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06
2016年
方舟子@fangshiminTWEETS9,684FOLLOWING29FOLLOWERS82.8K
方舟子 ?@fangshimin May 16 都这样子了还出来练功,不是在故意出轮子的丑嘛。https://pbs.twimg.com/media/CikC3GNUgAAF4MW.jpg
方舟子 ?@fangshimin May 16 我家种的月季(67)ht ...
评论 : 无评论 »
分类 : 其他
10
06
2016年
对很多中国人来说,“哈佛”是一个很崇高的词。有一个生物化学专业的中国留学生在哈佛大学研究生毕业典礼上演讲,一下子在国内成了名人。他的演讲从他的小时候遭遇说起,说他在湖南贫困的山区长大,有一次手被毒蜘蛛咬伤了,他妈妈在他的手上包了好几层棉花,棉花上喷洒白酒,打火点燃棉花,烧烤他的伤口,一两分钟后就好了。他说这种火疗治好了蜘蛛咬伤,有科学道理,因为蜘蛛的毒液是一种蛋白质,高温可 ...
评论 : 无评论 »
分类 : 科普文章
8
06
2016年
拳王阿里最近去世了。对今天的大部分人来说,他们在实况转播当中看到的阿里不是他怎样在拳击场上把对手击倒,而是亚特兰大奥运会上他颤抖着点燃了奥运的圣火。
阿里得帕金森病已经有三十多年的历史了。他自己曾经估计,在他的职业生涯中,他的头部遭受了29000次拳击。很多人就会想到,阿里得帕金森病是不是跟拳击运动员长期大脑遭受撞击有关系?
的确有一些研究表明,职业的拳击运动员得帕金森病的比例要比一般 ...
评论 : 无评论 »
分类 : 科普文章
6
06
2016年
我发出《当代韩学愈——高档次国际学术期刊“论文”速成法》之后,有多位读者向我反映国内其他高校多位教授也把在英国《自然》、美国《科学》发读者来信、评论当成自己的学术论文、学术成果,虽然不像哈尔滨工业大学经管学院苗鑫教授那样两年来个8篇那么夸张。而且和苗鑫在《自然》发表“学术论文”被《哈工大报》作为重大新闻加以报道一样,这种做法也 ...
评论 : 无评论 »
分类 : 学术打假
4
06
2016年
我发了《当代韩学愈——高档次国际学术期刊“论文”速成法》之后,好几个人跟我说,科学网早些时候推荐过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刘钢的一篇博文《如何发表高质量论文?》已经揭露过此事了。于是我去查了一下,只见刘钢写道(科学网的新浪微博摘录):
【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院苗鑫教授发明了一个发“高质量论文”的方法:给Natur ...
评论 : 无评论 »
分类 : 学术打假
3
06
2016年
钱钟书在《围城》里刻画过一个学术骗子韩学愈,他比方鸿渐高明的地方是,除了同样买了克莱登大学文凭,还有“著作散见美国《史学杂志》《星期六文学评论》等大刊物中”,因此当上了系主任。其实他在这些大刊物发表的“著作”,不过是在广告栏、通信栏登小广告。
现在国内科技界讲究在国际学术期刊发论文,尤其是在高档次的国际学术期刊发论文,更是评职称、选院士、报成 ...
评论 : 无评论 »
分类 : 学术打假
1
06
2016年
方舟子@fangshiminTWEETS9,532FOLLOWING29FOLLOWERS82.5K
方舟子 ?@fangshimin May 11 科骗公园由“中国著名科学家和科学爱好者发起创建”,中国著名科学家是吴兴川吗?“经百度科学总会顾问团鉴定科学公园是科学科普类最值得信赖的网站”,这个专为科骗公园定制的“百度科 ...
评论 : 无评论 »
分类 : 其他
30
05
2016年
中国营养学会最近发布了2016年版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不久前美国农业部也发布了最新版《美国人膳食指南》。中国人、美国人都是人,身体对营养的需求,食物中有害成分对身体的危害,都是一样的,所以不管是哪个国家制定的膳食指南,如果是根据科学研究成果做出的,有充分的科学依据的,那么应该都是差不多的。有的人总喜欢把中国人当成特殊物种,以为中国人的身体和外国人不一样,这是很荒唐的。这些人别忘了,美国人当中也 ...
评论 : 1篇评论 »
分类 : 保健骗局
25
05
2016年
前几天在网上看到一个美国人发的讽刺奥巴马总统的图片,大致意思是,现在恐怖主义这么猖獗,奥巴马不为反恐而战,却为男人进女厕所而战。说得好像奥巴马放弃了反恐似的。发这个图片的人,如果不是反恐战士,用他的话反过来质问他更合适,他明显是在为不让“男人”进女厕所而战。
这里说的“男人”应该打引号,因为它实际上不是指男人,而是指那些生物性别是男人,但是性 ...
评论 : 无评论 »
分类 : 文化杂谈
23
05
2016年
方舟子@fangshiminTWEETS9,412FOLLOWING29FOLLOWERS82.4K
方舟子 ?@fangshimin May 6 人民日报说得很对,请领导带头,减少高干病房开支。【人民日报评魏则西事件:医学是有限的,也是不完美的。虽然医者的技术追求是永不言弃,但这并不代表医者具有起死回生之力。因此尊重自然规律,放弃不切实际的幻想,坦然地面对生与死,是最理性的选择 ...
评论 : 无评论 »
分类 :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