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实力评估不是数字游戏

14 10 2007年

近日科技部有关方面发布了一份中国科技实力报告,声称中国科技实力进入全球第一方阵,可与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相提并论。这个赶英超美的结论是如何得出的呢?报告中列举了一连串数据说明:中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居世界第一;中国研究开发人员总量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中国全社会研究开发支出总额居世界第5位;2006年中国发明专利申请量居世界第4位;目前中国国际论文总数的世界排名据第4位,与英国、德国、日本相当……

我们没有理由怀疑这些数字的真实性,但是这样的评估方法却不能不让人疑惑,因为它并没有考虑到在数据背后存在的种种问题:在庞大的科技、开发队伍中,有多少是真正合格、尽职的?科研资金的增多固然令人欣慰,但其中又有多少是真正用在了有价值的科研上,而不是被浪费甚至腐败掉?在数量众多的发明专利中,有多少是有实用价值并实现产业化的?发表的国际论文中又有多少是具有影响力的?还是只是一堆所谓的“垃圾专利”、“垃圾论文”?甚至只是用一稿多发、剽窃、抄袭的手段制造出来的虚假繁荣?

就拿论文来说吧,根据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的统计,自1997年到2007年6月30日的十年零四个月中,在各个领域的前145个国家中,中国的论文总数排第6位,论文引用数排第13位,然而,中国单篇论文的平均引用数排名却是第117位。也就是说,中国发表的国际论文,大多数的确是没有什么价值、没有什么影响力(无人引用)的“垃圾论文”。

科技实力是科研质量的体现,而不是数字游戏。事实上,当前中国科技、教育界采用的只看数量不重视质量的评估体制,恰恰是导致学术腐败泛滥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满足论文数的要求,就有了一稿多发、抄袭、剽窃、把一篇论文拆成几篇来发等等应付方法。有的教授甚至一年能发表上百篇论文,其质量可想而知。

中国还是科技发展中国家,与世界科技强国、科技大国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几年前科技部曾提出在21世纪前50年科技发展实现三步走战略,第一步是2010年前后科技水平进入发展中国家的前列;第二步是在2020年前后,跻身世界科技大国行列,科技整体水平达到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第三步是2050年前后科学水平跻身世界强国前列。难道仅仅用了几年时间就一步到位,完成了三步跳,从世界第三方阵一步跳到了第一方阵?

科技的发展靠的是一步步脚踏实地的前进。别人同时也在前进,而且能走得更快。上述战略目标能否实现本来就不容乐观,如果要用数字游戏来完成“大跃进”,那就只能让人更加悲观了。

2007.10.8

(《法制晚报》2007.10.11)

(XYS20071013)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dropin.org)(xys-reader.org)◇◇


操作

文章信息

15篇回复 to “科技实力评估不是数字游戏”

14 10 2007年
Lj (05:26:59) :

这么晚了,刚写的吗?坐坐

14 10 2007年
eph (05:43:53) :

照此说来,国内硕士、博士学位,教授职称等的评定亦不过是数字游戏。量变容易质变难哦。

14 10 2007年
gonewithwind (09:26:52) :

没办法,正象你说的那样,这注定中国处在一个赝品盛行的时代。鲁迅先生说过:生活在一个你无法打破的“铁屋子”里,与其“清醒”,倒不如“睡着”。“人生忧患识字始”,迷茫之极时,我真有点恨自己当初为什么要上学………..

14 10 2007年
khazar (10:27:50) :

垃圾也算实力,那多造点垃圾场准备直接排第一位去吧。

14 10 2007年
9527 (21:38:01) :

thanks for your different voice

14 10 2007年
海水一滴 (22:06:50) :

中国的垃圾专利非常多,工厂有,学校有,那些中医类的垃圾专利尤其多。当然中医类的论文90以上都是垃圾。

15 10 2007年
wopingit (00:21:25) :

常来看你的文章。感觉很好。

这样的事情太多了,只能叹气。

对自己呢,我不怎么会写东西,希望埋头苦干些实在东西,做些贡献也就是了。这别人的事真是官不过来。

鼓励你!

16 10 2007年
遥江 (00:43:58) :

新浪网今天也有个类似新闻”中国高等教育规模位居世界第一”.

16 10 2007年
HE (00:57:17) :

您写的真好,现在国内的创新就是模仿,最高级的就是模仿的最好的,中国人的病是在思想上的,观念上的,是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的 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要解决中国人不求甚解的历史文化特性和枪打出头鸟,难得糊涂等 有这些 中国永远做不了科技强国,只能做一个丑陋的模仿者

16 10 2007年
HE (01:08:31) :

如果中国没有了只以孝顺父母为一生的目标,这其实就和古代的贞洁牌坊一样的可笑,难道人生的目标在被定为子女就和女人死了丈夫一样的,
后半生只为了孝顺父母么 其实人生应该是有自己的生活的,有自己的人生自我实现的,而只为了子女活着和只为了父母活着,就和把人类的智力从幼儿园开始限制一样,从幼儿园就开始讲礼貌,讲孝顺,讲道德,如果这些东西要学习到60岁 那成年人的生活就和幼儿园的小朋友一样,只限制在可笑的礼貌和孝顺上了,人门应该根据自己的理想,去安排自己的生活,而这样的生活不应该是用嘴去说的爱国 创新 而是应该真正从兴趣出发的实现对身边的人和社会的贡献.
包括三人行必有我师 是最害人的 谁都相信就是不相信自己 没有自我了 生活就是空壳,就和动物性十足的动物一样了只能动物性的生活,没有智力,没有自我

16 10 2007年
bietongde (01:18:43) :

我正担心上副研究员我的文章数量不够的问题。尽管有几篇好文章,但数量不足,看着别人在那里制造垃圾上了研究员、教授,心理实在不服气,可又没办法,中国国情而已。

16 10 2007年
难得糊涂? (11:41:07) :

中国污浊的官场文化、权力崇拜文化和没有独立人格的奴才文化是一切虚假和腐败问题的根源。正值17大,不知道党中央有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下面文章转自人民网,谢纯昌:

说起“糊涂”,人们常会想到清代著名画家、文学家郑板桥。不知什么原因,他的“难得糊涂”说成了近几年的流行语之一。近日读《曾国藩与弟书》,发现这位以名教卫道者自誉、双手沾满太平军将士鲜血的所谓晚清“中兴名臣”竟然与为官清正廉洁、为人疏宕洒脱的大才子郑板桥一样,特别赞赏“糊涂”。

  “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这是郑板桥书写“难得糊涂”四个大字后加写的小字说明,当时他任潍县知县。郑板桥在雍正十年写给其弟的信中说:“愚兄为秀才时,检家中旧书簏,得前代家奴契券,即于灯下焚去。”“自我用人,从不书券,合则留,不合则去,何苦存此一纸,使吾后世子孙借为口实,以便苛求抑勤乎!”“试看世间会打算的,何曾打算得别人一点,直是算尽自家耳。可哀可叹,吾弟识之。”(《郑板桥全集》第170—171页,中国书店1985年版)这就是郑板桥的糊涂观。

  “大抵世之乱也,必先由于是非不明,黑白不分,愿诸弟学为和平,学为糊涂。”“迪安妙在全不识世态,一味浑含,永不发露。我兄弟则时时发露,终非载福之道。弟当以我为戒,一味浑厚,绝不发露。”(《曾国藩与弟书》第95、141页)这是曾国藩写给其弟的信中语,表现了他的糊涂观。

  封建社会皇权的专制,必然导致政治腐败,政局动荡,官贪吏虐,民不聊生。因而,做人难,为官亦难。郑板桥写“难得糊涂”,曾国藩说“学为糊涂”,正因为此。

  这“难得”的糊涂,“学为”的糊涂,不是痴呆儿天生的糊涂,而是性存忠厚者大智若愚式的糊涂,或是自作聪明者假痴假呆式的糊涂。大智若愚,当然“难得”;聪明人要装出糊涂样,而且要装得“象煞有介事”,也很“难得”,所以要“学为”。

  “难得”如何得,“学为”怎样为呢?郑板桥是“放一着,退一步”,如他的烧契券即是;曾国藩却是“一味浑含,永不发露”,假装糊涂。郑的“放”、“退”,目的是避祸,是智者的远虑;曾的“浑含”、“不发”,目的是求福,是巧妙的手段。

  在升任两江总督、统辖苏皖浙赣四省军务后,曾国藩的糊涂观有了明显的变化。如他在写给其弟的信中说:“周俊大兄昨来家中,以久试不进,欲投营博一功名。渠若果至吉营,望弟即日填功牌送之,兼送以来往途费。如有机可假,或恰逢克复之日,则望保以从九县丞之类,以全余多年旧好。余昔在军营不妄保举,不乱用钱,是以人心不附,至今以为诟病。近日揣摩风会,一变前志,上次有孙、韩、王之托,此次又有周君之托。”(《曾国藩与弟书》第161页)这表明,在官场混迹多年的曾国藩已今非昔比。他已不是愤世嫉俗的不成熟青年,而已成为善于“揣摩风会”的油滑官僚了。他已把当年痛斥的“是非不明,黑白不分”看作正常现象,奉为处世准则,身体力行了。他以精于混淆黑白、颠倒是非的贪官污吏为师,一味“学为糊涂”。为了“全余多年旧好”,他要弟弟移花接木,张冠李戴,“糊涂”地给从未上战场的朋友记功,慷朝廷之慨,送朋友一顶九品乌纱。这时的曾国藩,早已丧失良知,糊涂到家了。他不再是假装糊涂,而是在制作糊涂——在“有机可假”时,凭手中权力故意把事情弄得糊涂,以便从中捞好处。

  正因为曾国藩懂得糊涂之妙在制作而且身体力行,所以活着时封为一等侯爵,死后又得“文正公”的美谥;而郑板桥却不懂糊涂之妙在制作,或虽懂制作之妙却性存忠厚而不忍制作,所以只好放弃十年寒窗换来的七品知县,道声“乌纱掷去不为官,囊囊萧萧两袖寒”(《郑板桥全集》第145页),回扬州卖画糊口,枉自叹息“难得糊涂”了。

  有人敬仰郑板桥,把他的“难得糊涂”墨宝复制品高悬中堂,是真懂糊涂之妙呢,还是附庸风雅呢?难说。《曾国藩全集》已出版发行,应庆贺呢,还是该叹息呢?也难说。

  《光明日报》

16 10 2007年
J.C (12:51:45) :

科研项目不能产业化,论文没有影响力,专利转化不成生产力。但这些却能换来真实的权、利、名。若是功名利禄可以通过一朝取巧钻营获得,十年寒窗苦读当然是不值一屁了。这在现时中国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科技问题、教育问题,也不只单纯涉及科技界、教育界,这差不多是一个政治问题了。看看长长的两院院士混吃等死终身名单就知道了,看看里面有多少各级领导。

20 10 2007年
xl (00:19:24) :

专门盯着科技部,时刻瞄着卫生部,研究研究教育部.关心关心建设部.经常问问劳动保障部.偶尔看看民政部.

20 10 2007年
PO6 (13:18:48) :

科学的标准
严格的监督和执行力

留言

您可以用这些标签 :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ode> <em> <i> <strike> <strong>

CAPTCHA Im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