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赏二十万元征寻方舟子遇袭案线索

9 09 2010年

2010年8月29日(星期日)下午17时许,在北京市石景山区鲁谷南路七星园小区外面发生了一起袭击案件。两名青年男子先后使用喷射气雾、铁锤追打的方式向多年来揭露各种造假、被称为”打假斗士”的方舟子袭击;受害人遇袭后速向马路对面方向跑去,及时摆脱了凶手的进一步追击。

上述案件已由北京市公安局立案侦查。为征寻案件线索,协助警方侦破,受害方特委托北京华欢律师事务所公开悬赏如下:

目击证人或知道案件背景信息的知情人士,能够提供破案线索、指认凶手或凶手雇主,因其协助警方工作导致案件侦破的,将获得人民币二十万元的赏金。如果有多名破案有功人士,将分享赏金。

目击证人、知情人士请与悬赏方联系。

悬赏方联系电话:010-57155096、13901322991

电子邮箱:admin@dajiajijin.org    联系人:彭先生

特此公告!

北京华欢律师事务所

2010年9月9日



小龙虾恐慌

8 09 2010年

    近年来“麻辣小龙虾”成了风靡全国的一道名菜,有的城市甚至还出现了小龙虾一条街,坐在沿街一字摆开的大排挡,边喝着啤酒边啃“麻小”,是炎热夏天的一种享受。伴随着小龙虾风靡的,是一些关于它的谣言。其他名菜都没有享受这种待遇,不知是不是小龙虾恐怖的外形引起的联想。

    一种在网上流传甚广的说法据称来自日军解密档案,说的是中国过去并不出产小龙虾,二战时期侵华日军生化部队因为要处理大量的尸体,才从日本引进小龙虾,担任起水体清洁的工作,“靠着疯狂摄食中国人未火化完全的尸体在中国大陆生存了下来”,听上去令人恶心和愤慨。

    小龙虾(中文学名克氏原螯虾)是一种淡水螯虾,的确不是中国原产。它原产北美洲,在1918年作为牛蛙的饵料由美国引进日本,在1929年又由日本移植到中国南京地区。此时日本还未发动侵华战争,引进小龙虾当然不是用来处理尸体,而是作为食物、鱼饵引进的。

    小龙虾的生命力非常顽强,靠水中腐败的植物和小动物为食,食性广,不愁找不到吃的,在多种水生环境中都能生存,甚至在比较肮脏、受到污染的环境中也能存活下来。于是网上有传言称,环境越脏、污染越严重,小龙虾活得越好,因此小龙虾体内富集了农药、重金属等各种环境污染物,国外用小龙虾来处理城市污水,是不吃的,吃了有害健康,只有中国人才傻乎乎地大吃特吃云云。

    小龙虾的确对环境污染的耐受能力比较强,但是不能因此就认为它喜欢污染物、善于富集环境毒素。恰恰相反,很可能正是因为它不容易富集环境毒素,有一套“排毒”机制,才能在受污染的环境中生存。国内研究人员的检测发现,小龙虾肉体内虽然含有多种重金属,但是含量都低于国家标准,而且大部分重金属集中在小龙虾的外壳、鳃和内脏,肉中的含量很低。如果只吃小龙虾的肉,避免吃其内脏(包括很多人喜欢吃的虾黄),就可以大大减少重金属的摄入。

    并不是只有中国人才敢吃小龙虾,非洲、欧洲、澳洲、美洲各国都吃小龙虾,其中美国的路易斯安那州是世界最主要的小龙虾产地和消费地,在当地是一个年产值上亿美元的产业。1987年的统计称,世界90%的小龙虾产自路易斯安那州,其中70%在本地消费。当时中国还没开始流行吃小龙虾,近年来小龙虾的世界格局不知是否发生了重大变化。不过,中国产的小龙虾相当一部分也是出口的,出口量大到要被美国课以反倾销关税。

    这些网络传言不管出于什么用意,似乎对小龙虾的风靡并没有产生什么影响。自7月份以来从南京传出有些人在吃了小龙虾后发生肌肉溶解(医学上称“横纹肌溶解症”),才让许多人吓得不敢再吃“麻小”。最初的报道怀疑是因为商贩用“洗虾粉”清洗小龙虾,而“洗虾粉”含有有毒成分所致。有报道称“洗虾粉”的主要成分是草酸,草酸是一种强酸,酸性是醋酸的1万倍,摄入体内能严重影响身体健康云云。

    草酸并不稳定,在189.5℃时就发生分解,耐不了“麻小”爆炒的高温。不少食物中都天然含有少量的草酸,少量的草酸进入体内并不会对身体产生明显的危害。如果小龙虾外壳还残留着高含量的草酸的话,手、嘴的皮肤、粘膜会被腐蚀,将难以入口。

    如果不是“洗虾粉”在作祟,而是小龙虾本身的问题的话,你可能会想到,在其他大量消费小龙虾的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在小龙虾消费量世界第一的路易斯安那州,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情形呢?有的,在2001年4月,在路易斯安那有9人在同一个地方吃了小龙虾后不久,患了横纹肌溶解症。有很多因素可以引起横纹肌溶解症,例如激烈运动、酗酒、吸毒、服用了某些药物、蜂叮蛇咬、患某些传染病等。但这些因素都被排除了。重金属、农药等可能因素也被排除了。

    最终,这9人被认为患了一种罕见的疾病——哈夫病。哈夫是德文“浅潟湖”的意思,指海岸带由沙洲或珊瑚礁围成的局部海水水域。该病最早于1924年在波罗的海海岸的科尼格斯伯格浅潟湖附近发现,在10年间出现了大约1000例。之后在其他国家有零星报道。在美国自1984年首次发现,至今只发现了23例。

    哈夫病的特征是患者在吃了煮熟的水产品(鱼类、甲壳类等)后24小时内出现横纹肌溶解症,却没有导致横纹肌溶解症的其他因素。究竟是什么毒素引起的,这种毒素是生物体自己合成的还是从环境中摄入的,现在都还不清楚。有人猜测可能是一种类似水螅毒素的毒素,但是水螅毒素只有海洋生物中才有,淡水生物没有,而哈夫病患者多数是吃了淡水水产品后发病的。

    因为哈夫病的毒素没有鉴定出来,也就无法对食物进行检测,没法知道哪些食物可能引发疾病哪些食物是安全的。如果南京的小龙虾事件也是由哈夫病引起的话(从症状和发病规律看很可能是),它的不确定性也许会让人更感到恐怖。但是哈夫病毕竟是一种很偶然发生的极为罕见的疾病,而且往往是一过性的,路易斯安那那么多人吃了那么长时间的小龙虾,也只爆发过一次让9个人中毒而已,这些人后来都康复,在当时当地并没有引起恐慌,我们现在也大可不必恐慌。如果因此怕吃小龙虾,其他水产品也能导致哈夫病,难道什么水产品都不吃吗?

2010.9.6.

(《中国青年报》2010.9.8.)



美国《时代》周刊报道方舟子遇袭事件

8 09 2010年

中国新闻从业者处境雪上加霜
记者Austin Ramzy,北京2010年9月8日
美国《时代》周刊
(翻译:Yush)
北京大街上,有人将乙醚气味的东西喷向方是民。方是民很明白随后将发生什么,随即跑开。另一个人手持铁锤开始追赶。凶手挥舞铁锤但未命中,就将铁锤扔向正在逃离的方是民,击中背部。方是民继续往前跑,并躲过了8月29日发生的这次袭击,身受轻伤。
方是民是一名自由新闻从业者,以“科学警察”闻名中国。他从事曝光抄袭剽窃、可疑的科学主张以及名人的伪造简历。他最近意识到,他所做的工作最终会招致曝光对象的暴力报复。“我认为那两名打手是某个骗局被我揭露的人所雇佣的,”他在电子邮件中说:“我早就收到恐吓电话和电子邮件,而且以前还被人跟踪、恐吓过。”
中国很久以来就是对记者不友善之地。出版物面临政府严厉审查,逾规的记者、编辑则被降级或解雇。据保护记者委员会,中国去年被监禁的记者达24名,为世界领先。而据巴黎的记者无国界组织编制的年度新闻自由指数,中国几乎垫底(去年在175个国家和地区中排第168位)。
今年夏天北京发生的两次对新闻从业者的袭击则提醒人们,对新闻报道的威胁已经不局限新闻审查,而是蔓延到赤裸裸地使用暴力。就在方是民在大街上被追打前的两个月,6月24日,《财经》杂志编辑方玄昌快回到家时,遭到两名挥舞铁棍的人的连续击打,头顶上留下深长的伤口,不得不到当地医院缝合。
方是民说,他认为这两次袭击与他们所从事的工作有关。方玄昌被袭击后,“很明显我将会是下一个目标。”方是民说。他们两人相互熟悉,并几次合作,其中,科技界的欺诈是他们主要关注方向,而且,经济急速发展的中国就像当年美国的狂野西部,为他们提供了层出不穷的揭露对象。从方玄昌在中国媒体《科学新闻》和《中国新闻周刊》任职开始,他已经揭露了多个鼓吹医治癌症、尿失禁等的可疑疗法的江湖医生。
方是民笔名方舟子,在沿海省份福建长大,学习生物学,1995年在密歇根州立大学获得生物化学博士。在研究生学习期间,他创建了新语丝网站,最初主要目的是文学和创作。他说,当他1990年代末回中国时,对“伪科学和迷信”的流行感到震惊。他最后改变了他的网站的主题,与这种倾向作斗争,并倡导科学。他说:“理想情况下,这项工作本应由一些更正规、有组织的监督机构来从事,比如专业组织或政府机构。但中国没有这些,所以,个人监督成为必需。”
最近,方舟子质疑了大型企业新华都实业集团CEO唐骏的简历,其中声称他毕业于著名的加州理工学院。唐骏后来说,这个说法是别人搞的,他实际上是从西太平洋大学拿的博士学位。不过,方是民进一步调查发现,西太平洋大学未经认证,美国政府总审计局称其为文凭工场。而就在方舟子被袭击前,他刚刚接受了关于著名道教大师李一的电视采访。李一声称具有超自然能力,后被发现是伪造的。李一因涉嫌强奸前弟子而被调查,警方后来说这些指控没有根据。
《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原主编李大同说,像方舟子这样的新闻从业者“在中国社会很少见”。除了受到来自政府审查的压力,收入低下的中国新闻从业者还经常受到“红包”(商人和官员买正面报道的钱)的诱惑。这就给了像方是民这样愿意与既得利益者作斗争的新闻从业者很多机会和责任。李大同说:“方舟子触及了权势和商家,以及支持那些商家的官员,因为任何商家后面都有官员在支持。因此,这是要勇于面对权势的问题。总的来说,中国的媒体没做好这项工作。”
与权势作对带来了危险。北京警方正在调查这两起袭击案件,但至今未抓获凶手。案件未破,给调查性记者和揭发者带来了恐惧气氛。“我会继续做我正在做的事,”方舟子说,“当然,我会采取一些安全措施。”然而,不幸的是,对其他作敏感报道而面临同样危险的中国记者来说,最安全的措施,大概就是不做敏感报道。
http://www.time.com/time/world/article/0,8599,2016353,00.html
In China, the Bad News for Reporters Gets Worse
By Austin Ramzy / Beijing Wednesday, Sep. 08, 2010
When the man on the Beijing street sprayed something that smelled like ether onto his face, Fang Shimin had a pretty good idea what would come next. So he ran. Another man began chasing him with a metal hammer. The assailant swung and missed, then threw the hammer at Fang as he fled, grazing him on the back. Fang kept running and escaped the Aug. 29 attack with minor injuries.
Fang is a freelance journalist who has come to be known in China as the “science cop,” specializing in exposing plagiarism, dodgy scientific claims and fraudulent résumés of prominent figures. He has recently felt his work would eventually cause one of his subjects to lash out. “I think the hit men were hired by someone whose fraud had been exposed by me,” he says by e-mail. “I’ve received threatening phone calls and e-mails, and was followed and threatened before.”
China has long been an unfriendly place for journalists. Publications face stringent government censorship, and reporters and editors who push the boundaries can be demoted or sacked. The nation leads the world in jailing journalists for their work, with 24 in prison last year, according to the Committee to Protect Journalists. And it ranks near the bottom of the annual index of press freedom compiled by Reporters Without Borders, the Paris-based advocacy group. (Last year it was placed 168th out of 175 countries and territories.)
But two attacks on journalists in Beijing this summer serve as a reminder that the threats to the press can extend beyond censorship to outright violence. Two months before Fang Shimin was chased down the street, Fang Xuanchang, an editor at Caijing magazine, was struck repeatedly by two men wielding metal bars while walking near his house on June 24. He sustained a long gash to the back of his head that had to be stitched at a local hospital.
Fang Shimin says he thought both attacks were related to the men’s work. After Fang Xuanchang was attacked, “it was apparent that I would be the next target,” Fang Shimin says. The two men are acquaintances and sometime collaborators. Scientific charlatanry is one of their main interests, and the Wild West nature of China’s booming economy has given them no shortage of material. Beginning with his time at Chinese publications Science News and China Newsweek, Fang Xuanchang had exposed multiple quack doctors who promoted dubious cures for everything from cancer to incontinence.
Fang Shimin, who writes under the pen name Fang Zhouzi, grew up in coastal Fujian province and studied biology, receiving a Ph.D. in biochemistry from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in 1995. He created his New Threads blog as a grad student, originally to focus on literature and creative writing. When he returned to China in the late 1990s, Fang says he was shocked by the popularity of “pseudo sciences and superstitions.” He eventually changed the subject of his blog to combat the trend and promote science. “In an ideal world, some more formal and organized watchdogs … professional organizations or a governmental agency would be in place,” he says. “But China does not have these, so individual watchdogs become essential.”
Recently, Fang Shimin has questioned the résumé of Tang Jun, CEO of the conglomerate New Huadu Industrial Group, which stated that Tang graduated from the prestigious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Tang later said that claim had been promoted by others, and he had in fact received a Ph.D. from the Pacific Western University. But Fang investigated further and noted that school was an unaccredited institution that the U.S. Government Accountability Office called a diploma mill. Just before he was attacked, Fang Shimin had done a television interview on the case of Li Yi, a popular Taoist master who claimed to have supernatural powers that were later found to have been faked. Li was investigated for allegedly raping a former student, though police say those charges are unfounded.
Li Datong, former editor of Freezing Point, a groundbreaking supplement to the China Youth Daily newspaper, says that journalists like Fang Shimin, a.k.a. Fang Zhouzi, are “hard to come by in Chinese society.” Aside from the pressures of censorship, low-paid Chinese journalists are often tempted by “red packets” — cash payments from businesspeople and officials meant to buy positive coverage. That leaves a lot of opportunity — and responsibility — for journalists like Fang who are willing to confront vested interests. “Fang Zhouzi touches upon power and business and the officials who support those businesses, because with any business, behind it there are officials in support,” says Li. “So it’s a matter of facing up to power. Chinese media, generally speaking, don’t do a good job of this.”
Facing up to power brings risk. Beijing police are investigating both journalists’ attacks, but so far have made no arrests. The unresolved cases contribute to a climate of fear facing investigative journalists and whistle-blowers. “I will continue what I am doing,” says Fang Shimin. “And of course I will take some security measures.” But for other Chinese journalists facing similar risks pursuing a sensitive story, the best security measure, unfortunately, might be to ignore it.



方舟子遇袭,“打假”缘何反被打?

8 09 2010年

辽宁卫视瞭望评辨天下:方舟子遇袭,“打假”缘何反被打?

视频见: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A0Mzk5MTgw.html

【导视】

打假斗士,反遭殴打。光天化日之下,是谁抡起了铁锤?专职打假,质疑警惕。
追寻真相缘何换来血光之灾?民间打假,步履维艰。当质疑遭遇暴力,当强权蹂躏真相。谁来护卫真理的“方舟”?
敬请关注本期“瞭望评辨天下”——《方舟子遇袭,“打假”缘何反被打?》
 
主持人(张晓楠):
    大家好,欢迎收看本期《瞭望评辨天下》,我是张晓楠。
    就在前几天,被称为“打假斗士”的方舟子光天化日之下,在自己的家门口被打了,虽然没有受非常严重的伤害,但是方舟子本身“打假斗士”的身份,还是让我们对这个事件引起了无限的联想,是不是有一些人因为自己的利益受损而采取的这种蓄意而为之的行为呢?打假这条路是不是方舟子要孤单地走下去,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本节话题:“打假斗士”被打 挑战质疑的权力
 
【短片】:

字幕提示:
    8月29日下午17时许,方舟子被袭模拟拍摄。

解说:
    近日,有“打假斗士”之称的方舟子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只不过这一次被打的不是别人,正是方舟子本人。
    8月30号下午,方舟子在北京石景山区的住所附近召开了一次简短的媒体见面会,讲述了一天前自己遭遇不明人士袭击而受伤的细节。
    8月29号下午17时许,刚刚接受完某电视台的采访,正打算离开的方舟子却遭到了两名陌生男子的突然袭击,喷刺激性液体、用铁锤砸,幸运的是方舟子逃过一劫,只受了些轻伤。
    一个小时之后,方舟子的夫人通过微博发布了方舟子被袭击的消息,迅速引发网友关注,当晚便被转载17000余次,评论过万条。方舟子长期与伪科学、学术腐败等社会现象做斗争的特殊身份,让这起看似普通的治安案件成了一起备受注目的公共事件。
    某网络媒体的一项调查显示,96.1%的网友认为,方舟子是因科技打假触犯了某些人的利益,遭到报复而被袭击的;91.7%的网友对以方舟子为首的打假派表示支持。但也有人表示,方舟子是在报假案,为即将出版的新书炒作。

【电话采访】:中国医学科学院健康科普研究中心主任袁钟
 
袁钟(中国医学科学院健康科普研究中心主任):
    持不同意见者采取一些卑鄙的手腕,肮脏、很下三烂,愤怒啊,希望社会净化,而且说真话、说直话,这种人应该给予保护的。有一句话什么叫“民主”,就是我坚决反对你的观点,我誓死捍卫你的发言权,这种精神,这个是值得尊重的。

解说:
    事发当晚,北京市公安局便在官方微博上发布消息称,警方正在对此事进行调查,并将及时通报相关情况,依法及时处理此事。虽然事件的真相目前尚有待公安机关的调查取证,但在沸腾的舆论声中保持对真相清醒、冷静的态度尤为重要。当质疑的声音遭遇暴力的攻击,被伤害的绝不止是一个方舟子而已。
 
主持人:
    首先来认识一下今天的两位嘉宾,他们是:《北京青年报》评论部主任张天蔚;北京华欢律师事务所律师方舟子法律顾问彭剑律师。在今天我们也跟方舟子本人做了一个采访,我们先来一起看一下。

方舟子(科普作家):
    就算再好的安全措施,也很难保证说不会出什么问题,但是没办法,既然选择了干这些得罪人的事,那么对发生的后果就有心理准备了。卖假药的、假保健品的、假的高科技产品,还有涉及到一些企业界、商界的人士的,这里边就涉及到很巨大的经济利益问题,像有一家保健品公司就说我对他们的这种揭露,给他们造成了一个亿的损失。像这种涉及到巨大商业利益的,就有可能会恼羞成怒,对我进行报复。所以这我都考虑到,但是你也不能说因此就不敢去做。
 
主持人:
    彭律师,目前你们律师和法律的角度能做的是什么?
 
【彭剑】:目前尚不能诉讼 将积极推动案件侦破
 
彭剑:
    作为律师,比较常规的行事业务当中有一项业务是作为被害人的代理律师,向被告人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这个案件根本就没进入审判程序。所以说现在这种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这个业务,现在无从做起。
    作为法律顾问来说,当然我们会积极地推动这个案件的侦破,与有关办案机关进行协调。

主持人:
    虽然现在没有定论,您觉得这个事可能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张天蔚】:打假触痛利益,狗急跳墙采取极端行为
 
张天蔚:
    我们大家其实议论都很多了,最普遍的是,包括方舟子自己也说,可能是他在打假的过程当中触犯了某些人的利益了,而且这个利益可能触犯得比较重,对方可能损失比较大。我们说得通俗一点,就是说狗急跳墙了或者是什么,才用这种极端的手段。有些网民也好或者什么,他普遍陷入这种阴谋论的思维里面去,凡是出一个事就先猜测一番他是不是自我炒作。其实我想以方舟子目前的名气来说,他不需要再去炒作完全可以卖书,所以他用这样一种自己受伤害的方式来炒作他的新书,我觉得没有任何可能性。所以我觉得对这种声音完全可以不予理睬。
 
【彭剑】:如报假案 需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彭剑:
倘若这是方舟子炒作的话,这就意味着方舟子报假案,方舟子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经过这么几天北京警方的介入,警方仍然没有发现这是炒作,是方舟子的报假案。那么如果说炒作的说法成立,就等于推定出说北京的警方水平能力很差。

本节话题:假伪来袭 呼唤更多慧眼“猛士”
【短片】:
解说:
    方舟子,本名方是民。自1999年以来他设立了新语丝网站,揭发科学界、教育界、新闻界的虚伪腐败现象,并出版过许多以科普和反学术腐败为题材的著作。从2000年揭露所谓基因皇后陈晓宁吹嘘的三大基因库成功,到揭露核酸保健品的商业骗局,从揭露众多教授、专家学术造假事件,到揭露“肖氏反射弧”手术虚假无效,其言论往往如一记重锤引发舆论极大争议。
    最近一段时间,他针对“打工皇帝”唐骏学历造价门事件,以及神仙道长李一所谓的“水下闭气”提出质疑,由于触及了某些个人和集团的利益,恐怕、威胁甚至暴力袭击对方舟子而言早已习以为常。

方舟子:
    2007年的时候有三个人跟踪我,一直跟踪到我住的地方进行恐吓。今年7月2日的时候,我收到过一个恐吓电话,然后还收到过一些恐吓的邮件。

解说:
    早在两个月前,《财经》杂志环境科技编辑方玄昌也在其住所附近遭遇两名不明身份者的袭击。两名男子挥舞着钢棒在他的头部留下了深可见骨的伤口。引人关注的是,据方玄昌向媒体介绍,他和方舟子合作的揭露性的报道大概有接近十桩,方玄昌遇袭的的案件还未侦破,类似的袭击再一次发生在方舟子的身上。
 
【电话采访】:《财经》杂志编辑方玄昌
 
方玄昌(《财经》杂志编辑):
    如果我们把关联定义为性质类似,都是因为揭露性报道遭到报复,我觉得没有什么可怀疑的。由于报道而遭到实质性伤害,受到威胁或者受到恐吓这类事件发生很多,包括我本人之前也遇到过。我所了解的我的同事身上发生不止一起。

解说:
    无论是个人还是媒体,作为质疑的发声者,他们的言论未必一定是真相。但其所秉持的怀疑精神却是保持社会健康血液的净化剂,任何暴力行为的背后潜藏的除了恐惧,更是对真相和良知的亵渎。
 
主持人:
    可能其实方舟子不是他一个人,也有很多人从事在这个打假的第一线,你看打了这么长时间,说实在的他们这个打假的路可能还要走得还是挺孤单的。
 
【张天蔚】:打假不能成为“一个人的战斗”
 
张天蔚:
    做这类事情针对的是没有这种执着的、一打到底的性格可能也坚持不下来,因为他们面临的压力,其实我们今天看到的这种暴力袭击已经是最极端的方式了,他日常承受的压力其实比这个可能也更复杂得多。到目前为止,可能最让我们觉得有点悲哀的,就是说这些斗士们都是一个人在战斗,我们说有很多斗士,但是每个斗士几乎都是独自在战斗。
 
【电话连线】:社会学者司马南
 
主持人:
    关于打假,我们来连线一位长期从事打假工作的司马南先生。司马南老师,您好。

司马南(社会学者):
    您好。

主持人:
    方舟子在自己家门口被一些歹徒袭击了,您对这个事情怎么看?

司马南:
    我是觉得这件事情首先是一个长时间蹲守、有预谋的加害方舟子,试图夺命的行动。你能想象吗,大白天家门口如果不是有预谋,这是不能解释的。方舟子作为公民行使公民言论自由的权利,如果你认为没有造假,可以行使你的言论自由权利,唯独不可以采取的,整个文明社会都不能接受的,那就是你用锤子和麻醉剂来解决问题。当他们举起锤子的时候,就说明他们认为自己那些道理是讲不出口的。在方舟子之前,有一个朋友方玄昌也被打了,靠一己之力来维护自己的安全实际上非常困难,一个知识分子、一介书生讲了一番正确的话,遭到一些人行凶报复,难得这个悲剧是方舟子个人的,难道这个耻辱是方舟子个人的吗?

主持人:
    您此前遇没遇到过类似的情况。

司马南:
    我曾经为了揭露一个神医胡万林,两次被人家袭击,社会文明进步需要有人付出努力。但整个社会打假的重任落在一个公民个人身上,对这个公民来说意味着一种残忍。但是这个残忍还不是全部,真正的残忍在于来自于社会的冷漠和来自于社会的不理解。
 
【张天蔚】:“打假斗士”需社会强有力的后援
 
张天蔚:
    其实那个造假公司侵犯的不是方舟子的利益,他们侵犯的是大众的利益,让方舟子一个人去跟他斗,我觉得孤独就在这儿,包括有一些其他的,比如说我们知道有些记者也是坚持这种揭露黑幕什么的。比如说我们大家都很熟悉的王克勤,是很著名的一个记者。他也是,他在甘肃报社供职的时候,他揭露当时证券交易的内幕,他揭露之后演化成做黑幕的券商们对他的追杀,以至于他最后工作不保跑到北京来就职。我觉得就让一个人,所谓“打假斗士”独自面对这些势力,没有一个权力的后援,或者没有一个社会组织的后援,我觉得他们孤独主要是指这一点。
 
【彭剑】:公权应是打假主力军
 
彭剑:
    方舟子他的职业是自由撰稿人和科普作家,他其实也不是打假人,因为他没有从打假中获取经济利益,他不是靠所谓的打假来谋生的,涉及到与科学问题不是他沾边问题的打假,那是他独立的自由言论和自由评论。坦率地说,政府和广大的媒体,还有相应的民间组织,这应该是打假的主力军。

主持人:
    对于像方舟子,还有很多跟他类似的在从事打假工作的人来说,他们所做的这些工作对社会来说的意义何在?
 
【张天蔚】:对造假,敢揭露更要深追究
 
张天蔚:
    我们最早知道的产品打假是王海,消费领域是王海,他是个符号性的人物。后来有一些其它的组织,比如说消协或者其它的组织,接过了王海的枪,维护消费者权益实际上变成一个很声势浩大的活动。我觉得方舟子实际上是在学术打假上是一个标志性的人物。但是现在问题是我觉得比较遗憾的,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像消协这样一个组织接过王海的枪一样,有一个更庞大的群体来接过方舟子的枪,能够把学术打假这件事情做得更深入、更轰轰烈烈一点。所以太多的矛盾集中在他身上,利益冲突集中在他一个人身上,才会有这种现象。中国之大,造假现象如此之普遍,如果我们掰手指头就可以数过来,比如说方舟子、王海、王克勤、方玄昌、司马南,如果我们两个手就可以数过来的话,那就实在是太少了。我想他可能希望的一种状态,他揭露一个人之后,然后大家群起而攻之,追究,继续追下去,一直把这个造假的人能够有一个很好的揭露,最后可能受到一些相应的惩罚。

本节话题:民间打假何时不再“一个人战斗”?
 
【短片】

解说:
    熟悉职业打假人这一称谓,恐怕要从一个名字王海开始。这个被部分商家称为刁民,却被公众称为打假英雄的话题人物,有人甚至称其为“中国打假第一人”。从那时起,期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以一种特殊的方式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大到房子、车子、家用电器,小到食品、药品、日用百货,与假冒伪劣产品的斗争艰难而持久地进行着。不止在消费品领域,近年来打假渐渐从食物领域深入到科学文化等精神领域。
    2010年7月,方舟子指正被喻为“打工皇帝”的唐骏学历造假、专利造假,从而引发对公众人物、社会公信力的深层思考。

朱清时(中国科学院院士、化学家):
    危害公信力最大的就是造假行为,造假行为和一个人来比较的话,好比一个人身上的癌细胞一样,结果就可能把一个活活的机体给害死掉。

方舟子:
    为什么我们要做这种学术打假,就是因为你看到造假的太多了,为什么造假的会这么多,就是因为没有人去管。但是民间的力量,它就不可能有这种处罚的权力,公安机关、司法机关应该及时地介入。

解说:
    不仅限于民间打假人士的遭遇,即使是有着机构背景的媒体,当质疑指向某些利益集团的时候,鸡蛋碰石头的悲剧总是让人心有余悸。
    7月30号,霸王集团的四名员工闯入每日经济新闻报社上海办公区,围堵报社大门,并向该报社记者推搡动粗。据调查,事件的起因是由于此前该报发表文章质疑霸王集团创始人陈启元是否为中药世家,这一暴力行为让刚刚被曝产品中二恶烷成分超标而闹得沸沸扬扬的霸王洗发水风波再起波澜。
    而近年来,因为触及敏感报道,记者遇袭甚至被某些机构和个人不当动用公权力进行干预的案例屡见报道,记者被警方带走甚至被通缉的事情也有发生。

周洪宇(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要加强制度建设,就是要使造假的成本增加,使得他不敢造假,不想造假,不能造假。

解说:
    在打假的战场上,无数的“方舟子”们凭借着对真相和科学精神执着的追求不断斗争着,但作为个人力量难免略显绵薄,安全也很难有所保障。勇敢的发声者们,用他们的坚持为社会前进的车轮添由加理,而他们的安全又该如何保障呢?
 
主持人:
    那从王海到方舟子,个人打假不足、劣势主要在哪儿?
 
【彭剑】:受害人才可诉讼 举报人面临法律困境
 
彭剑:
    涉及到很多的打假问题,是受害者才有资格以原告的身份提起民事诉讼。如果这个人他并不是受害者,他只能是以举报人的身份,当然是否会受到这些国家权力机关的受理,这个完全是举报人无权处理的问题。
 
【张天蔚】:公权介入严惩造假才能有所警示
 
张天蔚:
    我们参考一下国外,比如像韩国的黄禹锡,就是韩国的“克隆之父”。一旦有人揭露说他有学术不端、学术造假行为的时候,整个学术纠察体制、整个学术共同体马上就像一个机器一样发动起来,然后迅速就把整个来龙去脉查得非常清楚,包括最后韩国司法界的介入,就会给相同可能有造假的行为或者造假念头的这些人一个非常大的警示。

主持人:
    谈到这个体制保障我们再一起来听一听司马南先生怎么说?

司马南:
    首先是应当有制度,整个社会应当有一个机制,让那些造假者付出比较大的代价。比如说像肖传国医生,他公然造假,并且造假造到了中国工程院院士的边缘。像这样的事情,他自己所在的单位,就没有这种监控能力吗?像李一这样的事情,我们宗教管理部门就没有责任来把这样一个骗子清除吗?我们的工商部门就不能够来管理工商管理违法的事件吗?我们的卫生监管部门就不能对他的非法行医的行为进行制裁吗?如若前面道道环节都能够拦住,那方舟子想打假没得打,那社会该有多好啊。我们必须说,在看到整个社会进步的同时,各种造假的行为层出不穷。我过去打江湖上声称自己有特异功能的骗子,现在对于江湖上的骗术,这些事情现在已经由各级政府、各级科普部门来做了,大家都在做的事情也就没有必要由我再来做。

【张天蔚】:应警惕利益冲突诉诸暴力
 
张天蔚:
    我们现在看到越来越多的这种利益冲突,有一种诉诸暴力的倾向,就是越来越频繁了,它既不走法律程序,它也不走谈判程序,就选择一种暴力程序。讨薪的工人,他们是一些经济上的纠纷,最终也是资方雇人把讨薪的工人打了。我们看到农村占地,由于占用耕地发生的纠纷,最后拆迁方也是派一群人把农民打了,这是一方面,就是我们的制度渠道不够。再一个我觉得应该有公权力来介入这样的利益纠纷,不要让这个利益纠纷都总是在民间,用民间手段来解决,那很可能就会走向激化。

主持人:
    公权力机关应当承担什么样一种责任?
 
【彭剑】:调查取证 态度决定一切
 
彭剑:
    接到相关的投诉或者举报,或者是控告之后,相关的受理机关应该认真地进行调查,而不应该敷衍了事。认真地倾听投诉者、申诉者的诉求,举报人的要求,对案件这种调查的工作是很必要的。
 
【张天蔚】:对受害方充分救济 防止暴力解决矛盾
 
张天蔚:
    发生冲突的时候对受害一方的救济一定要充分,比如我们看到三聚氰胺奶粉的事件,三聚氰胺奶粉的受害者,他们的家长,如果他们发现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害,他们提起诉讼的时候我们的司法对他们的救济应该是非常及时、充分的,让他们在寻求法律援助寻求不到的时候,他们就只好转而直接面对奶粉生产厂家,实际上就把这个矛盾变成一种民间的冲突了。你说这些家长们,当他们带着极大的义愤,他们去面对奶粉厂家的时候,他们可能采取什么行动,其实你闭着眼就可以想象。

主持人:
    我在美国看到的情况,比方说美国录取学生,录取一个学生进行这个学生的调查,他发现这个学生的成绩单造假,他不会就是说我不录取你了,我会给相关跟他们学校类似的所有这些专业和学校发一封邮件,群发邮件说某某学生的成绩单造假,因此期望你们也在审核这个学生的时候,考虑他的诚信,做出你们正确的应有的判断。
 
【张天蔚】:利益至上 是造假行为滋生土壤
 
张天蔚:
    当一个社会的价值观以利益至上的时候,他为了获得这个利益进行学术造假,我觉得是不难想象的一件事情。前不久揭示一个,有一篇论文曾经被六轮抄袭,然后20多人抄的一个论文。那是一个什么论文呢?是一个助产士写的一篇关于在接生的过程当中,怎么如何处理一些紧急事物。抄它的20多个人里边绝大部分都是助产士,这些助产士都是他们在要评一个高级技师的时候抄这篇论文。后来我就想为什么?其实助产士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工作,他每天就是在不断地做接生这件工作。当他要评一个高级职称的时候,他必须有一篇或者两篇论文发在一个什么什么样的刊物上,那么和他的业务有关的理论好像很好,好不容易在网上找到了一篇,如获至宝,就把它抄下来。面对这样一个事实,我就觉得这些助产士也很可怜。

主持人:
    就像卖油翁似的,我知道怎么倒油倒到铜钱上没有,但是你要让写一篇论文,我可能就几个字,“无他,唯手熟尔”,别的我也写不出来了。
 
【彭剑】:深含制度性原因 需完善制度解决
 
彭剑: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我们的很多制度、机制,还在变革中、发展中,很多是体制性的原因,本身有些制度设置得就不合理,才导致现在这种现象。



无耻的凤凰卫视咨讯台“网眼欲穿”

7 09 2010年

肖传国上传的视频与我此前叙述的受恐吓经过完全相符,他们竟抹掉视频录音,用旁白的方式为肖圆谎,声称视频证明我是在报假案、卖书、募捐!(其实基金会早在这之前就已成立)两位主持人,你们如此造假污蔑我,还有一点点良心吗?


凤凰卫视咨讯台污蔑我造假:

对比:
肖传国自曝2007年雇人跟踪我、冒充快递公司、谎称为我的朋友送我要的材料、上门恐吓我“你自己做的事情自己清楚”的视频。

 



对话方舟子:“我的内心力量挺强大”

7 09 2010年

作者:冷珊珊
2010-09-05城市快报(天津)

近日“打假斗士”方舟子着实挺火:这边,他的打假对象唐骏、李一被他推下了神坛;那厢,他被两名不知谁指使的歹徒袭击。原本就已经处于风口浪尖之上的他,这次引起了更多人的关注。

前不久,“打工皇帝”唐骏的学历造假事件刚告一段落,方舟子又瞄上了“神仙”李一。他撕开了打工皇帝的外衣,接着又把道长的帽子给鼓捣了,而道长身后还有一串名人名单。就在此事件闹得沸沸扬扬之际,本报记者对方舟子进行了专访。

专访后,就在此稿的写作过程中,记者得知方舟子被两名男子袭击。他的爱人第一时间发了微博,一时引起众多网友的声援和支持,该消息也迅速成为各大媒体的头条。

谈到遇袭,方舟子说:“我本人没有私敌,这显然是某个被我揭露过的人雇凶报复,并已在我的住所附近踩点、守候多时,终于抓住了一个机会。至于是谁干的,我不好妄测,我知道的线索都已告诉警方。”而此事进展如何,我们将拭目以待。

对遇袭

早有心理准备

8月29日下午,方舟子在北京结束一个采访后,遭到两名男子用不明液体和锤子的袭击。一个小时后,他的妻子在微博上公布了这一消息,北京警方很快介入调查并立案。

30日凌晨,方舟子在博客上发表文章,详细介绍了遇袭的经过。而后,他接受了本报记者的进一步采访,谈及了事件对他的影响。

这次被人袭击,方舟子其实早有心理准备,因为他的打假对象上至各领域的名人,下至江湖人士,他早已“四面树敌”。十年来,他打假无数,有人说他偏执,有人说他小心眼,有人说他不懂人情世故,但他根本不为所动,依然旁若无人地走在打假路上。“我这个人不怕恐吓,他们知道这种恐吓吓不住我,就采取实际的行动。”这次遇袭后,当本报记者致电问候他时,他说,不会因此事而在打假上犹豫退缩,“该做什么还做什么,但是还会再小心一些。”

方舟子原名方是民,他学的是科学,又酷爱文学,为了脚踏文学、科技这两只船,取了笔名“方舟子”。他当年是福建省的高考语文科目的状元,而后考上了中国科技大学的生物专业,结束本科学习后,去美国读完了博士,并拿到了绿卡。

1994年,酷爱文学的他在美国创办了中文网站“新语丝”,很快,它成为了留学生的文学阵地。博士毕业后,他做了四年的博士后研究,本可以选择去大学当教授或者去比较大的公司上班,但这个喜欢自由的人回国了,在他擅长的领域里当起了科普作家。

2000年,国内猖獗的学术造假引起了他的注意,“但人们对此不关注。中国科学的发展——特别是生物科学,很多是新闻报道出来的虚假广告,所以我觉得有必要站出来。”从此,他走上了一条打假路。

2000年8月,很多媒体争相报道了“基因皇后”陈晓宁,说这位“世界顶尖级生物学家”携带“价值无法估量”的基因库回到国内。“正好这个跟我的专业有关,我当时觉得自己孤陋寡闻,怎么没听说过这个顶尖级专家?于是就查了一下,发现她就是一个普通技术员,只是帮助教授管理实验室,连生物学家都算不上。她带回来的基因库也不是她所在实验室发明的,在美国花几千元就能买到。”

方舟子当时就写了批判陈晓宁的文章,“我一个人势单力薄,就起草了一封公开信,一些有影响力的生物学教授也支持我。”于是,国内对陈晓宁的吹捧很快就停止了,她也被“打回”了美国。

这次打假让方舟子出了大名,给了他打假的信心。

2001年,方舟子发文揭露当时国内流行的珍奥核酸等“核酸营养品”,他说这些“营养品”不但没有保健作用,反而会有副作用。这在保健品行业内掀起了轩然大波,让一直在诸多媒体做广告的珍奥核酸措手不及,赶紧组织研讨会和方舟子“叫板”。最终,卫生部和国家工商总局认定,珍奥核酸做了虚假宣传。

方舟子不仅在自己擅长的生物领域内如鱼得水,还对学术界的其他造假现象毫不手软。2005年,方舟子在新语丝网站首次披露清华大学教授刘辉学术造假,之后刘辉被清华大学开除,这也成为其打假经历中的经典。

打假,破坏某些人的既得利益,当然会遭人忌恨。

2010年7月唐骏的“学历门”让方舟子进一步被公众所知,但他的人身安全也因此受到了威胁——曾有三个人闯到他的住所恐吓他,而“杀个人就像切菜一样”的恐吓信息也曾出现。他只能让自己和家人更小心一些,“我没想过放弃,如果放弃,他们不就得逞了吗?”

【热点】

李一其实是个杂技师

□(李一的事)有这么多名人在其中(造势),就会影响到更多的普通人,我就觉得有必要关注。

□李一说他在水下闭气两小时,打破了吉尼斯世界纪录,我就查纪录,发现根本没有他。

□(李一的)第一推手是樊馨蔓,第二推手是马云。

十年来,方舟子的打假对象几百人,打假事件近千例,在这次出事前,他又让曾被诸多媒体和名人追捧的“养生大师”李一走下了神坛,让很多人惊讶不已。

方舟子说他去年就开始注意李一了,“当时有网友向我反映,央视导演樊馨蔓在她的博客里一篇篇地介绍李一,以日记的形式讲她的心路历程,说见识了李一的‘神通’之类,但一开始我没怎么把这事放在心上。”

后来樊馨蔓把这些博文合成《世上是不是有神仙》一书。方舟子在北京参加一个反伪科学的聚会时,大家正在传看这本书。“我当时马上翻看了一下,书里大致讲了他的三种‘神通’:两小时的水下闭气、辟谷、通电疗法。”

今年七月末,某杂志推出了关于李一的大幅报道,终于引起了方舟子的关注。“因为报道里说,大约有三万多人是他的弟子,里面还有几个人是著名的媒体人士。我觉得这件事有可能搞大,因为有这么多名人在其中(造势),就会影响到更多的普通人,就觉得有必要关注,所以在微博上写了几句讽刺的话。”

接下来的两件事进一步引起了方舟子的注意。“一是他办有关养生的国学课程,费用很高,我就觉得这件事有点玄。因为搞宗教的人如果想要钱,一般都是人家自愿给的,比如功德钱等,是采取捐款的形式。像他这样公然在宗教场所明码标价地办班,这就纯粹是商业行为,所以我觉得他有敛财的嫌疑。另外我还注意到,他们办的班里面有个检测艾滋病病毒的要求——到道观还要检测艾滋病?这也跟宗教场所的形象不符,我觉得这里面有猫腻。”

后来有一些名人出来,撇清和李一的关系,“比如杨锦麟等。我就找到杨锦麟上山‘修炼’的博文,发现他对李一还是挺称赞的。”名人不统一的言论让方舟子觉得更蹊跷。于是,方舟子就开始质疑李一的“神通”。他说:“李一说他在水下闭气两小时,打破了吉尼斯世界纪录,我就查纪录,发现根本没有李一,而且真正的纪录也就十分钟多一些。然后我又看他在凤凰卫视拍摄的视频,发现他在‘水下闭气’时,衣服没有湿,头发也没有乱,所以明显不是在水下闭气,就是一个杂技而已。他只是坐在空气的夹层中,所以我当时就写了分析文章。”

事情的进一步发展是由一个知情人——甜茶道人的博文引起的,他说自己早期曾和李一接触过。“他把李一的底细给抖出来了,把李一怎么发迹的过程都写出来了。他说李一以前是一个跑江湖的,还是杂技团的团长。”

方舟子和他取得了联系,转载了他的文章,“我当时觉得他说的不一定都靠得住,但他提供的线索应该还是有价值的。于是我就建议媒体做一些跟踪报道。”

在这期间,一位受害者和李一的一个弟子与方舟子取得了联系,“那受害者是个女企业家,为了治病被李一骗了200多万元;而李一以前的弟子看清了李一的面目后,就退出来了,他向我介绍了绍龙观敛财的内幕。”方舟子将这些事情披露在微博上,一些媒体就通过这些线索做实地调查,于是这位“神仙”的真面目就浮出了水面,“这涉及到诈骗、迷信、骗色等,方方面面都有,我想这也是为什么媒体都关注他的原因。”

方舟子说李一曾经呼风唤雨的主要原因,是名人和媒体的追捧,他一针见血地指出:“第一推手是樊馨蔓,第二推手是马云。樊馨蔓影响了娱乐界的人,因为她的书影响很大,很多人看了它去找李一;她和马云是老乡,关系也不错,就把马云拉进去,马云也能影响很多人,主要是企业界的;再次,凤凰卫视和湖南卫视曾播过李一的节目,也影响了很多观众。”

方舟子说,这次揭露李一,希望能或多或少给人们起到警示作用,“特别是对名人来说,这对他们是有好处的,也许以后会更谨慎一些。”

【对话】

打小苍蝇有什么了不起

有人说方舟子刻薄尖酸、心胸狭隘,其实走近他本人,却发现他是挺和气的一个人,平易近人,没有架子,还总是爱笑;有人说他为了名利去炒作自己和他的网站,其实新语丝是个非盈利网站,他这十年来也都是无报酬地进行着打假;有人说他没有人情味,不讲情面,这倒是真的,他把许多人打得哇哇直叫,打垮了不良企业,搞臭了不良个人。

采访始终,他语气和善,但对自己说过的每句话都记得非常清楚,如此认真的一个人,难怪会被人扣上“偏执”的帽子,难怪成为“打假狂人”。

“学术打假往往不了了之。”

我们周围难免会有不光明的事情出现,很多人选择了漠视。但方舟子不然,他选择了勇敢揭露。他深知盖子掀开后,里面的黑暗可能依旧存在,但他想要人们知晓它的实质,由此打击造假者——不管对方是谁,是唐骏也好,是李一也罢。一些想出名或正在出名的人可要小心了,他们的身后说不定会冒出一个方舟子,去戳穿一些谎言。

他一直致力于学术打假,但直到现在,剽窃、抄袭的“学者”越来越多,学术腐败的势头不但没有减弱,反而愈演愈烈。方舟子知晓,以后的打假路还很长。

《城市快报》(以下简称“快报”):虽然李一被扳倒了,但为了杜绝“李二”“李三”等再出现,你觉得人们需要做些什么呢?

方舟子:当时张悟本被扳倒后,我们就说以后会有“李悟本”“王悟本”出来,那么“李二”“李三”肯定也会出现,因为土壤还在那里。首先,一般的公众缺乏科学素养,缺乏怀疑和批判精神,就很容易轻信“神人”,且这些“养生大师”在养生道路上让人们走捷径,迎合了人们投机取巧的心理。其次,监管部门和工商部门要担起监管责任,不能把什么事都交给普通公众,要自己做辨别。

快报:那么曾给这些人造势的所谓“名人”,需要注意什么呢?

方舟子:名人主要涉及到两类,一类是企业界的,一类是娱乐界的。这两类人也许在某些方面突出,但是总体的素质和文化程度不一定比一般人高——特别是在科学素养方面,反而糊里糊涂的。如果这些名人想提高自己威信的话,也要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增加自己的识别能力,免得被人利用。名人话语权的影响力很大,一定要珍惜,不要轻易去推崇或者吹捧某一个人,因为这人也许就是一个骗子,这样的话,就相当于为虎作伥、推波助澜。而且他们也不能在事情水落石出后只是急于撇清关系——已经造成了很坏的影响了,至少应该道个歉吧?马云当时把李一吹捧到简直无以复加的地步,这视频都放在网上了,说李一是什么奇迹。但他后来却说自己对李一并不相信,而是借一个地方静静心什么的。有的人觉得进入这种圈子好像挺有面子,这种心理可以理解,但不能因此丧失了自己的是非观念和辨别能力。我觉得名人应该更负责一些,更要有社会责任感。

快报:这次对李一的打假是否让你感到一种成就感?

方舟子:也不算有。因为这十年以来,我一直打假。我想要大家注意的事,有的大家并不在意,比如说比较严重的学术造假现象。李一的事让大家关注,是因为涉及到一些名人,有一些八卦的成分。其实李一并没有倒下去,只是他以后不会成为什么公众人物了。

快报:在李一之前,唐骏的“学历门”也让你处于风口浪尖之上,但唐骏并没有道歉也没有认错。你对目前的结果满意吗?

方舟子:当然不能说对此满意了,但是我也有心理准备。事件刚出来不久,就有人问我对结果有何预测,我说有可能会不了了之。因为我们以前经历那么多场造假事件,绝大部分都是不了了之的——特别是涉及到地位比较高的人,名气越大越难撼动他。

快报:那你为什么还总是对名人打假呢?

方舟子:因为现在造假这么多,我们精力有限,不可能一一去管,所以只能挑地位比较高或者名气比较大的人。这些人造假的话,影响更恶劣,危害更大,因为他们手上掌握着更多的资源。这些人还容易引起社会舆论的关注,能让大家更多思考怎样改变造假横行的现状,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打一些无名小卒,大家会觉得打小苍蝇有什么了不起?无所谓,也不会引起注意。学术打假往往不了了之,很难撼动他们,但他们的名声会受到影响。

快报:当时对唐骏打假就是想让国人守诚信吗?目的仅此而已吗?

方舟子:对。因为我和唐骏没有任何个人恩怨,在去年之前我也不知道有他这么个人——因为我对企业界的人本来就不是很关心。我一开始也是在微博上发了一条消息,没想到雪球越滚越大,就像李一事件一样。这些都是没有预谋的。有些东西表面看来挺光鲜的,但一捅,就会有乌七八糟的脏东西露出来。

快报:你是民间打假,会感到有力不从心的地方吗?

方舟子:的确。比如说没有资源。我们的很多调查都是在网上,缺乏实地调查,权威性也不够,所以即使我们公布出来,很多人也不认;我们也没有处罚权,只把调查的说出来——所以有人说我是学术警察,我不同意,因为我根本没有处罚的权力,只是利用公民的言论自由把事实说出来而已,按道理应该有官方或者专业的机构来处理这些学术腐败。

快报:你想过没有,学术腐败个例背后的腐败现象更严重,你想过不只停留在表面打假吗?

方舟子:背后的事不是我们能够解决的,也不是短时间内能够改变的,我们只是力所能及做自己的事情,掀开了这盖子,净化学术环境,监督舆论,教育学生,引起社会关注。

快报:有时候会不会觉得自己一个人打假的力量太单薄?又是什么让你坚持到现在?

方舟子:也没感到什么单薄,因为我这个人内心力量挺强大的。虽然站在前面的只有我一个,但是背后还是有很多人支持着,比如说有人给我提供一些材料等。但是我不会刻意为了寻求支持而改变自己的原则。

“在学术上我就是要有洁癖。”

许是在打假中太认真,所以生活中的他并不较真,一直很放松,一直乐呵呵的。虽然采访时间长,但他很有耐心,开玩笑说记者可以写一本书了。平日的他每天打打太极拳,除了参加公共活动外,基本都是写东西,偶尔看美国经典艺术电影,生活简单而平淡。

快报:看到你博客里发的《中国不良记者名单》,好长,那些记者因为“造谣”“打手”“流氓”“欺诈”等而榜上有名,一旦谁被你写上去,就很难再下来,你只给他们一次机会。你觉得这样会不会有人说你小气?这份名单是否会给他们的工作声誉带来影响?

方舟子:被我列进黑名单的有两类人:一类是当不良企业或虚假产品的“托儿”,危害到人们身体健康;另一类是对我造谣,来抹黑我。我的为人处世方式是美国式的,对陌生的人一般比较信任,但如果他不诚实,以后我就再也不会相信他。列那个名单的用意本来就是为了给他们的名声造成影响。我觉得他们本来就不应该干这一行,而应该去干别的。我只是根据掌握的事实和做事的方式来列单子。大家应该看到我做的事情,别人说我肚量小的话,就说去。跟他们缓和不太可能。

快报:据说你打了400多场口水仗,从来不道歉。这是真的吗?日常生活中的你爱吵架吗?

方舟子:那是他们胡说。我从来不打口水仗,涉及的都是科学、学术的问题。我和朋友都很随和,不计较。

快报:在你人生历程中,你觉得什么事情对你的生活轨迹或打假之路影响重大?

方舟子:在美国读研期间,我真正认识到科学应该怎样做,这算是一个转折点。

快报:有人说你偏执。如果让你自己评价自己,你觉得有什么不足和优点?

方舟子:我比较认真,这在一个正常社会里应该得到赞赏,但因为社会不正常,所以才会有人认为我比较偏执,那是他们不正常。我没必要想我有什么缺点,不需要找心理医生。

快报:你觉得自己有精神洁癖吗?

方舟子:这要看情况。作为一个科学家,在学术和科研上要有洁癖,就像你做记者一样,要对事实追求有洁癖。科学就是追求真理。

快报:曾想过自己会因为打假而被众人所知吗?

方舟子:我是偶尔碰上打假(走到今天这一步的)。以前我对自己的设计是当一个科学家,在美国大学里当一个教授,后来觉得这个不太吸引我,得问别人要科研经费,也不是那么自由,想来想去还是当作家比较自由。我从小就想做一个自由人,所以后来就改变了志向,回国当了一个自由人。



方舟子:严厉惩罚才能真正打击造假

7 09 2010年

2010年09月03日济南时报
本报记者钱欢青
人物简介
方舟子,本名方是民,1967年9月生于福建省漳州市云霄县。1985年毕业于云霄一中,考入中国科技大学生物系。1990年本科毕业后赴美留学。1995年获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生物化学博士学位。先后在美国罗切斯特大学生物系、索尔克生物研究院做博士后研究。
1998年起主要从事写作和网站建设。为中文互联网的先驱者之一。1994年创办世界上第一份中文网络文学刊物《新语丝》,主持新语丝网站,担任新语丝社社长。2000年创办第一个学术打假网站“立此存照”,揭露了多起科学界、教育界、新闻界等领域的腐败现象。美国《科学》在2001年8月10日和2006年12月1日曾两次专文介绍。英国《自然》、《经济学家》等国外报刊也做过。
从2000年创办第一个中文学术打假网站至今,方舟子的打假生涯已有10年了。作为一个专业打假人士、科普作家,10年来他打假无数,科普书也写到第18本了,最新的一本书叫做《大象为什么不长毛》。
随着他的打假对象从专家、学者延伸到唐骏、李一等社会知名人物身上,方舟子也成为广为人知的“打假斗士”。8月29日下午5点左右,方舟子在北京住处附近接受完辽宁卫视记者采访后遭到两名男子攻击,腰部被砸受伤。这一事件迅速引起强烈反响,北京警方已介入调查。
究竟是谁会下此狠手?“打假斗士”有着怎样独特的人生历程?下一步他还会有什么样的举动?8月30日中午,本报记者打通了方舟子的手机。在家养伤的方舟子在电话中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打假缘起———早在美国时就开始打国内的假
济南时报:您从什么时候开始打假的?
方舟子:我1990年从中国科技大学本科毕业后赴美留学。早在 1994年,我就创办了中文网络文学刊物《新语丝》,主持新语丝网站。这个网络文学刊物每个月出一期。到了2000年,国内的互联网也发展起来了,我就能通过网站看到很多国内的信息。我发现科学、生物学方面造假的内容很多,就忍不住将其一一揭露出来。后来在圈内有了些反响,不少人看到造假现象之后,也开始向我反映,打假的内容就越来越多。到今年,没想到一打就打了10年。
打假心态———打假路上,不会孤独
济南时报:从您将打假对象扩展到唐骏、李一等社会知名人物身上之后,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可是您揭露了唐骏的假学历之后,到现在唐骏也没有一个正式的说法,这事儿也可能不了了之,对这种结果您有什么看法?
方舟子:把真相揭露出来总比没揭露出来要好。之所以会这样,我觉得是我们社会对造假人和造假行为都太宽容了。如果社会不痛恨造假行为,你揭露了我我也没事,那么造假人就会觉得造假成本很低,造假现象就不会减少。
济南时报:打了也没用的情况出现得多了,走在打假路上,您会不会觉得孤独?
方舟子:这倒也不会,毕竟有很多人开始公开支持我的打假行为,声援也已经越来越多。
幕后黑手———心里已经有了怀疑对象
济南时报:遇袭事件之后,您的律师表示有可能是两个方面的人下的幕后黑手:一方面是肖传国所谓的“肖氏反射弧”实施单位郑州神源泌尿外科医院很有可能;另一方面的可能是您最近批评的所谓的养生大师,是以李一为代表的利益集团在报复。对此您是怎么看的?
方舟子:事情发生之后我就已经报了警,在警方没有破案之前,我不会公开说出任何人的名字,虽然我心里已经有了怀疑的对象。
济南时报:遇袭时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
方舟子:这个我已经在遇袭后不久就写在博客上了。8月29日下午我接受完辽宁卫视“王刚讲故事”的两名记者采访后,把他们送上出租车,转身才走了两三步路,就看见一名男子突然窜到我面前,朝我的脸上喷射气雾,我立即向路对面跑,后面另一个人追着我,手持铁锤要砸我头部,我拼命往前跑,最后被铁锤击中了腰部,流了一些血。跑进小区后我报了警,警察很快来了。除了腰部有两处破皮出血外,目前身体还未发现其他异样。
科普新书———普及科学的方法和精神更重要
济南时报:您的新书《大象为什么不长毛》刚刚出版,请您介绍一下这本书的情况。
方舟子:这是我两年来在中青报“冰点”周刊开设的科普文章的精选集,涉及了很多有意思的科学话题。其实我2003年就开始在中青报开设专栏了, 2007年,这个专栏的文章首次集结成《方舟子带你走进科学》一书出版,这本《大象为什么不长毛》是前一本书的续集,这本书其实应该早就出版的,但是因为出版社的问题一直拖到现在。
济南时报:为什么会给这本书起这么一个奇怪的书名?
方舟子:我是想让这本书显得更有趣一些。书中都是类似“大象为什么不长毛”这样的有趣话题。大家可能没想过大象身上为什么不长毛这样的问题。我在书中没有单纯地介绍科学知识,而是从生物进化的角度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详细解释,并且对别人曾经有过的不科学的解释进行了批驳。
济南时报:通过这本书,您最希望读者能从中获得什么启发?
方舟子:我想让读者明白,自然现象本身就非常有趣,科普写作不用故意去逗读者笑。我的写作态度是严肃的,但我书中的内容非常有趣。我特别想通过自己的科普写作向读者普及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国内科普读物出的也不少,但是质量上参差不齐,另外,有些在国外很畅销的科普书,引进到国内之后却并不是很受欢迎,这是因为文化的差异。所以我会坚持写科普类的文章,希望能写出更多适合中国读者看的科普文章。
科学精神———中国传统文化的缺失
济南时报:您在国外留学时,有没有什么经历给您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
方舟子:我是到国外上研究生之后,才对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有了直观而深入的理解。在国内上本科时,对科学精神还基本没有什么概念。在国外经常会有实验报告会,报告你这段时间做了一个什么实验,有了一个什么结果。报告完了之后,所有的听众都会从自己的角度提出问题,对实验报告进行全方位的挑剔。很多教授讲课也是如此,他会挑一篇论文进行讲解,让大家给这篇论文挑毛病。这就是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的训练,让大家知道怀疑精神、理性精神和实证精神的重要性。
济南时报:比较起来,中国人是不是更注重感性而忽视理性?
方舟子:是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几乎没有科学精神。科学本身就诞生在国外,是后来才被引进的。正是因为我们的传统中缺乏科学精神,所以科普才显得尤为重要,国内的科普作品总体水平不是很高,和国外比起来还是有差距的。
惩罚机制———打假的前途和出路
济南时报:造假行为的泛滥导致了当今社会诚信体系的缺失,您觉得怎么做才能重建诚信体系?
方舟子:首先要建立严厉的惩罚机制,出现造假事件之后,一定要对其进行严厉惩罚,这样才能杀一儆百。在美国,造假是很严重的事情,一旦暴露就会付出沉重代价。作为我们来讲,造假者的地位越高,名气越大,就越要严厉惩罚。
济南时报:我们经常看到您打假的消息,您现在的主要职业是什么?以什么为生?
方舟子:我在美国学的是生物化学,回国后并没有在这个专业领域就职。办新语丝网站并没有收入,打假当然更没收入。我现在的收入全靠写作、出书。
济南时报:下一步有什么动作?
方舟子:有两本新书在规划当中:一本是关于科学争论的,是我在《经济观察报》上所写专栏文章的结集;另一本是关于进化论的,十年前曾经出过,我想改改再重新出版。



视频:方舟子遇袭,“打假”缘何反被打?

7 09 2010年

辽宁卫视·瞭望评辨天下:方舟子遇袭,“打假”缘何反被打?


 



方舟子:我又不是娱乐明星,有必要炒作吗?

5 09 2010年

2010-09-04成都商报
成都商报记者龙灿 北京 为您报道
1967年9月出生,本名方是民。出生于福建省漳州市云霄县。1999年以来,方舟子揭发中国科学界和教育界的学术腐败现象,被称为“打假斗士”。他同时是许多知名平面媒体的专栏科普作家。2010年8月29日傍晚遭2名男子袭击,腰部被铁锤砸中。警方已介入调查。方舟子对此表示一定会想一些办法,表示仍会坚定地继续自己的打假之路。
昨日,尽管北京市警方已经展开全面调查,但方舟子遇袭一案依然没有告破。成都商报记者昨日以书面形式专访方舟子。
“案件正在侦办”
记者:袭击事件后,你日常生活是否受到了什么影响?有什么变化?
方舟子:更注意安全了。
记者:诗人赵丽华和作家张一一在网上说你遇袭是自我炒作,你有什么回应?
方舟子:我又不是娱乐明星,有必要炒作吗?如果他们认为我是报假案,请向警方举报。他们才是在恶毒地自我炒作。以前赵丽华被我讽刺过。张一一是第一次听说。
记者:案件侦办有什么进展?
方舟子:警方正在侦办,为了办案需要,警察不会告诉我,也不能透露。
“如果我被打死,会更被神化”
记者:听说北京石景山区政府来了一些人看你?你是否有被重视的感觉?
方舟子:昨天上午,石景山区一个区委副书记和政法委书记来了,就是表示了一下慰问,并很遗憾以前不知道我就住在石景山区。登门拜访应该算是重视吧。
记者:方玄昌说,他遇袭的案件可以不破,但你遇袭的案件不能不破,中国不能没有你。网友担忧你被神化,你觉得你有被神化的可能吗?
方舟子:我如果被打死了,估计会被神化得更厉害。
记者:有人将你称为中国科学界“潜规则”的破坏者,中国科学界的堂吉诃德,你是否认同?
方舟子:我只是试图维护学术规范,与国际主流接轨,不知道什么“潜规则”。
记者:打假10年,我们注意到你揭露了很多著名的学界丑闻,10年来,我们的学术环境有好转吗?
方舟子:学术环境还是有所好转的。由于有了一定的舆论监督,吓住了胆子比较小的人,对脸皮比较厚的人目前看来没有用。
记者:中科院科学家何士纲号召科学家签名声援你,目前进展如何?有多少人签名?院士级别的人有多少?
方舟子:这个应该问何士纲本人。(到记者发稿时,何士纲发起的科学家签名已经达数百人。昨日,何士纲告诉成都商报记者,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饶毅也成了声援者之一。)
记者:中科院官方是否会给予你这个草根学者以声援?
方舟子:应该不会。至少目前没有。
凶手是谁? 肖传国再成焦点
方舟子遇袭后,他的宿敌们纷纷接受媒体的采访,公开质疑方舟子。其中,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泌尿外科研究所所长肖传国的表现异常活跃。
据悉,方舟子和肖传国结怨的根源是方对肖的“肖氏反射弧”手术提出质疑,肖的宣传资料上称该手术的有效率达80%,而方舟子和方玄昌的调查显示,该手术的有效率为0。双方因此多次对簿公堂。方玄昌遇袭重伤后,网络上就有人怀疑与肖传国有关,但方玄昌自己则表示,自己只能怀疑,没有证据不能乱说。方舟子遇袭后,方肖之间的宿怨,再次成为热点。
肖提出了三大理由质疑方舟子被袭,如两个铁锤和辣椒水袭击他,他不可能全身而退。其二,他认为,铁锤砸在身上青一块紫一块是有的,砸破出血就匪夷所思了。其三,2007年2月1日,方舟子即报过假案,是以接到恐吓信为由,在鲁谷派出所立的案。
肖传国认为,自己掌握了“百分之百的证据,包括各种录像资料、图片资料”,证明方舟子在2007年报过假案,假案报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他认为这次也是场闹剧。
肖传国在接受采访时说,他的依据是2007年,自己的朋友上门送传票的时候,方舟子报案称自己被威胁。对这次是否真的挨打,他不能百分之百地确定。只是根据以前的事情和方舟子的伤情做一个推断。据悉,近期,肖传国即将出国,他自己的说法是,到南美智利等国,一些病人要做手术。
方舟子也在自己的微博上,对此进行了反击。他贴出了2007年被威胁的视频。并表示,报假案是犯罪,他相信警方能破案,到时候一切不都真相大白了吗?



方舟子:第一次感到有那么多人支持我

5 09 2010年

2010年09月03日现代快报
方舟子简介 本名方是民,1967年9月生于福建云霄县。1994年创办世界上第一份中文网络文学刊物《新语丝》,主持新语丝网站,担任新语丝社社长。2000年创办中文网上第一个学术打假网站“立此存照”,揭露了多起科学界、教育界、新闻界等领域的腐败现象。近期因揭露唐骏学历造假和炮轰“国学天才”孙见坤“剽窃”而引人关注。
方舟子8月29日遇袭,令舆论大哗。在各种观点中,挺方派和倒方派罕见地“包容”在一起,谴责暴力、支持方舟子,一时成了舆论的主流,但是中间也有质疑甚至被方舟子怒斥为造谣的声音。不过,除了遇袭第二天举行临时媒体见面会,连续几天方舟子均保持沉默,而微博上的只言片语也不够解渴,公众无从完全知晓这个刚刚经历了一场生死考验的瘦削男人,内心有过怎样的波澜,又是怎么看待那些人和事的?
不过,9月2日晚8点,方舟子终于打破沉默,接受了快报记者的专访。
“沉默”中的方舟子
受伤的腰挺得更直
方舟子8月29日遇到歹徒袭击,8月30日举行临时媒体见面会。
此后,很多媒体记者感到了一种不适,那就是方舟子突然不接听手机了,还有人说他曾经关过机。
8月31日一大早,方舟子突然在其微博上发了一条温情的致谢短信:“我亲爱的亲人、老师、朋友、同学、同事、校友、同道和读者们,你们的电话我没法一一接听,你们的来信我没法一一回复,你们的留言我没法一一阅读,但是我知道你们关心着我。在侥幸躲过致命的打击之后,有一种超越生死的奇异感觉。在又一个无眠的夜晚,是你们的爱让我感动。我也爱你们。”
这使关心方舟子的人们,包括很多媒体人感到了一种理解。
方舟子还说:“被歹徒袭击事件让我第三次被美国《科学》报道,我应该高兴还是悲哀?”
有很多人支持方舟子,包括一些自称原本反感方舟子的人。
为声援方舟子,8月30日,“反伪科学斗士”司马南自称“在悲愤状态下急就”了一篇博文,称“如果我是‘中国最大媒体’《感动中国》的总导演樊馨蔓,看到这两件同一天里发生的事,我会难过地闭上眼睛,摸着自己的良心真诚地反省,我会痛苦地承认,此前判断有误,我会有鉴于这样一个结果,将功补过力挺方舟子成为2010《感动中国》候选人。”
但是质疑的声调也一度很高。有媒体采访武汉市协和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生肖传国,他认为方舟子遇袭一事很可疑,可能是在报假案、是在炒作。
自称“《炒作学》开山鼻祖”的争议作家张一一在微博中称,方舟子最近将推出新书《诺亚方舟》,因此想学他当年那样自我策划来做宣传。
“沉默”中的方舟子还在“战斗”。方舟子发微博回应:“‘80后作家’张一一和大河网公然造谣,胡说我遇袭是自我炒作,是为了推出新书《诺亚方舟》。本人从来就没有也不准备出版一本什么《诺亚方舟》的书。本人的笔名和‘诺亚方舟’毫无关系。天底下竟然有如此丧尽天良的人和媒体!”
一些荒唐质疑不该被“放”出来
至于以后是不是会对肖传国、张一一等采取法律行动,那得等这件事情过去之后我再跟律师商量
现代快报:在你遇袭之后,还是有一些所谓的质疑,几天之后,你怎么看这些质疑?
方舟子:这些质疑里有一些是非常荒唐的。这些质疑如果是一些匿名的人发出来的,在网上随便说说也就算了,但有的是真名实姓的人写出来的,而一些媒体还把这些纯属造谣污蔑的言论发表出来,这就很不正常了。对媒体来说,应有基本的素养,在登出所谓的不同声音之前,你应该有一个起码的判断,而且也应该调查一下。不能为了搞所谓的平衡,就把一件事搞得像很有争议似的,然后把那些谣言放出来。
现代快报:在这些质疑声里,哪些真名实姓的人的话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
方舟子:比如说那个张一一,说我是为了炒作一本书才怎么样怎么样。
现代快报:而这本书是不存在的?
方舟子:他所说的书《诺亚方舟》根本就不存在。被我驳斥了之后,他又说我被他识破了之后为了避嫌把书名改成《大象为什么不长毛》。《大象为什么不长毛》这本书倒是有,但我这本书,在我被打的前几天就出来了,在微博中把封面都贴出来了,哪是他说的那个原因。而且很早以前我在接受采访的时候就说过要出这本《大象为什么不长毛》了。
现代快报:前几日有媒体采访武汉市协和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生肖传国,他认为你遇袭一事很可疑,可能是在报假案、是在炒作。当然,很多网友并不认同这种看法。对他和张一一的这些说法,你有没有采取措施的打算?
方舟子:目前来说还没有,我觉得这些是次要的事情,最重要的是协助警方破案,然后做好自己和家人的安全工作。至于以后是不是会对肖传国、张一一,还有一些媒体采取什么法律行动,那得等这件事情过去之后我再跟律师商量一下有没有必要。
我理解家人显得“脆弱”的担心
本来这种担心就一直存在,现在实际发生了,有时候感情会显得脆弱一些
现代快报:说到家人的安全,我刚刚看到一篇你爱人9月2日早上6点多写的一篇博客文章《活着》,文章第一段就写:今天是阿民被袭击的第四天。四天来,我震惊过,欣慰过,悲哀过,狂怒过,现在我感到彻骨的荒凉,无边无际的虚无。也许我不该这么说,因为有那么多的中国人在支持方舟子,声援方舟子……从这段话能感觉出家人对你的担心,也能感觉到一种令人揪心的东西。
方舟子:这个担心是当然的,这是可以理解的,本来这种担心就一直存在,现在实际发生了,有时候感情会显得脆弱一些。
现代快报:人大教授张鸣今年接受过快报的几次专访,他9月1日在《南方都市报》发表《方舟子不可能假借权势伤人》一文,文章中有句话说得很好:方舟子有很多的拥趸,也有很多不喜欢他的人。对不喜欢的人、被人讨厌的人容忍的程度,是一个社会是否文明的试金石。
方舟子:他可能是不喜欢我的人。(笑)
现代快报:他在文章里也说不喜欢你的这种行事风格,呵呵。我觉得这篇文章写得公允而深刻。
方舟子:这件事情本来就是是非分明的,不管你喜不喜欢我,总是有一个道德底线,问题是现在很多人没有道德底线。
现代快报:这些年的打假,你得罪了很多人,很艰难,也给人一种很孤单的感觉。
方舟子:我倒不觉得我很孤单,因为还是有很多人在支持我。
现代快报:在你遇袭的当天,司马南等人就公开挺你。这给人一种惺惺惜惺惺的感觉。
方舟子:以前没出事的时候,可能还没感觉到有那么多的人在支持我,现在一出事,大家都发出了声音。沉默的还是大多数,那些支持你的平时未必要发出声音来,倒是那些反对者跳得挺欢的,有时候给大家的感觉好像反对你的人比支持你的人多。但是等真出了什么事,很多人都觉得不应该再沉默下去,就让人感觉到支持的力量还是很强大的。
现代快报:这种支持你的力量,有没有改变你什么昔日一直坚持着的观点?
方舟子:没有,但是这么多的支持令我感动。
从没哪一个部门就打假找过我
我们揭露的这些学术造假事件绝大部分都是没有结果的,或者说是不了了之的,甚至假装不知道
现代快报:在遇袭第二天,你接受采访时也呼吁,国家应成立一个有公信力的部门,来专门打假,而依靠民间力量来打假,力量有限且风险很大。这是不是预示着你以后的个体打假在形式上有所转向?必然寻求和职能部门的合作?
方舟子:假如政府部门需要打哪个假,希望我配合,那我非常欢迎,但没有哪一个部门曾经来找过我。
现代快报:打假打到最后,公众都希望看到一个结果,你的呼吁还是很有价值的。
方舟子:我主动举报的一些事情都没有结果,比如说我曾经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举报过,某一个人申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是违规的(指清华大学教授施一公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一事,据方舟子2008年10月17日博客),我当时还是用挂号信寄的举报材料,联系方式什么的都有,结果连一个回音都没有。后来,那个被我举报的人,还顺利拿到基金了。当时,我是在公示期进行举报的。我奇怪于没有回音,只有一委员说我们是不需要回应的,然后我就把他们的有关条例翻出来,条例规定对举报者应该答复处理结果。作为一个委员,他连自己所在机构的条例都不清楚,或者都不看,可见这种机构形同虚设,有关的条例也没什么用。
现代快报:在很多人看来,你的这种遭遇并不偶然,当下的学术打假或其他领域的打假,特别是一些有影响的打假事件,都往往没有一个应有的结果。
方舟子:对,这么多年来一直是这样的。我们揭露的这些学术造假事件绝大部分都是没有结果的,或者说是不了了之的,甚至假装不知道,就把你给忽略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