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子就科普问题答《新世纪周刊》记者问

9 12 2008年

  1。我们知道美国的科普事业是很发达的,甚至成为他们输出的文明精华之一,相对中国的粗糙稀少而言,他们的科普产品显得量多质精,而且还在市场上获得巨大的成功。造成这种差距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是市场是政府是教育还是文化?哪个因素是主要的?

  这有体制的因素,也有传统的因素。从体制上看,美国学术研究的经费由民间机构和政府提供,而政府的资金来源,又最终来自纳税人,要受到纳税人的监督,所以从保障自己这个领域的研究基金的角度出发,美国的科学家有必要让公众了解他们的研究工作。美国的科研机构,都把让公众了解科学做为一项重要的不可或缺的日常工作。从传统上看,西方学者历来有普及意识,许多大科学家都同时是著名的科普作家,甚至做为作家的名声盖过了做为科学家的名声。他们创作的科普著作,不仅知识准确、观念新颖,而且文笔优美、生动,深受读者欢迎,发行几十万册乃至上百万册都不罕见,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科普市场,由此带来的声誉和利润又吸引了更多的优秀人才从事科普创作,形成良性循环。此外,西方国家特别强调专业精神。美国科普作家整体素质之高,非中国的可同日而语。专业的科普作家,多为学理工出身,有的甚至获得过高等学位。

  2。您怎么看国内科普的状况和发展的瓶颈?

  一,科普在中国的地位很低,被当成了“小儿科”,在人们的心目中,科普创作是面向少年儿童的,说某人是科普作家,就跟说某人是儿童文学作家一样,要比真正的作家低一档次。二、中国科学家不愿从事科普。中国科学家的研究经费是向政府申请来的,公众没有发言权,因此中国科学家们不觉得有向公众介绍自己的工作的必要,而把科普工作当做是浪费时间。中国科学界也没能形成舞文弄墨的传统,乐意花时间普及专业知识的很少,乐意长期从事这项工作的更少,而文理兼通、文笔好的更如凤毛麟角,有时为应付任务而写些科普文章,也难以被普通读者看明白。三、中国科普作家素质很差。中国的科普写作长期以来是由一批非专业出身,甚至本身就没有受过科学训练的人靠东抄西凑在维持着,立场之模糊,观念之胡涂,知识之陈旧,水平之低下,也就可想而知了,也难怪许多伪科学的著作都被当成科普著作也风行一时了。四、反科学思潮流行。像北大、清华一些号称在研究科学传播、掌握科普理论话语权的教授,其实都是在传播反科学思潮。这在国际上是个绝无仅有的怪现象。五、因为中国科普创作水平与美国差距实在太大,以翻译引进代替创作就成了中国科普出版的大趋势,简直到了饥不择食的地步,许多在美国默默无闻的平庸著作,甚至是在美国恶评如潮的劣质著作,也被当做是优秀著作引进。真正的优秀著作,也因为翻译水平太差而被糟蹋了。中国科普出版的根本出路,在于培养一批优秀的科普作家,这是需要科学界、出版界、新闻界和教育界的通力合作才有望做到的,而第一步,必须打破对本国科普创作的偏见。

  3。如果让您当中国科技部部长或者教育部部长,你会分配多少比例的财政拨款到科普里去?怎么花才有效?

  科普创作还是应该以学术界、民间和市场为主导,政府如果直接插手很容易变样,出版社如果从政府那里要来科普出版经费,没有赢利的压力,就没有推销的动力,变成为关系稿的出版服务,即使有优秀作品也被埋没了。政府科普资助应该主要用于科普场馆方面。

  4。您知道科学松鼠会吗?对他们有何看法?对姬十三这个人有何了解?

  有人向我介绍过,但我没有怎么关注。一则我不喜欢拉帮结派的小圈子,二则我听说是姬十三在组织,更无兴趣。我在揭露伪科学时,他曾经在网上撰文攻击过我。

  5。有人攻击您在专业上做不出什么成绩,就靠些科普文章混,这种看不起科普的意见是不是在国内科学界里很有市场?

  是的。阿西莫夫也是拿了生物化学博士学位后从事科普写作,在美国就没有人这么攻击他。不过,由于我在干得罪人的学术打假,不管怎么攻击我,都有市场。

  6。您觉得科普对您来说是什么?是事业重心还是什么?

  应该算是个事业吧。对现在的中国而言,科普的重要性丝毫不比科研低。中国要完成现代化进程,科学理性应该成为社会主流,而科普正是在推动这一进程。我认为从事科普会比一般人做得更好,发挥的作用也更大。

  7。您的理想是什么?有啥郁闷的事情?最快乐的事情是什么?

  这个问题好像与话题无关的。我的理想是作个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自由人,在思想和生活方面都获得自由。我觉得我现在就处于这种状态:-)


操作

文章信息

留言

您可以用这些标签 :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ode> <em> <i> <strike> <strong>

CAPTCHA Im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