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朱令案的四个常见误解

21 03 2024年

我上次指出,贝志城对朱令案一直在讲假话、散布各种谣言,言行很不正常,希望他能够给出解释。贝志城在推特上针对我的质疑发了一条推文,并没有给出任何解释,只是对我破口大骂。这说明他没法为自己辩解,所以老羞成怒。他还继续散布老掉牙的政治谣言,说我是周永康的人,是周永康一直在支持我。这也说明他假话、谣言张嘴就来,表明这个人的本性很坏,非常恶毒。

 

我上次谈到,贝志城跟朱令的关系其实挺好,并不像他说的初中毕业之后就再没有怎么联系了。我再举一个例子。朱令在中毒之前刚刚有了一个男朋友,是清华大学民乐队队长黄某。贝志城不仅知道,而且对朱令的男朋友非常不屑,过了30年还耿耿于怀,前几天接受采访时,还在嘲笑朱令的男朋友长得很矮小,说明朱令找男朋友这事对贝志城的打击很大,直到现在还记忆犹新放不下。

 

因为朱令案件这几天又成了热点,网上冒出很多“神探”,要破这个悬案。当神探首先要掌握全面的事实,但很多“神探”连基本事实都不掌握,仅仅靠谣言、谎言,靠想像、脑补,就想破案。其次,破案是一个脑力活,应该有很严谨的思维。但很多“神探”的智力可能连一般人都不如,不是靠严密的推理,而是靠胡搅蛮缠就想破案。比如网上传的一个叫“没药花园”的人写的破案文章,明显是个一脑子浆糊的人在用写小说的方式做所谓的推理(这人其实以前在别的问题上就被我揭露过了)。这种文章居然也流传那么广,很多人还很信服,还发给我看,试图改变我对朱令案的看法。由于这些“神探”长期以来就在网上扇乎,导致很多人对朱令的案件有所误解。我今天就讲讲关于朱令案的一些常见误解。

 

第一个误解,认为只有化学系的人才知道铊的毒性,一般人不知道铊可以用来投毒。化学不是毒物学、毒理学,学化学的学生,特别是本科生,对于铊元素的毒性不会有深入了解,不知道这种元素有什么样的毒、中毒之后会出现什么样的状况。这些是课本、课堂上不会讲的。如果实验要用到某种化合物,老师最多会提醒这个有毒,要注意,不可能介绍这种东西可以用来下毒什么的。不是学化学的人如果喜欢读侦探小说,反而会知道铊是一种能够用于投毒、还不容易被人发现的物质。阿加莎·克里斯蒂写过一本很出名的侦探小说《白马酒店》(也译为《灰马酒店》),很详细地描述了铊中毒的症状和投毒的方式,比如可以把铊掺到美容化妆品、药品、面包里,让人用了、吃了会慢性中毒;铊中毒的症状跟很多疾病很相似,不容易诊断。正因为她对铊中毒的症状和投毒方式描述得非常准确,所以这本小说被批评为“投毒教材”。国外发生过很多案例,都是罪犯读了这本小说得到启发,用铊投毒。也有一些案例是警察读过这本小说,得到了破案的线索,怀疑是铊投毒。还有医生读过这本小说,受到启发,因此做出了铊中毒诊断。

 

《白马酒店》早在1990年就已经在中国翻译出版了,一度也很流行。贝志城有一个高中同学曾经说过,在高中就已经读过《白马酒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朱令案发生之后,他很震惊,小说里描述的事情居然发生在了自己同学身上。但奇怪的是,贝志城对这本小说反而非常不屑,说《白马酒店》对铊中毒症状和投毒方式的描述很多都不准确,如果有人看了这本小说就去投毒,或者做出铊中毒的诊断,可能性很小。这明显就与事实不符。贝志城为什么对这本“铊投毒教材”这么看不起?为什么觉得自己比所有人都清楚铊中毒的症状和铊投毒的方式呢?

 

第二个误解,认为一般人搞不到铊,只有化学系的人才能搞到铊。这也是完全错误的。铊不只在化学实验中作试剂,而且也是一种化工原料。以前用铊做老鼠药、杀虫剂,甚至还作为外涂的药物治疗头皮癣。现在都不用了,但在化工店还是能买到铊。在朱令案件之后,中国发生过多起铊投毒案件,除了一个凶手是从化学系偷的铊,其他凶手都是从化工商店买的。

 

2018年有人发表了一篇论文,对朱令的头发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朱令曾在四个月内持续摄入铊,同时也持续摄入铅。铊中毒的曲线跟铅中毒的曲线吻合得相当好,说明投毒用的铊不纯,里面混杂着铅,也就说明铊不是来自化学实验室。化学实验用的试剂都是经过纯化的,只有铊,不会有铅,而化工原料不一样,铊经常混杂有硝酸铅。如果是从化工商店买的铊,里面往往就混杂了铅;如果用的是老鼠药,老鼠药里的铊也会混杂着铅。如果这篇论文能够成立,说明投毒的人不是从清华的化学实验室偷来的铊,而是从化工店买来的铊或者用了老鼠药,就可以撇清孙维了。

 

第三个误解,认为朱令的女生宿舍是投毒现场,所以是同宿舍的人干的。如果发生了投毒事件,人们当然首先怀疑受害人生活起居的地方是投毒现场,跟他一起生活的人嫌疑最大。但朱令案有两点比较特殊。首先,朱令是文艺特长生,是学校民乐队的骨干。当时清华大学文艺社团有自己的宿舍,叫做集中班宿舍,朱令大部分时间不住在女生宿舍,而是住在集中班宿舍。也就是说,如果认为生活起居最频繁的地方是最可能的投毒现场,那么集中班宿舍比女生宿舍可能性更大;在集中班宿舍跟她一起生活的人,嫌疑比女生宿舍的人更大。其次,因为铊的毒性很强,没有必要不停地投毒,投一两次就可以了。根据上述那篇论文,朱令有四个月时间持续中毒,出现过25次中毒高峰。有些人就认为,25次中毒高峰表明至少要投25次毒,那就只能是身边同一宿舍的人才能不停地投毒。然而25次中毒高峰不等于有25次投毒,只要把毒投到某种平时经常要用的物品里,投一次就可以了。比如把毒投到美容化妆品、营养品里,因为每天或者隔三差五就要化妆美容、吃营养品,相当于隔一两天、几天就中毒一次。从检测结果看,同时也有铅中毒,如果是无机铅,没法通过皮肤吸收,因此可以排除毒是投到美容化妆品里,而是投到吃的食品、药品里。根据铊中毒的高峰有高有低不均匀,说明毒不是投在液体里,而是投在了某种颗粒状的固体食品里,因为液体里的铊会混合得很均匀。朱令有吃麦乳精、喝咖啡的习惯,只要一次把铊掺到咖啡、麦乳精里,那么她吃的时候就会摄入毒物。而且由于不会混得很均匀,导致她每一次摄入的毒物量有高有低,有时候没有,有时候摄入得特别多就导致了急性中毒。根据检测结果,朱令第一次中毒是暑假期间,应该是暑假里有人送给朱令某种掺了毒的食品,咖啡、麦乳精之类。

 

有人提到朱令的宿舍发生过一起失窃案。那年五一期间,全班女生到泰山旅游,回来后发现朱令的宿舍被偷了。也没有丢什么贵重的东西,只是丢了一些生活用品。据说警察从孙维的箱子里找到朱令的一个水杯,就认为是孙维在朱令的水杯里投了毒。这是贝志城制造出来的一个谣言。当时警察并没有搜箱子,没丢啥贵重的东西,所以可能也不重视。水杯是过了一段时间后,孙维在她的床底下发现的,交给了老师。如果那个水杯真是作案工具,我认为反而能证明孙维是清白的。真是作案工具,她干嘛交出去,扔掉不就完了?

 

如果这个失窃案跟投毒案有关,有两种可能性。一是投毒的人来伪造现场,想误导人们认为女生宿舍就是投毒现场,现场失窃的那些东西就是投毒的渠道。另外一种可能性是投毒者跑来销毁罪证,比如有毒的咖啡或者麦乳精还没吃完,把它拿走销毁。但不管哪种可能性,都反而证明了投毒者不是那个寝室的人。寝室所有人都外出旅游了,不可能有人中间跑回来制造失窃案。有人说,会不会是同寝室的人找了一个同谋来制造这个失窃案呢?如果投毒的人真是寝室里的,她任何时候把罪证扔了都可以,何必等到大家外出时再找人来冒险制造失窃案呢?所以,这明显是跟寝室无关的人干的。有些人可能会说,贼怎么知道寝室的人五一期间会外出?知道的人多了。同班的男生就知道全班女生都要外出。甚至连贝志城都知道。贝志城四月底拿着他收到的英文邮件去找朱令宿舍的人,希望她们翻译。按贝志城的说法,朱令宿舍的人不愿翻译,说五一期间要外出,没时间翻译。所以贝志城知道五一期间整个宿舍人都要外出。

 

第四个误解,认为孙维嫉妒朱令,所以要投毒害她,但孙维家世显赫,动用了最高领导人把案子压下来,让公安没法破案。说孙维嫉妒朱令,是嫉妒她什么呢?说是两个人都在民乐队弹古筝,有竞争的关系,孙维想让朱令上不了台,她就可以上台演出了。这个谣言最早也是贝志城说出来的。虽然两个人都在民乐队,但朱令弹古琴,孙维是中阮伴奏,乐器不一样,不构成竞争关系。而且水平也不一样,朱令是专业级别的,孙维是入门级的,她还是朱令介绍进民乐队的。如果朱令因为生病上不了台,也轮不到孙维登台演出。

 

说孙维家世显赫,指的是她爷爷孙越崎是民革中央副主席,曾经当过全国政协常委。他只是一个民主党派人士,民主党派在中国就是花瓶,有一定的地位,但没有权力,根本算不上什么家世显赫。孙维还有一个堂伯父曾经当过北京的副市长,但也是民主党派,也没有权力。而且堂伯父的关系已经很疏了。所以这种家世算不上显赫,没法阻止公安破案。像贝志城那种才叫家世显赫。他的外祖父龙潜当过周恩来的秘书,他的祖父郭化若是开国中将,后来当了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的副院长,这才是势力很大的特权阶层。贝志城这种特权阶层应该是很瞧不起孙维这种民主党派背景的,为什么要说她家世显赫?

 

孙维之所以被认为是重点嫌疑人,甚至是什么“唯一嫌疑人”,仅仅是因为孙维在做本科课题时用的各种试剂里有一种是硝酸铊,而孙维号称是班里唯一能够合法接触到铊的人,所以就被认为是唯一的嫌疑人了。但她能够合法接触到的铊是一种试剂,是浓度很低的溶液,没法用来下毒。下毒的是固态的铊盐,而且像是化工级别的铊盐,不是从实验室来的。那么,孙维唯一能合法接触到铊而成为唯一嫌疑人就不成立了,她在接触投毒的铊这方面跟别人相比并不具有优势。更何况论文说朱令是在暑假期间开始中毒的,而孙维是九月份清华开学之后才进实验室做课题的,所以朱令中毒时,孙维还没有成为所谓的能够合法接触到铊的人。

 

很多人之所以一口咬定投毒者就是孙维,是因为受到了那些网上“神探”的误导,并没有掌握一些基本事实。现在知道这些基本事实之后,是不是就会改变看法呢?也未必。很多人已经有了先入为主的看法,再怎么摆事实、讲道理都不愿意改了。要让人们改变最初的错误看法是很难的,如果试图改变他们,反而会恨你破坏了他们的幻想。就像我揭露过很多骗子,那些受骗上当的人很少会来感激我,反而要骂我。

 

而且,破案不仅需要脑子,理解破案也要有脑子。很多人智力不够,即使我把案子分析得很清楚了,他们也很难理解,所以就接受不了。这就像上学的时候,老师即使公布了正确答案,还是有很多学生理解不了,道理是一样的。更何况还有不少别有用心的人故意把水搅浑。所以,即使知道了基本的事实的真相,还是会有人不愿意接受,一直胡搅蛮缠,还是会有人一波一波地跑来骂我。

 

但是,不管对具体的案件有什么样的看法,不管愿不愿意接受这些基本的事实,至少有两个底线应该坚持。第一要坚持无罪推定、疑罪从无,这是法治社会的一个基本准则。给人定罪,必须有很确凿的证据,超出了合理的怀疑才可以定罪,而不能只是怀疑一个人有罪,没有证据也要逼着司法部门把她抓起来判刑。作为普通公众,当然可以分析案情,可以认为谁嫌疑比较大,但也仅此而已,不能一口咬定就是这个人干的,更不能因此就去骚扰她。有很多人不是这么想的,对于他们认定是凶手的人,就要发起网络暴力,就要去骚扰她。孙维不仅被逼得改名换姓,甚至跟她同寝室、同班的人也都受到了骚扰。现在已经有一种天方夜谭式的离奇的说法,说朱令是被整个寝室的人合谋毒害的。甚至说同班的人,除了童宇峰都是同谋,所以就要去骚扰他们。我只不过质疑了贝志城,讲了一些基本的事实,就变成了帮凶,有人威胁我,也要对我追凶了。

 

第二个底线,要绝对反对刑讯逼供。孙维的家世算不上显赫,但也有一定的地位。民主党派的地位虽然保护不了她被公安追究,但至少能够保护她在被公安传讯时,不会受到刑讯逼供。普通人家的孩子,可能一抓进去就刑讯逼供了。贝志城就很遗憾地说,由于孙维的家庭背景,没法对她刑讯逼供。还有一个叫六神磊磊的网络作家,号称是研究金庸的专家,也对公安办案太文明不满,也说应该对孙维刑讯逼供。这种想法非常可怕,很多冤假错案都是刑讯逼供、屈打成招的结果。那些宣扬刑讯逼供的人只是希望对别人刑讯逼供,不会愿意自己被刑讯逼供。贝志城也曾经作为嫌疑人被公安叫去询问过,那么贝志城是不是也希望公安对他刑讯逼供呢?肯定是不愿意的。所以,宣扬刑讯逼供的人是没有共情心的。这些宣扬刑讯逼供的人,是不配在文明社会生活的人渣。

 

2023.12.25录制

2024.1.21.整理



关于朱令,贝志城为何一直说谎?

19 03 2024年

朱令去世了,有些人留言希望我讲一讲这个悬案。其实早在10年前(2013年),我已经写过几篇文章分析过这个案子了,分析得很详细。当时有很多人、现在也还有很多人都认为,朱令的同班同学、同宿舍的孙维是投毒的凶手。我当时写过一篇很长的文章驳斥这个说法。人们之所以会有这么坚定的看法,是受到网上有意的舆论误导,根据的是一些谣言。这些谣言主要来自于两个人。一个是贝志城,网名叫做“一毛不拔大师”。他曾经在网上向外国医生求助救朱令,表演过一幕“英雄救美”。还有一个是朱令的同班男同学童宇峰。我仔细地对比过这两个人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说的话,发现充满了自相矛盾,可以说是谎话连篇,而且这两个人的一些言行很反常。

 

前几天贝志城接受了王志安的采访。王志安虽然自称“东亚最好的调查记者”,其实没有任何新闻素养。他在采访贝志城时没有任何质疑。我提出的那些关于贝志城的疑点和他说的假话,王志安当然不会提出来让贝志城解释。倒是贝志城在接受采访时主动说,方舟子说的都是根据孙维他们搞出来的材料,都是很扯淡的。我今天就来讲一讲我对贝志城的质疑,大家看看是不是扯淡。

 

朱令发病之后,贝志城曾经去协和医院探望过她,了解到协和医院搞不清楚朱令的病因究竟是什么,没法对症治疗。贝志城很着急,想到他有一个同学因为做课题能够上互联网(那是1995年,互联网在中国还非常稀奇),就说要写一封求助信发到网上医学新闻组求救。贝志城说,他先用中文起草了求助信,然后由他妈妈翻译成英文。他妈妈叫贝璐瑛,是周恩来秘书龙潜的女儿,嫁给了开国中将郭化若的儿子。他们的婚姻是胡耀邦撮合的,可以想象家庭背景有多么雄厚。贝璐瑛毕业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英文系,曾经到美国进修,是专业翻译,给朱镕基、李鹏当过翻译。由她来翻译一封求助信应该是小菜一碟。但他们觉得还不保险,又由贝璐瑛找了一个地道的美国人,美国驻华大使馆的女官员,由她润色成了地道的英文,再由贝志城发出去。

 

贝志城发的这封求助信现在还能在网上找到。但是,只要英语水平稍微好一点,看了这封求助信就可以确认绝对不是一个专业的翻译人士翻译的,更不是一个美国人翻译的。根本不是地道的英文,而明显是一个只有中级英语水平的中国学生翻译的,里面一大堆语法、表达、拼写错误,还有美国人不会用的中国式用法。这个英语水平不怎么样的中国学生是谁呢?是贝志城。

 

我为什么能这么肯定是贝志城自己写的?因为后来在1996年,贝志城曾经到哈佛大学的一个论坛发了简单的英文帖,问邓小平得了帕金森病还能活多久。这封英文帖的英文水平就跟他当初的求助信差不多,稍好一点,因为毕竟过了一两年时间,英文又长进了一点。其中有一句话是一模一样的,说北京大学是梦想民主自由的地方,后面发的英文帖对这句话的翻译更准确一些。所以,那封求助信明显是贝志城写的。即使不是他写的,也绝对不可能是专业翻译人士或美国官员写的。为什么贝志城要撒谎?

 

奇怪的是,这封信对朱令症状的描述虽然有语法、用词错误,但是基本上还是比较准确的,尤其是铊中毒的症状描述得很准确。贝志城是根据什么来描述的呢?按照贝志城的说法,根据的是朱家给他的朱令的病历。但是,病历需要写得非常详细,特别是像朱令这种病因不明的病,医生是什么症状都会往上写的。网上可以看到一部分朱令的协和病历,就写得非常琐碎。有的症状属于铊中毒的典型症状,也有的跟铊中毒没啥关系,都写进去了。贝志城的这封信非常准确地只抽出了铊中毒的典型症状,而非典型的、无关的症状,有可能影响诊断的,他居然都知道不放进去。正因为他归纳得如此准确,就像是在描述一个铊中毒的病人,所以才会有医生看到这封信的描述就准确地做出了铊中毒的诊断。贝志城怎么能从一大堆症状描述里,准确地抽出描述铊中毒的典型症状呢?难道是一个医学天才预感到这是铊中毒,所以挑选跟铊中毒有关的症状描述放到信里,让人们知道这就是铊中毒吗?

 

贝志城的信里对铊中毒的症状描述很准确,所以按他的说法,收到很多医生的来信都指出是铊中毒。他说总共收到了1500封来信,其中30%都指出是铊中毒。而在做出了诊断的来信中,有80%给出了铊中毒的诊断,比例相当高。但他这个说法是假的,又是在说谎。当时UCLA的中国留学生李新也参与了这次网上救助活动,帮着整理这些来信。根据他的整理,指出铊中毒症状的来信只有84封,只占了5.6%。为什么贝志城要夸大成30%呢?

 

在网上能够找到当年5月中旬那段时间收到的全部来信总共104封,其中只有36封给出了诊断。这36封里什么样的诊断都有,五花八门,总共涉及到35种疾病。做出铊中毒诊断的只有两封。还有一封给出了4种可能性,其中有一种是重金属中毒,说包括砷、汞、铊。严格地说,这一封不应该算给出了铊中毒诊断。所以真正给出铊中毒诊断的,36封里只有两封。医生来信给出的诊断最多的不是铊中毒,而是放射性物质、格林巴利综合症。虽然贝志城在信里很准确地描述了铊中毒的症状,但还有很多疾病的症状跟铊中毒很像,光靠症状很难确认究竟是什么病。更何况铊中毒极其罕见,很多医生不会往这方面想,当然给出来的就是五花八门的诊断,只有少数人想到有可能是铊中毒。为什么贝志城非要撒谎说80%的诊断都是铊中毒呢?

 

贝志城还讲了一个离奇的故事。贝志城说,求助信里留了他妈妈贝璐瑛的办公室电话,纽约有一个医生就直接给他妈妈打电话,唠唠叨叨地说肯定是铊中毒。贝璐瑛问贝志城,贝志城说铊中毒已经被协和医院排除了。过了两天,纽约那个医生居然又打电话过来问,贝璐瑛告诉他铊中毒已经被协和医院排除了。这个纽约医生勃然大怒、暴跳如雷,说根据他的了解,协和医院没有检测铊中毒的全套设备,能用什么方法排除呢?不可能的,没这个条件。还说如果没有检测的设备,可以根据什么症状来判断是铊中毒。

 

我为什么说这个故事很离奇呢?因为美国不可能有这样的医生。美国的医生都很有专业素养,不是中国老中医,他们受的训练是做诊断要非常慎重,怎么可能根据一封信的描述就那么绝对地肯定是铊中毒?听说铊中毒已经被排除了还暴跳如雷,而且居然还对中国的协和医院了如指掌,知道协和医院没有做铊检测的条件。这是什么样的美国医生,脾气这么暴躁还这么热心,连续打两次越洋电话?那时候的越洋电话可贵了。而且作为一个医生,如果对某个疾病作出诊断,想让外行听懂,最好的办法应该是写电子邮件,其他医生就都是写电子邮件。打电话能够说得清楚吗?何况对方还是外行,还是一个外国人,能理解你讲的医学术语吗?怎么不通过邮件,而是打电话来说服?所以,这个故事完全就是一个没有在美国生活过的人,根据中国人对美国人的想象胡编出来的。

 

在多种多样的诊断当中,为什么贝志城就那么肯定是铊中毒?为什么已经被协和医院排除了,他也不信?这么信不过中国最好的医院,还动用各种关系非要让协和医院的医生接受铊中毒的诊断。贝志城说,为了让协和医院的医生接受,他妈妈去找了卫生部一个退休的老部长,又找了协和医院的副院长,还找了重症病房的主任,让他们一定要做铊中毒的检测。协和医院的确没有铊中毒检测设备,最终同意了找外面的机构做铊中毒检测。贝志城真是个医学天才,能够在那么多诊断中挑出铊中毒的诊断,在协和医院已经认为不是铊中毒的情况下,通过各种关系施加压力,非要他们去做铊中毒检测,居然还的确证实了就是铊中毒。这是不是一个医学天才?甚至天才还说小了,是一个神人。大家是不是觉得非常奇怪?

 

贝志城不仅在他“英雄救美”的经过中说了很多假话,关于他和朱令的关系也一直在说假话。他在2002年曾经在网上一个关于朱令案件的雅虎群发了一个帖子,说他跟朱令的关系很好,朱令经常去北大找他玩;说朱令在发病的前几天刚到北大找他们玩过,还一起上了北大外教的课;贝志城也经常到清华大学去找朱令,说在朱令发病的一个月前,他刚去过犯罪现场,也就是朱令的宿舍。有人说这篇文章不是贝志城本人写的,是代同学发的,但是在那个时候,贝志城还发过一篇明确表明是他本人写的文章,借女同学之口证明他跟朱令的关系很密切。在文章里,那个女同学对贝志城说,我知道你和朱令以前很好。这些都是为了表明自己跟朱令关系很好,人们才能够理解贝志城为什么会“英雄救美”,为什么会花这么大的功夫来帮助朱令。

 

但奇怪的是,贝志城后来改口了,变成了他跟朱令没啥关系。他说他跟朱令的关系就是初中同班过一年,仅此而已。初中毕业之后,他跟朱令就没有什么关系了。对此他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时间,有三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从此就再也没有见到朱令了。第二种说法是只见过一次,在去清华的路上碰到朱令,寒暄了几句。第三种说法是偶尔见过几次朱令。反正都是在撇清自己跟朱令的关系,明显在说假话。如果他真的跟朱令没啥关系,只是初中同学,而且很多年没见面了,怎么突然变得那么热心?他在2002年的说法一直在显摆自己跟朱令关系很好,为什么后来要改口说假话?

 

还有一点我觉得也很不寻常。贝志城最后一次去见朱令,是知道朱令发病之后,跟着同学一起到协和医院重症病房去看朱令。据说当时是一个一个单独进去见的。贝志城说他见到朱令,突然之间感到极大的恐惧,想拔腿就跑。见到朱令、想到朱令,就感到恐惧,贝志城在文章里多次这么说,包括我刚才提到的2002年的文章,他说跟朱令关系多么好,一想到朱令还活着就感到非常恐惧。这种心态是非常奇怪的。见到同学病得那么重、那么惨,正常的心理应该是同情,觉得可惜,为什么会感到恐惧,而且还是巨大的恐惧呢?看了就想马上逃跑,好像在害怕什么似的,这是一种很不正常的心态。

 

那是1995年4月份的事。从那之后,贝志城就再也没去看过朱令。他表现得那么热心,“英雄救美”,采取各种各样的方式去帮助朱令,而且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在网上引导舆论,让人们想起朱令,乘机再去攻击孙维。但是,这么多年他再也没去见过朱令,倒是他妈妈经常去看望朱令。这是朱令的爸爸接受采访时说的,说贝志城后来就再也没来看过,但他妈妈经常来看,而他们两家以前是不认识的。贝志城不去,但是他妈妈替他去了,表现得非常热心。贝志城的妈妈在中国应该属于特权阶层,却这么爱民如子,经常替宝贝儿子去看望一个生病的初中同学,这也很奇怪。所以,在朱令去世的消息传出来之后,我在推特上发了一条推文,说贝志城一直不敢去看望朱令,他敢不敢去吊唁朱令?我的意思当然是说贝志城不敢去吊唁。果然,贝志城后来发了一条推文,说他想了想,还是下不了决心去参加朱令的追悼会。是不是还要由他妈妈代替宝贝儿子参加追悼会?

 

2023.12.23录制

2024.1.20整理



川普为什么输了性侵纽约情感作家一案?

18 03 2024年

纽约情感作家卡罗尔起诉川普性侵、毁谤的案子胜诉,陪审团判决川普必须赔偿卡罗尔500万美元。

 

这是20多年前的事了。按照卡罗尔的说法,1996年春天的一个晚上,她到纽约一家高档商场购物,碰到了川普。川普说,你不是那个经常给人提建议的女士吗?我现在要采购一件女性内衣作为礼物,你帮我参谋参谋。两个人就一起到女性内衣部,一边挑选,一边打情骂俏,后来又一起进了更衣室。这个时候,川普突然把更衣室的门关上,将卡罗尔按在墙上强奸,卡罗尔用脚顶开川普跑掉了。事后,卡罗尔并没有报警,而是把这事用电话告诉了两个朋友。一个朋友跟她说,你是被川普强奸了,应该报警。另一个朋友说,川普有权有势,最好不要得罪他,要息事宁人,不要声张。卡罗尔接受了第二个朋友的建议,没有报警,也没有再提这事。

 

一直到2019年卡罗尔出回忆录,她说受到“me too”运动的启发,在书里第一次公开讲被川普强奸这事。川普当时是美国总统,当然矢口否认。他说根本就不认识这个人,这个人是个疯子,是为了卖书胡编的。当时卡罗尔就起诉川普诽谤。2022年,纽约州通过了一条法律,性侵的受害者即使性侵已经过了司法追溯期,也可以索赔,于是卡罗尔除了诽谤,又加了一条性侵索赔。

 

这是快30年前的事了,早就过了司法追溯期,没法由检察官公诉川普强奸、性侵,只能由受害人提起民事诉讼,由陪审团来决定要不要给予赔偿。陪审团有9个人,6个男的、3个女的,什么样的职业都有,包括图书馆员、清洁工、程序员、家庭主妇、保安。他们只花了不到3小时时间讨论,就做出了一致判决,认为卡罗尔指控川普强奸的证据不足,但指控川普性侵的证据充分,川普必须因此赔偿卡罗尔200万美元;卡罗尔指控川普诽谤的证据充分,川普必须赔偿卡罗尔300万美元。加起来川普必须赔偿卡罗尔500万美元。

 

这是民事案,不是刑事案,美国民事案和刑事案的判案标准是很不一样的。刑事案必须证据非常确凿,没有丝毫合理怀疑才能定罪,宁肯放过罪犯,也不能冤枉好人。但民事案对证据的要求就没有那么严格,只要陪审团对比了双方的说法,认为这事发生的可能性大于没有发生的可能性,就可以判原告胜诉。具体到这个案子,对比双方的说法,双方的证据是很容易判断的。

 

我们先看原告的证据。原告有人证。卡罗尔事发之后就把这事告诉了两个朋友,这两个朋友都出庭作证了。其中曾经建议卡罗尔不要报案、要息事宁人的那个朋友,在法庭上说对当初给出这样的建议很后悔。

 

性侵案还有一个特点,性侵的人往往不会只干一次就不再干了,而是会有一个行为模式。要证明川普一贯喜欢性侵别人、有这样的行为模式很容易。首先,指控川普性侵的不只卡罗尔一个人,而有20多个人,其中有两个出庭作证了。一个以前是股票经纪人,她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一次出差,坐飞机从经济舱升到头等舱,刚好坐在川普边上,川普就对她动手动脚,吓得她赶快又逃回经济舱。另一个是作家,2005年采访川普时被川普强行亲吻。

 

川普喜欢性侵别人有他亲口说的话为证。2006年,川普有一次去参加一个电视节目,叫做“接触好莱坞”。在节目开始之前,他跟人聊天,吹嘘说自己是名人,可以随意对女人动手动脚也不会被拒绝,可以不需要同意就去亲她们,甚至可以抓她们的阴部。没想到这段话当时被录了下来,在2016年竞选总统时又被翻出来。在这个案子中,卡罗尔的律师对川普做录像取证时也拿这段话问川普。川普说,几百万年来,历史上就一直是这样的,只要是名人,就可以随意对女人动手动脚,不幸是这样或者有幸是这样。然后他又说我也是名人。这不就相当于承认自己一贯仗着名人的身份在性侵别人吗?

 

在录像取证时还发生了一件趣事。川普否认认识卡罗尔,说从来就不知道这人是谁。但实际上因为他们都是纽约的名人,是同一个圈子的,以前有时会一起参加活动。在性侵事件发生之前,他们参加过一个活动,在一起谈笑风生,被记者拍到一张照片登出来。卡罗尔的律师在取证时给川普看了这张照片,川普指着照片上的卡罗尔说,这是我当时的妻子。卡罗尔跟川普的第二任妻子年轻的时候长得特别像,难怪川普搞混了。川普之前说卡罗尔的长相“不是我的型”,意思是看不上她,不会对她动手动脚。结果卡罗尔跟第二任妻子长得特别像,连川普都分不清谁是谁,这不就相当于承认自己以前说卡罗尔“不是我的型”是在说假话吗?

 

所以,原告的证据是比较充足的。再看被告川普这一方,他连一个证人都找不出来,没有人出庭为他作证,连川普自己都不愿意出庭作证。这也是民事案跟刑事案不一样的地方。刑事案的被告如果不愿意出庭作证,法官就会提醒陪审团:这是被告的权利,不能因为他不出庭作证就认为他有罪。但对于民事案来说,被告不出庭作证是相当不利的,陪审团可以认为被告心里有鬼才不敢出庭为自己辩护。对比双方在案子中的表现,很容易判定原告获胜,这是意料中的。

 

在陪审团做出判决之前,川普就已经在他主办的“真理社交”上嚷嚷了,说他会上诉。为什么呢?他说他被违宪封口,不允许他为自己辩护。这当然是胡扯,是他自己不愿意出庭作证,并不是别人不让他自辩。川普竞选委员会也发了声明,说美国的整个司法系统现在都已经被民主党控制了,所以川普才会败诉;但是没有关系,我们会上诉的,最终还是会赢的。既然认为民主党控制了整个司法系统,怎么又坚信自己上诉会赢?难道上诉庭没有被民主党控制吗?这些人说话前言不搭后语,甚至自相矛盾。

 

这个案子上诉翻盘的可能性非常低。美国的二审和一审是很不一样的,二审不做事实审查,只做法律审查,看一审的程序有没有问题、适用的法律恰不恰当、证据能不能被接受。这个案子在这些方面都不存在问题,所以二审维持原判的可能性很大。川普可能想最终上诉到美国最高法院,看看由他任命的法官能不能替他保驾护航。但即使上诉到最高法院,最高法院受理的可能性也不大,所以川普最终还是要乖乖地交500万美元罚款。

 

川普现在在竞选总统,这事对他竞选总统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呢?川普的支持者不会因此就抛弃他。虽然他现在成了法庭认定的性侵者,但川粉无所谓。他们只会认为川普受到了迫害,也相信法院已经被美国民主党控制,在对他进行政治迫害,只会更加支持川普。所以,这事对于川普获得党内支持、在初选中出线有利。

 

但是,要当总统不能只靠自己的铁盘的支持,还必须有中间选民的支持。民主党的选民不用说了,中间选民还是相信美国司法系统的。川普现在被法庭、被陪审团认定是一个性侵者,这对中间选民还是会有负面影响。大部分中间选民还是不愿意选一个性侵者当总统,所以这事对川普最后选总统是不利的。

 

2023.05.09.录制

2024.1.19.整理



什么样的书值得精读?

17 03 2024年

我以前谈到,如果要成为或者冒充一个博学的人,读书就要少精读、多浏览。这并不是说所有的书都不要精读,只是说值得精读的书很少。如果是学习的需要,教科书当然需要精读。如果是工作和专业需要,专业的书当然也要精读。这是为了学习、为了饭碗不得不精读,没有选择。如果是出于兴趣、爱好的阅读,什么样的书值得精读呢?

 

首先是有很深刻的思想的书。思想深刻并不是指故作高深、故弄玄虚,比如大部分哲学书。思想深刻指的是有洞察,英文所谓的insight。真正有深刻思想的书往往写得深入浅出、清楚明白,能给人启迪,而且不会过时。因为看问题非常深刻,得出的结论就有普适性,所以即使是很早以前写的,随着时间推移,过了很长时间再读也觉得好像说的是现在的事,仍然很有启发。鲁迅的文章为什么总让人觉得是在讽刺现在的中国,就是因为有深刻的思想、有洞察。这是很难的,一个时代可能就出那么少数的几个人。这就是为什么鲁迅的文章值得精读,而跟他同时代的人就几乎没有谁能够跟他相比。比如经常被拿来跟他相比的胡适,他的文章我通读过,没有留下什么印象,也不值得回头再读,就是因为他的文章缺乏洞察,没有让人佩服的深刻。

 

某些文学经典著作是值得精读的。文学著作本来就有一个特点,要让人从头读到尾,而且因为读起来有意思,就会吸引人读下去,不像读社科著作例如历史著作那么枯燥。我说的精读文学著作,并不是指从头读到尾,而是耐读,即可以反复地回头再读。从这个角度看,小说就没那么耐读。小说能吸引人读下去的最主要的原因,是有情节,而已经知道了情节再读第二遍,就没那么有意思了。所以,写得再好的小说相对来说也是不耐读的,除非成为它的“迷”,就像《红楼梦》有“红迷”、金庸小说有“金迷”。所谓成为“迷”就是要去挖掘里头的微言大义,当然会反复地读《红楼梦》、金庸小说。还有一种情况是小说实在太长,看了后面忘了前面,或者过一段时间忘了很多情节,这时候再读就像从来没读过一样,还能读得津津有味,但不管怎样,读第二遍总不如第一次读吸引人。

 

相对来说,诗歌是比较耐读的,这是由它的体裁决定的。写得好的诗就是要让人反复读的,本来就写得精炼、含蓄、意味深长,让人慢慢地读、细细地品。所以,经典的诗篇值得反复读,每次读的感受还不一定一样。即使同一个作家不同体裁的作品,他的诗也比其他体裁更耐读。比如莎士比亚,最著名的当然是他的戏剧,但他的戏剧就没有他的十四行诗耐读。莎士比亚的戏剧看一遍也就完了,但他的十四行诗可以反复读。即使同一个诗人的诗,还会因为写法、风格不一样,有的更耐读,有的则没那么耐读。同样是杜甫的名篇,《秋兴八首》比《北征》要耐读得多,就是因为创作的风格、写法不同。《北征》不是要让你慢慢品的,《秋兴八首》则是要让你反复回味的。

 

我在开头说,为了学习,教科书需要精读,不然就得不到好分数。但即使出于兴趣,有些教科书也值得精读。理论性比较强的教科书并不只是在单纯地罗列事实、原理,它能对人们的世界观有所启发,会让人对世界的看法更准确、深刻。生物学方面最值得读的是进化生物学的教材,写得好的进化生物学教材会让人对世界有一个进化图景。美国有一本进化生物学本科教材,就叫《进化(Evolution)》,作者Mark Ridley,是十几年前出版的。我觉得写得非常好,就是因为理论性非常强,提出了很多进化生物学的问题,能够启发、引导人们去思考,所以我还时不时地翻翻。

 

物理学方面最值得读的是力学教材,写得好的力学教材能让人对世界有一个物理图景,跟进化图景同样重要。这是非常重要的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中文有一本写得很好的力学教材,是我上大学本科时用的,是我们那时的副校长方励之写的《力学概论》。我觉得写得非常好,跟英文的力学教材相比毫不逊色,所以这本《力学概论》我也时不时会翻一翻。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我女儿现在在预修大学的物理课(实际上就是力学),偶尔会有力学问题一时没搞明白来问我,我还能给她解答,能够继续维护老爸的神武形象。

 

2023.12.19录制

2024.1.18.整理



美国是“五没有”的国家吗

15 03 2024年

我看到一段张维为电视演讲的视频,他说中国留学生到美国以后反而更加爱国了,因为他们突然发现,美国是一个“五没有”的国家:没有高铁、没有共享单车、没有支付宝、没有微信、没有安全感,而这些在中国都属于标配。关于美国有没有安全感的问题,我以前已经说过了(《中美两国谁更有安全感》),今天来说说另外四个“没有”。

 

先说高铁。美国目前的确没有高铁。美国在建的第一条高铁,从洛杉矶到旧金山,全长约600公里。这条高铁的修建早在2008年就由加州选民公投通过了,但一直到2015年才开始动工。第一期工程只建中间一段270多公里,预计2030年才能完工通车,其余的前后部分就不知道要建到什么时候了。美国还有其他的州也在筹划建高铁,但真正开始动工也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

 

为什么美国没有高铁?为什么美国建高铁这么难呢?因为要不要建高铁在美国争议很大。一般来说,共和党反对建高铁。川普当总统时,还曾经把联邦政府本已拨给加州政府建高铁的钱要回去。而民主党一般支持建高铁。反对建高铁的人认为高铁是一项已经过时的、昂贵的技术,支持建高铁的人认为高铁是一种低碳出行方式。这是最主要的争议。

 

但根本原因是建高铁目前在美国没有什么必要,因为美国的航空和高速公路太发达了,而且非常便宜。比如从洛杉矶到旧金山,每天直飞的飞机就有三十几趟,1小时20分钟就飞到了,加上安检提前候机,大概需要3个小时。高铁建成后也要花2.5小时,实际上缩短不了多少时间。而飞机票非常便宜,以前从洛杉矶到旧金山,来回机票几十美元就够了,现在因为燃油价格上涨,所以贵了不少。我查了一下,有的航班不到100美元就可以买下来回的机票,还是很便宜的。

 

如果嫌贵,有一个更便宜的出行方式,开车。开高速路从洛杉矶到旧金山只要6个小时,一路风景非常好,一边欣赏一边就开过去了。更关键的是,很方便、自由,想走就走。花的也就是汽油钱,几乎都不用交过路费(到旧金山要交几块钱过桥费)。中国开这么远的距离,不知要交多少过路费、过桥费。

 

这也是中国之所以建高铁的最重要的原因。中国的高速、航空都很不发达,而且很昂贵。中国以前长途出行主要靠铁路,又慢、又脏、又拥挤。高铁的出现彻底地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所以中国人为高铁自豪。但对美国来说,就没有这个必要,即使有了高铁,美国人的生活方式也不会有多大改变。不过从长远来看,美国还是应该建高铁的,因为以后汽油会越来越贵,民航就不会再像现在这么便宜了。但目前来看,高铁在美国没什么优势。

 

再说共享单车。其实共享单车最早还是美国发明的,美国现在有些地方还有共享单车。比如圣地亚哥市中心就能看见共享单车,甚至还有共享电动滑板车,这在中国就没有。但是,共享单车、共享电动滑板车主要是给游客用的,本地人不会去用这些玩意。本地人去哪儿还是开车,这是最方便的出行方式。中国留学生到了美国,也都很快就买车了,怎么还会怀念骑共享单车?毕竟骑自行车还是没有开车方便。

 

其实像南加州这种地方,很少下雨,从不下雪,气候温和,很适合骑自行车出行。当地政府也鼓励大家骑自行车,还专门搞了自行车道,这是很绿色环保的出行方式。但在路上还是很少看到有人骑自行车。喜欢骑自行车的人都自己买自行车了,用不着共享单车。骑自己的车,不怕像中国那样动不动就被偷走。共享单车在中国能够那么火,可能跟社会治安还有点关系。共享单车现在又暴露出很多管理方面的问题,不知道为什么现在还有人在吹共享单车。

 

再说支付宝。支付宝也是从美国学的,美国更早就有PayPal了,中文翻译成贝宝,跟支付宝是一样的。贝宝在美国为什么没有流行起来呢?原因也跟高铁、共享单车一样,没有太大的必要。美国信用卡太发达了,而且信用卡还有一个好处,它不是现金交易,所以很保险。钱花出去后过一个月,银行会来结账,如果对某笔钱不认,可以不付,这就多了一重保险。有人说,用信用卡还要签名,不方便。那是以前,现在有芯片的信用卡不用签名,一插就可以了,甚至不用插,在机器上一点就行。

 

有人说,毕竟还要多带一张卡,不像有手机就可以用支付宝那么方便。其实可以把卡号存在手机里,用Apple Pay、Google Pay一样可以用移动支付。还有一个问题,信用卡只是用来买东西的,没法用于两个人之间的转账,支付宝可以做到。其实贝宝也可以做到,只不过贝宝以前用起来不方便,现在也有移动支付版本了,叫Venmo,用起来也很方便。除了Venmo,还有别的公司也推出了类似的移动转账、私人之间互相付款的程序,也很方便。

 

最后再说一说微信。像微信这种点对点的即时通讯软件,最开始也是美国搞起来的,只不过微信的功能比较全,而且一家独大,在中国每个人都用微信,微信号就跟电话号码一样,联系起来比较方便。在美国,很多人不用通讯软件,用的还是短信。相互竞争的通讯软件太多了,大家用的可能都不一样,要跟不同的亲友联系,就需要在手机里装好几个通讯软件,相对来说就没那么方便,还不如用短信。

 

微信在中国一家独大,虽然方便,却有很大的隐患。它变成你的生活的一部分,你的生活也就相当于被腾讯控制了。更要命的是,腾讯上面还有中国政府,中国政府要对网络进行监控,所以微信就变成了一个很重要的监控手段。你发的每一条微信都要被过滤一遍,查一查有什么敏感的内容,还有可能就因此对你进行处罚,把你的号封掉。而且监控越来越严。以前还只是管管公众号,后来连朋友圈也管起来了,再后来连聊天群也管起来了。管的内容越来越多,敏感点也越来越多,你不知道哪天发了哪条朋友圈,或者在聊天群里面说了什么话,一下子敏感了,你的号就被封掉了。而微信已经变成了你生活的必需品,你已经离不开微信,所以一旦号被封,就会对生活造成极大的不便。

 

用国外的通讯软件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所以我很难理解,为什么美国华人还有那么多仍然喜欢用微信。我是能不用微信就不用微信。现在之所以还在用微信,是为了能够跟国内的亲友联系。中国政府把国外的所有通讯软件全都屏蔽了,要跟国内的亲友联系,只好用微信。如果两个人都在美国,就不存在屏蔽的问题,完全可以用国外的通讯软件,为什么还要用微信?这不是相当于自觉自愿地接受腾讯的控制、中国政府的监管吗?

 

所以,张维为说的“五没有”,仔细想想都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都不是离不开的东西。如果因为它们而更加爱国,是非常愚蠢的。如果仔细地找,可以找出什么东西是中国有而美国没有、能让你怀念的东西。但是反过来,美国也有很多东西是中国没有的,说不定更多。那么,我们能不能因此就说中国是一个“N没有”的国家呢?中国最没有的是什么?是自由,在美国的华人、中国留学生应该对自由特别珍惜才对。

 

2022.07.01录制

2024.01.15整理



拜登为什么说美国会干预台海战争?

12 03 2024年

2020年美国大选时,很多台湾人、香港人支持川普、反对拜登,认为川普会对中国很强硬,而拜登会很软弱。当时我说过,这完全是对美国政治的无知,对抗中国是美国两党的共识,而且民主党更有理想主义色彩、更讲普世价值,他们对中国政府的立场会更加强硬;而川普本质上是一个商人,给他一点好处就可以很好打交道。拜登上台以后对中国的立场果然比川普要强硬得多,从中国战狼骂美国的次数之多就可以看出来。

 

这两天中国战狼又在骂美国了,因为出了两件大事。一件是美国国务院发言人批评中国政府一直在歪曲美国的对台政策,美国不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中国原则,美国坚持的是一个中国政策。一件是拜登在接受台湾记者提问时说,如果中国大陆攻打台湾,美国会军事干预。这两件事引起了很大的风波。

 

我们先来说第一件事,关于一个中国的问题。大家都很熟悉中国政府坚持的一个中国原则的内容:第一,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第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第三,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份。美国的一个中国政策跟这个有什么不同呢?一个中国的政策是建立在三部分基础上的:《中美联合公报》《台湾关系法》、“六项保证”。《中美联合公报》大家比较熟悉,它有三个。第一个是1972年上海公报,主要内容是美国政府认识到台湾海峡两岸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第二个是1979年中美建交公报,最主要的内容是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第三个公报是1982年里根政府8月17日签的,所以叫“817公报”,主要内容是中国政府重申争取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美国政府同意保证逐步减少对台湾的武器销售。为什么会有这么一个公报出来呢?因为在1979年中美建交之后,美国国会为了保护台湾,通过了《台湾关系法》,主要内容是向台湾销售武器和提供服务,让台湾有防御能力。《台湾关系法》让中国政府很不满,美国就签了第三个公报答应逐步减少武器的销售。

 

但是在签了联合公报之后,里根政府表示,逐步减少武器销售的前提是中国政府要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如果中国进行武力威胁,美国就可以增加武器销售。为了让台湾国民党政府放心,里根提出了“六项保证”:对台武器销售没有期限、对台武器销售不需要经过中国政府同意、美国不会去调停台海关系、美国不会给台湾施加压力去跟中国大陆谈判、保证不修改《台湾关系法》、保证不改变关于台湾主权问题的长期立场。“六项保证”本来是非正式的保证,但是在2016年,美国两院都通过了决议,重申《台湾关系法》和“六项保证”是美国处理台湾问题的基石。这就相当于把“六项保证”做为一个正式文件定下来,虽然那个决议没有法律效力,并没有变成法律条文。

 

中国政府对《台湾关系法》和“六项保证”一直很不满,批评《台湾关系法》和“六项保证”违背了中美联合公报,是没有法律效力的。这种批评很可笑。在这三部分中,最高的、最重要的、唯一有法律效力的就是《台湾关系法》,是国会通过、总统签署、真正具有法律效力的。第二重要的是“六项保证”,虽然不是一个正式的法律条文,没有法律效力,但它是国会通过、认可的,最早又是美国行政当局提出来,历届白宫政府也都支持。虽然不具有法律效力,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文件。最不重要的恰恰是《中美联合公报》,只是美国行政当局签了而已,并没有获得国会的支持,只是一个政策。政策是随时可以改变的,政府换届就可以推翻;甚至没有换届,如果行政当局觉得有必要,也可以不认。只不过历届美国当局都认了,都保证要遵循《中美联合公报》。这并不是出于遵守法律的需要,而是出于让外交政策有一定的连续性、出于美国国家利益的需要做的保证。

 

美国的一个中国政策是外交政策,它跟中国的一个中国原则有什么不一样呢?虽然都叫只有一个中国,最大的不同就是关于台湾主权地位的认定。中国的一个中国原则认为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而美国的一个中国政策不这么认为。这在美国国会研究处出台的关于美国对台政策的报告里说得很明确,美国认为台湾的主权地位还没有定。美国不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也不承认台湾是独立的;台湾的主权究竟怎么样,现在悬而未决。美国的一个中国政策,跟中国的一个中国原则最大的不同就在这一点。

 

拜登说如果台海爆发战争,美国会军事干预台海战争,已经是他第三次这么说了。胡锡进不骂拜登,却说拜登是说走了嘴,表示的不是真正的意思,类似于口误。如果只是说一次,可以说他口误,一而再、再而三地说,怎么可能是口误呢?这是很明确、很正式地在表明美国政府当局的立场。

 

每一次拜登说了以后,都会有人去问白宫、美国国务院,他们都会说美国的一个中国政策不变,对台湾的政策也没有改变。胡锡进和其他人认为这是美国政府在澄清拜登的话。拜登说错话了,要由美国的其他官员来澄清,这当然也很可笑。白宫的主人是拜登。一个白宫的工作人员或者国务院的人员怎么可能比总统更权威?大家要听白宫工作人员的,而不是听总统的,这不是很可笑吗?美国的外交政策是由总统定的,是总统说了算。拜登说得很清楚,他要遵循、坚持一个中国政策,但是并不等于允许中国大陆武力攻占台湾,这不矛盾,他并没有改变对中国的外交政策。

 

美国的外交政策由总统说了算,要不要武力干预、要不要出兵,也是总统一句话,因为总统是军队的总司令,出兵甚至不需要国会授权。虽然美国宪法规定宣战由国会宣布,但是从杜鲁门开始,美国总统就已经找到了一个方法绕开国会出兵。杜鲁门出兵朝鲜就没有经过国会的同意,他说我们不是宣战,而是去执行国际警察的义务,是去维护和平。后来历届美国总统出兵都不宣战,去越南和其他的国家都是以执行国际警察义务名义去的。如果以后拜登要出兵台湾,他也不需要国会的同意,也是由他说了算。

 

美国会不会出兵介入台海战争,其实也不是一个新的问题。在以前,大家心知肚明,都知道如果中国大陆真的打台湾,那么美国政府很可能要派兵干预。这也是中国大陆一直不敢打台湾的一个原因,否则的话早就打了,因为有一帮主战派一直认为应该武力统一台湾。美国会出兵干预是一个让中国政府碍手碍脚、不敢贸然去打台湾的很大、很重要的因素。

 

但是,以前的美国总统不会公开、明确地说会武力干预。最近的一次是2001年,小布什接受记者采访被问到,如果中国大陆打台湾,美国会怎么办?他说,美国会帮助台湾保卫自己。记者又问,那是不是说美国会出兵?小布什说,我们采取任何做法都有可能。那时候并没有明确说会军事干预,但是给人的感觉就是那样。拜登这次是明确地说的。

 

为什么美国总统、美国政府以前都不明确地说会军事介入?因为他们担心这么说有可能会刺激台湾铤而走险。七、八十年代甚至到九十年代,台湾还有相当多的人梦想着反攻大陆,特别是台湾还在国民党掌权时,想反过来统一中国。如果台湾主动挑起战端去挑衅,难道美国要出兵去帮助台湾打大陆吗?所以美国政府以前不愿意这么表态,采取的是“战略模糊性”的做法,他们认为这对于维护台海和平最有利。

 

现在完全不一样了,台湾已经没有什么人还在梦想着反攻大陆,自己能够过小日子就不错了。现在最主要的危险是大陆会打台湾,而且这个危险越来越大。因为很明显,现在不可能和平统一台湾了。香港“一国两制”的试验已经破产,台湾人不会那么傻,去接受“一国两制”,让台湾变成第二个香港。还想统一台湾就只能是武力解决。有人会想着统一祖国大业,想在青史留名,或者只是转移国内越来越大的矛盾,还真有可能铤而走险,出兵去打台湾。

 

既然面临着这么一个危险,那么拜登就把话给挑明了。他在回答记者提问的时候也说得很清楚,就是为了让试图去打台湾的人意识到后果的严重性,是用这种方法来制止战争。谁都清楚,如果美国政府保证会军事介入,那么台海战争就不太可能爆发了,因为真打起来美国介入的后果很严重。胡锡进这样的主战派现在还在叫嚣说,别看有拜登的保证,台湾的命运还是掌握在大陆手里,我们要打台湾的话,解放军成千上万颗炸弹打过去,会迅速摧毁台湾的防御系统,台湾的主要领导人就会被斩首……这种大话连胡锡进自己也不会相信,只要看看号称第二军事强国、军事力量比中国还要强大的俄国打乌克兰打成什么样,就很清楚了。美国只是给乌克兰提供了情报、武器而已,俄国就打得这么狼狈,更不要说美国出兵,那更没法打了。

 

胡锡进们还有最后一招,叫嚣打核战争:美国敢出兵,就用核弹炸台湾、美国。当然,这会受到报复,中国也完了。为了攻占一个岛,整个中国都被核弹炸得稀巴烂,甚至把整个地球也都炸得稀巴烂,这属于战争狂人。这种战争狂人在俄国可能有,这就是北约不愿意直接派兵去乌克兰的一个原因,不想跟俄国打核战争。这种战争狂人在中国可能很少,如果为了一个岛把整个中国都搞没了,绝大部分中国人都会反对。中国人还是比较实际的,不值得为了一个岛把自己整个国家都搞没了,不会像普京那样,说如果俄国受侵略、不存在了,还要人类干什么,还要世界要干什么?要让整个世界给俄国陪葬。中国人这么想的人可能很少,也许胡锡进会这么想,所以应该把胡锡进这样的战争狂人当做全中国人的公敌,也是全人类的公敌。

 

2022.05.23.录制

2024.01.15.整理



怎样成为一个博学的人

11 03 2024年

上次谈到,伊斯兰黄金时代涌现出了一大批通才、全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这样的人之后当然还有,现在也有。哈佛大学生物系以前有几个教授就属于百科全书式的人物:斯蒂芬·杰·古尔德、理查德·列文廷、爱德华·威尔逊。只不过这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现在更适合于做普及的工作,因为各个学科、领域都研究得很深了,做跨领域的研究很难取得前沿的成果。那几个哈佛大学的教授都已经去世了。他们在生物学领域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主要的贡献都是在年轻时做的,后来主要做的就是普及的工作。

 

也有看上去很博学多才的人是假冒伪劣,中国尤其多。例如土摩托很推崇的一个网人“海边的西塞罗”,我不知道他真名叫什么,是什么背景。这个人每次遇到什么热点,马上就写一篇长篇大论,似乎对各个问题都了如指掌,其实都是不懂装懂。我以前多次揭露过这个人,不过他吓唬、蒙骗土摩托这种人绰绰有余了。

 

真正要成为一个很博学的人,先天条件当然很重要。人的聪明就表现在理解能力和识别能力比较强,看过的东西马上就能掌握;记忆能力也很强,看过了就不会忘。这种先天的条件是爹妈给的,没必要多说,我们只说后天的。光有先天的条件不行,还需要有后天的努力。应该怎样通过后天的努力,也让自己成为一个博学的人呢?

 

第一,英语阅读能力要强。最可靠的、最丰富的信息、资料现在都是用英语写的,英语是国际语言、学术语言。如果不懂英语,阅读的很多东西,比如中文的东西可能都是不可靠的,甚至就是垃圾信息。所以,第一关就是英文的阅读能力一定要强,这是后天的努力可以做到的。我以前谈过怎样学英语,谈到了英语的四方面的能力:听、说、读、写,最容易掌握的就是“读”,最有用的也是“读”。

 

第二,基础要打好。要了解某个领域、某门学科,就应该系统地掌握这门学科的基础知识。不要说很多人不具有基础知识,中国有一些教授、专家连自己研究领域的基础知识都不掌握。我曾经多次批过北大生物学教授饶毅,他就是连生物学的基础知识也没有系统掌握。我多次建议他应该系统地学一下生物系的本科教材,这是很认真地给他提建议,因为要系统地掌握某个领域、某门学科的基础知识,学本科教材的确是最好的途径。

 

如果对某一学科比较陌生,以前没有接触过,那么不仅应该学本科教材,甚至还应该从中学教材学起。例如,中国人如果要了解美国的历史,我认为就应该从美国中学的美国历史教材学起,我自己就是这样的。在来美国留学之前,我看过很多关于美国历史的书,但有一次去美国的公共图书馆,花半美元买了一本美国高中的美国历史教材,看了之后才发现,自己连很多基本的东西都不知道。美国的教材有一个好处,很厚,知识很多,而且很有意思,读起来不会觉得烦。这跟中国的教材不一样,中国的教材都很薄、很单调,读起来没有意思。

 

美国的教材也有一个缺点,因为很厚、印刷精美,所以卖得也特别贵,一本都是几十美元、一两百美元。但是教材新版出来,旧版就会卖得很便宜,特别是旧书,就跟白送一样。我以前喜欢到公共图书馆去淘处理的教材,现在可以从亚马逊买。亚马逊旧书也很多,很便宜,基本上是付运费就可以寄来。所以我收集了很多美国教材,特别是生物学的教材。教材有一个好处是基本不会过时,即使是十年、二十年前的教材,大部分内容都还是正确的,教材是最适合看旧书的。

 

第三,要少精读、多浏览。我算是看了很多书的,但一本书认认真真从头看到尾的很少,也很少有值得这么认真精读的书。大部分的书拿起来都是浏览,从头到尾一页一页地翻,一目十行地看下去。看到哪个地方觉得很有意思,就认真地看,然后再往下翻。所以,我对一本书的印象可能就是觉得有几个地方写得比较有意思,而一本书真正有价值的可能也就是那些地方,因为很多书都会为了增加篇幅,往里面塞很多没有必要的内容。如果每本书都要精读,没有那么多时间,只能通过浏览的方式才能尽量地读很多书。而且,我读书不习惯在上面写写划划,年轻的时候还这么干过,后来就不干了。写写划划通常是觉得这个地方写得很好,也许以后会回头再看,但是你以后真的会再回头去看吗?几乎是不会的。在书上写写划划就是浪费时间。所以我看过的书就跟没看过的一样,都是崭新的。

 

第四,要涉猎广泛,不要只看那些时髦的、畅销的书。很多畅销书是商业炒作的结果,过一两年、两三年就没啥人看了。而且不只是什么样的书都看,其他的资料也要看。很多知识,特别是新的知识是书本里没有的,所以除了看书,还要看论文、报纸、期刊。看报纸也应该各个版面都看,我较早以前看纸质的报纸如《纽约时报》,是从头一直看到尾,各个版都看。从美国的国内大事、国际时事、地方新闻、商业版、艺术版、读书版、科学版、评论版,甚至读者来信和广告也看,因为从广告也可以学到不少的东西。只有体育版不看,因为我对体育实在不感兴趣,也很难理解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喜欢看体育报道。

 

有一些东西则要少看,比如现在的自媒体文章,绝大部分是不值得看的。朋友圈传来传去的微信公众号文章,我有时候看是因为大家在传,看一下有没有什么值得批判的地方,并不是真想从里面学到什么东西。自媒体跟传统的媒体很不一样,写的人是以吸引眼球、挣流量为目的的,写的东西很多是夸大其词,甚至胡编乱造,基本上都是一些垃圾信息,不值得浪费时间去看。

 

第五,要厚积薄发、多看少说。这么说也许有人觉得我在搞笑,我自己每天发那么多推文,两三天就写一篇文章,还提倡多看少说?这当然是相对而言的,因为我说出来、写下来的这点东西,比我看过的、知道的少多了,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我们反对的,是那些喜欢显摆自己见多识广,觉得自己肚里有什么货就赶快晒出来,甚至肚里没货也要晒的;是那些只有半桶水,甚至根本就没有几滴水,又生怕人家知道他没有水,赶快泼出来让大家看桶里有水的;是那些一年可能只看了一两本书,就赶快写书评推荐的。

 

我们广泛阅读并不是为了显摆,是为了满足求知欲、好奇心,为了获得智力上的满足。有一点也很重要,为了增强识别的能力。基础知识打得扎实,懂得多了,就不会上那些所谓的大师、专家、学者的当了,一看就知道他们都是不学无术、不懂装懂、喜欢信口开河。

 

2023.12.11.录制

2024.1.14.整理



俄国入侵乌克兰不是中国大陆攻打台湾的“预演”

10 03 2024年

俄国入侵乌克兰,墙内的媒体以及很多人都非常兴奋,把它当成以后大陆攻打台湾的预演。特别是一开始受到了俄国宣传的欺骗,以为乌克兰一下子就被打趴下了,这些人就更加兴奋了。

 

其实,大陆打台湾跟俄国打乌克兰是很不一样的,不能把它作为预演。如果要比较这两种战争,站在中国大陆的角度来看,跟俄国相比既有优势,也有劣势。

 

我先说一说大陆这边的劣势。

 

第一个劣势是地理的原因。乌克兰跟俄国接壤,无险可守,俄国想打就调动大军,坦克、装甲车一字长龙开过去,乌克兰挡不住。但是,台湾跟中国大陆隔着一条海峡,中国大陆打台湾要跨海作战,这个难度要大得多。

 

第二,台湾的军事力量比乌克兰的军事力量要强大。乌克兰在2014年之前连一支比较正规的部队都没有。那时候乌克兰投靠俄国,俄国是它的保护伞,不觉得有发展自己的军事的必要。一直到2014年乌克兰爆发了革命,亲俄的政权被推翻,普京派兵占领克里米亚,后来又挑动乌克兰东部的分离主义者起来闹独立,这才迫使乌克兰觉得有必要发展一支比较强大的军队。西方国家也是那个时候开始给乌克兰大笔的军事援助。但是这毕竟只有8年的时间。

 

台湾从老蒋的时代开始一直维持着一支不弱的军队。老蒋一开始想着反攻大陆,后来要自保,防止大陆打过来。所以,台湾几十年来一直有一支相当庞大的正规的美式部队。以前台湾的男人都要服两年的兵役,2018年以后改了,从义务役改成了招募。但是,即使那些不服兵役的台湾男人也要参加四个月军训。所以,台湾的预备役数量非常庞大。它的现役军人虽然不停地缩减(现在有17万),但是预备役有100多万人。

 

台湾的武器数量要比乌克兰的武器数量多而且更为先进。几十年来台湾一直向美国购买先进的武器。就拿空军来说,台湾战斗机有280多架。乌克兰的空军非常弱,只有60多架飞机,连台湾的零头都还不到。台湾海军也不弱,有4艘驱逐舰、4艘潜艇。乌克兰基本上没有海军,没有驱逐舰也没有潜艇。

 

第三,中国大陆的部队跟俄国比起来比较弱。俄国军事在世界上排第二,中国排第三。而且,中国的部队从1979年打越南以后就再没有打过仗了。80年代中国跟越南还有边境的摩擦、小规模的战斗,后来越南跟中国的关系正常了就没了。现在中国跟印度还有边界的摩擦,但是那连战斗都算不上,是冷兵器、拳头、石头的械斗。所以,已经有40多年的时间中国的军官、士兵都没有上过战场,没有作战经验。俄国几十年来一直不停地打仗,作战经验比中国军队要丰富多了。

 

第四,一旦仗打起来,美国对台湾的支持力度会非常大。美国对乌克兰的支持,一方面属于道义上,一方面是为了扼制俄国扩张的需要。它并没有义务援助乌克兰。但是,美国对于台湾有援助义务,因为台湾以前是它的盟友,有《台湾关系法》从法律上规定美国必须在军事上援助台湾。一旦台湾遭到中国大陆的攻击,美国未必会派兵介入,但对台湾的援助力度肯定要比对乌克兰的援助力度大得多。

 

第五,乌克兰对俄国没有还手之力,只能采取防守,没法报复、反击俄国。台湾有反击中国大陆的能力,而且反击的后果会非常严重。中国东南沿海都在台湾的打击范围,而东南沿海又恰恰是中国最发达、人口最多的地区。上海、浙江、江苏、福建、广东这些地区如果被台湾的导弹、轰炸机给炸得稀巴烂的话,中国大陆的经济损失、人员伤亡都会非常大。大陆在打台湾之前就要考虑后果能不能承受得起。

 

但是,中国大陆打台湾也有优势。

 

跟俄国打乌克兰比,第一个优势是:乌克兰跟北约的国家接壤,国际援助很容易运输进去;但是,台湾是一个岛,跟其他国家离得很远,国际援助只能通过海上或者空中进去,一旦中国大陆把台湾包围起来,就可以切断援助。

 

第二,台湾很小,面积才36000平方公里,如果大陆打过去,部队很容易就把台湾占了。乌克兰很大,面积有60万平方公里,比台湾大多了,俄国如果要把它占领,需要把俄国部队80-90万全部调过去才有可能。现在只派十几万的部队过去,就只能集中打几个城市,是占不了的。

 

第三,如果大陆打台湾,引起的国际反响不会像俄国入侵乌克兰那么大。现在毕竟绝大多数国家都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很多国家会认为大陆打台湾属于内政,不干预。跟俄国打乌克兰不一样,那是侵略一个主权国家。

 

第四,中国在世界上的经济地位要比俄国高多了,中国GDP世界排第二,俄国才排第12。中国跟很多国家的贸易关系非常紧密,是很多国家的第一大经济贸易伙伴。如果国际上要制裁中国就比较麻烦,不像制裁俄国。对于俄国的制裁大家觉得还是能承担得起的。实际上对俄国的制裁没动最大头,真正要把俄国打垮的制裁是不买它的能源——石油、天然气。如果做出这种制裁,俄国经济马上就垮掉,因为俄国政府的财政收入40%来自能源。但是,如果下了这个决心,欧洲的能源供应就出问题了。它依赖俄国提供的原油和天然气。如果要制裁中国,很多方面都跟从能源方面制裁俄国是一样的,所以很多国家、特别是欧洲国家不一定下得了这个决心。

 

第五,如果中国大陆打台湾,士气不一样。俄国打乌克兰,士气很低落,因为这是侵略别的国家,而且理由莫名其妙。甚至军官都不敢跟士兵说要打乌克兰。被俘虏的士兵都说了,我们以为是来军事演习的,不知道是侵略别人。所以俄国士兵的士气很低落,很多人或者投降或者逃跑,甚至坦克也不要、扔了,现在乌克兰有很多的坦克、装甲车可捡。

 

但是,如果是大陆打台湾,士气会很高昂。经过这么多年的民族主义洗脑、宣传,一说要收复台湾、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很多人会非常兴奋,巴不得赶快去打,所以士气会很高。而且国内民间的支持也会很大。这也跟俄国不一样,俄国这次打乌克兰,国内反对的声音很强烈。

 

所以,不能把俄国打乌克兰当成是中国大陆打台湾的预演,因为两者的差别很大。但是,通过这次俄国打乌克兰,倒是可以对于大陆打台湾有所警醒,至少有两点:

 

第一,要以强吃弱不像想象的那么容易。如果弱的这一方激烈地抵抗的话,那么强的这一方是很难受的,打得没那么顺利。俄国比乌克兰强大多了,志在必得,普京以为用两天时间的闪电战就可以推翻基辅政府。美国情报部门也认为,基辅最多也就撑三天,就会被占领、沦陷。但是出乎人们意料的是,乌克兰越打越勇,逼得俄国不得不改变作战的方式,现在都不知道要拖到什么时候去了。所以,如果大陆打台湾,台湾军民激烈抵抗的话,那么就不会像那帮天天叫嚣着要把台湾灭掉的人想象的那样打得那么轻松,速战速决,马上就能把台湾吃掉。

 

第二,如果引起了国际众怒,制裁会非常严厉、全面、有针对性。不限于大家想象得到的经济制裁,还有其他各方面的制裁——文化的、体育的、针对个人的制裁。这次最出乎大家意料的是,连一向中立的瑞士也跟着宣布制裁俄国,要冻结普京、俄国权贵们在瑞士国家银行的存款。这会把中国权贵吓坏了,因为中国权贵在瑞士银行的存款肯定要比俄国权贵多得多,这是要给自己留一条后路。现在让他们意识到,这个后路有可能被断掉,这样很可能就吓得不敢再整天琢磨着要怎么样把台湾灭掉了。

 

台湾如果在可预见的未来维持现状,是最好的,不仅对台湾,对中国大陆,对整个世界都是最好的。

 

2022.3.1.录制

2024.1.13.整理



伊斯兰的黄金时代

9 03 2024年

我在《究竟有没有亚理斯多德这个人?》谈到,伊斯兰文明曾经有过一个黄金时代,很多人对此一无所知。在中文网上,伊斯兰恐怖症、反穆斯林主义非常流行,很多人瞧不起伊斯兰、穆斯林,认为他们一文不值。不仅很多普通网友这么认为,不少网红、“学者”也这么认为。例如土摩托口中的穆斯林好像都是极端的宗教分子,整天除了信教就什么事都不干。还有“学者”赵士林,以前是人民大学的教授,是美学家李泽厚的学生,自称“国学大师”,退休后去了加拿大,整天在网上用脏话骂人,我说他是“骂街派国学大师”。他说伊斯兰教除了面纱,什么创造都没有,就非常无知。

 

伊斯兰世界、阿拉伯帝国曾经有500年时间是全世界最发达的地方,是世界文化、学术中心。这个时期被称为“伊斯兰的黄金时代”,从公元750年阿拔斯王朝建立算起。阿拔斯王朝那段时间相当于中国的唐朝和宋朝。中国古代史书把阿拔斯王朝叫做“黑衣大食”,“大食”是中国古代对阿拉伯的称呼。从那时开始,一直到1258年阿拔斯王朝被蒙古灭掉为止,这长达500年、相当于中国唐宋的时间,阿拉伯世界是全世界最发达、文化学术最辉煌的地方。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局面出现呢?主要是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阿拔斯国王(哈里发)信仰的伊斯兰教派特别推崇知识。伊斯兰教有一句名言:“学者的墨水比烈士的鲜血更神圣。”阿拔斯王朝的哈里发特别推崇这个观点,特别看重知识,看重学者。哈里发将首都从大马士革迁到了巴格达,在巴格达建了智慧宫,相当于翻译馆、图书馆、科学院三重作用。智慧宫重金聘请、招揽各地学者,花钱让他们做翻译和学术研究。特别是一个叫马蒙的哈里发,更可以说是知识的发烧友,对知识的追求达到了狂热的地步。他统治的时期是文化、学术最繁荣的时期。

 

还有一个原因是,当时造纸术从中国传到了阿拉伯世界。一般的说法是,在阿拔斯王朝建立的第二年,也就是公元751年,阿拔斯王朝跟唐朝在怛逻斯发生了一场战争。唐朝军队大败后有几千名士兵被阿拔斯王朝俘虏,其中有一些士兵会造纸,所以造纸术就传到了阿拉伯。后来有一些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见解,认为在那之前,造纸术就已经传到阿拉伯了。不管怎样,阿拉伯世界在巴格达建造纸厂,大量造纸就是从8世纪末开始的。这种纸张跟以前用的羊皮纸比起来,制作方便、便宜得多,很有利于知识的传播。

 

当时文化、学术的繁荣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翻译,有一场翻译运动,大量翻译古希腊著作。阿拔斯王朝通过一系列条约,向拜占庭帝国索要古希腊的著作,甚至打仗赢了也不要战利品,要书。引进著作后,组织了很多学者把它们翻译成阿拉伯语和波斯语。当时著名的翻译家就跟明星一样,是众所周知的,收入之高也相当于现在的体育明星、影视明星。他们翻译了大量的古希腊著作,其中有不少在西方世界反而已经失传了。那时的西方是基督教统治的黑暗的中世纪,不重视古希腊的著作,认为是异端邪说,所以失传了,后来又从阿拉伯语、波斯语翻译成拉丁语,重新传回西方世界,并由此引发了文艺复兴。如果没有阿拉伯世界的这场翻译运动,就没有后来的文艺复兴了。

 

除了翻译,伊斯兰学者也做原创的学术研究。他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发现古希腊哲学家、学者的观点有问题,值得商榷,就做研究,在这基础上加以改正,有新的发现。

 

当时在伊斯兰世界出了非常多的学者,而且这些学者有一个特点:通才。很多杰出的学者是跨各个领域的,什么都研究,著作也非常多。他们写下的书比亚理斯多德的著作多得多。在金灿荣看来,这些阿拉伯、波斯学者,是不是也全都不存在了?因为按他的说法不可能有人懂那么多,写那么多书。其实,当时写一两百本,甚至更多的著作的人都有。

 

在这么多通才、全才的学者当中,最著名的有这么几个。一个叫海什木,他是什么都研究的,但最主要的贡献是做了系统的光学研究,出了系统的光学著作,所以被称为“光学之父”。他的研究影响到了西方后来那些研究光学的科学家,像惠根斯、牛顿、笛卡尔,都受到他的影响。

 

还有一个学者叫做阿维森纳,他也是什么都研究,但最主要的贡献是解剖学和医学。他写了一本医学百科全书《医典》,后来翻译成拉丁文传到了西方世界。在17世纪之前,《医典》在欧洲很长时间内就是标准的医学教材,所以阿维森纳被认为是继希波克拉底和盖伦之后最伟大的医生,被叫做“医生的医生”。

 

还有一个学者叫纳绥尔丁·图西,也是什么都研究,主要贡献之一是天文学。他改进了托勒密的天体模型,因为托勒密天体模型存在不少问题,他做了改进并提出了一个新的模型,后来被叫做“图西双轮”。在哥白尼的著作中有类似图西双轮的模型,所以有人怀疑哥白尼剽窃了图西,至少是受到了图西的影响。图西的影响非常大。他对天文做了当时最精确的观察,制定了当时最精确的星象表、天文历法,传遍了全世界,包括中国元朝的“回回历”也是根据图西的历法来的。但我认为图西最重要的贡献是创建了三角学。三角学、三角函数早就有了,但以前是天文学的研究工具,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学科。图西对平面三角学,甚至球面三角学做了系统研究,写成了专著,三角学才因此变成了一个独立的学科,从天文学剥离出来了。

 

还有一个学者叫花拉子密,也是什么都研究,但最重要的是他第一次系统地研究代数,写了《代数学》。这本书后来翻译成拉丁文,也是西方国家在很长时间内代数学的标准教材。以前已经有一门数学学科几何学,是希腊的欧几里德创建的,而花拉子密创建了代数学,让代数学从此跟几何学一样成为数学的一个独立学科,所以他被叫做“代数之父”。海什木是光学之父、花拉子密是代数之父、图西是三角学之父,这么多的“之父”全都是穆斯林。

 

伊斯兰的黄金时代随着阿拔斯王朝的灭亡而结束。阿拔斯王朝是被蒙古大军灭国的。蒙古当时的一个大汗叫旭烈兀汗,率领大军打到了巴格达。巴格达保不住投降了,但蒙古军还是屠城,阿拔斯的最后一代哈里发全家被杀,很多学者也都被杀了。蒙古军不仅杀人,还把巴格达的各种各样的建筑,图书馆、医院、王宫,全都烧毁。损失最大的是巴格达的智慧宫(相当于公共图书馆)也被毁掉了。智慧宫里的书本来都有皮革作书皮保护起来,蒙古士兵把书皮剥下来,用来做拖鞋,里面的书就扔到河里。巴格达边上有一条很大的河,底格里斯河,几十万本书扔到河里变成了一座桥,人可以骑马踩着书过河,而且河水都被书里的墨水染黑了。幸好我刚才提到的图西很早就在另外一个地方投降了蒙古,受到旭烈兀汗的重视,让他管天文和文化。在巴格达的智慧宫被毁掉之前,图西已经抢救了大批图书,很多著作才得以流传下来。

 

伊斯兰的黄金时代从此就结束了。但伊斯兰有500年的时间是全世界最发达的地方,是世界的文化中心,当时的阿拉伯语跟现在的英语一样,是科学语言、学术语言。如果土摩托生活在那个时代,他这个很势利的人肯定也想跑到巴格达去,也想进智慧宫。只不过以他的脑子和见识,人家还看不上他。

 

2023.12.09录制

2024.01.12.整理



秦刚真的已经死了吗?

7 03 2024年

中国前外交部长秦刚已经失踪快半年了,他最后一次露面是在6月25日。最近,国外媒体有一种说法,说秦刚早在7月份就已经死了。今年6月底,俄国外交部副部长鲁登科访华,见了习近平,透露说,秦刚把中国核武器的资料给了美国。然后,秦刚就被抓了,7月底死在北京的一家医院,不知道是被折磨死的还是自杀的。

 

其实早在7月中旬,秦刚因为三星期没有露面,引起了人们对他的下落的猜测,当时在中文网上就有传言说,秦刚已经死了。当时还有人在推特上给我发私信,说秦刚已经在北京医院死了,死得很惨,是自杀死的。还说消息绝对可靠,是北京医院的人告诉他的。但我对这种小道消息从来不轻信,也就没把它公布出来。

 

国外媒体关于此事的的信息来源都是美国政治新闻媒体《政客》的报道。《政客》是一家很正规的媒体,信用还不错,但是关于秦刚死讯的报道很奇怪,因为没有写记者或作者的名字。这么重大的独家报道如果是真的,是记者出名的大好机会,不署名很奇怪,是不是心虚呢?是不是觉得这个信息靠不住,怕以后被戳穿了很丢脸,干脆就不署名了?

 

《政客》说信息来源是能够接触到中国高层的人透露的,是匿名的。匿名的信息来源当然不一定就靠不住,如果信息是直接的、第一手的,就比较可信。比如中国高层,或者某个中国官员,或者医院的人透露的就比较可信。“能够接触到中国政府高层的人”算什么信息来源?很多人都可以自称能够接触到中国政府高层,特别是中文网上有很多人这么自称,被人们戏称为“中南海听床师”。网上7月中旬就已经有这种说法了,就是这些“中南海听床师”说出来的,一个个都说得好像极其准确。这就让人怀疑,《政客》说的能够接触到中国高层的消息人士透露的,莫非就是从中文网上“中南海听床师”那里听来的?

 

不仅《政客》报道的信息来源很可疑,报道的内容也很可疑。《政客》说是俄国外交部副部长对习近平说的,如果俄国政府真的掌握了秦刚叛变的秘密,为什么派一个外交部副部长来说呢?完全可以由普京直接打电话告诉习近平。如果是派人把证据带过来,那就应该派一个级别更高的,比如外交部部长,才能见到习近平。外交部副部长来是见不到习近平的,对等接待的只能是中国外交部副部长或者部长。当时的报道也的确是中国外交部副部长马朝旭和部长秦刚会见了鲁登科,没有鲁登科见习近平的报道。那时候刚刚发生了瓦格纳兵变,鲁登科访华很可能是来通报瓦格纳兵变一事。

 

秦刚把中国核武器的资料给美国这事也很可疑。秦刚并不是中央军委的人,也不是中国军方的人,他是外交部长,不是国防部长。中国的军、政分得很开,外交部长不可能接触到核武器的秘密资料。退一步说,如果秦刚由于某种原因、某个机会掌握了中国核武器的绝密资料,为什么要交给美国呢?他都已经当到副国级了,美国能给他比中国的副国级更高的待遇吗?副国级在中国就是人上人了,美国不可能给他更多的好处,所以这也是说不通的。

 

《政客》的报道说,能够接触到中国高层的消息人士说秦刚已经死了,死在医院,但怎么死的不知道。连秦刚死了这么绝密的消息都知道,却连他怎么死的、是自杀还是被虐待死的基本事实都不知道,是不是也很奇怪?而且《政客》提出的两种可能也很难说得通。以为人被抓了就会受折磨,这是对中国国情不了解。中国的官员,特别是高官落马了、被抓了,其实是不会受折磨的,因为办案的人得给自己留一条退路。万一落马的高官以后东山再起,或者万一自己以后也落马了,办案的人也不希望被人折磨,所以有这么一个惯例,对高官是不会折磨的,也没有必要去折磨他,被抓以后遭到折磨是中国老百姓或者低级官员才会享受的待遇。秦刚自杀这种可能性也非常低,因为高官被“双规”后首先要保证他不会自杀,一天24小时都有人全程监控,没有自杀的条件。所以《政客》的报道是不可信的。

 

我并不是说秦刚就一定还活着。说不定他由于突发某种疾病死了,也可能看到要抓他被吓死了,或者真的瞅准了什么机会,利用看管人员的疏漏自杀成功了,这些可能性没法百分之百地排除。但是如果秦刚真的死了,对于中国政府反而是一件好事,就可以像说李克强突发心脏病死了一样,把事情糊弄过去了,这是最简单的做法。如果真死了,没有必要长期隐瞒他的死讯,也不可能一直隐瞒下去。拖得越久,公布他的死讯越容易让人怀疑他真正的死因,还不如随便找一个理由很快公布他已经死了,这才是更好的做法。

 

所以,秦刚应该不是死了,而是被“双规”了,在对他进行调查、收集罪证、讨论怎样处理。可能过一段时间就会公布他犯了什么罪,开除党籍、移交司法机关处理、判刑等等。这些都是根据中国国情和中国政府常规做法做出的判断。但我以前一再说过,现在的中国是老红卫兵掌权,而老红卫兵做事是不按惯例、不根据常理来的,胆大妄为什么都敢干。说不定秦刚真被搞死了。

 

2023.12.17录制

2024.1.10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