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大六教授举报长江学者造假事件“盖棺论定”
22 03 2010年【方舟子按:该事件最早于2008年3月28日在新语丝网站上揭露,参见《西安交通大学六教授致学校领导的一封公开举报信》(XYS20080328)】
西安交大六教授举报长江学者造假事件“盖棺论定”
造假教授李连生被校方免职解聘
本报记者 雷宇 叶铁桥
中国青年报 2010-03-22
本报首发报道并持续关注近一年的“西安交大六教授举报长江学者造假事件”有了最新进展。
3月21日上午,西安交通大学举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委员会和校党政联席会议,明确认定李连生存在“严重学术不端行为”,并作出决定,“取消其教授职务,并解除其教师聘用合同。”
3年来,先是六教授举报自己昔日的学生造假,后来该学生将老师告上法庭,并经历多次庭审。直到今日,一场学术浮躁生态背景下的荒诞剧才最终由学校“盖棺论定”。
艰辛举报路
2007年年底,曾担任过陕西科委副主任的西安交大老教授杨绍侃在校园散步时,偶然发现学校公告栏中有一个教育部科技进步奖获奖项目公示。长期从事压缩机技术教学科研工作的杨绍侃惊讶地发现: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长江学者李连生教授申报的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项目是“往复式压缩机理论及其系统的理论研究、关键技术及系列产品开发”。
杨绍侃找到多位曾经的老同事,包括郁永章教授、陈永江副教授、林呆呆教授、冯全科教授和屈宗长教授,一起讨论此事。这6人中,有5人曾有过担任李连生所在本科班教学或毕业设计指导的经历,年过8旬的陈永江副教授是李连生读博时的导师的老师,郁永章教授是李连生读硕士、博士期间的指导老师,大家达成共识,认为不能听之任之,而应当向学校指出此事。
历时两年多的举报开始了。“举报打假一路走来让我们备尝艰辛。”作为我国压缩机研究领域的元老,陈永江3月21日晚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电话采访时感慨不已。
他介绍说,为了取证,他们不远千里赶到涉嫌造假的有关单位调查,很多知晓造假内情者往往说起此事慷慨激昂,而一旦要在说明情况的材料上签字则屡屡拒绝,理由是“不愿牵扯进来,面子抹不开”。
2009年3月初,陈永江在科学网申请了一个实名博客空间,截至今日,这位81岁的老教授在老伴的帮助下围绕举报问题,一字一字敲出上百篇博客文章。
在持续举报并拒绝调解后,2009年7月,陈永江等3人甚至被告上法庭,均已年过古稀的老教授们从退休金里各拿出1万元交给律师作为代理费。
2009年11月10日,事件出现逆转,原告提出了撤销对举报人的诉讼并已得到法院裁定准许撤诉。六教授则继续向有关部门寄发举报材料。
回顾整个事件,陈永江说,最开始举报只是认为几位老人倾注一辈子心血建起的全国首个压缩机教研室可能名声被毁的问题,但是在长达两年的举报过程中,不断看到一些专家、网友的留言和鼓励,特别是看到松原高考事件中,一些学生和家长都发展产生这样“疯狂”的意识——“如果不作弊,上大学的机会就要拱手让给他人”,感觉特别心痛。
“我们这一代人心目中,大学是多么神圣的字眼呀!”81岁的陈永江说,几位老人慢慢感觉学术腐败是源头上的腐败,必须把在河流源头上放毒的人抓起来,保持源头和摇篮的纯净。
处理结论之前太慢,现在太快
就在3月21日上午会议之后,短短几个小时,西安交通大学官方网站主页迅速挂出了题为《学校取消李连生教授职务解除其教师聘用合同》的消息。这也是西安交通大学就此事做出的首次公开回应。
该消息称,学校对此举报高度重视,通过校学术委员会及有关部门展开深入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学校于2008年3月致函教育部,建议撤销授予该项目2007年度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随着对李连生其他学术不端行为的调查与核实,2009年4月,学校决定免去其流体机械及压缩机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职务;2009年12月,针对李连生相关学术不端问题,校学位委员会决定免除其博士生导师资格。
这则消息还称,今年3月5日和3月20日下午,学校在此前开展的一系列工作基础上,两度召开“六位教授举报李连生学术造假问题”专题会议,提出对其严重学术不端行为进行严肃处理的初步意见。在今天上午召开的学校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委员会和校党政联席会议上,根据《西安交通大学学术行为规范及违规处理办法》、《西安交通大学全员聘用制度实施暂行办法》作出上述处理决定。
西安交通大学党政联席会议有关人士今天指出,西安交通大学作为一所具有严谨治学传统的百年老校,对于建设优良学风的要求是严肃和一贯的,决不允许弄虚作假、抄袭浮夸等学术不端行为存在,一旦出现,严厉查处,绝不姑息迁就。
陈永江认为,与此前长达两年多的举报相较,这样的“严厉查处”显得有些姗姗来迟。
此前,这6位老教授先后7次给学校党委、纪委、学术委员会提交证明材料,3次向教育部反映,3次向科技部写信,然而,直到本报2009年11月追踪报道时,6人也没有得到一个透明的、足以成为结论的意见。
在一位举报者看来,迟迟不处理的背后是学校为了维护所谓的声誉和排名,消极处理造假现象。
陈永江回忆说,刚开始举报不久,有校领导约见6位教授谈话,该领导一见面就说,“现在高校弄虚作假成风,你们不要大惊小怪。这几年造假的成分越来越多,越来越厉害了”,并表示,举报“涉及不只是西安交通大学的脸面,也涉及国家的脸面”。
陈永江注意到一个时间上的“巧合”:校方今天宣布结论并称3月20日下午召开“六位教授举报李连生学术造假问题”专题会议,而就在20日晚,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播出了对这一事件的报道。
知名学术打假人方舟子认为,西安交通大学的处理决定存在问题。“昨日看《焦点访谈》,校领导还在辩解,且问题反映也两年多了,学校是不是处理得太慢了?而一旦报道出来,今天上午就作出了处理,这又是不是太快了?是不是经过了认真细致的调查?是不是得公布调查的情况,到底哪些方面造了假?这些都公布出来,才是负责任的调查和处理。”
治学术乱象必须动真格
3月20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以《没有结果的“学术成果”》为题报道此事,在西安交通大学师生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在交大“兵马俑BBS”上,3月21日的十大热门话题中,排名前两位的话题都是关于此事的讨论。
虽然大多数讨论者为学校出此丑闻感到痛心,但仍有许多人支持老教授的举报举动,认为这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交大的正气和严谨的学风依然有人在坚守,学校需要正视而不是掩饰这一丑闻,“知耻而后勇”。
但仍有一些讨论值得深思,比如有人就发帖质疑,“其他学校都有造假,为什么焦点访谈只报道我们一家,净挑软柿子捏”,更多人则认为是“学校公关不行”,否则也不会被媒体频频曝光,更不至于上《焦点访谈》。
利益之争的说法也风靡一时,“兵马俑BBS”十大热门话题中,排第二位的帖子就声称:“LLS(李连生)的报奖材料肯定是有问题,但是这个问题至不至于拿到桌面上来批判,在于当事人做事到不到位,LLS(李连生)必然是触动了几位老教授的利益,而自己又不太干净,而招来祸端。这几位老教授有的其实已经是一些企业的核心技术人员,他们之间以及和李之间有些利益冲突点。”
这一说法获得了许多跟帖者的认同,有跟帖者就说,“本来对那几个老教授很钦佩,随着事件发展,不得不怀疑一下了”。
还有人则认为揭露造假会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因为学术不端现象泛滥,哪个学校被揭露出来,就会导致该学校整体社会评价降低。别的学校没揭露,并非没有,也许程度更严重,只是无人揭露而已,“在这个劣币驱逐良币的时代,坚持正义和真理是要付出代价的,而且可能是惨痛的代价”。
对于一起学术造假事件被揭发后的舆论反应,“新语丝”网站的创办人方舟子早有观察。他说,“鸣冤叫屈”虽然看起来有一定的现实合理性,但从本质上来说仍然是“误读”,“比如在中国,开车违反交通规则现象很普遍,不能因为你开车违规了,被交警抓住了,就辩解说大家都在违规,你干嘛抓我?”
他认为,这些观点恰好反映了当前学术不端行为频发的重要根源,在于容忍度太大,处理得太少,“如果一起事件被曝光后得以处理,另一起事件被曝光后相安无事,人们自然会觉得不平衡,这正说明当前治理学术不端行为并没有动真格。”
坚持学术打假十余年的方舟子感叹道:“我也不明白为什么出现那么多例证据非常确凿的学术不端事件就是得不到严肃处理。”
分类 : 访谈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