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04
2025年
我上次谈到了超加工食品的问题。超加工食品被普遍认为对人体健康是有害的,能够带来很多的健康问题,但是也不能一概而论。有的超加工食品危害比较大,有的危害就比较小,甚至也有的对身体健康是有益的。
为什么超加工食品普遍对身体健康都不利?主要是两方面的因素造成的。一方面是因为超加工食品为了可口、吸引人们来买,往往加了很多的饱和脂肪酸、食糖、食盐,而这些东西对健康是不利的。其次,因为超加工食品加工过度,把原来食品里一些对人体有益的微量的成分,像各种各样的无机盐、维生素,以及纤维素,和有一些可能对身体能够起到保健作用的物质,都给当成了杂质去除掉了,而剩下的那些成分是本来我们已经摄入得太多,应该避免的,比如说淀粉,也就是所谓的空卡路里。
反过来,有一些超加工食品,虽然也经过了一系列的加工,但是还保存了很多营养素,是我们人体所必须的,平时饮食又较缺乏,需要尽量摄入,那么这种超加工食品就会对人体的健康有益。主要有这几种。一种是奶制品,富含钙、维生素D以及优质的蛋白质。一种是美国人喜欢吃的那种早餐谷物,类似于麦片一样的东西。一种是全谷的面包。早餐谷物一般也都是全谷的,全谷物里面含有很多的维生素、无机盐、纤维素,对身体健康会有益。
我这么说是有证据的。在2024年,哈佛大学医学院发表了一篇论文,研究的是吃超加工食品和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关系,属于流行病学的调查。但是它是属于前瞻性的研究,所以质量要比那种马后炮式的、回顾性的研究要高。他们的研究结果发现,一般来说吃超加工食品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大概增加了10%,但是不同类别的超加工食品,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有高有低,有的甚至能够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超加工食品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最高最明显的主要是两大类。一类是加了糖或者加了人造甜味剂的软饮料。一类是加工肉制品,像香肠、像火腿。而那些反而能够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超加工食品,主要是三类。一类是早餐谷物以及面包。一类是奶制品,包括酸奶和奶制品甜食,比如说冰淇淋、奶昔之类的。还有一类是不含糖的零食,像没有加黄油的爆米花、苏打饼干。所以关键还是要看吃的食品的成分是怎么样的。
2025.2.1录制
2025.2.21整理
评论 : 无评论 »
分类 : 科普文章
22
04
2025年
小罗伯特·肯尼迪是一个反科学、反疫苗、反现代医学的妄人,但是被川普提名担任下一任的美国卫生部部长,需要经过参议院确认。他去美国参议院去接受听证,民主党的参议员都在抨击他反疫苗、反科学、散布阴谋论。小肯尼迪谈到一点,民主党的参议员倒是没有异议。小肯尼迪说,美国会有那么多的慢性病,都是吃超加工食品导致的,这才是美国健康问题的根源。他保证说他如果当上了卫生部部长,就要清除这个根源。
各种各样的健康饮食指南,虽然在细节方面可能会有一些差别,但是有一点是共同的,都是建议尽量吃没有加工的食品,所谓的全食品,而要避免超加工食品。小罗伯特·肯尼迪也这么说,就被认为只是在讲一个常识而已,也就没引起异议。但是他说的超加工食品的危害主要指的是这些食品加了很多食品添加剂、化学品。其实广泛使用的那些食品添加剂基本上是没有什么害处的。超加工食品的危害不是因为它使用了食品添加剂,那是因为什么?
我先说一下究竟什么是超加工食品。根据加工的方式,可以把食品分为三类。一类是没有加工或者只是有一点点加工的食品。我们从市场上买来的农产品都是属于这种没加工或者只是做了非常初步的加工,比如说把不能吃的部分去掉了。这类食品除了个别的(像水果、坚果)买来就可以吃,其他的都是要经过烹饪才能吃的。还有一类是那种简单的加工食品,用传统的方法晒干、发酵、腌制。这种加工主要是为了方便保存,以及改变食品的风味,人类已经吃了几百年几千年。虽然加工了,但是不属于超加工食品。
超加工食品是现代食品工业的产物。它不只是对食品做简单的改造,而是有精确的配方,由多种食品的成分组成。而这些成分又都很廉价,来自于工业化生产,往往还要用到食品添加剂。生产过程比较复杂,是要经过一系列的加工才生产出来的,这就是为什么被叫做超加工。超加工食品往往包装很精美,买来之后打开了包装就可以直接吃或者加热一下就可以吃,很方便,所以流行。超加工食品其实很容易辨认。只要看一下买来的食品的配料表,如果里面有你不认识的成分,或者虽然是你认识的成分但是你不会在自己的厨房去用到的,那么这种食品肯定属于超加工食品。
在那些发达的国家,因为现代食品工业很发达,超加工食品也就非常流行。比如说在美国,美国人吃的食物摄入的热量接近60%都来自于超加工食品。现在发展中国家也逐渐赶上来了,超加工食品吃得越来越多了。
有很多的研究表明超加工食品跟很多的健康问题有关系。有人归纳过,多达32种健康问题可能都是因为吃超加工食品导致的。这些健康问题包括了人们最关心的、现在越来越多的那些慢性病,例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癌症、抑郁症、肥胖症等等。但是这些研究主要都是流行病学的调查,研究质量比较差,只能得出相关性的结论,没法得出因果关系。要得出因果关系,就应该去做临床试验。但是营养学研究要做临床试验是非常难的。直到2019年,才有了第一项关于超加工食品的临床试验,是肯尼迪想要去把它掏空的美国国家健康研究院(NIH)做的。发表了论文之后引起了非常大的轰动,被认为是这十几二十年来营养学领域最重要的一项实验。
研究人员找了20个志愿者,男女各一半,平均年龄30岁左右,体重也比较正常。让他们去NIH住,住了4周。将他们随机地分成两组。一组在前面的两周吃没有加工的食品,一组吃超加工食品。这两种食品虽然加工的方式不一样,但是做了精心的配置,营养成分是一样的。让他们随便吃,想吃多少就吃多少。这样吃了两周之后,换过来,原来吃没有加工食品的改吃超加工食品,原来吃超加工食品的改吃没加工的食品,继续吃两周。
结果发现,吃超加工食品平均每天要比吃没加工食品多吃了500千卡。体重也发生了改变。吃超加工食品吃了两周,体重平均增加了0.9千克,而吃未加工的食品体重平均降低0.9千克。很显然吃超加工食品会让人发胖的原因就是因为吃得多了,比吃未加工食品要吃得多。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一种可能是因为超加工食品要比没加工的食品好吃。这很容易理解。超加工食品是食品加工业精心研究出来的,为了吸引人们来吃,按照人们的口味做的。人们之所以觉得它好吃,是因为里面有很多的糖、盐、调料、脂肪,很可口。会让人吃了之后停不下来,即使觉得已经吃饱了,还是忍不住要吃,当然了也就越吃越多了。
另一种可能性是,超加工食品经过了一系列的加工,导致热量密度大。未加工食品含有一些我们人体没法吸收的成分,比如说纤维素。但是在超加工食品里这类物质都被去除掉了。这样超加工食品的热量密度就要比未加工食品高得多,即使吃下去的量是一样的,摄入的热量也要更多。即使吃超加工食品跟吃未加工食品一样,吃到饱了就停了,没有忍不住还要吃,但是摄入的热量还是要大得多。
正因为超加工食品是食品工业针对人们的口味精心制造出来的,要让人们抵制超加工食品的诱惑,为了健康不要吃或者少吃超加工食品,是非常难的。但是我们也没有必要妖魔化超加工食品,认为超加工食品一概都是坏东西,是万恶之源。同样是超加工食品,有的危害比较大,有的危害没有那么大,甚至有的还是有益的。比如说可乐就是危害很大的一种超加工食品,完全没有必要喝,应该避免。去超市买面包,都是超加工的,但是如果买的是全谷物的面包,那么就要比自己在家里用白面粉做的面包更健康。现在很少人自己做酸奶了,如果自己做的就不算是超加工食品,只能算是加工食品了,一般都是去超市买酸奶。如果买的是原味的酸奶,就不是超加工食品。如果买的是有味的酸奶,就是超加工食品。但是即使吃的是有味酸奶,也是对健康有益的。不过,如果吃的是低糖的酸奶,比多糖的酸奶更有益。关键还是要养成要看食品配料表的习惯。
2025.1.30.录制
2025.2.20整理
评论 : 无评论 »
分类 : 科普文章
18
04
2025年
关于新冠病毒起源有一个重要进展,还是中国疾控中心无意中提供的。新冠最早是在武汉的华南海鲜市场爆发的,发现那里发生了新冠疫情之后,中国政府就把那个市场封了。疾控中心的人去做环境取样,拿着棉签擦拭柜台、秤、地板,看样品里有没有核酸,再对核酸测序。2022年,中国疾控中心把那次环境取样的结果写成了一篇论文,在投稿之前先放到网上让人们评论,这是目前很常见的做法。这篇论文的结论是:虽然在环境取样当中发现那里的确有新冠病毒,但新冠病毒不是从动物身上排出来的,而是从人身上排出来的。一直有一种流行的说法,认为新冠最早是由那个市场卖的某种野生动物传出来的。野生动物传染给去市场的人,然后才传播开去的,某种野生动物是新冠病毒的中间宿主。这篇论文要否定这个说法,说新冠病毒不是那个市场的某种野生动物传播开去的。虽然那里有人被新冠感染了,但他们是在别的地方被感染后,才去那个市场的。
中国关于新冠病毒起源的研究论文都是要由官方来审的,不能随便拿出去发表,所以这篇论文的结论符合中国官方的一贯说法。中国官方一向认为,虽然新冠最早是在中国武汉发现的,但是不等于新冠就是在那里起源的。新冠是在别的国家起源,然后传到中国,在中国首先发现的。中国战狼们更是明确地说,新冠病毒是美国军方实验室研制出来的,被参加武汉军运会的美国军人带到武汉才传开去了。可见,这篇论文实际上就是要支持中国官方的说法。2023年二月份,这篇论文投到某个国际学术期刊,审稿要求必须上传原始数据,他们就把那一次环境取样的测序结果上传到数据库,公开了。这下就出事了。
出了什么事呢?国外有研究人员下载了中国疾控中心上传的核酸测试结果,发现一个问题:有一个样品既含有新冠病毒的序列,也含有貉的基因序列(貉就是“一丘之貉”的那种动物)。这表明样品里的新冠病毒很可能是由貉排出来的。也就是说,那里出售的貉被新冠病毒感染了,所以它会排出新冠病毒,跟自己身体的核酸混在一起,然后被环境取样取到了。
华南海鲜市场虽然叫这个名字,但并不是只卖海鲜,什么样的野生动物都在卖。因为貉的皮毛可以用来做皮帽,肉有中国人吃,所以野生动物市场也有貉在卖。而且凑巧的是,在大约十年前,国外有研究人员去中国调查SARS病毒的起源,到各野生动物市场拍照,也去过华南海鲜市场,在那里拍摄到有貉在卖。新冠疫情发生之后,研究发现貉很容易被新冠病毒感染。所以在之前就有人提出,貉很可能就是新冠病毒的中间宿主,华南海鲜市场出售的貉被新冠病毒感染,传染了去那里的人,然后再传播开去。现在发现有一个样品同时含有新冠病毒的序列和貉的基因序列,对上述观点就是一个很大的支持。
国外研究人员发现这一点之后,联系中国疾控中心,要求他们提供进一步的资料。没想到中国疾控中心的人吓得赶快把那次核酸取样的测试结果从数据库撤下来了,以为这样就再也没法进行研究了。但是在撤之前,那些数据都已经被人下载,并做了研究,只是写成的论文还没有发表。之后,这事被美国著名的刊物《大西洋月刊》给捅出来了,引起了轰动,各大媒体都在报道,连世界卫生组织也看不下去了。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赛出来指责中国隐瞒关于新冠病毒起源的数据,要求中国配合,提供这方面的数据。
关于新冠病毒的起源,目前国际学术界的共识是:新冠病毒并不是人为制造出来的,也没有经过人为加工的迹象,这么认为的属于阴谋论。但是,新冠病毒是怎么传播开去的,国际学术界目前存在两派观点。一派认为是由野生动物市场出售的某种野生动物传播开去的,也就是中间宿主假说。另一派认为是武汉实验室泄露出去的。因为武汉实验室是研究蝙蝠冠状病毒最重要的一个实验室,而武汉华南海鲜市场离武汉病毒所并不远,所以人们当然会有这种联想。现在的最新发现表明,华南海鲜市场出售的貉很可能已经感染了新冠病毒,这对于中间宿主假说是一个强有力的证据。所以,以前相信实验室泄漏假说的一些研究人员,现在改变了观点,倾向于相信中间宿主假说了。
那么,对于新冠起源的问题是不是因此就可以定案了呢?也未必。为什么呢?
首先,华南海鲜市场出售的貉被新冠病毒感染,目前只有间接的证据,是环境取样的结果,并不是直接从貉身上取到的新冠病毒样本。那里的貉早就被卖掉、杀掉了,不可能再去取样。其次,即使那里卖的貉真的被新冠病毒感染了,也没法排除这样一种可能性:有人先被新冠病毒感染了,去市场再传染给貉。所以,这个问题如果要有定论,就必须做进一步的研究,要去调查那里卖的貉是从哪个地方来的,再到那个地方对那里的貉进行普查,看能不能找到新冠病毒。如果查出那里的貉的确携带了新冠病毒,就可以下定论说貉就是新冠病毒的中间宿主。但是,中国政府是不会允许做这样的调查研究的。中国政府就是想把新冠起源这个锅甩给国外,甩给美国,不会允许中国研究人员做这样的研究,更不会允许外国研究人员跑到中国做这样的研究。所以,关于新冠病毒的起源就没法给出定论,只能说目前的证据表明,新冠病毒很可能是由中间宿主传的,但也没法排除是实验室泄漏的。
2023.03.20录制
2025.02.16整理
评论 : 无评论 »
分类 : 科普文章
14
04
2025年
美国癌症学会最近公布了关于美国癌症的最新数据。我注意到一个奇怪的现象,如果看这20年来美国癌症的发病率的变化,在各个人群当中癌症的发病率或者没什么变化或者降低了,但是有一个人群是例外。不到50岁的女人,这20年来她们的癌症发病率明显增加。主要的原因是乳腺癌的发病率明显增加了。根据美国癌症学会的数据,从2012年到2021年这10年间,美国乳腺癌的发病率都在增加。但是对于不到50岁的女人增加得更快,平均一年增加1.4%,而50岁以上的女人平均一年增加0.7%,差了两倍。
为什么年轻的女人(不到50岁的女人)得乳腺癌的越来越多呢?人们第一反应认为可能是因为筛查做多了。不是的。美国只是要求到了50岁才筛查乳腺癌。不到50岁的女人没有做乳腺癌的筛查,她们发病率的增加不是因为做筛查增加导致的,应该有社会的、生活方式的因素。
什么因素呢?一般认为可能跟这些因素有关系。第一个因素,跟生育率下降,以及生育的年龄越来越推迟有关系。刚刚生了小孩之后,乳腺癌的风险会增加,但是从长期来看,在生了小孩的20年间反而降低了乳腺癌的风险。现在很多女人把生育的时间往后推了,生育的次数减少了,甚至不生育了,那么得乳腺癌的风险也就增加了。哺乳也能够降低乳腺癌的风险。现在很多女人生了小孩以后都不哺乳了,哺乳的时间很短。
第二个因素,跟月经初潮的年龄越来越小,以及绝经的年龄越来越大有关系。 如果女人体内雌激素的含量比较高,那么就会增加乳腺癌的风险。而月经初潮的年龄提前、绝经的年龄推迟, 也就相当于体内雌激素的含量比较高的时间延长了,得乳腺癌的风险也就增加了。
第三个因素,跟喝酒有关系。酒精是一种致癌物,喝酒会增加癌症的风险。尤其是喝酒过量,风险也就更大。对于女人来说,喝酒增加乳腺癌的风险更明显。而现在年轻的女人喝酒以及喝酒过量要比以前多得多了,乳腺癌的风险也就增加了。
还有一个因素,由于美国人小时候营养更好了,长大之后,身高、体重都比上一代人增加了。高个子要比矮个子得乳腺癌的风险高,体重超重也会增加得乳腺癌的风险。
应该是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导致了美国年轻的女人得乳腺癌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不过,癌症是一种老年病,对于乳腺癌也是如此,年纪越大得乳腺癌的风险也越高。50岁以上的女人得乳腺癌的风险,还是要比50岁以下的女人得乳腺癌的风险要高的。我们现在说的是增加的趋势,对于年轻的女人来说,乳腺癌风险的增加趋势是越来越明显。
年轻人如果得了乳腺癌,跟年纪大的人得乳腺癌相比,那种比较凶险的乳腺癌的比例要高一些,所以也就比较难以治疗。比如说所谓的三阴型乳腺癌在年轻人当中的比例相对会高一些。而且由于对50岁以下的女人不做乳腺癌的筛查,等到发现得了乳腺癌,往往就是晚期了,治疗起来就很麻烦了,生存率也比较低。去年美国有医学机构建议建议把筛查乳腺癌的年龄降低,从目前的50岁降到40岁,就是因为注意到了年轻的女人得乳腺癌的人数越来越多了。
2025.01.26录制
2025.02.12整理
评论 : 无评论 »
分类 : 科普文章
12
04
2025年
每年的诺贝尔奖都是一天颁发一个,五个诺贝尔奖颁发完,过几天再颁发经济学奖。经济学奖严格地说不属于诺贝尔奖,它的正式名称叫做“瑞典中央银行纪念诺贝尔经济学奖”,不是正宗的诺贝尔奖,不在诺贝尔的遗嘱里。它的奖金也不是诺贝尔奖基金会给的,而是瑞典中央银行给的,只不过跟诺贝尔奖一起颁发,所以通常也就被当成诺贝尔奖了。
跟其他的诺贝尔奖相比,经济学奖是最尴尬的一个。它属于社会科学方面,跟自然科学研究比起来,可靠性、专业性、权威性都不足,不一定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所以经济学奖的获得者就不如自然科学的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学奖那么让人崇拜,很多人对经济学奖不以为然。它也不像文学奖、和平奖获得者那么出名,究竟谁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问起来一般人都不知道。最著名的经济学奖获得者纳什是因为其故事拍成了电影才为人所知。他实际上不是经济学家,而是数学家,获奖是因为数学方面的研究。那么当初为什么要多设这么一个诺贝尔奖呢?我想是因为有机构愿意出这笔钱,诺贝尔奖委员会就答应下来了。
诺贝尔奖是应该增加奖项。但要增加奖项也应该增加自然科学领域的。诺贝尔奖并没有涵盖所有的自然科学领域,甚至没有涵盖主要的自然科学领域。现在的自然科学跟诺贝尔的时代已经大不相同了,就不足了。其实当时人们就觉得诺贝尔奖把一个最基础的自然科学领域的研究漏掉了,那就是数学奖。为什么诺贝尔不设数学奖呢?传说是因为瑞典有一个著名的数学家是诺贝尔的情敌,他觉得设了数学奖就会颁发给他的情敌,所以不愿意设数学奖。真实的原因很可能是因为当时瑞典已经有了一个国际性的数学奖,诺贝尔觉得没有必要再设一个。现在已经没多少人知道那个数学奖了,最著名的数学奖是菲尔兹奖。虽然菲尔兹奖也经常被称为数学领域的诺贝尔奖,但跟诺贝尔奖还是有很大不同的。它有年龄限制,只有40岁以下才能得奖,超过40岁就不能得了。所以即使是40岁之前做出的成果,如果没有马上得,就没有获奖的机会了,40岁以后做出的成果当然就更没有获奖的机会了。数学还有别的大奖,沃尔夫奖、阿贝尔奖也经常被称为数学领域的诺贝尔奖,但名气没有菲尔兹奖那么大,一般人也不知道。所以,很有必要设一个诺贝尔数学奖。
还有必要设生物学奖。已经有了生理学奖,但生理学只是生物学的一个领域。虽然现在颁发诺贝尔生理学奖的范围已经很大了,不像传统的生理学,但还是得跟生理学、医学能扯上关系。颁发的范围是功能生物学研究,其他的生物学领域,比如进化生物学、生态学、海洋生物学等研究,都没法或者很难获得诺贝尔奖。所以有必要设一个生物学的奖,把生物学的各个领域都涵盖进去。
还有别的科学学科也应该有诺贝尔奖,比如地球科学,这也是一个很庞大、很热门的学科。当然这只是说说而已,不太有实现的可能。但也提醒我们,诺贝尔奖涵盖的科学领域只是一部分,没有得诺贝尔奖的科学研究不等于就不重要。
2024.10.11录制
2025.02.10整理
评论 : 无评论 »
分类 : 科普文章
12
04
2025年
每年的诺贝尔奖都是一天颁发一个,五个诺贝尔奖颁发完,过几天再颁发经济学奖。经济学奖严格地说不属于诺贝尔奖,它的正式名称叫做“瑞典中央银行纪念诺贝尔经济学奖”,不是正宗的诺贝尔奖,不在诺贝尔的遗嘱里。它的奖金也不是诺贝尔奖基金会给的,而是瑞典中央银行给的,只不过跟诺贝尔奖一起颁发,所以通常也就被当成诺贝尔奖了。
跟其他的诺贝尔奖相比,经济学奖是最尴尬的一个。它属于社会科学方面,跟自然科学研究比起来,可靠性、专业性、权威性都不足,不一定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所以经济学奖的获得者就不如自然科学的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学奖那么让人崇拜,很多人对经济学奖不以为然。它也不像文学奖、和平奖获得者那么出名,究竟谁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问起来一般人都不知道。最著名的经济学奖获得者纳什是因为其故事拍成了电影才为人所知。他实际上不是经济学家,而是数学家,获奖是因为数学方面的研究。那么当初为什么要多设这么一个诺贝尔奖呢?我想是因为有机构愿意出这笔钱,诺贝尔奖委员会就答应下来了。
诺贝尔奖是应该增加奖项。但要增加奖项也应该增加自然科学领域的。诺贝尔奖并没有涵盖所有的自然科学领域,甚至没有涵盖主要的自然科学领域。现在的自然科学跟诺贝尔的时代已经大不相同了,就不足了。其实当时人们就觉得诺贝尔奖把一个最基础的自然科学领域的研究漏掉了,那就是数学奖。为什么诺贝尔不设数学奖呢?传说是因为瑞典有一个著名的数学家是诺贝尔的情敌,他觉得设了数学奖就会颁发给他的情敌,所以不愿意设数学奖。真实的原因很可能是因为当时瑞典已经有了一个国际性的数学奖,诺贝尔觉得没有必要再设一个。现在已经没多少人知道那个数学奖了,最著名的数学奖是菲尔兹奖。虽然菲尔兹奖也经常被称为数学领域的诺贝尔奖,但跟诺贝尔奖还是有很大不同的。它有年龄限制,只有40岁以下才能得奖,超过40岁就不能得了。所以即使是40岁之前做出的成果,如果没有马上得,就没有获奖的机会了,40岁以后做出的成果当然就更没有获奖的机会了。数学还有别的大奖,沃尔夫奖、阿贝尔奖也经常被称为数学领域的诺贝尔奖,但名气没有菲尔兹奖那么大,一般人也不知道。所以,很有必要设一个诺贝尔数学奖。
还有必要设生物学奖。已经有了生理学奖,但生理学只是生物学的一个领域。虽然现在颁发诺贝尔生理学奖的范围已经很大了,不像传统的生理学,但还是得跟生理学、医学能扯上关系。颁发的范围是功能生物学研究,其他的生物学领域,比如进化生物学、生态学、海洋生物学等研究,都没法或者很难获得诺贝尔奖。所以有必要设一个生物学的奖,把生物学的各个领域都涵盖进去。
还有别的科学学科也应该有诺贝尔奖,比如地球科学,这也是一个很庞大、很热门的学科。当然这只是说说而已,不太有实现的可能。但也提醒我们,诺贝尔奖涵盖的科学领域只是一部分,没有得诺贝尔奖的科学研究不等于就不重要。
2024.10.11录制
2025.02.10整理
评论 : 无评论 »
分类 : 科普文章
8
04
2025年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宣布,将要逐步禁止使用食用色素红色3号,让企业有一个过渡的时间,从2027年1月开始禁止在食品中使用,从2028年1月开始禁止在口服药品中食用。
红色3号中国叫做赤藓红,听上去像是从植物里提取出来的,其实不是。它是石油化工产品,是一种人工合成的色素。早在19世纪就已经合成,20世纪初开始作为一种食用色素来使用。因为它是红色,而且非常亮丽,会吸引小孩来吃,在一些面向小孩的食品中使用得非常普遍,红色的糖果、甜点、饮料等等,广泛用了这种色素。
在上世纪80年代,动物实验的结果让人怀疑赤藓红会致癌。在大鼠的饮食中加入大概4%的赤藓红,发现最终有超过20%的雄性大鼠得了甲状腺癌,而对照组得甲状腺癌的比例还不到2%,相差了10倍。不过只有雄性大鼠才有这样的结果,没有发现赤藓红会导致雌性大鼠得甲状腺癌。换了别的动物比如小鼠来做实验,也得不出这样的结果。人体实验发现,吃下去的赤藓红绝大部分都通过粪便排出,被人体吸收的非常少,也没有在甲状腺聚集。所以,这些实验都表明,赤藓红致癌很可能有其特殊性,只对雄性大鼠是这样,在人身上可能不会致癌。
但美国法律规定,如果发现一种食品添加剂能够致癌,不管是在人还是动物身上致癌,都不能使用。所以FDA在1990年禁止化妆品和外用药品使用赤藓红。当时宣布,准备在1992年禁止在食品和口服药品使用赤藓红,但1992年FDA改主意了,不再禁止在食品和口服药品使用赤藓红,理由是资源问题。也就是说,FDA觉得赤藓红在食品里用了那么长的间,有很多食品都用到了赤藓红,改起来很麻烦,而实验的结果又发现赤藓红很可能不会对人致癌,所以就不禁用了。但这跟FDA在1990年的决定矛盾了:既然禁止它在外用的化妆品和药品中使用,却不禁止在吃的食品和口服的药品中使用,这不是非常荒唐吗?所以一直就有消费者权利组织抨击FDA的决定,呼吁FDA改主意,禁止在食品当中使用赤藓红。
为什么过了这么几十年,FDA又突然改了主意,决定要禁止赤藓红作为食用色素呢?是不是这几十年来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发现了赤藓红的危害呢?的确,这几十年来发现了赤藓红有新的危害。跟别的人造色素一样,它很可能会导致小孩的多动症。但这不是FDA这次禁用赤藓红的原因,禁用的原因是动物实验发现赤藓红能够致癌。但关于这方面并没有新的研究,还是上世纪80年代的研究,这几十年并没有更多的实验证明赤藓红能致癌。
为什么现在突然回头去翻80年代的老账,要禁用赤藓红呢?因为2023年加州通过了一个法律,从2027年1月开始在加州出售的食品中禁用赤藓红。这让食品企业很难办,不可能放弃加州这么大的市场,搞两个版本也很麻烦。所以这条法律在加州通过后,那些主要的食品企业就表示要淘汰赤藓红,改用天然色素。所谓天然色素就是来自植物、昆虫的色素,比如我们吃的红色蔬菜就可以提取色素来用,因为这是大家平时吃的,就不会觉得有安全性问题。只不过这种天然色素没有合成色素那么鲜艳、吸引人,也比较贵,这就是为什么食品企业以前不愿意用。现在没办法,加州要把它禁掉,就只好用比较暗淡的天然食用色素取代了。既然加州要禁,而食品企业也不得不淘汰赤藓红,FDA就跟加州的法律保持一致,同样从2027年1月开始禁用赤藓红。
从这件事也可以看出,就像我以前说过的,FDA对药品管控很严,但对食品管控相对比较松。例如,对于一种已经使用了很长时间、使用非常广泛的食品或者食品添加剂,FDA就认为没问题,叫做“普遍认为安全”,可以继续使用。但普遍认为安全的不等于就是安全的,人们长期使用、用得非常多的东西也不等于就是安全的。
2025.01.15录制
2025.02.06整理
评论 : 无评论 »
分类 : 科普文章
7
04
2025年
最近这段时间,中国流感很严重,病例很多,网上因此在炒作一种新的“流感神药”,说吃了流感马上就会好,导致该药供不应求。这种“流感神药”叫做“玛巴洛沙韦”,商品名叫“速福达”,听上去很好听:快速、幸福、到达。以前西药的命名不许含有暗示疗效很好的汉字,那是中成药的专利,现在可能也允许了。叫它速福达没那么拗口,接下来我也把它叫做速福达。速福达是日本盐野义制药公司首先研发的,后来跟瑞士的罗氏制药公司合作研发,由罗氏公司生产、推销,现在中国卖的速福达就是罗氏公司生产的。
一说起流感神药,大家马上会想到因2009年猪流感出名的达菲。速福达跟达菲有什么不同呢?首先,它们的作用机制、针对的靶点不一样。达菲是一种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流感病毒入侵人体细胞后,就会利用细胞里的“机器”合成新的病毒,再从细胞释放出去,入侵别的细胞。流感病毒从细胞钻出来后,还跟细胞膜连接着,要靠流感病毒表面的神经氨酸酶切断连接才能自由,才可以去入侵别的细胞。达菲起的作用就是跟神经氨酸酶结合,让它起不了作用,病毒就只能一直粘在细胞膜上摆脱不了,没法入侵新的细胞。
速福达不是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它的作用跟信使RNA的加帽过程有关。我以前介绍信使RNA疫苗时谈过,如果外来的信使RNA直接进入人体细胞,人体细胞知道这是外来的,就会把它降解掉。为什么知道它是外来的呢?因为细胞自己合成的信使RNA前面有一个特殊的结构,就像帽子,所以我们就把它叫做“帽子”。要给信使RNA疫苗加帽子,要用到一种“加帽酶”。信使RNA疫苗加了帽子,进入人体细胞,就会被细胞误认为是自己生产的信使RNA,不会被降解,而且细胞还会用核糖体以信使RNA疫苗为模版合成蛋白作为抗原。所以,加帽酶很关键,全世界只有圣地亚哥的一家生物科技公司可以生产这种加帽酶。我当时说中国自己生产不了信使RNA疫苗,因为缺了很多种原料,其中就包括加帽酶。中国的信使RNA疫苗果然就没有搞出来。
流感病毒是一种RNA病毒,RNA是它的遗传物质。流感病毒自己带有RNA聚合酶,可以用来合成新的RNA,所以流感病毒进入人体细胞后,就可以以自己的RNA作为模板,在RNA聚合酶催化下合成新的RNA。但这样合成的RNA没有帽子,会被人体细胞知道是外来的,就会被消灭掉。流感病毒自己没有加帽酶,没法给合成出的RNA加帽子,怎么办呢?它的做法是去抢帽子。细胞质里有很多细胞自己合成的信使RNA,上面都有帽子。病毒合成RNA的第一步,就是由RNA聚合酶从细胞质里抓一条细胞自己合成的信使RNA。RNA聚合酶有内切酶的活性,可以切RNA,把抓过来的这条细胞的信使RNA前面的帽子切下来,拿到病毒RNA的前面,以病毒RNA作为模板,以帽子作为开头,在分子生物学上叫做“引物”,从它开始往下合成新的RNA。这样合成出来的新的RNA上面就有一个帽子了,病毒就会被认为是自己的信使RNA,不会被消灭,反而会用来为病毒合成新的蛋白。
速福达的作用就是结合到病毒RNA聚合酶中有内切酶活性的部分,让病毒失去内切酶的活性,即使抓了一条有帽子的信使RNA,也没法把帽子切下来合成新的RNA,病毒就没法复制了。这个机理听上去很漂亮,但药究竟有没有效还要做临床试验才能证明。速福达做过了随机、对照、双盲的三期临床试验,用来做对照的有两组:一组吃安慰剂、一组吃达菲。临床试验的结果发现,被流感病毒感染出现症状后,48小时之内吃速福达,有症状的时间比安慰剂组缩短20多小时,吃达菲的那一组也是缩短有症状的时间20多个小时。达菲既然能被批准上市,速福达效果跟它一样,也就被批准上市了。
既然已经有了达菲,为什么还要速福达呢?因为速福达跟达菲比有它的优势。第一,达菲已经用了这么多年了,有的流感病毒已经出现了耐药性,吃达菲不起任何作用。而速福达针对的靶点跟达菲不一样,所以对达菲有耐药性的毒株,速福达还能起作用。第二,速福达的副作用没有达菲那么强,不良反应的比例比达菲低。第三,速福达的半衰期比达菲长得多。达菲的半衰期只有8~10小时,也就是说,吃达菲过了8~10小时,体内药物的浓度就会减掉一半,所以一天要吃两次。一个疗程5天,一连吃5天、每天吃2次就很不方便。而速福达的半衰期长达79小时,只吃一次就够了,等药物浓度降到比较低的时候,病已经好了。但速福达跟达菲比,也有不足的地方。FDA目前只批准速福达用于治疗5岁以上的患者,而达菲则可以用于1~5岁的小孩。
速福达早在2018年就被FDA批准在美国上市了,但在美国一直卖得并不是很好,每年的市场份额只有几千万美元。为什么卖得不好呢?首先,流感的高危人群是小孩,而FDA目前只批准速福达用于5岁以上,5岁以下不能用,限制了它的使用范围。如果以后证明它对5岁以下也有效、安全,用得就会更多。第二,流感的可怕之处在于有可能导致重症甚至死亡,还能引起并发症,而目前并没有证据证明速福达能预防重症和死亡。如果得了并发症,还不能用速福达,因为FDA批准速福达只能用于没有并发症的流感。
所以,吃速福达并不是药到病除,还会有症状,只不过时间缩短了一天。流感的症状并不让人难以忍受,如果难以忍受,还有别的缓解症状的普通感冒药和镇痛解热药可以吃。而且,虽然速福达的副作用没有达菲那么强,但也是有副作用的,也有可能导致腹泻、头疼、恶心,会让人觉得更难受。另外,速福达卖得很贵,美国定价一片170多美元,让人觉得花170多美元,只让症状缩短了一天,不值,还不如就买非常便宜的感冒药吃得了,所以这款药在美国卖得并不好。
速福达在中国也卖得很贵,一片要两三百元人民币,对比美国的收入,其实跟美国卖得一样贵。花两三百块钱只是缩短一天的症状,还可能带来副作用,值吗?不知道速福达为什么被炒成了号称药到病除的“神药”,背后是不是有药厂、药店做推手?如果真的担心会得流感,目前预防流感最好的办法还是接种流感疫苗。虽然流感疫苗的有效性不高,但接种过流感疫苗,即使被感染,也还是能够缓解症状、预防重症的。
2025.01.12录制
2025.02.05整理
评论 : 无评论 »
分类 : 科普文章
6
04
2025年
现在外面在刮大风,桑塔安娜风。这段时间,由于洛杉矶大火,桑塔安娜风这个名词也让很多没有在南加州生活的人知道了。中文也把桑塔安娜风译作圣安娜风,其实是一个意思,是南加州特有的一种风。为什么叫桑塔安娜风呢?它是以南加州橙郡的桑塔安娜谷命名的。风吹过来的时候,桑塔安娜谷那一带比周围的风大,就把它叫做桑塔安娜风了。
风是空气的流动,空气从气压高的地方往气压低的地方流动。桑塔安娜风的源头在美国西部的大盆地,盆地的中心是内华达州,包括加州东部和犹他的西部。盆地海拔比较高,海拔高的地方空气本来比较稀薄,气压比较低。但到了秋、冬,空气冷了就会往下沉,而盆地跟碗一样,冷空气下沉就积聚在那里出不去,越积越多,气压也就越来越高。但这个碗并不是密不透风的,有空隙、山口,等到盆地里空气的气压比沿海的南加州高了,空气就往南加州流动,也就是刮风了,从盆地碗的缺口、山口刮过去。
大盆地海拔比较高,风往海拔低的地方吹就会在重力作用下加速。空气是一种流体,在经过比较狭小的山口、峡谷、隧道时,由于文丘里效应也会加速。于是风速越来越快,刮到南加州时,速度变得非常快。所以桑塔安娜风的一个特点就是风速非常强,持续的风速通常能达到每小时五、六十公里,阵风的时速能达到100多公里。有记录的最强一次是2011年12月的桑塔安娜风,持续风速超过了每小时150公里,阵风的风速超过了每小时280公里,极为惊人。
空气在大盆地里是冷的,往海拔低的地方吹,温度就会越来越高,每下降100米,温度就能上升1摄氏度。而且在经过风口、峡谷、隧道时,空气受到挤压,温度也会升高。所以桑塔安娜风的另外一个特点是热的,吹到南加州之后,风的温度就很高了。虽然是秋天、冬天刮的风,但刮的是热风,让人感觉好像又回到了夏天。
大盆地其实是一个大沙漠,空气很干燥,所以桑塔安娜风的第三个特点是非常干燥。桑塔安娜风刮过来,空气的相对湿度会降到20%,甚至10%以下。由于是从沙漠刮过来的风,沙漠有很多土,所以桑塔安娜风往往是带着沙漠的尘土刮过来的。
南加州每年大约会刮十几次桑塔安娜风,每一次持续的时间一般两三天,但偶尔也会比较长,像这次的桑塔安娜风已经超过了一周。有记录的最长一次达到了两周。
在外面走,碰到很强劲的桑塔安娜风,人会觉得很难受,所以桑塔安娜风被叫做“南加州完美天气的肮脏小秘密”。
桑塔安娜风对南加州最大的影响是会带来火灾,而且有可能是严重的火灾。由于风是暖的,而且很干,吹过去就把植物的水分带走了,植物就变得更加干燥,很容易起火。一旦失火或者有人纵火,在这么强劲的风吹下,火势会很快蔓延开去,而且很难控制。控制火势最先进的方法是飞机往下扔阻燃剂,但在桑塔安娜风非常强劲时,飞机是没法起飞的。等到可以起飞了,扔下的阻燃剂被风一吹就吹跑了,很难精准投放。控制火势的另一个做法是搞隔离带,但桑塔安娜风非常强劲,可以把火星、灰烬吹到一两公里之外,甚至更远,把远处的植物、房屋点燃,所以搞隔离带有时候起不到作用。这就是为什么碰到桑塔安娜风,火势就很难控制。南加州历史上最大的野火都是在桑塔安娜风非常强的时候发生的。
南加州的文化属于比较休闲、安逸的文化,但是碰到桑塔安娜风,特别是非常强的桑塔安娜风,又带来了野火,就会把休闲、安逸的生活破坏了。洛杉矶是世界娱乐中心,有很多作家、艺术家都在洛杉矶、南加州生活,桑塔安娜风的这种破坏性很容易引起作家、艺术家的注意。他们经常把桑塔安娜风作为一种象征、隐喻,有很多小说、诗歌、歌曲等文学、艺术作品都提到桑塔安娜风,让桑塔安娜风本身也成为了一种文化现象。
2025.01.13录制
2025.02.04整理
评论 : 无评论 »
分类 : 科普文章
5
04
2025年
最近这几年几乎每年都会有加州火灾引起人们的关注,而且似乎越来越严重。最近的洛杉矶火灾已经成为加州历史上经济损失最大的一个火灾,直接经济损失估计有500亿美元,如果算上间接经济损失,至少有1300多亿美元。为什么加州的火灾越来越频繁、越来越严重呢?
加州的野火其实还比大家想象的频繁得多,每年有几千次,只不过绝大部分的野火都发生在人迹罕至的地方,不会造成经济损失,不会死人,所以人们也就不会关注,不在乎了。
加州的野火这么频繁,跟加州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有关系。加州以阳光著称,一年到头都是阳光灿烂的日子,阴天很少,雨天更少。这样的气候带来的后果是加州的植被比别的地方更干燥,导致植物叶子、枝条里的水分蒸发了,干燥的叶子、枝条本来就容易起火。而且,为了防止水分的蒸发,加州的植物往往富含挥发性的油,而挥发性的油是很好的燃料,所以加州的植物比其他地方的植物更容易起火。
自然界本来就有火源,比如一道闪电击中了植物,被点燃了,火就会迅速蔓延开去。这种野火对于植物并不是坏事,反而是好事,会把害虫、病菌烧死,而且植物烧掉之后让新的植物有了生长的空间,灰烬还能成为新植物生长的很好的肥料。所以在长期的进化中,加州的植物出现了对野火的适应性,不仅不怕野火,反而欢迎野火、盼望野火。加州有很多植物的种子平时发不了芽,要等来了野火,在火烤烟熏之下才会发芽。所以野火是植物自然生长周期的一部分。
有了人类活动之后,野火就越来越频繁,因为人会失火,甚至会故意放火。尤其是加州人口越来越多,房子越盖越多,而且作为环保运动的发源地,又特别讲环保,植被保护得很好,不像中国很多城市把树都砍光了。加州的城市往往就是住宅区跟旷野和荒地交错在一起,也就容易因为人类的活动发生野火。
加州严重的野火往往在秋季和冬季发生,因为秋季和冬季加州有时会出现从东边的沙漠吹来的桑塔安娜风。桑塔安娜风有两个特点。第一,它是热风,吹过之后空气变得非常干燥,也把植物的水分带走了,让植物变得更干燥,就容易起火了。第二,桑塔安娜风风速非常强,最高风速往往能达到每小时100多公里,如果起火后遭遇桑塔安娜风,火势就会迅速地蔓延开去,一秒钟就能烧光一个足球场那么大面积的森林。在这种情况下根本没法灭火,也很难用隔离带来阻遏火势的蔓延,因为在强风吹拂下,火星可以飞到几公里之外,怎么阻挡?这一次洛杉矶的火灾这么严重,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遇到了十几年来最强劲的桑塔安娜风。中国的小粉红、美国的川粉嘲笑加州不会防火、不会灭火,说号称全世界最发达的地区连一个野火也控制不了,是因为他们太无知了,根本不知道加州的野火有多么恐怖。
加州的野火越来越频繁、越来越严重,还有一个非常重要、越来越成为最主要的因素,那就是全球气候变暖越来越严重。去年全世界的碳排放量创了纪录,全球平均气温也创了纪录,比19世纪下半叶的平均气温增加了1.6摄氏度。“巴黎协议”定的目标要把全球平均气温控制在不超过工业化前1.5摄氏度,去年已经超过这个目标了。
全球变暖会带来两个后果。第一,气温高了,气候就更干燥,植物的水分蒸发得就越多,植物更干燥就更容易起火。第二,极端天气增加了。气温升高,大气中的水蒸气不容易变成雨降下来,大气中的水蒸气含量越来越多,待在大气中的时间越来越长,就会带来干旱,而且干旱的时间会越来越长、越来越严重。洛杉矶这次火灾这么严重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南加州遇到了非常严重的干旱,8个月来基本上没有下过雨。本来从10月开始就进入了所谓的雨季,应该下几场雨,但没有。圣地亚哥这8个月来总共降水只有3毫米,是自1850年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干的一年。但是,大气中的水蒸气越聚越多,不可能一直就那么待下去,总会变成雨降下来,这一降下来就变成了暴雨。加州去年和前年的降雨就非常多,比以往多得多,一个雨季居然下了十几场大雨,是我从来没有遇见过的。雨水这么多,火灾固然不会严重,但植物会疯长,植被特别好。等到出现像今年这样的大旱,植被都干掉变成了很好的燃料。这种越来越旱、越来越涝的循环就会导致野火越来越频繁、越来越严重。这就是全球变暖带来的后果。
以前只有中国的小粉红才对加州的火灾幸灾乐祸,嘲笑加州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美国国内遇到这种天灾都是不分党派齐心协力抗灾的。这本来是人之常情,但自从川普主义出现之后就不一样了,美国社会越来越不正常。2018年加州发生火灾,川普就把自然灾害作为一个政治手段,以此来攻击他一贯很讨厌的加州民主党。那一次的天堂镇火灾是加州历史上最惨的一次火灾,经济损失虽然没有这次洛杉矶的火灾大,但是死人多得多,死了85人。那次火灾是川普当总统的时候发生的,而且是在联邦政府管的国家森林发生的,本来没有加州政府什么事,但川普不承担责任,一样怪给加州民主党政府,指责加州人不知道怎么预防野火。川普认为自己比谁都懂预防野火,当时提出建议,要加州人民去清扫森林落叶,说这样才能预防野火。
这一次他同样是骂民主党、骂州长纽森,说都是纽森的错,要求纽森辞职为火灾承担责任,因为纽森不听他的话。川普说,火灭不了是因为南加州缺水,应该从北加州引水过来灭火;本来要给纽森无限的水,他不愿意,所以都是他的错。川普还威胁说,纽森不听话就不给加州救灾款。伟大领袖带了头,共和党、川粉当然也就跟着对加州的火灾幸灾乐祸,借机攻击加州、民主党。华人川粉说,要利用这把火把加州烧红,让加州从蓝州变成红州。
这些幸灾乐祸的人当中有不少还是在加州的华人川粉,住在尔湾、洛杉矶,也都在骂,还有造谣的。他们骂加州的民主党政府也不是现在才开始的,已经骂了好多年了。他们既然这么看不惯加州,为什么还要赖在加州过水深火热的生活。美国有迁徙自由,不喜欢加州完全可以搬去别的州,例如可以搬去得州、佛罗里达。但现在全球变暖,得州、佛罗里达同样也是自然灾害频繁,而且越来越严重,没有野火也有别的灾害。比如得州、佛罗里达的飓风也是越来越严重。下次飓风季节来了,它们遭到强劲的飓风袭击,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幸灾乐祸,借机骂得州、佛罗里达的共和党政府,叫嚣让飓风把佛得州、罗里达变蓝呢?
其实最该骂的是川普,因为他否认气候变暖,还要破坏对付气候变暖的措施,导致气候变暖越来越严重。还应该骂的是那些把全人类的祸害川普选上台的川粉们,最终必然危及全世界、全人类,因为这是全球气候变化,谁都躲不过去,不管是红州、蓝州,不管是川粉、非川粉,最终都要承担气候变暖的后果。川普、川粉们就是世界的罪人。
2025.01.10录制
2025.02.03整理
评论 : 无评论 »
分类 : 科普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