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论”的存档

人品和科研有关系吗?

2010年7月21日星期三

  我的答案是没有关系,完全独立。

  有的人立刻就要反对,因为如果人品不好,好像会抄袭剽窃啥的。

  事实上,包括可真兄都不是这个意思,他们认为的是,如果一个人的人品不好,科研肯定好不了。倒不见得人品首先影射到抄袭剽窃这些特别性格上去。

  举一个我刚刚去拜谒过其墓碑的居里夫人就够了。居里夫人的成就天下皆知,人文学科的学者也都知道其价值和意义。

  可是,居里夫人做过“小三”。也许我们奔了为尊者讳的精神解释一下郎之万先生的夫人是恶妇,所以郎才和玛丽相好。可是——  

发表评论人:wenwen [2010-7-16 22:42:14]   
不和谐啊。
20世纪初法国小三版本啊。
不能因为是居里夫人,就能破坏别人家庭啊
那男的既然婚姻生活不幸福,那就离婚,再去追求幸福生活啊
既然是已婚的,这样就是不对的
道德败坏

  也就是说,再多的理由也不能就把基本事实抹杀吧。当然,发议论者是位女士。所以,我看赵明兄的博客抬头位置应该改“难得糊涂”为“男的糊涂”。

  在这个问题上,男的突然都糊涂了。我们要看的是基本事实,而不是背后的那一堆“情非得已”。

  而事实上,根据那篇文章的介绍,郎之万后来离婚又结婚了,对象却不是居里夫人,此话又怎讲呢?!

  于是,不管怎样,居里夫人这件事上并不符合传统道德观,即便在当时浪漫的法国,依然面临了巨大压力。

  可是,这些事情和她的科研有何关系?!我觉得没有任何关系!!她的科研不因为这些事情而丝毫减色。我看科学网上说爱因斯坦其实有十几个情人呢,莫非他的相对论因此就不对了,就错了?!人品不好的人怎么可能提出正确的理论呢?!

  再次可是,为什么可真兄他们会认为人品和科研有关系呢?

  其实,俺们觉得,这还是和学科有关系,可真兄的学科研究中,经常会时不时就涉及以下道德,如果一个人自身的做法不符合当时的道德观,很容易出现做与说的矛盾现象,这样就很难以理服人。

  人文学科在研究中不涉及道德似乎是不可能的。也所以,即便有个把人文学者出来说些在道德上离经叛道的话,也多自己不敢亲身尝试。比如李银河,她的最著名观点是关于“性”的,她甚至认为,只有满足一下三个条件,就应该是允许的:

  A,自愿

  B,私密

  C,成人

  但是,李银河研究员如果自己在这方面很随意,则立刻就成了是在为自己这个道德败坏的行为辩护,完全的屁股决定脑袋。

  可以看到,如果你支持一些超越当前的道德观,也必不能越雷池半步;而如果你支持通常的道德观却不断超越雷池,就等着被世人嘲笑吧!!

  不过,人性本身和当前道德有时候是相互违背的。我看过关于朱熹的一部电影还是电视剧的介绍,上面描述了一个年青的媳妇(寡妇)戏弄君子朱熹的过程,而朱熹好像是没有坚持住他天天倡导的所谓道德,把这位“朱子”大大地嘲讽了一顿。

  嘲讽是应该的,谁让你宣扬的和真做的完全背离呢?可是,如果我们从此说朱子的所有观点都荒谬,也倒不必。科研成果即便和自己的行为背离,其实也是可以理解的。

  以此文驳一下可真兄的观点。

  我们中国因为之前没有自然科学,只有社会科学,所以也很容易陷入这种因为道德而把一个人彻底贬损到毫无价值的泥坑里。比如蔡京的字,苏黄米蔡的“蔡”本来指的就是这位奸臣蔡京的字,可惜,他的道德和科研成果(书法)必须联系在一起,于是,字写得再好,我们都坚决不看,不宣扬,不保留。

  如果蔡京的科研成果不是他的书法,而是“蔡京万有引力”呢,肯定早于“牛顿万有引力”,我估计中国的道学家们肯定也能把它批成狗屁不通的理论。

  最后,结论一下——

  旨在扼杀创新的道学家们可以休矣!

再说曲阜师范大学:它的好与不好

2010年7月21日星期三

刚写了一篇文章,说到位于圣人之乡的曲阜师范大学在反右与文革时做出的惊世骇俗的事情,那就是收留了一批被冲击的知识分子,让他们可以在曲阜这个地方颐养天年。

我总是猜测,曲阜师范大学所以如此,还是沾染了一些孔夫子的气息的,尊重知识,从而尊重知识的主要载体——知识分子,总应该是孔夫子的教诲之一吧。

       这篇小文章引来了几个来自曲阜师范大学的朋友的留言,追忆了各自的峥嵘岁月,也同时涉及到了“考研基地”这个有点敏感的词汇。

       尽管我没有去过曲阜师范大学,但是还是想谈谈曲阜师范大学的好与不好。因为没有亲身经历,有些评判肯定也就有不恰当的地方,还望大家海涵。

       其实,我本人是在合肥读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当我来得北京,再比较北京的各个大学的气息,那和合肥就决然不同了。

所以,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它们的书香气息其实是压不过墙外的世俗气息的,即便建设再高的校园围墙,也依然没有什么作用。

而曲阜,因为寂寞,所以寂寞,反而从某种意义上说可以是好好地培育学术风格。实际上,当我去海外的大学访问,发现那里或小镇,或城市的边缘,或城市的闹中取静之处,和合肥的中国科技大学(这个待过),和曲阜师范大学(这个是想象的)应该有更多相似之处吧。

但是,中国目前宣扬的是北大、清华(这俩家伙也经常自行掐架),如果之前宣扬它们,还好一些,毕竟那个时代的中关村就是很寂寞的,一个原本是太监们置办家业房产天地的偏远地段嘛,自然好不过和珅们待的地安门一代,成为学术的重镇也是情有可原,可到了今天,再看中关村,当年太监们应该为自己的远见卓识自我倾倒了——这哪里还是偏远地段,简直比皇城根、前门那块还要热闹。

       所以,今日之北大清华已然不会再和当年相比了,尽管更多的状元还是会选择这两个地方,可是,状元再次出门的时候水平大约就是秀才或童生了。

       如此一比,倒是曲阜这样的地方更符合现代大学的基本精神——寂寞和高深。

       也所以,大家一门心思想学习,也是一个可以推断出的结果。

       那么,曲阜师范的不好呢?

       有朋友说到,曲阜师范大学其实是按照高中时代的学习模式来进行大学的教学。

       这个看法是正确的,而且不止曲阜师范大学,山东省内的很多大学依然采取着高中时代的管理模式来管理大学生。比如,早自习、晚自习这种中学常见的做法,在山东的不少高校(也包括一些中专、专科学校)依然大面积地广泛存在,曲阜师范大学我没有亲见,但是推测应该也是有的。甚至,大学里多没有一个固定教室,而山东省内的高校里却依然保留。

       关键问题在于:这样的做法是好还是不好?

       我的意见是:有好的地方,比如纪律性、比如学习时间的保证而不至于荒废掉,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感情也容易加深,等等。

       但是,这样的做法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高校里确实少见,我觉得山东人所以在科研创新方面确实不如江苏、浙江人,很大的一个因素就是山东人有各种各样的框框在约束着能力的发挥,尤其是创新能力。

       而大学开始,正是解除各种框框的时候,但是我们依然主动把自己放进框子里,这就使得创新尤其艰难。

       我作为山东人,对此应该说是深有体会,在我从中国科技大学的本科转到山东大学硕士时惊愕的一个方面,因为我发现不仅山东大学的学生在一个框子里,连很多教授都在主动将自己限定于一个框子里,所以山东人更适合解决问题,而不适合提出一个全新的理论和方法。

       我们山东大学当时的数学系(后来的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再后来的数学学院)的一位教授还经常在自己的讨论班宣扬这样的一个科研方法,那就是:我们做科研时就象面对一面墙,要使劲去吹看看墙上有缝没有,如果有,就拿个钉子楔进去,能钻多深就钻多深。如果没有,我们继续吹,直到上面出现缝为止。

       这位教授的弟子基本也就成了先吹后钉的科研人员。全在一面墙上下功夫,不出现缝隙就始终不断地吹下去。

       山东人的实诚就表现在这里了,在科研上,其实这是要命的一种思维模式,它不导致创新成果的出现,顶多会导致问题的解决,而解决的策略一般不是最优的。

       而据我所知,曲阜师范大学的做法恰恰是充满“山东特色”的,学生们学知识学的一定扎实,可是创新性却有些让人担忧。

       我本人作为典型的山东人,这些问题都曾经困扰我的思维,我也曾经完全按照这种固定模式思想过,也所以,我对于有些老师对于山东不少高校的培养模式,非常赞成在基础扎实的情况下增强创新性思维,把山东人的创新能力也打造成如江苏、浙江人那样的地步。

看三国再说人才——兼评吴飞鹏的新“谬”论

2010年7月20日星期二

  【因为我要先写一段“博客主人按”,且有点长度,所以老吴这篇新文章发在原创里,算是陪衬的绿叶,呵呵,到底谁是绿叶啊??】

  博客主人按:其实老吴说的卧龙凤雏二人得一的说法我之前也曾经困惑过,那就是刘备得了俩,咋还是龟缩于蜀道之内,想出来统一中国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呢?想了想,还是想不清楚了。

  因为要么传说是错的,要么就是所谓的“得”也是有条件的,说不定曹操得就可以统一中国,而刘备孙权得则不然呢。

  但是,曹操那边已经是兵精将广了,水平和诸葛差不多档次的参谋型人才也有郭嘉、程昱、华歆、荀彧、司马懿等,多一个诸葛不多,少一个不少。

  而孙权那边,也有了不少类似的人才,甚至,庞统最后连个面试机会都没得。只能投奔当时还属于最弱的刘备一方,然后一切从0干起,最后才算偏安于蜀地,三国归晋的过程中,蜀国在所有三个国家里提前拉倒了。

  我赞成老吴关于“时势造英雄”的说法,个把人才并不真正重要到缺了不可,如果人才基数足够大,环境足够复杂,时势一定会产出大人才。也就是说,一个能够使人才不断冒出的政策体系,一个好环境,才更值得一个王朝去追求。否则,仅得卧龙,除了勉强在他存在时可以支撑着过日子,过完这个村也一定没有那个店。

  当年80岁(还是70岁?)的姜子牙出马,据说周文王扶着装了姜子牙的车走了808步,于是周朝就存在了808年。这样的说法当然是无稽之谈的,可是,周朝的制度性优势,比如我刚刚撰文谈到的春秋战国时人才辈出尊重知识分子的那个时代,却是可以使那个时代得以延续的。诸侯国互不统属相互竞争的设置模式使得人才流动现象非常多见,失人才者很快就面临国家的各类危机,也自然促使国君们以尊重真正有价值的人才为己任,即便那些人才全是连国君都毫不客气地进行批判的性格,国君们也不敢不尊重。

  而如今呢?国家引进的西方来的人才,很多人属于拍马唯恐不在人先的狗东西,凡事先考虑自己的好处和收入,宁肯违背基本政策。如此人才和人才观,最后怕也就落个蜀国的下场吧,连奴隶制社会的周朝都可能不及。

 

——以下是老吴的搜狐文章,链接地址http://cwufp.blog.sohu.com/156388086.html————

  或许是年纪大了,早上醒来太早,闲着没事儿,也不知道该写点什么。

  前先天,坐在飞机上,无聊的看着杂志,想起一些争论,人才与环境等等,似乎总有一些没有争论清楚的地方,今天有时间随便写下几句。

  时势造英雄,或许是中国人对人才最好的总结。现在有句口号,叫21世纪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不知道是谁发明的,可以被看作一种臆想。实际上,本来就没有什么人才和蠢材的区别,只有当一个人发挥了什么别人做不到的特殊作用的时候,或者做了别人做不到的事情时候,由于其功绩和不可替代性,被称作了人才。在其发挥作用之前,谁也没有把他当作人才,刚刚出生的孩子,谁能分辨长大后哪个人才,哪个是蠢材呢?诸子百家是如此,秦朝的英豪是如此,汉朝、三国的英雄、唐宋的文人和艺人哪个又能离开那个时代的特征?现代革命历程中,军事天才哪个是在战争之前就被认为是天才的呢?21世纪是什么竞争?要竞争什么?有谁说得清楚呢?那么怎么知道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呢?

  人才本身的价值是有限的,建立一种让任何人都能发挥作用的社会机制才是根本。“三国”把这个说得很透彻了。诸葛、周瑜都是响当当的人才,人评“得卧龙凤雏一人可安天下”,两个都得到的蜀国寿命最短;先有周瑜,后有陆逊的江东接着被灭;倒是看不到特殊天才的魏国最后发展壮大成统一三国的晋。曹操的伟大在于建立了一个能够让人为国效命的人才成长体系,而诸葛亮眼前总是只有那么几个,后来能用的人也就那几个富二代,这样的蜀国如何能够长期存在?

  即便刘备这样爱才的领袖,具备真正的战略眼光,用人得当,也不能保证蜀国的繁荣昌盛。过分的依赖诸葛亮,导致的结果就是诸葛一完、国家也亡。

  人才是用来保证国家发展的,而不是用来显摆的,更不是领导人用来向百姓叫板的。当我们用各种人才计划招募大量所谓人才的时候,而且这个人才标准就是一个,SCI点数,我看这种人才更像国庆日天安门广场摆放整齐的菊花,充不了饥,解不了渴,只能是摆设。

有时间生气,没时间伤感

2010年7月17日星期六

能够拥有复杂的情绪是一种幸福。

现在,至少我们中国人每天被一些特别简单的情绪所左右:或搞笑地乐一下,或生一顿气,被委屈了,或很无味地平淡无奇。

那么,什么是复杂的情绪呢?

按照我的说法,那就伤感、欣慰、平静,这些都算是。

尤其是,当你发现自己已经很久没有机会体味伤感的情绪了,你就会发现每天你陷在怎样的无聊情绪里面了。

那么,长长地伤感一次吧,如果你还有这样的能力。

我国蜗居者的数量何止数百万

2010年7月12日星期一

看到过新闻上的一个说法,认为我国蜗居者的数量达到了数百万。

说到蜗居,我不知道有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如果没有,是否人均居住面积小于4平米可以成为一个指标?当然,你也可以定义为3或者5。

如此定义之下,中国蜗居者的数量何止百万!

我想每个人都上过学,而且有相当一批人上过大学,在大学里,你的平均居住面积是多少呢?

我上了三个大学,好像在三所大学的平均居住面积从来没有超过过5平米,大学时则不超过3平米。

可是,大家不会去把大学里的在读学生算上,思索原因,应该有如此几点:

1,都还在求学阶段,对生活的要求很低

2,都还没开始挣工资,即便是3平米也是学校集中给的,不是自己租的(当然,现在的学生是自己租的了)

3,以后他们前途远大,求学期间蜗居一下也是应该的,可以忽略。

 

而我在高中期间也是住校的,那个时候,接近40个同学住在3大间房子里,那蜗居得只有更厉害。

所以没有把学生算进来,其实多是因为学生不是工作,觉得他们艰苦点是应该的。

用句再难听一点的话说就是:学生受罪是活该!

好听一些的解释则是:学生需要集体生活,8个人一间房子,可以加强交流,利于成才。云云——

其实,我们可以做做横向和纵向对比,看看以往的学生和境外的学生会怎样。

纵向对比会罗嗦一点,我们只有民国期间的大学生可以做参照。

横向稍微好一点,如果考察过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大学学生宿舍。实际上,多数情况是:学校提供宿舍,一人一间的那类,也有2个人一间的情况,3人以上的情况就罕见了。而且尽管人数不多,可是宿舍房间的设施一应俱全。

学校提供的宿舍数目一般是不够的,未申请到学校宿舍的只能社会化解决了,在我访问香港、澳大利亚、南欧某国时都体验到了社会化解决的具体做法。甚至,在澳大利亚时,我的房东老阙每每骄傲于他的6套房子每次都可以一天没有耽误地把每间房子都租出去,深为自己的租房效率感到骄傲。

而我国的情况呢?除了中国科学院的居住条件尤其不错外,各大学里有些市场化的租房情况还不错,也就是说高房租的房子里有空调和卫生间,但是一般宿舍依然是多人一间,里面除了床和一张简单的桌子凳子,其他啥都没有,上厕所也需要跑一段才行。

方鸿渐的人品不差呀,咋老拿他说事?!

2010年7月12日星期一

自从《围城》变成电视剧,方鸿渐的名头就响了起来。

当然,这里稍微自傲一下,俺们是在电视剧拍前就看了这本书,当时惊为天书。

事实上,方鸿渐自己从来都没有拿克莱登大学的学历说过事,所以开始弄这个文凭,也没有很明确的套利目标,只是要给自己未过门就死去的未婚妻的老爹老娘花的欧洲学费一个交代罢了。

他一没想到的是,自己的这个丈人却在报纸上进行了大肆宣扬,登了半版广告。当他看到自己的假博士和人家苏文纨小姐的真博士出现在同一张报纸上时,很是羞愧,当时的苏小姐还安慰了他一下,说世俗的人都这样,别在意。

他因为这个克莱登大学获利的第二次也是完全不知情,他的情敌为了把他弄走,以克莱登大学的学历为他在三闾大学谋了一个副教授的职位,他接到聘书时还稀里糊涂的。

后来,三闾大学让填表时,他自己还扭扭捏捏地不好意思填这个克莱登大学。而那边那位取了俄国太太冒充美国人的韩学愈先生却是毫不客气,相反,因为这个克莱登大学自信得很。

所以,方鸿渐的人品不差。

大家现在一举例子就喜欢举他买的那个博士学位,可是,殊不知,人家小方根本没有拿这个学位到处去骗,至少没有主动去骗,除了第一次,他还觉得只是给老丈人一个交代罢了,那是项目结束后的一个说法,而不是准备进行的一个个骗局的新起点

方舟子揭唐CEO假学历案的一个并不搞笑的版本

2010年7月12日星期一
 

其实,最近方舟子揭露的一位国内IT界著名唐CEO的学历造假案反应了改革开放之后长期形成的猥琐男荣耀“归国”的常例。

看到网上很多为唐CEO辩护的话,都是说什么唐CEO对于IT的贡献如何如何大,比五百个(甚至两千个)博士硕士都大多了,要看人家工作的效果,何必以一个不那么重要的假博士事件来侧面攻击呢?

我天朝国民(哦,对了,是某些)古老得乃至腐朽的“成王败寇”念头依稀可见矣!

对于真相,我天朝国民从来认为不重要,我们在意的只是结果。

我汉朝之高祖斩白蛇起义(历史真相估计是小时调皮,撒尿和泥,用水果刀顺手杀了一条泥鳅),我明高祖做小和尚是体察民情不是自卖出家,等等,帝王将相的传记里大多如此记载,当然,汉高祖如此伟大,他怎么也不会是什么镇上的小痞子呀,而是从小就有宏伟大志的高尚人士,天天在学习雷锋好榜样。虽然后面有杂剧用《高祖回乡》的臆造剧来污蔑高祖,也无法抹黑高祖的纯洁和光辉的青年形象。

在我朝,非但高祖这个最高层次上的人最后是伟大的,其发展过程也一概光辉,就连我朝稍微有点名声的人也是如此。君不见,只要在Nature,Science上有几篇文章,那就不管其曾经多么造假获利,都无所谓,我们习惯于只以成果论英雄。

什么,你这个人竟然指责这么伟大的人曾经造假?

那么,你有本事也用假东西换一个啥荣耀出来?或者,你弄篇NATURE,那么有10000个假都可以原谅你。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让人不禁咂舌。

所以,中国人(对不起,又忘了写“某些”)对于真相从来都没有兴趣,只愿意看结果。

这不就是典型的“马基雅维利”吗!看来,我国盛产这玩意儿可比“马基雅维利”那个国家早多了,也厉害多了。就如高斯定理里原本有一条覆盖了中国剩余定理一样,其实,“马基雅维利”那点政治头脑完全可以被我天朝的思想完全覆盖,他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创新,只有对我们拙劣地仿造。

糟糕的是,原来我也曾经不知道从哪里听说过什么“卡拉OK打分机是唐CEO的专利”等等,这样的事实也在被继续揭露出是假货,那么,先生您的真货究竟还有哪些?我等肯定是不知道了,也许只有他自己心里才明白。

当然,很多人绝对不在意这个所谓真相。也所以,在天朝,只要你最后取得了成功,过程任你如何龌龊,都没有关系。这也正是很多人愿意铤而走险的一个原因,大家知道这些东西只要最后能成功,没有人会计较过程的不正当性,偶尔有个把去计较的,都属于“心理扭曲”的人。

 突然想给唐CEO支上一招,如果说那自传性质的书“不是我本人写的,我一个字都没写,完全是某些利欲熏心的枪手给我故意抹黑”呢?能否算做一个危机公关策略呢?

正如我们的教授申辩的:这杰出那优秀啥的名号其实完全不是本不合条件的我本人一定要申请,而是T大学自己决定给我申报,我因为随后一定要去T大学工作,哪里好意思事后拒绝或为此迁怒呢。

最近也看到很多论调说某教授在声称“全职回国”时虽然没有全职回国,可是,3年后人家还是全职回国了嘛,何必再拿以前的一个谎话扭着不放呢?!而且,谁小时候没尿过裤子?!

我还是有点忍不住,乐了。对于一个家里已经有少年儿童的教授来说,我们看3年前的他还是应该视作一个还尿裤子的孩子?认为他现在不尿裤子已经是很大进步,大家应该看他现在的不尿裤子而不是42岁的时候还尿裤子的情形。

这样下去,以后您老人家再义正词严地说话,别人只能当做笑谈了,即便您曾经牛到在总理面前说过话也好,在什么什么T讲演过也好,在你侃侃而谈的背后,有一条尾巴正在伸出您的后裤腰,就这样您还能严肃得起来?!如果能,佩服您的脸皮;如果不能,那就让大家权当笑谈吧。

其实,42岁的男人真尿了一回裤子也没有关系,大家指出时您认了帐就是,大家要求的无非一个实事求是而已,道歉之后,大家只有更尊重你【尽管还是会有人鄙视】。难道硬撑着永远不道歉大家就会更尊重你啦?!

网上不吵架的人是谁?

2010年7月12日星期一

网上一吵架,广州的老曹就乐,说冷清了不好,热闹好。

我知道他也顺带着夸我们家四岁娃娃陈热闹呢,不过他也许真喜欢风起云涌的气息。

就想到另外一个问题:谁不吵架?哪类人不吵架呢?

谁能告诉我?谁能告诉我?不吵架的人有什么基本特征?

哦,我找到了一个特征,那就是网上的女士基本不吵架,显然,在网上,女士的修养明显要比男士们强很多。

看看俺们常去的科学网上的女士有哪些位呢?按照SCI论文总篇数排名,如下:

1,迟菲

2,王海辉

3,关燕青

4,李霞

5,刘红

6,马丽丹

然后再按照近五年发表SCI论文数量排名,还有:

7,吕秀齐

8,孟羽

再按照SCI论文篇均引用数量排名,则还有:

9,吴渝

10,彭春艳

11,颜宁

12,吕琳媛

13,梁进

14,陈国文

15,陈俐

16,曹丽

此外,还有我比较熟悉的罗帆教授,广州的刘晓瑭教授、潍坊学院的王春艳博士,活泼快乐的刘雯小丫头(突然发现所有文章一夜消失了)等。

这列出的这些位女士,也不见得都没有吵过架,至少颜宁女士曾经因为她老师的事情到我地盘上叫过板。为了自己老师而强自出头,我理解,所以对挑战者的回应也还算客气,对她的老师那就相当不客气了。刘雯也做过批评,不过没有招来反批评,呵呵。

其他诸位,马丽丹似乎有点小脾气,可是我没有太大印象她究竟对谁发过火,一般都是对着社会现象说话,没有针对具体谁。

丫头看似山东人,可也只有山东的豪爽,所以即便别人不断地无礼戏谑她,她也不以为意,把我们山东女士的光辉形象再度光辉了一些。

我注意到,吕秀齐老师因为“国家的航”延误且在改变地点落地也不主动谋求被延误者的谅解而抱怨过,也是娓娓道来,有理说理,也没有对哪位具体人物发火。

而科学网的男人们呢?!!!!!!!!!!

您说,究竟哪位男人是没有和别人吵过架的呢?估计您拼命列举出来的人数都在个位这个量级上。

【再一次地不完全归纳结论如下】

网上的男人们火气太大,今年中国似乎温度也高,大家都消消火,别引发火灾才好。

俺从应急管理的角度劝诫道——

对《海外中国人》一文反驳的再反驳

2010年7月4日星期日

写的一篇小文章《在海外猥琐生活着的中国人,回国后又如何?》引起了我所没有想到的反响,短短两天,留言已达60,相应的反驳文章也有了几篇。

我想,应该主要是“海外”、“中国人”、“回国”、“猥琐”这些关键词闹的。

在新语丝上刊载了同样的这篇文章,我却事先做了些许修改,题目改为《在海外猥琐生活着的某些中国人,高调回国又如何?》

最醒目的是加了“某些”,加了“高调”。

原因是新语丝的阅读面更大,而读者里喜欢抠字眼的人肯定也就会更多一些,所以,论述还是周全一点好。

如柏杨先生《丑陋的中国人》一文,很多人所以反对不是因为里面描述了中国某些人的某些丑陋现象,而是认为柏杨在批判所有的中国人。

我本来以为科学网的博友总不至于看到文字里有“中国人”,就觉得是在说“所有”中国人,可是,在文章激起的众多涟漪里我却发现了很多这样的影子。

反驳我观点的留言有以下几个类型:

1,你说中国人不好,我说外国人更不好!或者——“外国人的不好”咋没见你说啊。

这里需要再反驳一下:我的小文章不可能把所有人类的所有“猥琐”现象全部罗列一遍,能否允许我在这篇文章里只罗列某些中国人的某些猥琐现象呢?

另外,我写的那些夸奖中国人的文章,是不是也得加上“其实,很多中国人也没有我写的那么好”这样的“但书”呢?

2,你说中国人不好,我偏觉得你更不好。

更极端地,有人留言道:“你吃饭不给小费,你更猥琐”。

这里首先感谢他看我的文章看得仔细,我确实没给小费。不过,小费的给与不给,或者具体给法都是有不同的。如果全面来写关于小费的情形,怕至少可以分出十几类来,而反驳的这位老兄,您才知道几种啊?!

3,有人指责我批评人没有指名道姓

而这篇指责我的文章却对我也没有指名道姓,这个是所有反驳里最有趣的啦,所以我专门给这位老兄写了篇反驳一文章——他真趣,且比较罕见。

4,有人则开始揭我不存在的“短”

比如有位丛兄,在长篇大论之后,突然说我宣称不看王鸿飞的文章,可是却在他的文章后留言叫好。

这个老兄有点弱智了,因为我在科学网上只不看一位屁股严重决定脑袋的饶家老弟和一位许先生的博文。对于鸿飞兄,我还是尊重的,也从来没有说过不看鸿飞兄的博文。

不过这次之后,我发现不需要我看的博主里面可以增加这位丛兄了,他这般信誓旦旦地把自己理解完全错误的东西拿来当证据反驳别人,真是弱智的可以。拥有如此智力,却还在科学网上混,我很佩服他的勇气了。

5,有的朋友则理性一些,反驳的内容也有道理,比如说我“以偏概全”。

以偏概全其实是很多文章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你观察到的现象肯定不会是全体,甚至,每个人观察到的现象都离真相甚远,即便那些做了大样本调查统计的学者,也会面临这样的窘境。

所以,每种现象背后都有反例,而有时候,科学所以发展正是因为存在着这些反例,所谓“头上那两朵小小的乌云”。但是,结论依然会给,讨论依然要进行,好在科学是可以自我修正和发展的。

“以偏概全”是人类无法回避的困境,今天不能回避,未来也永远存在。只是要看这”偏”是否偏到离90%这样的比例太远。

甚至,即便只说明10%的现象,也是有意义的,在我之前从事的数据挖掘研究中,有的规则所覆盖的数据哪怕只是达到所有数据量的0.1%,也是有价值的,在数据挖掘里,只要它超过你事先研究给定的阈值,那就叫规律。

对了,顺便再说一个现象。我们在巴黎发现,黑大婶喜欢穿大花的裙子,且是那种长裙子,没有腰身的那类。可是,当我们一个黑大婶一个黑大婶地数过去,却发现穿这类风格衣服的其实还不到一半呢。那么,我们当然可以以这个不到半数来总结出“黑大婶喜欢穿大花裙”这样的基本规律。

【关于所有阈值偏小的所谓统计规律我以后还会提到】

6,有的朋友则说“即便有猥琐事情,那也是发展中的现象,以后会逐渐减少或克服”

我赞成这个观点,中国人在当前在国内刚刚解决温饱,很多在国外依然在生存线上挣扎的情况下,可能不去考虑“表现素质”这样稍微大一点的问题。

不过,在我举的例子里,那位先生是有工作的,属于工作之余开一个逃税的家庭宾馆。他不是没饭吃,本来可以有尊严地符合法律地生存,可是他不愿意,他依然有空子就钻。

当吃不饱饭的时候,人可能去乞讨、去骗、去偷、去抢,我们理解这样现象的存在,但是理解和认同不是一回事。

我们当然期待着所有中国人都能够有尊严地存在,甚至我们私心里盼着中国人比外国人生活得还好,可糟糕的是,我们生存的环境熏陶了我们“有空子就钻”的基本指导思想,而西方和中国之不同又使得我们找西方的空子如此简单和容易,很多人立刻选择钻空子而不是遵守规则。

看过《鹿鼎记》的人都应该记得,韦小宝这个大清帝国的小混混,大字不识几个,身染妓院和皇宫这两个天下最肮脏的环境,可有机会到了俄罗斯,却发现自己那点智力哄骗俄罗斯人简直跟玩似的。在韦小宝面前,俄罗斯人太实在太笨了。

这也是中国人和西方人的差异,金庸先生那个时候就关注到了并将其巧妙地写进了小说。而这样的剧情在普通中国人和普通西方人那里依然在不断上演。而且,不知道在50-100年内我们能否改变这个基本差异。

7,还有朋友提醒我在巴黎的时间太短,很多东西属于浮光掠影。对于巴黎更加本质性的认知还不够。

这个也是我肯定认同的观点,并且我认为应该有半年以上的时间待在同一个地方,才会有一些稍微深刻的感觉,当然,2年更好。

所以,我这里也只说“法国印象”,不敢说深入到了法国的核心。也所以,我写的游记其实涉及本地的东西不多,自己原来对该地的认识或者其他相关认识更多些。这很无奈,也没有办法。我9月份还会自费去希腊一趟,那里的文字全是“阿尔法”、“贝塔”、“德尔塔”之类,看都看不明白,不过我还是会写《看望西方祖先的征途》系列文章,你连人家的文字都不认得几个,能写多深刻呀!

可是——

那也得写呀!谁让咱多认识了几个汉字呢?!

另外,问大家一个问题:中国人要认识中国人自身需要多久?很多人觉得怎么也得5年10年的,那么,外国人眼里看中国人呢?需要加倍的时间?

外国人看中国和我们自己看是完全不一样的出发点,他们怎么看我们都还是值得尊重的,甚至我们应该参考一下别人看我们的目光以修正我们原来以为理所当然的思想和行为。这里稍微说的全面点,作为外国人,他们也应该参考中国人看他们的目光。

我们也许认识自己数千年,还不如老外认识我们3年5年呢!要不怎么会有那句“只缘身在此山中”的诗句呢。

【最后,总结一下】

中国人是有民族自尊心的,而且有时候还特别强烈,我们不愿意把自己丑陋的一面暴露出来,不管是暴露给别人还是暴露给自己。

可是,一个有未来的民族是自省的,知道自己的弱点和未来的修正努力方向,而接受来自外界(甚至包括敌对方)的批评和自己设法去批评都是必由之路。

我们期待着自己能够自强,然后用我们先进、现代的价值观影响世界。

在海外猥琐生活着的某些中国人,高调回国又如何?

2010年7月2日星期五

一

中国人前段时间在巴黎来了一次3万人的大游行,因为受到了当地法国人的欺负。我看后这个消息后非常赞成——中国人难道就应该被欺负吗?!

可是,随后的巴黎之行,却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思索,莫非,我们中国人的被攻击有一些肇源于我们自身?可是,无论如何,暴力犯罪总是极其差劲的呀!

想来想去,觉得很难想特别清楚,反而愈发困惑了……

二

想起我去年到达布加勒斯特的那一天,最后唯独身为中国人的我和另外三位同胞被海关拦下,最后,另外三个都向海关官员行贿了50美元后顺利出关了,我没有去做这样的事情,不断强调自己是来开会的,而且邀请信还是罗马尼亚大使馆的武官到我的办公室送来,最后没去贿赂也出关了。

后来,在路上听三位中的其中一位说:上次来罗马尼亚她也是这么行贿才得以脱身,而那次是50欧元,还多些。

听完这句话之后,很不好意思,我又要以偏概全了,也许我们中国人在遇到这样的情况下,更愿意以行贿来解决问题。所以,下次被拦下的一定还是我们中国人。

三

我们也许太习惯于用潜规则或非规则来理解这个世界,再因为我们中国一直如此,就根据“人性一致”来推断,认为外国也会如此。

我们的普遍不遵守规则已经使得别人很不愿意尊重我们,比如:在欧洲的很多地方,周日绝大多数商店是不开门的,这是一个约定俗称的做法,中国来此做生意的人却很难理解,更不愿意去遵从,于是,他们不开门我们开门,生意也就自然地被中国人抢去了不少,当地人开始还没有表达愤怒,后来从当地的商人那里开始不再愿意选择容忍,于是,针对中国商户的暴力行动开始出现。我们电视里的国际新闻部分,不少就是中国商人受冲击的消息。

暴力自然是不对的,而且是违法犯罪,让人鄙视,可是,思及一下之前的那些做法,也许有很值得自己反思的地方——我们一定要把中国式的勤奋推广到全世界吗?我们一定要用这些做法把原居住地的风俗和习惯推翻吗?

四

中国人在海外的生存其实还有很多其他问题。细节如地铁和公交车的不买票上车,这在欧洲是很容易做到且很难被检查到的事情;粗节如不报税或少报税,或者拿了政府给新生儿的奶粉钱却把娃娃送回国养育,对于后者,据说西班牙政府就发现了不少这样的情况,并随后狠狠地罚了很大一笔款,为当下的经济危机稍微做了点纾解的工作。西班牙的奶粉钱发送规则就是要给那些在西班牙“生”且“养”的娃娃,而不是给那些只在当地“生”而换到其他国家“养”的孩子。

有些中国人在国外其实就是这么猥琐地存在着。

五

再来看看以下这件事:

有位在普林斯顿做教授的中国出生的学者,在他刚出国还没有成为“高端人才”时,曾经因为车祸造成的家庭灾难而恶狠狠地对着中国“发狠”,甚至扔下了“我恨这个国家”的宣言,随后带着母亲、老婆、孩子毫不犹豫地加入了美国籍。

可是,当这位华人美籍学者成长为美国“正教授”,发现此时的中国可以让他高声说话了,而且似乎那些间接造成他家庭苦难的官员们能够愿意屈尊聆听他了,他果断地忘记了过去,并且也同时忘记了当年撂下的“狠话”,毫不犹豫地以“爱国者”的身份高调回到中国,开始要过“人上人”的日子了。

因为,在美国,即便他是教授,还“正的”,还“普林斯顿的”,也还是一直在“猥琐”地活着。只是以前的时候,因为他在中国时只是“低端人才”或是“非人才”,乍到美国才觉得这才是个自由、自尊、自主、自立的国度,生活要比原来在国内的生活尊严多了,幸福多了,加上受到家庭变故事件的刺激,就更加觉得美国好了。

可是,当他多发表了几篇Nature论文,开始变得“高端”了,还有了自己的实验室了,而此时的美国依然只把他和以前一样平等看待,他却突然发觉自己不再需要美国了,而是需要更多人的仰视和聆听,如果这些人是中国人则更佳,而且一旦回来,就会很快实现“高官得坐”,“骏马得骑”的愿望。

这样的教授,即便是老天爷聘的教授,依然不会脱其猥琐的本性,回到中国后,只能把这种猥琐变得更加强烈。君不见,他已经把刚出国时的自己看做“低端”了吗?而恰恰那个时候的他,更需要政府把他当人看,也把他的家人当人看。一个人一高端就完全忘记了自己低端时的样子,且大言不惭地认为高端才重要,需要让他清晰地回忆一下自己当年遭遇家庭大难时很“低端”很“低端”时的可怜模样。

六

这次的巴黎会议我带了两个研究生参加,一个是研究所的学生,一个是来自山东大学的联合培养的学生。

不过,因为我和她们两个的出发地点不同,所以就告诉她们订机票订宾馆的事情自己解决,不要指望我来替代。

于是,我住在了La Founche附近,而她们则预定了一家中国人开的叫做“巴黎葡萄园”的家庭宾馆,在维克多-雨果路46号,还特地发了这家做的一个网站给我。

到了巴黎,自然要师生相会,于是,怀揣着存了网站主页的计算机,我出发了。

到达了这家宾馆声称所在的维克多-雨果路46号,我以为就会看到一个写了汉字的宾馆牌子在那里挂着,然后自然会找到她们了。

结果,只看到一座有5个单元接近20层高的楼房,什么宾馆的痕迹都没有,好在中国人在下面走的人多,就问了所有找得到的中国人,问时还特意用计算机展示了宾馆老板的照片给他们看,结果,没有一个人知道这里竟然存在着这样一个宾馆,更没有见过这位老板。

我直接懵了!

还是我家猫有经验,告诉我:“这家店一定是逃税的,而且在网站上也不留具体地点,肯定是防备被查到。”

就再调出那个网页来看,果然,虽然上面显得信息齐全,可是关键信息却是一个都没有的,只留有手机号码。里面贴的那些图则全部是巴黎风光,连46号楼的图片都没有放上一个。

只好照提供的手机号码打过去,说要找居住在贵家庭宾馆的朋友,也许电话有问题,对方始终语焉不详,好像没有听到我说话似的,因为网站上面还说了支持中文短信,就抓紧发了两个短信过去。但是,等了20分钟,还是迟迟没有人回,就去了一家经营电话和网络的小商店,再打了三次电话,而此时房东却已经关机了。

唉,无奈之下悻悻而去,晚上在skype上我还对着学生发了一顿脾气,说你们住在这样的地方,如此难找,怎么不事先告诉我清楚一点的信息呢?

第二天在开会的会场见到学生,才知道怎么回事。原来这一家住的是四室一厅,其中三室用于出租,而全部出租给中国人,不对外国人做生意。而且,只要打来的电话和租房子无关,房东会立刻挂掉或者不接。

这样管理的所谓家庭“宾馆”如果想得起来给法国交税,那就太神奇了——量他也没这道德水平和守法意识。

更可怕的是,如果中国人(那怕只有五分之一)依靠类似这样的基本策略在海外生活,不叫“猥琐”又能叫什么呢?

而这样的猥琐持续下去,再在周边产生一些影响和概念,如何指望别人平等地看待你,而这五分之一就会影响全体,剩下即便有五分之四的人还能入乡随俗地有尊严地生活,都会被一概而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