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是不是健康食品?

31 05 2013年
中国是大豆的故乡,我们从小就吃豆腐、豆浆、豆花、豆皮等等各种各样的豆制品。在物质匮乏,乳制品和肉类都是奢侈品的年代,大豆曾是普通中国人补充蛋白质的重要来源。但是在西方国家,人们饮食的蛋白质来源主要来自蛋、乳制品和肉类等动物性食品。例如在美国,虽然大豆产量排世界第一(中国仅排在第四),但是绝大部分都是用于做饲料和榨油,直接供人食用的很少。

从动物性食品摄入蛋白质的一大问题是,往往要同时摄入很 ...



名人直播间:方舟子解读保健品行业乱象

30 05 2013年
(2013年5月30日下午3~4:30,搜狐新闻客户端)

大雄: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搜狐新闻客户端名人直播间。纵观保健品行业在国内二十多年的发展,整个市场采取的都是简单的粗放式管理,使得一些不法厂商铤而走险,以添加违禁物品,将药品改头换面等方式来牟取暴利,部分企业甚至为了规避药品监管部门的严格执法程序和标准,将药品直接申报成保健品,完全置消费者权益于不顾。保健品行业的乱象严重影响到了 ...



微访谈:方舟子谈肖传国复出

29 05 2013年
(2013年5月29日上午11:00~12:00,腾讯微博微专栏南方公园第22期)

童心未泯 : #提问方舟子司马南聊肖传国复出#肖传国的手术到底有没有治好患者的病?

方舟子 : 肖传国吹嘘他的肖氏反射弧手术有85%成功率,但以保护患者隐私为由不出示任何成功病例。记者和志愿者调查的结果是成功率为0,没有一个能像他说的那样做到通过挠大腿排尿,包括他在媒体上做宣传的几个病例都不成功。反而有 ...



“营养专家”云无心的无知与谎言

28 05 2013年
(按:最近我与被国内媒体吹捧为“营养专家”的科学松鼠会云无心在微博上发生了一场争论,涉及胶原蛋白、莱克多巴胺、大豆蛋白等问题。这些争论暴露了学化工出身的云无心对生物医学的无知。云无心把他的某些回应写成博客文章,攻击我“愚弄公众”,并都被新浪推荐。我也把我写的相关微博合在一起登出,以正视听。我将另外撰文论证云无心是如何在胶原蛋白的问题上当骗子帮闲的。) ...


口服胶原蛋白能不能美容?

24 05 2013年
皮肤是人体表面积最大、最暴露的器官,也是最早老化的器官,或者说,最早能让人注意到老化的器官。皮肤能够显得光滑,很重要的原因是皮肤里头一种叫胶原蛋白的蛋白质在支撑着。胶原蛋白占了皮肤干重的70%。但是皮肤中胶原蛋白的数量逐年在减少,一年大约下降1%,皮肤也就逐渐失去了强度,出现了皱纹。如果能从体外补充胶原蛋白,让皮肤中的胶原蛋白数量保持不变甚至上升,不就能让皮肤永葆青春吗?于是市场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 ...


微访谈:方舟子聊“二代现象”

23 05 2013年
(2013年5月23日上午11:00~12:00,腾讯微博微专栏南方公园第21期)

耕耘者 : #提问方舟子司马南聊二代现象#社会体制不改变,官二代和富二代的现象永远改变不了,您怎么看?

方舟子 : 任何时代、任何国家、任何社会体制下都难免会有官二代和富二代的现象,但是一个法治的社会能让这种现象变得不那么突出。

徐少 : #提问方舟子司马南聊二代现象#老师知道的最大的&ldquo ...



视频: 【凯风访谈】方舟子:星座不能决定人的命运

23 05 2013年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TUyNzI2ODIw.html



微访谈:方舟子打假胶原蛋白美容谎言

22 05 2013年
(搜狐微博,2013年5岳22日下午3~4点30分)

骑驴看花2334: 向 @方舟子 提问: 女明星都在喝胶原蛋白啊,不可能没效果他们还在用啊?是质量水平问题吗?

方舟子: 你看到的女明星的效果,也不知道是化妆、PS出来的,还是整容整出来的。

茫然的博雅: 向 @方舟子 提问: 胶原蛋白是一点功效也没有还是没有他们宣传的那么好?

方舟子: 关于吃胶原蛋白的所有奇特功效,都 ...



专访方舟子:去火星,你被忽悠了吗?

21 05 2013年
记者:周怀宗北京晨报2013-05-21

自开始以来一直就争议不断的“火星移民”计划,近日终于露出冰山一角,该项目负责人本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项目的复杂性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原定2023年移民的计划恐怕难以成行。”随后有记者调查发现,推出“移民火星”计划的公司“火星一号”是在2011年6 ...



一种致命元素的传奇

18 05 2013年
发现新的化学元素,曾经是化学家梦寐以求的最高荣耀。英国人在新元素发现榜上一度遥遥领先,在1807~1808年间,戴维一个人就发现或首先分离出7种元素。但是之后的四十多年,这个荣耀再也与英国人无缘,新发现的十几种元素都是瑞典、德国、法国、丹麦、俄国人发现的。新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含量越来越稀少,发现也就越来越困难。

1860年,德国人本生和基尔霍夫发明了一种分析物质成分的新方法—&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