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寒现场作文《杯里窥人》只是传说

5 05 2012年

我在《韩寒获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是内定的》一文中分析,韩寒获得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是《萌芽》的某个人或某几个人策划的,让韩寒补考是《萌芽》为了保证韩寒能够获奖而策划的一个局。后来新发现的一些资料表明,韩寒甚至可能连补考都没有参加就直接获奖(他获的是无需参加复赛的C组一等奖,颁奖大会上获奖者合影中找不到他),所谓补考只是一个为了宣传其神奇的传说。本文想要说明的是,即便有过一次专门为韩寒一个人举行的补考,那么其补考的作文《杯里窥人》也不是现场完成的,而是预先备好的,在现场抄写或默写写出。

按照几个当事人比较一致的说法,补考本来有三个小时的时间,但是韩寒只用了一个小时就交卷。对这次好不容易争取来、有可能影响其人生轨迹的补考机会,韩寒为何如此草率对待,不把时间用足,令人不解。一个合理的解释是,只用一个小时就把作文抄好了,就没有必要或没有办法再补考下去,总不能对着已抄好的作文在那里干坐两个小时吧。而且据说其他评委已吃完午饭陆续回来,在那里干坐着也容易让外人发现作弊。

《杯中窥人》一千余字,用较为工整的行书写成,即使照抄一遍,也要用到30分钟左右的时间,那么实际的构思、写作时间只有30分钟左右。韩寒本人也觉得作文时间短得不合情理,在接受土豆网和台湾电台的采访时,都解释说这是因为他在打黑车前往考场的途中已经构思好了要写什么内容,不管出什么题目都往“人生”主题上面靠。这个平时作文考试都考不好的人,突然成了套题高手,而且知道了命题者会出那种没有特定的内容、容易套题的题目。其实真正的套题高手会在平时就准备好多篇作文,在考试时根据情况往上套。如果韩寒这么说倒也罢了,但是他说是在赴考途中临时准备的,却不可信。这是因为《杯里窥人》旁征博引,连文献出处都列上,甚至连生僻的拉丁文都用上,准备时需要手头有资料,不是靠在黑车里的胡思乱想能够做到的。难道韩寒把他那本神奇的小本本也带上车了?《杯里窥人》这一连文献出处都列上、连难记的拉丁文都用上的写作特色,表明它不是现场的临时发挥,而是有一事先准本好的底稿,而且这一底稿只能是在能查阅资料的场所写成的。

仔细分析《杯里窥人》的内容,可以发现有些地方很像是抄写(或默写)出现了错误。这些错误有三类:

一、脱节。《杯里窥人》至少有二处前后文不连贯,跳跃性太大。一处是:“接触社会这水,哪怕是清水,也会不由自主如害羞草叶,本来的严谨也会慢慢被舒展开,渐渐被浸润透。思想便向列子靠近。”为什么思想便向列子靠近?列子思想是什么?缺乏说明,让人读得莫名其妙。另一处是:“中国教育者是否知道,这和青少年犯罪是连在一起的,一个不到年龄的人太多沾染社会,便会——中国教育者把性和犯罪分得太清了,由文字可以看出,中国人造字就没古罗马人的先知,”“便会”什么?至少漏了一个表示“便会容易受到诱惑而犯罪”之类的意思的句子。突然转到“中国教育者把性和犯罪分得太清了”,显得很突兀。这些都像是抄写或默写时有所遗漏导致的文意不通。

二、错字。文中用到了一个拉丁词Corpusdelieti,但写错了,正确的写法应是Corpus delicti,这像是抄写时没有注意到空格,而且把c看成了e。

三、串行。请看文中一个段落:

“敢说大话的人得不到好下场,吓得后人从不说大话变成不说话。幸亏胡适病死了,否则看到这情景也会气死。结果不说大话的人被社会接受了。”

仔细推敲的话,会发现“幸亏胡适病死了,否则看到这情景也会气死”这句放错了位置,应该是放在最后才通顺。“不说大话的人被社会接受了”应该是“敢说大话的人得不到好下场,吓得后人从不说大话变成不说话”的结果,而不是胡适被气死的结果。胡适被气死是对“结果不说大话的人被社会接受了”的感慨。如果改成这样,才通:

“敢说大话的人得不到好下场,吓得后人从不说大话变成不说话。结果不说大话的人被社会接受了。幸亏胡适病死了,否则看到这情景也会气死。”

所以文中的写法,是抄写时抄串了行,或是默写时记错了句子的顺序。如果是创作,不会出现这种次序颠倒的错误。

总之,不管是《杯里窥人》的写作特色,还是其中的抄写性错误,都表明《杯里窥人》不是现场作文,而是根据一篇已有的文章抄写或默写而成的。至于是考前背下文章然后在考场默写,还是把文章夹带到考场抄写,或是事先抄写好然后调包,难以确定。不管怎样,都表明该文由他人代笔,在补考时只用一小时一挥而就只是包装“天才”的传说。

2012.5.3.

和讯博客首发


操作

文章信息

留言

您可以用这些标签 :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ode> <em> <i> <strike> <strong>

CAPTCHA Im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