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大家都“迷茫”

12 05 2007年
【迷茫的人这么多,看来《SOHO小报》应该再出一期“迷茫”专辑】

  我也迷茫——科学杂志为何在中国没有市场?

  土摩托
  http://www.bullog.cn/blogs/immusoul/archives/55736.aspx

  方舟子昨晚写了个博客,叫做《我的“迷茫”——科学为何在中国没有市场》。看完后我也有点迷茫。
  这次在英国我去参观了《新科学家》杂志。根据独立统计公司(ABC)发布的数据,该杂志的发行量近年来稳步上升,去年年底达到了每期17万5千多册,而人家是周刊!中国任何一种科学杂志每期发行量大概都不会超过5万(《国家地理》这类杂志除外),而我们的都是月刊。相比之下,差距是非常明显的。
  《新科学家》还告诉了我一个有趣的事情:他们卖的最好的封面故事都是有关理论物理,或者宇宙起源之类的选题。如果是涉及到养生或者治病什么的,往往就卖得不好。依我的经验,在中国,情况正好相反。
  为什么英国有那么多人会对科学,尤其是和日常生活没有太大关系的理论物理学感兴趣呢?对方的解释是:因为英国出了个霍金,所以英国人对理论物理感兴趣。
  这个解释也许有其道理,但并不能完全说服我。霍金在中国的知名度也不低,《时间简史》甚至被小说家王朔都当做了思想武器。另外一个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则更是热门,现在哪个读过一点书的没听说过相对论?哪个写字的没玩过时间空间之类的概念?可是,中国的科学杂志读者却远远不如英国多,而且他们喜欢的都是和提高物质生活质量相关的话题。这是为什么?
  中国不是一直都这样。想当初,《科学画报》发行量好几百万,我每个月都眼巴巴地盼,每篇文章都仔细地阅读,至今还记得很多东西。如果当年也有粉丝一说,我是绝对的“叶子”(叶永烈粉丝)外加“谈子”(谈祥柏粉丝)。可现在,如果叶永烈不是写了点历史,大概没有多少80后会知道他。而谈老呢?估计大家都把他忘了吧?
  仔细阅读《新科学家》,我发现他们也逐渐在适应新的时代,文章日渐短小,追求趣味和好读。但是,他们的文风并不花哨,每篇文章的信息量很大。反观我们的科普杂志,生怕读者看不懂,每篇文章都变着法儿地追求“娓娓道来”,明明是说植物进化论的也一定要先拿木子美做开头,结尾再稍上李银河,总之一定要好玩,火爆,形容词一定要用足了,图片一定要多过文字。一句话:把科学杂志当娱乐杂志来做。
  我们有没有想过,这样做其实是不尊重读者的智商呢?起码我就不喜欢看那种小学自然课课本式的行文方式,太小儿科。可是,回过头去翻看我自己写的一些文章,竟然也有这种倾向。
  难道现在的中国读者都厌倦思考了吗?难道我们一定要让读者“不费脑子学知识”?难道纯粹的科学思考就不能带来乐趣?
  在国内的时候我整日埋头写稿,没怎么想过这些事情。就像下面这副表情,乐呵呵的。只有在出国之后,有了距离,再回头看看,就能看到我一脸愤怒。

  迷茫的何止方舟子

  作者:减肥鼠

  刚看完老方的《我的“迷茫”:科学为何在中国没有市场》,不由的悲从中来。一个不停的被人误解漫骂甚至是造谣攻击却还心平气和的讲真话,讲实话的有良知的学者,终于在中国这个有几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迷茫了。
  其实迷茫的何止是老方,每一个有良知的人,每一个关心这个民族的人都迷茫了。从五四到现在快一百年了,呼唤德先生和赛先生也快一百年了,德先生没来而赛先生只来到了课本里却从没来到人的心里。
  以我为例,我从接触新语丝开始,就开始相信老方关于中医的观点以及一些其他问题的观点不可能错。因为老方的文章通俗易懂,只需要简单的逻辑和初中学到的生物物理化学知识就可以判断对错。所以我经常在自己的圈子里宣传老方关于中医中药的观点。可是朋友却都把我当成了精神病。一开始和我辩论,辩论不过我就抛出如下观点:1中医着你惹你了,你批中医不是吃饱了撑的吗?2说中医不好是因为你没见过真正的中医高手。3你根本不懂中医。4老祖宗的东西就是比现代人的高明。甚至聊天的时候一提中医中药就没人和你聊了,因为没人愿意和‘精神病人’聊天。还能说什么呢!当你好心的把正确的东西告诉别人的时候别人却把你当成精神病。换了谁能不迷茫呢!!
  陈独秀说: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陈老先生算是把中国人看明白了,所以他说的是反对而不是中国特色,不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啊!一个千疮百孔的楼房再怎么维修也是险房,只有推到了重建才能解决所有问题。
  所以 是反对!
  所以 老方只能迷茫!!
  所以 你我只能迷茫!!!

长使英雄泪满襟

作者:个子

  昨天晚上在《新语丝〉看到方舟子的《我的“迷茫”:科学为何在中国没有市场〉,感觉从没有过的悲凉。三年了,从没有看到过方舟子在文章中感情的流露。以前方兄的科普文字精当凝练,驳论文字逻辑严密,访谈时温文尔雅,很少感情流露。这一次也许是遇到了以前没有预料到的思想困境,才能使一向很理性的方兄迷茫了。当然方兄的迷茫很微妙,也许不是真的迷茫,因为是“迷茫”。

  我是能感觉到这样的迷茫的,因为我要是在生活和思考中不迷茫,我就会“随其流而扬其波”。不会到《新语丝〉来了。和蒙昧挑战,遇到的阻力太大了。我迷茫是感觉到自己的力量不够,那么像方兄这样的能力也感觉迷茫。事情就真的复杂了。

  如果说丘魏的“成果”专业性太强,以法官的知识难以做出准确判断的话。那么武汉的“国际期刊”的定义,西安的蔑视教育部的意见就太让人感到茫然了。随后,团中央的官员在西译说的话,就跌破我的眼镜了。“这个方舟子反中医很不得人心,西译维权是维护全国民办教育的尊严”这句话的上半句和下半句能挨得上吗?中医是怎么回事,他们能不清楚吗?但是,人家没有让你说话的时候你就说话了,这就是罪。

  今天心绪很乱,但是我想把话说完。方兄做了自己能做的,我也能看懂方兄所做的一切。如果,现在方兄就此罢手,我还是认为方兄是一条汉子。如果方兄“独持偏见,一意孤行”,我在道义上支持到底。我还是觉得相机行事好些吧。

  出师未捷心不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央视在搞些什么名堂 

作者:西风独自凉

  看了方舟子〈我的“迷茫”:科学为何在中国没有市场〉一文,很是感慨:我们处在一个巨大的忽垃圈里。
  忽垃圈者,忽悠文化垃圾圈也:美化帝王独裁的垃圾影视汗牛充栋,新儒家尊孔读经的贱言甚嚣尘上,鼓吹文革、红卫兵、专制朝鲜、恐怖主义的人渣到处收获掌声,公然号召取消“伪科学”的学者、类似余秋雨这样的墙头草更是数不胜数。
  亦忱云:若有谁“每天都去看8个小时那个无时无刻不在标榜自己在传承中华文明的央视,看看它们天天都在播些什么东西:灾难可以变成荣誉,丑闻可以变成政绩,腐败可以变成功劳,谎言可以变成真理,特别是当你看着那些个满屏幕起死回生的满清王公大臣和格格贝勒们在你面前活灵活现时,如果你不产生时空错乱的感觉,在我看来,要么是你脑子当年被门夹过或被驴踢过不好使了,要么就是对大清电视台情有独钟”。
  中共高层一再号召追求真理、讲真话,央视这方面做得如何?百家讲坛讲了些什么?三国明清孔老2慈禧陈谷子烂芝麻可劲地往外倒。被认为是胡智囊的人士最近发表《民主是个好东西》,鱼刺认为民主不但是个好东西,还是个死东西。即“民主是一个固定的东西,是个必然的东西,是个简单的东西,是个直观的东西,是个科学的东西,是个标准的东西,是个可定义的东西,是个可衡量的东西,是个可实验的东西,是个可重复的东西,是个绝对的、无条件的、屡试不爽的、是个一加一等于二的东西”。
  最恶心的是在百家讲坛看到因恶捧专制朝鲜而臭名远扬的孔庆东,一本正经地为金庸荒诞不经、乱劈柴似的武功描写,寻求物理学意义上的合理性。傻到家了。
  《百家讲坛》似乎根本就没打算讲民主与科学,五一开讲的《红旗渠的故事》,就有部分观众表示:该栏目抛弃历史风云,却转向充满政治意味的主旋律故事,有点煞风景;让一位政府官员来开讲座,是否有资格?
  历史风云也要看你讲的是什么样的历史风云。易中天《走近顾准》写得很好,除了孔明是个帅哥,他讲人权讲自由一样是个高手。耍权谋、动歪脑筋、来虚的,中国人不用你教,在酱缸文化里浸泡了2000年,个顶个都是师傅,但愚昧程度和科学人文素养之低下依然令人叹为观止,从传销以及蛤蟆功虾爬功龟头功蒙骗的人数之多危害之烈时间之长即可见一斑。响应中共号召,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弘扬科学、民主、自由、人权、宪政等等普世价值,央视作为主流中的主流责无旁贷。
  方舟子等人在电视上数度与“伪科学”人士交锋,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对手和主持人的水平太低。虽然央视主持人也好不到哪里去,但毕竟平台影响大,为什么不能请方舟子等人开办科普系列讲座?是怕中国人太愚昧接受不了,还是嫌中国人不够愚昧?
  说咱们的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何不请袁伟时讲讲中国近代史,让历史告诉未来:中国人除了继续追求自由、民主、科学、宪政,再无第二条路好走!
  季羡林虽然躺在病榻之上,但他的一举一动都受到媒体的关注。这次,他的一本新书刚一上市,媒体就闻风而动,炒作的热点是季先生要给自己“摘帽”,摘去三项戴了多年的桂冠:“国学大师”、“学界(术)泰斗”与“国宝”(见《傅国涌:季羡林摘帽意愿应得到尊重》)。
  大师泰斗国宝?乖乖,不知道鲁迅陈独秀胡适又算什么?没有道义担当、大义凛然的爱国情怀,凭什么当大师?书读得再多不过是个知道分子。
  瞧,天上的星星不说话,地上的小虫在挣扎:“天人合一”的中国文化“今后主导世界”,“只有‘天人合一’才能拯救全人类”、“21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这就是季大师的水平?国宝还是耍宝?有志气,肚子吃不饱的时候惦记着解放地球,刚塞满牙缝就记挂着拯救全人类了嘿!好大一股晚清士大夫的哈喇味。操女祖德贱强一类的炒作太低级了,又是变性又是走光口水横飞的。看,咱们新书上市,都不用脱衣服(也没啥好脱的),把莫须有的帽子摘下来爆光率就上去了。谦虚的美德将主导世界,尽情地赞美我吧,1箭5雕的功能都有,岂止河蟹,姜还是老的辣,吻腚了都。

《我的“迷茫”:科学为何在中国没有市场》读后感

  看了减肥鼠对方先生这篇文章的回复,我深有同感,正是因为我们科学的和理性的去看待日常生活和人的交往,我们往往被其他人认为是精神上”有病”的人,我感触特别深的是,每次辩论都会以我伤心哭泣然后闭嘴而告终,所以根本谈不上有什么可以在一起高谈阔论的朋友了,我周围的朋友们都关心的是挣大钱,住豪宅,开好车,
羡慕不劳而获的幸福生活.我做不到,我感觉我慢慢和这个社会疏远了,宁愿自己一个人背上包去旅行以冲淡我因为生存而每天装出的和人交往的那份虚伪.不知道我们还能走多久.
  记得看过一则小故事说:一个国家的国王发现整个国家的人因为喝了一口井里的水都疯了,他千方百计到处找药希望治好大家的病,但所有人都拒绝吃药,都认为国王疯了,最后国王不得不也喝了井里的水变疯,于是举国欢腾,庆祝国王变得正常,但实际上这个国家彻底变成了疯子的国度
.
  这个小故事来形容我此刻的心情非常适合,我不知道我是否也该喝口这井里的水呢,从此天下太平,但真正的我已经死去.

(orchid)

  没有市场的是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科学技术还是比较有市场,比如上海的磁浮列车和刚刚运行的耻辱号(CRH)动力车。我们的国家很热衷于购买别人的先进技术却不懂得这些先进的科学技术是要遵循科学的方法,依靠具有科学精神的人去创造出来。

(领悟中)

  但是这注定了是一个赝品流行的时代。在一个具有科学素养的公众比例低到只有几个百分点的国度,在一个煽情比理性分析更受欢迎的社会,再虚假的产品、再荒诞的学说都不难找到庞大的市场。
  -------------------
  无情的支持这句话。
  个人的观点,现在人类社会还是处在非常低级的阶段,绝大多数的普通老百姓缺乏基本的科学素养,这是个非常无奈的现实。
  有时候自己也很迷茫,读到博士你就会发现周围绝大多数人的肤浅和缺乏独立思考,但是这种思想只能在心里,否则会招来无情的攻击。
  现在流行的就是简单,肤浅,快乐,不需要动脑筋的东西。呜呼!
  可是我们处在这样一个商人的地位如此之高的社会,大部分人都是想着钱,想开名车,住豪宅,想不劳而获,想。。。。。。
  大家拒绝思考,喜欢及时行乐,喜欢肤浅,喜欢流行,我们能有什么办法呢?这就是社会现实啊。
  本人也很佩服郎咸平先生,他的观点建立一个干净,公平,公正的社会秩序,是我心中向往的圣地。
  每个人都能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专长,在一个干净,公平,公正的社会里生活,呵呵,这就是我理解的共产主义。
  迷茫归迷茫,痛苦归痛苦,信奉科学和理性的兄弟们也不必太过清高和神伤。多做点自己能做的,多改变一些自己能改变的吧,与大家共勉。

(湍流)

  方先生,你好
  我是新语丝的忠实读者,今天看到你写的《我的“迷茫”:科学为何在中国没有市场》,我想告诉你,因为有你,我已学会了一点点科学地看待事物的方法。因为你的《科学成就健康》,我的父母也学会了更科学的养生方法,认识到保健品危害。昨天我爸爸说,他感谢你!

(清溪)

  我不相信中医,也不服用中药,这点得益于方先生的系列文章和演说。
  我可以说服我倔强的老婆尽量不去服用中药,包括她经年服用的乌鸡白凤丸——事实说明服不服一个样,经前两天的小腹疼痛是改不了的一个事实。
  但我却阻止不了我才过两岁的宝贝儿子因为有些便秘,或舌苔厚重去服用黑乎乎的中药丸子和粘稠的散剂,原因才于儿子是由德高望重的岳母所带,她的经验就是懿旨。
  我时不时会把某中成药里搀了西药的新闻讲给她听,以把她从对中药迷信的泥潭里拉出来,但见效甚微。
  现实中的迷茫似乎是不可能的,但我还是在努力。

(dd)

  有啊,方老师,现在科学的传播途径只剩下网络了。像电视媒体,书籍,基本上都被利益集团垄断了。

  科学在思想上已经占据了不小的市场。

  但是要想让老百姓为科学花钱。还要认真思索一条可行的途径。

  如果探索出一条途径,善莫大焉。土摩托的科学杂志想法很好。不如方老师组织一批人搞一个科学杂志吧!

(皮皮狼)

  中国愚昧的人太多了,一部分受不到教育(大约有10亿人),还有一部分受到的是伪教育(大约有不到3亿人),被企图愚弄愚昧的人的人洗脑,而自己还懵然无知(我也曾算一个),可悲可悲。。。
  中国的问题还是教育,教育不行,科普很累。教育的目的不明确,教育的目的应该是使人更加智慧,但中国的教育的目的实质上就是要使人更加愚蠢(听话就行,好管理)。可悲可悲。。。
  中医的问题咱们的最高(弱智的)权力机构是怎么看的,还没放个什么屁吗?东北有句话叫:咬着屎橛子给麻花也不换。可悲可悲。。。

(支持方舟子的人)

  路边有人玩翻牌的把戏骗钱,我暗示上当者,不仅招来托儿的怒骂,还招致上当者的白眼。————迷茫。

(南)

  不能指望大家都讲科学了,老方的打假还一样有作为。
  哈利伯特的大胡子校长说:选择正确的,而不是选择容易的。
  老方在做的事情还是得到很多人的支持。有的甚至很坚定。这就是这个国家的希望。你不能指望人人都明白事理,懂得科学,方舟子(文学青年老方除外)还依然有市场。
  如同蜘蛛侠,等等XX侠一样,英雄在胜利以前总是要被坏人打得死去活来。
  所以现在老方还算不得英雄。
  其实老方当初也就图个痛快,估计没有想清楚代价。
  当初再厉害也就是嘴仗,压根没什么代价,现在才是真格的。而且我觉得这才是开始,也就赔个钱啥的,比起真正的英雄还差很远。
  娘的,这个国家就是愿意做英雄的人太少了。

(bluesea)

  老弟话不能这么说,那些英雄都是不论给打多惨下个镜头就恢复如初的,连个疤痕都不留地,这里可不是电子游戏可以到处拣血包的。再说了现在支持的人没有人能象斑竹一样公开的出来的。这就好象一个步兵师跟在大坦克后边一样,小兵们都是支持坦克的可是如果坦克真给打爆了跟在后面的步兵多半只有四散逃命的份即使昏参在后面督战也没有用。所以步兵的任务就是尽一切可能的防止坦克给打掉。一句话,大家伙有钱的捧个钱场有人的捧个人场哪怕赚个吆喝也比不出身的好。

(蓝隼)

  这个国家最大希望在于一杆子烂到底,先死而后生
  现在慢慢烂下去真耗费时间,本老中认为最有效的就是帮他烂下去,不仅不打假,而且是参与鼓励造假,假到所有中土国老中自己的生存都受到威胁,无法在中土国继续活下去,他们就完全有这个动机大规模参与打假,因为不打就无法活。所以中土国的假科学,假食品什么的不是太多而是太少,多到每天都毒死个市长县长,中土国老中在国际上信誉扫地,那才能达到tipping
over point.
  那个时候全国都是方舟子,斑竹也就能退休了。

(老中一号)

 



网人评西安丁氏中级法院的判决(四篇)

10 05 2007年
  法律象面团

  云无心以出岫的BLOG
  http://blog.sina.com.cn/u/4a7eba11010008ev

  川大邱小庆的那个名誉权官司,邱赢了;八卦宇宙论的那个名誉权官司,方舟子输了;西译的那个名誉权官司,“中国第二受尊敬的校长”赢了;武汉肖准院士的那个名誉权官司,方舟子还是输了。对于法律,我当然是门外汉,看那些法院判决,总是头晕脑涨。后来看过一个法律界人士说,其实邱的那个官司法院的职业水平还是挺高的。我等外行(还懒得仔细研读),只是觉得法院说得振振有词,一副明镜高悬的样子。不过又想,如果要把判决颠倒过来,是不是只要把那些句子稍微改一下,依然还是振振有词呢?

  官司过去了,支持原告的(这几个案子都是原告赢了)好像也没有多么得意非凡;支持被告的还依然支持被告。旁观的人或许本来对这案子也不关注,只是看看热闹而已。其实官司无论输赢,让更多的人知道了实情的原委对于原告总是不利的。但是在我们的传统观念里,输了官司仿佛在相关的事情上就错了,而赢了官司似乎也就找回了面子,或许也就是原告非要对簿公堂的原因。不过,在这几起案子中,即便是只看判决书,也还是能看出官司的输赢不在于双方的是非,而在于是非之外的种种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东西。就像西译的那个案子,即使是西译最坚定的支持者,或者反对方舟子最起劲的旁观者,好像也没有人怀疑那个“五十州教育联盟”的虚伪性和那篇报道的广告性质,我想法官也应该是心知肚明的吧。但是法庭的的确确可以以被告提供的证明未经认证而不采用。我想,即便是那份材料进行了法院需要的认证,法院是不是也同样能找出别的理由判决原告赢呢?就像武汉的法院,独辟蹊径地定义“国际期刊”,从而判定方的批评失实一样。

  记得以前看报纸,经常说“公检法要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就有点不明白:为什么公检法首先保护的不是公正呢?如果经济建设和公正发生了冲突,是不是公检法就要牺牲公正呢?虽然说这几个案子中,原告也不见得就代表着“经济建设”的社会需要,但对于当地的政府以及政府人员来说,比被告重要是肯定的。像名誉权这样的官司,法律本身就像一个面团,怎么揉全看法官的手(尽管,或许,法官的大脑也控制不了自己揉面的手)。方舟子输了官司,顶多是网上一帮人嘲讽痛骂一气;要是原告输了官司,可就有盘根错节的利害关系了。所以,对于方所卷入的那些名誉权官司,方赢的机会实在不大。

  即便是输定的官司,在法官巧手揉面之下,强势的一方同样可以“不赢而赢”。像当年崔永元告减肥产品公司侵权的那个案子,实在是很简单的案例,被告也没有什么赢的希望。法官同样可以拖上几个销售旺季,等到厂家赚到数钱手抽筋,公众对案子关注逐渐消退之后,再不痛不痒地作出“公正判决”,让厂家拿出九牛一毛作为普通人眼中的
“巨额赔偿”了事。难怪崔永元无奈地说:这样的判决,实在是鼓励类似的侵权!(记不起原话了,大意如此)。

这件怪事不寻常

作者:双笑生的根据地
http://xiaosxiaos.blog.sohu.com/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咬狗不是新闻,所以今天我看到这篇文章自然也不会大吃一惊。4月26日的《三秦都市报》在A18版刊登了一篇专题——《为了中国民办教育的一席之地——西译状告方舟子名誉侵权终审胜诉》。

  我是强忍住才看完这篇文章的,为的就是不让自己吐出来。当网上流行“做人不要太XX”时,我总想加一句“做人不要太西译”。

  这场风波闹了快两三年了,西译至今不承认《洛杉矶时报》的那篇文章是自费广告,始终坚定地声称“美国50州高等教育联盟”确实存在。依旧还认为丁院长“最受尊敬”,坚持不懈地死皮赖脸的维护所谓自己和十万学子的尊严——拜托,救救孩子。

  我总想把丁祖诒推向一个神坛——中国四大骗。让“最受尊敬”的丁院长和牟其中、陈水扁、李老师一起谈经论道。丁院长很聪明,对他的智商我很佩服。当国内的策划界还在中国本土的媒体上玩弄自我封爵时,丁院长已经会开国际玩笑了。一个神秘的人物成立了一个公司,这个公司唯一的事迹就为丁院长封了一个惊世骇俗的头衔,这位在中国本来都很受非议的人物实践了东边不亮西边亮,在大洋彼岸“最受尊敬”了。有钱能使鬼推磨,这回还是洋鬼,也许只是披着洋皮的鬼。

  我曾认识一位高人很得丁院长的真传,自己注册了一个“法国XXXXXXX”,然后由这个组织为自己的企业颁发了一个“亚洲最佳XX奖”,从此拥有了一项可观的吹嘘的资本。但这位显然青出于蓝胜于蓝,走得比丁院长更远,不但给自己颁奖,还利用这个组织给某同行颁了一回奖。丁院长最多是自娱自乐,而这位已经开始打造颁奖产业了。

  当然也有学得不好的二把刀,张锦力老师就是一位。张老师策划了一个藏秘排油,也照搬地成立了一个亚洲藏茶医学保健研究所。但是百密一疏,张老师在该机构注册人一栏里悔不该地填上了自己的名字,结果被抓住了把柄。这就是为什么张锦力老师最多只是中国十大策划人,而丁院长始终“最受尊敬”了。

  回头谈这篇文章。这篇文章最大的特点可以说是喜欢借个鼻子就上脸,还大言不惭地叫嚣:为什么西安媒体对此次事件都保持了高度的缄默。拜托,你怎么不想想,为什么没有媒体站出来为你们的正义摇旗呐喊?丁院长虽然公关能力高,但毕竟不是省委宣传部,你不为陕西媒体的脸面考虑,好歹也要为丁院长的钱袋考虑一下。

  本文作者为了证明自身的正义,还翻起了方舟子的旧账,竭尽全力要把方舟子抹黑成一个“打假骗子”。颇有革命小将之遗风。看到这里,我都替作者惋惜,爹妈没早生几年,要不然在文革当中估计也能混进梁效当小螃蟹。

  最搞笑的是,本文作者的署名竟然是“郑义”,也难为他还知道要保留一层遮羞布,没有打着“正义”的旗号耍流氓,在此我倒想认真地问一句:您的这种“郑义”几分钱一斤?

恬不知耻也与暴跳如雷是孪生

你太有才了
http://ltycl.blog.sohu.com/

  初到教育圈走走,看到一个比较奇怪的现象,就是丁祖诒博客文章标题在教育人士的目录中占的比重很大。知道丁祖诒和他的西安翻译学院应该是在上个世纪了,源于该校为了多抢生源,就采取给回扣雇佣招生串串游走于校园诋毁其他学校抬高自己等手段,提高了知名度但是却没有美誉度。而今又把创建所谓的东方哈佛说成是中国人的使命,这种自命不凡真是太有才了。

  哈佛是什么类型的学院你西安翻译学院是什么类型的,当提出一个口号时应该先想想,两个学院的学科是有天壤之别,更为重要的是你是在打造什么品牌,是在为哈佛做嫁衣。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哈佛笑了,十亿中国人都在努力办东方的哈佛,那我现有的哈佛这厢有礼了!

  新闻是天天有,西安翻译学院在一夜之间居然成为全国十大名校之一,真实贻笑大方了,猴子怎么包装也成不了人啊,当有人提出怀疑并且剥去其伪装时,就捅马蜂窝了,丁祖诒也就不再装君子了,他的blog中流氓语言如潮,可谓恼羞成怒了,恨不得食起肉寝其皮了,打我西译怎么打七寸,踩脚怎么踩痛脚,你也太不上道了。

  沐猴而冠,所以花钱买来书号出文集,自吹自擂不说,还不惜血本请了许多当今的过气文人帮忙唱赞歌,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所以,即使昧了良心也得歌功颂德了,<<文集>>似乎开创了文坛新时代。诺贝尔文学奖估计没有希望,因为烧香没有庙门,并且人家不吃俺这一套,那就拿茅盾文学奖吧。事实上丁应该将博客的文章出版,将国骂京骂发扬光大。不过量他也不敢,并且花再多的银子也没有哪家出版社敢接招。尽管徐美女也出版了博客文集,但是丁不敢。

  敬告欺骗世人和枉法裁判者

  surf131

  “不过,还是西安翻译学院和丁校长牛!虽然我等一介草民有着不同意见,但是他们的确分别是中国最受尊敬的大学和大学校长!”

  呵呵,这话还没有说到要害。应该说,“他们的确分别是”由某些法院判定的“中国最受尊敬的大学和大学校长”,跟事实如何没有关系。

  从那案件的终审判决书中可以获知,那法院甚至都没有搞准确“美国五十州XXXX”的英文名字,也没有对那个组织那个“奖”的来龙去脉有任何评价,就认定其发布的关于那学校和校长的言论“并非广告”,判“获奖者”名誉被侵权,甚为滑稽。须知在这个事件中那颁奖的“XXXX”的名誉更受“侵犯”,还有另外同时上榜的学校和校长也会有被“侵犯”问题,人家到现在都不吭气,只有一个法院当地的西翻对判决书弹冠相庆,这难道不说明这些事实上的当事人对这个“名誉”视若罔闻,对西翻这样“法院认定”的“名校名校长”不屑一顾?要知道法院和西翻很为这个“XXXX”的组织的名誉作出了贡献了,而且这个“奖”似乎是该组织见诸报端的唯一活动,外界评价关乎其前途和性命。西翻这边翻了天,这个“XXXX”却连招呼都不出来打一个,不正好印证了其“子虚乌有”的特征?

  欺骗世人和枉法裁判者,若打算永远堵住所有人的嘴巴,此案可鉴。 

 



网人评西安丁氏中级法院的判决(两篇)

10 05 2007年
法律语言与事实和情理之间的差距
——兼议“西译状告方舟子名誉侵权终审胜诉”的后遗症

陶世龙

   
西安翻译学院及其院长丁祖诒与北京科技报及其作者方舟子之间的讼案持续很久。2007年4月16日,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维持了2006年11月14日西安市长安区人民法院的一审判决,作出了北京科技报及方舟子败诉,向原告道歉赔款的终审判决。可能由于判决书体例的限制
,那文字读起来很吃力,加之很长,未能卒读。

   
后见陕西日报5月2日发出署名为”郑义”的文章《为了中国民办教育一席之地——西译状告方舟子名誉侵权终审胜诉》,比较简明,且对事件的始末及有关背景有系统的介绍
,从而得知,此次官司,并非仅是两造之争,矛头乃是针对众多媒体,据称牵涉到几百家。文章说:

   
“长期以来,记者享有’无冕之王’之称。然而,不知从何时起,’虚假新闻’、’有偿新闻’屡禁不绝,使人们唯恐避之不及,少数记者为了追求眼球效应,在新闻采写中背离事实,耸人听闻,任意炒作,少数记者动辄以公正的化身自居,不搞实地采访,不作周密调查,靠一支’生花妙笔’,先入为主,捕风捉影;更有甚者,极少数记者以手中的报道权为寻租手段,拿了人家钱财,就替人家评功摆好,稍有招待不周,则竭尽泄私愤、’吓唬人’之能事。这些记者虽是少数,却属’害群之马
’。”

   
应该说郑义讲的这些情况都有存在,
甚至可能相当严重。但也必须看到,事情还有另一面,记者忠于职守,如实写了报道,揭露了问题。却被当事人压制,不许发表;或有发表的,便对记者个人以及媒体,采取各种手段纠缠不休;《中国农民调查》一书作者陈桂棣和吴春桃被告上法庭,就是海内外瞩目的一例。他俩说,记者成为被告的故事屡见不鲜。一旦成为被告就会败诉,因为中国没有新闻法,得不到法律的保护。(陈桂棣和吴春桃谈为何记者吃官司容易败诉)在各种腐败行为猖獗的今天,这一面是决不可忽略的,否则真是会万马齐喑,盖子被捂住,问题揭不出来了。

   
而如何判定记者的是与非?关键在于他写的是不是事实。即如本案,关键在是否真有个《美国五十州高等教育联盟》?和《洛杉矶时报》刊登的排名结果是否为广告?从判决书和郑义的文章来看,都不能说事实已完全清楚。所以2007年5月8日科学时报发表的赵鹰的文章《西安翻译学院名誉侵权案胜诉》会提出:“4月16日,就“西安翻译学院(简称西译)诉北京某报和方舟子侵犯名誉案”,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维持一审裁定的终审判决——西译胜诉——给这个名誉侵权案画上了一个句号。然而,有关此事的争论却没有尘埃落定。”

   
因为法院仅能以“两上诉人并未提供充分的证据证明美国《洛杉矶时报》上的文章是自费广告,故其该报道内容失实。”作为依据,而对两上诉人提供的证据何以不充分而无效,法院也没有拿出经过调查研究得到的结果来否定,留下了争议的空间。

   
赵鹰举出署名为明的文章为例,《洛杉矶时报》报每一条新闻都清清楚楚地标明是哪个记者的报道。如果认为排名是《洛杉矶时报》的新闻报道,那就应该有记者的署名,实际却没有。

   
类似的疑问还有,如“一、在美国加州州务卿办公室注册的USA Fiftystate
Higher Education
Union是间商业公司,该公司还有一个别名,在给西安翻译学院和丁祖诒颁发奖状时使用的名称均为
USA Fifty Sate Higher Education Union。”二、Fiftystate
不是个英文单词,Fifty Sate
也许有其他意义,但绝对不是“五十州”。(美国五十州高等教育联盟”乃“子虚乌有”/田牛
- 顶顶博客) 等等。

   
终审判决说,北京科技报社、方是民均称《美国五十州高等教育联盟》子虚乌有,不能成立。是根据他们分别在一、二审庭审及所提交的证据中承认和证明《美国五十州高等教育联盟》是2004年5月26日注册成立的公司,与其所称“子虚乌有”相矛盾。”

   
如仅就其文字而言,法官是可以这样说。但如究其实质,那么按西安翻译学院网站院长殊荣的“国际性殊荣”中列出的介绍:“2004年5月,美国50州高等教育联盟授予“最受尊敬的中国民办大学校长”。将《美国五十州高等教育联盟》理解为美国50个州的高等教育组织的联合,应该有相应的执事人员、办公地点,各州也应有它的分支机构,西安翻译学院或法院都没有公示这方面的材料,有人认为这个联盟实际上不存在,无可非议。

   
我还注意到法官的判决书只说了方是民等一、二审庭审及所提交的证据中与其所称“子虚乌有”有矛盾,并未涉及到教育部新闻发言人2004年12月10日说的话,而教育部新闻发言人这些话对本案来说很重要,因为他明确说出:“据了解,《洛杉矶时报》的报道,是刊登的一则自费广告。所谓美国五十州高等教育联盟是子虚乌有的,根本没有这样的一个组织。该报对中方有关人士表示,广告只是一则付费广告,绝非新闻报道。如果有人利用《洛杉矶时报》进行歪曲宣传,该报将采取法律行动追究责任。”。

    
而且正是教育部新闻发言人讲话以后,西安翻译学院成大学十强《洛杉矶时报》称是付费广告
才更为广泛的传播,许多著名媒体都转发了*。两年多了,一直在网上,
现在仍在仍可随时查到。

   
在扬子晚报网>>专题>>西译风采>>策马亮剑)胜诉在西译(二、腰斩唐勇的尘埃落定)(05.06.14)
中说是唐勇的文章《”西安翻译学院”排名全国第十﹖》(2004年12月2日发表在《西部发展报》),“导致国家教育管理部门也认为美国50州教育联盟机构是子虚乌有,对原告评价降低”。这篇文章看得出是西安翻译学院的人提供的。在事实上也作了承认。  

   
能够说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的讲话和媒体所作的传播,是无中生有、无端责难吗?显然不能,因为在美国或加拿大,注册一个非赢利组织,并不管你实际情况如何,譬如加拿大有十个省,我要注册一个《加拿大十省高等教育联盟》,只要没有人使用过,就可以登记上的。因此,如按通常的理解,特别是比照中国的情况,认为这个组织实际上不存在,是合乎情理的。不过这个《美国五十州高等教育联盟》你要说它不存在,确实又有人登记,有案可查,所以法官判你不该说它是“子虚乌有”,也有他的道理。在这里,法官的用语与事实和情理之间,存在着差距。

   
因此纵然可以就语言文字的记录来判决,
也许作为法官只能按文字记录来处理,但这个《美国五十州高等教育联盟》在哪里?还有是不是自费广告的问题,在公众心中,仍然是个疑团。而如以为一纸判决就可以使西安翻译学院及其院长获得声誉,并可因此而指责“我们不少媒体甚至是权威媒体的大腕记者,表现出超级的弱智和超强的无赖。”只怕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复从陕西日报发表的《为了中国民办教育一席之地——西译状告方舟子名誉侵权终审胜诉》一文得知,西安翻译学院丁院长说:“前一阶段围绕着西安翻译学院的美国排名,不少媒体并未遵循以事实为依据的原则,而是人云亦云地跟风对西安翻译学院进行了大量负面的、与事实严重不符的诋毁,甚至是恶意的攻击,其所作所为已构成对西安翻译学院名誉权的严重侵害。对此,西安翻译学院正陆续诉诸法律维护自身权益。”按这个说法,还有不少官司要打下去,作为媒体,它也有它自身的权益。而如说这就是为了民办教育在整个中国高等教育领域中的那“一席之地”,实在不敢苟同。语云:桃李无言,下自成蹊。一所民办学校,果真办得好,自会得到社会认同和尊重。就我所知,还没见到有那一所学校的声誉是靠打官司打出来的。

   
本来对民办教育也就是私人办学应该支持,美国很多著名的大学是私立的;中国先前的南开大学,也是一个出色的代表。对于民办教育不应该轻视而是应该同情,先父遗诗中有:“讲学从来重自由,私立官办孰为优?廿年苦志难中辍,炉灶何妨再起头。”之句,就是为赞扬钱穆致力于私人办学而作的。(陶元珍:读钱宾四先生海滨闲居诗率成奉慰四首)但对西安翻译学院院长现在这种作为,则实在不敢恭维了。

   
我注意到,在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终审判决出来后,除了在西安翻译学院及与它有关的网站上,他们自己的一些人,为之叫好者寥寥无几,一些与方舟子有过节的媒体和个人,大多保持沉默,个别人忍不住幸灾乐祸,但又常把西安翻译学院及其院长也带上骂几句,很能反映出这个判决对西安翻译学院及其院长所产生效果并不是正面的。

   
原因其实也很简单,因为只要不是“超级的弱智”都能看到,这个判决,无论主观意图如何,客观上只能使本来对揭露社会丑恶现象已感到困难重重的媒体,更加困难;本来就担着风险的记者,更要噤声。

   
因此,这个判决于私于公都带来了后遗症。如果以为就是事件的终结,我看未必,赵鹰的文章能在科学时报发出,就是一种回答。

2007年5月9日于加拿大之Fredericton。

*
报道教育部新闻发言人2004年12月10日讲话的新闻(这里是一小部分)

教育部称西安翻译学院排行中国大学第十为广告新浪网2004年12月10日13:17
来源:中国新闻网

教育部:西安翻译学院大学排名是付费广告
[11日20:51]人民网>>时政>>部委行动来源:中国青年报

“西安翻译学院中国大学排名第十”系自费广告_TOM新闻
2004年12月11日10时43分 来源:北京日报

教育部:西安翻译学院大学排名是付费广告  
长商在线2004-12-12 20:49:07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04最受媒体关注十大高校(大学周刊版)-中国教育在线 2004-12-31
08:48

西安翻译学院 虚假宣传惹怒教育部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2005年01月03日来源:北京青年报

大学排行榜居第十? 西安翻译学院虚假宣传惹怒教育部-搜狐新闻中心
2005年01月03日09:32 来源:南方日报据《北京青年报》报道

西安翻译学院被评为中国大学排行榜第10名?虚假宣传惹怒教育部…
青岛新闻网 2005-01-03 12:54:49(晚报讯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

  方舟子侵犯了最受尊敬的校长

  王自法
  http://zifawang.blog.sohu.com

  4月16日,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发布对西安翻译学院状告方舟子等的最终判决:维持原判,判方舟子等人侵犯名誉罪行成立。至此,一场打了2年半的官司从法律意义上终于画上了句号。

  姑且不论结果是否公正,我们还是来看看这个案子所包含的内容。其实,核心内容就是两个:一个是西安翻译学院是否是中国最受尊敬的十大名校之一(排第十),二是该校的校长是否是中国最受尊敬的十大校长之一(排第二)。

  也许西安翻译学院确实是牛,也许丁校长的确是一位教育伟人,但是被拔到这样的高度,显然不能让我这样的平民百姓信服。我们还是来看看这两个结论的可信度。

  第一,西安翻译学院是否是中国最受尊敬的十大名校之一。一个学校,如果受到尊敬,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中的至少一个方面具有他人没有的优势:历史悠久,名师汇聚,人才辈出,设施优良,影响巨大等。历史不用说了,二十年的全部历史和本科1年多的历史在中国的高等教育界应该是一个非常年轻的象征;名师汇聚,按照该校网站的介绍,学校共有3000名教职员工,其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近10人,专、兼职教授近300
人,硕士研究生 291人,外籍教师 18
人。遗憾的是,学校网站上没有列出一个名师的例子(丁校长除外),所以,我们只能按照这些数据来推论。就这样的师资力量,估计在中国的非重点类本科学院中排名,能够达到平均水平就已经很不错了。人才辈出,学校目前刚刚毕业了6万名学生,大多数可能刚刚走上社会,即使6万人中有几位工作出类拔萃的人,也难以达到人才辈出的标准。设施优良,应该说,这个条件是对应于科研型的大学,西安翻译学院目前基本没有科研活动,因此本条不适用。影响巨大,这点难以判断。不过通过和方舟子等人的官司,媒体曝光度还是可以的,这算不算影响巨大?如果算,也许西安翻译学院可以进入中国最受尊敬的十大大学行列?

  第二,一个校长是否受人尊敬至少应该具备以下几个中的一个:个人能力,工作成果,社会影响。我承认丁校长的个人能力很强,创办了有名的西安翻译学院,为国家培养了6万多人才,工作成果很大。因为是这个学校的成长,同时加上媒体的高度曝光,丁校长是一个有影响的人应该大家不会有不同意见。这点也是我非常赞赏的。

  但是,是否能够拔高到中国最受尊敬的大学校长的第二人,我是有点怀疑的。为了更加地了解丁校长,我认真地阅读了学校网站上提供的资料,重点学习了《华商报》2007年4月23日对丁校长的专访。看完以后,发觉丁校长就是不一样,一个字:牛!

  不过在感叹之后,我们来看看这篇报道的内容。一个个分析吧。

  首先,报道的题目就是牛:丁祖诒:我就能一个雷天下响。堪比老毛!佩服佩服!

  其次.丁校长的朴素。报道说,丁校长不讲究,座车是一辆旧式的白色富康。稍微有一点记忆的人都知道,2002年,在学校的15周年校庆上,WTO设于日内瓦的中国研究中心曾经“为西译设立50万元奖学金并赠送丁祖诒先生本人一辆A8L加长豪华奥迪轿车”,不知那辆豪华轿车今在何方?另,“WTO设于日内瓦的中国研究中心”这几个字肯定让别人认为是世界贸易组织的中国研究中心,因为一有WTO,二有日内瓦。大家有时间去http://www.wto.org查查吧,我好像没有查出“China
Research Center”之类的内容。

  再次,丁校长身体逆行自己的理念。早在1999年,丁校长就发表了《论中国民办大学的态势》的有影响论文,指出了扩招的危害。不过,有着4万在校生和20年历史的西安翻译学院,总共只毕业了6万学生,好像扩招的力度也还可以吧?不过也许西安翻译学院的学生到处是供不应求,而北外、上外等不属于中国最受尊敬大学之列的外语学校毕业生都是没人要,所以,西安翻译学院有理由扩招,而其他人就没有理由了。

  第四,50年内超哈佛。丁校长说,创东方哈佛用不了50年,理由是哈佛的前20年还不如我们呢。多么有理由的证据呀。北大、清华可看好了,你们拿着国家的钱,如果50年内不超过哈佛,还是关门算了。不过,50年太长啦。50年后,丁校长、我,还有许多其他人,大概不知在哪个世界里游荡,反正是死无对证。

  第五,丁校长撬地球。丁校长说,“国家如果能再给我们一些投资,四两拨千斤,再看我们怎么撬动地球”。牛!需要多少钱就可以撬动地球呀?看来丁校长可以和隋唐演义中的李元霸有一比,李说,“恨天无把,恨地无环”。真的希望国家能够投入一笔资金,撬动地球可比嫦娥奔月的影响大多啦。要是咱能撬动地球,看看这个世界上还有谁敢不听咱的?

  第六,最看重的还是这个头衔。丁校长有过许多头衔,不过最看重的还是包括这个最受尊敬的大学校长的头衔,他说,“由美国国会众议员芭芭拉·利签发美国国会特别认证授予我“受尊敬的教育家和中国大学校长”也是我所看中的”。这里附加两点说明。第一,要说芭芭拉·利,我还真的有一点知道,她的英文名字叫Barbara
Lee,是1998年当选的位于旧金山东湾区的加州九选区众议院议员,包括奥克兰和柏克莱两市,而美国五十州高等教育联盟在南加州,和第九选区相差800公里左右。要知道,在美国找国会议员非常简单,而且他(她)们乐于帮人(因为是你选出来的嘛)。第二,Barbara
Lee为什么要签发这个证件,又如何需要美国国会特别认证,这句话实在是不好理解。只能说丁校长就是牛,美国国会都能给他来一个特别的认证,还是非同凡响呀!

  最后,我们终于理解了丁校长的苦心,丁校长的目的就是炒作。他说,“炒作是现代化手段,招生需要,推荐也需要,酒香也怕巷子深,否则怎么吸引广大企业上门招聘学生?”原来如此!看来,我们终于中了他的圈套啦!

  不过,需要附加说明的是,发布排名消息的单位是美国五十州高等教育联盟,据西安翻译学院的介绍说,这是美国的权威排名机构。像我这样在美国工作8年的孤陋寡闻之人,当然不知道这么有名的机构,只知道像US
News and World Report,
Barron’s,还有其他几个大学的排名机构。不过,在美国,要注册一个公司、一个机构是非常简单的事情,只要一个地点(可以是从邮局租赁的邮箱),几个人名字,几百美金和几个星期就可以搞定,但是如何将其变成权威机构那就是另外一个层次上的内容了。

  稍微知道美国国情的人们都会知道,美国人很少关心其他国家的事情。几年以前,美国报纸做了这样一个电话社会调查,问:巴黎在什么地方?有四个答案:在欧洲、亚洲、美国东部、美国西部。出人意料的是,回答最后三个答案的人居然接近30%,可见美国人不关心别人事情的程度。巴黎尚且有30%的人不关心,西安翻译学院在中国的排名和其校长在中国的受尊敬程度如何能够在美国成为一条新闻消息,刊登于有名的《洛杉矶时报》,这个问题至少可以请求科学院立一个课题,因为它有关于中华民族的重大声誉问题。美国人向来以自大著称,他们的男子垒球东西部决赛,在美国就被称为“世界系列赛”(world
series),他们的NBA冠军总决赛,也被称作世界冠军赛(world
championship
games)。美国人认为自己就是世界的全部,还需要考虑中国的最受人尊敬的大学及其校长?

  重要的是,中国大学的影响程度和中国大学校长的受尊敬程度何需美国人来评?他们知道什么?且不说西安翻译学院,就是北大、清华,在普通美国人中间又有多少人能够知道?

  不过,还是西安翻译学院和丁校长牛!虽然我等一介草民有着不同意见,但是他们的确分别是中国最受尊敬的大学和大学校长!

 



多少基因 多少环境

10 05 2007年
   有人长得高有人长得矮,有人近视有人视力超常,有人聪明有人愚笨……这些被生物学家称为性状的差异,有多少是先天(遗传或基因因素)决定的,又有多少是受后天(环境因素)影响的?这本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专业问题,但是许多人却认为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形给出清楚的答案,如果父母身材矮小自己也长得不高,就说是“爹妈给的”,而如果自己长得高,就认定身高与遗传无关。

   
一般人一想起遗传,就以为是“父母有子女就有,父母无子女就无”这么简单。其实不然。即使是像色盲这类由单个基因控制的遗传病,也不存在这样简单的因果关系,更何况像一开头提到的那些性状可能与多个基因有关,需要有合适的基因组合才会表现出来。子女并非父母的克隆,而是父母基因的组合,各继承了父母双方一半的基因,因此即使某种性状完全由基因控制,子女也会出现与父母不同的情形。

   
要确定某个性状的差异是否与遗传因素有关,不能靠个人的经验,而要做科学的研究。例如,甲身高1米8,乙身高1米6,我们如何确定这个身高差异与遗传有关呢?我们可以设想做一个理想实验,分别克隆甲和乙,然后对换生长环境,即让小甲在乙的环境、小乙在甲的环境中生长。如果小甲、小乙长大后身高还和甲、乙一样,则说明身高差异完全是遗传因素决定的;如果小甲、小乙的身高倒了过来,分别成了1米6和1米8,则说明身高差异与遗传因素毫无关系,纯粹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如果情形处于这二者之间(比如小甲和小乙的身高都是1米7),则说明身高差异同时受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但是我们不能像对待其他生物一样对人做这样的遗传实验。且不说我们现在还不能克隆人,即使以后技术成熟,伦理也会禁止做这种克隆实验,更何况要完全模拟一个人的生长环境也是不可能的。

   
怎么办呢?幸好大自然已经为我们做了克隆实验——孪生子。孪生子分异卵孪生子和同卵孪生子两种。异卵孪生子是两个(或更多个)的卵分别被两个(或更多个)的精子受精产生的不同受精卵分别发育而来的,他们并非克隆,其遗传相似程度与同一对父母在不同时间生下的两个孩子是一样的,平均为50%。同卵孪生子则是由同一个受精卵分离成两部分后发育而来的,因此他们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其遗传相似程度可以认为是100%。同卵孪生子才是真正的克隆。

   
同卵孪生子的外表和许多特征看上去都非常相似,人们马上会想到这是因为他们具有完全一样的基因。但是孪生子的生长环境一般来说也非常相似,我们怎么知道其性状的相似性不是由于相似的环境导致的呢?有些同卵孪生子生下来不久就被分开在不同家庭抚养,也就是说,他们的生长环境变得不一样了。这时候如果他们还和在同一个家庭抚养的同卵孪生子一样具有相似的性状,就可认为是由于有相同的基因而不是相似的环境引起的。

   
不过,这个假定并不完全可靠,因为孪生子在被分开抚养之前,至少已有九个月的时间是处于相同的环境中的(母亲的子宫),而且在不同的家庭抚育,并不等于其生长环境就完全不同,其中完全有可能有很相同的环境因素。另外,要找到很多被分开抚养的同卵孪生子加以调查,并非易事。

   
要克服这个困难,可以采用另外一种研究办法:比较同卵孪生子和异卵孪生子。如果同卵孪生子某种性状的相似程度高于异卵孪生子,那么这高出的部分,就可以认为与基因有关,因为同卵孪生子之间的遗传相似性要比异卵孪生子高出一倍。

   
因此,通过研究孪生子可以计算出遗传差异与性状差异的相关性。遗传学家把这个数字称为遗传率。如果性状差异是完全由遗传差异引起的,遗传率为1,如果性状差异与遗传差异毫无关系,遗传率为0。通过研究我们知道,人的身高的遗传率大约是0.8,性格的遗传率大约是0.5,近视的遗传率则高达0.9左右。

   
这些结果有的是预料之中的,有的却有点匪夷所思。近视的遗传率如此之高,就让人感到意外,因为“生活常识”告诉我们小孩用眼不卫生才导致近视。但是还有其他的证据表明近视与遗传密切相关。例如,父母近视的小孩患近视的比例要比父母不近视的小孩高出4倍,同一地区甚至同一学校的不同族群的近视比例存在显著的差异(一般以华人或亚裔的比例最高),而且已有多个染色体位点(基因的位置)已被确定与近视有关。

   
必须注意到,孪生子研究、遗传率计算都有其局限,会受到许多不明因素的影响,未必非常可靠,更非像数字显示的那样精确。但是它能让我们对遗传因素有个初步的概念,为深入的研究打下基础,这至少胜过没有任何科学依据的想当然。

2007.5.7.

(《中国青年报》2007.5.9)

(XYS20070509)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

 



近视遗传率的研究文献

10 05 2007年
这三项对孪生子的最新研究均发现近视的遗传率大约0.9。分别是在澳大利

亚、丹麦和英国做的研究。

Dirani M, Chamberlain M, Shekar SN, Islam AF, Garoufalis P, Chen
CY, Guymer RH, Baird PN. (2006)
Heritability of refractive error and ocular biometrics: the Genes
in Myopia (GEM) twin study.
Investigative Ophthalmology and Vision Sciences, 47:4756-61.

Lyhne, N., Sjolie, A. K., Kyvik, K. O., & Green, A.
(2001).
The importance of genes and environment for ocular refraction and
its determiners: A population based study among 20-45 year old
twins.
British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 85:1470–1476.

Hammond, C. J., Snieder, H., Gilbert, C. E., & Spector, T. D.
(2001).
Genes and environment in refractive error: The twin eye
study.
Investigative Ophthalmology and Vision Sciences,
42:1232–1236.

 



转:剥开“刘太衣”

10 05 2007年
  剥开“刘太衣”

  新闻佃农的BLOG
  http://blog.sina.com.cn/u/4c70d3e501000939

  正当“刘太医系列从书”热销各地书市并迅速聚集起众多“信徒”之际,一记当头棒喝却从斜刺里传出:该丛书的作者刘弘章、刘浡父子是两名“大忽悠”,不仅其书中的许多论断是错误的,就连其“御医后人”、“医学博士”的身份也是假的,隐藏其后的是赤裸裸的功利目的。首先向“刘太医”开炮的,便是因“学术打假”
而闻名于世的专栏作家方舟子。

  方舟子何许人也?他于1967年9月生于福建省云霄县,1990年自中国科技大学生物系毕业后赴美留学,1995年获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生物化学博士学位,先后在美国罗切斯特大学生物系、索尔克生物研究院做博士后研究,后定居加州。他1994年创办世界上第一份中文网络文学刊物《新语丝》,1999年4
月率先在互联网上批判“法伦功”,2000年创办中文网上第一个学术打假网站“立此存照”,揭露了多起科学界、教育界、新闻界等领域的腐败现象。喜欢仗义执言的他2006年底曾因扛起“废除中医”的大旗而遭到大多数国人的责骂,不过当他率先站出来痛揭“刘太医”的羊皮时,国内的“无薪学术警察”们立即原谅了他,并又与他站到了同一个炮台上去。

  方舟子等人向“刘太医”开炮

  在2006年“愚人节”以前,自称是“刘太医后裔”的刘弘章,其公开身份还只是采用中医手段治疗癌症的“名医”,仅以“瘤科世医”的招牌出现在世人面前。刘弘章宣称自己的家族从1475年起就一直在治疗癌症,是中国唯一的“瘤科世医”,而他则是这个“世医家族”的第24代后裔。

  为了证实自己的“家学渊源”,在中医界名不见经传的刘弘章赋予了自己传奇的“履历”。在其自撰的《瘤科世医刘弘章》一文中,他宣称自己从1967年起就在父亲的指导下治疗59种恶性实体瘤,到1997年共治疗国内外病人18963例,病人一般2年癌肿完全消失;3年生存者高达13919例,占病人总数的
73.4%;未经放化疗的患者5年生存率达100%,死亡人群则全部都是做过化疗、放疗后才由他接治的。也就是说,他包治未经任何其他治疗的癌症病人。

  其后,刘弘章又为自己找到了一件更加光鲜的外衣。他宣称自己于1970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医疗系,2001年5月荣膺“联合国世界自然医学基金会”授予的“世界名医奖”,且这个奖项是联合国为了奖励为人类健康做出贡献的医生而设立的全球医学最高奖,他是唯一一位获得该奖项的治疗癌症的中医专家。此外,他还声称自己是“联合国科学与医学双博士”、“肿瘤生物学研究员”。

  等到和儿子刘浡一道“涉足养生学”后,刘弘章也为刘浡披上了同样光鲜的外衣——1977年出生的他5岁起就跟着爷爷学医,16岁在“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进修时使用中药救活了数名癌症病人,被美国同行称赞为“小博士”;26岁时“考取了联合国医学博士”,成为“联合国世界自然医学基金会”授予的“联合国自然医学大奖和功勋奖”得主……

  刘弘章将其父子所获的“联合国证书”照片发到了自己所能触及的各种网站、报刊上去,这样做的理由很简单:“由于不可思议的内容,许多读者都可能怀疑我是个文盲,是个医盲,是个从地下突然冒出的专家。然而看了这些证书,读者就会明白。”

  看到如此恬不知耻的“履历”后,方舟子坐不住了,他很快撰文揭露刘氏父子的真实面目:所谓“联合国世界自然医学基金会”,实际上是自称“国际交流医科大学博士、教授,联合国世界自然医学基金会主席、勋爵”的余海若“自办”的,莫过是打着“联合国”旗号欺骗国人的诈骗组织。余海若系河北唐山人,1942年
12月出生,原为北京新华印刷厂的退休厂医,此人自诩为“1994年4月荣获首届世界传统医学大会最高级金杯奖,被联合国国际交流医科大学特别会议一致评选并授予国际医学博士学位”,但事实是,“世界传统医学会议”的准确称谓为“世界另类医学大会”,是一个世界各地的江湖医生的聚会,主办单位位于斯里兰卡的“补充医学开放国际大学”——所谓“另类医学”与“补充医学”,都是指不被医学界主流承认的医术。

  既然“联合国世界自然医学基金会”、“联合国世界名医奖”、“联合国自然医学大奖和功勋奖”的炮制者是个欺世盗名的十足骗子,刘弘章父子履历中最华彩的篇章也就不攻自破了。何况方舟子等人接着又提出了多个疑点,譬如公元1475年尚无影像学和血液标志物检查等诊疗手段,更没法做病理切片检查,刘太医家族是如何确诊癌症的?

  层层剥开“太医后人”的伪装

  方舟子等人于2005年5月首发的披露文章,并未令刘弘章父子收敛起其自我标榜的虚妄态度,反而促使了刘氏父子尽快“著书立说”,以铁定自己在“世界自然医学界”的领袖地位,“刘太医系列丛书”因而很快出炉,刘氏父子所获的各种“世界级证书”也赫然印在了这些图书中。于是,一篇题为《揭露刘弘章父子的真实面目》的文章,于2006年11月10日出现在了方舟子主办的《新语丝》网站中,再次对刘氏父子鼓吹的“联合国世界名医奖”、“自然医学金牛奖”和“功勋奖”进行揭露,并斥责“中医就是让这些打着中医幌子的骗子们给搞到今天这步田地的!”

  这篇文章刊出后,立即引来了众多热心学术打假的网民,并很快揭开了有关“联合国世界名医奖”、“自然医学金牛奖”和“功勋奖”的骗局。原来,联合国从未设立过“联合国世界自然医学基金会”,该机构的真正“设立者”余海若却用它来大肆敛财,在全国招收了上千名会员,任何人只要交纳2500元人民币就能成为会员,交纳1万至5万元即可“出任”各地分支机构主席,交纳0.3万至15万元便可获授“世界名医奖”、“世界医学贡献奖”、“国际自然医药大奖”、“自然医药杰出人才奖”等各类奖项。也就是说,刘氏父子在国内交钱后便可买到全套史诗般的“海外建树”。

  有网民发现,刘弘章曾于2005年明确表示“文革”耽误了自己的学业,以致他“连一个中国大陆的学士学位也没有得到”,然而《病是自家生》一书中,他却宣称自己是“科学与医学双博士”,这更印证了刘氏父子花钱买奖项的事实。此外,刘弘章还花费甚巨地推广他创办的“太医网”,以便将名气“做大”后更方便大把捞钱,自2002年7月起就接受了百度网站的竞价排名服务以推广“太医网”,同时使用了49个关键词。

  也许是太草根但又太富有“阿Q精神”的缘故,刘弘章在编造刘浡的履历时同样没能处理好漏洞,以致网民“良忠”一眼就看出了诸多问题:“到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进修的人,应当有一定的专业资历,很难想象一个16岁少年的医学水平已经足以到美国的专业机构中去进修了。所谓‘使用中药救活了几个癌病人’更是天方夜谭,他何来的处方权?而且还是使用药理不明、未经美方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的认证的中药,这可能吗?‘考取……博士学位’,这算什么说法?充其量只能说获得读博的资格,只是个博士候选人而已!”

  有的网民在刘浡的“博士证书”上看到了“The Open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字样,经上网检索,发现竟是一个设在印度的公开叫卖博士学位的替代医学机构,每个博士学位叫价仅800美元。刘弘章2007年2月
14日在做客新浪聊天室回答网友提问时,被网友问及其博士学位的事,竟语无伦次地回答说:“联合国医科大学应该叫自然医学研究所,这个东西它的本部在印度,在国际上还有一定名气的,他所发的证书还有一定的影响,这个东西不在乎学历,他是论文博士,他跟你带出来的博士不一样,没什么多大的价值,没什么用途……甭讨论那个,我就是要饭的我写的书有用大家看就完了,别扯这事。”由此可见,刘弘章的博士学位与刘浡也同出一炉。

  刘氏父子给人看病又是怎样一番光景呢?有网民送身患癌症的母亲到刘弘章家中时,见抽着劣质卷烟的他显得比书中照片老出许多,举止谈吐中丝毫看不出名医、双博士的影子。见到病人后,他始终没有切脉,也没有给出具体的指导或建议,却一直在滔滔不绝地吹嘘自己在海外的影响力,直到最后才表示:患者必须先喝3个月的“牛蹄筋汤”,接着买一个由他经销的特殊仪器检测确认癌细胞被包裹住后,再交5000美元会费成为“刘家会员”,才有资格服用其每套售价近万多元人民币的“控岩散”,理由是“控岩散”极为稀少、珍贵,只能给白领以上的、对人类有贡献的高级人群服用……

  有网民追查了刘氏父子号称历史悠久的香港国际知名公司“刘家药行”,发现注册时间为2005年11月,是一家斯里兰卡药行的办事处,在香港无人知晓。由此看来,此前的“香港刘家药行”要么属无证经营,要么就是子虚乌有。

  还有网民发现,中医自18世纪传入美国后就一直被当作不科学的“巫医”,创建于1862年的美国FDA对药品进口有严格规定,中草药只能以保健品或饮品上市,不得标注疗效。刘弘章标榜他的医术在美国备受推崇,且FDA对其1960年以前登陆美国的中成药免检,这简直就是在说谎,且他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拿到美国的行医执照,更不可能只伺候美国人。

  这些证据,都无一例外地指向了一个结果:刘氏父子是两个大骗子!

  众多网民突显“搜底”力量

  刘弘章父子自称是宋末名医、明代太医之后,但有网民指出,祖传、世袭之类的民间医技往往存在独门里的偏见与偏私(如传男不传女、本门不外传等),与中医药原本的传承大相径廷,不一定就是中医药的真传;且由于受封建专治的桎梏与束缚,宫廷太医若将绝活私传下来是要被灭九族的,因为御方、御药不能外泄,故太医的儿孙大多都已改行易辙。由此看来,刘弘章父子是否确属“太医之后”还值得推敲,因为有不少网民都坦陈了自己对刘弘章的感观:“他既不是大中专院校里的科班卒业,也不似来自民间的师承,似是半路出家的‘医生’;他既不了解什么是中医药文化,也不了解中医的过往;他很有可能是无证行医,有证也是近十年里的事。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他在书中和‘太医网’上虽然介绍了其家族遍及海内外,但对国内医疗行当却失之确切的了解,所以油然而生一种‘狂态’。”

  有网民甚至提出:新中国对祖传家学一直给予保护,对太医之后更是别有青睐,政府对京、津、沪一带的名医都逐个相请过。按理说,刘弘章的父辈若真是太医之后且仍在行医,一定早就名满中医界了,且他家传的那些老册子也必定早捐献给国家了,为何“医学渊源”如此深厚的刘氏家族没享受到如此雅遇呢?喜爱古玩收藏的网民于是认真揣摩了刘弘章所谓的祖传“明朝永乐太医刘纯著作”,结果发现加盖在这些“古书”上的印章尺寸、图案都与明代官府的明文规定不符,绝非御医所用之物;书册的印刷格调也与明朝版的古籍相去甚远,颇似近几年的复制品……网民们于是断言:这批造假手段并不高明的书册均为赝品,是天津文化街里的地摊货。

  在《李跃儿教育论坛》网站上,对“刘太医”身份提出质疑的网民也层出不穷。一位网民对刘弘章称其祖上刘纯“奉旨以囚试医”一事质疑说:“如果真的是‘奉旨
’,‘以囚试医’这件非常不合常理的事情在正史中应该有记载。”结果网民们翻遍了明史也未找到相关记载,另一位网民跟帖称:“中医理论认为‘人各异、时各异’,即一切都在变化之中,从不以概率为依据,更不可能进行大规模活体试验。”可见,刘弘章的文字充满浮夸造作,大都似是而非,实际上是利用国内医药环境差的形势蛊惑人心而已。”

  刘弘章称其祖上刘纯是明朝太医中的“主治太医——安亭侯、正二品官员、太医院院使”,但网民们在《明史·职官三》中发现,明代太医院院使仅为正五品官员;刘弘章称刘纯的儿子成了永乐皇帝的乘龙快婿,但网民们发现永乐皇帝的5个女婿中竟没有一个姓刘。

  在《明清医史》中,有的网民还找到了对刘纯的确切记载:“刘纯(约1340—1412年),字宗厚,明初著名医家,撰有《医经小学》、《玉机微义》、《杂病治例》及《伤寒治例》等。刘纯祖籍吴陵(今江苏姜堰、如皋一带),他早年居淮南,为朱丹溪再传弟子,《玉机微义》序言中称‘宗厚穷而在下,不能躬耕自食其力,故托迹于医,以自养自晦也’;中年时移居陕西咸宁以医为业,曾随军医疗至凉州(今甘肃武威)等地,晚年定居甘州(今甘肃张掖),在陕西、甘肃行医约
40余年。他医术精深,著作渊博,被誉之为“神方妙术”,死后其著作由陕西布政使司刊刻,流传至今,是明初丹溪学派在西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著名医家。”

  这就是说,刘纯绝非“中国金元四大医学家之首刘完素”的后裔,其医术也并非来自家传;他在世72年,而非刘弘章所说的在世126年;他一生奔波潦倒,从未当过太医,且在永乐皇帝“驾崩”之前10年就过世了。但刘弘章父子在介绍自己的“祖先”刘纯时,居然将其字号由“宗厚”改作了“景厚”,将其籍贯由“江苏姜堰”改为了“湖北咸宁”,并为其网织了大量华光异彩的“履历”,其目的只有一个:假借老百姓无证可查的劣势大肆行骗。而读者的盲从,也成了刘弘章父子造假的社会根源——毕竟谎言说一千遍也会看上去像真理。
 



我的“迷茫”:科学为何在中国没有市场

10 05 2007年
   最近我参加了一个电视辩论节目,和一位从美国一所被称为“文凭工厂”的函授学校获得“博士”文凭、台湾来的“另类营养专家”讨论健康保健问题。这个节目的主角是这位“博士”,我只是到节目接近尾声时才上场和他切磋,大部分时间坐在台下看他的表演。他很有表演才华,也知道如何吸引观众的注意力,窍门在于时不时地以不容质疑的坚定语气抛出一个个耸人听闻的观点:
   
“牛奶是给牛吃的,不是给人吃的,喝牛奶有害健康……一天吃一个红薯,保证你不会得癌症……香蕉的营养都在皮里面,要吃就吃烂掉的香蕉皮……千万不要用微波炉加热食品,会让营养物质丧失97%……我看过700篇论文,证明吃动物蛋白会让你得癌症……”
   
推销谬论很容易,一句话就够了,而要反驳起来却十句话都未必够用,何况节目留给我的时间并不多,只足够让我反驳其中的一、两条谬论。我只能寄望于观众的自我识别能力了。要具体地指出其错误之处固然需要用到生物医学的专业知识,但是靠生活常识、常理并不难觉察其荒唐。
   
然而,这些谬论却风靡了海峡两岸。该“博士”宣扬其观点的健康指南几个月来一直名列畅销书的榜首,让无数的人从此不敢喝牛奶、吃肉,改吃能导致营养不良的什么“排毒餐”。他到某个城市上一堂课,就能让当地的红薯卖疯了,“防癌蔬菜”价格狂飙。是因为他吓人的“博士”头衔,出色的表演才能,还是因为迎合了公众的心理,或者是因为别的什么东西?
   
我们这个民族历来就特别注重养生保健,而且还特喜欢扎堆跟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一种号称能包治百病的莫名其妙的保健偏方让全国上下都一起发疯,喝凉水、打鸡血、养红茶菌、练气功、吃保健品……不过,现在的情形却和以前有所不同。以前的这些折腾,其始作俑者并不可考,并非某一个人扇乎起来的,基本上是在民间自发形成的,而且热衷者往往要论证其如何的科学,甚而获得官方机构、科学界人士的认同、支持。而现在的保健潮流,却往往是打着某个人的品牌,而且公然与主流科学界对抗,以“另类”为荣、为号召,即使主流科学家联名出来驳斥,也无济于事。
   
时代毕竟变了。在这个日益多元化的社会,另类不再意味着可耻。而在一个昔日权威被打倒、社会主流正在发生变化、新的权威缺乏公信力的转型时期,藐视一切权威和主流甚至成了时髦。
   
即使是曾经被视为真理的化身、最为客观和牢靠的科学,在现在的中国也成为被嘲笑的对象。文人学者、“思想精英”、“舆论领袖”们准备好了一顶顶“科学主义”、“科学迷信”的帽子,随时准备往那些不过是希望以科学的态度看待与科学有关的问题的人们的头上扣。
   
但是,在许许多多问题上,科学固然不是万能的,没有科学却是万万不能的。健康保健的问题即是如此。有位有点名气的文人很不屑地说,不懂科学有什么大不了的,难道普通老百姓不懂化学成分、中毒机理,就不知道砒霜有毒吗?以一个极端的个案为论据,正说明此人该去学点科学方法。像砒霜这样的急性毒药是可以通过经验而不是通过科学研究知道其有毒的,但是那些毒性比较缓慢或不明显的,却必须了解其化学成分、用科学方法检验才能知道其能导致的严重后果。例如,许多历来被认为无毒的中草药,在经过科学方法检验后都已被发现有严重的毒性。另一方面,不少风传有毒的东西,却经不起科学的检验。例如许多人对抗虫害转基因食品发出了“虫都不能吃,人怎么可以吃”的疑问,而在有专业科学知识的人看来,这种担心完全是多余的。
   
一个社会的主流的形成不一定有很合理的基础,因此容易发生变化、逆转。社会的主流也不意味着就是正确的。但是科学的主流则不然。一个科学观点能够成为主流,必然有其非常确凿的证据,轻易不会发生动摇,要推翻它需要更加确凿的证据,也就是所谓“非常不寻常的主张需要非常不寻常的证据”。因此科学的主流虽然不一定总是正确的,但是一般来说都是正确的。科学界的主流观点不是靠某个人的三寸不烂之舌吹出来的,而是最有专业判别能力的人在推敲、比较方方面面的证据之后得出的共识。因此,在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科学主流观点是错误的之前,接受它是最明智的选择。如果仅仅因为科学主流观点有可能出错,就轻信、追随另类观点,是非常不明智的。热衷于“另类医学”、“另类营养学”,是在拿自己的身体当试验品,追求健康最终却可能损害了健康,金钱的损失倒还在其次。如果科学都靠不住,还有什么是可靠的?
   
但是这注定了是一个赝品流行的时代。在一个具有科学素养的公众比例低到只有几个百分点的国度,在一个煽情比理性分析更受欢迎的社会,再虚假的产品、再荒诞的学说都不难找到庞大的市场。何况,不仅有以吸引眼球为最高目的的媒体的追捧,更有司法机关的保驾。你甚至没有揭露伪科学、学术造假的言论自由,否则就有法官以“科学是发展的,真理是相对的,因此谁都无权说人在搞伪科学、学术造假,‘伪科学’一词本身也是伪的”为由判你个损害他人名誉权的罪名。当真理还在穿鞋的时候,谬误已经走遍了世界。当伪科学、反科学耀武扬威的时候,科学只有在角落里舔舐伤口。

2007.4.10.

(为《SOHO小报》2007年第四期“迷茫”专辑而写)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



评《说说方舟子的“无知”》

9 05 2007年
【方舟子按:“除非可以做DNA鉴定,否则现在任何人的观点都只能说是推论。”这明明是孙立群教授在面对我的质疑时用来为自己开脱的借口,却被这位硬给按到了我的头上,噼里啪啦向我打了一连串“科学”的棍子。这位连最基本的阅读能力都没有的时评家,如此孙冠方戴,又如此义正词严,可真够有知的。他最欠缺的,恰恰是他所瞧不起的最基本的“科学精神”。】

说说方舟子的“无知”

作者:万夫
2007年05月09日红网

  方舟子是位严谨的科学人士,也是位勇敢的反伪斗士,这些都是人们值得敬重的地方;但同时,他也开始了用他的“科学精神”来反对一些“编外学说”,比如反对中医,他就是叫的最厉害的一个,几乎要在凤凰卫视上大打出手,但我相信,这对他自己而言:为真理献身,值得!

  最近,方舟子又将他的“科学精神”延伸到人文学科,开始质疑《百家讲坛》孙立群教授的“秦始皇生父是吕不韦”,他提出的“科学精神”是:从怀孕时间就可看出孙立群的说法牵强肤浅,没有科学依据。而且,他还说“以现代的眼光看,《史记》算不上严谨的史书。除非可以做DNA鉴定,否则现在任何人的观点都只能说是推论。”

  史书是当时历史真实的反映,作者在记叙的过程中难免会有一定的主观色彩,难免就跟方舟子先生说得一样“是不严谨的”,但它还总还是“可知的历史反映”。什么是历史?用方舟子的观点看,现在所谓的历史统统都应该是歪史,为什么呢?都没有“科学根据”。他要人家历史学家非得拿出吕不韦的DNA鉴定不可,自然,我们看到,历史学家们必须认输了,因为他们没办法找到吕不韦的尸骨。那方舟子先生呢?他自己所谓的“严谨”是什么呢?原来是要人们去“掘墓鉴定”;我说,这还不算“严谨”,应该让人们都回到过去,这样才能真正的“科学”嘛!显然这是不可能办到的,既然不能“严谨”,就不能认为“科学的”,既然不能“科学”,那我们就不能承认那些历史,怎么办呢?只好否定过去,否定历史;原来,我们大家都没有过去!但事实却很奇怪:我们有许多历史,有许多文明,中华五千年文明历史啊!

  按照方舟子先生的观点,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发表一个“不可知论”,应该否定人的思想、情感,因为这些东西都是无法用他的生物学科证明,应该算
“伪”!“自然科学要实证;因此,社会科学也要求实证。”这就是方舟子的逻辑。其实,这也不是方舟子的独创,这种论调古已有之,早是十九世纪的一个哲学流派,叫“实证主义”。这个学派有个很大的特点:科学万能,唯有确实根据的知识者是科学的。方舟子先生就是这样一位科学家,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来机械的看社会,看历史,以为人类的历史就是一个动物的历史,凡事都要实验,但他们很可怜,历史已经远去;因此,他们就不得不悲声长叹“不可知,不可知!”

“秦始皇生父是吕不韦”遭质疑 孙立群引旁证做回应

2007年05月07日北京娱乐信报

  信报讯(记者赵明宇)《百家讲坛》新书《解读大秦政坛双星》昨天在京首发。主讲人、该书作者南开大学孙立群教授,首次回应了方舟子等人对他提出的“秦始皇的生父便是吕不韦”这一观点的质疑,他表示任何人的说法都是推论,“读者看了书后,对《史记》产生兴趣,转而去读点《史记》,这才是更有意义的。”

  “政坛双星”主要讲述了在大秦帝国建立者秦始皇显赫一世的功绩中,功不可没的两位历史人物——吕不韦和李斯,这两个人可称得上是秦始皇身边最
“有戏”的两个男人。吕不韦为何弃商从政,又如何一跃成为政治家?奉行“老鼠哲学”的李斯,又因何由小吏而位极人臣?孙立群教授以《史记》为依据,为读者探寻历史中的人物,发掘人物背后的历史。

  孙立群在《百家讲坛》的节目中曾提出秦始皇的生父便是吕不韦,并认为在邯郸献姬的过程中,吕不韦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了一步步的政治投机。在这本新书中,他仍以专门的章节对这一内容进行了讲述。但对孙立群教授的这个观点,民间学者方舟子却给予反驳,他认为从怀孕时间就可看出孙立群的说法牵强肤浅,没有科学依据。而且,他认为“以现代的眼光看,《史记》算不上严谨的史书。”昨天,有记者就此问题采访孙立群教授,他回答说,“历史上很多事情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不是一争论就能达成共识的。”但他认为,《史记》是严谨的著作,司马迁的记录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秦始皇的生父便是吕不韦;此外,他认为还有很多旁证,比如吕不韦是魏国人,魏国在男女方面比较开化;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吕不韦为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把赵姬送给异人也很正常。最后,他强调说,除非可以做DNA鉴定,否则现在任何人的观点都只能说是推论。“出现这场争论表明人们真正想弄清疑问,但关键在于不能人云亦云,读者在看了我的书之后,对《史记》产生兴趣,转而去读点《史记》,这才是更有意义的。”

 



如何下载重庆电视台龙门阵“方舟子凭什么反对中医”视频

9 05 2007年
大于弱智的BLOG

   
由于网上收看视频存在“缓冲”问题,使得视频播放断断续续,朋友们可以把视频下载到电脑再看,以“下载重庆电视台龙门阵:“方舟子凭什么反对中医1”视频”为例,具体方法如下:

   
1。点击视频框右下角的“播主”,找到视频存放的原始播客地址:

          
http://v.blog.sina.com.cn/m/1018010261

   
2。点击你要下载的视频,复制地址栏内的“http://v.blog.sina.com.cn/b/2547423-1018010261.html”

重庆电视台龙门阵:“方舟子凭什么反对中医”1:
http://v.blog.sina.com.cn/b/2547423-1018010261.html
重庆电视台龙门阵:“方舟子凭什么反对中医”2:
http://v.blog.sina.com.cn/b/2547895-1018010261.html
重庆电视台龙门阵:“方舟子凭什么反对中医”3:
http://v.blog.sina.com.cn/b/2548393-1018010261.html
重庆电视台龙门阵:“方舟子凭什么反对中医”4:
http://v.blog.sina.com.cn/b/2548938-1018010261.html

   
3。进入一个专门下载视频的网页:http://www.yabide.com/read.php/7.htm

将第2步复制的“http://v.blog.sina.com.cn/b/2547423-1018010261.html”填入URL空白框,点“提交”,得到一个“结果”:

http://d35.v.iask.com/f/1/76191f0f270742a6ee16f9e44c808c1d2547423.flv

用右键的“目标另存为”或“使用迅雷下载”下载即可。

   
3。因为播客里的视频格式是flv,所以需在网上下载一个KMP播放器来播放,在此向朋友们隆重推荐KMP播放器,你的电脑有了它,其他播放器可以休息了.

   
下面专为大家找出下载重庆电视台龙门阵:“方舟子凭什么反对中医1234”的结果,直接用右键的“目标另存为”或“使用迅雷下载”下吧:

   
重庆电视台龙门阵:“方舟子凭什么反对中医1:
http://d35.v.iask.com/f/1/76191f0f270742a6ee16f9e44c808c1d2547423.flv

   
重庆电视台龙门阵:“方舟子凭什么反对中医2:
http://d35.v.iask.com/f/1/f175b53a1313ffd182c6f4dfd9be71d22547895.flv

   
重庆电视台龙门阵:“方舟子凭什么反对中医3:
http://d35.v.iask.com/f/1/a96023c90de77e5eca138c3c36c784802548393.flv

   
重庆电视台龙门阵:“方舟子凭什么反对中医4:
http://d35.v.iask.com/f/1/7fcb4665348112c38c7d2ac0be73ac182548938.flv

 



网人评西安丁氏中级法院的判决(三篇)

6 05 2007年
谎言与欺骗支撑的奇迹——西安翻译学院真相(续)

文:王仁片

  如果对教育界外的人士提起“西安翻译学院”时,可能听到的人将会是一头雾水。但是如果在教育界内提到这个名字时,很多不知道真相的人形容这个名字“如雷贯耳”,也许会说这个学校,很多听说过的人都会想到笼罩在它身上的光环——什么“中国最杰出的民办高校”,“中国民办高校的硅谷”,甚至是一些令人发笑的称呼“东方哈佛”,还有令人惊讶“生源最好的民办高校”“该校学生被世界大公司年薪40万聘请”等等。所有一切光环都给西安翻译学院的对外宣传套上了美丽的外衣。

  这些美丽的外衣或者是自己给自己披上的,或者是花钱请别人给自己披上。

  然而真正了解西安翻译学院的人都清楚的知道,这所民办学校看似美丽的外衣下却是一个实在令人恶心的学校。很多真正了解西安翻译学院的人对这所学校是不屑一顾的,甚至提起这所学校都觉得恶心。有一位西安交大的教授的大白话很有代表性——“西安翻译学院——一所垃圾学校里面一个吹牛大王带着一群吹牛老师和一群麻木的学生。”这代表了很多人对西安翻译学院的看法。

  或许很多人会产生疑问——这似乎与宣传的不符合,《中国××报》不是经常报道该校优秀之处和该校校长的成就吗?

  我们常被印刷的文字和名声所欺骗,以至于被欺骗以后仍然不知。西安翻译学院究竟是怎么样的一所学校,它对外宣传到底有多少真实的成分,是否该去这所学校就读。看了本文后,相信你会得到一个正确的答案的。

  首先从中国的民办高等教育谈起。80年代,国家为了解决中国高考录取比例太低,青年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太少的矛盾,允许私人兴办高等教育,但是由于最初民办高校不能得到社会认可,民办高等教育便依于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也就是说,民办高校某种程度实际上是高等自学考试教育的助学机构。但是在90年代国家为了所谓支持民办高校的发展,便推出了学历考试制度,期望民办高等教育能与国家认可挂钩。

  但是,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实际上从孕育到开始再到发展都存在相当大的变形,导致了中国民办高等教育成为畸形。

  首先,中国的各个民办高校基本上是由个人或少数几个人建立,其最初目的就是以经济利益优先,也就是说成立民办高校实际上是以盈利为目的。以民办高校的创办者等少数人的决策为主,又以经济利益优先,这种民办高等教育实际上在孕育的时候就开始畸形化了,以经济利益为目的绝对不能办好教育。也就是因为以经济利益优先,而且不属于国家控制的范围内,民办高校的种种行为实在令人恶心,招收学生基本没有任何要求,招生一个学生可以得600元,到火车站去截断别的学校的学生,甚至是派一些“间谍”到其他民办高校“策反”等等。其混乱情况可见一斑。

  其次,民办高校处于社会底层,不被重视,甚至国家社会根本不承认。其学生毕业根本没有正规的身份。有些民办大学甚至可能今年读明年就不见了。

  最后,民办大学的师资力量和质量低下,学生素质低下,教学设施落后。很多民办高校根本没有正规的老师,都是些从其他地方请来的兼职带课的老师,还有更可笑的是曾经有报道一个小学文化的农民给民办高校的学生上课,甚至有一些其他正规高校的普通学生。民办高校的学生读完大学后见过无数老师,却一个也不认识。当然,民办大学的生源实在令人不齿。都由于以经济利益优先,民办高校的招收的学生几乎没有任何要求,只要是人就可以了,其素质实在令人不敢恭维。正如一个曾经在民办高校带课的老师说:“都是一些淘汰产品,你以为能学什么吗?能知道1加1等于2就不错了。去读民办高校就可见有多么愚蠢。”当然,这话不排除个人情绪化的因素,但是民办高校学生素质低是不可否认的。另外,与正规大学相比,民办高校几乎没有正常的教学设备。有些高校校园小到只有几亩地和几间教室,没有其它教学设备。

  西安翻译学院的校长,也就是我们将在下文中提到的人物,一个吹牛大王,曾大言不惭地说(当然对他来说是很平常的事):“西安是中国民办高教的硅谷”。一位教育部高教司的秘书听了后笑了笑说:“他应该说西安是中国民办高教的百慕大和索马里。”

  看了上文,可能你从外部情况能够了解一些西安翻译的情况。但从下文中,你将会看到西安翻译学院这所谎言支撑起的民办高校的真实情况了。

  和许多民办高校一样,西安翻译学院从成立到发展阶段都是以欺骗起家的。1996年,我还在西安读大学的时候,一次看到西安翻译学院从各个大学中招聘“招生代表”,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我去看了看,到了以后,该校老师拿出一份招生简章和一些报表,简单说了一些招生方法后说:“待遇情况是招到10个学生以内是每个
600元,10到20个每个是700元,20到30个每个是800元,30到40个每个是900元,40个以上每个是1000元。”我随便问了一下“有没有什么要求比如分数。”得到的回答是:“没有,尽量招。”

  没有分数要求,对学生甚至没有任何要求。在不了解学生背景的情况下就招生学生,这种就是教育产业的明显特征。

  但是该校的招生简章上确实是“说的比唱的还好听。”什么高就业率,高通过率,美丽的校园,还有大量的电脑制作的建筑效果图。现在想来,西安翻译学院从最初开始就是以欺骗来招生的。

  但是现在的欺骗手段和欺骗宣传确实要高明得多。通过大量的行贿和金钱使其披上美丽的外衣。最特别的例子就是《中国青年报》,这份原来曾在中国青年有重要影响的报纸是西安翻译学院的第一宣传工具,特别是在每年5月到9月这段时间内,几乎是每隔几天就有西安翻译学院的专版宣传,注意,这种宣传是广告式宣传,但是版面却似乎是报道,以便能让更多的人相信,实际上其中内容根本没有得到验证,有时甚至已经是令人恶心了。许多人对《中国青年报》的这种做法非常反感,甚至在网上直言不讳的说“这中间肯定存在个人经济利益因素的。”然而这种做法的结果是使该报在中国人特别是青年人心中的影响力大打折扣。

  不仅仅是一家报纸,实际上,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很多新闻单位都为西安翻译学院鼓吹,有人说新闻媒体大概快把该校捧上天了。一位曾经在西安翻译学院兼职过的老师曾经说该校“在一定时间内都有些新闻媒体到来,都是大张旗鼓的来,受到校长的隆重欢迎,然后是用酒宴接风,然后转一圈,然后就走。回去报道就出来了,当然,他们所写的都是丁祖诒说的,根本没有调查,里面还有什么黑幕我就不知道了。”

  当然,也有些有职业道德的记者曾经暗访过关于西安翻译学院的一些事,写出很客观的报道,但是却被西安翻译学院告上法庭。

  西安翻译学院的欺骗手段很高明,但具体实现方法有哪些呢?
  一、直接自己给自己加光环。打开西安翻译学院的网页,突然发现该校的英文名字是“Xi’an
Fanyi
University.”“University”——一个民办学院突然就变成大学了。这种变化似乎是不知不觉的,有时一些不切实际的变化就成为光环了。该校的院长把西安翻译学院称为“东方哈佛”,有人用四个字来形容这个比喻——“厚颜无耻”。一个和四流大学差不多的民办学院怎么成为“东方哈佛”了,有哪点能与哈佛相提并论呢?——大概只有同是民办,如果这样的话,中国岂不是一堆哈佛了?实际上,正如我前面说过,哈佛这类国外民办大学实际上是社会办,根本不像西安翻译学院是一个人的。一位国外的华人朋友曾调侃说把这所学校说是“东方的哈佛就好像一个妓女说自己是当代中国西施一样。”

  西安翻译学院给自己加的光环还有很多,但是究竟多少光环得到社会的承认呢?具体来说,没有一个。有些人对这种给自己加美丽外衣的做法感到十分厌恶,就如同一位男生说过的“西安翻译学院就好像是一个穿着艳妆的妓女在街上拉客,还拿着一张纸宣传她和那些名人做过以体现其作为妓女的领先地位。”

  二、花钱打通关节,四处拉关系,通过别人制造光环。什么“首家最值得研究的中国民办大学”,“中国大陆最佳民办大学”,“300驻华使节两次参观西译”等等,这种花钱让别人给自己加冕实在无聊之极。

  三、断章取义,夸大其辞,甚至伪造数据。这大概是西译用得最多的欺骗手法了。“连续16年就业率98%,基本都在涉外企业事业工作,年薪5万,9万”,有人怀疑丁祖诒说这句话的精神是否正常。实际上,该校的就业率和四流的大学差不多,而且从事的工作都是一些“打杂”类的工作,不要说5万,该校学生出去的平均工资有500都不错了。可能有一两个学生通过关系得到年薪5万之类的,就被该校作为典型宣传,这确实是该校的独到之处。最令人恶心的是西译经常把一些简单的活动夸大其词,把蚂蚁说成大象。仅仅是几个商业代表团来参观就说成什么“由中国贸促会组织的、由世界500强企业为主体的41家大型企业组成的‘中国西部人力资源考察团’来到西安,‘作为一项重要议程’,考察团到西安翻译学院,‘以年薪5万元到50万元不等集中招聘一批学生’。由于该校今年毕业的近
4000名应届生‘早在5月底就已经被600多家三资企业招聘一空’,这41家企业只能预订三年级在校本科生”。实际上,只要稍微有些常识或者社会阅历的人都可以看出这种报道的虚假,可是用来欺骗很多家长还是足够的。当然,牛吹多了,别人也习惯了,《中国青年报》曾刊登“一名大三女生年薪40万被预先录用”,我们所有人看了标题都不屑一顾,“这所吹牛学校说的话,它说年薪4亿也可以的,因为没有什么意义,蠢人才信。”

  四、鼓吹个人崇拜。提到西安翻译学院,就不能不说校长丁祖诒,一个吹牛大王。该校甚至有专门给他宣传的机构。这位丁校长有几大特长,第一是会吹牛;第二是会拉关系;第三是会造假。整天给自己加大量的头衔,见人就诉说自己的光辉历史和众多“荣誉”。真正认识他的人却对其非常反感。正如一位曾经和其打过交道的教授说:“首先不说其人如何,一个老是给自己造光环,鼓吹自己的人,其人品就是值得怀疑的。”

  见过丁祖诒的人见了两次就不喜欢他了,对他的综合评价是“好大喜功,无真才实学,夸夸其谈,个人素质低”,甚至有人说其“像个诈骗犯”。更有对其反感者说“如果他也创建一个××功组织,他肯定比李××更厉害。”

  然而仔细看看无论是学校或者是该校校长的“光环”我们发现并没有什么实际的内容。无非就是鼓吹再鼓吹。甚至没有对学校教学科研的介绍——而在正规大学中,这是最基本的内容。

  什么是大学?
  大学,是青年接受高等教育的地方。一个合格的大学首先就要有一定威望的学术“大师”,有先进的教学设备,有一定的科研能力,有自己的大学文化,有学术氛围,学生在里面接受的是一种文化的熏陶,离开校园到社会上你身上就会有这种文化的味道。

  所以学生要真正享受到大学生活,就应该进入到正规的校园接受真正大学文化熏陶。

  而西安翻译学院除了光环外就什么都没有,没有具备一个大学应该拥有的东西,根本不是一个大学。

  从教师队伍上看,西安翻译学院没有“大师级”人物,甚至教授资格都没有几个,没有学术带头人,教师队伍落后,甚至专职教师都很少,没有学术氛围,甚至连学报都没有,学校成立到现在,几乎没有任何科研成果。

  而现在中国即使是一个四流的大学都有十几个以上的教授或者学科带头人。有学报,有科研成果,在一定范围内有学术氛围,学生能参与科研。

  西译的学生素质实在令人不敢恭维。都是教育的淘汰产品,学习能力十分有限,其素质也令人怀疑。

  西安翻译学院给人的总体印象是:“校园一般,设备简单,教学混乱,学生能力低,教师队伍落后,缺少学术氛围,没有大学文化,仅仅是一所落后的民办大学。”

  从这看来,西安翻译学院甚至比不上一个四流的大学,真想不通这种民办高校凭什么整天为自己鼓吹。

  但是光环总有一天会被大家所看清,到时自有公论。
  一位教育部的官员曾告诉我:“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出路是‘公办转民办’,就是把一些比较靠后的大学转为集体办的大学,成立像西方民办大学的董事会,有国家背景和民间支持才是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必由之路。”

  就这样看来,西安翻译学院是早晚要淘汰的。

附:西安翻译学院学子看了学院主页上关于方舟子帖子后的“肺腑之言”

  1、我是西译的学生,看了之后我其实只想说:从此以后我们西译学子更要努力学习,把西译的优势展现出来接受大家的审视!!丁院长是个不可多得的好院长,他没有骗学生,我们就是被他骗了也心甘情愿!!!我们不要管外界怎么说,我们永远要坚信我们西译就是民办“清华北大”,我们不与其他民办比,因为他们根本与我们没有可比性,也就没有竞争性了。

  2、我是一名西安翻译学院2001级毕业生,我在校四年,学到了好多的知识,丁院长是一名非常负责任的院长,处处为学生着想,我们学校的七万多名学子无一不感激丁院长给我们创建的学习机会与环境,师资队伍雄厚,学生素质水平都是很高的,很多毕业生都得到了很好的工作,并且有好多的应聘单位就是冲着我们的学校名气及我们学校的学生高素质及扎实的专业知识来的,我现在在广东工作,我因为学校给了我那么多的知识,我才有了今天的成就,我感谢他,丁院长。我看见那些媒体对我们的抨击,我好难过,这么好的学校你们不支持他,却要诋毁他,你们是怎么想的,我觉得我应为我门的学校伸出正义之手

  3、是的,看了各位兄弟姐妹们的发言,我觉得大家说的都很正确,丁院长是我们的好院长,是每一个西译学子的再生父母,我们要爱戴他,拥护他,尊敬他,想一想,他已是年进花甲的人,却每天在为我们的校园奔波,他为的是什么?是我们每一个西译人。每一个中国人,想一想N年以后,我们的学校真正的成为哈佛且名扬世界,别的国家会怎样看待我们中国的教育;那不但是西译的骄傲更是中国的骄傲,至于丁院长,他会得到什么呢?不过和常人一样,都要进行生死轮回,留下来的只是中国教育界以及世界教育界的财富。。。。。。
(02级统招)

  丁西翻就是“自吹自擂”的

  为明

  《洛杉矶时报》登的关于丁西翻那篇东西,〈时报〉的编辑指出是一个“自费广告”。而丁西翻却把它吹嘘成是《洛杉矶时报》的新闻报道。那么到底是自费广告还是新闻报道呢?这实在是再简单不过的事了。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所有的新闻报道无一不是由报社的记者们作出的。报纸上每一条新闻都清清楚楚地标明是哪个记者的报道。既然认为那篇东西是《洛杉矶时报》的新闻报道,丁西翻就应当说明是《洛杉矶时报》哪一个记者的报道。人们在那篇东西上,没有象平常的新闻报道一样看到记者的名字。事实上记者是“子乌虚有”的。这就印证了那篇东西根本就不是什么“新闻报道”,而是丁西翻自己骗造的,的的确确是一个“自费广告”。

  丁西翻所以要花百十美元在《洛杉矶时报》上登广告,不是给美国人看的。美国人是绝对不会理会它的。其“醉翁之意当不在酒”,他是要披上《洛杉矶时报》报道这件外衣,以便于在国内坑蒙拐骗。把自己骗造的光环,死劲往自己头上套,这不是典型的“自吹自擂”吗。方舟子只不过是指出了这一点事实,又何罪之有?西安中级法院不是要比〈杨乃武与小白菜〉时期的官僚更黑更可恶吗!

  西安翻译学院毕业英语考题

  冰壶一搽

  东方哈佛西安翻译学院校长丁祖诒获得美国五十州教育联盟颁发的大奖,为中国人争光了!西安翻译学院毕业英语考题:请回答Fiftystate、Fifty
state、Fifty-state、Fifty states
四个单词的区别,并请回答著名教育家丁诅怡校长荣获的美国五十州教育联盟大奖中“五十州”使用的是上述那一个英语单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