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中成药的真相——健儿清解液

16 01 2009年

【标明的成分】

  金银花、菊花、连翘、苦杏仁、山楂、陈皮。

【声称的功效】

  清热解毒,祛痰止咳,消滞和中。用于小儿咳嗽咽痛,食欲不振,脘腹胀满。

【真相】

   
健儿清解液临床上用于治疗小儿感冒、厌食,并被当作一种儿童保健用药,没病时也被医生推荐服用。关于感冒的问题,参见“维C银翘片”一条。至于小儿厌食,是中医特有的“脾胃”病,现代医学没有这个病症(现代医学有“神经性厌食症”,一般在青春期才会出现)。儿童食欲不振多是因为不良饮食习惯引起的,应从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着手,不必吃药也无药可用。目前还没有药物被证明能治疗青少年的进食障碍(神经性厌食症、神经性贪食症、不明确的进食障碍)[1]。如果是因为胃肠道等疾病引起的食欲不振,那只是一个症状,本身不是病,应正确诊断、治疗相应的疾病,而不是吃专门治疗所谓“厌食”的中药。

   
苦杏仁(也称杏仁、杏核仁)为蔷薇科植物杏、野杏、山杏、东北杏的成熟种子。杏仁有甜有苦。最早的中药典籍《神农本草经》将杏仁列入下品药,称它“味甘,温”,应是指的甜杏仁。稍后的《名医别录》则说杏仁“味苦,冷利,有毒”,应是指苦杏仁。以后中医都以苦杏仁入药,通常把《神农本草经》和《名医别录》的说法各取一半,说杏仁“味苦、性温”(也有说它性热、性微寒的)。中医认为苦杏仁的功效即来自其气味,“辛则散邪,苦则下气,润则通秘,温则宣滞行痰”,所以它既能发散风寒,又能下气除喘,“凡肺经感受风寒,而见喘嗽咳逆、胸满便秘、烦热头痛,与夫蛊毒、疮疡、狗毒、面毒、锡毒、金疮,无不可以调治。”(《本草求真》)陈皮的功效被中医认为与此类似,也是因为它“苦能泻能燥,辛能散,温能和”,所以能治百病,同补药则补,同泻药则泻,同升药则升,同降药则降(《本草纲目》)。

   
苦杏仁苦味来自于它所含的苦杏仁苷。苦杏仁苷被肠道微生物的酶水解,产生有毒物质氢氰酸和苯甲醛[2]。氢氰酸有剧毒,进入人体后能抑制多种酶的活性,特别是能使细胞无法利用氧,引起组织窒息,产生细胞中毒性缺氧症,轻则导致脑部缺氧严重、影响小儿智力发育,重则因呼吸麻痹而死亡。维生素C能够增强苦杏仁苷水解成氢氰酸,同时服用苦杏仁苷和维生素C能导致严重的氰化物中毒[3]。苦杏仁苷的另一水解产物苯甲醛能抑制胃蛋白酶的活性[4],影响消化功能。体外实验提示,苦杏仁有一定致畸作用和促癌活性[5][6]。国外民间流行用苦杏仁苷治疗癌症,但并无可靠的临床试验依据[7]。

【文献】

[1]Couturier J et al, J Can Acad Child Adolesc Psychiatry. 2007,
16(4):173-176
[2]李熙民等,新药与临床,1986,5(3):141
[3]Bromley J et al, Ann Pharmacother. 2005, 39(9):1566-1569
[4]KLEEBERG J, Arch Int Pharmacodyn Ther. 1959,
120(2):152-159
[5]李淑琴,中国中药杂志,1996,21(2):153
[6]刘为民,南京中医学院学报,1980,(2):83
[7]Milazzo S et al, Support Care Cancer. 2007,
15(6):583-595



新语丝网站2008年十大新闻

16 01 2009年

   
一、美国教授毅然成爱国楷模。普林斯顿大学教授施一公接受清华大学170万元年薪聘请担任生命科技学院副院长,被国内各大中央媒体树立为毅然回国的爱国楷模。施未脱离普林斯顿即高调宣传自己已全职回国,申请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曾经表示强烈反对由一个首席科学家来控制上千万研究资金的体制,却成为有数千万元经费的973项目的首席科学家;手持美国护照却在清华大学给学生上爱国主义教育课,给党员上党课……这位自称“被信仰追问”回国的名教授也受到人们的层层追问。

   
二、多位“中医泰斗”谎称获得世界科学大奖。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可冀、程莘农在内的十几名中国中医研究院的“中医泰斗”均在其简历自称曾经荣获世界文化理事会颁发的“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但是“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获得者名单并无这些人,世界文化理事会也证实这些人从未获奖。

   
三、新科院士被指抄袭他人论文。福建农科院原院长谢华安新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却被其两名同事揭发他用来报选院士的论文是剽窃别人的,署他的名字的学术专著也是别人写的。谢华安的问题在院士评选过程中就已向中科院院士工作局实名举报,他却顺利当选。

   
四、工程院院士成批制造假论文。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药学院院长李连达研究组在2006年以后发表的13篇论文被发现存在一稿多投、剽窃、捏造数据等问题。浙江大学将其中4篇论文的作者之一贺海波开除。

   
五、美国教授到处领取“中国薪”。美国密苏立大学堪萨斯城分校医学院教授邓红文被其前同事揭露被西安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上海理工大学和湖南怀化医专等多所院校聘为各种名头的教授,享受了优厚的工资和住房待遇,获得了大量的科研启动经费。其中有的教授职务按要求需在国内一年工作9个月。

   
六、国外愚人节笑话成了国内重大科研项目依据。国内有关部门宣布,上海一家民营研究所和浙江大学合作创造性研制出十进制网络域名解析系统,我国十进制网络安全地址正式投入使用。其发明人声称,这个技术依据的是美国互联网标准组织IETF发布的互联网协议第9版(简称IPv9)RFC编号1606的文件。该文件以及IPv9是IETF在1994年4月1日发布的愚人节笑话。

   
七、地震过后伪科学骗子猖獗。汶川大地震震惊世界,自称“国宝”、“大师”的伪科学人士也纷纷出笼,吹嘘自己发明的地震预测术能够准确预测地震,控诉自己的成果受到地震局的打压,受到了国内“自由主义”媒体和时评家的追捧。

   
八、“蛋白精”奶粉毒害婴儿。从“三鹿”奶粉,到蒙牛、伊利等国内各大品牌的奶制品,都被揭露添加化工原料三聚氰胺冒充蛋白质,并导致几十万婴儿患肾结石、数名婴儿死亡。中国奶业名誉扫地。蒙牛特仑苏牛奶用“造骨牛奶蛋白”欺骗消费者一事也被旧事重提。

   
九、“天价大米”打官司。每公斤96元的“德润生白金米”宣传其“富含CEB活性因子”、“能够抗氧化,抗衰老,预防许多疾病”、“1两等于2000粒维生素”,遭到方舟子等人的质疑。“德润生”公司在北京起诉方舟子侵犯其名誉权,被法院驳回。

   
十、“鸡汤专家”教训科普作家要“谦卑”。《我是鸡汤》一书的作者、曾经支持伪科学的专栏作家连岳给“科学松鼠会”的文集写序,捏造哲学家罗素的“谦卑”故事,教育科普作家要向松鼠会学习,“用爱科普”,要确定自己得站在弱势群体这一边,不要为强势群体背书,而且应该也把谦卑放在第一位云云。

 



我们为什么会流鼻涕?

15 01 2009年

   
我们通常在感冒、鼻腔发炎的时候才会注意到鼻涕的存在,那样子可不太雅观。其实鼻腔里每时每刻都有鼻涕,也离不开鼻涕,它是保护身体的一道屏障:鼻涕防止鼻腔粘膜干燥,湿润吸进的空气,粘住由空气中吸入的灰尘、花粉、微生物,以免它们刺激呼吸道或引起感染。

   
一个健康人的鼻子每天要处理几百毫升的鼻涕。但是我们并没有天天都在流鼻涕,这么多的鼻涕跑哪去了?一小部分蒸发掉了,一小部分干结成了鼻屎,但是大部分——听了别恶心——被我们吞到肚子里去了。鼻腔粘膜上长着纤毛,这些纤毛会从前向后摆动,鼻涕也就被往后送到咽部。因为鼻腔和食道是相通的,所以大部分的鼻涕都被我们不知不觉地吞咽下去了。

   
这听上去虽然恶心,但对人体并无害。鼻涕的成分除了水,还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盐以及一些脱落的细胞。鼻涕中的蛋白质主要是粘蛋白,它是一种糖蛋白,被由碳水化合物组成的“糖衣”包着,这使得它能大量地吸收水分。鼻涕中的其他蛋白质还包括抗体和溶菌酶,能够杀灭细菌、病毒。这些成分会做为营养素被胃肠消化、吸收。当然,鼻涕中还含有粘住的灰尘、花粉、微生物,不过这些杂质胃酸对付得了,不会给身体造成麻烦。

   
有一部分鼻涕其实是眼泪。眼睛中的泪腺也无时无刻在制造泪水湿润眼睛,我们之所以不会整天泪眼汪汪,是因为这些泪水都从连接眼睛和鼻腔的泪管流到鼻子里,成为鼻涕的一部分。如果你大哭起来,一部分眼泪从眼角流出,大部分还是涌进鼻腔,让你的鼻子“抽泣”,就有了“一把鼻涕一把泪”。

   
不过大部分的鼻涕是鼻粘膜自己分泌的。鼻粘膜含有一种形状像高脚杯的细胞——所以叫杯状细胞。杯状细胞制造出很多粘蛋白,粘蛋白被释放到细胞外头后,大量地吸收水分,体积能膨胀600倍。杯状细胞一天只需要制造1毫升的粘蛋白,就足以满足鼻腔的正常需要了。

   
如果鼻腔受到了刺激或被感染,鼻涕的分泌量就会激增,这很自然,因为鼻涕的一个主要功能就是要清除吸入的杂质嘛。例如,感冒病毒入侵了鼻细胞,或者过敏体质的人吸入了花粉、粉尘,免疫系统就会制造相应的抗体试图消灭这些抗原。抗体分布在鼻腔中的肥大细胞的表面上,肥大细胞的内部含有大量的一种叫组胺的活性物质,抗原和抗体结合后,就会刺激肥大细胞把组胺释放出去。组胺进而刺激杯状细胞制造更多的粘蛋白,也就产生了更多的鼻涕。同时,组胺也能引起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血液中的水分渗出来,白细胞也跟着跑出来要消灭病原体。这不仅进一步增加了鼻涕的量,而且导致了鼻腔堵塞。过量的鼻涕一部分流了出来,还有一部分被堵在了后头。

   
所以鼻塞、流鼻涕其实是免疫系统给我们制造的不适,是一种过敏反应。组胺需要和细胞表面的组胺受体相结合才会有这些作用,那么如果能不让组胺与其受体结合,就可以减轻鼻塞、流鼻涕的症状。抗过敏药、感冒药经常用的就是这类组胺拮抗剂,例如马来酸氯苯那敏(又叫扑尔敏),它们和组胺竞争,抢着与组胺的受体结合,让组胺结合不上去,就抑制住了过敏反应。组胺拮抗剂经常与伪麻黄碱之类的减充血剂一起使用,后者可以让鼻腔的血管收缩,从而减轻鼻腔堵塞。把组胺拮抗剂、减充血剂以及解热镇痛药(例如对乙酰氨基酚,又叫扑热息痛)、镇咳药(例如右美沙芬)掺在一起,就成了很有效的复方感冒药。市场上著名的感冒药(例如“泰诺”、“白加黑”)的组成都基本相同,超不出这四种成分。

   
正常的鼻涕是无色透明的,也就是所谓清鼻涕。感冒时一开始流出的也是清鼻涕,之后鼻涕会变得浓一些,成了白色。再往后流出的就可能是绿色的浓鼻涕了,看上去就像脓一样,特别是如果继发了细菌感染,更是如此。为什么鼻涕成了绿色的了?和脓一样,因为它含有大量的嗜中性粒细胞。嗜中性粒细胞虽然属于白细胞,却是绿色的。

   
免疫系统发现有病原体入侵人体时,开始调兵遣将,嗜中性粒细胞就是最早赶到战场的。嗜中性粒细胞是被血液送来的,但是它却跑到血管之外作战。它是一种吞噬细胞,它的作战方式是把细菌“吃”进去,在细胞里用各种武器将病原体杀死。武器之一是向细菌释放消毒剂——次氯酸(家用漂白剂的主要成分)。次氯酸是由嗜中性粒细胞内的髓过氧物酶制造的,髓过氧物酶的结构和叶绿素有个共同点,都含有二氢卟酚环,这个特殊结构决定了它们的颜色:绿色。因此,浓鼻涕会是绿色的,是因为它含有很多嗜中性粒细胞,而嗜中性粒细胞又含有很多绿色的髓过氧物酶。

   
用来制作寿司芥末酱的山嵛菜的根茎也含有大量的类似的过氧物酶,所以做出的酱也是绿色的。幸好,山嵛菜刺鼻的辣味来自异硫氰酸,而不是过氧物酶——否则,流着辣辣的鼻涕该有多难受!

2009.1.11.

(《中国青年报》2009.1.14)

 



方舟子关于洗发水问题答《北京科技报》记者问

14 01 2009年

  问:1央视最近曝光了一种“一洗黑”的洗发水,有专家从中发现两种对人有害的物质,分别是对苯二胺和间苯二胺。这两种物质一般用于什么?对人体会产生哪些危害?是否属于违禁添加的物质?想让头发变黑,用这样的洗发水能否在保障身体安全的情况下达到目的?

  2市面上去屑的洗发水也不少,是否头屑真的就可以靠洗发水治疗?
  3我同事在用霸王牌的防脱洗发水,但用了很久也没有效果,这是不是说明产品上的广告宣传会误导消费者?如果是治疗脱发,是否还是就医是最好选择?

  4还有焗油等其它功能的洗发水,有的甚至宣称含有特殊物质,这些对人存有哪些安全隐患?消费者应该如何鉴别?
  5另外像头屑、脱发、染发等原理您是否能介绍下?

 

  答:对苯二胺和间苯二胺主要是用来做为染料,除了用来染毛皮、纤维、橡胶制品,也用来染发。市场上的染发剂几乎都含有这两种物质。它们在美国并未被禁止添加。这两种物质如果接触皮肤,有可能引起过敏。但是并无确切的证据表明它们是人类致癌物。美国环保署没有把它们列为致癌物。(按:下面《北京科技报》的报道中,“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毒理室副主任李毅民认为,间苯二胺是一种国际上公认的致癌物质”,但是在世界卫生组织IARC的致癌物分类中,间苯二胺和对苯二胺都属于分类3,即无法对它是否是人类致癌物进行归类。4-氯邻苯二胺才是可能的人类致癌物(分类2B))

  染发剂中更值得注意的成分是4-氨基联苯。市场上用来染黑色、红色和金色头发的染发剂多数含有4-氨基联苯,这是一种已知的致癌物。研究表明,长期使用深色染发剂,增加了患淋巴瘤和骨髓瘤的风险。另有研究表明,使用永久染发剂的人,患膀胱癌的风险是一般人的2.1倍。

  头屑过多通常是因为头皮感染了真菌引起的。市场上的去屑洗发水一般都加了吡啶硫酮锌(简称ZPT)做为活性成分。ZPT有较强的杀灭真菌和细菌的能力,能够有效地达到去屑目的。

  目前没有一种洗发水真正具有防脱发的效果。声称能防脱发都是虚假广告。有很多原因可以引起脱发,应查明原因再治疗。最常见的男性型脱发与雄性激素有关。在头皮上外涂米诺地尔溶液(商品名落健)或口服非那雄胺(商品名保法止)已被临床试验证明可以防止一部分男性型脱发患者进一步脱发。国内著名的治脱发中成药“章光101”曾在香港被检验出偷加了西药成分米诺地尔。

 

附:
洗发水:致癌物引出监管漏洞

记者:童岱
  2009年01月13日《北京科技报》

  “一洗黑”含有致癌物

  前不久,家住广州市番禺区的房女士,在洗头之后不到两个小时就得了一种怪病,整个头皮就像发烧一样热。一天后,症状急剧恶化,整个脸部出现了严重的过敏症状,头皮也开始出现水泡。疼痛难忍的房女士来到了广州市番禺区第二人民医院。

  医生经过诊断认为,房女士的症状属于严重的接触性过敏皮炎,导致她过敏的“元凶”是一款她正在使用的“某品牌一洗黑草本精华洗护套装”。广东省药监部门对此展开调查发现,市场上的“一洗黑”洗发水大多标榜含多种名贵中草药,其说明标示不会有副作用。

  为了确定“一洗黑”洗发水的所含成分,药监执法人员抽取了五个不同品牌的样品送到国家化妆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进行检测。

  经检测,这五种标称是天然植物精制而成的“一洗黑”洗发水,都含有一种叫对苯二胺的化学物质,四种“一洗黑”洗发水还含有间苯二胺。

  “对苯二胺和间苯二胺主要用做染料,除了用来染毛皮、纤维、橡胶制品,也用来染发。市场上的染发剂几乎都含有这两种物质。”著名科普工作者方舟子告诉《北京科技报》,这两种化学物质在美国并未被禁止添加。

  这两种物质如果接触皮肤,有可能引起过敏。但是并无确切的证据表明它们是人类致癌物,美国环保署没有把它们列为致癌物。

  对此,北京军区总医院副院长、全军皮肤性病诊疗中心主任杨蓉娅则认为,由于各个国家对于化学物质添加剂量多少的行业标准不一样,美国环保署没有将间苯二胺列入致癌物也不奇怪,有一些化学物质的致癌作用需要达到一定的剂量才会致癌。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如果厂商在洗发水和染发剂中过量添加间苯二胺,消费者长期使用就会有得皮肤癌的潜在危险。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毒理室副主任李毅民认为,间苯二胺是一种国际上公认的致癌物质。按照《化妆品卫生规范》的规定,间苯二胺是一种禁用物质,严禁用于化妆品生产,因为其可以引起致突变、致癌和致畸作用。

  合格的染发剂都会在包装上标明含有对苯二胺的警示语,为了防止出现过敏反应,还提示在染发之前进行皮肤测试,并要求不可频繁使用。

  而被抽检的五种“一洗黑”洗发水根本没有标示其所含化学物质成分,无一例外的都标榜是“纯中药制剂,对人体没有副作用”。

  杨蓉娅说:“洗发就能让头发变黑在医学领域来看是很难实现的,除非是添加了染料剂。目前都是通过染发使头发变黑,而染发是通过外来添加的染料剂和化学元素来实现的。”随着年龄增长,头发变白是一个自然过程。

  此外还有一种情况是年轻时就产生白发,俗称“少白头”,这是病理性的白发。一般是有家族遗传基因,毛囊的黑色素细胞要少一些;也有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能促使头发变黑的酶发生代谢障碍导致白发。

  如果是病理性的白发,短期内通过治疗手段变黑,在临床医学上来说案例非常少;若是自然白发只能通过人为的染色来实现。目前,到杨蓉娅这里治疗皮肤过敏的病人中,有很多是因为染料剂过敏。

  在北京朝阳区的一家天客隆超市,记者在售货架上仍发现了两款“一洗黑”洗发水,上面都没有标示所含的化学物质。

  去屑洗发水未必能去掉头屑

  市面上如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去屑洗发水,在广告的大力宣传下,很多消费者有了头皮屑就会买上一瓶。对于此种做法,专家并不完全赞成。

  “消费者在购买去屑洗发水之前不能太盲目,最好先向专科医生咨询,再选择应对的方法。因为头皮屑产生的原因很多,洗发水不可能适用于所有头屑症状。”北京军区总院激光美容治疗中心主任医师樊昕告诉《北京科技报》,头皮问题主要是分为两种,一种是生理性,一种是病理性。

  生理性的就是新陈代谢产生的皮屑,属于皮肤污垢。普通的、有清洁作用的洗发水就可以去除。

  病理性的头皮屑,主要是由真菌引起的皮炎。大量头皮屑的产生使毛孔堵塞,病菌增多产生头皮发痒的症状。针对这类头皮屑,一般使用药物才能渗透到生发层,起到治疗的效果。而一般洗发水,一是不可能达到这个部位,二是洗发水也不能在头发上长时间停留,里面毕竟有很多化学添加剂,长期停留会对皮肤造成一些影响。

  武警总医院皮肤科程纪群大夫告诉《北京科技报》,最常见的头皮屑是由糠秕孢子菌引起的脱屑,这种脱屑,干性发质的人比油性发质的发生几率高。由于糠秕孢子菌是一种真菌,所以使用加有抗真菌药物的洗发水可以治疗脱屑。

  现在,标有去屑作用的洗发水大多是加了抗真菌药物—酮康唑,它能有效的杀死产生头皮屑的真菌,起到去屑作用。

  市场上的洗发水,比方说某种在药店销售的洗发水,它所含的去屑成分就是酮康唑;另一种洗发水里添加的是吡硫锌,具有一定的抗细菌活性,能够达到去屑、止痒、除油的功效,在医学上也比较常用。

  “不过,有些脱屑不一定是由糠秕孢子菌引起的,因此用去屑洗发水并非是正确的选择。”程纪群举例说,银屑病(俗称牛皮癣)的病人也会有头皮屑增多的表现,这种情况下使用含有酮康唑的洗发水不会有任何效果,必须针对银屑病进行治疗,才能减少头屑。

  此外脂溢性皮炎也会使头屑增多,往往还需加用内服药物,因此消费者不能盲目相信洗发水夸大功效的广告。

  “洗发水不是药物,既然不是药物就不应该宣传其疗效,但现在很多洗发水的广告却让人看着比药物还管事。”杨蓉娅说。

  事实上,头屑过多主要与真菌异常繁殖有关,这种真菌大多分布在皮脂腺丰富的部位,当人体免疫力下降时便会失去对真菌的抵抗力,真菌数量过度增多就会导致头屑产生,而且种类有别。现在,市场上大多数洗发水之所以不能真正去除头皮屑,是因为它们并不能“对症下药”,其基本作用只能是清洁去污,并不能指望其能彻底杀死皮肤表面的微生物,去除头屑。

  治脱发别寄望洗发水

  每次走进家乐福等大型超市,都能看到堆成小山似的“防脱洗发水”,许多有脱发苦恼的消费者冲着明星效应以及诱人的广告词,便会买上一盒回家。在银行工作的李先生,便是其中一位。

  李先生告诉记者:“一年前我买了某品牌的防脱洗发水,用了快一年,钱花了不少,可头发还是照样掉。上个月去医院检查后才知道自己得的是斑秃,医生说只要调整好生活节奏,平衡心态,这种病症可以自愈。”

  “李先生所说的斑秃确实是不需要药物治疗便可以自愈。”北京医院皮肤科高小曼告诉《北京科技报》,脱发主要有两种原因,一种是脂溢性脱发,多是由于患者雄性激素分泌过多引起的,这样的病症一般具有家族遗传性;还有一种突然性脱发,就是王先生所说的斑秃,是一种骤然发生的局限性斑片状的脱发性毛发病。通常是由于工作压力大所致。

  “如果防脱发的洗发水对脂溢性脱发有治疗效果,那里面必须要有能够抑制皮脂分泌的作用成分。市面上还有一些洗发水标榜自己不仅能防脱发,还能生发。

  但一般来说,洗发水不能代替药物,能起到的作用,充其量只是对头发起到护理效果。”

  “如果是因为皮肤病导致头皮的毛囊被破坏而死亡,就会形成斑痕,斑痕形成后毛囊闭塞,头发不可能再生长。这种情况下,如果某款洗发水能起到作用,使头发再生,那会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杨蓉娅说,脱发不是不能治愈,要分情况。

  她认为,如果头皮本身的营养供给正常、功能正常,那么就可以用毛发移植等医疗手段“摘种稻子”让头发重生,普通的洗发水是不可能实现生发效果的。

 



环保及食品安全知识系列问答(五)——食品(下)

13 01 2009年

  问:为什么要少吃糖?食糖生产会对环境造成什么影响?

  答:食糖摄入过多,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危害。最明显的是对牙齿的损害。生活在牙斑上的细菌能把食糖代谢成乳酸,酸能导致牙齿脱钙,细菌继续破坏就产生龋齿。食糖的另一个危害是增加肥胖的风险。食糖本身就含有热量,而且研究表明,喝含糖饮料能刺激胃口,导致摄入更多的热量,从而导致体重持续增加,对儿童来说尤其如此。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于2003年联合建议,膳食中食糖的量应低于膳食总能量的10%。

  全世界食糖产量每年超过1亿4500万吨,其中60~70%产自甘蔗,其余产自甜菜。根据世界野生动物保护基金会在2004年发布的报告,食糖生产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可能要比其他任何作物都严重,这是由于几方面的原因:毁坏生物栖息地用以种植甘蔗、甜菜;食糖种植导致的水土流失,例如,欧洲因为种植甜菜每年流失300万吨土壤;种植时用了大量的水进行灌溉,例如,在印度马哈拉施特拉省,甘蔗种植只占了3%的土地,却用掉了大约60%的灌溉水;使用大量的农药、化肥;食糖提炼时排出大量污染物,污染物包括重金属、酒精、油脂等,如果不进行处理就会污染水源、水道,不仅会导致水中生物的死亡,而且使得水不能被饮用、灌溉。

  http://www.fao.org/docrep/005/AC911E/ac911e07.htm#bm07.1.3

  http://assets.panda.org/downloads/sugarandtheenvironment_fidq.pdf

(编写:方舟子)

  问:我喜欢喝咖啡,吃巧克力,但听说它们会破坏环境,是真的吗?

  答:咖啡是一种在西方很流行的饮料,近年来在中国也逐渐普及。很多人喜欢泡咖啡馆消闲会友,或自己早上喝上一杯提神。巧克力更是世界上到处都受欢迎的零食。研究表明,吃没有加糖的纯巧克力对身体健康还有积极的作用。

  咖啡和巧克力都是来自热带植物的果实:咖啡豆和可可果。它们都是低矮的植物,原本生长在森林大树的庇荫之下,基本上不需要附加资源。但是,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和生产的批量化,这种原始的生产模式已经无法满足需要而代之为大规模的农村式的种植。为此,大片的原始森林被砍伐成空地,然后种下成排成行的咖啡或可可树。这样,咖啡和可可树能得到更多的阳光照射,其生产周期和产量都得到很大的提高。但失去森林大树的庇护,这样的种植方式需要使用大量的化肥和杀虫剂。无疑,这样的耕作方式会造成很大的环境污染。

  中国咖啡的产量很少。咖啡的主要出产国是南美的巴西、哥伦比亚,东南亚的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巧克力则集中在西非诸国。在中国消费的咖啡和巧克力需要从这些国家进口,因此还会在长途运输过程中消耗很多的能源并造成环境污染。

  现在很多国际组织试图改变咖啡和巧克力的生产方式,恢复传统的树荫下种植,因此可以大大减少树林砍伐和化肥杀虫剂的使用。但这种对环境有利的生产方式不利于产量的提高,会影响其销售价格。所以,这些返祖的产品会带有“有机”或“树荫”的标签供关心环境的顾客选用。

(编写:程鹗)

  问:我们喝的碳酸饮料中的二氧化碳是不是也会对全球变暖有影响?

  答:我们平常熟悉的一罐可乐或苏打水,大概含有6克左右的二氧化碳。这些二氧化碳,一部分在我们打开可乐罐的时候逃逸到大气中,一部分在我们将饮料喝到肚子里去之后从我们口中排出。比较而言,我们每次开车上班,一般会排出700倍于此的二氧化碳。如果只是局域地看问题,这点二氧化碳似乎对全球变暖影响甚微。

  但如果我们仔细思考一下碳酸饮料的生产、运输和销售链条(也就是所谓的供应链),一罐可乐给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可就不止6克的二氧化碳了。碳酸饮料的生产和运输过程会排放出数百万吨的二氧化碳和其它有害气体,同时还消耗掉大量的淡水资源。碳酸饮料的包装(金属或塑料)也最终会变成垃圾,给环境带来进一步的负面影响。

  当然,我们许多人都喜欢碳酸饮料。一种比较环保的消费方法,是买大罐大筒的碳酸饮料,然后在饮用时把它们倒到玻璃或金属杯中去。

(编写:太蔟)

  问:糙米和精白米相比,对健康和环境有什么好处吗?

  答:稻米在收割后,要经过加工才能变成我们吃的大米。用脱壳机将稻米脱去谷壳,就成了糙米。糙米覆盖着一层棕色的种皮,将种皮去除就成了胚芽米。将胚芽也去除,就成了我们常吃的精白米了。但是,在糙米的种皮与胚芽中含有多种营养素,变成精白米后这部分营养就失去了。和糙米相比,精白米的B族维生素、维生素E、铁、镁等成分都要少得多,食用纤维素也只有大约三分之一。下面是美国农业部测定的100克糙米和精白米主要营养成分的比较:

  【糙 
米】蛋白质:7.94克;脂肪:2.92克;碳水化合物:77.24克;食用纤维素:3.5克;钙:23毫克;铁:1.47毫克;镁:143毫克;锌:2.02毫克;维生素B1:0.401毫克;核黄素:0.093毫克;烟酸:5.091毫克;维生素B6:0.509毫克;叶酸:20毫克;维生素E:1.20毫克。

  【精白米】蛋白质:7.13克;脂肪:0.66克;碳水化合物:79.95克;食用纤维素:1.3克;钙:28毫克;铁:0.80毫克;镁:25毫克;锌:1.09毫克;维生素B1:0.070毫克;核黄素:0.049毫克;烟酸:1.600毫克;维生素B6:0.164毫克;叶酸:8毫克;维生素E:0.11毫克。

  可见糙米的营养价值要比精白米高得多。在把糙米加工成精白米的过程中,要多几道工序,也就要多耗费能源,对环境有不利影响。糙米比精白米较不容易煮熟,为了减少煮时的能源消费,在煮之前可先用水浸泡。

(编写:方舟子)

  问:鱼类食物含水银份量有多大?

  答:鱼是大家都很爱吃的食物,也是富含蛋白质以及人体极其需要的Omega-3脂肪酸的健康食品。经常吃鱼是一个好习惯。然而美中不足的是,由于环境污染,在江河湖海里生存的鱼类,已经不可避免地接触到各种残余的重金属污染物并吸收进体内。这里最严重的是水银,也就是汞,污染。人如果吃多了含水银的食物,有可能会发生水银中毒。

  可以说,现在几乎所有的鱼类都含有一定的水银污染。但不同的鱼中含量有所不同。因为“大鱼吃小鱼”的关系,处于这个食物链高层的大鱼,如鲨鱼、剑鱼、鲭鱼等等,其含水银量就远比其他小鱼多。美国食物药物管理局和环境保护局都专门建议大家不要吃这几类鱼。

  食物中的水银含量通常以“百万分率”作单位来衡量,也就是水银在食物中占有百万分之多少。上述的几种鱼类水银含量接近于1,也就是其鱼肉中几乎有百万分之一的水银。但幸运的是我们通常所吃的鱼中水银含量远没有那么高。例如,螃蟹中的水银含量大约是0.06,龙虾0.1,鳟鱼0.07,鲤鱼0.14,石斑鱼
0.3,鲑鱼0.014等等。

  但因为鱼类的营养作用的好处仍然大大超过其水银污染的坏处,吃鱼还是值得鼓励的。美国食物药物管理局建议避免水银含量过高的那些鱼类,同时每星期大约吃两次鱼,不要过多。孕妇、哺乳期母亲还有小孩更应该注意不要多吃水银含量高的鱼类。

  上面所引用的水银含量数据是现在世界市场上比较普遍的鱼类供应测量而得的,所以大部分是海味。淡水鱼类生活环境的地区性差别极大,很难一概而论,要看原产地的污染形势决定。

(编写:程鹗)

  问:有人说,流过主要城市的江河中钓或捕上来的鱼不能吃。你同意么?为什么?

  答:如果你所在的城市有一条河流通过,你可能看到过有人在桥上或岸边垂钓,他们身边的桶或盆里装有钓上来的大大小小的鱼。如果你动了吃鱼的心思,那也不怪你,因为鱼是很鲜美有营养的食物。但无论在桶中跳跃的鱼多么诱人,你都不应该吃在流过城市的河里钓上来的鱼。

  理由很简单:在当今,在流过城市的河流中,没有一条没被污染过的。河水掺杂的,有上游工厂排出的工业废水和城市排出的(一般为处理后)的生活废水。这样的河水里,有各种各样的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在这河水中生存的鱼,体内也存有这样那样的有害物质,比如汞(水银)。鱼一旦吃进或通过腮吸进含有汞的食物,汞就在它们体内集聚起来。越靠近食物链上方(即以别的动物为食的鱼),体内集聚的汞就越多。我们吃了含汞的鱼,汞也会在我们体内集聚起来,一直到我们汞中毒。

  总之,远离从流过主要城市的江河中钓或捕上来的鱼。

(编写:太蔟)

  问:我们吃的海鲜,有的是养殖的,有的是野生的,哪一种对环境的影响大?

  答:海鲜是大家都爱吃的食品,而且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由于近些年来,海洋里的鱼类有被过份捕捞的趋势,远洋捕鱼越来越困难,收获越来越小。因此,一种新型的鱼类养殖场在海边兴起。这些养殖场是在近海区的海面下设置大量的笼子,在笼子里就像池塘里一样放养各种鱼类供应市场。这样,我们买的海鲜也就有两种不同的来源:野生鱼或养殖鱼。这两种鱼,哪种对环境影响大呢?

  人们往往会以为养殖场能控制养鱼过程的各种因素,应该能生产更健康的鱼,而且不会污染环境。其实正相反。在笼子里养大的鱼,没有在海洋里捕食各类食品的条件而依赖于人工投放的单一饲料,也不像野生鱼那样可以在大洋中畅游,其营养价值与野生鱼相比大打折扣。比如在北美市场上常见的鲑鱼,养殖的品种在对人身体极为有利的Omega-3脂肪酸含量上远远不如野生的品种。因为同样的原因,养殖的鱼很容易得病,因此需要经常人工喂养抗生素,其残余会寄存在鱼肉中。有时候,因为养殖鱼肉的色泽不想野生鱼那样鲜明,还会人工喂养染色剂。

  在养殖场投放的饲料不会全部被养殖的鱼吃掉,它们会随着海水进入外海。因此饲料中的抗生素、染色剂和其他的化学成分也会污染海洋里的自然生态。

  当然,野生鱼虽然更健康一些,但捕捉野生鱼的远洋船队在捕捉过程中需要消耗很多柴油和其他能源。他们也会对海洋环境带来污染。

(编写:程鹗)

  问:烟草会对环境造成什么影响?

  答:烟草对环境的危害,主要是二手烟(即被动地吸入别人吐出的烟)。被二手烟影响,可以发生在家里,也可能发生在公共场所或设施上,如会议室、封闭的火车上、餐馆、酒吧等。据联合国统计,世界有50%以上的儿童在家里受到二手烟的危害。

  在
2002年,一个由12个国家的29名科学家组成的专家组,对当时的关于吸烟对健康危害的科学研究报告做了认真的研究,得出了吸烟(不论主动与被动)会引发癌症的结论。科学家们还发现,吸烟会增加急性冠心病的风险,还会造成慢性呼吸道疾病。还有研究表明,吸烟会加剧哮喘病,以及导致肺功能减退。对幼儿,有证据表明烟草会增加婴儿突死亡的概率。

(编写:太蔟)

  问:食品污染主要有什么?

  答:食品污染根据其来源,主要有五种:有的是食品本身就存在的天然有害物;有的是由于使用农药或受工业污染、生活污染带来的环境污染物;有的是因为滥用食品添加剂而人为掺入的有害物,如杀菌剂、防腐剂、漂白剂、抗氧化剂、甜味剂、调味剂、着色剂等;在食品加工、贮存、运输、销售及烹调过程中,也有可能产生有害物,或者被工具、用具、容器中的有害物污染;此外,还有在掺假、制假过程中有意加入的物质。

  根据污染物的性质,食品污染又可分为三种:由病毒、细菌、霉菌、寄生虫、昆虫引起的生物性污染;由农药、工业有害物质及其他化学物质引起的化学性污染;在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混入过量的杂质或放射性物质引起的物理性污染。大量使用化学农药是造成食品化学性污染的主要原因。化学农药不仅污染粮食、蔬菜、水果,而且还可以随着雨水进入水体,进而污染水产品。

  食品污染造成的危害,轻则影响食品的感官性状和营养价值,重则造成食物中毒。例如,肉制品、罐头食品如果受肉毒杆菌污染,会产生肉毒杆菌毒素,食用了这种食品能使患者丧失运动能力,乃至因呼吸衰竭而死亡。长期食用受污染的食品则可能对人体造成慢性危害。例如,食物受潮能长出黄曲霉,它分泌的黄曲霉毒素是一种强烈的致癌物质。

(编写:方舟子)

  问:买来水果、蔬菜后是不是都要放在冰箱中储存?

  答:大量的食物,特别是水果、蔬菜,由于储存不善等原因而提早变质被当成垃圾扔掉,在生产、运输、储存这些食物时已耗费了大量能量,将其扔掉意味着这些能量被白白浪费。而且大多数食物垃圾被填埋后,会产生甲烷,是一种温室气体。据英国WRAP项目的研究,英国一年要扔掉670万吨食物,其中40%是水果、蔬菜。如果这些食物不被扔掉,将会省下至少1500万吨二氧化碳的排放,相当于让英国五分之一的车辆停驶。

  实验表明,多数水果、蔬菜在冰箱中冷藏,能够显著延长其保质期。例如,橘子和梨在冰箱中的保质期能延长达2周,辣椒、胡萝卜和西红柿的保质期能延长至少1周。冰箱内部空气干燥,容易让水果、蔬菜丧失水分,如果把水果、蔬菜装在透气的聚乙烯塑料袋中再放进冰箱,能更显著延长其保质期,例如装在塑料袋中的辣椒、胡萝卜和柠檬的保质期能延长至少2周。但是有些水果、蔬菜如果在冰箱中保存反而更快变质,例如香蕉、菠萝,它们更适于在室温阴凉处保存。土豆和洋葱这些体积较大的蔬菜不必在冰箱中冷藏,但是在阴凉处会延长其保质期,而且应该避光保存,以免发芽。

  http://www.wrap.org.uk/downloads/Love_Food_Hate_Waste_Press_Release_Fruit_Veg_TF_080408.a6f3761b.5237.pdf

  http://www.wrap.org.uk/downloads/Helping_Consumers_reduce_fruit_veg_waste_Apr_08.5f5fc548.5286.pdf

(编写:方舟子)

 

 



环保及食品安全知识系列问答(四)——食品(上)

11 01 2009年

  问:为什么不要吃鱼翅?

  答:鱼翅是鲨鱼鳍中的细丝状软骨。鱼翅本身并没有什么味道,鱼翅汤的美味主要来自它的配料。从营养学的角度看,鱼翅并不具有特殊的营养价值,它的主要成分是胶原蛋白质,胶原蛋白质缺少色氨酸和半胱氨酸,是不完全蛋白质,营养价值并不高,还比不上含有完全蛋白质的鲨鱼肉。相反地,吃鱼翅反而对健康有害。鱼翅中水银和其他重金属的含量都比其他鱼类高很多。这是因为工业废水不断地排入海洋,使得海水中重金属含量较高,并进入海洋生物体内,而鲨鱼处于海洋食物链的顶端,吞食了其他鱼类后,食物中的重金属也随之进入鲨鱼体内,积累下来,因此鲨鱼体内的重金属的含量会越来越多。吃了鱼翅后,水银和其他重金属进入人体,能损害中枢神经系统、肾脏、生殖系统等。

  捕杀鱼翅的过程非常残忍。因为鲨鱼肉价值很低,渔民捕捉到鲨鱼后,只割下鲨鱼的鳍部分而舍去鲨鱼肉,把鲨鱼身体抛回海里以便留下船上空间存放鱼翅,使渔民能捕杀更多的鲨鱼。这些没有鱼鳍的鲨鱼在海里无法游动,要么窒息而死,要么成为其他鲨鱼或别的动物的食物。供应鱼翅市场需求是捕杀鲨鱼的主要原因。联合国曾估计每年有一千万条鲨鱼被捕杀。实际情形可能比这严重得多。据2006年英国伦敦帝国学院的一项研究,每年有3千8百万条鲨鱼因为鱼翅市场的需要而被捕杀。而且鱼翅市场在不断扩大,据估计每年增长5%。

(编写:方舟子)

  问:为什么不要吃燕窝?

  答:这里的燕窝,是指金丝燕的巢。金丝燕是一种候鸟,每年(北半球的)冬天从寒冷的北方飞往热带、亚热带沿海,在那里的天然岩洞壁上筑巢产卵,繁殖后代。燕窝的主要成分是风干的金丝燕的唾液,再加上一些海藻、绒羽及植物纤维。风干的金丝燕的唾液成分主要有酶、粘液蛋白、碳水化合物及一些盐。这些东西,在其它动物的唾液中也可以找到,根本没有任何神奇之处。

  在中国文化中,燕窝被看成是一种滋补的珍品。由于这个无稽的认识,燕窝变成了一种昂贵的商品,并支撑了一条从采集、加工到消费的产业链。因为这个错误的认识,东南亚沿海自然生态中的金丝燕受到了人为毁灭性的打击。

  其实,燕窝做为一种食物,并没有给我们人类带来任何独特的东西。它提供的那点营养价值,完全可以被价格低很多很多的鸡蛋、牛奶和肉取代。

  无论是从经济的角度,还是从生态的角度,我们都不应该吃燕窝。

(编写:太蔟)

  问:为什么为了环保不要吃发菜?

  答:发菜本身并没有特别之处,它的学名是发状念珠藻,由于它的名字的发音和“发财”相近而常被人们以讨口彩为由食用。它是一种在陆地上生活的蓝藻,在我国西部的青海、宁夏、甘肃和内蒙古等地区分布。

  肉眼可见的发菜由多股藻丝缠绕而成,这种植物贴着地表生长,可以起到固定土壤的作用。此外,发菜还具有固氮(把空气中的氮气转化成含氮的肥料)能力,可以给土壤增加肥力。

  然而,由于它生长缓慢,大规模地采集发菜已经造成这种藻类资源的逐渐枯竭。而且,由于采集发菜通常使用钉耙“搂”的方式,在采集的同时也对地表的植被造成了毁灭性的破坏,这让本来就十分脆弱的草原和荒漠生态环境更加恶化,失去了植被保护的土壤容易被侵蚀。过度采集发菜已经对中国西部地区的生态造成了破坏,受影响面积甚广。2000年,中国已经宣布禁止发菜的采集和销售。

  另外,食用发菜还有可能对身体造成伤害。包括发菜在内的一批念珠藻植物含有β-甲氨基-L-丙氨酸(BMAA),这是一种神经毒素。

(编写:柯南)

  问:为什么不要把虎骨当药物?

  答:中国传统医学和民间传说虎骨“温肾补阳、强筋健骨、填精益髓、通筋活络”,对治疗陈年风湿、臂胫疼痛、腰腿不遂等病症有奇效。这些说法没有任何科学依据。从理论上说,虎骨的成分与其他哺乳动物的骨骼不会有实质的区别,并不含有独特的活性物质。认为吃骨就能治疗骨骼疾病的“吃什么补什么”的观念是荒唐的,也没有严谨的临床研究表明吃虎骨对任何疾病有治疗效果。传统医学和民间之所以相信虎骨(以及虎鞭、熊胆、犀角等)是良药,是因为这些动物凶猛、强壮引起的联想,以为吃了它们的身体部位就能将其神奇威力转移到自己身上,类似感应巫术,是一种迷信。

  虎是最濒危的物种之一。华南虎已在野外消失,其他虎亚种在野外也都岌岌可危。数量最少的苏门答腊虎和东北虎野生的都分别只有400~500只,数量最多的孟加拉虎野生的也不足2000只。另外还有大约600~800只野生马来虎和1200~1800只野生印支虎。一个群体要避免近亲繁殖,能够长期健康地繁衍下去,至少需要几百头个体,而目前没有一个虎的亚群体有超过250只具有繁殖能力的个体。

  虎没有天敌。虎的唯一敌人是人类。一百年间世界上野生虎的数量从10万只减少到只有几千只,完全是人类导致的:破坏了其栖息地,消灭了其猎物,以及直接的捕杀。即使是在保护区,偷猎仍然是个严重的问题。中国政府早在1981年就加入了《国际濒危野生动植物种贸易(CITES)公约》。虎做为国际上最濒危的物种之一被列入《公约附录1》的名单中。根据《公约》规定,该名单中的所有动物在全球(成员国家、地区)禁止利用和贸易。1993年,中国政府发布了《关于禁止犀牛角和虎骨贸易的通知》,不允许任何企业和个人生产、出售与虎有关的产品。虽然虎制品的交易已被世界各国禁止,我国也早已取消虎制品的用药标准,但是在市场上仍然可以见到虎骨酒等虎制品。华人对虎制品的神奇药效的迷信,使虎制品国际黑市屡禁不绝,价格攀升,促使众多老虎死于偷猎者的枪下。

(编写:方舟子)

  问:许多人相信冬虫夏草对人体大补,这种观念对环境造成了什么危害?

  答:根据中医,冬虫夏草是一种神奇的中药,能“补肺益肾,化痰止咳”。事实上,冬虫夏草不过是被真菌感染的蝙蝠蛾的幼虫。说直白些,就是虫子身上长了一个小蘑菇,是自然现象,并没有任何神奇之处。冬虫夏草的营养价值不过是幼虫和真菌营养价值的一个组合。我们吃一顿蘑菇炖小鸡,就可以得到同样的营养(而且价格便宜得多)。中医所说的冬虫夏草的神奇药效,是出于一种对传统文化的信仰,并没有真正的科学根据。

  许多人因为信仰中医,认为冬虫夏草有神奇药效,愿意出高价购买冬虫夏草。为了牟利,在适合冬虫夏草生长的西藏、云南、青海等地,有人为了采集野生的冬虫夏草,给当地的植被带来了毁灭性的破坏。为了争夺有限的冬虫夏草,采集者还互相争斗,造成了不好的社会影响。

(编写:太蔟)

  问:为什么要尽量避免食用甘草?

  答:甘草是一种生长在干旱荒漠区豆科植物,它的根及根茎是中药中最常用的药材之一,因甘草含有甜素,还广泛用于食品、烟草、化工等领域,例如许多零食是用甘草调制或混有甘草。近年来,由于市场需求量大,甘草价格不断攀升,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我国出现了采挖甘草的狂潮,严重破坏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

  甘草地下根状茎发达,在地表以下数米处呈水平状向四周延伸,耐旱、寒、热和盐碱性,是一种良好的防风固沙植物。它的地上部分的茎叶可作为优质的牧草。一颗大拇指粗的甘草要生长4~5年,其根状茎纵横密布,必须向下垂直挖将近一米多深、向周围挖一平方米才能将一株甘草完全挖出。因此挖甘草对草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据估算,每挖2.5公斤鲜甘草就要破坏掉一亩草原。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宁夏因采挖甘草直接破坏草原面积17.83万公顷,间接破坏35.7万公顷,造成大面积草场沙化。

  长期或大量食用甘草能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甘草的主要成分甘草甜素具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的生物活性,可引起假性醛固酮增多症和肥胖,可影响水、电解质代谢,引起血钾降低、血压升高、心律失常及浮肿等诸多症状。甘草的糖皮质激素样作用可兴奋中枢神经,可引起神经、精神系统不良反应。甘草含雌二醇,有雌激素样作用,可影响男性生殖系统的功能。

(编写:方舟子)

  问:吃野生动物应不应该?

  答:并不是所有的野生动物都不应该吃,例如从海里捕捞起来的野生鱼虾就是合理合法的食物。我们主张不要吃野生动物,指的是那些珍稀的、濒危的野生动物。由于栖息地破坏、环境污染、非法捕猎和气候变化等原因,一些野生动物物种已经灭绝,而且灭绝的速度正在加快。另有许多动物虽然尚未灭绝,但数量已严重减少,生存面临极大威胁。每一个物种的灭绝都是一项无可挽回的损失,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大家应当拒吃珍稀野生动物,使非法捕猎行为失去市场。

  一些人相信吃珍稀动物有特别的滋补作用,但没有科学证据支持这一点。吃非法捕猎的野生动物还可能被传染寄生虫或病菌,因为非法捕猎的动物不通过正常渠道流通,缺乏食品卫生部门的监管。不过,有一些野生动物还是可以吃的,保护野生动物与吃野生动物也并不矛盾。一些有经济价值的野生动物不是濒危物种,密切监测其种群数量,进行科学管理和适度开发,既可以保障动物的生存与繁衍,又可以满足人们在美食、休闲等方面的爱好,还可以防止某种动物因数量太多而给当地生态环境造成过重的负担。

(编写:碧声)

  问:吃有机食物是否有益健康?

  答:许多人都有一些错误的认识,比如说认为纯天然的的东西(例如药物和食物)就是好的,而用了现代农业和生物技术生产出的相对就不好些。这种观点是很幼稚的,因为比如说蛇毒便是纯天然的,而没有人会因为它是纯天然的就让毒蛇咬上一口。有机食物运动的一个倡导者英国的查尔斯王子夸大所谓“传统”或“有机”农业的纯天然,全不顾农业本身完全是人为、根本不“天然”这个事实。农业是人类的发明,是对植物和动物按人类利益的利用和改造,在1万5千年左右才开始出现。在此之前,人类靠狩猎和采集获得食物。如果没有非天然的农业,就没有人类后来灿烂的文明史,也当然就没有我们赖以生存的现代文明。

  有机食物,一般是指用传统的农业方法生产出的动物和植物产品。在传统农业里,没有化肥、杀虫剂,也没有抗生素、生长荷尔蒙以及转基因技术。有机运动的倡导者极力夸大这些科技手段对环境和人体带来的危害,同时也不客观地夸大所谓有机食物的健康与环保。他们忽略了这样的事实,比如说他们喜欢用作肥料的动物粪便携带寄生虫和病菌,对环境(比如水源)也会造成污染。另外,一些蔬菜和水果含有“天然”杀虫剂,来对抗害虫,而这些纯天然的东西也可能会对人体有害,但我们不会因为这就不吃蔬菜和水果。另外,现代畜牧业饲养的动物(如肉鸡)生长周期短,被有机运动分子指责为使用了生长荷尔蒙。这也不是事实。这些动物生长快,是因为它们是人类经过长时间筛选下来的特殊品种,就如我们熟悉的金鱼和种类繁多的狗一样。另外,没有证据表明转基因食物对人体有害,正面的对人类有益的证据倒是有许多。

  一句话,有机食物基本是一种人类善意的信仰。并没有令人信服的科学证据表明有机食物比现代农业产品对健康和环保有更多的好处。有的更多的是有机食物高昂的价格,和一些不道德的有机食物提供商利用人们迷信有机食物的心理造假欺骗。

(编写:太蔟)

  问:天然保健品、天然药物是不是就很“绿色”,不会有副作用?

  答:国内所谓天然保健品、天然药物一般指的是中草药。虽然经常见到“中药是天然药物,没有毒副作用”的宣传,但是自古以来人们就已认识到某些中药是有毒副作用,甚至是很强的毒性的。这些毒性中药因为毒性较大,是早就被认识的,但是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对那些毒性较慢、较弱的中药,就更难被认识和重视了。有的药物毒性,特别是毒性较慢、中毒症状不那么明显,例如要经过几年、十几年才会出现症状的慢性毒,能导致癌症、畸胎、肝肾损伤的药物毒性,是很难通过经验摸索出来的,而必须经过动物试验、严格的临床试验或流行病学调查才能发现。许多历来被认为无毒的中药,现在都被发现有严重的毒副作用。

  许多常见中成药含有朱砂、雄黄,其化学成分分别是汞和砷,长期服用能导致慢性重金属中毒。许多中药能导致肾脏损害,其中最著名的是同仁堂生产的用以“去火”的龙胆泻肝丸,它含有马兜铃酸,能使肾脏间质纤维化,并造成皮层肾小管大量丧失,是典型的“中草药肾病”。光是北京至少就有数百人因为服用龙胆泻肝丸而导致肾衰竭。还有不少中草药能对肝脏造成损害。根据不同医院的报道,中药所致的肝损伤占临床药物性肝损伤总病例的4.8~32.6%。此外,有很多中草药有致癌性,例如“妇科良药”益母草会刺激与怀孕有关的乳腺癌的增长。

  目前对中草药的毒副作用还缺乏系统的研究,毒副作用还未被发现的中草药不知还有多少。不能因为目前还没有深入研究过某种中药的毒副作用就想当然地认为它没有副作用,也不能想当然地以为有毒中药对人体无害,甚至还能“以毒攻毒”。这种情形当然有可能,许多毒物也能被用以治疗疾病,但是,这同样也是必须经过体外实验、动物试验和临床试验之后,针对某种特定的毒物特定的疾病下结论,而不能泛泛而论,由于理论上有此可能,就可以不对药物的毒性做具体的研究,而随意下毒。

(编写:方舟子)

  问:转基因食品是否会危害健康?

  答: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吃了转基因食品不会把你的基因给转掉了。转基因食品是用转基因作物生产的,转基因作物是用遗传工程的技术,把某个特定的外源基因转入到作物中,让作物获得抗虫害、抗除草剂等优良性状。这段外源基因会和食物中的其他基因一样,在消化道内被消化掉,而不会直接进入人体发挥其转基因作用。如果你担心人体会吸收、利用了被用来做转基因的那个基因,那么你更应该担心人体会吸收、利用了食物中成千上万个其他的基因。既然我们在吃其他食品时从来就不担心里面的基因会跑到我们体内,为什么偏偏要担心转基因食品呢?

  转基因作物往往是过量地制造某种外源的蛋白质,这种蛋白质是否会有毒,是否能导致食用者过敏?研究人员在研究转基因作物时,已充分考虑到这个问题。转基因食品都要先做一系列的检测、化验,确保它们对人体是无毒无害的,才会被批准上市。并不是说一切转基因都是安全的,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上市或准备上市的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因为这些食品都按要求做过实验检测其安全性。目前市场上的食品大约70%含有转基因成分,自1994年第一种转基因食品上市以来,至今还没有发现因为吃转基因食品出现健康问题的案例。

  事实上,转基因食品不仅是安全的,而且往往要比同类非转基因食品更安全。种植抗虫害转基因作物能不用或少用农药,因而减少或消除农药对食品的污染,而大家都知道,农药残余过高一直是现在食品安全的大问题。抗病害转基因作物能抵抗病菌的感染,从而减少了食物中病菌毒素的含量。

  欧洲委员会的报告指出:转基因作物并未显示出给人体健康和环境带来任何新的风险;由于采用了更精确的技术和受到更严格的管理,它们可能甚至比常规作物和食品更安全。

(编写:方舟子)

  问:种植转基因作物是否会破坏环境?

  答:种植转基因作物对环境的可能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抗虫害转基因作物分泌的毒性蛋白,除了毒死特定的害虫,有没有可能也毒死其他生物?曾经有生物学家提出,抗虫害转基因玉米散布的花粉能毒害大斑蝶幼虫,是大斑蝶数量减少的罪魁祸首。但是几项田间试验都表明,抗虫害转基因玉米的花粉并没有威胁到大斑蝶的生存,在实验室里用这类花粉喂大斑蝶的幼虫,也没有发现影响其生长发育。大斑蝶数量减少的原因,更可能是过度使用农药和破坏了它的生态环境。二、转基因作物的基因是否会“污染”其同种非转基因作物,特别是其野生的亲缘物种?如果转基因作物的花粉被风或昆虫带到其野生的亲缘物种的花中,是有这种可能。虽然目前并无证据表明已出现了这种“基因污染”,但是为慎重起见,许多专家建议对转基因作物的栽种范围做出一定限制,例如不要在有野生的亲缘物种的地区种植相应的转基因作物。

  另一方面,种植转基因作物反而有助于保护环境。化学农药的过度使用,是当前破坏环境的主要因素。推广抗虫害转基因作物,可以大大减少甚至避免化学农药的使用,既减轻了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又减少了用于生产、运输、喷洒农药所耗费的原料、能源和排出的废料。2005年4月29日,《科学》杂志发表中美科学家合作完成的论文《转基因抗虫水稻对中国水稻生产和农民健康的影响》指出,转基因抗虫水稻比非转基因水稻产量高出6%,农药施用量减少80%,节省了相当大的开支,同时还降低了农药对农民健康的不良影响。中国每年有大约五万农民因为使用农药而中毒,其中大约有五百人死亡。

  从总体上来说,转基因技术仍是传统的育种方法的延伸,只不过比传统育种技术更为精确,更有目的性,更容易控制而已。转基因作物所面临的健康、环保问题,传统作物同样也有,在某些方面要比传统的育种方法更安全可靠。

(编写:方舟子)

 



环保及食品安全知识系列问答(三)——餐具和食品容

10 01 2009年

  问:我家厨房里有一口不粘锅,用它炒菜的效果很好,但是我也听到过一些关于不粘锅的争议。那么使用不粘锅炒菜会产生有毒物质吗?

  答:不粘锅的锅底不粘食物是因为它的表面涂敷了一层聚四氟乙烯。聚四氟乙烯是把聚乙烯(熔点较低的塑料,常用于食品塑料袋)的氢原子全部用氟原子取代之后制成的一种塑料。20世纪30年代一家美国公司首先合成了这种材料并把它的商标名定为“特氟隆”(Teflon)。聚四氟乙烯具有很优良的电气绝缘性能、它能耐强酸强碱的腐蚀,耐高温,而且其他物质很难粘在它的表面上。

  由于这些优异的特性,聚四氟乙烯被用于制造不粘锅。它本身是一种化学性质不活泼的塑料,而且没有证据显示它对人体有毒。正常食用不粘锅炒菜应该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聚四氟乙烯在260摄氏度以上会变得不稳定,达到
350摄氏度的时候会分解放出有害产物,因此不粘锅要避免干烧。

  不过,在生产聚四氟乙烯的时候需要一种称为全氟辛酸(PFOA)的原料,有一些证据显示全氟辛酸“可能”致癌。美国生产全氟辛酸的杜邦公司已经同意在未来数年时间内减少生产厂对环境排放的全氟辛酸。在聚四氟乙烯中含有非常少量的全氟辛酸,但是目前还没有证据证明这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编写:柯南)

  问:使用微波炉加热食品是否会对健康造成危害?

  答:微波是通过电场变化让食品中的水分子高速旋转、相互摩擦产生热量来加热食品的,微波本身的能量极低,不足以使分子结构发生变化。在这个过程中,微波被吸收,全部转化成了热能,一旦关掉微波炉,磁控管停止产生微波,微波也就立即消失了,不可能“储存”在食物之中。因此用微波炉加热食品并不会产生特殊的有害物质。如果说用微波炉加热有什么坏处的话,那也是由于受热不均匀导致的局部过热可能破坏了某些营养成分。但是总体上来说,微波食品是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什么特殊危害的,与一般加热方式相比,它甚至可能还有某些益处。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发布的资料说:“微波烹饪与普通烹饪相比,并不会降低食物的营养价值。事实上,用微波炉烹调的食物可能保留了更多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因为微波炉的烹饪速度更快,而且不必加水。”

  微波辐射能够加热食物,当然也能够加热人体组织。高强度的微波辐射能烧伤皮肤,眼睛对之更敏感,有可能导致白内障。但是从微波炉泄漏的微波的强度,远远达不到这个水平。微波炉有多重保险防止微波泄漏。国际和国家标准规定,在离微波炉5厘米处,微波炉的微波泄漏必须控制在每平方厘米5毫瓦之内,这个强度不足以对人体造成任何损伤,而事实上目前生产的微波炉的微波泄漏比国家标准还要低。而且,微波强度是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而衰减的,在离微波炉50厘米处的微波强度只有离微波炉5厘米处的一百分之一。微波炉在正常使用过程中是不可能出现超标泄漏的,万一由于微波炉损坏而出现大量微波泄漏,最可能的后果之一是让你觉得皮肤发热。

(编写:方舟子)

  问:我习惯用塑料盒带午餐上班,在微波炉里热饭菜,这样做安全吗?

  答:用塑料盒盛饭菜在微波炉里加热时,要注意两个问题:一、塑料盒是否能耐高温?会不会熔化、变形?如果会,是不能用来加热的。这一点很容易自己判断。二、塑料盒是否会在加热过程中泄漏有毒物质?用来制造塑料盒的材料有的并不稳定,在受热时有可能会泄漏到食物中,特别是食物中的脂肪会促进这个泄漏过程。

  不过,如果你用的塑料盒标明了“微波炉适用”或“可微波”,那就表明它可以用微波炉加热。一种塑料盒如果是“微波炉适用”的,根据要求在上市之前应该做过试验,证明了在长期加热使用过程中,释放到食物中的物质的量极少,不足以对健康造成危害。这种塑料盒一般用聚丙烯(PP)制造。

  如果塑料盒没有标明“微波炉适用”或“可微波”,那么最好不要用微波炉来加热。例如,餐馆打包用的快餐盒一般是不能加热的。

  在微波加热时,如果用保鲜膜遮盖,保鲜膜不应该接触到食物,以免熔化。保鲜膜与食物之间应留有一定空间,并且不要密封,以便让热气散发走。不要用微波炉加热塑料袋、塑料膜包裹的食物。有的塑料膜含有己二酸二乙基己酯(DEHA),这是一种增塑剂,能让塑料变得柔软。如果食物(特别是油腻的食物)用这种塑料膜包裹,其中的DEHA会泄漏到食物中,不过量非常低,比用动物实验测得的中毒量低得多。

  有人声称塑料盒用微波加热时会形成致癌物二恶英,这没有任何道理。所有的塑料盒都不含二恶英。在微波加热食物时也不会形成二恶英,因为要形成二恶英一般需要加热到370°C以上。

  如果你不清楚你所用的塑料盒是否能用微波炉加热,最保险的做法是把食物转移到可微波的陶瓷、玻璃器皿加热。

(编写:方舟子)

  问:如果要用塑料盒存放剩菜,用什么样的塑料盒比较安全?

  答:用来存放食物的塑料盒、塑料袋必须是用“食品用塑料”制造的。食品用塑料的纯度比非食品用塑料要高,不能含有有害健康的染料和再生塑料,不能释放出有毒物质,要能耐盐、酸、酒精等。规范生产的塑料容器的底部有一个小小的“身份证”,告诉你是什么样的塑料。这是一个三角形回收符号,三角形里有一个数字编号表明塑料类型,有的则直接注明塑料类型的英文缩写。几乎所有的塑料容器都可分成7个类型,用1~7的编号表示:

  1号为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用于矿泉水瓶、碳酸饮料瓶,不能受热。

  2号为HDPE(高密度聚乙烯),用于装牛奶、果汁。也用于装清洁、沐浴产品。

  3号为PVC(聚氯乙烯),受热时容易产生有毒物质,目前较少用于食品包装。如果用于食品包装,接触食品的内衬面必须复合聚乙烯等食品用塑料。

  4号为LDPE(低密度聚乙烯),用于保鲜膜、塑料膜等。

  5号为PP(聚丙烯),能耐高温,微波炉餐盒、食品储藏盒一般都用它制造。

  6号为PS(聚苯乙烯),用于快餐盒、碗装泡面盒、一次性杯子、塑料泡沫等,受热会产生有害物质。

  7号为其他类,例如PC(聚碳酸酯),用于水壶、水杯、奶瓶。

  三聚氰胺树脂主要用于仿陶瓷的杯子、盘子等。

  食品塑料容器一般是用“食品用”级的HDPE,PP或PC制造的,其中又以PP比较安全。

  商场上有一些颜色深重的食品容器,大多是回收废旧塑料加工的再生塑料,为了掩盖废旧塑料的老化变色,加工时加入了有毒染料,不能用于盛装食品。

(编写:方舟子)

  问:有人说重复使用塑料瓶会致癌,真的吗?

  答:有的塑料瓶可以很安全地重复使用,有的则不适合反复使用,这取决于塑料瓶是用什么样的材料制造的。

  许多塑料瓶,特别是水壶、水杯、奶瓶,其材料是聚碳酸酯(PC)树脂,这种树脂由双酚A(BPA)聚合而成。这种塑料瓶在使用过程中会释放出微量的BPA到瓶内水或食物中。PC塑料瓶在反复使用、磨损后,会增加BPA的释放量。BPA能干扰人体激素信号系统,有研究表明BPA能增加患乳腺癌和子宫癌的风险,并有其他健康危害。但是小剂量的BPA是否对健康有危害,仍有争议。

  瓶装水、软饮料的塑料瓶采用的材料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如果只用一次是安全的。有一项研究表明,PET塑料瓶如果反复使用,会释放出己二酸二辛酯(DEHA)。也有研究表明PET塑料瓶会释放邻苯二甲酸盐DEHP。动物实验表明DEHP是一种致癌物质。不过,这些研究有争议。DEHA和DEHP通常用来作为塑料的增塑剂,但并不用于PET制品,PET塑料瓶检测到的DEHA和DEHP可能是外源污染。另有研究表明,PET塑料瓶释放的DEHA和DEHP含量太低,远低于世界卫生组织的饮用水标准的限量。

  至于聚氯乙烯(PVC)、聚苯乙烯(PS)等塑料更容易释放有毒物质,不能用来装饮用水或食品。

  相反地,用聚丙烯(PP)、低密度聚乙烯(LDPE)、高密度聚乙烯(HDPE)制造的塑料瓶比较安全,可以反复使用。

  http://www.sodis.ch/files/Report_EMPA.pdf

  http://linkinghub.elsevier.com/retrieve/pii/S0043135408004168

(编写:方舟子)

  问:奶瓶是否会释放有害婴儿健康的物质?

  答:有些婴儿奶瓶以及塑料水瓶是用坚硬透明的聚碳酸酯(PC)树脂制造的,这种树脂由双酚A(BPA)聚合而成。此外,用于罐头、奶粉罐的内壁的环氧树脂也含有BPA。少量的BPA会渗透到瓶内食物中。有许多项研究(主要是动物实验)显示,孕妇及婴幼儿即使接触到低剂量的BPA,也可能影响到婴幼儿的大脑和内分泌系统的发育。低剂量的BPA也可能对成年人的健康有影响,增加了心脏病、糖尿病和肝损害的风险。《美国医学联合会杂志》在2008年9月发表的一份报告称,英国和美国的研究人员分析了1455位美国成年人的尿液,在90%的样本中均发现低含量的BPA,含量都低于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设定的标准。即便如此,那些尿中BPA含量较高的成年人患心脏病的风险是BPA含量较低的成年人的近3倍,患糖尿病的风险是2.4倍。小剂量的BPA是否对健康有危害,仍有争议,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有的国家(例如加拿大)已禁止使用含有BPA的奶瓶。做为消费者,为保险起见,可采取一些办法尽量减少BPA的摄入。给婴儿选奶瓶时,选用不含BPA的。那些坚硬、透明的奶瓶通常含BPA,而较软、半透明的奶瓶通常不含BPA。在遇酸、遇热时,BPA更容易释放出来。因此,在选购番茄汁、果汁、碳酸饮料等食品时,不要选有树脂内壁的罐头包装,选择玻璃瓶、纸盒、聚乙烯包装会更安全些,也不要加热聚碳酸酯制造的食物容器。

  http://jama.ama-assn.org/cgi/reprint/300/11/1303

(编写:方舟子)

  问:为什么要避免用一次性塑料泡沫杯子?

  答:一次性泡沫塑料杯子、盘子、饭盒等物品由泡沫聚苯乙烯制造,其原料来自石油,后者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泡沫塑料生产过程中会造成多种污染(如低层大气的臭氧污染),生成大量固态和液态垃圾。

  废弃的泡沫塑料非常难处理,尽管存在回收利用技术,但由于泡沫塑料很轻,少量泡沫塑料就要占据很大空间,回收利用的成本太高。即使在资源回收产业相当发达的地方,泡沫塑料也往往不被回收商所接受。回收利用的泡沫塑料不会再被用于制造餐具,而是用于生产填充物、包装物等。也就是说,为了生产新的一次性泡沫塑料杯子,总是需要新的资源,产生新的污染。

  泡沫塑料无法生物降解,它们进入垃圾填埋场后,在地下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也不会消失。焚烧泡沫塑料会释放出多种有害物质,导致空气污染。在一些城市、旅游区和道路附近,大量被丢弃的泡沫塑料餐具形成严重的“白色污染”,既影响景观,也降低土壤质量、危害生态环境。处在地面环境中的废弃泡沫塑料容易碎裂成微小颗粒,被动物误食会导致动物生病和死亡。

  http://www.thegreenguide.com/doc/ask/styrofoam2

  http://www.earthresource.org/campaigns/capp/capp-styrofoam.html

(编写:碧声)

  问:有人说一次性筷子不环保,可重复利用的环保。你同意这个观点么?试着算算总账,会不会换想法?

  答:如果不做一番科学的探讨,我们很容易被“一次性筷子不环保,可重复利用的环保”的论调所迷惑,从而学习一些环保人士,自带筷子去饭店。

  但是,细究起来,这个论调并不是天然正确。即便是可重复使用的筷子,还是要对环境带来负面影响的。我们每次使用完可重复使用的筷子,还要用洗涤剂和温水对它进行清洗,洗完我们一般还要用干手机或纸巾令筷子及手干燥。这一切,可重复使用筷子的倡导者一般是不会主动告诉我们的。他们说一次性筷子不环保,主要理由是一次性筷子的生产要耗掉大量木材,从而破坏森林和环境。但真相是,用于生产一次性筷子的木材,有的来自木材加工的边角料,更主要的来自专门用于生产一次性筷子的速生杨和生长迅速的竹子。有了经济利益的驱动,人们可以主动种植可再生的速生杨和竹子,并不会去采伐宝贵的森林。

  如果细算起来,一次性筷子不一定就比可重复使用的筷子不环保。

(编写:太蔟)

  问:买饮料、食品时,应该选择玻璃瓶、塑料瓶、金属瓶还是纸包装?哪一种更环保?

  答:用这些包装材料各有利弊。

  玻璃瓶的好处是适合于重复使用和回收利用,不容易因为多次使用而出现磨损,次数可以不受限制地反复利用,容易清洗;回收玻璃瓶已有较长的历史,有较完善的回收渠道;玻璃即使破碎,其碎渣也可以被回收利用,在制造玻璃瓶时通常都会用到回收的材料(碎玻璃);玻璃非常稳定,不会泄露有毒物质到食品中。但是玻璃要比其他包装材料笨重,因此就要耗费更多的能源用于运输和再加工。

  塑料瓶的好处是既轻便又结实,而且可塑性强;原料便宜;能够利用回收材料生产,特别是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1号塑料材料)和HDPE(高密度聚乙烯,2号塑料材料)。但是塑料的原料是不可再生的石油资源;难以多次使用;和玻璃瓶的回收不同,消费者不习惯回收塑料瓶;某些类型的塑料瓶,特别是混合材料的塑料瓶,无法被重新利用。

  金属罐(铝或钢制)的好处是适于回收利用,能够被回收利用很多次而不会降低质量;比玻璃轻便,特别是铝罐更为轻便;由于原料较贵重,回收利用较受重视;用钢罐装的食物有较长的保质期。但是金属原料的开采和生产要用到较多的能量和资源;金属罐开封后通常只能使用一次,无法重复使用。

  纸(包括纸板)包装的好处是可被回收利用;原料是可再生资源;轻便,可塑性强;垃圾可以做为肥料利用。但是纸无法被多次回收利用,每回收利用一次纸纤维就变短、变弱;用废纸生产的纸板通常不够坚固,能污染食品;纸做为垃圾填埋后,可被生物降解,有释放甲烷的危险。

  因此,很难笼统地说哪种包装材料更环保,关键在于做好回收利用。

(编写:方舟子)

  问:从环保的角度看,罐头食品是好是坏?

  答:因为便于携带和长期保存,以及对食物味道和水分的保持,罐头食品有它不可替代的一面,在军事和探险等人类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我们一般所指的罐头,是指用马口铁或铝制造的容器。生产这些金属容器,需要采矿、冶金、加工等过程,会因消耗能源和排放有害气体而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如果随处乱扔空罐头盒,罐头食品总得来说对环境是有坏处的。

  但如果有全面完善的回收措施,罐头食品对环保是有好处的。因为技术的进步,现代的金属罐头容器,比30年前的要轻40%。回收一个铝罐,仅需要从头生产一个新铝罐所耗能量的5%。如果是马口铁,回收可以比生产新罐节省62-47%的能量。相比保存新鲜水果,用罐头保存更节省能量。

(编写:太蔟)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闻发言人不懂药物安全常识

9 01 2009年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闻发言人颜江瑛称:“但是中医有它的特点,如果这个中药已经经过几千年在我们国人当中应用有很好的疗效,也经过确认它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这样的经典名方就进入到药品的生产申请。人吃都没有问题了,还需要小白鼠点头吗?”

  “人吃都没有问题了,还需要小白鼠点头吗?”是的,还需要。这是因为人吃了究竟有没有问题,在很多情况下靠人吃是吃不出来的!如果是急性中毒、明显的不良反应,还可以通过医疗经验知道,但是有的药物毒性,特别是毒性较慢、不良反应不那么明显,例如能导致癌症、畸胎、肝肾慢性损伤的药物毒性,是很难通过经验摸索出来的,而必须经过动物实验、严格的临床试验或流行病学调查才能发现。动物实验是必不可少的,因为你没法拿人来做毒理实验,看看多大的剂量会致死,解剖了看看服用药物后各个器官都发生了什么变化。一种药物被使用了几千年,并不能证明其无毒。许多历来被认为无毒的中药,现在都被发现有严重的毒副作用。几年前的马兜铃酸中药肾病事件,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这么快就忘了?中药如此,西药如此,甚至食物也如此。一种食物是否会致癌,你以为靠吃是能吃出来的啊?看这个发言人的履历,是学妇幼保健、公共卫生出身的,怎么管药去了?做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高官、新闻发言人,如此无知无畏,对药物安全的基本认识甚至连一个普通人都不如,中国的食品药品监督怎么还可能有希望!难道还要再来一次中药肾病事件,再杀几个药监高官,国家药监局才会负责任一点?

 

附:

药监局:不要用山寨药这种说法误导公众

2009年01月08日中国网

  2009年1月8日(星期四)上午10时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会议室举行1月例行新闻发布会。请新闻发言人颜江瑛通报:一是《药品注册特殊审批管理规定》;二是药品不良反应信息。以下为发布会内容:

  新京报:

  今年年初很多媒体都报道去年年末下发的一个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药品零售环节的规定》。媒体报道的时候提出了这个标题,“药品要禁售保健食品
”。但是我在文件中看到的是要“禁止仿冒药品的一些保健食品比如说消毒产品”。现在报道中用的比较火的一个词是“山寨药”,请问颜司长,你能否解释一下这个通知具体限制或者禁售的是哪些产品?另外怎么理解“山寨药”的概念,“山寨药”到底是不是药品?刚才看到现在的《新药注册特殊审批管理规定》其中提到一部分特殊中药。前两天北京市卫生局下发了一个促进中药发展的文件,提到名老中医的验方可以作为特殊的药品,根据临床病历的资料可以按照一定的程序做特殊审批,不知道名老中医的验方能不能作为《新药注册特殊审批管理规定》的第四条来看待?

  颜江瑛:

  我先回答第一个问题。我也注意到网络和媒体在前一段时间,特别是元旦的时候报道了一个消息,“药监局要求药品零售企业禁止销售保健食品”。其实这个标题是有错误的,而且这是一个非常片面的报道。我也真的感谢媒体,仔细看内容的时候也有它的正确性,这里我想澄清一下。去年12月17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了一个通知,要求加强药品经营企业的管理,打击假冒药品的行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出了三个要求,第一药品零售企业经营的所有产品,也包括经营的一些非药品产品,只要按照批准的经营范围经营就是合法的,必须建立并且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审验进货商的经营资格,验明产品的合格证明和产品标识,并且建立产品的进货台账,如实记录产品的名称、规格、数量、供货商以及联系方式、进货时间等等。药品零售企业销售的所有产品都应当开具标明产品名称、数量、规格、生产厂家、价格等内容的销售凭证,并建立销售台账,销售台账和进货台账必须保存两年以备查。

  第二,药品零售企业有两个“不得”。第一个“不得”,不得经营无批准证明文件、无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明、产品名称和生产厂名以及厂址无中文标识的产品。第二个“不得”,不得经营与药品包装相似、与药品同名或者名称相仿、宣传功能主治的非药品类产品。在这一条上被大家误读了,把它当成了保健食品,事实上现在存在着一些和药品的名称或者包装特别相似的非药品的产品,并且在这儿宣传它的功能主治误导消费者,药品我们国家只有一个国药准字批准文号,没有这个批准文号都不是药品,现在存在非药品冒充药品的非法销售行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会同有关部门进行这方面的打击。

  第三个方面,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也对各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出要求加大对药品零售企业的管理,如果有违法行为,严重的情况会依法吊销药品经营许可证。现在也有一些非药品的零售部门在销售这样的产品,有关部门也会采取一些措施。

  这里我想强调曾经有一个媒体记者关于山寨药采访过我。我不太赞同“山寨药”的说法,刚才我提到的非药品冒充药品本身就不是药品,我建议不要用“
山寨药”这种说法来误导公众。现在有一些山寨手机,某种程度手机还是一个手机,但是所说的“山寨药”根本不是药,绝对没有药品的功能,甚至会误导公众、影响公众的健康,延误病情的治疗,这里我不同意大家用“山寨药”的说法。

  关于你提到的中老名医的验方。去年1月7号公布的《中药注册管理补充规定》中,在第一个方面就专门提到,我们公布的规定的主导思想是继承传统、鼓励创新。继承传统就是对我国几千年临床上使用经过验证有效的经典名方直接可以作为中药的生产,原来有一种情况,过分的强调中药的,我们要保证中药安全必须有临床试验,临床试验合格以后,然后再进入药品生产,这一系列都是药品注册的严格科学程序。但是中医有它的特点,如果这个中药已经经过几千年在我们国人当中应用有很好的疗效,也经过确认它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这样的经典名方就进入到药品的生产申请。人吃都没有问题了,还需要小白鼠点头吗?在鼓励创新的时候,严格对重要的安全性、有效性进行技术审评、审批,这在中药的创新方面,一定要保证中药创新的价值和有效性。这是我们去年1月7月号颁布的《中药注册管理补充规定》中很重要的一点。

 

  颜江瑛,女,1962年8月出生,民族汉族,籍贯湖南,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已婚。
  工作经历:
  2007年3月——至今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政法司副司长;新闻发言人
  2006年3月——2007年2月 卫生部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主任助理 研究员
  2001年2月——2006年2月 中国疾控中心主任助理兼办公室主任 研究员
  2001年9月——2002年1月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院长助理 副研究员
  2000年3月——2001年8月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院办 副主任 副研究员
  1999年1月——2000年2月 卫生部艾滋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副研究员
  1998年1月——1998年12月 武钢妇幼保健所所长 副主任医师
  1994年4月——1998年12月 武钢妇幼保健所所长 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
  1990年1月——1994年3月 武钢妇幼保健所 副所长、主治医师
  1986年7月——1992年12月 武钢妇幼保健所 医师
  1985年7月——1986年7月 武钢第一医院儿科 住院医师
  学习经历:
  2005年1月——2006年1月 美国北卡大学学习卫生政策、项目评估
  1996年9月——1999年6月 同济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硕士研究生
  1992年7月——1992年8月 湖北省妇幼保健院长培训班
  1990年3月——1990年6月 冶金部卫生管理干部岗位培训班
  1989年8月——1990年1月 中国儿童心理卫生指导中心进修(南京)
  1980年9月——1985年7月 湖北医学院医疗系(学士学位)
  主要获奖情况:
  1、2003年 全国SARS防治先进个人
  2、2003年 卫生部优秀共产党员
  3、1998年 湖北省妇幼保健先进个人
  主要研究工作:
  1.艾滋病防治队伍能力建设策略研究卫生部项目2005至2007年 项目主要负责人
  2.艾滋防治策略与卫生系统发展策略研究中英防治项目2005至2006年 项目负责人
  3.低流行区艾滋病防治策略研究国务院艾滋病防治委员会项目2002至2006年,项目负责人
  4.中国艾滋病防治效果评价体系科技部2002至2003年社会公益项目,项目负责人
  5.妇女防治艾滋病策略研究联合国儿基会项目1999年至2000年,项目负责人
  6. 艾滋病在有偿献血员中感染流行病学调查 自然科学基金,1999年至2000年,合作者
  7.妇女生命质量研究1997年至1998年,湖北省科技攻关项目,项目负责人
  发表的主要文章:
  1. 中国艾滋病综合防治政策及影响因素研究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5,11
  2. 艾滋病预防控制评估发展 中国性病艾滋病杂志 2004,4
  3. 30-50岁女性生命质量影响因素研究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2004,3
  4. 中国慢病预防控制形势与策略 第一届国际慢病研讨会大会发言 2003,9
  5. 中国城市妇女艾滋病KAP调查研究 中国性病艾滋病杂志 2003,1
  6. 30-50岁在岗女性生命质量研究 中国公共卫生杂志 2003,7
  7. 中国农村妇女艾滋病KAP调查研究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2003,2
  8. 伊梨市0-7岁儿童HIV感染率调查研究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2001,1
  9. 某县有偿献血员HIV感染率调查研究 中国流行病学杂志 2000,1
  10.生命质量:健康的评估指标国外医学 社会医学分册 1999,1
  11.儿童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第二届亚太心理卫生大会 2000,10
  12.武汉市儿童心理健康调查 中原心理卫生杂志 1996,2
  主要书籍:
  1、 主译《欧洲卫生人力资源》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2、 副主译 《健康的哨兵 美国疾控中心的历史》 协和出版社,2004
  3、 副主编 《中国公共卫生改革与思考》 协和出版社,2004
  4、 编委 《生物恐怖应对手册》 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3
  5、 编委 《化学恐怖应对手册》 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3
  6、 编委 《SARS防治指南》 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3
  7、 组织编写 《CDC媒体应对指南》 协和出版社,2003年

 



神奇的流感病毒

8 01 2009年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流感病毒样子就像一颗水雷:一个圆球上面插着许多小棍。那个圆球是一层脂质包膜,包裹着病毒的遗传物质。插在膜上的小棍,仔细看有两种:数目较多、看上去像柱子的是一种叫血凝素(简称HA)的蛋白质,数目较少、看上去像蘑菇的是另一种叫神经氨酸酶(简称NA)的蛋白质。流感病毒总共生产11种蛋白质,但人们最关心这两种蛋白质。为什么呢?因为它们暴露在病毒外面,人体免疫系统就是通过它们来辨认侵入人体的这种流感病毒以前有没有遇到过,如果是老相识,就会立即产生相应的抗体来攻击它。换句话说,对人体免疫系统而言,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就是抗原,可以产生攻击它们的抗体。流感病毒的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各有不同的类型,病毒学家给编上不同的编号,并根据这些编号给流感病毒分类。比如近年来媒体经常报道的禽流感是H5N1亚型,那两个数字就分别表示其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的类型。

   
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对流感病毒的作用当然不是为了给人体免疫系统提供靶子,或方便病毒学家给病毒分类。它们之所以要暴露在病毒外面,是为了入侵人体细胞。流感病毒颗粒随着流感病人的一个喷嚏或咳嗽,跑出了人体,在空气中飘荡,被另一个人吸进去后,落在鼻腔、咽喉或肺部的上皮细胞上。细胞的表面有一种叫唾液酸的糖分子,它的本来作用是吸附水分,让细胞表面保持湿润。但是血凝素能和唾液酸结合发生反应,让细胞误以为病毒是营养素之类的有用物质,将病毒用细胞膜包裹起来,送进细胞。到了细胞内之后,病毒遗传物质和相关蛋白质释放了出来,劫持细胞的设备开始大量复制病毒的遗传物质和生产病毒蛋白质。这些新生产出来的病毒遗传物质和蛋白质需要有新的包膜包裹起来才能组成一个新病毒颗粒。病毒包膜用的是现成的细胞膜,让某一段细胞膜把病毒遗传物质和蛋白质包裹起来,然后像出芽一样从细胞长出一个圆球。这样形成的新病毒通过血凝素与唾液酸之间的结合跟细胞联在一起,这时就需要神经氨酸酶上场了,它把唾液酸水解掉,切断了新病毒和宿主细胞的联系,新病毒就可以去入侵别的细胞了。

   
我们已经知道了神经氨酸酶的分子结构和功能,就可以设计出针对它的药物:设计、制造出一种分子,让它去抢占神经氨酸酶上和唾液酸结合的位点,神经氨酸酶就没法水解唾液酸,新病毒因此摆脱不了宿主细胞,无法入侵别的细胞,也就阻止了流感病毒在体内的传播。著名的抗流感药物磷酸奥斯他韦(商品名达菲)就是这样制造出来的。如果在流感症状出现的早期服用它,可以缩短流感病程大约2天并减轻症状。但是就像细菌会对抗生素产生抗药性一样,病毒也会对抗病毒药物产生抗药性。在2007~08年的流感季节,美国发现对磷酸奥斯他韦产生抗药性的H1N1流感病毒株已从不到1%上升到13%。

   
为什么流感病毒这么容易产生抗药性呢?因为它的遗传物质很容易发生突变。生物的遗传物质一般是脱氧核糖核酸(DNA),只有少数的病毒用核糖核酸(RNA)做为遗传物质,流感病毒便是如此。遗传物质在传递过程中,要进行自我复制,复制时会随机发生错误,如果错误被保留下去,就出现了突变。DNA的复制有一套校对机制来纠正错误,但是RNA的复制没有这样的机制,所以RNA在复制过程中出现的错误都会被保留下去。核酸是由一个个核苷酸组成的,复制错误就是某个核苷酸被其他核苷酸取代了。病毒RNA的突变率大约是每复制1万个核苷酸发生一次,而流感病毒的基因组由大约14000个核苷酸组成,也就是说,流感病毒每复制一次,就会发生一次突变,产生的每个病毒全都出现了变异!有的突变改变了神经氨酸酶的结构,抗病毒药物再也没法与之结合,病毒就有了抗药性了。为什么我们得过流感后以后还会再得?为什么流感疫苗要每年更新,每年注射,才有效果?也都是因为流感病毒变异得太快,让人体免疫系统逐渐失去了识别它的能力。

   
病毒的基因组通常只有一条DNA或RNA链,所有的基因都连在一起复制。但是流感病毒的基因组虽然只有区区1万多个核苷酸(人类的基因组有30亿对核苷酸呢),却分割成8条分开的RNA片段,它们分别复制,之后再进行组装。如果有两种不同类型的流感病毒同时入侵同一个细胞,它们复制出来的RNA片段就可能被组装进同一个新病毒中去,这样产生的病毒就像是杂交的后代,是一种新型的流感病毒,人体的免疫系统对它完全陌生。这种新型流感病毒一旦传播开去,就不是每年一次的流感流行,而是每十年到几十年才发生一次、导致数百万人乃至数千万人丧生的流感大流行。现在人们如此关注禽流感,担心的就是禽流感病毒和人流感病毒会如此“杂交”出新型病毒出来。

2008.1.5

(《中国青年报》2009.01.07)

(XYS20090107)



莫名其妙,分析“乌鸡白凤丸”的成分犯了什么忌讳?

8 01 2009年

今日更新新浪博客时,发现有一条系统通知:

 

您的文章《常用中成药的真相——乌鸡白凤丸》已被管理员删除。给您带来的不便,深表歉意。

 

按:该文既不涉及政治敏感问题,也未涉及某个具体人物,甚至未涉及某个具体厂家,无非是根据公开发表的文献分析了一下“乌鸡白凤丸”的成分,在我众多分析中药的文章中并不突出,何以独独被删除,实在是令人莫名其妙。莫非是某个生产“乌鸡白凤丸”的厂家走了后门?如果连批评中医中药的自由都没有,我又何必在此开博客?现在把《常用中成药的真相——乌鸡白凤丸》全文重贴,如果继续被删,我将关闭新浪博客。

 

常用中成药的真相——乌鸡白凤丸

 

【标明的成分】

  乌鸡(去毛、爪、肠)、人参、黄芪、山药、熟地黄、当归、白芍、川芎、丹参、鹿角霜、鹿角胶、鳖甲(制)、地黄、天冬、香附(醋炙)、银柴胡、芡实(炒)、桑螵蛸、牡蛎(煅)、甘草。

【声称的功效】

  补气养血,调经止带。用于气血两虚、身体虚弱,腰膝酸软,月经不调,崩漏带下。

【真相】

   
乌鸡白凤丸大概算得上是最著名的妇科中成药,是根据明代龚廷贤《寿世保元》中的白凤丹、乌鸡丸加减而成的,其主要成分是乌鸡(乌骨鸡)的肉、骨。乌鸡的皮、肉、骨均为黑色,羽毛多为白色,所以叫“乌鸡白凤”。乌鸡肉、骨颜色显得很特别,是鸡的罕见品种,也就被当成了珍贵药物。至于它的功效,则是根据阴阳五行推测出来的。鸡在五更时鸣叫,这时太阳在东方,是八卦中的巽位,在五行中属木,所以古人认为鸡属木,但乌鸡是黑色的,黑色在五行中属水,所以古人认为乌鸡得了水、木之精气,其性属阴,可以用来补血益阴(《本草纲目》、《本草经疏》),当然也就成了妇科良药。

   
其实乌鸡的主要化学成分和一般的鸡并无差别,99%以上都是水、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它和其他鸡的区别在于其骨膜、真皮、皮下组织、腱膜等组织中含有较多的黑色素。乌鸡黑色素属于真黑色素,它和人的皮肤、头发中的黑色素是一样的,属于二羟基吲哚及其衍生物的聚合物,并非什么稀奇的东西。每粒大丸乌鸡白凤丸重9克,乌鸡肉、骨占了其中的八分之一,大约是1克。乌鸡肉、骨中黑色素的含量大约是0.2%[1],即每丸乌鸡白凤丸中黑色素的含量只有大约2毫克。即便黑色素真的有什么神奇功效,这一点黑色素吃下去也起不到作用,与人体自己合成的黑色素的量相比,完全可以忽略不计。这么少的黑色素甚至还不够用来喂养果蝇:国内有人用实验证明乌鸡黑色素对延缓果蝇衰老的作用时,加的黑色素悬浊液浓度是8毫克/毫升[2]。人的黑头发中黑色素的含量大约是200纳克/毫克[3],即每丸乌鸡白凤丸中黑色素的含量与10克头发相当。那么吃一丸乌鸡白凤丸摄入的乌鸡成分,也就相当于吃下1克普通鸡肉、骨再加10克头发而已。

   
乌鸡白凤丸中的当归含有雌激素活性成分,并能够显著地刺激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参见“当归养血丸”。

   
临床报道,乌鸡白凤丸可引起药疹[4]。

【文献】

[1]胡泗才等,中药材,1995,18(12):626
[2]徐幸莲等,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9,22(2):105
[3]Zoccola M et al, Pigment Cell Research. 2004, 17(5):579
[4]王会英,中国中药杂志,1997,22(8):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