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04
2006年
中央电视台“生活315”栏目近日揭穿了市场上正在热销的一种名叫“排毒
基强离子排毒仪”的产品的奥秘。该产品号称是来自美国尖端科技产品,能把体
内药毒排出去。该仪器像一个普通电动脚盆,使用时往注满水的盆中放入双脚,
加一些精盐,启动仪器,过了一段时间,盆中开始出现绿色、棕色的絮状物质,
据说就是从脚底排出的体内毒素。
据称,其作用原理是,通过离子能量泵分解的超强离子,从脚迅速进入人体
血液循环系统,凭借其带负电荷的特性,强力通过细胞单离子通道,吸出长期在
脏腑带有正电荷的药毒离子,再经血液循环系统,由足底毛细血管和毛孔排出体
内。正负两种离子有机结合,最终形成颜色不同的絮状物质,检测结果表明离子
核能物能与体内瘀积药毒科学对应,让人一目了然……
说得玄乎其玄。但是记者发现,即使不放入双脚,往水里注入精盐后让仪器
空转,过一段时间同样会出现黄色的絮状物质。向专家请教后得知这其实是个只
要用高中化学知识就能戳穿的骗局。它是一个很简单的电解实验。精盐溶于
水后形成了电解质溶液,在通电的情况下,在两个电极上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先
是形成了深绿色的絮状物质,那是氢氧化亚铁。氢氧化亚铁遇到空气中的氧气,
会转化成棕色的氢氧化铁。在节目中,中学化学老师和同学们用一系列实验验证
了这个解释。
但是很多人常常忘了中学知识。事实上,央视记者就此事采访我时,我一
开始也没想到它会是个电解反应,而是怀疑在“排毒基”的某个地方偷藏了化学
药品,等启动后再释放出来。但是我知道这种所谓“排毒基”是骗人的东西,因
为它的所谓科学原理根本就是用一套似是而非的科学术语包装起来骗人的伪科学,
体内的毒素不可能通过什么“超强离子”从脚底排出。
而且我还发现,“排毒基”的发明人“巴斯巴博士”其实是个华人的化名,
并非生物医学方面的科学家,不曾发表过任何生物医学的论文,也不是医生,而
是一个在美国开皮包公司的商人,利用美国注册公司名号之便,用同一个地址注
册了许多家公司。这个号称来自美国的产品,在美国市场上闻所未闻,在美国专
利局的数据库查不到该专利,也没有查到“巴斯巴”的任何专利。“排毒基”反
而是做为中国的发明,在网上做英文广告,要向国外销售。
中国市场上的“排毒”产品非常多。随便找一份报纸翻翻,都可以见到这类
广告,特别是针对女性的“排毒养颜”药物、保健品的广告,更是做得铺天盖地,
长期服用者不少,我认识的人当中就有其消费者。“排毒基”是假的,这些“排
毒养颜”药物真的就有用吗?
这类“排毒养颜”药物的主要成分是中药大黄和芒硝,其实是用于治疗便秘
的泻药。有些“排毒养颜”的广告把便秘说得非常可怕,发明了“宿便”一词用
以指在肠管内停滞淤积了几天的大便,声称宿便可产生毒素,被肠道反复吸收后
通过血液循环到达人体的各个部位,危害健康,特别是影响美容。这种说法也没
有任何科学依据,同样是伪科学。
便秘固然是一件很令人烦恼的事,会造成精神负担,容易发生痔疮,也会导
致导致消化系统功能发生紊乱,造成营养不良,可能还会引发其他疾病。但是并
不像那些广告说的那么可怕。没有证据表明所谓“宿便”能引起人体中毒,也没
有证据表明所谓“排毒”会有助于养颜。
事实上,经常服用泻剂或洗肠有害健康,反而能够引起药源性便秘。因为习
惯了用泻药、洗肠来通便,会减弱直肠反射的敏感性,以后即使有粪块进入
直肠,也不足以产生导致排便反射的神经冲动,结果就造成了便秘。因此长期服
用“排毒养颜”药物,不仅养不了颜,反倒有加重便秘的可能。
在食物、药物和体内新陈代谢产物中,的确含有毒素。但是人体有两个解毒
器官——肝脏和肾脏——就是专门用来处理这些毒素的。因此在正常情况下,毒
素不会危害健康,正常的人不必特意去“排毒”。要减轻肝、肾的负担,应该从
减少毒素的摄入入手,例如不要滥用药物,包括“排毒养颜”药物。如果毒素摄
入过多、过重,引起了食物或药物中毒,那么就应该及时就医,用可靠的医学手
段解毒,而不要轻信什么排毒产品。
2006.4.9.
(北京科技报2006.4.12)
(XYS20060413)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
评论 : 无评论 »
分类 : 保健骗局
17
03
2006年
改革开放之初,在街头巷尾、电线杆上经常能见到“老军医”专治疑难杂症,
特别是皮肤病、性病的小广告。为何“老军医”在当时会成为游医的招牌,不得而
知。现在的游医都升级为“专家”、“教授”了,小广告也上网了,不过还经常能
看到打着“军医”的招牌的,让人联想起那段岁月。
最近就有一家号称专治牛皮癣、鱼鳞病、白癜风的“全国最大的皮肤病研究机
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生物基因研究院”在各大门户网站上做广告。
到它的网站上看一看(www.pfbzl.com),会有些很有趣的发现。
这家研究院号称是“全军唯一一所集科研、临床研究为一体的从事基因测绘、
生物生命研究的超大型最权威医疗机构”,但是据我了解,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
学院研究的是军事基础理论和国防建设、军队建设的重大问题,并不从事生物医学
研究,没有生物医学方面的研究所。军事医学科学院倒是从事生物医学方面的研究,
但是也没有一个叫“生物基因研究院”的研究所。搜索“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
院生物基因研究院”,出来的全都是类似的广告网页。
据该网站介绍,该研究所的所长叫:“纪哲锋:62岁,研究所所长,主任医师,
政协委员,世界中医药研究员。”还附了一张纪所长戎装照。但搜索“纪哲锋”,
却只有这么个网页。看来这位当上了“政协委员”的名人只是在这个研究所默默无
闻地看病,社会活动、学术活动都是一概不参加的。
这么个来历不明的研究所的网站上,居然悬挂着前国家主席特地为它写的题词
手迹:“建设一流的生物基因研究院为提高部队战斗力服务!”我看着眼熟,到301
医院的网站一对(http://www.301hospital.com.cn/),果然是改编自给该医院的
题词笔迹:“建设第一流的解放军总医院为提高部队战斗力服务”,甚至美术设
计也是一样的:黄字绿底,背景是中国地图。签名的笔迹一模一样,让签名人再写
一遍都写不出如此相似,显然是复制过去的。题词的笔迹倒没有复制,是模仿着写
的,但是模仿得太差劲了,用的居然是简体字。
该网站推销两种药,号称是该研究所的独家秘方:“本系列药品为纯中药制剂,
不含任何激素,无任何副作用,但与普通的纯中药是不一样的。区别之处在于制作
过程中渗入了基因疗法,即通过磁谱因子制作将中药内的有些微粒成份改变了,安
全性比普通的纯中药更高,此法属世界首创。”只听说有对人进行“基因疗法”的,
没听说对药也能进行“基因疗法”的,不过我不想在这里替他们润色广告词,让他
们变得更专业。我们只来看看,这究竟是什么药。
一种是专治牛皮癣、鱼鳞病的“丹神十八味欧曲丸”,一种是专治白癜风的
“朴素白癜风丸”。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的基础数据库查询这两种药的
名称,都找不到。再用该研究所网站上公布的该药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20027808
和Z22024001查询,倒是查到了,原来正式的药名分别叫“十八味欧曲丸”和“白癜
风丸”,不过生产单位不是什么“生物基因研究院”,而是分别为内蒙古乌兰浩特
中蒙制药有限公司和长春经开药业有限公司,该研究所只是把两种市场上常见的药
物用“基因疗法”、“纳米技术”加工了一下名字而已。我还查到中蒙制药有限公
司曾经声明过与该研究所毫无关系。
在调查时我还有点惊讶地发现,类似“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生物基因研
究院”这样的机构并不是独此一家,手法都很相似:
有一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疑难皮肤病研发中心”(www.zhongyikf.com)在推
销通过“基因修复”专治“牛皮癣”的新药——“克银消”。查询国家药监局的数
据库,没有这种药物,用该药的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22025183)查询,原来是吉林
涌源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银屑灵”。该研发中心的负责人是“刘瑞武教授,
男,70岁,研究院院长,医学院院士,政协委员,世界中医药研究员。”但同样查
不到这位当“政协委员”的名医。比较搞笑的是,这家研发中心的大楼照片一见而
知是301医院的大楼照片,只不过把大楼顶上“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的牌子模
仿前国家主席的笔迹改写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疑难皮肤病研发中心”。
还有一家“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医研究院”(www.010120.cn),也在
推销专治牛皮癣的“纯天然的高科技中药产品”——“百草银癣净”,同样在国家
药监局的数据库查不到这种药,用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22020393)查,同样能查
到药物的真实名称是“白癜风丸”,只不过是长春银诺克药业有限公司镇赉药厂
生产的。那位同样号称是“研究院院长,医学院院士,政协委员,世界中医药研究
员”的“薛新东院士”同样查无此人。这个网站比较有创意的是还搞了一段“央视
《科学与中国》栏目对中国解放军中医研究院薛新东院士和杨静之教授进行专访”
的文字稿,还有采访的照片,并且有视频链接,可惜打不开链接,不知真假。
欺诈手法如此雷同,不知是同一批人马所为,还是互相借鉴的结果?这么拙
劣的骗局就在首都频频发生,而且大做广告,连“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名义、前国
家主席的题词都敢盗用,执法人员都干吗去了?真想管的话其实不费吹灰之力。那
些“所长”的名字是假的,公布在网上的银行帐号、收款人姓名总是真的吧?就诊
地点也是一查就到的吧?
2006.3.12.
(北京科技报2006.3.15)
(XYS20060316)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
评论 : 无评论 »
分类 : 保健骗局
16
03
2006年
【按:接到一些电话、电邮告诉我珍奥核酸再次成为中央电视台315晚会的指定产品,问我还有什么话可说。我想说的话,去年都已经说过了。】
我在出国14年后首次回国过春节,收看久违的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
发现人还是那些人,形式还是那样的形式,能够反映出这十几年来中国所发
生的变化的,是隐藏在节目当中的那些商业广告。其中触目惊心的一个广告,
是在一个小品中,演员拿着写着“珍奥核酸”四个大字的纸袋上场。春节晚
会年年挨骂,这个广告也成了挨骂的对象。其实这并不是这个“保健品”在
春节联欢晚会上首次露面。据读者反映,在去年的晚会上,曾经举办过“珍
奥核酸杯我最喜爱的演员和节目”的评选。
第二天,我收到一位读者的来信说:“今年春节晚会上大连珍奥核酸又
出现了。记得几年以前您写过几篇文章揭露他们的骗局,我很奇怪他们为什
么能抗到现在,而且还越来越火。2003年他们的销售额是10亿,而且还在上
升。在Google上搜索‘珍奥核酸’,2001年左右的皆为负面报道,而最近
(2004-2005)全都是正面报道了。我实在不相信‘核酸保健品’能有什么
作用,可是为越来越多关于此类报道所困惑,您能关注一下么?”
对“核酸保健品”能有什么用,是不必感到困惑的。只要学一点生物化
学常识,就可以知道,虽然核酸做为遗传物质,对人体的生理活动至关重要,
但是人体中的核酸都是人体用其他化学物质自我合成的,并不从膳食中直接
吸收。膳食中的核酸都将在消化道中被彻底分解掉。因此生物医学界公认核
酸不是营养物质,口服核酸不仅不能起到营养、保健作用,而且核酸吃多了,
还会对身体造成危害,会导致痛风和结石等疾病。所谓“核酸保健品”,完
全是一个伪科学商业骗局。这个商业骗局是上个世纪60年代在美国出现的,
1981年,它被美国法庭认定为商业骗局后,在美国就基本消失了,然而20年
后却在中国重新出现,而且有多名中国科研人员为之捧场。
对此,我们已在2001年上半年做过充分的揭露。对“珍奥核酸”盗用多
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名义做宣传的行为,我们也曾经联系到诺贝尔奖获得者
发表声明澄清。那次揭露持续了几个月的时间,在国内媒体引起了很大的反
响,甚至连美国《科学》杂志都做了报道。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为此发出
通知要求集中检查核酸类保健食品广告违法问题,卫生部也通报“珍奥核酸”
夸大宣传,要求对保健食品夸大宣传的违法行为加大监督力度,依法严厉打
击。
在我们揭露过的案例中,还很少有一个引起这么大的轰动并获得官方的
肯定。当时曾有人认为我们打了一个大胜仗,据说“核酸保健品”的销售也
受到了不小的影响。但是结果又是如何呢?“珍奥核酸”不仅继续在全国性
报纸上做广告、登“正面报道”,而且上了中央电视台,具有讽刺意味地成
为“3.15”保护消费者权益晚会的赞助商、在收视率天下第一的春节联欢晚
会上露脸,并做为中央电视台的广告大户,享有不受中央电视台曝光的特权。
国内的保健品很少有超过3年的寿命,而“珍奥核酸”被揭露三、四年来,
却好像活得更有滋有味,难怪有人要对此感到奇怪、困惑了。
没有相应的处罚跟进,仅有舆论监督是无济于事的。媒体不可能对一个
事件保持持久的兴趣,因此骗局躲过了风头之后仍然可以沉渣泛起,继续愚
弄世人。媒体也会见钱眼开,为了商业利益丧失原则。一个被充分揭露过的
骗局能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敢于在有十几亿观众的节目中招摇过市,我们
首先应该问的,是管理部门究竟是如何“依法严厉打击”的?
2005.2.9.
(北京科技报2005.2.16.)
(XYS20050217)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3322.org)◇◇
评论 : 无评论 »
分类 : 保健骗局
16
02
2006年
自从四、五年前干细胞研究开始走出学术界进入公众的视野,媒体对它的关注就
没有间断过。特别是最近发生的韩国首尔大学教授黄禹锡造假案,让“干细胞”一词
真正进入了日常语汇。虽然许多人连那个“干”字应该发第一声还是第四声、究竟是
什么意思也没有搞明白,但是人人都知道干细胞技术是一项会带来医学革命的神奇高
科技了。
利用人们这种对干细胞既无知又神往的心理,中国的造假者早就领先黄禹锡大发
横财。在2004年5月,《北京科技报》曾登过一篇《干细胞美容纯属商业骗局》
的报道,揭露号称由“美国青春再造国际医美研究中心”研制的最新高科技干细胞
产品“诺曼茜”。这种号称注射到人体后人很快就能年轻10到15岁的产品其实来路不
明,那家美国研究中心也是子虚乌有。
干细胞美容因此被《北京科技报》评为2004年十大骗局之一。但是这种骗局并没
有消声匿迹,反倒发扬光大了。“诺曼茜”不仅继续在美容机构、市场上推销,还生
出来“诺曼茜二代”新产品了。并且冒出了一些类似产品争夺市场,广告手段也都类
似。比如有一种“尊丽集美”胚胎干细胞,同样号称是从美国引进的最新高科技产品,
价格也高得惊人,一盒的零售价从几万到几十万元不等。美容方式也是往体内注射干
细胞原液或干粉针剂,据说注射后4周能让人年轻10岁云云。
最近我从中央电视台记者那里看到了该产品的“中国代理”深圳西伯莱生物科
技有限公司提供的有关材料。不仅其中有关干细胞美容疗效的说法是伪科学,连那些
有关证书也都是伪造出来的,而且伪造得十分拙劣。比如该公司提供的美国政府允许
该产品出口的证书,落款是纽约州卫生部食品药品处主任理查逊(Stuart E. Richardson),
用的却是加州政府的印玺,不伦不类。这份号称由政府部门出具的证书,一些常用的
关键词语都有很低级的拼写错误,例如“证书”(写成certoficate,应是certificate)、
“注册”(写成rigistration,应是registration)、“美国”(写成Unite States,
应是United States)等单词都写错,如同儿戏。
这份出口证书的格式倒没有问题,理查逊也实有其人,是加州(而不是纽约州)
卫生部食品药品处主任,之所以被弄得如此不伦不类、错误百出,唯一合理的解释就
是该公司不知从哪里搞到一份加州政府批准某产品出口的证书作为参考,以之为底本
依样画葫芦伪造了一份出口证书。打字者不懂英文,于是在抄写、复制时出现了那么
多低级的错误。
该产品号称是“美国BIO-COS生物医学科技研究中心”研发的,根据我的检索,
美国并没有一家生物医学机构以BIO-COS为名。该产品的授权证书上写着该机构的英文
名称是”BIO-COS international medicine biological technology”,我也找不到这
么一家机构。
在那些“干细胞原液”或“干细胞干粉”中不可能真的含有干细胞。分离、
培养人的干细胞要比分离、培养普通细胞困难得多,在1998年才由美国威斯康辛大学
的生物学家首次获得成功,目前这仍然是一项只供实验研究的尖端技术,还没有哪个
机构有能力进行商业化大规模生产。
只有活的干细胞才有作用,而干细胞就像其他细胞一样,必须养在培养液中或冷
冻保存才会有活性,一旦制成原液或干粉制剂就成了死细胞,不再具有干细胞的特性,
所以那些“干细胞原液”或“干粉”即便是真的用干细胞制成的,也早已成了废物。
即使这些制剂真的含有有活性的干细胞,那么把干细胞注射到体内也不会起到任
何作用,相反地,体内的免疫系统将会攻击这些外来的异物,产生有害身体的排异、
过敏反应。
总之,这些所谓干细胞制剂不可能真的含有干细胞,从一些消费者在用了这些产
品之后出现的副作用症状判断,它们的真实成分可能是某种激素。它们究竟是什么东
西,这个问题应该由药检部门来回答。
最后,为了帮助大家识破类似的骗局,我简单地介绍一点干细胞的知识。所谓干
细胞,是指那些未分化的、因而有可能分化成不同类型的细胞的细胞,“干”的意思
是可以产生分支的“主干”。细胞还未分化的早期胚胎是干细胞的主要来源。由于干
细胞能够分化成其他细胞,有望用它来修复那些被疾病和创伤所破坏的各种各样的细
胞和组织,因此对它的研究为治疗多种慢性疾病带来了希望,例如帕金森病、老年痴
呆症、糖尿病、慢性心脏病,甚至癌症。但是在目前,这类研究还处于非常初步的摸
索阶段,要变成现实还是比较遥远的事。即使以后可以用胚胎干细胞来治病,也不会
是简单地把它们注射到体内,因为那不会有任何用处。目前在市场上推销的干细胞
产品,毫无例外全都是骗人的。
2006.2.12.
(北京科技报2006.2.15.)
(XYS20060216)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
评论 : 无评论 »
分类 : 保健骗局
2
11
2005年
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在2005年10月25日播出了一期恐怖得令人
难以看下去的节目。许多女子为了让乳房变得更加丰满,接受注射隆胸,把
一种化学名称为聚丙烯酰胺水凝胶的液体材料直接注射进胸部,结果出现了
感染、变形、疼痛、硬块等并发症,带来终身的痛苦。许多美容整形专家对
这种隆胸方法的安全性提出了质疑,但是它仍然继续获得国家药监局的批准
使用,而那些质疑它的专家和媒体,又被生产厂家以侵犯名誉权为由告上法
庭并败诉。
这个节目也采访了我,让我看了一份生产厂家富华公司提供的支持其产
品的论文资料汇编。我通读了之后,发现里面有一些可笑的低级错误。节目
由于篇幅所限,未能完整地介绍我的观点,有必要在这里做一些补充。
这些论文,发表在国内期刊上的部分,基本上都是由研发该产品的医学
专家自己写成,有的明显是在为该产品做广告,存在相关的利益关系,缺乏
中立和独立性,不能不令人对其可靠性产生怀疑。有些论文竟以国外普及性
商业网站、产品宣传资料为参考文献,缺乏专业性,也令人怀疑其学术价值。
材料中全文收录的唯一一篇国外论文(美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上的一篇
国外学者写的论文),是有关嘴唇增大的。实际上,材料中收录的国外研究
成果、文献出处中,很多是关于嘴唇增大、脸部整容的。从题目即可看出来。
但他们都对此隐瞒。很显然,能用于注射嘴唇、脸部的材料,不一定就也能
用于注射胸部。
富华公司提供的一篇论文声称,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胸的方法,
虽然没有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的批准,但是已获得FDA颁发的研
究器械豁免的认证(IDE),即是可以进入临床验证的阶段。但是我查了FDA
数据库,并没有任何有关该类产品的信息。迄今获得FDA的IDE认证的隆胸材
料有十几种,都是用于假体隆胸的,即是把隆胸材料先装进囊中,再植入体
内。里面没有一样是用于直接注射的(FDA在1992年禁止把硅胶直接注射到
体内),也没有一种隆胸材料用到了聚丙烯酰胺水凝胶,而是用的硅胶、盐
水或豆油。
那么为什么他们要说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胸法获得了FDA的IDE认证
呢?在富华公司提供的一份材料中,注明了这种说法的出处是国外一个网页。
我看了这个网页,发现是一个介绍注射脸部整容方法的商业性网页,与注射
隆胸毫无关系。里面介绍了几种可用于脸部整容的注射材料,其中唯一一种
获得IDE认证的,是多糖凝胶,并非聚丙烯酰胺水凝胶。这个网页并没有推
荐、介绍聚丙烯酰胺水凝胶。
这个网页提到了一种商品名为Bio-Alcamid的意大利产的注射材料。对
该产品所具有的优点的介绍,都被富华公司提供的资料收集进去。这种产品
也多次被这些资料当成国外同类产品。实际上这是两类不同的产品。Bio-Alcamid
的化学成分是聚烷基酰胺水凝胶,并非聚丙烯酰胺水凝胶。由于这两种化合物
的英文名称非常接近,只相差了两个字母(聚烷基酰胺是polyalkylamide,聚丙
稀酰胺是polyacrylamide),在那个网页中,作者还特地提醒不要把二者搞混,
因为聚烷基酰胺凝胶是更稳定的产品,而聚丙烯酰胺则有来自俄国的报道说发
生了细菌污染。但是富华公司提供的材料却有意无意地把二者混为一谈,把
Bio-Alcamid当成聚丙烯酰胺凝胶,大谈它如何如何好,在欧洲如何风行。
富华公司提供的论文中还声称“WHO欧洲区域办公室整容整形中心”
有一份报告说,一种商品名为Interfall的聚丙烯酰胺水凝胶产品适用于隆
胸,结果是满意的。WHO是世界卫生组织的缩写,但是世界卫生组织并没有
这家中心。实际上,该报告的出处来自国外一家研发Interfall的商业公司
网站上的手册,与WHO并无关心。“整容整形中心”是这家公司的,主任就
是Interfall的发明人,手册也是他撰写的。富华公司提供的材料为何要把
该报告栽给WHO?
富华公司的论文中,有一篇摘录了国外一家介绍隆胸方法的商业网站上
的普及性介绍文章中介绍聚丙烯酰胺水凝胶的一些话做为依据。我核对了该
摘录的文字,发现遗漏了关键的一句话:“在考虑使用聚丙烯酰胺产品时,
在未对产品中残留的未聚合的丙烯酰胺单体有进一步的研究之前,请谨慎使
用。特别是直接注射到胸部时更应如此。”而摘录的一句话,实际上也是对
聚丙烯酰胺水凝胶的负面评价:“标准的聚丙烯酰胺水凝胶能够用于培养细
菌,因此能导致事后的感染和发炎,并能导致囊体挛缩、突出和过量的疤痕
组织。”显然,该论文是把负面评价资料当成正面的资料来引用的。
在支持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胸法的学术论文中,竟然出现了这么多
的张冠李戴、断章取义的低级错误,不由得让人对论文作者的治学态度产生
疑惑。究竟是由于英文水平不高或疏忽导致的失误,还是出于商业利益有意
造假?当初该产品在申请国家药监局的批准时,是否也用到了这些不准确的
资料?如果用到的话,国家药监局是否有必要对其重新审核?
2005.10.30
(北京科技报2005.11.2)
(XYS20051102)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dyndns.info)◇◇
评论 : 无评论 »
分类 : 保健骗局
22
06
2005年
从2000年开始,我越来越关注国内科技、教育领域的弄虚作假现象,被称之
为“学术打假”。到现在,屈指算来,与我或多或少有些关系的事件已有大约
400起。其中相当一部分涉及医疗保健领域,这大概也是“学术打假”中最得人
心的部分。普通公众未必十分关心学术界内部的猫腻,但对与自己的身体健康息
息相关的产品,却非常希望知道真相究竟如何。
然而也有一些人对此很不以为然。在对待虚假保健品、假药的问题上,为之
开脱的一个常见借口,是:“即使它们没有效果,也吃不死人!”上个世纪80年
代发生全国第一起假药案——晋江假药案,我记得其主谋在法庭上就是如此为自
己辩护的,他们制造假药的原料用的是淀粉,害不了人。虽然这番辩护并没能挽
回主谋的性命,但是我怀疑现在那些贩卖假保健品的人,以及那些由于保健品生
产给地方经济带来好处而对之实行地方保护主义政策的官员,可能还都抱着同样
的心理安慰自己。
假保健品、假药当然害得了人。它们有的在长期服用后会产生毒副作用,即
便其成分就像白开水一样完全没有毒副作用,也同样在害人。假保健品、假药的
消费者往往是那些患有疾病的人,由于听信了虚假广告而将它们当成灵丹妙药使
用,乃至放弃了正当的治疗,会因此贻误病情,甚至有性命之虞。假保健品、假
药的害人之处,不仅是生理上的,还是经济上和心理上的。为成本低廉、无效的
东西浪费了大笔的金钱,造成重大的经济负担,而一旦发现了事情的真相,那种
受骗上当的感觉,也让人心理难以承受。如果我们考虑到那些受骗上当的人,往
往是那些生活并不富裕、最不该被骗的可怜的人,这种害处就更大。
吃保健品是中国人的“进补”传统的延续,今天的假保健品、假药也利用
人们的民族感情,经常打着祖国传统医学的招牌迷惑人。因此,不可避免地,涉
及到如何看待中医中药的问题。我小时候也和几乎所有中国人一样,免不了会稀
里糊涂地看中医、吃中药。到高中以后,由于阅读生物医学著作,才开始对整个
中医体系产生怀疑。之后受到的生物医学方面的训练,使我能更专业、更清醒地
看待中医药的弊端。
几年来,我陆续写了一些批评中医的文章,无非是要告诉人们以科学的态度
看待中医,不要轻信中药的疗效,更不要忽视中药的毒副作用。这些文章起初只
发在网上,近来由于我在国内报刊上开专栏,偶尔也涉及到中医的问题,引起更
大的关注,以致有人误以为我对中医的批评是近来才有的。《中国医药报》最近
有一篇文章说:“不久前,网上一篇署名为方舟子的《就这样被慢慢毒死》(见
《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2005年3月30日)的文章,再次引发了人们对中药安
全性的关注。尽管文章中有太多偏激和片面之词,但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社会上
对中药的安全性存在着不解和担忧。”
我看不出我的文章中有何“偏激和片面之词”,介绍的不过是一些生物医学
常识,基本上反映的是生物医学界的主流意见,只不过由于种种原因,国内媒体
上以前很少有这样的声音而已,如一些医学专家私下的评论:“说了我们想说而
不敢说的话。”如果为了维护“中医神话”,把理性、客观的批评当成了“偏激
和片面之词”,掩盖真相,对中医药暴露出的问题百般宽容、狡辩,置公众健康
于何地?
当前中国假保健品、假药泛滥,不仅仅是由于缺乏充分的批评、揭露,而且
还由于缺乏监督、处罚力度。从这个意义上说,仅有科学是不够的。但是如果我
们能多了解一点生物医学方面的科学知识,并具有科学的怀疑、实证和理性精神,
不至于轻信虚假浮夸的宣传,那么至少能够做到自保,减少受骗上当、危及身体
健康的机会。
2005.6.11.
(《中国青年报》2005.6.22)
(XYS20050622)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dyndns.info)◇◇
评论 : 无评论 »
分类 : 保健骗局
2
06
2005年
在2001年,曾经发生过一场“核酸营养品”风波,包括《中国青年报》
在内的众多媒体,都参与了对这一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已在美国被认定是
“商业骗局”的揭露。当时,大连珍奥核酸在广告中打出了38位诺贝尔奖
获得者的名字和肖像,给人的印象是这些诺贝尔奖获得者都在支持“核酸
营养”。我们找到其中还健在的几位的联系方式,去函询问他们对此事的
看法。DNA双螺旋的发现者沃森等四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回函说,他们都不
认为核酸有营养价值,也不曾授权“珍奥核酸”使用其名义。
“诺贝尔奖科学家指斥中国核酸营养品”成了打击“核酸营养品”
的一个致命武器,甚至连美国《科学》杂志都报道了这一事件。国家工商
行政管理总局为此发出通知要求集中检查核酸类保健食品广告违法问题,
卫生部也通报“珍奥核酸”夸大宣传,要求对保健食品夸大宣传的违法行
为加大监督力度,依法严厉打击。
但是四年来,“珍奥核酸”却继续在全国性的报纸和电视上做广告、
登“正面报道”,而且得了“诺贝尔奖获得者情结”,千方百计地拉诺贝
尔奖获得者来装点门面、挽回声誉。在其网站上和报刊上,时不时会
见到某某诺贝尔奖获得者访问“珍奥核酸”公司、乃至搞合作的报道。著
名生物化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王晓东博士的遭遇也许能让我们了解这是
怎么一回事。他曾经到大连参加一个学术会议,会议组织者告诉他们要去
海滨打高尔夫球,途中车突然在“珍奥核酸”公司停了下来,车上的人被
带进去参观。随后“珍奥核酸”的网站上就出现了王晓东博士访问珍奥公
司的报道。王博士在给我们的信中,愤怒地指责“珍奥核酸的人,以及那
些与他们有关联、为他们工作的人,都是无耻的骗子”!
当然也有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是心甘情愿地与其合作的。最近1996年诺
贝尔生理或医学奖获得者辛克那吉尔在复旦大学做学术报告,开讲前照着
稿子感谢珍奥对此次学术活动的赞助,引起听讲者的哄堂大笑。会后有复
旦大学生物系的学生抱怨说:“这个讲座竟然是珍奥核酸赞助的讲座。本
来嘛,保健品公司做点公益广告无可厚非,不过珍奥核酸相信大家都清楚,
都是学生物的,这个东西已经被批驳不止一次了,还要借复旦之地来变相
宣传令人郁闷。那位诺贝尔奖大师竟然在讲座开场为珍奥核酸特别送上溢
美之词真是让人费解,想不到做学术的大师也会受到某种影响,令人更感
郁闷。”“只可惜当场没人提出关于此方面的异议,更可惜了复旦的讲坛
以及可以预见的珍奥核酸公司的宣传攻势。”
辛克那吉尔博士的讲座内容是免疫学方面的,与“核酸营养”毫无关
系,会上也没有人追问他对“核酸营养”的看法。也许他不知道“珍奥核
酸”实际上在推销什么产品,还以为是普通的生物技术公司,不知道中国
“核酸营养品”风波的背景,以为此次活动属于正常的公司对学术活动的
赞助。当然,也有可能他知道中国“核酸营养”风波,而仍然愿意接受
“珍奥核酸”的赞助为其捧场,我们也不必为此感到“郁闷”。术业有专
攻,做为免疫学家的辛克那吉尔博士对核酸的认识未必比得上一名生物化
学专业的本科生,有些糊涂也可以理解。更何况历史上诺贝尔奖获得者支
持、鼓吹伪科学的也并不罕见,例如大化学家鲍林晚节不保,沉迷于伪医
学“正分子医学”,鼓吹大剂量维生素C疗法,是这个科学奇才一生中最
不光彩、最令人惋惜的一页。科学不迷信权威,诺贝尔奖获得者也未必都
靠得住。煞费苦心拉诺贝尔奖获得者欺骗世人,并不能因此就让伪科学变
成真科学,败坏的,乃是诺贝尔奖获得者本人的声誉。
2005.5.30.
(中国青年报2005.6.1.)
(XYS20050602)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3322.org)◇◇
评论 : 无评论 »
分类 : 保健骗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