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氏反射弧”手术效果统计

12 11 2009年

彭剑律师自2006年开始接受“肖氏术”患者求助后,至今累计收集了一百多位在郑州神源泌尿外科医院接受“肖氏术”患者的信息,其中2006年8月末至2007年3月下旬手术患者人数为110位;先后有四位律师、两位实习生合计六人通过电话联系上述110位患者,但仅拨通并成功访问了74位患者或患者家长。

74人(2006年8月末至2007年3月下旬手术患者)手术效果见下表:

效果分类    人数
治愈且无不良反应    0
大小便完全恢复正常    0
大小便基本恢复正常    0
大小便有很大的改善效果,接近正常    1
大小便有相当的改善效果    4
大便基本正常,小便也有一定的改善    1
大小便均有一定的微小的改善    1
大便无明显改善效果,小便有相当的改善    1
小便无明显改善效果,大便有一定的改善    2
没有什么明显的效果,只是感觉大便好了一点点。    2
没有什么明显的效果,只是感觉小便好了一点点。    8
手术基本上没有任何明显效果    32
手术没有任何效果    22

是否残疾、副作用
腿、脚相对无力、萎缩    1
脚变形    1
腿、脚相对萎缩且行走略微异常    7
腿、脚畸形且瘸或行走明显异常    21

即电话访问统计结果显示,手术的无效率高达73%、致残率高达39%。

律师认为,患者自我感觉的“有一定的改善”、“好了一点点”等有效效果是否真和“肖氏术”有关,除了肖传国、郑州神源泌尿外科医院等利益相关方的“论说”外,并没有确切的科学依据。

如果将“手术成功”定义为“治愈,功能完全恢复正常且无残疾或不良反应”,那么,调查结果显示没有一例成功,即成功率为零。

此调查结果与郑州神源泌尿外科医院、郑州大学神经泌尿外科研究中心自吹的“85%的成功率”,存在天壤之别。

参与电话访问的律师、实习生(大学生)均有电话访问记录备查,并愿接受司法机关、行政机关、网友代表的质询。

彭剑律师亲自与11位患者或患者家长面谈,发现当面调查发现的手术的无效率高于电话访问结果。



达尔文一家十“院士”

11 11 2009年

    1660年11月22日,英国化学家波义耳等12人在伦敦格雷欣学院开了一次会。此前,这些人已形成一个研究新兴的实验科学的“无形学院”。在这次会议上,他们决定把这个小圈子变成正式的学会。这个设想得到了刚刚复辟的查尔斯二世的支持,国王成了学会的保护人,因此就被叫做“伦敦王家学会”。王家学会是至今还存在的最古老的科学团体,相当于英国的国家科学院,其会员也就相当于国内所谓“院士”,而其实其学术地位比国内院士高得多,按其网站的说法,当选王家学会会员是仅次于获得诺贝尔奖的荣誉,可以在名字后面牛气地署上FRS(王家学会会员的英文缩写)的头衔。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一些科学家,例如牛顿、法拉第、达尔文、麦克斯韦,他们没有机会获得诺贝尔奖,却都是FRS。

    王家学会代表的是英国的科学传统,而这个传统有时也能通过家族血缘来延续。从王家学会建立至今350年,只产生了大约8000名会员,却有许多人来自同一个家族。会员档案中有一栏即是记载其与其他会员的亲属关系。最显赫的是达尔文家族。从达尔文的祖父到达尔文的曾孙,6代人中代代都有人成为FRS,达10人之多。

    达尔文的曾祖辈默默无闻,修家谱要从祖父辈算起。他的祖父伊拉兹马斯(1731~1802)是当时的名医,连国王都请他当御医,但是他不去。他一边行医一边研究植物学和发明各种各样的器械,还是个诗人,在诗中表达过生物进化的思想——不过达尔文提出进化论并非从他爷爷的奇思妙想那里得到的启发。伊拉兹马斯在30岁时就成了FRS,后来自己也搞了一个对英国工业革命起过重大推动作用的科学学会,为了走夜路时不至于摸黑(当时可没有路灯),选在月圆之夜聚会,所以叫月亮学会。通过这个学会他认识了达尔文的外祖父韦奇伍德(1730~1795)。韦奇伍德是英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陶器工艺家,由于发明了一种测量高温的温度计,韦奇伍德在1783年当选FRS。

    伊拉兹马斯能文能理能工,对女人很有杀伤力,两任妻子两位情人共给他生了13个子女,活到成年的有10个。老大学医做解剖时不幸划破手指感染早逝,继承衣钵的重任交给了三儿子罗伯特(1766~1848)。罗伯特用两年时间就获得了医学博士学位,毕业论文有一项重大发现(证明眼球在盯着看时还在不由自主地做微小运动),因此得以在王家学会的会刊上发表。由于这个原因,再加上伊拉兹马斯的影响力,罗伯特不到22岁就当选FRS。不过这篇论文是伊拉兹马斯帮着写的,按现在的说法叫“包装院士候选人”。此后罗伯特果然也成为名医,但是在科学上再无建树,他对科学所做的最大贡献,是生下了达尔文(1809~1882)。

    达尔文原本也是要继承其祖其父的衣钵的,但是他忍受不了手术台上淋漓的鲜血,只好从医学院退学改学神学。毕业后做为一名业余博物学家随贝格尔号环球航行5年,一路寄回国的大量标本让达尔文还没回国就在英国科学界出了名,由业余博物学家成了著名博物学家。回国3年后,达尔文当选FRS,年仅30岁。当然,那时达尔文还只是崭露头角,他此后的成就是没有哪个选举他的人意料得到的。达尔文成了王家学会的骄傲,王家学会在1890年专门设立“达尔文奖章”奖励在达尔文开创的生物学领域做出重大贡献的人。

    达尔文倒是有一点继承了其父的衣钵:他也娶了韦奇伍德家的人为妻,娶的是外祖父的孙女爱玛。他们共生下了10个子女,其中有3个夭折。于是有一个流传很广的谣言称,由于达尔文是近亲结婚,其子女不是夭折就是痴呆或短命。其实按当时的医疗条件达尔文子女的夭折率并不算高,而他成年的子女也都身心健康,不仅长寿,而且男孩子后来都干出了一番事业,其中有三个当选FRS:数学家、天文学家乔治(1845~1912),植物学家弗朗西斯(1848~1925),最早从事科学仪器的工业化生产的工程师霍勒斯(1851~1928)。这三人全都被英王授予爵位,弥补了达尔文至死还是一介平民的遗憾。其中弗朗西斯算得上是达尔文的学术继承人,和达尔文一起开创了实验植物学,为此在1912年获得达尔文奖章。

    达尔文的孙子的职业更为多样化,其中有名列世界高尔夫名人堂的体育作家、艺术家、诗人,只有一位从事科学研究:乔治的儿子查尔斯·高尔顿·达尔文(1887~1962)。他师从卢瑟福和玻尔,是著名物理学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担任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主任。他在1922年当选FRS,后来也成了爵士。

    查尔斯的妻子是个数学家,这样的家庭成为科学之家顺理成章:他们的5个子女有4个是科学家或工程师。不过其中没有人成为FRS。达尔文家族第六代“院士”靠达尔文的孙女来养育:乔治的外孙、生理学家理查德·达尔文·凯恩斯(1919~)(经济学家约翰·凯恩斯的侄子),霍勒斯的外孙、神经生物学家霍勒斯·巴洛(1921~)。这两人都是达尔文的母校剑桥大学的教授。

    达尔文家族第七代(达尔文的曾曾孙)的名人中有历史学家、作家、音乐家,但是没有科学家,FRS的传统可能就此中断。中国古人有云:“君子之泽,五世而斩”,而达尔文家族连续6代,代代出“院士”,这样一个难以打破的传奇记录,靠的恐怕不只是祖先的恩泽。

2009.11.9

(《中国青年报》2009.11.11)



视频:中国人的“诺贝尔之梦”

9 11 2009年

http://p.you.video.sina.com.cn/player/outer_player.swf?auto=1&vid=25817095

深圳卫视《22度观察》
嘉宾:何祚庥、方舟子等
首播:11月8日(周日)晚上10点30分
重播:11月14日(周六)下午12点30分



苍蝇也爱打架

6 11 2009年

    国内一些“专家”,在国外一些“专家”的指导下,起草了一份《动物保护法(专家建议稿)》,涵盖范围之广,规定之详细,大概都走在了世界前列。这里说的动物保护,不是指的保护濒危动物,而是指的保护一般动物不受虐待,其实是指“动物福利”。国外涉及动物福利时,往往还要区分一下温血动物和冷血动物,比如动物实验如果用到温血动物(哺乳类和鸟类),会受到某些限制。如果连冷血动物也要“保护”,连奥巴马总统在镜头前拍死一只苍蝇也要指责,就被当成了笑话。
    但是这个“专家建议稿”却是要对动物一视同仁,明文规定所要保护的动物包括腔肠动物、软体动物、昆虫、哺乳动物等等一切动物。这么一来,就未免让人觉得管得太宽了。比如它规定“禁止开展动物争斗的实验”,则恐怕连小孩玩蚂蚁打架游戏也是犯法的了。
    科学家开展动物争斗的实验,当然不是为了好玩,更不是出于虐待动物的阴暗心理,而是为了弄清楚影响动物争斗的因素。从腔肠动物到哺乳动物,几乎所有的动物都会为了争夺食物、配偶、领地而争斗,人类也不例外,因此研究争斗行为并不是因为像有些“专家”那样吃饱了饭没事干,说不定还能帮助解决人类社会的某些问题。我不知道世界上还有哪个国家准备禁止开展动物争斗的实验,动物争斗实验是当前动物学研究的一个热点。哈佛医学院克拉维兹实验室就是专门做果蝇争斗实验的,被戏称为“果蝇搏击俱乐部”。北京大学饶毅实验室现在也建立了类似的俱乐部,在以后也许就有受处罚、取缔之虞。
    果蝇是一种小型的苍蝇,身长大约只有普通家蝇的一半。一般人对果蝇的印象,也就是它们会被腐烂的水果吸引来翩翩飞舞,很难想像它们还会互相打架。如果果蝇不是很偶然地成了被研究得最为透彻的实验动物之一,大概也不会有人注意到它们还很好斗。上个世纪初,美国遗传学家摩尔根要研究遗传学问题,没能申请到培养哺乳动物的经费,改养起了果蝇,从此让果蝇成了遗传学研究的重要工具。1915年,摩尔根的学生斯特提万特在养果蝇时首次注意到,让两只雄蝇去追求同一只雌蝇,它们会打起来:张开翅膀互相追逐,并用头相撞,很快会有一只认输逃走。
    以后又有人陆续抓果蝇打架,不过都是把多只果蝇扔一块儿打群架,不容易看出个所以然。等到本世纪初果蝇搏击俱乐部在哈佛轰轰烈烈地开张,才遵循搏击规则,在圈起来的场地里捉对厮杀。比赛场地是一个铺了一层琼脂的培养皿,中间滴了一滴苹果汁做为奖品。为了刺激雄选手,在苹果汁上还放一只无头雌蝇——无头苍蝇是不会跑的,但是能吸引雄蝇,雄蝇只对雌蝇的下半身感兴趣。然后放两只雄蝇让它们打起来,用录像机拍摄下整个比赛过程。
    在拍摄了2000多场比赛之后,研究人员有一些有趣的发现。雄蝇的战术还真不少。最温和的战法是俯身向对手冲去,或者是朝对手竖起翅膀,做威慑状。这么做与对手没有肢体接触,属于不战而屈人之兵的高明战术。但高明的战术未必能奏效,所以往往还要贴身肉搏:伸出一条脚去刺对手;用后肢站起来向对手猛扑过去;或者双方都站起来,挥舞前肢击打对手。最激烈的是双方扭打在一起,满地打滚。
    正所谓“先下手为强”,谁先发动进攻,谁的胜算就比较大,而且第一次攻击越猛烈,胜算就越大。如果第一次攻击采用的是温和的战术,胜算是3比1。但是如果一开始就发动猛烈进攻,胜算就提高到16比1了。而且第一次比赛的结果还会对以后的比赛产生影响。如果第一次比赛的失败者休息30分钟以后重上战场,几乎不可能获胜,不管对手是前一次的胜利者还是第一次遭遇。看来果蝇对自己的失败会有惨痛的记忆,影响了以后的发挥。
    和女人一样,雌蝇之间也会打架。不过她们温和得多,从来不使用“拳击”、“扭打”这类激烈手段,倒是经常用撞头、推挤这类雄蝇很少用的战术。和雄蝇不同的是,雌蝇的打架往往没有产生明显的胜利者。雌、雄果蝇在争斗中的不同表现,与一种叫fru的基因有关。让雄蝇带上fru基因的雌蝇版本,雄蝇打起架来就很像“娘们”。反之,让雌蝇带上fru基因的雄蝇版本,她们将像雄蝇一样剽悍。
    用果蝇做研究材料的好处是很容易做遗传实验,可以在实验室里培育出战斗力超强的果蝇。每次比赛之后,让最顽强的选手留下后代,在其后代中再继续挑选顽强的选手做种……这样持续培育几十代后,就得到了一支超级搏击队。拉起这么一支队伍的目的不是为了去参加果蝇奥运会,而是为了把它们和一般选手做比较,看哪些基因发生了变化。初步的研究发现至少有42个基因与果蝇的争斗行为有关,非常复杂。
    很显然我们没法拿人来做类似的遗传学实验,但是研究表明人类的争斗行为也有一定的遗传基础。通过调查发现,孪生子更容易表现出相似的好斗倾向,即使他们从小就被分开抚养。但是这类调查的结果并不是那么确定,也很难靠它来发现有关的基因。通过动物实验,能帮助我们理解人类暴力行为的生物学基础,也许有一天能让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和平一些。

2009.10.26

(《中国青年报》2009.11.4)



电视节目预告:中国人的“诺贝尔之梦”

6 11 2009年

深圳卫视《22度观察》

嘉宾:何祚庥、方舟子等

首播:11月8日(周日)晚上10点30分

重播:11月14日(周六)下午12点30分

预告短片:

http://video.sina.com.cn/finance/20091106/093822796.shtml



《人民科学家钱学森》若干可商榷之处

4 11 2009年

    手头有一本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杰出交大人丛书”《人民科学家钱学森》(2002年12月版),作者为“跟随钱老工作、生活了20年”的涂元季。据作者在前言中介绍,该传记初稿的写作得到了钱学森的同意,并要求作者写作时“要实事求是”,作者也称:“我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奉献给一个广大读者一个客观的、真实的和比较全面深刻的‘钱学森’。为了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我诚恳地希望读过这本小册子而又熟悉情况的读者,能对此书提出补充、修改,甚至批评、指正意见。”我就根据其希望,提几条意见。

    一、

    “与此同时(指1944年),加州理工学院提升钱学森为讲师。”(p.18)

    根据加州理工学院的资料,此时(1943-1946)钱学森的职称应为航空学助理教授(Assistant Professor of Aeronautics)。1946年钱到麻省理工学院当副教授、正教授,1949年回加州理工学院任Robert H. Goddard正教授和Guggenheim喷气推进中心主任,直到1955年离开美国。

    二、

    该书提及钱在1945年是美国空军科学咨询团团员(p.18),却未提及钱当时被临时授予上校军衔。

    三、

    该书声称1948年“祖国的解放事业胜利在望”,钱开始准备归国,1949年钱加紧了回归祖国的准备,以便实现他多年的夙愿(pp.20-21)。却未提恰恰是在1949年,钱申请加入美国国籍。我们很难理解,一个已在美国生活了14年的人,却在中国大陆江山易主、准备回中国时突然要求成为美国公民。在钱提交美国入籍申请后,1950年6月6日,美国联邦调查局怀疑钱曾经加入美国共产党,取消了他参与机密研究的资格。此前钱的研究工作几乎都属于军事机密,取消其参与机密研究的资格相当于在很大程度上终结了他的研究工作,因此钱向加州理工学院校方宣布,由于他已成为“不受欢迎的客人”,他准备回中国。在加州理工学院校方的要求下,钱申诉要求恢复他参与机密研究的资格。此后美国移民局启动将钱驱逐出境的法律程序,钱也为了能还其清白留在美国而抗争。

    四、

    “1950年6月,两名美国联邦调查局的人来到钱学森的办公室,指出钱学森30年代在加州理工学院时的几位朋友都是共产党员,而威因鲍姆家的聚会实际上是共产党的小组会议。在1938年小组的一份成员名单里,有一个叫约翰·德克尔(John Decker)的名字。由于查不到此人的下落,于是,他们指控钱学森化名约翰·德克尔,是共产党员,属非法入境。他们还要求钱学森提供证据,指证威因鲍姆是共产党员。”(p.21)

    根据《中国云》(The China cloud: America’s tragic blunder and China’s rise to nuclear power, by William L. Ryan, Published in 1968, Little, Brown (Boston))一书的介绍,情况是这样的:钱在1938年曾多次参加美国共产党在加州理工学院的领导人威因鲍姆(Sidney Weinbaum)组织的聚会,这些聚会表面上是音乐会和读书会,但是是美国共产党拉拢同情者和发展党员的渠道。钱的几名同事也是美国共产党员。当时加州警方在美国共产党的线人抄录了党员登记卡,其中有一登记卡用的化名John M. Decker,真名则是H. S. Tsien。加州共产党也用党员登记卡来代替入党申请表。据此警方认为钱曾经化名John M. Decker申请加入美国共产党。(当时美国共产党员可以给自己取一个化名或“党名”掩盖身份)

    五、

    “钱学森当机立断,决定马上以探亲为名回国,……海关扣压了钱学森的所有行李,污蔑他企图携带‘机密资料’出境,触犯了‘出口控制法’,勒令他‘不准离境’。尽管钱学森声明,所有带机密性质的东西都锁在办公室的保险柜里,钥匙已交给克拉克·米里肯(Clark Millikan)。他带走的都是个人物品,他的笔记本、讲义手稿、公开资料等。所谓机密性质的蓝图和密码本,只不过是他手稿中的草图和对数表。但也无济于事,司法部还是签署了逮捕钱学森的命令。”(p.22)

    钱在告诉加州理工学院要回中国后,以探亲的名义订了8月份回上海的机票。但是他又在8月份去华盛顿找他的朋友、海军部副部长金波尔(Dan Kimball,该书误为金贝尔Kimbeel),告诉他由于被指控是共产党员,准备回国。金波尔告诉钱不相信他是共产党员,但是也不允许他回中国,同时答应帮他恢复机密研究资格。在钱离开后,金波尔立即通知国务院,不能让钱离开美国。钱从华盛顿回到洛杉矶时,移民局就向他出示了禁止离境的命令。钱取消了回国机票,但是他的行李已经装箱运到港口。法官下令没收、检查这8箱行李。发现里面有的文件还盖着“机密”、“保密”的章(钱的说法是这些文件其实已过了保密期),并一度把对数表误当成“密码本”。不过,移民局从行李中找到了他们能指控钱的证据:一张钱化名约翰·德克尔的美国共产党党员登记卡,和警方线人抄录的一致。9月6日,移民局逮捕钱,罪名是钱是加入“建议、鼓吹或教导用暴力推翻美国政府”的组织的外国人,应该被驱逐出境(美国移民法禁止这样的外国人入境。钱在1947年回国探亲、结婚回美,在檀香山入关填表时,对是否是这种组织的成员,写了“No”)。钱在被囚禁2周之后,交保出狱候审。

    六、

    “期间,联邦调查局和移民局为查清钱学森是否共产党员,还多次举行所谓的‘听证会’,对钱学森进行审讯。”(p.24)

    美国官方举行听证会的目的,是为了证明钱学森应该被驱逐出境,为此要查清钱是否共产党员。虽然美国官方从钱的行李中查到了做为入党申请表使用的党员登记卡,但是他们并不能证明钱提交了这份申请表,表上也无钱的签名。

    “检察官是一个极端刁钻的家伙,他在一连串例行提问以后,突然问钱学森忠于什么国家的政府。”(p.24)

    然后该书用了近一页的篇幅栩栩如生地叙述钱学森与检察官的唇枪舌战,钱是如何义正词严地驳斥检察官,检察官又是如何地狼狈不堪。“第二天洛杉矶报纸上的大字标题是:‘被审讯的不是钱学森,而是检察官’!”(pp.24-25)

    对钱的听证是在一间十几平方的密闭小房间进行的,钱由其律师陪同,很可能没有记者在场,所以我怀疑当时的报纸是否报道了听证会上的问答。该书对听证问答的描述,要么出自钱本人后来的回忆,要么是作者自己的想像,与事实出入很大。根据听证记录,我把实际的问答翻译如下:

    问:你效忠共产中国吗?
    答:不。
    问:你效忠谁?
    答:我效忠中国人民。
    问:在本国和红色中国发生冲突时,你是否会为了美国而与红色中国作战?
    答:我现在不能回答这个问题。
    问:你现在不能回答还是不愿回答这个问题?
    答:我现在能回答这个问题,我的回答如下:我已说过我必然效忠中国人民,而如果在美国和共产中国之间的战争是为了中国人民的利益,我认为这是非常可能的,那么我将站在美国这边作战。对此是毫无疑问的。
    问:但是你将先做决定?你将决定它是否是为了中国人民的利益?
    答:是的,我将做这样的决定。
    问:你不会允许美国政府为你做决定?
    答:不,绝不会。

    1951年4月26日,听证官宣布其决定:钱是一名外国人,由于发现他在入境前(指1947年重新入境)已是美国共产党的成员,因此应该被驱逐出境。

    但是由于钱知道太多的军事机密,美国司法部却不许钱立即离境。钱继续在加州理工学院任教,但是不能擅自离开洛杉矶,必须每月向移民局报告,当然也不能参与机密研究了。又过了4年,1955年8月中美为朝鲜战争的战俘问题在日内瓦举行谈判,允许钱离境被做为中方的条件之一提出来(该书的说法是钱在1955年6月写信请求中国政府营救他回国),绝不允许钱离境的金波儿已下台,美国司法部显然认为时隔5年已足以让钱掌握的军事机密过时,在1955年9月17日将钱驱逐出境。传说中方用了11名被俘美军飞行员做为交换,美国政府则否认这种说法。

    七、

    钱回国后,除了领导导弹和火箭项目,很著名的一件事是在大跃进期间创建“农业力学”,在1958~1959年间先后在《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知识就是力量》发表三篇文章,为粮食亩产万斤提供“科学”证明。该书对这一震惊世界的著名事件提都不提,也无任何解释。

    八、

    对钱学森在文革中的表现,该书提到一件事:1970年7月钱调到国防科委担任副主任,林彪办公室要他们编一本关于科学技术发展的小册子。编好后林办很满意,送给钱一筐芒果致谢。钱以领导的心意领了,自己不接受任何人的礼品为由,把芒果退了回去。“敢于谢绝‘林副统帅’的‘好意’,那可是要冒很大风险的。”“这,就是钱学森的政治品质和政治智慧!”(pp.76-77)

    不过该书却没有提及更能显示钱在当时的“政治品质和政治智慧”的另一件更重大的事件。据1970年8月24日中共九届二中全会笫六号简报(华北组第二号简报):“为了反击这种反革命阴谋活动,钱学森同志首先建议在宪法上,第二条中增加毛主席是国家主席,林副主席是国家副主席,接着汪东兴同志进一步建议宪法要恢复国家主席一章,大家热烈鼓掌,衷心赞成这个建议。”这份简报后来被毛泽东认定为是“反革命简报”,第二天下午就被毛泽东下令收回,全会也因此立即休会。此事成为毛泽东与林彪摊牌的导火线。

    九、

    “人体特异功能研究”是“钱学森晚年倾注大量心血的一个领域”(司马南语),但该书仅以不到一页的篇幅概述钱学森对“中国人体科学”的一些比较低调的看法(pp.133-134),对钱学森在这场“中国人体科学”运动中发挥的领导和指导作用,为“人体科学”唱的种种高调,都忽略不提,未免太对不起钱学森倾注的大量心血。

    十、

    “在他1955年回国前夕,他的老师、世界著名力学大师冯·卡门对他的评价是:‘你现在学术上已超过我了’。为此,他激动得彻夜难眠。”(p.146)

    冯·卡门对钱学森无疑是非常欣赏的,钱当时被认为是其学术继承人。但是这个评价不见于冯·卡门的回忆录或文字材料,从上下文看大概是钱本人转述的。对这种空口无凭的私下交谈,当事人激动可以,别人最好还是不要太当回事,毕竟,在国际上,没有人会认为钱的学术成就超过了冯·卡门。如果钱学森像国内某位化学院士评价的那样是全世界每十年才出一个的科学家,那么冯·卡门这样的科学家岂不是百年才出一个?其他领域像冯·卡门这种级别的科学家还有的是,这一百年来恐怕就出了上百个百年一遇,上千个十年一遇的科学家了。

参考文献:

http://www.galcit.caltech.edu/history/index.html
http://www.gateway2china.com/report/qian/hong_suo.htm
http://www.latimes.com/news/nationworld/nation/la-me-qian-xuesen1-2009nov01,0,2865408.story



网友下战书与南少林武僧PK“水上漂”

4 11 2009年

记者:骆余民
2009-11-04东南快报(厦门)

东南快报11月4日报道 福建泉州南少林武僧释理亮借助三合板练成“轻功水上漂”,在水面飞奔15米,可不少网友却认为这只是一种技巧。昨日,更有网友在东快论坛上发帖,公开向释理亮“宣战”,表示愿意与释理亮PK“水上漂”。

昨日,一网名为“挑战者”的网友在东快论坛上公开向释理亮下“战书”,希望能有机会与释理亮进行现场PK,看谁借助三合板能够跑得更远、更快。该网友在帖子中称,自己也能在水面上跑出10来米,释理亮所谓的“水上漂”并非轻功,而是技巧,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很多人都可以。

帖子一贴出立马引来很多网友“围观”。不少网友纷纷跟帖支持发帖人的观点,更多的网友则回帖要求释理亮和“挑战者”决战闽江。

对于释理亮练就的“水上漂”,著名学者方舟子表示,“只是一种技巧,只能用于表演,并无任何实用意义。难道他过河时还得背着一大堆三合板啊?”

方舟子称,传说中的“水上漂”轻功,应是指不借助任何东西,人就能在水面上行走。而释理亮的“水上漂”和以前有人在电视上表演过的“踩鸡蛋”之类的“轻功”类似,不违背物理原理,并无神奇之处,普通人只要经过练习也能做到,只是一种技巧。“踩鸡蛋”运用了物理学的动量定理和压强的知识,将人的体重平均分配到多个鸡蛋上,巧妙地减少人体对鸡蛋的压强和冲击力。而释理亮的“水上漂”同样也是巧妙地利用了物理学的浮力和压强,在一定的条件下,用一定技巧快速冲过木板。如果释理亮或有谁声称真的练成了轻功,可以接受一个简单的测试:去当场测量一下体重,看看是不是真的一发功就变轻了。

那么,少林武功中究竟有没有“水上漂”这种轻功呢?对此,河南嵩山少林寺武僧团有关人士证实在少林七十二艺中确实存在着“水上漂”这样一种功夫,但少林寺目前并没有人练成这种功夫。而针对释理亮练就的“水上漂”一事,嵩山少林寺拒绝对此做任何回应。



关于美国“甲流”的死亡率

2 11 2009年

【按:国内卫生部门和媒体把新型H1N1流感(或“2009H1N1流感”)不准确地称为“甲流”,这里沿用。季节性流感最常见的也是甲型H1N1流感。】

lw56102《看卫生部甲流想起赵本山电影》文中提到:“从WHO的网站上看各地的死亡率,最低的为0.41%,是欧洲,最高的是2.21%,是美国。”

美国的死亡率是根据WHO网站上列的死亡人数和感染人数计算出来的(3539 / 160129=2.21%)。据读者Yang反映,作者在计算时犯了两个错误:

一、3539人是整个美洲(Americas)的死亡人数,而不是美国的死亡人数。截止2009年10月17日,美国死亡人数为1004人。
http://www.cdc.gov/flu/weekly/fluactivity.htm

二、160129人是以前统计出来的感染人数。美国早就停止统计感染人数。现在估计有几百万美国人被感染,至少2万人住院,上千人死亡。
http://www.cnn.com/2009/HEALTH/10/24/h1n1.obama/index.html

三、美国甲流死亡率与季节性流感的死亡率相当,估计大约是0.007%~0.045%。
http://www.reuters.com/article/healthNews/idUSTRE58E6NZ2009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