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论”的存档

国家强盛是本土语言国际化的首要前提

2010年8月1日星期日

  去法国,我最担心的就是巴黎的人不说英语,或者你说英语人家假装听不懂。

  我在布加勒斯特那次就见识了法国人的傲慢。

  还是个法国小姑娘,PPT打上去了,纯英文,可是一张嘴,却成了法语,我就听天书一般,只好去认真看她的PPT内文。

  这个女孩下来后和我坐隔壁,咖啡时间我和她英语聊天,发现她的英语比我好多了。

  要命!还和她讨论了一下法国人一定说法语的理由。

  晚饭则是在吸血鬼德拉考拉饭店吃的,结果,桌上有4个法国人,4个其他国家的人(包括我),法国人大说法语,给我留下了不太友好的印象。

  这次的巴黎之旅,我就有这样的担心,结果,出了地铁达到宾馆,路上还遇到了一家不知道卖什么的店,店门上写着“English is OK”。哇!惊喜——虽然最后也没进去看看是卖啥的,但是印象整个大变,看来还是有说英文的地方的嘛。

  其实,语言完全与国家的强盛有着因果关系,法国人不愿意承认自己没落了,所以老是强调法语,也渐渐成了没有自信的象征。

  再联想我看到的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书,里面不管是来自比利时的大侦探波罗先生还是其他人,就会不时地冒出几句法语词来。在汉语翻译过来,就用楷体表示之,页脚下面有注:该句为法语。

  而托尔斯泰先生的《战争与和平》,里面的法语词更多,几乎每页都有。

  其实,这不算是卖弄了,如果真是卖弄,来句希伯来语好了。就是当时世界的真实写照——法语是世界通用语言,如同今天的英语一样。

  我不知道20世纪初的欧洲,有多少个国家以偶尔带上个法语词而感觉到骄傲的,反正去年我来葡萄牙的时候,这里还有很多人法语讲得很好,但就是不会说英语。我想依然是过去的流毒——法国当年曾经阔过的历史痕迹。

  中国也一样,想当年日本人到我国唐朝把什么都贩去了,包括我们的语言,而今天呢,我们却要有很多人要说日语了,包括我本人就学了一年的日本语,学得痛苦不堪。

  而再过一段时间,韩语又成了中国的时尚,包括机场这样的很国际化的地方,英,中,日,韩是标牌的标准配置了。而韩国那边,正热气腾腾地消除汉字的痕迹。

  每每我觉得中文应该普及了,我们的GDP高了的时候,就会有类似韩国人消除汉字痕迹这样的事情来刺激我,告诉我我的国家离强盛的距离,还很远很远。

银行看来工资奖金又发多了,使得盈利可能性减少了很多

2010年7月25日星期日

  又一则消息,《半数股份制银行同城跨行取现手续费跟风涨至4元》。

  原来的两元就是很不国际化的做法,一般如果是一个联盟的银行,跨行取钱都是一分钱不收的,这是俺们了解到的一点国际惯例,可是,服务的时候银行们强调国情,要比别国差,咱们忍了,而收费的时候有时候看着国外的银行收某一笔,那就一定要收那一笔,说要和国际接轨。而如果某个项目人家没收,可是俺们憋着想收,就马上又开始强调国情。

  总之不管怎样,客户都是待宰的羔羊。

  估计银行职员们的工资又发多了,作为一家商业机构银行就没有了盈利,只好又奔老百姓下手了。

  如此,盈利肯定会多一些,挨骂也自然多一些。

  银行在服务上的收费越多,大概离国际化就越远。

  当然,也许中国的银行们要引领国际化,把国际上其他银行的做法给中国化了呢。如此,俺们就理解了。

也论导师该不该给研究生“钱”

2010年7月25日星期日

  在这个问题上,可真兄的大致观点是:导师不应该给研究生“钱”,或者我们说得好听点,不叫“钱”叫“补贴”。当然,可真兄后面跟了一个”但书”,除非学生是给导师私人的事情干活。

  其实,给学生的这个“补贴”,我觉得不应该叫做“工资”,尽管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是每月发放且数额可观的,比如香港给的奖学金或者research assistant或associate fund/Salary每月就是1万多港元,那还是相当高的,在人民币不如港币值钱的以前更显得多。

  在我们国家,因为奖学金和助学金等的制度不够完善,所以使得导师另外给科研补贴就成为了一个学生收入的主要渠道,单位给的那个200多元或300多元人民币的补助实在是太低,甚至可以忽略。

  在我们中国大陆,如果拿导师给研究生的补贴做一个比喻,我觉得应该是“给孩子的零花钱”。当学生进入导师的科研团队后,就算导师收的孩子,这些孩子除了向家长学习之外,还会有时候给家长干点事情,这些事情包括和导师一起做科研,或者一起做调研,或者单独做调研,或者完成一些开发工作,做些科研项目。

  从导师的角度上,觉得学生是来向我学习的,他不来就学不到,他来我还得费工夫教他,到底谁该给谁钱呢?

  但是,如果是在生活里面对自己的儿子女儿,要零花钱的时候,刻薄的家长也会说出类似的话:你小子吃我喝我,跟我学说话,学走路,不给我钱,还让我给你钱不成?

  儿子可能会反驳老子:我还帮你在花园里除了草呢?我还帮您打了酱油,那次您写单位的年终总结没工夫,我还帮您写了呢,此外,我还教您使用计算机,MP3呢,你原本不也不会嘛。

  等等——

  老子会和儿子女儿介意吗?会因此说就是不该给你零花钱吗?

  当然,有的家庭可能会不太宽裕,此时,老子给不出零花钱来,连食堂的饭钱都给不出来,还得委屈孩子带盒饭,此时,是不是儿子就应该反过头来造老子的反,到别人家去,彻底背叛这个家长了,我觉得也不至于。

  如果家里钱多,孩子们都还需要,那就多给点零花钱;反之,就少给点,也没关系。

  这个比喻不一定恰当,因为它至少很难解释为什么发达国家和地区给得足以支撑一个小家庭的需要,也所以,各位研究生同学也别怪我把你们的辈分给说低了。

  在研究团队里,如果导师确实在用心地培养学生,为学生着想,让学生学到研究的本领,我想这个关系是有些类似于家庭关系的,而且这样的师生关系无论在哪里都会永远存续,所以还算不得一个纯粹雇佣的关系。

  不过,师徒和父子关系还不太一样,那就是有的老师不见得会为学生考虑,只想让学生干活或为自己的学术地位添砖加瓦。而学生呢,也不觉得自己是来学习的,而是觉得自己的思想就是自己的,和导师没有关系。后面这种思想也是要不得的,否则,你完全没有必要到这个导师跟前来学习,干脆回去自己玩多好,这样出了任何成果都是自己一个人的,导师也不用来沾光。

  我说的情形不包括导师啥事不管,甚至连科研方向都不给的情况。

中科院力学所领导们的可笑之处

2010年7月25日星期日

  《中科院力学所就怀柔基地遭暴力拆毁发声明》发布了,很多人转了,在科学网上似乎有超过10次转载,在这里就不去凑这个热闹了。

  力学所的这份短短声明可笑之处真多,简直让人忍不住不笑。

  力学所可笑就可笑在不就事论事,而是拿什么钱学森来吓唬大家。李铭先生写了一篇小文(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46787)讥讽这一现象,我觉得讥讽的非常到位,这里再补充讥讽一下。

  究竟这个实验室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拆的力学所并没有交代清楚。有没有在该地开工建设的正式批文?是否提前已经告诉力学所这个建设规划并进行了沟通?是不是力学所觉得咱后面有钱老呢,咱牛,所以谁都不敢动,对于前来沟通的理都不理?还是干脆事先丝毫没有告诉力学所就给强力拆了?或者,这个实验室是依然在运行还是废弃多年?怪别人当垃圾处理了,而实际上力学所自己的人都懒得卖垃圾?究竟有没有事先的沟通?是不是沟通不成之后获准了拆迁许可?还是完全是各干各的相互不理?这些力学所的声明都没有交代清楚。

  如果那个实验基地有用,应该有很多科研人员在那里做实验,如果没人管还占块地皮在那里,那只能夸奖力学所的领导有经济眼光,与科研毫无关系,与什么保存历史更是扯不上边。

  而当力学所领导们不说那实验室被拆掉是对还是错,而说因为那是钱学森先生如何如何创建的,则就不能拆。我觉得那完全是拉大旗做虎皮,恰好现在拉的还是张已经不在世界的一面旗,一面虚拟的旗。

  力学所的领导们大概觉得钱老一出,应该四面皆服吧。

  其实,如果钱老真知道力学所的人把他当年的实验室折腾成一个在拆掉后才发现的东西,不知道怎么臭骂这些不孝子孙呢——居然被拆了之后还好意思提他的大名!脸还要不要了??!

  钱学森先生在的时候,力学所每年都会组织领导们去看一次,看完之后必回来在网站上大张旗鼓地宣扬一通,那意思很明白,就是告诉大家我们还找得找烧香的地方呢,那里还让我们去烧一炷香呢,我们力学所真光荣。

  不过,俺们想象力再丰富,也想象不到这些败家的力学所领导们,竟然在钱老去世之后,还想拉出他老人家来为他们的行为撑腰。

  力学所领导们的无能真是到达了无可争辩的地步。钱老真要知道,会不会出来说:我的徒子徒孙们,你们确实受委屈了,来我这里告状吧,没问题!我从盒子里出去为孩子们出气去!!

  力学所在最后的声明里,还说要“告慰钱学森先生等的在天之灵”,依然不拖其阿斗本色,如果真好意思去告慰,力学所的那些40、50多岁身强力壮的领导们就该去海中市场买块豆腐一头撞死了吧!尤其是,最后那些个脸上一定要沾满豆腐,千万别让大家明白了各位的脸究竟要还是不要啊。

【对了,后来俺们写了一个五幕话剧,不过和这个事情没关系,哈哈哈,题目是《中央研究院力气所领导:我们一起到庙里哭太爷去》(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47006

我们写给《人民教育》那篇文章背后的故事

2010年7月23日星期五

【是《俺的文章在新一期《人民教育》刊载》(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46415)的解释】

  创新型人才问题是钱学森提出的问题,当然也是我们的国家领导人和普通平民百姓共同关心的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而言,大家的目光更多会关注在高等教育的出口那里,或者甚至是博士生、硕士生那里,而另外一些人则觉得其实应该从基础教育阶段那里就得想辙了——莫非连我们一直都很自信的基础教育阶段都出了问题。

  于是,首先就得回答创新型人才究竟是啥样?然后,人家其他“牛”国家的创新型人才是咋培养出来的?

  在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我一下子想到了我提出来的机理分析方法论,里面谈到确定了原则性机理之后,就是原理性机理的研究。如果我们确定一个目标,比如就是这个“创新型人才培养”、或“追随型人才培养”或“奴才型人才培养”,那么培养所要遵从的原则可以根据目标来确定,接下来如何培养就是科学可以参与解决的问题了。

  好,这里加上了创新型人才是我们的培养目标,那么培养原则必须要坚持让孩子们具备质疑能力,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掌握研究型学习的本质。

  在这样的原则性规定之下,仅仅是告诉孩子们“知识是什么”的灌输教育就要不得了,针对一个物理或社会现象,应该让孩子自己发现它的表现是什么?然后再探求所以会产生这样的表现的前因,再试图解释它的发生发展演化规律,而这样揭示出的规律能否可以重现,等等。

  也许我们要因此让孩子们走一下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那条荆棘道路,重新温习一下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表的过程,对于达尔文从博物学认知与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进化论进行追踪与重现。这是面对自然现象可以采取的教育方式。

  面对社会现象,比如选举问题。我们可以让学生对于为什么要选举,怎么选举才能回避一些明显的不公平问题,怎么保障少数人权益等等,设计并进行各种选举制度的比较分析,并对当前已经有的各国不同的选举方式进行探讨。

  一旦确定了原理性认知,就可以重现这些过程,就可以随后考虑最优到达目标的路径设计,以及现实中真正存在的各类约束条件。

  这样的教育模式才真正是创新型人才的基本路径,其他路径不是背道而驰就是隔靴挠痒。

  而如果确定要培养“奴才型”人才,则不能采取让孩子们独立思考的培养模式,只需要让他们知道知识之形,然后对于禁令或约束进行更多解释和讲解说明就可以了。做到“听话、出活”,这样的原则一定确定,如何培养其实我们就可以参考现行的做法了,我们当然可以找得到这一逻辑的具体化形式。

  所以,不管要培养怎样的人才,都应该从目标设计上先下功夫,然后才是过程设计。而现在呢,我们更多纠结于过程设计,希图通过过程中的优化与改良来实现本来没有在计划中的目标,而对目标本身却从来不去刻画清晰,更不要说依据目标来选择流程了。

  我的朋友告诉说,在温总理视察35中听了一天的课之后,新闻界和基础教育的管理部门和学校很振奋,可是,教育科研部门的各位学者却没有任何动静,更不要说响应总理的问题和忧虑了,也许他们是有顾虑,也许他们是没想法,也许他们有意如此。不管咋说,创新性人才的问题,总理站出来呼吁了一下子,钱学森先生临终前忧虑了一下子,整个教育研究界却鸦雀无声,只是在新闻和博客群里热闹了一阵子,就没影了,让人费解。

  因为我一直关注这样的问题,自己也曾经从事过基础教育阶段现代学校制度的研究,就另找小路,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内在机理出发,写出这么一篇半遮半掩的文章,估计别人也看不明白,就特意再撰写一篇《背后的故事》来讲述一下那篇文章的来历,这篇博文也可以单独阅读。

  此外,《人民教育》应该算是个行业期刊,算不得学术期刊,这里也说明一下。

俺的文章在新一期《人民教育》刊载

2010年7月22日星期四

  【Blog主人按:我和在基础教育部门任职的同学写了一篇文章,刊载在刚刚出版的《人民教育》,探讨创新型人才在基础教育这一阶段的培养问题。这里贴出文章的一部分内容。】

  文章题目《基础教育阶段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机理分析》

  摘  要:创新型人才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人才,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主要目标之一。基础教育阶段的人才培养方式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同样具有巨大贡献。本文从创新型人才的作用及概念特征开始,主要采用了多层次的机理分析方法对基础教育阶段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原则性、原理性、流程性及操作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设定了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及实现流程,为基础教育人才培养机制的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键字:基础教育,创新型人才,机理体系,分析

  Mechanism Analysis of Cultivating Creative Personnel in the Basic Education Stage
Abstract: Creative personnel are vital to the modernization process of our country, while cultivating creative personnel is one of the main objectives of our educational undertakings. The way to cultivate in basic education stage has also been making much contribution. This paper starts at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concep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reative personnel, then analyze the essential mechanism of cultivating creative personnel in the basic education stage, including principle mechanism, logic mechanism, process mechanism and operation mechanism. During this research, the existing problems have been given first, based on which the objectives and realizing procedure is constructed. This paper aims to provide the theoretical base of education mechanism reform.
Key Words: Basic education, Creative personnel, Mechanism system, analysis

  1. 引言

  当今世界,国家间的竞争越来越倾向于科技的竞争,国防力量和经济力量的提升也主要依赖于科技水平的发展,这些都对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科技的创新离不开创新型人才的创新,因此,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对于提升我国综合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培养创新型人才一直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主要方向,但一般来说,高等教育直接面向问题,以及问题的研犼/p>

说说女承父业的事情

2010年7月21日星期三

  老祖家的闺女也会拿起画笔胡噜几下子,看上去是得了老子的真传了。

  就发现现在的孩子们真不得了,啥都会两下子,应该和北京的素质教材有关,君不见一到周末,要么就奥数,要么就舞蹈,要么就声乐,要么就乐器,总之不把孩子们弄成全才是不拉倒的。

  我这估计也很快就要面临这类局面了,人家告诫我,4岁的陈热闹已经落后了很多啦,说的我面红耳赤的——看样子陈热闹以后不会弹钢琴肯定是和我这当爹的不够积极有莫大的关系。

  此事搁下,我们看看女承父业的情况。

  当然,小居里和她的老公是承了父业+母业的,甚至连得诺贝尔奖都是有继承性的。

  庞加莱家族也是数学世家,很多这个姓氏的人都有对于数学的独特贡献,写进了大学教科书的庞加莱就不止一个。

  邹承鲁的夫人李林院士是李四光的女儿,严陆光是严济慈的儿子。这类情形在中国似乎也广泛存在。

  怎么孩子们就奔了父亲母亲的路子了呢?

  耳濡目染是一个方面,另外一个就是父母刻意的职业选择了。

  孩子,你选老爹爹的这个专业,怎么老爹在这一行当里也还认得几个人吧,以后提携提携你几乎是一定的。

  另外,老爹既然在这个行当里做事,文献综述总是做过的,所以知道未来发展方向是哪里,所以你就听爹一句话,错不了!

  如此等等!当孩子的不听都觉得不好意思。

  郭沫若在自己的儿子女儿选择职业的时候,自己觉得孩子们不应该再学文学,省得以后老得写歌功颂德的文字,你看郭老找的那儿子前途参谋是谁:钱学森。

  钱学森据说给郭老的女儿参谋了一个电子学,说这个方向未来有大发展,于是,郭老的女儿就上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电子学系(6系),之后的20年,果然电子学大热。

  俺们觉得也应该让陈热闹女承父业,研究应急管理,因为在她的老子我看来,这个学科在50年内都还有的发展呢——

  至于原因,我不说你也知道。

  你呢?要不要你们家闺女也承一下父业?

首都真要迁走,照您老看,哪里最合适?

2010年7月19日星期一

看见了报上的新消息:截止去年底,北京市实际常住人口达到1972万人,人口总量以每年54.3万的速度膨胀,70%是流动人口。同时,北京98%的能源靠外地调入,由于北京人口的快速膨胀,新增交通供给、南水北调水量可能被新增人口抵消或吞噬。

虽然有著名经济学家说,北京承担个3亿5亿的人口没问题,以后也会确实达到这个数目。可是俺们咋觉得这个数字很恐怖呢?

于是,有人说:迁都吧?

迁哪里合适?南京?那是金粉之地,似乎在那里的王朝都没有长命的,按照历史规律,算了,不作为候选地。

西安?似乎倒还可以考虑,不过内城有点小,要不就往咸阳左近考虑下?

武汉?九省通衢之处,交通倒是便利,可是,可是,至少我不太喜欢武汉,不知道国家领导怎么想?

成都?重庆?西南边陲,沃野之地,成都本来就带着一个“都”字,也明显是块首都的料,可以考虑,只是害怕国家各部委人的去了天天喝酒搓小麻将去,这个环境会有点负面影响。重庆呢?做过陪都,资格还是有点的,只是山城,雨有点多,是否也应该考虑气候问题。

要不,香格里拉?每位领导一个小四合院,在青石板的门口接待来访的各国贵宾,沐着细雨,也倒惬意。

其实,真要迁都,俺们倒觉得应该找个兔子不拉屎的地方,带动一下经济完全不发达地区的发展,如此,塔克拉玛干可以作为第一选择。

您老觉得呢?帮国家参谋参谋看——

我们国家的一个字简称,你觉得哪个合适?

2010年7月17日星期六

看到作家部长王蒙的一段俏皮话:

说中国古有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现在我们有啥?

答案是:小品和短信。

突然就想,原来的朝代都有一个字来简称,周、秦、汉、晋,等等,今天我们的朝代给一个字的简称,哪个合适啊?

是“共”?

还是“华”?

或者其他?您老给个答案看看。

科研评价:说容易也容易

2010年7月15日星期四

科研人员的评价说容易也容易。

如果一定拿出一个指标来评,且只能拿一个指标,我认为应该是“代表作”。

有的人一生的代表作是一本专著,有的人可能是5篇论文,有的人可能兼而有之,那就都拿出来亮亮好了。

如果您老觉得羞于出手,那本书都属于“编写”,自己的货不多;那篇论文都是人家做了123,咱做了4,那就说明您老的科研是值得质疑的。

至于谁来做评断,可以现场答辩,也可以让评委们拿回家去看,自己判断。

当然,问题一定有,比如评委昧着良心给好的评差或者反之,这样的风险一定是有的。

可是,如果只拿一堆数字来让评委们评,评委只好是会数1,2,3就可以当了,这个怕就很容易了,同行们就可以彻底休息了。

是相信那会数1,2,3的人和那些数字,还是相信同行的良心加上你的代表作呢?我觉得相对而言,后者应该更靠谱些。

事实上,院士的评定差不多就是代表作评定。

一个人一辈子能做出一个漂亮的工作,能够为同行所知,或者能够让评委们仔细审查后决定去佩服,就很不错了。往往只有最最牛的那种科学家才可能在多个领域里做出都很漂亮的工作来,比如,刚刚写到过的玛丽-居里。

之前我知道一位计算机科学界的中科院院士,有人评价他说:他在欧洲完成的博士论文帮他获得了博士学位、教授职称、院士称号。

每次只要一评,就拿出当年的博士论文来,确实做得不错,当然也就可以凭借它不断地获得各种荣誉。对于一个科学家来说,做出这样一个东西能够让大家每次都觉得“真好”也相当可以了。

对于一个普通科研人员,当你羞于拿出代表作的时候,你就会知道距离一个真正的科研人员究竟有多远,当然,也许您会愿意把烂货当好货拿进来充数,自己还特别好意思,我们也无法去讨论这类人另外的问题。

如果不同的阶段,代表作不断在变化,且每一个代表作都能经得起评委们的考验,我想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发展势头,尽管能做到这一点的科学家少之又少,有的人只有一个代表作——这一生就吃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