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可能全面消灭蚊子?

7 10 2023年

有一个全国人大代表提案说要全面消灭蚊子,国家卫健委给了答复,只说了采取过哪些措施控制蚊子,以后还要采取什么措施,都是做官样文章,并没有涉及到全面消灭蚊子的问题。有一个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用现在的技术是做不到全面消灭蚊子的,只能对蚊子的数量进行控制。北大教授兼首都医科大学校长饶毅对此很不以为然。他说,提建议的人和回答建议的专家都不懂遗传学,懂遗传学就知道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是可以全面消灭蚊子的。饶毅还说,他在读研究生的时候就有一道考题涉及到用遗传学的方法全面消灭蚊子,只不过这个技术近年才实现,所以他又狠狠地嘲笑了一下中国这些专家都不懂遗传学。饶毅一直标榜自己是华人当中最懂遗传学的,当然这是他狂妄自大,我以前已经批过了。他往往暴露出真正不学无术的是他自己,而不是别人。

 

饶毅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读的研究生,那时的确已经有用基因工程方法灭蚊的概念。这个想法很简单,基本思路是制造一种转基因蚊子,把雄蚊的某一个基因改成有缺陷的基因,这个蚊子就会让其后代携带上这个缺陷基因,导致其后代致命或者严重致病。比如让雌蚊变得不育,或者让雌蚊的口器发生变形,没法吸血,也就没法产卵了,因为吸血是雌蚊产卵所必须的。把这种转基因的雄蚊释放出去,跟自然界的雌蚊交配,让它们的后代都带上有缺陷的基因,这样一来,蚊子不是就会被消灭掉了吗?

 

这个想法很简单,但如果要真正实现,面临着很大的问题。蚊子和人一样都属于二倍体,即携带的某种基因都有两份,一份来自父亲,一份来自母亲。携带着有缺陷的、致病的基因的转基因雄蚊,跟雌蚊交配以后生下的下一代蚊子,叫子一代。子一代的一种基因中有缺陷的那一份来自转基因雄蚊,跟它对应的来自雌蚊的另一份是正常的基因。子一代再往下传,就只有50%的可能把那个致命的基因传下去,那么这种致命的基因在蚊子中就很难传开去,更不要说让所有的蚊子都带上致命的基因,从而让蚊子群体灭绝了。

 

2003年有人提出一个设想:如果让转基因雄蚊能够对来自雌蚊的基因进行改造,把它也变成致命的基因,相当于把转基因雄蚊的致命基因复制、粘贴到雌蚊那里,那么它们的子一代携带的这种基因,两份全都是致命的。再往下传,把致命的基因传下去的概率就是100%了。子一代的下一代再去跟正常的蚊子交配,产生的子二代也同样能把正常蚊子的基因改了。就这样百分之百地把致命的基因往下传,所有的蚊子就很快都会带上这个致命的基因。这个想法叫做基因驱动,是2003年才提出来的,而饶毅九十年代初读研究生时是不可能有这样的概念的。他说那时已经有这样的概念,是因为不懂遗传学而产生的误解。

 

2003年开始有了基因驱动的概念,但那时还没有技术来实现。一直到大约10年前有了基因编辑技术,才实现了让雄蚊在基因里携带基因编辑机制,对来自雌蚊的基因进行编辑,把雌蚊也变成携带致命的基因。现在已经在实验室里用这种基因驱动技术养蚊子,大概经过十代就可以让所有的蚊子都带上致命的基因,蚊子的群体就灭绝了。实验室已经实现了,下一步应该到野外去做实验,把这种转基因的雄蚊释放出去。但是,到野外做实验可能会带来生态的问题,必须非常慎重。现在预计要过十几年才有可能把各个问题都搞得很透彻,再把这种转基因的雄蚊释放到野外。

 

如果再过十几年,真的开始野外释放了,是不是就能很快让蚊子灭绝了呢?也不是。蚊子的繁殖力非常强,很容易出现基因突变,如果要消灭它,会面临着一个更大的问题,那就是它很容易产生抗性。DDT刚发明的时候,人们发现它消灭蚊子的效率非常高,就以为灭绝蚊子指日可待,发明DDT的人还得了诺贝尔奖。但是人们很快就发现,蚊子对DDT产生了抗性,DDT变成了一个对环境造成很大破坏的杀虫剂,导致很多国家把它禁了。现在试图用基因驱动技术消灭蚊子,同样面临着抗性的问题。在实验室是不存在这个问题的,因为实验室里养的蚊子再多,跟自然界比还是极少的,所以不容易产生抗性。实验室养的蚊子可以通过基因驱动技术全部灭绝,但是到野外就不一样了,野外有无数的蚊子,总会产生某种基因突变,让基因驱动失效。如此一来,带有基因突变的蚊子就有非常大的生存优势,能够不断地传播后代,它的后代就会越来越多,导致这个基因驱动越来越无效。所以基因驱动没法把蚊子灭绝,只能做到控制蚊子的数量。

 

有人提出了一个新的思路,这种基因驱动技术不是用来消灭蚊子,而是让蚊子对病原体产生抗性。灭蚊主要不是怕蚊子吸我们的血,吸血对人体其实没什么危害,蚊子对人最大的危害是会传播传染病,尤其是疟疾。疟疾是杀人无数的传染病,能通过蚊子传播是因为蚊子会被疟原虫感染,通过叮咬把疟原虫传到人身上。我们可以通过基因驱动技术让蚊子对疟原虫产生抗性,它不携带疟原虫就不会传播疟疾了。

 

所以,我们能做的只是利用基因驱动技术控制蚊子数量或抑制蚊子传播传染病,没有谁疯狂到想用基因驱动技术全面消灭蚊子。饶毅却认为有可能通过分子生物学的技术全面消灭蚊子,以为他很懂遗传学,恰恰暴露出了他既不懂遗传学,也不懂进化生物学。

 

2022.9.15.录制

2023.8.31.整理



从我被误当成反疫苗说说怎么识别虚假信息

1 10 2023年

7月8日,YouTube通知我,说我一年多以前发的一条视频违规,被他们下架了。而且给我一个警告。如果再次违规,就要封号一周;第三次违规,就要封号两周;第四次违规,就要永久封号。听上去很可怕,是哪一条视频呢?这条视频的标题叫做《香港的数据是骗人的,不能证明科兴疫苗有效》。YouTube认为这条视频传播了虚假的医学信息,违背了世界卫生组织和当地权威部门的专家关于接种新冠疫苗的共识。也就是说,他们认为我是在反疫苗。

 

这当然非常冤枉。我一直在呼吁大家接种新冠疫苗,我自己也接种了4针新冠疫苗。而且每一次接种之后,我都做一期节目,跟大家讲讲接种之后的感受。我认为,美国之所以能够战胜新冠疫情,最大的功劳就是新冠疫苗。而且,对于中国的媒体、小粉红、五毛抹黑美国的新冠疫苗,我做过好几期节目进行反击。我认为,反对新冠疫苗接种就是在反科学、反人类。我对于反疫苗的人是深恶痛绝的,怎么被当成是反疫苗的了?

 

我只不过是在质疑中国的新冠疫苗,因为中国新冠疫苗的批准非常草率,很多数据没有公开,而公开出来的一些数据明显有假,是不可信的。除了那一期节目,我还做过很多期视频,都在质疑中国新冠疫苗的有效性、安全性。这是在揭露造假、腐败,并不是在反疫苗。如果我那一期视频有问题,那么我其他关于中国疫苗的视频也都有问题了,为什么只有这期视频被下架了呢?

 

奇怪的是,那期视频是一年多以前、2022年3月份做的,正是新冠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如果我真的传播了虚假信息,当时就应该及时处理。现在已经过去一年多了,新冠疫情也过去了,要不要接种新冠疫苗已经变得不重要了,为什么这时才来处理,对我秋后算账?这是不是很不正常?我怀疑是中国网军在诬告。中国网军这几天又变得非常活跃,不仅到我的推特下面炸版、刷屏,对我进行攻击、抹黑,还替那个“李老师”造势,而且也跑到YouTube来炸版、攻击、抹黑。所以很可能对我的一些视频进行举报、诬告,也许某个审核人员没有看得那么仔细,轻信了,就做了处理。

 

我本来觉得这事也就算了,后来一想,还是应该申诉一下。所以,我做了申诉,说明了理由,YouTube很快就接受了,把那条视频恢复了。YouTube的工作效率非常高,包括纠正错误也非常迅速,这一点很值得赞赏。这事本来也就了了,但我由此想到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应该怎样识别虚假信息。

 

我们应该怎样识别虚假信息呢?最简单的办法是根据权威部门的说法。YouTube显然就是这么认为的,他们根据的是世界卫生组织和当地权威部门专家的共识。但如果这么简单,那么我那条视频和其他质疑中国新冠疫苗的视频,就可以被当成传播虚假信息了,因为我不接受中国“权威部门”那些专家的共识,还要揭露、批评他们。何况中国的“权威部门”还批准了治疗新冠的中药上市,难道也不能质疑、不能批评了?质疑、批评就成了传播虚假信息了?显然是不能这么认为的。都号称是权威部门,有真的权威,有假的权威;都号称是专家,有真的专家,有假的专家,更有骗人的专家。并不是所有权威部门和专家都是可信的,我们应该相信的是真正的权威部门。

 

在疫苗、药品领域,最权威的部门是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FDA在决定要不要批准疫苗、药品上市的时候,是最不受外界干扰,最不受政治影响的。而且,它的批准过程都是公开透明的,作为根据的实验结果和数据都放在网上。相比而言,美国疾控中心就相对会受到政治的影响,因为它是制定公共卫生政策的,而公共卫生政策就不完全是科学的问题,也是一个政治的问题,所以就会受到比如美国总统的影响。在川普当总统的时候,美国疾控中心的一些政策就受到了干扰。世界卫生组织也是一个政治组织,因为它要顾及各国的情况,所以对于各国政府,特别是大国的政府,比如中国政府,他们是得罪不起的,也会受到政治的影响。虽然美国疾控中心和世界卫生组织也算是真正的权威部门,但他们的权威性跟FDA比起来,就不如了,FDA是真正的一块金字招牌。至于其他国家的药监部门、疾控中心,权威性相对来说就差了。特别是中国、俄国、伊朗、朝鲜、古巴这些专制极权国家的所谓权威部门,就更不可信了。它们并不是真正的权威,因为只要大领导一发话,他们就必须服从,比如批准某个疫苗、某个药品上市,哪怕是假的疫苗、假的药品。

 

FDA也并不是百分之百可靠的,偶尔也会出错。FDA有一个专家组,由各个大学、研究机构的权威专家组成。要不要批准某个疫苗或药品上市,要先由这个专家组评估、投票做决定。FDA要不要批准,一般来说,会根据这个专家组的投票结果而定。但是有时候,在很罕见的情况下,也会不根据专家组的投票结果做出决定。去年,专家组投票认为,不应该批准一个治疗阿尔兹海默症的药物上市,但FDA还是批准了它上市。这就引起了很大的争议。我认为是一个错误的决定。所以,FDA里真正权威的是专家组的决定,如果FDA的决定跟专家组冲突,就很值得怀疑。即使是FDA专家组的决定,也并不是百分之百可靠,能经得起历史考验的。有时候会有最新的研究结果证明,他们当初做的决定是错的。所以,有时候某个药品被发现了安全性有问题,就要下架。

 

我们还应该留心最新的科学进展。科学的进展并不是听网上随便某个人或者某个网站说的,而是要根据发表在专业的学术期刊上,特别是那些比较权威的学术期刊上的论文。这不是一般的人能够做得到的,需要有必备的专业知识,才能够解读这些论文,做出判断。所以,我们还应该听那些有信用的、比较可靠的专家对最新科研结果的解读。

 

最近,美国就有一个案子跟怎样处理网上虚假信息有关。这个案子的原告是一些共和党的检察官,还有几个美国名牌大学的流行病学教授。他们在新冠疫情期间曾经签署过《巴林顿宣言》,对当时的防疫政策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导致他们在网上的账号被封了。他们认为是美国政府部门去联系这些网站和社交媒体平台,导致他们被封号,就去起诉。法官做出初步判决,禁止美国联邦政府就网上的虚假信息问题去联系社交媒体公司,除非涉及到犯罪、国家安全。虽然是共和党的检察官起诉的,做出初步判决的也是川普任命的法官,但我认为,初步的判决是有道理的。政府不应该插手管理网上的虚假信息,除非涉及到犯罪和国家安全的问题。虽然美国没有网信办,政府部门管不了网站,网站完全可以无视政府部门的要求,但政府部门找上门来,网站还是会给面子的,会感受到压力。所以,这涉嫌违反言论自由的原则,是不应该的。对于网上虚假信息的管理,应该靠网站的自律,政府不应该插手。

 

网站对于网上的虚假信息要怎么处理,也应该非常慎重。如果是那些卖假药、保健品的,我完全支持对他们进行处理,把他们的号封了,因为那是骗人、害人的,而且是谋利的。那些特别荒谬的信息,只要有一点点脑子就知道是假的,比如新冠疫苗里含有比尔·盖茨搞的芯片要控制人们的思想,这种信息很容易做出判别。但并不是所有医学信息的真假都那么容易辨别,特别是涉及到新冠这种新兴的传染病,人们一开始对它的了解还很少,这个时候要做出信息的真假判别就很难,很难区分这究竟是传播虚假医学信息,还是学术争论。

 

例如我刚才提到的那几个名牌大学的流行病学教授,他们当初对于防疫政策的一些反对意见,现在回头来看是有道理的,至少也算得上是一家之言。他们反对封城、反对把学校都关了停课、反对全民戴口罩,现在有一些证据证明他们的反对意见至少是可以成立的。他们后来有一些意见,像反对让小孩接种新冠疫苗,我认为是走偏了。特别是后来他们因为被主流媒体封杀,跑到极右媒体,甚至跑到法轮功办的媒体上面去发言,这就让人觉得是跟传播虚假信息、搞阴谋论的媒体同流合污了,是不对的。

 

但是不管怎样,人家是这个领域的真正的专家,他们的意见不管对错都属于学术争论。作为一个网站,凭什么认为自己比名牌大学的流行病学教授更懂行、更专业呢?在这种问题上是很难区分虚假信息和学术争论的,最好是不要去管,否则很容易管错了。

 

2023.07.09录制

2023.08.22整理



从海天酱油双标门谈食品添加剂

28 09 2023年

海天酱油闹出了“双标门”风波。有网友对比了在中国买的海天酱油和在日本买的海天酱油,发现它们标注的成分不一样,中国的海天酱油标注含有不少添加剂,而日本的海天酱油没有标注含有添加剂。这引起了很大的风波。很多人指责海天酱油在中国和日本用的标准不同,这不是在欺负中国人吗?海天酱油公司回应说,他们在中国卖的酱油都是符合国家标准的。但这个回应没法让人信服,因为人们批评海天酱油并不是说它违反了国家法规,那是归工商部门处理的;而是它在中国用的是比较低的标准,为什么要在中国和日本采用不同的标准呢?这反映出人们对中国食品安全的不信任,总觉得中国的食品标准比日本以及其他发达国家更低,更何况酱油的国家标准是由海天酱油参与制定的,又涉及到利益冲突的问题。

 

我看了一下晒出来的中国海天酱油成分表,里面有三类添加剂。一类是增味剂,包括谷氨酸钠,也就是味精,以及核苷酸,这些是为了让酱油吃起来更鲜美。一类是甜味剂,吃起来让酱油更甜。引起争议的是防腐剂苯甲酸钠。增味剂、甜味剂大家都能够接受,因为很多食品里都有,大家早就吃惯了。而防腐剂听上去好像很恐怖,我觉得是名称没取好,让人联想到泡尸体的福尔马林,让人害怕。很多食品商打广告说,我们的食品绝对不含防腐剂,甚至有号称不含防腐剂的、零添加的酱油,利用的就是人们这种恐惧心理。

 

我们小时候吃的都是纯天然的、零添加的,绝对没有防腐剂和任何添加剂的酱油。不是现在这种包装得很好看的、从厂里出来的酱油,是要自己拿着瓶子到店里去“打”的(网络语言“打酱油”就是这么来的)。店里有着很大缸的传统酿造的酱油,上面往往飘着白毛。打的时候售货员要先把白毛撇开,再把酱油舀出来倒进瓶子里,让你拿回家去。瓶子里的酱油用的时间长了,里边也会长毛。这个毛是啥东西呢?就是霉菌。很多种霉菌都有毒素,有的甚至还会产生致癌物。所以,如果这种零添加的、不含有防腐剂的酱油发了霉,反而可能对身体有害。防腐剂的作用就是抑制微生物的生长,不让微生物包括霉菌、细菌生长,就能防止食品腐败。从这个角度来说,使用防腐剂对健康是有利的,对于需要长期保存的食品使用防腐剂是很有必要的。但是,也不能因此就连毒性很强的防腐剂也用,否则食品还没变质就已经对人体造成伤害了。所以,我们要看使用的防腐剂是不是安全。

 

目前用的防腐剂主要有三种。一种是亚硝酸钠,主要用于肉类加工品,例如火腿。它的毒性比较强,而且会跟蛋白质里的氨基酸起反应,产生亚硝酸胺,亚硝酸胺是一种致癌物。毒性比较大,又能产生致癌物,为什么还允许在肉制品使用呢?因为肉制品如果被肉毒杆菌污染,就会产生极强的毒素,只要一点点的量就能够致命,而亚硝酸钠能够非常有效地抑制肉毒杆菌的生长。在肉制品里允许使用亚硝酸钠作为防腐剂,是权衡利弊的结果。不过,因为它毒性相对较强,又能够产生致癌物,所以像火腿这类肉制品还是少吃为好。特别是颜色看上去很红、很好看的更要尽量避免,这往往是加了很多亚硝酸钠。

 

还有一类防腐剂是苯甲酸或者它的钠盐,苯甲酸钠就是海天酱油使用的防腐剂。它的毒性要比亚硝酸钠低得多,但还是有一定毒性。只不过苯甲酸钠在酱油里的用量实在是太少了,而且我们吃酱油的量本来也很少,所以虽然有一定的毒性,但可以忽略不计。有人针对海天酱油的事件评论说,苯甲酸钠因为毒性很强,在国外早就被禁用了。这是不对的。我看了一下我们家用的减盐酱油,是美国生产的万字牌酱油,里边就注明使用了苯甲酸钠作为防腐剂,并没有禁止使用。在其他一些食品里,苯甲酸钠也都还在被当作防腐剂使用。另外,大家要注意,饮料里如果含有维生素C,又用苯甲酸钠作为防腐剂,就会发生反应,生成苯。苯是毒性比较强的物质,所以果汁类食品是不能用苯甲酸钠作防腐剂的。

 

第三种防腐剂叫做山梨酸或其钾盐山梨酸钾。这可以说是一种天然防腐剂,是从一种浆果里提取出来的一种脂肪酸,吃下去后在人体里代谢变成了水和二氧化碳,都是没有毒的。山梨酸钾毒性极低,目前也没有发现吃了山梨酸钾会产生什么不良反应,所以是三种防腐剂里最安全的一种。山梨酸钾取代不了亚硝酸钠,但完全可以取代苯甲酸钠,它们的性质是一样的。只不过它比苯甲酸钠要贵一些,所以还是有很多食品企业不愿意用山梨酸钾,而宁愿用毒性强一点的苯甲酸钠。

 

这次也不是食品添加剂第一次引起风波。这十几、二十年来,中国的食品添加剂频繁地引起争论,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来一场风波。我们应该怎样正确认识食品添加剂呢?

 

首先,要把合法的添加剂跟非法的添加剂区分开来。食品添加剂在中国的名声是被那些非法添加剂给搞坏的,什么三聚氰胺、苏丹红等等,这些都没有经过权威部门批准过,所以都是非法的。合法的添加剂是已经被联合国粮农组织、FDA批准认可的,相对比较安全。但也只是相对而已。即使是合法的添加剂,也有一些没有经过很充分的安全性研究。还有的是研究滞后,已经被批准,后来的研究发现有问题,而添加剂的名单并没有及时更新。

 

接下来的问题是,食品添加剂有没有必要使用?有一些食品添加剂是没有必要使用的,比如增白剂或者色素,都只是为了让食品颜色很白或很鲜艳,显得好看吸引人来购买,但它们对于身体健康没有任何好处,反而可能有坏处,所以对这类食品是应该尽量避免的。还有的食品添加剂属于可用可不用,比如增味剂、甜味剂,只是为了让人们觉得好吃,但对于身体的健康也没有什么好处,一般也不会有什么坏处,所以属于可用可不用。

 

还有一类添加剂是有必要使用的,像我刚才说的防腐剂,对于需要长期保存的食品就很有必要使用,包括酱油也有使用防腐剂的必要。现在市场上有一些酱油用不含防腐剂作为广告,这种不含防腐剂的酱油往往含盐量比较高,用盐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才能起到防腐的作用。如果含盐量不够高,就不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就需要用到防腐剂。但是,盐吃多了对身体健康是不好的,所以这种号称不含防腐剂的酱油未必是健康的酱油,而健康的减盐酱油都是要加防腐剂的。还有,维生素、矿物质也往往作为食品添加剂添加到某些食品当中,这些能够增加食品营养的添加剂也是很有必要使用的。

 

同类防腐剂有比较安全的,有比较不安全的,我们要尽量使用那些比较安全的。 比如同样是色素,天然的色素一般来说比较安全,合成的色素就不好说了。再比如防腐剂,我刚才说过,山梨酸钾是最安全的一种防腐剂,苯钾酸钠毒性就相对强一点,所以我们要尽量用安全的防腐剂。

 

不管怎样,我们都应该养成一个习惯,在吃加工食品之前要看成分表。还要增加有关添加剂的知识。否则,成分表里把添加剂标得再清楚,你不看或者看不懂,那也是没用的。

 

2022.10.09.录制

 

2023.08.17.整理



人工智能能有多可怕?

4 09 2023年

一批研发人工智能的科学家、工程师、业界领袖联合发表声明,警告人们:人工智能有造成灭绝人类的风险。这个声明是放在网上征集签名的,签名的人数会越来越多,现在已有300多人签名。其中包括研发出ChatGPT的OpenAI公司老总、谷歌研发人工智能的DeepMind公司老总,以及两个因研究人工智能获得图灵奖(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最高奖)的科学家。这个声明很简单,只有一句话:减轻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灭绝风险要成为全球优先做的事情,就像对待其他社会级别的风险,例如瘟疫大流行和核武器一样。为什么只有一句话呢?据组织签名的人说,因为这更容易有共识。

 

人工智能有可能灭绝人类并不是什么新的想法,很早以前就有了。几年前,谷歌研发的AlphaGo打败了李世石,当时就有人说,人工智能再这么搞下去,会变得智力非常高超,会因此把人类消灭了。我当时就说这是危言耸听,是科幻小说、科幻电影看多了。

 

有人可能会说,你不是搞人工智能的专家,在这方面有什么发言权?难道你比那三百多个研发人工智能的专家、权威对这个问题更懂吗?

 

人工智能会不会毁灭人类不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一个哲学问题,不需要是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也可以对这个问题进行讨论、发表见解。今年三月份,也有一千多人联合发表了一篇声明警告人们,人工智能很危险,呼吁研发人工智能的人暂时停止研发6个月。这一千多人并不都是搞人工智能的,实际上绝大部分不是搞人工智能的,他们也签名了。例如马斯克本身并不搞人工智能,未必懂人工智能,但也签名了。可见对这个问题,不是该领域的专家、权威也有发言权。

 

而且,关于人工智能会不会灭绝人类,在人工智能领域并没有形成共识。虽然签名的人数有三百多,听上去好像很多,但人工智能是一个非常热门的领域,研发的人非常多,专家、权威也非常多,这三百多人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已。那些研发人工智能的公司并没有都签名,例如脸书下面研发人工智能的公司就没有签名。因研究人工智能获得图灵奖的科学家也并没有都签名。所以这并不是人工智能业界的共识。

 

这些研发人工智能的人出来警告人们,人工智能有灭绝人类的风险,让人觉得很蹊跷,动机很可疑。他们本身就在研发人工智能,而且是这个领域的领军人物,为什么却要人们警惕人工智能的危险,甚至是灭绝人类这么吓人的危险?他们为什么还要明知故犯去研究一个有可能灭绝人类的、如此恐怖的技术呢?这一方面是要显得自己很自律,站在道德高位;另一方面是希望政府把这个领域管起来。政府的管理对这些领先的公司、人物影响不会太大,对那些黑马影响更大,而这些领先公司、人物就可以一直保持领先的地位。社交媒体领域最大的公司脸书一直在呼吁美国政府把社交媒体管起来,也是同样的理由,一方面显得自己很高尚,另一方面,这个领域真的被管起来,会对别的社交媒体造成更大的负面影响,对已经领先、有着优势地位的公司影响不会很大。

 

所以,这么呼吁的人其实是言不由衷的,是别有用心的。如果他们真的认为人工智能这么可怕,那么在政府管理之前,他们就应该首先自律,暂停人工智能的研究,就像三月份那1000多个人发的声明里说的,暂停研究人工智能6个月。但三月份发声明的1000多人中也有一部分是研发人工智能的,或者本身不研发但投资人工智能的。比如马斯克,本身不懂人工智能、不研发人工智能,但他投资了至少两家人工智能公司。但是他虽然参与签名呼吁暂停研究6个月,自己投资的公司却没有暂停。这些研发、投资人工智能的,继续在研发、投资人工智能,丝毫没有停下来的迹象,反而竞争更加激烈。发这样的声明是不是显得很虚伪?

 

人工智能是一项技术,跟其他技术一样,如果被滥用,当然会带来一定的社会问题,造成一定的风险。目前面临着的最大问题是人工智能被用于制造、散布虚假信息。ChatGPT现在非常火,很多人都在使用,但也有很多人不知道ChatGPT提供的信息并不都是准确的,经常会胡编乱造、以假乱真。最近在美国就有一个例子。一个律师使用ChatGPT写答辩词,交给法庭后被法官发现他引用的6个案例都是假的,是ChatGPT胡编出来的。而且,现在用人工智能来制造假照片、假视频已经达到足以乱真的地步,人们识别起来非常麻烦。这个问题会变得越来越严重,是应该重视的。

 

其次,人工智能的发展会导致一些行业过时,会有相当多的人要失业、转行。这并不是一个新的问题。很多技术的发明、发展都会带来同样的问题,都会导致一些行业消失,很多人失业、转行,人工智能并不是一个例外。还有,人工智能以后有可能被用于帮助研发武器,比如生物武器、化学武器,导致这些武器杀伤力非常强。这是不是说明人工智能会毁灭人类呢?人工智能在这方面只是一个工具而已。研发生物武器、化学武器还要用到别的技术,那么是不是说明这些技术也会导致人类灭绝呢?其实,研发这种能导致人类灭绝的大规模杀伤武器,都是邪恶政权干的,再怎样立法、管理,对他们来说都是不起作用的。而且,早就有灭绝人类的技术了,核武器技术已经有了,没有必要等到人工智能达到多高的程度才会导致人类灭绝。

 

对于人工智能有可能带来的社会问题,当然要正视,并不是说不存在。我们反对的是危言耸听,把它说得特别严重。这让我想起上世纪七十年代,基因工程刚刚发明,也有一些生物学家把基因工程想象得特别可怕,要求业界自律,呼吁政府管理,结果还真把一些官员吓住了。欧洲对基因工程研究管得非常严,美国则管得很松。结果导致在生物技术领域,美国大大领先欧洲。现在回头来看,基因工程技术已经发展到了相当高的程度,毁灭人类了吗?现在还有哪一个生物学家认为基因工程搞不好就会毁灭人类呢?几十年前的那种担忧,是不是很可笑呢?

 

2023.05.31录制

 

2023.07.26整理



不必对日本福岛排放核废水大惊小怪

25 08 2023年

这段时间中国媒体、网络都在骂日本,因为日本宣布要把福岛核事故产生的废水处理了以后排放到海里。其实这件事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这句话不是我说的,而是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总干事说的。他说,日本这种排放方法在技术上是可行的,也是符合国际惯例的,因为世界各国的核电站都在往大海排放核废水,并不是只有日本一家这么做。所以他认为,这事没有什么可以奇怪的,不是一件丑闻。

 

《环球时报》总编胡锡进说,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总干事是迫于美国方面的压力,试图和稀泥。但是如果看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说话的原文,说得非常地清楚,就是支持日本的这种做法,而且要跟日本配合,怎么能够说是和稀泥呢?也没有见到什么美国方面的压力。胡锡进不要光是空口这么一说,可以去做一个调查。国际原子能机构的一个副总干事就是中国的官员,胡锡进完全可以去采访他,问他有没有受到美国方面的压力。

 

对于国际原子能机构的这种说法,中国外交部的发言人赵立坚很不以为然。他显得比国际原子能机构还要权威,驳斥说,福岛那些废水是由核事故产生的,跟核电站正常运行产生的核废水不是一回事,不能把它们混为一谈。

 

核事故产生的废水和核电站正常运行产生的废水当然不是一回事。但是,福岛核事故产生的那些废水并不是不经过处理就直接排到海里,而是要经过处理的。核电站正常运转产生的废水也是要经过处理才排到海里。既然都经过了处理,我们应该比较的,是处理以后里边含有什么样的成分,放射量有多高。这跟这些废水是怎么来的,是核事故产生的还是正常运转产生的,就没有关系了,因为我们要看的是经过处理以后的结果。

 

针对福岛核事故产生的废水,采用了一种最新的处理技术,可以把里面的各种放射性元素都去除掉。但是氚是没法去除的。氚是氢原子的同位素,是水分子的一部分,用什么办法也没办法把它去除。福岛核废水里的放射性物质主要就是氚。按日本的计划每年要释放的核废水的放射量为2.2×10^13 Bq(贝克,放射量的单位)。

 

中国的核电站也在产生核废水,里面除了其他的放射性物质(例如碳14),也有氚,量不少。在网上可以看到中国国家核安全局给大亚湾六机组的一个批示,限制他们每年能够排放的液态氚的限值是2.25×10^14 Bq。那就是日本准备要排放的核废水的放射量的10倍。有人也许会说,这只是一个限值,实际的排放量不一定那么高。是的,一般来说,实际的排放量大概是限值的1/10。中国各个主要核电站每年要排出多少的液态氚,可以从论文查到。例如,秦山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一个机组每年排的液态氚的量大概在10^13 Bq,跟日本要排放的核废水的放射量是一个数量级。这只是一个核电站的机组的排放量,中国核电站的机组有40多个,加起来比日本福岛排放的量要多得多了。

 

除了考虑排出去的废水的总放射量,还要看氚的浓度有多高。按日本的说法,做了处理以后最后要排放的废水里氚的浓度是1500 Bq/升。这个量是非常低的。我们喝的饮用水也很难把氚都去除掉,所以世界各国、世界卫生组织对饮用水里氚的量有一个限值。世界卫生组织的限值是每升饮用水里氚的含量不能超过10000Bq。也就是说,日本准备要排放的核废水里的氚的含量是其1/7,比饮用水的标准还要低得多。这就是为什么日本的官员,例如说财务大臣说:我们要排放的废水里氚的浓度是非常低的,喝了也没有问题。

 

胡锡进说:你说喝了没问题那你就喝呀,你喝一个月呀,你们所有的内阁成员都喝一个月。这就是胡搅蛮缠了,而且胡搅蛮缠得非常弱智。人家说的“喝了没问题”仅仅指的是氚的浓度而已,不等于说废水里其他的一切成分都达到了饮用水的标准。虽然也有日本的官员表演过把核废水喝下去,但是这其实也不能说明什么问题。这就像洗碗水,达到排放标准,可以把它排到下水道或者用它浇花,都没问题,但这不等于说就可以把它当饮用水喝下去。除了老中医认为三家洗碗水能够治病,会去喝以外,谁会去喝洗碗水?不会有人喝,不等于洗碗水就是有毒、有害的。

 

所以,胡锡进故意混淆了排放标准跟饮用标准的区别。排放不会对环境、人体健康有危害,不等于说就要喝它。世界各国包括中国的各个工厂都在往海里排放废水,不止是核废水,化学工厂的废水也都在排放。这些废水排放之前也都应该做过了处理,达到了一定排放标准,对环境没啥危害了才能排放出去。那么,这些工厂的人认为排放的水无害,胡锡进就能够逼着他们把废水喝下去吗?他干嘛不跑去大亚湾核电站逼着他们把排放的核废水喝下去呢?我相信,他们的核废水里氚的浓度也是达到了饮用水的标准的。

 

中国网上还散布说,美国政府虽然宣布支持日本的做法,但是FDA又在三月份赶快宣布了进口禁令,禁止从日本进口食品。这完全是谣言。最早散布这个谣言的是原来北外的副教授乔木,几年前号称自己在中国受到了迫害,全家逃到美国。他到美国以后发现,在中国骂美国很有市场,所以就制造各种各样的关于美国的谣言,贴到中国自媒体。其中就包括这一条。共青团中央的公众号和一个叫陶黎纳的搞伪科学的人都转了这个谣言,传播得非常广。

 

为什么说这是一个谣言呢?他们引用的FDA进口警示并不是FDA自己搞出来的,也不是现在才有的。在2011年3月福岛核事故发生之后,日本政府为了慎重起见,禁止出口那个区域的各种各样的食品。FDA转的就是日本政府禁止出口的这个单子。后来通过对食品进行检测,逐渐解除了对某些食品的出口禁令。FDA相应的进口警示也根据日本方面的公布做出更新。最近的一次更新是在今年的三月份,日本取消了对某一种鱼的出口禁令,FDA就把进口的警示也跟着更新了一下,如此而已。

 

FDA专门为日本要排放核废水这件事发了一个声明。因为日本要排放的核废水的放射性物质主要是氚,FDA认为,氚对人体和动物的健康风险非常低,排放以后经过稀释风险就更低了。所以FDA认为,这件事对日本的食品以及美国本土的食品的安全性不会有影响,建议大家不要因为这件事就吓得不敢再吃日本的进口食品,或者是美国的某一种食品,比如说海产品。FDA的这个声明说得非常清楚,不要因为这件事就不敢吃日本的食品,当然更不会因此禁止日本食品的进口。

 

很多人因为对于辐射、放射性同位素究竟是什么东西一点都不了解,缺乏这方面的基本知识,所以非常害怕。又有一些所谓搞科普的人为了吸引眼球,或者为了配合国内的反日、反美宣传,故意做伪科普,把这件事说得非常恐怖。“丁香园”的自媒体最近发了一篇文章,号称就日本要排放核废水的这件事做“科普”,介绍核废水里面有什么放射性物质,吃了以后会对人体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纯粹就是吓人的。

 

放射性物质对人体有害没害取决于它的剂量的高低,并不是摄入了放射性的同位素就一定会对健康产生影响,量如果很低是不会有影响的。并不是只有核电站、核武器才会产生放射性物质。放射性物质在自然界无处不在,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受到放射性物质的攻击,没法避免。就拿氚来说吧。宇宙射线撞击大气层里的各种各样的原子、分子,自然而然就会产生氚。每年因此产生的氚的量是10^17 Bq,是日本准备要排放的核废水里氚的含量的10000倍。大气层里的氚大部分由于下雨落到地面上,流到了江、河、海里,进入地下水,最后有相当一部分被我们喝下去了。

 

还有,我们说一种放射性物质有没有害要看它的性质。有的放射性物质因为放射出的粒子的能量极高,所以对人体的危害就比较大;还有的能量很低,对人体基本上没有危害。氚就属于这种对人体基本上没有啥危害的放射性物质,因为它产生的β粒子的能量是非常低的,很难穿破细胞,要在浓度极高极高时才有可能对人体产生危害。实际上,到现在还没有发现有一例因为吃了含氚的食物生病的。

 

我们现在观察到的因为摄入氚对身体产生的危害,都是动物实验的结果,用了极高浓度的氚喂动物。这个浓度高到了每升上千万的Bq,是日本准备要排放的核废水里头的氚的浓度的10000倍。用这么高浓度的氚直接喂老鼠,才会让老鼠生病。这是我们能够观察到的氚对身体产生危害的唯一例子。这就是为什么FDA说,氚对健康的风险是非常低的,不用担心。

 

如果日本排放核废水真的对环境或者对健康有危害的话,不会只是个别的国家担心,世界各国也会担心。首先应该担心的当然是日本,但是日本除了渔民害怕鱼会卖不出去要反对以外,并没有很多人担心这件事。其次应该担心的是美国。福岛在日本的东边,跟美国也就隔着一个太平洋。根据洋流的走向,从福岛释放的那些核废水随着洋流首先会跑到美国的太平洋海岸,美国最发达的地区在那里。如果真的有危害,美国肯定是要担心的。但美国也不担心。最后这些氚是要跑遍全世界的,所以世界各国也应该担心。但没有,炒作这件事的只有台湾、韩国、中国大陆。其他的国家要么默不作声,要么表示支持。 

 

韩国、台湾反对,原因其实很简单,近年来韩国、台湾的民间都有很强大的反核势力。他们的政府是民选的,要听民意,所以也就跟着反对。中国大陆的官方由外交部出来反对,目的则是为了跟日本叫板。现在中国的外交政策是跟俄罗斯、伊朗、委内瑞拉这些极权国家抱团,反对那些民主自由的国家,反对美国、欧盟、澳大利亚、英国,当然还有日本。觉得可以抓住这个机会批一批、骂一骂日本,或者跟它讨价还价。为此不惜去跟国际上的反核势力联合起来。比如说外交部的发言人赵立坚在回答记者提问的时候,居然引用了绿色和平组织的“核专家”的话作为权威的依据,因为绿色和平组织也在反这事。

 

但是,绿色和平组织是一个反科学的组织,甚至可以说是一个反人类的组织。它反对转基因,曾经在中国造谣说,吃了转基因的食品会让人“三代不育”,不只是一代,是连续三代都不育。第一代不育,已经生不下二代、三代了,为什么还有二代、三代也不育?但是他们就敢造这么弱智的谣言。我以前写过文章批绿色和平组织,主要针对的就是他们反转基因。他们除了反对转基因,也反核,反对所有的核电站。他们的“核专家”就跟他们的“食品专家”一样,都是抱着政治目的、不学无术。

 

中国政府以前也批过绿色和平组织。几年前央视做过一个专题,说绿色和平组织“既不和平、也不绿色”。因为绿色和平组织也经常批中国的各种问题,例如食品问题、环境污染问题,所以曾经被中国政府当成是反华势力的代表来批。现在为了要跟日本叫板,居然也去抱这个反科学组织的大腿,要跟他们联合。但是,人家是反核的,而中国一贯支持发展核电。中国现在有40多个核电机组在运转,这些核电也是要向海,以及江、河、湖排放核废水的。等以后绿色和平组织突然掉转枪口对准中国的这些核电站,要来揭露中国排放核废水的问题,难道那个时候马上就改口,说排放核废水没问题、氚吃了没事吗?

 

这帮战狼外交官为了跟日本叫板,把自己跟反核势力绑在一块儿,把绿色和平的“核专家”真当成了权威,觉得他们比国际原子能机构这个监督核电站运营的国际组织还牛,如果以后他们也来反中国的核电站,怎么办?所以,这些战狼外交官是非常愚蠢的,只顾目前,不顾将来。

 

2021.4.15.录制

2023.6.25.整理



代糖并不比糖更健康

18 08 2023年

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一个最新健康指南,建议不要试图通过吃非糖甜味剂来控制体重、减肥或者降低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的风险。现有的证据表明,长期摄入非糖甜味剂不仅不能减轻体重,反而会增加体重,增加肥胖症的风险;不仅不能降低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的风险,反而会增加这些疾病的风险,甚至增加过早死亡的风险。还有一些研究表明,长期摄入糖精会增加膀胱癌的风险。

 

应该怎么看待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呢?首先,目前关于非糖甜味剂跟健康关系的研究虽然很多,但是这一类研究基本属于动物实验、小型的人体临床试验,或者观察性的研究。也就是说,它的证据还是比较薄弱的,可靠性比较低。所以,世界卫生组织只是做出了“有条件推荐”,而不是“强烈推荐”。如果证据非常充分,就会做出强烈的推荐。其次,世界卫生组织说的非糖甜味剂指的是不含任何热量的甜味剂,它们有的是人工制造的,有的是自然界存在的。这一类甜味剂非常多,五花八门,常见的有糖精、甜蜜素、阿斯巴甜、三氯蔗糖、甜菊糖苷或者甜菊糖苷的衍生物,不包括那些低热量的糖或者糖醇。例如木糖醇就不属于这类甜味剂,所以,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不适用于木糖醇。

 

另外,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针对的是那些试图用无糖甜味剂代替食糖(也就是“代糖”)来控制体重、减少疾病风险的,并不针对已经得了2型糖尿病的病人的饮食,他们为了减少食糖的摄入,避免血糖增加而使用了代糖,这属于另外一个问题,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不适用于糖尿病病人。还有,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针对的是饮食,指的是添加了非糖甜味剂的饮料或者食品,不针对其他产品,比如药物、卫生用品(像牙膏、漱口水)往往也是添加了非糖甜味剂的,但这些产品里的甜味剂或者不被我们吃下去,或者虽然吃下去但量非常少,可以忽略不计,我们就不必担心会对健康有什么影响。

 

我们并不是到现在才突然发现非糖甜味剂对健康有不利影响,这样的研究至少已经有十几年了。早在2016年,我就写过一篇很长的科普文章科普过这个问题,当时已经有不少证据表明,非糖甜味剂对于健康有不利的影响。2019年,网上著名的“营养专家”、食品泡泡博士云无心开始带货,高价推销他发明的“健康食品”,说他的“健康食品”是不含糖的,但跟含糖的食品一样好吃,因为添加了他发明的“复合甜味剂”。我看了一下他发明的“复合甜味剂”的成分,就是包括了几种非糖甜味剂。所以我那时候就写文章说了,云无心的“健康食品”实际上是高价的不健康食品。那时距我第一篇关于代糖的文章已经几年过去了,又有更多的研究表明非糖甜味剂对健康是不利的。现在又是几年过去了,又有更多的研究表明非糖甜味剂对健康是不利的,世界卫生组织在指南里归纳、总结了这方面的研究。这些研究表明,如果只是短期摄入非糖甜味剂,比如只有3个月或者不到3个月,那么的确会减轻体重,会减少体质指数。但如果是长期摄入,超过了几个月、几年(有的研究还跟踪了10年甚至十几年),就会发现它对控制体重没有好处,体重不会减少,反而会增加体质指数、增加肥胖症的风险,而且也增加了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和过早死亡的风险。

 

有些人可能会觉得奇怪:非糖甜味剂不含热量,而食糖是含热量的,为什么摄入了不含热量的甜味剂反而会增加体重呢?这是违反直觉的,好像说不通。关于这个问题也有不少的研究,做过动物实验,也做了人体试验,发现它可能跟食欲有关。不管吃非糖的甜味剂、糖的甜味剂都能够刺激我们的食欲。如果吃的是糖,它进入体内被消化、分解成了葡萄糖,血糖就会升高。大脑里控制食欲的中枢监测到血糖升高以后,就会感到吃饱了,食欲就会下降,人们就不会想继续吃饭了。但如果摄入的是非糖甜味剂,它对于大脑控制食欲的中枢不起作用,我们就不会觉得吃饱了,就会继续吃。吃得太多就会增加体重,增加肥胖的风险、增加心血管疾病和2型糖尿病的风险。另外也有研究表明,这个问题可能跟肠道菌群有关系,非糖甜味剂会对肠道菌群造成不利的影响,导致身体代谢紊乱。

 

既然代糖对身体健康是不利的,那我们是不是应该回头改吃糖呢?也不是。吃糖对于身体健康同样是不利的,同样会增加体重,增加肥胖、心血管疾病和2型糖尿病的风险,也是应该尽量避免的。我们应该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除了少吃糖,还要少吃盐、饱和脂肪。由于没有取代盐和饱和脂肪的东西,也就没有人提出什么代盐食品、代脂肪食品,所以为了健康,人们只好忍受,老老实实地吃清淡的低盐、低脂肪食品。但是人们对于糖的想法就不一样了,以为有代糖能够取代糖,就既能享受有甜味的美食,也能保持健康,于是市场上就出现了无数号称无糖甜味的食品,而且标榜自己是“健康食品”。这个市场是非常大的。这就是为什么世界卫生组织的这个健康建议一出来就引起很大反弹,食品行业的人就出来抗议。

 

但不管怎样,现在回头来看,没有这样的好事,无法做到既享受有甜味的美食,又能健康。所以,为了健康,还是只能少吃糖,养成吃无糖、低糖食品的良好习惯。饮食的习惯是可以养成的,因为人们的口味是可以改变的,特别是如果从小就做起,这样的饮食习惯更容易形成。

 

2023.05.15录制

 

2023.06.20整理



详解关于新冠溯源的四个关键问题

15 08 2023年

新冠病毒是从哪里来的?这本来是一个科学问题,现在为这么一个科学问题闹得不可开交,一个原因是有人要把科学问题变成政治问题,另外一个原因是新冠溯源的问题涉及到几个方面,有一些人把这几个方面有意无意地混为一谈,造成了人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上的混乱。我今天就来具体地谈一谈关于新冠溯源问题的几个方面。

 

第一个问题:新冠病毒是不是生物武器?

 

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是比较肯定的,不是。新冠病毒并不是做生物武器的很好的材料,因为新冠病毒的致死率太低了,被它感染了以后只有大约0.5%的人会病死。而且死的主要是老人和有基础病的病人。作为生物武器,希望针对的是那些健康的年轻人,也就是可以打仗的那些人,而且致死率要高一些才好。去针对老人、病人有啥用?难道是在帮助敌人让人口结构变得更健康一些吗?

 

而且,新冠病毒的传播方式是空气传播,现在认为还能通过气溶胶传播。这种传播方式是没法控制的。也就是说,把新冠病毒作为武器释放出去了,除了害到对方,也会害到自己。就像现在这样,全世界所有的国家都受到新冠病毒的危害。

 

所以,从这两方面可以认为,新冠病毒是不适合于做生物武器的,新冠病毒不可能是生物武器。

 

但是,有一些人还是认定新冠病毒就是生物武器,在美国、中国都有人这么认为。在美国主要是法轮功的人,以及极右的保守派,认为新冠病毒是中国搞出来的生物武器。但是美国的官方、情报部门是不这么认为的。他们发布的报告的第一条结论就是,新冠病毒不是中国制造的生物武器,不是中国有意释放出来的,而且在新冠疫情刚刚爆发的时候,中国政府是不知情的,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如果新冠病毒是中国搞的生物武器,那就会知道是怎么回事,知道是自己搞的生物武器泄漏出去了。所以,从这一点来看,也可以否认新冠病毒是生物武器。

 

但是,中国官方、官媒反过来要说新冠病毒是美国搞出来的生物武器,集中地在攻击德特时克堡军事实验室。德特里克堡以前搞过生物武器,但是从1969年开始就不搞了,因为从那时起美国在法律上禁止搞生物武器。美国是一个法治国家,如果法律上禁止了,那么就没有人偷偷摸摸地再去搞生物武器。美国有反对党、法院、媒体在监督着,如果谁敢偷偷摸摸地搞生物武器,后果很严重。如果是总统命令搞的,总统要被弹劾;如果是将军命令搞的,将军要被抓起来追究刑事责任。所以,既然在法律上禁止了,美国是不可能再去搞生物武器了,更何况是去拿一个不适合做生物武器的新冠病毒来做生物武器。

 

第二个问题:新冠病毒是不是人造的,或者说有没有经过人为的改造?

 

有一些人虽然不相信新冠病毒是生物武器,但是认为新冠病毒是人造的,是为了科研的目的把它造出来的,是武汉病毒所为了做病毒功能增加试验搞出来的。武汉病毒一直在研究蝙蝠的冠状病毒。蝙蝠冠状病毒没法很好地入侵人体细胞,那就对这个病毒做一番改造,让它很容易入侵人体细胞。这是一个很正常的科学研究,因为可能因此知道冠状病毒要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才会变得能够容易入侵人体细胞。有一些人认为,在做这种正常的科研的时候制造出了新冠病毒,结果不慎泄漏出去。

 

但是,我们用很简单的逻辑就可以认为,新冠病毒不是通过这个途径制造出来的。做病毒功能增加实验的目的是要让大家知道,原来的病毒没有这个功能,经过改造以后它才获得了这个功能。所以,必须要让人们知道这个病毒是经过改造的,就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去掩盖人工改造的痕迹,把它伪装成自然来源的病毒,因为这不符合做这项研究的目的。因此研究人员不会费心费力地去把序列里头的那些人工改造比如说人工拼接的痕迹都给抹掉。那么,如果新冠病毒是改造过的,我们就很容易发现序列里有人工改造的痕迹。但是,目前并没有发现有这种人工改造的痕迹,新冠病毒的序列看上去是自然演化而来的。

 

网上有一些传言,说里面有人工改造的痕迹,什么“密码子用的并不是病毒常用的密码子”、“有特有的福林位点”,这些都是经不起推敲的。目前公认的是,里面没有人工改造的痕迹。

 

第三个问题:新冠病毒是自然界自己产生的,那么它是怎么传到人身上的?

 

跟新冠病毒亲缘关系最近的是蝙蝠冠状病毒,它的祖先就是某一种蝙蝠冠状病毒。蝙蝠冠状病毒寄生在菊头蝙蝠的身上。菊头蝙蝠分布在中国、东南亚的深山老林里,武汉没有,所以就不太可能由蝙蝠直接就把新冠病毒传到武汉那里的人身上。那么,就要中间有一种动物来帮着传,也就是“中间宿主”,先从蝙蝠传到中间宿主,再传到人身上。目前这是主流的看法,它有以下这些理由:

 

第一,病毒通过中间宿主来传很常见,以前多次地发生过,包括跟新冠病毒比较接近的萨斯病毒,现在也认为是通过中间宿主传的。萨斯病毒跟新冠病毒一样,也是源于蝙蝠的冠状病毒,从蝙蝠传到了中间宿主,比如说果子狸,然后再由果子狸传到了人身上。

 

第二,新冠病毒很容易感染别的哺乳动物,并不是说只能感染蝙蝠和人。现在发现各种各样的哺乳动物都很容易被它感染。养殖场的水貂,动物园里的老虎、大象、狮子,野外的鹿,家养的猫,都能够被新冠病毒感染。也就是说,新冠病毒很容易找到中间宿主,再传给人。

 

第三,新冠疫情最早集中爆发是在武汉的华南海鲜市场,那里卖各种各样野生动物,很可能就通过它卖的某种野生动物传给人。现在认为,虽然第一次集中爆发是在华南海鲜市场,但在那之前新冠病毒已经在武汉传播了一段时间了。但是,现在也知道,武汉还有别的市场也在卖野生动物给人吃。所以,很有可能刚好有一批野生动物被新冠感染,然后被卖到了武汉的各个野生动物市场,陆陆续续地传染给了人,最终在华南海鲜市场集中爆发。

 

因为这些理由,现在学术界主流的看法倾向于新冠病毒是通过中间宿主传给人的。

 

最后一个问题,能不能排除是实验室泄漏呢?

 

不能,理由也有几条。

 

第一,中间宿主到现在还没有找到。那么,说通过中间宿主来传,虽然可能性很大,还不是定论,就没法排除有可能是实验室泄漏。“实验室泄漏”并不是说做改造病毒实验的时候泄漏的,而是研究从蝙蝠身上采取来的病毒标本的时候泄漏了。

 

第二,病毒从实验室泄漏这种事不罕见,在中国也发生过。例如,萨斯病毒在中国就发生过实验室泄漏。2004年,中国疾控中心的实验室保存的萨斯病毒的标本泄漏出去,在北京和安徽感染了9个人,其中一个人病死。以前泄漏过,当然现在也有可能发生泄漏,而且还是类似的病毒。即使是保护等级再高的实验室,像武汉病毒所号称有P4实验室,也会发生泄漏的事件,因为总会出现人为的失误。

 

第三,武汉病毒所是全世界研究蝙蝠冠状病毒的中心,从云南和其他地方采集了很多蝙蝠冠状病毒的标本保存在那里,而新冠疫情又是在武汉爆发的。刚好有一个研究新冠病毒的中心在武汉,疫情又首先在武汉爆发,当然也有可能是巧合,只不过有一些人就觉得未免太巧了吧?

 

第四,武汉新冠疫情爆发以后,武汉病毒所把原来放在网上一个数据库的蝙蝠冠状病毒的序列都撤掉了。这就让人觉得蹊跷。现在出现疫情了,本来那些蝙蝠冠状病毒序列是公开的,应该让大家去研究、做对比,干嘛把它给撤下来呢?

 

由于这些因素,虽然大多数人倾向于认为是通过动物的中间宿主来传的,也不能排除新冠病毒是武汉的实验室泄漏的。究竟是怎么样?现在没有定论,就需要研究。要研究清楚就需要中国配合。中国不配合,那么这个问题也就没法有定论。

 

据说美国有情报部门认为,在2019年11月左右有三个武汉病毒所的人去看病,出现的症状类似于新冠感染的症状。如果这是真的,是实验室泄漏的强证据。问题是我们不知道其真实性怎样。这就是为什么福奇博士要求公布这三个人的病例。如果真有这回事,那也会被掩盖起来,中国政府绝对不可能公布病例。所以,即使新冠病毒真的是从武汉实验室泄漏的,大家都吆喝着要去查,也不可能查的,没法找到证据,那么,对于新冠病毒的起源究竟是不是实验室泄漏,最多就只能怀疑了。

 

我刚才说的这四个方面的说法,是现在国际学术界对新冠病毒溯源的主流看法。美国情报部门出的报告的结论,跟我的这些说法很接近。这也不奇怪,因为那份报告就是由一批有分子生物学博士学位的专业人士,通读了关于新冠溯源的论文以后写出来的,所以还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表扬,说该报告讲科学,而不是宣扬阴谋论。认为新冠病毒是生物武器,是没有任何根据的阴谋论。

 

但是,这个报告出来以后,反而遭到了中国官方、中国官媒的攻击。这很冤,因为美国情报部门的报告有一些内容实际上对中国政府有利,是在替它说话。比如说,新冠病毒不是中国制造的生物武器。虽然美国民间有这种说法,但是这个报告把它否定了。也认为新冠病毒不是中国有意释放出来的。甚至还说,疫情刚刚爆发的时候中国政府是不知情的,不知道新冠病毒是怎么一回事。这些实际上都是对中国政府是很有利的说法。这也表明,美国情报部门写这份报告的目的并不是要抹黑中国,而是有比较客观的立场。结果中国方面反而不领情,对这份报告破口大骂。难道要这份报告得出的结论是新冠病毒是中国搞的生物武器,是有意释放出来的,中国政府是自始至终都知情的,才满意吗?

 

中国官方的这种反应让人觉得很奇怪,去宣扬阴谋论也是很莫名其妙的。相信阴谋论的人当然世界各国都有,美国也有。我刚才说了,美国也有人相信新冠病毒是中国搞出来的生物武器。但是,宣扬阴谋论的人现在都是在民间。川普在台上的时候,美国政府还有人相信、宣扬这种阴谋论,但是那些人现在在野了,现在代表美国政府的这些人没有在宣扬这种阴谋论。中国反而是以官方的身份来宣扬阴谋论,反过来说新冠病毒是美国搞出来的生物武器,整天就盯着什么德特里克堡实验室不放,这是很丢人的。以前川普政府宣扬阴谋论也丢人,现在美国政府已经不这么宣扬了,中国政府还在宣扬阴谋论,那么就很丢人,给人的感觉就是在耍无赖,在满地打滚,显得很心虚。

 

2021.8.29录制

2023.6.16整理



美国结束新冠紧急状态,中国呢?

9 08 2023年

新冠疫情发生之后,美国联邦政府曾经宣布进入紧急状态。现在三年多过去了,美国政府才宣布结束紧急状态。在这之前,美国的生活、工作早就已经恢复正常,一般的美国人早就不把新冠当回事了。现在宣布结束紧急状态,对人们的生活、工作不会有影响。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美国疾控中心追踪新冠疫情会有很大的影响。疾控中心没法再强制要求各个实验室向它报告新冠的检测结果,也没法要求各州向它报告新冠的各项数据。二是对医院的影响。医院不能遇到大量的病人就快速增加床位,没有了这方面的灵活性。三是对新冠检测、疫苗、治疗费用的影响。在紧急状态下,美国新冠的检测、疫苗、治疗全都是免费的,费用都由政府承担。紧急状态结束后,检测费用不再由政府承担,要由医保承担,可能要自付一部分;如果没有医保,就要完全自费了。由于美国政府囤积了很多新冠疫苗和治疗的药物,还没有用完,还可以继续免费,但已经不增加这方面的经费。等囤积的疫苗和药物用完或者过期,以后的疫苗和药物就要由医保承担。如果没有医保,就要自费。

 

紧急状态结束,并不意味着新冠就消失了。新冠在美国还存在,但不再是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威胁。美国现在因新冠住院的人数、死亡的人数都是疫情以来最低的。目前美国因新冠死亡的人数一周只有约1000人,最高的时候曾经一周就有2万多人死亡。一周1000人左右死亡是什么概念呢?就是一年大概有5万多人因新冠死亡,跟流感的死亡人数差不多,而且看趋势,死亡人数还会继续往下跌。2020年和2021年,新冠曾经是美国的第三大死亡因素。第一大死亡因素是心脏病,第二是癌症,第三就是新冠。到2022年,新冠变成了第4大死亡因素。今年新冠又继续下降为第7大死亡因素。也就是说,它虽然还是一个公共卫生的威胁,但已经算不上是重大的公共卫生的威胁了。而且从趋势来看,这个威胁会越来越低。

 

为什么新冠在美国不再是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威胁呢?最主要的原因是,几乎所有美国人体内都已经有了针对新冠病毒的抗体,或者是接种新冠疫苗产生的抗体,或者是曾经被新冠感染产生的抗体。美国疾控中心截止到2022年第3季度的最新数据,16岁以上的美国人96%以上体内都有了针对新冠的抗体。半年过去了,有抗体的人应该更多了。在这些人当中,有48%的人接种过疫苗并被新冠感染过,有26%的人接种过疫苗,但从来没有被新冠感染过。疫苗对他们保护得非常好,我就属于这26%的人。还有22%的人没有接种疫苗,但被新冠感染过,体内也产生了抗体。所以,有75%的美国人接种过疫苗,得到了疫苗的保护。特别是美国65岁以上的老人,有95%已经接种过新冠疫苗,有些地区几乎所有的老人都接种过新冠疫苗。老人是新冠最高危的人群,他们已经得到了疫苗的保护,风险就大大地降低了。另外一个因素是,现在已经有了能够治疗新冠的特效药,那就是辉瑞公司生产的Paxlovid,能够很有效地避免轻症转成重症。疫苗和特效药,是美国能够让新冠不再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威胁的两大因素。

 

有人可能会说,不是曾经大肆宣扬、要求全民戴口罩预防新冠感染吗?现在回头看,戴口罩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有一些临床对照试验的结果表明,全民戴口罩并不能有效预防新冠感染,没能降低新冠的感染率。当然,那些主张戴口罩的人对这样的研究结果是很不满的,说临床对照试验不能用于证明全民戴口罩有效没效。这让我想起那些老中医,老是说临床对照试验不能用于证明中药有效没效。这都是借口。临床对照试验是证明一个药物有没有效、一个预防措施或治疗措施有没有效的金标准。不能因为被证明了没有效,就认为这个标准没用。

 

在美国,要不要接种新冠疫苗、服用新冠药物已经完全政治化了,不同政治立场的人有不同的观点。保守派往往不相信疫苗,也不相信特效药。他们相信的是那些偏方,什么羟基氯喹、伊维菌素,反而不相信临床对照试验和实际应用结果证明很有效的Paxlovid。所以,越是保守的地区,疫苗的接种率就越低,Paxlovid的使用率也越低,新冠死亡率就越高。在州的层面,后果还没那么明显,因为自由派的州也有保守地区,保守派的州也有自由派的地区。但是在郡的层面,后果就非常明显。拿川普的支持率作为指标就会发现,一个郡越是支持川普,它的疫苗接种率也就越低,而新冠的死亡率就越高。最支持川普的那些排在前10%的郡,他们的新冠死亡率是川普支持率最低的那些排在最后10%的郡的2.7倍,差别非常明显。这也说明,意识形态是会杀人的。

 

最后顺便说说中国的情况。党中央虽然早就宣布中国已经取得了防疫的决定性的重大胜利,但新冠疫情在中国并没有真正结束。现在又来了一波新的新冠疫情,连习近平到雄安视察也戴上口罩了。陪同他视察的、接待他的、迎接他的人也都戴口罩。其中只有一个没戴口罩,不知道这是个什么人,居然敢在大领导面前有不戴口罩的特权。但不管怎样,普遍都戴起了口罩。而在美国,现在几乎没有人戴口罩。从戴不戴口罩就可以说明,美国的疫情已经过去了,而中国的疫情没有过去。

 

我怀疑不久前的中国甲流疫情实际上也是新冠疫情,只不过把它掩盖下来,换了另外一种说法。原因很简单,如果中国当时真的发生了甲流疫情,那么其他国家也会有。流感不是国界能够挡得住的,不可能只在一个国家有甲流疫情,而其他国家都没有。所以,那一次很可能就是新冠疫情改了一个说法。这一次的新冠疫情因为流感季节早就过去了,不好意思再拿甲流作借口,只好承认发生了一波新冠疫情。这一波新冠疫情应该比“甲流”的那一波新冠疫情严重得多,但跟去年12月和今年1月的那一波疫情比,相对来说应该没有那么严重,因为现在的中国人几乎都已经在上一波疫情中被感染过了,体内还有抗体。但自然感染产生的抗体跟打了几针信使RNA疫苗相比,还是没那么有效的。而且,中国也没有大规模推广辉瑞治疗新冠的特效药,所以中国跟美国还是不一样的。

 

没有接种过有效的疫苗,也没有特效药,新冠对于中国就还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威胁。虽然这一波的严重程度会比上一波轻一些,但还是会相当严重。当然了,中国有自己的办法,那就是隐瞒不报,不告诉你准确的住院人数、死亡人数。只要不报就相当于没有,就相当于不严重,就可以继续宣布中国已经取得了防疫的重大胜利。

 

2023.05.11录制

 

2023.06.15整理



聊天机器人的真与假

28 07 2023年

美国公司搞的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ChatGPT,在美国火了一阵之后,在中国突然也火起来了。但中国用户是没法用ChatGPT的,连接上去会显示“你所在的地区不能使用”。在墙内就冒出了不少山寨版、冒充版的聊天机器人,号称能提供链接到ChatGPT的服务,声称因为使用ChatGPT服务是要付费的,所以用它的服务也要付费。这当然是骗人的,因为使用ChatGPT是免费的。他们以付费服务的名义收钱,而且收得挺高,花多少钱问多少问题都是明码标价的。很多人都去试一下,山寨版、冒充版就赚了很多钱,有一个微信公众号以ChatGPT的名义据说几天内就赚了好几十万元。但它并没有真正连到ChatGPT,而是连到山寨版的聊天机器人,质量很差,提供的答案也非常荒唐可笑。这不仅骗钱,也败坏了ChatGPT的名声。有些人就以为名气这么大的ChatGPT原来也不过如此,实际上还是很愚蠢的。

 

还有的人冒充ChatGPT不是为了骗钱,而是出于政治目的。很多人都在传一个号称ChatGPT的问答:问中国能不能打下流浪到中国的美国气球,它说不行,打下民用飞行器是违反国际法的;但是再问它美国能不能打下流浪到美国的中国气球,它的回答就变成美国有权利打下侵犯美国领空的东西。很多人就认为ChatGPT的回答太双标,甚至有人怀疑ChatGPT是美国政府搞的一个阴谋。其实,这个问答是某个小粉红或某个反美斗士捏造出来的。如果拿这两个问题去问正版ChatGPT,它给出答案是一致的,都说如果流浪气球没有构成威胁,把它打下来是不妥的,应该对它进行监视,防止它造成公共安全等方面的危险。还说,必要时应该考虑联系释放气球那一方,把气球收回去。不管同不同意这个回答,它并没有双标,对两个问题的答案都是相当一致的。

 

我也试用了一下ChatGPT,发现了一些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它的英文回答的质量普遍比较高,比中文回答的质量高得多。我问它,方舟子对中医是怎么评价的?英文回答是:方舟子一贯提倡循证医学,批评中医是建立在迷信基础上的,没有科学依据,应该接受科学的检验;方舟子还批评中国政府倡导中医不利于科学的普及和医学的进步。这个回答比较准确,基本概括了我对中医的看法。但是中文的回答却变成:方舟子在多次演讲和多篇文章中对中医表示赞赏,只不过认为中医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个答案就完全与事实不符了。我还问它,方舟子是怎么评价韩寒的?英文的回答是:不知道方舟子曾经对韩寒发表过特定的言论,但由于方舟子一贯提倡科学,所以韩寒有可能因为某些不科学的言行遭到了方舟子的批评。这个回答虽然不符合事实,但是它承认自己不知道,然后做了一个还算比较合理的推测。但中文的回答却变成:方舟子多次对韩寒的文学才能和影响力表示赞赏,也对韩寒的某些问题表示了不满。这跟它对中医问题的回答一样,完全是一个模式化的、想当然的、胡编出来的回答。

 

第二个问题是,让ChatGPT写比较规范的模式化小论文,能写得像模像样、足以乱真,但是让它写比较具有创造性的体裁的文字,就不行了。比如让它写一首诗,一看就是乱写的。特别是让它写一首中国的古体诗,它只知道每个句子要有固定的字数,四个字、五个字、七个字,却连押韵都不知道,还没有学会写中国的古体诗至少要押韵,格律更不用说了。

 

第三个问题是,它的文字表达的质量高于它内容的质量。它写的小论文像模像样,光看它的表达没有什么毛病,但是内容就参差不齐了,有的相当准确,有的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混在一起。比如我问它:你认为哪一首唐诗是最好的?它提供了两个答案,第一个说是李白的《静夜思》,这算是一个不错的答案。第二个答案认为杜甫的《南乡子》也是最好的唐诗之一,但杜甫根本就没有写过一首《南乡子》的诗。“南乡子”是宋词的一个词牌。它把虚假信息掺杂在里头了。我问它:你认为哪一首宋词是最好的?答案就更离谱了。它提供了两个答案,一个是李白的《独坐敬亭山》,这个答案一方面搞错了年代,另一方面把诗当成词了。另一个答案说是李清照的《秦川雄师秦川少师行》。李清照没有写过这样一首词,这首词在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是它胡编的。所以,它在不知道答案的时候就会胡编一个出来。

 

ChatGPT刚刚推出没多久,难免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我相信这些问题会逐步得到解决,ChatGPT会越来越完善。

 

现在看到ChatGPT火了,中国也号称要跟着研发类似的聊天机器人。《经济日报》发表的一篇文章说,“中国版ChatGPT并不遥远,中国在数据、算法、算力都有良好基础”。问题是,中国搞聊天机器人缺的并不是什么“数据、算法、算力”,缺的是言论自由。聊天机器人是要聊天的,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言论的问题,没有言论自由是无论如何搞不好聊天机器人的,甚至连研发都不行。就像这几天,因为ChatGPT火了,中国有一家公司也跟风推出了自己的聊天机器人,放在微信上。有人问了机器人一个问题:你怎么评价习近平?这个聊天机器人很知趣地大拍习近平的马屁。但即使这样也是犯忌的,不许擅自对习近平进行评价,不管是批的还是吹的都不行。所以,这个聊天机器人当即就被下架了,微信号也被封了,说是“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

 

而搞聊天机器人是很难防止人们问这种敏感问题的。就像很多人都在问ChatGPT:“一个肩膀可以扛200斤麦子吗?”这个聊天机器人就不停地否定:“这是不可能的”“很可能会造成严重的肌肉损伤或关节损伤”“是不健康的”等等。大家都这么问,最后说不定就把ChatGPT的这个观点硬给扭转过来了。

 

这种问题在中国版的聊天机器人是不能问的,这是非常敏感的问题。在中国搞聊天机器人,肯定要设置无数敏感词,这就会让聊天没法顺利进行,给出的答案可能就是一大堆星号,或者拒绝回答问题。万一聊天机器人给出一个反动的答案,又漏网了,那么研发这个机器人的公司就要倒霉了,机器人有可能被下架,工程师有可能被抓。

 

所以,在中国搞聊天机器人有很大的风险,是没有前途的,不适合中国国情。中国搞人工智能还是应该往适合中国国情的方向发展,比如研究怎么通过大数据更好地进行监控,更好去抓人。这方面中国肯定是世界独步,美国想都别想搞得好。

 

2023.02.13录制

2023.05.17整理



喝酒究竟对健康有没有好处?

11 07 2023年

适当的喝酒对身体健康是有好处还是有害处,在网上可以说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了,经常引起争议。我以前写过几篇文章讲过这个问题,介绍说,多年以来,有很多研究都表明适当的喝酒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我因此遭到了一些攻击,特别是一些号称也做科普的人的攻击,说我因为本人喜欢喝酒,就夸大了喝酒的好处。他们说,酒精是一级致癌物,致癌物是没有安全值的,哪怕只喝一滴酒也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首先我要澄清一下,我算不上是喜欢喝酒的人,只是偶尔喝一点红酒而已。我之所以要写文章介绍适当喝酒能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研究,纯粹是为了做科普,并不是给自己爱喝酒找一个科学依据。

 

其次,酒精的确是一级致癌物,喝酒的确会增加罹患癌症的风险,但是这跟适当的喝酒可能有健康方面的其他好处,比如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是不矛盾的。一种食品既可能有对身体健康有害的一面,也可能有有益的一面,所以不能以酒精是致癌物来否认酒精有可能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致癌物没有安全值,这没错,哪怕只是摄入一点致癌物也能够增加癌症的风险。但是致癌的风险跟摄入致癌物的量有关。量越大,致癌的风险越高;而量越小,致癌的风险也就越小,甚至小到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并不是说只要是致癌物就不能吃、不能喝。如果某种含致癌物的食品并没有任何好处,那当然要尽量避免摄入;但是如果它在一定的量的范围内对身体健康有好处,那么也没有必要对它非常恐惧、排斥,不敢碰它。只要把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它致癌的风险就可以忽略,而接受它对身体健康方面的好处。这是一个权衡利弊的过程。我们对很多食品都要这样权衡利弊,对于喝酒也应该这样。

 

最近,《美国医学会杂志》发表了一篇论文,研究的就是喝酒跟死亡率的关系。它是一篇综述,从以前一百多项研究结果中,找出每天摄入酒精的量跟全因死亡率的关系。每天摄入酒精的量指的是平均的量,全因死亡指的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因素导致的死亡,由于癌症、心血管疾病或别的原因导致的死亡都统计在内,不去具体分析死因。这篇论文的分析结果表明,跟滴酒不沾的人相比,每天喝酒不到1.3克酒精的人,死亡率降低了4%;每天喝酒1.3克~24克酒精的人,死亡率降低了7%(这两个结果没有统计学意义);每天喝酒25克~44克酒精的人,死亡率增加了5%(这个结果也没有统计学意义);每天喝酒45克~64克酒精的人,死亡率增加了19%;每天喝酒65克酒精以上的人,死亡率增加了35%(这两个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有没有统计学意义是什么意思呢?它表示的是这个结果可不可靠,是偶然因素导致的,还是真实的。统计学上用p值来表示一个统计的结果有没有意义,p值太大就没有意义,p值小才有意义。p值要取多大才表明它有意义还是没有意义呢?这就很主观了。业界一般认为p=0.05是可以接受的一个标准,意思是如果假定适量喝酒能降低全因死亡率,那么这个假定不成立的概率只有5%。如果p<0.05就是可接受的,是有意义的,p>0.05就没有意义。我看了那篇论文关于适量喝酒能够降低死亡率的风险那一项结果,p=0.07,刚刚超过p=0.05,所以就被认为无意义,但已经非常接近有意义了。

 

通俗地说,这篇论文的分析表明,如果喝酒太多,每天摄入的酒精超过了44克,会增加死亡风险;但如果每天摄入的酒精的量不到25克,就不会增加死亡风险,反而有可能降低死亡的风险,只不过这个结果没那么可靠。然而,即使它不降低死亡的风险,也没有增加死亡的风险,那些主张只要喝一滴酒也有害的就说不通了:既然每天喝不到25克酒精也会对身体造成伤害,也会增加癌症的风险,那么也会增加死亡率,为什么没有增加死亡率,反而有可能降低死亡率呢?这意味着,在那个范围内喝酒对身体有其他方面的好处,能够抵消致癌的风险,导致死亡率没有增加,反而有可能降低。

 

喝酒过量、酗酒对健康只有害处,没有好处,这是没有争议的,是公认的事实。有争议的是,适量喝酒是不是对健康有某些方面的好处,能够降低某些疾病的风险。多年以来,有大量的研究都表明适量喝酒的确能够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甚至能够降低老年痴呆的风险。这些研究有的是观察性的研究,做过调查统计的;有的是实验性的研究,做过动物实验、人体的实验、体外实验,我认为证据是比较充分的。有人说这些研究都是酒厂赞助的,有利益冲突,不可信。并非如此,有一部分研究的确是酒厂赞助的,但更多的研究并没有利益关系。

 

即使有一天,有非常充分的证据表明适量喝酒的确能够降低某些疾病的风险,但由于酒精毕竟是一级致癌物,再少的量也能够增加癌症的风险,所以医学部门也不会建议人们每天要摄入一定量的致癌物。他们最多也就建议每天喝酒不要超过多少,而不会建议每天应该喝多少。不过,作为个人,我们可以有自己的判断、选择,这跟公共卫生政策制定者的思路是完全不一样的。公共卫生政策的制定必须要考虑到所有的人,而我们作为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做一个权衡利弊的选择。

 

要考虑自己是属于癌症还是属于心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以此决定喝酒对自己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如果属于癌症的高危人群,例如有口腔癌、肝癌家族史,或者是乙肝患者,得肝癌的风险比较高,那么应该尽量避免喝酒,因为他们喝酒得癌症的风险要高于喝酒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是弊大于利的。但如果不是癌症的高危人群,而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例如有冠心病家族史、高血压、总胆固醇的量比较高、高密度脂蛋白的量比较低、男人在40岁以上、女人在50岁以上,那么适量喝酒对他们来说可能是利大于弊的。如果是年轻女性,得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本来就比较低,喝酒反而会增加得乳腺癌的风险,她们也应该避免喝酒。

 

喝多少酒算是适量呢?男人和女人是不一样的,因为酒精对女人的伤害要比对男人的伤害大得多。如果男人平均一天喝酒不超过两杯,女人平均不超过一杯,就算是适量了。但杯子有大有小,怎么算呢?我们喝不同的酒,用的杯大小是不一样的,啤酒杯是最大的,葡萄酒杯是中等的,喝白酒的杯子很小,根据不同的酒用不同的杯来算就可以了。究竟怎么样算适当的喝酒,没必要算得那么精确,没必要拿量筒来量多少酒精,大概有一个量的概念就可以了。

 

2023.04.09录制

2023.05.16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