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腐败的新动向

15 01 2020年

——西雅图华盛顿大学演讲实录

 

.方舟子.

 

时间:2019年12月7日

 

地点:华盛顿大学(西雅图)东亚图书馆

 

主持人:不好意思啊,我们这个地方太小了,没想到这个,应该想得到的,还是我们的失误,地方太小了。我们就抓紧开始好吧?

 

我叫沈志佳,我是东亚图书馆馆长。我们非常荣幸,今天请到了方舟子先生来给我们演讲。方先生的经历,我想我也不用浪费时间在这儿说了,大家恐怕都已经耳熟能详了,都知道、很熟悉方先生的情形;另外,我们的海报上也有登。

 

方先生这些年做了很多工作,有很多有趣的故事来跟大家分享。今天他来讲《中国学术腐败的新动向》。我们现在就欢迎方先生来给我们演讲。

 

方舟子:这让我感到好像在中国大学的演讲,在一个教室里面,大家全挤在一块,让我感到很温馨。我声音可能比较小,因为今天没有麦克风,所以我尽量把声音放大一点。

 

先讲一下我个人的一些经历,再讲一讲我们中国现在面临的学术腐败的一些问题。

 

我是在2000年的时候开始揭露国内的学术造假的,离现在已经快20年了,是2000年的4、5月份开始的。为什么忽然会想起来要揭露国内的学术造假呢?那时我在圣地亚哥(我现在也在圣地亚哥),还没有回北京。老留学生都知道,那时候想要接触到国内的信息只能通过看人民日报海外版,是吧?当然上面没什么东西可看。但2000年的时候就开始发生了变化,中国互联网开始兴起,报纸都上网了。这样,即使我在美国也能够通过互联网及时了解到国内的信息。我比较关心中国科学发展怎么样,特别是生物学发展怎么样,我是搞生物学出身的嘛。结果一看,网络上面的信息好多都是骗人的东西。一般的人可能根本不知道,但如果是搞这一行的,一看就知道他们都是在吹牛,都是在骗人。或者是卖保健品,或者是卖某一种生物技术、高科技产品。我看这种东西在中国的媒体上就那么宣传,没有人出来说那些东西是假的;反而有搞生物的我以前的那些同行,替他们站台,替他们做广告。我当时看了就很生气。

 

大家都知道,我办了一个网站叫新语丝,早在1994年就开始了。那时是一个文学类网站,专供留学生投稿、发表文学作品的网站。1999年开始有点关于中国的情况,登一些跟中国现实相关的,比如关于法轮功的问题。我就利用这个平台,开始揭露中国的学术造假,就从我生物学的本行开始揭露起,一下子就引起了关注,因为中国以前没有人揭露这些。大家都知道学术很腐败,但最多就是私下骂一骂,没有人敢公开出来说;现在突然发现网上有这么一个平台,就有很多人给我投稿,所以我那里就变成了一个举报中心。那个时候每天都收到巨量的举报,几十条、上百条的举报,我不可能都给登出来。有很多是属于没法核实的,所以我只能选一选,挑出来登出去。

 

我们那个平台在1999年就已经被国内屏蔽过一次,后来我搞了一个镜像点,几年以后又被屏蔽了。我们镜像点寿命平均大概是一年,差不多过了一年以后,当我们揭露到某一个大人物,这个人就找到了公安哪,网信办哪,然后就把我们给屏蔽了。寿命平均是一年,到现在我们已经换了很多的镜像点,有20个左右。

 

我开始揭露造假的时候人主要还是在美国加州。因为能够通过网络接到各种各样的信息,包括举报什么的,再通过网络发出去,所以人在哪儿无所谓,而且在美国这边还比较安全。很多人说,你敢揭露,我们不敢,因为你在美国。也有很多人在美国,但也不敢揭露造假,所以我觉得这个其实不是关键的问题,但那毕竟是一个因素。

 

我1998年第一次回国,后来基本上每年都回去,跟国内的媒体、国内的学术界打交道也比较多了,交流也比较多了。我在国内认识了我的太太,结婚了,后来又有了小孩了。这时候就想,老是这么两地分居两头跑的话也没法长久的,所以我在08、09年就决定还是完全回国去比较好。一方面我小孩是北京出生的,我想让她在中国至少上完小学、上到初中,掌握了中文,不然到美国来,中文肯定就会慢慢忘记,就放弃了。所以那时的想法是回国一段时间,而且那个时候刚好是中国环境相对比较宽松、比较自由,至少允许我在那边说话了。那时候到国内的大学去做演讲没问题,不会有人把我拦下;也可以在媒体上发表文章,揭露也有一些会跟踪报道。至少,我觉得在中国还是可以做我想要做的事情,不会有什么障碍的。所以09年我就完全搬过去了。但是我留了一条后路,没有放弃美国的身份(我一直拿绿卡,没有换成美国国籍),跟移民局申请了旅行证,可以到国外两年,然后每两年续一次。

 

当时美国这边的东西都处理了,最麻烦的是那些书。中文的书籍都放网上托一个开书店的朋友把它们卖掉,后来被新泽西一个人全部给包走了。英文的书舍不得,觉得到了中国要看英文书比较麻烦,所以当时把英文书打包装了30多箱海运回去。海运过去还被海关拦住不放,必须以回国人才的名义才能把它放出来,而在国内我又没有接收单位。所以当时把这些书弄出来,还真是费了很大的劲。

 

2010年发生了一件很大的事情,就是我遭到袭击,这是我没有预料到的。因为以前在国内的风险,我能知道的是被人起诉,还有就是有些人整天在网上骂我,骂了都有20年了。这种都无所谓,但是遭受到人身袭击就成大问题了。

 

2010年8月的时候,就因为我揭露了武汉协和医院的一个医生,他也是华中科技大学的教授,叫肖传国。他发明了一个给小孩做的手术,是骗人的,这个手术不仅不会把小孩的尿失禁治好,反而腿会瘸了,这些我们都去调查过。我揭露了这件事以后,他老羞成怒,花了10万块钱雇凶谋害。先去袭击了记者方玄昌,因为我当时要揭露是通过他找的媒体登出来的。当时肖传国下的命令是袭击我和方玄昌,而我那时在北京深居简出,很少出门,要打我很难,要打方玄昌就比较容易,他要上下班。他就在晚上下班途中被袭击了。晚上10点多,他从公共汽车下来后,两个凶手拿钢管打他的头,打成很大一个伤口,血流了很多。但方玄昌人很壮,而且他是练武的,拿过全国高校太极拳冠军,就跟他们搏斗。即使这样也没把他打倒。后来是一个出租车司机见义勇为,刚好路过看到了停车,他一上车人马上就晕倒在出租车后座。刚好距离500米的地方有个海军医院,拉过去把他抢救过来了。

 

肖传国知道方玄昌被打成那个样子竟然还跑掉了,他给这两个凶手下了命令,说石景山那个人不能让他跑掉(我住在石景山),要打得更狠一点!怎么才能不让我跑掉?他们想到一招:先用辣椒水把我喷倒,就跑不掉了对吧?然后再来打。所以他们两个人当时想好的计划就是,一个先拿辣椒水喷我,后面一个拿钢管打我的头。当时我在我家附近茶楼接受完辽宁卫视的一个记者采访,走出来,把记者送到出租车走了,然后我就走路回家,到我家几分钟的路。才走了几步路,就看到一个人跳出来朝我脸上喷东西。我当时觉得特别难受,但是人没被麻倒。我反应非常快,马上就横穿马路,跑到马路那边去。当时是夏天,8月底的5点天还亮着。横穿马路的时候,我怕被车撞到,还左右看,就看到后面一个人拿着铁锤要砸我的头,就只差那么一点点没砸到。我跑到马路对面后跑得特别快,他追不上我,就把铁锤扔出去,我就感到腰疼了一下,然后听到咣当一声。我还回头看了一下,看到锤子落地,那个人跑上去捡锤子。我没停就继续跑,一下子就跑到我们小区里头,就报警了。后来这些凶手被抓住以后,我看了供词,觉得整个经过特别凶险。因为当时肖传国告诉他们说,不能让这个人跑掉,所以想到买辣椒水。但他们买的辣椒水是过期的,是三年前的。(听众插话:假货也救了你一命!)他们本来的安排是,前面一个叫许立春喷我,后面一个叫龙光兴用铁管砸我。结果喷我第一下的时候,他人比较矮,我比较高,大部分都喷到我脖子上。辣椒水是过期的,而且没怎么喷到,我就跑掉了。他又喷了一下,结果把龙光兴给喷到了。拿钢管砸我的被喷了,就愣在那里;许立春一手拿铁锤一手拿喷的东西来追我,就差那么一点点。如果是拿钢管来追我,我肯定被砸到了。所以这是非常侥幸的,就跟电影里的一模一样。

 

我当时看那些供词都害怕,他们跟踪我就跟踪了好几个月。我当时住在新华社的大院子里头,他们就一直在我家宿舍楼门口盯着,连邻居老太太都认识他们了,就觉得这两个人好奇怪,为什么老坐在这,后来是被抓后上了电视才认出来。我偶尔会抱女儿出去买东西,看他们的供词中还有一次跟踪我,一直跟踪到超市,一直想要不要下手。如果当时对我下手了,我女儿也肯定跑不了,我还抱着的。这人想到肖传国并没有下命令小孩也要干掉,所以他就一直犹豫,一直跟着我。我看至少这凶手还有一点良心,还能够想到把我打倒,小孩会跑不了,所以不敢下手。你想,他要没点良心的话,我两个人都完了。

 

从那个时候起,我就觉得国内还是没法待了。而且最后把这些人全都抓住,包括幕后指使肖传国,他被判得最重,也就判了5个半月就放出来了;放出来后,肖传国还继续在网上对我进行威胁,混淆是非,变成了他受迫害。他出来以后又去(现在还在)深圳办医院,叫肖传国医院,他觉得自己变成一个品牌了。我挨了一下打,凶手抓住了,最后五个半月出来啥事都没有,继续威胁我——中国现在这种情况,我觉得没法呆。所以那时候就想,还是再回美国比较好。但这面临一个问题,我老婆是新华社的记者,如果到美国来了,肯定工作会丢掉。所以又拖了一段时间。

 

2014年有两件事促使我赶快得跑。第一件事是,我在广州图书大厦签名售书。自从遇袭以后,我基本上失去了人身自由了,出去都必须有人陪着。他们搞了一个安保资金,雇了保镖,出门都必须有专车接送,没法坐公共交通。失去了基本的人身自由,这对我来说是很难受的一件事。2014年的图书签售,我一直没想做,他们总是劝说,你去做一次吧,我们肯定会保护得非常严密的,当时也有好几十名网友说要去当义务保安来保护我。但是到了广州图书大厦一看,那环境根本没法搞保护。去过广州图书大厦的都知道,它中间是一个院子,一个天庭,他们把图书签售放在一楼天庭正中央。在正中央边上就是几层楼,所以我一坐在那里签售就变成了一个目标,谁在楼上扔东西都可以砸我。刚开始没多久,就有人从四楼拿一瓶水往下砸。幸好砸偏了一点,蹭着我头皮,头皮出血了,人基本上没事。你想,要是被砸到后脑勺,人肯定就晕倒过去了。那天人非常多,好几百人来参加签售,在大庭广众之下,他就这么公开往下扔东西。都被拍下来了,视频也有,还有高清的照片,那个人的长相全都有;但是报警,公安根本就不管,因为没有造成大的伤害,就只是擦破了皮。所以在中国你没被打死、打成重伤,根本就不管你。这一点不像2010年那次,我虽然受了一点轻伤,但是大家还群情激昂的,还专门成立了一个专案小组来过问我这个案子,弄了两个中队的警力来破这个案子。后来就不行了,再过几年大家都觉得无所谓了,所以我的人身安全保障也出问题了。

 

2014年还出了一件事,我揭露了一个叫周小平的网络作家。他写了一篇文章,叫什么《梦断美利坚》,把美国说得有多糟,但是那些东西是编出来的。所以我写了一篇反击他的文章《梦游美利坚》,说里面的那些信息都是假的。但这个人是被当时网信办的主任鲁炜作为网络作家代表推出来,去参加中央搞的文艺座谈会的,他是作为网络作家的两个代表之一去参加的。我揭露他说,这个人不学无术,是胡编乱造的,一下子就把鲁炜得罪了。所以我这篇文章发表的当天,鲁炜就下令启动网络一级监控——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启动网络一级监控。当然现在不算什么了,但在2014年来说是比较新鲜的事——要求当天必须把我所有东西全部都封杀掉,把我所有的自媒体账号,我的微博、微信公众号当天就全部都封了;包括百度的(我本来有个百度百家的账号)也全部都没有了。

 

这样一来,不只是把我所有的平台全部都封掉了,我的人身可能还有危险。这件事情出来后,我马上就带领全家到美国来了。10月初发生的事,我10月底就到美国了,全家搬过来了。我下定决心还是赶快过来的好,因为呆在国内已经没意思了,被封杀了,留在中国就没啥用了。我只能到国外的平台,到Twitter,后来就以推特作为主要的一个平台了。在中国上推特还必须要翻墙,麻烦死了,我还不如到美国来,对吧?不用翻墙直接就上了。就因为这件事我就到美国来了。然后过了两年左右,鲁炜下台被抓起来了,我的平台又恢复了一段时间。2016年开始恢复,微信公众号恢复了,但是到今年又不行了,大概持续了两年多一点。今年7月份的时候,突然我所有的国内的自媒体平台全部都被封杀了。我那些平台基本上只是发表科普的东西,也不允许我做科普了,都被封杀掉了。封杀的原因,当时大家都猜测说是因为我当时质疑了一下华为。美国禁华为的时候,他们说我们有备胎不怕;我就问了一句:如果说备胎好用,干嘛不早一点拿出来,到现在才拿出来?这句话是我在推特上说的,结果被一个科技日报的记者拿去问任正非,任正非当时搞了个记者招待会,搞得他下不来台,所以就很恼火。这是大家的猜测,但是同时又封杀了一大批自媒体账号,所以路透社来采访我的时候,我还不觉得是因为这个事被封杀。我还说,应该是现在不允许有影响力的自媒体存在,只要有一点影响力的自媒体会被封杀了。我觉得光是因为我在推特上质疑了一下华为,就把我的国内自媒体全部都封杀掉(那些自媒体又没有谈华为的事),这也太荒唐了,所以我觉得不是这个原因,应该是不允许有影响力的自媒体存在。但后来我通过各种渠道打听了一下,还真是华为的原因。他们容忍不了我,老羞成怒,就是要报复,把我所有的自媒体全部都封杀了。而且,不只是封杀我的自媒体,敢发表我文章的自媒体他们也封杀。方玄昌他们搞的科学猫头鹰也有个微信公众号,就因为那段时间发了我的好几篇文章,都是跟健康有关的科普文章,一点敏感的东西都没有,全部都是关于健康方面的,也被封杀了。

 

另外,现在跟以前不一样,如果我回去的话,可能人身安全都有问题了。据我所知,国内已经开始大肆抓人,比如说华为的“251事件”,我回去可能就不止是“251”了。一旦被关起来的话,好几年都有可能了。所以从安全角度考虑来说,我以后还是会以美国为阵地的。至少在几年内,中国的情况不会有什么根本的变化,也可能会越来越糟。这已经不像我刚刚回国的时候,让人觉得国内还是比较宽松的,还不错的,跟美国的差距在缩短。现在,至少在意识形态控制方面的差距是越来越大。

 

我揭露这些造假,也是因为看不下去,没有人来揭露,我只好出来揭露。其实揭露造假并不是我的一个主业,我从来没有把这个当成主业或职业,本来就是业余的。我前面的十几年主要是做科普,出了20多本书,主要都是科普方面的。所以我的主业是做科普,揭露造假是业余在做。即使是业余在做,我也变成了众矢之的,有人说我可能是全中国最遭恨的人。这句话可能有点夸张,但毕竟造假很多,所以造假的人肯定就很恨我。特别是在学术界,还有新闻界,大帮人恨我,对我打击报复、起诉我。在国内有过十几起诉讼,他们还跑美国来起诉我。央视以前有一个记者叫王志安,找了15个人跑到圣地亚哥来起诉。说我在2014年诈骗他们的捐款,2013年在美国买房子,穿越回去了。这是一件很荒唐的诉讼,已经被法官毙掉了,他们还不服,现在又上诉到加州的上诉法院去了。他们知道这个案子肯定是不可能赢的,但背后有人给他们钱让他们来搞,就是为了耗我的律师费,大家知道在美国诉讼很贵的。这个都无所谓,都是我意料中的。忍受网上的一大堆谩骂、诉讼,这些我都是有心理准备的,但是涉及到人身安全的就需要考虑一下,包括涉及到我家人人身安全。所以在可预见的未来,我应该主要还是在美国这边。平台也是以美国这边为主的,即使再过几年国内自媒体允许发言了,我也只是把美国这边的搬过去而已,不会在那里再单独另发;因为说不定哪一天又把你全部都封杀掉,一下子在网上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在美国这边不会,至少一直会留着。

 

现在在中国,我的科普平台基本上没有了,很少了,那么做科普的意义就不是很大了,因为受众范围就比较小了;而在美国这边做科普,其实意义也不是太大。而且,现在做科普还老被国内人抄袭,微信公众号就把我的文章整个抄了过去。去向腾讯投诉,他们还不受理,说没法证明那是我的东西,因为我的公众号已经没了,就等于我被封杀了以后我的东西可以随意拿去用了。所以我在推特上就干脆写一些他们不敢剽窃的东西,比如说政治方面的、人文方面的,接下来我可能会多写这些东西。科普我还会做,但是不会像以前只一门心思地专门做科普,干脆多写一点文史、文学、文化方面的东西。

 

讲完我个人这几年的经历,再进入今天的主题,说一下中国目前的学术界的腐败情况。刚才说了,我是从2000年的时候开始揭露中国学术造假的,现在已经过了快20年了。跟当时对比,中国学术界在学术造假、学术腐败这方面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呢?很重要的一个变化就是造假的手段越来越高级了。以前我每天收到大量的举报,如果没法核实、很难核实是不会登出去的。最容易核实的造假就是抄袭、剽窃,这是最容易核实的。把两篇论文一对照,就能够看出来他是抄的,有的论文甚至是从头抄到尾,连里面的插图他都复印了。2001年我们揭露过一个合肥工业大学的教授叫杨敬安,搞人工智能的,他就是这样的。他到国外做访问学者,把人家的论文复印一份,拿回去就发表,有好几篇都这样。这种是比较低级的、很容易认定的造假——文字的抄袭。文字的抄袭现在比较少了,为什么呢?主要的原因不是大家胆子小了,而是有种软件可以检测文字的抄袭。这种赤裸裸的抄袭、从头抄到尾的抄袭,是没法发出来的,只要软件扫描一下,马上就能够发现是抄的。所以,这种简单低级的造假方式不能说完全绝种了,但还是比以前少多了。十几二十年前大家是无所谓的,我抄袭了又怎么样?能把我怎么样?没人管,现在至少有像我们这样的网站在管这些事情。他们一方面是有点顾忌,另外一个,他文章发不出来了,所以现在的手段就变高明了。

 

比抄袭更难揭露的是数据的造假,但也有很容易揭露的,比如最近南开大学的校长曹雪涛就是数据造假,很容易证明是数据造假。因为两个不同的实验使用的实验结果图是一模一样的,复制一下,然后粘贴过去,所以就很容易证实这个数据不对。当然,他们常用的借口是放错图了。但是你仔细一看的话,他还不是放错图。因为他复制粘贴的时候做了一点改动,剪一下或者转一下,就想掩盖是复制粘贴的,但是仔细看还是能够看出来的。这就是明显的数据造假,这在中国是非常普遍的现象,特别是搞生物医学的。曹雪涛也是搞生物医学的,以前是第四军医大学的副校长,后来做了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和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再后来到南开大学当校长。曹雪涛这件事之所以引起轰动,是因为他一下子被发现了64篇造假,创了一个纪录。他从2003年到今年发表的论文60多篇有这种造假。国外有一个网站专门揭露这种图片造假,就是他们揭露了这些造假,在网上把它捅出来的。如果上这个网站就会发现,里面中国人占多数,中国搞生物的、搞医学的经常这么干。我说这是PS实验技术、PS实验大法,不一定是中国人首创的,但是中国人干得最多的。像这种比较低级的造假的手段还是有,只不过跟文字的比,文字可以检测出来,图片就必须要仔细去看。

 

那么,为什么中国这种造假特别多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中国现在的造假已经产业化了,特别是搞生物医学的,他们会把论文包给论文写作公司。论文写作公司公开打的旗号是帮你润色论文的文字表述。到国外发表论文需要用英语,有一些人英语不行,找这种论文写作公司来改一改英文什么的,这个是可以理解的,其实也是允许的。但是中国的论文写作公司不只是帮你做文字的描述修改,连数据也帮你写,甚至连论文都帮你投,一条龙的服务。收费也不一样,看服务到哪一种程度,帮你发表这个收费可能就最高了。要是连数据都要帮你做的话,论文写作公司没有实验室,不可能真正帮你做实验怎么办呢?那就到网上去找实验图,然后改一改。我甚至看到过他们写的公司内部的一个指南,指导员工怎么样去找图、找什么样的图不容易被发现、要怎么样修改才不被审稿人发现是抄来的。这是产业化,不只帮你写,还能帮你投。为了保证投稿能够发表,他们采取的是两种办法。一种办法是连审稿也伪造。大家可能奇怪:审稿怎么伪造?其实很简单,有一些杂志是允许投稿的时候推荐审稿人的,里边列一个推荐审稿人的名单;杂志就根据列的审稿人把论文寄过去。审稿人都是正儿八经的哪个学校或者哪一行业的,那是真的。然而,列的E-mail地址是假的,是根据他原来的E-mail地址,稍微改一改,看上去像是个真的。根据这个E-mail地址寄过去,就寄到了论文写作公司。不只是中国这么干,其他地方也有人这么干,但是中国做得最多。2017年有过一个统计,2012年到2016年这段时间总共查到了490多篇伪造审稿的论文,其中一半以上(270多篇)是中国大陆的,有80多篇是台湾的。

 

这个是伪造审稿,另外一个方法就是跟杂志、期刊勾结,这类期刊太多了。有一些期刊只要交钱,就给你发,而论文写作公司跟好多期刊是有合作关系的。中国现在对发表论文的期刊也有一个要求,科学方面必须是被SCI收录的,工程方面要被EI收录的。但即使是被SCI、EI收录的期刊,也有很多是垃圾期刊,纯粹就为了赚钱的,交了版面费就给你发了。做得最离谱的是印度的一家期刊,叫做《印度生物技术期刊》,这个期刊是被EI收录的。前面可能做得还不错,就收进去,然后就开始赚钱了,赚中国人的钱。2014年,搞EI的公司去调查了一下,发现2014年一年,《印度生物技术期刊》95%以上都是中国人发的;而且它叫生物技术杂志,里面的论文绝大部分跟生物技术一点关系都没有,相当一部分是文科的论文,甚至有关于中国文学的论文。论文写作公司投到那里,交一部分钱,然后就给你登了。这个搞EI检索的公司发现这种情况后就宣布,从2015年开始,把《印度生物技术期刊》从EI撤掉。2014年一宣布,这家杂志马上出了12期增刊,专门发表中国的论文,把它们积下来的一大堆论文哗啦啦在12期增刊里全部发表了,一期发表八十几甚至一百多篇,趁它没被撤下来,一下子全部都发掉,最后捞一笔。

 

从产业化一条链也可以看出来,现在中国的学术造假已经国际化,已经跟国外的造假勾结在一起了。现在一个新的特点就是国际化、全球化,不只是中国国内的事情。国际化还牵扯到美国的一些华裔教授、科学家跟国内的勾结在一起造假,最突出的就是脚踏两只船的。说是全职回国、放弃高薪聘请毅然回国,实际上没有真正回去,在美国这边还是当全职教授,在中国那边拿的是全职的待遇。然后用他的名义申请很多资金、录取学生,可能就利用放假回去那么一个月,拿待遇很高的全职工资,而且申请来的科研经费还可以分成(中国的科研经费是可以分成的)。我们很早就开始揭露这种脚踏两只船的,已经有十来年了。千人计划在美国最近引起了注意,很多人拿千人计划回国,都是要求全职回去,但实际上他都在美国这边。现在FBI在查这些事情,也抓了好几个了。抓的时候国内就有人很不平,说这是在打压我们华人科学家。这是不是打压得看他那些造假行为是不是真的,对吧?你不能说一抓华人科学家就觉得是在打压我们华人,他本身就在造假,隐瞒在中国拿全职的情况,在中国赚钱,更不要说把美国的东西拿到中国去了。暂不说涉及商业秘密或者搞间谍工作,光说两头拿钱,在这边还隐瞒,这本身就是犯法的事。

 

这种事我们是揭露过很多起的,我举个例子。大概在2012年,施一公还在清华大学当医学院的常务副院长(那时候还没升为清华大学的副校长,后来才到西湖大学当校长),他引进了一批人,很多都属于这种名义上在清华工作,实际上还是在美国当全职教授的。其中做得最离谱的是一个叫王小勤的教授,他是Johns Hopkins全职的教授,施一公从2010年开始就让他去当清华的全职的教授,而且当生物工程系的系主任。但这个人实际上在清华只是上一门6学时的课,每年就上6学时的课,一年待的可能一个月都不到,大部分时间还是在美国当全职教授。但他2012年写述职报告,就敢说从1月一直到12月,每个月都在清华工作。内部有人看见就不高兴了:你一年回国就那么几天,结果你说这12个月全部都在清华大学工作。你一个美国John Hopkins的全职教授,怎么可能在清华12个月当教授?就把他那张述职报告拍下来寄给我。文章登出来后,施一公就开始去查,究竟是谁把这些信息透露给方舟子的?他们不是反省,而是查,查了好几次,最后怀疑是一个姓刘的老师透露的。因为姓刘的老师敢公开顶撞施一公,所以大家都怀疑是这个人。饶毅当时在北京大学当生命科学学院的院长,打电话给我说,他们现在在抓内奸,怀疑姓刘的干的,这个姓刘的人可能在清华大学是没法待下去了。我就跟饶毅说,我是从来不泄漏究竟是谁给我透露这些信息的,不否认也不承认;但你们实在是做得太过分了,我可以明明白白地告诉你,不是这个姓刘的干的!

 

这种跨国的造假已经不是新鲜事,并不是最近这一两年,为了跟中国打贸易战才开始抓中国科学家的,不是那么一回事,已经很长时间了,只不过最近可能引起了美国对这方面的重视。这是国际化的一个趋势。

 

从刚才说的大家可以看出来,施一公、饶毅这些人都是从美国回去的,还真正是全职回国的。他们回去以后就掌握了大量的资源,手中掌握大量的经费,就变成了一个利益集团,一个很庞大的集团。现在的学术腐败,涉及的利益越来越大,涉及的人层次越来越高,已经跟以前不太一样了。以前我们揭露的也有一些院士、校长造假,但最主要的还是一些普通的教授。现在涉及的很多是高层次的,而且这些人的表现,在美国和在中国是不一样的。像施一公回国之前还在普林斯顿当教授的时候,曾经接受过《科学》杂志的采访,说反对中国搞这种几千万经费的生物大项目,他认为搞生物科学不应该花那么多钱。结果他一回国,拿了肯定不只是几千万,那都是上亿的经费。饶毅和施一公几年前曾经在《科学》上一起发表过一篇评论文章,专门抨击中国的科研资金的发放体制,说是官本位的,发放是由官员说了算。大肆地抨击,抨击完了以后,他们觉得自己名声很不错,敢骂中国的科研资金的发放体制。没过多久,施一公就给当时主管科教的政治局委员刘延东写了封信。她爸爸跟施一公的爷爷是同事,有这么一层世交的关系,所以施一公给她写信,找她要钱。马上就批了三个亿,建了一个清华北大生命科学研究中心。他们一方面在国外骂,中国都是靠长官的意志来批经费;结果一回国就马上去找级别最高的官员,要了三个亿建一个中心。他要这些钱干嘛?买电镜。施一公搞结构生物学完全就是靠电镜做出来的,然后就一篇篇地发表论文。这是涉及到这些中国的明星科学家。还有另外一个明星科学家潘建伟,搞量子纠缠的。他弄了好多钱,光是发射那颗墨子卫星就花了一个亿,就为了做一个实验。他申请经费的时候,可以吹嘘自己有多大的价值,有什么军事方面的应用价值,什么涉及到国家安全。这就涉及到很大的利益,揭露起来就很难。

 

以前揭露那些层次比较低的人的时候,这些大牌教授都是比较支持的。比如说我揭露的第一个在国内引起注意的造假,所谓“基因皇后”,陈晓宁。她是洛杉矶一个医院的技术员,带了一个基因库回到中国,把自己吹嘘成“基因皇后”。我揭露陈晓宁这个所谓“基因皇后”的时候,像饶毅这些国外华人教授都是支持的,因为他们看不起这个人,连个教授都不是,回国敢吹嘘自己是“基因皇后”,当然要揭露。当时还发表了支持我的公开信。但是等我揭露到他们圈子的人,那就不一样了。揭露陈晓宁是2000年的事,06 、07年,我揭露过魏于全,是个院士。好了,饶毅他们就联名发了一封信来反对我,说我在网上揭露这些人是在搞文革,是在贴大字报。这时候他们就要反对了,因为魏于全当时是四川大学的副校长,是中科院的院士,有权有势,他们跟他也有合作关系,所以就要维护他们的圈子。所以对他们来说,你的揭假不能涉及到我们圈子的人,你揭露那些小虾米可以,不要揭露到我们这些大人物。我再说施一公的事,饶毅就老是替施一公辩护,还写过一篇文章,说我跟施一公比只有小学生的水平,根本不可能去说施一公怎么样,没有资格来评价施一公的。他说施一公他们已经爬到了科学的顶峰,已经走到山上了,我还在山下呆着。所以我老是嘲笑他们,说他们是饶毅山上的朋友。人家已经上山了,我在山下,只是一个小学生,没有资格去揭露他们。

 

但是比较可笑的是,大家最近有没有注意到,饶毅给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写的一封信泄露出来了。因为国家自然基金委接到了对饶毅的揭发,说饶毅有几篇论文造假,也是那种图片PS、复制粘贴的情况,很容易查证的。饶毅最近离开了北大去首都医科大学当校长,所以国家自然基金委就给首都医科大发函,说我们现在要调查饶毅的事。饶毅一看就很恼火,给国家自然基金委写了一封信,说我那个问题方舟子已经调查过了,不是我的事。他说我是小学生,没资格来揭露他们造假,结果他现在倒是把我当作一个权威拿出来,还教训国家自然基金委:你们如果看不懂方舟子的分析的话,应该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饶毅以前揭露过武汉大学的教授李红良造假(这个人没有进入他们圈子,如果进入他们圈子,就不会去揭露了),所以饶毅怀疑可能是这个人来打击报复,就顺便举报了三个人,第一个就是李红良。光举报李红良就太明显了,人家就知道这是饶毅要打击报复,所以就顺便另外举报了两个。一个是曾是同济校长的裴刚,也是个院士;另一个是上海药物所的,新发明的一种治疗阿尔兹海默症的药,那也是造假的。饶毅这封信本来只是想私下跟国家自然基金委吵个架,他也不想把这个事捅出去。但饶毅有一个习惯,他写东西自己不自信,觉得自己文笔不好,写的东西会发给一些人看,征求意见。他把这封信发给一些人看,被一个人捅出去了。这个人就是想看热闹,把它放到网上去了,这一下就变成了重大新闻,说饶毅实名举报三个人造假。其实他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举报。饶毅很恼火,记者要采访他,他都不接受。其实他举报那几个人中,第二个关于裴刚的造假实际上是不太成立的,所以记者来采访我的时候,我说那个举报其实理由不足。我还专门写了一篇文章说为什么饶毅举报裴刚的理由不足。我不是说裴刚一定很干净没有造假,也有可能造假的,但光看那个理由是不够的。所以我不知道裴刚会不会也把我的文章当作一个证据,说我没有造假,方舟子证明过。

 

这种造假就涉及到了圈子的问题,很大的一个利益圈子、利益集团,而且这些人现在的地位越来越高了,而且很会搞钱。施一公现在不是到西湖大学去当校长了吗?2017年他吹牛说,2018年我们西湖大学建成,2019年年底师资力量要超过洛克非勒大学。现在2019年年底已经到了,我不知道他超过洛克非勒大学的数据在哪里。还说五年之内西湖大学成为亚洲一流的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大学的前列。他是2017年说的,我们从2018年开始算,五年的目标再过两三年就到了。他还说十五年之后要与加州理工学院媲美,成为世界最好的大学。所以只要敢吹牛就能拿到钱,政府就一定给,到最后可能大家都忘了,除了我可能没几个人记得施一公曾经公开吹过这个牛了。但我都给他记着,每过一段时间我就把这事再抖出来,问问他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到底怎么样了。

 

目前的情况就是,你只要敢吹会吹也可以混得很好,而且可以爬得越来越高。这就面临一个问题,另外一个形式的发展:这些人的地位高了以后就会受到保护,就跟公权力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所以你去举报这些人,说这些人吹牛,没用,人家就马上把给保护起来了。比如说饶毅,他地位也够高了,他们号称实名举报了三个人造假。裴刚就不说了,武汉大学马上就出来说李红良没有造假。关于上海药物所那个药,人家上海药物所第二天就说,我们查过了没有造假。因为涉及到很大的利益,不可能真正去查。所以,即使饶毅真正实名举报,以校长的身份举报,有什么用?我们以前就揭露过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韩春雨的造假,证据很确凿也没用。对他来说,几个亿的钱已经发下去了,照样建起了一个基因编辑中心。所以,这是涉及到公权力保护造假,不仅要保护造假,还要打击揭露造假的人。中国现在对整个网络的控制越来越紧,所以要抓这些揭露造假的也很容易了。以前我接到的举报,如果举报者不愿意实名,都是匿名给登出去的;我知道他们是谁,只要我不透露,大家一般来说不知道是谁。所以,施一公就只能乱猜是姓刘的人干的,他只能乱猜,因为没法知道究竟是谁举报。现在不一样了,如果再发生这种事,施一公只要去公安局报案,公安局一看,哇,这是著名科学家来报案了,马上就能够查出究竟是谁向我举报的,然后就可以把那个人抓起来了。

 

最近发生了一件事,今年选中科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的时候,我接到了一个举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王焰新是院士的候选人,有人跟我举报说,王焰新的很多论文是重复发表。而且不仅是重复发表(如果只是重复发表相对来说还不是很严重),他重复发表的时候把作者名字都给改了,这就涉及到造假了。作者名字不一样,很容易核实的,对吧?把两篇论文调出来看,论文一模一样,但作者名字不一样,所以我就给他登出来了。然后王焰新就去找公安,公安一查就查出来了,是个叫胡斌的人给我投的稿。虽然我没有说究竟是谁,但是他马上就查出来了,就把这个人给抓了,是刑事拘留,还不是行政拘留。(目前中国警察喜欢搞行政拘留,你随便在网上说一句话,就可以把你抓了。前几天唐山地震,有个人在网上说了一句“怎么不多死几个”,马上就把他给抓了)行政拘留几天不需要检察院批准,不需要法院批准。胡斌被刑事拘留就是准备判刑的,可以通过检察院批准逮捕,最后由法院判决。这是我见到的第一起因为揭露造假而被刑事拘留的事件。就因为造假的人是校长,看到举报对他的院士评选可能会造成威胁,就把举报人给抓了。后面会怎么样,现在不清楚。为这件事我还专门写了一篇文章,结果也没啥用,王焰新还是当上院士了,还是选上了。因为他是校长,手上有很多的资源,可以以各种方式去收买院士。

 

中国现在评选院士跟十几二十年前也不一样了,现在院士的贿选几乎是半公开的。我们一开始提到的南开大学的校长曹雪涛,贿选是他首创的,01年他就知道怎么收买院士。那时候敢拿钱去收买院士还是个大新闻,所以有人就举报了,最后导致曹雪涛没当上中科院院士。但是后来又过了两届,过了4年,他发现自己当不了中科院院士,因为有案底了,所以就去选工程院的院士,被选上了。现在这种为了选院士去收买院士的事情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而是很常见的,特别是校长或院长,干这种事更方便。这完全是一种跟公权力结合的学术腐败,这种结合已经不是什么秘密,是一种公开的政治腐败。

 

大家总在说,为什么中国的学术腐败会那么严重?其实造假各个国家都有,包括美国也有,但为什么中国这么猖獗?而且十几二十年来,虽然低级的造假少了,但是高级的造假多了;低层次的造假很少了,高层次人士的造假反而多了。为什么会造成这种情况?我觉得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这种官僚专制的体制。我并不是不谈体制的问题,因为老是有人说我不敢说体制的问题,老是抓个案;其实我也在说,只不过说了也没啥用而已。如果反思,有的人就是利用这种专制的体制:我不需要向公众负责,我这个钱是找当官的人要来的,所以我向官员负责就可以了。比如说我从科技部搞了一个项目,到最后结题的时候,只要那些司长看了满意就可以了,不需要向公众交代我做了什么样的工作。中国的公众、中国的纳税人在这方面是没有权利的,我只要跟官员搞好关系就行了。所以为什么他们跟公权力能够结合得很紧,是因为官员们也能够从中拿到好处,这是互相保护、互相勾结的。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公权力的问题,就是专制的问题,所以你没法实行真正的监督。

 

中国比十几二十年前好一点的是,现在搞了一套规章制度,也制定了一些关于科学道德的条例、处理学术不端行为的条例。十几二十年前没有,现在有了,被我们触动了一下,科技部也搞了一个科学道德办公室。问题是你见过这些办公室做过什么事情吗?揭过什么造假了吗?没有。也没有人真正被处理过。国家自然基金委会处理过一些资金申请报告的造假,如果只是一个普通教师,可能就会禁止你几年不能申请;但如果涉及到院士的造假,大牌科学家造假,他就不敢处理了,包括韩春雨也不敢处理。韩春雨当时吹嘘自己发现新的基因编辑的时候,国家自然基金委的主任杨卫还特批了100万元给他,后来那笔经费就没有拿回来,就这么算了。所以,想通过这种体制内的制度来监督是很难的,因为它本身就是整个官僚体系、专制体系的一部分。他们不维护造假就已经不错了,你还想让他们来揭露造假,这是很难的。

 

想通过民间来监督,又面临着一个很大的问题:中国目前是没有言论自由、没有学术自由的,所以,我的网站如果是办在国内的话,早就被关掉了;因为办在美国,他只能把我屏蔽掉。我的那些微信号、微博账号什么的他可以关的,就把它关掉,这是没有言论自由的。我们最近这几年接到的举报比较少,一个原因是因为自媒体兴起,有些人想到可以把这些举报直接发到微信、微博上。的确有一些人是这么干的。前几年环境比较宽松的时候还可以,现在你敢这么干,人家会以寻衅滋事把你抓起来。没有言论的自由、新闻的自由,媒体也不太愿意去跟踪报道这些事情,很得罪人,这是一方面。另外大家想一想,在中国专制的体制内,这种缺乏言论自由的现象不是现在才有的,都已经几十年了,一直是这样的,为什么只有最近的十几二十年造假这么严重?我觉得这还跟另外一个方面的原因有关,就是中国经济发展以后有钱了,经济利益大了。以前造假没啥用,大家都穷。以前中国也有学术造假,最多只为给自己弄点名声,想当官或者是当明星科学家,上上媒体,但是经济利益不大。现在经济利益大了,中国在科技方面的投资多,诱惑就大了。

 

这几方面的利益结合起来,中国的造假就特别严重。这种状况要改变是非常难的,要想中国的学术造假在几年之内能有改观,我是不指望的。因为一涉及到体制的问题,一涉及到经济的问题,社会方方面面的问题,就不是短期内能够改观的;也不是靠个别人的力量,甚至不是靠科学界的力量就能够改的,这是需要社会各界的人一起来共同努力的。不努力的话,那就永远没希望,所以虽然希望很渺茫,但是我还是希望大家能够尽自己的一分的力量,改变一点是一点,不然的话永远不行。你不愿意做,至少要洁身自好,不要同流合污,对吧?不要给我增加工作量。

 

我今天就讲到这,接下来看大家有什么问题。

 

问:两个问题:你怎么来定义学术腐败?学术造假抓住证据就是道理,不一定学术腐败。第二,千人计划这些人回中国拿大钱,但是待的时间短,你认为这是学术腐败,还是学术造假?

 

答:以前一直就有这种争论,当时我要揭露的是学术腐败,但官方就说不要用学术腐败这种说法,要说学术不端行为,说这是世界各国都有的。为什么我坚持用学术腐败这种说法呢?因为中国的造假已经非常严重,已经泛滥开去了,如果轻描淡写地说学术不端行为,就会让人觉得好像不那么严重,这是一个。另外一个,腐败关键的特点是跟权力的结合。中国的学术造假是有特点的,就是跟公权力结合,而跟公权力结合就是一种腐败。所以我坚持认为这就是一种腐败。

 

拿了千人计划不回国也是一种腐败,因为千人计划本身就是国家的一个项目,他们之所以能够拿了这个项目、拿了全职待遇不回国,就是因为得到了公权力的允许。这个公权力有可能是学校或者科技部的人,允许他们拿了钱不回国,就是一种公权力的腐败。所以我认为这也是一种腐败行为。而且现在千人计划名声臭掉了,美国这边就按千人计划那个表来找人。科技部本来有个千人计划的网站,现在把千人计划那个表拿掉,你到网上查也没了,找不到那里面有谁了。这是第一个。第二个,现在给千人计划都是秘密给的,都不公开了,这是不是腐败?这显然就是腐败,对吧?这已经变成一种政府的行为了。

 

问:如果这些学术腐败现象、这些体制得不到改进,那么10年、20年以后,中国的学术研究能不能真正地茁壮成长,能不能有真正原创的科学的突破,能不能产生自己真正的诺贝尔奖?尽管带着病在生长,有没有可能自身生长出免疫能力消灭这些腐败;或者尽管不能消灭腐败,但是带着腐败始终能够有那么多清洁的、原创的科学家,能做出真正突破的工作?

 

答:学术腐败会对中国科技的发展起到很大的阻碍作用,但是它没法完全让中国的科技就止步不前,只不过投入的成本可能过高了。现在跟十几二十年前比,中国的确科技进步很大,我们不否认这一点。进步很大的原因,一个是钱多了,科研经费投入以后,当然就能做出一些好的、大型的、原创的项目。另外一个就是人才也多了。虽然我一直在说很多人是假的,但这里面还是有真正回去的,愿意脚踏实地做出一些研究的还是有的,包括中国本土培养的一些也还不错的,我们不能完全否认。

 

所以,虽然说腐败很严重,但是进步也很大,这两个是不冲突的。只不过,如果腐败没这么严重,肯定进步更大。至于说再过十几二十年是不是会有更大的进步,我有信心,只要保持这种势头还是很有可能的。

 

问:您会不会有一天揭露官员的学历造假?包括习近平。全世界都在看我们国家领导人的博士学位的问题,也看不到。

 

答:习近平博士论文的问题,帮他写的那个人还把论文的一部分放进了自己的书,所以一对就知道是怎么样来的。(追问:但是没有公开是吧?)这网上都有。(追问:这件事情没有公开吧?)公开了,你到网上去查都有。但是我自己更关心的是学术界的问题。政界的问题、政治的腐败,这已经无可救药,我觉得没必要花太多的精力在那上面,又没用。我之所以要揭露中国的学术腐败,因为我对中国的科学还是抱有希望的。对中国的政治我不抱希望,没必要浪费精力。这是一个问题。另外一个问题,我们揭露的学术造假其实也涉及到官员,有的甚至涉及到副国级的。比如说陈竺,我揭露过很长时间了,十几年了,他现在是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我们也揭露了一些部长。中国本来是一个官僚体制,即使校长、院士其实本质上都是官员。校长有副部级的、司局级的,院士是副部级的,什么级别都是非常清楚的,所以实际上也是一些官员,不能老说我不揭露官员,也揭露的。如果不是学术界的,完全就是一个官僚,揭露起来没太大的意思,这个大家都知道。

 

问:请您评价一下崔永元这个人,以后能不能和解。

 

答:崔永元这个人以前比较复杂一点,因为他以前搞实话实说的时候,也曾经请我去做过节目,也是揭露造假的节目,揭露当时满大街都是的纳米技术。当时我还跟中科院化学所研究员叫江雷的,在那个节目上辩论纳米真假,他辩不过我,回去马上就去告状。后来这个节目没播出。所以至少崔永元在那个时候起到正面的作用。但是后来他从央视出来以后,为了谋生路还是什么原因我不知道,就看准了关于食品安全的问题;然后为了推销自己的有机食品,为了推销自己品牌的产品,开始去妖魔化转基因的食品,这就涉及到也是造假的问题了。我揭露批评他实际上也涉及到一些造假,因为他拿的那些数据很多都是假的,包括什么在转基因食物里头发现不明病原体,这种一查就能够知道是假的。这方面我觉得没有什么可以和解的。至于他后来去揭露最高法院,跟我就没什么关系了。他后来完全把自己变成一个商人,就开始卖他那个东西。我也是在继续揭露,因为卖的东西纯粹也是骗人的,就为了卖高价,然后造假。

 

问:您刚才提到言论自由的问题,我觉得中国的人口比较多,社交媒体现在很发达,也挺复杂的。我想请问,在中国社会,您认为自由到什么范围是比较理想的状态?

 

答:现在整个中国之所以监控言论,包括对自媒体控得那么严,就是怕乱,对吧?说是怕进入一种无序。其实如果真正言论放开,各种言论都允许出来,慢慢地就会形成一种有序的状态。中国目前的状况是造假的东西通行无阻,你要去揭露造假,马上把你给封掉,这才比较可怕。如果造假的东西出来了,揭露造假也可以发出来;造谣的发声,辟谣的也发声,大家互相去竞争,慢慢的也就会形成比较有序的状态。但中国现在是反过来的,被封杀掉的不是造谣的、造假的,不是;而是做科普的、揭露造假的,倒被封杀掉。做虚假宣传也是没人管的,但你如果敢去揭露这些虚假宣传,就发不出来了。

 

问:我看你在推特上对“华为251”这件事情也比较关注,请问:同样作为一个比较流氓的企业,华为与鸿茅药酒有什么不同?因为华为打芯片战争的时候,虽然它自己不说,但是网络风向都把华为看成中美对立的中方代表,把美国政府、高通作为美国代表,请问华为跟鸿茅药酒的本质区别在哪里?

 

答:华为跟鸿茅药酒的本质区别在于:鸿茅药酒背后只是地方政府,华为的背后可不是地方政府,是国家,是中央政府。这是很大的区别。我揭露鸿茅药酒,鸿茅药酒没办法把我全网封杀掉;但是我一批评到华为,就可以把我全网封杀掉。这就是一个很大的区别。

 

问:你刚才说对中国的科技发展还是有信心的,假设国家投资有一个优先次序的话,你觉得中国科技应该重点扶持哪些科技项目?世界处于一个竞争状态,同时又有人类共同面临的环境问题,在这种大环境下,除了揭露假的,除了要搞真的以外,有没有一个科学发展的方向或者作为科学家应该特别注意的人类的更大的问题、共同的问题?

 

答:你这问题太大了。对中国科技的发展,我倒是有一个想法,跟施一公以前在普林斯顿时的想法差不多。我认为中国不应该去搞那种投入非常大的大项目。为什么?投入与收益不成比例,大部分都浪费掉了,所以弄一个几个亿的项目完全不值得,没必要。但我不像施一公,他一回国马上就变了。当时要搞一个项目,叫做蛋白质计划,中国准备投18个亿,由一个叫贺福初的来领导。这个贺福初是一个学术骗子,我揭露过很长时间。当时引起争议的时候,Nature来采访我,关于生物要不要搞大项目,问我你怎么看?我说我的看法就是反对搞大项目,如果非要搞的话,也不能让贺福初这种骗子来搞,我这句话他们不敢发表。问题就在这,中国目前的这种现状最好不要搞大项目,搞大项目必然会大部分都浪费掉,必然会掌握在一帮学术骗子的手里。

 

问:我一直关注您的整个打假的过程,也对您个人以一己之力来对抗造假的事情非常佩服。现在有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就是您打假十几年,越打越假,假的东西越来越多,对此您有什么看法?当然这不是您的错。第二个问题就是在打假过程中,在痛心疾首的过程中,发现每个造假的事情背后都会有大量的资金流失、科研团队精力的浪费。面对这么多黑暗的东西,你有没有从中看到一点曙光?如果从积极的方面看怎么去做?国内严格的舆论控制下,国内的学术同仁能做点什么?国外的学术同仁能做点什么?大家共同为中国将来科研的进步能够做点什么?

 

答:说中国现在是不是假越来越多,没有统计我不好说,但造假手段倒是越来越高明。有一个数据可以说明目前的严重的程度:中国发表的论文大概占世界论文总数的8%,但是撤稿的论文中国占了24%,这是不成比例的,说明造假还是非常严重。但在十几二十年前,连我们这种民间的监督都没有的时候,也许更严重,对吧?所以我们可能还是发挥了一点作用的,不能说完全没有用。毕竟大家都知道引用方舟子来证明自己是清白的,至少说明我们的威慑力还是在那里的,还是能够起到一点作用的。至于我们应该怎么样来帮助中国往前走,很重要的就是在交流的时候,我们应该把国外这种更好的学术规范带回去,尽量促成一个比较合理的体制的建立;不要像施一公那波人,回去以后就同流合污了,对吧?我相信有一些人回国以后,还是真正想做一点事情,而不是到处忽悠想拿钱的。之所以说这个很关键,是因为中国的一些造假,特别是学生的造假,有的是不知道什么样是规范的做法,所以有一些假不一定是有意的。还有一些知道是假,但是看到老师都这么干,所以也跟着干,就是没有一个好榜样。如果在国外的人给他们一个好的榜样,也能够起到一个推动作用。希望还是在下一代,学生还是有希望的,还是可以救一救的;至于那些院士校长,对他们来说是打击的问题,是怎么样揭露的问题,你别指望他们会变好。

 

问:我印象中大概七八年前,您的微博头条风口浪尖,全中国人没有不知道的,这两年没有那么轰动了。国内这几年的学术环境,各种环境的变化对您有什么影响?第二,您可能不是为打假而打假,可能有别的想法,那么今后的几年您有没有什么计划回到七八年前的状态?

 

答:我一开始就说过,国内的言论环境已经不像十来年前那样了。那个时候还是比较宽松的,我还是有发言的平台的,媒体也愿意跟踪报道这些造假;但是现在大家都不敢,因为搞不好整个号就被封掉了,对吧?包括媒体也不敢再去揭露这些造假。所以这是整个大环境的问题,因为中国整个在倒退,我们是很难去改变这种状况的。至于我以后会做什么,我一直在说揭露造假不是我的主业,我只是业余在做。以前主要是做科普,顺便揭露造假,以后我可能做点别的事情。我反正只会写东西,也许多写点别的方面——文史方面、文学方面,但是也会顺便揭露造假。这个我不会放弃,因为网站平台已经在那里,每天还是能够接到举报的,我不登总是不好。所以,已经在那里,就还是继续做,但是也不太可能像以前那样能够引起很大的轰动,引起很大的关注,因为环境已经不同了。

 

问:刚刚您提到中美交流问题,我问一下,中国最近一段时间发生的一些学术问题,包括转基因编辑婴儿,还有中国的中医药大学被除名,包括南开大学曹雪涛的事,这些是不是真的影响到了中国留学生包括硕士生博士生到美国来申请?因为网上那些事情出来的时候,一直有宣传说学校明年可能没有任何offer,您知不知道相关的数据呢?

 

答:对学生申请影响可能不大。如果对学生申请有影响,那是学生本身造假——申请材料的造假或者是学生发表论文的造假。学术造假对学生申请影响可能不大,但是对中国科研人员发论文的影响会很大。我知道有一些人就不愿意给中国来的投稿审稿了,因为人家不知道那是真是假,就不愿意审稿了,所以这个事影响会很大,影响着整个中国学术界的声誉。你也可以说中国整个学术界的声誉可能对学生也会有影响,因为学生找人写推荐信,找的那个人就是一个造假的,在国外名声很坏,你找他写介绍信,人家一看,是曹雪涛写的推荐信,不敢要你,也有可能的。(追问:美国现在的情况,对华人在这边找教职的是不是也有影响?)如果你是在这边读的书,我觉得可能影响不会很大,因为涉及到的毕竟还是中国国内的问题。(追问:现在政治风向上,川普要跟中国对抗,反对移民,会不会有影响?)对,可能会有影响。但高校对于少数族裔、对华人的态度应该不会受什么影响,不会受这种中美的影响,甚至他们还会抵制,还会反抗川普的这种政策。所以我觉得,从整个社会的看法来看,应该不会对高校有什么政治影响。经费可能会受影响,但经费就不是只针对华人的。

 

问:我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您说到施一公还有他背后的利益集团什么的,但是你没有说到过他有任何作品或者他集团里的哪些人有过造假行为。而且我听说西湖大学我所知道的一些人回去就职的,都是真正想做科研的,有自己建实验室,都是非常优秀的,我感觉他们是真正在做科研。第二个问题,Nature最近就曹雪涛的事情有讨论,也提出过一些政策,他们推荐说中国应该采取哪些政策方针来避免或减少学术造假,您觉得他们说的是否有道理?你觉得是否应该由其他的国家来干涉或者他们用自己的想法来参与中国的这些造假的减少?

 

答:关于施一公的问题,你问他有没有学术造假,这方面我不知道,我也没有证据。而且,他做的那个东西可能不需要造假,因为只要有钱投入就能够做出来,做结构嘛。我批施一公的主要是他吹牛,还有同流合污地弄了很多钱,前后不一致,主要针对的是这一点,而不是说他在学术上有什么问题。因为他做那个东西,其实也没有太大的学术含量,就是解析蛋白的结构。

 

至于说国外能不能帮助中国在这方面有啥进步,我觉得实际上还是很难的,你总不能要求国外的学术界对中国学术界实施制裁,对吧?总不能说以后一刀切,你中国的论文我都不发。有一点国外也能够做到,我希望他们不要跟国内这些造假者勾结,这个很不好。刚才我提到造假国际化,只是说到了华人的问题,其实外国人有的也参与了中国的这种造假。中国有钱,把他们请去,然后就开始拉拢他们。中国现在在一些比较高档的期刊发论文比较容易,跟这个也有关系的。中国人会拉关系,把这些期刊的主编拉过去。还有,这个世界上没有哪国人像中国人这样崇拜诺贝尔奖获得者,所以这些诺贝尔奖获得者现在一个个都到中国去捞金、甚至去卖保健品。有一个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就在中国卖保健品。还有,一次次地开什么诺贝尔奖获得者峰会,就是骗钱嘛——找几个人,然后收很高的钱,大家去听他们吹牛,而有一些峰会还是莆田系医院搞的。所以我们希望他们不要看到中国有钱赚,钱好骗,也跟着去。在国外一些名声已经坏掉了的著名的科学家现在都到中国去拿钱了。我们搞生物这一行的一个元老沃森,就是发现了DNA双螺旋结构的那位,因为发表种族歧视的言论,他在美国名声坏掉了,现在中国把他请去专门搞了一个沃森研究所。还有发现艾滋病病毒HIV的法国科学家得诺贝尔奖以后,他在国外到处乱说话,搞伪科学的东西,被上海交大请去了。在国外没法混,当然都跑到国内去,这个影响非常糟糕。他们地位很高,但是就跟中国的一起造假。

 

问:您最开始揭露生物医药方面的造假,我想听听您介绍中国现在——不算莆田系这种医院——学术造假对于正规医院医疗医药方面的侵蚀的严重性以及状况。

 

答:医院的造假很严重。医院造假,先不说那些欺骗患者、用不成熟的医疗什么的,先不说这些,中国生物医学的论文造假很大一部分是医生干的。为什么医生会去造假?中国医生评职称是需要论文的,他们没有能力、没有时间去写论文,就只好造假,所以那些论文写作公司很大的客户群实际上就是医生。医生有钱,给他们钱就造假论文,这是论文的造假。另外一方面是临床试验的造假,这个有很大问题。像申请FDA批准的药,有一些临床试验现在就拿到中国去做。如果是在中国做临床的话,可靠性就要怀疑了,因为中国医院给他钱以后,你想要什么数据就给你什么数据。所以很大的一个问题是,危害到的不只是中国,还有世界的人民。中国最近推出了我提到的艾兹海默症的新药,那就是在中国做临床试验的,可信吗?所以这是很大的一个问题。

 

问:我想问一下关于美国教授在两边做全职的问题。我没太明白,他两边工作问题在哪儿?在国内学术圈乌烟瘴气的情况下,本身就应该引进更多国外的人回到中国来;中国高校竞争力又不行,除了出大价钱,除了一些很好的待遇,怎么把这个人请过来?您说这是学术造假和腐败,是因为它两边都是全职吗?现在国内高校名头很多,什么兼职讲席,什么兼职特聘。像清华那个,如果是兼职、特聘教授,是不是就没问题了?但是像刚才一个朋友问的,你看连施一公,饶毅回去都同流合污了,好像引回来也不能解决问题。如果都有问题,这个症结在哪儿?这个扣该怎么解开呢?

 

答:我并不反对中美的科学家之间有交流、有合作、有兼职,我反对的是那种实际上只是兼职,但是以全职的名义回去的,以全职的名义拿的待遇,拿的钱,拿的经费,这实际上是一种欺骗行为。我反对的是这个。的确,全职回去的也有,我们不能说全职回去的都是在骗,都是在忽悠,也不是。我只是说那些明星科学家,名气大了以后,自己把持不住了,就堕落了。当然还是有很多可能没啥名气的,他们真正是在干活的。所以交流合作可以有多种方式,我并不是一概反对,反对的只是这种欺骗的行为,这种同流合污变成造假圈子里的一员的行为。这个是要反对的。

 

问:您是怎么看待国人对所谓臭虫论的热衷的,为什么从最高的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到最底层在您推特下留言的监狱在押人员,都这么喜欢运用臭虫论?只要一说中国有学术腐败,那么外国一定也有学术腐败;说中国有天安门事件,美国一定有肯特州枪击事件;说香港示威警察黑警、暴乱、镇压示威者,那么法国一定有红围巾警察对示威者更狠。

 

答:对,这叫比烂。不跟人家比好,而是比烂,这是很常见的一种做法,而且中国人特别擅长,历来这样。这是很不好的。我为什么坚持说是学术腐败,而不说学术不端行为?你说学术不端行为,他们就可以拿来比,说美国也有;你说学术腐败,美国就没有,对吧?美国的学术不端基本上不涉及到公权力,而且它的公权力是要去抓,是要去追究、去调查的,中国就不是。所以发现比烂的行为就一定要跟他们说,你跟人家比烂没有用,应该跟他比好的才对;要看到的是自己做得不够的地方,而不是整天去揪着别人,觉得别人也一样不好。这个不对。更何况人家比你做得好,并不是一样的不好。(问者插话:对,就包括小保芳晴子那个事情,导师最后自杀了。)对,要看到的是人家对学术造假是怎么样去追究,怎么样去调查的。

 

问:我是访问学者,刚刚到美国不久,所以对美国的学术环境也不是很了解。您刚才提到美国是不存在学术腐败的,我想问一下,在美国从中央联邦政府到各个州政府到行业协会,有没有什么制度的保障或者法律法规,让它没有这种学术腐败滋生蔓延的可能?如果有的话,这种制度对中国有没有借鉴的意义?中国能不能学?

 

答:美国是有处理学术不端的制度的,比如NIH下面就有一个办公室,如果发现了造假的,报告上去就会调查,做处理。当然处理只能是从联邦的层面,比如禁止造假者几年之内申请联邦的经费。一般处理以后学校就会处理了。它是有一套的制度。中国也想搞这套制度,中国科技部也搞了一个科学道德办公室,就是模仿美国的这一方面。教育部也搞了一个条例,给各个学校发文,要求学校也要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各个学校也搞了一个组织机构,学术委员会就是处理学术不端行为的。这里的关键是人家是真干事,中国的这些机构都不管事。这就涉及到整个社会体制的问题。美国不管怎么样不是一个专制的制度,它是个民主的制度,必须向公众有所交代,公众是具有问责权的,中国的公众是没有的,所以只要跟官员搞好关系,当官的不管,你啥事都没有。所以中国成立的那些号称要调查造假的,最后可能就变成了维护造假的。中国高校有学术委员会可以调查学术不端的事,如果举报学生的造假,他们可能会去处理;老师的造假就要掂量掂量,这个老师关系怎么样?举报校长的造假有可能去处理吗?不可能的事。关键就在于中国整个是一个官僚体制,不需要向社会公众有所交代。

 

问:您常年致力于科学打假,但是在武学方面还一直都很缺乏这种打假的,导致武学界非常混乱,直到最近出了一位叫徐晓冬的人。我知道你还打太极拳,所以我想问一下您对徐晓冬的看法。问题二是听您说您现在都在打明星科学家这种高端人士,像低端的民科比如郭英森之类的,你们还有没有去打假?

 

答:传统武术的假的确非常多,而且我也不认为传统武术真的可以跟练专业格斗的人去打,我不相信。虽然我自己也打太极拳,但我最多是把它当成一种锻炼的、修身养性的方法,所以我很支持徐晓冬去跟这些所谓的武术大师、吹牛皮的大师去打。而且武术的这种打假跟学术打假不太一样,很容易验证,大家还喜欢看;学术打假其实是很枯燥无味的,很多人就不关心了。

 

所谓的民科,我把它叫做科学妄想家,其实我也批判过,也揭露过。我揭露造假是多方面的,不只是著名科学家,有一些名气没那么大的科学家,搞迷信的那些大师也揭露。所谓的民科或者是科学妄想家、伪科学妄想家我也揭露,这个就看有没有必要。如果他们造成了比较大的影响,那么还是有揭露的必要的。之所以大家觉得我好像在专门打明星的假、打名人的假,就是因为它造成了影响力,给大家的印象就是这样了。其实我不是只打名人、明星的假,正因为有影响力,所以更有必要去打,因为更容易引起大家对这些打假事件的关注。如果只揪住几个学生去打,有什么用处?用处不是很大。

 

问:你的推特我一直在看,我感觉你应该再写一本植物方面的书。

 

答:我总在晒加州植物,这只能说是业余的,不一定是在写书。因为我对博物学感兴趣,我每天都爬山,就住在山脚下,所以顺便帮圣地亚哥自然历史博物馆做做植物普查,这完全是业余爱好。我有一些科普文章也是在做普查的过程中有了灵感,所以我写过好几篇关于加州的植物动物什么的,至于是不是真的要出一本书,这不一定,目前没有这方面的计划。因为写书还要看受众,光是写加州的植物,估计感兴趣的人不会是很多。

 

主持人:谢谢大家来参加我们的活动。

 

?



批判性思维漫谈(科学猫头鹰微课实录)

28 12 2019年

大家好。很高兴现在还有这么一个平台能够跟大家交流。我本来是想在企鹅FM《方舟子讲科学》栏目讲一讲关于批判性思维的一些话题的,后来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那个已经做了三四年的音频的平台不能再做下去了。现在科学猫头鹰也要搞音频,要办微课,请我来做一个讲座。我就想到把批判性思维的话题重新再讲一讲,起的题目是“批判性思维漫谈”。所谓的漫谈那就是想到哪就讲到哪了,并不是很系统的。像批判性思维这么一个话题,如果要系统地学,在短短的一两个小时内是不可能搞清楚的,在美国是要去上一年的课的。所以如果大家对批判性思维这个话题感兴趣,就应该自己再去找一些资料好好地看。我前几天在朋友圈里看到有人晒了一本书,是关于批判性思维的教材,是把美国的教材给翻译过去了。翻译质量怎么样我不知道,但那本教材作为美国大学的教材,应该还是可以的。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搜来看一看。我今天的话题实际上并不是要系统地讲批判性思维,而只是泛泛地谈一谈。


今年刚开学那一阵子,我曾经在推特上谈到美国的学校现在特别重视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和训练,这是他们从小学就开始培养,到中学、大学是一直在培养的。这是他们教育的一个很重要的目标,就是要让学生能够掌握批判性思维。我当时这么说了以后还感慨了一下:中国开学的第一课讲的是要热爱五星红旗,讲的是爱国,所以这两个国家在这方面出现了差别。一个更重视的是学生的理性的训练,另一个更重视的是感情的培养。这是不一样的,不只是一点点差别了,其实是很大的差别。做了这一番感慨以后,有一个人在推特上给我留言说,我们中国也是讲批判性思维的,在课本里、在课堂上也经常批判这个、批判那个,批判某一个人、批判某一件事。这个人很显然是望文生义,把批判性思维理解成了对人或对事进行批判。


这样的理解当然是错误的,批判性思维不能从字面上来这么理解。“批判性思维”是从英语的Critical thinking直译过来的。英语的critical是一个形容词,这个形容词实际上有两层完全不同的意思。为什么说完全不同?它虽说看上去是一个词,实际上是从两个完全不同的名词演变过来的。一个名词是critic,“批评者”的意思;变成了形容词critical就是“批评的”意思,或者倾向于批判、批评;再进一步引申就是对什么事情不要盲目地轻信,而要保持一种比较慎重的态度。这是critical的第一层意思。Critical第二层意思是从另外一个名词crisis演变过来的,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危机”或者是“关键”。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里面的critical是从第一层意思演变过来的,就是批评、批判,进一步引申为要谨慎。所以,Critical thinking如果意译而不是直译,应该指的是谨慎的思维或者严谨的思维。这么一说大家就应该明白,批判性思维虽然总是会比较倾向于要批判什么、批评什么,但不一定都是这样。它更偏重于指思维要严谨,不要盲目地轻信。这是古希腊的一个传统。包括critical这个词,我刚才说是从名词critic演变过来的,最开始是从一个古希腊语演变过来的。所以Critical thinking的源头一直要追溯到古希腊,是西方哲学的一个传统。西方的很多事情——实际上也是现代社会的很多事情——最终都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所以古希腊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文明。在中国就没有这样的传统,虽然偶尔也会有一些人说不要信书、不要信古人什么的。敢这么说的古人也有,但是非常少,而且这样说的人一般都会被看成异端。更主要的,中国古代提倡的是盲从,书上讲什么你就要信什么,或者领导说什么、皇帝说什么、官员说什么你就要信什么;所以更强调的是要轻信、要盲从,而不是要有一种挑剔的眼光,要有一种谨慎的、严谨的思维。所以中国古代的一些经典文章,都是经不起推敲的。前不久方玄昌做过一个讲座,说古文不讲逻辑,实际上说的就是在中国古代是没有批判性思维的。我们没有这种传统,而且往往跟批判性思维是相反的。导致到了现在,很多人都没有经过批判性思维的训练,包括我们。不要说小学了,就是在中学、大学也没有经过这方面的训练,导致很多人思维上存在着缺陷。


批判性思维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就是要问:当看到、听到一种说法或者一种主张的时候,怎么样对它进行评价?怎么样知道这种说法、这种主张是可信的,是站得住脚的?要解决的实际上就是这个问题。在对它进行分析之前,倾向于批评它、不接受它;而不是反过来,听到一种主张马上就信了。这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态度。我们的传统讲的是要信,批判性思维讲的是要怀疑——在你分析之前不要轻信。很关键的一点就是,听到一种说法的时候,首先要确认,它说的是事实还是想象出来的。关键就是区分事实和想象,或者说区分非虚构和虚构。这也是美国教育里很关键的一点,从小学生开始就要去区分什么样是属于非虚构的,什么样是属于虚构的。一段文字拿给你,这个是属于虚构的,还是非虚构的?我们就没有这方面的传统,实际上我们历来是把虚构和非虚构混为一谈的。


比如说中国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有写史书的传统,有所谓的二十四史。当然,二十四史只是官方的历史,除了二十四史,另外还有非常多的史料,非常丰富。这当然是中国值得骄傲的一方面。但是中国的历史向来就没有解决一个问题,就是我刚才说的虚构与非虚构、事实与想象(即史实与想象)的区别。这是没搞清楚的,一直是混为一谈的,从第一部被当作史书榜样的《史记》开始就一直是这样了。


比《史记》更早的那些,像《左传》或者《国语》、《春秋》之类的就不说了,后来的所谓正史都是以《史记》为榜样来写的。《史记》虽然号称记载的是历史,但里面还有一些神话或者涉及到迷信的内容,这个我们可以说是古人的一个局限,我们不谈这个。被它当作历史记载下来的,里面有很多是想象的东西、虚构的东西。比如记载某一个人,他有什么样的心理活动、讲了什么话、有什么样的表情,都写得非常具体,栩栩如生。这个读起来当然觉得很有艺术性,读起来很愉悦,不是那么干燥。所以《史记》里面的一些篇章读起来会觉得很爽,但这是一种更接近于读小说的体验,而不是读历史书的体验。所以,开了这么一个很不好的头以后,中国的史书里头掺杂了大量想象的内容、虚构的内容,是一直是没有和史实分清楚的。直到现在,中国写的史书也是两者一直没有分清楚的。


除了历史还有别的东西,比如中国一个很特殊的文体,一种体裁。这个特殊的文体就是报告文学。报告文学号称要报告的是新闻事件、新闻人物,本来应该完全属于非虚构的东西、是真实发生的东西,但是加了文学的字样,就加了很多想象的、虚构的内容。导致读者不知道它说的内容究竟是真的,还是想象出来的、很可能是假的。就出现了这么一个怪胎,一个融合了新闻报道与小说,非虚构与虚构、事实与想象全都混在一起的怪胎。


包括回忆录,有很多也掺杂了想象的东西,把想象当成事实来写。比如章诒和很著名的那本书《往事并不如烟》,里面居然对几十年前发生的事:谁,穿了什么样的衣服、说了什么样的话、吃的什么样的饭菜、说话的表情是什么样的,居然都记得,写得清清楚楚。细节无比精确,看上去好像非常逼真,实际上恰恰说明它的虚假。一个人即使当时在场——她当时还算是很年轻的,可能才十几二十来岁——即使当时她在场,即使她记忆力非常好,但是过了这么多年以后,是不可能把几十年前那天吃过什么样的饭菜都记得清清楚楚的,对方穿的什么样的服装都记得清清楚楚,明显是想象出来的。所以章诒和的那本书《往事并不如烟》,我觉得其实是应该归为小说的,但一直就被当成是回忆录,这是非常可笑的。这个只有在中国才会发生,是分不清非虚构与虚构、事实与想象的情况下才会出现的一件怪事。


要分清什么样是事实还有一点,就是要分清事实和观点,这也是美国小学生从小就一直在做的。他们会给你很多说法,然后让你去分清这个是事实还是观点。很多人是分不清的。为什么需要分清事实和观点呢?因为事实表示的是一种客观的东西,是很容易验证的;而观点表示的是一种主观的看法,是不容易验证的。有一种说法:事实有对错,观点没有对错。其实这种说法是很不准确的。观点是有对错的。如果观点建立在错误的事实基础上,或经过了错误的推理,那么这个观点是站不住脚的。所以观点也是有正确、有错误的。并不是表示一下这是我的观点,然后就可以说:“既然谁都可以说,你就不能说我是错的。”那是没有的事儿,不然的话,我们就没必要争论了。因为很多时候事实是不需要争论的,争论的只是观点是不是正确。如果观点无所谓正确的话,那就没必要争论了。但是,就像我刚才说的,的确,要知道一个观点是不是正确,是比较难的,不像事实是否成立那么明显。


还有的观点的确很难说是对是错的,有的只是一种个人的感受而已。比如争论是中餐好吃还是西餐好吃之类,很难说是谁对谁错了。这是个很难说谁对谁错的观点,但不等于观点或者意见就一定没有对错。有一些东西是不是好吃,是可以通过实验来证明的。我以前写过一篇文章,谈到关于土鸡蛋是不是要比普通鸡蛋好吃。说土鸡蛋好吃,这是一个事实还是观点呢?你可以说这只是一个观点,但这个观点是可以验证的——通过双盲测试可以验证究竟是真的觉得土鸡蛋比一般的鸡蛋好吃,还是个人的一种偏见。所以,分清事实和观点是非常重要的,一旦把事实和观点分清了,那么属于事实的部分是很容易验证的,而观点是不容易验证的。大家争来争去的本来是观点,但是有时候在中国往往本来是观点之争,结果变成了事实之争。或者反过来,本来是事实之争又变成了观点之争。事实和观点分不清的话,就很难达成共识。如果只是事实的部分,是容易达成共识的,观点的部分比较难。一旦争论起来,把事实和观点全都搅在一起,要达成共识是比较难的。你即使提出的是事实,他也可以把你当成一个观点不认可。


我还要补充一下,如果一个观点的证据非常充分,那么到一定的程度,是能把它当成事实的。就像今天生物学界都把生物进化当成一个事实,但当初提出来的时候,可以把它当成只是一个观点。只不过后来的证据实在是太强了,有无数的证据能够证明生物的确是进化来的,那么这个观点就变成一个事实了。当然,那些反对进化论的人非要说生物进化只是一个观点,还要去争,实际上还是故意把事实变成了观点,把它们混为一谈了。


除了分清事实和想象、事实和观点,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掌握了事实以后,能不能推出结论——就是所谓的观点。我刚才说了,观点并不是没有对错,如果建立在错误事实上,那么这个观点肯定就是错的;建立在正确的事实上,是不是表明观点就一定正确?那也未必,有可能通过错误的推理,推出了一个错误的观点。所以,这就涉及到一个推理的问题,也就是逻辑的问题。所以,批判性思维特别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懂逻辑,要知道一些逻辑谬误,就是思维误区、逻辑陷阱。这个展开的话,那又是一门逻辑课了。对一般人来说,其实不用具体地学逻辑的名词,或者知道一种逻辑谬误的名称是什么。掌握逻辑名词、掌握逻辑谬误的名称,只是有助于理解某些逻辑谬误,或者有助于辩论的时候指出对方的错误。真正要掌握逻辑不需要懂得这些术语,不需要知道这些谬误名称,只要平时留心一点。比如跟人家辩论,别人指出你的错误的时候,你想一想,可能也就明白过来了。但是别人指出你的思维错误的时候,不一定非得告诉你这叫做什么逻辑谬误,这其实是不需要的。只要自己能够理解这个逻辑能不能成立,可以通过一种举例说明的方式来理解。


在网上经常有人来跟我争论,最常见的一个错误就是分不清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那么要指出他分不清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的谬误,需不需要让他知道这些名词呢?其实不需要。只要通过打比方或者举例的方式,也能够让大家知道这个思维、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不一定需要掌握这些名词。掌握这些名词可能有助于理解这个问题的实质出在哪里,但是并不是非得要真正拿一本逻辑书,上一门逻辑课,然后去背那些名词,这个并不需要的。


还有很关键的一条,我们一直在讲掌握批判性思维是为了能够在听到某种说法、某种主张,或者看到某条信息的时候,有分辨的能力。掌握分辨的能力是更实用的、更关键的。在朋友圈里看到关于养生的、关于健康的,诸如此类的文章,怎么样去分辨;看到一条消息的时候,怎么样去分辩,这个才是更实用的。


分辨是对看到的信息进行评估。我记得美国图书馆学会曾经提出过一个标准,这个标准是用几个英文字母来表示的,叫做CRAAP,这是五个英文单词的缩写。C是currency。就是说,看到一个信息的时候,首先要看这条信息是什么时候发表的,是不是没有过时,是不是现在比较新的信息,这是第一条。因为看到的信息有很多可能是过时的,所以首先要保证看到的信息没有过时、是比较新的。这就是currency,C是它缩写的第一个字母。第二个字母是R,英语relevance的缩写,意思就是相关性。看到一条信息就要想:这条信息跟你有什么相关?跟你关注的话题有关还是无关?是写给谁看的,是不是面向你的?是一篇科普文章还是学术文章?它面向的对象不一样,写法可能也不一样,严谨性可能也不一样。这是看相关性。第三个是A,authority的缩写,意思是权威性。看到这条信息以后要想: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他在什么样的机构工作?他是不是有资格写这样的文章?他的背景是什么样的?这篇文章是在自媒体上面发的,还是通过同行评议的期刊发的?是书还是同行评议的学术文章?讲文章的权威性,作者的可信程度、可靠程度其实也也挺重要的,因为在中国经常分不清楚,不知道在学术期刊刊发的论文其实比自己出一本书分量更重。在中国特别讲究专著,其实专著可能根本就没有经过同行评议,还不如一篇经过同行评议的论文。第三个A讲的就是权威性。第四个A是accuracy的缩写,就是准确性、精确程度。要知道信息的精确程度,就要知道这个信息究竟是从哪儿来的,有没有文献。如果有引用文献的话,就说明这个信息可能会比较准确。第四个讲的是信息的真实、精确程度。最后一个P,是purpose的缩写,就是目的。为什么要讲目的呢?因为我们需要知道写这条信息、传播这条信息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做广告?是为了学术研究?或者只是为了表示自己的一个观点?为什么要强求这个呢?就是为了知道这条信息是不是有可能出现偏差,是不是有偏见和倾向性在里头。如果是一个广告,当然会倾向于说自己好,忽视对自己不利的内容;如果是观点文章,也很可能会有这种倾向性,因为可能只收集了能够支持自己观点的信息,忽视了对自己不利的信息;但如果是一篇学术文章的话,按学术的标准是两方面都要顾及到的,就比较可信。


我刚才说这个CRAAP就是美国图书馆协会提出来判断一条信息准确程度、可靠程度的标准,可以供大家参考,看到一条信息以后怎么样去辨别它,究竟是不是可靠。对一般人来说,更重要的是看这条信息的权威性:是不是权威,有没有来源。即使这个信息看上去很权威、有来源,还要查它的背景,是不是存在着利益冲突。这点也是很重要的,牵涉到他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是为了推销,那么这个目的就很可疑,这个信息就很值得怀疑。这点是为了弥补权威性的,不是说权威性发布的东西就一定是可信的。


对信息的辩认是每时每刻都必须要面对的,因为我们现在号称进入了一个信息的时代,每天要看到、涉及到大量的信息,特别是在网络世界。但是我们现在也是处于一个所谓假新闻的时代,接触到的信息真真假假都有,很多是假的信息、假的新闻。所谓假新闻有好几类,一类是属于宣传,是有意制造出来传播自己的某一种主张的。国内说的宣传,propaganda,一般是由政府机构来掌控的。只能发布某一方面的信息,只能发布对自己有利的信息,或者只能发布对敌人不利的、对对手不利的信息。还有一个是disinformation。如果翻译成虚假信息也不是很准确,本质上是一种假信息,但是发布这个假信息的目的是为了打击对手,是为了歪曲丑化对手。还有一类值得担心和警惕的信息,就是把很多事情说成背后存在着某一个别人无法知道的阴谋,这个属于阴谋论。还有一类值得警惕的信息就是吸引眼球,标题党。弄一个标题,如果点进去仔细看,可能内容和标题完全是脱节的,那个标题就是为了吸引你点进去看,吸引你去传播。但是,很多人可能点进去根本就不会认真看,那么留下的印象只可能是耸人听闻的、误导人的标题。这实际上也是一种假信息。还有一种假信息,发布人并不是故意要造假,只是要讽刺,这属于讽刺的假新闻。这种假新闻是讽刺性的,不是故意要骗你的,是搞笑的,属于钓鱼。其实也不算钓鱼,就是为了讽刺,国外这种讽刺新闻挺多的。美国有一份报纸叫《洋葱》,就专门制造这种假新闻;还有《纽约客》,喜剧演员博罗威资一直在那里开专栏。这都是搞笑的讽刺的新闻,但是洋葱或者博罗威资的新闻经常被中国的媒体当成真的新闻来报道。这种讽刺的新闻有时候也变成了假新闻,虽然主观上不是想那样的。


在辨别这些信息时,有时候虽然你知道各种各样的假信息,逻辑也掌握得很好,也知道一定要提防这些假信息,一定要小心什么的,但是不知不觉还是会上当。为什么很多人会倾向于相信这些假新闻,甚至是很聪明的一些人?大家知道我经常在推特上跟那些川粉辩论,美国的华人川粉里有很多人是受过很好的教育的、在美国留学的很聪明的人,为什么他们会相信、去传播这些假新闻呢?并不是说他们没有这方面的分辨能力,这里涉及到的是一个心理学的问题:他们愿意相信自己所愿意相信的,倾向于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东西。心理学上有一个很著名的实验,是皮特?沃森1960年做的。这个实验很简单,我举个例子。比如我给实验对象一组数字2、4、6,告诉他说,我心里对这组数字有一个规律,然后让他来想我的规律是什么。看到2、4、6,很多人可能马上想到这是一个偶数数列。测试者对测试对象说,你可以提出好几组数字给我,然后我来告诉你对错,这样能够让你知道你想的那个规律是不是标准答案。测试的结果发现,大多数人给的一组数字都是偶数,都是为了证明测试者想的是一个偶数数列。可能是什么8、10、12之类的,三个一组三个一组的全都是偶数,就没人想到这个2、4、6的标准答案不一定是偶数的数列,还可以有别的可能性,比如可能只是要表示整数。但是,大多数人一眼看出这是一个偶数数列之后,提出来的那一组组的数字都只是想证实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从来就没有想过有可能否定自己的猜想。这个现象就叫做确认性偏见。人一旦有了一个偏见,一旦认定了这个数列就是一个偶数数列、它的规律就是偶数,那么就会不停地找各种各样的证据来证明这个猜想是正确的,而不会想到有可能是错误的、能不能找到反面的证据来验证一下究竟是真的还是假的,就不会这么想。很多人在心理上都是这样的,都是只愿意听符合自己观点的。去找的、让你看下去的,都是自己已经相信了的东西。如果看到的是不利的,那么他们或者忽略或者认为是假的,或者是把它给歪曲了。


这就是为什么很聪明的人也会犯错误,也会搞不清楚,也会在判断上出现失误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甚至包括一些研究批判性思维的人也会犯错误,也会在一些问题上表现得不那么理智、不那么理性,但是他们就是认为自己非常的理性、非常的理智。美国有一个人,我记得还出过一本关于批判性思维的书,但是他不相信气候变暖。他认为他的“批判性思维”能够认定气候变暖是站不住脚的,完全走向了批判性思维的反面,但是他特别自信。所以即使掌握了批判性思维的各个原则,即使做各种逻辑题做得非常好,能够分辨各种各样的逻辑谬误,掌握了很多很多辨别信息真假的规则,并不能够保证在任何事情上都能有一个非常理智的、理性的头脑,都能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够有分辨的能力。


所以,批判性思维的训练是一个无止境的、终身的过程。这种训练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辩论进行,我认为我受到的最好的训练,就是在研究生阶段经常在实验室里跟人辩论。这是一种非常好的思维的训练,并不是说非要去上逻辑课,我也没有去上过逻辑课。还包括在网上跟人辩论、写辩论的文章等等,这些都是非常好的逻辑思维的训练。这是一个没有止境的过程,而且是一定要时时警惕的过程。千万不要以为自己已经掌握了批判性思维就一定是对的,一定是非常理性的。我也经常提醒自己:在某些事情上面,一定要做到非常冷静,不要让感情,不要让自己可能有的偏见影响了判断。我希望大家也一定要做到。光光知道一些批判性思维的条条框框、一些规则,肯定是不够的。


我今天谈的就这些吧,讲得可能比较乱一点,因为漫谈漫谈嘛。那么接下来看大家还有什么问题,我可以回答的。



问:加拿大的学校有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和训练吗?


答:关于加拿大的情况不了解,但是我想,因为批判性思维的训练是西方教育的一个传统,所以加拿大应该也会这样。


问:要掌握批判性思维,首先要有比较强的语言的阅读理解能力吗?


答:阅读理解如果做得好,也是很好的批判性思维的训练。当然中国有一些语文教育走偏了,他们理解的分析中心思想、段落大意什么的,其实跟批判性思维不一定有关系。但是阅读理解本身,比如现在美国的语文教育,很重要的一个目标也是要培养批判性思维,这也是一种训练方式。


问:我想深入了解和训练自己的批判性思维,有什么相关的书籍推荐吗?


答:我刚才说在朋友圈看到了一本批判性思维教材从美国翻译过去了。就是这本书,刚才有一个网友晒了一下封面,就是这一本(即《批判性思维》,布鲁克?诺埃尔?摩尔、理查德?帕克著,朱素梅译)。当然翻译得怎么样我不知道,如果作为一个教材读起来有可能会觉得比较枯燥,因为作为教材会讲得很全面、很系统,但缺点可能就是会比较枯燥,可以看一下,翻译质量我不知道。


问:刚才方老师讲到,一个观点在证据充分的情况下可以转变成一个事实。证据是否充分存在模糊状态,那就是说事实与观点的区分也会存在模糊不清的时候。我这样理解对吗?


答:我说的观点可以变成事实,指的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并不是在现在的情况下,事实和观点会搞不清楚,那个是很少见的。经过比较漫长的发展以后,有了非常充分的证据,某些观点变成了事实;但是没有充分证据的时候,还是只能把它当成一种观点,一种有争议的观点。一个是公认的事实,一个是有争议的观点,这个一般是不会混淆的。


问:方老师,批判性思维会不会导致陷入另一个极端:怀疑一切论?普通大众对于自己的怀疑又没法通过足够的渠道获取信息来解答自己的疑问。这怎么破?对方舟子老师这样的偶像或者权威的观点或者文章也应采取批判性思维,应该如何去做更好?


答:我一开始就说了,批判性思维并不是要批判、要怀疑一切,而是不要轻信,要去找证据,要进行推敲,然后才接受。并不是说什么都不信,不是那回事。否则,我们就不需要做批判性思维的训练,让自己思维变得更严谨了,什么都不信就好了,对吧?所以完全不是一回事。


问:批判性思维在生活中的利与弊有哪些,对生活有何影响?


答:我们今天讲批判性思维,就是因为它能够帮你分辨信息的真假,是很有实用价值的。这些信息有的跟你的生活、健康息息相关,如果你掌握了批判性思维的话,就不容易上当。对于各种各样的骗局,金融的骗局也好,保健的骗局也好,医疗的骗局也好,等等,你就不容易上当了,所以这个是很重要的。


问:既然史记、左传、春秋、二十四史……等等都不是好的学习历史的书籍,能否请方先生推荐可供小学生、中学生或者成人学习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书籍?


答:我实际上并不提倡大家去读中国古代历史文献,一般来说没必要去读。除了语言上的障碍——一般的人看文言文是比较头疼的——还要分辨史料的真假,是比较难的,需要比较专业的。所以我并不提倡大家去看那些二十四史、看什么《资治通鉴》。甚至《史记》,其中几篇名篇可以作为文学作品来看,不要作为历史来看。至于要看什么样的历史,当然就看当代人写的是最好的。但谁,我没法推荐,因为我就没有关注过。


问:医务工作者面对刚上市的新药,或者还没有久经考验的“成熟”疗法,如何保持批判性思维呢?


答:关于新药,首先用我刚才提到的辨别信息真假中的一条,就是权威性。我们可以把它套用一下,不一定完全准确:一种新药上市,OK,我们看一下它的权威性。所谓的权威性就是谁批的。如果是中国药监部门自己批的话,我觉得权威性是不够的;如果是美国食药监局FDA批的,那么我觉得权威性是够的。所以有一个很简单的标准——如果这个药是已经FDA批过的,那么是比较可信的;如果是FDA还没有批,只是中国药监自己批的,就很值得怀疑。


其次要看一下研发者的背景。就像不久前阿尔兹海默症的新药,因为研发的上海绿谷本身以前一直在推销假的保健品,什么用灵芝宝抗癌,骗人的这种东西。当然,我们并不是说以前骗人的、一直在卖骗人的、现在还在骗人的公司就一定不会研发出真的药,只不过这种可能性是比较低的。所以这个背景也是很重要的。


问:方老师,娃现在三年级要看什么书才能启蒙批判思维,娃现在什么都愿意学,后来给娃选了编程。我倒是有意想让他学生物,小学目前还没有,方老师能给一些建议吗?


答:让小学生、中学生多看一点科普的书、科普的文章,这其实也是一种很好的批判性思维的训练。因为科学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是有很多共同点的,甚至可以说,科学思维实际上是从批判性思维发展过来的。如果看写得比较合格的——因为现在科普也有很多是很不合格的——比较可靠的科普文章、科普书,对于小孩的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其实也是很重要的。


问:请问方老师,以前见到您介绍过孩子在美国的教材,其中有区分事实与观点训练有没有类似的专门训练教材?


答:我不知道有没有关于做事实与观点训练的中文的题目,这个话题好像在国内还没有热起来,所以可能还是值得去开发的。当然能找到的基本上也都是英文方面的了,咱们国内的小孩做就不合适了。


问:如果时间有限,学习奥数和围棋,哪个对小孩个人成长、思维训练有帮助?


答:像下棋啊,做数学题啊,这些都是很好的思维的训练,但是跟我们今天讲的批判性思维关系不是很大。即使围棋下得好或者数学做得好,在信息的辨别方面并不一定就比一般的人强,可能还是稀里糊涂的,都是有可能的。那是属于另一方面的思维的训练,我们说的思维的训练并不局限于一种。


问:“批准上市的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这话是事实还是观点呢?


答:转基因的食品是不是安全,这个是可以验证的。你验证了结果证明是安全的,那么就变成了一个事实了。我刚刚看到,还有人在争论关于转基因食品安全是观点还是事实的问题。大家注意,我们从来不会泛泛地说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因为那么说的确只能算是一种观点,而且有可能是站不住的观点,因为的确可以把转基因食品做得不安全。我们一直在说的都是很具体的东西,就是某一种已经被批准的、已经验证过的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这是一个事实,是因为已经验证过了,我们知道他是安全的。也许有人会问:万一验证错了呢?万一以后发现某种我们认为安全的转基因食品是不安全的呢?那就说明以前认定的那个事实是错的。事实也是会出错的,并不是被认定为事实的东西就一定永远不会错,有可能被新的证据发现我们原来认为的事实是不成立的。


问:对自己亲人身边人的愚昧,用批判性思维也往往行不通,往往影响和睦和谐,怎么办?


答:怎么跟亲戚朋友相处,完全属于感情方面的人际关系问题,跟我们今天讲的理性的思维、批判性的思维没有什么关系。批判性的思维只是帮助自己辨别信息的真假,跟别人争论的时候可能有助于说服对方。但是,跟他们究竟要怎么相处是没法给你指导的。


问:方老师,您说批判性思维需要系统的学习,是否有门槛?


答:批判性思维不一定需要系统的学习,更重要的是长期的训练。我说的训练不一定指那种正规的训练,而是时时刻刻的熏陶、培养、注意。


问:方老师,请问你刚才提到的那位研究批判性思维但又很自信地否认全球气候变暖的学者是哪位?我觉得是提醒自己的一个很好的例子。


答:我说的那个否认气候变暖的研究批判性思维的是英国的一个哲学家,他名字叫马丁?科恩。他是少数的否认全球变暖的哲学家之一。


问:阅读哲学书籍(包括科学哲学)对于训练批判性思维有没有价值?


答:西方的哲学有两个传统,其中一个是从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开始的。我们说的批判性思维也可以说是从苏格拉底那个时候开始提倡的,所以这条传统就是它比较偏重于分析。包括科学哲学,相当一些流派是属于分析哲学的这个传统的,读这方面的书对于批判性思维培训是有好处的。


谢谢大家啊,希望以后还有机会跟大家交流。今天的课就到这里了,谢谢,再见。


2019.11.23

 



路透社:中国启动新的清理互联网行动;更多的网站被屏蔽

14 06 2019年

中国官方媒体星期三说,中国已启动一项清理其互联网的行动。在这新一波当局审查行动中,有更多的外国媒体网站被屏蔽,国内社交媒体账号被封杀。

 

官方的新华社报道说,这项“整治”工作由中国国家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和市场监督总局在5月启动,将持续到今年年底。

 

它说,这次联合行动的重点是,对未备案或备案信息不准确的网站进行清理,对攻击网站的违法犯罪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对违法违规网站进行处罚和公开曝光。

 

这项行动之前,有一系列网站和社交媒体账号被封杀和屏蔽。

 

几个北京没法控制的外国媒体,例如《华盛顿邮报》和《卫报》,从上周末起就没法上,加入了包括路透社在内的被屏蔽网站名单。

 

中国财经消息网站“华尔街见闻”(Wallstreetcn.com)星期一说,应当局的要求,他们将其网站和手机应用程序下架,但是没有说明他们违反了当局的哪些规定。

 

从那些发表政治敏感材料到发表财经新闻的社交媒体账号也被封。

 

去年11月,官方称他们关闭了9800个被认为提供敏感、恶俗和政治有害内容的新闻账户。

 

上海网信办星期三在一份声明中说,它和上海市场监督局约谈了百度上海分公司的负责人,批评该公司投放有恶俗内容或标题过于敏感的不道德广告。

 

声明说,当局责令该搜索引擎整改其广告业务,清理这些做法。声明引用百度代表的话说,该公司将会做出必要的改变。

 

被问到对此有何评论时,一名百度代表重复了上述声明中的说法,不愿做进一步评论。

 

最近几年,中国当局定期开展网络清查活动,关闭一些网站,社交媒体账户和手机应用程序。

 

“清理的目的不纯粹是政治性的。许多,甚至可能是多数,这些网站很可能有发送垃圾邮件、淫秽或平台已清楚地说明不想要有和不欢迎的其他内容,”澳大利亚海峡政策研究所的分析员Fergus Ryan说。

 

“问题是,在那些被合理清除的账号之中,有些是因为政治原因被清除的。”

 

由于批评电信巨头华为公司在中国受到舆论审查的科普作家方舟子说,他在星期二发现他的所有中国社交媒体账号都被封了。

 

生活在美国的方舟子说,一些读者告诉他他们看不到他的帖文了,他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平台管理员不愿告诉他为什么他的账号被封。

 

“我的猜测是,从现在开始任何有影响力的自媒体账户都不会允许有,不管它们是不是政治性的,”方舟子在电子邮件中告诉路透社。

 

“自媒体”一词主要在中国社交媒体使用,指那些有原创内容但是没有正式向官方注册的独立新闻账户。

 

“中国互联网寒冬将至,”方舟子说。

 

China launches new internet cleanup campaign; more websites blocked

 

JUNE 12, 2019 / 4:52 AM

 

BEIJING (Reuters) - China has launched a campaign to clean up its internet, state media said on Wednesday, amid a fresh wave of apparent censorship by authorities that has blocked more foreign media websites and shut down domestic accounts on social media.

 

The “rectification” effort was launched in May by the cyberspace administration,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inistry, the public security bureau and the markets regulator and will run until the end of the year, the official Xinhua news agency said.

 

The campaign will punish and expose websites for “illegal and criminal actions”, failing to “fulfill their obligation” to take safety measures or the theft of personal information, it added.

 

The campaign follows a series of shutdowns and blockages of certain websites and social media accounts.

 

Several foreign media beyond Beijing’s control, such as the Washington Post and The Guardian, have not been accessible online since last weekend, adding to a list of blocked sites that includes Reuters.

 

Online Chinese financial news publication Wallstreetcn.com said on Monday it took its website and mobile app offline at the authorities’ request, but gave no details of the rules it may have broken.

 

Social media accounts ranging from those publishing politically sensitive material to financial news have also been shut.

 

Authorities said in November they shut 9,800 accounts of news providers deemed to be posting sensational, vulgar or politically harmful content.

 

The Chinese internet regulator’s Shanghai office said in a statement on Wednesday that it and the markets regulator’s Shanghai office summoned representatives from Baidu Inc and criticized the firm for unethical advertising using vulgar content or overly sensational titles.

 

The authorities ordered the search engine operator to rectify its advertising business to eliminate such practices, according to the statement, which quoted a Baidu representative as saying the firm would make necessary changes.

 

When asked for comment, a Baidu representative referred to the remarks in the statement without commenting further.

 

In recent years, China has regularly campaigned to police its internet, shutting down websites, social media accounts and mobile apps.

 

“The cleaning drives are not purely political. Many, possibly even most, of those accounts were probably spam, porn or other types of content that the platforms have made clear are undesirable and unwelcome,” said Fergus Ryan, an analyst with the Australian Strategic Policy Institute.

 

“The problem is that in among those legitimate removals are accounts that are removed for political reasons.”

 

Shimin Fang, a popular science writer who drew public scrutiny in China for critical comments about telecommunications gian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said he found out on Tuesday all of his Chinese social media accounts had been taken down.

 

Fang, who lives in the United States, said he did not know what had happened until some readers told him they could no longer find his postings and that the platform operators would not tell him why his accounts were shut down.

 

“My guess is that from now on any influential self-media accounts will not be allowed to exist, no matter (if) they are political or not,” Fang told Reuters in an email.

 

The term “self-media” is mostly used on Chinese social media to describe independent news accounts that produce original content but are not officially registered with the authorities.

 

“The Chinese internet winter is coming,” Fang said.

 

Reporting by Huizhong Wu; Additional reporting by Josh Horwitz in Shanghai; Editing by Se Young Lee, Clarence Fernandez and Frances Kerry

 

 



做转基因科普是有风险的

15 12 2018年

(在第六届新语丝科学精神奖颁奖会上的发言,根据录音整理)

 

见到大家感到很亲切。我现在大部分时间在国外,所以网上就经常看到有人说:你敢不敢回国?你不敢回国,回国就会被抓起来。在微信上时不时可以看到有人传“国家彻查方舟子”。前几天还有人转给我一篇,题目就叫《方舟子完了》。但是,我每年还是至少要回来一次,就为了我们这个新语丝的颁奖。现在回来了,可以证明回来还是不会被抓起来的。但是请大家还是等过一段时间再发我回来的消息,这不是怕国安和公安来抓我,而是担心人身安全的威胁。特别是像崔永元的那些粉丝,现在特别的狂热;而且崔永元已经对我下了追杀令,说“方舟子必须得死”,说我手上“至少有100条人命”,所以必须死。所以,我就要提防一下那些特别狂热的崔卫兵,崔卫兵知道我回来以后,说不定就要对我怎么样。

 

接下来介绍一下新语丝科学精神奖的情况,可能有一些人还不太了解。

 

新语丝网站是我在1994年创建的,历史可能比在场有的人年纪都大。那是我还在留学的时候创办的网站,主要是作为留学生交流用的。当时以文学为主,发表的主要都是文学、历史方面的文章;也做一些科普,但在那个时候科普还不是主要的。一直等到六年以后,到2000年的时候——我当时主要时间在美国——通过互联网可以及时了解到国内的信息。没有互联网的时候,是很难知道国内的情况的。当时了解国内情况就是通过一份报纸——人民日报海外版,上面看到的都是好消息,看不到什么负面的新闻。但是,等国内有了互联网以后就不一样了,才发现国内造假的那么多,伪科学那么猖獗。所以,我们才慢慢地把新语丝网站从一个文学网站变成了一个揭露伪科学、揭露学术造假、做科普的网站,这是从2000年开始转型的。后来,文学方面反而变成了比较次要的东西,只是每个月还出一期文学月刊,每年还办一次网络文学奖,已经办了十几届了。后来改成隔年一次:一届网络文学奖,一届网络科普奖。

 

办了十几年奖后,到了2013年,瑞士有一家学术期刊的出版公司来找我,说希望能够赞助新语丝搞另外一个奖。网络文学奖和网络科普奖都是奖励作品的,他们想赞助一个奖来奖励个人,每年奖一个人,奖给什么样的人由新语丝来决定。我说那就奖一个在科普方面做得比较好的,他们愿意每年出1万美元作为奖金赞助新语丝。

 

2013年就颁发了第一届新语丝科学精神奖。第一届的得主是大家很熟悉的何祚庥院士,表彰他长期以来在揭露伪科学、反对特异功能方面做出的贡献。

 

第二届奖给北大的饶毅教授,是因为那个时候他在科普转基因。当时是2014年,崔永元已经闹得很凶了,而科学界敢于站出来直接反击崔永元的不多,饶毅是其中一个,所以我们就把这个奖颁给饶毅了。不料颁奖后引起了一些麻烦:崔永元的粉丝太多了,开始攻击这个奖,去抹黑瑞士那家学术出版公司和它的出版人。其实很多都是谣言。但各种各样的谣言一出来,那家公司就有点顶不住了。2015年第三届的时候,他们就不想再赞助了。这时就有另外的人把这个赞助给接过去了,但是提了一个条件,就是不要透露他是谁。我觉得很可悲,本来是奖励具有科学精神的人的,但是却要冒风险。所以我一直说在中国做科普是有风险的,不仅有人身攻击的风险,还有人身威胁的风险,甚至有生命的风险。所以从第三届开始就换了另外一个赞助人,但是他要求保密,我们就不说赞助者是谁了。

 

第三届发给了黄大昉老师,也是表彰他科普转基因的。那段时间刚好是崔永元传播转基因的谣言、反转基因最凶的。

 

第四届给了纪小龙大夫。他今天刚好到外地去了,不然他也会来。大家也比较熟悉他,主要是奖励他在批评中医、做医学科普方面的贡献。

 

再接下去就是去年的获奖者申振钰老师。她跟何祚庥先生一样,主要是在揭露伪科学、揭露特异功能方面做出了贡献。

 

这一届我们决定奖给王大元先生。王老师以前也是做科研的。他是中国水稻研究所生物工程系的第一任系主任。他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就已经在做植物的生物工程了,可以说是我国农业界、生物技术界的老前辈。那时候还没有转基因呢,还在细胞水平上弄来弄去的,他就已经在研究怎么样通过生物工程的方法改良水稻。当时他还从洛克菲勒基金会拿了一笔钱,每年20万美元,这在八十年代初的时候是很大一笔钱。他是中国第一个会找国外要一大笔科研经费的人,这很难的。他跟我说过当时怎么去要钱:他当时在美国做访问学者,看到了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找洛克菲勒基金会要钱的资金申请报告,就复印下来,拿到国内来改一改就去向洛克菲勒基金会申请了。当时国内的人都不知道怎么申请,格式都不知道的。王老师后来转行去搞药物研发,就不再做农业育种、生物工程这一块了。本来是研究植物的,后来变成研究人了,研究新药了。

 

我们这个奖不是奖励他在科学方面的贡献,奖的是科普方面、帮助公众理解科学方面的贡献。王老师退休以后,最近这几年主要的就是在做转基因方面的科普。转基因方面的科普我也做了很多,写了很多文章,但是跟王老师比起来,篇数可能还不如王老师。我查了一下,光是在基因农业网上面,他就发表过80多篇转基因方面的文章。我的文章总数可能比王老师要多,但是因为我涉及的面非常广,转基因方面的文章没有王老师多。他在转基因科普的工作量、花的精力可能比我还大。

 

回头来看,新语丝奖到现在总共六届,第二届奖给饶毅是关于转基因方面的,第三届奖给黄老师也是因为做转基因方面的科普,现在给王老师也是因为他在做转基因方面的科普。所以我们现在颁发了六届,有一半是发给转基因科普。我们这个奖还会一直往下颁发。我想,以后还是很有可能再颁发给转基因科普做得比较好的,也许比较年轻一点的。因为在目前,科普转基因是中国科普工作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科普可以有很多很多的领域,但是在现在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转基因的科普,这在中国目前来说尤其显得迫切,而且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在其他的国家很难见到转基因像在中国这样被妖魔化得这么厉害,而且不是短时间内能够改变的。转基因的问题本来是一个科学技术的问题,在中国却变成了一个社会问题,甚至变成了一个政治问题。牵涉到社会的问题、政治的问题,那就不是短时间内能够改变的。如果只是单纯的科学问题、技术问题,那么科技界说了算;但涉及到社会问题、政治问题,那就不是科技界说了算的。科学家们说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可以吃,但是政府部门不让你上市,不让你吃,那就没办法了。

 

这是一个长期的工作,而且还会越来越严峻。崔永元最近因为跟冯小刚、范冰冰掐架,涉及到明星的偷税漏税问题。这本来就像碰瓷的碰上了一个醉驾的,随便抓一个明星都有可能挖出偷税漏税来,却一下子成了崔永元的功劳了,变得形象特别高大。跟前几年相比,他的粉丝就增加了很多,他一下子成了什么“中国的良心”、“民族英雄”、“中国的脊梁”。形象变得高大以后,他继续把矛头对准转基因。他其实针对娱乐圈也就那么一段短时间,就捅了一下,可能自己觉得也许牵扯到的利益太多,所以马上又回头,主要还是在骂转基因、骂我。这个时候,因为他已经获得了一定的道德光环,站在了道德的高度,信他的人多了很多,他又时不时地做出很悲壮的样子。前几天我看到他发了一条,说现在是“最后的斗争”,转基因主粮明年就要批了,所以要做最后的斗争,把他的粉丝都煽动起来。其实我觉得它有点耸人听闻了。我不相信转基因主粮——他主要指张启发的转基因水稻——有可能在短期内会批的,这个不太可能的。按照农业部制定的“三步走”,转基因主粮是最后一步,都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了。崔永元故意说这种话,把粉丝的情绪调动起来。如果真正到了最后的斗争阶段倒是好办了,因为如果真正发生了最后的斗争,胜利肯定是属于我们的。但是我没有那么乐观,现在本没有到最后斗争的阶段。而且,做科普工作也不存在一个最后斗争的阶段。这不是两军对垒跟打仗一样,哪方打赢了这件事就一了百了的,没有那么简单的事。

 

做科普是一个长期的工作,是要逐渐地改变人们的看法,要扭转舆论的。现在转基因已经被妖魔化得特别厉害了,要把这个扭转过来是很难的,而且是要把各界人士的看法都给扭转过来:官员、记者、各界名人,这些人很难改变。人只要有了一定的名气,有了一定的地位,他的思维方式基本上是固定的,他的看法也基本上是固定的。你想去转变他,他还觉得很丢面子,一般是不会转的。所以需要一代人的时间。等这批人过去了,没有权力和影响力了,换一代人上来也许就好了。所以我们做了很多工作,实际上是在为下一代人干活,替他们铺路。既然这是一个长期的工作,那么就需要有一个长期的思想准备,就需要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刚才王老师跟我说,他这一代已经过去了,要指望下一代了。我说,那我们颁发的这个奖就相当于终身成就奖了。其实,我觉得像王老师他们这一代人还没过去,只是退休了。退休了以后,更有时间做科普。退休就有这些好处:第一,时间多了;第二,你做科普,别人就很难说你是个既得利益者。如果你还在做科研,特别是搞农业研究,搞生物技术研究,就说你是因为自己办了什么公司,想来推广转基因、想要赚钱。王老师你根本就没有公司,对吧?所以你做转基因的科普,崔永元还不好骂你是为了推广转基因赚钱。当然,他只能造谣,可能说你拿孟山都的钱。可是他说过,我已经拿了孟山都一个亿了,应该不会再给你一个亿,孟山都没有那么多钱。所以退休了做科普,是有优势的。

 

当然了,我刚才说了,做科普是有风险的,包括遭受人身攻击的危险,所以我们现在颁发这个奖给你,实际上也是给了你一定的压力的。崔永元以前就时不时地骂过你,以后可能就会把你当成一个主要的敌人。黄大昉老师获奖以后就成了崔永元的一个目标,他提到黄老师的时候,前面会加一个定语,叫做“得过骗子方肘子颁奖”的黄大昉。以后再提到王老师的时候,肯定也会加上一个定语,“得过骗子方肘子颁奖”的王大元。王老师有这个心理准备吧?有?好,就把这个奖颁给你!

 

2018.12.1.

 

 



微访谈:方舟子回答关于“普洱茶含致癌物”的问题

25 09 2017年

(2017年9月13日11:00-12:30今日头条)

@亚凯林:#方舟子微访谈#方老师,既然市面上大多数普洱茶都含霉菌,有什么处理办法吗?是不是必须把含霉菌的普洱茶都要销毁掉?

方舟子:普洱茶如果污染了有毒霉菌,是去除不掉的。你可以把它卖给那些替普洱茶洗白的院士、教授、“科普专家”、记者,或者卖给方黑。

@蓝冰天雪:#方舟子微访谈#工程院院士陈君石拿数据说:正常条件下生产的普洱茶中,是不会产生黄曲霉毒素的。可能造成的肝癌风险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不能因为普洱茶可能被黄曲霉毒素污染,就说“普洱茶不能喝了”,这个结论是不成立的。因为不少食品都可能含有致癌物,难道熏肉、烤鸭都不能吃了,酒也不能喝了吗?如果只要有一点风险就取消一类食品,那么最后我们就没有食品可以吃了。——这个论断,方老师怎么看?

方舟子:陈院士说普洱茶在正常情况下不会污染黄曲霉素是无稽之谈,理论上不成立,实际检测也发现不管是生普熟普湿仓干仓,普洱茶都普遍含有黄曲霉素,有的含量高得吓人。我从来就没说过某类食品含有致癌物就要取消,我文章中说得很清楚:“含有致癌物的食品不一定就一点都不能碰,只不过需要了解其风险,在美味和健康之间做出权衡。”何况有些含致癌物的食品有别的好处,比如少量喝酒能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红肉富含某些营养素。对那些对健康没有好处的,或有更安全的替代品的,尽量少碰。普洱茶就属于这一类,因为它即使含有对人体健康有益的物质的话,其他茶叶品种完全可以取代它。

@段勇宾:#方舟子微访谈#你说普洱茶生产环节会产生黄曲霉素而致癌,那到底具体是哪个生产工艺环节产生呢?

方舟子:在食品发酵过程中,既不严格控制发酵条件,也不接种有益菌群让其大量繁殖抑制有害菌群,靠“天然”发酵,必然容易污染有害真菌。茶叶是很好的微生物培养基,更容易污染。不仅是普洱茶,任何后发酵茶(所谓“黑茶”)都存在同样的问题。

@用户67577115:#方舟子微访谈#没听说普洱茶协会和你辨论,我知道老罗要和你辨论,你答应了吗。

方舟子:普洱茶协会要跟我辩论,我答应了他们又不干,是中间人传达的。罗永浩要跟我辩论,有四个平台联系我,我答应了,他们去联系罗永浩,他却装作没这回事了。

@玫瑰玫瑰红的要命:#方舟子微访谈#央视的这个报道你怎么看?[今日-青岛]方舟子:普洱茶易污染强致癌物黄曲霉素

方舟子:这个报道明显是为普洱茶商洗白、站台的。“专家”说只有湿仓普洱茶才会有黄曲霉素,干仓不会,这是无稽之谈。湿仓是人为做旧、加速发酵、陈化过程,既然湿仓会有黄曲霉素,干仓储存时间久了同样也会。实际检测结果,不管湿仓干仓,不管生普熟普,全都查出黄曲霉素。

@魅阁服饰搭配:#方舟子微访谈#既然有这种质疑,交给实验室研究化验不就能得出结论了吗?感觉这种事都是不懂的人纷纷站队争吵撕咬。甚至怀疑、攻击提出质疑者的动机。毫无意义

方舟子:已经有多家实验室查出普洱茶普遍含有真菌毒素特别是黄曲霉素。除了我在文章中引用的两篇国内期刊论文,我还查到两篇国际期刊论文,一篇是云南农业大学副校长徐昆龙实验室抽查了云南15家茶厂的生普和熟普各15份样品,用酶连法全都查出黄曲霉素,用HPLC法绝大部分查出黄曲霉素;一篇是中国农科院油料所抽查市场上几种食品,其中普洱茶样品共5份,用HPLC法全都查出黄曲霉素,最高达59ng/g,高得吓人。

@obthinsacter:#方舟子微访谈#说发酵后的东西都含致癌物亚硝胺,不知道酱油中含亚硝胺吗?谢谢

方舟子:酱油在发酵过程中也会产生亚硝胺。酱油还能被黄曲霉素污染。按陈君石院士、洪广玉记者的逻辑,酱油里那点黄曲霉素不会致癌,比普洱茶更无所谓,应该取消调味品检测黄曲霉素的国家标准。

@辣椒酱要飞啦:#方舟子微访谈#方老师好,喝茶是不是先倒点开水洗一下倒掉再开始泡呢,这样能减少农药残留吗

方舟子:喝茶前先“洗茶”是不可能洗掉农残和真菌毒素的,只是一种习惯和提供心理安慰。

@洪东波:#方舟子微访谈#方博士,茶届泰斗陈宗懋院士刚刚发文反驳喝普洱致癌说法,还专门点名回复“某先生”的质疑。
他说,判断的关键应该是饮茶时有多少黄曲霉毒素进入人体,从科学上来讲是摄入量多少。因为饮茶和吃食品不同,人们在消费稻米、蔬菜、肉、鱼、蛋、水果时,这些食品都从口进入人体,因此这些食品中如果有污染物时便可能随着食品也同时摄入体内, 但饮茶时人们只喝茶汤,而茶叶并不摄入体内。因此人体通过饮茶摄入的黄曲霉毒素的量,需考虑下列3个因素:1.茶叶中的黄曲霉毒素B1的残留量;2.黄曲霉毒素在水中的溶解度;3.消费者的饮茶量。等等三部分解释,对此你怎么回复???

方舟子:我在文章中批评的那个茶叶院士就是指这个陈宗懋院士。茶叶饮用安全问题上是不能听茶叶院士的,利益决定的。他为普洱茶做的狡辩,我在文章中都已做过驳斥。例如我文中引用了一个因喝普洱茶摄入黄曲霉素导致急性肝损伤的病例,就说明了普洱茶中的黄曲霉素是可以进入茶汤被人体摄入造成伤害的。连急性伤害都能造成,更不要说慢性伤害了。

@路人甲1459213:#方舟子微访谈#我们喝新做出来的生普洱茶会致癌吗? 或者生普洱茶做出来在什么条件下 多长时间会产生黄曲霉素你调查过吗? 做过实验吗?

方舟子:根据云南农大副校长徐昆龙实验室的抽查结果,茶厂里的生普也都能检测出黄曲霉素。理论上,存放的时间越长,受黄曲霉素污染的可能性越高、越严重。

@704505202:#方舟子微访谈#方老师,看到你的帖子谈到云南普洱茶协,翻到他们副会长 包忠华发的微头条,你怎么回复——————他说:方舟子醉翁之意不在酒,表面是炮轰、抹黑普洱茶,实际目的是枺黑中国茶。见了吧!云南、四川、广西、湖北、湖南、安徽全国主要产茶省七成未能幸免,还有贵州、浙江、福建三个较大的产茶省被他手下留情。不过手下留情只是时间问题,但我想福建可以不必太担心,哪里毕竟是方大师的出生胞衣之地,总得网开一面吧!

方舟子:这个普洱茶协会副会长是自己惯于为商业利益站台,就以为别人也都和他一样吧。我只是说这些省产的后发酵茶(所谓黑茶)都容易污染真菌毒素,并没有批他们产的绿茶、红茶,他们产的滇红、祁红、六安瓜片等等我都认为是好茶,怎么能说我是在反对除了福建以外的所有中国茶呢?

@其实生活有点假:#方舟子微访谈#茶叶陈院士说,我国并没有制订和颁布茶叶中黄曲霉毒素的允许残留标准。请问方先生,这个标准有可能制定吗,有多大必要?

方舟子:为消费者健康着想,制定茶叶中黄曲霉素和其他真菌毒素的检测标准当然是很有必要的。但是一旦茶叶开始检测黄曲霉素,普洱茶等后发酵茶大都得下架,所以为了保护茶商利益是不能有这个标准的。中国出口茶叶是要求检测黄曲霉素的,国内自己喝的就没要求了,反正中国人命在这些院士眼里不如外国人值钱,对吧?

@magadan:#方舟子微访谈#方老师 能否给我们介绍一下为什么致癌物没有安全值或者没有剂量一说?看到几个院士都还在谈黄曲霉素剂量的问题。

方舟子:致癌物没有安全剂量,因为理论上只要一两个致癌物分子就可能引起致癌的基因突变,并不是说要达到一定量才会引起突变,只不过剂量越大风险越高。这是癌症生物学常识,希望这些院士、教授去回炉学学教科书,例如李云主编《食品安全与毒理学基础》第236页:“WHO等权威机构规定,对于经流行病学确认的已知致癌物,在制定食品中最大容许量标准时不必考虑最大无作用剂量,而是容许量越小越安全,最好为零含量。”

@薰衣草207767337:#方舟子微访谈#方老师,请问1.红茶这类半发酵茶为何可以喝,是因为发酵时间短,还有增加高温这个工艺吗?2.市场上买的密封包装的红茶有的看不出生产日期,如果室温避光储存保质期一般是多久?3.绿茶,红茶买来放在冰箱负20度冷冻应该可以延长保质期吧。谢谢

方舟子:红茶虽然俗称“发酵茶”,其实是不经过微生物发酵的,而是由茶叶本身就有的氧化酶氧化,是氧化茶。如果红茶发酵了,就是变质不能喝了。红茶、绿茶、乌龙茶储存时间长了都不能喝,密封、抽真空、低温保存可以延长保质期。如果觉得有异味特别是有霉味,不要喝。

@hczsh6050:#方舟子微访谈#记得之前教授周红杰的团队通过模拟发酵实验,发现在普洱茶的发酵过程中,虽然初期黄曲霉能在茶样中生长繁殖,但在后期黄曲霉的生长明显受到抑制,发酵终止时,不产黄曲霉毒素。 想知道后期黄曲霉有得到抑制吗?如果没有它的生长条件到底是怎样的呢

方舟子:既然别的实验室包括云南农大别的实验室都在各种普洱茶中普遍查出黄曲霉素,就说明周红杰实验室的实验结果是不可信的。

@燕北闲人:#方舟子微访谈#普洱茶除非保存不善,否则很难出现黄曲霉毒素,而且,就算出现,也是含量极低。行内不是有句话叫做“谈到致癌物不谈剂量,都是在耍流氓。”

方舟子:云南农大副校长徐昆龙实验室查出云南15家茶厂出的生普熟普全都含黄曲霉素,你说云南茶厂全都保存不善?农科院油料所查出普洱茶中黄曲霉素含量高达59ng/g,比花生中的黄曲霉素含量还高得多,你说是高是低?“谈毒性不谈剂量是耍流氓”是云无心发明的为奸商洗白伪科学口号,才是在耍流氓。国际公认:致癌物不存在安全剂量。

@于冠华:#方舟子微访谈#普洱茶在上市前并没有做过黄曲霉素的测定,怎么知道品质优良的普洱茶就不含黄曲霉素?

方舟子:为普洱茶商洗白的人把查出黄曲霉素的普洱茶全说成是劣质普洱茶,目的是要让大家去买高价“优质”普洱茶。其实普洱茶号称越老越优质,理论上应该是越容易受真菌毒素污染。

@赏茶社:#方舟子微访谈#方舟子这次事件是非常有意义非常重要,一个否定或质疑,让云南跳起来了,中华几千年茶文化,云南到底是干什么吃的?对普洱茶没信心或者普洱茶本来就有着很严重的问题?什么时候给老百姓一个交代?而不是针对质疑的人。

方舟子:说得对,我质疑了一下普洱茶,就给我扣了一顶反对中国茶文化的帽子。普洱茶这种十几年前才被港台茶骗子炒作起来的变质茶啥时候成了中国茶文化的代表了?我自己就喜欢喝中国茶,乌龙茶、绿茶、红茶都喝,真正的好茶我很欣赏,比如滇红。

@腹黑的小忧郁王子璇:#方舟子微访谈#普洱茶因为检出有黄曲霉素能致癌?这不是2012年就已经用实验反驳过的问题吗?

方舟子:2015年云南农大副校长徐昆龙在国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所有普洱茶都查出黄曲霉素,你拿2012年一篇明显为普洱茶商洗白的论文来反驳?你刚从火星回来?

@月亮再亮丶終究冰涼:#方舟子微访谈#所以我们应该听说的到底 麻烦告诉我们一下 求回复

方舟子:中国农大著名水货朱毅的无稽之谈就别当回事了。她胡说普洱茶能查出黄曲霉素是因为免疫法导致的“假阳性”。人家现在查出黄曲霉素用的是精确得多的HPLC 法好不好?这是个什么方法,水货懂吗?

@xiaole898:#方舟子微访谈#我国饮用普洱茶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普洱茶消费较多的云南省未见有大比例肝癌发病率增加的报道,这是最可靠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方舟子:肝癌的最主要风险因素是乙肝,食品中的致癌物是次要因素,所以只是简单地看肝癌发病率是看不出致癌物的危害的。但是黄曲霉素是已知的致癌物,普洱茶普遍含有黄曲霉素,那么经常喝普洱茶就会增加癌症风险,这个推断在理论上是肯定成立的。

@爱吃栗子的令狐秀俊:#方舟子微访谈#谈癌色变,很容易引起大众的恐慌。现在腌制食品这么多,貌似都会有致癌物质,是不是都不吃了??怎么样理解这个致癌风险

方舟子:腌制食品尽量少吃,实在喜欢腌制食品愿意多吃,那是个人的选择,但是要了解其致癌风险,不能因为喜欢吃腌制食品就自欺欺人否认致癌风险,跟那些普洱茶枪手一样。

@霍小姐的八卦炉:#方舟子微访谈#方舟子,你打算反诉“云南省普洱茶协会”吗?

方舟子:我评的是普洱茶,不是普洱茶协会,我不认为普洱茶协会有资格代表普洱茶来起诉我。如果他们真敢起诉,我会把这作为科普的机会让更多人了解普洱茶真相。如果普洱茶协会认为自己能代表普洱茶,常喝普洱茶的肝癌患者是不是可以向他们索赔?

@张明强谈紫砂收藏:#方舟子微访谈#方先生,我看到一位茶叶收藏家,花了300万元从台湾的茶商手里买了一饼据说是上世纪初的老茶,当时我还拍了照,上面有一层白霜,这白霜是不是黄曲霉素?

方舟子:“白霜”肯定是霉菌,是不是含有黄曲霉就不好说了。黄曲霉素只是比较著名,其实还有很多霉菌也能产生毒素。通过测序和代谢物分析发现,普洱茶中的真菌至少有390种,细菌至少620种。

@孙建好3:#方舟子微访谈#支持方舟子的科普!现在大家都不信科学信官员,科学争论要法院判决,其实唯有科学才是我们健康的保护神!缺乏科学依据或精神道义的科普是会害死人的,相信方舟子一定会给你带来不一样的人生!谢谢方舟子在中国这个假大空的社会氛围中给我们带来科学的清新曙光,我们为有您的科普滋养感到骄傲和自豪!

方舟子:在中国做科普是要冒着风险的,特别是针对巨大商业利益的时候,风险更大。我生命风险都冒过了,诉讼风险怕什么呢?谢谢支持,大家一起努力。



答记者问:纸质阅读还有未来吗?

15 09 2017年

(《北京晨报》的采访。同期还刊登了师永刚的相反观点)

对我来说,电子书最大的优势是携带方便,而且不存在运输、储存问题。2009年我决定回国时,最头疼的就是有那么多藏书要处理,中文书都卖掉了,英文书舍不得,装了三十多箱海运回国,费了一些周折海关才放行。后来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不得不再搬到加州,藏书只好再次装箱、海运一次。如果是电子书,再多也只要一个移动硬盘,就不用这么折腾了。所以有一段时间我是尽量买电子书避免买纸质书的。
电子书还有一个好处,检索方便,输入关键词就能找到想要的资料,不用像纸质书那样一页一页地翻。以前整理、归纳某部古籍中某个字词出现的位置和次数也是一门学问,现在有了电子书,这门学问就消失了,想要知道某个字词在书中的情况,搜一下就全出来了。
电子书还有别的好处。阅读的时候看到不认识的词,或想要知道相关的资料,搜索一下就有了。另外电子书不费纸张不砍树,很环保。
纸质书市场的萎缩是必然的。美国电子书的销售已经超过了纸质书。但是我不认为纸质书能被电子书完全取代。至少在现在纸质书也有其优势。如果只是要浏览一本书,随意翻翻,纸质书更方便。我从小就被当做读书多,其实我只是翻的书多,翻到某一页看到某个内容某句话,记住了,有时在文章、谈话中用上,就被误会为看过那本书,而其实我对那本书的全部印象可能就那个内容那句话。像我这样的读书习惯,显然离不开纸质书。
纸质书具有电子书不可能有的收藏价值。印刷精美的纸质书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特别是大型的画册,是电子书无法替代的。所以纸质书适合作为礼品送人。如果要获得作者的签名,当然也只能用纸质书。书籍自古以来就有摆设、装饰功能,摆上一墙的书,特别是摆上大部头,显得很有品味,虽然未必都读。电子书就没法作为身份的象征,总不能摆上一墙的电子阅读器吧?以前个人藏书主要是为了搜集资料便于使用,这项功能在网络时代已经消失了,想要什么资料上网搜索更方便、更丰富。但是图书作为艺术品、文物的收藏功能是会一直存在的。网络反而为图书的收藏提供了便利,我很多的二手书都是从亚马逊二手书市场淘来的。纸质书看过了可以二次利用,卖旧书或转送别人,这个功能显然也是电子书不具有的。
所以纸质书不会消失,但是会变得越来越高端,越强化其收藏功能。年轻的一代可能不像我们这一代有藏书的习惯,但是如果书能印得很精美,也是能吸引到年轻人的。廉价版的纸质书倒是有可能完全被电子书取代。
我本人是既买电子书又买纸质书。电子书是用来看和研究的,纸质书则还带着收藏性质,所以我更喜欢买印刷精美的硬皮本。以后不准备再搬家了,又收集起纸质书了,包括二手书,比如英美出的英语大词典我就搜集了很多种版本。《牛津英语大词典》在1991年出缩印本的时候我就很想买,但当时居无定所,不敢买这种大部头,直到去年三月才从网上买了一本二手的,只花了125美元,几乎是新的,非常值。我还连邮费共7美元买了《韦氏第三版新国际英语词典》,厚厚的三大册(美国最大型的英语词典)。历年出版的各种生物学教科书我也搜集了很多。这种淘书的乐趣是买电子书所没有的。
其他的媒介,比如有声读物,我不习惯用。我可能是属于那种有照相式记忆的人,看书容易记得住,听书则印象不深。

(《北京晨报》2017.8.30)



微访谈回答关于韩春雨、罗永浩、崔永元等各种问题合集

2 09 2017年

(2017年8月30日11点~12点30分今日头条)

@JIDIJI:#方舟子微访谈#韩春雨的论文,你咋不去打假呀

方舟子:我是最早实名质疑河北科大韩春雨的基因编辑论文造假的,写过几篇质疑文章,也曾经实名向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举报韩春雨(没有得到回音)。当时我还因此受到很多攻击,虽然后来国内媒体报道韩春雨事件时不提我,也不能因此说我没对他打假吧。

@x819969731:#方舟子微访谈#罗永浩在微博跟你喊话,要跟你面对面直播对怼? 你会回应他吗?

方舟子:罗永浩不点名地回应要跟我辩论锤子手机获得成都投资6亿元的事,我为让成都纳税人有知情权,欢迎。罗永浩当然也可以问我问题,比如他念叨多年我也回答过无数遍的打假资金问题。倒是从来没见他回答过成都投资的问题。罗永浩提了四个条件,我只提两条:一、辩论不是比嗓门大的吵架,按惯例要有主持人控场。二、我人在美国,如果在国内的平台,我只能是通过连线。如果罗永浩坚持要面对面,欢迎他到美国的平台辩论。头条、百度、斗鱼、北美新浪的直播平台都已联系我,还要去联系罗永浩,就看他答不答应了。

@德约科维奇Novak:#方舟子微访谈#如果转基因是好的为什么有人要给崔永元两亿封口费呢?

方舟子:如果真有人要给崔永元两亿封口费的话,崔永元怎么不把证据晒出来?他号称那么有勇气,怎么不敢点名道姓说是谁要封他的口?我不相信有谁会傻到要给崔永元封口费,如果谁想封他的口让我们没笑话看,我第一个不答应。

@无名指很长:#方舟子微访谈#方先生,新浪微博为什么至今没有恢复您的 ID @方舟子?央视、省电视台以后还会不会邀请您做节目?

方舟子: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有两年的时间我在国内的自媒体账户都消失了,去年才逐渐恢复,只剩下新浪博客、新浪微博没有恢复,他们大概也知道即使恢复了我也不会再去给他们涨人气的,虽然这不妨碍他们还在通过黑我来涨人气。央视、省台一直在邀请我做节目,不久前央视农业频道才邀请我讨论有机农业,不过我现在基本在美国,对这些邀请都只能推掉了。

@小洁:#方舟子微访谈#想具体了解一下打假基金的事

方舟子:大约十年前我因为揭露肖传国造假,被武汉法院判决赔偿肖传国精神损失三万元,网友们要捐款给我我不接受,才由何祚庥院士等人发起成立打假资金接受捐款用于支付我因为打假引发的诉讼费用。我只是该资金的受益人之一(还有别的受益人),不参与资金管理,如果对该资金的管理有疑问,应该去找资金管理人。你如果对希望工程有疑问,会追着得到希望工程资助的小孩追问吗?不要被罗永浩一忽悠,就当了他的复读机。

@手机用户59063685465:#方舟子微访谈#请你说一下你老婆的学术造假事件,为何你在学术打假上搞双重标准。

方舟子:2011年我揭露罗永浩英语培训造假,罗恼羞成怒要打我老婆的假,我当时就回答过他的“打假”,后来也回答过很多次。既然罗粉到现在还对此跟复读机似的喋喋不休,我就再集中回答一次:一、我妻子的硕士论文不存在造假。二、我妻子的硕士论文是十多年前写的,当时国内学术普遍不规范,她的论文按现在的标准有不规范的地方,例如存在过度引用的问题。三、我一向认为硕士没必要写学位论文,从来没有揭露过普通硕士论文的造假(官员的硕士造假揭露过),不存在双重标准。四、退一步说,即使我妻子论文有假,我也没有打的义务。古人说“亲亲相隐”,西方人说夫妻特免权,逼人“大义灭亲”是不人道、没人性的。

@第壹印象:#方舟子微访谈#我想说的是,我认识你是因为当年你黑韩寒,对于韩寒那件事,你现在是怎么想的?

方舟子:我不是“黑韩寒”,而是有根有据地揭露韩寒作品造假,为此写了几十篇考证文章,充分证明了韩寒的主要作品都不是他写的。从那以后韩寒就不再当作家,没再发表过作品,而是按我指点的去混娱乐圈了,那么孰是孰非不是很显然吗?

@開在荊棘裏的花–:#方舟子微访谈#我们应该尊重每一个人的梦想和想法不是吗?你是不是还歉“诺贝尔哥”一个道歉???

方舟子:引力波是爱因斯坦预言并被科学家证实的,跟那个只是听说了一个名词就乱用的“诺贝尔哥”没有关系。你看到嘉宾不让他说话是节目剪辑的结果,在现场他还是有很多发言机会的。他当时就说要搞“长生不老药”,现在又说要拉投资搞“北斗七星五日游”,对这种梦想值得尊重吗?关于该期节目的录制情况,我写过一篇文章《谁欠我一个道歉》,在我的头条号可以找到。

@大牛无形:#方舟子微访谈#有一个小小的请求:希望你能够多打一些与民生相关的假,因为这些才真正是和我们百姓息息相关的呀

方舟子:我揭露的很多假,比如假药、假医、假保健品,都是与民生相关的。我个人更关注中国学术界的造假,那其实也和民生有关,免得造假者打着科学招牌骗人。其实我现在更主要是在做科普,让民众提高识别能力,这可能比揭假还重要。

@交流障碍2:#方舟子微访谈#方老师,您的朋友或熟人中有没有信教,信中医的?您是怎么处理这种差异的?

方舟子:当然有。我一向主张学术要严格,生活要随和。亲友信教、信中医,不听我的也由他们去了,没必要因此把关系搞坏。

@冰雨8807560:#方舟子微访谈#方老师您好!请问你的推特,今日头条状态都一样,都是你本人自己更新的吗?还是有人带写?

方舟子:都是我自己更新的。大部分相同,不完全一样,比如在推特上的有些内容没必要发到头条来,在头条上回答网友的问题也未必都发到推特。

@皢夜:#方舟子微访谈#回答下你那个用安保资金诈骗普通网名的事实真像吧

方舟子:央视前记者王志安因为其朋友朱毅被我揭露造假,就造谣诽谤我“用安保资金诈骗”,已经被我起诉,法院拖着还没判决。安保资金是在2010年我遭到肖传国雇凶袭击后,为了保护我成立的,因为涉及安保细节,募集时已说明不公开支出账目。我不参与安保资金管理,从不过问其使用情况。去年安保资金换管理人员,内部做了审计,发给我过目,我才第一次看到内部账目,没有发现问题。按常识想想,安保资金是为了保护我的,如果被滥用,我应该最着急对吧?

@八桂阿全:#方舟子微访谈#奇怪,在这个页面刷不出我的提问,倒见某些方黑刷屏和小白拿陈年老谣质问。两个问题,一个是您的新译作,在可预期的未来会出版吗?比如《达尔文的危险观念》甚至《物种起源》。第二个是知乎体,就是您作为全中国被谣诼兼误解最多的人(谣言至少数以千计),是怎么样的体验?

方舟子:自从我在2000年开始揭露造假,就知道这是得罪人的事,对各种打击报复早有心理准备,对各种谣言抹黑早就习惯了,有人还天天抹黑我坚持了十多年写了几百万字黑材料呢,又能把我怎么着?造谣抹黑总比雇凶好吧。我相信历史会是公正的,现在的这些造谣抹黑不过是过眼云烟。《达尔文的危险观念》要换出版社,如果顺利还是会出版的,毕竟大部分翻译好了。

@胡马依北风18:#方舟子微访谈#想问一下老方,你的文章在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等媒体发布,众多网友都免费阅读、下载、转发,这是否会影响你今后的新书销量?要知道,一个科普作家以写字为生,如此做是否损害了自己的利益?

方舟子:对图书的销售会有影响。不过我没有发财的欲望,目前的版税、稿酬和节目录制劳务费已经足够我过体面的生活,收入受影响也无所谓。科普首先是公益事业,对回报不要过于计较,想要借科普发财的还是改行的好。

@有邻:#方舟子微访谈#什么时候出一本指导小学生的科学类小实验?市场上缺乏这块书籍,期待方老师出一本可以用来教娃了。

方舟子:我在家里建了实验室,指导女儿做实验,计划以后把过程记录下来出书。

@路人201511:#方舟子微访谈#关于转基因科普,能否写一本系统一些的书,在国内发布,现在大众被小崔搞得听到转基因就恐慌,希望您的科普书多举一些科学的例子和数据,民众了解了就不会妖魔化转基因了

方舟子:少儿出版社十年前出过我一本小册子《餐桌上的基因》(再版时改叫《食品转基因》),因为是面向少儿的,篇幅不长,我计划再写一本。

@袁青旺:#方舟子微访谈#微博上的“方谎子直播间”这个账号是怎么回事,竟然这样公开侮辱你? 粉丝都这么多了,该不会是渣浪恶意打压吧

方舟子:这个是方黑为了便于骂我,设了机器人自动转发我的推特,用的名称纯属侮辱我。我授权今日头条去帮我维权。

@育儿路上奔跑:#方舟子微访谈#看到韩春雨的论文被撤,不知道被奖励的职务和奖金有没有收回?如果没有的话,对于一些爱造假、没有自尊和尊严的人,是乎没有打击力度呀!

方舟子:韩春雨造假涉及到两个多亿的利益,河北科大、一些官员和学界大佬的利益和名声都和他绑在了一起,就不要指望他会受到处理了。揭露中国学术造假,一定不要抱太大的希望,才不会绝望。



没文化的“文化大师”余秋雨

28 04 2017年

多年前余秋雨因为散文集《文化苦旅》暴得大名。这本书的文学水平也许不错,但文学水平并不等于学术水平,一般人却分不清这二者的区别,于是余秋雨在媒体上就被称为文化大师了。而余秋雨本人也就以文化大师自居。他70岁在兰州做的演讲《中国文脉和丝绸之路》,一开口就颇有大宗师的气派:

“兰州市的很多重要领导今天都来到这个会上,整个省会城市为了一场演讲,几乎停止了工作,我很感动。这不是说明我有多重要,而是说兰州这座城市的高贵。”

一个三四百万人口的省会城市,为了听他一场演讲,几乎停止了工作,工厂停工,商店停业,交通停摆,为了让余大师觉得兰州高贵,得牺牲掉多少GDP?即使鲁迅、胡适再世,也没有这个待遇的,说余秋雨是文化大师,还贬低他了。余大师当然不只是在国内横,据他自述,他是誉满全球,轰动联合国的:

“两年多前,我在纽约的联合国总部大厦,做了一个中国文脉的演讲。这个出现了很多有趣的情景。大家可能在电视上看到过,在联合国大厦,开会的大厅很多,不管是多重要的会,往往上边的人很重要,下边的人很少。但当天站满了人,不仅仅是位子满了,墙壁前边站满了人。不是我重要,而是这个题目重要。他们世界各国的人都非常想了解中国文脉。即使在美国工作的中国人,都非常想了解。我的背景,中国文化,他的脉络到底在哪里?那一天,联合国网站的头条新闻是我讲中国文脉。大家都知道,联合国网站上麻烦挺多的嘛,第一条居然是中国文脉,这一点我心里很高兴。”

吓得我赶快到联合国网站检索,怎么没有关于余秋雨在联合国演讲的任何新闻?看来联合国网站的搜索引擎太差了,居然连联合国的头条新闻都不见踪影。改用谷歌搜,关于余秋雨在联合国演讲的英文报道一条都没有。再改用中文搜,搜到了一条《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在联合国畅谈中国文化脉络》,是联合国电台中文部的报道,登在联合国多媒体新闻网站(和联合国网站不是一个)中文版上(http://www.unmultimedia.org/radio/chinese/archives/192004/ )。该报道说了,余秋雨是应联合国中国书会之邀,在纽约联合国总部的哈马舍尔德图书馆礼堂演讲,其实就是在联合国工作的华人社团请他去图书馆礼堂做了一场演讲,听众也都是华人(余大师是用汉语做的演讲)。那个礼堂很小,我数了一下,总共一百五十多个座位。但是在余大师口中,俨然他是应联合国官方邀请去联合国大会堂向世界各国人民做轰动世界的演讲,成为联合国的头条新闻。

看了这则余秋雨在联合国演讲的报道,对比他在兰州的演讲实录,可知两次演讲的内容基本是一样的。例如在两次演讲中,余大师都讲到一种古文化算不算成熟文化(其实他想说的是文明),“全世界公认有三个标准,第一,这种文化必须要有文字;第二,这种文化必须要有金属冶炼;第三,这种文化必须有集中居住的方式。”(摘录自余秋雨在兰州的演讲,下同)英国著名考古学家格林·丹尼尔在《最初的文明》一书中提到文明的三条标准,这本书在国际上很流行,就算是世界公认的标准吧,但是跟余大师讲的有所不同:第一是要有城市,第二是要有文字,第三是要有复杂的礼仪建筑。估计是因为第三条不太好记或不好理解,余大师就给改成必须要有金属冶炼了。有没有人把冶金术当成文明的标准呢?有的,但是据中国著名考古学家李学勤的说法,冶金术这个标准是东方学者提出来的:“(丹尼尔)这个看法传到东方,不管是在日本还是中国,学者都觉得有点不够,提出来最好再加上一条,就是冶金术的发明和使用。现在在我们国内,冶金术被普遍认为是一个标准,那么我们就有四条标准了。”(李学勤《辉煌的中华早期文明》)所以这一条只是中国公认的标准,不是世界公认的标准。在余大师眼中,也许中国的就是世界的。

余秋雨在演讲中说了,世界四大古文明中,经过几千年下来,中华文明史是唯一没有中断、没有湮灭的,一直发展到了今天。这个是老生常谈,很多中国学者津津乐道,没有新意。有新意的是余秋雨对其他三个古文明灭绝的解释。余秋雨把人类第一个文明叫做巴比伦文明,确切地说应该叫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因为巴比伦文明只是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一部分,是比较晚才出现的。可能美索不达米亚这个词太拗口,不好记,余大师习惯了说巴比伦,情有可原。奇怪的是余秋雨认为这个人类一号文明现在什么痕迹都没有了。为什么呢?因为余大师亲自去伊拉克找过,啥都没有看到,他没有看到所以就等于啥都没有了:

“我到伊拉克的时候,那时候找不到人类古文明第一号的痕迹。当时我去的时候凤凰卫视一起跟着我,我当时给两个伊拉克的小孩通过翻译跟他们聊天,一个十三岁,一个九岁,聊天以后我口袋里掏出的礼物,这个礼物都是好带的东西,我带的圆珠笔,送给他们。他们不知道这是什么,因为他们没上过学,他们不写字,不知道这是用来干嘛的,所以当时我有点想掉眼泪,我转过身去,对着凤凰卫视的镜头就说,我想告诉他们这些孩子,这是笔,写字用的笔,你们的祖先是全人类最早创造文字的人。现在已经根本连痕迹都找不到了,真让人很悲凉,都不在。我去的时候是第一次海湾战争的时候,地下室还有一点历史遗迹,我没看到,因为它在郊区,地下室几年就被抢光了。这是第一号的。”

伊拉克的小孩是不是与世隔绝到连笔是干什么的都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翻译有误让余大师白白掉眼泪,这个故事的真实性我们且不去管他。我们只来看看余大师对人类第一号文明的说法,他的意思是,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本来在伊拉克还有一点历史遗迹的,因为海湾战争,被抢光了,现在已经根本连痕迹都找不到了。那么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是不是一点痕迹都没有呢?当然不是,这个文明的历史遗迹多得很。巴格达的伊拉克国家博物馆有大约20万件藏品,主要就是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文物。这个博物馆在2003年伊拉克战争中遭到抢劫,震惊世界,但是并没有被抢光,只是一部分文物被抢,而且绝大部分后来陆陆续续找回来了。在这个博物馆藏品的基础上建有伊拉克虚拟博物馆,大家在网上就可以看到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历史遗迹:http://www.virtualmuseumiraq.cnr.it/homeENG.htm

伊拉克其他大城市的博物馆也有很多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文物。西方国家稍微大一点的博物馆也都会展示他们收藏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文物,所以你不用像余大师那样自称冒着生命危险去伊拉克也能看到,我就看过很多。余大师跑了一趟伊拉克却什么都没看到,光顾着和小孩聊天了?这不是白冒着生命危险嘛。余大师去联合国演讲时忘了先去纽约的博物馆见见世面了,胡吹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什么痕迹都没有,不怕纽约的听众笑话?

余秋雨对古埃及文明的说法也有趣,说是古埃及人种不见了,现在开罗全是阿拉伯人。但是余大师又说他在埃及找到了一个法老村,生活的都是法老的近亲结婚后人。连埃及法老的后代都能找到,其他人的后代怎么反而全都灭绝了呢?其实古埃及文明的中断不是因为人种灭绝,而是文化灭绝,在希腊化时期古埃及文明已经衰落,阿拉伯人入侵后连古埃及文字都没人认得了,一直到拿破仑的军队发现罗塞塔碑后才被商博良破解。

余秋雨对古印度文明的消失,举的例子是“印度文明最高贵的作品——佛教,在十三世纪已经在本土消亡,基本没了”。但是印度教的历史比佛教悠久得多,而且不间断地流传到现在,又怎么说呢?其实这又是余大师的信口开河。考古学界说的古印度文明,指的是印度河流域文明,也叫哈拉帕文明,它在大约公元前1500年突然消失了,原因不详,现在的印度文明(包括印度教)是雅利安人在那个时候入侵印度建起来的。佛教是在古印度文明消失了快一千年后才出现的,怎么能以佛教的消亡说明古印度文明的中断呢?可见余大师根本不知道古印度文明指的是什么。

余大师关于三大古文明的说法都是错的。余大师的演讲主旨是关于中国“文脉”,也是满嘴跑火车,里面的硬伤比比皆是。但这篇文章已经写得够长了,我就举三个例子好了。

余大师这么称赞唐朝:“唐朝有大量的好东西输入,从西域,从印度输进来大量的东西,像我们现在很多吃的,西方的西瓜、葡萄、红薯,都是从这时候传过来的。”

西瓜在五代的时候从西域传到了契丹,但中国内地开始种西瓜则是南宋时从金国传入的(说在汉墓发现西瓜子,是误传,把别的瓜子当西瓜子了),葡萄是西汉时从西域传入,红薯是明朝时从东南亚传入,总之都和唐朝、印度无关,余大师能把例子全部举错,也不容易。

余大师这么称赞宋朝:“像苏东坡、王安石,按照上面的说法就是流放,是不杀的,苏东坡流放到这,写段好诗,流放到那,写段好诗,照其他朝代早就杀掉了,我们就看不到那么多美丽的苏东坡的诗词了,所以说宋朝有宋朝的好处,大量的保护了文化。”

苏东坡是贬官到地方任职,严格地说不是流放。不过他去的地方有的相当偏僻,例如晚年派去海南岛当“琼州别驾”,那里在当时是蛮荒之地,说是被流放也说得过去。但是王安石并没有被贬官,更没有被派去偏僻的边疆。他罢相之后,是退休回老家江宁(今天的南京。王安石虽然出生临川,但从小在江宁定居,家人也都在江宁)闲居养老,闲居期间他的官职名义上还是宰相(同平章事、左仆射),后来朝廷又不停地给他加官进爵,名义上官职、地位比他当宰相时还高,先封舒国公,后封荆国公(所以人们叫他“王荆公”),临死前一年再加司空,死了追赠太傅,封舒王。所以王安石属于光荣退休,位极人臣,死备哀荣,流放从何谈起?余秋雨听说王安石变法失败,就想当然地以为他会受政敌迫害被流放,却不知这又与他说的宋朝优待文官的政策相矛盾。王安石在当时的政治地位完全不是苏东坡可比,朝廷不让他当宰相了也会让他体面下台的,怎么可能流放他呢?

余秋雨说:“我曾在纽约的联合国总部讲,我说中国文化的祖师爷叫老子,老子这辈子写过五千字,四个字四个字的句式。”原来余大师是这么念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缺了一字,需要余大师补足。

仅这三个例子,余大师的中国文化水平就由此可见了。幸好他还只是去给联合国的华人员工演讲,如果真像他吹嘘的那样是到联合国给世界各国想了解中国文脉的人演讲,让世界人民以为“中国文脉”的代表者就是这文化水平,以为中国文化人都这么没文化,那真要成国际笑话了。

2017.4.25.



北京晨报专访方舟子:其实我是科普作家

18 04 2017年

2017年04月16日北京晨报

方舟子  本名方是民,1967年生于福建云霄,1990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物系,1995年获得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生物化学博士学位。1994年创建《新语丝》。2000年起开始揭露中国学术造假事件。目前主要从事科普写作,已出版20多部著作。2011年英国《自然·医学》年度人物,2012年获英国约翰·马多克斯捍卫科学奖,2013年获美国克利夫·罗宾逊哨兵奖。

知道方舟子是一位科普作家的人并不多。

其实早在1993年,方舟子还在上学的时候,就已经开始科普工作了,至今已经出版了21本科普书籍,最近,方舟子的科普书籍《世界是如此的小》、《大象为什么不长毛》、《我们为什么不长尾巴》由北京日报出版社出版。集中了方舟子既往科普创作的精华,且包括了他最新的科普作品。

方舟子说:“介绍科学知识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还应该了解科学方法,阐明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让人们明白科学之美。”

科学是全人类的

1993年,方舟子还在美国读书的时候,经常上一家中文网站,有人在网上发表攻击进化论的文章,方舟子针锋相对地写了一批普及进化论的文章,这成了他科普工作的开端。

随着文章越写越多,方舟子也慢慢有了名声。1996年,一个香港编辑联系他,让他在这些文章的基础上写一本科普进化论的书在香港出版,那是方舟子出版的第一本书,也是第一本科普书籍。

1998年,方舟子回国,国内的许多现象让他更觉得科普的重要。他说:“我发现国内伪科学还很盛行,觉得很有必要在国内做科普。”

20多年来,方舟子几乎以每年一部的速度出版科普书籍,在他看来,其实直到今天,许多人对科学的认识仍旧需要启蒙,比如网上经常争论科学是不是西方的问题。对此,他说:“科学有两个源头,一个是古希腊的自然哲学,亚里士多德是其集大成者。一个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初一批科学家发现了系统观察和实验方法,以伽利略为代表。当古希腊的理性与文艺复兴科学家的实证结合起来,科学就诞生了。所以科学是起源于西方的,但并不专属西方,而是属于全人类。”

科学与传统的关系

科学的诞生时间并不长,在漫长的传统时代,科学并不存在,不论东方还是西方都是如此,很多人把中国传统的格物致知当作早期的科学探索,在方舟子看来并不准确,他说:“中国传统中有对大自然的探索,但是没有科学探索,因为要用到科学方法,才称得上是科学探索。科学方法指的是‘观察——假说——验证’的方法,这是伽利略等人发明的,中国古代没有。经常被拿来作为中国古代科学贡献的那些例子,有的属于数学研究,有的属于天文观测,有的属于技术发明,都不是科学探索。”

去年以来,阴阳五行、天人合一、格物致知等进入“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的问题,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对此,方舟子认为:“这些属于玄学、哲学,不是科学,也与科学没有传承关系,了解这些概念属于文化素质,不属于科学素质,不能将文化与科学混为一谈。”

而如何让人们更加清晰地认识科学,培养和提升国民的科学素养,科普是最基础的工作,方舟子说:“中国没有科学理性传统,科学、逻辑都是从西方传进来的,先天不足,所以迷信盛行。在中、高等教育中,又只是教科学知识,不教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就难以识别真假科学。要解决这些问题,只能是加大科普力度,不仅要普及科学知识,还要普及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

科普是复杂的事情

不过,如何加大科普力度,却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对此,方舟子说:“当前国内科普工作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缺乏合格的科普工作者,指导、从事科普工作的人往往自身就缺乏科学素养,甚至反科学,还要指点公众‘科学是什么’,这不是很滑稽吗?科学家本来应该是科普主力,但国内科学家往往写不好普及文章。这就导致了懂科学的写不好文章,会写文章的不懂科学的矛盾。国内科普出版相当程度上是靠翻译、引进在支撑的。翻译质量的好坏且不说,翻译是代替不了科普原创的,只有原创才能贴近中国社会,而目前是欠缺的。”

从之前广为人知的《我们为什么不长尾巴》、《大象为什么不长毛》,到最新的《世界是如此的小》,这些书籍中的文章被称为“科学美文”。为什么叫“科学美文”?方舟子说:“其中的原因,可能是这些文章不仅介绍科学知识,而且讲解科学方法,阐明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不仅有科学性,而且有文学性、思想性,往往还有趣,希望能让人们领会科学之美吧。”

北京晨报记者 周怀宗

附:采访原文

1,  能否聊聊您做科普工作的经历,从什么时候,因何而开始?
 
那是1993年,当时我还在美国读书,有一个中文网络留学生们在用。有基督徒在那里张贴攻击进化论的传教文章拉人入教,我就针锋相对地写了一批普及进化论的文章,就这么开始了科普工作。1996年,一个香港编辑联系我,让我在这些文章的基础上写一本科普进化论的书在香港出版,那是我出的第一本书。1998年,我出国八年后第一次回国,发现国内伪科学还很盛行,觉得很有必要也在国内做科普,从那时起就定期在国内报刊上开专栏发表科普文章了。

2,  对于科学的来源,一直有不同的认识,有人认为是西方的,也有人认为其实是现代的,只是最开始在西方兴起而已,您怎么看?

科学有两个源头,一个是古希腊的自然哲学,亚理斯多德是其集大成者,一个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初一批科学家发现了系统观察和实验方法,以伽利略为代表。一旦古希腊的理性与文艺复兴科学家的实证结合起来,科学就诞生了。所以科学是起源于西方的,但并不专属西方,而是属于全人类。
 
3,  不少人认为中国传统中也有大量的科学探索,应该怎么看这个问题?

中国传统中有对大自然的探索,但是没有科学探索,因为要用到科学方法,才称得上是科学探索。科学方法指的是“观察-假说-验证”的方法,这是伽利略等人发明的,中国古代没有。经常被拿来作为中国古代科学贡献的那些例子,有的属于数学研究,有的属于天文观测,有的属于技术发明,都不是科学探索。
 
4,  最近一年来,因为“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中涉及到的传统文化问题,如阴阳五行、天人合一、格物致知等,引起了很大的争议,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这些属于玄学、哲学,不是科学,也与科学没有任何传承关系,了解这些概念属于文化素质,不属于科学素质,将文化与科学混为一谈,是荒唐的,说明制定这个基准的专家本身就缺乏科学素质。

5,  您觉得当前国内科普工作的现状如何?有哪些值得注意的成果或者缺陷?

当前国内科普工作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缺乏合格的科普工作者,指导、从事科普工作的人往往自身就缺乏科学素养,甚至反科学,例如经常被媒体当成科普界权威的“科学文化人”其实都是一些反科学、支持伪科学的人,还要指点公众“科学是什么”,这不是很滑稽吗?科学家本来应该是科普主力,但国内科学家往往写不好普及文章。这就导致了懂科学的写不好文章,会写文章的不懂科学的矛盾。国内科普出版相当程度上是靠翻译、引进在支撑的。翻译质量的好坏且不说,翻译是代替不了科普原创的,只有原创才能贴近中国社会,而目前是欠缺的。
 
6,  您在科普工作中有没有遇到过一些和科学素养有关、让您印象深刻的事情?

我引起最大争议的科普工作应是批评中医和支持转基因技术这两件事了,为此受到了很多攻击。普通公众对此有误解,可以理解,奇怪的是一些从事科普的人也不能理解。
 
7,  一直有人说,中国人的科学素养普遍不高,究竟不高到什么程度?

中国科协十几年前开始每隔几年就调查一次中国公众科学素养,有科学素养的中国公众比例从1%上升到6%。这十几年来科普工作较受重视,公众科学素养应该有所提高,但是不是有如此大的提高,我是很怀疑的。这个调查方法采用的是美国的方法,不一定符合中国实际。比如美国由于宗教的影响,接不接受进化论就成了是否有科学素养的金标准,但中国就不存在这个问题。我认为是否能科学理性地看待本民族的传统医术(也就是所谓中医),是衡量一个中国人是否有科学素养的金标准,按这个标准,有科学素养的中国公众比例估计连1%都不到。
 
8,  您觉得国人科学素养不高的原因是什么?怎么解决?
 
中国没有科学理性传统,科学、逻辑都是从西方传进来的,先天不足,所以迷信盛行。在中、高等教育中,又只是教科学知识,不教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就难以识别真假科学。要解决这些问题,只能是加大科普力度,不仅要普及科学知识,还要普及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才有可能提高国人科学素养。

9,  能否谈谈《世界是如此的小》这本新书,这是您第几本科普书籍?有何特别向读者推荐的东西呢?

这是我的第二十一本科普书籍,是我第三本科学小品文(现在也叫科学美文)的结集,前两本是《我们为什么不长尾巴》《大象为什么不长毛》。这些文章的特点是不仅介绍科学知识,而且讲解科学方法,阐明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不仅有科学性,而且有文学性、思想性,往往还有趣,希望能让人们领会科学之美。



关于周有光先生和汉字拼音化

26 01 2017年

北京晨报记者:方老师好,在微信上看到您纪念周有光,能否谈谈他呢?包括汉语拼音方案,汉字拼音化的主张等。

方舟子:

现在长寿老人很多,但到老还能保持头脑清醒、思想仍然很活跃很开明的很少。我看过几篇周先生百岁之后的访谈,思想依然敏锐,评论切中时弊,非常“了不起”——这本是他称赞我揭露学术造假的话,用在他身上更合适。他讲人类思维经过神学、玄学、科学三个阶段,讲“不许批评的真理不是真理”,呼吁学术自由,都是真知灼见。现在人爱标榜“难得糊涂”,其实不糊涂才难,像周先生这样的老了不糊涂更难。
说他是“汉语拼音之父”夸张了。在汉语拼音方案之前已经有多种汉语拉丁化方案,有的已在民间推广多年,它们和汉语拼音方案大同小异,他应该只是做了优化工作。汉语拼音方案是用来注音的,并不是拼音文字,也不适合当文字使用,因为标音调不方便,不标音调则易混淆。但是我赞成以后在汉语拼音基础上搞一个拼音化汉字,不一定要取代汉字,但可以与汉字并行,在某些情况下大有用处。比如说海外华人二代,他们能听能说汉语,但是不能认不能写汉字,虽然有的父母会强迫他们学汉字,基本没效果,长大后全忘了。外国人学汉语的最大障碍也是汉字。不懂汉字,读不了中国文化的原始书面材料,文化传承就断了。如果有拼音汉字,有这类出版物,他们听得懂汉语就看得懂,有助于中国文化在海外华裔中的传承,也有助于中国文化的交流。

(删节版刊于《北京晨报》2017.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