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一个先进的钢铁怪物

2010年7月14日

每个人一定有他自己适合的时代。

埃菲尔就是这样,假设他生活在现在,且依然具有设计钢铁为骨架(肉的没有)的建筑巨物,他还会和当年那样有机会吗?

不好意思,我的回答是“没有”,即便他依然是“钢铁魔术师”,在今天却没有了市场。

不过,不过,也许在中国有市场,因为我们的大搞基本基础建设的地方太多,这里不行还有那里。人家说,德国人很难搞懂我们的国情,觉得自己的技术先进就不提Qian(应该写做“前”,不过似乎写成“钱”也可以)送礼,结果很多标德国人都没能争上,而法国人则“艺术得多”,虽然法国人的科学一度也是很牛的,可是,比起德国人来说,法国人扭转自己的意愿速度那还是相当快的,比当年十万精锐陆军不战而降的速度还快。

所以,浦东机场的“标”被法国人拿去了,国家大剧院那个巨蛋也是被同一个法国人拿去了,而这个法国人也正是设计巴黎戴高乐机场倒塌了的那部分的那位。

国家大剧院大家都看得到,可是浦东机场的内情就很多人不知道了。我在国航做项目的时候,他们要对自己的飞机所降落的航站楼要保障正点率能力的评估的,发现国航班机在浦东机场的正点率特别低(低于50%),还以为上海人欺负来自北京的公司呢,结果一问才知道,是浦东机场设计有根本性缺陷,根本就不可能让航班正点飞走。

不过,相对于现在这个法国人来说,埃菲尔先生设计的东西要结实些,也许是因为现在这个法国设计师太了解中国国情的缘故吧,而19世纪的时候,埃菲尔还没有遇到当今这个“差不多”时代和“差不多”国家。

为什么说埃菲尔先生在今天会没有饭碗呢,这就是时代的烙印了。

当年,如果在哪里能弄起一个漂亮的钢铁架构,一定是骄傲的不得了的事情,正如当年我们的赵州桥用石头解决桥梁承载问题一样。

当然,当年铁塔所在的地方,原本就是要立起一个钢铁怪物的,从当年进入到最后一轮的四个投标方案来看,全是钢铁怪物——那一定是那个时代的图腾。至于原因,应该是世人刚刚掌握了钢铁建筑的核心技术。

而今天,纯粹的钢铁怪物已经不合于这个时代了,即便是桥,也需要混凝土、玻璃钢或者更先进的材料来建造,加之钢铁怪物显得傻大黑粗,一点都不具备美感,招标的甲方也就很难再会倾向于选择这类设计方案了。

埃菲尔在当年的法国,可谓恰逢其时,他如果生在当年的中国,即便拥有一样的天才,怕也是“恨天不眷埃菲尔”了

系列:机制的故事【4】

2010年7月12日

机制,说来简单的俩字,其实并不简单。

比如,公平分配机制,你给我造一个出来,要保证绝对公平。

于是,著名的“分粥机制”就被造出来的,你可以负责盛粥,可是,对不起,你要最后一个端粥。

分饼也一样。

要说,作为分的人,我是有成本的——为大家服务嘛,怎么我却要最后一个选择呢,这不整个一吃力不讨好嘛。

对不起,为了绝对公平,您如果愿意做分粥者,就要承担这样的结果,你不愿意可以不做这个分粥的人,有人愿意做且还愿意接受那个最后端粥的安排,因为这样做的人还有其他方面的收益——可能是受人尊重,也可能是选举的时候多捞几票,也许就是等大家富裕了不需要如此分粥时会记得那个受了委屈却依然愿意的分粥人。

所以,为了公平,机制只能如此设计。

您可以扩展这个机制到更多的情形,比如如果1万个人需要粥喝,此时让一个人分粥是不可能的,那就要兼顾效率。怎么顾?

可以先分成小组(树状?),再来分米,然后分面,随后煮粥,最后每个小组用同一个思路分粥。

这个过程中,分米的过程也用已经被证明有效的分粥机制。

当然,还可以继续推广,比如要共享的东西是不可分割的,分割之后对于任何一个人都毫无意义,此时如何?比如一家人只有一盘磨(这在小农社会很重要),如果你来底我来磨盘,那就谁都没法用这盘磨,此时的分粥机制如何设计?

现实中的“分粥”并没有理想状态下那么简单,所以,必须得考虑更恰当的机制来进行分配。

而就分粥本身,也还有分的人有老弱病残,有食量大食量小,绝对公平不存在且并没有意义,这种完全公平的分粥只有在那种每个人的基本情况都假设一致或基本一致的前提下才可以考虑。如果分粥的人优先老弱病残孕者,如果里面还有他自己的亲戚,又当如何?

故事只是故事罢了,机制的设计要远胜于故事里要表达的奇思妙想,如果你想问我怎么才能穷尽所有情形,那么我告诉你,我们做的机制设计理论应该可以解决以上这些问题,虽然肯定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

啥时候告诉您俺们做的这套完整的机制设计理论,嘿嘿,等论文发表几篇之后吧,我的故事将会讲得更加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到时候,别忘了回来听陈安博士讲故事哟!

系列:机制的故事【3】

2010年7月12日

机制有多种,一类机制其起初设计的目标是为了“秩序”。

我们大家都应该去过超市,也许很多人都推过购物车,那么,是否关注过购物车的回收机制呢?尤其在大型超市中。

这是一个问题。如果是你老人家,准备怎样设计一个购物车的鼓励回收机制呢?让大家高兴、自愿、及时、低成本地将购物车放到超市规定的一些地方,而不是胡乱放完拉倒?

在北京中关村的家乐福超市,对于购物车回收,在它的四个出口处是分别这样做的:

1,其中,中关村购物广场的一个出口在面向中关村大街的地方,刚好有比较高的台阶(以上下的滚梯连通),所以,购物车基本无法通过滚梯推到上面。于是,这里对于购物车有天然屏障,可以保证即便无人值守,也可以“到此为止”。

这样,只需要不定时地来人把堆积在这里的购物车弄到一起,集中推回超市门口即可。我见过不少次这样的情形,而且为了防止碰到前面的顾客,还设置了铃声,用的《兰花草》的调子,词是沪胡适写的,呵呵。

2,另外一个出口则在收款台处,收款时直接把购物车拦下即可。这个比较简单。

3,第三个出口则一度有过变动,在楼上(其实是和地面平齐的一个平台),当从收款台推出后,还可以推着再上平的电梯,直到整个建筑的出口,此时有人在那里守候回收购物车,您如果想推出门都不可能。后来,这里由于是整座建筑(中关村购物中心)的地方,所以不让家乐福的车到达,家乐福的人只好把购物车停止处改到上电梯的地方,还没上电梯就把你拦下了。

4,第四个出口则是地下停车库的地方,一般都有人值守,拦下你推向私家车的购物车,以防你推到你的私车后备箱所在地方后不再理会,还得家乐福的人来回收。

这些都是我在家乐福那里看到的现象,应该说,这四个口的购物车回收机制都不太好,没有体现到精心设计的味道,我不喜欢。

那么,既然我觉得不好,有好的没?

我在欧洲开会,发现了这边的购物车回收还真是有点招数。让我告诉你具体做法:

购物车之间本身就是相连的,这个购物车A里出来一个专门插入另外一个购物车B的“锁”,只有将五毛或一欧元的硬币放入B的卡口,才可以将那把“锁”移走,把车推开。

此时,你已经有成本放在购物车上了,不过,如果您把购物车推回回收处,可以通过这一过程的反过程将购物车连在那一大串购物车群中,同时硬币退回到您手里,算是对您遵守秩序的奖励,当然,奖金资金是用的您自己的钱,呵呵。

这个机制是很好的机制,甚至很妙。但是,有朋友问我:如果俺们不在乎那点钱,就硬要把购物车放到我方便的地方呢?这美妙的回收机制于我何用哉!而且,世界上还有不少“别罚我100,请罚我888元好不好”这样的货色呢。

应该说,您忧心的有道理,如果您这么想,这机制对您一点约束力都没有。或者,我们推广一下,对于不具备基本素质的人来说,这类鼓励式仅有些许约束的机制永远是无用的。

系列:机制的故事【2】

2010年7月12日

我国的中央电视塔有一个中央鼓肚,而埃菲尔铁塔有三层平台。

从中央电视塔的中央鼓肚里可以看到外面,不过是用了玻璃罩子。不过也可以再上一层,从铁丝网里向外看北京城的景色。

这样的设计要比只能从一个角度看外景要好一点。

埃菲尔铁塔的三层平台中也有类似的设计,而且似乎更加地人性化。

作为游客,在高高的铁塔上,当然希望能够一览无余地看遍巴黎全景,可是,孟羽说:“心脏不行的人就没办法欣赏站在高地的妙处了。

诚哉斯言,我自己就有不太敢过于靠近栏杆的较弱心理素质。

如何解决这一难题?

我不知道埃菲尔先生在设计的时候有有没有想到这一点,从铁塔的实际效果上说,这一以游客游览为本的设计机制是体现了的,也许是“客观为游客”?

机制目标:让游客能够一览无余且无安全之虞地看尽巴黎城全景。

具体设计:

1,铁塔一楼。分为两小层,以一段阶梯相连,大约10级左右。上一层比下一层高,且向里缩进。这样,你可以步下上层,通过铁丝网看全城景色。

2,铁塔二楼。亦分为两小层,以一段更长更高的阶梯相连,应该超过25级。下层有铁丝网拦住,所以,照相时每每要把铁丝网和人照在一起。上层则无铁丝网拦住视线的问题,一览无余,由于上层也缩进了一些,所以,向下看无安全之虞,可以尽情饱览景色,并拍照留念。

3,铁塔三楼(最高层,我们没有登到这里)。亦分为两小层,上层有铁丝网拦住,所以,照相时每每要把铁丝网和人照在一起。上类中央电视塔的设计,下层是透明玻璃,上层则有铁丝网,毕竟,越高越危险。

安全来自客观上的防护设施和主管上的心理安全。在高层建筑上,心理上的安全感可能要胜于防护设施上的做法。

机制效果:很好!可以满足游客的需要,且保障了安全。一般情况下应无应急之需。

机制特色:在一个层次上继续更细“分层”。

系列:机制的故事【1】

2010年7月12日

【作者弁言:我们最近一直在考虑应急机制,在考虑应急机制前,必须考虑“机制”这个更广泛性的名词。我现在已经基本形成关于机制的一套先期的理论框架,正在撰写相关论文并随后找合适的期刊投稿,等这一套东西成熟时我就会连续地写出来告诉大家它们的有趣之处——没有办法,没有正式发表在学术期刊上的东西我一般不太想在博客上公布细节。不过,关于机制的故事都很有趣,我倒是很乐意把它们拿出来和大家分享。看看有没有人有兴趣和我共同研究。今天贴出机制的故事第一回】

其实,机制这个东西是个和每个人都天天接触的东西,可是我们不见得能够体会到它的存在。

比如,今天我在新闻里看到一则消息,一下子又让我想到了机制设计问题。这则消息的题目是《国务院:煤矿领导要轮流带班和工人同时下井》(http://news.sina.com.cn/c/2010-07-08/041420633125.shtml)。

我得赞扬这个新“机制”两句。我们总是说要强调安全生产,风险控制,可是,如果下井的都是矿工,是领导眼里命不值几个钱的“下等人”,想让企业重视安全都不可能,相应的上级要求和公众催促基本都会“随风而逝”。

于是,“安全”机制面对的窘境来了:企业的主要活动是生产,可是安全又得到如此重视,而两者看上去似乎不可兼得嘛!

其实,完全是原先的机制设计有问题,一个好的机制完全可以做到“鱼与熊掌二者得兼”的。

而今天我们很高兴地发现好机制出现了,那就是“领导轮班带班下井”。

当然,我们不可能让最大的领导每天下井,于是,我也注意到机制里有“轮流带班下井”一说,OK!如此,在注重安全的问题上就是完美机制了。

看来,我们国家并非是没有大明白人,一直都有,只是这些策略却没有进入实施阶段,让人遗憾。

这里稍微赞扬两句这个“领导带班下井”的安全机制设计的妙处:

1,机制设计的目的与达到的过程。机制目的是安全,而要保证安全,这需要全过程都要关注风险控制、信号预警以及事后处置。首先,就需要尽量消除隐患,然后根据一些可监测指标来建立一套完整的预警技术平台,最后则是在无奈出事后,有比较有效的应付策略。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消除隐患,而消除隐患的动力应该来自于自身生命的被威胁,此时人才会更加关注风险控制问题。所以,机制设计的前提就是要使隐患排查与控制得以重视。

这次的机制是把“目的”和“过程”联系到了一起,也使参与决策和安全要保障的人成为一个一致的对象,这就好多了。

2,机制中的多主体问题。要达到“安全”这一目,有两个参与主体:决策主体和作用主体。如果在两个主体是同一个的时候,就会更能保障安全,如果是两个分离的主体,则会增加控制风险的难度。

在之前,我们的矿业安全只和员工这一作用主体(或承担主体)的生命有关,而至多和领导的官帽子有关,帽子明显比生命轻,丢了就丢了,不影响大局;但是把命押上去的人可非常不同,丢了就啥都没了,所以,戴帽子的人也就不会太理会这个问题,但是,拿命下井的人可是很重视这个问题。

之前的问题焦点在于拿命下去的人没有决策权,而有帽子的人才会参与决策——终于形成矛盾而无法解决,于是,原有状况持续着。

三、机制的执行性与监督问题。这个机制本身没有提到执行与监督的事情,不过我想,因为矿工每天上班,知道谁来带班,如果没有来,自己心里就要不满意了,那么这样的不满如果给一个途径宣泄,这样自然就具备执行性。这一点完全可以通过网络或其他形式来表达,依据现在网络和管理的力量,做到是完全可以的。

四、具备推广性。

埃菲尔铁塔:你想来次多少钱的

2010年7月12日

我的学生去卢浮宫看艺术品时算是沾了个大便宜——24岁以下的年轻人在周五下午去参观一分钱不要。

我就比较麻烦,9.5欧元,一分都不能少。

可是,这样的便宜我在埃菲尔铁塔找了回来,我是直接用脚丫子登塔,而学生则去坐了电梯。

到得塔下,看见排队的就想排在后面,而这一天刚好是周末,人尤其波涛汹涌,摩肩接踵,排了一阵发现不太对头,因为似乎铁塔的另外一条腿那里队伍比这条腿这里要短。

侦查了一下,才探知端的,原来,那条腿是卖票给徒步登塔的,而这条腿则是卖票给要电梯登临的。不过,稍有不同的是,徒步只能到二层,电梯可以到达三层——最高层。

自然,价格也有几个层次不等。徒步登塔是4.5欧元,如果您有幸年轻一些,12岁到24岁之间可以便宜1块钱,不过需要提供书面证据,口说无凭。而如果您有幸还是儿童,费用则变成3欧元,还要再便宜5毛。

而为了体现节能减排的重要性,电梯自然是要贵些的,成年人一票13.5元,12-24岁之间的则是11.5元。

不过,如果你想先爬后电梯,也可以,价格变成9.5元,当您爬上二层后,可以换成电梯直上最高层,总体要便宜4块钱。

了解这个价格之后,我们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爬”,而且也毫不犹豫放弃了登顶,如果一定要选择留个遗憾,就“只愿身在次高层”吧。

更快更高更强,然后再“更”啥?

2010年7月12日

奥运会有“更快”、“更高”、“更强”的追求。

总觉得这三个“更”是有顺序的,首先,古代奥林匹克是跑步优先,所以“快”应该是奥林匹克的第一追求;其次,田径一度被认为基本等同于体育,那么“高”必然成为“快”之外的另外一个追求;最后才是“强”。不过估计中国字的“强”和英文法语的“强”还不太一样,我们中文的“强”似乎可以包括其他。俗语是“更厉害”,而也许英文法语的强是“强壮”的意思,换句话说,那就是“我打得过你”。

就想,在奥运里,是否还有其他的“更”,简单整理一下,觉得应该可以扩展如下:

1,更远。如投掷类的项目应该强调“远”

2,更准。射击类的项目当然追求这个目标

3,更美。体操除了强还有美,艺术体操则基本以“美”为第一追求

4,更多。进球数还是越多越好吧。

5,更智。不过似乎国际象棋不是奥运项目,呵呵,那就是其他方面的智,比如排兵布阵之类。

其他的,觉得更稳、更狠也许一样可以列入追求。

这样看下去,之前的三个基本口号是显得有点不足了。

郑晓洋:现代应急管理暑期班圆满结束

2010年7月12日

2010年7月9日至10日,由中国科学院政策与管理所组织的“现代应急理论与研究方法”暑期班如期举行。30余名来自不同研究机构、大学、企业、报社等的老师与同学参加了此次暑期班。暑期班包括8堂不同内容的课程,整个暑期班由迟菲博士主持。

7月9日上午9:00,暑期班正式开始。在欧洲开会访学的陈安博士通过事先录好的一段视频与大家打了招呼,对大家的到来表示了热烈的欢迎。随后进入正式授课时间。

第一堂课由陈安博士讲授,名为《科研方法论》。首先从方法论的重要性入手,随后对现有科研的形式进行了剖析,具体讲到了推广式、验证式、搜索驱动式、逻辑驱动式等形式的科研形态。随后从渐久渐长、渐难渐繁、渐细渐低、渐多渐全、渐深渐高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阐述。 

第二堂课由来自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的李伟博士讲授。题目为《从应急疏散到密集人群风险管理》。李博士主要就人群疏散模拟以及风险管理方面进行了讲解,其间还穿插了很多人群流动模拟动画,课堂气氛很活跃。

第三堂课继续由陈安博士继续讲授。课程名称为《现代应急管理的四大问题》。首先讲了传统应急管理的一些特点以及不足,随后对现代应急管理的相关研究进行了讲解。课程主要分为五部分内容,分别为应急管理的基本问题、风险综合研判技术、应急机理分析方法、应急机制设计理论、应急过程评价策略。 

下午的课程13:00开始。第四节课由来自山东大学的应急管理团队成员郑晓洋讲授,题为《现代应急机理体系》。主要就目前建立起的机理体系进行了介绍。并从专业性机理和一般性机理两方面展开讲解。重点讲了一般性机理的内容,包括原则性机理、原理性机理、流程性机理、操作性机理。除理论部分内容外,还举了一些现实中的例子进行具体说明。

下午第二堂课由迟菲博士讲授,名为《应急评价》。迟博士首先对评价方法进行了介绍,随后分为三部分进行了更具体的讲解,包括事前评价、事中评价、事后评价。对于事前评价的方法风险评价和事后评价中的损失评价进行了简单的介绍,重点放在事中评价的讲解。事中评价中详细讲述了可减缓性度量、可挽救性度量、可恢复性度量的理论方法。 

第六堂课继续由迟菲博士讲授,名为《应急机制》。课程内容分为机制设计理论与应急管理机制两大部分。在第一部分中,迟博士首先对机制的设计过程以及设计模式进行了讲解。在第二部分中,首先对应急一案三制进行了讲述,随后将应急管理机制分为十大机制即监控与启动机制、处置与协调机制、运行与评价机制、监督与问责机制、终止与补偿机制,并且进行了详细的讲述。

9日的课程于16:30结束。 

10日上午9:00,暑期班继续进行。第七堂课由张文昱讲授。题目为《风险矩阵方法和模糊风险矩阵方法的若干拓展及其在应急管理评估中的应用》。首先对风险矩阵以及相关研究思路进行了介绍,随后提出了模糊风险矩阵方法以及应用,并且对若干扩展形式进行了简单介绍,重点讲述了乘法形式的运算。最后对模糊风险矩阵现有的形式及研究中的不足进行了总结,对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 

第八堂课也是本次讨论班的最后一堂课,由来自中科院政策所的张昊宇讲授,题为《博弈论与应急管理》。课程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博弈论的介绍。其中就博弈论的发展以及博弈的分类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第二部分为应急管理中的博弈论的应用。重点介绍了应急管理中主客体之间的博弈关系,以及适用于突发事件的不完全信息下的应急博弈过程。第三部分是张昊宇研究过的应急救援中的一个三方博弈模型。

11:00,暑期班课程讲授阶段结束,进入讨论环节,参会的老师与同学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包括武警学院王慧飞老师,来自太原科技大学的张国凤同学等十余位暑期班积极参与者等都对自己的研究兴趣和观点进行了阐述。陈安博士进行了简短总结,再次对大家能来参加暑期班表示欢迎,同时也欢迎有兴趣的同学加入到我们团队中,共同对应急管理中的问题进行探讨。

12:20,在比正常下课时间晚了20分钟之后,现代应急暑期班圆满结束。

多少钱能吃到真“鲍鱼”?

2010年7月12日

关于著名的鲍鱼,我在北京时看到过“鲍鱼王子”、“鲍鱼公主”的饭店大牌子,那牌子的霓虹灯在夜里一闪一闪地,很是让我敬仰了一阵子。

之前只知道有一句“如鲍鱼之肆,久而不问其臭”,知道鲍鱼这个东西似乎给人的味觉器官会带来很大困扰。现在却竟然成为饭桌上的贵族了?!

4月份时回到老家,却意外地吃到了“鲍鱼”,而且吃得让我有点惊讶。

是我的表哥请客,就在我家对面的一个馆子,上得楼来,几个人先打了一小会扑克,饭店里已经有这样的设施,看来“休闲+吃饭”也成为老家的一种模式了,有些向成都人民学习的架势了。

表哥说:按照7个人点的菜,260元包桌,就觉得似乎也不算多便宜。

菜一道一道地上着,都是老家的菜系,快到结束时,就突然出现了按“位”的鲍鱼来。

啊?整桌人吃饭,一共260元,7人吃,还能做到人手一份“鲍鱼”啊?!我很是惊讶起来,按照我之前的认知,应该是一份鲍鱼就要260元的,或者减半,至少也要超过100元一份。

莫非,我们吃到的不是正宗“鲍鱼”,而是美国西太平洋大学毕业的鲍鱼?

我哥哥肯定地说,就是鲍鱼。

也许,这年头鲍鱼的价格其实并不贵,可是经过这么饭店著名厨师的手,就贵重起来,由几块钱变成了几百块钱。

如此,一种东西经过谁的手在哪里上看来是很重要啊!

就你那智商,只能——

2010年7月12日

笑话人智商低的例子很多,之前进平兄曾经搜集整理过“金发女郎”的系列故事,讽刺胸大无脑的魅力女郎。

我还记得有一个故事说某金发女郎买的经济舱的机票非要坐头等舱,乘务员没办法,只好说:头等舱不飞到XXX目的地,结果女郎就老实回去了。

还有类似的对话嘲笑智商的,不过嘲笑的是男士。

某男士对自己的女朋友说:亲爱的,吃完晚饭我们一起去看月亮、数星星吧。

女朋友说:就你那智商!只能看星星,数月亮。

这个,我觉得也很妙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