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01
2008年
2008年01月16日新民周刊
中山大学博导承认粗暴对待个别学生
从2008年1月2日开始,网友“伤心博士”发布的《中山大学微生物专业艾云灿教授:请您不要再害人了好吗?》的帖子(以下简称“伤心博士”帖)流传于各知名网络论坛,自称是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在读博士的他指控导师艾云灿“打骂、报复学生”,并注明多名研究生的真名实姓。
撰稿/贺莉丹(记者) 张益清
此帖甫出,即在网络引 ...
评论 : 11篇评论 »
分类 : 访谈录
16
01
2008年
一、“德哥纳米门”暴露863计划黑幕。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外科主任张阳德没有研究纳米技术的资质,却在科技部官员的支持下战胜竞争对手获得1.2亿元的863计划纳米医药项目。张阳德被发现伪造在美国的留学、研究经历,自办“国际期刊”、“国际机构”,且其无科研经验的妻子、女儿、兄弟、侄子都是其“纳米团队”的成员。
二、蒙牛特仑苏牛奶欺骗消费者。蒙牛声称在特仑苏牛奶中添加新发现的“造骨牛奶蛋白”其实是一 ...
评论 : 18篇评论 »
分类 : 学术打假
14
01
2008年
谢华安的主要成果是培育和推广一种杂交水稻,属于技术研发,在学术上并无太大的成就,就此而言更适合去参选工程院院士而不是中科院院士。即使是在杂交水稻研究方面做出的贡献比谢大的袁隆平也只是工程院院士,而不是中科院院士。而且,中科院院士的评选比工程院院士严格,要求更高,不少人是选了几次中科院院士没有选上才转去选工程院院士,有些工程院院士就是属于这种情况。像谢这样选了多次工程院院士都没选上,转去选中科院院士 ...
评论 : 15篇评论 »
分类 : 学术打假
13
01
2008年
中科院新任院士谢华安被指抄袭他人论文
采写:本报特派记者 左志英2008年01月13日南方都市报
2007年12月27日,北京,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结果公布,福建农科院研究员、著名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谢华安榜上有名。
同一天,福州,福建农科院两名退休研究员给著名打假网站新语丝发去邮件,内称谢华安有论文是抄袭他作而成。
到底谢华安的理论水平和学风道德是否已经达到院士的尺度?
...
评论 : 3篇评论 »
分类 : 访谈录
12
01
2008年
《北京日报》2001年8月13日“学人随笔”版发表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主任周桂钿教授的文章《重评“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将胡适的命题“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重评”为符合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其实这种评价并不新颖,在一些文章中经常看到,一些“民间科学家”在从事异想天开的研究时,也往往拿它为自己辩护。不过,由国内一位哲学权威做评价,意义自然非同小可。但是,这篇文章在史实、科学常识方面都存在错误,它对 ...
评论 : 108篇评论 »
分类 : 文化杂谈
11
01
2008年
1、2007年,国内您最关注的事件是什么?关注的意义是什么?
答:我最关注的事件是:科技部的科研诚信建设办公室运行得怎么样了?科技部在2006年11月发布《国家科技计划实施中科研不端行为处理办法》,2007年1月1日起施行,并成立了科研诚信建设办公室,接受对科研不端行为的举报,组织和协调调查处理工作。但是该办公室在宣布成立之后,就在媒体上消声匿迹了,一年过去了,尽管我们公开揭露了很多国家科技 ...
评论 : 12篇评论 »
分类 : 访谈录
11
01
2008年
我省归侨侨眷喜获“科技创新奖”
2007-05-22 12:00:00
经中国侨联组织的专家委员会评审,我省云南民族大学教授王锐、云南大学软件学院教授郑智捷、云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院长傅文甫获“科技创新人才奖”,由云南侨通包装印刷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凹版正反面同时印刷”技术项目获“自主创新成果奖”。
云南民族大学教授王锐,是留学美国并获得美国洛克有机化学研究所博士后,在国外完成 ...
评论 : 13篇评论 »
分类 : 学术打假
9
01
2008年
文革时期最流行的革命歌曲之一《大海航行靠舵手》有一句至今还经常被引用的歌词:“万物生长靠太阳”。如果当时有人胆敢质疑它,不仅要犯政治错误,恐怕还要被视为缺乏科学常识。没有阳光,植物就不能生存;没有植物,就不会有草食性动物;没有草食性动物,就不会有肉食性动物。所以所有的动植物都直接或间接地依赖阳光而生存。
用生态学的术语来说,阳光是能源,植物是生态系统中利用能源的生产者,而动物则是消费者。一个 ...
评论 : 14篇评论 »
分类 : 科普文章
9
01
2008年
针对复旦大学在去年年底通报三起学术造假事件及处理结果一事,教育部发言人最近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据我了解,教育部有关部门现在正着手制定《学术规范导读》和《学术不端行为处理意见》等文件,我相信这些文件出台以后,各个学校、各个有关科研部门将在处理学术道德事件的时候有章可循。”
按照这位发言人的说法,在这些文件出台之前,各个学校、科研部门对学术造假事件难道就无章可循?复旦大学的做法岂不成了没有政 ...
评论 : 10篇评论 »
分类 : 学术打假
9
01
2008年
学术反腐有限进步
《财经》记者 李虎军于达维《财经》杂志 [2008-01-07]
2007年岁末,复旦大学和北京大学对两起论文剽窃事件的应对,显示了中国直面学术腐败的积极转变,但根除学术行政化之患绝非一朝一夕之功
耶鲁教授的愤怒
有着30多年执教经验的斯蒂夫斯登斯(Stephen Stearns )教授,觉得自己有充足的理由、通过这种方式来表达内心的愤怒。
斯蒂 ...
评论 : 无评论 »
分类 : 访谈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