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论”的存档

是“之父”,还是“之叔”——著名科学家当然也不是完人

2010年8月1日星期日

  在我的文章中提到钱伟长先生,是比较三钱,而不是单说钱伟长先生,给钱伟长先生排了个第三名,因此有很多人不以为然。其实,能够和另外两钱比肩就已经是钱伟长先生的荣幸了,而这要借助于当时的领袖的一句妙语。

  当然,即便是把他排成第三这样的小文章,在钱先生刚刚去世时就说也显得不够厚道,也许过段时间说比较合适,等大家因为巨星陨落而伤悲的心稍微淡一点之后。

  但是,当一个人成了著名人物之后,还是需要不时面对这种来自公众的负面评价的。

  正如明星,成了明星就得面对对于其生活细节的关注,而这些对于普通人来说本来应该是隐私的。

  我的那篇文章其实是在“大家”之间进行比较,不是拿钱伟长先生和一个普通教授来比。

  我们举一个另外的例子,比如说比坏蛋里谁更坏。拿李逵和希特勒比吧,你说谁更坏?要说,李逵根本没有资格和希特勒比较的,是希特勒的高阶无穷小。但是他们确实都算不得什么好人(李逵的事情请参考《水浒传》原文,不要看被充分美化了的电视剧角色,这里不吵架)。

  相对于另外两钱,钱伟长先生的成就或贡献要小至少一个数量级。即便有媒体说到“近代力学之父”,钱学森先生以及郭永怀先生还要从钱伟长先生那里分去一些光环呢,而且是更耀眼的那一部分,这个“之父”就太勉强,说“之叔”可能更恰当些。

钱伟长,钱学森,钱三强到底谁更牛?

2010年8月1日星期日

  初中毕业的华罗庚先生出过一个对联的上联

      三强韩魏赵

  大家都对不上来,只好由华先生自己给了下联

      九章勾股玄

  这个上联难就难在三个全列举,你如果也对“三”个啥,则会导致和上联重复,这是对仗中比较忌讳的。

  这个对联的故事当年明朝第一大才子解缙也遇到过,聪明的他所面对的是“三才天地人”,味道和华先生这个差不多,他聪明的表现在于用了“四”,四诗风雅颂。有人质疑说你说“四”怎么才列举了三个东西啊,他很骄傲地出来说:雅分《大雅》《小雅》。

  关于这类小玩意儿,我自己也给过答案,我的答案也很巧妙,和解缙相比也不差,我认为可以减少,不见得非要增加,比如:

      一姓铁木真

  不但节约,还同时团结了蒙古族,多么和谐啊。何必非要往多里说呢?!

  这个引子是来引出三钱的。

  华先生的上联的三强是“三钱”中的钱三强,我国著名物理学家,且是居里夫妇的高足,他的夫人何泽慧院士能力也不在他本人之下。据说当年钱三强本来不想用自己老婆来攻关核物理的问题,可是架不住其他人确实不行,而何泽慧又确实行,只好内举不避亲了。也算一段佳话了,不像现在很多情况下,夫妻连对问题的商量都没有,就在论文上联合署名了。【注,我和我媳妇陈宁发表论文时也一起署名,不过我们都对文章的内容是有贡献的,所以恳请大家不要胡乱联想】

  钱三强是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钱玄同先生的儿子,可谓出身名家,钱玄同的学术造诣大家也许不太清楚,可是应该知道鲁迅先生在《《呐喊》自序》里提到了金心异,就是暗指钱玄同先生的,可见其当年之影响。

  当然,钱三强学了物理,没有继续其父亲在人文学科上的事业,也是中国的幸运了,毕竟,文字学家中国不缺,可是在当年,物理学家,我们是很缺的。

  钱三强先生被称为中国原子弹之父,这个东西对于中国何等重要,我想不必多说,连今天的政治家都不可否认这个原子弹对于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的价值。

  我父亲是位中学校长,虽然没有什么学术贡献,但是他的观点经常影响着我对于世界的认知,他就曾经这样评价原子弹的贡献:它不仅仅是一个最高端的武器,能够研制出原子弹,说明中国在武器技术的多个方面同时不弱于其他发达国家。因为原子弹不仅仅是能爆炸,而且还涉及到运载等方面的技术。所以,那次罗布泊的爆炸意义和价值都不仅仅是爆炸本身。

  钱三强对于中国的原子弹的研制,是核心贡献。否则也没有“之父”的称谓。

  那么,钱学森先生的贡献呢?他到底又是什么的“爹”呢?

  一般地,很多地方把钱学森先生看做是中国火箭和航天计划的技术领导人,那么,可不可以说钱学森先生是“火箭之父”和“航天之父”呢?

  按说,在美国的时候,钱学森先生就在空气动力学方面有比较大的学术贡献,不过,我从有些前辈这样听说过。在回到国内之后,钱先生更多还是在理念上引领大家往运载火箭和航天上走,而在具体的力学应用方面的学术贡献并不显著。他的作用是带起来一群人,这个贡献应该说也很大。这样,“之父”的名头就稍微有点勉强,也许是“之爷”更恰当吧,他领导下的人从学术意义上做了火箭和航天“之父”。

  而钱学森先后后期弄系统科学,玩他的复杂巨系统,我认为就纯粹是理念方面的东西了,到他去世为止,这套东西依然只是理念,连个具体的分析工具都没有做出来。应该说,钱学森先生提出的这些内容浪费了中国很多极其聪明的学者的脑力——他们本来可以从事其他更有希望的学科,解决更多有价值的问题,可是却终生被耗在这个没用处的概念上面。这就太遗憾了!

  钱学森先生带起了一群人,为国家做了很大贡献,之后又毁了另外一群一样聪明的人(这些人里我还认识其中的相当一批),为国家做了相当大的负贡献。

  那么,最后一位去世的钱伟长先生呢?

  相对于前面的两钱,钱伟长先生要水得多,这么说可能上海大学的朋友会不同意。而且这位钱先生被打成右派,一度日子过得也相当凄惨,又刚刚过世按说不应该再说些不那么好听的话,显得不够厚道。可是,事实就是事实,不会因为时间,地点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所以,我还得说上两句。

  钱伟长先生的主要贡献在力学方面,可是,却不明显,比如说他是什么什么之父,我们就找不到这个“什么什么”是什么。每每提及,只能说他是什么什么之一,比如力学学科的奠基人之一,这个就没法说详细了,因为你在那个年代回国,稍微不那么笨的学者,怎么都能成为某个学科的奠基人(或加个之一)。

  有人认为,在1949年至1956年间,钱伟长有做出了两项影响深远的贡献。一项贡献是作为主要执笔者之一参与制定了我国《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简称“十二年科技规划”);还有一项贡献是他和周培源、钱学森、郭永怀一起,为确定我国力学发展方向及力学人才培养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这说的就相当模糊,不知道贡献究竟在哪里。

  这之后他被打成右派, 没了贡献的机会(即使没有打成右派怕也不好说),打倒四人帮之后,他在上海,再后来上海大学成立,他就成了终身校长,据说这也是大家对邓小平一句含义模糊的批示错误理解的结果,否则上海大学不至于需要这样一位98岁的校长——都这把子年纪了,能对大学做什么贡献,就是做一个佛龛罢了。

  钱伟长先生和他自己的弟子胡海昌院士的争斗也是中国科学界最著名的丑闻,我作为一个旁观者判断,应该是胡海昌更占理些,但是,钱伟长先生有中央的批示和之前建立起来的三钱形象,所以,在世俗的看法里,倒是占点上风。

  结论:

  钱三强先生的为人为学,都是一流的,且有学者风范。

  钱学森先生聪明过人,玩啥啥成,学术地位崇高。稍微可惜的是,他也的确是“玩”,晚年玩的东西就不那么让人尊敬了。

  钱伟长先生最为幸运,学问也还可以,不过真要说“强”怕也勉强,所以,我们看待他只是从一个幸运幸福的老人这个角度吧。

你的性?还是你的性别?

2010年7月29日星期四

  我原来给自己写英文的简历,在性别这一栏里我喜欢用“Sex”。

  哇,竟然是“Sex”也!

  从来没有想过合适还是不合适。后来倒是在不同的地方见过“性感的”这类词以sex为词根,也没有觉得有啥。

  那回北京的汽车开始使用新牌照,有的家伙很无聊,车牌选用了“SEX 001”这样的字,猜测其意应该是想表达自己的性能力可以排名第一的吧,估计就是想玩这个把戏,记者写来那篇文章,似乎文下之义颇含鄙视。

  再后来一次和韩国的学者联络,我的朋友强博士曾经提醒过我,好像用gender显得文雅些。

  我顿悟了一下,也许这个用词比sex要显得不那么让人浮想联翩一些。就有时候想到的时候使用这个词作为性别的表达,似乎也在不少填过的表格里见过这个用法,想来应该也是一个惯常的用法了。

  去年我不是学了葡萄牙语吗,这才对这类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其实,在拉丁语系里,很多词都是有词性的,所谓的词的“性”,就是阴性,阳性或中性,一张桌子都有这类“性”,也不知道是根据什么来的,追溯其词源肯定是件很有趣的事情。此时,区分这些不同词(也包括形容词,不只是名词)的性用“gender”来区分,而区分“男女”这样的性别差异,好像也可以使用这个词,可是这个词并不真准确,真准确的还是“Sex”。

  仔细想想也是,人人不都得以sex来分吗,又何必写上sex一定就是猥琐的呢?!

  所以,今后还请大胆使用sex,有问题就说是那个通晓“德,英,葡,日,中,世界语”六种语言的陈安博士说的好了,让他们来找我理论。

  另外,我自己在高中时代学习《生理卫生》时犯过一个愚蠢的错误,老师不断讲述什么第二性征的出现,如何如何。

  我就特别奇怪,为什么课本上讲第二性征,不讲第一性征呢?

  第一性征哪里去了?是啥?

  到上完博士才突然明白,原来第一性征就是sex啊,唉!郁闷,为这么个东西纳闷了自己10年。

伊娃,爱娃还是夏娃

2010年7月29日星期四

  见到瑞典的Eva-Karin博士。

  就问她的名字,怎么中间有个“杠”呢?另外就是Eva怎么读?

  她回答这两个问题,我和她就名字的问题聊了更多。

  在第一个问题上,她说,瑞典经常会中间加一杠,后面可以认为是middle name。不过她的这个“杠‘后面的Karin还有点别的故事,那是在她上小学的时候,同班有两个Eva Olsson,这下让老师有点麻烦,于是,两个人都改了,一个就由老师改成Ev-Karina Olsson,就是她了。

  明白了,就是中国的俩杨伟分别变成杨大伟和杨小伟的瑞典女子版本。

  第二个问题,她回答是“伊娃”,我说我原来以为是“爱娃”呢。

  当然,我没好意思说历史上最著名的“爱娃”是“爱娃 布劳恩”,希特勒的那一位。同时,我也没有很恭维地说爱娃也是黑格尔的那一位。

  她对我的不知读音很诧异,我的感觉是,在Eva看来,全世界都应该知道这个名字啊。

  接着我才知道,原来还真应该全世界的人都知道这个最最一般的女人名字,因为《圣经》里出现的第一个女人就是Eva。

  可是,等等——

  我说,在我们中文里,把Eva翻译成“夏娃”。

  她凝神了一下,是吗?

  我一下子明白怎么回事了,告诉她:在英文中,耶稣独读作“姐涩死”,可是,在希伯来语里,耶稣读作“耶稣”,根本不是“姐涩死”。

  那么,根据这个推断,我觉得希伯来语的Eva应该读作“夏娃”,后来随着《圣经》出现了各个语言的版本,自然就变成了“伊娃”,“爱娃”,或者天知道的什么别的“娃”。

  Eva点头称是,认为我说的很有道理。

  然后我就说,如果你要取一个中文名字,可以叫“欧夏娃”,很中国,同时特西方。

  她笑笑,因为对欧夏娃没感觉,所以没有再说什么。

  这是我和欧夏娃博士在我喝啤酒她喝葡萄酒的那两个小时里聊的一项内容。

  我们还聊了7个内容,有空我就一一写出来,还是颇有些意思的,当然,里面肯定有危机与应急管理。

去见Eva-Karin博士

2010年7月29日星期四

  今天晚饭时间去见来自瑞典的Eva-Karin。

  她的专业是危机传播学,最近几年做的论文都是和911以及SARS在新闻媒体中的表现。她的硕士是在斯德哥尔摩大学读下来的,方向是政治科学,PhD则是同一所大学,具体是Institute of Journalism, Media and Communication,有点意思的是她目前的主要关注领域写做“危机决策”,显得很数学似的。

  和她联系上之后,她对我们做的工作也颇有些兴趣,并且有兴趣前往北京参加我们的危机与应急管理国际学术会议,到时候报告可能会和危机状态下的大众媒体组织中的决策行为

  当然,她的其他研究兴趣还包括European Union的研究,目前也已发表了与危机和欧盟相关的研究报告(crisis decision-making in the European Union).   

李鸿章:被洋枪队戈登追得不敢回营的日子

2010年7月27日星期二

  看《李鸿章传》,看出点意思来了。

  俺们在中学历史中,学过这么一段,华尔率长枪队支持清政府和太平天国对抗,最后被击毙,好像算是太平天国的一大胜利。

  而梁启超先生认为西方列强原本因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想和太平天国联合来着,以后也好在中国这片地方推行他们推崇的政治形态。毕竟,洪秀全是耶稣的弟弟嘛。可是后来发现这些家伙太不靠谱,还不如清政府呢,才重新进行了战略伙伴的选择。

  华尔就是和清政府合作的洋人中比较有个性的一位。这小子原来在他的祖国——美国陆军学校肄业,当了一阵子带兵将领,“以小罪去过,潜匿上海”,后来我国布政使吴煦看着这小子打仗是一把好手,就特别和美国交涉,赦了他的罪,从此带了一支雇佣兵在我国打仗挣钱,最后竟然打出了“常胜军”的名头,说明专业人士还是厉害。

  不过,可能华尔太投入了,一次攻坚战中,中弹贯胸,一命归西,而且看在他的贡献上,我国给他穿了中国人的葬殓的衣服(长袍马褂?)埋葬了,随后美国人白齐文接过了前辈的这杆枪。

  糟糕的是,白齐文同学却不是个具有职业道德的人,是一个和我中国人(至少达到李鸿章的水平)一样狡猾的人,这人领着清廷的工资,却和李秀成暗通款曲,在一起要军费不给的事件中,打人抢钱而去。李鸿章大怒,和美方交涉将白撤掉(我国外交少有的强硬个案),换了英国人戈登。

  戈登的职业道德和华尔差不多,和我们山东半岛那边的人个性很象,那就是只要承诺了就绝对不会赖账,信誉那是绝对的响当当。

  于是,就出现了戈登拿着枪找李鸿章算账的事情。

  这事当然是李鸿章的不对,他诱使李秀成部下多人投降,有:

  四个“王”,包括纳王郜云官,宁王周文佳等人。

  还有五个“天将军”,包括汪有为等。

  可是,在人家投降之后,李鸿章却做了《投名状》里的大哥(李连杰饰),或者干脆那位大哥就是拿李鸿章做的母本,喝完酒后摔杯为号把这些王啊天将军以及1000多部下全给宰了。

  中国人杀降的历史还是很久的,《三国演义》里诸葛亮要杀魏延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周瑜杀蔡瑁的弟弟们是另外一个例子,虽然后者是诈降。

  可是,这次杀降却有点问题,因为英国人戈登在里面做的保人。

  这下就看出来人家英国鬼子的契约意识很强了,戈登大怒,马上就提了他的盒子炮到处找李鸿章,要杀了李捍卫诺言。

  此时的李鸿章倒也知道羞耻,四处躲,连营房都不敢回了。好几天之后,戈登怒火熄了熄,李鸿章才敢重新回来。

  随后,梁启超评论到:

  夫杀降已为君子所不取,况降而先有约,且有保人耶?故此举有三罪焉。杀降背公理一也,负约食言二也,欺戈登负友人三也。戈登之切齿痛恨,至欲手刃其腹以泄大忿,不亦宜乎?……而文忠(李鸿章后来从朝廷那里得到的谥号)生平好用小智小术,亦可以见其概矣。

 

  梁启超先生看问题还是有先见性和国际化的眼光,他老人家所以能是中国近代最深邃的思想家,是完全当得的。

潘美辰同学,欢迎加入男生行列

2010年7月27日星期二

  大陆的歌星周冰倩是唱口水歌出道的,她的口水歌的模仿对象就是潘美辰。

  后来,周冰倩同学去了趟日本,回来之后歌路大变,成了绝对温柔得让人肉麻酥酥的小女人,她的成名作也是让人麻酥酥的。您老还记得叫什么来着不?

  而她模仿潘美辰的时候,却是完全的潘美辰风格,就是听声音的时候感觉不到男还是女。

  潘美辰前期的歌我当然都听过多遍并都会唱的,那个时代学个异性的歌总还是有些学不象,可是,小潘同学的歌例外。

  我妈妈看到潘美辰的MTV在电视里播放,感慨到:这孩子本来应该是个男孩啊,看身材,听嗓子,都是。唉,可惜了!

  台湾的歌星们都喜欢弄点绯闻啥的,可是,居然一直没有听到过潘美辰的绯闻,后来俺们也猜想过,也许,也许,她对男士的兴趣不大。

  最后,狗仔队们终于抓住了证据,拍下了她和女朋友一起激吻的照片,估计这就是“女同志”的铁证了。

  我好像心终于放下来了,哦,还真如我当年所想啊。

  不过,今天的人们比当年要宽容多了,看了《断背山》,看了《喜宴》,知道了张国荣,这些“同志”在人们心目中就没有那么奇特了。

  在大学毕业几年后,我在云南电视台的一次节目里见过潘美辰边弹钢琴边唱歌,还是那副样子,不过此时的她改名叫潘美。不知道怎么的,辰字没了,使得这个名字显得怪异起来。

  大家可能知道,在《杨家将》里,那个著名的坏蛋的名字就是“潘仁美”,而历史的原型其实叫潘美,当然,杨老令公的名字也不是杨继业,而是杨业。

  所以我对她的那次改名很不以为然,也听到后来她又改回来了,估计自己也觉得格外别扭。不过思考一个人改名的过程,也许有告别过去的意思,正如一个女人把头发留长或者剪断,都是要和过去诀别一样。

  潘美辰影响最大的歌是什么呢?

  《我想有个家》,大陆的年轻人(包括我)都还正对房子发愁呢?因为公家那个时候已经不分房子了,自己买房子又觉得没指望,所以正在为难。恰好《我想有个家》出现了,一下子就扣住了所有年轻人的心扉,里面那句“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也正是大家心意的写照——有个40,50平米的就可以了。

  当然,这个拿到今天唱也还合适,而今天年轻人的要求其实更低了,只要不是群租房,多小都可以。

  只是,现在的年轻人,还知道这个甩了一头短发的歌星潘美辰吗?在那潇洒的甩发的瞬间,一个男孩的形象呼之欲出。

我的辈分问题

2010年7月22日星期四

  我名字有两个字,陈安,但是实际上原来是三个字,那被删去的一个就是辈分。

  我们老陈家有点乱,说不清楚这个陈和那个陈有没有亲戚,比如,我和陈水扁同学有没有亲戚就不好说,从现在的证据看,是没有亲戚。但是谁知道500年前的事情呢,说不准呢他们也和山西洪洞县有点拐弯抹角的关系呢。

  某年某月某日起,天下陈姓不再是一家。

  追根溯源,陈姓也是舜的后代,据说从某代开始封于“陈”,以封地为姓是中国日本的传统。日本则是田中、松下,和具体的农业、作物、植物等关系更密切。

  后来,这一支陈氏里又出来一直封到了“田”,于是现在的田姓2000年前都是姓陈的。

  不过,老陈家由于是老姓,且古代就开始喜欢乱跑一气,就形成了现在这样杂乱无章的局面。因此,陈水扁不来跟我认亲戚也还是有道理的。

  我母亲姓陆,这个家族就相对比较严格一些。我都见过不同县的陆姓都论得上来,而且似乎也有孔家孟家有一拼,不过我不知道在不同省份之间陆姓是否有严格的辈分规定。

  我们这一支陈家,辈分也算是严格,大概也有20、30个辈分的样子,我自己没有去细问过,所以还真一下子说不上来。我自己的辈分是一个很俗的字“家”,与温总理同辈,呵呵,不过,因为我舅舅刚好也在“家”字辈,当然他是陆姓里的“家”。但是,中国人一向有为尊者讳的传统,既然我的长辈用了这个字,我就回避吧,陈家安从此变成了陈安。

  中国在这方面的禁忌到处可以得到体现,因为刘秀的缘故,秀才就成了“茂才”,因为李世民的缘故,连观世音都得改名观音,更不要说后面很多皇帝了。在这一问题上,清朝的做法稍微有点人性化,那就是把皇家子弟的名字全部取成生僻字,省得大家到时候避讳。比如,康熙的废太子胤礽,雍正的名字则是“胤禛”,都算不多用的字。

  陈热闹的辈分应该是“发”,不过好像带了些“发财致富”的金钱味道,所以我们弃之未用,而是用了“雅”作为中间的字,自我感觉还是不错的。

老孔家,老孟家的辈分问题

2010年7月22日星期四

  老孔家因为祖宗有出息,所以后代的辈分都是皇帝老儿给御赐的,而且具体做法是这个皇帝御赐一些,换了朝代那个皇帝再御赐一些,所以积攒下来还挺多,听说到现在都还没有怎么用完呢。

  孟子是亚圣,水平和他的导师的爷爷孔子同学也就是半斤和八两一的差异,所以,老孟家传承到今天,家族也是辈分整齐、全国统一、如假包换。

  其他姓氏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了,都是某年某月,几位长辈坐一起一商量就把后面10辈8辈的辈分给定下来了,而到了后来用完了,大家如果没有再坐下来一起商量,就开始乱了。在这样的情况下,一般看到你的姓氏和他相同,但是辈分不一致,就会问您是第几世?那意思大约是从山西洪洞县移民过来,到你这里是第几代了?用这个来论一下大家的辈分高低。

  在我的孟氏同学里,有在“繁”字辈的,有在“祥”字辈的。“繁”其实好像更为多见,比如说相声的孟繁贵,有的则写“繁”为“凡”,应该是不同地域的孟家在选同音字的时候稍有差异,总体当然是大差不差的。

  我有个在职的学生,工程硕士,孟繁。开始我还说你们家族怎么不都是三个字啊?辈分到哪里去了?后来才想,她应该是以辈为名了,应该说,这个名字还挺不错!

  科学网上老孟家的我只认识一个,就是孟羽。她和孟繁有同一个问题,那就是一下子看不出来辈分,不知道老孟家是不是对女孩比较宽容一些,名字不一定按照祖宗的规律来,可以稍微有点自由度。

治国平天下还是曳尾于泥涂?

2010年7月21日星期三

  中国人活得苦啊!

  几乎从娃娃开始认字的那一刻,家长和社会对自己的要求就不断在上层次,最通俗的分层次要求是: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所有鼓捣学问的人也以进入宫廷成为最高级幕僚为最高目标,觉得给皇帝老儿出三个两个的主意就是平天下了。当然,如果能当上周公、王莽什么的则更佳。

  俺们觉得,在封建社会皇帝老儿是世袭的背景下,这个发展路径的选择是不通的,你要“平天下”,还没等拿出您的铁铲子呢,就先被别人给拍平了。只有个别铲子拿得稳的人才例外。

  中国那些知识的分子们其实更期待的是圣人的名号,可惜,在中国历史上,除了孔子、孟子、朱子,也就王阳明同学还算凑合能沾边。其他人,如顾炎武、黄宗羲啥的基本算在思想家这个行列里。

  顾炎武们也曾经想去平天下来着,在《鹿鼎记》里似乎和天地会还在一起混过,让韦小宝觉得可笑和无趣。可是,老顾终于还是没能平成,那么,老顾们最后干啥去了呢?从我这个不太了解老顾的人角度认为,其实他去“曳尾于泥涂”了,尽管老顾溅起的泥浆还挺多,达好几顿之多。

  其实,“曳尾于泥涂”这个序列完全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没有任何交叉,是欧式空间的平行线。

  我有时候很纳闷,为什么中国可怜的知识分子们最后走着走着就走向了那条红线呢?是谁在驱赶着大家奔着红线跑?

  想着想着,就觉得似乎还是封建社会的皇帝老儿们在用胡萝卜和大棒驱赶或引诱大家朝红线进发。

  如果不给大家一块大饼(哪怕是画的),大家的智力又会用在哪里?会不会用在推翻皇帝老儿这个工作上?如果是,那还是很可怕的。

  我一度批驳过的普林斯顿回来的那位施教授其实也是浑身上下也都是这个德性,觉得参加几次国家领导召集的会,能在会上说上几句话,就是在“平天下”了。当然,因为他自己在美国当教授的时候,没有尝试过去白宫里如此荣光荣光,回国立刻享受这样的待遇后就更加觉得自己了不起了,按照马斯洛那个啥层次理论,施某就一定觉得自己“自我实现的需要”满足了。

  马斯洛也好,我们列出来的这条中国知识分子的前进红线也好,都是把大家向着更美处引导,只是引导的方式好像不一样。马斯洛的东西是一个客观描述,而且没有说出“自我实现”究竟是啥,这就为多样化的同一层次的需求描述奠定了基础,而我们的红线则不同,就一条道,您老就走到黑吧,走不通也得走。

  估计,施教授冒着“今天的自己被当年的痛苦谴责”之风险也要去国家领导那里说话,一次申请没说上还要再申请第二次,也是给最高层次闹的。

  其实,即便没有去跟国家领导说话,按照马斯洛的说法,您老也已经自我实现了。

  可是在我们的文化里,自我实现的最高层次是“平天下”,那才真叫自我实现呢,如此,不亲自到领导那里聒噪一番怎么好意思觉得自己平了天下呢!

  这段时间方舟子和唐CEO的事情正在继续发酵,我看了一个“打架”视频,方舟子先生说到了所谓“成功”,他特别纠正了某些人的错误认知:挣大钱就是成功!

  在一个物质基础尚不(全民)具备的地区,挣钱确实是诱惑,挣到的人很容易被认为是成功,而一般情况下,当了官就一定会挣到大钱。那些能够对国家领导贴着耳朵边说话,自然也就能够引来更多的人愿意到自己的耳朵边说话,钱还会缺码?于是,自以为“平了天下”的那个幸福感,应该是没得说了!

  而方舟子先生认为的成功更与自己的定义有关,对应于他自己的看法,庄子“曳尾于泥涂”也是成功的一种,他自己的做个有影响的科普作家也是成功,尽管这个似乎与传统的“平天下”距离太远。

  但是,一定有很多抢到了烂肉的鸟们,会对其他鸟大喝一声:那是标志我成功的臭肉!你们这些没抢到肉的失败者眼馋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