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什么时候把自己当成科学的化身了?
10 12 2008年有人说连岳现在那篇很著名的“科普序”是冲着我来的,所以我才会去抨击,一切好像成了两个人的江湖恩怨。连岳的“序”是不是冲着我、冲着谁或不冲着谁,我根本就不去管他,我看到只是有必要抨击的谬论。网上骂我、批我的人多了,天天都有人要在我面前表演满地打滚,也没见我天天拿这些人练功。吴向宏博士在熊博网登了篇宏文,倒是指明了是冲着我来的。他要在那里跟人打架本不关我的事,拿熊博网的作者来“自证”也就罢了,却以“方舟子的校友”自居把我扯进去,我就拿他练练好了:
“传教士也是特别需要谦卑的一个人群,因为他传播上帝的声音,传着传着,身份认同就容易不太好掌握了。科普作者传播科学的声音,传着穿着,往往就觉得自己是科学的化身,或者至少是科学界的化身。方舟子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吴博士自称曾经是发表过不少作品的“科普作者”,要说科普作者往往如何如何,就举自己为例好了,他却很“谦卑”地举了我做为“典型的例子”。请问吴博士,我在什么时候,在哪篇文章或哪次演讲中把自己当成了“科学的化身,或者至少是科学界的化身”?能不能给我举出哪怕一个例子出来?如果仅仅因为介绍科学观点、介绍科学界观点就是其“化身”,那么有哪个合格的科普作者不是这样的“化身”?传教士把自己当成上帝的化身,是因为他们以子虚乌有的上帝的代言人自居,这和科普作者有什么可比性?
如果是吴博士自己做梦梦见我成了“化身”,就当成事实嚷嚷,如此肆意攻击、造谣污蔑人,就是吴博士所标榜的“谦卑”、“爱”?还是因为吴博士现在成了商人了,所以就可以不要“谦卑”、“爱”,而有资格“傲慢”了?在批评别人“傲慢”之前,怎么不先照照镜子自证一下?这样的人还好意思来跟我套什么“校友”交情?“方舟子的校友”有几十万人,其中有傻子,有疯子,也有骗子,有什么稀奇的?
科普作者无需对连岳、吴向宏这种人谦卑,因为他们是要来给科普作者当导师指点迷津的,并不能代表科普读者。对这种无知无畏却以他人导师自居的人,就应该以其人之道“傲慢”地表示对他们的轻蔑——当然我们这不是在对他们进行科普,所以别又嚷嚷是“不幸自证了连岳所说的‘傲慢’”。并不是科普作者的吃喝拉撒、一言一行都是在科普。只许他们傲慢,不许别人反过来对他们傲慢,要求别人时时刻刻都必须是“谦谦君子,温润如玉”,彷佛写几篇科普文章就如同加入了君子会一样,天下没有这样的傲慢道理。
附:
牛博的一些科普作者们不幸自证了连岳所说的“傲慢”
吴向宏 @ 2008-12-9 10:27
我也觉得连岳的序文写得很差。但不是因为它不对,而是因为挂一漏万。连岳估计在做序方面还是处男。从主题到文风全有偏差。序文好比婚礼上的伴娘。上乘的序文不但自己打扮得风情万种,还能让身边的新人增色。中乘的序文就算自己难看点,起码不要试图去抢新娘的风头。连岳这是最下乘的序文。自说自话,自炫姿色,而且对新娘的妆容指手画脚。如果掺杂了不相干的个人情绪(我斗胆猜测,连岳曾经被方舟子刺激过,在这序文里不由有所流露),就更是对此书本文作者们的不尊重了。
但若非如此,若作为一篇单独评论科普的文章,连岳其实说得有理。这里我要先自证一下:20年前,我也是科普作者,发表过不少作品。这么说吧,我本来是方舟子的校友,后来为了生计,才弃理转文,直至从商。交待一下这个背景,希望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诘问和争辩。下面我就直奔主题,说说连岳为何有理。
几位牛博的科普作者们,这几天都摆出对连岳恨铁不成钢的姿态,试图教育连岳“什么才是好的(或正确)的科普”。无非是那些老套,如“传播科学的思维方式才是最大的爱”、“人们唯有在真相面前才应该谦卑”、“大量的知识和对话题的强烈兴趣才是写出优秀科普的前提”等等……这些东西都对,可惜的是,它们都是关于“好”科普的技术性判断,而非价值判断。
让我举个极端的例子:某个暴君治下的科学家也可以带着大量知识、怀着极度的兴趣、并且遵循完美的科学思维,写出一篇如何才能最高效地进行大规模种族清洗的文章--或者恐怖分子也可以科学地写出一篇怎样有效在闹市使用汽车炸弹的文章--诸位觉得这样的文章可以进入“好”科普的行列吗?
哦,它们还真能进入“好”科普的行列。当然是在极端种族主义者和恐怖分子们眼里。
科普作者既然是做普及文章,也就是一项传播事业。传播者如果不考虑其受众的趣味,譬如流行歌星不尿自己的歌迷,好莱坞商业片导演不尿观众,都是极其愚蠢的。既然科普作品的受众里包括了连岳这样的人,既然这样的人提出要求,希望你在作品里体现一点“谦卑”、一点“爱”,你丫就照做吧,就算不照做也就一笑置之吧。商业片导演反过来跳到前台指责观众没文化,那也只有陈凯歌这么“无极”的人才能干出来。
牛博科普作者们对连岳说的“谦卑”二字,非常反感,认为“凭什么要科普作者谦卑?难道我们科普作者天然容易骄傲吗?”。恭喜答对了。科普作者的确是天然地容易骄傲的。
这骄傲的原因,就是科普作者非常容易把科学传播,和科学本身,混为一谈。把自己和科学家混为一谈。当然,很多科普作者自己也是科学家。但是做科学研究时的科学家身份,和写普及文章时的科普作者身份,还是不能混为一谈。
传教士也是特别需要谦卑的一个人群,因为他传播上帝的声音,传着传着,身份认同就容易不太好掌握了。科普作者传播科学的声音,传着穿着,往往就觉得自己是科学的化身,或者至少是科学界的化身。方舟子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回到关于什么是“好”科普的标准。追求知识(真相)、严格遵循科学思维、以及对课题拥有强烈的兴趣,这些其实是做一个好科学家的标准。用这些东西来
套科普,就犯了“骄傲”的毛病。科学家可以自顾自地研究,不必考虑“爱”啊、“弱势群体”啊之类的。如果科普作者以为面向大众的科普事业也可以同样不食人
间烟火,就大错特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