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作】关于中国科大的现状和未来

8 06 2013年

(按:这是十三年前写的,现在看来还是挺感慨的。中国科大一年不如一年,南七技校终于还是只剩下一个传说。)

    本来并没计划写这篇文章,但看到有校友在报道昨天(1月29日)在洛杉矶南加州的科大校友欢迎科大校长代表团的情况,还替我总结了四个谈话要点;又有未到会的校友要我也写个报道,就写一篇吧。
    参加欢迎会的大约有150名校友,地点在洛杉矶《侨报》大楼的展览厅。欢迎会在下午四点半开始,当时代表团还没到。先由四名在美国大学当教授的校友做报告,每人十到十五分钟。然后代表团到了,我记得的有四个,朱清时校长、程艺副校长兼研究生院院长、金大盛副校长和杨杰教授。会后程副校长跟我说他也是我的热心读者,倒让我受宠若惊了。这时候饭菜也到了,就先吃饭。吃到了七点半,校友继续做报告,先由我开始,后面还有三个企业界的校友做报告,让我这个无业游民做了个过渡。其他报告人都是杰出校友,报告内容都是自己在美国的奋斗过程和做出的成绩。我的个人经历和成绩又没有什么上得了台面的,而且到会的校友基本上也都读网,都知道方舟子是何许人,也不必我做自我介绍。所以我改谈1998年回校的观感。科大的现状谁提起来都要摇头,所以我的观感实际上也就是批评,把欢迎会变成了批评会。台下的校友们听得似乎很开心,但校长们心中应该不是很舒服。不过,我批评的现象,应怪到他们的前任头上。然后是由朱校长做报告。朱校长是科大63级物理系的毕业生,八十年代初曾在加州大学San Babara分校和MIT进修三年,以后回国服务。朱校长的报告约二十分钟,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谈代表团这回在美国各名牌大学取经的体会,认为有信心将科大建成世界一流的大学。他认为大学的产品是学生,只要学生是世界一流的,大学也就是世界一流的,而科大的学生已接近世界一流。第二部分是鼓励美国的校友们回国服务的。他说中华民族能有五千年的文明,靠的是一种传统的道德观念在维系着。至于这种道德观念是什么,他没有明说,但他举关羽死后两千年仍受中国人崇拜为例,当指的是“忠义”。又举杨振宁、邓稼先这两个同班同学为例。杨留在了美国,后来得了诺贝尔奖,而邓回到了中国,生前默默无闻。但他说,再过一百年,仍然会有很多人记得邓稼先,因为他领导研制出原子弹,为中国争得了大国地位,而杨振宁,除了研究物理发展史的人,就不会有几个人记得了。又举自己和六十年代的一位高考状元为例。这位朋友与他同期到美国进修,留在了美国,到现在钱赚得比他多得多,生活水平比他高得多,但为了维持这种生活,只能到医院管一台仪器,发挥不了专长,很后悔当初不回国。朱校长讲完话后,就散会了,一部分人在大厅跳舞,另一部分人到小房间继续跟代表团座谈,座谈的内容有两点可以记一下:一是希望校友们能收集美国大学的课程表和旧课本寄回校去,二是科大将设立各个学科的讲席,可资助海外学者到科大讲课一个月。
    接下来我就说说对科大现状和未来的一些看法。这些看法基本上都在欢迎会发言时我都谈到了,因时间关系,有的未能细谈,这里补充得完整一些。
    在1998年9、10月份我回了趟国,那一年正好是科大大张旗鼓地在9月庆祝校庆四十周年,我因不愿去凑这种热闹,没在那时候回校。在深圳碰到了一些科大校友,有的去参加了校庆回来,印象很坏,说是校方太势利,去参加校庆的校友,捐没捐款拿的材料还不一样,如果是捐了款的,材料厚一些,没捐的,就薄多了。又说,校庆典礼,做主席台的是那些捐了大笔钱的大款,院士校友们倒都坐台下。10月份我回美时,因在上海搭的飞机,特地提前几天,转到合肥在科大住了两天,参观了校园,约见了一些科大的网友吃饭聊天。本来是想到“湘皖”或“菜根香”,发现都已经没了。但在原来东区的大门周围开办了无数各种档次的餐馆、酒家,最后是找了家大排挡算是重温一下旧梦。研究生一号公寓正对着的那条路新拓宽铺了水泥路,路的两旁却在挖土动工。一问,说是合肥市为了庆祝科大校庆,来不及铺设下水道就把路浇上了,等过了校庆再把路挖掉重铺下水道。
    那一年为了庆祝校庆,校方曾在海外发动校友捐款。我本来也想捐点,在校友的mailing list上问计划用这些捐款干什么,回答说是首先要建一个气派的大门。说是现在安大的校门很气派,盖过了科大,科大得跟它比一比。我想我们也不至于浅薄到这种地步,去跟人比大门,美国很多名牌大学连个大门都没有嘛。不捐。不过也特地去看了一下据说耗资百万的新大门(跟原图书馆在同一条路),也就是两个笨重的大柱子。西区也新建了一个校门,正面看倒不错,转到背后一看,刻着江泽民主席给科大校庆四十周年的题词。字写得好不好,是否污染了环境,就不说了,反正人家也不是书法家。题词内容我倒记得很清楚,是“面向二十一世纪,建设一流的大学,培养一流的人才”。我当时就想,总书记真会开玩笑,都已经1998年了,才要我们“面向二十一世纪”,这题词就管两年的了?这样的题词,又何必给刻在大门上?过几年换个国家主席,也给科大题词,是不是还得抹了重刻?以前党和国家领导人也有给科大题词的,也没见给刻在墙上或立碑的。我看将题词挂到校长办公室更合适。人家是上海交大的校友,跟我们科大又没有什么关系,又何必给他这么大的面子,让西区的同学到现在还天天“面向二十一世纪”?
    西区新建的图书馆有十来层吧,外表看上去也是很有气派的。进去一看,才发现设计很不合理。学生阅览室非常狭小,我看最多也就能坐几十个人,连原来图书馆的阅览室都还不如,几千学生还不得为座位打破了头?东区新大门旁边新建的行政楼之阔绰,是早已耳闻了,本来想进去看能不能碰上一两个熟人,那气势却使我止步了。而学生宿舍呢?我住了五年的四牌楼为了迎接校庆外面粉刷一新,里面却是更加破落。我在校的时候,最好的楼房是教学二楼、物理楼,其次是研究生公寓、本科生宿舍,最次的是行政楼。校方的关心重点次序只要看看楼房的质量,就一清二楚。现在则整个倒了过来。
    科大原先的名声,很大一部分是靠她的本科生给打出来的。科大的科研、师资力量,历来就比不上其他百年名校。科大要振兴,还得靠吸引好学生去上科大。靠校友基金会出钱“收买”几个好学生,杯水车薪,是无济于事的。校方把工作重点放在如何挖人提高科研、师资力量,也收效甚微。要吸引好学生,最主要的是靠一种独特的校园文化。按我的中学和高考成绩,我可以选择上中国的任何一所大学,为什么选中了科大?为什么到现在也不后悔在那里度过了五年的青春?就因为那种曾经有过的科大文化,或者说环境。
    第一点,是独立、自由的教育环境。这本是方校长创下的。虽然在1986年年底,科大学生不能体谅方校长的一番苦心,不顾方校长的劝阻走上了跟政府直接对抗的道路,使得这种环境逐渐被改变。但在现在越来越宽松的形势下,可以变得甚至比八十年代时更独立、自由。独立、自由,不是说要公开做政治上的对抗,连国家主席的题词也不要,而是说不必刻意去迎合;也不是说不要去找捐款、接受赞助,而是说不要太势利。尽量让校园成为不受政治、商业污染的象牙塔。
    第二点,是竞争的学习环境。科大曾经被民间视为“状元学校”,谚云“穷清华,富北大,不要命的上科大”,在一个小环境中集中了一批狂而不妄、智商高超、刻苦勤奋的人才在一起互相切磋,对其他好学生,就是一种强大的吸引力。这是一种良性的循环。这个循环,在学校为了赚钱开始大批招收大专生后,就被打破了。谢天谢地,据程副校长说,科大现在已不再招大专生了。
    第三点,是关心学生的生活环境。方校长治校的时期,整个后勤工作是以学生生活为中心的。比如说,在合肥第一个安装暖气,而且先从学生宿舍安起。又比如说,在全国高校中恐怕是独一无二的不熄灯制度。在合肥那种绝对算不上舒适的生活环境中,这种关怀显得特别重要,让学生觉得自己是校园的主人。
    最后再讲几点具体的建议。
    第一点,课程问题。代表团到处收集美国名牌大学的课程表,想以之为参考改变科大的课程。但我觉得,美国的大学本科教育其实相当糟糕,并不值得我们借鉴。科大的课程设置重视数理基础,是最为高明的。只要进了科大,不管进了哪个系,都一视同仁老老实实地学三年高等数学和三年物理,化学、生物系还得再加三年化学,虽然学到后来学烦了,课爱上不上,作业爱交不交,但考试的前一周,还是要把课本啃一遍的。尽管学的时候怨气冲天,却是终身受益。无论以后搞哪一行,这种在数理教育的千锤百炼之下所培养起来的严密的思维能力,都是派得上用场的。所谓“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乃是至理名言。宁肯少招学生,也不要为了配合日益下降的新生质量而减轻课程的负担。受不了那样的课程负担的人不配上科大。
    第二点,学制问题。现在的学生都想早点走入社会,而且在社会上比的是哪一年毕业的,而不是哪一年入校的,五年制本科要比四年制本科亏了一年。第四、第五年的专业课和写论文,时间过于宽裕,有一半时间是浪费,完全可以缩短成一年。
    第三点,校址问题。朱校长说他这次访美的一大感受,就是在偏僻的城市也能有一流的大学。但是,美国的交通、通讯发达,各地的生活水平相当,甚至偏僻城市的生活水平还要高一些,与中国并不能相比。合肥是学习的地方,却不是生活的地方,也不是做研究的地方。光是学习这一点,对现在的学生已无多大的吸引力。从合肥搬走已不现实,局限于合肥一地也难以发展。只在北京建研究生院也没有太大的帮助,因为北京毕竟离本部太远,而且科大是以本科生取胜,现在的北京研究生院,已差不多成了科学院研究生院了。所以我的建议,是在合肥附近的大城市,比如上海、南京,建一个本科的分校。朱校长说已在上海浦东建了开发中心,但未做详细介绍。
    象北大、清华这样的百年老校,一时的挫折是不容易垮的。但象科大这样年轻的学校,又处在那么偏僻的地方,是很容易被压垮的。十年来在政府、教委的压制和商业大潮的冲击下,已渐露败相,更需要校友们的帮助。“科大人”的烙印是被永远打上了,要是哪一天科大真堕落成了“合肥科大”,做为校友,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嘴出嘴,我这篇文章,算是替他喊一嗓子。

2000.1.30.


操作

文章信息

留言

您可以用这些标签 :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ode> <em> <i> <strike> <strong>

CAPTCHA Im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