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证明男女大脑有别

4 11 2024年

男人和女人的大脑有没有差别?这是一个已经争论了很长时间的问题。

 

早在100多年前就有人测过,男人的平均脑容量比女人大。学术界当时还流行着性别歧视,认为这表明男人的确比女人聪明。这种说法现在看来当然是不成立的,不能根据脑容量的大小来说明一个人是聪明还是愚蠢。一般来说,体型较大的人,脑容量往往相对比较大。男人平均体型比女人大,如果根据体型大小进行校正,就会发现男人的脑容量和女人的脑容量其实没差别。

 

后来又有人对大脑的解剖结构做了更详细的研究,发现男女之间大脑的解剖结构存在着一些差别。比如男人大脑的白质部分相对多一些,而女人大脑的灰质部分相对多一些。大脑的灰质是中枢神经细胞集中的地方,比白质更重要,能不能反过来说女人比男人聪明呢?

 

脑部解剖结构的差异能不能反映大脑功能的差别很难说,而且这种解剖都是对尸体做的解剖。不过,现在已经有办法在人活着的时候就去研究他的大脑结构功能,那就是做核磁共振扫描(MRI)。因为研究的是大脑的功能,所以这种扫描就叫“功能性MRI”,简称“fMRI”。之前已经有人拿男女的fMRI扫描图对比研究,发现了差别,但也有人研究认为差别很小。也就是说,这个问题还是没有一个一致的结论。

 

最近,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想到用人工智能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他们建了一个深度学习的模型,拿了1000名20岁~35岁的健康人的fMRI扫描图对它进行训练。为什么要找比较年轻的成年人呢?他们已经成年,脑部不再发育;也不会因为过了35岁,大脑开始衰退。总之不会由于发育或衰老导致变化。另外,找健康人是要避免病变发生的变化。

 

用年轻、健康的成年人的大脑扫描图对深度学习的模型进行训练,告诉它哪一张图是男的,哪一张图是女的,让它训练分辨。训练之后,再拿这些人的另外一套大脑扫描图让人工智能识别,看哪一张是男的,哪一张是女的。结果发现,识别的准确性很高,高达90%以上。但因为用的是同一批人的大脑扫描图,有可能存在着偏差。于是又从美国、德国的其他机构找来另外400多人的fMRI扫描图进行识别。这一次是人工智能之前没有碰到过的人的大脑扫描图,识别结果的准确性稍微差一些,但也高达80%以上,准确性还是很高的。这个结果可以说比较客观,因为不是人判断的,而是机器判断的,证明了男女人脑的确存在差别。

 

研究人员还让人工智能说明究竟是大脑的哪一部分男女存在比较大的区别。结果发现,存在差别的部分跟自闭症、多动症、精神分裂症、帕金森症、抑郁症有关。而这些精神、神经方面的疾病,已知存在着男女差别,比如女的得抑郁症的比男的多,而男的得精神分裂症、自闭症、多动症的又比女的多得多。出现男女差异的大脑的功能区域刚好跟存在着男女差异的疾病有关,所以进一步对这些差别进行研究,可能有助于对这些疾病的了解和诊断。

 

还存在着一个问题:男女大脑的差异是先天就这样,还是后天形成的?是受到性激素的影响,还是受到了文化环境的影响?大脑极有可塑性,从这种研究是看不出来的,也许各方面的影响都有。

 

2024.03.06录制

 

2024.09.10整理



女子体育成绩会不会超过男子

26 10 2024年

阿尔及利亚女拳击选手凯里夫获得了奥运会冠军,川普在演讲时又造谣说,一个变性人参加女子比赛获得了冠军。我以前说过,凯里夫不是变性人,她一出生就是女性,没有变过性别。这个事件最多只是对如何认定性别有争议,而不是变性人能不能参加体育比赛的问题。

 

有人说,既然性别有争议,那么为了公平起见,是不是应该让性别有争议的人另外分组比赛呢?首先,凯里夫性别本来没有争议。她从2018年开始参加国际比赛,一开始成绩也并不是很好,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后来成绩越来越好,东京奥运会进入了1/4分决赛,2022年世界锦标赛进入决赛,没有获得冠军,但也没有争议,她一直被认为是女子选手。直到2023年参加世界锦标赛,她打败俄国选手进入决赛才有了争议。因为国际拳协是俄国资助的,会长也是俄国人。俄国选手被打败了,他们就说凯里夫性别有问题,撤销了她的比赛资格。但究竟通过什么测试查出有问题,国际拳协说法前后不一、相互矛盾。一开始说测出了XY染色体,后来又说测出血液中的睾酮含量比较高,最新的说法又变成没有测过睾酮含量,是用别的方法测的,而用的什么方法要保密。所以,国际拳协从来就没有公布过检测结果,就是为了报复巴黎奥运会不让俄国队参加,也为了报复国际奥委会把国际拳协除名,才故意挑起事端来抹黑奥委会。

 

其次,没法做到给性别真正有争议的选手分组比赛,因为有性别争议的选手人数太少,不可能让他们自己去比。如果为了公平,是不是还要查每个选手血液中的睾酮含量,再根据睾酮含量高低来分组比赛呢?即使睾酮含量一样,而每个人对睾酮的敏感性不一样,它的作用也就不一样,是不是还要测睾酮受体对睾酮的敏感性,再根据敏感性来分组比赛呢?再推而广之,为了公平,篮球是不是还要根据身高来分组比赛、游泳是不是要根据手臂的长度来分组比赛?如果这样做,比赛就没法进行了。我们要承认,一个运动员能够获得好成绩跟他的天赋有关,是天赋加努力的结果。那么,他具有某种先天的优势,我们也只好认了。

 

男运动员的比赛成绩之所以普遍比女运动员好,主要原因在于男人睾酮的含量比女人高。睾酮含量高就会导致肌肉比较发达,也会导致血红蛋白含量比较高,这些对运动能力有很大的帮助,也就有助于获得比较好的比赛成绩。不过也有人测过奥运选手体内的睾酮含量,发现大约25%的男选手体内的睾酮含量偏低,而只有5%的女选手睾酮含量偏高。所以,睾酮含量高是不是真的对获得较好比赛成绩有那么大的作用,值得怀疑。而且,并不是所有体育项目都跟肌肉的发达程度、血红蛋白的含量高低有很大关系。有些项目的成绩好坏主要跟身体的柔软性、平衡性有关,这种体育项目男的就不如女的,比如平衡木、艺术体操。不过,这类项目男选手不会去参加,没有男子项目。

 

那些既有男子又有女子的体育项目,女性有没有可能跟男性一较高低,甚至超过男性呢?也有。有的射击项目,女选手的成绩就能超过男选手,而且已经被证明了。双向飞碟射击早在1968年就纳入了奥运会项目,有很长一段时间不分组,男女混在一起比。在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上,中国女选手张山打败了所有男选手,获得了冠军。这是奥运会历史上第一次女选手击败男选手获得奥运会金牌,让那些男选手觉得很丢人,所以下一届的亚特兰大奥运会,国际射击协会规定,双向飞碟射击只许男选手参加,禁止女选手参加,免得再出现女选手把所有男选手都打败的情形。悉尼奥运会允许女选手参加双向飞碟射击,但分成了男子项目和女子项目,就再也没有机会让男女同台比赛来证明女的比男的强了。

 

别的项目女的也有可能超过男的,特别是涉及到耐力的项目,男女差距比较小,女的有可能超过男的。有人对世界纪录做过统计,对比了男女世界纪录的差距。一般来说,男子世界纪录比女子世界纪录好8%~12%。但长距离游泳,男子世界纪录只比女子世界纪录好5%,这是差距最小的世界纪录。也有人统计了500多万人次超长距离赛跑的成绩,发现跑的距离越长,男女成绩的差距越小,最后女子超过了男子。男子跑5000米平均比女子快15%,但跑马拉松只比女的子快11%。距离越拉越长,差距越来越小,超长距离长跑超过300公里,女子成绩就超过男子了。

 

男子体育成绩之所以普遍比女子好,除了有先天的优势,可能也跟文化有关。在传统社会中,人们认为从事体育运动是男人的事情,女人不应该参加体育运动,所以女孩从小就被认为不应该蹦蹦跳跳。凯里夫小时候喜欢拳击,但他爸认为女孩子不应该搞拳击,一开始是反对的。即使是在比较现代化、比较文明的社会,对女孩子从事体育的偏见或者成见也一直存在。女人从小就不被鼓励从事体育活动,从事体育活动的机会和时间比较少,就比较不容易冒出体育人才,所以她们的体育运动成绩普遍比较差。这也是一个可能的因素。随着人类社会越来越注重男女平等,男女的差别越来越小,以后女子体育运动成绩也会越来越好,男女的差距也会越来越小。在很多项目,女子就很可能会超过男子。

 

女孩子的学习成绩也是这样。我小时候就听人们说,女的别看小学成绩很好,一上中学就不行了,能够考上大学的女生比男生少多了。我们那个时候的确这样。现在的中国社会比我们小时候开明一些,这种情况可能好了一些,但是未必有根本的改观。中国社会仍然存在着对女性的歧视,仍然认为女孩子首先要靠颜值吃饭,而不是靠学习吃饭。

 

美国毕竟男女相对比较平等,所以美国中学女生学习成绩反而普遍比男生好,能够上好大学的比例越来越高于男生,其中最明显的是加州大学。加州大学录取时基本上就是看学习成绩,录取的女生比例越来越高于男生。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最近公布了今年的录取情况,女生占比高达58%,男生只有37%。还有一小部分学生或者不说自己的性别,或者说自己既不属于男的,也不属于女的,所谓非两分法性别。不管怎样,女生的比例已经远高于男生了。以至有些人认为这样下去不行,以后录取应该照顾男生,不然性别平衡就被打破了,对社会的发展不利。女孩子以后的体育成绩也会像学习成绩一样越来越好,但首先要打破性别的偏见。

 

2024.08.11录制

 

2024.09.02整理



赵立坚妻子得乳腺癌的问题

24 10 2024年

原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的妻子发微博透露,她在去年6月份查出了乳腺癌。因为他们夫妇俩喜欢说假话、在网上炒作,所以很多网友都怀疑她是没病装病炒作。我觉得没必要怀疑。首先,她晒出了跟赵立坚挤在病床上的照片,虽然用美颜滤镜把赵立坚修成了小白脸,但还是能看出是赵立坚本人。其次,她有没有生病,她的同事和朋友、亲戚应该都知道。如果没病装病,不等于告诉同事、亲戚、朋友她是一个骗子吗?所以应该不至于装病。

 

不过她的乳腺癌究竟严重到什么程度倒是很可疑。她说是乳腺癌5期,但癌症分期最严重的就是4期,也就是癌细胞已经扩散到全身,没有5期一说。乳腺癌有一个0期,也许她因此就把4期叫做5期,但这说不通,不能因为有0,4就变成5了。

 

就算她得的是最严重的4期,表明癌细胞已经扩散到了其他器官,比如骨头、肝、肺,这种情况下想通过手术治疗就没有意义了,因为已经不可能通过手术把癌细胞、肿瘤清除干净。只有在很特殊的情况下,比如为了缓解疼痛,或者肿瘤太大造成堵塞,才有必要做手术,一般情况下就没必要做手术了。但赵立坚妻子又说她的癌症一发现,医生马上就安排了手术,而且由于癌细胞已经扩散到了淋巴结,还做了淋巴结清除。也就是说,她做了乳房切除手术,然后把附近的淋巴结也都清除了。从她的描述看,不是已经扩散到远处器官的4期癌症,而像是3期。3期指的是癌细胞扩散到周围的淋巴结,还可以通过手术进行治疗,所以她有可能把3期夸大成了5期。

 

但她又说得的癌症是最严重、已经没有多长时间可活的那种,又像是4期。医生跟她说,做完手术后还要进行化疗和放疗,否则只有6个月时间可活;做化疗和放疗还有50%的可能性活6~24个月。说一个人“只有几个月可活”, 经常是电视、电影里的医生才会下这样的判断,一个好的医生不会这么跟癌症病人说。由于存在个体差异,每个人不一样,即使是癌症晚期,很严重了,有的人也可以活比较长的时间,并不是6个月就非死不可,所以好的医生不会这么下所谓的死亡诊断书。癌症病人能活多长时间,在医学上用概率来表示,常用的指标是“5年存活率”。乳腺癌晚期,癌细胞已经扩散到远处,5年存活率是31%。这是美国的数据,中国也许会低一些。

 

不过赵立坚妻子得的乳腺癌比较特殊,按她的说法是三阴性乳腺癌,属于比较凶险的。所谓三阴性乳腺癌,是指癌细胞上面没有雌激素受体、没有孕酮受体、没有HER2蛋白质或量非常低,这三种东西都没有就叫“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如果有雌激素受体或者孕酮受体,就可以进行激素治疗;如果有HER2蛋白质,也有针对它的药物。这三种都没有,很多药用不上,一般就要化疗;如果可能,还可以做免疫治疗。由于三阴性乳腺癌能够用的药比较少,所以治疗效果比一般的乳腺癌差,晚期三阴性乳腺癌的5年存活率低到只有12%。但不管怎样还是有一定的存活率。

 

赵立坚妻子决定放弃所谓的西医治疗,也就是放弃现代医学的治疗,去找中医做调理。她试了好几个中医,最后发现一个中医水平特别高,吃了他的药两天就见效。这是不可能的,不可能有什么治疗癌症的中药,吃了药感觉两天之后就有效果,那是心理作用;或者药物里摻了什么东西,让人吃了舒服一些,不等于有疗效。目前没有发现任何中药对于治疗癌症有效。理论上也不可能有效,因为中医以前连癌症是什么东西都不知道,怎么可能通过经验摸索,发现能够治疗癌症的药物呢?如果做正规的治疗,5年存活率还有12%,并不是零;现在放弃了,去找中医,5年存活率就变成0了。就像“林妹妹”陈晓旭,也是得了乳腺癌,也是放弃了西医的治疗,看中医、吃中药,很快就去世了。

 

乳腺癌只要早发现、早治疗,效果非常好。现在治疗乳腺癌的技术很成熟,药物也很好。如果发现的时候癌细胞还没有扩散,几乎都完全可以治好,5年存活率高达99%;三阴性乳腺癌治疗效果较差,但也能达到90%以上。如果癌细胞只是扩散到周围的淋巴结,还没有扩散到远处,可以通过手术切除、清除来治疗,效果也还可以,5年存活率能够达到80%以上,三阴性也有60%以上。

 

怎样才能早发现呢?那就要做乳房X光拍照筛查。美国建议45岁~54岁的女性每年都做这种筛查,55岁及以上可以隔年做一次,而高危人群要每年做核磁MRI筛查。赵立坚妻子所在的部门福利很好,想必每年都做体检,如果有乳腺癌,应该能查出来。她为什么等到晚期才查出来,我们就不知道了。也许她根本就不相信现代医学的体检和筛查手段,信的是中医把脉,而把脉是把不出有没有癌症的。也许就是因此被耽误了,等到疼得不行了再去查,才发现是癌症晚期。

 

对赵立坚妻子得了癌症晚期,网上很多人幸灾乐祸,觉得活该,是报应,因为赵立坚很招人恨。特别是在疫情期间,他说的“偷着乐”那种言论更招恨。不过那是她老公的事,没必要搞牵连,老公招人恨就把妻子也恨上。即使赵立坚本人得了癌症晚期,我们也没必要幸灾乐祸,他毕竟不是穷凶极恶的大恶人。从人道主义的角度,我们还是应该同情一个病人。

 

2024.08.09录制

 

2024.08.31整理



男人方向感真的比女人好吗?

21 10 2024年

很多人有这样的生活经验:男人的方向感比女人好,女人都是路痴、路盲。但这种生活经验往往是靠不住的,会把一些个案夸大成普遍的事实。不过,近年来的确有研究发现,男的方向感要比女要好一些,但差别不是那么大。这是很严肃的、比较严谨的研究得出的结论。怎样解释这个差别呢?有两种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男女在方向感方面的差别是天生的。所谓天生就是由基因影响的,那么,这种男女基因的差异是怎么来的呢?是进化来的。怎么进化来的呢?主张天生这一派认为是人类进化早期男女分工不同导致的。那时候的男人分工打猎,打猎要长途跋涉,要在森林里转来转去,所以对方向感的要求就很高。而女人的分工是采集食物,活动范围基本上就在家附近,对方向感的要求就没那么高。由于对男女双方的方向感要求不一样,自然选择导致男女在这方面的基因差异。

 

另一派观点认为,这种差别不是基因导致的,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的,是文化不同造成的。人们一般会从小就鼓励男孩去户外活动、去闯,这就是在培养他们的方向感。而女孩被鼓励呆在家里。长大后就导致男女在方向感方面出现差别。但这跟基因没有关系,是后天教育培养的结果。

 

这两派的观点哪一派是对的呢?以前人们倾向于认为天生的这一派是对的,不过最近也有研究认为后天的、文化不同这一派可能是对的。

 

2024.01.23录制

 

2024.08.26整理



从奥运会女拳击手风波谈性别决定的复杂性

20 10 2024年

巴黎奥运会又发生了大事,这一次是关于女子拳击赛。阿尔及利亚女子拳击手凯里夫一拳打到意大利选手脸上,意大利选手受不了,仅46秒就认输了。但是她输了不服,暗示凯里夫是男的,她才打不过。那些一直反对转性别者参加体育比赛的保守派,包括意大利总理、美国前总统川普、马斯克、《哈利·波特》的作者罗琳,还有一大批川粉以及中国的小粉红,也都趁机拿这事攻击转性别,把凯里夫说成是一个变性女,说她本来是男的,但自称是女的,国际奥委会就让她参加女子拳击比赛。

 

这完全是在造谣。所谓转性别,是指出生时是一种性别,后来改成了另一种性别。转性女就是出生时是男的,后来改成了女的。但凯里夫不属于这种情况。她出生就被认为是女的。她爸爸向记者出示了出生证,上面写的就是女。有人可能会怀疑出生证的真实性,是不是像中国办证的那样伪造了一张出生证?但她还有小时候的照片,长相、打扮明显就是一个小女孩,从小就是按女孩抚养的。

 

她在2018年第一次参加国际女子拳击锦标赛,第一轮就被淘汰了;2019年又参加了女子拳击锦标赛,也是第一轮被淘汰。她后来参加东京奥运会,成绩好了一点,但在四分之一决赛时被淘汰,没有拿到奖牌。2022年才第一次拿到奖牌,是世界锦标赛亚军。所以,她并不是参加拳击赛就所向披靡、没有哪个女子拳击手打得过她,而是至少有9个女子拳击手曾经打败过她。

 

以前没有人怀疑凯里夫的性别,没有任何争议,一直到2023年的世界锦标赛,她打败俄国选手进入了决赛,才出了大事。世界锦标赛是国际拳联主办的,而国际拳联现在由俄国控制,是俄国的国企出资养着,领导人也是俄国人。她打败俄国选手进入决赛,俄国人就找茬,对她做性别检测。国际拳联说她没有通过性别检测,也就是说她不是女的,而是男的,并借此直接取消了她的参赛资格。但国际拳联没有公布检测结果,也没有说究竟做了什么样的性别检测。由于国际拳联掌握在俄国人手里,非常腐败,被国际奥委会取消了资格,不承认它了。这样一来,拳击手能不能参加巴黎奥运会就不再由国际拳联这个腐败机构决定,而是由国际奥委会决定。

 

国际奥委会认为凯里夫被取消比赛资格程序不当,所以允许她参加巴黎奥运会。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说:凯里夫出生时就是女性,按女性抚养长大,一直参加女子比赛,护照上写的也是女性,我们当然就认为她是女性。他还说,如果谁能提出关于女性的、科学的新定义,证明一个人出生时是女性、按女性抚养长大、一直参加女子比赛、护照上写的是女性,却不能算女性,那么我们愿意对此做调查。可见,这事跟转性别、跟转性别的人能不能参加体育比赛没有关系,涉及到的只是一个性别认定标准的问题:怎么认定一个人是男是女。

 

有些人认为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让我想起了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杰克逊的一件事。杰克逊大法官获得了拜登的提名,在美国参议院的听证会上,共和党参议员克鲁兹问了她一个问题:你怎样定义女性?克鲁兹这个人很坏,是一个极端保守派,他的提问别有用心,因为这个问题涉及到美国社会对转性别的争议。杰克逊大法官是自由派,克鲁兹想通过这个问题来丑化自由派,想让人们以为自由派搞不清什么是男、什么是女,要把美国变成不男不女的社会。杰克逊大法官拒绝回答这个问题,她说我不是生物学家,没法给出一个女性的定义。这个回答被保守派拿来做文章。一般人也觉得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你为什么不能回答?为什么认为只有生物学家才能够回答呢?

 

一般人认为,一个人是男是女很简单,就是看外生殖器。小孩生下来时,我们说这是一个男孩或女孩,不就是看长着男性生殖器还是女性生殖器吗?一般情况下,这当然不会有问题,但少数情况下涉及到具体的某个人就会有问题了。有些人的外生殖器是男的,但内生殖器是女的,有卵巢、子宫、输卵管。反过来,也有一些人的外生殖器是女的,但并没有女性的内生殖器,反而有睾丸隐藏在体内。他们是男还是女?所以光看外生殖器,甚至看完整的内外生殖器,有时候也很难认定一个人是男是女。

 

有的人觉得自己有生物学常识,学过高中生物课,知道通过性染色体来区分是男是女。如果两条性染色体都是X,就是女的;如果是XY,就是男的。这个鉴别在一般情况下是成立的,但在性染色体异常的特殊情况下不成立。有些人只有1条性染色体X,有的人有3条性染色体,XXX,XXY,XYY。这些人是男是女呢?据说凯里夫不属于性染色体异常。虽然国际拳联没有正式公布过对她做性别检测的结果,但是国际拳联主席在接受采访时说,凯里夫有男性的性染色体,也就是XY,不属于难以区分究竟是男是女的性染色体异常。既然有XY,不就证明了她就是男的?没那么简单,有XY也不一定就是男的。

 

这涉及到决定人类性别的一个根本问题。一个胚胎会发育成男的还是女的,跟睾酮有很大的关系。胚胎性别发育的默认状态是发育成女的,只有在睾酮作用下才会发育成男的。睾酮由性腺产生,胚胎的性腺首先要发育成睾丸,再由睾丸分泌睾酮,胚胎才会发育成男的。性腺发育成睾丸而不是卵巢,是由Y染色体上的一些基因决定的。这就是为什么有Y染色体的往往就是男性。但Y染色体上决定性别的基因有可能发生突变或出现缺失,导致性腺没法发育成睾丸。没法分泌睾酮就不会让胚胎往男性方向发育,就会变成默认状态的女性。在这种情况下,虽然有XY染色体,但生下来还是女孩:外生殖器像女的、内生殖器也是女的,只是卵巢不发育而已。

 

还有一种情况,XY染色体上决定性别的基因都正常,没有发生突变,胚胎的性腺发育成了睾丸,也分泌了睾酮,但身体对睾酮不敏感。也就是说,虽然有睾酮分泌,但不起作用。在这种情况下,胚胎的发育也不会往男性方向发育,还是发育成了默认状态的女性:外生殖器是女的、内生殖器也是女的,只是没有卵巢而有睾丸。所以,即使凯里夫真的有XY性染色体,也不等于就是男的。她完全会被当成女性,因为她的生殖器基本上是女的。可见,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对所有人都可以靠性染色体来区分男女。

 

为什么体育项目,特别是跟肌肉有关的体育项目,男的成绩往往比女的好呢?这是由睾酮水平决定的。男女都会分泌睾酮,但是男的睾酮水平高;睾酮水平高,肌肉就容易发达。所以跟肌肉有关的体育项目,男的成绩往往比女的好。于是有人想到通过检测血液中的睾酮水平高低,来决定一个人能不能参加女子项目。理论上听上去很美妙,实际上还是有问题。每一个人对睾酮的敏感性不一样,同样的睾酮水平对每个人的影响、作用不一样。有的人睾酮受体发生了突变,导致对睾酮不敏感,体内的睾酮含量可能非常高,但实际上却表现出是女性。哪怕她的睾酮含量可能比一般的男性还要高,甚至高得多,实际上还是女的。反之,有些人对睾酮极其敏感,血液里的睾酮含量可能并不高,但他表现出来的是男性,实际上也是男的。所以,靠睾酮含量的高低区分男女也并不是很可靠。

 

这就是为什么国际奥运会主席要人们先找出一个能够用来定义女性的科学的新定义,再来争论凯里夫究竟是男是女,否则只能认为她是女的,因为她从小就被当成女的来抚养。

 

人类的性别决定非常复杂和多样,这还只是生物学上的,如果考虑到心理学、社会学的性别认同,就更复杂、多样了。那些保守派是把一个复杂的问题给简单化了,以为区分一个人是男是女是一个很简单的事情。在大多数情况下的确很简单,但我们必须考虑到少数情况,因为我们针对的是每一个具体的人,要尊重他们的权利。

 

由于保守派很愚昧、无知,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以为是一个黑白分明的问题,才导致他们歧视性少数,特别是歧视转性别。他们之所以拿凯里夫大做文章,就是在趁机发泄他们对转性别的变态的仇恨。但他们的仇恨在逻辑上是不自洽的。这些保守派一贯主张的是,一个人的性别在出生时就已经定下来了,不能再变,所以他们不承认有转性别。而凯里夫一出生就定下来是女性,他们却要逼着她去改成男性,不就是要逼着人去转性别吗?

 

2024.08.03录制

 

2024.08.24整理



为什么小狗比大狗还凶

16 10 2024年

俗话说:大狗叫,小狗也要叫。你有没有觉得小狗往往叫得比大狗还要凶?不只是很多人有这样的感觉,研究也表明小狗往往比大狗更富有攻击性。

 

为什么会是这样呢?一个原因是主人对小狗更加纵容。小狗富有攻击性不会对人造成什么伤害,小狗显得很凶,还让人觉得很可爱,主人也就懒得去管教它了。大狗就不一样了,大狗攻击人会造成伤害,叫得太凶会让人很害怕,主人也就会严格管教,纠正它这种行为。

 

另一个原因跟基因有关。研究发现,一种跟攻击性有关的基因与一种生长因子的基因关联在一起,而这种生长因子会影响到狗的体型,让狗变得很小。所以体型比较小的品种往往有攻击性的基因,体型比较大的品种反而没有攻击性的基因。这跟人工选择有关。几千年来,人类在培育狗的品种时会有意无意地做出选择,保留某些我们想要的性状,淘汰一些我们不想要的性状。大狗有攻击性很危险,这是我们不想要的性状,所以在培育狗的时候会把大狗富有攻击性的性状逐渐淘汰掉,富有攻击性的基因在大狗里就慢慢消失了。小狗的攻击性没什么危害,我们也就不会特地去淘汰它的这种性状,富有攻击性的基因就在小狗身上得到了保留。

 

还有一个原因是小狗更容易害怕,更容易觉得自己受到了威胁、更焦虑,也就更容易产生应激反应,想主动发起攻击先发制人,或者虚张声势把人吓住。

 

不只狗是这样,人类也是这样。有些比较弱小的国家往往喜欢吹嘘自己,虚张声势,甚至富有攻击性,主动去挑衅别人,想把别人吓住。

 

2023.06.26录制

 

2024.08.17整理



“无知者无畏”的科学基础

14 10 2024年

网上有很多人自己很无知,又一脑子浆糊很糊涂,却喜欢跑到别人的微博、推文下骂人是“傻逼”。经常有人跑来告诫我:你懂的东西太少了,要多读书。网上将这种人叫做“无知者无畏”,心理学上有一个专门的术语,把这种现象叫做“邓宁-克鲁格效应” (Dunning-Kruger effect)。

 

邓宁(David Dunning)是康奈尔大学的心理学教授,也给本科生上课,有的本科生考试考砸了就会找他更改分数。他发现,那些学习比较差的人往往觉得自己学得很好,对自己获得那么低的分数感到非常惊讶,所以才会来找他更改分数。他想,那些比较无知、能力比较差的人反而对自己的能力和知识非常自信,会不会是一个普遍现象?于是他就跟他的研究生克鲁格(Justin Kruger)一起做课题研究这个问题。

 

为了把这种现象定量化,他们找了康奈尔大学的一些本科生当试验对象,让他们做4套题目:2套逻辑题、1套语法题,还有1套是从幽默书找来的小幽默,让学生评价哪个小幽默好不好笑。后者没有客观标准,所以找了专业喜剧演员来给这些小幽默打分,把这些专业人士的打分结果作为标准答案。在试验对象做这4套题目的同时,也让他们对自己的能力进行评估,评估自己在逻辑、语法、幽默感方面的能力如何,跟别人比是强还是弱。让他们做完题目后还要评估自己答对了多少题,再跟实际结果比较。

 

研究发现,那些表现最好、能力最强的人对自己的评价也是最高的。这个不意外,因为这些人往往非常自信。比较意外的是,那些能力最差、得分最低的人反而对自己的能力过分自信,会高估自己的能力和得分。比如那些得分最低的10%的人,对自己的评价能够达到60%。他们把研究结果写成了一篇论文发表,这个现象后来就被叫做邓宁-克鲁格效应。

 

这种现象在中国可能要比其他地方更普遍一些,这是由中国的教育、社会、文化所决定的,这就是为什么在中国网上有这么多无知无畏的人,我把他们叫做妄人。不仅普通网民有很多是这样,连那些在做所谓科普的人里面也有不少这种妄人。比如有一个所谓的科普作家,笔名叫“同人于野”,真名叫万维刚,他在2015年非常自信地说:在5年内,气候变暖会被证明是一个大骗局。现在已经9年过去了,气候变暖并没有被公认为一个大骗局,反而都认为这个问题越来越严重。万维刚是学物理出身的,为什么对气候问题就这么自信?这不就是无知者无畏吗?土摩托最近说,他早就发现暗物质是物理学家用来骗人的一个概念。土摩托掌握的物理知识最多也就是当年在复旦大学生物系上过的普通物理课,现在恐怕早都忘光了。为什么就对自己的物理学那么自信,认为自己比物理学家更懂什么是暗物质?也表明了无知者无畏。

 

这种妄人在罗永浩、王志安、柴静的粉丝中可能是最多的。正因为这些人非常自信,所以没法跟他们辩论,没法说服他们。对他们或者教训几句就拉黑,或者懒得跟他们说什么话,就默默地拉黑。

 

2024.03.22录制

 

2024.08.15整理



吃复合维生素能防止老年痴呆吗?

12 10 2024年

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和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人员做了一项临床试验,研究60岁以上的老人每天吃一粒复合维生素会不会有什么好处。例如能不能降低心脏病、癌症的发病率,或者减缓认知能力的下降。最近,关于认知能力下降部分的结果出来了,他们发表了一篇论文。

 

这项研究是这么做的:找一批60岁以上的老人,把他们分成两组,一组每天吃一粒“善存”复合维生素,另一组吃安慰剂。在做试验之前先对他们做了认知能力的检测,过了两年再检测这些老人的认知能力,发现不管是吃复合维生素还是吃安慰剂的,得分都增加了。也许是他们以前做过认知能力测试,已经比较熟悉,所以分数增加了,但吃复合维生素的这一组得分明显比吃安慰剂的那一组高。研究人员认为,根据分数可以推断,每天吃复合维生素,吃两年就能延缓两年的认知能力的下降。

 

听上去很好,那么我们是不是就该每天吃一粒复合维生素,免得认知能力下降,变成老年痴呆呢?其实未必,因为这毕竟只是一项很初步的研究而已。而且,究竟是复合维生素里的什么东西在起作用也不知道,还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来证明。另外,只做了认知能力的检测,并没有真的表明是不是能够减缓、减少老年痴呆。

 

不过,不管研究结果能不能成立,60岁以上的老人每天吃一粒复合维生素也是个很好的习惯。60岁以上的老人普遍都患有萎缩性胃炎。有人统计过,可能有10-30%的人都有萎缩性胃炎,而自己并不一定知道。有萎缩性胃炎会导致胃酸分泌不足,吸收不了食物中的维生素B12,但能吸收人造的维生素B12。复合维生素里含有我们每天必需的、人造的维生素B12,即使患有萎缩性胃炎的人也能吸收。通过每天吃一粒复合维生素,老人就可以满足一天对B12的需求,预防维生素B12缺乏症,既没有什么副作用,费用也不高,这不很好吗?

 

2024.01.20录制

 

2024.08.13整理



梅毒究竟起源于哪里?

10 10 2024年

我谈到过列宁患有梅毒。关于梅毒有一个很流行的说法:梅毒最早只是美洲才有,美洲的原住民才会得梅毒。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美洲原住民将梅毒传给了哥伦布的船员。他们回到欧洲,梅毒才传到了欧洲,然后又传遍了全世界。之所以会有这个说法,是因为法国军队1495年入侵意大利那不勒斯,部队里爆发了梅毒,战争结束后,雇佣兵解散回家,就把梅毒传播开去了。这是欧洲记录的第一次梅毒大爆发,距离哥伦布的船队回到欧洲才两年时间,所以人们就把二者联系在一起了。

 

但是一直有人怀疑这种说法,认为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前,欧洲已经有梅毒在传播了,只不过以前的人分不清不同的传染病。比如麻风的一些症状就跟梅毒的症状有相似之处,所以欧洲人以前就可能将某些梅毒病人当成了麻风病人。

 

解决这个争议有一个办法,做考古。梅毒发展到晚期,病菌会入侵骨头。如果生前得过梅毒,就会在古人遗留下来的尸骨里检测出梅毒病菌的基因。2020年的确有人去芬兰、荷兰、爱沙尼亚等地,找以前的墓葬里的尸骨做了检测,果然查出了梅毒病菌的基因。但问题是,这些尸骨是什么时候的?他们用同位素检测,测出这些尸骨是15世纪早期和中期的,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前。如果这个结果能够确定,说明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前,欧洲已经有梅毒在传播,不是哥伦布他们从美洲带回来的。但这个研究有一个问题,同位素的年代鉴定方法不那么可靠,15世纪早期、中期跟15世纪末毕竟距离很近,所以这个结果不能很确定。

 

有人通过比较世界各地不同地方的梅毒病菌的基因序列,推测梅毒病菌的共同祖先起源于美洲,这倒是跟传统说法吻合。不过,这种推测同样具有不确定性。所以关于梅毒究竟在哪里起源,是在美洲、欧亚大陆还是在非洲起源,目前还有争议。

 

2024.01.26录制

 

2024.08.11整理



你有必要接种新款新冠疫苗加强针吗?

6 10 2024年

FDA批准了新冠疫苗的新款加强针上市。随后,美国疾控中心建议,只要年龄超过6个月,就都去接种这款新的加强针。但别的国家不一样,像法国、英国就只是建议高危人群接种这款新的加强针,佛罗里达政府干脆建议65岁以下的人不要当小白鼠去接种这款新的加强针。各个政府部门的说法不一样,就让人们感到糊涂了。

 

有人问,究竟有没有必要接种这款新的加强针呢?他们认为新的加强针是针对XBB.1.5变异的,新冠病毒现在又发生了变异,XBB.1.5已经很少了。但是,在美国流行的新冠病毒毒株90%还是属于XBB,这款新的加强针对于目前流行的这些毒株,它的有效性就比以前的加强针好。实验也证明了这一点。

 

不过,即使它对现在流行的毒株很有效,也未必就一定要接种。现在已经知道,接种新冠疫苗之后,产生的抗体也就维持4个月,过了4个月,抗体的滴度就大大下降了。也就是说,疫苗保护一个人不被感染也就4个月时间。过了4个月,疫苗的主要作用就不是预防感染,而是预防重症和死亡。以前接种疫苗和被感染产生的免疫性,对于预防重症和死亡还是相当有效的,所以低危人群、年轻的健康人群即使被感染,症状也会很轻,甚至没有症状。他们变成重症的风险本来就非常低,如果以前接种过疫苗或者被感染过,得重症的风险就更是低得可以忽略不计了。在这种情况下,低危人群就未必要接种这款新的加强针了,因为对他们的意义已经不那么大了。当然接种也无妨,毕竟还是能够加强一些保护的。

 

但是对于高危人群来说,65岁以上,或者65岁以下但有基础病的人(基础病包括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慢性肺病、癌症、免疫缺陷等),多一层保护就非常重要。如果被感染,他们转重症和死亡的风险比较高,就要尽量预防别被感染。万一被感染了,也要尽量降低重症和死亡的风险。对他们来说,接种新的加强针就非常有必要。所以,疾控中心的说法跟英国、法国政府部门的说法,其实也没有什么大的冲突,可以说是大同小异。因为他们都建议高危人群去接种加强针,而低危人群是可接种可不接种,接种也无妨。

 

而佛罗里达的说法是建议65岁以下的人不要当小白鼠,不要去接种,这完全就是出于政治的考虑,是为了取悦川普的支持者,而不是出于科学的考虑。他们的建议是完全错误的。首先,65岁以下也有高危人群。有基础病的人如果被感染了,风险还是比较大的,所以65岁以下、有基础病的人还是有必要接种的。其次,佛罗里达政府的这个说法,是在暗示65岁以下的人接种加强针弊大于利,有健康方面的风险。这也是完全错误的,只不过65岁以下的健康人群、低危人群去接种,益处没有那么大而已,并不是就有坏处。

 

2023.09.16录制

 

2024.08.07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