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华西都市报“学术也疯狂:方舟子掀起大浪”
2 09 2006年球科学’,他使用的语汇多为文革语言,科学骗子等词汇漫天飞,他是目前网络
暴力中的一个代表。方舟子自己在一次采访中也承认一些耸人听闻的词汇的使用,
有基于提升点击率的考虑。”说我承认云云,不知这是造谣成性、肆意污蔑人的
文坛红卫兵朱大可在造谣,还是《华西都市报》在造谣?“朱大可认为,方舟子
的做法和言论有值得商榷的地方,但对中国的学术打假来说,方舟子的存在利大
于弊。”这明明是央视主持人白岩松在《中国周刊本周人物:“斗士”败诉》的
最后说的话,怎么给按到了巴不得把我一棍子打死的文坛红卫兵朱大可头上?】
家园博客(07版)
与“哲学乌鸦”的自杀对决
近日闹得沸沸扬扬的科学界的“自杀对决”,起因是哲学家黎鸣,发文宣告
受老子“三生万物”启发,证明了“四色定理”,但证明过程没有公布。方舟子
凭着经验和直觉质疑,批评其狂妄之举,黎鸣予以回击,称对方不要做中国科技
事业的“杀手”、“二流子”,方舟子再“接招”……数个回合后,黎鸣选择了
一个极富挑逗性和冲击力的解决方式:生死对决。“如果‘破解四色定理’失败,
黎鸣先生愿按照协议,文明自杀;如果破解成功,方舟子先生愿按协议,文明自
杀。”各种媒体随即卷入。
钱建强发表看法:“这个对决邀请,将原本就已陷入口水大战的争论,推到
了血腥的边缘,也极大地吸引了公众的目光。原本可就事论事的文章变成了寒气
逼人的伤人匕首,似乎谁最尖酸刻薄谁就能获得最后的胜利。这样的“杀气”对
于学术而言是一种莫大的伤害。”
单士兵则认为:这样的自杀对决就是一场娱乐“恶搞”。“这样耸人听闻的
‘生死对决’,除了给人带来些许震惊之外,只能让人产生一种娱乐之叹。尽管
打着文明的旗号,却无法消解本身的无聊与庸俗。
这起发端于学术之争的学术闹剧,凸显出当前学术争论中的急躁乃至恶毒的
批评本性。学者以道德立身,以学术文章传世。然而,学者却为公众上演了‘自
杀对决’的闹剧,还能让人敬重与仰视吗?
方舟子则在博客上反击:看了钱单二人的文章,就可以明白为何流氓在中国
那么有市场。上次于建嵘骂我“杂种”,就有媒体要我反省“私人学术打假”。
这一次黎鸣要和我赌命,仍然有人要各打50大板,怪到我“不该在尚未看到论证
过程之前就批评开了”、“立即给予断然的质疑和否定”。好像一有人对我耍起
无赖,倒制造了一个乡愿们控诉我的机会似的。如果我学着大骂钱建强、单士兵
是杂种,要和他们赌命,估计也会有人借机出来批评他们不该对我如此“杀气”
腾腾、急躁乃至恶毒吧。
即使有人声称发明了永动机、白日活见鬼,你也只能恭听其胡言乱语,“不
该在尚未看到论证过程之前就批评开了”、“立即给予断然的质疑和否定”,否
则就叫有“杀气”、急躁乃至恶毒。中国这些自我感觉无比良好的时评家在自告
奋勇想当别人的导师之前,是不是该去学点起码的是非观念?
“斗士”在名誉权官司中败诉
在自杀对决的同时,方舟子还有别的麻烦:在与华中科技大学教授肖传国的
名誉权诉讼中败诉。据中央电视台专题节目称:或许是早已预料到自己将成为一
位败诉者,有着“斗士”之称的方舟子,并未如期出现在当地的法庭上。周三,
在北京的方舟子收到了武汉市江汉区人民法院寄出的一审判决书,他败诉了。法
官最终认定,方舟子言论失实,侵犯肖传国名誉权事实成立。就像以往每一次和
人交手后,他都会在博客上记录感受一样,方舟子当天就在博客上提出了反驳:
“这种诉讼打下去,实际上出丑的不是我,而是这些造假者,所以我是不怕打这
些诉讼的。”
宣判结果公布后,肖传国的老师、被誉为“中国外科之父”的裘法祖,公开
力挺肖传国。而第二天,一封由海内外部分学者发起的支持方舟子的公开信出现
在网上。双方支持者也都加入到这场笔墨官司中。从是学术问题还是道德问题的
争议,直到是否应由法院来做出裁定的疑问,引发了如此广泛的影响。方舟子似
乎已成为一个科学界、法律界和公众都必须面对的问题。
让民间科学家自生自灭
另一大波,就是方舟子针对农民造土飞机的报道,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希望
绝对不要去炒作这些“民间科学家”,因为他们可能会是有害的,要让他们自生
自灭。方舟子博客上表示:“‘民间科学研究’也不是完全无害的。‘民间科学
家’往往过于痴迷而影响了个人和家庭生活,这且不说,他们往往还具有受迫害
情结,利用各种机会控诉科学界如何压制、迫害他们,甚至号称科学界在制造
‘冤案’。这种声音如果被媒体放大,获得人文学者的支持,民间科学家真被当
成了挑战黑暗的科学界的‘英雄’、‘烈士’,让公众对科学界产生误解,难道
不是一种会影响科学进步的社会公害?”
大家常引用反击方舟子的言论是2005年11月17日在长沙召开的首届全国民间
科技发展研讨会上,袁隆平院士提到的:“科学研究不问出身,科学面前人人平
等,科学只欢迎务实求真。”
批评家朱大可反“网络暴力”
文化批评家朱大可在电视节目中公开认为,方舟子制造的是“眼球科学”,
他使用的语汇多为文革语言,科学骗子等词汇漫天飞,他是目前网络暴力中的一
个代表。方舟子自己在一次采访中也承认一些耸人听闻的词汇的使用,有基于提
升点击率的考虑。朱大可认为,方舟子的做法和言论有值得商榷的地方,但对中
国的学术打假来说,方舟子的存在利大于弊。
不少传媒也提出:一个健康的社会,网络语言暴力、恶意等应该是越来越少;
而方舟子的这场败诉的官司,只会帮助他在以后的打假中更注意证据,更注意准
确的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