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图技术谁最高?中国院士曹雪涛

25 11 2019年

南开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曹雪涛是我国著名的德艺双馨、又红又专的科学家,最近双喜临门:当选总部设在莫斯科的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这是表彰其艺、专;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的2019年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上,为大家上了一堂生动的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课,这是将他作为德、红的榜样。

 

在上述报告会上,曹校长教育学生们“要系好学术的第一颗纽扣”,他自己当学生时这第一颗纽扣就是系得完美无暇。据报道,曹雪涛“26岁时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因硕士论文优秀被直接授予博士学位”。他硕士期间一项重大课题是研究“气功外气的抗肿瘤作用及增强免疫功能”,用实验证明了气功外气对体内抗肿瘤转移、阻止肿瘤生长、延长荷瘤宿主存活期及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真的太优秀了,应该直接授予诺贝尔医学奖才对。

 

曹雪涛这第一颗纽扣系得好,以后就平步青云了。曹雪涛获得博士学位两年后,就破格晋升为当时我国最年轻的医学教授,32岁晋升为博士生导师,33岁担任全军免疫与基因治疗重点实验室主任,36岁担任第二军医大学免疫学研究所所长、免疫学教研室主任。2001年,37岁的曹雪涛参评中国科学院院士,本来是有望成为中国最年轻的院士的,却被揭发他搞贿选,收买有投票权的院士。现在贿选院士已是常态,但在当时还是新鲜事,于是曹雪涛落选,让另一个学术巨骗贺福初捡了便宜,当选成为最年轻院士。

 

曹雪涛虽然闹出贿选丑闻,却不妨碍其继续高升,2004年成为第二军医大学副校长,授专业技术少将军衔。但要再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没希望了,在2005年改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成功当选,成为最年轻的工程院院士。有了院士头衔,官就越做越大:2010年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北京协和医学院副校长,2015年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2017年任南开大学校长。

 

这几天春风得意的曹校长遇到了一点小麻烦,国外揭露论文造假的网站在一篇篇地晒曹雪涛实验室的问题论文,引起了世界性围观,到该网站因为访问量太大宕掉时,已晒了53篇。网站恢复后上升到64篇。这些论文的共同问题是用PS代替实验,实验结果图是从别的图片复制、粘贴而得,并非真实的实验结果。这个PS大法是我国生物医学界的秘密武器,无数科研人员都在使用,包括众多院士,例如我以前揭露过的原第四军医大校长樊代明院士、原四川大学副校长魏于全院士、华中科技大学马丁院士、海军军医大学孙颖浩院士的实验室都有多篇论文是这种造假论文,但曹校长实验室至少有53篇论文是这类造假论文,创下了世界纪录,是无可争议的PS大法世界第一高手。

 

这种问题一被发现,常见的辩解是放错了图片,然后换一张图蒙混过去。但曹校长实验室的这些论文图片有的并非简单的复制粘贴,而是还做了旋转、反转、裁剪之类的加工试图掩盖复制粘贴的迹象,说明是有意造假,而不是放错了图。有的加工得非常粗糙,例如有一张图在裁剪-复制-粘贴之后甚至懒得抹去边缘,出现了一群细胞排起方阵的奇观。说曹校长是PS大法第一高手仅是指数量多而言的,其实其PS技术的活做得并不仔细。

 

另一种辩解方式是怪给学生造假,自己只是负有监督不严之责。曹校长关于此事的声明就是这么自我批评的。曹校长当然不会亲自PS,实际干活的是学生,例如这几天就有一些研究生在网上骂我把这种事捅出来增加了他们写论文的难度。但是曹雪涛实验室的这些问题论文发表时间从2003年到2019年,跨越16年,论文的主要作者除了曹雪涛之外都基本不同,说明这不是个别学生所为,而是该实验室的传统、常态,没有曹雪涛本人的“指导”,是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的。有曹雪涛的前学生向我反映,如果实验结果不理想,曹雪涛就会暗示编造实验结果。曹雪涛在当学生时就已掌握了编造实验图的技术,例如他证明气功外气能够抗肿瘤、延长寿命的实验结果图,很明显就是编造出来的,那时候还没有PS技术,想必画图画得很辛苦。有了PS,省事多了。PS技术真是中国科研人员的福音。

 

前面提到,曹校长遇到了一点小麻烦,但也只是小麻烦而已。这事的结果,不过是给论文换一批图片,能撤几篇稿就算不错了,最多是再处理几个学生。至于曹校长,这不妨碍其继续官运亨通。不信,看看以前被揭露的那些校长、院士,有哪个被处理了?这样的结果,真的是“为大家上了一堂生动的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课”。

 

2019.11.17

 

 


操作

文章信息

3篇回复 to “P图技术谁最高?中国院士曹雪涛”

29 11 2019年
Trump (05:47:08) :

中国的社会风气即是如此,从上至下,为追名逐利不择手段。造假成风只是冰山一角。

4 12 2019年
combatfraud (01:39:20) :

举报科研学术不端行为,具体如下: 2017年5月硕士论文《Hcy及RFC-1基因多态性与TOAST不同分型急性脑梗死的关系》(研究生:刘玉梅,指导教师:邓本强)与论文《RFC-1基因多态性与急性脑梗塞的相关性研究》《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2017,14(2):91-95)(第一作者刘玉梅,通讯作者邓本强),两篇文章的前言、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结果、讨论等基本一致,可认定是一项临床研究发表的两篇论文,经对比发现如下问题: 1.“RFC-1基因多态性与急性脑梗塞的相关性研究”文章(以下简称R文章)入组的研究对象为2016年1月至2016年10月在上海市同仁医院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塞患者100例作为ACI组,选取同时期进行体检的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而硕士论文“Hcy及RFC-1基因多态性与TOAST不同分型急性脑梗死的关系”(以下简称H论文)研究对象为收集自2016年1月至2016年10月在上海市同仁医院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共309例,其中男性203例,女性106例,年龄在38-96岁之间,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篇论文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完全相同。Hcy检测完全相同。统计软件相同。 2.两篇文章涉嫌伪造、篡改研究数据、图表、结论,证据如下:(1)P文章表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与H论文表2.6 两组患者情况比较,ACI组各项数据均不同,对照组各项数据相同,但两张表的P值竟然完全相同。(2)R文章表3 Hcy水平与急性脑梗塞的危险性分析与H论文表2.8 Hcy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的危险性分析,ACI组各项数据均不同,对照组各项数据相同,两张表的OR完全相同,P值完全相同。(3)R文章表4 两组研究对象RFC-1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比较与H论文表2.10 两组研究对象RFC-1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比较,ACI组各项数据均不同,对照组各项数据相同,两张表的卡方及P值完全相同。(4)R文章表5 RFC-1基因多态性与急性脑梗塞的关系与H论文表2.11 RFC-1基因多态性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ACI组各项数据不同,对照组各项数据相同,两张表的OR、卡方及P值完全相同。(5)R文章表6 Hcy与RFC-1基因多态性相互作用与急性脑梗塞的易感性与H论文表2.12,ACI组各项数据均不同,对照组各项数据相同,两张表的OR完全相同。(6)R文章表7 Hcy与RFC-1交互作用的分析与H论文表2.13完全相同。经计算发现两篇论文的卡方及P值等均不对,说明作者完全主观杜撰数据,严重违背科学共同体公认道德与行为准则。 3.两篇论文及对照数据请详见百度网盘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quqT9ZTde9naqSJw2tZLgg 提取码: p9nb

10 03 2020年
D.Y.Wang (17:55:29) :

那些搞科研的有不少(不是所有)论文数据都是为结论而改过的。。。

留言

您可以用这些标签 :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ode> <em> <i> <strike> <strong>

CAPTCHA Im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