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造假社会影响尤其恶劣

29 07 2011年

2011年07月28日精品购物指南

关于乐嘉学历真假的议论近日沸沸扬扬,这是“打假斗士”方舟子的又一力作。事情缘起7月17日晚,方舟子回复网友“伊力特2011”的一条微博。网友“伊力特2011”在发言中对乐嘉的“性格色彩学”提出了质疑,方舟子回应“性格色彩学是剽窃Taylor Hartman性格色彩密码”。这条微博迅速引爆了网友及媒体的关注。

第二天,方舟子继续开炮,称“四色人格分析在国外早有”,并贴出一张证实美国阿姆斯壮大学已停办的网络截图。因为有揭穿唐骏学历造假一事在先,方舟子关于“乐嘉学历造假”的言论让众网友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议论炸开了锅,乐嘉对此一直保持沉默。水越搅越浑,众人皆避之不及。

其实,艺人本来就不靠学历吃饭,那么多大师,未必都有高学历。记者电话连线了“开炮人”方舟子,尽量还原事件的来龙去脉,到底孰真孰假,还要靠各位自作判断。

“以前没听说过乐嘉”

记者(以下简称记):你是怎么发现乐嘉学历有问题的?

方舟子(以下简称方):今年2月份,一个在美国学心理学的网友,写了一个帖子说乐嘉的色彩学是剽窃美国学者的,他还做了对比。另外,还有一个网友说乐嘉是从美国阿姆斯壮大学毕业的,我做了核实,就登了出来。我以前也不知道乐嘉,没有听说过这个人,我从来不看这种电视娱乐节目。几天前有网友在微博上问我对乐嘉怎么看,我就顺便说了一下。

记:关于网友谈论乐嘉的帖子,你亲自去证实过吗?

方:对啊,网友给出了乐嘉简介里学历的链接,我看了,也查了这个学校的情况,发现这个学校已经关门了。这所学校是1996年一个姓王的华人在美国加州注册的,我查到了1996年的注册记录。

记:你仅仅从网上而没有通过其他途径去核实吗?

方:还要证实什么,官方网站就可以。

记:网站的权威性能得到保证吗?

方:那是美国加州政府的网站,当然是最权威的,大学都在那儿登记。

记:那你有向乐嘉本人求证过吗?

方:没有,我不认识他,对这个事情也不感兴趣,只是在微博上顺便说了一下。

记:不是故意提他的?

方:对,只是有人问到他,我回答。

“我尽量找靠谱的网站核实真假”

记:你的微博上有很多打假的消息,你都做过核实吗?

方:对,即使是别人先发现的,我也会做核实。

记:你是通过什么手段核实的?找到信息原发者核实,还是亲自找到这个事件的源头去核实?

方:我基本上是找权威的官方网站进行核实。

记:可是网上的信息这么庞杂,你不会觉得不靠谱吗?

方:所以要找靠谱的网站,美国加州政府网站,所有公司、学校、机构的登记记录都有,不可能出错。美国的政府网站可不像我们的某些网站随便乱说话。

记:你是学生物化学出身的?

方:对。

记:可是你打假的领域也涉及到了其他方面,在你不熟悉的领域打假,很可能出问题吧?

方:不熟悉的领域我一般不会去。涉及到学历问题、论文问题、抄袭问题,这个跟什么领域没有关系,这是基本事实,跟专业没关系。

如果涉及到专业问题,我一般只针对我熟悉的生物、医学领域。超出这些领域,我没把握的,就找信得过的专家鉴定。我不能保证都正确,但是如果出错我会及时更正。

记:以前出现过错误吗?

方:很少,十几年来也就发生过几次。打假总共1000多起,所以准确率还是很高的。

记:那几起你亲自更正过吗?

方:对,我会在网上更正。

记:长期打假就不怕树敌过多,听说你还挺心平气和的?

方:主要是有心理准备,知道这是得罪人的,所以人家会来攻击我、报复我,都很正常。

“我有批评的自由”

记:你打假这么多年后悔过吗?

方:没有,我做事情一般不后悔。

记:你是什么时候开始打假的?

方:2000年,那时候是业余的。

记:当时是什么样的事让你关注到这个领域?

方:那时我主要在美国,国内报刊开始上网,通过互联网我了解到国内的情况,主要是科学界的情况,我发现有的错误没有人出来更正、揭露,正好当时有一个我在主持的网站,我就去做了。

记:可是假的东西太多了,你怎么选择目标呢?你好像大都选择一些名人或者比较大的事情来打假?

方:当然有一定的选择性,每天收到的举报不少,没有核实的,不会登出去。

我会选择那些证据比较充分的,比较典型的,影响比较大的,包括这种所谓的名人造假,因为名人掌握的资源多,社会影响尤其恶劣。

记:你这样打假会不会把绝对的科学理性凌驾于社会的人情世故之上呢?

方:我涉及到的都是科学、学术的问题,不涉及其他方面。学术、科学的真假是有标准来衡量的。

记:可是你以前针对王菲信佛的言论貌似不属于科学领域啊?

方:那是迷信,迷信跟科学本来就是冲突的。

记:每个人都应该有信仰的自由吧?

方:有信仰的自由,我也有批评她信仰的自由。其实那件事本来只是在微博上调侃,被媒体给放大了。

记:媒体会经常曲解你的意思吗?

方:经常曲解,我也会上当,包括乐嘉的事情,我就是在微博上随口一句话,媒体就开始炒作这件事。我在微博上说了那么多事,比如揭露国内医院对“母婴ABO血型不合”的中药预防,媒体不去报,这件事是更重要的一件事。反而乐嘉的事大家都那么关心,我觉得挺头疼,挺不正常的。



上海电视台造谣

29 07 2011年

我参与录制的贵州卫视亮剑节目已开播几个月,上海电视台竟造谣说我在该节目开播的“前夕”揭露乐嘉造假,是为了炒作这个节目。更不要说上海电视台主持人两次轻蔑地说我是“所谓的打假斗士”,并为抹黑我伪造网上舆论。



为什么水果性“寒”?

28 07 2011年

水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素等营养素,并含有能够降低多种慢性病风险的保健物质,因此营养学认为平时应该多吃水果。例如最新版美国膳食指南建议成年人每天吃2~2.5杯水果(1杯约等于240毫升,指把水果切块后的体积,不是指果汁)。但是也有人反对吃水果。例如风靡一时的“养生教母”马悦凌“不生病的智慧”除了耸人听闻的生吃泥鳅,还有一条“要戒除一切寒凉食物才能补气固元”,其中就包括不吃或少吃水果。在中国传统医学中,绝大多数水果的确都被归为寒凉食物:“西瓜,性寒”、“苹果,性凉”、“香蕉,性寒”、“梨,性凉”、“橘,性凉”……很多人也认为水果很冷,因为他们吃了水果后会拉肚子。
很多外国人吃水果后也会拉肚子,虽然他们从来没听说过水果是寒凉食物。所以这和“吃冷饮会拉肚子”不同,不能归为受文化影响的心理作用的结果,有其物质基础。那么是什么物质使得有些人一吃水果就腹泻呢?所有的水果都含有丰富的果糖,会不会是这个特别的成分引起的呢?说来难以置信,这一点迟至1978年才由瑞典医学家首次用实验证实。
我们在中学生物课上学到,果糖是一种单糖,食物中的单糖不用经过消化,就能被小肠直接吸收到血液中。实际的情形没有那么简单。抵达小肠的果糖并不会像水那样自己跑进血液中,而是需要一个运输工具——载体——将它运进去。专门用来运载果糖的载体是小肠上皮细胞上一种称为GLUT5的蛋白质。载体的数量是有限的,如果吃下的果糖太多,GLUT5忙不过来,会出现什么情况呢?没被吸收的果糖留在肠道内,使得肠液的渗透压要比血浆的高,血浆里的水分就流失到肠道里了,肠道里的水分就比平时多。果糖到了结肠,变成了生活在那里的细菌的食物,发酵产生短链脂肪酸和大量的气体,刺激肠道蠕动,肠道里本来就多的水分更不能被充分吸收,就导致了腹泻。
果糖被细菌发酵产生的气体包括氢气,氢气被血液吸收,循环到肺部,释放出来。所以,如果我们能从呼吸中检测到氢气,就表明有果糖没有被小肠吸收。那么,让实验对象喝不同量的果糖,然后检测他们的呼吸中是否有氢气,就可以知道一个人一次最多能够吸收多少果糖。实验的结果是,正常人一次能够吸收25~50克果糖。这个量其实不少,要摄入25克果糖需要吃下大约430克苹果。
但是有很多人体内缺乏果糖载体,或果糖载体运输果糖的效率比较差,他们一次能够吸收的果糖少于25克,吃水果就很容易出现腹痛、腹泻。这种情形叫果糖吸收不良,又叫膳食果糖不耐。大约一半的人有不同程度的膳食果糖不耐症。另外还有一种遗传性果糖不耐症,非常少见,是由于肝脏内缺乏分解果糖的酶,吸收进体内的果糖无法被分解,会导致低血糖、肝病,是另一种疾病。
膳食果糖不耐症的患者并不是什么水果都不能吃,有的水果吃了会拉肚子,有的不会,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在小肠中还有一种载体叫GLUT2,它既能运输葡萄糖也能运输果糖。它运输果糖的效率本来很低,但是葡萄糖能够大大地提高它的运输效率。所以葡萄糖能够帮助果糖的吸收。一种水果能否导致果糖不耐,不仅与果糖的含量有关,还与果糖和葡萄糖的比例有关。葡萄糖含量高于果糖的水果,例如香蕉、橘子、柚子、菠萝、猕猴桃、草莓,不容易导致果糖不耐;而果糖含量高于葡萄糖的水果,例如苹果、梨、西瓜、哈密瓜、枣、杨桃、芒果、樱桃、荔枝、木瓜、葡萄,就容易导致果糖不耐。此外,蜂蜜以及加到加工食品中的“人造蜂蜜”(果葡糖浆)由于果糖的含量高于葡萄糖,也容易导致果糖不耐。有人觉得喝蜂蜜能“润肠”“通便”,除了心理因素,可能与果糖不耐有关。
与葡萄糖相反,糖醇能够降低果糖载体的活性,不利于果糖的吸收。所以那些含有糖醇的水果,例如桃、李、杏,虽然葡萄糖含量高于果糖,也还有可能引起果糖不耐。果糖不耐症无药可医,防止果糖不耐的最好办法是避免果糖含量高和含糖醇的食品。在吃果糖含量高的食品时同时吃葡萄糖含量高的食品,有时能防止果糖不耐,但不是对每个人都管用。
可见,水果之所以被认为“寒凉”会导致拉肚子的原因在于果糖不耐。某些传统的说法背后有其道理。但也不尽然。口口相传的传统说法有的是经验的总结,有的则是以讹传讹。例如香蕉被认为“性寒”,能够“润肠”“通便”,腹泻病人忌食,这就没有科学依据。香蕉的葡萄糖含量远高于果糖,也不含糖醇,不会引起果糖不耐。事实上,在国外,香蕉不仅不被认为能通便,反而被认为能止泻,是腹泻病人的首选食物之一。香蕉含抗淀粉酶的淀粉,能保护肠道粘膜,双盲对照试验表明吃香蕉能减轻儿童腹泻。误以为香蕉能“润肠”“通便”可能是由于香蕉的形状和粘性引起的联想,与经验无关。
2011.7.25.
(《中国青年报》2011.7.27)



知识分子参与科普不够

26 07 2011年

北京晨报 2011年07月26日
最近,方舟子的微博俨然变成了网上的“生活百科”或“生活大调查”,从坐月子是否科学,到火车为什么没有安全带,从煮玉米是不是全谷,到吃西瓜为什么不容易上火?打假斗士似乎有向在线答疑专家“变身”的意思。
其实,方舟子做科普工作已经很多年,前前后后出版过不少科普著作,他说:“我们现在的社会,缺少的是一种专业精神,即把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士去做的意识。如果有这样的精神和意识,可能会少一些人上当受骗。”
面对一些生活、健康小常识中的问题,人们在第一时间往往只关注信与不信,却忘记向专业人士咨询,这恰恰给骗子创造了机会。
生活小常识不被重视
方舟子的微博上,最近经常讨论的不再是打假事件,而是一些生活小常识,粉丝和网友们也常常问一些科普知识。
方舟子说:“很多时候,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和道理其实并不难理解,但人们却常常陷入误区,这种误区可能是传统遗留,可能是人云亦云,但是很少有人去寻根追底,其实道理并不复杂。”
很多时候,错误的认识并非出现在重要或者前沿的科学领域,反而是常识的缺乏。比如民间广为流传“受创后不能吃发物”等说法。
对此,方舟子说:“中国的传统社会更加注重人文教育和人文环境的培养,不大重视技术专业,并没有系统的专业性的科学培养体系,因此对于一些生活、健康中的小常识,往往就会人云亦云,相信名人、大师之类的。因为老百姓往往觉得,一个人如果在某一方面很厉害,那在其他方面自然也很厉害,这算是通才教育的一种表现。比如医学,中国传统社会的医生,历来是没有专业培养的,有时候连师傅都没有,一些读书人做官不成,读一点医书,就成了医生,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民间有些所谓‘神医’往往是一朝顿悟,便当上了医生。”
咨询专业人士避免受骗
方舟子提倡培养社会的“专业精神”或“专业意识”,他说:“把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可能就会少付出不少代价。”
从去年到今年,养生大师、神仙道士等新闻充斥着人们的眼睛,大众为科学知识的贫乏已经付出了足够的代价。方舟子说:“没有全能的人,每个人都有不知道的东西,碰到这些问题时,应该去咨询专业人士。如有关健康的问题,就应该去问生物医学方面的专业人士。专业意识的好处,第一,会让人敬业,每个人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可以了,不必要去涉及太多的领域;第二,不容易出错,专业人士当然也会出错,但是相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出错的概率较低,很多不必要的错误一般会因此得以避免;其三,不容易上当,很多时候,对于专业知识的缺乏容易让人上当受骗,其实只要稍微咨询一下专业人士,就可以避免了。”
没有专业意识,人们面对问题的时候,第一个意识往往是信或者不信,而不是去咨询专业人士。因此,骗局便假此而得逞。方舟子说:“遇到事情咨询一下,其实并不难,难的是树立这个意识。”
自古喜好通才缺乏专才
我们的社会是一个常识缺乏的社会。一百多年前,传统的中国社会还看不起“奇技淫巧”,然而当今我们的社会为什么仍旧缺乏常识?
方舟子说:“首先,传统的影响非常深远,并不那么容易改变,即便是尽最大的力量去推动它转化,也未必尽如人意。其次,我们并非一直都奋勇向前,也走了不少弯路,比如“文革”期间对知识分子的歧视、对知识的错误认识等。其三,改革开放以后,向科学进军,其实是把科学变成了一项群众运动,而非专业运动,这也是我们出现了那么多所谓‘民间科学家’或者‘科学妄想家’的原因,诸如‘谁造出来永动机,破解了哥德巴赫猜想’等,动不动就是惊世骇俗的创举。其四,思想界的传统意识问题,我们的思想界仍旧有传统思想的遗留,对待科学家、工程师等与人文科学仍旧残留着不同的态度。”
专业精神的缺乏,不仅仅是社会,包括教育领域也同样如此,方舟子说:“中国人更多追求的是通才教育,一个人要博学多才,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才好。像我们所说的博士学位,字面上是指博学的人;而硕士中的‘硕’是大的意思,同样也是指博学。可实际上,西方设立博士、硕士学位,是把科学研究划分得更加专业、更加细化,而不是各方面都知道一点的通才。”
常识本不艰深,然而专业意识的缺乏却成了常识普及的难关。
知识分子参与科普不够
对于树立专业意识,方舟子明白这并不容易,他说:“这不是一个容易看见效果的工作,它需要更多人的参与,做更多的工作,潜移默化才有可能。”
对于普通人来说,最难的是观念的改变。方舟子认为:“对于整个社会的科普工作,最重要的不是教会人们知识,而是培养人们的意识,即对不懂的东西不要轻易下结论,不要随大溜,而是要向专业人士征询。首先应该从教育开始,我们现在从中学就开始分文理科,本科时的专业划分已经很细,可到博士或硕士则又要求博学、全面,这与西方现代教育正好相反。”
这是一个需要更多知识分子、专业人士参与的工作,然而并非所有的专业人士都愿意参与其中。方舟子说:“知识分子应该关注公共事务、社会事务,让公众了解你的工作。从本质上说,知识分子做研究的钱,是来源于公众的,因此有责任也有义务让公众明白你在做的是什么,在这个过程中,其实也就做了科学普及的工作了。而现在知识分子参与得很不够,他们不知道怎样把专业知识讲给非专业的人听,这也说明我们虽然追求通才教育,但并不成功。”(周怀宗)



被野鸡大学盯着不偶然

26 07 2011年

2011年07月26日现代快报 
现代快报:这么多企业高管热衷于买“山寨洋文凭”,这也证明唐骏假文凭事件不是偶然的。你觉得这种现象暴露了什么样的问题?
方舟子:我觉得,一方面,是利用了人们对于洋文凭的崇拜,很多高管认为有了洋文凭能显示自己很有文化,所以就想弄一个给自己脸上贴金。另一方面,也是利用了一般人对国外特别是美国教育体制的不了解,难以分辨洋文凭含金量的高低。这也使得很多人去买这种野鸡大学的文凭。而要是往深里说的话,这也涉及到一个监管的问题。
现代快报:的确,人们不仅震惊于这么多企业高管买“山寨洋文凭”,也震惊于这一现象长期得不到遏制。
方舟子:这种现象十几年前就有了,现在情况虽有所好转,但是问题还是比较明显。需要注意的是,国外的很多野鸡大学都是跟国内的正规大学甚至名牌大学合作办学的,这不就是在联合骗人吗?而且,搞这种所谓的合作,国内的这些学校也太跌份了。但另一方面,这也说明它们唯利是图,为了合作,也不管对方是什么样的大学。在这种情况下,就应该由教育主管部门来好好管一管。
现代快报:令公众充满疑惑的是,一些高管买“山寨洋文凭”,最后是不了了之。
方舟子:对于一些经营企业的个体,还不太好去查处,法律上也很难“管”。不过呢,如果唐骏是在国外,那么,他肯定是早就辞职了,这只能靠他的自觉,或者说是企业的自觉。可以说,即使其本人不愿辞职,企业的董事会也会将其开除。这一现象主要涉及的还是一个社会风气的问题。像唐骏和乐嘉,被我说出来后,很多人替他们辩护,还扯到了文凭和能力谁更重要的问题。其实根本不是这个问题,而是诚信和能力谁更重要的问题。这些也是造成野鸡大学的文凭有市场的一个原因,因为即使被发现了是野鸡大学的文凭,很多人也还是觉得无所谓。美国一些野鸡大学为什么主要瞄准的是中国的市场,对其他国家的市场瞄准得比较少,原因也在这里。
现代快报:一些人确实也振振有词:咱不看重文凭,咱靠的是实力。
方舟子:我就奇怪了,你不看重文凭,那干吗去买一个野鸡大学的文凭呢?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快报记者 刘方志



造谣小报《广州日报》

23 07 2011年

《广州日报》真伟大,已经替我找到了“炮轰”乐嘉的动机是为贵州卫视亮剑 “节目炒作而制造话题”。我参加这个节目的录制已经快半年了,他们才注意到,还替我策划了一期“专门曝光明星、名人学历和资历造假”。看来真应该策划这么一期,不然不就让《广州日报》成为谣言小报吗?


方舟子为新节目轰乐嘉? 节目组拟邀两人交锋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7月23日14:11  大洋网-广州日报
乐嘉和方舟子之争似乎大有深意。乐嘉和方舟子之争似乎大有深意。

本报讯(记者 林芳)近日,方舟子炮轰乐嘉成了话题。记者昨天从知情人士处获悉,方舟子目前正在贵州卫视担任一档专业打假节目《亮剑》的嘉宾主持工作。不少网友质疑方舟子此次爆料,其目的主要是为节目制造话题,吸引眼球。

7月18日晚,方舟子在微博上称乐嘉并非“性格色彩学”的创始人,并对他的学历提出了质疑。事件引来高度关注。记者获悉,方舟子此次“开炮”动机可能不纯,他正在贵州卫视主持一档名为《亮剑》的打假节目,而该节目即将录制一期专门曝光明星、名人学历和资历造假的相关内容,方舟子此举可能是为节目炒作而制造话题。另据知情人透露,《亮剑》节目组近期将邀请当事人乐嘉亲临节目现场,和方舟子面对面麻辣交锋,更令炒作之说甚嚣尘上。



评“方舟子打假瞄上乐嘉”

23 07 2011年

【方舟子按:“所谓色彩心理学在我看来和星座、血型心理学差不多,没什么科学价值,却有那么多人信,还居然有不少以此谋生的FPA心理咨询师(这些人正一批批到我的微博骂街),这是很不正常的。”这句话是我微博私信答复《北京青年报》记者的采访时说的,没有公开说过,当然也就不可能有对此的评论。《北京青年报》记者却声称有不少网友驳斥我这句话,难道他一个人代表了“不少网友”?】
方舟子打假瞄上乐嘉
记者:张玉洪
2011-07-20 北京青年报
因为电视相亲栏目《非诚勿扰》大红,点评嘉宾乐嘉也为广大观众熟知。不过,近日科普作家方舟子在微博上称,乐嘉此前出版的几本性格色彩学方面的书籍中剽窃了Taylor Hartman(泰勒·哈特曼)的性格色彩密码,书中作者简介提及的乐嘉的母校美国阿姆斯壮大学是加州野鸡学校。身在国外的乐嘉并未回应此事,其经纪人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她尊重方舟子老师的言论自由,如果方舟子能跟乐嘉面对面交流的话,应该不会存在误会与偏见。但用剽窃一词显得不够客观,这个词是要负法律责任的。
昨日,方舟子回复本报记者称,“乐嘉剽窃一事最早是今年2月一位在美国学心理学的华人给新语丝网站投稿时提出的,这篇稿件由我审核后登出。后来又有其他网友陆续在网上公布比对结果,我都看过,认为是成立的。他是属于思想、观念的剽窃,而不是文字的抄袭”。此外,他又表示,“所谓色彩心理学在我看来和星座、血型心理学差不多,没什么科学价值,却有那么多人信,还居然有不少以此谋生的FPA心理咨询师(这些人正一批批到我的微博骂街),这是很不正常的”。而此前方舟子向媒体也坦承,没有认真比对乐嘉与Taylor Hartman的著作,对于两者在文字和结构上到底多少类似并不确定。他认为乐嘉的“剽窃”属于观点的剽窃,而这种剽窃的判断表示是“根据常识性判断”。
据记者查证,在今年五月出版的《跟乐嘉学性格色彩》一书的序言中,乐嘉自述,“从2001年开始,我用年少时老师传授的性格分析学问,结合自己那点小聪明,拼命捣鼓出一套‘FPA性格色彩学’课程,开始在江湖上行走,期望凭此混口饭吃,养家糊口”。
据了解,乐嘉目前在国外度假。至于乐嘉美国大学学历,他的宣传人员称,“乐嘉从来都说自己是中专毕业”。乐嘉经纪人艾米也对媒体强调,她称跟乐嘉相识十多年,也不知道他在国外读大学的事情。更重要的是,这和乐嘉今天的社会形象与公众认知没任何关系。
在网络上,针对方舟子向乐嘉打假,不少网友认为方舟子将乐嘉与学历、性格色彩学扯上关系逻辑上有些牵强,既然都承认性格色彩学与星座、血型什么的一样无科学价值,那学术“打假”不就成了“打架”了吗?一个网友的评论比较有代表性,“乐嘉的粉丝在意的不是什么叫性格色彩,而他今天为人所知更与学历和色彩密码无关”。



“预防新生儿溶血”的医疗骗局

21 07 2011年

怀孕后,医院会对孕妇做一系列常规检查,这些检查基本上国内外都一样。但是有一项检查只有国内的医院才会做,那就是检查“母婴ABO血型不合”。如果孕妇是O型血,医生会问其丈夫的血型或干脆让丈夫也查一下血型。如果丈夫不是O型血(而是A型、B型或AB型),医生就会认为胎儿的血型有可能与母亲不合,会让孕妇抽血查一下其体内是否有抗A或抗B的抗体,有的话活性有多高(用效价表示)。如果效价比较高,医生会认为胎儿有可能发生溶血而流产,即使不流产,新生儿也可能发生溶血。然后就会让孕妇服用中药预防,一般从怀孕第三个月起开始服用,一直服到分娩。服用的中药一般是以茵陈为主的古方。有的医院也有自己的独特中药。例如国内一家最著名的医院有自己的“新溶一号”草药配方,是其前辈在民间收集来的,其产科医生在网上称该药方预防新生儿溶血无比灵验,灵验到不必做临床试验验证,否则有违医学伦理云。
母婴ABO血型不合究竟是怎么回事?它真的那么可怕吗?真的能够用中药预防吗?在回答这些问题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血型是怎么回事。血型是根据血液中的红细胞表面上的抗原来划分的,根据抗原种类的不同,常见的有二十几个分类系统,ABO血型系统是其中最早发现也是最著名的一个。如果一个人的红细胞表面上有A抗原,他的血液就是A型;有B抗原,就是B型;同时有A抗原和B抗原,就是AB型;如果两种抗原都没有,那就是O型。A、B抗原在人体其他细胞表面上也有,甚至微生物和植物中也有。如果人体内原先没有某一种抗原,从食物中摄入或受微生物感染后,就会在血清中出现对抗这种抗原的抗体。因此,A型的人的血清中有抗B抗体,B型血清中有抗A抗体,O型血清同时存在这两种抗体,而AB型血清没有这两种抗体。抗B抗体如果碰到含B抗原的红细胞,就会与之结合,使红细胞破裂,出现溶血。抗A抗体碰到含A抗原的红细胞,也会出现类似的情况。这就是为什么在输血时要检查血型,如果ABO血型不合,就会发生溶血。
一个人的血型是从父母那里遗传来的。如果孕妇是O型,丈夫也是O型,他们的婴儿就只能是O型。但是如果丈夫不是O型,婴儿就可能是O型也可能不是O型。如果婴儿是A型或B型,就与O型的母亲血型不合。这种现象很常见,大约15%的怀孕属于这种情况。O型母亲可能从食物或微生物中接触到了A或B抗原,体内可能有了抗A或抗B的抗体,这些抗体有没有可能攻击非O型胎儿的红细胞,让他出现溶血呢?一般不会,因为自然产生的抗体通常是那类分子比较大的抗体(叫IgM抗体),这类抗体不能通过胎盘,进不了胎儿体内,也就不可能发生溶血。
O型孕妇由于某种原因偶尔也会产生比较小的抗体(叫IgG抗体),这类抗体是能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的。那么它们会不会引起溶血呢?不用太担心。这类抗体的量往往很少,而胎儿的其他细胞的表面也有A或B抗原,抗A或B的IgG抗体基本上都先与胎儿其他细胞结合,被清除掉了,能与红细胞结合的要少得多。而且,早期胎儿的红细胞上没有AB抗原,抗体不能与之结合,不会出现溶血,更不会因此流产。研究表明,母婴ABO血型不合并不增加流产的风险。后期胎儿和新生儿的红细胞上有了AB抗原,但是没有完全发育,量比较少。抵达红细胞的抗体本来就很少,二者结合即使出现了溶血,一般也不严重。
所以,虽然母婴ABO血型不合的比例高达15%,但是绝大部分不会发生溶血,只有其中的4%(也即所有新生儿中的0.6%)会发生溶血。即使溶血发生了,绝大部分症状非常轻微,只有少量的红细胞发生破裂。红细胞破裂会产生胆红素,由于新生儿肝脏功能不全,不能迅速清除胆红素,就会出现黄疸。大多数新生儿即使不发生溶血也会有黄疸,发生溶血的结果只是让新生儿的黄疸严重一些。溶血病例中大约三分之二黄疸严重到需要治疗,通常用光疗就可以了(用蓝光照射破坏胆红素)。只有极少的溶血病例出现严重的贫血,需要输血治疗,但这种病例极其罕见,不到溶血病例的千分之一,即在全部新生儿中每百万个还不到6个。
有人可能会说,虽然ABO血型不合导致严重溶血的病例非常罕见,如果能够提前预防也好啊。问题是产前检查是无法查出是否会发生这种类型的新生儿溶血的。像国内医院那样去检查孕妇体内是否有抗A或抗B的IgG抗体和效价有多高是没用的,因为那不是表明会出现新生儿溶血的指证。所以国外医院不做这项检查,即使在常规的产前血液检查中发现了抗A或抗B的IgG抗体也不在检查结果中列出。被国内医院告知有严重溶血危险需要预防的孕妇比例远远超过百万分之六,正表明该检查没用。而且,即使能通过产前检查发现有严重溶血的可能,也没有任何药物能够预防。国内医院给孕妇服用的中药不仅没被证明真有疗效,而且可能有害——这些未经检验的草药中完全可能含有能影响胎儿发育的成分。
为避免伤害胎儿,孕妇用药应慎之又慎。然而,国内医院不仅为了赚取检查费给孕妇做既无必要也无用的“母婴ABO血型不合”检查,而且不顾胎儿的健康以预防为名普遍给孕妇滥用未经验证的药物,从普通医院到最著名的医院都参与这场能伤害胎儿的医疗骗局,这是中国医学界的耻辱,也是医德沦丧的明证。
(按:由另一种血型——Rh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会很严重,一般在第二胎出现,但可以在产前查出,也有有效的科学办法预防和治疗,与ABO血型不合不是一回事。)
2011.7.18
(《中国青年报》2011.7.20)



答郝炘《方舟子这样写文章不好》

21 07 2011年

郝炘称我的《科学与自由的交融》“如果大量参考了Ferris的书,应该明确地告诉读者”,批评我“这样写文章不好”。我这篇千把字短评是如何大量参考一本书的,她没具体说,只说Ferris的书也谈了自由与科学相辅相成,并也举了美国的建国之父为例。这个话题又不是新颖独创的东西。太蔟早在2008年1月在新语丝发表的文章《自由是科学的长女》,已谈到自由与科学相辅相成,并也举了美国的建国之父为例,按郝炘的逻辑,是不是可以说去年才出的Ferris的书“大量参考了太蔟的文章,应该明确地告诉读者”,“Ferris这样写文章不好”?
我说“这是‘不证自明的真理’,就和几何学的公理一样。他如此自信,因为他认为这是科学所告诉我们的,……”表达得很清楚,把自由权当几何学公理是为了说明杰斐逊对此的自信,郝炘却说我以此说明“‘不证自明’这样的几何证明用语说明他和另外一位美国建国之父很具有科学精神”,然后也说这是参考Ferris的书。这是怎么读出来的?
我文中一些历史细节与Ferris的书不一样,谁对谁错且不说,这正可证明我写这篇文章并没有参考Ferris的书,郝炘却说“方文有一些细节好像也参考了Ferris的书,也许是为了堵别人指责他抄袭的嘴,用了不同的写法。不过经他一改反倒出了错。”有雷同是抄,不一致是抄还抄错,这种栽赃逻辑是从“方学家”那里学来的?关于杰斐逊与气象学也不是个新话题,我那句话是凭记忆写的。既然郝炘举出Ferris书中的详细记载,我的说法或许有误,将改成“就在通过《独立宣言》的当天,杰斐逊还和往常一样记录了四次气温”。
我没有看过Timonthy Ferris《The Science of Liberty》一书,虽然这本书在我的将来阅读名单上,但只看了网上免费的第一章,还没有去买。这第一章并没有这方面的内容。实际上我这篇文章的写作源于今年美国独立节时我在微博上的发言,主要内容则是根据去年10月27日我在上海发展沙龙做的演讲。
退一步说,即使我这篇文章的一些史实参考了Ferris的书,但并没有直接或间接引用,难道在一篇报纸短评中也必须注明历史文献出处?
附:
方舟子这样写文章不好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714&do=blog&id=466260
刚读了方舟子的新文章“科学与自由的交融”(下面简称方文)
(见:http://xys.cnhub.net/xindao/read.php?id=41620, 该文发表在2011年7月15日的《新华每日电讯》)
觉得内容比较眼熟,比如方文说杰斐逊起草的美国《独立宣言》提出人生来平等并具有某些不可剥夺的权利是“不证自明的真理”。“不证自明”这样的几何证明用语说明他和另外一位美国建国之父很具有科学精神。
这个说法我第一次看到是在美国科学作家Timonthy Ferris写的《The Science of Liberty》一书中。见
http://www.amazon.com/Science-Liberty-Democracy-Reason-Nature/dp/B0044KN08G/
Ferris指出作为民主社会根基的自由主义(liberalism)与科学相辅相成。世界上第一个民主国家美国本身就是一个科学实验,美国的建国之父中有不少热衷于科学的人,尤其是杰斐逊和富兰克林。当时欧洲的启蒙运动开始不久,而科学和自由主义是启蒙运动的核心。
方文有一些细节好像也参考了Ferris的书,也许是为了堵别人指责他抄袭的嘴,用了不同的写法。不过经他一改反倒出了错。
Ferris写到,据说杰斐逊把《独立宣言》的草稿给富兰克林看,后者添加了“不证自明”。方文写道:“美国《独立宣言》是…由托马斯·杰斐逊起草,再由本杰明·富兰克林略作修改而成的。”这就不对了,据美国国会图书馆的网页(http://www.loc.gov/exhibits/treasures/trt001.html),约翰·亚当斯也参加了《独立宣言》的修订。 
Ferris书的第五章这样开头:1776年7月4日,就是大陆国会正式通过《独立宣言》的那天,其作者托马斯·杰斐逊4次抽时间记录了当地的气温。  方文写道:“就在写作《独立宣言》的当天,杰斐逊还和往常一样每6小时记录一次气温”。除非方的信息另有来源,否则他又搞错了。首先,1776年7月4日不是杰斐逊起草《独立宣言》的日子。再者,杰斐逊一天记录了4次气温不等于“每6小时纪录一次气温”。Ferris的书中给了杰斐逊4次纪录气温的时间:早上6点、上午9点、下午1点、晚上9点,每次的间隔都不是6小时。
如果方文大量参考了Ferris的书,应该明确地告诉读者。



视频:风言锋语 生吃活泥鳅的骗局

21 07 2011年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4eBM55R51M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