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是健康之舟

27 03 2014年

我做健康、医学方面的科普,始于1999年10月。当时我回国探亲,发现国内媒体都在推销一种叫“脑白金”的保健品,却没有人出来告诉大家事实的真相。所以我就写了一篇文章,揭了“脑白金”的底。那篇文章并没有引起多大的反响。直到2001年年初,我发现国内在流行更荒唐的另一种保健品“核酸营养品”,写了一系列揭露文章,这才引起轩然大波。从那以后,因为经常有读者来询问或媒体来采访我对某种保健品的看法,各种流行的保健品频频成为我的揭露对象,我也因此成了保健品业的头号敌人,说我想要打垮整个保健品产业。一些医生对我也很不满,因为我也经常批评某种药物、某种疗法不科学乃至骗人。

所以我做健康、医学方面的科普的最初目的,是为了揭露那些医疗保健骗局,为此必须同时介绍一些医学知识。本来,由医生来做医学科普是最对口的,国内市场上也有不少由医生撰写的医学科普著作。但是国内医生普遍没有阅读国际生物医学文献的能力,即使有能力也没有这方面的习惯,这就使得国内医生的某些医学观念、医学知识是过时的,与国际主流脱轨。由于传统文化的熏陶,以及中国特有的“中西医结合”政策的影响,使得国内医生即使受的是现代医学教育,也普遍对传统医学抱着轻信、盲从的态度。连国内最好的医院的医生也会在网上推崇荒谬的民间偏方,更不要说其他医院的医生了。而医生为了自己或行业的利益,或者由于不愿得罪同行,明知医疗保健领域有假,也不愿出来揭露,甚至本身就参与造假从中得利。

在这些方面,我反而有了优势。我是学生物化学出身,在美国拿的学位,有能力也有兴趣阅读英文生物医学文献,虽没有临床经验,对基础医学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却并不比一般医生差。我一直在批评传统医学,当然不会像国内医生那样受其影响。而且我与医疗没有利益关系,不会为了利益或怕得罪人而不得不说违心话或保持沉默,更不会参与医疗保健骗局去骗钱牟利。

所以我的医学科普,在国内反而显得很“另类”,许多内容是国内读者闻所未闻,以致怀疑我是标新立异、不懂装懂。其实我不过是在介绍国际医学界的主流观点,而这些观点,由于上述的原因,并没有被国内医学界引进来,或虽然引进了,却没有做科普让公众了解到,以致人们从我这里听说了还觉得新奇。

国际医学界的主流观点,也应该是目前最合乎科学的观点,有比较确切的科学证据,为各国的医学专家、权威科学机构所认可。当然,医学是“最年轻的科学”,今天的主流观点,以后有可能被新的发现所否定。但是一个观点能够在国际医学界成为主流,是因为有证据支持,支持的证据越多、越确凿,观点就越可靠,它以后能被否定的可能性就越低。相反地,传统医学的观点没有经过科学验证,“养生大师”的观点只是某个人的独创,其成立的可能性,远远低于国际医学界的主流。

科学是最可靠的认识方法。科学所不能正确认识到的,没有理由相信通过其他的方法就能正确认识到。科学观点有可能出错,但是知错能改,其改正,也必是通过科学方法。在针对同一个问题时,科学观点成立的可能性,远远高于非科学观点。所以我们应该相信科学。在关系我们的身心健康的医学问题上,更应该相信科学。科学是我们通往健康彼岸的航船。尽管由于个体的差异、人体的复杂性和意外因素,登上科学之舟的人,并不能保证就一定个个都能够抵达健康的彼岸,但是在统计上,它仍然是我们获得健康的最可靠的途径。

2007年我把我写的与健康、医学有关的科普文章收集起来,出了一本《科学成就健康》,成了我出的书中比较畅销的一本。该书早已绝版,但直到现在仍经常有人询问我在哪里还能买到。从那以后我又写了不少健康、医学方面的科普文章,这本书即以收录这些新写的文章为主,所以这并不是《科学成就健康》的再版,但也不是其续编,因为也收了一小部分《科学成就健康》的文章。相比而言,这本书要更系统一些,是一本完全不同的书了,所以就改了书名。不管用什么样的书名,主旨还是一样的。

2014.3.19.

(这是即将出版的《科舟求健——方舟子谈健康》的序言)



幼儿园为何喂服“病毒灵”?

18 03 2014年

西安两所幼儿园被曝在未告知家长的情况下,长期给园内幼儿集体服用一种俗称“病毒灵”的抗病毒处方药盐酸吗啉胍。据称是园方为了确保孩子不生病,保证幼儿出勤率,才给孩子服用这种抗病毒药物,因为按照收费办法,如果幼儿缺勤幼儿园就要给家长退费。

吗啉胍是上个世纪50年代瑞典一家药厂发明的,最初是作为治疗流感的药物来用的,后来被用来治疗其他病毒性传染病,主要是在欧洲使用。现在在国外已经基本没人用了,在国内大医院也不用了,主要是基层医生还在用。检索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与吗啉胍有关的生物医学论文只有28篇,而且大部分是中文、法文、德文和罗马尼亚文的文献,几篇英文文献也是中国、法国、罗马尼亚、埃及等国的研究人员写的,而且主要发表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可见对这个药的研究也做得很少。

但是这个药在国内仍然用得很多,被当成广谱抗病毒药物用来治疗各种各样的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例如普通感冒、流感、流行性腮腺炎、水痘、带状疱疹、流行性红眼病、手足口病等等。其实这些疾病都是可以自己好的自限性疾病,不管用什么东西来治疗,都会觉得其治疗效果好得不得了,所以吗啉胍在国内才有了“病毒灵”这么个吓人的名称。

但是吗啉胍的疗效从来就没有经过严格的临床试验的验证。吗啉胍号称是广谱抗病毒药,对各种DNA和RNA类的病毒复制都有抑制作用。不同类别的病毒有不同的复制机制,理论上,不太可能存在如此神奇的药物能够抑制如此广谱的病毒。而且,病毒极其容易发生变异,比细菌还容易对药物产生抗性,即便吗啉胍曾经有过如此神奇的疗效,在用了60年之后,病毒也早就对它具有抗性了,不可能说一直都有效。

所以吗啉胍的抗病毒疗效可以说和国内流行的其他抗病毒药物,例如万能的板蓝根一样是吹出来的,对各种病毒性传染病实际上是无效的。当然更不可能对病毒性传染病具有预防作用。即使是对某种病毒真正具有一定的疗效的抗病毒药物,用于预防病毒感染也是无效的,或效果甚微。例如治疗流感的著名药物“达菲”,如果用来预防流感感染,也只是让感染的风险降低1%~12%,与其不良反应和费用相比,并不值得使用。预防病毒性传染病的真正有效办法,仍然只有使用相应的疫苗。

吗啉胍说明书列举的不良反应只有出汗及食欲不振,也有服用它出现低血糖、药疹的报道。但由于对该药缺乏系统的研究,不知道是否还有其他更严重的不良反应未被发现,尤其是对儿童用药,更是缺乏研究。西安那两所幼儿园的家长反应小孩服药后出现各种严重的不良反应,不知是新发现的不良反应,还是属于与服药无关的偶合现象。

有人怀疑这是药厂在利用儿童做药物试验。这不太可能。吗啉胍是一种老药,专利早已过期,而且价格低廉,一片大约只有一分钱,药厂没有研发它的经济动力。

由于一个奇怪的收费办法,刺激幼儿园园方为了经济收益而给儿童服用无效而且有害的药物,这是贪财,也是愚昧无知造成的。幼儿园不是医疗机构,擅自给儿童服用药物,属于非法行医,应被追究法律责任。但是国内幼儿园给儿童滥用药物,并非个别现象。例如就有家长在网上反映,其孩子所在的幼儿园曾给孩子们服用板蓝根预防感冒。因为是中药,人们就习以为常,没有大惊小怪。实际上对中药也缺乏系统研究,不仅其疗效不可信,其不良反应也多不明确。有的中药已知有不良反应甚至严重的不良反应,也不会让消费者知道,仍然标明“尚不明确”。例如并无确切的药理研究和严密的临床试验证明板蓝根对哪一种病毒性、细菌性疾病有疗效,反而知道它有导致胃肠绞痛、消化道出血、急性溶血性反应、药疹等不良反应,但是在国内仍然被当成预防传染病的万能神药随便给小孩服用。

并非只有普通公众对药物的使用才如此盲目。在“非典”、“甲流”、“禽流感”期间,卫生主管部门不也公布过预防“非典”、“甲流”、“禽流感”的中药药方,全国各地都出现了学校、幼儿园集体给学生、儿童喝中药的奇观?所谓“上有好者,下必甚焉”,西安这两所幼儿园的做法,也许就是从卫生主管部门那里学来的。我们应该由这个事件思考全国各地发生的类似的给小孩乱吃药的普遍现象,批评卫生主管部门带了愚昧的坏头。

2014.3.14



再谈口服胶原蛋白能不能美容

7 12 2013年

在形形色色的保健品中,胶原蛋白保健品是生命力比较顽强的一种,虽然几年来被集中揭露过了好几次,其市场受到的影响似乎不大。例如,几个月前媒体才对胶原蛋白保健品群起而攻之,现在台湾艺人林志颖却又趁其在大陆电视节目上走红之机,向粉丝推销起了胶原蛋白饮料,号称喝了能“逆生长”。几个月前我曾经写过一篇《口服胶原蛋白能不能美容?》告诉读者,胶原蛋白以及所谓小分子胶原蛋白肽是不能被人体直接吸收利用来补充体内的胶原蛋白的,而是会像其他蛋白质一样被消化成氨基酸才被人体吸收用来合成各种各样的蛋白;而由于胶原蛋白属于不完全蛋白质,少了一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它的营养价值还不如含有人体必需的所有氨基酸的完全蛋白质(例如鸡蛋、牛奶、肉类里头的蛋白质)。

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被讲过很多次了,很多人也都知道了。所以为胶原蛋白保健品站台的“营养学家”最近又发明了一种说法,说胶原蛋白有两种特殊的氨基酸,叫羟基脯氨酸和羟基赖氨酸,它们在其他蛋白质中很少见,而人体胶原蛋白又需要它们,所以吃胶原蛋白有助于人体合成胶原蛋白。你去查查胶原蛋白的氨基酸组成,发现里面的确含有羟基脯氨酸和羟基赖氨酸,然后你可能就疑惑了,是不是吃胶原蛋白后,吸收里面的羟基脯氨酸和羟基赖氨酸,真的会对人体合成胶原蛋白有好处?

要不被“营养学家”的术语蒙住,需要了解一下人体是如何合成胶原蛋白的。胶原蛋白和其他蛋白质一样,是由不同种类的氨基酸按照特定的顺序连接而成的链条,这个顺序叫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编码胶原蛋白的氨基酸序列的,是胶原蛋白基因。胶原蛋白基因是DNA(脱氧核糖核酸)的一个片段。要合成胶原蛋白的时候,先拿胶原蛋白基因作为模板,合成一段RNA(核糖核酸),这样胶原蛋白的序列信息就从DNA转移到了RNA,这个过程就叫做转录,那段RNA叫信使RNA。信使RNA到了细胞内合成蛋白质的“工厂”核糖体,在那里以信使RNA为模板,把氨基酸一个个连接起来,这个过程,叫做翻译,意思是把遗传信息翻译成了蛋白质氨基酸序列。氨基酸不会自己跑到信使RNA上,需要另一种RNA——转运RNA来帮忙,由它们把氨基酸带过来安插到信使RNA模板上。一种转运RNA只能运送一种氨基酸,不同的氨基酸需要有相应的转运RNA分别来运它们。

氨基酸按照序列连接了一条链,但这还算不上是胶原蛋白。胶原蛋白有很特殊的结构,它是由三条链拧在一起形成的。如果只是简简单单地把新合成的三条链放在一起,形成的结构很不稳定,需要先对链里的两种氨基酸——脯氨酸和赖氨酸做一番改动,把它们的一个氢原子去掉,换上羟基,变成羟基脯氨酸和羟基赖氨酸。这个过程需要羟化酶来催化,还需要消耗维生素C。所以如果一个人体内缺乏维生素C的话,胶原蛋白链的羟化过程受影响,不能形成稳定的胶原蛋白,进而不能形成牢固的结缔组织,就会引起皮下、粘膜下出血,出现坏血病。

可见,人体胶原蛋白中羟基脯氨酸和羟基赖氨酸是在胶原蛋白链已经合成以后,再对其中的脯氨酸和赖氨酸进行羟化而形成的。在合成胶原蛋白链时,用到的原料是脯氨酸和赖氨酸,而不是羟基脯氨酸和羟基赖氨酸。即使你吃了大量的胶原蛋白,体内有了大量的羟基脯氨酸和羟基赖氨酸,它们也不能被利用来合成胶原蛋白,而是会被降解掉或做为废料进入尿液排出体外。

上面提到,一个胶原蛋白分子是由三条链拧在一起组成的,胶原蛋白之间彼此又能纠缠在一起组成胶原蛋白纤维,进而形成了牢固的结缔组织。如果在水中把它们加热,蛋白质变性,链分解开来,就变成了液状。冷却后,胶原蛋白链就又会卷曲、纠缠,只不过不像合成胶原蛋白时那么有序,而是杂乱的,和水结合变成了一团胶状物,成了肉冻。肉冻的强度和胶原蛋白链的长度有关,如果加酸、碱或蛋白酶把胶原蛋白水解,让链变短,肉冻就成了在食品加工业中广泛用来作为食品添加剂的明胶。你在吃各种加工食品时,实际上已吃下了大量的胶原蛋白。有的胶原蛋白保健品其实就是用明胶做的,其原料是动物皮革下脚料。

肉冻的强度还和胶原蛋白中的羟基脯氨酸和脯氨酸的含量有关。你可能注意到,猪肉、牛肉、热水鱼的肉容易形成肉冻,而冷水鱼(例如三文鱼、金枪鱼、沙丁鱼)的肉不容易形成肉冻,就是因为冷水鱼胶原蛋白的羟基脯氨酸和脯氨酸的含量低,所以它的胶原蛋白的稳定性差。水产加工厂要加工大量的冷水鱼,它们的下脚料鱼皮、鱼鳞也含有大量的胶原蛋白,但是由于稳定性差,不能像猪牛的皮那样用来做明胶,以前都是扔掉的。后来有人想到把它们做成胶原蛋白保健品卖高价。目前市场上“高端”的胶原蛋白保健品,就是所谓鱼胶原蛋白饮料,其原料就是水产加工厂废弃的鱼皮、鱼鳞,进行简单的水解、过滤处理,加上香精,就是几十倍暴利的保健品了。胶原蛋白保健品业,实际上就是为食品加工业的废弃物寻找出路的骗人产业。

2013.12.4.

(《新华每日电讯》2013.12.6)



教教林志颖“博士”怎么做化学实验

27 11 2013年

林志颖声称“爱碧丽”胶原蛋白饮料是他带领“菁英团队”研发出来的,并在微博上晒出几张他穿白大褂做化学实验的照片,以表明林“博士”并非名义上的领导,也实际参与了实验。但从这些照片看,林“博士”连做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都不会,摆拍得很搞笑。
linzhiying141.jpglinzhiying141.jpg
在这张照片中,林志颖面前实验台架子上装着花花绿绿的溶液的平底圆瓶子叫容量瓶(简称量瓶),它是用于精确量取一个固定容积的溶液(例如1000ml)的,用来配制标准溶液或精确稀释溶液。配好溶液后就要倒出来倒到烧杯、烧瓶或试剂瓶中存放,不能把容量瓶当试剂瓶储存溶液,否则瓶的内壁会受到溶液的侵蚀导致容量瓶不精确。林志颖却把容量瓶用来储存花花绿绿的溶液,是不知道容量瓶是干什么用的,还是缺少资金买试剂瓶?

在林志颖前的试验台上放着一排量筒,里面也装着花花绿绿的溶液。同样,量筒是用来量取溶液的,不是用来存放溶液的,林志颖是把量筒当成试管使用了。奇怪的是,在林志颖的实验台上,见不到实验室最常见的试管、三角瓶,嫌它们不如量筒高端吗?

林志颖左手拿着烧杯,右手拿着圆底烧瓶,把烧杯里的红色溶液倒进烧瓶里(他是左撇子?)。烧瓶的口那么小,他就不怕倒的时候溶液溅出来?他可能不知道这世界上还有一种叫漏斗的东西是用来做这个用途的(更不要说用玻棒导流了)。倒的时候没有戴手套,不怕溶液溅出来腐蚀手的皮肤,或透过皮肤进入体内?他以为他真能让受损伤的皮肤逆生长啊?他穿的实验服薄得可以清楚地看透其衬衣,貌似是那种供参观者穿的白大褂,而不是供做实验穿的。这么薄的白大褂,起不到防护作用。
linzhiying8.jpg
林志颖显然把化学实验当成了用花花绿绿的溶液调配鸡尾酒,调配完了还用鼻子对着瓶口闻闻香不香,找死啊?不知道这样做弄不好会吸入挥发性有毒气体?

实际上,像容量瓶这种东西,主要是用来做精确的分析化学实验用的,生化实验很少用到。生化实验必用的一些仪器、工具,在林志颖的实验室里却一样都看不到。比如,生化实验由于每个反应的溶液用量很少,所以必须要用到微量移液器来转移微量溶液,还要用到微量离心管用来做反应容器,当然小离心机也是必备的。
linzhiying31.jpg
下次林志颖再摆拍当“博士”的时候,知道怎么准备道具了吧?知道自己中学化学没学好,又是上的艺校,不会找个懂行的来指点一下?并不是穿上白大褂就能装博士。林“博士”需要的不是个首席科学家,而是个知道怎么布置道具更好地骗人的编导。

2013.11.27



评林志颖爱碧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声明

26 11 2013年

林志颖的微博转发了署名爱碧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四点声明《针对今天网络上对于本公司的质疑,在此发表立场声明。》,以下是我对该声明的逐条评论。

【1、爱碧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爱碧丽公司”)确为林志颖先生所创立。】

这一点林志颖以前在微博上已多次声称过,不是什么秘密,没有人对此提出异议。

【2、爱碧丽公司与上海葡萄王企业有限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双方共同研发、生产与销售“爱碧丽”品牌商品。】

以前林志颖一直说“爱碧丽”是他自己的品牌,是他带领菁英团队研发的破解“逆生长的秘密”的高科技产品,从未说过还有一家上海葡萄王企业有限公司。现在改口说是两家公司“共同研发、生产与销售”,其实就是我在《台湾艺人林志颖在大陆推销假保健品的真相》中说的,“爱碧丽”是由上海葡萄王企业有限公司“提供从原料、配方、生产、包装的全方位客制化服务”的定牌加工产品。上海葡萄王企业有限公司人员接受《现代快报》记者采访时,也否认与“爱碧丽”存在合作关系,“只管生产”(http://news.ifeng.com/mainland/detail_2013_11/26/31553838_0.shtml )。胶原蛋白“保健品”已在市面上出现多年,是一种“成熟”的骗人保健品,生产它不需要高科技,上海葡萄王企业有限公司作为一家有十几年历史的保健品公司,技术能力应该比为五岳散人提供胶原蛋白肽的日本华人垃圾回收公司强,哪里还需要研发?

也许有人会说,那也不能排除林志颖带领“菁英团队”参与研发啊?那我们就来看看这是什么样的“菁英团队”。林志颖曾在微博上晒过两张他与研发团队的合影,从照片看,该团队共有五女三男八个人,学生模样,年龄都在二十出头。林志颖本人是艺校毕业,没有任何生物学研究背景,当然不可能真的领导研发,至少也得有一个首席科学家之类的人来负责研发工作吧?要负责一个生物技术研发项目,至少也得得过博士学位、做过博士后,年龄起码也要跟林志颖差不多,怎么其团队的人个个看上去都要比碧林志颖年轻十几岁,难道其首席科学家的“逆生长”功能比林志颖还强?那还研究林志颖干什么,研究他自己得了。
linzhiying6.jpg

linzhiying11.jpg

这八个团队成员都穿着白大褂,但是其中有六人在白大褂下面还穿着浅绿色的套装。我还没见过有哪个生物实验室的成员还要统一着装穿制服的,既然做实验要穿白大褂,还要制服干什么?那更像是工人穿的。这个谜团在另一张“爱碧丽”宣传图片中得解。在那张照片中,在林志颖背后,有几个穿着同样制服的工人正在给产品装箱。也就是说,林志颖找了一些工人,让他们穿上白大褂来扮演研发人员。

linzhiying17.jpg

林志颖及其团队摆拍的实验室,也根本就不像是生物技术实验室,实验台上干干净净的,生物技术实验室所必备的仪器、工具、药品一样也没有,只有几个量瓶、烧杯装了红、黄、蓝、绿各色溶液,煞是好看。这就是林志颖对生物技术实验室的理解,以为那是配制鸡尾酒的。

linzhiying14.jpg

【3、爱碧丽公司在台湾及上海均已申请注册,在台湾已登记注册成功,同时,上海公司已在申请注册,因公司注册正在申请流程中,因此工商局网站上,尚未登录其相关资料,并不是误传的非法公司。】

在台湾“经济部商业司”网站,可以查到爱碧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http://gcis.nat.gov.tw/pub/cmpy/cmpyInfoAction.do?method=detail&banNo=54650901 ):

爱碧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资本总额(元)     100,000
代表人姓名     钟淑美
公司所在地     台北市大安区忠孝东路4段183号7楼之1
登记机关     台北市政府
核准设立日期     102年11月21日
最后核准变更日期   
所营事业资料
I401010  一般广告服务业
F401010  国际贸易业
F102040  饮料批发业
F102170  食品什货批发业
F108040  化妆品批发业
F101100  花卉批发业
F203010  食品什货、饮料零售业
F208040  化妆品零售业
F201070  花卉零售业
A101030  特用作物栽培业
A101040  食用菌菇类栽培业
A101050  花卉栽培业
ZZ99999  除许可业务外,得经营法令非禁止或限制之业务

由此可知,“爱碧丽”公司于今年(民国102年)11月21日在台北核准设立,第二天林志颖就开始正式在大陆卖其产品了。代表人为钟淑美,不知与林志颖是什么关系(林志颖现在的经纪人也姓钟,叫钟雨橙)。资本总额10万元台币,合人民币大约2万元。就这么一点资本,却要从事十几项业务,这不是典型的皮包公司吗?这一点资本也想搞生物科技研发?难怪连一台仪器都买不起。

不管怎样,这是在台北注册的,不能拿这个营业执照到大陆营业。上海的营业执照,“爱碧丽”公司说是正在申请流程中,也就是说还没有拿到营业执照。没有营业执照,就开始营销、招商,已在天猫上卖出了480件产品近50万元,这不是无照经营是什么?居然还敢说不是“非法”?根据《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对于无照经营行为,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予以取缔,没收违法所得。而根据《食品安全法》,货值金额1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5倍以上10倍以下的罚款。上海工商局敢去查处吗?

“爱碧丽”公司在天猫上开了旗舰店。天猫旗舰店店铺资质要求包括企业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企业税务登记证复印件;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银行开户许可证复印件;……“爱碧丽”公司既然连营业执照都没有,上述证件也都不会有,那么它是怎么通过天猫审核的?是不是采用了什么欺骗手段?

【4、“爱碧丽”品牌商品均按严格标准生产制造,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对于产品品质我们将层层把关。】

“爱碧丽”胶原蛋白饮料是普通膳食补充剂,根据国家相关规定,不能声称具有保健功能。食品要声称具有保健功能,必须报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获得健字号,成为保健食品。即使是保健食品,所谓“逆生长”也不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允许声称的27种保健功能之内。“爱碧丽”胶原蛋白饮料在天猫上的产品参数列的“食品功能:改善皮肤水份”是在允许声称的保健功能之内的,但是必须获得批准才能如此声称。可见,“爱碧丽”做了虚假广告,应该受到惩处。(在《台湾艺人林志颖在大陆推销假保健品的真相》发表后,“爱碧丽”胶原蛋白饮料在天猫上的产品参数中已删掉了“食品功能:改善皮肤水份”一项)

即使将来“爱碧丽”胶原蛋白饮料获得了健字号,也只是在法律上它是合法的保健食品,在科学上它仍然是骗人的产品,因为口服胶原蛋白不可能对人体具有保健作用,不管是“改善皮肤水份”还是“逆生长”。那些相信喝了胶原蛋白饮料就能让人“逆生长”的人,倒让人怀疑其智力还没喝就已经逆生长了。

2013.11.26



台湾艺人林志颖在大陆推销假保健品的真相

25 11 2013年

胶原蛋白保健品之骗人,几年来已被多次揭露过了,几个月前还引起了很大的风波。你如果以为它从此没有了市场,那就大错特错了。最近在大陆很红火的台湾艺人林志颖近日就在网上不停地推销号称能让人逆生长的“爱碧丽”胶原蛋白饮品,在11月22日上市,价格高得惊人,30瓶(每瓶50毫升)售价1080元,这还是打过折的(成本最多几十元)。有人以为是林志颖无知替人代言产品,其实“爱碧丽”是林志颖自己的品牌,“爱碧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林志颖自己的公司,对此,林志颖在新浪微博上多次提及:

10月23日:想要有好肌肤吗,想要逆生长吗?请关注我的新公司@爱碧丽生物科技 ,告诉你保养的秘密
11月7日:我为我自己的品牌代言,I believe(按:I believe即“爱碧丽”)
11月19日:我的个人品牌22号即将开始预购,有限量的喔(转@爱碧丽生物科技 的微博)
11月22日:早晨来瓶我公司@爱碧丽生物科技 的新产品 激活的我的肌肤光亮有弹性

“爱碧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官方微博@爱碧丽生物科技 是林志颖本人维护的,头像是他本人照片,第一条微博(10月15日)就有“希望你们会支持我的新事业‘iBelieve爱碧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也希望颖友们支持我实现‘帮助更多的人拥有健康幸福的身体’的生日愿望。”有时也会以第一人称发些林志颖的生活内容,例如“我坐在这里等著节目的上演,……”(10月25日)

@爱碧丽生物科技 声称爱碧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位于上海松江区,但查上海工商局的上海公司登记资料,查不到这家公司。可见该公司至今未去工商登记注册,是一家非法公司,但是其微博却已在11月13日开始招线上、线下代理商。

林志颖在微博上多次声称“爱碧丽”产品是他本人带领团队研发出来的,并配上了其本人穿着白大褂做实验、讲课的照片、视频。例如:

8月19日:你们想知道逆龄的方程式吗? (配有他在黑板上装模作样写“方程式”的照片,其实写的是氨基酸分子式)
9月10日:请大家以后不要再问我保养,或是逆生长的问题了,我已经组织一群顶尖的生技团队来研究我自己,相信这个逆生长的秘密很快就有答案了,相信我
10月1日:我们的生技团队不停的研发#逆生长的秘密# ,怎样的比例才是完美的呢?不停的调配中 (配有他做实验的照片)
10月27日:好的菁英团队及优良的制造厂才能激发出优越的商品,一起期待我的公司”爱碧丽生物科技”做出来的产品吧!
11月4日:我们团队研发出的新配方,I believe 相信我

从爱碧丽生物科技的官方网站(http://www.love-ibelieve.com)看不出有什么研发团队。在天猫爱碧丽旗舰店的网页,找到了如下内容:

产品参数:
生产许可证编号:311706018026
产品标准号:DB31/207
厂名:上海葡萄王企业有限公司
厂址:上海市松江区车新公路518号
厂家联系方式:021-57609598
储藏方法:请置于阴凉干燥处,避免高温及阳光直射
保质期:547 天
品牌: ibelieve/爱碧丽
系列: 梦幻奇迹限量套组
产品剂型: 口服液规格(粒/袋/ml/g): 50ml×10瓶×3盒
是否为保健食品(健字号): 普通膳食补充剂(非健字号)
性别/年龄: 成年女性
食品功能: 改善皮肤水份
产地: 中国大陆
省份: 上海包装
方式: 包装

原来厂家名称叫上海葡萄王企业有限公司。上海葡萄王企业有限公司可不是什么“新公司”,它是台湾上市公司葡萄王生技在上海投资的独资企业,1994年成立,1997年投产,法定代表人曾水照。这家公司自己销售“康贝特”、“葡萄王”品牌的机能性饮料、灵芝、乳酸菌保健品,同时为他人代工,“提供从原料、配方、生产、包装的全方位客制化服务,可依照客户的需求提供不同的商品概念,在严格的管控下生产,保证提供质量优良的产品。”(http://www.grapeking.com.cn)

也就是说,所谓“爱碧丽”胶原蛋白饮品并不是林志颖团队自己研发的,而是上海葡萄王企业有限公司的定牌加工产品。林志颖不停地发布他组织团队研发产品的言论、照片、视频,完全是骗人的。生产胶原蛋白产品是低技术,也不需要研发,五岳散人卖的胶原蛋白肽产品,不就是日本一家华人搞的垃圾回收公司生产的嘛。

林志颖声称“爱碧丽”胶原蛋白饮品能让人逆龄、逆生长,但其产品参数对其功能的介绍仅仅是“改善皮肤水份”,难道改善皮肤水分就能让人逆龄、逆生长?花1080元就只为了改善皮肤水分?

在@爱碧丽生物科技 微博上,林志颖自称Dr.Lin、林博士(配有他的照片,所以可以确定不是别人),以这个身份介绍健康、保健知识和推销产品。但查林志颖学历,毕业于艺校,从未获得过博士学位,自称Dr.Lin、林博士来给大家讲健康、推销健康产品,乃是欺诈。

我们就来看看这个林博士是如何欺骗其客户的。在“爱碧丽”官方网站,有“Dr.Lin答疑”:

“2.胶原蛋白跟普通蛋白质有什么区别?
答:胶原蛋白具有特殊的三螺旋结构,含有普通蛋白质没有的特有氨基酸,……”

这是骗人的。事实上,胶原蛋白不仅不含有特有氨基酸,反而比普通蛋白质还少了两种氨基酸,是营养价值比较差的不完全蛋白质。

“3.小分子胶原蛋白为什么更易吸收呢?
答:现代营养科学研究已经证实,可以被人体利用的食物蛋白质在胃肠道内消化后的最终产物,1/3为氨基酸,2/3为小分子结构的肽。应用现代生物科技将胶原蛋白分解为小分子结构,使人体直接吸收,不需消化。”

这也是骗人的。食物蛋白质、小分子多肽在胃肠内消化后的最终产物几乎都是氨基酸,个别小分子多肽即使被直接吸收入体内,也不会被人体利用。

为什么说口服胶原蛋白或胶原蛋白肽是骗人的产品,我在《口服胶原蛋白能不能美容?》一文中已介绍过(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4068790102e7pd.html )。总之,林志颖以未经登记注册的公司名义招商、推销产品,把托人定牌加工的产品说成是自己研发的新产品,胡编“营养科学研究”,虚假宣传其效果,是一个欺骗粉丝的商业骗局。

有人惊讶于中老年娱乐明星的“童颜”,其实那如果不是化妆化出来的,就是拉皮、打肉毒素整出来的。世界上并不存在逆生长,如果有人声称发现了逆生长的秘密,先去拿一个诺贝尔医学奖再说,别只想着欺骗粉丝掏钱。

2013.11.25.



菜籽油浓香并非好事

7 11 2013年

有媒体报道称,进口的转基因菜籽油冒充国产菜籽油流入国储库,造成出库的国储菜籽油被转基因菜籽油“污染”。于是又有媒体教大家一种识别转基因菜籽油和国产菜籽油的简单方法,说是国产菜籽油有浓香,而转基因菜籽油则没有。
传统的菜籽油的确有一种特殊的气味,有的人很喜欢,炒菜非用它不可;有的人则很不喜欢这种气味,比如我从小就很排斥用菜籽油炒的菜,就是因为受不了那股味道。初到美国留学时,我见到医学机构推荐炒菜用菜籽油对健康比较有好处,那就为了健康忍忍那个味道吧,一试之下,才发现美国产的菜籽油没有味道。
这种气味其实是油菜保护自己的一种方式。油菜的细胞有的含有硫代葡萄糖苷,有的含有黑芥子酶,二者平时并不接触。当油菜受到害虫、食草动物的损害时,细胞破裂,硫代葡萄糖苷和黑芥子酶混在一起,黑芥子酶就把硫代葡萄糖苷水解为有毒的挥发性物质异硫氰酸烯丙酯,来杀死害虫、驱赶食草动物。菜籽油的独特气味就是这种有毒物质散发出来的。高浓度的异硫氰酸烯丙酯同样对人体有毒,能阻碍甲状腺对碘的吸收导致甲状腺肿大,也会对肝造成损伤。
以前美国、加拿大人是不吃菜籽油的,油菜在那里种得很少,只是榨油用作润滑油。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北美洲需要大量的菜籽油润滑战争机器,从亚洲、欧洲进口的渠道又遭到轴心国的封锁,加拿大才开始大量地种植油菜。战后,没有那么多战争机器需要润滑了,要给油菜找新的用途。榨油后剩下的油菜籽粕含有高蛋白,是很好的饲料,可惜,牲畜也受不了那个味道,拒绝吃,吃了也对其身体有害。于是科学家们想到了培育没有气味、也就是硫代葡萄糖苷含量低(低硫苷)的油菜品种。一直到1967年,加拿大科学家才在波兰找到了一个硫苷含量很低的油菜品种。这个油菜品种的芥酸含量也很低,只有7~10%,而普通菜籽油的芥酸含量高达30~60%。
幸好芥酸也不是什么好东西。芥酸是一种脂肪酸,被身体吸收后,分布到身体各处,可成为细胞的能源。要把脂肪酸当成能源使用,需要在线粒体内把它氧化。但是芥酸是一种长链脂肪酸,氧化的效率低。心肌细胞对芥酸的氧化效率似乎特别低。用大鼠、猪和猴子做的动物实验表明,如果膳食中含有高含量的芥酸,它们就会在心肌细胞中沉积下来。人体是不是也是这样呢?在上个世纪70年代,印度国家营养研究所对此做过研究。印度不同地区的饮食习惯不一样。在加尔各答,使用的食用油主要是芥酸含量高(40~44%)的芥子油,在马德拉斯主要用花生油和芝麻油,而在特里凡得琅则主要用椰子油。解剖发现,来自加尔各答的心脏的心肌层中,都含有高含量的芥酸(0.9~9.9%),而来自马德拉斯和特里凡得琅的心脏的心肌层中则找不到芥酸。这表明长期摄入高芥酸饮食,会造成心肌脂肪沉积。
此前已有加拿大研究人员培育出了低芥酸的油菜品种,但由于这些品种的硫苷含量高,难以推广。在发现低硫苷的波兰品种后,将其与别的低芥酸品种杂交,进一步降低了芥酸的含量。在七十年代早期,加拿大马尼托巴大学的两名研究人员率先培育出了低硫苷低芥酸的“双低”油菜品种,芥酸含量低到低于2%。
    一些国家的卫生部门出于健康考虑,都对食用油中的芥酸含量做出了限制,例如美国限制芥酸含量不能高于2%,欧盟限制不能高于5%。这样,低芥酸、低硫苷的菜籽油在这些国家就取代了传统的菜籽油。没有了这两种有害身体的物质后,双低菜籽油就成为了一种相当健康的食用油,甚至比其他食用油还要健康,因为菜籽油中对身体不利的饱和脂肪酸含量低,对身体有益的欧米伽3和欧米伽6脂肪酸含量高,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很多医疗保健机构都推荐用菜籽油当食用油,连一向苛刻的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都允许在销售双低菜籽油时声称每天吃一勺半(19克)双低菜籽油可以降低冠心病的风险。菜籽油在北美也成了主要食用油,油菜则成了北美的主要经济作物。
双低菜籽油是用常规育种方式培育出来的,与转基因技术没有关系。转基因技术在90年代兴起后,也很快被应用到油菜上,主要是让油菜具有了抗除草剂的能力,能降低成本和保护环境。目前北美种植的油菜基本上都是转基因品种,它们只是在原有的双低菜籽油基础上进行了改良,同样是健康、安全的。中国从北美进口菜籽油,就只有转基因的。中国不种转基因油菜,竞争不过国外的品种,为了保护自己的油菜产业,国家规定国储库只能收购国产菜籽油。但是由于进口菜籽油比国产菜籽油便宜很多,某些商人就用进口菜籽油冒充国产菜籽油混入国储库。这属于商业欺诈行为,但和食品安全没有关系。进口的转基因菜籽油同样是安全的,由于它们都是低芥酸、低硫苷品种,甚至比有浓香的传统菜籽油更安全。有人如果担心吃到转基因菜籽油而专门找有浓香的菜籽油来吃,意味着吃的是高芥酸、高硫苷的菜籽油,反而有害健康。

2013.11.6.

(《新华每日电讯》2013.11.8)



常吃大蒜能强身健体吗?

27 07 2013年

由于世界卫生组织被视为保健领域的国际权威,国内推销保健品的就爱打它的旗号,在网上散布“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保健食品”之类的虚假信息。甚至某些在媒体上很活跃的“食品专家”也这么说。在被列入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名单的“保健食品”中,必然有大蒜。比如一个“食品专家”(朱毅)称,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成年人为了健康每天吃大蒜,因为大蒜的抗菌、抗癌作用是不容置疑的。另一个“食品专家”(云无心)甚至开出了定量单子:“世卫组织推荐:一般成年人每天吃2到5克鲜大蒜,对于健康具有积极作用。2到5克鲜蒜,大致相当于一瓣,其中含有2到5毫克大蒜素。如果接受不了鲜蒜的气味,那么0.4到1.2克大蒜粉、2到4毫克大蒜油、0.3到1克大蒜提取物,也大致相当。”

看到如此断然截然、详细定量的推荐,你即使平时不爱吃大蒜,也不得不每天捏着鼻子大吃特吃起来。但是这乃是“食品专家”对世界卫生组织文献有意无意的误读。世界卫生组织从来就没有推荐过为了健康每天食用新鲜大蒜。那么那个定量单子是怎么来的呢?原来,世界卫生组织的传统医学项目曾经帮助新独立国家(即前苏联)出过一部常用草药药典,里面收了大蒜,有上述那个推荐剂量。也就是说,如果要把大蒜当草药用的话,可参考这个剂量。但是这绝不意味着推荐大家为了健康每天去吃大蒜。否则,那部草药药典共收了人参等29种草药,每种草药都有推荐剂量,难道世界卫生组织是在建议为了健康每天都要把29种草药吃一遍吗?

大蒜自古以来就被当成包治百病、具有神奇魔力的灵丹妙药,东西方都是如此。到了现在,大蒜的神秘光环基本消失了,但是其保健功能的说法仍然在流传,也有不少保健品公司在推销大蒜保健品。这些说法目前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说大蒜能抗菌。大蒜的刺激性味道来自于蒜素,这是大蒜细胞破裂时释放出来的,是大蒜保护自己不被动物吞噬和微生物侵害而进化出来的特殊物质。蒜素具有抗菌作用倒不意外,也有些体外实验证明它能抑制某些细菌的繁殖。但是在体外能抗菌不等于吃了它就能抗菌。例如,酒精有很好的抗菌作用,但是喝酒能够抗菌吗?不能。

所以,即便大蒜能抗菌,最有效的也只是抗口腔里的细菌。的确有一项临床试验表明含有大蒜提取物的漱口水有很好的抗菌作用,但是这样的漱口水恐怕没有人会去用它,因为它反而会让口臭加剧。有“食品专家”称,蒜素是一种“抗生素”,吃了大蒜能够消灭体内的有害细菌。蒜素进入体内后是否还能抗菌,并无证据,即使它能在体内抗菌,也不可能只特定地抗有害细菌,有益细菌也会被抗掉,而且长期服用也必然会让细菌产生抗药性。只抗有害细菌而且不产生抗药性的“抗生素”是不可能存在的。当然,每天生吃大蒜全发出蒜臭味,别人不敢接近,倒是可以减少被传染的机会,难道是这么抗菌的?

关于大蒜保健功能的第二种说法是说它能预防心血管疾病。有一些小型的短期临床试验表明吃大蒜在降低血脂方面有微弱的效果,但是也有较长时间的临床试验表明没有任何效果。例如2007年由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做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持续了6个月,发现每天吃4克鲜蒜或等效大蒜制剂,对降低血脂并没有效果。

关于大蒜保健功能的第三种说法是它能预防某些癌症,特别是结肠直肠癌。这个说法主要是据于一些体外实验、动物实验、流行病学调查和小规模临床试验。但是也有更大规模的研究不能支持这种说法。例如根据哈佛公共卫生学院在2012年发布的报告,对76208名女性和45592名男性跟踪24年的研究结果表明,吃大蒜与结肠直肠癌发病率之间不存在相关性。同一年,美国癌症学会流行病研究项目也发布报告,对42824名男性和56876名女性跟踪7年的研究结果表明,每天吃大蒜能稍稍降低女性患结肠直肠癌的风险(降低5%),却稍稍增加男性患结肠直肠癌的风险(增加4%)。

总之,目前没能证实吃大蒜具有什么保健功能。如果有吃大蒜的嗜好,把它当作调味品吃吃,固然无妨。但是如果是把大蒜当成保健食品大吃特吃,甚至花大钱去买大蒜保健品来吃,希望恐怕是要落空的。而且吃大蒜是有副作用的,最明显的副作用当然就是令周围的人敬而远之的蒜臭味。很多人以为吃完大蒜后刷牙或嚼口香糖就可消除臭味,其实不然。大蒜里的气味物质消化后变成一种不能再消化的气味物质烯丙基甲基硫醚(AMS),被吸收进血液,输送到全身,经呼吸、汗液、尿液散发出来,要过好几个小时甚至几天才能散发完。所以吃完大蒜后不仅是口臭,呼吸和全身都会有持续的臭味。

2013.7.24

(《新华每日电讯》2013.7.26)



为什么蛋白质类保健品都不可信

13 06 2013年

市场上保健品种类繁多,有一大类都是号称含有某种特殊的蛋白质。有的名称上就有“蛋白”,例如胶原蛋白保健品。有的名称上没有“蛋白”,但实质上仍是号称有蛋白质在起保健作用。例如现在国内流行吃纳豆,据说是因为里面含有“神奇的纳豆激酶”,能分解血栓。酶就属于蛋白质。还有号称能抗氧化的SOD保健品,SOD是超氧化物歧化酶的简称,也是蛋白质。从台湾来的“植物酵素”保健品也很流行,酵素是台湾对酶的叫法,也是蛋白质。牛初乳被当成能增强人的免疫力的保健品,因为里面含有抗体,而抗体也是一种蛋白质……

但是就像我以前已反复说过的,食物、保健品中的蛋白质不管其原来的功能多么神奇,都无法被人体利用,因为蛋白质作为一种大分子,不能被人体直接吸收利用,而是消化成了氨基酸才被人体吸收利用。保健品中的蛋白质只有营养价值,没有保健价值,吃它只是相当于高价吃营养素,其营养价值还不如鸡蛋、牛奶。

有人会问,那么为什么蛋白质能当药物使用?比如糖尿病人用的胰岛素,不就是一种蛋白质吗?这么问的人忘了,胰岛素是要注射才会起作用的,如果口服的话,那就无效了。糖尿病人每天要注射胰岛素很不方便,也容易因此发生感染,因此自从1922年胰岛素被发现以来,就一直有人试图研发出口服胰岛素片,很多制药厂、生物技术公司为此投入了大量的资金。

但是要让口服胰岛素发挥作用,至少要解决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怎么防止胰岛素被胃酸和胃肠里的蛋白酶降解掉?这有几种办法可以采用,例如改变胰岛素中氨基酸的基团,给胰岛素加上糖基,把胰岛素用“微球”保护起来,在胰岛素片中添加抑制蛋白酶活性的药物,等等。即便胰岛素能够躲过消化,完整地在肠道中保留下来,那么还面临着另一个问题:怎么让它能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进去?在正常情况下,肠上皮细胞只能吸收蛋白质消化后产生的氨基酸、二肽(两个氨基酸连在一起)和三肽(三个氨基酸连在一起),无法直接吸收完整的蛋白质。这也有一些办法可用,例如在胰岛素片中添加某种能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的药物,或者给胰岛素加上某种能够利用细胞膜上的通道的载体。

许多年来有许多动物实验(主要是老鼠实验)证明可以用某种方法让口服胰岛素被肠道吸收进入体内发挥作用,也有一些口服胰岛素做了人体临床试验,但是这些试验都止步在二期,没有一个能在二期证明有效而进入三期(人体临床试验根据受试人数的多少分成三期,只有在三期也有效才被认为是真正有效)。尽管每隔几年就有制药公司宣布他们研发的口服胰岛素很快就要上市(最近一家以色列制药公司也如此宣布,其实只是做完了一期临床试验),但是到现在糖尿病患者仍然必须注射胰岛素。

胰岛素是分子量很小的蛋白质,仅仅含有51个氨基酸,而一般的蛋白质通常含有成百上千个氨基酸。这么小的蛋白质,又是研发投入最多的一种口服蛋白质类药物,至今仍然不成功,可见口服蛋白质要能被人体直接吸收利用有多难。这个世界难题,难道被保健品商轻轻松松搞定了?也许有人说,不是有的蛋白质能够躲过消化进入体内吗?即使那样,其量也极其微小,达不到能起作用的浓度。实际上,口服胰岛素之所以在临床试验中失败,不是它们一点也进入不了人体,而是能进入人体的量太低,不具有疗效。

你也许会说,那么就像注射胰岛素一样,不口服蛋白质类保健品了,改注射的,总该有效吧?仍然无效。注射胰岛素之所以有效,是因为人体本身就在生产一模一样的胰岛素,而且是在血液中流通的。而保健品中的那些“神奇”的蛋白质,都不是人体血液中原有的,硬是注射到血液去,会被免疫系统当成异物,想要把它清除掉,进而导致过敏。所以还要庆幸保健品中的蛋白质没法被人体吸收,不然麻烦大了。

胰岛素可以说是最小的蛋白质,如果比它还小,氨基酸的数目在50以下,通常不叫蛋白质,而叫做多肽。多肽因为比蛋白质小,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吸收。有不少口服类多肽药物在研发中,个别的已获得批准上市。于是市场上也就出现了多肽类保健品,号称由于分子量小所以能被人体直接吸收利用。但是没有经过特殊设计的多肽同样会在消化道内被消化成氨基酸,即使有一小部分躲过了消化进入体内,也不能发挥作用。人体内有多肽作为信号分子,但是这些都是序列特定的。多肽类药物的序列也是特定的,用遗传工程或化学方法合成的。而保健品中的多肽是蛋白质水解产生的片段,序列是杂乱无章的,即使能够进入体内也是没有用的。

那么吃氨基酸怎么样?市场上也的确有氨基酸类保健品,比如“复合氨基酸”。那更骗人。只要食物中有蛋白质,吃了就是在补充氨基酸,因为蛋白质都会被消化成氨基酸。吃一片“复合氨基酸”的效果还不如去吃一片肉。

2013.6.5

(《新华每日电讯》2013.6.7)



为什么说“营养专家”云无心是骗子帮闲?

3 06 2013年

5月19日,我因偶然看到网上公知五岳散人在其淘宝店上高价兜售“日本高级胶原蛋白肽”,开始一条条地揭露所谓胶原蛋白美容是如何骗人的。随后其他人也一起揭露,看上去形势似乎一片大好。但是在22日晚上8点,松鼠会云无心突然发微博称:“口服蛋白后,在血液中检测到二肽三肽甚至更长的肽,有许多文献支持的,而且有的文献还显示二肽的吸收速度比氨基酸更快。这个跟专业无关,算是比较新的科学进展,在科普蛋白质的时候犯错的还有位著名的生化博士呢。”“许多网友在跟卖胶原蛋白的忽悠辩论时说‘蛋白质和多肽都要变成氨基酸才能吸收’,是不对的。人体能够直接吸收二肽三肽,有严肃文献支持。只是这个吸收是吸收进血液,并非吸收到皮肤上去。”“再次强调:【反对不靠谱的东西,也不能用不靠谱的理由。】”于是引起了所谓“内讧”,焦点不再是揭露胶原蛋白保健品骗人,而成了关于蛋白质消化的“学术争论”,科普是否该“简洁”还是“严谨”的争论,然后云无心又不停地转移话题,时而是瘦肉精,时而是大豆蛋白,不仅松鼠会齐声高喊“云无心是对的”,而且推销保健品的人也纷纷表示支持云无心,变成了一场闹剧。

这里涉及到关于蛋白质消化的争论、科普是简洁还是严谨的问题吗?没有。我在5月19日刚刚开始揭露五岳散人时,已指出“也要消化成氨基酸或小肽才被吸收”,已提到小肽也能被吸收。5月22日下午3~4点我在搜狐做微访谈,回答网友提问时,指出:“即便人体能直接吸收蛋白质、多肽,外来的蛋白质、多肽也不会被人体直接使用,反而有引起过敏的危险。”即已提到了多肽乃至蛋白质被直接吸收的可能情形。这些都在云无心批评我“在科普蛋白质的时候犯错”、“用不靠谱的理由”之前。我在5月24日登在《新华每日电讯》上的《口服胶原蛋白能不能美容?》写于5月22日,里面专门用了一段分析“少量的胶原蛋白肽有可能躲过消化,从肠道的淋巴或损伤处进入血液循环”的情形。

所以松鼠会的人鼓噪说我忽视了“肽能直接进入血液”的“特例”,“不严谨”,说我后来“改口”,纯属造谣。云无心说我“犯错误”、“不靠谱”、“(后来)终于拿出了一个更严谨的说法”,当然更是混淆视听。

这并不是我第一次揭露胶原蛋白美容。在2007年一篇关于美容的文章中,以及2010年在微博上回答读者提问时,我都已揭露过。当时限于篇幅,我只简单地提到蛋白质要被消化成氨基酸才被人体吸收利用,没有提到肽进入血液的问题,但有人问起时,我也解释说:“少量的蛋白质有可能躲过消化从肠道的淋巴进入体内,但是不太可能达到生理剂量,更可能引起过敏反应。”(2010-9-15微博)所以我并不需要云无心来告诉我肽能被吸收这个“比较新的科学进展”,那也不是比较新的科学进展,而是早就写进生理学教科书的,只有像云无心这种生物学的外行偶尔听说肽能被吸收,才以为新奇。此其一。其二,肽能被吸收根本就是个无关的话题,因为虽然“人体能够直接吸收二肽三肽”,但它们仍然会被肽酶分解成氨基酸才最终进入血液,即使个别的肽躲过了酶解进入血液,也是要么被进一步分解,要么成了过敏因素,并不能被直接用以合成胶原蛋白,所以不管提不提这个“例外”,都不影响结论。何况在云无心跳出来之前,我已一再提到了这个“例外”。

那么云无心为什么要纠缠这个我自己已先提到的、无关紧要的“例外”?我们的分歧在哪里?

我与云无心的分歧,不在于肽能不能被吸收入血液,而在进入血液的肽能不能美容。我认为不能,即从理论上否定了吃胶原蛋白能美容的可能性。而云无心却不否定这种可能性。2010年他在回答吃胶原蛋白能否美容的问题时,是这么说的:“不能用理论分析来否认它或者肯定它。”即他认为不能用理论分析否认吃胶原蛋白能美容。他又说:“的确没有科学证据证明胶原蛋白不能美容。我说的是目前没有科学的证据证明它能够美容。”也就是说,他不否认在以后可能有科学的证据证明它能够美容。他追问我的两个问题:“肽到底能否直接进入血液?如果能,那么是否可能产生生理、药理作用?”第一个问题没有异议,我在他之前已说了能。关键在第二个问题:进入血液的肽是否可能产生生理、药理作用?就美容而言,我认为不可能,而云无心认为可能。

进入血液的肽又怎么可能美容呢?在理论上能通过什么机理达到其美容效果?云无心对此语焉不详,而声称永远支持云无心的农大朱毅倒是对此说得更明白:“胶原蛋白经生物水解后,其中可能含有一些有生物活性的肽段,对于这些肽段能否具备比如信号分子,比如直接合成等等功能,我们目前还不能绝对否定,科学的发展一直都在颠覆和履新人类对生命的认识,对生命认识的局限性需要我们对未知保持科学的谦逊和尊重。”

朱毅在这里提出了两种可能性。一种是这些进入血液的肽段是促进胶原蛋白合成的信号分子。某些小肽、多肽、蛋白质是激素、神经递质、生长因子之类的信号分子,可以作为药物使用。但通常是通过注射来起作用的,口服的话要克服防止消化、提高吸收率的问题,是世界难题,例如口服胰岛素研究了多年,到现在还未成功。即便是能口服的多肽类药物,也都是序列特定的,在体外通过遗传工程或者化学方法严格地按序列合成的,并不是拿一种蛋白质水解产生的序列随机的片段碰运气。胶原蛋白是一种结构蛋白,本身不是信号分子,水解产生的序列随机的肽段碰巧有的是信号分子,碰巧这类肽段的数量还很多,碰巧它们能够较多地进入血液,又碰巧能够反过来用以促进胶原蛋白的合成,需要这四大“碰巧”,缺一不可,这种可能性,是不存在的。如果存在这种可能性并被证实了,那是诺贝尔奖级的成果,还去卖保健品干什么?

另一种可能性是肽段用以直接合成胶原蛋白。这种可能性也是不存在的,因为蛋白质的合成是要靠转运RNA当中介的,转运RNA每次只能去拉一个与之相对应的氨基酸,然后在信使RNA模板上把氨基酸一个个按序列拼接起来,所以蛋白质的合成只能以单个的氨基酸为原料,而不能利用肽段。也许朱毅要说,说不定哪天会发现合成蛋白质不需要通过转运RNA,肽段自己跑来就直接往上拼呢?那样的话,这也是一个诺贝尔奖级的成果,而且这个肽段刚好拼在正确序列位置上的可能性可以说是零,拼出来的是无数序列杂乱的废物。分子生物学家花了那么长时间才搞明白了蛋白质能够按序列准确合成的奥秘,朱毅为了替胶原蛋白厂家洗地,竟然要我们回归无知,去尊重被保健品骗子发现的“未知”。

“未知”正是保健品商推销产品的利器。保健品骗子兜售的,消费者幻想的,正是这种理论上不可能存在的可能性。他们最喜欢讲的就是:目前没有证据不等于以后没有证据,因为“科学的发展一直都在颠覆和履新人类对生命的认识”。何况还有被他们收买的专家、教授会提供各种各样的实验、临床证据证明吃胶原蛋白的确能够美容。但是这并不属于科学未知的领域。我们根据已有的科学知识,已可以从理论上否定吃胶原蛋白能够美容的可能性,那些号称吃胶原蛋白能够美容的研究都是不可信的。把已知的说成未知,把能从理论上否定的,说成不能在理论上否定,把水搅浑,让消费者感到困惑,让骗子得以继续骗人,客观上就是在帮助骗子推销骗人的产品——云无心说了,“这是一种社会财富再分配的良好形式。”

如果是被骗子收买的,那是骗子帮凶。如果没有证据表明已被收买,那也是骗子帮闲。所以那些推销保健品的骗子们会在这次争执中纷纷表示支持云无心等人,而攻击我,例如:“强烈同意云无心。方舟子先生在一个如此不熟悉的领域乱说话,实在表示不理解。他又要毁掉一个产业吗?”“看了方舟子关于胶原蛋白的言论简直是恼火,知道他无知没想到能无知到这种地步。”骗子的表态,正是云无心等人是骗子帮闲的一个绝好证明。

最后顺便说一下与此有关的转基因食品的一个问题。2010年3月,云无心在一篇《我为什么不怕转基因》文章中如此说:

“还有人会担心,这种‘非自然’的蛋白质在人体内会不会产生其他有害作用。其实你大可不必这样发愁。所有的蛋白质被人吃了之后基本上都会被分解成单个的氨基酸,而来自不同蛋白质的氨基酸对于人体来说都是一样的。只有一小部分没有分解完全的蛋白质片段(多肽),可能在肠道内引发人体的过度免疫反应,从而导致过敏。传统食物中,很多都能够导致过敏,比如花生、面粉、大豆、牛奶、鸡蛋、海鲜等。转基因作物开发的规则之一就是避免从这些可能含有过敏原的物种中寻找被转基因。而且,对于转基因作物来说,转进去的基因是明确的,很容易跟踪它会不会引起过敏。”

这篇文章后来收入云无心在2011年1月出版的《吃的真相2》一书。这段表述本没有问题,是介绍转基因食品的科普文章中(包括我写的)经常提到的,代表着国际科学界主流的观点。然而现在云无心却否定了自己此前的观点,说:

“《我为什么不怕转基因》一文中对蛋白消化的那段,按我现在的眼光来看确实很业余。在那个时候,我对蛋白消化的理解只有教科书的水平,也就只能写成那样。在后来的几年中,接触了更多更新的研究,对于蛋白质消化吸收的了解才更加深入。了解了这个领域的大量研究,我的认识也就有了扩展和完善。”

《我为什么不怕转基因》写于2010年3月,而那一年的9月,云无心已经在大谈蛋白质保健品能够进入人体发挥作用并教训我的观点过时了,看来人间六个月,等于云无心好几年,就在那个神奇的六个月内云无心发生脱胎换骨,从业余变专业。但奇怪的是,云无心既然在2010年9月已对蛋白质消化有了“专业”认识,2011年出版《吃的真相2》时,却仍然把“业余的”《我为什么不怕转基因》不做改动地收进去。

而且,根据云无心现在的“专业”观点,转基因食品中的“非自然”的蛋白质对人体来说是与其他蛋白质不一样的了?是能够直接进入人体发挥生理、药理作用的了?那么云无心现在就是怕转基因食品的了?如此说来,他不仅是保健品骗子帮闲,也是反转控帮闲。这样的人,就别再立“科普”的牌坊了。

201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