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重要的是体验科学研究的乐趣
2 02 2008年(为《中学生天地》“研究性学习”课题的报道而写)
同学们之所以在从事研究性学习课题时出现一些困惑,一个主要的因素是因为不是十分清楚它的目的,把目标定得太高,抱的希望太大,在现实中就很容易失望。从事研究性学习课题的主要目的在于“学习”,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体验科学研究的乐趣,而不是要做出重大科学发现、发明。想要在中学阶段就做出重大科学发现、发明,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对此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在这项学习中,过程要比结果更重要。在做完一个课题之后,你对科学研究有了切身的体会,也许就从此对科研感兴趣而在以后以科研为职业。即使以后从事的是与科研无关的工作,你在研究过程中学到的科学方法也会对你的生活产生正面的影响。
所以在确立课题时,一定不要好高骛远,而要从小处入手。它应该是自己感兴趣的某个学科的问题,根据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就可以加以研究、解决的。它应该是自己可以用实验、观察或调查进行严格验证的,而不是只是空想。
在确定课题之前,还要对它做好计划和预算,它需要的经费应该不多,是自己承担得起的,不需要用到尖端的仪器,所需要花费的时间也不应太长。如果是一项长期的研究项目,就容易厌倦,很难一直保持兴趣。在寻找课题时可以借鉴别的同学的经验,查阅、参考别的同学做过的课题,也许可以从中获得启发。
因为这是研究性学习,要有一定的原创性,所以你还要知道是不是有别人已经做过相同的课题,如果有人做过了,其结果是不是令人满意,你有没有必要再做一遍。这就需要做文献检索的工作。在课题开始之后,你可能还需要经常查阅资料以解决碰到的难题。在网上用谷歌、百度进行搜索,也许就可以找到你所需要的资料。但是这样获得的资料未必可靠,也可能不全面,还需要查阅更专业的文献,要用到论文数据库。这些数据库在家里或学校里可能没有权限使用,那么可以去公共图书馆或大学图书馆,它们应该都有这些数据库。如果这些图书馆的资料不对中学生开放的话,可以找老师给你开证明提出使用申请。
最好不要一个人做课题,要找几个志同道合的同学组成一个团队,可以相互讨论、相互支持。最好能有相关学科的老师做指导。如果在研究过程中遇到了老师、同学们都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尝试向大学、研究所的专家请教。可以从大学、研究所网站上找到专家们的电子邮址,发电子邮件询问。有的专家可能没有时间或兴趣回答中学生的问题,对这类邮件可能会置之不理,那就多试几个专家。如果英语好的话,甚至可以尝试与国外的专家联系。
在课题完成之后,应该做个总结,把结果写成论文,按照一般论文的格式,报告你的研究材料、方法、结果,对研究结果进行讨论,并一一注明参考文献。也许你得到的结果并不是你预想的,这未必就没有总结的价值。有时候,一个“失败”的研究其实预示着一个新的课题和结果。写成的论文要发表出来和“同行”交流,供大家评议。你的“同行”可能只是你的同班或同校同学,可将论文发表在班级、学校刊物上。当然也可以登在网站上与其他学校的中学生交流。如果你的研究成果有一定的学术价值,说不定还可以在正式的学术期刊上发表呢。
不管你的研究结果的结局如何,只要你在研究过程中学到了如何确定可操作的课题,体验了在观察的基础上提出假说并加以严格的检验的科学研究过程,你的学习目的就达到了。
2007.12.13.
(XYS20080202)
失败也有失败的意义,就象香港科技大的朱经武教授(超导材料专家)所说的那样:当研究一种材料后发现他不具有超导性能,但着并不意味着我们的研究就白费了,我们的收获是:至少我们知道这种材料不具有超导性能,进而可以把它从我们以后的研究对象中剔除出去。
另外,我觉得科研项目有时也象体育竟技项目一样,需要一个团队相互配合去完成的项目是一个独立个体无法完成的,就象一个再伟大的足球或篮球运动员都无法独立完成和赢得一场比赛一样;但是需要一个独立的个体去完成的项目也是一个团体无法或不便于去完成的,比如射击(枪击或射箭),总不能一个人负责瞄准另一个人负责扣扳机吧?
但无论搞什么样的项目,闭门造车都是万万不可取的态度。
最后,我也告戒现在的学生:一斤重的鸡不可能下一个二斤重鸡蛋。只有切实地完成自身的能量、能力的积累,才有可能作出一番成就来,就象方先生说的那样:“想要在中学阶段就做出重大科学发现、发明,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对此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
重要的说掌握科学的方法来处理问题,用科学的态度来对待问题 。
这种机会要多一点。我期待有一天,方舟子的有关科普、学术道德、文史文章能编入官方语文教科书。
方先生您好,我最近在读一本书:《水是最好的药 》(吉林文史出版社 出版 作者:[美国]F·巴特曼 )
以我有限的科学知识,很难判断这是否也是忽悠人的伪科学读物。如果方先生对此书有了解,请在百忙之中予以指教。发邮件也行。谢谢。
方先生你好
写的不错,我要推荐给我女儿。她上高中,是个认真努力的女孩。但她认为,研究性学习是走过场,纯粹耽误时间,很反感。
这可能和她还有他们老师从来没有接触过研究性学习有关。
这篇文章,应该对她有所帮助。
也请方先生多关注教育问题。现在这种应试教育对中国(人民)的危害,远远大于诸如,伪科学,中医,学术腐败等。
现在高中课程又多又难,每门都要考试,大部分内容都他妈的是,背过,考过,很快就忘,以后一辈子也用不着的知识。
以前,中国政府指责别人,有个专有名词,境外敌对势力。
我觉得,教育部,应该算个境内敌对势力,他对中国的损害,比李登辉,李洪志,小泉,阿扁等等一切反华势力之和还要大上一亿倍。
它能确保中国现在和可预见的未来,完全不能和欧美,日本竞争。
乐趣产生兴趣,兴趣激发动力。
gonewithwind :
以前看过几部关于狙击手的电影,在那里演的,战场上是两个人来完成狙击任务的。一个射击,另一个好像是观察和计算之类的。
好像射击也不只是简单的“个人”任务吧?
:)
非常有益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