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阿波罗40周年:月球之战重新开始”

29 07 2009年

【方舟子按:这篇报道引用的话,有的不是我说的,不知记者从哪找来的;我说的话,有的又被放到别人的嘴里。我回答该记者的采访很详细,该记者不采用,却要把别人的话硬塞给我,令人不解。具体见文中的说明,以及文后附的我答复记者采访的原文。】

阿波罗40周年:月球之战重新开始

2009年07月29日新民周刊

40年是个轮回,美国经历着经济危机的压抑和沮丧,新一轮的航天竞赛会随着阿波罗的老照片的涌出重新振奋人心。这是一场庆典,也是又一轮游戏的开始。

撰稿·袁晨雨

1957年,苏联“东方号”飞船载着加加林摆脱了地心引力的束缚,冲破厚厚大气层,将人类的足迹带上新的领域,人类探索宇宙的新纪元就此翻开。

美国愤怒了!……上世纪50年代末期,“飞弹差距”这个词在北美大陆肆意蔓延,如同一种神经性毒气,侵蚀着所有怀揣“美国梦”的男男女女,这暗示着苏联的人造卫星运载火箭推力远强于美国,也意味着苏联弹道导弹比美国威力更大,射程更远,总统肯尼迪也禁不住站出来惊呼:“我们落后了!”

于是,一项十年磨一剑的“复仇计划”应运而生。这个跨越两代美国领导人的宇航运动被赋予了一个诗一般的名字“阿波罗”。这位古希腊神话中的太阳神、光明之神,在逾时几千年之后冷战时期,竟披上了一场航天竞赛的战袍。

一切尘埃落定:一名身穿白色宇宙服、戴着头盔、体态臃肿的“探索者”从一具怪异的飞行器中走出,将自己斑驳的足迹重重地留在了灰白色的月面尘土之上……生于那个年代的人是幸福的,真实与虚假对他们而言并不重要,至少登月的奇观足以赏心悦目;生于这个年代的人是悲哀的,正当所有人以为肯尼迪的“伟大事业”将以绚烂华彩的结尾就此落下帷幕之时,情势却急转直下,在比尔·凯辛为首的“登月阴谋论”者狂风骤雨般的民间言论轰炸之下,一时间“阿波罗”登月的真真假假变得扑朔迷离,甚至几度演变成了满城争说“阴谋论”的闹剧,30年来人们始终徘徊在“英雄主义”与“质疑主义”的博弈边缘犹疑不定。

2009年7月19日,恰逢阿波罗登月40周年的特大庆典,阿波罗11号上曾经的三位宇航英雄,如今的耄耋老者极其罕见地再度聚首,吸引了全世界“长枪短炮”的注目。只是今日不同往昔,40年前的航天创举悄然转变成了21世纪的一场“勇敢者游戏”:阿姆斯特朗、奥尔德林、柯林斯、加加林这些曾经罗列在转盘四周的玩家再次聚首,再加上中国“嫦娥”和日本“月亮女神”这些强劲对手,彼此斗智斗勇,旅美科普作家方舟子对此有着深刻细腻的独到理解:“不论如何,历史不容妄加评论,我们应该以更严谨的态度对待。40年是个轮回,美国经历着经济危机的压抑和沮丧,新一轮的航天竞赛会随着阿波罗的老照片的涌出重新振奋人心。这是一场庆典,也是又一轮游戏的开始,玩家更多,花样也更繁杂。”【方舟子按:我没有说过这些话。】

“这个事实
连阿姆斯特朗都不知晓”

时光倒回公元1969年7月16日,佛罗里达浸淫在一派拂面的海风之中,广阔的肯尼迪角搭满了各色帐篷,一大簇不同肤色人群涌向海滩,他们无不怀着同一个诉求:见证这历史性的时刻。

进入最后4小时倒计时,三位宇航员享受着他们出发前最后一顿“地球餐”,他们的宇航服和装备被带到了一间特殊的房间作最后一次检查。NASA工作室充斥着死一般的宁静,飞行主管吉恩·克兰茨(Gene Kranz)却早已习以为常:“这是一种惯例,在每一次执行任务时,我们都会默默祈祷:‘上帝啊,千万不要弄糟了!’而这次无数双眼睛注视着我们,这种感觉尤其明显。”

谁都试想不到,捆绑在发射台上的土星5号火箭所装载的100万加仑液氢燃料这时竟然出现了严重的泄漏情况,所有技术人员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只要一个火星就能摧毁火箭和所有工作人员”,吉恩的话将现场的紧迫情景描绘得淋漓尽致。

迫于“火箭必须按时发射”的压力,NASA决定先让宇航员登舱,一边继续着维修。为了安抚宇航员,他们被告知,如果燃料泄漏导致引擎在点火时失效,他们的座舱会被弹射到远离火箭的安全地点。直到40年后,吉恩才道出了真相,“ 其实,根本没有什么逃生计划,发射中断系统需要两秒钟来感知危机启动逃生系统,如果在发射初期火箭的引擎熄火,箭体会在半秒钟内解体,宇航员根本无法获救!这个事实连阿姆斯特朗都不知晓。”

土星5号的漏油症结在两个小时后终于得以解决……倒数声响彻了美利坚合众国的大地。刹那间,一道闪光照亮了肯尼迪湾每一个角落。

这一步走得如此艰辛

7月20日上午7点02分,休斯敦监控台传来的无线电波如同闹钟一般唤醒了睡梦中的宇航员。终于,此次征程最危险,也是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即将来临……在“鹰”舱里,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把着陆用的“腿”伸展出去,航控台向他们发出了最终指示:“你们可以驶离船坞了。”登月舱和“哥伦比亚”就此分开,休斯敦瞬间被阿姆斯特朗万分激昂的声线所征服:“‘鹰’已经长了翅膀了!”

事实上,阿姆斯特朗的喜悦并没有感染NASA的工作人员。“鹰”和现代的太空舱相比太过落后,它的墙壁仅两层铝箔厚,毫不夸张地说,如果用手指狠狠地戳向它的墙壁就能凿出个洞来,而史蒂文提供的另一份资料更是让人惊诧不已,“ NASA心里其实对登月完全没底,别看地控中心的监控屏幕和设备摆满了整个房间,但所有这些设备的总处理能力,只相当于一台现在的笔记本电脑,而‘阿波罗’飞船的计算能力还远远不及一台IPHONE。”

一切都只有听天由命了。阿姆斯特朗与奥尔德林驾驶着“鹰”登月舱在距月球表面约16公里处启动了反向推进器,飞行速度骤减,登月舱像一具钟摆那样,缓缓降落。就在所有人为之前的进程狂喜不已时,“鹰”的计算机突然爆发出一阵警报声:“错误代码1202”,几秒钟后计算机用一句“抱歉,我要关机了”结束了自己的工作。这个闻所未闻的警报让阿姆斯特朗惊得目瞪口呆,几年后NASA在分析了“鹰”上存留的数据后,得出了结论:雷达提供的数据瞬间超过了飞船计算机的承载量,计算机一下子崩溃了。

然而,祸总不单行,“鹰”的计算机恢复了工作,地面控制室又向宇航员发出了另一个坏消息“飞船偏离了轨道”。 ……在距离地球38万公里的月表上空,阿姆斯特朗透过舷窗,却发现自己被一大片环形山和四下堆砌的庞然巨石包围了,奥尔德林在采访中用极其夸张的语调感叹道:“尼尔当时对地形很不满意。那些石头大得惊人,有几辆摩托车那么大的。”原来,“鹰”鬼使神差般地驶入了不可接近的西火山坑。阿姆斯特朗必须立即做出决定,要么转向飞出火山遗迹,要么机毁人亡。

在雷达的引导下“鹰”降至距月表面约152米处,阿姆斯特朗果断地做出了决定:向火山坑外面飞去。毋庸置疑,这一意料之外的举措增加了额外的旅程,而增加的里程数让本就杯水车薪的油箱愈发超负荷运行……终于,NASA向“鹰” 发出了警告,控制中心的读数器显示他们必须在60秒内完成着陆,而在以往的训练中,这项工作通常需要至少10分钟来完成。

监控室的大屏幕显示剩余燃料只够维持17秒,整个休斯敦陷入了沉思,吉恩的心早已陷入了悲观的谷底,“除了祈祷上帝,我们无能为力。”可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遥远且荒凉的月面已沸腾起一片雾海——登月舱降落时扬起了大量尘土。

几分钟后,NASA的广播中传来了阿姆斯特朗的声音,“休斯顿,这里是静海基地,‘鹰’舱已经着陆。”……一瞬间,世界炸开了锅。

3小时后,阿姆斯特朗的九号半尺码的靴子接触到了月面,他没有引用《圣经》上的谨言妙语,也没有赘述新闻官备好的文稿,“我的一小步,是人类的一大步”这句简洁明了的话让全人类回味了将近半个世纪而不绝。

“后阿波罗时代”:
充满质疑和月球之战

“阿波罗17号”安全返地后,“阿波罗计划”这一惊天地泣鬼神的太空探险终于告一段落。阿波罗留下了富饶的月球财产:大量月球土壤、岩石标本直到今日依然是人类研究月球的唯一实体标本。有趣的是,仿佛一切与美利坚有关的故事总会附着上好莱坞色彩,阿波罗计划并没有如人想象的那样以一个完美的结局收尾,恰恰相反,随着“阿波罗”计划的进展,冥冥中总有一股“阿波罗”登月“阴谋论”的声音甚嚣尘上,

“阴谋论”的论调最初集中在美国著名导演库布里克拍摄的科幻影片《太空:2001年的奥德赛》,在阿波罗11 号登月前一年,这部电影就已大胆地描绘出人类登月和月球都市的详细场景,不禁让人浮想联翩。

那么,位于“天使之城”的好莱坞现成片场会不会就是所谓的“登月现场”呢?“阿波罗计划”又是否真的只是一场耸人听闻的骗局呢?答案自然是否定的。不久以后,库布里克亲自出面比对了自己的电影与登月录像中的多点差异,所谓阴谋论的最初证据不攻自破。即便如此,随着更多登月阴谋论的著作粉墨登场,其中以比尔·凯辛于1976年所撰写的《我们从未登陆月球》影响最深,还是造成了美国民众对登月真实性的普遍怀疑,致使在短短的30多年时间里,美国当地的阴谋论者已从最初的6%猛增到了2009年的22%。

“阴谋论是美国社会的一个特殊现象,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都有人质疑,阿波罗登月阴谋论只是其中之一。有人因此牟利,更多的人则是满足猎奇心理。中国国内最早的质疑论是2000年7月的一则名为《俄专家潜心研究得出惊人结论:美30年前登月疑为大骗局》的消息。有趣的是,所有的质疑一直限于民间,从来没有哪个国家提出过官方质疑,”连老美都不相信老美,素有“打假斗士”之称的方舟子先生也一直在思考这个“怪圈”,“冷战时期,即使是苏联、古巴、中国,这些与美国不在同一阵营的国家,都认同了阿波罗登月。假设,登月是伪造的,作为这场战役另一方的苏联又怎会不采取行动?”【方舟子按:这句话在我答复记者的采访中没有,不过我在其他地方说过类似的话,也不算离谱。】

无独有偶,1978年,“阿波罗”与中国的第一次邂逅又恰巧为“真实论”添上了最浓墨重彩的一笔。美国总统卡特的安全事务顾问布热津斯基访华,向当时的中国领导人华国锋赠送了两件特殊的礼物:阿波罗宇航员带上月球再带回地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一块小指尖大小的月球岩石样品。

岩石很快便被送往在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工作的欧阳自远和王道德手上。这群年轻科研人员兴奋不已,废寝忘食地研究,不久就编写了《月质学研究进展》一书。欧阳自远院士同方舟子一样,一以贯之地站在了“力挺派”的统一战线上,“对于阿波罗的质疑,一般可以分为这么几类:以讹传讹的谣言、没有考虑到月球的特殊环境的想当然、对影像资料的一知半解。【方舟子按:这句话是我说到的。】没有一个综合科学的分析就乱下结论,只是单纯地指哪打哪,这样的做法不够辩证。”

无论“阿波罗计划”是阴谋还是阳谋,世界所遵循的规律还是一成不变的:谁有远谋谁就笑到最后。“阿波罗计划” 是冷战时期美苏载人登月竞赛的产物,其诞生是赤裸裸的政治目的,随着美苏争霸狂潮的退去,愈发趋向国际化、商业化的航天科研导致人类“登月”成了昙花一现。在经历了一段“思考期”之后,美、俄、中、日等国重新拉开了探索月球的序幕。4 0年后,美国政府的这场史无前例的特大庆典的目的也是昭然若揭:唤起美国人对NASA“重返月球”计划的关注和支持。

“重返月球计划”可以算作在经济大萧条的大环境下一支最强有力的强心剂,而用“英雄主义”救市安民也是美国政府当下所能打出的唯一一张王牌。与此同时,NASA也面临着严峻的经济形势的考验,“为了于2020年之前将两艘月球登陆飞船‘牵牛星’和‘猎户座’能重新载人上月。3年内,NASA已在投入了69亿美元,但这个数字和肯尼迪的200 亿初始数据还是有很大的差距。”NASA主管查尔斯·博尔登(ChalesBolden)向记者透露,奥巴马上台后,还特别委派了一个独立小组全面评估“重返月球”的多个太空项目,在白宫的压力下,NASA不得已又指派资深火箭和太空飞船设计师另外起草一个更廉价的登月计划。一个“差钱”的NASA还能给我们多少惊喜,就让我们拭目以待。

在登月40周年的纪念庆典上,柯林斯与奥尔德林为我们指出了一条航天科技发展的新路:火星将成为人类下一个焦点,但所有的“恋月”者都知道,21世纪的月球之战并未偃旗息鼓。反之,这场“战争”的局势将比40年前的美苏互搏复杂得多。“众所周知,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的目的是为了争夺石油,而新一轮的月球之战也要算起经济账、科技账、效益账。 ”方舟子总结道,“月球上蕴藏着丰富的钛、铁、铀、钍等矿物质,且谁先利用谁先获益。月球上一种独特的神秘的物质‘氦 —3’,也势必在石油枯竭后成为一种更高效、清洁、安全、廉价的取代品。”【方舟子按:我只说过:“太空探索是非常昂贵的,要量力而行,不要一味地只算政治账,还要算经济账、科技账、效益账。”其他的话都不是我说的,什么伊拉克战争、石油、氦—3,记者不知从哪里找来安到我嘴上的。】

一场因能源而发起的月球之战在所难免!

附:方舟子答复记者采访的原文

1.有关美国登月造假的论调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又是合适流入中国的?

这种论调在上个世纪70年代就有了。1978年美国有人拍了一部电影《摩羯宫1号》,“重现”美国宇航局是如何在摄影棚里伪造登月照片、电影的。我注意到的国内有关报道最早是在2000年7月,许多报道都刊登了“俄专家潜心研究得出惊人结论——美30年前登月疑为大骗局”的消息。

2.造假论提出的理论主要集中在质疑阿波罗计划的哪些方面?

主要是从阿波罗登月的照片、录像发现所谓的疑点,认为不符合月球的环境,是在地球上的摄影棚里拍摄的。另外也有人认为美国当时并无登月的实力。

3.您对这些疑点的解答又是什么?

这些所谓的质疑有的是以讹传讹,依据的是谣言,有的是由于没有考虑到月球的特殊环境的想当然。其实对它们都有合理的解释,仔细分析这些照片、录像反而证明它们只能是在月球上拍摄的。我在文章中有过详细的回应。
还有很多证据证明阿波罗的确成功地登上了月球,其中最重要的证据是阿波罗6次登月带回来的多达382千克的月球岩石。这些岩石世界各国(包括中国)的众多科学家都研究过,都认为只能是从月球上带回来的。它们也不可能是用无人月球探测器采集来的,因为即使是按照现在的水平,最先进的月球探测器能够带回的岩石最多也只能达到1千克。阿波罗登月的另一确凿证据是宇航员放在月球上的各种仪器,特别是激光反射镜。这些仪器不仅美国科学家,其他国家的科学家也在利用。

4.据我所知,1959年美国已启动了登月计划,但是历时十年才最终完成,这之间的主要工作有内些?

登月计划是在1961年由肯尼迪总统宣布的。这之间的主要工作包括:试验发射运载火箭土星1号~5号,进行无人登月,进行载人绕月飞行,最后才是载人登月。

5.美登月所造成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对人类文明而言,人类首次离开地球登上另一颗星球,意义非常重大。对美国而言,登月确立了美国做为航天第一强国的地位。此外,登月计划还衍生了许多高科技,后来被广泛应用于科研和日常生活,例如集成电路、燃料电池、纯化水技术。

6.怎么会形成如此众多的各方质疑?

阴谋论是美国社会的一个特殊现象,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都有人怀疑背后有阴谋,阿波罗登月阴谋论只是其中之一。有人因此牟利,更多的人在借此满足猎奇心理。国内也有那么多人怀疑阿波罗登月,可能与反美情绪有关。

7.您对中国登月计划的看法和建议

太空探索是非常昂贵的,要量力而行,不要一味地只算政治账,还要算经济账、科技账、效益账。


操作

文章信息

12篇回复 to “评“阿波罗40周年:月球之战重新开始””

29 07 2009年
Stephen.Li (17:40:24) :

哈哈,不知是编辑、没看原稿把记者的文章乱裁,还是记者自己赶稿,把采访了的几人发言搞混乱了,我看是把欧阳自远和方老师说过的话搞混了。

不论错误如何造成,证明业务素质还不行。

29 07 2009年
ayue (18:35:32) :

记者本来就不是什么好东西。

29 07 2009年
金融炼金士 (19:45:49) :

ayue (18:35:32) :

记者本来就不是什么好东西。

这个支持。

30 07 2009年
是这样 (11:04:26) :

欧阳自远在中央电视台某频道访谈节目中谈到的部分内容应来自于方舟子,但对此他并未提及。

30 07 2009年
haohao (18:03:32) :

当年我还小的时候,登月造假的论调开始盛行,我爸爸给我分析了好多疑点(他属于看到什么就信什么的人,经常被人忽悠的买些没用的东西回来),当时我信了,带着些许的怀疑,虽然我小,但我知道,这么举世轰动的事情,美国敢造这个假,真的是胆大包天了。之前看过对所有所谓疑点的答疑,心中释然,再结合之前的好多事情,我真的想说,要论作假的功力,中国的媒体 才真是一把好手

30 07 2009年
sleepboy (20:22:22) :

我怎么觉得这记者的文章太不靠谱了。搞什么迫于“火箭必须按时发射”的压力,NASA决定先让宇航员登舱啦,还有后面计算机崩溃,偏离轨道,完全是中国思路的产物吧。完全是塑造个中国式的英雄嘛。不知道是真事还是这记者习惯了中国塑造英雄的手法弄得。

另外,很想请教一下,“它的墙壁仅两层铝箔厚,毫不夸张地说,如果用手指狠狠地戳向它的墙壁就能凿出个洞来”。如果是这么不结实的登月舱,能承受的住火箭升空时的压力么?返回的时候能隔热么?

30 07 2009年
assdonkey (20:54:45) :

说记者本来就不是好东西这话有点过,哪个阶层哪个层次,哪部分人群都有好中坏,不能说有个别就否认全部。当然好坏有多少!

30 07 2009年
爱国者2000 (22:12:00) :

这个记者有抄袭Discovery Channel的节目“Apollo 11,the Untold Story”解说词之嫌。

1 08 2009年
马甲 (00:33:53) :

1.有关美国登月造假的论调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又是“合适”流入中国的?【错别字改下吧】

1 08 2009年
janz (01:19:02) :

有关美国登月造假的论调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NPR上采访过一个作家什么的,说是在水门事件那年开始的。那时候美国人对政府的信任降低到了极点。

1 08 2009年
崔玉锋 (05:35:28) :

方先生吃记者的亏很多了,采访之前就应该先声明:我的话你不能断章取义,不能把别人的话安到我头上。

2 08 2009年
liwei (04:00:00) :

昨天晚上在凤凰台上看了登月的录像, 宇航员做了个自由落体实验,羽毛和金属钣手在同样高度,用了同样时间到达月球表面。 我觉得这段实验录像在地球上的摄影棚中很难模拟。

留言

您可以用这些标签 :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ode> <em> <i> <strike> <strong>

CAPTCHA Im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