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问杨玉圣靠什么学术成果当美国研究中心主任

2 01 2006年
    几年来,新语丝网站的“立此存照·杨玉圣专辑”以大量的证据证明“学术批评网”主持人、中国政法大学美国政治与法律研究中心主任杨玉圣教授多次弄虚作假,杨玉圣对此除了骂街,从未做过澄清。几天前我写了《杨玉圣靠什么学术成果当美国政治与法律研究中心主任?》一文,第二天见到杨玉圣故伎重演,发表《我与方舟子先生的本质区别》做为回应,仍是在骂街。今天见到杨玉圣发表为自己歌功颂德的长文《匆匆忙忙 又是一年——2005年个人纪事》,发现杨主任忽然换了副面孔,要来跟我讲事实摆道理,并且欢迎我继续批评了。现在把文中与我有关的部分摘录如下:

---------    不久前,有一位叫方舟子的在他的新语丝上写了篇《杨玉圣靠什么学术成果当美国政治与法律研究中心主任?》。据这位美国籍华人说:“(引文略)”于是,这位以批判法o功、反对基督教、反对环保而闻名的“打假斗士”忿忿不平地要求:“请中国政法大学校方解释一下,杨玉圣是靠什么学术成果到贵校当美国政治与法律研究中心主任的?也请杨玉圣论证一下,一个早已不搞学术研究,以学术批评为业的人去主持美国政治与法律研究中心,这又是哪门子的‘学术规范’?”    还真是难为这位住在加利福尼亚州、隔着太平洋专打中国假的生化信息学专家了!就是因为他的这一番检索,我第一次知道《图书馆》(1997/06)曾经发表过笔者的一篇《美国书籍在中国》,还第一次知道《科学中国人》(2001/06)发表过笔者的一篇《学术腐败与学术打假》。要不是舟子兄热心检索,我还真是不知道自己有这样两篇文章(因为我既未向这两份刊物投过稿,迄今也不曾收到过上述两份刊物的样刊和稿费,而笔者也确实曾在其他刊物发表过上述主题的文章)。舟子兄是学理科出身的,是个有口皆碑的“科学主义者”,可能因为这个关系,但凡是他检索不到的,似乎也就不入他的“狗眼”了(因为中国有一句俗话,叫“狗眼看人低”,舟子兄久居花旗,可能未必知道)。    受这位舟子兄的启发,我把自己1984年以来发表的文章编辑了一份清单——《杨玉圣论著目录(1984年起)》,大大小小,居然在数量上是这位“科学主义者”检索到的数目字的好几倍。这份《目录》已经在12月26日发布于学术批评网。为此,我写了“题记”:    这是本人的一份论著目录清单,自1984年起,截止2005年岁末。这既是自己流浪学坛的足迹,也是迄今曲折的学术命运的映照。     学术之路,绝无坦途。对于学术,我一向抱持敬畏之心,从来不敢懈怠。但一则资质愚钝,再则先天不足、后天失调,故而成绩寥寥,乏善可陈。对于转型期中国的学人的路径,究竟该如何走向,我一直是充满迷惑、矛盾与烦恼。尽管已过不惑,但类似的问题也许无穷无尽。     美国史、美国学、世界近代史、现代化研究、史学评论、学术批评、学术规范,大致是我最近二十年来涉足的主要领域,不同时期,各有侧重,不深不透。这份单子可以说明这一点。     我的选择,我的路。这是自己的人生哲学,也是自己的学术理念。只有自己最明白,为了这些微不足道的文字,曾经为之付出多少的劳苦、心血与代价。     还得马不停蹄,继续跋涉。 

    这是我的心里话。舟子兄不服,可以继续批评。”----------

    几天前杨主任才在《我与方舟子先生的本质区别》一文中对我破口大骂,把别人将他与我相提并论视为“莫大的侮辱和耻辱”,突然又自作多情要和我称兄道弟,亲切地连叫我五声“舟子兄”,听得我直起鸡皮疙瘩。虽然杨主任变脸功夫一流,但是爱造谣的本性却并没有改。在《我与方舟子先生的本质区别》一文中,杨主任说我是“拿了美国绿卡的中国人”,此文中却改称我为“美国籍华人”,是这位“美国研究专家”分不清这两种身份的区别,还是在这几天杨主任替我加入了美国国籍?杨主任又说我是“以批判法o功、反对基督教、反对环保而闻名的‘打假斗士’”,说我反对环保,是造谣,说我因为反对这三样东西而被称为“打假斗士”,更是造谣。杨主任不会不知道,我之所以被媒体称为“打假斗士”,乃是因为打击学术界的弄虚作假,包括打击杨主任这样的。说我是“科学主义者”,同样是造谣。

    在散布了这几个谣言之后,杨主任公布了“1984年以来发表的文章”,说是我检索到的数目字的好几倍,以此暗示我检索到的他的论文表有重大遗漏,对其学术成就的质疑不成立。我是从“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做的检索,检索到的文章数目少于杨主任发表的文章数目,这是很正常的,从杨主任公布的清单看,他用笔名发表了大量的随笔、报道、评论,自然没法用“杨玉圣”检索到,而且那是“学术期刊”数据库,不可能检索到杨主任在该数据库未收的大众报纸或通俗刊物上发表的文章。

    我并不否认杨主任在很早以前曾经发表过一些学术论文,但是我关心的是自1998年杨主任专职从事“学术批评”以来的论文发表情况,因为杨主任能转到中国政法大学当教授、主任,显然只能是靠近几年来的学术成果,而不能吃老本。但是看杨主任公布的文章清单,从1998年以来,杨主任发表的文章,以“学术批评”类的随笔、杂文为主,夹杂一些新闻报道、书评、普及性文章。唯一算得上论文的一篇属于会议论文(孙中山先生的美国观——一个比较分析,《第五届“孙中山与现代中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北国父纪念馆,2002年8月)),不是在同行评议的学术期刊上发表的,按“学术规范”不能算正式发表的论文,而且也不属于“美国政治与法律研究”,而是中国近代人物研究。所以我在《杨玉圣靠什么学术成果当美国政治与法律研究中心主任?》中所说的“8年来,杨玉圣没有发表过一篇学术论文,更没有发表过一篇研究‘美国政治与法律’的学术论文。”这一结论仍然成立,并没有因为杨主任公布了更详尽的文章清单而改变。所以我仍然要问中国政法大学、杨玉圣主任,杨玉圣是靠什么学术成果到中国政法大学当美国政治与法律研究中心主任的?

    我同时顺便也要问一下正在与杨玉圣联合打假、建设“学术规范”的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贺卫方:一个人8年来没有发表过一篇专业学术论文,专职从事与其专业研究无关的“学术批评”,却能评上教授、当上研究中心主任,这是什么样的“学术规范”?贺卫方在评述周叶中剽窃案的文章中,对王天成《博导,还是“博盗”?——武大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周叶中和学生抄袭剽窃纪实》一文出处的注释,不是原始出处新语丝网站,而是比新语丝网站晚一天刊登的“学术批评网”,这又是什么样的“学术规范”?(贺教授在文中提到《中国经济时报》报道了这个事件,而该报道写得清清楚楚:“2005年11月23日,署名“王天成”的一篇《博导,还是“博盗”?——武大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周叶中和学生抄袭剽窃纪实》(以下称“剽窃纪实”)的文章出现在“新语丝”网站上(“学术批评”网11月24日刊登),……”故我们只能认为贺教授知道新语丝网站为原始出处。)

操作

文章信息

留言

您可以用这些标签 :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ode> <em> <i> <strike> <strong>

CAPTCHA Im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