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籽油浓香并非好事
7 11 2013年有媒体报道称,进口的转基因菜籽油冒充国产菜籽油流入国储库,造成出库的国储菜籽油被转基因菜籽油“污染”。于是又有媒体教大家一种识别转基因菜籽油和国产菜籽油的简单方法,说是国产菜籽油有浓香,而转基因菜籽油则没有。
传统的菜籽油的确有一种特殊的气味,有的人很喜欢,炒菜非用它不可;有的人则很不喜欢这种气味,比如我从小就很排斥用菜籽油炒的菜,就是因为受不了那股味道。初到美国留学时,我见到医学机构推荐炒菜用菜籽油对健康比较有好处,那就为了健康忍忍那个味道吧,一试之下,才发现美国产的菜籽油没有味道。
这种气味其实是油菜保护自己的一种方式。油菜的细胞有的含有硫代葡萄糖苷,有的含有黑芥子酶,二者平时并不接触。当油菜受到害虫、食草动物的损害时,细胞破裂,硫代葡萄糖苷和黑芥子酶混在一起,黑芥子酶就把硫代葡萄糖苷水解为有毒的挥发性物质异硫氰酸烯丙酯,来杀死害虫、驱赶食草动物。菜籽油的独特气味就是这种有毒物质散发出来的。高浓度的异硫氰酸烯丙酯同样对人体有毒,能阻碍甲状腺对碘的吸收导致甲状腺肿大,也会对肝造成损伤。
以前美国、加拿大人是不吃菜籽油的,油菜在那里种得很少,只是榨油用作润滑油。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北美洲需要大量的菜籽油润滑战争机器,从亚洲、欧洲进口的渠道又遭到轴心国的封锁,加拿大才开始大量地种植油菜。战后,没有那么多战争机器需要润滑了,要给油菜找新的用途。榨油后剩下的油菜籽粕含有高蛋白,是很好的饲料,可惜,牲畜也受不了那个味道,拒绝吃,吃了也对其身体有害。于是科学家们想到了培育没有气味、也就是硫代葡萄糖苷含量低(低硫苷)的油菜品种。一直到1967年,加拿大科学家才在波兰找到了一个硫苷含量很低的油菜品种。这个油菜品种的芥酸含量也很低,只有7~10%,而普通菜籽油的芥酸含量高达30~60%。
幸好芥酸也不是什么好东西。芥酸是一种脂肪酸,被身体吸收后,分布到身体各处,可成为细胞的能源。要把脂肪酸当成能源使用,需要在线粒体内把它氧化。但是芥酸是一种长链脂肪酸,氧化的效率低。心肌细胞对芥酸的氧化效率似乎特别低。用大鼠、猪和猴子做的动物实验表明,如果膳食中含有高含量的芥酸,它们就会在心肌细胞中沉积下来。人体是不是也是这样呢?在上个世纪70年代,印度国家营养研究所对此做过研究。印度不同地区的饮食习惯不一样。在加尔各答,使用的食用油主要是芥酸含量高(40~44%)的芥子油,在马德拉斯主要用花生油和芝麻油,而在特里凡得琅则主要用椰子油。解剖发现,来自加尔各答的心脏的心肌层中,都含有高含量的芥酸(0.9~9.9%),而来自马德拉斯和特里凡得琅的心脏的心肌层中则找不到芥酸。这表明长期摄入高芥酸饮食,会造成心肌脂肪沉积。
此前已有加拿大研究人员培育出了低芥酸的油菜品种,但由于这些品种的硫苷含量高,难以推广。在发现低硫苷的波兰品种后,将其与别的低芥酸品种杂交,进一步降低了芥酸的含量。在七十年代早期,加拿大马尼托巴大学的两名研究人员率先培育出了低硫苷低芥酸的“双低”油菜品种,芥酸含量低到低于2%。
一些国家的卫生部门出于健康考虑,都对食用油中的芥酸含量做出了限制,例如美国限制芥酸含量不能高于2%,欧盟限制不能高于5%。这样,低芥酸、低硫苷的菜籽油在这些国家就取代了传统的菜籽油。没有了这两种有害身体的物质后,双低菜籽油就成为了一种相当健康的食用油,甚至比其他食用油还要健康,因为菜籽油中对身体不利的饱和脂肪酸含量低,对身体有益的欧米伽3和欧米伽6脂肪酸含量高,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很多医疗保健机构都推荐用菜籽油当食用油,连一向苛刻的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都允许在销售双低菜籽油时声称每天吃一勺半(19克)双低菜籽油可以降低冠心病的风险。菜籽油在北美也成了主要食用油,油菜则成了北美的主要经济作物。
双低菜籽油是用常规育种方式培育出来的,与转基因技术没有关系。转基因技术在90年代兴起后,也很快被应用到油菜上,主要是让油菜具有了抗除草剂的能力,能降低成本和保护环境。目前北美种植的油菜基本上都是转基因品种,它们只是在原有的双低菜籽油基础上进行了改良,同样是健康、安全的。中国从北美进口菜籽油,就只有转基因的。中国不种转基因油菜,竞争不过国外的品种,为了保护自己的油菜产业,国家规定国储库只能收购国产菜籽油。但是由于进口菜籽油比国产菜籽油便宜很多,某些商人就用进口菜籽油冒充国产菜籽油混入国储库。这属于商业欺诈行为,但和食品安全没有关系。进口的转基因菜籽油同样是安全的,由于它们都是低芥酸、低硫苷品种,甚至比有浓香的传统菜籽油更安全。有人如果担心吃到转基因菜籽油而专门找有浓香的菜籽油来吃,意味着吃的是高芥酸、高硫苷的菜籽油,反而有害健康。
2013.11.6.
(《新华每日电讯》2013.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