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子:微博威力出人意料

7 12 2010年

2010年12月06日钱江晚报

采访/本报记者 钟卉

倘若盘点本年度“中国最热话题人物”榜单,“打假斗士”方舟子必定赫然在列。今年他干了不少“大事”:曝光打工皇帝唐骏学历造假,揭露重庆“神仙”道长李一真面目,炮轰复旦8教授推荐录取“国学天才”剽窃蒙人,质疑 “肖氏反射弧”理论,与周立波“隔空对骂”……几乎每一件都引起了网络舆论的热议,同时也让方舟子“家喻户晓”。而将这些事件以光速传播并维持方舟子高“出镜率”的主要“幕后推手”则是新兴传播工具:微博。

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方舟子坦言,微博如今已经成为他传播一些科普知识和揭露造假事件的主要工具和阵地。而最初他在微博上打响的“第一战”——唐骏学历造假事件也让他直言“始料未及”这一载体的威力竟然如此强大。

“驻地”微博短短半年,方舟子的新浪微博粉丝数已高达45.5万,每天都有数以千计的网友在他的微博留言,发表意见或咨询科普类知识。对此,方舟子也勤织“围脖”,平均每天都会更新至少5条,并自创“微博十日”栏目,将过去一周多来发表的微博做统计总结。“相较其他互联网交流方式,微博的互动性显然是无可比拟的。今年来我揭露的不少造假案例和我写的文章话题均是通过网友在我的微博留言发出疑问,而我做简单回答后引发的。然后通过网友的转载、关注,加上传统媒体的报道,而迅速发展成为热门事件。”

谈及和微博的“第一次亲密接触”,自称是“互联网的恐龙”方舟子却笑言自己最初没看上这玩意儿。“2009年的时候新浪网拉我去开微博。我当时对微博的整个认识,可以说是相当模糊的,觉得没有什么太大必要,因为在我心目当中,微博微博,顾名思义就是博客写得简短一点,我觉得没什么意思,我是喜欢写那种比较长篇的文章的。所以新浪网拉我过去的时候,我说可以,你们可以在那边给我开一个微博,但是我不会去玩的。他们替我开了微博以后主要就是转发我在新浪博客上面文章的链接。”方舟子称,此后他有一段时间根本没有再去关心过这个微博,直到今年4月份“去看了一下”,才惊觉“不看不知道,一看挺有意思”,“(微博)跟我想象的不太一样。它的传播力、它的互动性要比博客强得多,并不是说只是一个小型的博客。所以,从今年的5月份起,我就开始在新浪微博上发原创的微博了。”

然而,2个月后,这个最初被方舟子忽视的微博的巨大威力着实也让他直叹“出人意料”。

“唐骏的事件是在7月1日的时候,实际上只是我在微博上随便的几句话引发的。有人问我说,对唐骏新出的《我的成功可以复制》这本书怎么看?我就随口说了一句话:唐骏在加州理工的那个博士学位是假的,他是不是要告诉大家怎么样去复制假学历啊?很随便的这么一句话引发了一连串事件。其实当时这个微博的转发量,其实按现在的标准来看很低的,也就几十个左右吧。但是,由于当时关注我的人当中有一些媒体的记者,他们就把这个报出去了,然后这个雪球就越滚越大。到 7月24日的时候,又出来另外一个事件,是李一道长的事件。我也是在微博上随便几句话,然后也引发一连串事件。这个时候,转发就很多了,已经有上千个转发了。然后到8月份的时候,我遭到袭击,一个多小时以后我的妻子帮我在微博上发了我遇袭的消息——当时我不可能自己去发微博了,正在派出所接受调查呢。这时候这个传播力就更强了,这条微博几个小时之内被转了2万多次。”

“微博对推动言论自由、拓宽民主空间会产生积极作用,因其具有传播迅速及时的特性。”然而,对于帮助自己“火速成名”和打假的传播工具,方舟子却并不提倡夸大它的作用,“微博的影响力决定于粉丝的数量和质量,但微博的粉丝也有造假,微博提供商会给名人送一些粉丝,增加他们的人气。”

“推动社会进步最终还是传统媒体,不要以为有了微博就万事大吉了。对于‘微革命‘的理念,我觉得太过乐观。改革也是循序渐进的,媒体没必要夸大其革命性力量。”


操作

文章信息

留言

您可以用这些标签 :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ode> <em> <i> <strike> <strong>

CAPTCHA Im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