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教学评估的压力 就科普工作的一点补充
Mar 25
国外的科学普及工作是怎样的,因为外语水平有限,能搜集到的资料又少,我是不大清楚的。但是对于国内的情况,从我搜集到的各种资料来看科普是不尽人意的,结果是令人遗憾的。简单来讲,科普工作的问题在于普及什么,怎样普及。出版科普书籍一直以来是进行科学普及工作的一项有效措施,但从我们真正开始在全国推广科学普及工作以来,我国的科普界从没有出现过类似《时间简史》那样的名作,虽然出现了一些很值得一读的科普书籍,然而由于读者范围有限得紧,因此所起到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经常有新闻调查报道说现在读书的人少了,但是畅销的历史书和鬼怪书的销售业绩告诉我们,出版科普书籍还应该是科学普及工作的一个重点。《时间简史》的销售可以超过麦当娜谈性的书,那么我们有理由相信一本引人入胜的优秀科普书籍完全可以击败讲鬼怪和历史逸闻的书,成为人们书桌上的新宠,只要科普书籍的著作者能强化书籍内容的可读性、出版者加大书籍的宣传力度。电视、电影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很多时候普通大众更愿意相信电视和电影中所讲的故事就是真实的事情。因此,科普工作者应该把利用现代传媒工具来传播科学作为当前科普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但是国内目前的情况是传媒界的工作者们普遍缺乏专业的科学素养,倒是有一批人热衷于利用现代传媒工具这一科学发展的产物来攻击科学。由于科普工者们没有参与到电视电影以及网络视频的制作和传播中来,加上一部分反科学分子的煽风点火,竟使得迷信和伪科学充斥中文因特网、电视荧屏和电影屏幕等普通公众希图借以了解科学的传媒工具,产生了极大的危害。因此从目前状况来看,制作影响力较大的电视电影科普作品将在科学战胜愚昧的战争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可以说成败在此了。
科普方法对科普工作的成败至关重要,可是更根本的在于我们最终要普及什么。科学知识?抑或科学精神?
2001年4月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了一本名为《论科学精神》的书。该书出版以前,中国科普研究所和科学时报社合作举办了一次关于科学精神的高级研讨会,这本书就集录了与会者的一些讲演内容。这次研讨会实际上是否像周光召院士在书的序言中所说的那样“开得很好”,我是不知道的,不过从书里收录的演讲内容来看,这会并不好。不可否认与会科学家们和科普工作者们的发言处处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但是如果希望借此来指导科学普及工作的开展就大大不妙了,因为脱离了普通大众的生活实际,他们谈及的那些东西只能存在于学者们之间思想交流的范围,一旦出了这个范围就难以理解了。
除却几个所谓的“哲学家”对科学精神在语义上的臆症式的昏言乱语,科学家们的讲演都流露出对科学精神的偏爱,把科学精神的普及看作比普及科学知识更重要的事情。周院士在该书的序言中就提到“科学精神的普及是科普工作的精髓”。在科普工作上成绩令人称道的方舟子认为“科学普及不仅要普及科学知识,更要普及科学精神,这已成了中国科普界的一项共识”,如果像方先生所说的“普及科学精神比普及科学知识更重要”真成了共识,那我以为中国科普工作的前途是很有些渺茫了。在科学界给与科学精神如此重要的地位是合适的、必要的,但是在科普工作中这样做就舍本逐末,前景堪忧了。
我是决不赞成在中国当前的科普工作中把精神放在知识之上的,就当前中国的科普状况来看,这“超前”了。在公众中“超前”就意味着不能被公众理解,意味着灭亡。所谓的“科学精神”简单来讲就是科学家们在工作中逐渐形成的一种态度,一种品德。这态度、这品德离开了深厚的科学知识基础是不能独立存在的,它只是科学研究的一种附庸产物,虽然有人把它推广到社会的各领域但是离开了知识的土壤,转变成玄学就只是个时间问题了。科学知识普及的结果是大众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精神,可以让人们通过积累起来的批判精神分辨是非,但是这不能说明科学精神的普及比科学知识的普及更重要。科学知识与科学精神是本和末的关系,不能颠倒过来。
也许,人们会认为有了科学精神的普通大众就可以用这科学精神辨别伪科学以及一些骗术了。殊不知,有很多在自己的专业上具备科学态度的研究者们在碰到自己行业以外的一些伪科学时,有时也很容易被欺骗。其实并不是他们缺乏了科学精神,而是由于对某方面知识的缺乏和自己心里的想当然让他们没有办法做出正确的判断。科学知识的普及与科学精神的普及的差别就在于,一个没有任何科学素养的或者科学素养较低的人都可以在阅读了几篇科普文章后大谈科学精神,以布道者的姿态出现在大众面前捞取利益;而科学知识的普及则要求传播者必须具备专门的科学培训基础,或者要求科学知识传播者如方舟子能正确选择所碰到的资料,通过本专业的学习经历加强对其他专业知识的学习来具备必要的科学基础,但是我个人以为还是专业的研究者就本专业的科学知识进行传播更为妥当,也更有说服力。
众所周知,方舟子先生及新雨丝的众多网友在科学知识的普及上做了很多工作,而且通过传播科学知识来加强了批判精神的扩大。但是就目前的效用来看读者主要局限在有一定科学素养的知识分子群体内。对于普通大众,告诉他们怎样具有批判精神,怎样利用这科学精神去辨别是非,倒不如告诉他们具体的科学知识,由他们根据具体的科学知识来辨别对错。举一个例子,想要让人们明白炼金术是不可能实现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告诉他们物质转换的条件。可能反对者会说有很多人具有科学知识,但是由于没有科学精神于是就做出助纣为虐的事了。我觉得这是人类发展的必经之路,通过历史上发生的一些事情,我们可以看到这是必然的现象,跟有没有科学精神没有多大关系。只有通过广大科普工作者们不懈的努力,把各专业的基础科学知识在普通大众中间传播开来,才能让伪科学和一些打着科学幌子的骗术不能迷惑人们,才能让这些丑陋行为不能在人群中大行其道。
因此,当前科普工作最重要的是如何用大众可接受的方法传播科学知识,而不是对着他们谈什么科学精神。如果空谈什么科学精神,反倒更易引起人们的反感,也容易让科普工作者们陷入跟得了臆症的所谓哲学家无休止的没有结果的争论中。我奶奶七十多岁了,有一天告诉我上小学的小堂妹说:“地球是圆的。”我想如果有人企图用“天圆地方”的骗术来欺骗我的老奶奶或企图用这种鬼话来向我的小妹妹传播“传统文化”是不可能得逞的。人们常说,女人容易为自己的容貌被奸商欺骗。有一次,有个推销化妆品的向我的同学夸奖他所出售的化妆品,并且煽动性地举出了金字塔、埃及女王和黄金的故事,在我的同学快要被说动了的时候,他向化学系的女生说出了一句让他后悔的话:“您看,我们这个产品也是富含黄金的,请看化妆品中闪亮的金点就是金原子。”我敢说我的同学没能根据做实验的科学态度辨别出金字塔、埃及女王和黄金的故事的真假,但是她们根据对“金原子”的了解让自己免于受骗。
克己明德
2008年3月25日晚

发表评论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