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国学天才”上不了复旦是谁的悲哀

28 08 2010年

“国学天才”“从8岁起至今阅读过两千本古籍”,平均一年阅读200本古籍,两天不到就读一本,比陈寅恪还牛。这个年代不仅缺乏大师,也缺乏常识,连高中生都知道怎么出奇制胜吓住不学无术却爱附庸风雅的考官,乱写古文古体诗、乱用生僻字、胡编甲骨文……

读了自称“千载之后,我会是配享文庙的国学大师”的“天纵之才”写的连韵都不会押,只是凑了七个字的“七字唱”,笑喷:

读《全集》,兼怀静安先生 (2010-07-13 22:24:24)
标签:王国维诗纪念文化    分类:逸仙室诗草
此七字唱乃三载之前为祭先生弃世八十而作,今先生《全集》梓行,予得添购一套,攻读在即。故重发此篇,词句一仍其旧,以求存其原貌。
考释殷契得真史,辨识周铭订书经。
校读汉简知逸闻,细研敦煌获亡籍。
蒙元旧史考证新,西北地理胸中烂。
先儒故礼公最精,六经要旨先生通。
讲义卅篇证古史,文集两编阐义理。
词话一部号人间,人间千载未得见。
伶人知音戏者师,红楼奇梦开新篇。
班马有才真不添,先生有道出素王。
昆明一跃何其壮,堪比屈子沉汨罗。
挣得干净杏坛地,年年涕泣对仲尼。

没才没学,半通不通,连普通中学生的水平都不如。我们可以原谅一个没有才气的年轻人的狂妄,却很难原谅复旦那几位国学教授。当今国学水平之低再次超出我的想像。

“国学天才”的《祭—-纪念国父逝世八十五周年》则是剽窃自秦孝仪《蒋公纪念歌》,看开头就知道了:“翳惟国父,中山孙公。巍巍荡荡,民无能名。”剽窃自“翳惟总统,武岭蒋公。巍巍荡荡,民无能名。”秦孝仪吹捧蒋介石:“革命实继志中山,笃学则接武阳明”,“国学天才”依样画葫芦:“革命实上追汤武,为学则直承孔孟。”把孙中山抄成了配享文庙的国学大师了。后面部分也是这么抄的。不仅无才无学,还无德。

看了“国学天才”的得意之作《《山海经》性质及成书年代考》,不过是东抄西凑普及山海经的大路货,再加上一点自己的胡思乱想,看不出有任何过人的国学修养。这竟能获得复旦博雅杯一等奖,成了复旦教授要求破格录取的资本,以后我若不幸遇到复旦国学教授,都要怀疑是遇到江湖骗子了。

复旦招生办主任对新华社记者说,复旦专家对孙见坤的评价是“他在中国古典文化素养方面具有极佳的学术潜力”。我看到的却只有极佳的剽窃潜力。复旦专家莫非是在找剽窃接班人?当今“国学大师”、“国学天才”都是欺世盗名之徒,我本来以为能在名牌大学混的国学教授总该还有点斤两吧。

由此可见,在腐败与不学无术同时横行高校的今天,高校自主招生绝对不可行。陕西招生办无意中做了一件好事,让一个没有表现出任何国学天赋、还靠剽窃蒙人的人失去了成为欺世盗名的“国学大师”的机会。



又出了一个李“神仙”

16 08 2010年

和司马南一起在深圳卫视22度观察做了一期关于李一“神仙”的辩论,为李一辩护的戈国龙研究员本来是对手,临阵退出,换了个自称刚辟谷5天的大胖子(也姓李,名振家)吹嘘他能断水断食13天、喝水断食57天,还不让我说话,让我大怒:“怎么找了个江湖骗子来做节目?”他说要起诉我,愿接受检验断水断食13天的奇迹。我等着。



美国《泌尿学杂志》质疑“肖氏手术”

9 08 2010年

美国《泌尿学杂志》最近登了“肖氏手术”在美国首批9个病人试验的结果,同时刊登了两篇负面的编辑评论。特别指出该结果与肖传国所说的在中国的成功结果不符,缺乏对照组,结果无统计学意义、自相矛盾,某些病人出现的改善可能是别的原因引起的,该手术应该只用于探索性研究,如果迅速用于临床会有巨大的危险。

THE JOURNAL OF UROLOGY, Vol. 184, 702-708, August 2010

EDITORIAL COMMENTS

The authors present the first North American experience with lumbar to sacral nerve rerouting for patients with spina bifida. The results from this study and previous animal and clinical studies by Xiao clearly demonstrate that nerve rerouting produces a somatic-autonomic or cutaneous/bladder reflex with stimulation of the lower extremity dermatome.1 What is also clear is that the clinical benefit of the procedure is not at all similar to previous reports.Although the authors did an excellent job of following the patients and characterizing their changes, the results are hard to validate without a control population going through the same rigorous surveillance regimen. In particular the improved bowel continence and minimal changes in bladder compliance may not b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he fact that most patients were still on clean intermittent catheterization and none achieved complete urinary continence is troubling in light of the report of 87% success with 110 children with spina bifida presented by Xiao.1 One has to wonder if most of these children are not voiding volitionally or using the newly developed cutaneous reflex, and how much reinnervation has a role in this surgery. Is it possible that unilateral denervation of the S3 ventral motor nerve produced improved compliance and continence, as previously reported in numerous clinical series?2,3I congratulate the authors for taking on this challenge. I hope this study leads to a rebirth or refocus regarding neurosurgical treatments of neuropathic bowel and bladder. I strongly agree with the authors that this procedure should remain on a research protocol only.

Eric A. Kurzrock
Pediatric Urology
U. C. Davis Children’s Hospital
Sacramento, California

One of the most curious findings is the discrepancy between urodynamic data and subjective voiding. One patient exhibited a decrease in capacity and an absence of reflex arc, and yet he subjectively reported improved bladder and bowel function! I could not help but speculate that his voiding after the procedure could simply be the bladder emptying via intra-abdominal pressure generation against an open bladder neck, given his preoperative stress incontinence. Xiao reported that more than 87% of 110 patients gained sensation and continence within 1 year (reference 7 in article). In comparison, the current patients undergoing the identical procedure with the help of Xiao himself only showed a modest improvement in objective urodynamic studies and subjective reporting. Unless the innovators provide a sound argument and data for the validity of the procedure, there is a great danger of its improper and rapid adaptation by patients and the medical community at large.

John M. Park
Department of Urology
University of Michigan Medical School
Ann Arbor, Michigan

REPLY BY AUTHORS

We agree this is a challenging study on many levels. The intent of publishing these 1-year data was to understand the potential complications associated with lumbar to sacral nerve rerouting, demonstrate that a cutaneous to bladder reflex is achievable and, given the nationwide interest in this procedure, reinforce the need to continue this rigorous research protocol until more is known about the risk-benefit profile. Hopefully our 36-month data will shed more light on the clinical usefulness of this innovative procedure.



钱伟长说他解决了爱因斯坦一辈子唯一没解决的问题

5 08 2010年

为什么牛在飞?因为有钱老在吹。


又,爱因斯坦没有当过院长,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也不隶属普林斯顿大学,是不同机构。

钱老在央视《大家》吹牛

1940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第一次出现了中国研究生的身影,而到校的第一天钱伟长就发现,他和导师辛吉都在不约而同地,研究同一个课题,于是他们立即合作,仅用了五十天的时间,就完成了这篇《弹性板壳的内禀理论》,随即论文寄到了世界导弹之父——冯卡门的手中,并发表在他六十岁的祝寿文集里。

钱:为什么我在美国有名,就是因为这篇文章。

记者:就是因为这篇文章。

钱伟长:那时非常有名的,爱因斯坦看见了,他也有一篇的,一共有24篇,我跟我导师辛集是合写的一篇,他们都晓得。发表的文章,有好多都是犹太人。爱因斯坦是,还有冯诺尔门,那时候爱因斯坦在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的院长,普林斯顿大学,本身就很有名。那么他看见我这篇文章了,他看见我提这个,他说好,我这一辈子,就这个问题没有解决,他研究相对论是在1905年发表相对论第二篇文章,从那发表之后,相对论起了很大作用,人们说他第一个科学家,而且得了诺贝尔奖金的。他说我一直睡不了觉,一直在研究,好像我这个还不对,还有东西没弄清楚。他说我弄清楚了。



捏造履历要付出代价

31 07 2010年

    1902年,牛津大学校友、在南非经营钻石矿业发了财的罗德斯(Cecil Rhodes)留下遗嘱设立罗德斯奖学金,每年资助数十名来自美国、德国和大英国协的大学毕业生到牛津大学继续学习两、三年。它是最早的、也是最有声望的国际奖学金,其获得者称为“罗德斯学者”,号称离开牛津后什么工作都可以得到。比尔·克林顿也是罗德斯学者,在竞选总统时,其简历也不忘提到这个荣誉,以说明他从小就很聪明。

    最近有一个“罗德斯学者”遇到了麻烦,麻烦在于他并没有获得罗德斯奖学金。美国杜克大学副教授、癌症研究者安尼尔·波蒂(Anil Potti)在递交美国国家卫生院和美国癌症学会的资金申请报告中,在其简历里写着自己在澳大利亚读书时曾经获得罗德斯奖学金,但是有的写的是1995年获得,有的写的是1996年获得,还有的则没有写获得过该奖学金。这种自相矛盾引起了《癌症通讯》的怀疑,他们的调查发现,在罗德斯奖学金获得者名单中并没有他的名字。波蒂回应说,他曾经获得罗德斯奖学金的提名。然后就不愿再回答任何问题。

    《癌症通讯》报道这一发现后,杜克大学校方立即让波蒂离职接受调查。美国癌症学会冻结了已授予波蒂的一大笔科研资助。随后,波蒂在2007年发表的一篇论文遭到质疑,由波蒂领导的三项临床试验也被停止了。这还没完。在申请联邦政府的科研资助的报告中提供虚假履历属于犯罪行为,波蒂有可能因此被起诉。

    在许多中国人看来,这未免太小题大做。不就是在履历中虚构了一个年轻时获得的荣誉吗,有什么大不了的?波蒂能当上美国名牌大学的副教授,获得多项科研资助,其能力已得到了证明,管他年轻时有没有得过罗德斯奖学金啊?就算没有得过,也是获得过提名的,不完全是无中生有嘛。《癌症通讯》对此揪住不放,是不是在炒作啊?那些质疑波蒂的人是不是忌妒他啊?

    但是美国人显然不这么看。一个人如果连履历都敢捏造,还有什么不敢捏造?这说明其诚信有问题,他所做的其他事情的真实性也都要打个问号,能力再强也没有用。

    我不知道波蒂为何要在其履历中说自己是罗德斯学者,这种年轻时的荣誉对他获得科研资助并不会有帮助。他敢在履历中撒这个很容易戳穿的谎,是因为他知道资金评审人员不会去调查申请者的履历。如果不是《癌症通讯》多事,也就混过去了。

    在美国社会,特别是在科学界,都倾向于信任他人。因此如果有人作假的话,很容易得逞。但是却很少敢于作假。并不是由于美国人天生就更有道德,而是由于这种相互信任是建立在对不诚信行为的严厉打击基础之上的。一旦有人对不起这种信任,从此人们就很难再相信他,让他无法再在圈子里混下去,甚至要追究其法律责任。

    波蒂的事情如果发生在中国,不会有多少人在乎。比他的履历捏造得更离谱、获益更大的有的是,也没见这些人因此付出了什么代价,都过得好好的。虽然在现在呼吁诚信已成了时髦,但是也仅仅停留在口头上。对造假者不敢或不愿进行打击,势必会刺激造假,提倡诚信当然也就只是一句空话。

2010.7.27.

(《新华每日电讯》2010.7.30)



李“神仙”的中国道教养生网删了招生网页

29 07 2010年

李一“神仙”的“缙云山道教——中国道教养生网”怎么把“中国缙云山国际社区~国际静心及养生胜地”的招生简介网页删了?“使用所有最科学的性行为保护措施”、“当你抵达欢迎中心时就会做HIV/爱滋测试”,“神仙”也相信科学,好事啊,应该让李“神仙”当爱滋预防大使。下面是截图。

liyi2.jpg



道士李一勾结邪教的证据

29 07 2010年

【方舟子按:印度人奥修1985年在美国因涉嫌投毒、试图谋杀、私藏武器、毒品等35项罪行被捕,判10年缓刑、罚40万美元,驱逐出境。奥修教在美国被视为邪教。奥修被称为“性爱大师”(sex guru),提倡性解放。参加李一“神仙”的“中国缙云山国际社区~国际静心及养生胜地”要先“做HIV/爱滋测试,15分钟就会知道结果。呈阴性反应者便可进入园区。”
http://www.jysdj.com/Article.asp?RID=121
建议记者去挖挖这其中的奥妙。】

方先生:

    你好!看到你关于道士李一的微博报道。

    我把道士李一和世界知名邪教唯一教、奥修静修会成员勾结的证据发给你,为你揭露李一提供一些参考资料。

奥修邪教铭远国际静心中心网站
http://www.osho.org.cn/

网站左下角的链接,那个中国道教养生网就是李一的缙云山道教、养生网站,以前李一的照片还被发在铭远国际静心中心网站的首页。

铭远国际静心中心左下角的另一个链接,百度空间《来到成道者的脚下》

关于李一的事情已经有反应了
http://hi.baidu.com/veet/blog/item/91fc28e9bea39b32b90e2df8.html

VEET国际静心中心 (图片集3)就设在李一的白云观
http://hi.baidu.com/veet/blog/item/a4e252ecb9546ed42e2e21c1.html

请看第三张图片下的说明:您可以在这里静心,还可以在这里狂欢。。。
http://hi.baidu.com/veet/blog/item/4de3f0f96b87385c242df2fb.html

 图片一是缙云山闭关修行中心的山顶白云观地宫外广场

http://hi.baidu.com/veet/blog/item/50e44706937b5d7e03088184.html



猜猜谁造假?

24 07 2010年

作者:饶毅
http://www.sciencenet.cn/u/饶毅/

美国《生物化学杂志》(JBC)是国际生物化学界享誉百年的主要杂志。近日,其编委会收到一封奇怪的电子邮件,投诉方是民(笔名方舟子)十四年前的论文。

投诉者给自己取名Yun Rao,号称是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教授,用gmail与杂志编委会联系(内容见附件)。

编委会发现,我也向他们证实: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没有叫Yun Rao的教授。

编委会也发现方是民的论文没有造假。

国际科学界,不会让通过诬陷来抹黑的人得逞,这和中国目前的文化不同。

世无完人,方舟子肯定有错的时候。做错的时候,不妨批评。

但如果有谁相信捏造的谎言,一定是本身有问题。

投诉者以北大教授名义给重要杂志编委发出有问题的英文信件,是想让北大在国际同行面前出洋相?

投诉者不知道信件末尾“教授”如何规范排列,也不知道论文如果出现造假其后惩罚的常规做法和相关用词,竟然要正规机构“trash”一篇论文。

是投诉者造假、还是方是民造假,可能不是很难回答的问题?

投诉者编造自己的名字、工作单位和北大教授头衔,反映了什么,可能也不难辨别?
  

From: Rao Yun [rao.yun434@gmail.com]
Sent: Thursday, July 22, 2010 8:42 AM
Subject: A paper with fake data

Dear Editor:
   We read a paper entitled “RNA Polymerase II-associated Protein (RAP) 74 Binds Transcription Factor (TF) IIB and Blocks TFIIB-RAP30 Binding” published on Vol 271, No. 20, Issue of May 17, pp. 11703-11709, 1996, JBC. We suspect that the data in Figure 4B and 4C were artificially spelled out. By using a high resolution screen, it is very clear that there was one imprint line in the middle of the gel in Figure 4B, and two imprint lines in the gel in Figure 4C. The background difference can be seen if you adjust the whole image background. Therefore these two figures were manufactured. We would like to request your investigation and to ask the authors for explanation. Based on the case of the scientific misconduct, this paper should be trashed since such a kind of behavior is prohibited and should be regarded as artificially manufacturing data. We understand that sometimes a scientist may merge two gels into one figure. However, the merged two parts should be separately demo
nstrated. Unfortunately the authors merged two gels into one to mislead readers. Even worse, the authors used a box to group the two/three parts together as if all the lanes were from one gel. This is an obvious scientific misconduct.
We consider that such a kind of behavior damaged the reputation of the journal badly. We strongly request the journal to trash the paper and at the same time to report this scientific misconduct case to NIH and the institute of the authors.
We thank you for your attention to this issue and look forward to hearing from you.
Sincerely yours,

Yun Rao, Ph. D., Professor;
School of Life Sciences,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China.
Email: rao.yun434@gmail.com<mailto:rao.yun434@gmail.com>



唐骏在日本的导师板仓文忠教授回函

22 07 2010年

译文:

我是名城大学的板仓文忠。

关于唐先生的事回答如下。

唐骏于1985年作为预备生入学名古屋大学(板仓研究室)。次年1986年4月正式入学名古屋大学研究生院工学研究科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博士前期课程(硕士课程),1988年3月取得了工学硕士学位。其后继续学习同研究生院的博士后期课程(博士课程)。

唐先生非常优秀,满怀热情投入语音通讯的研究之中。其研究成果发表于(日本)国内学会和几个国际会议。

但是,1990年为了去国际会议发表研究成果赴美,未归滞留,很遗憾没有再回名古屋大学。因此也就未能在名古屋大学提交博士论文,没有取得博士学位。

关于他在美国的博士学位(加州理工大学),我一无所知。

如果需要更详细的信息,无论什么,尽可问我。

就这些了。

原文:

>
> 名城大学板倉文忠です。  唐さんについて回答します。
> 唐駿さんは、1985年に名古屋大学(板倉研究室)に研究生として入学し、
> 翌年1986年4月名古屋大学大学院工学研究科電子情報工学専攻の
> 博士前期課程(修士課程)に正式に入学し、1988年3月工学修士の学位を
> とりました。
> その後、同大学院博士後期課程(博士課程)に進学しました。
> 唐さんは大変優秀で、博士課程の音声通信の研究に情熱を注いでいました。
> 研究成果は、国内研究発表会や複数の国際会議で発表しています。しかし、
> 1990年に国際会議での研究発表のためアメリカ合衆国に渡航しましたまま、
> アメリカに滞在?在住し、残念ながら名古屋大学には帰りませんでした。
> したがって名古屋大学に博士論文を提出せず、学位も得ていません。
> アメリカ博士学位(カリフォルニア工科大学)については、私は全く関知
> していません。
> さらに詳しい情報が必要であれば、何でもお尋ねください。
>
> 以上。



如何鉴别“克莱登”大学

19 07 2010年

(按:2001年吴征事件时我已谈到这个问题,看来有必要再重弹一下)

   一夜之间,美国一所大学——西太平洋大学在中国忽然变得十分出名,被许多人称为“克莱登”大学,这个名称出自钱钟书的小说《围城》。在小说中,主人公方鸿渐在欧洲留学,未读学位,回国之前,花三十美元向在美国的一位爱尔兰裔骗子买了一张“克莱登”大学的博士文凭。方鸿渐回国后到三闾大学当教授,惊讶地发现同事中居然也有一位“克莱登”大学的“校友”。这位名叫韩学愈的教授还不慌不忙地告诉他真有“克莱登”这么所大学,而且还是不错的学校。

    西太平洋大学在中国也有很多校友,它的一位校友也坚称这是一所被美国政府认可的很正规的学校,有中国驻美领事馆开具的办学资格证明为证。然而,美国总审计局在2004年发布的报告认为,这是一家靠卖文凭赚钱的皮包大学,美国人称为“文凭制造厂”。其买卖价格如下:学士,$2,295;硕士,$2,395;博士,$2,595。一次性交钱。这所大学有两个分校,夏威夷的那个分校由于多项欺诈行为,在2006年被夏威夷政府消费者保护办公室起诉,被法庭判决解散。加州的那个分校则转让他人,改名加州米拉马大学。

    西太平洋大学的文凭在克莱登大学中算是比较贵的了。有的文凭几百美元就能买到。之所以有“克莱登”的存在,是因为有市场。虽然“克莱登”的文凭在美国的价值也就是一张印刷精致的纸,但在中国的情况则不同,文凭事关工作、职称、晋升、官职,几乎成了生存的必需品,而中国又不允许本国“克莱登”大学的存在(虽然正规大学在中国也卖文凭,那属于另一回事),存在一个“生态空间”,何况洋文凭难辨真假,于是美国的“克莱登”大学便乘虚而入了,有的挂着函授大学或网络大学的招牌遮人耳目,有的则通过中介公司与中国大学甚至名牌大学合作办班,一度办得红红火火。

    但是交钱上这些班的中国学生大部分都不清楚美国的教育体制,不知道这些“美国大学文凭”是不被承认也不该被承认的。美国结社、办教育都完全自由,任何人都可以办大学发文凭,很容易就能从州政府那里获得营业执照,有了办学许可。那么,如何保证求学者不受骗上当呢?美国社会采用的是“认证”制度。只有被认证的大学才是正规的、可信赖的大学,没有经过认证机构认证的大学就是野鸡大学或“克莱登”,他们可以颁发文凭,但在社会上不被承认,有些州还把使用这种文凭当成犯罪。

    有些在中国招生的美国“克莱登”声称它得到了美国教育部的认证。事实上,美国教育部并不对任何一所大学进行认证,这项工作是由专门的认证机构来做的。同样,在美国,由于结社自由,任何人都可以组建认证机构。那么,又如何保证认证机构的权威性呢?这时候美国教育部就派上用场了。它的工作,就是对认证机构进行认证。此外,还有一个民间机构高等教育认证委员会(CHEA)从事这项工作。只有经过美国教育部或CHEA认可的认证机构才是真正的认证机构。这些认证机构也全都是民间的、非赢利性的、独立机构。专门院校(如艺术、音乐院校)由相应的全国性认证机构认证,而普通高校则划分成中部、新英格兰、中北部、西北部、南部、西部六个地区由相应的地区性认证机构认证。要知道哪所高校是否获得了认证,需要知道它位于哪个州,属于哪个地区,然后到那个地区的认证机构的数据库寻找。比如西太平洋大学,据说位于加州,该由西部院校联合会认证,到该认证机构的网站,就检索不到这所学校。中国教育部教育涉外监管信息网查搜集了经过认证因而被中国教育部认可的美国大学名单,上面同样没有西太平洋大学。

    其实,要区分正规大学和“克莱登”大学,根据一些常识就可以做初步的判断:正规大学往往建校时间很长(否则早被淘汰),对本校辉煌的历史津津乐道;“克莱登”建校时间都非常短,对本校历史讳莫如深。正规大学在其招生资料和网站都会详细地介绍其教职人员的姓名、教育和学术背景及研究情况,对校内各个管理机构的负责人和联系办法也会一一列出;“克莱登”因为是皮包大学,全部工作人员加起来没有几个人,更不会有固定的有学术背景的教职人员,所以这部分就都省略了。正规大学都有课程要求,都要求到校园上必修课;“克莱登”都是没有校园、没有教室的“函授大学”(西太平洋大学简陋到只有一个和校长的儿子开的手机租借店共用的办公室,全部员工只有两名接待员),最多是寄一些材料让学生自学。正规大学多是非赢利机构,著名大学更全都是非赢利机构;“克莱登”则无一例外,全是以赢利为目的的。正规大学对入学都有一定的要求,不会胡乱招生;“克莱登”则是来者不拒,多多益善,甚至还奖励别人为它拉客户。

2010.7.13

(《新华每日电讯》201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