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有关怒江建坝争议的报道致《纽约时报》

9 01 2006年
(按:该信原文为英文,于2006年1月1日用电子邮件寄给《纽约时报》编辑部和记者Jim Yardley,现已一周,除了自动回复,没有收到答复,也没有见到登出。以下是译文。) 就有关怒江建坝争议的报道致《纽约时报》 ·方舟子· 做为“访问怒江并通过攻击环保人士而吸引了公众广泛的关注”(《法治:对中 ...


杨玉圣和“坏孩子”、“子橘”和罗志田

7 01 2006年
正所谓物以类聚,被我批过的形形色色的人等,西安翻译学院的骗子、反科学文化人、特异功能的鼓吹者、中医骗子、杨支柱、杨玉圣等等,渐渐都聚到了“世纪沙龙”,打着不同的旗号,戴着不同的面具,天天在那里对我吐口水。看这些人的表演是有趣的,有时也能得到有用的信息。比如我就是在那里首次读到西安翻译学院的骗子兴高采烈地贴出的西安长安区法院驳回我要求把西安翻译学院状告我一案移到北京审理的裁决书,杨玉圣将该裁 ...


评杨支柱《方舟子疯了》

6 01 2006年
【方舟子评:杨“良心”支柱要说谁疯了,本不关我事,因为我想他并没有精神科医生执照。我只想指出一个事实,王天成《博导,还是“博盗”? ——武大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周叶中和学生抄袭剽窃纪实》一文是王天成本人寄给我的,不是声称影响力、水准都比我高几个等级的妄人徐建新(波涛浩淼)寄的,否则就不算“作者投的稿”。可怜杨良心连“作者投的稿”是什么意思都没搞明白,他的“良心”也许很大,脑子却很小。王的来稿我并不是当 ...


见证2005:反伪打假又一年

5 01 2006年
2005年将结束时,学术界也闹起了“韩流”,传来了韩国首尔大学前教授黄禹锡领先世界的干细胞研究被确认为造假的消息。中国不少媒体对这个事件也热炒了一把,不仅详细地跟踪事情的进展,还连篇累牍地发表评论、分析文章。《科技日报》把《纽约时报》的有关分析文章胡乱编译了一下,就当成本报的深度报道发表,上演了一出靠造假来打假的滑稽戏。这种滑稽戏很有中国特色而且并不罕见,例如以“学术打假”闻名的“学术批评 ...


因求真而可敬

5 01 2006年
读书对我来说基本上是一种爱好。以前在美国大学做科研时,阅读的图书以文史类中文图书为主。现在不做科研了,阅读习惯倒了过来,读的主要是科学类的英文图书了。因此我对近年来国内出版的新书可以说是漠不关心的,浏览的范围仅限于作者或出版者的赠阅。清点一下过去的一年里收到的作者赠书,有两位老人的新著值得一提。

一本是高耀洁女士著《中国艾滋病调查》。该书上编为“中国艾滋病传播现状调查”,那并非严谨而 ...



评杨玉圣《答“学术打假斗士”方舟子》

3 01 2006年
杨玉圣主任起了个《答“学术打假斗士”方舟子》的题目,却没有回答我向他提出的任何问题。将这篇顾左右而他的范文转贴于此,让大家见识一下一个打着“学术批评”招牌的学术流氓的造谣、骂街的嘴脸。造谣说我河南大学演讲时冒充“中国科学院教授”,我原以为是西安翻译学院的人的独创,现在看来杨玉圣主任的功劳也不可抹煞。杨主任与刘兵之流的反科学文化人、学术腐败分子联手,倒不是新鲜事了。反科学文化人把持的《科学时 ...


再问杨玉圣靠什么学术成果当美国研究中心主任

2 01 2006年
几年来,新语丝网站的“立此存照·杨玉圣专辑”以大量的证据证明“学术批评网”主持人、中国政法大学美国政治与法律研究中心主任杨玉圣教授多次弄虚作假,杨玉圣对此除了骂街,从未做过澄清。几天前我写了《杨玉圣靠什么学术成果当美国政治与法律研究中心主任?》一文,第二天见到杨玉圣故伎重演,发表《我与方舟子先生的本质区别》做为回应,仍是在骂街。今天见到杨玉圣发表为自己歌功颂德的长文《匆匆忙忙 又是一年—— ...


也说说《维纳斯的诞生》译著中的错误

30 12 2005年
  因为《维纳斯的诞生》的译者李继宏在对laoliu的答复中承认laoliu指出的其他错译,但对第1、2条错误提出了异议(《关于《维纳斯的诞生》的说明》(XYS20051228)),我就特地去比较了一下。第2条虽然不太妥当,但问题不大。第1条则除了laoliu已指出的(例如把“拱门下”误译成“拱顶”),还有其他的错误。李继宏的英文水平在国内学者中算是很好的了,比朱振武和反科学文化人之流高出太多,可 ...


杨玉圣靠什么学术成果当美国政治与法律研究中心主任?

24 12 2005年
大约在两年前,我听一个文科学者谈到,“学术批评网”的主持人杨玉圣因为这几年来专职搞学术批评,放弃了其本行“美国研究”,在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评不上教授,转到中国政法大学当教授去了。我本来还以为中国政法大学专门为杨玉圣新设了“学术批评”或“学术打假”教授。今天见到有一网站请杨玉圣等文科学者参加“从SCI反思中国的学术评价体制”研讨会,一开始只是觉得好笑,文科学者知道什么SCI?恐怕连怎么查SC ...


评黄禹锡涉嫌造假

24 12 2005年
(北京青年报2005年12月17日)  为什么造假多出于生物医学领域  著名学术打假人方舟子昨晚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学术造假各国都比较多,这里有经济利益的驱动。  他说,美国一年平均发现大约10起在生物医学领域的造假事件,而方舟子网站上也有许多起中国的学术造假事件,其中大多数都是生物医学领域的。“这里有两个原因,第一,生物医学领域与物理等其他自然科学领域有区别,它更为复杂,科学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