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石屹吃的“长生仙丹”是什么东西?

23 01 2019年

地产大亨潘石屹发了一条微博,称:“我从来不相信保健品。但一个月前,麻省理工学院一位教授给我推荐他们学校研究出来的‘长生仙丹’,还没有上市。我问他吃了后什么感觉。他说,吃了后指甲长的快了。我吃了近一个月,没有什么反应,发现自己指甲也长的很快。”

 

这则保健品广告做得很吸引人:大名鼎鼎的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出来的,该校教授亲自推荐的,还没有上市,没门路吃不到的,于是从不相信保健品的潘石屹信了,吃了,而且吃的效果和教授说的一样,指甲长得很快了。至于是不是真的能长生,只吃了一个月当然是还不知道的。那么这种“长生仙丹”究竟是什么玩意儿?

 

潘石屹贴了该保健品的照片,是Elysium公司生产的Basis。这是四年前才成立的公司,唯一的产品就是这种保健品。它的网站在卖,一瓶一个月的量卖$60,长期买还有优惠。不知道为什么那个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要骗潘石屹说这种保健品还没有上市,难道是为了高价倒卖给潘石屹?这家公司的共同创始人和首席科学家的确是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但是这种保健品的成分的“保健作用”并不是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出来的。它有两种成分,一种是紫檀芪,这是在某些植物,特别是蓝莓中发现的一种抗氧化剂,很早就有人研究它的保健作用,市场上含这个成分的保健品很多。另一种成分是烟酰胺核糖苷,也是很早就被发现了,以前认为是某些细菌的营养素,十几年前达特茅斯学院的教授Charles Brenner发现人体也能吸收这种营养素,认为是维生素B3的一种,将专利卖给了保健品公司ChromaDex,这家保健品公司在2013年就开始卖烟酰胺核糖苷保健品了。

 

Elysium公司的创新,就只是把市场上已经有的这两种保健品合在一起卖。他们甚至自己都不生产,只是从ChromaDex购买这两种成分,包装了卖。后来不知为何两家公司闹翻了,Elysium拿了货不付款,ChromaDex就不再供货了。Elysium改从别的公司进货,并挑战ChromaDex的专利,认为烟酰胺核糖苷是自然界里有的东西,不应该授予专利。ChromaDex反过来起诉Elysium,要求Elysium付款,还指控Elysium窃取商业机密。

 

所以这种保健品和麻省理工学院没有什么关系,只是这个学校的教授自己办保健品公司,从别的公司那里进货贴牌销售而已。不知潘石屹了解到这个情况后会不会失望。那么这种保健品是不是真的能够抗衰老呢?目前只有很初步的一些研究,例如动物实验结果,是不能轻易相信的。所以这些保健品卖的时候都得老老实实声明该保健品未经FDA批准,不用于治疗、预防疾病,否则就会被监管部门追究。

 

至于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和潘石屹都说吃了该保健品之后指甲长得快了,是真的如此,还是只是错觉,没有严密的研究,是不能乱说的。即使真的让指甲长得快了,又能说明什么呢?难道细胞代谢快了?细胞代谢得快可不是什么好事,搞不好要折寿的——正常的细胞分裂到一定次数就不再分裂,人就死了。所以潘石屹还是应该坚持原来的原则,不要相信保健品。

 

2019.1.7.

 

 

 



崔永元代言的“助眠机器人”是伪科学产品

9 01 2019年

几年前崔永元代言过一种叫“石头纸”的伪环保产品,号称收了两个亿代言费,结果没过多久,这家公司就倒闭了,拖欠了员工好几个月的工资。2017年崔永元代言一家叫“璞谷塘”的网店,这家店专卖天价非转基因食品,崔永元是其股东和监事,其大股东还是原先搞“石头纸”那帮人。现在也传出了这家网店拖欠员工好几个月的工资,濒临倒闭。2018年崔永元又代言了“睡啦助眠机器人”,不知收了多少代言费,有没有两个亿?不知这家机器人公司会不会也拖欠员工工资,还能支撑多久?

 

全国人民都知道崔永元睡不着觉,经常半夜三更上网骂人。据崔永元在代言词里的自述,他从18岁开始,就受失眠的困扰,吃过50种以上的安眠药,睡过20种以上的枕头,都不管用。为什么会有人找全国著名的失眠患者来代言助眠机器人呢?难道是因为助眠机器人治好了崔永元的失眠症?并没有,在崔永元代言该助眠机器人之后,我们依然能看到崔永元经常三更半夜上网骂人,崔永元的代言词也没有说助眠机器人让他睡得着了,反而说这个机器人让他激动得失眠了。他之所以要代言,据他说,是因为想要“参与设计、体验、改进、创新、磨合、云计算和区块链”,也就是想要一起做生意,怀着“让所有的中国失眠者睡着”的伟大梦想才代言的。

 

助眠机器人连崔永元自己的失眠症都治不好,有可能让所有的中国失眠者都睡着吗?我们就来看看助眠机器人究竟是什么玩意儿。从外观看,“睡啦”助眠机器人是一个圆盘子,号称具备10大功能,将脑波谐调安静、睡眠氛围音乐、催眠正念引导、自然语音交流、助眠香薰放松、智能柔光减压、音乐娱乐点播、中医穴位保健、“互联网+”助眠、预约心理专家等融于一身。这十个功能,有九个或者是虚虚实实的传统助眠方法,或者跟助眠没有什么关系,都跟机器人无关。唯一新奇的、号称采用了高科技智能机器人技术的,是其排在第一位的“脑波谐调安静”功能。它的宣传材料声称:“脑波谐调安静”功能是被国内外专家普遍认可的最为有效的科技助眠手段之一,通过向人类大脑释放α/θ波段,可以使人达到轻松的状态,更快地进入深度睡眠,提升睡眠质量。

 

我在网上搜了搜“脑波谐调安静”这个词组,只出现在该助眠机器人的广告和软文中,不要说医学文献中没有,在其他任何地方都没有。那么所谓“脑波谐调安静”功能是被国内外专家普遍认可的最为有效的科技助眠手段之一,证据在哪?难道是在助眠机器人的梦中?我们再来看看这个功能的实施,说是通过向人类大脑释放α/θ波段,使大脑产生共振,就能让人放松、进入睡眠。这个α/θ波段,指的是脑电波的两个波段。脑电波是脑神经细胞的电生理活动产生的电压变化的结果,用仪器记录下来,看上去就像波浪,所以把它叫做脑电波。脑电波有几种频率,助眠机器人广告中提到了两种,α波是指频率8-15赫兹的脑电波,人在闭目养神、身心放松时产生的是这种脑电波,θ波是指频率4-7赫兹的脑电波,人在昏昏欲睡时产生的是这种脑电波。

 

显然,助眠机器人的研发者认为,如果向人脑释放α/θ波段的电磁波,就能让大脑产生共振,出现α/θ波段的脑电波,就能让人放松、进入睡眠了。但是这完全是无稽之谈。首先,这种说法是因果颠倒,是人在放松、昏昏欲睡时才产生了α波、θ波,而不是有了α波、θ波才让人放松、昏昏欲睡,所以去刺激产生α波、θ波根本不会让人放松、昏昏欲睡。其次,向人脑释放α/θ波段的电磁波也不可能让大脑共振产生同一频率的电磁波。电磁波是不会让大脑共振的,否则麻烦了。我们身体周围到处是各种频率的电磁波,有来自电视台的,有来自电台的,有来自外太空的,还有来自太阳的——光本质上也是电磁波,难道我们大脑时刻在共振吗?向大脑释放电磁波,如果能量低,不会有任何影响,如果能量高到能对大脑神经细胞产生影响的地步,那也只是干扰、打乱了神经细胞的正常电生理活动,不精神失常、认知紊乱就不错了,还想放松、入睡啊?

 

所以,所谓助眠机器人,完全是拿几个科学名词糊弄没有科学常识的人,是典型的伪科学产品,不管找谁代言,都是骗人的,所有的中国失眠者都不要上当。

 

2018.11.18

 

 



中国儿童不是特殊物种

20 12 2018年

国内有些奸商,为了从中国父母那里赚钱,喜欢打着“为中国儿童特制”的广告,好像中国人是个特殊人种,中国儿童和别的国家儿童不一样,需要专门替他们量身定做产品。例如,我以前揭露过号称专门为中国婴儿定制的配方奶粉是怎么骗人的。最近发现,有一个号称在做育儿科普的儿科医生“医生妈妈欧茜”,给一家美国跨国公司做童鞋广告,也号称是该公司的日本团队研发的,专门为中国儿童脚型设计。难道中国儿童的脚型有什么特殊的,穿不得全球通用的童鞋,需要专门为他们设计新的鞋?那样的话,在国外的华人儿童怎么办?难道要到中国买鞋?

 

有人说,中国人脚型的确特殊,西方人小脚趾有三节,而中国人小脚趾只有两节。这是个流传很广的说法。实际上,不管是哪里的人,都有一部分人小脚趾是三节的,也有一部分人小脚趾是两节的,这是小脚趾的正常变异。只不过在不同的人群中,这两者的比例不太一样,有高有低。欧裔的人,小脚趾两节的比例低一些,大约占40%;而亚裔的人,小脚趾两节的比例高一些,大约占70%。如果有人非要把这作为中国人的一个特征,难道那30%小脚趾三节的中国人不是中国人?那40%小脚趾两节的欧裔人是中国人?如果是专门为小脚趾两节的人设计的鞋,是不是那些小脚趾三节的中国人不能穿了?中国人在买这款鞋时是不是还要去拍片看看自己的小脚趾究竟是三节还是两节?

 

其实,所谓小脚趾两节,只是因为小脚趾有一个关节没有分离,让两块骨头成为了一块而已,并不是真的少了一块骨头。小脚趾两节和小脚趾三节的脚型并没有区别,用不着为此去穿特殊的鞋。我查了一下那款鞋的日本广告,虽然是日本设计师设计的,但是并没有说是专门为中国儿童或日本儿童设计的,只不过是中国的推销商在做虚假广告。

 

中国人是一个文化概念,并不是一个生物学概念,并不存在中国人这么个特殊遗传群体。中国人是由很多遗传群体组成的。不要说少数民族了,即使是汉族,也是由很多遗传群体组成的。也许某个遗传群体会普遍有特殊脚型,就像某个遗传群体会普遍有某种遗传病,但不能因此推广到全体中国人身上。凡是认为中国人在身体上比较特殊,需要专门为中国人身体设计产品的,都是骗人的。那个儿科医生后来偷偷改了广告词,改成了“专门为东方儿童设计”。这也是骗人的,因为所谓“东方”、“西方”也是文化概念,不是生物学概念,不存在一个专门与西方对立的特殊的东方人种。

 

人的脚型当然不是都一样的,存在个体差异,但这种差异和东方还是西方、中国人还是外国人无关。买鞋,要买合自己的脚的,试穿才知道,不要以为“专门为中国儿童脚型设计”的就一定合脚,因为那是骗人的。

 

2018.10.21



你还敢吃“益生元”吗?

4 12 2018年

以前我在一篇文章中谈到了吃益生菌不一定能够起到特殊的保健作用(《“益生菌”能否益生?》,收入《科舟求健》)。市场上还有一类类似的保健品,叫做益生元,经常有人问我,吃它能不能“益生”。吃益生菌是想直接吃下对健康有益的细菌,让它们在人体肠道内繁殖,而吃益生元吃的是细菌的养料,是想用它们促进肠道内有益细菌的繁殖。所谓益生元,其实是可溶性膳食纤维。膳食纤维有两类,一类是没法在水里溶解的,叫不溶性纤维,例如纤维素,它们既没法被人体吸收,也没法被肠道细菌利用,吃下去又排出去,但是对健康有益,例如能够防止便秘。另一类膳食纤维是可以在水里溶解的,叫可溶性纤维,例如果聚糖,它们没法被人体吸收,但是能被肠道细菌利用,细菌通过发酵将它们变成短链脂肪酸。有些研究发现,吃可溶性纤维具有预防某些代谢疾病的作用,例如能够预防肥胖,所以被叫做益生元,做成保健品推销。

 

美国托莱多大学研究人员想要研究可溶性纤维是不是真的能够起到减肥的作用。他们用小鼠做实验,在小鼠的膳食中添加菊糖,这是目前很流行的一种可溶性纤维保健品,国内也叫做菊粉。做了6个月实验后,发现这些小鼠中有40%减肥了,但是出乎意料的是,这些成功减肥的小鼠同时也得了肝癌。如果改用不溶性纤维来喂小鼠,小鼠就不会得肝癌。前面提到,可溶性纤维和不溶性纤维的区别是前者能被肠道细菌发酵,后者不能。那么是不是因为肠道细菌发酵才让小鼠得癌症呢?研究人员进一步做了三个实验来验证这个想法。首先,他们先让小鼠服用抗生素,杀死了小鼠肠道里的细菌,然后再用菊糖喂小鼠,发现小鼠不会得肝癌了。其次,他们用全身无菌的小鼠来做实验,发现菊糖也不会让小鼠得肝癌。最后,他们在用菊糖喂小鼠的时候,同时也喂一种叫贝塔酸的物质。贝塔酸能够抑制细菌的发酵。同时吃菊糖和贝塔酸的小鼠也不会得肝癌。这就证明了,可溶性纤维之所以会导致肝癌,是由于肠道细菌发酵降解了可溶性纤维的结果。

 

小鼠的实验结果当然不一定能够推广到人身上。所以这还只能算是初步的研究。口服可溶性纤维会不会也让人得肝癌,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但是从可溶性纤维让小鼠致肝癌的机理看,它们很可能也能让人致肝癌,没有必要冒着得肝癌的风险去吃益生元保健品。很多日常食物中也含有可溶性纤维,没法避免也没有必要避免,因为它们的量一般不大,不至于对肠道菌群产生多大的影响。我们要避免的,是益生元保健品,它们中可溶性纤维含量高,能够对肠道菌群产生影响,也就有导致肝癌的风险。至于不溶性纤维,没有这方面的风险,可以放心食用。

 

2018.10.19

 



美国FDA不会认证“生发梳”

24 10 2018年

丁香园刊登了一则广告,推荐一种号称采用低能量激光疗法的生发梳。广告说:“在美国已有近20年的历史的HairMax生发梳,是除米诺地尔、非那雄胺外,首个通过美国FDA认证、针对男女性脱发有效的仪器类产品。”

 

一说起激光和毛发,大家马上想起的是用激光去除毛发。然而这个生发梳却反过来要用激光刺激头发增长,听上去很奇怪,但是它却说是通过FDA认证,又听上去很权威。不过这是骗人的。且不说这种生发梳是否能有效治疗脱发,FDA是不会去认证这种产品的。

 

为什么呢?这与FDA的职权范围有关。FDA只认证两类产品。第一类是药品。广告中提到的米诺地尔、非那雄胺,就是已通过FDA认证的治疗脱发的药品。目前FDA认证的治疗脱发药品就只有这两种,没有别的了。有时我们会见到某种保健品做广告说通过了FDA的认证,这也是骗人,因为FDA不认证保健品。除了药品,FDA还认证一部分的医疗器械,即三类医疗器械。FDA将医疗器械分成3个类别,三类医疗器械是最高级别的医疗器械,用于维持生命,对生命具有潜在危险,所以对其安全性、有效性必须严格控制的医疗器械。例如心脏支架。FDA只认证三类医疗器械。一类医疗器械是那些风险程度低的医疗器械,例如听诊器、手术刀,FDA是不管的。二类医疗器械是指那些既不用于维持生命对生命也无危险的医疗器械,例如X光机、理疗器械,FDA是要管理的,但是对这类器械不做认证,而是要求其在上市之前向FDA说明和市场上的同类产品实质等同,获得FDA放行许可。

 

这个低能量激光生发梳属于理疗器械中的红外灯这一类器械,是二类医疗器械,所以FDA不会对它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做认证,只要求其上市前申请上市许可。该生发梳最早在2006年申请了上市许可(编号K060305),需要证明它和市场上同类产品实质等同。但是该生发梳号称是首个采用低能量激光疗法的生发梳,当时市场上没有这类产品。怎么办呢?他们列了10种市场上在卖或曾经有过的产品,说跟这10种产品实质等同。这些都是什么产品呢?我仔细查了一下,一种是电梳子,用于去除虱子的,一种是用紫外线治疗牛皮癣的,一种是用近红外LED灯镇痛的,一种是LED灯去皱纹的,两种是用激光镇痛的,两种是用激光去除毛发,一种是用真空帽生发的,一种是用电子梳生发的。这些产品,要么和生发没有任何关系,甚至有相反的作用,例如是用来去除毛发的;要么虽然号称能够生发的,但是和激光没有任何关系,是用给脑袋戴上头盔抽真空或给梳子通电的办法来刺激长头发,这听上去更不可思议而且吓人,是的,因为它们是一百多年前的东西,早就没人相信,已经被淘汰了。

 

厂家就是通过说明和这些无关的、甚至已经公认是伪科学的过时产品实质等同,获得了FDA上市许可。可见FDA对二类医疗器械的管理有多么宽松,这点一直受到批评,也曾经有国会议员提出法案想要堵住对二类医疗器械的管理漏洞,但是没有通过。

 

厂家在申请里说明用这种梳子生发是一种新功能,说已做过临床试验证明有效,但是没有提供具体的数据。因为这是二类医疗器械,FDA是不会认真审核其临床试验结果的。搜索论文数据库可以查到在该生发梳上市后有几篇论文声称做了小型的临床试验证明这种生发梳有效,但是仔细查看其声明,可知是这个生发梳厂家资助的研究,而且研究人员从该厂家拿顾问费,存在利益关系。已经获得FDA许可上市多年了,还要不断地找人做试验证明其有效,说明其获得上市许可其实和其是否有效没有关系。即使证明了有效,也不会获得FDA认证,因为FDA不会认证这类产品。

 

2018.9.21.

 



可笑的“中国母乳奶粉”

2 02 2018年

伊利集团联合中山大学发布一项惊人的成果,他们发现中外母乳营养结构在本质上存在差异。发布这个发现的目的当然是为了推销产品,据说伊利的金领冠奶粉就是根据中国母乳营养成分研制的奶粉。他们发现了什么样的差异呢?在广告上只列了一条,号称是“成果提炼”,应该是最主要的一条了。这个差异是:中国母乳中阿尔法-乳清蛋白含量略高于国外均值。阿尔法-乳清蛋白专业的说法应该叫阿尔法-乳白蛋白,它是乳清蛋白的一种成分。乳清蛋白由多种蛋白质混合而成,其中一种是阿尔法-乳白蛋白。为了跟伊利的广告一致,我就也跟着把阿尔法-乳白蛋白不专业地说成阿尔法-乳清蛋白好了。

 

伊利和中山大学说中国母乳中阿尔法-乳清蛋白含量略高于国外均值,注意,是跟国外的均值比较的。所谓均值,就是说测得的数据不是都一样的,有的高有的低,平均出来的一个值。那么另外再拿一个数据来跟均值比较,刚好一样的可能性几乎没有,不是高一些就是低一些。拿了很多数据做对比,发现有一个略高一些,又有什么奇怪呢?国外配方奶粉标准里头并没有阿尔法乳清蛋白这一项,并没有根据国外均值在添加阿尔法乳清蛋白,那么发现了中国母乳中阿尔法-乳清蛋白含量略高于国外均值,又有什么意义呢?

 

阿尔法-乳清蛋白在母亲体内的作用是调控乳糖的生产,它分泌到了乳汁当中,被婴儿吃下去,和乳汁中的其他蛋白质一样,就是作为给婴儿补充氨基酸的营养成分。有些研究发现阿尔法-乳清蛋白有抗菌和抗癌的作用,这些都是体外的初步研究,并不能说明在体内也能起到同样的作用。即使能起作用,在奶粉中含量略高一点,婴儿多摄入了一点,又能造成什么大不同?何况婴儿要抗癌作用干什么?一出生就怕很快得癌症,要抗癌吗?

 

伊利既然研究出了中国母乳中阿尔法-乳清蛋白含量略高于国外均值,又说它的金领冠奶粉就是根据中国母乳营养成分研制的奶粉,那么金领冠奶粉中的阿尔法-乳清蛋白含量应该比国外奶粉高吧?我们就来研究一下金领冠第一阶段配方奶粉的成分,和美国嘉宝第一阶段配方奶粉做个比较。先看金领冠,它注明每100千焦含有蛋白质0.52克,其中阿尔法-乳清蛋白0.08克。美国配方奶粉能量单位用的是千卡,为了便于比较,把金领冠的这个数据换算一下(1千卡=4.186千焦),就是每100千卡含有蛋白质2.18克,含阿尔法-乳清蛋白0.33克。美国嘉宝奶粉注明含有蛋白质2.2克,和金领冠一样,但是嘉宝没有注明阿尔法-乳清蛋白的含量——没有哪款美国配方奶粉把这当卖点。不过,嘉宝在配料里注明了它们的蛋白质全都是乳清蛋白,乳清蛋白通常含有大约25%的阿尔法-乳清蛋白,这样一算,嘉宝奶粉中阿尔法乳清蛋白的含量大约是0.55克,是金领冠的1.7倍。不是说中国母乳阿尔法乳清含量比较高吗,怎么金领冠中阿尔法乳清蛋白含量反而这么低?从金领冠注明的配料可知,他们不是完全用乳清蛋白,蛋白来源比较杂,还用了脱脂牛奶、生牛奶、脱脂奶粉等,阿尔法乳清蛋白当然比较低了。明明比较低,却要标榜符合中国母乳阿尔法乳清蛋白含量比较高的特点,这不是骗人吗?

 

母乳中的成分含量高低和遗传因素、饮食习惯有很大的关系,变化很大,不同族裔、地区、家庭、个体的母乳成分都不一致,不存在一种中国人母乳,更不存在一种外国人母乳。伊利的广告说“世界各国的奶粉全部根据本国母乳营养成分配方而成”,这个完全是胡说。配方奶粉标准是根据婴儿的营养需求制定的,各种成分变化范围很大。以蛋白质含量标准为例,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规定每100千卡奶粉中蛋白质含量1.8~4.5克,欧盟规定是1.8-3.0克,中国规定是1.88-2.93克,除了美国标准把上限放宽了一些,实质是一样的,并不是根据什么母乳蛋白质含量均值规定的。难道伊利和中山大学认为这世界上只有中国人和外国人两种人,中国人全都一样,外国人也全都一样?那样的话中国人移民国外的怎么办?难道还得买中国奶粉?中国人和外国人通婚生下的小孩怎么办,该买什么样的奶粉?甚至不需要专业知识,仔细推敲一下,就知道“中国母乳奶粉”有多么可笑了。

 

2017.12.19

 



牛初乳有没有保健作用?

22 12 2017年

牛初乳是母牛生下小牛后分泌的最初一批牛奶,量很少,所以卖得比普通牛奶要贵得多。它的成分跟普通牛奶有所不同,含有比较多的免疫球蛋白、生长因子等活性物质,对小牛的生长甚至生存至关重要。例如,小牛刚生下来,免疫系统还不健全,遇到病原体没法产生抗体抵抗,就会死亡。怎么办呢?就要由母牛提供它制造好的抗体,就是通过牛初乳来提供的。抗体属于免疫球蛋白G,简称IgG。牛初乳里含量最多的蛋白质就是IgG。有人想,牛初乳对小牛的健康这么重要,那么人吃了牛初乳也会起到提高免疫力的作用。所以牛初乳就被当成了保健品卖高价。还有的人干脆卖起了免疫球蛋白,认为吃了它就能起到提高免疫力的作用。

但是对小牛有好处的东西,未必对人就能够起到同样的好处。人类的母亲也会分泌初乳,但是人初乳和牛初乳的成分存在很大的差别,例如人初乳里头IgG的量很少。是人类初生儿不需要母亲给他预备好抗体吗?不是的,同样需要。但是人和牛不同,在婴儿出生前,母亲的抗体已经通过胎盘把抗体传给他了,所以出生后他就不需要通过母乳来吸收抗体,即使母乳里含有抗体,他也吸收不了,这是因为初生儿一出生消化道的屏障就很完善了,没法直接吸收蛋白质,而抗体是一种蛋白质。牛和人不同,小牛在刚出生的几个小时内,它的消化道还可以把蛋白质吸收进血液中,所以牛初乳中的抗体能够被小牛吸收、利用。

但是牛初乳里中的抗体是没法被人吸收、利用的。如果人能够吸收牛初乳里的抗体,反而麻烦了,因为牛的IgG和人的IgG是不同的,它们不是人体产生的蛋白质,而是外源蛋白质,如果进入了血液里,会导致过敏反应。所以幸好牛初乳里的抗体没法被人体吸收。它们经过消化道的时候,会和其他蛋白质一样被消化成氨基酸,再被人体吸收。有人做过实验,健康人在吃了牛初乳后,排出的粪便里几乎找不到IgG了,都被消化掉了。用IgG做实验,结果也是一样。所以吃抗体的结果和吃其他蛋白质没有什么不同,都被消化成了氨基酸,起不到特别的作用。吃牛初乳,不过是在昂贵地补充蛋白质。

人类的初生儿消化功能还不健全,蛋白质比较不容易被消化,可能有些抗体没被消化掉,那么它们在经过消化道的时候,能不能起到消灭消化道里的病菌、病毒的作用呢?这也是值得怀疑的,这是因为抗体具有特异性,一种抗体只能针对一种抗原起作用。母牛要在牛初乳里产生针对某种病原体的抗体,它首先要接触到这种病原体。母牛和小牛的生长环境相同,接触的病原体相似,所以母牛产生的抗体也能对小牛起保护作用,但对初生儿就没有用了。如果是对母牛进行免疫,专门用某种人的病原体来刺激母牛产生针对它的抗体,那么才有可能对人有用。这种经过专门免疫接种、针对特定病原体的牛初乳叫超免疫牛初乳,有些试验表明吃超免疫牛初乳可能能起到抵抗相应的消化道传染病的作用。但这种作用也不明显。例如,用人轮状病毒接种母牛,产生了特殊的牛初乳。孟加拉在1995年有一项研究称,让得了轮状病毒腹泻的婴儿吃这种牛初乳,连续吃三天,能把病程从平均72小时缩短为56小时,如此而已。

除了抗体,牛初乳里头还含有生长因子等活性物质。有人认为它们也能对人有保健作用。但是生长因子也是蛋白质或多肽,同样没法被人体直接吸收,而是会像其他蛋白质一样被消化掉。然而,因为牛初乳市场不小,涉及到很大的利益,还是不断地有人做实验想要证明它有种种保健作用。例如,国外的运动员流行吃牛初乳,认为它里面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能增强肌肉、提高体育成绩。所以就有人做试验想要证明这一点。但这些试验都很初步,试验对象人数少,试验设计不合理,结果也不一致,有的发现没有效果,有的发现有效果,但是即使有效果的,也不明显。2002年澳大利亚研究人员做过一个试验,找了26人分成两组,一组每天吃60克牛初乳,一组吃乳清蛋白作为对照,持续8周,然后对比他们体内生长因子的量和跑步的成绩,发现两组并没有区别,也就是说吃牛初乳并不能增加体内生长因子含量,也不能提高体育成绩。但是休息20分钟后再测,发现吃牛初乳的一组成绩要好一些,于是他们认为这可能是因为牛初乳能帮助体力的恢复。其实所谓成绩好一些,不过是跑步高峰速度提高了5%,没有什么意义。

总之,吃牛初乳和喝牛奶的结果基本上是一样的,所谓的特殊保健作用并没有得到证实,即使特殊制造的超免疫牛初乳对某些人有些好处的话,作用也是很有限的,不值。至于由牛初乳衍生出来的免疫球蛋白保健品,则连有限的作用也没有,完全是骗人的。

2017.11.26



全面反驳为普洱茶站台的“专家”们

30 09 2017年

我在《科学世界》2017年第7期发表《喝茶能防癌还是致癌?》,虽然读者很多,起初并没有引起媒体的注意。到了8月底,该文关于“喝普洱茶有致癌风险”的部分被一些茶业界微信公众号摘录出来传播,用了一个吸引眼球的标题《方舟子爆料普洱茶致癌,引发了茶界轩然大波!》,让一篇科普文章变成了抨击普洱茶的檄文,引起普洱茶商的强烈反弹,成了持续多天的一大新闻事件,其高潮是云南省普洱茶协会开座谈会请了一些云南茶叶领域的教授、专家反击我,会后宣布要代表云南600万茶农向我索赔600万元的名誉损失费。然后又由云南农业大学普洱茶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云南省食品安全管理学院、云南省生物大数据重点实验室联合发布“最新研究成果”,宣布争论有了“定论”:普洱茶不含黄曲霉毒素。

出来为普洱茶站台的,并不止是普洱茶商和云南的教授们,还有:

其专业与生物医学毫无关系、本来在这个问题上毫无发言资质的网红“歌手王芳”和中国政法大学吴丹红(吴法天),却都撰写长篇文章批评我“没有初中生物学常识”、“不懂医学”。

以前因为别的无稽之谈多次被我批评过的一些做伪健康科普的“专业人士”,包括打着“美国食品技术协会高级会员”招牌的云无心(其实他的专业是研究怎么把食品打出泡泡,人称“食品泡泡博士”)、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副研究员钟凯、中国农大食品学院副教授朱毅、北京友谊医院顾中一、北京积水潭医院“烧伤科超人阿宝”、“海外美食作家冰清”。还有《北京科技报》记者洪广玉,更是出奇的积极,接连发表了三篇攻击我的网文。

几个自称是在做“科普”的网站、微信公众号,包括“科普中国”、“丁香园”、“科学公园”等。中国科协的科普平台“科普中国”最为卖力,以云无心的文章为依据判定《喝茶能防癌还是致癌?》为“不实信息”,腾讯据此将此文从《科学世界》微信公众号删除,上演了中国科协管中国科学院(《科学世界》的主管单位)的怪事。在我抗议后,才又恢复了该文的取阅。

两个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和陈君石。陈宗懋是茶业界的院士,我在《喝茶能防癌还是致癌?》中已不点名批评过他。由于利益关系,在茶叶食用安全性问题上恰恰不能听这种院士的,就像在香烟是否有害健康问题上不能听烟草院士的。陈君石号称是中国食品安全领域唯一的院士,他会为中国所有食品站台,有一句震惊世界的名言:“中国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全世界最强。”不过陈君石不知道是因为年轻时功课没学好还是年纪大了健忘,在站台时经常闹出大笑话,比如闹出过把DNA当成蛋白质的笑话。这次替普洱茶站台也接连闹笑话。

这些反击,有的是气势汹汹地对我做大批判,例如“歌手王芳”说我是一名美籍华人,目的是要大家不要喝中国的茶,只喝美国的可乐好了。其实我虽然在美国生活,一直保留中国国籍,而且我在前面的文章中说得很清楚,我自己就有喝茶的习惯,主要是喝乌龙茶,偶尔喝红茶和绿茶,都是中国的茶。普洱茶只是茶的一个品种,在十几年前被港台的茶骗子炒成越老越好的养生茶之前,喝普洱茶的人并不多,不能把它当成中国茶的代表,质疑普洱茶的工艺并不是在一概反对喝中国茶。至于可乐,我以前在其他场合反而建议大家尽量少喝可乐这种碳酸饮料。

还有人说我打假都是有利益在里头的,质疑普洱茶是为了推销什么茶叶。这是把我当成崔永元了。我只是质疑了茶叶的一个品种的工艺,对其他茶叶品种都没有质疑,甚至说自己喝乌龙茶、红茶、绿茶,难道我是为了推销除了普洱茶之外的其他所有茶叶?我这利益也太大了吧?有些人大概也觉得我不可能有这么大的利益,所以要给我缩小一下利益范围。云南省普洱茶协会的包副会长说我只放过福建的茶叶,其他地方的茶叶都攻击,意思是我攻击普洱茶的目的是要推销福建的茶叶。在包副会长发此高论之前,为了不让云南人民觉得我是在跟他们过不去,我还表扬了一下云南是有好茶叶的,滇红就很不错,我每次去云南都喝它。于是有人恍然大悟,原来我攻击普洱茶的动机是给滇红代言。想必普洱茶协会不至于弱智到因此到当地政府那里去告滇红协会(有这协会吗?我是现在才知道还有个普洱茶协会)的状吧。还有人想到了我曾经推荐过“方氏家茶”,于是认定我的动机是为了推销自己家的茶。这是把方玄昌家当成我家了。他们不说,有几个人还记得我推荐过“方氏家茶”?还不如说是这些人在帮着推销。

有人说我质疑普洱茶是为了打击中国茶叶的国际市场。但查2016年中国茶叶出口情况,普洱茶占的份额少得可怜,只占0.89%,应该主要是出口给海外华人喝的。我如果要打击中国茶叶,不是应该去打击份额大得多的红茶、绿茶、乌龙茶才符合逻辑吗?打击一个占的份额不到1%的不是徒劳吗?

有不少普洱茶茶商嘲笑我没有喝过好的普洱茶,只喝过劣质发霉的普洱茶,才会说普洱茶的坏话。我去过云南很多次,喝过云南省政府招待贵宾的普洱茶,难道那也是劣质发霉的普洱茶?云南省政府会这么招待客人?

还有的人代表茶农要来找我算账。云南省茶科所原所长张顺高说:“这样的言辞先不说可信度有多高,但其言论对于云南的普洱茶产业所带来的影响事关重大,普洱茶产业是我省少数民族地区以及边远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依靠,这关系着600万茶农的生计。这件事一定要认真对待,依法处理。”这意思是不管我说得对不对,对600万茶农的生计造成了损失,就要追究我的责任。我说吸烟致癌,是不是也会因为对烟农的生计造成了损失要追究我的责任呢?其实通过炒作普洱茶越老越好获利最大的是普洱茶商,而不是茶农,如果因为我的言论造成损失,损失最大的也是茶商,而不是茶农。那些昂贵无比的普洱茶都是多年前的老茶,又不是茶农刚种出来的,跟现在的茶农生计能扯上什么关系?

有的专家还有点科研人员的样子,知道要用数据说话。云南农业大学茶学院张芳赐教授说:“我们省内相关科研院所会通过更加完备的样本数据采集工作,证实方舟子在数据上的不真实性。”也就是说,先认定了我的数据是不真实的,然后再去采集数据来证明。张教授这是先有结论再找证据,知不知道这是科研的大忌?同样要去采集数据的还有云南农业大学校长盛军,他说:“科研人员要用数据说话。我们将组织国内多个科研单位专家,在全国各个普洱茶重点存茶地区仓库抽样老茶1万份,检验茶叶中到底有没有黄曲霉素,两个月后,以论文说话。”盛校长显然对数据采集和写论文的工作量没有概念,用两个月的时间就要完成1万分样本的数据采集和检验并写成论文发表,只有一个方法能做到,那就是现在就开始编造数据。

也有专家认为这个问题早就解决了,采集数据是做无用功。云南农业大学教授周红杰称,早在2012年,该校的研究团队就通过模拟发酵实验表明,在普洱茶的发酵过程中,虽然初期黄曲霉能在茶样中生长繁殖,但在后期黄曲霉的生长明显受到抑制,发酵终止时,不产黄曲霉毒素。原来普洱茶的发酵过程这么神奇,这么善解人意,绝不会产生黄曲霉毒素……难怪媒体反复引用周教授的神奇理论。不过周教授的说法存在一个大坑:普洱茶是所谓后发酵茶,在储存过程中还在不断发酵,一直到喝它的时候发酵才终止。难道周教授的意思就是喝普洱茶的时候热水让普洱茶发酵终止?那样当然不会再产黄曲霉素了,但是此前已经有的黄曲霉素还是会被喝下去的。

云无心则认为连实验都不用做,从理论上就可以证明普洱茶中含有黄曲霉素的“概率极低,低到几乎不可能”。为什么呢?他的理由是:“黄曲霉素的生长条件是黄曲霉作用的基础物必须是含有蛋白类、糖、脂肪为主的物质,虽然普洱茶也有极少量的蛋白、淀粉和脂类物质,但含量实在太少。并且,在发酵过程中,普洱茶中少得可怜的蛋白质被水分解成氨基酸,微量的淀粉又被转化为碳水化合物,更少的脂类物质在厌氧发酵中由于多酶体系的作用转化为醇类物质,成了芳香类物质的一种。由于缺少转化黄曲霉毒素的物质条件,因此普洱茶几乎不可能出现黄曲霉毒素。”

这段话几乎一模一样地出现在歌手王芳更早一些发表的文章中。其实是两人都在根据普洱茶商的宣传材料写文章。这暴露了云无心和歌手王芳一样对营养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极度无知。他说普洱茶在发酵过程中淀粉被转化为碳水化合物,说明他不知道淀粉本身就是碳水化合物。云无心也许查完书后会说,这是笔误,想说的是淀粉被转化为单糖。但是单糖不是更容易被霉菌利用吗?就像氨基酸更容易被霉菌利用一样。认为蛋白质转化成氨基酸,淀粉转化成单糖后就不能被霉菌利用,就不会有黄曲霉素,这是无稽之谈。退一步说,假如普洱茶像云无心说的,由于蛋白质、淀粉、脂类含量低就几乎不可能有黄曲霉素,但是他又承认在湿仓条件下普洱茶会有黄曲霉素,难道湿仓保存的时候还往普洱茶里添加蛋白质、淀粉、脂类了?

既然普洱茶这么神奇,不可能产生黄曲霉素,那么怎么会有人检测出普洱茶含有黄曲霉素呢?除了我在此前的文章中已经引用的两篇国内期刊论文,我后来又查到了五篇国际和国内的期刊论文,现在先把这些检测到普洱茶含有黄曲霉素的论文列在下面:

论文1:广州某茶叶市场普洱茶中多种生物毒素污染现状调查,《癌变 畸变 突变》 , 2011 , 23 (1) :68-71

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人员抽查了广州市场上的70份湿仓普洱茶样品,发现全都能检测出黄曲霉素、伏马毒素和呕吐毒素。论文英文版发表在Journal of Basic & Applied Sciences, 2014, 10, 349-356

论文2:渥堆中普洱茶品质形成及陈化中真菌毒素状况的研究,南昌大学食品工程专业硕士学位论文,2013

从南昌市场采集了60份湿仓普洱茶,全都能检测出黄曲霉素、伏马毒素和呕吐毒素。

论文3:Development of an HPLC-Based Method for the Detection of Aflatoxins in Pu-erh Te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Properties, 18:842–848, 2015

云南农业大学副校长徐昆龙实验室的论文,抽查了云南5个地区15家茶厂的生普和熟普各1份样品,共30份样品,用酶联免疫法全都查出黄曲霉素,用HPLC法绝大部分查出黄曲霉素。

论文4:A high selective immunochromatographic assay for rapid detection of aflatoxin B1,Talanta 85 (2011) 736–742

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抽查市场上几种食品,其中普洱茶样品共5份,用HPLC法全都查出黄曲霉素,最高达59ng/g,比花生中黄曲霉素含量都高得多。稀释10倍后用单克隆抗体法查出4份含黄曲霉素。

论文5:荔湾区茶叶批发市场普洱茶中黄曲霉毒素B_1污染调查,《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 2014 (14) :2088-2089

从广州荔湾区茶叶批发市场共检测普洱茶样品140份,检出阳性8份。其中普洱熟茶82份,检出阳性6份,普洱生茶58份,检出阳性2份。

论文6:发酵茶中多种真菌毒素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的测定,《现代食品科技》,2016, 8:322-327

抽查广东中山市市场普洱茶样品10份,其中2份查出黄曲霉素B1。

论文7:ELISA法测定发酵茶和植物香料真菌毒素的污染,《中国热带医学》,(2011)11: 1381-03

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人员抽查深圳市市售湿仓发酵茶(应该就是普洱茶)60份,其中黄曲霉素B1污染水平超出标准规定限值(20μg/kg)的有10份。

面对这些检测出黄曲霉素的论文,为普洱茶站台的人想出了种种辩解方法。最早想出的一个说法是,这些都是湿仓存储的普洱茶,属于保存不当,才会产生黄曲霉素,如果是干仓存储的普洱茶,就不会。这些论文中,的确有三篇(1,2,7)写明是湿仓存储的普洱茶,其他的论文并没有提到普洱茶的存储条件,怎么能都视为湿仓呢?里面有的明显抽查的是干仓,例如论文3抽查的是云南5个地区15家茶厂的普洱茶,难道云南茶厂全都不知道应该怎么保存普洱茶?所谓“湿仓”是人为做旧,加速普洱茶的陈化,也就是说“干仓”普洱茶时间放久了结果也一样,而普洱茶偏偏讲究的是越久越好。就像动物毒理实验,往往是大剂量的,你不能因为人在日常生活中不会一下子摄入那么大剂量的毒素就认为毒理实验不能说明问题。

在食品发酵过程中,既不严格控制发酵条件,也不接种有益菌群让其大量繁殖抑制有害菌群,靠“天然”发酵,必然容易污染有害真菌。即使是严格控制发酵条件生产出来的发酵食品,长期保存后同样会污染有害真菌。茶叶是很好的微生物培养基,更容易污染。普洱茶号称越老越优质,理论上应该是越容易受真菌毒素污染。不仅是普洱茶,任何后发酵茶(所谓“黑茶”)都存在同样的问题。退一步说,就算能够找到一个完全抑制有害真菌生长的发酵条件制定出普洱茶储存标准,在茶厂里可以做到,出厂后怎么做到?普洱茶等后发酵茶和其他茶类不同,不烘培干燥、不密封低温保存、没有保质期,出厂后放在商店卖、卖出后放在消费者家里保存,都还在继续发酵,这些储存环境千变万化,怎么可能做到“标准化”保证不会污染有害真菌?顺便说一下,红茶被称为“发酵茶”,这是不准确的通俗说法,和普洱茶不同,红茶的生产过程是不经过微生物发酵的,而是由茶叶自身的茶多酚氧化酶进行氧化,是氧化茶,不是发酵茶。如果红茶在生产、保存时意外发酵了,那就是变质了,在这样的红茶中也能检测出黄曲霉素。例如2017年抽查过闽北产的红茶,大约7%含有黄曲霉素。变质发酵的红茶或其他茶叶能污染黄曲霉素,普洱茶实质都是变质茶,怎么反而冰清玉洁呢?

“海外美食作家冰清”说这些论文能查出黄曲霉素,是因为研究人员故意找污染了黄曲霉素的普洱茶来研究检测黄曲霉素的方法,她大概以为黄曲霉素是可以用肉眼看出来的,不然怎么故意去找呢?还有人举出有的论文没能从普洱茶查出黄曲霉素,来证明普洱茶都不会产生黄曲霉素。这个逻辑很奇怪。我们并没有说所有的普洱茶都含有黄曲霉素,而是说它的制造工艺和存储方式容易污染包括黄曲霉素在内的各种真菌毒素,有的研究没能发现普洱茶中含有黄曲霉素,并不能以此就否定能检测到黄曲霉素的众多研究。普洱茶的储存环境变化很大,有的适宜黄曲霉生长,有的适宜别的霉菌生长,这没有什么奇怪的。黄曲霉素只是真菌毒素中比较出名、比较引起关注的一种,但是真菌毒素还有很多种。那些没查到普洱茶含有黄曲霉素的研究,往往查出了别的真菌毒素。例如,陈君石说国外检测过普洱茶,没检测出黄曲霉素,举了一篇澳大利亚的论文。我查了一下,原来是陈君石没看清楚,那是奥地利,不是澳大利亚(Identification and quantification of fungi andmycotoxins from Pu-erh te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Microbiology 166 (2013) 316–322)。他们抽查的是奥地利市场上的普洱茶。中国出口茶叶都是要检测黄曲霉素的,超标了就不让出口,所以国外研究人员抽查普洱茶没有查出黄曲霉素是不奇怪的,中国已经给他们把过关了。但是奥地利的这次抽查虽然没有发现黄曲霉素,却发现了另一种致癌物赭曲霉素,含量高得吓人,是咖啡检测标准限值的20倍(因为茶叶检测标准不查赭曲霉素,所以用咖啡检测标准做比较)。这就说明了普洱茶的生产、储存环境很容易受各种有毒真菌的污染,即使没有黄曲霉,也很可能有其他的有毒霉菌。有人用基因序列和代谢物分析方法测过,普洱茶里的真菌至少有390种,细菌至少620种,怎能保证这些微生物都是无害的呢?

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最早想到了拿检测方法做文章,声称茶叶(不止是普洱茶)不可能含有黄曲霉素,多年来他们从来就没有在茶叶中检出黄曲霉素,别人能查出来是因为使用了酶联免疫吸附法,容易把本来不含有黄曲霉素的样品判断为含有黄曲霉素,导致假阳性。陈君石、朱毅等人也都跟着这么说,看来也都是根据普洱茶商的宣传材料统一口径。但是上述论文只有2篇用到了酶联免疫检测法,而且用别的检测法做了验证,其他的论文主要是用精确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的(简称HPLC)。在我指出这一点后,云南农业大学赶快开了一个报告会宣布他们最新的发现,声称HPLC检测法也和酶联免疫吸附法一样骗人:

“现已证实,茶叶中的茶多酚和茶色素严重干扰检测结果,酶联免疫吸附法和高效液相法检测茶叶(包括普洱茶)黄曲霉素误检出率100%。国际期刊和国内期刊论文以及近期媒体报道的所有检出黄曲霉毒素的样品都是使用这两种方法。最准确的液质串联法检测普洱茶黄曲霉毒素结果都是未检出。”

他们推荐的“液质串联法”更准确的说法是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他们说用这种方法都检测不出普洱茶有黄曲霉素,举的例子是奥地利、西班牙的检测结果。我没有查到西班牙的检测结果发表过论文,奥地利的检测结果上面提到了,的确是没有检测到黄曲霉素,但是论文里写得很清楚,用的是HPLC法,而不是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陈君石看错了国家名称,还可以说是没看清,而云南农大的人则是干脆连论文都不看,就在那里想入非非了。他们说茶叶中的茶多酚和茶色素会被HPLC法当成黄曲霉素,奥地利的研究人员用HPLC法却没查出普洱茶中含有黄曲霉素,难道他们检测的是不含茶多酚和茶色素的假茶叶?徐昆龙实验室用HPLC法检测,也有7份普洱茶样品没有查出黄曲霉素,难道检测的也是假茶叶?

云南农大的人说所有检出黄曲霉毒素的样品都是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HPLC这两种方法,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都检测不出来,这也是不查论文就在那里乱说。上述论文4先用HPLC检测出5份普洱茶样品全都含黄曲霉素,之后将样品稀释10倍,用高度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方法检测,有4份检测出黄曲霉素,1份因为本来浓度就低、稀释后低于检测下限值。可见HPLC是相当精确的。论文7虽然研究的是酶联免疫吸附法,但是对检测结果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做了验证,结果吻合。论文6则用的就是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论文标题就写着的。可见即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也是能检测出黄曲霉素的。

在这次报告会上,云南农大校长盛军说他们发明了一种改良过的酶联免疫吸附法,要用它来检测1万份普洱茶样品。这种酶联免疫吸附法经过了怎么样的改良,别人为什么就要相信它比HPLC法还精确,语焉不详。检测结果既可能有假阳性(没有显示有),也可能有假阴性(有显示没有)。假阴性比假阳性可怕,因为假阳性可以用别的方法验证来排除,而假阴性他们就会当真,不会费心再用别的方法验证。也许云南农大所谓改良酶联免疫吸附法的“优点”就是假阴性?

为普洱茶站台的人没法否认至少部分普洱茶含有黄曲霉素了,就说普洱茶中的黄曲霉素含量很低,吃了没事。云无心继续高喊着他发明的“谈毒性不谈剂量都是耍流氓”的伪科学口号,给我们算了一笔账,说普洱茶中的黄曲霉素含量很低,往高了算也只相当于从粮食中摄入的总量的1%。“如果你担心喝普洱茶会致癌,那么吃饭导致的致癌风险比它要高100倍!”洪广玉也说,大米、玉米等粮食每天摄入的量大,它们中的真菌毒素污染才是主要风险;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国家标准中对茶叶没有限量要求,说明茶叶中的真菌毒素不是问题。

云无心的“往高了算”其实是往低了算,检测出的黄曲霉素含量有比他用的值高得多的,这且不说。关键是,我们不能因为黄曲霉素在发霉的粮食中含量高,而在普洱茶中含量相对较低,就认为可以放心地喝普洱茶而不用担心里面的黄曲霉素。粮食中的黄曲霉素我们当然也应该尽量避免,不要去吃发霉的粮食。市场上的粮食不可能都完全去除黄曲霉素,在一定限值内我们也只好接受,因为我们不可能因此不吃饭。但是我们是可以不喝普洱茶的,普洱茶并不是必需品,喜欢喝茶的人完全可以选择其他风险较低的茶叶品种。云无心、洪广玉将非必需的普洱茶与必需的粮食做对比,认为我们既然不能不吃饭,就没有必要担心普洱茶,这是什么样的强盗逻辑?粮食的生产过程不需要发酵,在生产和储存过程中反而要尽量防止发酵,而且有国家标准和检测部门防止黄曲霉素超标的粮食上市。而普洱茶是发酵食品,不仅不防止发酵还要创造发酵条件,这个过程就容易污染黄曲霉素,而目前并没有国家标准来规范普洱茶中的黄曲霉素,监管部门也不监测普洱茶中的黄曲霉素防止受黄曲霉素污染的普洱茶上市,所以喝普洱茶摄入黄曲霉素的风险要比吃粮食的风险高得多。

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国家标准中对茶叶没有限量要求,并不能说明是因为茶叶中的真菌毒素量太少,所以不必考虑摄入风险。国家标准中对调味品有真菌毒素限量要求,难道调味品的摄入量比茶叶还大?云无心、洪广玉也拿调味品中黄曲霉素摄入量算一算,肯定远远低于从粮食中摄入的黄曲霉素总量的1%,是不是也要认为从调味品中吃点黄曲霉素没事,要求取消调味品检测黄曲霉素的国家标准?国家标准不检测茶叶中的黄曲霉素,恐怕是因为行业利益,否则很多普洱茶都经不起查验真菌毒素,都得下架。中国出口茶叶是要求检测黄曲霉素的,国内自己喝的就没要求了,反正中国人命在这些院士、专家眼里不如外国人值钱,对吧?

陈君石说国内权威机构的专家算过了,即使天天喝被黄曲霉素污染的茶,全国每年也只是增加370例肝癌,他说,这个只是一个理论数字,消费者即使天天喝受黄曲霉素污染的普洱茶,也不会引起肝癌。陈院士拿致癌风险评估来保证天天喝受黄曲霉素污染的普洱茶也不会引起肝癌,这也是笑话。且不说致癌风险评估非常粗糙、各家数据不一,他的算法就大有问题。他用的是普洱茶中黄曲霉素含量8.52微克/千克来算的,说这是最高含量。其实普洱茶测出的黄曲霉素有比这高得多的,我上面举的论文4测出的黄曲霉素最高是其7倍,增加肝癌人数岂不是要变成2000多人?普洱茶在发酵过程中除了污染黄曲霉素,还会污染其他真菌毒素,其中很多也是致癌物,这个风险陈院士怎么算?即使新增加的病例较少,怎么就可以认为不引起肝癌?就认为吃了没事?世界卫生组织在关于黄曲霉素的两份文件中都明确指出,黄曲霉素作为能导致肝癌的致癌物,应该尽可能地避免摄入,检测标准中规定的限值是为了方便管理设定的,不能把它当成安全剂量。致癌物没有安全值,是个常识。请这些院士、专家回炉去学学教科书。例如李云主编《食品安全与毒理学基础》第236页:“WHO等权威机构规定,对于经流行病学确认的已知致癌物,在制定食品中最大容许量标准时不必考虑最大无作用剂量,而是容许量越小越安全,最好为零含量。”只有在中国才会出现院士、教授、专家、记者一起高喊“普洱茶黄曲霉素少,吃了没事”的怪事。

陈君石说:“不能因为普洱茶可能被黄曲霉毒素污染,就说‘普洱茶不能喝了’,这个结论是不成立的。因为不少食品都可能含有致癌物,难道熏肉、烤鸭都不能吃了,酒也不能喝了吗?如果只要有一点风险就取消一类食品,那么最后我们就没有食品可以吃了。”我从来就没说过某类食品含有致癌物就要取消,我文章中说得很清楚:“含有致癌物的食品不一定就一点都不能碰,只不过需要了解其风险,在美味和健康之间做出权衡。”何况有些含致癌物的食品有别的好处,比如少量喝酒能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红肉富含某些营养素。对那些对健康没有好处的,或有更安全的替代品的,尽量少碰。普洱茶就属于这一类,因为它即使含有对人体健康有益的物质的话,其他茶叶品种完全可以取代它。当然,普洱茶不会因为被发现含有致癌物就没人喝了。吸烟能致癌是众所周知的,也没见中国香烟市场萎缩。但是管理部门应该规范市场、做好监管。普洱茶出厂前应该检测黄曲霉素、伏马毒素、赭曲霉素等已知致癌物,应该密封包装、应有保质期。至于消费者买了普洱茶后愿意过期保存、饮用,迷信普洱茶越老越好,那是其自由,别人管不着。

陈君石、洪广玉一面为奸商站台,说吃点致癌物不会让人得癌症,一面又假惺惺地做为消费者着想状,说要加强监管防止变质的普洱茶进入食品领域。但是普洱茶并没有保质期,连明显发霉长毛的普洱茶他们也引用云南农大的研究说检测不出黄曲霉素,坚决反对在茶叶中监测黄曲霉素,那么请问怎么知道普洱茶是不是变质?怎么监管?根据中国食品安全法,所有的散装和预包装食品都必须标明保质期,只有五种食品被国家标准豁免可以不标保质期:酒精度大于等于10%的饮料酒;食醋;食用盐;固态食糖类;味精。这是因为微生物在这类食品中无法繁殖,就不太可能变质。普洱茶既不属于这类食品也不在豁免名单中,不标保质期就是非法的。食品安全领域的院士是在为一种违反食品安全法的食品站台。

普洱茶涉及到巨大的行业利益,对它的质疑遭到反弹,甚至遭到封杀,都是意料中的。更会有“专家”、“检测机构”、“专业网站”或者被收买,或者是自愿,为普洱茶茶商站台、洗白。这场争论让人们更看清了那些所谓“科研人员”、“检测机构”、“科普专家”、“科普网站”是怎么无视公众健康,为了商家利益误导公众的。这样的“科研”、“科普”、“辟谣”是要害死人的。

2017.9.24.



只抓一个“广告神医”是不够的

20 07 2017年

因为涉嫌虚假广告罪,全国著名“医药广告演员”胡祖秦被淮安警方刑事拘留。事情的起因是有群众向淮安警方报警,称他们看了省内某电视台两个频道播放的养生节目,根据节目留下的热线电话购买了治疗胃病和脑梗的药品,但服用后没有任何效果。接到群众报警后,淮安警方立案侦查,成立专案组,在北京、沈阳、长沙等地抓获涉嫌诈骗的犯罪嫌疑人45人,其中包括著名“医药广告演员”胡祖秦,她曾经在全国十多家电视台的养生节目中冒充胃病、脑血管、妇科、减肥养生、苗医等专家,大肆鼓吹包治百病的所谓神药,欺骗全国观众,尤其是中老年观众。

吃了买的药觉得无效,就去报警,然后警方就立案侦查,这个缘由其实并不成立。一种药有没有效,是真是假,是要由药监部门来认定的,不能靠消费者自己认定,消费者觉得无效的药未必是假药,觉得有效的药未必是真药。但是这绝不是说这些人不应该抓。他们冒充医学专家,在电视节目做虚假广告欺骗消费者,涉嫌诈骗,当然该抓,淮安警方抓得好。

全国知名的“医药广告演员”不止胡祖秦一个。卖中成药、卖保健品的雇演员冒充医学专家在各个电视台养生节目推销,是普遍现象,网上有所谓“四大神医”的说法,指的就是其中四个最著名的“广告神医”,胡祖秦并不在里头,也就是说,胡祖秦还不是这个行当里最著名、危害最大的。那么,既然胡祖秦能抓,为什么“四大神医”和其他“广告神医”不能抓?难道其他的“广告神医”就不用承担法律责任?如果只抓胡祖秦,别人只会觉得她倒霉撞在了枪口上,只有把“广告神医”一网打尽,才能体现出法律的公正和严肃。

警方在调查取证过程中发现,电视台播出的由胡祖秦担任专家的养生栏目往往都是在电视台录制的,而主持人也是电视台的正规主持人。这些电视台节目的编导、主持人对这些“广告神医”的底细是清楚的,但是还是联合起来一起欺骗消费者,他们实际上就是诈骗的同谋。那么,为什么只抓“广告神医”和雇佣她的药商、保健品商,却放过了电视台的共犯呢?

中医管理部门曾经出来辟谣说,这些“广告神医”没有中医资格,不是真正的中医。其实要搞一个中医资格并不难,这些人如果去搞一个中医资格,让自己成为真正的中医,是不是怎么胡吹做虚假广告,也都没事呢?在各个电视台养生节目,的确有很多有中医资格的真中医,甚至是著名中医,也在胡吹自己的医术,推销神药,警方是绝对不会去抓他们的,药监部门也不会去处理他们的。而实际上这些真中医和“广告神医”并没有实质的区别,他们有了中医资格,也就有了肆意欺骗消费者的资格。“广告神医”们应该很后悔自己没有去搞一张行骗通行证。

2017.6.30.



从陈忠实去世谈预防口腔癌

14 07 2017年

陕西著名作家陈忠实因病去世,享年73岁。73岁在现在并不算长寿。但是有一篇报道陈忠实去世的新闻稿,却在后面介绍起陈忠实的“养生”经验。说陈忠实出名以后还保持着先前粗茶淡饭的生活习惯和节俭美德,不贪大鱼大肉,引用陈忠实的话说,“粗茶淡饭、五谷杂粮最养人”,但是陈忠实晚上必须喝酒,得加点下酒菜。从其他报道看,陈忠实喝的酒不是啤酒、葡萄酒之类的低度酒,而是烈性酒,最喜欢陕西出的一种白酒。而且喝得不少,要喝到进入状态。

在新闻报道配的陈忠实照片中,他都拿着香烟,看来烟瘾很大。据说陕西作家们都知道,陈忠实的三大爱好是抽烟、喝酒、看足球。新闻报道只简单地说陈忠实因病去世,没有说是什么病,但是我听到报道的第一感觉是与抽烟、喝酒有关的某种癌症。网红“十年砍柴”发微博说他了解到陈忠实得的是口腔癌,证实了我的猜测。也有人在网上说陈忠实得的是舌癌,舌癌就是一种口腔癌。

口腔癌的第一风险因素就是香烟。大部分口腔癌患者都抽烟,有的研究认为口腔癌患者的抽烟比例高达80%。也有的研究计算出抽烟的人患口腔的风险是不抽烟的6倍。有人喜欢吸鼻烟,或者嚼烟草,这些人患口腔癌的风险更高,是不抽烟的50倍。还有的人自己不抽烟,但是家里、单位里有人抽烟,长期吸入二手烟,也会增加得口腔癌的风险,大约风险高了一倍。

口腔癌的第二风险是喝酒过量。在口腔癌患者中,大约三分之一都有酗酒的不良习惯。如果一个人既抽烟又喝酒,那么这两种危险因素就会叠加在一起,大大地增加得口腔癌的风险。陈忠实刚好属于这种情形。

还有其他的风险因素跟口腔癌有关。在某些地方,流行嚼槟榔。槟榔含有致癌物,在这些地方,嚼槟榔就是口腔癌的一个重要因素。比如在印度,口腔癌患者中,有嚼槟榔习惯的占了40%。

在西方国家,很多口腔癌患者都感染了人类乳头瘤病毒,简称HPV,而且这个比例在上升。HPV是宫颈癌的主要病因,通过性行为传播,现在知道它也能导致口腔癌,这跟不安全的性行为有关。

过多地晒太阳也能增加口腔癌的风险。你可能觉得奇怪,口腔癌长在嘴里,太阳照不到,怎么跟晒太阳有关系?这是因为嘴唇长癌症也是被包括在口腔癌里的,嘴唇经常受到阳光中的紫外线的损伤,会增加得癌症的风险。

此外,如果蔬菜、水果吃得太少,也会增加得口腔癌的风险。

还有一种风险,特别需要中国人注意。我们中国人喜欢喝热水、热茶、热汤,但是如果口腔长期受到高温的刺激,也会增加得口腔癌的风险。

所以,口腔癌主要是口腔细胞长期受到致癌物和其他不良刺激引起的。要预防口腔癌,就应该不抽烟、少喝酒,不嚼槟榔,避免不安全的性行为,在阳光下要涂防晒霜和涂有防晒作用的唇膏,多吃水果、蔬菜,茶水、汤放凉了再喝。养成了这些良好的生活习惯,虽然并不能保证就绝对不会得口腔癌,但是也能把得口腔癌的风险,以及得其他癌症的风险,降到了最低。

2016.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