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常用中成药的真相——复方甘草片》的小修改

13 12 2008年

   
原文提及:“甘草酸占甘草的含量大约是4%,即每天服用的甘草不应超过0.3克。”甘草酸含量是根据王世润等《甘草酸的提取工艺及应用》(天津轻工业学报,1999,(1)1:17):“甘草酸作为其主要成分,随产地不同含量亦不同,一般在4~14%之内”,而取下限,因为以为这是周知的常识,未注文献出处。现查到王静竹等《甘草及其炮制品中甘草酸含量的测定》(中国中药杂志,1995,20(9):535),里面有对生甘草、炒甘草和蜜炙甘草的甘草酸含量的具体测定,都在大约5%。故将原文改为:“甘草酸占甘草的含量大约是5%,即每天服用的甘草不应超过0.24克。”并注上文献出处。这个修改只是为了力求准确,原文并无不妥,已转载《常用中成药的真相——复方甘草片》一文者可不做修改。



常用中成药的真相——复方甘草片

12 12 2008年

【标明的成分】

   
甘草浸膏、阿片粉、八角茴香油、樟脑、苯甲酸钠、酒石酸锑钾。

【声称的功效】

    镇咳祛痰。

【真相】

   
复方甘草片中起镇咳作用的有效成分是阿片,因为阿片能够抑制咳嗽反射中枢。阿片即著名毒品鸦片,因此临床发现服用复方甘草片能够成瘾,形成药物依赖[1][2]。

   
中药使用的甘草药材是豆科植物甘草、胀果甘草或光果甘草的干燥根及根茎。中医认为甘草有益气补中、缓急止痛、润肺止咳、泻火解毒、调和诸药的功效,是中药中的“国老”,是最常用的中药药材之一,大部分中药药方都搭配了甘草,所谓“十方九草”,特别是由于其甜味能盖过其他药材的苦辛味,在中医儿科处方中用得更多。中医之所以认为甘草有这些功效,是因为甘草味甘,根据阴阳五行理论,甘属土,土居中,所以甘草能“温中”,而由于中医认为凡毒遇土即化,甘草是“九土之精”,所以甘草能解所有的毒(《本草经疏》、《本草纲目》)。

   
甘草是生长在干旱荒漠区的一种耐旱、寒、热和盐碱性的良好的固沙草本植物。近年来由于对甘草的市场需求量大,我国出现采挖甘草的狂潮,使我国西北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沙化日益严重[3]。

   
甘草的主要成分是甘草酸(甘草酸的钾盐和钙盐俗称甘草甜素,是甘草的甜味成分),它具有和人体肾上腺皮质产生的激素醛固酮相似的作用,因此长期或大剂量服用甘草可引起“假性醛固酮增多症”[4]:由于尿量减少、体内水分储存量增加,导致水肿;身体积存过量的钠引起高血压;血钾流失过多引起低血钾症,导致心律失常,肌肉无力。实验表明,即使每天服用甘草的量只有50克,连续服用2周就能导致高血压[5]。电子显微镜观察表明甘草能致心肌损伤[6]。

   
甘草有类似雌激素的作用[7]。孕妇服用甘草能导致早产[8][9]。有临床报道,儿童服用甘草甜素片能导致乳腺发育[10]。甘草能降低男子血液中睾酮的含量[11],导致阳痿、睾丸和阴茎萎缩[12]。

   
根据实验和临床的证据,为避免出现不良反应,甘草甜素(甘草酸的钾盐和钙盐)的可接受量为每日每公斤体重0.015~0.229毫克[13]。另一项研究认为甘草酸的可接受量为每日每公斤体重0.2毫克[14]。根据后一项研究,一个体重60公斤的人,每天服用的甘草酸不应超过12毫克,甘草酸占甘草的含量大约是5%[15],即每天服用的甘草不应超过0.24克。一片复方甘草片含112.5毫克甘草浸膏,甘草浸膏含甘草酸不少于20.0%,即至少含22.5毫克甘草酸。复方甘草片剂量成人一次3~4片,一日3次,即每日摄入甘草酸至少202.5毫克,是可接受量的17倍。

   
有临床报道,口服复方甘草片导致过敏性休克[16];药疹[17];低血钾[18][19];过敏性喉头水肿[20];成年男子阴茎缩小、阴毛脱落、睾丸萎缩至蚕豆大小[12];婴儿急性呼吸衰竭[21]、新生儿中毒[21]。

【文献】

[1]余明,中国内科实用杂志,1995,15(3):148
[2]汤明启,医药导报,2003,22(3):195
[3]孟宪泽等,中西医结合学报,2006,4(6):556
[4]Conn JW et al, JAMA. 1968,205:492-496
[5]Sigurjonsdottir HA et al, Hum Hypertens. 2001, 15:549-552
[6]张永生等,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0,10(10):68
[7]Somjen D et al, J Steroid Biochem Mol Biol. 2004,
91:147-155
[8]Strandberg TE et al, Am J Epidemiol. 2001;153:1085-1088
[9]Strandberg TE et al, AmJ Epidemiol. 2002;156:803-805
[10]孙明,江西医学院学报,1995,30(4):255
[11]Armanini D et al, N Engl J Med. 1999, 341:1158
[12]张冰等,中药不良反应概论,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5:179
[13]Isbrucker RA et al, Regul Toxicol Pharmacol. 2006,
46(3):167-92
[14]van Gelderen CE et al, Hum Exp Toxicol. 2000, 19:434-439
[15]王静竹等,中国中药杂志,1995,20(9):535
[16]郑晓玲,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1996,10(5):292
[17]邓朝晖,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9,19(12):769
[18]孟桂凤等,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1996,12(2):74
[19]王海平等,人民军医,2001,44(2):1
[20]李宁娜,广东医学,1998,19(10):772
[21]吴伟群等,临床荟萃,2000,15(4):185
[22]孙秀芝,中华儿科杂志,1995,15(3):148

 



人民网为挺中医窜改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的发言

13 11 2008年

奇怪奇怪真奇怪,陈冯富珍倒底说啥了?

作者:kaoyan

方先生,您好。

在新语丝网站上看到“WHO北京传统医学会议”,文中提供了两个链接,分别点进去看了一下。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

在人民网的发言记录中有如下文字:

我们可以看到,60%的非洲儿童,他们受到疟疾的侵扰,疟疾24小时就能夺去人的生命。我们有草药给他们治疗,就能够大大的挽救人们的生命。

而在世界卫生组织的网站上则是:

当我们看到估计数据显示一些非洲国家约有60%的年幼儿童可能因患疟疾而发高烧,可是只能在家中接受草药治疗时,这就有非常严重的问题了。疟疾可以在24小时内置人于死地,而现代医药则可以大大提高存活率。

估计陈女士是用英语发言的,多么有意思的两种翻译呀。



评“山西太行药业茵栀黄注射液致1名婴儿死亡”

21 10 2008年

【方舟子按:新生儿黄疸是生理性的,绝大多数新生儿黄疸都不需要任何治疗就会自行消失,即使黄疸实在太严重,也应采用光疗而不是用药,何况是骗人骗钱的中药。而中国许多医院、许多医生为了赚钱,却吓唬、讹诈父母,用“茵栀黄”之类的中药来给新生儿“退黄”,也不知有多少新生儿因此发生已知未知的不良反应,这下终于闹出人命来了。这根本不是某家药厂某批药的质量问题,而是医院、医生的医德问题,光是封存药物有什么用?应该全面禁止用中药给新生儿“退黄”,追究肇事医院、医生的法律责任才对,否则新的悲剧迟早还会发生。另外,中药注射液应该全面禁止,有无疗效且不说,也只有中国医生才敢把成分不明、纯度不高、含有一大堆杂质的药液直接往病人血液里灌,那简直是谋财害命。珍爱生命,远离中药。】

山西太行药业茵栀黄注射液致1名婴儿死亡

四川新闻网10月19日讯 据东北网报道,黑龙江省卫生厅19日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全省医疗机构立即对山西太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茵栀黄注射液进行全面清查、封存、暂停使用,对发生不良反应的药品要立即对同批产品和已使用药品的残留下架、封存、送检,并迅速向卫生行政部门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19日上午,卫生部召开紧急电视电话会议,通报了陕西省延安市志丹县医院因使用山西太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茵栀黄注射液(批号为071001)后,有4名新生儿发生不良反应,其中1名出生9天新生儿于10月11日死亡。经调查,该企业共生产茵栀黄注射液26万支,已全部销往河北、山西、吉林、黑龙江、山东、云南、陕西和宁夏自治区共8省(区)。卫生部要求各地立即停止该批号茵栀黄注射液的临床使用。

会议结束后,黑龙江省卫生厅立即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全省医疗机构立即对山西太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茵栀黄注射液进行全面清查、封存、暂停使用,并将清查情况逐级上报。同时各级医疗机构加强药品使用不良反应的监测,增强敏感性,对发生不良反应的药品,要立即对同批产品和已使用药品的残留下架、封存,及时送相关部门进行检验,并迅速向卫生行政部门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通知强调,各级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要严格依法行医,按照诊疗规范进行操作,使用药品要参照使用说明书,不得擅自扩大使用范围和适应证。对因临床需要而采用的特殊治疗及高风险处置,一定要对患者充分告知可能产生后果,取得知情同意。

通知要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要充分重视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把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放在日常工作的核心位置,要重点关注用药安全问题。各医疗机构要在全体医务人员中进行一次深入的用药安全教育,提高临床用药水平,降低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几率。

注:以下文字转引自山西太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网站

【药品名称】通用名称: 茵栀黄注射液 汉语拼音: Yinzhihuang Zhusheye

【成 份】茵陈提取物、栀子提取物、黄芩苷、金银花提取物。辅料葡萄糖、葡甲胺。

【性 状】本品为橙红色的澄明液体。 【规 格】每支装10ml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用于肝胆湿热,面目悉黄,胸胁胀痛,恶心呕吐,小便黄赤。急性、迁延性、慢性肝炎,属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静脉滴注,一次10~20ml,用10%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 稀释后滴注;症状缓解后可改用肌内注射,一日2~4ml。



如此“新世纪健康医学”

7 10 2008年

网上为了捍卫中医而谩骂我的中医信徒无日无之,不过以匿名居多,敢于写下真名的很少,“现任杭州步行者医学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正在推销“新世纪健康医学”的“杭州王明华”就是其中一位,有一段时间经常有人往我的信箱塞他写的声讨我的文章,对这种骂阵我是看个标题一概删之。不过今天收到的这篇登在其博客上的骂文的标题比较有趣,《奶粉无毒?看方舟子“科学警察”的判决》,于是就看了下去,原来此人揭露说“现在大家都知道了,方舟子是要用大鼠实验的‘科学’结论,让公众相信三聚氰胺毒性很低,吃不死人。他逆势而行宣布奶粉无毒”,号称大家都知道了,我本人怎么不知道呢?他引用了号称是我写的话做为证据:

“方舟子通过博客和报纸(http://zqb.cyol.com/content/2008-09/17/content_2360026.htm)告诉大家三聚氰胺是怎么加到牛奶中的秘密,也同时‘科学’地判定如下:三聚氰胺毒性很低,吃不死人。大鼠口服三聚氰胺,半致死量(毒理学常用指标,指能导致一半的实验对象死亡)大约为每千克体重3克,和食盐相当。‘蛋白精’骗局在国内出现已有一些年头,‘三鹿奶粉’事件不过是把这一‘行业秘密’摆在了公众面前。只有改进国家标准,堵住漏洞,才能挽回人们对国产乳业的信心。”

他还好意思列出了这段话的出处,大概是知道并非所有的读者都会去核对原文的,能蒙倒一个算一个,因为只要去看一下原文,就会发现我说的截然相反:

“三聚氰胺在国内之所以被当成了‘蛋白精’来用,可能是因为觉得它毒性很低,吃不死人。大鼠口服三聚氰胺,半致死量(毒理学常用指标,指能导致一半的实验对象死亡)大约为每千克体重3克,和食盐相当。大剂量喂食大鼠、兔、狗也未观察到明显的中毒现象。三聚氰胺进入体内后似乎不能被代谢,而是从尿液中原样排出,但是,动物实验也表明,长期喂食三聚氰胺能出现以三聚氰胺为主要成分的肾结石、膀胱结石,并诱发膀胱癌。2007年,从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宠物食品导致许多宠物肾衰竭死亡,调查表明可能是因为宠物食品中混入了三聚氰胺导致的。那么三聚氰胺是否也会对人有同样的毒性?我们无法拿人体做试验,而即使患肾结石的人曾经服用过偷加了三聚氰胺的食物,也很难确定三聚氰胺就是罪魁祸首,除非患者的食物来源很单一,例如只吃配方奶粉的婴儿——没想到还真有人敢拿婴儿来做试验证明了它能吃死人!”

我明明说的是,“三聚氰胺毒性很低,吃不死人”乃是造假者的认识,动物实验、2007年美国宠物事件和现在的三鹿奶粉事件都证明了三聚氰胺有一定的毒性,能够吃死人。王明华却把它删改成了“三聚氰胺毒性很低,吃不死人”是我本人所做的“科学”判定。这种断章取义的伎俩,虽为中医信徒所惯用,但能运用到如此炉火纯青的境界的,还是罕见的,这需要怎样独特的脸皮和心肠,想必要吃上几吨的中药才能练成。由此也可知,这个自称比生物医学模式更高级的、需要用谎言欺诈的“中华文明”来促进的“新世纪健康医学”,是个什么样的货色了。

附:
奶粉无毒?看方舟子“科学警察”的判决

http://wmh2first.blog.hexun.com/23805196_d.html

三聚氰胺这个陌生化学名词一遍又一遍冲击社会,毒奶粉事件引发的公众健康危机的社会震撼力度并不小于SARS。“齐二药”,“大头娃娃”的阴影还没有消退,又出来了“结石宝宝”。三鹿因此身败名裂倒下了,董事长被刑拘了,一批批政府官员被问责了。蒙牛、伊利、光明这些驰名大江南北的名牌产品也在此次奶粉事件中同样大失脸面。

喜欢当“科学警察”的科普作家方舟子出面了,这次不象他判决中医害死人那样积极。方舟子通过博客和报纸(http://zqb.cyol.com/content/2008-09/17/content_2360026.htm)告诉大家三聚氰胺是怎么加到牛奶中的秘密,也同时“科学”地判定如下:

三聚氰胺毒性很低,吃不死人。大鼠口服三聚氰胺,半致死量(毒理学常用指标,指能导致一半的实验对象死亡)大约为每千克体重3克,和食盐相当。“蛋白精”骗局在国内出现已有一些年头,“三鹿奶粉”事件不过是把这一“行业秘密”摆在了公众面前。只有改进国家标准,堵住漏洞,才能挽回人们对国产乳业的信心。

现在大家都知道了,方舟子是要用大鼠实验的“科学”结论,让公众相信三聚氰胺毒性很低,吃不死人。他逆势而行宣布奶粉无毒,或许是想做好事平抑社会对于奶粉事件的过度恐慌;也许是想配合改进国家标准,堵住漏洞,挽回人们对国产乳业的信心……

然而,我以为方舟子“科学警察”的资格似乎有问题,因为他对奶粉事件的学识仍然停留在“生物医学模式”的低级水平,他并不明白健康时代的本质和健康医学的发展必然。联系到目前对于三聚氰胺问题奶粉事件的各界反应和社会愤怒,我最近和医学、经济、管理等不同行业的朋友交流探讨健康医学,得出和方舟子博士完全不同的结论:三聚氰胺问题奶粉有毒!有大毒!我们以为奶粉案例说明在中国正在发生胜于SARS的健康医学胜利。同时奶粉事件并非全是坏事,或许含有揭示中华文明促进新世纪健康医学的独特意义。

我们相信方舟子博士和我们一样崇尚科学和追求真理:真理可能只在少数人手里,但真理一定会被人民大众接受和传播。真理需要比较,越辩越明。因此我们准备把9个观点逐一抛砖引玉,欢迎各方科学批评,希望得到大家认同。

奶粉无毒?看方舟子“科学警察”的判决

奶粉有毒!人类良心健康的大毒

奶粉可惜:销毁不是好办法

奶粉监管:法治终究还是人治

奶粉添加:三聚氰胺、蛋白粉和脑白金

奶粉宣传:比较WHO健康四大基石

奶粉利益:和为贵,斗则损

奶粉案例:胜于SARS的健康医学胜利

奶粉揭示:中华文明促进新世纪健康医学

(杭州王明华,2first@163.com,13335885103,08/10/04于北京旅途中)

王明华先生,出生于上海,宁波籍。1977年考入浙江医科大学(现浙江大学医学院),82年毕业留校,后获医学硕士。

王明华先生曾在浙医二院骨科工作,后调任浙江省人民医院骨科副主任、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骨科主任。现任杭州步行者医学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美国万通投资银行执行董事、中国浙商联盟上市指导办公室主任、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企业管理创新研究所副所长、国际华夏医药学会常务理事和健康事业中心副主任、浙江大学现代工业设计研究所高级顾问、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商学院健康顾问等职务。



常用中成药的真相——板蓝根颗粒

4 10 2008年

【标明的成分】

板蓝根。

【声称的功效】

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用于防治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扁桃体炎、慢性喉炎、流行性腮腺炎、单纯疱疹口炎、非典型肺炎、传染性肝炎、暴发性红眼、白喉、水痘、扁平疣等疾病。

【真相】

板蓝根一般指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根,但在南方也以另一个科的植物——爵床科的马蓝的根做为板蓝根。

现代医学对病毒性疾病仍缺乏特效药。因为碰巧用“病毒”来翻译virus,带了个“毒”字,于是“清热解毒”的中药就被中医用来治疗各种病毒性疾病,似乎“解毒”就是用来解决病毒的,其实不过是望文生义,中医所说的“毒”泛指各种致病因素,与病毒本不是一回事。在这类中药中,没有哪一种比得上板蓝根那么神通广大,那么声名显赫,几乎被认为能防治一切病毒性疾病乃至细菌性疾病,甚至能对付萨斯这种新兴传染病。但是板蓝根被用以治疗的那些病毒性疾病,多是能自愈的自限性疾病。并无确切的药理研究和严密的临床试验证明板蓝根对哪一种病毒性、细菌性疾病有疗效。虽然有一些简陋的体外实验表明板蓝根能够抑制许多种病毒、病菌的活性,但是这种实验不足为凭,因为病毒、病菌在体外并不难被灭活,用类似的实验可以证明几乎所有中药都能抗病毒、抗菌。

因为板蓝根是“解毒”药,所以许多人就以为它本身没有毒性,长期服用它来预防疾病。这可能是最被滥用的中成药。《神农本草经》也将“蓝实”(菘蓝的别名)列为“无毒、多服久服不伤人”的上品药。

板蓝根对消化道有刺激作用,有的患者口服板蓝根后有较明显的消化道粘膜刺激症状,表现为胃肠绞痛和消化道出血[1]。有的因服用板蓝根而发生急性溶血性反应,出现黄疸、急性肾功能不全[2]。也有服用板蓝根出现药疹的报道[3]。

另外,使用板蓝根注射液导致的后果会更加严重,过敏性休克较常见,并有因此致死的报道[4][5][6]。板蓝根注射液也能导致肾损害[7][8]。

【文献】

[1]张冰等,中药不良反应概论,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5:95
[2]张英从,陕西中医,1997, 18( 11):522
[3]吴波等,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11(1):4
[4]曹静康等,江苏医药,1997,23(4):229
[5]孙志红等。苏州医学院学报,1997,17(1):76
[6]袁菊生,现代应用药学,1991(2):34
[7]于晓东等,实用儿科临床杂志,1989,4(2):109
[8]郭越光,甘肃医药,1986,5(4):50



网人评“中药首次带上神七飞船”

27 09 2008年

【评】

“在经过了标准的药学药理和临床试验、审批后,这些中药在神七飞行中可以带到太空了。”中国至今为止只有3人上了太空,停留的时间都很短,这“标准的临床试验”怎么做?怎么随机,如何双盲对照?又怎么和国外众多长时间停留太空的宇航员做对比?我就不信能用几百名试验者在地球上做模拟太空临床试验。李主任是个中医(1989年毕业于山东中医药大学,获硕士学位。1993年入北京中医药大学读博士,师从著名中医学专家王绵之教授),不知道什么叫“标准的临床试验”也就算了,药监局的人也不懂?还把国外医生当傻子,意淫走向世界。“把这些药丸用于治疗普通人的研究也正在进行之中”,这才是李中医拿中国宇航员当招牌的真实意图所在吧,和骗人的“航天育种”其实是一回事。中国的航天事业不仅劳民伤财,还欺民骗财。

(方舟子)

作为业内人士,庆祝神七发射告捷,也祝贺中医药找到了一个吸引眼球的广告牌,“太空养心丸”是什么东西?好事GOOGLE了一下:

http://mil.huanqiu.com/aero_space/2008-09/236947.html

这个玩意儿到底是什么东东?如果是纯中药的东西,其所谓的针剂又是什么东西?能直接注射吗?如果还是老一套“本草”牌玩意儿,只能更进一步说明了:

载人航天工程代表了中国目前的技术应用水平,还不能等同于科学探索水平。

(wangJames)

不知道他们是怎么在太空实践证明的?上次两个人飞上去,是不是一个吃了中药一个没吃,要不怎么会“李勇枝介绍,实验和飞行实践证明,中医药对于航天员在空间环境中加强心血管功能、提高整体抵抗力免疫力、防治空间运动病是有效的”

(oztiger)

这陈皮加山楂酸酸甜甜的,太空养心丸要热卖了。总共才几个航天员上去过?就能“证明,中医药对于航天员在空间环境中加强心血管功能、提高整体抵抗力免疫力、防治空间运动病是有效的”!

(JJT)

这药以后肯定买的火,但估计得改改,做个姊妹药,不然,地球上没多少人需要吃给太空人“特供”的中药。只是不知道最后一段说的,那些国家真的给航天员吃上了他们研制的“中药”了吗?!

(alpha000001)

李勇枝的毕业论文很有意思

http://news.sina.com.cn/s/2004-03-23/15223055923.shtml

1993年入北京中医药大学读博士,师从著名中医学专家王绵之教授。……她的毕业论文为《导师王绵之教授扶正固本思想研究》

(Yush)

附:
中药首次带上神七飞船

新华网北京9月25日电(记者白瑞雪、孙彦新)中国航天员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神舟七号首次携带了中药上天,供航天员在飞行期间服用。

国外的载人航天飞行任务中,航天员通常是在入轨72小时后出舱。由于飞行天数的有限,神七航天员出舱活动安排在第2天,而这个时间段,恰恰与空间运动病的高发期重合。

航天员中心医监医保研究室主任李勇枝博士说,与神五、神六航天员在执行飞行任务前后服用中药不同的是,这一次,神七航天员在飞行过程中将服用一种名为“太空养心丸”的中药汤剂,以加强身体机能,更好地防治空间运动病。

“太空养心丸”内含十几味中药,对提高心血管功能有显著功效。中药被做成药丸装在米纸里,航天员在太空中可以很方便地加水服用。

据李勇枝介绍,从神舟五号飞行起,中国特色的中医药就开始运用到航天员的医监医保中。实验和飞行实践证明,中医药对于航天员在空间环境中加强心血管功能、提高整体抵抗力免疫力、防治空间运动病是有效的。在经过了标准的药学药理和临床试验、审批后,这些中药在神七飞行中可以带到太空了。

李勇枝说,空间运动病并不是真正的“生病”,而是空间失重环境引发的心血管功能失调、骨盐丢失、红细胞下降等反应,是健康人在不正常条件下的生理应激反应。对此,西医缺乏有效而无毒、副作用的手段,但中医以强身固本的原则来调理和用药,能够提高航天员的生理功能储备,让他们能在特殊环境下的适应性和耐受性得到提高。

“中医药在航天医学领域的应用已经显示出广阔的前景。”李勇枝说,“西方国家十分关注中国航天医学的最新进展,俄罗斯、欧洲都在尝试中医药在航天医学的应用,比利时政府则优先资助航天医学专家搞中医药研究。”

韩媒:中药成中国宇航员“独家秘方”

韩国《中央日报》24日文章原题:中国宇航员健康状态最佳,其秘诀是“中药药丸”中国宇航中心(CAC)和比利时的鲁汶天主教大学在去年共同对宇航员返回地球后的身体状况做了检查。结果显示,中国宇航员的健康状态最佳。欧洲、俄国和美国的宇航员在返回地球后,脉搏、血压、心血管等身体机能都显示非正常状态,但是中国宇航员大部分都是正常的。香港《南华早报》9月22日引用了CAC医疗中心李勇枝主任的话,报道其秘诀在于中医学所强调的身体的“阴阳调和”。

李主任说:“ 西方宇航员在失重状态下引起健康异常,然后通过不同症状来获得治疗处方。但是中国宇航员却利用了维持身体阴阳调和的处方”。一般来说,宇航员在失重状态下会出现眩晕、疲劳、呕吐、免疫力下降、骨头里的钙流失等症状。还有,在密闭的空间里作业会引起压力大和头疼失眠。中国宇航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服用了“太空养心丹”。

这种药丸含有数十种生药材,能调节身体中的气,使宇航员身体内的阴阳气流变得调和。比如说,人参可以遏制过度压力引起的阳气外泄,并且能帮助人提高睡眠质量。

动物骨头粉可以防止失重状态下身体免疫力的下降,提高人的精气。陈皮可以帮助宇航员调理体内气息,使其畅通。山楂可以防止骨头受损。从五加皮里提取的刺五加成分可以使宇宙空间的放射线影响降至最低。

李主任说明道:“所有药材的效用都是为了让在失重状态下把身体中容易失衡的气循环和血循环回归到正常状态中来。”

李主任又指出,相反的,美国等宇航员他们根据各个症状来吃药,虽然症状都消除了,但是身体长期机能的平衡没能恢复,打破了身体的生理性节奏的情况很多。李主任表示,“9月25至30日之间发射的中国宇宙飞船神舟七号的宇航员们会带着这些药丸上天”,“把这些药丸用于治疗普通人的研究也正在进行之中”。



评“甘肃研制出中药制剂治疗婴幼儿泌尿结石”

23 09 2008年

【方舟子按:每当中国出了什么天灾人祸,总会有中医不忘跳出来要发国难财,这回就不会忍忍?给婴幼儿服用中药,无异于谋财害命。这个“小儿排石合剂”不知具体什么成分,如果与其依据的传统方剂“三金排石汤”相似,那可是含有金钱草之类的促癌物质、车前子之类的过敏原的。配方复杂的中药方剂不含有肾毒性、肝毒性、致癌物、过敏原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可怜的甘肃结石婴儿,刚被奶粉毒了一次,又要被中药再毒一次。】

甘肃研制出中药制剂治疗婴幼儿泌尿结石

中新网兰州9月21日电 (记者 殷春永)针对受污染奶粉致婴幼儿泌尿结石,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日前研制出院内中药制剂“小儿排石合剂” ,经该院的临床使用,已经取得肯定疗效。

甘肃省卫生厅发布的消息说,该成果来自于以全国著名中医儿科专家、博士生导师张士卿教授为技术指导的中医救治专家组,他们经反复研讨论证,此前制订了《与食用受三聚氰胺污染婴幼儿配方奶粉相关的婴幼儿泌尿系统结石中医诊疗方案》。

据悉,这剂中药的研制是根据本次婴幼儿食用受三聚氰胺污染奶粉导致泌尿系统疾病湿热毒邪壅滞、烁尿结石的病因机理,依据婴幼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的生理特点,在传统中医方剂“三金排石汤”的基础上进行研制的,经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临床使用,其疗效得到肯定。



常用中成药的真相——益母草颗粒

8 09 2008年

【标明的成分】

益母草。

【声称的功效】

活血调经。临床用于治疗月经不调、痛经、经闭、产后恶露不绝、水肿尿少、急性肾炎水肿。

【真相】

中医认为益母草是包治妇产科百病的灵丹妙药,“总调胎产诸证”(《本草蒙筌》)、“治一切血病及产妇一切损伤”(《卫生简易方》)。

实际上,益母草有时反而能加重妇产科疾病。有临床报告,益母草能加重痛经[1];致产后宫缩痛[2]。以益母草浸膏饲喂孕兔会引起流产[3]。

益母草具有肾毒性。动物实验表明,益母草可引起大鼠肾间质轻度炎症及少量纤维组织增生、肾小管轻度脂肪变[4] 。临床上也有益母草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报道[5]。

日本研究人员用小鼠做实验研究益母草的抗癌作用,却意外地发现益母草会刺激与怀孕有关的乳腺癌的增长[6]。

益母草能导致过敏反应,患者出现皮肤发红、胸闷心慌、呼吸加快[7]。过量服用益母草膏后能出现腹泻腹痛[8]。也有服用益母草中毒致死的报道[9]。

【文献】

[1]林元秀,实用中医药杂志,2000, 16(10):47
[2]张淑杰等,浙江中医杂志,2007, 37(6):235
[3]杨明华等,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2002, 19(1):14
[4]蔡浙毅等,上海中医药杂志,2000,34(11):37
[5]崔融,台州医药,1987, 16(314):150
[6]Nagasawa H, et al. Anticancer Res. 1992, 12:141–144
[7]陆学娅,中国中药杂志,1995, 20(12):758
[8]丁春丽,中国中药杂志,2001, 26(1):16
[9]贾祥生,实用中医内科杂志,1989, 3(3):38



常用中成药的真相——六味地黄丸

3 09 2008年

【标明的成分】

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

【声称的功效】

滋阴补肾。

【真相】

六味地黄丸处方来源于宋代太医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由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所载的“八味肾气丸”减去桂枝、附子二味变化而来。本是儿科用药,用以“治肾怯失音,囟门不合,神不足,目中白睛多,面色晄白等症”。到了明代开始用它来给成人“补肾”,现在被当成了“补肾壮阳”的保健品。

该药含有泽泻。泽泻因为生长在沼泽边缘,“性能泻水”,故名,中医因此比附泽泻能“利湿泄热而降肾浊”,主治小便不利、热淋湿痛、水肿涨满、消渴、遗精(有人也许奇怪为何治遗精也要“泻”,岂不越泻越遗?这是因为中医认为遗精是“相火妄动”引起的,所以要降火)等,显然是因为泽泻的生长习性或其名称引起的联想。《神农本草经》将泽泻列为“无毒,多服久服不伤人”的上品药,认为泽泻“久服耳目聪明,不饥,延年轻身,面生光,能行水上”,仿佛吃多了这种水生植物人也能变成水上飘了。现在的中医据此也认为泽泻能利尿、降血压、降血脂。

动物实验表明,泽泻反而能让肝脏、肾脏出现肿胀。饲喂含泽泻提取物的饲料3个月,使大鼠的肝脏出现混浊肿胀和玻璃样变性,肾脏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出现肿胀、空泡变性[1],表明泽泻具有肝毒性、肾毒性。曾有乙肝患者因服用含泽泻的中药,导致血液、肝、肾多种器官中毒而死亡[2]。

有口服六味地黄丸引起药疹的报告[3]。

【文献】

[1]浙江人民卫生实验院药物研究所,中草药通讯,1976,(7):314
[2] Yuen MF et al, Aliment Pharmacol Ther. 2006, 24(8):1179-86
[3] 汪为平等,临床皮肤科杂志,1986(6):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