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风窗2010为了公共利益年度榜

24 12 2010年

南风窗2010年第26期
出版日期:2010-12-15

颁奖辞:方舟子,他不是一个个人英雄主义者,只是恰巧做了一件他能力范围里的事情。但这并不能减弱他挺身而出打假、捍卫社会正义的勇气和光辉。但轰轰烈烈的打假往往以响亮的掌声和喝彩为开端,以尴尬和失望的沉默为结尾,方舟子的困境,值得我们思考。

方舟子:打假的勇气

作者:本刊记者 章剑锋

再见方舟子,已是3个月后。这期间所发生的那起骇人听闻的肖传国买凶追杀事件,至此得到了某种阶段性平息。对于很多人来说,虽然难免偶有波澜,生活终会归于平静,但对于方舟子,这却难说得很。

“对我的影响,就是在生活上更加不自由。”他说,“所以也要采取一些保护措施。”

3个月前,这些话是没有任何可能从方舟子嘴巴里说出来的。3个月后,这些话由他本人说出来,依然让人缺乏心理准备。我们的谈话地点,也已经改换过。自从袭击发生后,他一改与人在外面茶馆会晤的习惯,不再随随便便走动。

人身安全上的不确定性,也就增加了方舟子是否仍然一如继往坚持打假事务的不确定性。这个问题,在方舟子那里是没有确切答案的,他自己同样显得迷茫和困惑。虽然支持者早就劝他移居国外,除此而外似乎别无良策,但这无疑是最后一个选项,一旦实施起来,尽管完全不能说明是他在“落败”后的“仓皇辞庙”,至少也显示出了某种无可奈何。所以这就不无矛盾了。

方舟子不是一个个人英雄主义者。如果有人一定坚持不这么认为,那么好吧,这样一种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的“个人英雄主义”,你认为划得来吗?真实的情况是,他只是恰巧做了一件他能力范围里的事情。所以,他并不希望别人将他脸谱化。如果我们只将视线停留在这个层面上,那是极肤浅的事情。

必须看到,肖传国事件所揭示出来的方舟子个人对于学术诚信建设的推动及其困境,事实上已经超越了一切个体语境上的逻辑。大家都在考察和关切,此事对于中国的学术环境治理与净化是否会成为一个根本性的转折点。

法院判决之后,国家职能部门先后重申了对肖传国现象的“零容忍”态度和立场,卫生主管部门同时还对肖氏发明的那种“先进”的手术予以否定,指其还没有在临床使用的安全有效性的循证医学证据,不应在临床上使用。这个表态,方舟子已经等了好几年,它不仅有助于叫停这些害人的手术,还有利于受害者对肖提起后续诉讼。这自然也称得上是一种进步,“总比一直保持沉默要好。”

10年来,方舟子那里就像一个举报中心,这帮助他一点一点地深入认识到一个错综复杂的学术界。回顾一下,他也承认,比之于10年前,目前的状况是有所好转的。

“造假泛滥,是大家相互学的,胆子大的在前面搞,胆子小的在后面学。有我们这样的网站存在,一些胆子小的就会被吓住,发现有可能被揭露,就不敢了,所以相应会减少。盖子揭开了,社会关注了,大家了解学术造假问题,政府部门也认为造假是普遍现象,所以制定条例,成立机构,也能起一定教育作用。”

凡事总是循序渐进的,改变的希望也许会在后面。现在应该认真思考并寻找一种好的学术规范机制。在方舟子眼里,好的机制是这样的:涉及学术造假行为,凡有人举报,不论来自何种渠道,均应有专门部门受理,然后进行调查,公布结果,属实的则要作出处理,进行揭露打击。

有此吁求,不能说是他的自信不够,而是说在这之外,我们几乎看不到摆在方舟子面前的最终出路在哪里。即便方舟子的效应是集10年摸索从微末中一点一点积攒起来的,已经很大,但直到今天,依旧不能保证这会被有意无意地忽略过去。

因而,在相关机制尚不健全时,像方这样的自发机制若要取得优势,就必须成其规模与体系,否则不会有可持续性和连贯性。我曾与方及他周围的人讨论过这个问题。他们同样欢迎有更多“方舟子”出现,但这有难处。方的情况,有其不可复制性,不是每个人都可以。

“具备专业眼光的人,不一定愿意得罪人,也不一定坚持下来,可能有人管着你,有同事关系,上下级关系,所以我很理解国内这些人为什么不愿意出来说话,不超脱,中国人有这种传统,总觉得和为贵,总想留一条路。”

不过,这并不说明方舟子对中国的知识分子阶层没有期待。

“我觉得你作为知识分子,至少要做到不同流合污,至少要洁身自好。其次是力所能及地来抗击、反击丑恶现象。我并不是说你什么事都要管,有必要用到你的知识的时候,你应该站出来。”



微博十日(2010年12月13日~12月22日)

24 12 2010年

http://t.sina.com.cn/fangzhouzi

9 关注 469216粉丝 2376微博

宝宝在玩的一个ipad游戏tap fish几天前突然连不上服务器,从此再也连不上,养的鱼都死光了。同一系列的游戏也都连不上服务器,别的游戏都能连上,应是无意中被和谐了。这就叫诺门起火,殃及鱼池。
12月13日 20:35

前面批评的有少儿不宜内容的郑氏童话《杀人蚁》《大灰狼罗克》等都不是这些“成年童话”,而是“儿童童话”。
@郑渊洁:1999年左右,我最主要的读者群进入大学。他们要求我为已经成年的昔日小读者写作品。我就一口气为他们写了20部长篇小说,有<智齿><谜图><仇象>等。出版到第7部时,遇到质疑认为这些作品不是写给儿童的,而孩子在书店只要看到我写的书就会买。于是从<仇象>起,剩余的13部小说停止出版。
12月13日 20:48

上海金融学院正副院长都被举报抄袭。院长储敏伟和王晓雅的论文《“小银行优势”:基于成本节省的整合研究》(《当代财经》2004年第5期)结论部分抄袭《中国软科学》2003年第5期上薛誉华的论文。副院长贺瑛博士论文《存款保险:理论与实践》约有11500字抄袭9篇论文,文献中未列这9篇论文。
12月13日 21:03

两个小时前发的那条关于这几天连不上ipad的tap fish服务器的微博被私密化了,然后服务器就突然能连上了。这个世界真奇妙。
12月13日 22:39

还有人琢磨着怎么从这些贫困患者那里骗几万元呢。人和人的差距怎么就那么大呢?
@彭剑律师:一首都记者组织给方玄昌兄颁发了5000元奖金.方表示要捐给肖氏术患者诉讼维权用.我说:“帮助患方诉讼的资金,靠目前募得的款项和今后基金会的支持,是有保障的.你受了那么大的伤害,且现在用钱的地方很多,这钱就自己存下吧”.但方兄仍坚持捐出,说:“可以把钱捐给特别困难的患者”.令我深深感动
12月13日 23:02

William Hamman原是飞行员,用伪造的医学学位和行医经历被美国Beaumont医院雇佣作为医学专家训练心脏医生,获得几十万美元经费,发表过6篇医学论文。被揭露后已辞职。这家医院同样受肖传国的欺骗(说“肖氏手术”是中国各大医院的常规手术,有效率85%)在做“肖氏手术”的临床试验。
12月14日 19:16

虽然我也认为唐骏的这种行为很无赖,但是此前并没有在微博上说过这话啊。
@羊城晚报:经过近5个月的蛰伏,陷入“造假学历风波”的新华都集团总裁唐骏近日高调“坦荡”复出。12月10日,唐骏在微博上“现身”,并连发8条微博,对自己的“学历门”事件进行公开回应。对此,方舟子在微博上对唐骏进行批驳,认为唐骏拒不认错完全是一种无赖行为。http://sinaurl.cn/hbl4Ra
http://ww4.sinaimg.cn/large/593bbc68gw6dcc6sgalhqj.jpg
12月14日 22:09

不好意思,那不是我家,让你白荣幸了。 //@科学即文化:方兄,多谢你的正直与勇敢,你不是孤独的。你家沙发套和我家的一样,哈哈,还有人说我是你的小号呢,不胜荣幸!!
@方舟子:通过网易教育年度新闻人物评选,能够让大家更关心中国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不公平的问题、诚信的问题,我觉得这是一件好事。让我有这么一个发言的机会,能够让大家注意到、听到我的呼声,我觉得这也很好。我接受网易的采访:我可能是中国树敌最多的人http://sinaurl.cn/hbN3Qt
12月14日 22:14

如果有同类产品让我选择,我选择转基因食品,因为:一、更安全,不担心农药残留,且受到更多监管;二、更便宜。三、更环保。凡是标榜“非转基因产品”的我一概不买,不支持妖魔化转基因的公司。
@一直想要飞的鱼:对@方舟子 说:方舟子先生:这两天网上在炒金龙鱼油,还把矛头对准了转基因食品,不知您是否己有评论?
12月14日 22:52

针对近日网帖反映颜秉光在有些稿件中把家人作为采访对象一事,新华社黑龙江分社经核查认为,颜秉光确实有部分稿件把家人作为采访对象的情况,违反了新华社新闻报道的有关规定。为此,新华社黑龙江分社党组研究决定,停止颜秉光采访报道工作,调离记者岗位。
12月14日 22:59

要感谢肖传国帮我“推销”《大象为什么不长毛》一书,虽然该书没有在媒体上怎么宣传,但是走势很稳,上市三个多月已加印了两次。目前还未发现其中有笔误,如果有细心的读者发现了笔误,请告诉我,以便以后加印时更正。
12月15日 15:03

“美国大学学者奖”的确是美国本科生的最高奖,但是2009年Syracuse大学15名获奖者中并无叶菲的名字。这又是把一个不重要的小奖忽悠成最高奖。此人撒谎成习惯了。2009年获奖名单见:http://sinaurl.cn/hbjl4f
@无影灯下看得清:#叶菲#在接受中国青年网采访时还说她大学毕业时“荣获美国大学学者奖”,“是美国本科生的最高奖项,全校八九千人仅17人获此奖项”。根据其提供的毕业典礼照上挂的两个奖牌判断,一枚是“Honors Program“ 的纪念牌,另一个是新闻学院发的某种奖牌。
12月15日 15:32

她自己在电视上和网上访谈时说的,应该怪不到记者、出版商头上。小有夸张可以理解,夸张到这种程度就不应放过。 //@赵勃楠:大概是记者出版商等人所为——为了卖书嘛。我小时候,记者给我写稿子,也有夸大的地方。我现在看了都不好意思,呵呵。记者他们有时候做事情不是那么靠谱的。
@方舟子:叶菲的母校宾夕法尼亚州莫塞克顿高中校长秘书朗达女士告诉《解放日报》记者,2005年莫塞克顿高中有87名学生获得了“总统教育奖”,叶菲是其中之一。该奖项由学校“升学指导中心”负责,在该校该奖不仅不是由美国总统亲自负责颁发,甚至不是学校校长颁发的。http://sinaurl.cn/hbpJLA
12月15日 16:22

我不是堂吉诃德,我面对的假是实实在在的,应对的方式是理性的,而不是发了疯挑战虚无的东西。我从来不对打假前景抱太大的希望,所以也不感到绝望。我接受《新闻晚报》采访全文:http://sinaurl.cn/hbaqVC
12月15日 16:55

刘首席果然又传教了,把自己当成生物学首席了?他以为现在的进化生物学还是一百多年前的老模样呢。 //@三思柯南:回复@Cropsin:会不会是为了传教做铺垫,属于楔子策略? //@Cropsin:刘首席先了解下进化论的知识再出来蹦跶(推荐方舟子的《进化新篇章》)。
@头条博客:【航天科学家刘维宁:达尔文的进化论应该进化】@刘维宁William:科学的发展在于对前人学说的否认和颠覆。不管从方法论、理论、还是实验角度上看,达尔文学说的局限性和落伍性愈来愈明显。我认为达尔文进化论应该进化一下的理由有四点。一、应该定量化……http://sinaurl.cn/hbYSaK
12月15日 19:10

老有人说欧盟反对转基因作物,我们看看负责欧盟食品安全的欧洲委员会的报告怎么说:转基因作物并未显示出给人体健康和环境带来任何新的风险;由于采用了更精确的技术和受到更严格的管理,它们可能甚至比常规作物和食品更安全。(另外,西班牙、葡萄牙等欧洲国家也都种转基因作物)
12月15日 19:18

美国是最大的转基因作物种植国,其次是巴西、阿根廷、印度、加拿大,中国排第六,后面是巴拉圭、南非(童话大王曾发表“童话”说南非人饿死不吃转基因)。商业化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国家还有乌拉圭、菲律宾、澳大利亚、西班牙、墨西哥、智利、波兰、葡萄牙、捷克、埃及、斯洛伐克等共25国。
12月15日 19:50

回复@阿民大哥:欧盟国家是要求对含转基因成分的食品做出标识,让消费者自己选择。如果禁止销售,还要标识干什么?美国、加拿大则不要求标识。 //@阿民大哥:请方老师澄清一个说法,说是在欧盟国家的超市时禁止转基因食品销售的.
12月15日 19:52

虽然转基因食品在世界上许多国家仍然还有很大的争议,但是含有转基因成分的食品在美国实际上到处都是。虽然由于缺乏联邦追踪体系使得不可能建立准确的数字,多数的估计表明美国市场上的加工食品60%到70%含有来自转基因作物的成分。 (GEO-PIE, 2003)(Food Policy Institute, Rutgers)
12月15日 22:43

FDA认为,没有根据表明转基因食品与其他食品存在任何显著差异,用这种新技术开发的食品与用传统育种方法开发的食品相比,不存在不同的或更大的安全问题。(因此FDA不要求对转基因食品做特别的标识,这导致美国对转基因食品没有联邦追踪体系)
12月15日 22:49

回复@登登她爸:当然吃。比如我家小孩很喜欢吃木瓜。目前市场上的木瓜基本上都是抗病害转基因品种。 //@登登她爸:你给你小孩吃吗?
12月15日 22:55

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报告说:人们认为食用当前存在的转基因作物及其食品是安全的,检测其安全性所采用的方法也是恰当的。这些结论反映了国际科学理事会所研究的科学证据的共识,而且与世界卫生组织的观点一致。
12月15日 23:00

回复@UPSTAND:USDA负责评估转基因作物的环境影响,EPA负责杀虫剂、除草剂的管理,只有FDA负责食品安全。 //@UPSTAND:美国有三家机构来管理转基因植物:美国农业部(UADA)、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和环保局(EPA),其他两家啥意见?
12月15日 23:13

回复@博闻天下:我经常上北京电台的博闻天下节目,前天才刚刚上过。你的观点应该代表不了主持人或节目组,别打着博闻天下的招牌在这里发表反科学反智言论损害博闻天下的声誉。
12月15日 23:20

根据来自各国的信息来源和现有的科学知识,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粮食计划署的观点是,食用那些在非洲南部做为食品援助提供的含转基因成分的食物,不太可能对人体健康有风险。因此这些食物可以吃。这些组织确认,至今还没有发现有科学文献表明食用这些食物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作用。
12月15日 23:44

回复@Amanda的小厨房:你极度痛恨错对象了,目前并无转基因草莓上市。别认为不好吃的东西就是转基因的。市场上能买到的转基因水果只有木瓜。 //@Amanda的小厨房:回复@北漂细菌: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草莓,极度痛恨转基因草莓,一度差点毁掉了草莓在我心中的地位
12月15日 23:52

回复@蒋委员长V:日本根本就不种转基因作物,只是进口转基因食品,还给你弄成了转基因生产大国?蒋委员长要以德报怨也不能这么报法。 //@蒋委员长V:转基因在日本根本就没有市场,虽然他们是转基因生产大国都如此,难道你们不该反思下吗?
12月16日 00:02

回复@公益圈:此人找我要文献出处,我懒得理这种打“公益”招牌的人,他就到处造谣说我“转基因信息造假”,那我就让大家看看这种号称搞“公益”的人都是什么嘴脸好了。文献出处:http://sinaurl.cn/hbT42X
12月16日 00:30

回复@Christinez:那就给你发个欧盟官网的,死心了吧?http://sinaurl.cn/hboI3D
12月16日 01:00

央视纠正以前的报道了。视频:央视新闻频道:方舟子质疑“美国总统奖”女孩http://sinaurl.cn/hbH5Rj
12月16日 13:19

视频:央视新闻频道:唐骏学历造假事件再起风波(上):http://sinaurl.cn/hbKyKJ (下):http://sinaurl.cn/hbKyKN
12月16日 13:39

回复@赵小群:谢谢,第二个没错,祖孙同名很常见。//@赵小群:方先生:这本书第一版第一次印刷有两个印刷错误。1.第190页第二自然段:“而感染被早逝”似乎应为“被感染而早逝”。2.第192页第一自然段:“哥哥伊拉兹马斯”,达尔文祖父也是这个名,难道是其哥哥与祖父同名吗(这在外国也常见)?
12月16日 14:11

回复@蓝霖:朱馆长是以外行的朴素直觉来质疑,看看有关转基因的科普就可以解决。下次见面我送他一本《食品转基因》。 //@蓝霖:@北京天文馆朱进 和@方舟子 的观点好像略有不同啊。都是搞自然科学出身,都是科普工作者,有趣有趣;不过要论讨论转基因的专业背景,好像@方舟子 更专业一些……
12月16日 14:24

这幅漫画有意思,把我画成司马懿了?《方舟子怒批“童话大王”,伟哥也进儿童文学》(我提到的有缺陷的中国童话经典《小布头奇遇记》在报纸上被写成《小布头起义记》)http://sinaurl.cn/hbKpTH
http://ww1.sinaimg.cn/large/47406879jw6dcejtw0niaj.jpg
12月16日 16:47

珍奥核酸在315晚会做广告应是2009年之前的事。今年的315晚会已经没有它的广告了,可能合同到期了。 //@王以超:珍奥很早就被 @方舟子 批判过了。但人家有钱,能买到免死金牌,奈我何?
@北京厨子:接网友大量投诉,说“珍奥”在315大作广告,并在春晚做嵌入广告。这个企业的产品,以我分子生物学的学位做抵押,纯属商业欺诈。不知道央视播放这样的诈骗广告,需要负有什么样的民事及刑事责任?求答案。
12月16日 17:33

环球科学主要是翻译科学美国人的文章,还有一点煞风景的原创,类似掺沙子。//@大宝mtj: 方老师,我是四川大学的学生,我们系的同学想要统一长期订购一个科学杂志,大家都很有兴趣。我们现在不知道《环球科学》和《科学世界》哪一本杂志好一些。要求是非常严谨的科普。希望你能公正的推荐一本,谢谢
12月16日 18:03

回复@suses:很想吃,但是不敢去,不是怕转基因,是怕武汉的法院。 //@suses:方老师,好样的,啥时候来武汉,我请你吃正宗转基因大餐,什么转基因大豆、水稻、玉米啊等,我们这因有尽有。
12月16日 19:21

《民主与法制》造谣记者李蒙翻出我妻子十年前报道我的一篇文章,意指我妻子和颜秉光一样滥用职权。实际上我妻子接到采访任务写这篇文章时还不认识我,这篇文章后来也没有被采用,只是登在网上。
12月16日 20:18

回复@广州日报梁国瑞:即使被采用也没什么,因为当时记者与采访对象之间并不存在特殊关系。莫非贵报的女记者如果以后和采访对象结婚,都必须回头把发过的采访报道删掉不成? //@广州日报梁国瑞:没有被采用、只是登在网——实际上都是公开传播啊
12月16日 20:44

回复@老虎老李:百度百科本来就是谣言扎堆的地方,用它来泄私愤倒是创举。 //@老虎老李:百度百科:方舟子的父亲曾经做过汉奸,因其母亲被日本人奸杀,后其父加入国民党,国民党兵败,逃居台湾————怎么没人把关呢?
12月16日 20:52

新华社还是没有你们南方周末可爱,至少没那么多喜欢造谣传谣的记者。我妻子根本就不认识颜秉光,想当内应也无从当起。我的消息来源在微博上列着豆瓣链接,没什么神的。 //@鞠靖:忽略关键细节,可能会误导。不过,总的来说,新华社很可爱!我正奇怪方舟子在颜秉光的事上怎么那么神呢,原来有内应。
12月16日 22:16

围观这些协助造谣记者李蒙造谣污蔑我妻子的媒体人:南都周刊@西门不暗 @京华周小宇 @京华邓杭 @京华周刊 山西晚报@睡不醒的至尊宝 鲁中晨报@王继洋 瞭望东方周刊@周董 都市快报@宋有财 @天府早报殷鹏 南方都市报@吴糍糍 新京报@赵继成 第一财经@高永钰同学 21世纪经济报道@李建兴
12月16日 22:21

继续围观,一个都不放过:京华时报@云鹏Nik 21世纪经济报道@李建兴 现代快报@杨三 长江商报@严星 上海广播电视台@王勇0129 @翟东强 中国网@陈维松 女性杂志@未艾 车时代报道@卢小芸
12月16日 22:28

《南都周刊》执行主编许庆亮,网名@西门不暗 ,较早协助《民主与法制》造谣记者李蒙传播关于我妻子的谣言,导致该谣言在媒体圈中大肆传播,毁坏我妻子名誉。此人所作所为证明他完全不具有当媒体主编的资质。只要此人在《南都周刊》一天,本人都将《南都周刊》视为谣言小报。
12月16日 22:41

回复@周琼_:新世纪周刊的记者居然把我对造谣传谣污蔑我妻子者的反击称为睚眦必报,那么这些热衷造谣传谣的,又是什么必报? //@周琼_:真是睚眦必报呀
12月16日 23:01

回复@夏商:这样的阅读理解能力居然也是“小说家”。幸好我不读正式出版的中国小说很多年了。 //@夏商:方老师,我看了三遍才明白,您是说 @西门不暗 的妻子是许庆亮?
12月16日 23:31

回复@王继洋:这位传谣者居然也要人“问心无愧”,难怪该人就职的《鲁中晨报》的首席记者可以“问心无愧”地捏造对我的采访。
12月16日 23:57

一个媒体负责人的品质能够体现出一个媒体的性质。如果哪天我也传播一条关于你妻子的谣言,你也可以把新语丝当成谣言网站,就是这么个逻辑。 //@陈朝华:方先生,我看不懂你的邏輯。
12月17日 00:01

回复@财新赵何娟:我们用着不同的逻辑,你当然觉得混乱。造谣传谣污蔑我妻子叫就事论事,我反击回去就叫把个人恩怨当是非标准,你们记者是这么个逻辑?
12月17日 00:17

《凤凰周刊》主编@师永刚 ,在我澄清之后,你居然还继续转发《民主与法制》造谣记者李蒙捏造的污蔑我妻子的谣言,而且还转发就此攻击我妻子的言论。从现在开始,我也把《凤凰周刊》当成谣言小报。
12月17日 00:40

回复@龙瀚kunger:我说转的人造谣呢吗?就这样的阅读理解能力居然也能当《南方日报》的记者? //@龙瀚kunger:人家就转了微薄。。就成造谣的了,犀利
12月17日 00:48

回复@郎启波:我不指望所有的人都会看到我的澄清。但是一个刊物主编,在转发损人声誉的帖子之前,先去当事人那里查证一下,这点基本素质应该有。 //@郎启波:你澄清并不意味着全世界的人都会看到啊。这也矫情了些。
12月17日 00:52

从其前面的微博可以看出,@师永刚 在转发该谣言之前已经知道了我的澄清,之所以继续传播谣言,就是为了恶心我和我妻子了?就算你和那些传谣的记者一样以前和我有什么恩怨,我妻子和你有什么仇?你还是个男人吗?更别说当媒体主编了。
12月17日 01:33

第三批围观传谣污蔑我妻子的媒体人:中国青年杂志@韩春丽 江南都市报@练蒙蒙 @慕容小勤新京报 浙江日报@老渔码头 羊城晚报@汪晖 @云信郭敏 @中国商报_邵鹏飞 中国百老汇@严晓霖 南都传媒@梁杰华 @CCTV宋阳 @时报佳健 @罗洪啸香港文汇 名人传记@田桑 @吴京辉 河南电视台@冰眼看世界
12月17日 13:03

你在哪里看到那是以新华社记者名义发的稿?在你的梦里?不认识就不能进行采访?就不能因为采访认识?难道你们只采访认识的人?
@王继洋:@阿丘:CCTV宋阳:不认识怎么进行采访难道是闭门造车?没到新华社怎么以新华社记者的名义发稿?难道新华社有BUG?典型的欲盖弥彰!//@张洪峰:我正好第一时间看到这条微博,马上电话给方舟子 ,他说他老婆那时候还不认识他,也还没有到新华社。
12月17日 13:06

记者对事实真相应该有洁癖,而国内很多记者却热衷于造谣传谣。有的假惺惺说“求证”,真想求证不会自己先把文章搜出来看看?有的甚至在辟谣之后还故意转。这些记者有的此前被我批过,有的则是一贯在骂我的,却把仇恨发泄到我家人,那不仅没有新闻素质,而且没有做人的素质。
@starshooter:@李蒙记者 对@方舟子 及其妻子恶意中伤事件中,不少媒体圈人士展现了对待微博传谣的双重标准:转发金庸去世者纷纷深刻反思,虽然实际上对金先生伤害轻微;转发方舟子夫妻谣言的则事后无动于衷,虽然伤害很大。是不是觉得反正方挺讨厌,误伤一次也没啥?再次建议讨厌方的记者们学习下老罗。
12月17日 13:30

回复@福伯烧仙草:列出这个名单留个记录,给自己也给大家提个醒。以后绝对不和这些媒体人打任何交道,对其报道、对其就职的媒体也保持戒心。 //@福伯烧仙草:列这个名单上打算做什么?
12月17日 13:49

@新华社记者姜铁英 ,你挂着新华社的招牌开微博,就是为了传播有关你的同事的谣言的?还说什么“很复杂”,这事有什么复杂的?是不是颜秉光被处理,让你这个分社记者也兔死狐悲了?
12月17日 15:42

《方舟子老婆被暗讽“翻版颜秉光”》,这样的标题这样的内容也能印在报纸上,《都市时报(昆明)》还不如改叫《都市八卦》。
12月17日 16:40

一个新华社记者代表不了所有媒体,正如《21世纪经济报道》也代表不了。放心,本人从不指望贵报会为我讨公道。 //@王卓铭:连新华社的都不放过,这样下去真的要自绝于所有媒体了。敢问今后方博士若再次被锤击,还有谁来为你讨公道?到时候只能在派出所耍赖皮吧?警察叔叔可不一定认识打假斗士啊!
12月17日 17:08

那我就成全你,以传谣为荣的《21世纪经济报道》的记者。 //@王卓铭:现在都已被@方舟子 点名为荣了,可惜他老人家没点我…… //@罗洪啸香港文汇:我很好奇他能点名到什么时候,点名想说明什么?为了扩大各位记者的名气还是想把此事变为口水战,在火一把?
@李勇记者:@罗洪啸香港文汇 哈哈,你遭 @方舟子 点名了喔,珍爱生命,怎么能够远离方舟子呢,他是多么有能量的人啊。也难得方舟子练得这一身本领啊!
12月17日 17:11

有些记者把媒体当成了黑社会,把记者当成了打手。尤以南方报系的某些人为甚。他们有圈子,没是非。有利益,没公道。还好意思挂着自由主义的招牌。//@Fish哥: @方舟子 先生,这位记者@王卓铭 算是说出了他理解的新闻媒体的本质了,有话语权就是牛,顺我者替你主持公道,逆我者一起让你没公道。
12月17日 17:53

造谣台胞,我前天或任何一天的微博里,哪一条曾经引用过Herren的话?你以为人人都和你们这些反转基因控喜欢断章取义和造谣啊?这我一点都不震惊了!
@Dennis_田地發:@方舟子 前天發的微博裏,引用了IAASTD主席 Herren一段話的原文:「(转基因技术)产业化已在大力推进,获得大量利润。人们认为(转基因技术)没有问题,可以使用。」這段話看來是支持#轉基因作物#的,可是看了Herren的原話 ( http://sinaurl.cn/hb83Ur )再想方舟子的斷章取義吧…太令人震驚了
12月17日 21:43

然后无耻就成了正义 //@插一腿:如果无耻的人很多,因为共同的敌人或者共同的利益需求促使他们互相提供精神支持,使他们无耻的行为有了被别人认同的成就感,就更会加强他们继续无耻下去的决心,像屎克螂推粪球般互相配合。这样的人越有文化,能量越大,能推动的粪球也越大,甚至会带动社会的道德堕落。
12月17日 21:57

《21世纪经济报道》的传谣记者王卓铭既然如此热衷传播有关我的早在微博上驳斥过的谣言,我就再成全你一下。有种把这种谣言也拿到贵报上面登去。 //@王卓铭:
@游荡在PaloAlto:@韩春丽 @王卓铭 @罗洪啸香港文汇 @阿丘:@汪晖 @云信郭敏 @中国商报_邵鹏飞 打假斗士方舟子抄袭行为被曝光:方舟子一直打别人的假,眼里容不得沙子,有”洁癖“,只是这一次他也被抓了个现行http://sinaurl.cn/h6v0Ro
12月17日 22:13

造谣台胞Dennis田,新华社国际先驱导报造谣记者金微,21世纪经济报道传谣记者王卓铭,结成神圣同盟了? //@王卓铭:别说了,一财造谣呗…… //@中医刘可:转发 //@金微:转发微博。
@Dennis_田地發:@方舟子 前天發的微博裏,引用了IAASTD主席 Herren一段話的原文:「(转基因技术)产业化已在大力推进,获得大量利润。人们认为(转基因技术)没有问题,可以使用。」這段話看來是支持#轉基因作物#的,可是看了Herren的原話 ( http://sinaurl.cn/hb83Ur )再想方舟子的斷章取義吧…太令人震驚了
12月17日 22:15

作为记者,自己不去求证,居然找人要真相?真相不是告诉你了吗?不信不会把那篇已被到处转载的报道找来看看?文中第一段就告诉了你真相:采访者此前不认识我。你转发时首先攻击说“珍爱生命,远离方舟子”,现在居然劝人不要人身攻击?只许记者攻击别人不许别人反击?谁给了你攻击特权?
@罗洪啸:回复@方舟子和您的粉丝们:我可以为我的转发负责任,由于我没有核实事实,背离了新闻基本原则,我向您道声对不起。但同时,希望您能给我们这些围观的记者们以真相,真相是最能说服人的。大家没有必要把微博作为一个谩骂的舞台,请您的粉丝们不要再对记者们人身攻击,这有损您作为正义斗士的形象。
12月17日 22:44

@罗洪啸香港文汇 突然有了考证癖,声称要当面问我妻子才能知道真相,那么她在传谣之前怎么就没想过要考证,要问问我妻子?还要跟我妻子拉近乎,俨然成了同事,那么在她传谣时,谩骂我是“动物乱咬人”,高呼“珍爱生命,远离方舟子”时,怎么就没有想到这层关系?现在都是什么样的人在当记者?
12月17日 23:03

本人至今没注册过一个马甲,你用什么方法发现了我“喜好注多个名当马甲上来骂战”?用你作为“中国8大风云记者”、报刊主编的超能力?//@赵世龙1967: 你怎么知道就不是方本人上来骂的?他喜好注多个名当马甲上来骂战的。
12月18日 13:23

骂脏话和骂人疯子当然都不好。但是别人骂人却赖给我,借此教训我要理性,这种逻辑也亏中国记者想得出来。 //@财新赵何娟:被围攻的众记者跟我说沉默算了,惹不起疯子,我仍决定发完此帖。这不是个别或偶然现象,我真诚希望@方舟子 理性地做点什么,遇事理性交流,而不是被粉丝宠坏或宠坏了粉丝
@财新赵何娟:从昨晚到今晚,我被各种下流的话语攻击了一整天,还在继续,我已是一个孩子的母亲,被指称为二奶三奶不得不堕胎,我"妈"也被他们"操"了不知道多少遍。很难想像这是一个尊重科学文明的人的支持者们所做的事,而我既没造谣也没传谣反而在呼吁理性对待谣言,只是对@方舟子 处理方式持不同意见。无语
12月18日 13:37

本人从未去找过这两位供职的瞭望东方周刊和21世纪经济报道,只有它们找过我。我不记得这两家媒体声援过我,也不记得是否像某些媒体那样污蔑我报假案。我不是窦娥,你们也不是青天大老爷。你们代表不了也操纵不了国内外所有媒体。//@周董://@冒安林:有本事被砸的时候,不要找媒体声援、伸冤、叫屈。
12月18日 13:44

回复@赵世龙1967:造谣污蔑我,还跑这儿装单纯?“语言暴力不足宗”,很对,不会先照照自己? //@赵世龙1967:我就知道你上来骂来了,马上会有一堆变态骂将来这骂。语言暴力不足宗。骂来骂去,不过是将本面目大白天下。
12月18日 13:52

科学才是黑夜中的灯火。我最多算是个举灯火的人中的一个。希望能有越来越多的人点燃、举起灯火,那样黑夜即如白昼。 //@潘海东:@方舟子 确实是黑夜中的灯火。致敬。
@互动百科:【2010知识中国年度人物】他刚刚入选英国《自然》医学子刊年度人物,被称作“最不可能退缩的中国博客写手”,一位执着的学术打假斗士。在他看来,“科学是黑夜中的灯火,道义是夜空中的星光。”他揭露了多起科学界、教育界、新闻界等领域的腐败现象。他勇于捍卫真知,是知识传播的典范:他是@方舟子。
http://ww1.sinaimg.cn/large/6253f795jw6dcgt42xqqpj.jpg
12月18日 17:29

我拿了什么基金,我怎么不知道?莫非是谁托你悄悄打到哪个秘密帐号了?中国怎么会有这么多张口就造谣污蔑人的道貌岸然的记者、新闻评论员?
@TV哇哇:方舟子从事中国国民“科普”的那笔主要基金来源并不是美国的科学基金,而是一笔政治色彩浓厚的基金,这是需要简报政治效果和评估政治价值的,与科学没有任何关系。方舟子也不需要在国际市场兜售他的科研成果,因为他的科普在国际上没有公认的价值,也申请不到什么经费。所以,他关心科学是个需要而已。
12月18日 17:47

是因为我批了造谣传谣记者,还是因为我科普了转基因知识,就有人誓言一定要弄死我?而且恐吓者还敢把自己的身份亮出来把自己的照片贴出来?然后@冒安林 等记者就等着我被弄死了他们操纵媒体幸灾乐祸?这都什么世道嘛。
@网好燃:@方舟子 ,您的人“生”威胁又来了:汉富资本投资银行部投资经理陈力@大力同学 今早4点05分放言:@方舟子 ,我们一定要弄死你
http://ww1.sinaimg.cn/large/6a474fc9jw6dcgpj7fl5dj.jpg
12月18日 21:52

中国古人曾经有过许多伟大的发明创造,即使地动仪的作用无法证实或被否定,也不能抹杀中国古代文明的灿烂。所以地动仪是否管用,与中国古代文明是否灿烂无关,而与历史记载是否可信、学术研究是否严谨有关。《再说张衡的地动仪是否管用》全文:http://sinaurl.cn/hbEz0M
12月18日 22:06

2006年肖传国起诉我损害其名誉权,一些在美国的网友成立“中国科学与学术诚信基金会(OSAIC)”,为我分担诉讼费用,由我的律师实报实销。该基金会也资助其他打假人被诉的诉讼费用。目前主要资助肖氏手术受害者案件。资金全部来自捐款,收支公开。这就是造谣记者说的资助我科普的美国政治基金。
12月18日 22:21

造谣记者会继续造谣说私下给钱了,或者干脆捏造一个不公开的基金会。对没有道德底线的记者是无法对其澄清的。实际情况是:当时有一些网友要直接捐钱给我,我不接受,才有网友发起成立基金会接受捐款。我个人没有接受过一分钱捐款。
@彭剑律师:最后澄清一点:中国科学与学术诚信基金会OSAIC对方舟子应对肖传国诉案的资助,经过是:本律师支出了两个案件办案费用后,向OSAIC提供了总额为人民币38108.2元的费用凭证,OSAIC直接将等价于上述金额的美元汇给本人.实质是对诉讼案件办案费的报销.上述款项没有经过方舟子.即方舟子没有接触任何基金会资金。
12月18日 23:27

回复@scorpiosnake:肖传国在美国告的是饶毅和新语丝,因为包办饶毅诉讼的保险公司的律师与肖的律师庭外和解(保险公司为节省诉讼费用,给了肖一万块钱),此诉讼不了了之。 //@scorpiosnake:博主说说肖传国在美国告方舟子“告赢”了吗???
@方舟子:2006年肖传国起诉我损害其名誉权,一些在美国的网友成立“中国科学与学术诚信基金会(OSAIC)”,为我分担诉讼费用,由我的律师实报实销。该基金会也资助其他打假人被诉的诉讼费用。目前主要资助肖氏手术受害者案件。资金全部来自捐款,收支公开。这就是造谣记者说的资助我科普的美国政治基金。
12月18日 23:37

这些诉讼律师都是在义务劳动,必要的诉讼开支由湖南造谣记者@TV哇哇 造谣中伤的“中国科学与学术诚信基金会(OSAIC)”资助,主要来自美国的华人网友的捐款。这个基金会的钱目前其实不多,只有几万美金,每笔捐款在其网站都列着。
@彭剑律师:近期我工作任务很多;仅诉神源案件,前段就和助手们完成了30个诉状(一患方一诉状),计划下周再搞出30个。为集中精力履行律师职务,近期本人将不上网浏览;在2011年元旦前,除了公布患方状告骗子医院和肖大骗系列案件的进展,本微博暂不发布其他信息。并在此感谢网友对我方的理解和支持!
12月18日 23:57

肖传国枪手、光明网经济频道副总监沈阳在光明网发文称,我在微博转发互动百科评我为知识中国年度人物的颁奖照片,“肯定了光明网在这次评选中的权威性与代表性。一些媒体人士看了活动资料后评价说:光明网能获得方舟子先生如此客观评价,说明方先生实事求是。”纯属造谣。当肖枪手的光明网应予否定。
12月19日 13:13

火药是很多人长期摸索瞎猫碰死老鼠碰出来的,与地震仪器的设计无可比性。 //@郑治:按照@方舟子 的逻辑推论:中国人没有化学知识,也没有做模拟实验的条件,甚至连实验思想都不会有,我们有什么理由相信中国人发明了火药?
@头条博客:【方舟子:张衡制造的地动仪是否管用?】@方舟子:张衡没有物理学和地震学知识,也没有做模拟实验的条件,甚至连实验思想都不会有,我们有什么理由相信他制造出了管用的地动仪?非要根据现代科学知识和实验条件替他复原出一个管用的地动仪不可?http://sinaurl.cn/hbEYQS
12月19日 13:44

身为媒体人,敢于出来批评媒体黑社会,你是第一个,向你致敬。你是电台主持人,可能也和媒体黑社会圈子较少交集,能洁身自好。看了你的几条微博,很有见识,女中豪杰啊。
@主持人鲁瑾:这两天发现有好多媒体人因为行为操守被@方舟子 质疑而说出一些流氓地痞的话,大意是有本事以后被铁锤砸的时候,不要找媒体声援伸冤叫屈。很震惊这些人的低素质,敢情他们探寻的不是真相,而是站在制高点上在适当的时候作傲慢的拯救状,一有对他们的质疑,马上封杀。无德无信仰,一切只是个争强好胜…
12月19日 13:56

这么说抬举媒体黑社会的人了。聚贤庄的英豪是因为被蒙蔽,而媒体黑社会的人是在事实真相一清二楚之后继续耍赖撒泼恐吓,最多算是小混混,哪是什么英豪。
@林刚wx:@方舟子 独战媒体记者,有点象天龙八部的聚贤庄乔峰大战中原英豪一幕。参战众英豪们肯定是满腔江湖正义、满脸同仇敌忼,虽然多想一二的人都会看到这不过是马夫人康敏--李蒙记者的栽赃陷害,但谁叫方舟子你活得如此滋润又如此地不留情面?媒体记者嘛,都是哄着长大的,几时受到象老方这样的气?
12月19日 14:27

历史上黑社会往往打着“替天行道”的旗号,在乱世有时的确也能做点匡扶正义的事,让一些人寄托幻想。媒体黑社会也是如此。
@董行知:从@方舟子 和记者的论战中发现,现在的记者已经开始往黑社会方向发展,你乖乖的,有事我就帮你出头,你惹我,叫你身败名裂或者无人理睬。这帮假装正义的孙子已经结成了势力网,彼此保护彼此关照,要么一窝蜂出手伤人,要么以各种理由收“保护费”“封口费”,中国媒体良知在哪?!
12月19日 14:43

专栏文章有字数限制(不超过2千字),没有办法,只能分成两篇。//@陈品宇:这篇应该作为第一篇的下半部分才对,这样才完整了。到这篇在这个问题上俺不再坚持之前的“未证伪论”,毕竟从方老师下篇中的文献来看,张衡几无可能造出地震测位器具。
@方舟子:中国古人曾经有过许多伟大的发明创造,即使地动仪的作用无法证实或被否定,也不能抹杀中国古代文明的灿烂。所以地动仪是否管用,与中国古代文明是否灿烂无关,而与历史记载是否可信、学术研究是否严谨有关。《再说张衡的地动仪是否管用》全文:http://sinaurl.cn/hbEz0M
12月19日 14:52

自己满口脏话却教训我要注意用词的,3年前在博客上见过一位,现在在微博上又见到一位。10年前有人说我自我膨胀即将毁灭,9年前也有人这么说,8年前,7年前……直到现在依旧有人把这当成重大发现在说。时间流逝,中国不缺的还是德育教授、人生导师。须知:方舟子没有兴趣听取为人处世的任何忠告。
12月19日 14:56

话语权是与生俱来的,可以争取、维护、捍卫,不靠争夺。无良记者才害怕别人的话语权。好记者不会怕。//@公民领袖: 我想把这次方先生与记者的辩论事件定义为“民间和记者争夺话语权的革命性事件”,希望大家支持,以后再也不寄希望于这些睁着眼睛说瞎话的鹰犬走狗了。希望得到老百姓支持。
12月19日 16:49

众多媒体人一起造谣传谣污蔑我妻子的事件到现在,只有南方周末@鞠靖 一人真心道歉,其他的或虚情假意道歉,或悄悄删掉转发,或假装不知,或狡辩,或声讨“方粉”转移视线,或破口大骂,或威胁恐吓,或造出新谣言……真正是丑态百出。这些平时道貌岸然满口正义道德诚信的媒体人并不比普通人强嘛。
12月19日 18:31

回复@冒安林:哦,还漏了这位媒体代表反过来要我道歉,这是极品中的极品,无冕之王之王。 //@冒安林:转发此微博:毫无疑问,我不道歉。你才应该道歉。
12月19日 19:19

回复@洛克萨斯:我看到她在跟人对骂后这么说,所以也不知这种道歉算不算真心,而且也没发给我。//@洛克萨斯: 还有一个:“@吴糍糍:to @海塘依旧 没啥好说的了,我的确客观上促使谣言传播,我可以澄清并向@方舟子 道歉。
12月19日 19:22

回复@四十而惑居然重名:“不比普通人强”已包含了“不如普通人”这个子集。问题是他们自以为比普通人强,是青天大老爷。 //@四十而惑居然重名:方先生错了!它们不如普通人!
12月19日 19:26

这位南都周刊非病人的意思是,咱们搞黑社会的,暗地搞就行了,可不能公开地搞哦。 //@石扉客:小冒同学,媒体和外部世界的恩怨关系,只能关起门来说说,场面话里你这个逻辑是不符合政治正确的。所以你这段话,不适合拿来评判此事是非。他本人,在我眼里就是一病人耳。你跟一病人叫什么劲呢?
12月19日 19:44

@江南都市报练蒙蒙 刚刚向我道歉了。剩下的那些大部分或者曾被我批过,算是有恩怨的,或者因别的原因过去就骂过我,就不指望了。香港文汇记者说明天要当面向我妻子求证再决定是否道歉,但是我妻子说并不认识她。文章在那摆着,自己求证有什么难的?
12月19日 20:09

一篇用黑策划搞出来的充斥着谎言、早被我一一驳斥过的假报道,到现在还被南都的非病人当成极品,这种新闻道德才应该令人如鲠在喉。//@宋志标:方舟子: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http://sinaurl.cn/hbmB1S 即使有所谓黑策划的反击,迄今所有对方舟子的报道都没能超过南人的这次水准,令方如鲠在喉
12月19日 20:50

南都周刊编委@石扉客 在今年年初以“大陆媒体人石扉客”的身份采访我,我没理他,因我不接受化名者采访。6天后他改用真名“南都周刊记者沈亚川”来采访,我才回答他的问题。我在几个月前提到此事。现在石扉客跳出来说我曾造谣污蔑他,要我道歉,一些媒体人也跟着起哄想转移视线,我就最后说一下。
12月19日 21:04

我如果有错不用逼也会道歉,如果没错你们怎么逼也没用。我没错却要逼我道歉,你不觉得很无耻?我的责任大小还要由你来定? //@潇湘晨报袁复生:哈哈。这个呢,希望也是大家逼@方舟子 道歉的开始。不过止于道歉而已。对他的责任不可放大。
@方舟子:众多媒体人一起造谣传谣污蔑我妻子的事件到现在,只有南方周末@鞠靖 一人真心道歉,其他的或虚情假意道歉,或悄悄删掉转发,或假装不知,或狡辩,或声讨“方粉”转移视线,或破口大骂,或威胁恐吓,或造出新谣言……真正是丑态百出。这些平时道貌岸然满口正义道德诚信的媒体人并不比普通人强嘛。
12月19日 21:23

以下是南都周刊编委@石扉客 自称大陆媒体人采访我的邮件截屏。我说“这个“石扉客”曾经自称“媒体人”要来采访我,我没理他。”石扉客说我造谣污蔑,请出示我答复该邮件的证据。6天后他以南都周刊记者沈亚川发的邮件是另一回事。@潇湘晨报袁复生 要大家逼我道歉,请告诉我错在哪里,不然你最好道歉。
http://ww3.sinaimg.cn/large/47406879jw6dci99rjsquj.jpg
12月19日 21:50

@潇湘晨报袁复生 ,现在证据摆在那里,我此前说:“这个‘石扉客’曾经自称‘媒体人’要来采访我,我没理他。”哪个字说错了?石扉客说我造谣污蔑,说我是个病人,你不觉得过分?你现在认为究竟是谁“犯错传谣”,究竟应该逼谁道歉?请明确回答,不要推脱,拿出你作为采编部主任的素养出来。
12月19日 23:04

肖传国的枪手、光明网记者沈阳在光明网发文说,我妻子当年刚认识我时写的报道《网络奇才方舟子》在新语丝网上以“《中国青年报》记者”的名义发表,这“涉及了两个造假事实”云云。事实上那篇报道根本就没有“《中国青年报》记者”字样。沈阳自称是光明网总经理的哥们,有在光明网一再造谣的特权。
12月20日 08:26

光明网经济频道副总监沈阳捏造的诽谤我妻子的谣言同时出现在光明网和donews上。沈阳要我直接找赏识他的光明网总经理杨谷交涉,本人无此兴趣。如果在24小时内光明网以及donews不删除沈阳的文章,或者以后光明网或donews再出现沈阳有关我或我家人的谣言,本人将追究光明网或donews的法律责任。
12月20日 08:32

回复@viva95:光明网删了,donews还没删。明天还不删我就对donews采取法律行动。沈阳还把谣言该贴到新浪博客上(sz1961sy),请新浪处理。 //@viva95:光明网怎么自宫了?果然是气短啊!
12月20日 14:34

回复@王以超:我9月份发那则微博的意思不过是讽刺石扉客打着“媒体人”招牌用化名采访,表示自己不敢接受这种来历不明的采访。结果石扉客跳出来说我“造谣污蔑”,你还觉得他无辜,骂我骂得有理了?
12月20日 15:03

@石扉客 称:“1月的这个采访内容是涉及到体制内某非常危险的高官。”为避免某非常危险的高官对我跨省追捕,我还是说清楚一点:石扉客他们想搞当时风头很健的某高官,怀疑其学术资历有问题,把材料发给我,我看了以后告诉他没有问题。他的调查就没法进行下去了。就这么回事。
12月20日 15:23

人生导师都是要教别人的,你怎么能反过来教他呢 //@黄景之: 有个叫北京厨子的,要做方舟子先生的人生导师,还自称是SB,我说了他几句,他就认定我是方粉,说把对我的恨,移到方先生这里去,我真不明白,是我说了你厨子几句,你要恨就恨我呗,我真的搞不明白,这些所谓的社会精英们就这么差劲呢?
12月20日 15:42

《方舟子老婆曾吹捧丈夫是“奇才”》,如此标题如此内容再次出现在报纸上,《华西都市报》也想办成《华西八卦报》?
12月20日 15:50

@潇湘晨报袁复生 ,@石扉客 把我说的“这个‘石扉客’曾经自称‘媒体人’要来采访我,我没理他”篡改成“说我曾经冒称记者采访他,被他严词拒绝”,说我造谣污蔑、骂我是病人,你要逼我道歉。请问我何时说他“冒充记者”,对他“严词拒绝”?是谁造谣污蔑?再次请你拿出采编室主任的素质给我讲清楚。
12月20日 16:16

@潇湘晨报袁复生 ,你现在还一口咬定我理了自称“媒体人”石扉客的采访?你在哪里看到了我那封回信?你说我想“置他于一个巨大的职业风险中”,请问“危险高官”是谁先说出来的?是谁想置谁风险中?你这是对我的造谣污蔑,我要大家逼你道歉。在你道歉之前,我不敢接受你这个采编室主任安排的任何采访。
12月20日 16:43

回复@潇湘晨报袁复生:你不当采编室主任了?很好,像你这样缺乏阅读理解能力,分不清“自称媒体人的石扉客”和“南都周刊记者沈亚川”之间的区别,把回复后者的信当成回复前者,不敢直接回答问题只会胡搅蛮缠的,还真不适合领导采编工作,离职得有自知之明。
12月20日 17:02

回复@今天你学习了吗:我那不是学@潇湘晨报袁复生 的用字嘛,这就叫以其人之道治其身。道歉本来应该真心实意,逼出来的道歉你以为我会稀罕? //@今天你学习了吗:这个“逼”字用得…也有些过了吧,有些指挥粉丝的意思了
12月20日 17:13

退一步说,就算你们媒体人阅读理解能力比较差,误解了我说“没理自称媒体人的石扉客的采访”的意思,就觉得受到了莫大侮辱,就说我造谣污蔑,就骂我是病人,就“难以抑制内心的愤怒”,就想借此转移我妻子被你们媒体人污蔑一事的视线?多大的点事啊?要是哪天你们的家人被人污蔑,还不得寻死觅活?
12月20日 17:23

第一,“美国”是去年新浪编辑替我注册微博时写的;第二,它仅仅表示我的居住地在美国,而不是表示我是美国人,否则岂不是把所有海外留学生、华侨全算成了外籍人士;第三,即使是美国人,不等于就不能在中国做事,并因此获得中国奖项。
@万庆涛:12月18日,2010年度“知识中国盛典”在北京举行,2010知识中国各奖项揭晓,@方舟子 获得年度人物。其获奖的理由是:他是一位执著的学术打假斗士。既然是知识中国盛典,那评出来的人一定都是中国人了。可方先生在微博上的自注为“美国”,如果是美国人,为何可以获得知识中国盛典的奖呢?求证!
12月20日 20:01

这些都是利用国内普通人对国外情况的不了解来拔高自己。但是时代早就变了。在互联网的时代想要继续利用国内外信息的不对称糊弄国人,已经越来越难了,却总还时不时地有人要冒险一试,我们仍需时刻警惕。《以“总统”的名义吓唬人》全文:http://sinaurl.cn/hb3J7s
12月20日 20:07

《中国青年报》法治社会版今天发了一篇倾向性很明显的报道《方舟子定论“坑师案”被质疑“有欠谨慎”》。我从未用过“坑师”这种说法,何来定论。找的网上评论全是质疑我的,作为评论员的张鸣也是以前被我批评过的,并不中立。我回应该报道的全文:http://sinaurl.cn/hbj4f0
12月20日 20:31

回复@虚逐子:中青报林子大,各版不一样,对我不满的编辑也有几个。曹林主持的青年话题版就几次登过批我的文章。和我有合作的只是冰点周刊。 //@虚逐子:和老方一向有良好合作的中青报,发这种不平衡的报道是什么意思?
12月20日 21:05

回复@吉四六:石扉客后来用了真名我才理他的,何来匿名采访?他希望我保密,我又没答应,何来有约在先?即使有约他骂我是病人还用得着守吗?我不过觉得没必要公布姓名而已。 //@吉四六:有些方粉也是sb,@石扉客 与@方舟子 在约在先,都不公开此人姓名,又是匿名采访,又何来借刀杀人?
12月20日 21:08

1999年我就笑过一位邪教教主把光年当时间单位,其学物理的弟子教育我说,根据爱因斯坦相对论时间即是空间空间即是时间,在上层次的人看来距离单位就是时间单位。供某些媒体记者学习。
@重庆老牛:看@方舟子 与某些媒体记者的言辞来往,发觉他的逻辑思维能力太强了,一般人哪里挡得住哦,更不用说诸如@CCTV宋阳 那样连光年是距离单位而不是时间单位的人。
12月20日 21:22

伟大的《武汉晚报》“一周文娱时评”宣布我败了:“正如饭局上,祸从口出,玉亦从口出,再如斗士方舟子,成在骂人,败亦在骂人。”这媒体人不仅当运动员,还当裁判员,真是吓死人了。
12月21日 14:16

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周志强在东方早报发表影评称:“作家方舟子这样戏谑《让子弹飞》:‘姜的牛逼之处,在于这片美国粉见华盛顿,改良派见改良,革命派见革命,民粹们见民粹,屁民见救世主……各派都喜闻乐见觉得替自己说了话。’”周教授把蒋方舟当方舟子了吧?让人以为我看中国电影,还说脏话。
12月21日 14:27 来自新浪微博删除|转发(1393) | 收藏 | 评论(931)

原来你就是去“辱骂”赵记者逼她拉黑的“方粉”之一呀,这就是你的不对了,怎么又去教人生导师如何做人呢?害得我还要承担管教不言的责任。
@三思柯南:@财新赵何娟 说“不拉黑你看你没有突破底线”,当我指出她所说的“没有媒体和媒体人利用媒体公器参与此事,属个人行为”不实之后,我立刻不能在她的微博上发言了。莫非我指出事实是突破了底线……?
http://ww3.sinaimg.cn/large/6a59b68ftw6dcjbpdgvc1j.jpg
12月21日 16:53

《大象为什么不长毛》入围新京报“2010年度好书”。候选理由:方舟子的科普专栏文章合集,在一个探索新知的时代,大声疾呼科学常识,并给读者带来科学的乐趣。趣味盎然之外,更着力于科学精神的传播。http://sinaurl.cn/hbBrSS
12月21日 17:09

看看和我的名字捆绑在一起的那些词汇,有点怪异:“方舟子 恐吓电话”“方舟子 保镖”“方舟子 神农架野人”“方舟子 骂战”“方舟子 解酒大力丸”……
@百度新闻:【2010年百度新闻搜索榜之十大新闻人物】第四名:@方舟子 http://sinaurl.cn/hbBNNV 原文转发(87)|原文评论(42)
12月21日 17:49

你不会也是文学院教授吧? //@Bigli1975:开始加围脖的时候看到蒋方舟的脑海就出现了方舟子所以就加了。后来发现这个方舟子怎么说得都那么没劲啊,才发现自己加错了,于是加了方舟子,删除了蒋方舟
12月21日 18:03

前几天去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城市零距离”录了一小时关于关于学术打假的节目,明天早上八点到九点播出,调频为FM1073和AM1026。堵车的时候不妨听听。
12月21日 19:19

东方早报是柿油派的吧,怎么和乌有之乡文革派一起搞美国阴谋论了?“阿根廷转基因悲剧”谣言早辟过了,不会找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报告看看?把孟山都当转基因上帝之前,先去了解转基因抗虫棉在中国的历史,看孟山都品种如何被国产品种打败的。
@时代周报李铁:以前识别一个人的智商,我喜欢问他对中医的看法,现在我有了一个新工具,就是关于转基因食品的看法。如果有人要加我粉丝,请先读东方早报的这篇文章,http://sinaurl.cn/hb11WE,如果你不觉得作者是傻帽,你就不用加我了。谣言止于智者,请各位别在我这里撒播关于转基因的谣言了。
12月21日 19:26

回复@ronaldfree:How&Why美国经典少儿百科几个月前就出了,第一次印刷的已经卖完,刚刚加印了。去网上书店搜搜看。 //@ronaldfree:老方翻译的那套美国少儿百科年底会不会出啊?我等着买来送给几个小朋友啊。都答应了,到时候买不到就不好交差了
12月21日 19:44

这个是直播的。
@北京新闻广播:今天的《博闻天下》两个话题:@司马平邦 说《让子弹飞》 @方舟子 质疑古代地动仪 博闻天下QQ群号(59116772) 节目收听地址:http://sinaurl.cn/hcMW3 选择新闻广播。 北京新闻广播《博闻天下》节目播出时间:每晚21:20,播出频率:北京新闻广播AM828,FM100.6。
12月21日 20:14

东方早报的编辑为此向我道歉了。不看中国电影不说脏话还有人认为装高尚脱俗?现在的高尚脱俗标准这么低了?有些字词是不适合出现在大众报纸上的,跟国外大报学学吧。
12月21日 20:27

方舟子妻《新闻业务探讨:转发微博需不需要动脑子?》http://sinaurl.cn/hbrjzw
12月21日 21:22

分不清造谣和当事人家属发布信息的区别的人也能在电视台混,莫非是要大家把贵台的新闻都当成谣言看待? //@冰眼看世界:当年方同学被打的时候,我也转帖了,那时方夫人怎么没跳出来告诉我们转发微博时需不需动脑子?那时警方也没有下定论哦。这个也涉及方的名誉问题哦。
@方舟子:方舟子妻《新闻业务探讨:转发微博需不需要动脑子?》http://sinaurl.cn/hbrjzw 原文转发(693)|原文评论(1515)
12月22日 17:08

但方是民表示,他更希望当局——如科技部、卫生部和教育部采取更加系统的工作遏制学术不端,而不是他和他的网站。“但是他们做的太少了。”他说。——英国《化学世界》报道:学术纷争引发血案 http://sinaurl.cn/hbgmbs
12月22日 17:23

这种极品经典策划书谁伪造得了啊? //@乔同舟:真的假的?
@方舟子:《南方人物周刊》采访方舟子策划书 原文转发(1749)|原文评论(1162)
12月22日 17:33

但方是民表示,他更希望当局——如科技部、卫生部和教育部采取更加系统的工作遏制学术不端,而不是他和他的网站。“但是他们做的太少了。”他说。——英国《化学世界》报道:学术纷争引发血案 http://sinaurl.cn/hbgmbs
12月22日 17:23

成都商报记者走访了肖的老家湖北赤壁市得知,其高龄父母至今仍不知肖传国入狱一事,家中的电视等能获知新闻的渠道,均被家人“控制”。肖传国一家七口,一个弟弟,三个妹妹。其父曾是副县长,在纪委书记的位子上退休,而其弟弟现任咸宁市公安局副局长……http://sinaurl.cn/hbQbAe
12月22日 17:43

有意思的是,成都商报同时配发了批评该报道的短评:“如果将方舟子挨的那一锤子,仅仅记在肖传国身上,如果把肖传国案仅仅定义为方肖二人的个人恩怨,这轰动2010年的学术大案,就会成为一场闹剧。”http://sinaurl.cn/hbQLFw
12月22日 17:55

回复@叶铁桥:杨智的案子这个月初判了,获刑13年。 //@叶铁桥:转发此微博:肖传国的一个妹夫是黄石理工学院副书记杨智,因受贿被抓,庭审中是肖锤子做的辩护人
12月22日 17:58

回复@高汉明:你这个人真厚道,成都商报公开登的报道,还能怪到我的做人凌乱。 //@高汉明:方舟子整这个就不厚道了,做人不能太凌乱。
12月22日 18:06

当年黎宛冰还在北京青年报当编辑的时候,为她那位要和我打赌文明自杀的“哲学家”父亲助拳,滥用职权刊登骂我的长篇文章,好像为此受了处理。现在也当上领导了?真有出息。
@网好燃:围观盛大文学研究所所长@黎宛冰 ,此女是极品啊。TO@方舟子
http://ss10.sinaimg.cn/orignal/47406879h8bd32d90dec9&690
12月22日 18:12

举例不当,洛杉矶市政府还真就在高楼林立的市中心,而且是一座非常气派的高楼,洛杉矶的地标之一。不信请看:http://sinaurl.cn/hbQo7e
@石述思: 记得第一次去美国加州参观的时候,一起的有我国最牛的党报记者,接我们的车驶入高楼林立的洛杉矶市中心的时候,大家都有说有笑,只有该记者凝眸远眺,神色焦灼,沉默不语。美国朋友问:你找什么捏?他答:市委市政府在哪?众皆绝倒。
12月22日 19:35



甜蜜的谎言

23 12 2010年

什么是蜂蜜呢?这个问题似乎很简单,是蜜蜂采集花蜜酿造出来的甜味物质。蜜蜂把花蜜吸到它的第二个胃——“蜜胃”里面,在那里进行消化(让花蜜中的蔗糖大部分转化成果糖和葡萄糖),回到蜂巢吐出来,让水分蒸发、浓缩,这样,原来很稀的(含水分大约80%)、容易腐败的花蜜就转变成了很浓的(水分少于20%)、可长期保存的蜂蜜。那么,如果我们用人工的方法,制造出一种成分与蜂蜜一模一样的东西,能不能也说它是蜂蜜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需要知道蜂蜜的化学成分,看里面有没有什么特别的东西。

其实蜂蜜并不神秘,基本上就是高度浓缩的糖。蜂蜜除了水分,剩下的几乎都是各种各样的糖。蜂蜜的成分会有变化,但大同小异,一次典型的测量结果是这样的:水占17.1%,糖占82.1%,蛋白质占0.3%,其他成分不到1%。其他的成分包括有机酸、矿物质、芳香物质、色素等,它们虽然很少,但是决定了不同种类的蜂蜜的色泽、香味、口味的差异。

糖类包括多糖(例如淀粉、纤维素)、低聚糖(例如蔗糖、麦芽糖)和单糖。蜂蜜中的糖主要是两种单糖:果糖和葡萄糖,它们的含量差不多,果糖略多一些(果糖占大约38%,葡萄糖占大约31%)。其他的糖类在蜂蜜中很少。

我们的消化道只能吸收单糖。食物中的糖被消化后,最终都变成了单糖才被吸收进人体。我们平时吃的蔗糖是一种二糖。一分子的蔗糖消化、分解后变成一分子的果糖和一分子的葡萄糖。给蔗糖加上强酸或强碱,也能把它分解成果糖和葡萄糖,再加上苯乙酸酯等“蜂蜜香精”,几乎就和蜂蜜一样了。这样做成的假蜂蜜成本比较高。还有更便宜的制造假蜂蜜的办法。玉米、大米中的淀粉分解变成葡萄糖,其中一部分葡萄糖再经葡萄糖异构酶的异构作用,形成果糖。这样获得的产物同时含有果糖和葡萄糖,所以把它叫做果葡糖浆(又叫高果糖浆)。最常见的果葡糖浆含55%果糖、42%葡萄糖,二者比例很接近蜂蜜,色泽、香味也接近蜂蜜,加上蜂蜜香精、色素、增稠剂,几可乱真,完全能够做到符合国家蜂蜜标准,通过检测成为合格的蜂蜜产品。市场上的假蜂蜜主要就是用果葡糖浆做的,它的成本只有蜂蜜的十分之一。

市场上卖的蜂蜜大部分是这种假蜂蜜或在真蜂蜜中掺了假。有一则报道称,中国原蜜产量每年仅20多万吨,而且还要出口,而市场上每年卖出的蜂蜜有80多万吨。据此估计,市场上假蜂蜜占了7成以上。假蜂蜜泛滥的问题最近引起了媒体的关注。有专家接受记者采访称:“蜂蜜之所以会对人的身体有好处,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蜂蜜是一种单糖,因而更容易被人体吸收,这也是国家标准中不允许在蜂蜜产品中添加糖类和代糖类物质的原因所在。而这些蜂蜜添加用陈米熬制的‘果糖’,价钱是低了,但营养价值直线下降,甚至还可能对消费者的身体造成不良的影响。”“被黑心业者这么一搞,蜂蜜的营养价值不但没了,还可能让消费者越吃越胖。”

只要有生物化学常识,就可以知道这些在全国性媒体上广为传播的专家说法纯属无稽之谈。用来假冒蜂蜜的“果糖”(即果葡糖浆)同样也是单糖,和蜂蜜中的单糖成分是一样的,它们的营养价值不会不同,对身体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也不会有差别,例如都可能让消费者越吃越胖。

不仅果葡糖浆的营养价值与蜂蜜一样,蔗糖、淀粉等其他糖类的营养价值也和蜂蜜一样,因为所有的糖类最终都会被消化成葡萄糖和果糖被人体吸收,也就是说,它们在消化道里实际上都变成了“蜂蜜”。有人说,蜂蜜是单糖,能不经消化就被人体吸收,不是更好吗?且不说其他食物中也有能直接被吸收的单糖(例如水果中的果糖),即使是需要消化才能吸收的糖类也并不因此就更不好,因为一个正常人消化糖类不会有问题,如果有问题就糟糕了,饭也没法吃了,必须靠输葡萄糖生存了。

蜂蜜和其他糖类一样,主要就是给身体提供能量,并没有特殊的营养价值。有人也许会说,蜂蜜除了糖,不是还有其他成分吗?它们就没有营养价值?这些其他成分,例如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不能说没有营养价值,但是它们在蜂蜜中的含量太少,可以忽略不计。有专家称,蜂蜜中的蛋白质是某种特殊功能的酶,对人体有保健作用。即便蜂蜜中真含有这种酶,且不说它的含量极低,作为蛋白质它也会在消化道中被消化掉,而不会直接进入人体发挥作用。所以,有关蜂蜜的养生、保健作用的种种说法,不管是传统所说的“益气补中”、“清热解毒”,还是今人说的改善睡眠、醒酒、提高免疫力、保肝、促进儿童生长发育、促进长寿等等,都没有任何科学依据,否则吃糖也能起到相同的效果。

用低成本的果葡糖浆假冒蜂蜜,是一种欺骗行为,当然应该谴责、惩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它会害人。只要真实标明成分,生产质量有保障,不乱添加东西,人造蜂蜜就是很好的蜂蜜替代品,甚至比天然蜂蜜的健康风险更低。蜜蜂如果从某些有毒植物采集花蜜,就可能让毒素污染了蜂蜜。蜂蜜还经常被肉毒杆菌的孢子污染。孢子会被消化道消化,一般对人无害。但是婴儿的消化系统还不健全,肉毒杆菌孢子就有可能在婴儿消化道中繁殖,导致肉毒中毒,甚至引起死亡。所以一岁以下的婴儿不能吃蜂蜜,但吃果葡糖浆没有问题。天然的东西未必就比人造的好,也未必就比人造的安全。

2010.12.20

(《中国青年报》2010.12.22.)



中国农大副校长张建华是加州美国大学MBA毕业

23 12 2010年

方舟子按:加州美国大学虽然没有西太平洋大学出名,其实是同门。许多中国企业家(例如霸王洗发水的老板)买它的文凭贴金倒也罢了,怎么名牌大学的领导也花这冤枉钱自降身价呢?

http://www.cau.edu.cn/home//jieshao/zjh.htm

张建华:男,汉族,北京市人,1960年1月出生,1983年2月参加工作,1985年1月入党,加州美国大学MBA毕业,研究员。
1979.02-1983.02北京农业大学农学系学生(本科)
1983.02-1995.08北京农业大学工作 任实验室管理处副处长,基建处常务副处长,处长
1995.08-2002.07中国农业大学基建处处长,西区后勤处处长.
2002.07-2005.07中国农业大学副校级干部,新疆农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2005.07-2008.04 中国农业大学烟台校区(筹)校长(副校级)
2008.04至今 中共中国农业大学党委委员、常委、副校长



2010,不应忘掉的这些字:诚

23 12 2010年

2010-12-22北京晨报

方舟子:

2010年对我来说是丰富多彩的一年,回想起来应该是独特的一年。遇到了很多事情,好事也有,坏事也有。出了一本书,打了很多假,也被人打了。

首先是感受到了微博的力量,从对唐骏打假开始,后来一连串的打假都是从微博上发现的,也是从微博上开始的,可以说是丰富多彩,在这个信息流动非常畅通的时代,不仅仅是传播的快速,同样很多东西也都无法隐瞒。

倘若将我遇到的这些事情联系起来,它们其实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和诚信有关,像假学历、假产品、假论文等。可以说,现在的社会正处在一个诚信缺失的时代,很多原本应该更有诚信的名人,偏偏却没有诚信。而且诚信危机不仅仅是名人的事情,也不仅仅是个别人的事情,而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面临的问题。产生这种危机的原因很多,有社会的、教育的、个人的……

危机之下,同样应该有解决的渠道,那就是应该建立一个社会的诚信体制,不仅仅是观念上的,还应该是制度上的,诚信者应该获得尊敬和承认,不诚信者应该得到惩罚,付出代价,这样大家才会讲诚信。



视频:方舟子获2010知识中国年度人物颁奖

23 12 2010年

http://video.sina.com.cn/v/b/44034057-1468424043.html



英国《化学世界》:学术纷争引发血案

22 12 2010年

贾鹤鹏 贺涛/ 北京报道

英国《化学世界》2010年10-12月号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HUST)一名泌尿外科教授因寻衅滋事罪终审被判入狱,引发了维护中国学术界纯洁的强烈呼声。  

11月8日,华中科技大学肖传国因雇凶殴打“打假斗士”方是民(笔名方舟子)和《财经》杂志的科学编辑方玄昌,被北京中级法院判处拘役5个半月。  

量刑过轻使两名受害人高度不满,而肖传国的律师则认为他不应被认定有罪,不应被监禁,因为这次袭击并没有严重到构成犯罪。随着这次争论的升级,中国的学术道德越来越受到关注。

“我们的学术道德到了最危险的时刻。”长沙中南大学校长黄伯云在11月初中国科学技术协会(Cast)召开的年会上表示。

残忍袭击

方玄昌被打事件发生在6月,2名挥舞钢棍的男子打裂了他的头部,深至颅骨,导致他流了将近两升的血。两个月后,方是民被铁锤和辣椒水袭击,但他只受了轻伤就幸运地逃脱了。  

9月21日,北京警方宣布,凶手已被拘留,涉嫌雇佣他们的主犯为肖传国。

事情的起因要追溯到几年前。2005年9月,方是民发表了一篇文章,质疑肖传国的中国科学院(CAS)院士候选人身份。他在文章中说明,中科院院士要求必须在中国全职工作,但肖传国同时在华中科技大学和美国纽约大学医学中心就职。

方是民在成为专门揭露和批判学术不端行为的专栏作家之前,曾获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生物化学博士学位,他还称,肖传国夸大了他的学术成就,包括将会议论文集中收录的报告作为他的国际论文。

肖传国的出名主要归功于其大胆的手术,他通过重建病人的神经系统部分从而使其重新获得控制排尿的能力,他的病人主要是瘫痪患者或者其他的因神经机能障碍影响了排尿能力的人。但是,方舟子质疑这一成果,认为几乎没有证据支持这一手术是有效的。

随后,方玄昌针对肖传国事件展开调查,并在2009年的《中国新闻周刊》和《科学新闻》杂志上发表文章。方玄昌曾是《中国新闻周刊》的科学编辑和《科学新闻》杂志执行总编辑。

2006年,武汉法院判决方舟子侵犯了肖传国的名誉权,华中科技大学正是坐落在武汉。然而,2007年,北京中级法院判决方舟子批评肖传国的文章只构成正常的学术批评,法院不应做出法律评判。2005年末,中科院院士投票反对肖传国入选院士。

同时,方是民继续质疑肖传国。2009年末至2010年初,方玄昌和其他记者发表了一系列的调查性新闻报道批评肖传国的肖氏反射弧。  

据警方透露,肖传国在2010年初开始计划行凶,他花了10万元(1.5万美元)来雇佣打手。但是,肖传国在法庭上说,他只是想给方是民和方玄昌点小教训,而不是像他们俩说的那样打得头破血流甚至是雇凶买命。

科技体制

这起事件从学术争论升级为雇人袭击,促使中国的公众和学者们都呼吁在科学界建立一个更好的体制。  

“我希望这个案件能够成为解决学术不端问题的好契机。”《科学》杂志总编辑布鲁斯·艾伯茨(Bruce Alberts)在十月中旬访问中国期间表示。

Alberts表示,提高学术道德的关键在于建立一个系统,及时地调查涉嫌学术不端的文章,同时惩罚造假者。  

11月中旬,中国科技部长万钢在上海召开研讨会上表示,科技部将对学术剽窃和学术造假采取零容忍的态度。  

2006年,科学技术部成立科研诚信建设办公室。其他的政府机构也纷纷效仿这一做法,比如教育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  

不过,方是民表示,这不太可能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反复宣称零容忍无济于事,关键是要制定有效的惩罚措施。现在越来越多的学术不端事件被曝光,但只有少数人得到真正的惩罚。”  

方是民的网站以揭露和批判学术不端行为和伪科学著称,在他的网站上,过去十年中指控学术不端行为的事件超过1000个,但是只有很小的一部分被正式调查,而且通常这一小部分还是由媒体首先报道的。

11月初,卫生部发言人针对肖传国案表示,尽管他已经对4000多名患者实施手术,但他的“肖氏反射弧”并没有得到商业化运作的许可。  

“但在此之前并没有该禁令,尽管我和媒体反复地报道手术的后果很严重,不断地向卫生部陈述这个情况。”方是民告诉《化学世界》。  

科学警察

虽然政府很少对方是民等人指控的学术不端行为展开调查,但方是民自从被袭以来,他本人就被公众尊为英雄。  

但是一些人,主要是学者,质疑方是民反对学术不端行为的努力,称他没有能力判断他专业之外的学术领域,以及指责他对中医的坚决否认。

“方等人反对学术不端的努力隐藏了中国科学真正的问题,那就是缺乏真正创新性的研究。我们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到酝酿着创新的科学和教育系统来。”一位不愿具名的清华大学的科学家表示。

但方是民表示,他更希望当局——如科技部、卫生部和教育部采取更加系统的工作遏制学术不端,而不是他和他的网站。“但是他们做的太少了。”他说。

Academic controversy leads to bloodshed

By Hepeng Jia and Tao He/Beijing, China

Chemistry World 2010 October-December

The imprisonment of a professor of urology after attacks on critics at has led to louder calls to shake up China’s academic community.
On 8 November, Beijing’s Intermediary Court sentenced Xiao Chuanguo of Wuhan-based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UST) to five and half months’ imprisonment for hiring thugs to assault an outspoken science fraud buster - Fang Shimin, who goes by well-known pen name Fang Zhouzi - and Fang Xuanchang, science editor of Caijing Magazine.
The two victims are highly dissatisfied with the slight penalty, while Xiao’s lawyer argues he should not be found guilty and imprisoned because the attack was not serious enough. Accompanying the debate is an increasing concern surrounding academic ethics in China.
‘It is a dangerous time for academic ethics,[in China]’ says Huang Boyun, president of Changsha, China-based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China Association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ast) in early November.
Bloody attack
The assault against Fang Xuanchang took place in June, when Fang’s skull was cracked by three men brandishing steel sticks. He lost nearly two litres of blood. Two months later, Fang Shimin was attacked with hammer and chili water, but luckily escaped with only minor injuries.
On 21 September, Beijing police announced that the attackers had been detained and the individual suspected of hiring them was identified as Xiao.
A festering wound
In September 2005, Fang published an article criticising Xiao’s candidacy for membership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AS). In it he explained that CAS members must work full-time in China, but that Xiao worked both at HUST and New York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 in the US.
Fang, who obtained his PhD in biochemistry from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in the US before becoming well-known in China after starting a website to expose scientific misconduct, also claimed that Xiao had exaggerated his academic achievements by including presentations listed in conference proceedings among his international publications.
Xiao is mainly famous for his bold operation to rebuild sections of patients’ nervous systems to return the ability to control urination to those who were paralysed or suffered some other neurological complaint that affected this ability. But Fang questioned the achievement, saying there was little evidence supporting the use of the procedure.
Fang Xuanchang then led investigations into Xiao’s case published in China News Weekly in 2007 and Science News Magazine in 2009, where he had been science editor and executive chief editor respectively.

In 2006, a court in Wuhan, where HUST is located, ruled that Fang had libelled Xiao. In 2007, however, Beijing Intermediary Court ruled that Fang’s articles against Xiao constituted normal academic criticism, and the court should not be involved in the debate. CAS members voted against Xiao joining the organisation in 2005.
Fang Shimin, meanwhile, continued to question Xiao’s claims, and a series of investigative news articles criticising Xiao’s medical procedure were published by Fang Xuanchang and other journalists in late 2009 and early 2010.
According to police, Xiao began to plan the assault in early 2010 and he spent Yuan100,000 (US$15,000) to hire the attackers. But in court Xiao said that he only wanted to teach the two small lessons, rather than cause bloody injuries or even murders as claimed by the two.
Academic discipline
This escalation from academic controversy to physical attack in China has caused increased calls among both the public and academics for better discipline in science communities.
‘I hope this case can become a good chance for the fight against academic misconduct,’ Bruce Alberts, editor-in-chief of the journal Science, said during his visit to China in mid October.
According to Alberts, the key to improve academic ethics is to establish a system to investigate claimed misconduct in a timely manner and punish wrongdoers.
Chinese science Minister Wan Gang promised at a symposium in Shanghai in mid November that his ministry will take a zero tolerance approach to academic plagiarism and fabrication.
In 2006, the Minist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t up an academic disciplining office. This facility has been replicated in government departments like Education Ministry,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and CAS.
However, Fang says it is unlikely to have an effect overnight. ‘The key is not to claim zero tolerance over and over again, but to give real punishment. There are more and more cases of misconduct being exposed, but only a few of them get real punishment.’
On Fang’s website, famous for exposing and criticising academic misconduct and pseudoscience, allegations of more than 1000 cases of academic misconduct have been made in the past 10 years, but only a tiny proportion of them – often first reported by media – were officially investigated.
In Xiao’s case, a Ministry of Health spokesperson said in early November that his medical procedure, despite having been carried out on more than 4000 patients, has not been approved for commercial operation.
‘But the ban did not appear before this, despite the media and I repeatedly reporting the poor outcomes of the operation and hyped claims to the ministry,’ Fang Shimin told Chemistry World.
Science cop
While the government has not done enough to vet academics as appealed by Fang and others, Fang himself has been hailed by the public as a hero since being attacked.
But some, mainly academics, question Fang’s efforts against academic misconduct, saying he could not judge academic fields outside his specialism or criticising his firm deni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 efforts against academic misconduct by Fang and others have hidden the true problem of Chinese science, which is lack of real innovative research. The attention should be focused on the scientific and education systems that brew innovations, says a scientist at Tsinghua University, who would not be named.
But Fang says that he would prefer the authorities – such as ministries of science, health and education – instead of him and his website to take more systematic work to stamp out misconduct, “But they have done too little,” he says.



《大象为什么不长毛》入围新京报2010“年度好书”

21 12 2010年

2010-12-18新京报
   方舟子著 海豚出版社 2010年9月
候选理由
方舟子的科普专栏文章合集,在一个探索新知的时代,大声疾呼科学常识,并给读者带来科学的乐趣。书中选择了96个人们容易忽视或被误导的谜题,涉及奇妙的生命现象、有趣的科学发现、鲜为人知的科学史故事和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问题等,趣味盎然之外,更着力于科学精神的传播。
【读者评价】
观点靠谱,装帧有趣,是本少老咸宜的好书。因为方舟子“不问动机,不问态度,只问事实”,所以我们有了一系列靠谱的科普著作,可以和我们的家人,朋友,小朋友分享。我对于努力向大众传播科学,文明和进步,有助于这世界变得更美好一点的人,一向心怀敬意。
———从前以后



方舟子妻:转发微博需不需要动脑子?

21 12 2010年

新闻业务探讨:转发微博需不需要动脑子?
作者:方舟子妻
现在“方舟子老婆”已成网络搜索热词了,关于我的口水越来越多,很多种评论围而绕之,太乱了,看得我眼花。于是贤惠的我决定跳出来说几句,看能不能使“方舟子老婆”低碳点,别再耗费那么多社会资源。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我从来没有公开把有关我职业的那“五个金光闪闪的大字”(语出我单位一前辈)“某某某记者”和方舟子联系在一起。换句话说,我从来没有公开说这个身份的这个人是方舟子的妻子。唯有一次,有好事者把方舟子状告《探索与争鸣》诽谤案时我的证词错字连篇地敲上网,透露了这个身份,但这是我无法控制的,对于方舟子敌人的做人底线我从无奢望。
但是一些无聊的人出于对方舟子满心的关切满腔的恨,掘地三尺挖我的个人信息,还给我编了个非常不靠谱的“年谱”,然后自寻烦恼,声讨并威胁要状告我作为喉舌鼓吹造反云云。嘿,怕这些流言蜚语我当年就不嫁给方舟子了。现在,没有一颗牙齿的李蒙又费劲地以绕口令的方式,翻出我学生时的一篇读书笔记说事,让我终于以“方舟子老婆”+“某某某记者”的名义被出名了,甚至成了娱乐头条。
而娱乐新闻普遍说,本人“处女作”是《网络奇才方舟子》。这种定义是李蒙安在我头上的,没有一个报道、评论或转发的记者去核实一下,这是不是我的处女作。网上一搜便有许多我更早之前发表的作品。我的处女作很早很早以前就发表了,那时我国还没有互联网。仅从“处女作”这一点看,转发和报道的记者有多么草率,简直把别人的名誉当儿戏。
有记者不耐烦地说,不可能任何信息都核实了再转,除非“明天太阳从西边出来”这样的信息才能确定不可转发。那么,核实李蒙造谣微博比拒绝“明天太阳从西边出来”难多少?有几个记者是真正看了哪怕一眼这“吹捧文章”才开始质疑、转发的呢?这篇文章很不难找,2001年7月首发新语丝网站,姓名前面是光的,没带任何机构名称。一看文章第一段的体例、笔法就知道,文章非常学生腔,压根儿就是个读书笔记(为此我曾很嫉妒魔鬼教官几年后写方舟子的《纯净的斗士》),而且第一段就写得很清楚,我在此之前不认识方舟子,写此文的时候面都没见过。
那么,转发微博前做个判断真的费时费力难于太阳西出吗?转发涉及别人名誉的微博前,需不需要动脑子?我的回答是,不用——不仅对“在调查方面受过专业训练的记者”是这样,对非记者也一样。这真不需要高深的理论论述,遵从你日常生活的准则就行。
假如在你的生活中,你听到一个人爆料说,一个向无污点的人品行有问题,你是立刻传播这个信息,还是慎一下,问他证据何在,然后根据证据判断信息是否属实?我不相信一个正常人会选择第一种做法,除非他本人就是谣言爱好者,或者太讨厌没有污点的人,满心盼望他们也脏点,好和自己处于同一道德水平线上。总之,在生活中,坏人才会轻易传谣。
方舟子打假十年,干的都是得罪人的事情,注定永远是被抹黑、谩骂、造谣的对象。他一会是美国特务,一会是中国特务,一会被国安资助,一会被美国财团收买,多少人想查他有经济问题,苦于查来查去就是查不出。揭发他抄袭的人每天都在欢呼自己的胜利,可是不太懂英文的国人也不是那么好欺负的,懂英文的更不是那么好欺骗的。太多被他揭露、危及、批评的人,恨不得拿着放大镜找到他的缺陷和漏洞,好把他打倒。可是这么多年,那么多活蹦乱跳嗡嗡叫的苍蝇就是没机会下一条能茁壮成长的蛆。如此,遇到他品行有污的爆料,是不是更应该谨慎是否是新的谣言?是不是更应该去研究一下这所谓的证据再决定转发否?
再假如在你的生活中,有一个人,他常常造别人的谣言,那么你听到他爆新料的时候,是听听算了甚至不听,还是忙不迭去传播?
如果你把你所供职的单位名称视为“金光闪闪的大字”,你就不会在你的微博上带上V,列上单位名称,然后胡说八道,胡乱转发,让这些大字蒙羞。
李蒙这个记者,狠狠地侮辱了《民主与法制》杂志。作为一个同行,我可怜他。作为一个网友,我蔑视他。作为被他谣言所伤的人,我唾弃他。我不要求李蒙向我道歉,我不屑接受。对没有信誉的人,我选择漠视。您呢?
既然众人那么热衷于炒作“方舟子老婆吹捧方舟子”,那方舟子老婆何妨再暴露一个真实想法:方舟子不仅是奇才,而且是圣人,方舟子是他老婆见过的最理性、干净、悲悯的好人。对于这点,方舟子老婆非常自信。令方舟子老婆不解的是,有些记者竟然和那些日复一日嗡嗡叫的苍蝇一样,非常害怕没有缺点的战士得到普遍认可、支持和推崇,他们把这称为“神化”,于是方舟子即便没有问题也要时不常被“敲打敲打”。
看,被惧怕正义的邪恶追杀,被惧怕正义力量变得强大的媒体敲打,这就是一个匡扶正义的英雄在当今中国的遭遇。用郁达夫《怀鲁迅》中的一段话结尾吧,笑骂任由他人:
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因鲁迅的一死,使人自觉出了民族的尚可以有为,也因鲁迅之一死,使人家看出了中国还是奴隶性很浓厚的半绝望的国家。(完)




评“方舟子定论“坑师案”被质疑“有欠谨慎””

21 12 2010年

方舟子按:《中国青年报》法治社会版的这篇报道的倾向性非常明显。一、我从未用过“坑师”这种说法,何来定论。二、这篇报道没有提供任何新证据,记者未作任何调查取证工作,目的就是为了质疑我。找的网上评论全是质疑、批评我的,作为评论员的张鸣也是以前被我批评过的,并不中立。连起码的平衡都不顾了。三、没提杨先生最近发表的两篇文章中表达了对邓的所作所为的不满。我是看了杨的文章才为杨打抱不平的。其实在邓获奖后这三年多杨与邓形同陌路,已能说明问题了。四、邓提到的证据,例如《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获奖名册》,我早就回应过了:那是后出的。五、我并不是“轻信网上传言”,而是找了能找到的公开证据。我列的其他证据,例如《武汉大学获得教育部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览表》中只有邓晓芒的名字,报道中也没提。
下面是我接受王梦婕电子邮件采访的全文,可看看报道中是怎么取舍的。
1、您如何看待邓晓芒的“坑师案”?认为此案是否属实?原因何在?
从杨先生近期写的文章透露出来的信息,以及公开的资料看,我认为邓是有问题的。具体的问题我在此前的文章中都已经说了。此事如果要水落石出,你们最好去采访一下杨先生和其他相关人员,查查当时申报的原始材料。
2、对于邓晓芒发布的《公开信》,您已在博客和微博上做了回应。请问截至目前,您是否坚持自己先前的回应?是否有新的观点可以补充?
目前没有什么新证据能让我改变看法,也没有什么补充的。
3、有一部分网民评论,您在认定此事时“态度不够严谨,虽可大胆假设,更须小心求证”,您如何评价这一评论?
我根据能够掌握的公开资源做了查证,比如当时教育部公布的获奖名单。我见到邓在网上出示的获奖证书照片,说是上面有杨先生的名字。我想问一句,杨先生手上有获奖证书吗?
4、对邓晓芒《公开信》中提到的“学术打假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特别是对无权无势的无名之辈”的忠告(原文为:学术打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当年打学霸陶德麟评奖的假,是搜集了足够扎实的证据才成功的,尽管陶某人是武汉大学前校长、时任湖北省社联主席,但这至今是一桩铁案。而对于那些既无头衔又无权势的人,您要打假必须更加谨慎,因为他们往往没有造假的条件,而且在受到伤害时更加没有保护。),您如何评价?请详细谈一谈这个问题。
邓是大牌教授,支持者众多,也受到学校支持,把自己等同于无权无势的无名之辈未免太虚伪。学术打假不管针对的是谁,都需要谨慎,都要有理有据,有错必纠。我打假打了十年,经手的案件有一千起左右,其中涉及的有大人物,有无名之辈。我的打假经验比邓丰富得多,这方面的声誉也比邓高得多,无需只打过一起假的邓来教训我应该如何打假。如果有谁觉得比我更会打假,我可以把担子交给他试试。
5、最后,您认为当前中国的“学术打假”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呼吁扎实的打假作风和平和的讨论心态,是否必要?
揭露造假要扎实,要讲证据,这是我们一直在做的。但是揭露造假不是学术讨论,不必非要“平和”。由个人力量进行学术打假,精力和资源有限,不够权威,不是规范的做法,是制度缺失时的无奈之举。
民间力量“主刀”学术打假不容易
方舟子定论“坑师案”被质疑“有欠谨慎”
实习生 王梦婕 本报记者 李丽
中国青年报 2010-12-20
    2007年9月,有网友匿名发文称,时任武汉大学哲学院教授邓晓芒(现任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教授——编者注)在以其译作《康德三大批判新译》申报教育部第四届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时,故意省略了该书的校对者、邓的恩师杨祖陶教授的名字,以个人译作的名义申报并获得哲学类一等奖,独吞了荣誉和奖金。这被称为“坑师案”。
    今年11月1日,素有“打假斗士”之称的方舟子在微博上引用网上说法,认定邓晓芒“坑师”。11月8日,邓晓芒发表《邓晓芒给方舟子先生的公开信》(以下简称《公开信》),否认“坑师”,并称打假应有足够扎实的证据才能开口,方舟子在此问题上“明显有欠谨慎”。
    12月18日,方舟子和邓晓芒分别接受了中国青年报记者的采访。尽管两人仍然坚持己见,但都认为“学术打假并不容易”。
    “坑师”与否,仍然存疑
    《公开信》称,由于教育部规定只能以第一作者申报,因此邓晓芒在申报表中将杨祖陶列为“合作者”,并在提交前“由杨老师夫妇过了目”。至于“独吞奖金”,信中披露,此次奖项教育部并未发奖金,而是由武汉大学把奖项作为业绩分,折合4万元,是对半分,分别打在邓、杨的账户里的,“有案可查”。邓晓芒还随信贴出奖状照片,上面印着“邓晓芒译,杨祖陶校”。
    “这足见共同获奖的是两人,方舟子说我独吞荣誉和奖金,没有令人信服的依据。”邓晓芒说。
    11月9日,方舟子在博客中回应《公开信》时坦承“没看到获奖证书是怎么写的”,不过,“当年教育部发布的《获奖名单》中,获奖者只有邓晓芒一个人。”
    “这是根据能够掌握的公开资源做的查证。”12月18日,方舟子解释称,“从杨祖陶先生近期写的文章透露出来的信息,以及公开的资料看,我认为邓是有问题的。”
    方舟子说,前一届优秀成果奖,邓晓芒就是与别人一起得的奖。这届《获奖名单》上,也有多人获奖的情况,“为何别人能多人获奖,你的就不能?”
    记者查阅教育部2006年和2005年的评奖通知发现,申报要求不尽相同。在2006年的“申报资格”一栏中,确有规定要求“合作研究成果必须由第一署名人申报,未经第一署名人本人提出申请的成果,不予受理”。而2005年此栏中只规定了“合作研究成果第一署名人,必须是高校教师和研究人员”,对申报人数没有限制。
    邓晓芒认为,方舟子误读了《公开信》。虽然当年教育部规定只准一人申报,但并不排除在公布时会把合作者列入,实际上确实不止一种渠道公布了《获奖名单》,“我手头就有一本精印的《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获奖名册》,一等奖哲学类中列的就是我和杨祖陶两个名字。”邓晓芒说。
    “他在没有找到最重要的证据的情况下,仅凭一份网上容易搜获的《获奖名单》和网上对杨祖陶先生想法的个别猜测,就认定我‘独吞荣誉’,是说不过去的。”邓晓芒说,“现在获奖证书已经在网上发了,他为什么不去找一下呢?”
    对此,方舟子回应称,“我见到在网上出示的获奖证书照片,说是上面有杨先生的名字。我想问一句,杨祖陶先生手上有获奖证书吗?”
    “只要杨祖陶先生出来明确说句话,事情就会水落石出。”邓晓芒说,可“三年多来,我们几乎没有联系。我不知道杨祖陶先生怎么想的,他也从来没有直接对我说过。”
    受邓晓芒委托发布《公开信》的王里先生证实,杨祖陶先生至今对此没有过明确说法。“只听说杨先生年事已高,听力视力不济,不便打扰,所以不能提供更多的信息。”记者试图联系杨祖陶先生,但截至发稿,没有得到回应。
    “目前没有什么新证据能让我改变看法,也没有什么补充的。”方舟子说。至于奖金,“如果邓晓芒所说属实”,他愿为自己“引用别人的说法”称他“独吞奖金”而道歉。
    方舟子在成为另一种“权威”?
    方舟子与邓晓芒两人各执一词,真相越辩越迷离。中国人民大学政治系教授张鸣评价称,这从某种程度上说正是中国学术打假尴尬现状的缩影。
    “目前中国的学术打假生态是,学界自身缺乏自律的共识,学术道德委员会等官方机构‘不作为’,因此,当遇上学术造假时,本该由学界和官方共同来做的打假事业,就无可避免地落到了‘民间人士’身上。”
    邓晓芒在《公开信》中提出“学术打假并不容易,尤其是对无权无势的无名之辈”之语,似乎正反映了在民间力量“挑大梁”的阶段,无论打假者还是被打者都难免遭遇苦衷。
    邓晓芒告诉记者,自己所称“无名之辈”泛指没有行政头衔和权势地位的普通学者,自己也是其中的一员。“相对有权有势的‘学官’,这批人显然属于‘软柿子’,他们在遭到一些无名攻击之后,在洗刷罪名和对抗反击上,都相对弱势得多。”
    邓晓芒认为,方舟子认定其“坑师”,与他的打假思路有关,是轻信网上传言,疏忽大意所致。
    在邓晓芒看来,学术打假需要“铁证”,必须搜集、掌握了全部的文件材料,清楚了每一步的运作程序后,拿出人证物证,让“被打者”在证据面前无可辩驳。
    方舟子在微博上认定邓晓芒“坑师”,并在收到《公开信》后仍坚持先前的判断,也引来部分网友质疑。“对事情有疑问,提出自己的疑点,本身没有错。但是千万不要轻易下结论,即便认定不公平,拔刀相助,那拔出的‘刀’也应当是事实。”网友“陶北”干脆表示:“打假有风险,取证须谨慎。”
    王里表示,学术打假涉及他人名誉,因此在打假者提出问题时,必须要掌握环环相扣的完整证据链。网友“近智远明”还质疑,方舟子在回应《公开信》时曾有“如果邓晓芒所说属实”等语,“但是,查明是否属实不正是打假的基本工作吗?”
    十余年来,方舟子已是誉满全国的“打假英雄”。网友Joker担心:“方舟子本是反‘权威’的,但现在是否又变成了另一种权威?”
    对此,张鸣表示,方舟子作为“打假斗士”一贯仗义执言,即使有时候结论不够权威,但在公众中的影响力却不容小视。“方舟子认定邓晓芒‘坑师’,态度应该更加慎重一点。”他认为,方舟子至少应该先查到评奖材料的原件、获奖证书并与杨祖陶老师核实之后,再发表意见。“这样会减少‘误伤’的概率,也是对他人起码的尊重。”
    民间力量挑大梁有局限性
    然而,在民间力量挑起学术打假大梁的背景下,“要求无权无势的民间人士在打假前先做成‘铁案’,未免强人所难。”张鸣同时说,“方舟子虽然影响力大,但他毕竟属于民间人士,在‘学官’力量强大的环境里,要一个单打独斗的人做成‘铁案’,阻力可想而知。而且,从法律层面讲,还有可能违法。”
    “学术机构像现在一样瘫痪不起作用的话,任何指控和争论都容易变成口水仗和派别斗争。”邓晓芒也如此说。
    张鸣表示,由于中国的学术打假目前主要靠民间力量,这注定了打假手段往往比较“生猛”,由于缺乏相对准确的信息来源,得出的结论也“不那么准确”,行为方式也比较难约束,因此,难免呈现出“一团乱”的打假局面。
    方舟子也坦言:“由个人力量进行学术打假,精力和资源有限,不够权威,不是规范的做法,是制度缺失时的无奈之举。”
    至于当前应如何去做,王里呼吁扎实的打假作风和平和的讨论心态,“这是所谓学术打假的最基本素质。”
    方舟子则告诉记者,揭露造假要扎实,讲证据,“但是揭露造假不是学术讨论,不必非要‘平和’。”邓晓芒教授在这一点上认同方舟子的看法,他表示,当前既然仍是以民间力量为主来进行打假,那么就应该肯定它的正面作用。邓晓芒还表示,网上信息正是民间打假的重要渠道。
    “民间打假有它难以克服的局限性,比如在打假者的学术水平、认证资质、中立性和公信力上,都可能有所欠缺。”张鸣提出,要让中国的学术打假路走得更稳健,可借鉴国外治学的经验,在当前学界中培育出一个拥有共同是非观和学术道德底线的“学术共同体”,是一条可行的途径。
    在国外高校的“学术共同体”内,对于学术造假问题的认定和处理,已经有了一套比较成熟的运作规则。“对学者来说,一旦抄袭的文章被公布,学者往往要承受巨大的声誉损失,并从此难以在‘共同体’内立足。”张鸣说,“即使他狡赖,‘共同体’内也有校务委员会等机构来负责仲裁,由专家来负责认定。一般不需司法力量介入,就能比较平和、公允地处理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