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的存档

小城图书馆

2010年4月12日星期一

我们城区的图书馆是宝宝爱去的一个地方。馆外有个弯了几道弯的狭长池塘,池塘上两座朱红色小拱桥。池塘里和塘边草坪上有很多鸭子、雁鹅和海鸥。经常可见一群白色的海鸥扑扇着翅膀呼地飞起来,再散开飞走(“沙鸥翔集”,但是没有“锦鳞游泳”);或者一群麻灰色的雁鹅拍着翅膀排成一字形飞向天空(似古人描绘的“晴空一鹤排云上”)。虽然没有岸芷汀兰,塘边大草坪上的绿草也“郁郁青青”。

宝宝跟着爷爷奶奶把这个池塘叫作“鸭子湖”,他们曾经在湖边捡到过鸭蛋。鸭子主要是绿头鸭和花麻鸭,那儿还有两只大白鹅。曾经我看见过一对美国鸳鸯(woodduck),比中国鸳鸯体型小,雄鸳鸯的羽毛一样五彩斑斓。它们从池塘中间游过,身后划出两道波纹。我赶紧拿起摄像机在岸边追,想把它们拍下来。岸对面的一名男子,扛着一个看上去很专业的相机,也走走停停张望着找一个好的点和角度要拍它们。(这个人应该不是cornbug。)我们碰到了一起。他对我说:“这对鸟不常在这个池塘出现,是从别处飞过来的,隔一阵就飞来一次。”我说:“这种鸟跟中国的鸳鸯鸟很像,它们常常是雄雌相守。”他笑着说:“上次,我看见这只雄鸟在追逐另外一种鸭子里的一只雌鸟呢。”(那时我还没看过版主那篇讲鸟的文章)。池塘这儿的鸟们并不怕人。有人过来,它们往往还或者游过来或者走过来或者飞下来向人靠近—通常,走近池塘的人是来给它们喂食的。

池塘里还有几只大乌龟。有次我和宝宝在草坪上发现了一只后背翻过来了的乌龟,龟壳朝地,四脚朝天。我们把乌龟搬到了池塘边,慢慢放进水里,乌龟很灵活地游走了。某次,一群十来岁的小男孩们站在小拱桥上,把一只乌龟往水里扔,再从池塘里把它捞起来,再往水里扔。一位黑人中年妇女经过,义愤填膺地制止他们:“如果我把你们从这桥上扔下去,你们觉得怎么样?”顽童们马上作鸟兽散。

这片池塘和草坪,去图书馆的必经之地,被我视作图书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图书馆座落池塘的西边角,馆外有一个木头搭的凉台,从那儿可以看到池塘的中的一个小岛,岛上还有几棵树,几块凹凸的大石头,仿佛一个大号的日式盆景(bonsai)。我一直揣测这个图书馆还有这个池塘是日式风格的,也许在图书馆里有小城的城志,可以找到有关的历史说明,却一直怠于行动,没有找到确凿证据验证自己的胡思乱想。在图书馆朝东的一面大落地窗,可以看见池塘一角,当时天蓝云白,一群海鸥在飞,图书馆仿佛有一面鲜活的美丽屏风呢。

图书馆其实不大,一层也就两千平方英尺吧,二层更小,只有一层的四分之一。二层鲜有人去,上面主要是英文小说和杂志。我和宝宝上去,最大的乐趣是趴在护栏上看一层大厅里的众色人等:推着架子车整理书架的图书馆工作人员,有个是中学生义工吧;在电脑前查目录的老大爷;给儿子读故事书的妈妈;做作业的中学生……有位爸爸领着八九岁的儿子向一排书架那儿直接走过去,说:“这儿有一本很酷的讲宇宙的书,你看看吗?”好象亚裔的父母和小孩多。噢,看排排书架,井然有序,就让我很高兴了。看某排书架转角的沙发上,宝宝爸爸在那儿打盹呢。图书馆管理员刚整理出一车新还来的DVD推了出来,我带着宝宝冲啊冲下楼去看,机不可失呀。这个图书馆的书和音像资料看着不多,但是它与周边小城的一共十来个图书馆形成了系统,互通有无,可以彼此借还,所以实际的储藏量大着呢。虽然在网上可以查询预定,我喜欢在架子上“淘”,总会有惊喜。

一层里,我们最爱和最常去的是专门给小朋友辟出来的一块地方。这儿有玩具厨房,玩具舞台,小沙发,小桌子小椅子和乐高台;周围的书架上全都是给小朋友看的书和音像资料。常常是,宝宝在这里玩玩具不亦乐乎(还有其它小朋友一起玩咯);我看那些给小朋友看的书。我小时候怎么就没有这些书啊,这些书图文并茂,天南地北,有趣又可爱。虽然我看的英文论文比宝宝吃的盐还多,在这些小朋友的书里头,保不准还碰到不认识的单词呢。宝宝还喜欢玩有彩色键盘的电脑,上面有给小朋友画画和读书的软件,会移动鼠标就会玩了。

图书馆还举行各种活动:读书、舞蹈、手工、子女教育、报税甚至找工作,是服务社区的好榜样呢。

早起,在路上

2010年3月14日星期日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那我们这些早起的人们呢?大多无非是为了生计而奔波吧?从我家车库出发到公司车库再步行到办公室,不堵车的情况下要四十五分钟左右;而要 走的高速公路,是有名的交通繁忙,在路上花上一小时甚至一个半小时,也不会让人太意外。为了避开上下班的高峰期,我选择了早上班早下班。如果能赶在七点之 前上高速,一般车流不太多,我可以轻松地踩到时速70迈甚至80迈。这种时候心情也是轻松愉快的,有古人轻舟快马的豪情。曾经咨询老陈从此城到彼城怎么走 要开多长时间,老陈简洁明了地给我讲了一下,说走某某高速从哪里出去要大概六个小时。然后他突然嘿嘿一笑,对我说:“你走,大概四五个小时就够了。”无非 是打趣我爱开快车罢了吧。早些年的时候,老陈从国内带来的发妻离他而去,此后他性情大变,其中一变就是讲话变得消极和负面,变得爱挤兑人了。对我,这还算 友好的吧。我每日上下班开车,还是老老实实跟车流走的。

天暖日长的日子里,早起是很爽的事情。清凉的空气让人清醒,而抬头,天空清洌,还 可见寒星几点。有一次,刚把车从小区拐到大马路上,车前窗“跳出”一个黄黄的大圆盘,在大马路的另一端。原来是月亮,月亮这么低,感觉往前再开开,触手可 及;这样正悬在我的车窗前,仍有点睡眼迷糊的我想,开着开着,也许可以开进去了。实际上,开着开着,月亮越来越高,越来越小了。路拐了弯,月亮离我远去 了。

在高速上开车,车前窗视野开阔,天幕好比是超巨幅的IMAX,看其上云卷云舒,十分壮观。有次大雷雨过后,在高速前方正好出现了两 道横贯高速公路两侧的彩虹,一道主虹,主虹外面还有一道副虹。大团大团的乌云上,这么稀薄透明的一弧又一弧的赤橙黄绿青蓝紫,仿佛彩笔绘就,胜似彩笔绘 就。这种总是让人讶异惊叹还有欣喜的迤逦与美丽该怎么描述呢?我刚开车经过的那段高速,多云仿佛要转晴;前方不远的天空则乌云卷积,饱含了雨滴;再远处一 定在下着瓢泼大雨。高速公路斜后侧,几道刺眼的阳光从云层后凌厉刺眼地透出来。就是在这几重强烈的对比中,彩虹映现出来,颜色层次分明,从左到右,接近完 美的半圆。我很想再看看,但是不可能停留。车继续前行,看不到彩虹了,雨噼里啪啦地打在了车窗上。

大 马也是早起的“鸟儿”之一。我高兴地向他描述我看到的彩虹。他讲有次他开车过海湾大桥,适逢日出,绚烂的朝霞映在海面,一轮红日喷薄,海面波光粼粼,仿佛 有很多各种层次的红色紫色蓝色金色在海水中荡漾。我说,“你一定忍不住想再多看几眼吧?”他正色说:“我得集中注意力开车,不要开到海里去了。”大马在 05年房市高点时在好学区买了贵房子,两口子都辛勤地工作,养着这房子和两个孩子。

在高速上开车,有时会后悔多看了一眼的。有天我开车经 过,看见一个摩托车手躺在了一辆大卡车车轮左后方,地上一滩血。他的身体跟那车轱辘比起来,都显得那么的孱弱瘦小。我发现他没有戴头盔。这,怎么能上高速 的?肯定没救了吧。车再往前,却赫然发现他的头盔滚在隔两条车道的路边。这人的身体横在车轮后的景象映在我脑中,挥之不去,一直让我后悔当时经过时瞟了 眼,看见了这惨象。

多看一眼也罢,少看一眼也罢。这样日复一日地开车,不是出门旅游看风景。马路两边的景色实在乏善可陈。有一段的防护墙 上,春天时爬满了绿藤,纵横交错,织成网状,上面点缀着一些红艳艳的凌霄花,算是有几分秀色。某段高速边,大约有个面包厂,在合适的时间经过时,可以闻到 烘烤面包的香味。除此以外,早起的奔波,谁知是不是早起的虫子会被伺机而动的鸟儿吞噬。去年时坏消息一个接一个。西蒙在网上浏览股市行情,看见股市暴跌的 时候,面色很难看。站在一边看的凯斯也说:“真糟糕。”他们工作年头长,401K里存的退休金大家都平均跌40%的话,他们损失的绝对金额数就相当可观 了。凯斯是我见过的最乐观的人,从坏事里也总是能看到正面的东西。这次他只说糟糕。来自中西部的他为人十分谨慎,前些年怎么也不相信房市暴涨的神话,等想 买房时已无力承受,现在仍然在观望。

那时听收音机里的新闻,常常 是:“××公司裁×万人…” “××公司裁×(>5)千人…”“××公司可能裁××人…”若不是上千上万级别的裁员,大概还上不了新闻叻。好像路上不那么堵了,真的是因 为一些人不用开车上班了么?新闻听烦了,更多的时候,我车上的收音机定格在古典音乐台。有一天,里头传出一首女声独唱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当那女声 的音调慢慢升高,悠悠地,仿佛旋转楼梯,转着一点弧线,舒服又自然,向上攀爬,在顶点兜一下,再慢慢地悠着降下来时,那余音还在顶点袅袅一下,我一下被抓 住了,屏住了气息,全神贯注地侧耳倾听,不想错漏掉一点点她吞吐的气息。车流的嘈杂声令我实在难以忍受,而且我已经无法安全驾驶了,我把车拐到了路旁,停下来,仔细地倾听。这样甜美、 悠扬、宛转,又有点忧伤,声声撩拨甚至有点撕扯人的心肺,让人忍不住泪水涌出来。等到歌手唱完,收了音,我出窍的魂灵才开始回归。主持人也真通情理,没有马上开口说话。在歌手收完音后,沉寂了两三秒,这 首歌才算完全结束,主持人深呼吸一口气,播报下一个节目。我出窍的魂灵才完全回归我的身体,然后振作精神,重新出发,继续前行。

(Youtube上有这首电影插曲的意大利语版本,http://www.youtube.com/watch?v=5oHBEctFfs4)。网上找到的歌词和简介:

A Time For Us

———Love theme of “Romeo and Juliet”

peak Billboard position # 96 in 1969
- competing instrumental version by Henry Mancini charted at # 1
- from the 1968 film produced by Franco Zeffirelli and starring Leonard Whiting
and Olivia Hussey
- Words by Larry Kusik and Eddie Snyder and Music by Nino Rota

A time for us, some day there’ll be
When chains are torn by courage born of a love that’s free
A time when dreams so long denied can flourish
As we unveil the love we now must hide

A time for us, at last to see
A life worthwhile for you and me

And with our love, through tears and thorns
We will endure as we pass surely through every storm
A time for us, some day there’ll be a new world
A world of shining hope for you and me

For you and me

And with our love, through tears and thorns
We will endure as we pass surely through every storm
A time for us, some day there’ll be a new world
A world of shining hope for you and me

A world of shining hope for you and me

宝宝故事123

2010年2月6日星期六

我愿意为你

我们一直鼓励宝宝自己吃饭,不要爷爷奶奶也不要爸爸妈妈喂饭吃。宝宝也挺独立自主,喜欢自己 吃。最初常常是勺子和手指并下,菜叶与米粒乱飞。这天宝宝在自己吃午餐,爸爸在那边边劳动边唱王菲的“我愿意”:“我愿意为你,我愿意为你,我愿意为你被 放逐天际……” 宝宝这厢大怒:“不要,我要自己吃!”—–宝宝以为爸爸在表忠心:“我愿意喂你”呢。

下雨了

到家了,爸爸把宝宝从车上的座位“卸”下来,一边嘴里在叨叨,唾沫星子溅到了宝宝的头上。宝宝大叫:“爸爸,下雨啦。”

面包车

宝宝喜欢看动画片“Cars”。在路上,爸爸指点给宝宝看,“这个是轿车,这个是面包车……”到了面包车前,宝宝往车里看,问爸爸:“面包在哪?”

妈妈怎么给宝宝刷牙

2009年10月10日星期六

宝宝的牙长出来后,保健大夫就建议要开始给宝宝刷牙了。那时宝宝还小,根本无法听懂指令和配合妈妈,所以妈妈采取的策略是宝宝喝完奶后,再喝点水,以免奶里的糖分残留在牙齿上引起蛀牙。一岁半后,宝宝的乳牙都长出来了,也能听懂很多话,妈妈决定要开始给宝宝刷牙了。妈妈先给宝宝买来了幼儿牙刷和可以吞食的儿童牙膏。妈妈自己刷牙的时候,先让宝宝在旁边“观摩”。妈妈刷完了,该给宝宝刷了。妈妈先给宝宝解释了一下,然后让宝宝张开嘴,用没放牙膏的空牙刷来给宝宝刷。宝宝张开嘴,然后合上上下牙关,一下咬住了牙刷。妈妈说,“张开呀,张开呀”。几个回合后,总算刷完了。然后又让宝宝漱口。妈妈也是先示范。然后用可饮用的凉水给宝宝,果不其然,第一口水宝宝喝下去了。妈妈引导了半天,宝宝终于学会了把水咕噜几下然后吐出来。

几次之后,开始使用牙膏了。妈妈先解释,这是有牙膏的。宝宝舔了舔,吧嗒吧嗒,觉得好吃。妈妈赶紧说,“不要吃呀,不是吃的”。妈妈拿《天线宝宝》里的榜样教育宝宝: “Fiona和Francis有没有刷牙呀?……她们怎么刷的呀?……哦,这样刷,这样刷……”宝宝终于明白了,榜样起作用了。妈妈赶紧表扬和鼓励:“真乖呀。”“刷得多干净呀。”“真聪明呀。”“下次还这么刷,好吗?”“刷牙好好玩啦,对吗?”

坚持了几周之后,宝宝好象厌倦了这个游 戏。妈妈刚把牙刷放宝宝嘴里,宝宝要么一口咬住牙刷不松口,要么就猛摆头。哎呀,真麻烦。妈妈只好哄,说,“看,这是什么牙刷呀?”“恐龙呀。”“牙膏上 有狮子吗?还有毛毛虫。你在哪里见过狮子呀?”就是为了把宝宝的注意力忽悠过来,让宝宝配合妈妈,“张嘴,Please!”

又过了一段时间,宝宝不吃妈妈这一套了。妈妈刚把牙刷拿起来,宝宝干脆抬起胳膊,埋下头,拒绝刷牙。妈妈给她戴高帽子也不听,拿小动物诱惑她也不听。折腾来折腾去,故意摆头,还窃笑。妈妈生气了,放下杯子牙刷,板着脸走开,扑到了卧室床上,头埋在被子里,只给这世界一个后脊梁。妈妈一天也很辛苦呀,跟宝宝说好话那么多,也不容易不是?宝宝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咚咚咚”赶紧跑到了卧室,看见妈妈这个样子,悲痛地嚎啕大哭起来。过了不到一分钟,妈妈抬头轻声问:“去刷牙吗?”宝宝说:“唔,刷牙。”乖乖地,被妈妈牵到了浴室;乖乖地,配合妈妈刷完了牙,漱好了口,整个过程顺利毫无抵抗,历时两分钟。

妈妈很高兴这个秘密新武器。哄、劝、诱总是要花十多分钟的呀。几次三番后,常规武器失效时,妈妈就使出这个杀手锏。嘿嘿,屡试不爽,每次宝宝都很动情地赔出一些眼泪。不过,妈妈觉得宝宝哭的声音越来越小,动的情越来越弱。这天,宝宝又抬起胳膊埋下头不肯刷牙了。妈妈折腾半天,最后板下了脸,把杯子“重重”地一放,“噌”,就见宝宝滑下小椅子,转身就往卧室跑去,剩下了妈妈在洗手间,笑也快笑死了。

欲知妈妈再用何高招让宝宝刷牙?妈妈暂时也不知道。

买菜

2009年10月10日星期六

没来美国之前,有同学说在美国吃不到豆腐,她于是买了本教怎么自己磨黄豆做豆腐的菜谱。她还说她哥哥在美国自己发豆芽。等我到了美国,发现其实美国的各大城市甚至一些中小城市,基本都已经有了华人开的菜蔬食品店,豆腐是必然有的;就连一些美式食品超市里也有豆腐卖。

抵达美国的第一天,放下行李没多久,晕晕乎乎就被师姐拉着去美式食品超市买菜。但见这超市高大宽敞明亮,货架整齐,各色菜蔬水果肉类品种丰富,摆放有序。那些或绿或红或白的蔬菜水果颜色鲜艳又娇嫩,个子也大,而且,隔一会儿,就听“滋—”的声音,放蔬菜的货架顶上喷出如烟如雾的细水流,洒在那些蔬菜上,难怪它们能保持流光溢彩的娇嫩。猝不及防地,我被那滋声吓了一下,水汽润湿了我探头看蔬菜的脸;超市里冷气开得大,我忍不住打了个喷嚏。

美式食品超市里货物品种固然丰富,然而很多东西我却第一次见。比如说那些香料吧,能有几十种,很多我连名字都没听说过。象那绰号“lady finger”的小纺锤型的秋葵,切开来粘乎乎,按通常炒青菜的做法炒了,吃上去却感觉有些犯酸。好的是,那儿的半成品和成品比较多,忙的时候,切好的沙拉拌一拌,匹萨在烤箱烤一烤,汉堡用微波炉热一热,就把肚皮和胃口打发了。那儿的鸡蛋、牛奶和肉类比较新鲜;蔬菜水果都理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卖相好,质量可靠。美式食品超市里差不多都有鲜花卖,有盆栽的,以及大捧的花束:红的黄的粉的玫瑰,艳丽的黄色菊花,或者花蕊长长容易掉粉的百合。我们以前住的地方街对面就有个美式食品超市。晚饭后,一家人会去那儿遛个弯,顺便捎带点什么回来。

中西部的中式食品店,一般门面都小,东西摆放拥挤,好像杂货铺。其时新蔬菜的数量和质量难有保证。东西海岸的大城市,因为华人多,中国超市也就大。波士顿的“李小二”是那儿的华人对某个中国超市的昵称。加州的“99大华”,十几家连锁店横贯北加到南加,规模可与美式食品超市媲美。这些超市里有来自中国各地的蔬果和调料,港台风味的居多;还有来自日本和东南亚的蔬果调料和点心。在那儿我终于见到了久闻大名的榴莲和鱼露。在中国超市买过东南亚人喜欢的大个青木瓜,切成细丝凉拌了吃,清脆爽口。象苦瓜、芋头和香菜等等,在美式超市永远没有,只能在中国超市买到。中国超市没有务虚的鲜花束卖,除了台湾人喜欢的兰花,装在盆里,但是一般都有务实的活鱼卖,装在巨大的鱼缸,水浑浊发黄,鱼游来游去,特色鲜明。

中国店里有速冻包子饺子、老干妈、油盐酱醋茶,标着中国汉字,店里放着港台流行歌曲,店里走来走去的中国人,就是一个小的中国世界了。还有国语笑话可以听啦。有天我对柜台后的小二说:“来两只猪脚。”忙碌的小二突然抬头很严肃地对我说:“猪有四只脚呀,为什么只买两只?”我一愣,然后对他眨眨眼,故意压低声音对他说:“这样这猪就不会在我家里跑了。”他和他旁边的另一个小二都哈哈大笑,他麻利地将两只猪脚装袋,称重,扎好,高高兴兴地交给了我。另一厢,听一女声娇嗔曰:“这鱼这么小,塞牙缝都不够呀。”小二嗔back,说:“哟,您这牙缝可真够大的。”

前不久,发现了另外一个别有特色的买菜的好去处:农夫市场(Farmer’s Market)。在一片开阔的空地,农场主们或者中介吧,自己搭起棚摆起摊卖蔬菜水果。往往是前一天甚至当天采摘的,装在卡车里运来,卡车就停在棚子后。这些蔬果无疑非常新 鲜,很多还标榜是有机食品(Organic)。有些蔬菜在超市里是见不着的。那大白桃,一个半磅多,皮薄肉嫩汁甜,摊主们切了片给免费品尝。新出土的嫩花生,不用烘焙,直接就可以吃,有的壳都还没有变硬,捏得出水来。带着孩子逛农夫市场,孩子特喜欢,好奇地东张西望。市场里总还有一位“流浪歌手”在一隅支起了音箱边谈吉它边唱 歌,打开的吉它盒放在前面,买菜的人经过时往里面放一点钱。

货源充足了,“巧妇”们也不再有无米之炊的烦忧,TA们各显神通,做出各种佳肴。能做地道的中国菜,也有博采众长兼收并蓄中西结合的DIY新菜式。网上有些人写菜谱,配照片,因此成一方大家。文学城里的“毛毛妈厨房”,西西河的GraceUSA,还有会做精致点心的“EuphoCafe”,都甚受爱饕餮的网民们追捧。我和老公都喜欢从那儿如法炮制些菜点来改善生活。

我老家有种藕梢,是池塘里初发未长大的嫩藕的前身,只在初夏短短的一两个月内才有。在老家也只可能在“农夫市场”上买当天的时新货。这个在美国无论中国 美国超市都没有,也不可能有吧,也不可能自己象发豆芽磨豆腐一样去做的。前段时间去小学同学家做客,他们居然从某个超市里“发掘”出了罐头装的藕梢,(当然这藕梢不是家乡那种脆嫩的藕梢),拌小红尖椒炒了吃,即使难以完全传达记忆中的家乡风味,创意和心意真是百分之百。

吃狗肉与吃素

2009年8月10日星期一

刚匆匆读了赵南元老师的评论文章“谎言和谬论的堆积”,想起两件小事情。

一是有一次参加一位朋友的朋友家庭聚餐,主人是美国人,他说起中国人吃狗肉,觉得如何不可思议等等这样的论调。我按捺不住了,说:“你们美国人差不多每天都吃牛肉,牛在印度是圣物,你觉得印度人会怎么看你们?”他马上哑然。当时桌上正好有盘生拌小牛肉,谁也再没有去碰它。主人一家是很Nice的人,每年去美国以外的一个地方旅游,那时还没去过中国。

二是我的一个师兄,因为种种原因,以前爱吃肉的他开始吃素了。有次在食堂碰到,他向我大谈吃素的必要,其中一条是“不可杀生”之类的“仁爱之道”。我反诘说:“那些青菜萝卜就不是生命么?杀鸡杀猪,它们会叫,所以显得残忍吗?你岂不是欺负那些菜不会叫不会跑不会‘哭’?”我们你来我往地辩论了一番的。我逛过北京一家很有名的素食店,里面还有素鸡素鸭卖。我告诉师兄,这样岂不是显得吃素的人意念不够纯净:爱那些动物却还惦记着它们的肉的美味?

六一快乐

2009年5月31日星期日

我上小学时,学校有一次要组织灯笼会庆祝六一儿童节,我回家问爸爸做什么好。爸爸说做个鲤鱼灯吧。他用竹篾编成鱼身鱼尾,外面糊上薄到透明的白纸,再画上彩色的鱼鳞鱼鳍。鱼头难做一些,爸爸前两天下班后没做完,第三天四天下班后又挑灯夜战。我在旁帮忙拿笔拿浆糊地打下手。后来插不上手帮不上忙,先去睡了。再天早上却看见一个鱼头已经做好了,一样竹篾做的里,外面糊的白纸上用黄的黑的彩笔勾画出了鱼眼睛和鱼嘴–鱼嘴是真正张开着的!鱼头与鱼身环套上,鱼肚空着,里头有个托放蜡烛,鱼肚下又连个杆,我一摇杆,这个鱼灯可以摇头又摆尾!六一的傍晚,我小心翼翼地举着我的鲤鱼灯笼走到学校,小朋友们都艳羡赞叹:“哇!是你做的吗?”我很得意地回答:“是我—-爸爸做的!”大家都穿着白衬衫,海军蓝的长裤,白球鞋,大部分人手上都提个灯笼。我看他们的灯笼,大多数很普通,白纸糊个长椭圆型而已,好一点的是八角宫灯型。有个很气派的龙灯,可是哪有我的这个鲤鱼灯又灵巧又精致呀。老师让我举着我的鲤鱼灯走在前面,夜幕已经降临,我们点燃了蜡烛,排成一长列在镇中心走了一圈。我努力将灯笼举高,又保护蜡烛不倒下来,鱼灯上的纸不要甩破了。这是一个晴朗的夏夜,星星出来了,天空湛蓝碧青地高远。我们的灯笼队伍也象一长条游移的星河一样璀璨,这条河里游弋着一条美丽的锦鲤。

回到家,我兴奋地把大家的赞美之词转述给爸爸听,爸爸却只淡淡地微笑,说:“做得不够好。你爷爷做得更好。”这个我就只能想象了。我还没出生,爷爷就去世了。而他可能“伟大”亦或“盖世”的工艺作品,没有一件传承下来。据说爷爷很会手工活,扎纸灯笼尤其是好手,还因为手巧经常被人叫去帮忙做清明时祭祖烧香用的纸人纸马等。我很遗憾地问爸爸有没有学到爷爷更多的手艺,爸爸说二伯手巧,学到了一些。但是我们和二伯家隔得远,我从来没有机会看到过。二伯的小女儿爱美术,现在是一家现代美术馆的馆长。我猜测爸爸家家族成员里大约有美术细胞吧。三伯曾经是中学美术老师,他的两个儿子,现在一个是建筑系教授,另一个是美术系教授。四伯只上过小学,却无师自通写一手好毛笔字,春节和有红白喜事时,我们家、邻居家的对联都是四伯包了。大伯解放前跑台湾去了,前些年找到了还在老家的我们。原来他也喜欢舞文弄墨,时不时写了毛笔字勉励我们后辈。他的儿子和双生女儿都是美术院校毕业。看,海峡两岸的独立样本证明了爸爸家族成员有美术细胞。

很可惜,基因也不是平均分配,人人有之的,我就没这个天赋。小学里有美术课,我很喜欢。有一次,我很认真地画了一个穿裙子的白衣少女,系着鲜艳的红领巾,风儿吹起了她的长发,她裙裾飘飘。同桌的她只瞟了一眼,就很锐利地指出:“怎么她的头发往左飘,裙子往右飘,红领巾又不飘?这风怎么吹的呀?”但是这并没有挫低我涂鸦的热情。上中学了,没有美术课,我差点要生气。历史地理课上,大家都不学习,老师也讲得枯燥乏味。我就在下面画人头像,白本本上画满了,就在课本上画。课本的封面、扉页、侧边和封底上,每页都是我创作的大大小小古今中外正面侧面的人头像。后来,有个学文科的女孩高考前借我的中学历史地理课本复习备考,我翻出旧课本给她。她拿过去翻了翻,放声大笑,说:“这些人头要是都活过来了该怎么办哪?”我立马闹了个大红脸。

后来这孩子气的爱好没有再继续下去。自己不画,但是很欣赏别人的画作和工艺品。有空会逛一逛美术馆和Art Fair。转眼自己的娃娃已到了涂鸦的年纪,家里到处是伊涂涂画画的杰作,桌子、墙壁和地板也是随手可即的“画布”。我的那三脚猫的美术水平又有了用武之地。娃娃总是拿着蜡笔或彩笔说:“妈妈画。”有人说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艺术家,我无心揣测家族的美术细胞是否已经传递到了伊身上。我们可以一起涂鸦,涂鸦是我们之间乐此不疲的游戏。犹如多年前,有一位父亲做了个鲤鱼灯,照亮了他孩子的“六一”那个儿童的节日;我做不了鲤鱼灯,能和娃娃涂鸦给伊一份快乐,心已足矣。


US State Quarters收集记

2009年3月22日星期日

美国铸币局从1999到2008十年间分期发行了一套共50枚代表美国50个州的新版25美分硬币(quarter)。硬币的正面仍然是华盛顿的头像,硬币的反面则是由各个州自行设计最能代表本州历史传统或自然风光的图案。每年发行5枚,以各州加入联邦的先后顺序来依次发行。我刚来美国时并没有留意那些硬币,平常用现金的时候不多,带着硬币也麻烦。后来在Barnes & Nobles书店 “邂逅”了给硬币收藏者准备的各种各样的册子(folders),看到了对这套quarters的介绍,于是自己也买了两套册子,开始收集。

我先从车车的杂物厢里找到了两枚,高高兴兴地把它们嵌进册子。

购物的时候,我主动要求收银员找硬币给我,我一眼就看到她的小银屉里有几枚新版硬币。

在公司的零售机上,我买了袋零食,75美分。我塞进一元钞票,掉下来枚quarter。哇,是新版的,2002,田纳西州,我还没有。我又塞进一元,这次什么也不买,直接摁找钱的钮。嘿,掉下来四枚quarters!全是老版的。我想了想,把其中一枚放入进钱口,再摁找钱的钮,掉下来一枚,是不一样的另一枚,可是也不是新版的。如法炮制了几次,也只收到一枚新版quarter。

闺蜜XH来看我,我向她展示我的成果。XH又来看我,拎着一个塑料袋:“叮当,你找,看哪些是你要的新quarter?”袋袋里大约有四五十枚quarters吧。我感动的稀里哗啦。XH的老公早前说过:“如果叮当是个男的,XH肯定就跟叮当跑了。”XH对我总是这么爽阔,这么上心。

后来搬家,几箱子的书,几箱子的CD,这两个册子不知被压在哪个箱底了。等再找出来后,已经08年,是该“收官”的时候了。我又急急地收罗整理,除了08年还没出来的,还是缺好几枚。

一天老公回家给我带来每筒40个一共三筒quarters,说:“在银行换的,全是新的。”我欣喜雀跃。可不是,最上面那个是2008年亚利桑那州,新簇簇的,肯定还没在市场上流通过的。打开了看,全是2008年亚利桑那州,一共120枚。老公也没想到会是这样的。但是开辟了硬币收集新思路。我于是去银行取钱,要求取quarters。这次拿到的是新版旧版混放的十元一筒的quarters,我回家打开再挑出自己需要的硬币来。

终于,终于,最后一枚08年夏威夷州08年11月才发行出来。今年2月,实验室的小C送了我一枚08年阿拉斯加,小W送了我一枚08年夏威夷。两册各50枚都收集全了。

上月公公回国,让他带了一册回去送给了大S兄。

据wikipedia上讲,全美有近一半的人正式或非正式地收集这套quarters,因之,到现在为止,美国铸币局就已经赚了46个亿呢。

http://en.wikipedia.org/wiki/State_Quarter_Program

叮叮当

2009年3月7日星期六

叮叮当。。。我也开博啦。看别人的看了那么多,自己得闲也写写什么吧。

我上班进公司楼要用badge,进办公室要开门,办公室的电脑上也有把锁。为了省事,我把两把钥匙和badge串在一起,挂在裤兜上。我走在楼道里,叮琅叮琅,印度姐姐从玻璃门后探出头,笑笑说,“嗨,是你。”这种金属撞击的声音不大,清脆动听。古代的女子行走时,环佩玎珰,我可以想像其声之悦耳,其态之娴雅。

N年前去游北京孔庙,离雍和宫大约一两条街(?),进去即见幽静,没什么人再去拜见孔夫子了。那天来了个台湾旅游团,添了些人气。那天碰巧是孔子生日,孔庙的副馆长一激动,把珍藏的一套墨玉编钟搬出来了,给我们(主要是台湾同胞,我跟着沾光)演奏了一曲,他还跟着唱。曲是古曲,词是古辞,内容是歌颂孔子的。墨玉敲出的声音高的清亮,低的倒也浑厚。这种古乐,比起交响乐,单薄了很多;但是简单不繁复,清清爽爽的,自有气韵在里头。

我喜欢听各种动听的声音,我的耳朵也能分得清各种不同声音的细微差别。我喜爱音乐,在我孤独的时候,音乐伴着我;在我不孤独的时候,音乐也伴着我。音乐还带给我更广阔的人生,带给我一些我终生热爱的朋友。

音乐好象将我的另一个喜好挤到第二位了嘛。但是不会,我现在正在用她表达。何必排座次。我喜爱音乐,能欣赏,但是不会创造;表达,也就一点点。文字呢,我热爱读书。书本,让我能立足人生,让我自己“书写”自己的人生。

我喜欢环佩叮当的悦耳声,但不拥有也学不来古代淑女的优雅步态。在江湖中行走,我若能完全自由自在地设计我的人生,我心仪的是电影“Mummy”中Rachael Weitz塑造的形象。当奥康纳笑着问她:“Who are you? ”她说:“I am a librar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