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海外中国人》一文反驳的再反驳
写的一篇小文章《在海外猥琐生活着的中国人,回国后又如何?》引起了我所没有想到的反响,短短两天,留言已达60,相应的反驳文章也有了几篇。
我想,应该主要是“海外”、“中国人”、“回国”、“猥琐”这些关键词闹的。
在新语丝上刊载了同样的这篇文章,我却事先做了些许修改,题目改为《在海外猥琐生活着的某些中国人,高调回国又如何?》
最醒目的是加了“某些”,加了“高调”。
原因是新语丝的阅读面更大,而读者里喜欢抠字眼的人肯定也就会更多一些,所以,论述还是周全一点好。
如柏杨先生《丑陋的中国人》一文,很多人所以反对不是因为里面描述了中国某些人的某些丑陋现象,而是认为柏杨在批判所有的中国人。
我本来以为科学网的博友总不至于看到文字里有“中国人”,就觉得是在说“所有”中国人,可是,在文章激起的众多涟漪里我却发现了很多这样的影子。
反驳我观点的留言有以下几个类型:
1,你说中国人不好,我说外国人更不好!或者——“外国人的不好”咋没见你说啊。
这里需要再反驳一下:我的小文章不可能把所有人类的所有“猥琐”现象全部罗列一遍,能否允许我在这篇文章里只罗列某些中国人的某些猥琐现象呢?
另外,我写的那些夸奖中国人的文章,是不是也得加上“其实,很多中国人也没有我写的那么好”这样的“但书”呢?
2,你说中国人不好,我偏觉得你更不好。
更极端地,有人留言道:“你吃饭不给小费,你更猥琐”。
这里首先感谢他看我的文章看得仔细,我确实没给小费。不过,小费的给与不给,或者具体给法都是有不同的。如果全面来写关于小费的情形,怕至少可以分出十几类来,而反驳的这位老兄,您才知道几种啊?!
3,有人指责我批评人没有指名道姓
而这篇指责我的文章却对我也没有指名道姓,这个是所有反驳里最有趣的啦,所以我专门给这位老兄写了篇反驳一文章——他真趣,且比较罕见。
4,有人则开始揭我不存在的“短”
比如有位丛兄,在长篇大论之后,突然说我宣称不看王鸿飞的文章,可是却在他的文章后留言叫好。
这个老兄有点弱智了,因为我在科学网上只不看一位屁股严重决定脑袋的饶家老弟和一位许先生的博文。对于鸿飞兄,我还是尊重的,也从来没有说过不看鸿飞兄的博文。
不过这次之后,我发现不需要我看的博主里面可以增加这位丛兄了,他这般信誓旦旦地把自己理解完全错误的东西拿来当证据反驳别人,真是弱智的可以。拥有如此智力,却还在科学网上混,我很佩服他的勇气了。
5,有的朋友则理性一些,反驳的内容也有道理,比如说我“以偏概全”。
以偏概全其实是很多文章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你观察到的现象肯定不会是全体,甚至,每个人观察到的现象都离真相甚远,即便那些做了大样本调查统计的学者,也会面临这样的窘境。
所以,每种现象背后都有反例,而有时候,科学所以发展正是因为存在着这些反例,所谓“头上那两朵小小的乌云”。但是,结论依然会给,讨论依然要进行,好在科学是可以自我修正和发展的。
“以偏概全”是人类无法回避的困境,今天不能回避,未来也永远存在。只是要看这”偏”是否偏到离90%这样的比例太远。
甚至,即便只说明10%的现象,也是有意义的,在我之前从事的数据挖掘研究中,有的规则所覆盖的数据哪怕只是达到所有数据量的0.1%,也是有价值的,在数据挖掘里,只要它超过你事先研究给定的阈值,那就叫规律。
对了,顺便再说一个现象。我们在巴黎发现,黑大婶喜欢穿大花的裙子,且是那种长裙子,没有腰身的那类。可是,当我们一个黑大婶一个黑大婶地数过去,却发现穿这类风格衣服的其实还不到一半呢。那么,我们当然可以以这个不到半数来总结出“黑大婶喜欢穿大花裙”这样的基本规律。
【关于所有阈值偏小的所谓统计规律我以后还会提到】
6,有的朋友则说“即便有猥琐事情,那也是发展中的现象,以后会逐渐减少或克服”
我赞成这个观点,中国人在当前在国内刚刚解决温饱,很多在国外依然在生存线上挣扎的情况下,可能不去考虑“表现素质”这样稍微大一点的问题。
不过,在我举的例子里,那位先生是有工作的,属于工作之余开一个逃税的家庭宾馆。他不是没饭吃,本来可以有尊严地符合法律地生存,可是他不愿意,他依然有空子就钻。
当吃不饱饭的时候,人可能去乞讨、去骗、去偷、去抢,我们理解这样现象的存在,但是理解和认同不是一回事。
我们当然期待着所有中国人都能够有尊严地存在,甚至我们私心里盼着中国人比外国人生活得还好,可糟糕的是,我们生存的环境熏陶了我们“有空子就钻”的基本指导思想,而西方和中国之不同又使得我们找西方的空子如此简单和容易,很多人立刻选择钻空子而不是遵守规则。
看过《鹿鼎记》的人都应该记得,韦小宝这个大清帝国的小混混,大字不识几个,身染妓院和皇宫这两个天下最肮脏的环境,可有机会到了俄罗斯,却发现自己那点智力哄骗俄罗斯人简直跟玩似的。在韦小宝面前,俄罗斯人太实在太笨了。
这也是中国人和西方人的差异,金庸先生那个时候就关注到了并将其巧妙地写进了小说。而这样的剧情在普通中国人和普通西方人那里依然在不断上演。而且,不知道在50-100年内我们能否改变这个基本差异。
7,还有朋友提醒我在巴黎的时间太短,很多东西属于浮光掠影。对于巴黎更加本质性的认知还不够。
这个也是我肯定认同的观点,并且我认为应该有半年以上的时间待在同一个地方,才会有一些稍微深刻的感觉,当然,2年更好。
所以,我这里也只说“法国印象”,不敢说深入到了法国的核心。也所以,我写的游记其实涉及本地的东西不多,自己原来对该地的认识或者其他相关认识更多些。这很无奈,也没有办法。我9月份还会自费去希腊一趟,那里的文字全是“阿尔法”、“贝塔”、“德尔塔”之类,看都看不明白,不过我还是会写《看望西方祖先的征途》系列文章,你连人家的文字都不认得几个,能写多深刻呀!
可是——
那也得写呀!谁让咱多认识了几个汉字呢?!
另外,问大家一个问题:中国人要认识中国人自身需要多久?很多人觉得怎么也得5年10年的,那么,外国人眼里看中国人呢?需要加倍的时间?
外国人看中国和我们自己看是完全不一样的出发点,他们怎么看我们都还是值得尊重的,甚至我们应该参考一下别人看我们的目光以修正我们原来以为理所当然的思想和行为。这里稍微说的全面点,作为外国人,他们也应该参考中国人看他们的目光。
我们也许认识自己数千年,还不如老外认识我们3年5年呢!要不怎么会有那句“只缘身在此山中”的诗句呢。
【最后,总结一下】
中国人是有民族自尊心的,而且有时候还特别强烈,我们不愿意把自己丑陋的一面暴露出来,不管是暴露给别人还是暴露给自己。
可是,一个有未来的民族是自省的,知道自己的弱点和未来的修正努力方向,而接受来自外界(甚至包括敌对方)的批评和自己设法去批评都是必由之路。
我们期待着自己能够自强,然后用我们先进、现代的价值观影响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