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购《邹承鲁传》、《邹承鲁杂文集》

3 06 2008年

邮购《邹承鲁传》(邹承鲁女儿邹宗平签名本)、《邹承鲁杂文集》(加盖邹承鲁印章)

【联系】

购书热线电话:010-88555365, 88555157

工作时间:星期一到星期五,早上9点到下午5点。

【邮购】

每笔邮费:5元(不论册数,每笔邮费不变)。

汇款地址:100044,北京市2770邮箱负责人收。请注明汇款人姓名、地址、邮编、

所需图书、联系电话。

【快递】

   
在北京市区开通了送书到门,书到付款的业务,每笔货的快送加收8元费

用(由小红马提供服务)。

【书目】

《邹承鲁传》,邹承鲁女儿邹宗平签名本,科学出版社出版2008年5月第一版,定价:60元

《邹承鲁杂文集》,加盖邹承鲁印章,学苑出版社出版 2008年5月第一版,价:45元

二书简介附后。

另有以下方舟子签名本著作可以一起购买,邮费不变。

《方舟子带你走近科学》,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定价:28元

《食品转基因》,少年儿童出版社2007年出版,定价:9元

《方舟子破解世界之谜》,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定价:28元

《寻找生命的逻辑——生物学观念的发展》(第二版,插图版),上海交通大学

出版社2007年出版,定价:35元
《批评中医》,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定价:25元

《科学成就健康》(第三次印刷),新华出版社2007年出版,定价:25元

【简介】

《邹承鲁传》 科学出版社出版
作者:熊卫民 邹宗平
16开彩色 13个印张 2008年5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定价:60元

目录:
前言
一、童年和少年时代
二、西南联大
三、投笔从戎
四、终于登上赴英国留学的船
五、开始科研生涯
六、人工合成牛胰岛素
七、文化大革命前
八、文化大革命期间
九、改革开放
十、重返国际舞台
十一、老骥伏枥
十二、幸福晚年
十三、建言献策
十四、维护科学尊严
后记

《邹承鲁杂文集》 邹承鲁著 学苑出版社出版 2008年5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定价:45元

目录

『维护科学尊严 倡导科学道德』
开展“科研工作中的精神文明”的讨论
再论科学道德问题
科学道德规范应早日出台
一稿两投是违反科学道德的行为
从Baltimore事件谈起
科学普及要跟上
对于特异功能的看法
正确认识生命的本质
科普事业正是春天
对院士评选“十大科学新闻”的质疑
科学家不应做“广告明星”
灵魂何在
清除浮躁之风 倡导科学道德
敢扬“家丑”才能消灭“家丑”
院士选举应接受科学界更广泛监督
敢扬家丑才能避免家丑――从黄禹锡事件谈起
赞上海交大严肃处理汉芯造假案
必须严肃处理学术腐败事件

『科学创新与思想创新』
既要创新 也要打假――评<文化创新刻不容缓>

从创新工程谈原始性创新――基础研究中的自由探索与创新思想

我国科学在自主创新方面为何举步维艰

『科技政策谏言』
开展百家争鸣,促进我国科学事业的繁荣
科学成果究竟由谁来评价
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立和撤销
中国人的姓名音译亟待规范化吗
办好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几点体会
科学技术必须走在生产发展的前头
Science and Scientists in China
当务之急在于提高效率
对重点支持热点领域的一些看法
发扬学术民主 开展百家争鸣
质量比数量重要――科学研究成果质与量的辩证关系

建议重建西南联大

『重视基础研究』
正确评价基础研究成果
我国基础研究面临的问题及一些建议
影响因子――衡量学术刊物水平的客观标准
定量评价基础研究――评价<中国科学计量指标:论文与引文统计>

重视基础研究,鼓励自由探索

『人才培养和治学精神』
扭转人才外流的倾向,造成有来有往双向交流的健康局面

行进中的回忆
The Highest Grade of This Clarifying Activity Has No
Limit-Confucius
怎样写严格而又生动的研究论文
Chemical Synthesis Crystalline Bovine Insulin:A Reminiscence
你们肩负着中国科学的希望――致青年科学家
对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的回忆
从改革开放后我在Nature发表第一篇论文谈创新
与学生共同工作半个世纪
科学工作的回顾与展望
科学研究五十年的点滴体会
发展科学需要科学家掌握“全球化”的语言――英文

当前研究生培养问题
 
『立足国内 走向世界』
科学研究必须“走出亚洲、冲向世界”
立足国内 走向世界――从吴宪教授六十四年前一篇论文的重新发表谈起

只有立足国内才能提高我国科学的整体水平
           ――论成果评价和评奖存在的一些问题

评审国内奖励必须立足国内――论当前评奖中的一些问题

发表科学论文要遵循国际惯例
切盼杨振宁的预言能够实现

『生物学展望』
生物学走向21世纪
结构生物学的时代已经开始
科教兴国,务必十分重视生命科学
世纪之交生物学发展趋势
新世纪寄语

『其他』
<王应睐先生八十五华诞论文集>序
<刘思职教授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序
<沈同教授的研究论文集>前言
但倾心血不为名――对介绍王应睐教授的点评
<李士锷教授纪念文集>序
怀念王应睐先生

 



科学史上著名公案——达马迪安事件

3 06 2008年

2003年10月6日,瑞典斯德哥尔摩的卡罗林斯卡医学院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宣布将当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伊利诺大学厄巴那-香槟分校教授保罗·劳特伯尔和英国诺丁汉大学教授彼得·曼斯菲尔,以表彰他们在20世纪70年代为开发磁共振成像技术(MRI)所做出的重大贡献。MRI被誉为20世纪最重大的医学技术发明之一,其获奖早在预料之中,这两人在开发这一技术所起到的关键性作用也举世公认,似乎不该出现什么风波。

但是几天后,却发生了在诺贝尔奖历史上罕见的一幕:一向自称是MRI发明人的美国佛纳公司创建者和CEO雷曼·达马迪安指责诺贝尔奖委员会“篡改历史”,花费29万美元在《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等美国大报以及瑞典报纸刊登整版广告,题图是一个上下颠倒的诺贝尔奖章,抗议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没有颁奖给他,犯下了“必须纠正的可耻错误”。该广告下方附有一个表格,呼吁读者将它剪下、填写、邮寄给诺贝尔奖委员会,要求在12月10日颁奖时把达马迪安增加进去。当然,在历史上诺贝尔奖获得者名单一旦公布,就从来不做任何更动,这一次也不例外。

每隔几年,诺贝尔奖的颁发总要引起异议,特别是生理学或医学奖,经常被指责遗漏了该授予的关键人物。现代科学研究越来越倾向于集体合作,每个重大发现、重大发明往往有多人参与,但是诺贝尔奖却有名额限制,每个奖项每次最多只能授予三人,因此有时就不得不做一番取舍,也就难免会有争议。但是这场争议显然不属于这种情形。诺贝尔奖委员会还剩着一个名额不用,让人怀疑是故意不给达马迪安。事实上,此前对MRI的发明权归属问题已争论了许多年,而且争得颇为激烈。2002年《华尔街日报》曾发表一篇文章声称,诺贝尔医学奖之所以迟迟不颁发给MRI,就是因为“达马迪安问题”。但是到2003年劳特伯尔已74岁而且健康不佳,诺贝尔奖委员会也许因此觉得不能再拖下去了。

为了了解这场恶斗的由来,有必要先知道一点人类认识和利用核磁共振现象的历程。在20世纪30年代,物理学家伊西多·拉比发现原子核在磁场中对着磁场呈正向或反向平行排列起来,而施加无线电波之后,则能使原子核的朝向发生翻转。由于这项研究,拉比于1944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在40年代,两名美国科学家菲利克斯·布洛赫和爱德华·普塞尔分别独立地做了第一个核磁共振的实验。他们发现原子核在强磁场中能够吸收无线电波的能量,然后重新释放出能量恢复到原来状态,这段时间被称为“弛豫时间”。通过分析这些无线电信号,人们能够知道许多种分子的结构和形状。布洛赫和普塞尔为此分享195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从那以后有一些科学家在研究如何用核磁共振测生物样品,但是直到1969年,才由达马迪安首次想到通过测核磁共振的弛豫时间来将癌细胞与正常细胞区分开来。达马迪安接受的是医学教育,获得医学博士学位,但当时在纽约州立大学南部医学中心从事基础研究,想要找到检测癌症的新办法。1971年达马迪安在美国《科学》杂志发表论文报告他用小鼠做实验的结果,声称他已成功地用核磁共振技术分辨癌组织和正常组织。第二年,他就其扫描方法申请专利,并于1974年获得专利。

1971年,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一名研究生在重复达马迪安的实验时,当时在该校从事核磁共振研究的劳特伯尔碰巧在身边。劳特伯尔在看了该实验之后,认定达马迪安采用的技术并不实用,无法用来诊断肿瘤。他在一家汉堡包店用餐时想到了一个主意:再加一个变换位置的弱磁场以产生磁场梯度,这样就能得到扫描图像,而不是像达马迪安扫描方法那样只能得到零散的数据。他在记录本中记下了他的想法,并请人签字作证。之后,劳特伯尔开始做有关实验,终于得到第一个活体(一个蛤蜊)的第一张MRI图像,于1973年3月在英国《自然》杂志发表论文。

1977年,达马迪安和其研究生建造了第一台MRI全身扫描仪并获得了第一张人体扫描图像。1979年,达马迪安离开纽约州立大学,创办专门生产商用MRI扫描仪的佛纳公司,采用的是劳特伯尔发明的磁场梯度法。英国的曼斯菲尔进一步改进了磁场梯度法,能对图像做数学分析,并使得MRI能够极快地形成有用的图像。现在MRI已成为常规诊断手段,每年全世界的医院合计大约要做6千万次MRI,除了用于发现、诊断癌症外,还有其他许多用途。由MRI衍生出来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fMRI)更是成为研究大脑功能的重要工具。

尽管劳特伯尔在其原始记录本中提到达马迪安,但是在那篇《自然》的论文中却没有引用达马迪安的论文。劳特伯尔后来解释说这是因为参考文献的篇幅有限,无法详尽引用。达马迪安无法接受这个解释,认为劳特伯尔是故意抹杀自己的贡献。两人的敌对关系就此开始。1988年,为了表彰他们对MRI技术所做出的“独立贡献”,美国总统里根同时授予达马迪安和劳特伯尔全国技术奖章。在颁奖大会上,劳特伯尔主动想和达马迪安握手,被达马迪安拒绝。达马迪安为了维护自己做为MRI发明人的地位,不惜大兴诉讼,曾经控告生产MRI扫描仪的通用电器公司侵犯其专利,并于1992年胜诉,获得1亿1千50万美元的巨额赔偿。

达马迪安对MRI技术的发明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这是难以否认的,问题是,这个贡献是否大到足够被授予诺贝尔奖的地步?如果足够的话,诺贝尔奖委员会为什么故意不颁发给他?

认为达马迪安不该获奖的人认为,这个诺贝尔奖表彰的是磁共振成像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而达马迪安发明的扫描技术既不能成像,也不能用于诊断,至多只能算是个有先见之明的先驱者。还有人指出达马迪安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那篇论文,别人重复不出其结果,应该算是错误的论文。

也有人认为,诺贝尔奖一般只授予那些活跃在科研第一线的科学家,而达马迪安自上个世纪80年代起就已脱离学术界,成为商人。其所作所为不像个科学家,例如,他在1977年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吹嘘其仪器能够检测到身体任何部位的癌症,而即使在现在MRI也无法做到这一点。而且达马迪安为人傲慢,动不动就威胁要控告别人侵犯其专利,在学术界很没人缘。达马迪安对诺贝尔奖孜孜以求,四处活动拉票,也可能令人反感而适得其反。

另外有人猜测达马迪安未能获得诺贝尔奖的真正原因是因为其宗教信仰。几十年来,美国原教旨基督徒一直在发起草根运动反对在公共学校教进化论,或至少要求同时教神创论。做为现代生物学的基础的进化论早已成为科学界的共识,神创论(现在有时也称为“智能设计论”)不过是用于欺骗外行的一整套谎言,在学术界毫无市场,极少获得科学家,特别是生物学家的支持。但是达马迪安却是个著名的神创论者,“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发明人相信神创论”一直被神创论的宣传品所津津乐道,在生物医学界看来却是一大丑闻。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也许不愿意看到“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相信神创论”这样的话出现在神创论的宣传品上。不过我本人虽然对这些有意无意地欺骗公众的“神创论科学家”也极为反感,但我认为在授予诺贝尔奖时应该只衡量其科学贡献,而不应该把候选人的宗教信仰、人品等等做为考虑因素。

按照规定,有关某次诺贝尔奖提名、评选经过的档案要过50年才能公开。卡罗林斯卡医学院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为什么宁愿空一个名额也不让达马迪安获奖,要到2053年才能知道其内幕。而现在,委员会发言人所能说的是:我们不对未获得诺贝尔奖的人做出评论,我们认为劳特伯尔和曼斯菲尔是优秀的获奖者。



日本学者研究当前中国的中医存废之争的论文

1 06 2008年

中医取消論争に見る中国伝統文化

作者为帝塚山学院大学教授杉本雅子

http://www.lib.tezuka-gu.ac.jp/kiyo/rTEZUKAYAMAGAKUIN-UNI/r42PDF/r42Sugimoto.pdf

日文我是不懂的,靠其中的汉字连蒙带猜知道个大概。



有懂韩文的吗?

1 06 2008年

http://blog.daum.net/shanghaicrab/15028188

以前我有一些文章被翻译成日文,被翻译成韩文的倒是第一次发现。可惜我对韩文是一点也不懂,只从标题夹附的中文猜出有几篇是批中医的,这一篇从文中的数字和中文猜出是那篇登在《中国青年报》上关于地震预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