估疗效时的主观偏差),分组情况由第三方掌握,试验结束后再解除“盲态”,比较磁疗组和对照组的疗效,如果磁疗组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才能确定磁疗的确有效。

    近年来,对磁疗的效果有过一些随机的、双盲的、有对照的临床试验,主要是验证磁疗是否具有镇痛作用。大部分临床试验结果都发现磁疗无效,有个别的试验则发现磁疗的镇痛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但是,要对磁疗进行双盲试验是非常困难的,因为根据使用的治疗设备是否能吸附金属物体,患者、医生很容易发现使用的磁疗产品是真是假,从而会影响到患者的心理状态和医生的评估,而镇痛的效果受心理状态的影响尤其大。所以,那些认为磁疗有镇痛效果的试验,也很难说那不是心理作用的结果。

    总之,目前并无确凿的证据能够证明磁疗对什么疾病会有疗效,因此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没有批准任何磁疗产品用于医疗,禁止厂家宣传磁疗产品具有医疗、保健作用。有的磁疗厂家因此被罚款、起诉。

    市场上还有人推销经过磁场处理的所谓“磁化水”。水具有抗磁性,在磁场作用下,水分子发生反向磁化,与磁铁不是相互吸引,而是互相排斥。但是一旦磁场消失,这些作用也马上消失,磁场不会残留在水中,水分子的性质不会发生改变。因此“磁化水”和普通水的性质不会有任何差别。宣称“磁化水”具有特殊的医疗、保健功能,是赤裸裸的骗局。

2009.4.4.

(《科学世界》2009.5.)



CCTV2《今日观察》:学术造假:谁是幕后推手?

27 04 2009年

2009年04月24日CCTV2《今日观察》

 

上海大学的教授陈湛匀因为两项学术成果认定为抄袭,近日被全国通报,随后免去了博士生导师等职务,陈湛匀不是第一个因为学术造假倒下的学者,他也不会是最后一个。近年来,学术造假事件频频曝光,造假者前赴后继,学术造假现象,究竟有多严重,在这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利益驱动呢?央视经济频道主持人王小丫与著名财经评论员何帆和刘戈共同评论。

论文抄袭,博导落马,上海大学再曝学术造假丑闻,论文作弊,引发业界何种热议?学术不端,引发民众怎样的思考?

刘戈:学术造假危及整个学术界

(《今日观察》观察员)

这个陈教授,据称是中国第一个运用统计学的经济学博士,同时他现在还是上海的政策咨询委员会的委员,这些年来,完成了大概40多项国际的、国家的和省级的各种项目。这一回被揭出来以后,有人对他原来的学位、学历发生了质疑,他搞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项目,涉及中国制造业的前景以及发展途径,但是他自己说,是用研究生去做的这个项目,他自己连看都没有看。国家投这样一个项目,要花10万到15万块钱社会科学基金,最后,这个钱就是被这样花掉了,没有产生任何的效应。

浙江大学的贺海波,他在国外一些核心的医学刊物上总共发表了9篇论文,最后经过鉴定,有8篇里面涉嫌抄袭、剽窃,最后这几家国际知名的学科刊物,把他原来抄袭的文章都删除,而且做了一个严正的谴责。可悲的是,浙大的这个研究所里他的好几十个博士生硕士生,以及他的同事,他们发到很多期刊上的文章,都被退了回来,这样的一个学术造假活动,对自己的同事,对于自己的大学,甚至对自己的国家,产生了这么大的声誉上的危害。所以说,学术造假这个事情,它就像一个体育运动上的兴奋剂一样,最后它会把这样一个领域,造成全部道德败坏的影响,而且对这个事情漠然的一种态度,它的危害可能更大。

何帆:学术腐败已成潜规则

(《今日观察》评论员)

我估计这个陈教授可能现在自己觉得还挺委屈的,他可能会觉得我才抄两篇论文都算抄袭,还有比我抄的更多的,有的教授可能是整本书整本书的抄,而且我看到有的媒体在报道的时候,也用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词,这两篇论文的抄袭率是30%,抄袭还有50%和100%步的呢。另外一个解释就是说,说这个事不是我干的,这是一些学生干的,所以说我不知道,我是不知情的。为什么他还会就是为自己辩护呢?我觉得可能反映出来,就是现在学术界的学术腐败,已经成了一个潜规则,大家已经集体无意识了。很多学生都把自己的导师叫做老板,意思是什么呢?那么这个小团体,一个老师带着几个学生,就变成了一个论文作坊,不停地在生产这些论文,但是这些论文的质量可能很多是有问题的,有很多就像注水肉一样,就像加了添加剂的,加了一些有害物质的食品一样,就已经偷偷地就出去了。

我个人也算是学术界的一名小兵吧,我发现这个问题是比较严重的,当年我当学生的时候,就发现很多学生是抄袭的,后来我开始读博士评教授,我发现很多博士和教授也是在抄,而且我还曾经遇到过,有的学生毕业的时候要答辩,他拿论文过来,给我评审的时候,我发现里头有抄我的,为什么抄我的,他还能够拿过来,让我来看呢?他并不觉得这是一件很大的事。但是这些纯粹为了生产论文而生产论文的做法,已经让学术本身变得变味了。

高校频发学术造假事件,现象的背后有哪些深层次问题需要警惕?

刘戈:高校盲目求大引发学术造假

(《今日观察》评论员)

我先从这个例子给大家说起,这两篇文章的名字和它的子题目,大家看到可能觉得它就是一篇文章,看出来什么区别了吗?对,换了两个字。一个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中的制度创新,另外一个叫做当代中国政治发展中的制度创新,就是政治和社会两个字的差别,其他完全一样,这两篇文章一篇是中国人民大学的一位姓李的教授写的,他发表在前,另外一位是重庆师范大学的一位姓肖的教授写的,他发表在后,这两篇文章,文章字数不一样,但是基本上用word里边的替换,把政治这两个字换成了社会这两个字,已经把抄袭发展到了极致,这篇文章,它和前面我们刚才所分析这些现象,有一个共同的地方,就是都来自于高校,可能就是和这些年来,大学追求大,追求像研究型院校迈进有关系,每一个教师,都被要求要写论文,论文是他获得所有资源的唯一的途径,最后就造成这样一个的结果。

何帆:利益驱动造成学术不再纯粹

(《今日观察》评论员)

其实埋头做学问的真正的学者还是有的,因为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会有一批人他真的是处于对学术的兴趣来去做学问的,所以学术本来是一个很纯粹的事情,如果是真的学术的话,它会像一面明亮的镜子,能够照得出来,你到底努力了没有努力,你到底是不是思想非常有创新。但是现在,我们的学科建设变成了一个哈哈镜,我们看到有一些对学科建设的奖励措施。它有一个档次,如果你发表的多,在不同的杂志上发表,你可能都能够拿发表的论文去邀功请赏,如果你没有发表的话,你可能学位拿不到,职称评不上,申请的课题过不了关,在这个利益的驱动之下,我们看到学术界就越来越不平静了,原来本来是少数很安静的人来做学问的,现在我们看到变成一个像闹市一样。

易中天:更应提防论文泡沫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今日观察》特约评论员》)

比这个做假和抄袭还值得人忧虑的,应该是泡沫。因为规定一个人,多长时间要完成多少篇论文,篇篇都有质量是做不到的。为了能够达到发表,拉关系、走后门、请客、送礼、行贿,这都是腐败。而且一些人只要有了规定的发表的论文数,或者发表的论文的级别,他就能评一个什么(职称),然后他就变成了什么学术带头人,变成了评审委员。实际上可能是不学无术的。然后他掌握了评审的权力,变成了一种学官、学阀、学霸,那么他带出来的会是什么样的人,就是现行学术管理体制,逼良为娼。

方舟子:处罚机制要完善

(旅美学者,《今日观察》特约评论员):

我们目前的科研体制,还在沿用以前的那一套,就是那种官本位的体制。学术权力掌握在行政人员手里,但行政人员不懂行,但是他会数数,所以他能够数你发表过多少篇论文,所以这种体制,我觉得是要改变的,要让专业的人员,拥有更大的评估的权力。另外一方面就是要建立完善这种监督处罚的机制,对这些造假的事件,一旦发现的话,就要进行严肃的处理。就应该由国家的部门出面。比如说应该由科技部、教育部,专业的全国性的机构进行处理。

刘戈:学术氛围何以保持?

(《今日观察》评论员)

我想起了清华大学的老校长梅贻琦的一个句话:大学之大者,非大楼也,能大师也。也就是说一所大学,有没有追求,有没有地位,决定于他是不是有大师,而不是有没有大楼,那么现在大楼越来越多,大师越来越少。老师越来越少,老板越来越多。那么在这样的一个学校,这样的一个所谓象牙之塔里头,我们搞不清楚,大楼和大师之间的关系,搞不清楚老师和老板之间的关系。整个学术的氛围无法去保持科学探索精神。

何帆:学术不是发财致富的途径

(《今日观察》评论员)

我们现在看到有一些管理部门,它特别着急,很想很快培养出来很多学术的精英,出成果。但是其实是不需要这么着急的,那也不是说,这些做学问的人,不需要钱,他需要能够有一些稳定的收入,能够维持一个体面的生活,但是我们不能够让学术变成一个发财致富的途径,所以我想,就是如果真正能够让学术发展的话,不折腾才是学术进步的根本,要多给学术提供一些自由的空间。



【剽窃示众】《杭州日报》:今后化妆品是否含石棉,检验说了算

25 04 2009年

【方舟子按:该文大量地照抄我刊登在《南都周刊》上《石棉之祸》一文(4月17日出版),包括前面部分、“滑石产品易被石棉污染”部分,特别是“石棉的危害”部分,全盘照抄。为什么这些记者大胆到连被称为“打假斗士”的人的东西也敢偷,而且屡屡发生?】

今后化妆品是否含石棉,检验说了算

http://www.hzrb.cn  09-04-21 23:45   来源: 杭州日报   作者: 记者 刘乐平   编辑: 任彦  

近日有韩国媒体报道,包括德国NUK品牌婴儿爽身粉在内的12种爽身粉产品发现含有禁用的一级致癌物——石棉。这一消息在国内引起了恐慌,导致这款爽身粉在国内全面下架。
NUK婴儿爽身粉事件也让一个化学名词走进了人们的视野:石棉。
记者了解到,石棉易导致石棉沉着病、间皮瘤甚至癌症,到目前为止,已有40多个国家(包括所有的欧盟成员国)禁止使用各类含有石棉产品。相比之下,我国却是世界第三大石棉资源国、生产国,第一大石棉消费国。
“石棉门”事件之后,不少家长购买时婴儿爽身粉时转向了中药成分的婴幼儿护肤品。然而,这几天,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一纸通知,又把中药材黄丹打入了黑名单。
针对媒体对婴幼儿爽身粉中含有禁用物质石棉的报道和我国目前尚无化妆品及其原料中石棉测定方法的现状,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有关专家对含滑石粉的粉状化妆品及其原料中石棉测定方法进行了论证,并于日前印发了《粉状化妆品及其原料中石棉测定方法(暂定)》,要求各省(区、市)卫生、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药品监督管理局)参照执行。

化妆品内含石棉可检出
德国NUK品牌婴儿爽身粉被曝含一级致癌物石棉、韩国露香粉底腮红被指含有致癌物滑石粉。4月初接连曝光的这两起事件,罪魁祸首都是石棉这种物质。
记者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官方网站看到了《粉状化妆品及其原料中石棉测定方法(暂定)》。
文件称,粉状化妆品及其原料中石棉的测定采用X射线衍射测定与偏光显微镜观察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具体操作是,首先,用X射线衍射仪进行测定,确认是否含有某种石棉,然后,对于被定为“含有某种石棉”的试样,再用偏光显微镜进行验证观察,确认其是否为纤维状石棉。

滑石产品易被石棉污染
据悉,韩国此次在婴幼儿爽身粉中检测出石棉就是出自原料中的滑石粉。
爽身粉没有必要用到石棉,厂家不可能有意去添加石棉。石棉怎么会跑到婴儿爽身粉的原料中去呢?
专家介绍,爽身粉中含有另一种矿物质滑石,而滑石矿经常与含有石棉成分的蛇纹岩混在一起,因此含有滑石的产品有时会被石棉污染。
2000年美国曾发生类似的事件。
有一家实验室测试了8个品牌的儿童蜡笔,发现3个品牌的40种蜡笔都含有石棉,其原因就是蜡笔中含有滑石粉。后来这些蜡笔厂家都同意不再在其产品中使用滑石。
另据记者了解,实际上,早在5年前,韩国食品药品安全厅就已通过外部机关的劳务报告书了解到滑石粉的危害,但一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也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

含黄丹爽身粉也正被“通缉”  
同时,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还通知,把中药材黄丹也打入了黑名单。爽身粉中如果添加“黄丹”将被“通缉”。
通知要求所有化妆品生产经营企业一律停止生产、配制、销售以“黄丹”为原料的爽身粉等化妆品。相关部门将在市场中严格检查此类违法添加“黄丹”的产品以及企业。
据悉,在爽身粉等化妆品中加入黄丹,将导致铅含量超标。铅对人体的危害除了对皮肤有影响外,还会造成神经衰弱、便秘、食欲不振、肝功能损害等。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黄丹因吸水性强,对湿疹的皮肤问题有一定作用,常常被一些妈妈DIY用作宝宝的痱子粉。
黄丹又名铅丹、丹粉、朱粉,是铅、硫黄、硝石等合炼而成的中药材,是常见外用药,临床上外用于治痛疔、疖、痈、疮等的膏药调配。但是,黄丹的主要成分是四氧化三铅,属化妆品中的禁用物质。
昨日,记者走访了杭城部分大型超市和化妆品零售店,均未发现含黄丹成份的婴儿爽身粉。专家表示,从健康安全角度来说,婴儿日化产品对成分中的滑石粉纯度要越纯越好,化工用滑石粉绝对禁用,但目前国家还没有对日化产品中的滑石粉纯度等质量规格有明确要求。

相关链接——

石棉是什么
石棉(英语:Asbestos,又称石绵)是天然的纤维状的硅酸盐类矿物质的总称。有蛇纹石石棉、角闪石石棉、阳起石石棉、直闪石石棉、铁石棉、透闪石石棉等。
在中国古代石棉被称为“石麻”或“不灰布”,被用来制作绳索、布帛等。在古埃及曾被用作裹木乃伊的布,在古罗马也曾被用作灯芯。
石棉由于具有良好的隔热性、耐磨性、耐腐蚀性、绝缘性等特性而广泛的应用于建设材料、电器制品、汽车、家庭用品等。

石棉的危害
石棉对健康的危害主要包括三种:
一是石棉沉着病,这是由于石棉纤维进入肺部以后,身体免疫系统会试图消灭它们,引起炎性反应,会对肺部造成慢性创伤。这些创伤变得越来越严重,最终会使肺失去了功能。这种疾病的潜伏期通常为10~20年。
二是间皮瘤。间皮是包裹和保护内脏器官的膜,例如胸膜、腹膜和心包膜。发生在这些间皮组织的恶性肿瘤就是间皮瘤。接触石棉是唯一已确定的病因,大约 70%~80%间皮瘤患者有过在工作期间接触石棉的历史。间皮瘤的潜伏期可长达20~50年,多数患者在确诊后的一年内死亡。
三是癌症。世界卫生组织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石棉列为已知的人类致癌物,能引起肺、肺膜、胃、食道、结肠、直肠、喉和肾脏等部位的癌变。它是最重要的职业性致癌物之一,所造成的死亡占职业性癌症所致死亡的一半左右。
此外,接触石棉还能引起胸膜斑、胸膜增厚和胸腔积液等其他疾病。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约有1.25亿人在工作环境中接触石棉,每年至少有9万人死于与石棉相关的疾病。需要提醒的是,由于石棉相关疾病的潜伏期长,即使现在停止使用石棉,也要在数十年后才能看到减少相关死亡的效果。

阅读延伸——
国外婴儿用品管理

日本对添加剂管得最严

在日本,婴儿用品要比成人用品稍贵,特别是婴儿食品,很少有减价处理的情况。而且婴儿食品中不添加防腐剂,包装一般都很小,以免存放时间过长。可以说,无添加、纯天然已经成为日本婴儿食品的主流。
为了保证婴儿食品的无添加特性,日本的婴儿食品厂家还组成了协议会,他们会根据日本的食品卫生法、 JAS法、健康增进法等制定非常严格的安全标准,严格限定不能使用食品添加剂,盐和糖也要少量等。
此外,对于儿童所用器皿以及其他物品的安全,日本也有十分严格的规定。食品器具等塑料用品都采用和成人不同的安全标准,各个企业都会按照国家法律制定自主规定,自觉保证产品安全。
除了厂家自身严格要求之外,日本厚生省及地方政府的有关机构、民间的消费者协会都对婴儿制品的安全性起着监督作用。政府部门通过抽样调查加强管理,民间的消费者协会则直接倾听消费者意见,一旦发现问题立刻向政府有关部门报告,并通知全国。

加拿大监测规范最严

在加拿大,则有着全球最严的婴儿用品监测规范。对于婴儿用品的监管,加拿大联邦卫生部会统一管理,并对产品生产、进口和终端销售实行严密的监控和定期抽查。
由于加拿大大多数婴儿用品从国外进口,因此加强进口环节检验成为重中之重。一旦发现问题,联邦和省卫生部门均会在第一时间发布公开警示,详细说明问题产品的厂家、品牌、批次、编号,并在最短时间内召回。
由于高度重视,通常情况下被认为办事效率不高的加拿大政府,在婴儿产品安全方面常常走在世界前列。  
加拿大有关部门没有法定的婴儿用品分类,但习惯上会分为“法定必须使用”(如婴儿汽车座椅)、“通常必须使用”(如尿布、婴儿床、儿童沐浴用品等)和“可选择使用”(如婴儿食品等)。



视频:CCTV2今日观察:学术造假,谁是幕后推手?

25 04 2009年

http://space.tv.cctv.com/video/VIDE1240584768966700



音频:方舟子在北京新闻广播谈新疆大学使用软件抓抄袭

25 04 2009年

下载(第24分开始):
http://res.audio.bjradio.com.cn/xwgb/bwtx/bwtx200904232210819.wma

在线收听(第24分开始):
http://audio.rbc.cn/play.form?programId=401&start=20090423221000



搜狐名博有约专访方舟子:没有公开,就没有正义

24 04 2009年

sohu12134aabcdag215.jpg

嘉宾:方舟子
搜狐博客:叶筱静
时间:2009年3月25日
出品:搜狐博客
视频:http://mingboyouyue.blog.sohu.com/114033323.html

一、浙大造假是集体行为 还有作弊者未处理

搜狐博客:方老师您好,您被称为“中国学术打假斗士”,对前一段的浙大论文造假事件您也非常关注,您怎么看这件事情?能不能帮我们还原一下您所了解的这个事件的本来面目?

方舟子:这件事最开始是去年10月份的时候,有网友到我负责的网站上面投稿,说是由李院士课题组发表的论文当中存在造假的嫌疑,我核对了一下就登出来了。后来有网友陆陆续续发现更多的问题论文,我们网站上总共发现了16篇。后来又出来一个在欧洲研究中医药的国内药厂顾问,叫祝国光,他给浙大的校长发了一封公开信,要求他们处理这件事。再后来传统的媒体也把这件事给炒起来了。

搜狐博客:传统的媒体开始跟进这件事情。

方舟子:是在今年开始跟进,当时在网上已经炒了两三个月了。浙大就出来发表了一个回应,最开始是把责任全都推到一个副教授贺海波的头上,把他给解聘了。这种做法引起了网友的质疑,很多人就说你怎么能把事情都推到一个人的头上。

搜狐博客:有没有可能是贺海波本人冒用了别人的名字来做这些假论文呢?

方舟子:这个不太可能,有亲笔签名的。这些论文是投到国外的,都是要求有签名的,我觉得贺海波不可能冒充22个人的签名。而且在国外期刊上发表论文一般是要收取版面费的,贺海波为什么要替别人投稿?对他来说没有任何的好处。

搜狐博客:他(是不是)为了这个项目呢?

方舟子:他不是项目的负责人,没有这个必要。

搜狐博客:他虽然不是这个项目的负责人,有没有可能是主要承担者呢?

方舟子:不是。主要承担者应该是李连达院士,他就有这个动机,就是说为了应付这个项目、为了这个项目最后结题的需要,要发表多少篇论文,他有必要,而贺海波没有必要。他如果要造假论文的话,肯定要把自己的名字署上,这样才能算成是他的成果,他何必主动去替别人伪造论文又不把自己的名字署上?

搜狐博客:在你看来这是一个集体参与的事件?

方舟子:我觉得是。如果说个别的论文有问题的话,那可能是个别人的行为,现在有这样16篇论文,浙大后来又说是20篇论文,比我们掌握的还多4篇。像这么大规模的造假行为,不可能是某一个低层次的研究人员,比如副教授或者是博士后这一级的人员干的,而往往是跟实验室的负责人是有关系的。

搜狐博客:这件事情不是(贺海波)一个人就能做的。

方舟子:现在涉及到的16篇的造假论文,我统计了一下,作者一共有22个人,其中跟贺海波有关的只有5篇,那剩下的11篇怎么办,应该由谁来负责?怎么可以把事情都推到贺海波一个人头上呢?

最近浙大又做了进一步的处理,把贺海波开除了,然后又把实验室的主任吴理茂解聘了,算是由他来承担责任。

搜狐博客:据说把工程院院士李连达也解聘了,是吗?

方舟子:没有解聘。他原来兼任这个院的院长,现在是说院长聘期到期不再续聘,我觉得这不能算是处理。因为不续聘可以有很多的原因,比如说我觉得李院士年纪比较大了、管不了什么事了,就不再续聘他了,或者说浙大现在改变政策了,因为这些院长大部分都是兼职的,说以后不要兼职的院长,所以以后兼职的院长都不续聘了,这个不能算是处理。

李院长的工作关系实际上不在浙大,他主要是在北京,他是北京中国中医研究院的一个研究员,所以浙大要对李院士做什么进一步的处理也很难,只能是解聘他。如果要进一步处理的话,应该是由工程院来做,而工程院目前还没有对他做出什么处理。

另外一种处理方法就是由科技部出面,因为涉及造假的这些论文,有的是拿科技部的经费在做的,科技部是有管辖权力的,比如说可以把经费收回或者是禁止他们以后再来申请科技部的经费,但是科技部对此也没有反应。

二、学术造假利益极大、风险甚低

搜狐博客:从2000年(开始关注学术造假问题)到现在已经9年过去了,你经历了很多类似浙大这样的事情,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学术)造假(事件)?

方舟子:一个原因是缺乏处罚,就是不追究他们。追究了以后就能起到一种威慑的作用。现在为什么国内造假这么泛滥?其中一个原因就是造假以后可以不承担责任,没什么人去管,或者管也是很轻描淡写的。那么造假的获益很大,可以靠这些假论文获得科研的经费,能够应付课题,或者能够得到职称的晋升,但是后果又很轻,如果被发现造假的话不用承担什么太大的责任,为什么不跟着造?如果认认真真的处理一两起造假事件,而且是有假必究,不只是拿一两个造假者来当替罪羊,而是所有涉嫌造假的人都一一处理了,这样以后敢造假的人就少了。

搜狐博客:就是造假没有什么后果,不用承担什么责任。

方舟子:对,获益很大风险很小,所以把收支衡量一下,就觉得还可以做,这是一个很好的投资,所以就造成了这样的情况。

还有一些造假是体制造成的。我们的科研体制还保留着以前计划经济时代的那一套,就是官本位的体制,科研经费的发放和对科研成果评估的权力主要是掌握在行政人员的手里,而行政人员又不懂行,所以很难对一个工作做具体的评价,但是他们会数数,会数有多少篇论文什么的。

搜狐博客:他们就把这些本来不可量化的指标量化了。

方舟子:就是为了方便这些行政人员对科研成果进行评估,所以就量化了,数发表多少篇论文,这就导致了我们整个评估体制是一种“重数量不重质量”的体制。

搜狐博客:(如果项目)本身是一个很有质量的成果,但是因为没有发表够论文,可能都拿不到应有的经费资助是吗?

方舟子:对,这就刺激很多人去凑论文的数量。比如说他做了一项工作,本来可以写一篇很好的论文,发表在档次比较高的期刊上,但是一篇论文不够,就把这篇论文拆成好几篇,拿到档次比较低的期刊上发表,这样在整个论文质量上是下降的。如果这样还不够,就一篇论文反复发表,还不行就去抄,没有做那么多的工作应付不了就抄别人的,就捏造出一些实验的结果。

如果评估体制好一点、合理一点的话是没有造假的必要的。比如现在有好多国内的学校要求博士生要毕业的话,就要在国际期刊上发表三篇论文,这对于某一些学科来说是很难达到的。比如说搞生物学的研究,需要做实验,而实验是有一个实验周期的,两年的实验周期下来能发表一篇论文就不错了。而国内的博士生是三年毕业,这三年期间能够发表一篇论文已经算很不错了。我在美国读了5年的博士,到毕业的时候也只发表了一篇第一作者的论文。

搜狐博客:这实际上有一个根源是因为管理者并没有切身的体验和认识,所以只能单纯做一些数据指标,让大家必须达到才能够得到认可。

方舟子:对。另外一个原因,也是因为学校互相要攀比。评价哪个学校做的工作比较好、哪个学校比较差,学术地位的高低什么的,发表论文的数量是一个指标。两个学校可能实际上地位都差不多,但是一个学校发表论文多了,就让人觉得这个学校比较强。

搜狐博客:实际上不管公众还是管理者,(对学术成果的)评估体系有问题。

方舟子:对,评估体系有问题。还涉及到科研资源的分配,这也有问题。像浙大就是,李连达院士实际上大部分时间是在北京的,他管不了浙大的事,他一年到浙大的时间加起来还不到一个月。但是浙大为什么愿意找这么样一个院士来当院长?

搜狐博客:因为要申请一定级别的项目,必须要有院士,没有院士就拿不到这个项目。

方舟子:对,你说的很对。这就涉及到国内科研体制另外一个弊端,就是这些院士手中掌握的学术权力很大、学术资源很大,都集中在他们手里。有一些项目是必须要由院士担任领导人和课题组的带头人才能拿到的,所以学校在某个领域如果没有院士的话,就拿不到这个项目,所以很多学校搞了很多兼职的院士。

搜狐博客:一个院士可能会挂靠好几十个项目,他根本就无暇去顾忌这些项目的执行细节。

方舟子:对,然后他们找一些代管,像被处理的吴理茂就是李院士在浙江大学的一个托管人,实际上主要实际工作是由他来负责的。他(李院士)申请的项目对浙大有好处,浙大这些人就可以把它给分掉,但是这样弊端就出来了,实际上李院士是管不了的。他也觉得自己很冤,我本人没有造假,但是为什么大家现在都怪到我头上,媒体都一直在批评我?我相信他没有造假,造假不会是他本人亲自干的,都是他手下的人干的,院士没有必要造假。但是问题是,这些论文在没有被发现问题之前,肯定李院士是把它当成自己的科研成果。现在出了事,你为什么又说不是你的责任?所以有福同享、有难你要同当。

三、看美国是如何扼制造假的

搜狐博客:其实现在出现(学术)造假(现象)层出不穷,跟这个体制有很大的关系,更合理的体制是什么样的呢?你从美国回来,你觉得更合理的一种管理方式是什么样呢?

方舟子:美国也有学术造假,各个国家都有,免不了的,但是它不像中国这么严重,其中一个原因我觉得是跟体制有关的。比如说(科研)资金发放的体制,美国采取的是同行评议的制度,就是由科研人员报项目,写一个资金申请,交给专家评分,打完了以后,得分高的政府机构决定把这个经费发给你,所以(在美国)资金分配的权利基本上是掌握在专家手里、是掌握在同行手里,而不是行政人员手里。行政人员在国外的科研机构和大学里,是提供服务而不是管人的,但国内这些高校的行政人员是管教授的,所以这是不太一样的。

搜狐博客:好像都是不见面的,比如说一个项目会分给十个专家来评估。

方舟子:一般好几十个,分给他们的话都是匿名的评估。

搜狐博客:对,就是只告诉你有这么一个项目在申请,但是不知道是谁申请的。

方舟子:对,他没有必要知道。

搜狐博客:而且评估的专家之间也是互相不见面的,他们只是收到这么一个需要评估的报告,大概是这样的是吧?

方舟子:对,国内实际上也有类似这种制度,就是国家自然基金,他学的是美国科研课题评估的制度,但是里面有一些细节性的东西还需要完善。而且国家自然基金委的资金不算特别多,跟科技部的项目比起来不是很多。

国外评估科研成果,或者学术成就的时候,看的是质量,而不是数量。比如说一个副教授要升为教授,或者一个助理教授要升为副教授,是由本系的教授,或者再找一些校外的专家评。评的时候不看发表多少篇论文,而是拿五篇他认为最好的论文出来,这五篇论文大家评,看能不能反映出他的成果有多高。如果觉得他做出的成果比较大,就提拔。

在这种的体制下,当然还是会有人造假,那怎么办?处理就是了。

搜狐博客:就是有很重的惩罚措施。

方舟子:对,他的处理一般是两方面,一个是行政的处理,比如说学校给你降级,或者把你开除。在美国政府部门管不了学校,学校是独立的。

搜狐博客:私立的很多。

方舟子:公立的政府也管不了,学校是属于比较独立的机构,联邦政府管不了学校。但是联邦政府管着科研资金,所以从科研资金这一块来卡你,发现你造假,一般是五年内禁止申请国家的科研经费。科研主要是拿国家经费在做的,五年内没有国家经费就做不了科研,那就相当于被淘汰掉了,过了五年再回来已经很难跟上前沿了,就通过这种办法把造假者清除出去。

四、没有公开,就没有正义

搜狐博客:刚刚方老师谈的这些,之所以我们国内学术造假的事情层出不穷,有个人原因,也有体制的原因,还有是没有一个很好的惩罚措施,就是说造假之后付出的代价是很小的。如果要改变这种现象,可能第一是要有好的制度,第二要有严厉的惩罚措施,不是说一个事情出来,然后象征性的处理一两个人,可能这些人过两年又风声水起都有可能,这种方式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在这之后呢,你觉得还有什么是需要做的?

方舟子:我觉得还有一项需要做的,(就是)对学生要加强学术规范的教育,这是为培养下一代科学家做准备的。学生造假,有时候是因为糊涂,他不知道那样是不规范的做法,或者虽然知道,觉得没有什么后果、不知道后果的严重程度,所以我觉得对学生还是应该以教育为主,加强这方面的教育。特别是在研究生当中,我觉得应该开一门学术规范的课程,告诉他们真正很严谨的科研应该是怎么做的。国外有这方面的课程,但是我们国内基本上没有。我觉得从长远来看,应该把重点放在培养下一代,不然整个风气坏掉、连下一代的风气也坏了,那真是无可救药。

我觉得要改变一个体制实际上也挺难的,这可能是一个比较长期的过程。我觉得目前能够做到的就是加强舆论的监督。

搜狐博客:就像您做的这些事情。

方舟子:对,网站和(传统)媒体,我觉得(传统)媒体可能更重要,因为网站的公信力还是不够强。如果在传统媒体上曝光的话,这些造假人会更紧张一些,我觉得主要是舆论监督。

舆论监督还包括对学校,还有对政府部门的监督,不只是说对造假者的监督。现在出了造假的事件,(如果)学校不处理,媒体就追着学校,有一个问责的制度,管理部门不处理,我们(媒体)也要追究他,给他形成一种舆论的压力。

学校一般不太愿意主动处理造假的事情,(因为)学校有一个观念,我觉得是很错误的观念,就是觉得这种造假是很丢面子的,对学校名声是会有影响的,所以就“家丑不可外扬”,要把它掩盖住。其实这样做对学校的名声反而更坏,如果发现造假认认真真地处理了,这样反而会得分,会争回面子的,本来造假是丢脸的,但是认真处理了就不再丢脸了。但是我们的大学一般还是不愿意,特别是涉及到院士,或者校长、副校长,这种造假更不可能靠学校处理。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还是应该由政府监管的部门,比如教育部、科技部、中国科学院、工程院,这些部门应该出来处理。

搜狐博客:他们是不是也怀着同样的心理,家丑不可外扬?

方舟子:这个主要是希望有政府监管的部门参与进来。我们现在看到政府部门不太愿意管事,比如说科技部在两年前就成立了一个科研诚信办公室,这是模仿美国卫生部的科研诚信办公室,他们每年都会公布十起左右学术造假案件,都做了很严肃的处理。而我们科技部的科研诚信办公室,成立两年了没有处理过任何一个事件,当时成立的时候有一个新闻发布了,然后就再也听不到这个办公室的任何新闻了。

搜狐博客:这里面是不是有你刚刚说到的几个原因,第一是不懂行,说不出什么问题;第二种可能,这些人本身就是专家、就是院士,也拿着各种挂靠在他名下的(项目),比如说你是院士、我也是院士,你名下可能有三个项目、我有五个项目,我不能追究你,你也不能追究我,是不是有这种原因?

方舟子:不懂行不是个问题,不懂行可以找人调查,可以找懂行的人。像美国科研诚信办公室,做这种调查的时候也会找一些大学的教授,就是独立的科学家跟着做调查。这不是个问题,并不是说所有的院士、所有这些大牌的教授都参与造假,都是造假集团的,当然不是,总还有一些比较正直的人。

关键是他们(中国的政府监管部门)不愿意管事,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如果管的话,有时候反而是起到一个包庇的作用,这就是为什么大家还是信不过这些政府的监管部门,不愿意向他们举报,而愿意向我们这样的网站举报。因为他们担心举报过去,说不定把举报材料都捅给被举报的那个人,然后受到打击报复,所以他们信不过。

要获得大家的信任,这些监管部门就应该很公正的、很透明的管事,整个过程都要是很透明的,调查材料应该都公开。美国科研诚信办公室的材料都是公开的,这样大家就可以对他们起到一个监督的作用,你的调查结果是不是能够让人相信,总有懂行的人可以进行推敲、进行研究的。

搜狐博客:你是搜狐博客的用户,(请)你对搜狐博客说一句感言的话,你会说什么?

方舟子:我们今天谈的是学术造假的问题,有很多的网友可能觉得学术造假离我们比较遥远,因为自己不是学术界里面的人,好像觉得(打击学术造假)是神仙在打架,是学术界这些人自己在打。

其实不是,学术造假造成的后果是很严重的,是跟每个人切实利益都有关系的。

比如说涉及到子女教育的问题,你放心把自己的子女送给这些造假教授培养吗?肯定不放心。还涉及到一个消费者权益的问题,因为很多学术造假是跟具体的成品挂钩的,是在卖假产品的,你会受骗上当。还有涉及到你作为纳税人的权利问题,因为学术造假,有的在浪费大笔大笔的国家科研经费,国家科研经费是哪里的?从纳税人手里来的。

所以要看到学术造假是在侵犯到每个人切身的利益,所以我希望大家共同关注学术造假的问题。学术造假是一个社会问题,不只是学术界的问题,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也需要社会各方人士共同努力,才能把它遏制住。

搜狐博客:也就是希望搜狐博客的用户都来关注学术造假的事情,形成一种正义的声音和力量,最终对造假的事件有所遏制,是这样的吗?

方舟子:对。

搜狐博客:好的,谢谢方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