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的存档

看德国电影《窃听风暴》有感【上】——专制政权比你想象得还可怕

2011年4月15日星期五
 
  窃听,比偷听要正式多了,至少得多几个精密的设备,戴个耳机,弄套录音设备啥的。
 
  某某在力学所上班的时候,有次组会,老板说起大家本来在私下里谈论的一些组里的事情,虽然是刮风一般地提及,没有很具体化,但是已经让大家面面相觑了——究竟谁他妈无耻地去告密了?都研究生及以上的水准了,难道还是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阶段的人吗?
  后来发现没人告密,是老板在办公室安了窃听装置。
  以后再也没人敢在办公室随意说话了。
 
  中国的科研机构,这样干的应该不多,但是,确实有!
 
  看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小说,波洛先生也喜欢偷听,不过他是为了破案,而且仅仅是在路过房间门口窗口的时候支一下耳朵。他甚至喜欢通过打听女佣们偷听来的东西去为自己对于案情的分析添加信息,他会说:安娜,也许你偶尔路过门口,有句话飘到了你的耳朵里。以鼓励女佣们说出来。
 
  不过,波洛的事情是小说,而且是非主动窃听,就和主动在人家家里安装窃听设备有着本质性的不同了。
 
 
  电影《窃听风暴》是主动窃听,而且是面向对象的窃听,应该说,都是针对东德时代臭老九们的。
 
  电影开始很有意思,是一所秘密警察学校,学习怎么进行审讯,从一些案例开始。那个现实的案例是一个人到底知道不知道他的邻居跑到西德去的事情。反复就几个问题的不断审讯。
 
  结论:如果每次都一样的词,那一定是事先编好的。如果是真的,亲身经历的,一定会每次重新组织,不可能是背熟的。
 
  看着可怜的被审讯对象,真是让人不寒而栗,看来说谎其实是件困难的事情,即便是演练好的说谎,也容易被攻破。当然,也要看对抗双方究竟谁更专业。但是,一般老百姓,哪里可能和那些天天审讯的秘密警察比谁专业呢,所以,最后一定是败下阵来。
 
 
  接着是秘密警察准备对某某进行窃听,其实该剧作家一直是党的拉拢对象,也一直没有说过什么不好的话。
 
  但是,正如《风语者》里胡军扮演的国民党军统特务头子一样,就觉得XXX是共产党,但是就是没有证据,不过感觉越来越强烈。而最后证实他确实是共产党。专业人士的直感还是很厉害滴。
 
  这个东德秘密警察的直感也很正确,臭老九因为知道的知识太多,民主和科学的意识超过普通民众太多,就是靠不住,于是,就开始了针对这位剧作家的窃听风暴。

关于应急管理研究的通信

2011年4月15日星期五
XXX老师:
 
  您好!
  收到您的来信,感谢您对我的信任。
 
  我就自己所知,回答一下您的问题吧。
  事实上,我们国家开始做应急管理研究的时候,开始扑上去的都是一些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学者,慢慢地才加入了更多自然科学领域的研究人员。
  
  在我的所知范围内,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学者所从事的应急研究方向大致如下:
 
  1,应急财政,我的朋友,西南财经大学冯俏彬教授正带着一支人马做这个东西,我自己带过一个研究生赵要军硕士论文就写的这一方向,几篇分别可以在《灾害学》,《自然灾害学报》,《西北地震学报》等期刊上找到。
  2,应急法制,我的朋友,中国政法大学李程伟博士做了不少这方面的研究,此外,他的同事王冬芳、李卫海也有相应的著述。
  3,应急体制、机制的研究是个富矿,做的学者就更多了,这个通过检索在已经发表的文献里就可以找到至少几十篇论文,包括我自己也发表过这方面的论文,比如在《中国行政管理》上就有一篇关于现代应急体制设计的文章,国家行政学院钟开斌博士在体制机制方面也做了不少研究,他所在的清华大学有一个团队一度在SARS开始的时候深度介入危机与应急管理研究。
  4,国际上从人文社科方面做危机与应急管理的学者就更多了,比如,荷兰莱顿大学有一批学者做这方面的工作,我的小朋友吕孝礼在那里正在读博士,做的工作也不错。此外,我的几个老朋友,例如韩国忠北国立大学的李在恩教授,以及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Janet Dilling和Audrey等也是从灾害应对政策等角度进行的研究。在国际学术界,危机管理crisis,应急管理emergency management,以及灾害管理disaster management都可以认为是同一个学科方向。
  5,河南理工大学应急管理学院的夏保成教授手下也有一支应急管理的大团队,他们很细致地研究过美国的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当然也做了中国应急管理体系的研究,包括社区安全等,有不少的著作出版,应该比较容易找到。
  6,从自然科学角度做灾害和应急管理研究的就更多了,比如地震的成因与应对,专著和论文连篇累牍。但是这不属于你关注的范畴,所以我就不多介绍了。
 
  我其实是没有资格给人提研究建议的,不过,既然你专门来信希望探讨这个问题,我就不妨胡说上几句,现在的研究涉及到危机与应急管理,角度可以很多,如果你是从事公共管理研究与教学,可以从治理角度,从非政府组织及志愿者管理,以及从非军事化应急角度,从多部门协同的角度,都可以做下去。现在我国在这些方面的研究都还远远不够深入,有的是可供学者研究的空间。
  此外,顺手推销一下自己写的两本书《现代应急管理理论与方法》《现代应急管理应用与实践》,里面其实我自己评判,70%的内容更象人文社科,而不太自然科学了。
 
  我们六月份还将在北京举行第四次现代应急管理暑期班,你如果有兴趣,也欢迎你前来,这个班完全免费。
 
  多谢对我的信任,希望这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陈安
 
以下为这位老师的来信
 
  陈老师您好!
  偶然也是必然,在中国应急管理研究网上看到你的资料。为什么偶然因为我是偶然的机会在我们单位从事应急管理的教学工作,至于必然,发达的网络让我看到了您在应急管理上面所做的成绩。
  希望这封邮件您能够看到。
  我在单位也从事应急管理教学研究工作,但是现在有个很困惑的问题。
  我的学习经历主要是社科背景的,理工科的知识基本上没有系统的学习过。
  但是现在在应急管理的研究中,通过检索相关的文献我看到现在应急管理工作的研究主要在这几个方面:
  一是运筹学、管理科学相关的研究
  二是系统理论的研究方法
  三是博弈论的研究方法
  四是仿真方面的研究方法
  在应急管理方面社会科学研究的相比比较少,因此,这对我来说有个很大的挑战。
  基于上面的原因,您看陈老师是否能够对我从事应急管理工作提供一些建议。
  非常期望您能在百忙之中阅读此信,并期待回复。

2011年4月10日应急管理讨论班纪要

2011年4月15日星期五

   2011年4月10日17:00,应急管理创新团队讨论班在中科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大楼713会议室如期举行。本次讨论班由迟菲博士主持,王光辉因前往台湾开会请假。

 
    讨论班第一阶段是学术报告,报告人分别是郑晓洋、刘霞和李季梅。
 
    郑晓洋作了题为《次生灾害》的报告。她首先对次生灾害和次生灾害衍生事件作了概述,并详细介绍了地震次生灾害和台风次生灾害。其次,她对次生灾害的发生机理进行了详细分析,根据发生因素给出了次生灾害发生模型。最后提出了次生灾害的防范和应对措施,详细介绍了减轻地震次生灾害的对策。
 
    刘霞的报告题目为《高校突发事件应急概述》,首先对高校突发事件的概念、分类、特征和引发因素进行了介绍。其次,详细介绍了宁波工程学院针对宁波市15所高校进行的《高校突发敏感事件舆情应对探究》调研报告。随后,报告又介绍了高校突发事件的预警机制和应急预案,并指出了预警机制和应急预案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报告人介绍了高校如何应对突发事件的网络舆论。
 
    李季梅的报告以其毕业论文为背景,题目为《应急管理事中评价策略》,包括了文献综述、事中评价概述、事中评价概念模型、可减缓性、可救援性与可恢复性评价等内容。李季梅同学首先对文献综述和事中评价相关内容进行了简要介绍,然后介绍了事中评价度量框架及其影响因素、评价方法和事中评价结果等事中评价概念模型。报告最后介绍了可减缓性、可救援性与可恢复性三种评价策略,给出了基于故障树分析法的事件可减缓性度量模型和基于动态规划的演变阶段可减缓性评价。
 
    报告结束之后,同学们对报告进行了评述,表达了自己的看法。陈老师对报告给出了建议,对同学们如何做研究作了指导并提出几点要求。
 
    讨论班第二阶段,同学们向陈老师汇报了日常工作。
 
    本次讨论班于20:00左右结束。
 
    时间:2011年4月10日   星期日  17:00
    地点:中科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大楼713房间 
    参加人: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陈安、迟菲、李季梅、张昊宇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赵燕
    山东大学:武艳南、郑晓洋、刘霞
    首都经贸大学:陈士青
    河南大学:杜帅楠
    整理人:刘霞
 
2011年4月5日应急管理讨论班纪要
 
时间:2011年4月5日 星期二 17:00
地点:中科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大楼713房间 
参加人: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陈安、迟菲、郑晓洋、张昊宇、王光辉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赵燕
    山东大学:武艳南、刘霞
    首都经贸大学:陈士青
    北京语言大学:李龙涛
    河南大学:杜帅楠
    整理人:李龙涛
    本次讨论班由迟博士主持。
    今天讨论的主题是:
    陈士青 由双汇“瘦肉精”事件想到的 30分钟    
    陈安 我最近读过的几个东西 30分钟    
    迟菲 基于社会物理学的管理机制设计理论 30分钟  
    由于在前几次会议中,李龙涛和郑晓洋同学因故缺席,故此次补作简短报告,也以此作为对上次地震研讨会的结语。
    首先,郑晓洋立足于自己的毕业论文思路,从日本地震后的航班安排发散思维,做了题为《由日本地震对航班的影响想到的》的简短报告,通过展示日本地震对日本航空业造成的经济损失和分析其原因,得出天气状况是决定航班正常与否的一个最大因素的结论,因此沿海而建的航空公司应该事先制定一系列的应急预案及处置办法,从而避免航空公司被淹没的惨景,尽可能的减少损失。
    针对这个问题大家反响热烈。一致认为:案例角度新颖,视角独特,颇具研究价值,并且在深入和规范的前提下有利于促进航空业的健康发展。当然,这个报告也有其不足的地方。
    陈安博士评述说:报告略显浅显,而且分析不够到位,没有完全展示演讲者具备的应急管理方面的知识与能力,从目前工作上来看,还不算完善,尤其在其实用性和研究方法上要加强改进,最后达到毕业论文的实际要求。大家普遍认同陈安老师的意见,郑晓洋也表示会做进一步的努力,真正把所学发挥出来,拿出更好的成果。
    李龙涛同学则以《国际合作在日本地震中的体现和特点》为主题,通过对日本地震灾难中监测、动员、救援、和善后的四个阶段的国际合作特点的分析,总结出这次地震海啸灾难的新特点,并呼吁在当前资源有限的形势下,部分国家和地区可以通过便利的地区合作模式,首先建立地域合作机制。同时要加强全球范围内的规划和协调,支持联合国在建立健全预警机制进程中发挥领导和协调作用。另外还指出,我们要注重发挥应急管理对于树立人们信心,增强人类抗风险能力的积极作用。
    听后,大家纷纷表示了不同看法:这次日本地震的国际合作的新特点到底是什么?国际合作进步与否?对国际合作的机制探索目前是否有成效?这些疑问更加启发了大家的思考。
    王光辉同学提出了自己的理解:本次报告略显枯燥,主要在于语言上比较保守,没有一针见血的指出问题;在形式上没有采用PPT;在内容上也忽略了一些重要数据和事实的发掘,不够严谨。他实事求是的提出了自己的修改意见,李龙涛同学认真采纳。
    接下来,会议进入主题报告阶段。陈士青对双汇“瘦肉精”事件的起因,经过和影响作了详细阐述,并指出了其暴露的问题,主要是:食品安全漏洞多、企业社会责任感不强。针对这些问题,她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当前食品安全治理中存在合作困境,即存在机会主义、监管的负外部性、地方保护主义等。而政府部门间达成合作的途径而言,有两种基本的类型,一种是自发性的合作,另一种则是强制性的合作。所以,要整合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建立强势的部门间协调机构、完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
    大家表示更加理解当前的“瘦肉精”事件,并对报告中的精彩部分给予了赞赏。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探讨,陈安老师在肯定报告的基础上,就社会科学研究与自然科学研究的角度和方法上进行了剖性,认为自然科学的模型和数据的导向方法还是比较有优势的,建议同学们在研究中多加采用,加强学习。
    然后,陈安博士就最近自己在应急管理领域所读所感做了精彩而颇有启发的分享。陈安老师首先介绍了George D. Haddow、Jane A. Bullock、Damon P. Coppola的Introduction to Emergency Management一书,认为本书对应急管理的阐述在当前的著作中是比较全面和可取的,在应急管理阶段的划分上也比较科学,符合事件的发展特征,而且与应急管理研究团队的研究成果不谋而合,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借鉴意义。然后推荐了Regina Phelps的Emergency Management Exercises: From Response to Recovery这本书,陈老师认为这本书对应急管理的各个阶段的解剖非常细致而且到位,并且指出了其不同点和特性,对于指导应急管理研究和实践具有很强的适用性,同时书中很多新的模型、图形的运用也起到了良好的表达应急管理理论的作用,值得学习。最后陈安博士介绍了The Design of a Dynamic Emergency Response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DERMIS)这本很有名的著作,认为该书对应急管理的信息系统的设计和人机交互设计的探索符合我们的实际需要,并且也是我们的一个研究方向,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和路径,大家应该去看看,综合的从文理各方面更加深入全面的理解应急管理。在报告结尾,陈安博士对同学们的学习和工作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希望同学们在扎实基本功的同时,也要广泛涉猎。
    然后迟菲博士做了基于社会物理学的管理机制设计理论的主题报告,系统的总结了我们原有的机制设计理论,详细阐述了机制设计模型的各种形式:直接模型、间接模型、变制模型等,然后说明基于社会物理学的管理机制设计理论,在对参与者的属性、能量、先天属性和后天属性、机制的运行原理、目标等的解释上具有独到的优势和特点,并且它在对各种机制设计模式的阐述上,能够很好的解决能量、作用力的定义与评价问题。而且该理论还可找出系统存在的问题,应用于机制系统(应急能力)的评价和绩效考核的设计。
    会议最后讨论了其他一些事项。
    本次会议于21点结束。

陈热闹语录:飞机开稳点,好吐!

2011年4月15日星期五
  陈热闹飞机没坐几回,倒是在之前或之后或飞行过程中吐过二分之几回,一看就不是戴着那块通灵宝玉降生的,不是天生就有坐飞机的命,得练习才能习惯。
  
  那次成都之行,降落双流机场时,飞行员玩了一个俯冲,然后陈热闹胃里的所有东西一下子全部冲了出来,结果弄了一身和一地。
  
  从成都回北京的时候,一进机舱,陈热闹摆脱我的手,奔向空姐:“这次开稳点,好吐!”
 
  空姐带着职业微笑,不过显然没弄明白究竟怎么回事,我抓紧把她拽了回来。
  
  这小家伙,很厉害嘛!
  
  坐下后,看到前面座位椅套的下部有污迹,陈热闹笑道:爸爸,一定有个小姑娘在这里吐过!哈哈!
 
  我不由地笑了~~~~~~~~

沿着把自己培养成灭绝师太的道路奋勇前进

2011年4月15日星期五
【摘要】本文对灭绝师太的产生、特征与演化路径进行分析,并从时间维上对几位典型灭绝师太进行了比较。
【关键词】灭绝师太 女教授 女博士 愚众
 
一,引言
 
  科学网上的女同胞不少,面目可憎的一个都没有。
  为啥?
  因为在这里表达的每个女博士女教授都不是灭绝师太的范儿。所以,当然可爱者居多。
  本文将对灭绝师太的产生、特征与演化路径进行分析。 
   
二,文献综述
 
  灭绝师太的名字来自《倚天屠龙记》,女主角之一的周芷若即是灭绝师太之徒弟,最后顺利成为灭绝师太的钦定接班人,沿着郭襄女侠开辟的灭绝道路进行前行。
  书中,说到:郭襄这么一可爱的小姑娘,咋弄出个峨嵋派来神经古怪的?
  忘记这句话是谁说的了,不过其意思很清楚,黄蓉和郭靖的女儿,不应该呀!
  后,灭绝师太被拿来用以描述那些没有七情六欲的人。
  
  由于女博士女教授们容易被没见过更不了解她们的人理解为只懂在学术期刊上进行鬼画符的研究,所以,愚众也称这批人为灭绝师太。
  我家陈热闹的亲妈和干妈不是女博士(后)就是女教授,我从来没发现她们任何灭绝特色,所以,深感奇怪。我同时相信,陈热闹的干姨干姐等也都至少是博士学位,如果不是双博士的话。
  等陈热闹长大了,我也准备让她沿着这些前辈的足迹继续下去,成为愚众口中灭绝师太的第N代候选人。
 
三,灭绝师太之特征研究
 
  灭绝者,非但灭绝坏蛋,且要灭绝人性本身。
  非但要灭绝男人,连女人都要变得不再象女人。
  此为灭绝之基本特征。
  还可以对灭绝进行其他方面的特征刻画,比如,不与异性对话,更不得与异性怀孕,杨逍之类潇洒小生更不可与之有任何接触。如有违反,则全派人共弃之。
  灭绝者,应以练习武功为第一且唯一之要务。女教授只写论文不写博文,女博士只念文献不读杂书。违抗者逐出门墙。
 
四,灭绝师太之比较研究
 
  李莫愁,虽独门独户,但是因爱而不得从此生恨,从而一把利剑,闯荡江湖,见到结婚者即杀之,见到与自己所爱之人同姓者亦必杀之。快意恩仇,真乃灭绝之典型人物也!
  郭襄,因爱杨过而不得,本来挺阳光一小姑娘,渐渐郁结于心,又无处发泄,本来金庸想给她安排一昆仑三圣何足道先生进行一次轰轰烈烈的爱情来着,可惜金庸大侠写作期间出差,回来后颇觉没劲,换了思路,才使得郭襄作为抑郁症女子以绝其欲,创建如此无人性之派。
  灭绝师太,郭襄之再传弟子也,深得师祖之抑郁症精髓,并又发展发扬发挥之,非但自己灭绝,且让徒弟灭绝,且想让天下男男女女全部灭绝,其行为超过李莫愁若干,且因执行微暴力不合作政策,对李莫愁杀伐过重之其尤有拓展之。终成峨眉集大成者。
 
五,结论
 
  综上所述,灭绝成派殊为不易。
  下一步应该进行沿着前辈开创的道路,奋勇前进,把灭绝进行到底。
 
【附录】
  论文写作,题目和小标题不宜用动宾结构和介词结构词组,但是本文属于传达文件性质,故例外。请勿模仿,以免东施效颦。
 
参考文献:
1,倚天屠龙记,金庸,XX出版社,1970年【原为明报连载之小说,某某年某某期某某版】
2,新华字典,很多作者,XX出版社,1956年
3,十X大报告,集体作者,文件出版社,XXXX年

林徽因与梁思成

2011年4月15日星期五
 
  林徽因无意就成了聪慧的女子,天才的女子,她似乎什么都提得起来,放得下,包括爱情
  在康桥柔波里荡漾了一阵爱的感觉,还是果断地离开了康桥,来到了清华园
  清华园里
  男读女织
  我这个外人倒是愿意理解为,林徽因享受了爱情,但是选择了婚姻。就如我假设自己为女子而选老公和选男朋友完全用了不同思路一样。
 
  只是,我不是她,怎能确知她的心意。
 
 
  一次看《读者》中间的漫画,有男追女和女追男,各有说法。
  “女对男”,到手之后,最后一个愿望让我骇然,那就是女人要求男人:在我厌倦你时要及时死去。
  这个很厉害的,一般男人厌倦女人会要求女人离开,或者自己离开,而女人要求男人则是彻底离开。不光离开自己,还要离开所有人。
 
  但是,林徽因却自己率先离开了
  才女人生,以一个半场的休止符结束
  真的是半场吗
  也许,林徽因知道自己离开的确切恰当时候,在自己的灵魂还没有机会被污浊沾染,在还可以决定自己的心灵时,离开吧,以防必然地与一个马上就要变得次一等的世界相遇
 
 
  对于一个男人,你允许一个心目中女神一般的女人一生有多少男人仰慕?
  是你把她刻成石像,还是让全世界都看到她?
  那要看你的心胸和情怀
 
  据说林的裙裾到了任何一个地方都能掀起一阵涟漪
  是心灵的颤动
  但是,颤动也就罢了
  有人能够把颤动变成永恒的悸动
  
  就以每日里平静的注视,看她在眼睛里出现又消失,消失后又再度出现
  就足够了
  还不足够吗?
 
 
  一个美丽的女人如果没有有形的东西留下
  那就只能留下传说
  但是,传说是会消灭的,如一阵熏香的春风
  
  影星们纷纷在那块方寸的荧屏上放下身段
  把搔首弄姿和顾盼生辉混杂在一起
  
  林徽因放下的是智慧,留下的没有倩影,但是可以更加永恒
  那是她一个人的创造
  而没有她,创造物必将减色
 
 
  对于梁思成
  抱得美人归
  又要如何呢
 
  最是那一去的时刻
  如明眸里善睐的珠光
  此心,已安静如水
  
  也一样地够了
  当也厌倦了,就去香山脚下陪伴香冢
  墓外青草萋萋
  会想起徐志摩翻译的那首诗么?
 
《歌》

当我死去的时候,亲爱的

别为我唱悲伤的歌

我坟上不必安插蔷薇

也无需浓荫的柏树

让盖着我的青青的草

淋着雨也沾着露珠

假如你愿意 请记着我

要是你甘心 忘了我  

我再见不到地面的青荫

觉不到雨露的甜蜜

我再听不到夜莺的歌喉

在黑夜里倾吐悲啼

在悠久的坟墓中迷惘

阳光不升起 也不消翳

我也许 也许我还记得你

我也许 我也许忘记

Song 1830 - 1894

Christina Georgina Rossetti
When I am dead, my dearest,

Sing no sad songs for me;

Plant thou no roses at my head,

Nor shady cypress tree:

Be the green grass above me

With showers and dewdrops wet;

And if thou wilt, remember,

And if thou wilt, forget.

I shall not see the shadows,

I shall not feel the rain;

I shall not hear the nightingale

Sing on, as if in pain:

And dreaming through the twilight

That doth not rise nor set,

Haply I may remember,

And haply may forget.

这歌是罗大佑谱曲的处女作http://hi.baidu.com/stefaye/blog/item/516529f523e9e936bc310913.html

如果不是Mr. Right,那就Mr. Left

2011年4月15日星期五
  英文也是有趣的文字,虽然字母每个都个头不一样,和汉字有极大差异。但是偶尔双关一下也是很有意思滴——
 
  比如,现在的女士说找可以当老公的男朋友,一般都说Mr. Right。俺们咋觉得应该翻译成“右撇子先生”更恰当涅?
 
  您找右撇子,为啥就不能找左撇子先生呢,Mr. Left?
 
  哦,left是leave的过去式和过去分词啊。
 
  其实,如果不Right,那就Left他,也很给力呀!
 
  突然想起小品《火炬手》里有这么一段:
  宋丹丹:我昨天见到俺爹俺娘了,说支持我申请奥运火炬手。
  赵本山:你爸你妈都死20多年了,你这别吓唬人,啊?!
  宋丹丹没理赵本山:我妈在梦里说了,‘小云哪,如果谁和你竞争这个火炬手,我和你爹就把他带走!’
  赵本山一趔趄:我退出还不行啊?!再下去就要出人命了!

关于逃生学

2011年4月15日星期五
  逃生学可以认为是应急管理中的一个学科方向,应该说对于处理突发事件造成的大规模人群流动规律的探寻与研究有一定价值。但是,现在的逃生学还有很多值得发展的地方。
 
  我们研究逃生,尤其是研究密集人群的逃生(或者我们再上升为密集人群流动规律),一般是会假设每个人都有等同(或至少类似)的特征,实际上,这样的研究前提就是把人当成了一个质点,按照依据一些假设(如质点间距离一般是多少多少)来研究群体质点的统计规律。而之所以这样假设并不是人真的在逃生过程中都只是一个质点,而是在应急疏散的研究人员在目前还算是无能的状态下,只能这样假设。
 
  并非是逃生学不愿意把个体的行为和心理特征放进来进行研究,而是因为目前的研究手段和技术方法还不足以支撑将如此多个个性特征放入模型进行复杂性分析与建模。事实上,在一些逃生过程中,有时候一个个体行为很可能要对当前的逃生趋势产生影响,而不是大家全都浩浩荡荡地奔一个规律和方向下去了。
 
  如果哪天我们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足够了,也许可以把逃生中的每个个体都假设成不同特征的对象,然后再来研究此时的群体规律,不过这个当然难度会更大。我不知道麻先生是不是在疏散模拟软件上做过上万人逃跑的假设情形,如果做过,那应该知道所谓的人无善恶的假设,是一个并不多么高明的假设罢了,即使我们这里不谈高明与否,至少这样的假设也并不完全。逃生过程中依然会有理性人,也有慌乱得只会从众的芸芸众生。

【麻雀博文】义和团丢尽了中国的丑

2011年4月15日星期五
  梁启超先生认为,在戊戌变法失败之后,保守势力将对于变法的仇恨迁怒到了外国人头上,接着就是政府利用爱国贼——义和团——制造事端,其结果则是丢尽了中国的丑。
  而满洲政府的权威也从此彻底成为裹脚布,签订条约,西太后回京等。
  梁启超说:“哈哈哈!滑稽得可笑,‘变法维新’这面大旗,从义和团头目手中重新竖起来了。”

山东人的个性适合交朋友但不见得适合科研

2011年4月10日星期日
  因为我们山东人多有一根筋的精神,所以交朋友基本都没得说,遵守承诺也差不多可以做到并尽量做好。
 
  不过,也许正是因为这个特征,就不见得适合做科研了,因为科研要的不仅仅是坚持,更多是灵动。但是,恰恰山东人这一群体在灵活方面有所欠缺。即便做科研,也是做那类比较累但是出成果慢的科研。
 
  哪里人最适合科研呢?我个人的看法是:浙江人。其他地方相比浙江这一人文渊薮之地,都不太行。
 
  但是,一定不是所有浙江人都比所有山东人适合做科研,一定有山东人强过浙江的情况存在,且也不会是一个例子,所以这个结论仅仅是一种普遍的感觉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