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移植之父指认弟子剽窃事件调查
14 05 2009年2009年05月14日时代周报
时代周报记者 韩洪刚 发自北京
5月7日之前,黄晓军只是血液病医学界响当当的人物,他是以治疗血液病闻名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病研究所所长。而一天之后,他成了一名“公众人物”,被导师曝光“剽窃”。
5月7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被誉为亚洲移植之父的陆道培与另外8名血液病和造血干细胞移植专家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指称黄晓军所申报“2008年度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项目内容中,有关键性成果剽窃自陆道培、纪树荃等专家,并存在大量伪造数据、颠倒时间等欺骗手段。而黄晓军正是凭借这样的“问题”项目,问鼎了这一中国医学界最高奖项。
事件披露后,由于黄晓军一方的相对沉默,尚无第三方认证机构介入调查和作出判断,在舆论的参与下,各种臆测满天飞,事件也从纯粹的学术打假事件,变成了检视公众理性和政府公信力的公共事件。
混淆边界的揣测
事件曝出后,出人意料的是,陆道培首先成了被质疑的人。不乏有论者认为,陆道培曝光弟子学术不端,是出于个人恩怨甚至利益之争,并质疑“8名专家或许和陆道培存在利益关系而做出了声援的行为”,因为8名专家中,童春蓉、刘芳、吴彤、张耀臣、董陆佳、高志勇6人分别来自北京和上海的道培医院,达万明和纪树荃则分别来自解放军总医院和空军总医院,现在在道培医院兼职。
对此,陆道培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他与黄晓军的确有过矛盾,但这次事件需要严肃辩论的是,黄晓军学术不端事实的真假问题、真理的是非问题,而不是别的事情。其他几位专家也分别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之所以参与进来,是出于对事实本身的认识和对医学界学术前途的忧虑。
对于陆道培站出来的主要原因,1986年就开始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病研究所工作、2003年后到北京道培医院工作的造血干细胞移植专家吴彤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GIAC是陆大夫数年来投身临床与科研的学术成果,以前他在国内外讲授过10多次,如今被黄晓军侵夺并被评为了医学最高奖,这相当于对知识产权的归属的认定。这怎么是个人恩怨的问题,侵夺了你的知识产权,你要不要站出来。”
北京一家医院的血液病专家郑南(化名)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这是陆大夫很正当地争取自己权益的主张。是不是学术造假,是不是成果侵占,这是关键,看成利益问题就转移矛盾了,这与关系好坏、争地盘等是两码事儿。如果黄晓军各方面做得很好,那也可以来证明陆道培诬陷嘛。”
对于舆论中一部分偏离焦点又混淆边界的揣测,资深“学术打假斗士”方舟子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有很多对造假行为的揭露都是由有个人恩怨的人做的,往往也只有他们最知情。我们不应该去管揭露者抱着什么样的动机,而要看他的揭露是否属实。对有充分依据的揭露不管揭露者是什么动机,都应该认真调查、严肃处理。”
“伪证”尚未完成
据陆道培介绍,对于自己的成果被“侵夺”,身为中华医学会常委的他是在2008年12月21日召开的中华医学会常委会上首先发现的。随后,他紧急召集5家医院的9位专家对黄晓军报奖材料及相关论文进行了深入全面的调查,后形成书面报告呈送中华医学会领导,要求澄清事实,并按中华医学会奖励条例规定予以撤销其奖项。中华医学会责成奖项的推荐单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核查此事。
人民医院随后找到陆道培,以许诺将陆的名字以第二排名加在该奖项的完成人中,要求陆道培顾全大局放人民医院一马,并以保住血液病研究所为名放黄晓军一马。对此,时代周报记者向人民医院院长王杉求证,但王杉未予回复。
在2008年12月30日给中华医学会回复函中,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表示“不存在学术造假、学术剽窃行为”。2009年1月9日中华医学会如期在人民大会堂向黄晓军等颁发了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
对此,陆道培十分不满,于是继续查找证据。春节过后,医学博士、道培医院主治医师刘芳逐渐接手了对黄晓军论文的整理和比对工作。
刘芳表示,黄晓军在申请中华医学科技奖所附的31篇论文中,临床部分没办法进行审核,只对16篇研究论文进行了比对。
刘芳发现有14篇论文共20多处造假,包括伪造样本数量、篡改数据、杜撰数据、抄袭他人数据等。刘芳对记者说:“很多数据太专业,举一个容易懂一点的例子吧。例如,在不同的论文中,小鼠数目或n=5,或n=11,或n=12,却得到了完全相同的平均值和标准差,这在科学上是不可能的,显然是伪造。”
在2009年4月15日由人民医院召开的人民医院学术委员会及北大医学部学术道德委员会的联合会议上,检举人和被检举人都到场陈述,黄晓军对此的回应是,他的博士生由于不熟悉统计软件的使用而造成的“计算失误”。据陆道培介绍和展示的证据显示,当晚黄晓军请求与他见面并发手机短信威胁说:“听说您要将我置于死地,这样对您我都不好。我也获得了您以前报奖中对您不利的证据。”随后,又给陆道培写了亲笔信,看在是“您的学生的份上放我一条生路”。
在整个采访过程中,时代周报记者多次打黄晓军的手机,要么无人接听,要么“正在通话中”,并在黄晓军的出诊时间赶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科,但他并未在出诊专家之列。5月12日晚,记者改为座机再次打黄晓军电话,意外地接到他的回电。记者表明身份和采访意图后,黄晓军表示:“目前不想谈此事,以后再说。”
4月16日,在著名学术打假网站新语丝上一封《呈请按条例规定撤销黄晓军等2008年度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的说明》的“万言书”发布,指出了黄晓军所负责的论文中“有严重伪造数据,剽窃、侵夺他人学术成果以及许多重大欺骗之处”,并提供了详实的证据。方舟子说:“该揭发信原来附了论文数据的比对,我核对过,黄晓军伪造论文数据的行为是很明显的,很容易就可以认定。至于他是否侵夺他人成果,需要查看大量的资料才能认定,我没有这个条件。”
同一天,在进一步调查之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上级单位北京大学医学部在给中华医学会的回复中表示:“未发现明确伪造实验数据的证据,但存在数据有误、标注不清、表格不规范的问题。根据目前双方提供的材料,对举报人提出的剽窃他人学术成果等问题难以做出明确结论。对黄晓军等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的处理意见建议由授奖部门决定。”
“荒唐”的审查体制
曾在北大人民医院血液病研究所工作多年、如今在道培医院担任免疫治疗科主任医师的童春蓉表示了强烈的不满:“国家的奖是怎么发的?评委会只有一个血液领域的专家,而且只是个小同行;出现了争议还继续颁奖,真的难以理解。”
“陆大夫还是院士,打假都这么难,何况一般人呢。如今他退了下来,就没有人管了。太势利眼!”说到这时,童春蓉眼角流出了泪水,声音哽咽。她跟随陆道培多年,觉得陆道培是她工作过的多家医院中最好的大夫。
陆道培对事件发展到如今的局面也难以理解,他说开新闻发布会是出于无奈,“黄晓军的造假程度令人惊异,可以说,他的申报材料是迄今为止学术造假的集大成。可是,从头到尾没有组织过独立的第三方对此事进行客观地调查,更荒唐的是竟由报奖人及奖项推荐单位来评定举报是否属实。”
郑南表示:“由北大人民医院自己来查,如果护犊子呢,护短遮着掩丑呢,这样的话,这才是真正的利益问题。”
解放军总医院血液科专家达万明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他建议由中华血液学分会的专家来组成调查组。就此,时代周报记者致电多位中华血液学分会的专家,他们都表示不想发表意见,等候政策的安排。
对此问题,中华医学会秘书长吴明江曾向媒体表示:“人民医院是最了解黄晓军的单位,交给人民医院调查最能掌握到具体情况。”时代周报记者致电吴明江,他再次表示了相同的观点并强调:“我明确告诉你,我们是严格按照中华医学会的程序来办的。我们有初审和终审,都会请血液领域的专家参加。专家组成就不说啦,但是我可以说,我们经得起任何部门的审核。”
当记者问及“自己评自己”如何保证公正性以及是否可能组织独立的第三方进行调查时,吴明江表示:“这个问题可能涉及到我们重大的组织结构体制的进一步完善的问题。目前基本上各个部门包括你们新闻单位不都是这样嘛。”
方舟子认为,中华医学会的处理方式是极不严肃、极其不妥的:“在评奖过程中,只要有人对报请的成果的真实性提出怀疑,就应该先做调查再决定是否颁奖。尤其是对多位知情者的实名举报,更应该认真对待。”
郑南对吴明江的观点也表示明确的反对:“既然体制上有问题,那为什么不改呢。不能拿老的框框解决新的矛盾。”
方舟子强调,现在的科研体制应该进行改革,改变官本位的体制,不要让评奖、资金分配、职称晋升等评估的权力掌握在不懂行的行政官员手中,而应该由专业人士集体评判。同时,在评估时,应该具体地看科研工作的实质和质量,而不要只看表面文章,只知道数论文数量。
郑南说:“如果不进行独立的第三方调查,那谁黑谁白怎么能说清楚呢。学术圈里头应该选择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第三方调查组,这是不得不做的。这么大的一个事,能不了了之吗?”
尽管如此,方舟子仍然很担心这件事“很可能会像此前被揭露的绝大多数造假事件一样,最后是不了了之”。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表示:“如今学术圈的典型特征是学术黑帮化。这是一个里程碑事件,也是政府要重塑威信,还是要走到舆论对面的一个十字路口。如果不了了之,那受伤害的是整个中国医学界和学术界,甚至是政府和国家的公信力。”
实习生穆尔扎别克、简玉婷对本文亦有贡献
分类 : 访谈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