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周刊:“排毒教父”林光常真相

30 09 2007年

“排毒教父”林光常真相

《中国新闻周刊》2007.10.1.第342期

大提要:

2007年9月19日,“排毒教父”林光常走进台湾板桥地方法院,这位昔日常出现在会场或电视上口若悬河灌输“健康饮食”观念的“博士”,此时要向在场各位宣讲的并不是“红薯治癌”、“牛奶是牛喝的”、“可乐只能用来刷厕所”等林氏饮食观,他是来请求法院解除对其做出的“限制出境”处理的,并表明自己不会逃亡。

但法官没有采信,这意味着3天后将在大陆举行的《林光常3+4健康报告》新书推介会只能搁浅。

此前,凭借一年近三百场语言幽默、动作夸张的演讲,以及畅销全球的排毒养生书籍,再冠之以“美国环球大学博士”、“ 百盛癌症防治研究中心副执行长”、“康宁医院副院长”等头衔,林光常另类的饮食养生观迅速被大众所接受。一时间,台湾、大陆、甚至美国等地纷纷涌现出众多的“肠粉”(林光常的粉丝),他们按照林光常的介绍精心准备自己的每一餐食物。一些癌症患者甚至放弃了治疗,改吃林推荐的“排毒餐”及植物综合酵素等产品来治疗疾病。

祸根也因此种下。曾经将林光常视为“一盏明灯”的忠实“肠粉”吕育娴,是一位乳腺癌患者,她称因听信了林光常“只要吃我的排毒餐,不必化疗”,从而导致延误治疗、病情恶化,遂向检方揭发。

台北板桥地检署9月4日起诉林光常,并提请判处其7年有期徒刑。检方认为,林光常利用患者希望治愈癌症的急迫心理,施用诈术鼓动被害人购买自己的产品,并要求他们放弃接受正当的医疗,从而导致患者病情恶化,延误治疗时机,情节恶劣。9月7日,台湾板桥地检署又紧急向法院申请对林光常限制出境。

一纸诉状让林光常面临的不仅是可能长达7年的牢狱之灾,还有名誉扫地的危险。“即使官司赢了,可是我的名誉却无法挽回了。”9月20日,林光常在接受本刊采访时说。此时,检方的证据已引发了公众对于林学历和身份的质疑,一些“肠粉”开始放弃“排毒餐”,并声称自己上当受骗,林的书籍在台湾、上海等地也纷纷下架。

“牛奶是牛喝的,不是人喝的!”“想得骨质疏松症吗?请多喝牛奶!”
“可乐最适宜涮马桶!”
“一天一个鸡蛋,后果就是心脏病!”
“一天吃一个红薯,保证不会得癌症!”
“香蕉的营养都在皮里面,要吃就吃烂掉的香蕉皮!”
“千万不要用微波炉加热食品,那会让营养物质丧失97%!”

……

这些观点显著违背一般营养学常识。“特殊的主张需要特殊的证据”,这是科学的一项重要原则。但林光常不需要特殊的证据,依靠出色的口才,他颠覆几乎所有的现有营养学观点,并征服成百上千万的追随者。

尽管林光常现在以诈骗罪的名义被起诉,但显然,在国民科学素养普遍低下的一个社会,即使一个林光常倒下去,还会有更多的林光常站起来。

林光常学历的光环,与其学者的姿态,让他巧妙地获得了媒体的支持,也媚惑了大众的眼睛。但假的毕竟还是假的

林光常前传:
从电机中专生到“医学专家”

本刊记者/王娜(发自北京)

实际上,远在林光常被起诉之前,旅美学者、生物学博士方舟子等人早就对林光常的学历及其理论提出了严厉的质疑,关于林光常是“假博士”、“假专家”的说法早已满天飞。

那么,林光常究竟获得过什么学历?他到底有没有资格救死扶伤?此人打着“排毒”的旗号目的是为了送健康,还是为了卖产品?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人们或许能从其30年来的经历中获得一些端倪。

正规学历:电机科中专生

1963年1月出生于台湾高雄的林光常,在15岁那年考取了当时相当于中专的健行工业专科学校电机科。这是林接受正规全日制教育的最高学历。

林光常在接受本刊采访时,回忆了30年前在这所学校就读时的情景:学习用功,每天早上五点就起来背英文和古文;学习成绩好,在学校学习的5年时间里,几乎每年都拿奖学金;获得校长的喜欢,曾给校长的外孙当家教,教功课和武功;获得班主任宠爱,经常带林做实验,并帮林光常指明发展方向。

本刊在对其学历进行调查时了解到,林光常当年就读的健行工专已几经改制,1994年改名为健行工商专科学校,1999年升格为健行技术学院,除原有专科外,增加二年及四年制大学,2003年改名为清云科技大学。由于这样的改制,使得林光常会这样对外界表述自己的学历:“我本科学的是电机科。”

而电机科所学知识与医学显然相去甚远,所涉及的是电力、控制、电脑、通讯、电子等相关领域的设计、分析、测试、操作及维修等。

“从那时起,我的读书和实验精神就被培养出来了。我每天会有3个小时用来读书,而且每年至少看20-30本医学方面的书籍,现在大概有2万多本书,剪报做了20多年。”整个采访的过程中,林光常一直在强调自己的自学能力和对医学的喜好,尽管他并没有受过正规系统的医学教育。

“进修”来的众多“学位”

在讲述学校生活和涉世之初的那段经历时,林光常不断强调自己对医学的学习。

服完兵役后,林光常选择了美国的“檀香山大学”进修工商管理,所上课程为远程教学。经查,这所学校并未取得教育部的注册认证,而新华网则将其定性为“国外老牌野鸡大学”(指帮人混毕业证的杂牌学校)。据林自己介绍,当时的他大概25岁左右。从选修的课程来看,当时的他显然还没有为从事医学做准备。

而关于医学方面的进修则发生在1998年。“我当时在辽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进修,2002年时还去这所学校的附属医院做临床实习。之后又在福建的一所大学进修过,在福建进修的时候,上了五个星期的课,每天从早上8点上到晚上10点,星期六也不休息。”林对本刊说。

记者查到了林光常在2003年6月8日给基督教会的“七点声明”(因当时其著作和养生观点在教会遭到批判而发表),这里面讲到了之所以会去辽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进修的原因:“在中国大陆前后约六年,因商学管理方面的专业受肯定,于1999年8月正式受聘为辽宁中华文化学院客座教授一职,传授人力资源整合相关课程,聘期三年。在此前后期间,遂紧紧把握余暇,得以就近赴辽宁中医学院进修,并在其附属医院实习。”

对于在辽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进修的学历,医院外事部主任伊凡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林光常在此处获得的仅是临床研修证明,并不代表学历,和大学生毕业后在单位实习获得的实习证明是一个性质。

2001年,林光常又将进修医学的触角伸向了美国,他开始了在“美国环球大学”的进修,并于2003年获得了该校的博士学位。

“申请进入美国环球大学东方医学研究所博士班就读,有两个基本条件:医学院毕业或足够医学分数的结业,现职医生(若已离职需提出证明)。在大陆医学院的进修,为我获得了足够的医学学分。”林光常以此来证明自己的医学功底。

但方舟子却斩钉截铁地告诉本刊记者:“他‘毕业’的那个学校就是一所‘克莱登大学’(钱钟书小说《围城》里虚构的骗子学校),被美国媒体称为卖文凭的‘文凭工厂’典型。”

台湾有媒体记者曾致电美国环球大学,校方表示,该校的东方医学博士只是远程教学课程、两年半就可毕业,授课老师多为华人,强调不出国、不会英文也可拿学位。该校位于美国怀俄明州,怀俄明州教育厅网站资料显示,该大学在州教育厅注册,所授学位包括学士、硕士和博士,但学位授权未得到美国教育部认可。

在以上进修学历都不被认可之时,林光常为反驳别人对其学历的质疑,会提到:“2006年,我又在美国圣母大学获得工业管理硕士,这可是美国著名的院校。”他在接受本刊采访时也重点提到了圣母大学,并告诉记者,圣母大学的课程分成三个部分来完成:一部分在美国上、一部分在台湾完成、一部分在互联网上授课。

台湾东森新闻台曾向圣母大学校方电话求证,电话中校方证实他们的确有个英文拼音叫林光常的毕业生。但此工商管理学历却并不能证明林光常的医学理论基础。

更多的头衔遭质疑

“我之所以要读工商管理,是因为我在医院做副院长,有很多管理方面的工作要做。”林光常2006年年底在接受《成都日报》记者采访时这样说。而他所说的副院长一职,指的是担任台湾康宁医院生态医学部副院长,这个充满光环的头衔在其书中和演讲中都有提及。但遗憾的是,这个职务当了不到一年的时间。

台湾康宁医院院长室专员陈德霈在接受本刊采访时说:“林光常曾和医院前院长协定成立生态医学部,但是之后这个部门并未成立,所以去年初就终止了其名誉副院长职务。”

本刊查实,,林光常被康宁医院计划中要成立的生态医学部聘任为副院长是在2005年6月15日,康宁医院于2006年3月给林光常去函,表明终止其副院长职务。2006年4月10日,康宁医院还去函给台北政府卫生局,表明已终止了林光常担任医院副院长职务。

台湾媒体曾经有报道,林光常进入康宁医院,也仅是为了与医院合作卖80元新台币一份的排毒餐。当时的计划是,头一个月在医院内供膳,之后再做成盒餐外送给台北内湖科学园区的科技人员、以及内湖区的学校。

虽然副院长一职早已被撤,但林光常却并没有放弃利用这个头衔的机会,在之后的演讲、担任电视节目嘉宾等活动中,台湾康宁医院副院长一职,仍和台湾癌症基金会顾问、百盛癌症防治研究中心副执行长等其他头衔一起,并列出现在林光常的名字前。他在接受本刊采访时,就说到了以上三个头衔。而本刊致电台湾癌症基金会,一位工作人员却表示,这个基金会并无林光常此人。

“林光常今年年初来我们学校演讲时,学校打出的横幅上还写着欢迎台湾康宁医院副院长呢。”湖北中医学院的一位学生告诉本刊记者。

林光常向本刊称,自己目前正在湖北一所学校进修医学,这所学校指的就是湖北中医学院。学校的学生表示,名人林光常正是他们的校友。

“我明年还打算在北京的大学进修两三年医学,目前已经和两所大学接洽过,看是继续念博士还是直接上博士后。”林光常对本刊说,外界对其学历的质疑,并没有打消他继续“进修医学”的念头。

最早的成功:直销业

学历的光环是林光常后来用以取得“学术中立”“学者地位”的前提,但其实际从事的事业基础,则是完全从学术之外的另外一块阵地开始的。

从健行工业专科学校毕业后,林光常并没有从事与中专所学相关的行业,他进入了一家家电直销公司,做起了吸尘器的推销。这是对林光常今后的人生道路起到决定性影响的第一份工作,那一年他24岁。“我推销吸尘器也是送健康。”林有意识地将自己往健康产业方向靠拢。

据林介绍说,这家家电直销公司是全世界最大的,名叫“伊莱克斯”,伊莱克斯的培训机制很好,这对人的个性和口才都有很大的帮助。

但林光常在这家公司干了半年后迅速跳槽,“当时在伊莱克斯的报酬比较低,不足以资助我赴美的学费。”他解释原因说,“我那会已经拿到了美国纽约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的入学通知,可家里没钱供我上学,还好学校同意保留一年的学籍,所以为了赚一年至少3万美金的学费,我很积极地工作。为此,我姐姐到现在还一直怪我爸,说为什么当初没送弟弟出去读正规的大学,否则也不会惹出今天这样的事情。”

之后,林光常跳槽到了待遇更好的美商永久传销公司,这是一家老牌直销公司,在被称为世界第三大直销市场的台湾,这家公司知名度很高。美商永久是全球最大的芦荟和蜂蜜制造销售商,其销售的都是健康的食品和用品,这让林开始接触到一些简单的营养学知识,这是1987年。

“为了赚足学费,我拼命工作,拿着产品挨家挨户去推销。但后来我并没有去纽约大学读书,因为一年后,我的事业已经做起来了,便舍不得放弃。所以,我决定一边工作、一边上学。”在学历问题被当成把柄后,林对当初的这个决定唏嘘不已。

1990年,林光常离开美商永久公司,开始在一家全球性的美国保险公司工作。林称,凭借出众的口才,他的业绩迅速做到了全球第二,并成为了公司的副总。“我在那家公司做了两年,期间不断自学和进修医学知识。我也一直教导我的员工,我们卖的是健康,人家买不买产品没关系,但就是因为抱着这样的心态,产品反而会卖得非常好。”林光常说。

从那家全球性的保险公司出来后,林光常开始了自己创业,那是1992年。“我是29岁正式进入医学领域的,当时和几个朋友合伙开了一家公司,开始与美国、日本的研究部门合作开发健康产品。”林对本刊说。

在林2003年给基督教会的“七点声明”中,忆及了一段1992年的往事,说的就是创业初的这家公司:“……忆起11年前(1992年)的往事,当时光常偕友人在台成立首家消费联盟(HOPE物流中心),打出‘消费不浪费’、‘消费有回馈’的经营方针,企图有效连结消费者与厂家,缩短市场通路。公司运作才三个月,会员人数即达一万人,月营业额已逾三千万。期间,除自营商品二千余项之外,另有数百家结盟店,涵盖了食、衣、住、行、育、乐各类别。此业务由加盟部负责,光常虽无直接参与,但仍须负失察与成败之责。例如曾有一家异业结盟店家市贩卖宗教法器的,而光常却疏於察觉,此事不符合圣徒体统,且得罪了神。莫怪公司后来未再蒙神赐福,于经营五年后,被另一家公司购并。”

从这段话中不难看出,林光常当初所开的是一家直销公司,而这家公司也似乎有着美商永久传销公司的影子。

2000年,主推林光常排毒餐和养生产品的路加国际养生有限公司成立,“路加公司可以说是1992年那家公司的延续,但是投资人有所不同。”林光常告诉本刊记者。但他同时对本刊表示,对于路加公司的经营、利润等情况,他大部分都不清楚,因为并没有积极参与,只是公司产品的代言人和投资人之一,只对公司销售的产品会严格把关。
记者了解到路加公司有两项业务,一是发展加盟店,二是把原料供应给有需要的厂家。

2005年6月,路加公司在世界各地陆续成立了加盟连锁店,到目前为止加盟商有:台湾共26家,内地16家,香港1家,国外共8家。

演讲,从教会内开始

与经营路加公司的业务相比,林光常确实更热衷于去世界各地宣讲他的林氏饮食观,这从每年近300场的演讲可以看出,这其中的很多演讲也不乏免费公益性质的。而这样高密集度的演讲,迅速为林聚集了高人气,越来越多的人成为了“肠粉”,这无形中让路加公司的产品卖得更好,也让林的饮食书籍时常卖到脱销。

“如果你听我演讲,你会发现两个小时过得很快。”说到演讲,林光常忍不住要向记者夸耀自己一下。事实也的确如此,他在基督教内部的演讲,为他的产品和书籍销售起到了推动作用。

2002年1月4日,林光常在台北灵粮堂教会举行了一场三小时的演讲,主题为“饮食、环境与健康”。“这是我第一次在教会内部进行健康饮食的演讲。”林告诉本刊记者,这次演讲给他带来的是教会力量的支持。

灵粮堂的一位周姓牧师大力推荐林光常在教会做排毒餐演讲。周牧师表示,教会虽然谈身心灵,却常忽略身体部分,而林光常强调的饮食保健,很多人吃了之后也有效,所以他才会为林光常推广书。

而林光常的各种产品,教会也会帮其销售。灵粮堂发行组一位帮工指出,林光常演讲的录音带由林从外面做好后,教会会完全义务性帮助销售,包括教会界以外来购买的单位也很多。一些长期生病的人也会选择吃林光常推荐的植物酵素,有的因为家里经济条件不好而吃不起,教会小组就会拿出钱来帮他们购买。

2002年10月,林光常的《无毒一身轻》出版,书里还专门有章节介绍了排毒餐、植物酵素、元气水等。他在书中处处打出了基督教的招牌,此书在基督教书店里大受欢迎。
这之后,林光常便经常在灵粮堂举办融入宗教理念的健康讲座,吸引大批教友听讲。同时,他还应邀在各教会的主日﹑特会﹑健康讲座演讲,邀请的单位涵盖福音派﹑灵恩派的教会,以及真耶稣教会﹑召会,甚至连慈济公德会,还有各大企业等都邀请他去演讲。

面对这样的局面,台中荣民总医院妇产科医师何师竹、埔里基督教医院院长黃蔚等34名医师,于2003年公开在教会刊物《基督教论坛报》上发表文章,痛批林的著作《无毒一身轻》,称其是以错误资讯危害社会大众。

《基督教论坛报》对林光常的理论和学历等都提出了质疑,灵粮堂的周牧师也提醒他说话不要太绝对。对此,林光常发表了所谓的“七点声明”,来为自己的理论和学历做辩解。

随后,灵粮堂也对外界发表了七点声明,称教会以保持正统医疗保健的立场,认为林光常对于医疗﹑食疗﹑疾病﹑检查诊断等专业领域涉猎不足,各界应多分辨选择与应用。
但这并未影响林光常的人气,之后,除了演讲外,林的身影开始经常出现在电视上。台湾一档讨论养生的谈话节目——元气加油站,从2004年开始邀请林光常上节目做嘉宾,一直持续做了一年零八个月。

“林光常很有表演才华,也知道如何吸引观众的注意力,窍门在于时不时地以不容质疑的坚定语气抛出一个个耸人听闻的观点。”方舟子称。

林光常正传:
偶像这样造就

本刊记者/刘彦(发自湖南长沙) 蔡如鹏(发自北京)

9月10日,湖南经济电视台的演播厅依然是一片繁忙景象。一年之前,林光常就是在这个演播厅,第一次通过大陆电视向全湖南乃至向全中国,传播他的养生观点。

虽然林光常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他早已记不清自己在大陆上的第一个电视节目是什么;也不管如今林光常涉嫌诈骗一案的审理结果如何,在一些亲历过那次节目的电视台工作人员身上,记者依然能够清晰地找到被“林氏养生学”洗礼后的痕迹。

在湖南卫视的一个节目中,林光常曾当众用打火机烧土豆片,观众看见油一滴一滴往下掉,而且全是黑色的。“看了这个节目,再也不敢吃土豆片了。” 湖南经视“越策越开心”制片人张一蓓的侄女说。

“他是一个非常善于表达观点的人。他非常了解受众的心理,他说出的很多话是很多观众想了解、而又无从了解的。”张一蓓介绍,林光常在舞台上极具个人魅力。“越策越开心”栏目组在林光常的节目结束后,也开始大吃红薯餐。

偶像,书商造

2002年10月15日,林光常的《无毒一身轻》由世茂出版集团出版,“社长主动找我聊天,他觉得我的观念很好,希望我能出书。”林对本刊说。

这本书目前已经53次印刷,曾经连续80周高居台湾金石堂畅销排行榜,现已销售60万册;在美国世界书局,新加坡、马来西亚的大众书局与香港三联书局更是久居畅销排行榜上。该书也成为2003、2004年全台湾图书出版销售总冠军。此时的林光常因为书籍的出版,更是名声大噪。

林光常的书受到了出版商的强力推介,在《无毒一身轻》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段极富煽动性的推介广告词中:“是谁,一直鼓励糙米、五谷、地瓜、蔬菜、当季水果连皮食用;是谁带动了一股包括光宝电子执行长林行宪、威盛电子董事长王雪红、奥美集团董事长庄淑芬、富邦集团总裁蔡万才、富邦金控董事长蔡明忠、台湾大哥大总经理张孝威等企业家迷上排毒餐;是谁为了推广正确的饮食方式与健康的生活习惯每年海内外将近三百场演讲;是谁创造了台湾、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纽约等华人社会的排毒旋风,成为台湾社会这十年来最受欢迎的健康书籍,是林光常和他写的《无毒一身轻》!”

继《无毒一身轻》后,林光常在台湾又陆续推出了《无毒一身轻2》、《无毒一身轻》(英文版)、《林光常21天排毒养生餐》、《3+4健康报告》五本书,这些书都由世茂集团出版。

正是因为与世茂出版集团的合作,让林光常迅速打开了进入大陆市场的大门。2004年1月,林光常的《无毒一身轻》由中国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正式登陆内地。2006年2月,中国知识出版社再版。

关于《无毒一身轻:21天改造体质》的出版过程,林光常告诉记者,当时是大陆出版社主动与台湾出版社联系,希望能引进版权,在大陆出版。

但国际文化出版公司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事实上,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并没有参与具体的出版工作,实际操作的是柏林顿(北京柏林顿国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这位工作人员还透露说,柏林顿文化公司是一家并不具备出版资质的私营企业。

不过,尽管在《无毒一身轻:21天改造体质》的封底印有“柏林顿文化公司策划出版”字样,林光常却还是一口否认听说过柏林顿文化公司,他还反问记者“这家公司是做什么的?”

记者曾多次试图与柏林顿公司的负责人陈柳联系,但一直未果。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陈柳可以说是出版界的“鬼才”,“做的每本书都能火,但本本都有事”。2005年有媒体报道说,柏林顿文化公司策划出版的畅销书《执行力》就属于伪书,不仅剽窃内容,还伪造作者。

迄今为止,林光常在大陆一共公开出版过三本书。另两本《无毒一身轻Ⅱ》、《无毒一身轻:21天排毒养生餐》分别由知识出版社和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在2006年2月和2007年1月出版。曾参与过这三本书推广发行的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后两本书的出版实际上也是柏林顿公司做的,只是给了不同的出版社而已。”

幸运的红薯与倒霉的牛奶

《无毒一身轻》的红火,加上其出色的演讲才能,林光常理所当然地成为了电视上炙手可热的嘉宾。

2006年8月,湖南经济电视台“越策越开心”邀请林光常担任嘉宾并连续四集播出。“因为他讲得实在太好,我们不忍心过多剪辑,”该栏目制片人张一蓓告诉本刊。在“越策越开心”四次亮相之后,因为反响火爆,又搬至湖南卫视播放,从而使得“林旋风”在全国刮至高潮。

该节目首播后,因其中林光常说“抗癌食品第一名是红薯,一定要吃”,湖南长沙的红薯零售价应声而涨,从1元/公斤开始启动,直至3元/公斤。林极力推崇红薯作为首选抗癌食品,从而名号“地瓜王子”,其讲演所及之处红薯必然身价倍增。

2006年底,林光常做客沈阳电视台“健康一身轻”栏目,20多天连续播放。很快,沈阳可口可乐公司的产品大减价,红薯的价格飞涨,都市白领背着漂亮的背包同时手里拿着烤红薯走进办公大楼。一切只因为林光常说:“可乐是涮马桶的,地瓜(红薯)是含氨基酸最全的食品。”

由于林光常出众的个人口才和轻松幽默的演讲方式,林光常的演讲总是异常火爆。2007年3月12日,《楚天都市报》与太平人寿保险公司联手推出林光常“健康魔语大讲坛”赠票的第一天,300张票被一抢而空。

据知情人介绍,每到一个新的城市,林光常都会购买5-8份当地报纸细细阅读。通过这些研究,他能快速掌握当地老百姓最关心的话题是什么。第二天演讲的时候,这些话题常常成为他的开场白。同时,林光常会用媒体报道的新闻、询问身边的当地人等方式来调查总结当地“十大死亡原因”,林光常认为,这种调查方式比那些科学家的统计方法“更科学”,而这些具象的、听众也许已经获知的例子会让人感觉更可信。

采访林光常的记者最爱问的问题是:“你觉得xx地的老百姓的饮食怎么样?”因为做了功课,林光常的回答往往出彩,甚至能上当地报纸的头条。

演讲过程中的“现场演示”,与单口相声般的谈吐,是林能够点燃现场气氛的法宝。

2007年3月18日,林光常在武昌田汉大剧院内座谈健康,演讲同时伴以各种现场演示。林光常在现场大展拳脚,带领全场观众大跳“林氏健身操”。一对老夫妻一边用纸巾擦汗,一边笑得直喘:“你看这个活宝,我们还就是喜欢听他瞎侃。”

5月中旬,林光常到北京海淀区第三极书店开养生讲座,谈吐幽默,几乎每隔一分钟,现场就会爆发出一阵笑声。7月,林光常做客“中原国学讲坛”的消息一经发布,咨询的人几乎把电话打爆,纷纷报名要求参加,有市民还留言说,“林博士不仅知识渊博,演讲起来也特有感染力,这次真是难得的机会。”

以惊人之论先声夺人,则是林光常用以引导受众的不二法则。旅美学者方舟子称,林光常很有表演才华,也知道如何吸引观众的注意力,窍门在于时不时地以不容质疑的坚定语气抛出一个个耸人听闻的观点。

就在上文所述的武昌演讲中,据当地媒体统计,整个演讲林光常提到牛奶的次数不下80次,而且次次“咬牙切齿”——“一杯牛奶会毁掉一个民族。”

“牛奶是牛喝的,不是人喝的!”“想得骨质疏松症吗?请多喝牛奶!”

在沈阳电视台节目播出之后的几天内,“牛奶的销量下降了20%到30%,每天沈阳人少喝80吨牛奶”, 辽宁省奶业协会秘书长卢戈川向本刊证实说,由于沈阳电视台的节目播出后牛奶销售量大幅下滑,此事最后惊动了辽宁省委省政府,“从那以后,辽宁开始有了反对林光常的声音。”

而湖南奶业协会的秘书长肖兵南,也经历了一次与媒体交涉的经历。“当时看到林光常太嚣张了,不行,得反击。”于是肖兵南通过湖南省农业厅与湖南卫视联系,想在一个叫做“乡村发现”节目中对林的观点展开批驳,但最后由于经费问题,未能成行。

排毒餐,谁来造?

最早是在2003年,林光常开始在内地宣传他的健康膳食理念。

一份水果、两份蔬菜、一份红薯和一份杂粮。这便是林氏健康养生推广中的另一项重要产品――排毒餐。

据台湾《生命时报》中的报道,吕育娴正是认为“只要吃了林光常的排毒餐就能长寿”,才放弃治疗,虔诚地执行着林的“排毒餐”计划——每天只吃红薯、蔬菜、水果、糙米和汤。

当然,与林光常的畅销书出版离不开“柏林顿”一样,在他系列健康养生产品推广中的“柏林顿”则是路加国际养生公司。

林光常曾多次公开表示,他只推广健康理念,不推荐产品,更不推荐品牌。但路加国际养生公司却在其网站上公开宣称,该公司“以推广林光常健康餐理念至全世界为公司目标”。那么,林光常与路加公司到底是什么关系呢?

“我只是给路加(公司)做代言,有一些投资。”林光常对本刊记者说,“我投资的公司蛮多的,除了路加(公司),还有十多家,包括一些国外公司,就跟大家买股票一样嘛。如果我投资的公司出了问题,都要我负责,哇,那谁还敢投资啊?”

当记者问及他买了多少路加公司股份时,林光常只是模糊的回答,“这个不好讲。因为是变动的,不固定。”不过,林光常承认他父亲是路加公司的负责人,但他强调“我父亲占的股份很少。股东们认为,如果让他做负责人,我会投入比较多的精力。”

访问路加公司的网站(http://www.doctorluke.com.tw)可以发现,路加所销售的产品主要就是“健康辅助食品”(如酵素、谷粉)、“水处理设备”(如饮水机、解毒机)和“个人护理用品”(如洗发精、眼罩)等。

林光常告诉记者,这些产品“多数是跟美国、日本合作生产的。”但林同时否认路加公司与大陆厂家有过合作,在大陆也没有委托生厂商。但四川一位代销路加公司产品的销售人员告诉记者,大陆所销售的部分产品“是山西太原纠偏食品开发公司生产的,只是口感差一点,成份和作用都一样。”对此,林光常的解释是“我们只是把配方给它(指太原纠偏食品公司),然后它根据配方的要求和标准去生产”。

但当记者致电太原纠偏食品公司核实时,该厂一位姓郭的负责人却告诉记者,林光常是在两三年前主动上门寻求合作的,双方的合作关系是“他订货,我给货”,而林购买的产品主要是酵素和谷粉。这位负责人还介绍说,“我们(太原纠偏食品公司)与买方各管一段,质量有问题我们负责,销售出问题对方负责。”

缺手续的排毒产品

在路加公司的网站上,有一个“全球店家”的栏目,专门介绍该公司在全球各地的加盟店、代理商。记者于9月15日上网查询时发现,自2005年以来,林光常开始在大陆设立以“无毒一身轻,全然健康推广中心”为宣传口号的分店,先后在辽宁沈阳、广东深圳等地发展路加国际养生有限公司代理商16家。其中,广东7家,四川2家,北京、辽宁、江苏、云南、浙江、湖南和海南各1家。但记者发稿时再登录该网站,发现全球店家栏目中只剩下了台湾岛内的店家目录。

但记者还是在路加公司的网站注意到,路加自己所宣称的加盟经销优势正是“林光常博士之权威性影响力,全球知名度,及在各报纸电视杂志之曝光度大大有助于理念及业务之推动”。

记者按照路加公司网站提供的代理商联系方式,找到了深圳的苏健龙先生。他告诉记者,他和林光常已经认识四五年了,非常认同“排毒理论”。“我以前很胖,吃了他的排毒餐后,很快就瘦了下来,效果特别好。”苏健龙说。

东方嘉南(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则是在北京成立了“无毒一身轻北京推广中心”。公司董事长范勇同样也是排毒餐的身体力行者。

但有意思的是,苏健龙和范勇都否认了自己是在经营路加公司的产品。

“我是帮助朋友卖,不是专门做这个的。”苏健龙说,“我跟林教授是很好的朋友,有的人吃了排毒餐很好,就托我卖。我不是为了赚钱。”范勇则告诉记者,“是我太太想做这个事情,只是借用我公司的地方用一下,但一直没做起来,因为林光常的产品还有若干手续没有办完。”但范勇没有告诉记者所缺的手续是哪些。
不过,记者以消费者名义咨询时,这两处的工作人员均表示有产品卖,还告诉记者这里的客户主要是通过上网、打电话咨询,然后邮购。记者在“无毒一身轻北京推广中心”的网站(http://www.wnh.cc/)上也看到了各种产品的介绍和购买方式。

林光常告诉记者:“大陆这些经销商没有一家与路加公司有正式的合约。”记者问到为什么这些经销商还能销售路加公司的产品,林光常的解释是:“他们大多只是推广健康理念,提供一些咨询。”

记者获悉,由于林光常被起诉,大陆已经有3家代理商提出退货,并要求路加公司赔偿店面的装修费和租金。但路加公司以“生意都有风险”、“双方没有签署正式合约”为由拒绝赔付。

林光常渔利几何

“排毒”产品(包括排毒餐、饮水机等等)的销售、书本版税、演讲收费、代理商加盟费,是林光常的几种主要收益途径。

林光常给本刊计算了他在台湾获利的帐单:出书的版税+演讲费+电视节目出场费=2000多万新台币(约人民币500万)。“我成立健康基金会的钱都来源于这部分收入。”林称。

但这显然不是林光常收入的全部,因为林的收入还有一部分来自路加公司。路加公司现在被查出是广通集团的供货商,而广通的产品被检方认定根本沒有广告标榜的瘦身等效果,检方怀疑林光常明知广通以夸大产品诈财,却提供原料给广通,将追查林是否共同诈欺。林光常正是因此事被限制出境。台湾检方称,路加公司提供原料给诈骗组织广通集团,6年来的不法获利就高达9 亿新台币。

另外,在路加公司网站上,记者看到加盟所需的费用(以新台币计算):商品30-35万+装潢设备35-50万+押租金15万+招牌展示柜10万+加盟金15万+加盟保证金10万+其他=115-135万(25平米左右的店)。“实际上我们只收10万元新台币加盟保证金,在大陆是收2万元人民币。”对于这样一笔不菲的加盟费,林光常如此解释。

路加公司给加盟商计算了投资回报率(以新台币计算):排毒餐每份65-85元,以每日卖200-400份计算,月营业额将达62.5万,毛利在40万;而其他商品每月卖20-30万,毛利有6-9万。再除去人事、房租、水电等费用25万,每个月的净利润将达21-24万。“如果销售量大的话,排毒餐之外的商品的利润也能达到6万以上。”一位高雄的加盟商表示。

另据台湾媒体报道,路加公司一盒五谷粉,要价1650元,跟坊间卖的五谷粉相比,足足贵了八九倍。而之所以能卖出如此高的价格,和公司产品代言人林光常演讲和出书所树立的名人效应是分不开的。

此外,林光常还在台湾担任了奈米科技、中华绿纤维等公司的顾问,这部分顾问费也是一笔可观的收入。

在大陆,目前林光常比较明显的收益是出书所获的版税。河南省新华书店的梁先生告诉记者,林光常的三本《无毒一身轻》系列,他们前后共卖出了7000多册。广西南宁新华书店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南宁“不会少于一万册”。至于整个大陆的销量,国际文化出版公司的那位工作人员说:“印刷和销售都是柏林顿(文化公司)负责的,我们也不清楚。”但他估计,《无毒一身轻》在大陆的销量应在50万册以上。

有知情人士告诉记者,“在版税方面,林光常与柏林顿文化公司合作并不愉快。”因此,林光常在大陆即将出版的第四本书《林光常3+4健康报告》没有再交给柏林顿文化公司,而是给了江苏广田文化传播公司。

9月20日,记者在北京见到了江苏广田文化传播公司总经理赵爽。她说:“书的出版前期准备工作都已经就绪,就等开印了,但现在出了这个事(指林在台湾被起诉),我们只能延缓,等等看了。”

赵爽还告诉记者,他们本来计划9月22日在北京召开一个新闻发布会,一来作为新书的首发仪式,二是宣布林光常与中国红十字总会合作,成立一个“全人健康基金”。“林先生将把他这本书的所有版税全捐给基金会。”赵爽说。当记者问预计版税有多少时,她回答,“两三百万肯定是会有的”。

而随着林光常被诉,台湾消保官认定林的书籍已违法,依《消保法》第三十六条规定,要求世茂出版社不得再贩卖库存的11000多本林光常的书。出版社由此造成的损失将达800多万元新台币。另外,在全台书局有50000本林光常的书也须立即下架。世茂业务经理简安雄在接受本刊采访时说:“现在这个事情弄得我们很烦。”

“我希望赶快开庭,这样我可以早点去大陆。”林光常对本刊说。如今,已将事业重心放在大陆的林光常,因为被诉不得前往大陆而苦恼。据悉,10月5日,此案将正式开庭。

被传媒煽动而至迷狂的社会、一个缺乏科学素养的群体,在缺失权威感的情况下成为林光常予取予求的提款机

林光常后传:
另类“养生”的生存土壤

本刊记者/蔡如鹏(发自北京)刘彦(发自长沙)

搜狐网曾对公众是否接受林光常的“另类养生”做过调查,结果支持率明显高于反对率。

即便后来不少知名医生、科学家站出来,驳斥林光常的观点,但大众对其的追捧也丝毫不见减弱。而据新浪网1200人“林光常健康概念”问卷调查表明,被调查者中占78%的人同意林光常的“牛奶有害论”观点,同时有超过50%的人对饮牛奶产生疑虑。

人们似乎更愿意相信林光常的观点是正确的,很多人更是身体力行,把其作品《无毒一身轻》作为日常生活饮食的指南、宝典。那么,这些“另类养生”到底有哪些诱人之处,为什么能在短时间内广泛传播,它的存在又有着怎样的生存土壤呢?

“排毒理论”从何而来?

林光常讲的很多养生理念都非常具有颠覆性。比如,“牛奶是牛吃的,不是人吃的”、“抗癌食物第一名是红薯,第二名还是红薯”、“不喝开水,喝生水”等。

在采访中,林光常告诉记者,他曾多次去考察过世界公认的五大长寿村,“有的村子我去了五六次”。他说,最初注意到红薯就是因为“发现所有长寿村的老人都吃红薯。于是,我就去查资料、查文献” 。

“中医的典籍里面有非常多关于红薯的记载。西方营养学的研究,也有很多谈到红薯的高营养价值。还有,在饥荒的年代,光一个红薯就可以让人活下来。这说明红薯里面的营养肯定非常完整和充足,否则单一食物怎么可能做得到?”“其实红薯抗癌不是我研究的,我从中医里面汲取一些养生的观点,也从西医营养学的研究中汲取精华,像爱迪生发明灯泡一样,把两个既有的概念组合在一起,变成一个新的发明。”

排毒餐对各种食物的摄取给出了明确的比例。林光常说,这也正是他与其他养生理念最大的不同之处。这个比例是依据什么确定的呢?

“考虑到中医里面讲的阴阳,考虑到西方生物学讲的食物酸碱度,还考虑到自然医学里面讲的能量,就是中医里讲的‘气’,把这些都考虑进去。”林光常说。

记者问,按这种比例混合的食物有没有接受过试验。林光常不置可否,只是说这个比例“仍在不断地修改”。

“‘阴阳’、‘气’都是很模糊的哲学、玄学概念,并无科学依据,不能用来具体地指导食物营养的搭配。所谓‘自然医学’在西方被认为是另类医学,它说的‘能量’与现代科学所说的能量并不是一回事,也是没法验证的东西。食物的酸碱度是可以测的,但是它们并不会对人体的酸碱平衡产生什么影响,只有西方另类医学才会讲究食物的酸碱度,主流生物医学界并不认可。”生物学博士方舟子说。

此外,方舟子说,国际主流医学界认为,没有确切的证据表明吃红薯能抗癌。林光常推销的“排毒餐”严重偏食,不符合营养学所提倡的“均衡饮食”原则,如果长期食用,很可能患上营养不良,也可能不知不觉地摄入了慢性毒素。比如他提倡吃腐烂的香蕉皮,里面就含有毒素。并不是所有的水果皮都能吃,对腐烂、发霉的水果皮更不要吃,里面含有毒素、致癌物。记者采访到的其他营养学家对此也表示了同样的观点。

在排毒餐中,林光常提倡生吃蔬菜。他的理由是“很多病人都严重缺乏酶,蔬菜富含消化酶,多吃可以多补充。但酶怕热,烹饪后就会分解。”林光常说,如果人体摄入蔬菜不够,就应该服用健康辅助食品补充。路加公司销售的酵素就属于这类辅助食品。

那么,酵素到底是什么,是否能有如此神奇的功效?

“吃蔬菜主要是为了补充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素。蔬菜并不富含消化酶,吃消化酶对人体也不会有任何好处。人体必需的消化酶都是人体自己制造的,食物中的消化酶不会在人体中起作用,而是会被消化掉。他推销的‘酵素’也不会有任何的特殊益处。”方舟子说,所谓“酵素”是台湾对“酶”的说法,“酶是指有催化功能的蛋白质,吃下去后和其他蛋白质一样都会在消化道被消化、分解成氨基酸,不会进入体内发挥其‘酵素’的作用。”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院长罗云波教授告诉记者,酶有许多种,它们是体内各种生化反应的催化剂,对生命活动来说非常重要,但它们本身并不够成食物。

罗教授说:“如果把各种酶混在一起吃,是完全违背科学的。因为,这些酶在胃里根本找不到作用的对象,毫无用武之地,只能被分解消化,连酵母片的作用都不如。”路加公司的大陆经销商给出的价格中,200克酵素就是550元人民币。

至于“喝牛奶不补钙反减钙”的观念,方舟子说,这其实并非林光常的发明,也是他从国外“另类营养专家”那里拿来的,不过是加点“牛奶是牛吃的,不是人吃的”之类的噱头吸引听众。

针对这一观点,方舟子专门写了文章进行了批驳:认为“喝牛奶不补钙反减钙”的一条常见证据是,那些有饮牛奶习惯的国家例如美国,骨质疏松症发病率高,而没有这一习惯的国家例如中国,骨质疏松症发病率反而低。实际上,根据美国骨质疏松症基金会的估计,美国大约有一千万名骨质疏松症患者,而根据2005年“世界骨质疏松日”时中国官方发布的数据,中国大约有八千八百多万名骨质疏松症患者。显然,中国人的发病率要比美国人高得多。只不过因为这种疾病在中国受关注、重视的程度远远低于美国,绝大部分中国患者都未就医,因此给人以中国骨质疏松症发病率低的错觉。

调查表明这种情形可能与中国人膳食普遍缺钙有关(每日平均不到500毫克钙,低于每日1000毫克钙的推荐量)。而恰恰有不少临床试验和流行病学调查都表明:通过喝牛奶来补充钙,能有效地降低骨质疏松症发病率。

追随他的都有谁

林光常的粉丝,分为两种。一种是上了年纪的老年人,注重养生,常吃保健食品,其中,又以患慢性病者居多。据楚天都市报不完全统计,最初300位申请听林光常讲课的报名者中,六成是老年人。

吸引老年受众的首要一点,是抓住他们对于身体状况的关心。人至老境,身体往往患有各种慢性疾病。在无毒一身轻网站上,可以找到最初宣传的案例:

“张秀兰 59岁 (中国大陆) 。1994年作乳癌手术。2002年6月28日经林教授指导,接受食疗,认真吃排毒餐。一个月前,除没有肿瘤反应外,肝、肾、脾都不好,现在只经一个月,效果明显,完全转变。体重由136斤减至124斤;睡眠明显转好,排便非常顺畅。”这样的治疗宣传很容易产生吸引力。

老年群体之外,崇尚自然健康生活方式的年轻人也有不少成为林光常的忠实受众。不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表示为林光常简洁生动的演讲和绘声绘色的表演所吸引。家住海淀、22岁从事金融行业的陆姓雇员说,自从看了林博士的节目,她看见鸡肉、薯片都反胃,家里的可乐都用来冲厕所。除了全新的健康理念,打动她的还有“林博士”的胆量和魄力。

9月9日,在长沙市芙蓉中路“无毒一身轻”长沙销售点,本刊记者询问该地产品在林光常出事之后销路如何时,该店销售人员说,“没什么影响,我们这里多数是回头的老顾客。”

权威感的丧失

“老百姓追捧这些,说明我们在饮食消费方面的确存在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的陈昕副研究员认为,这与当前高血压、糖尿病、脂肪肝比较普遍有很大的关系,因为“它们都和饮食习惯密切相关”。

研究社会消费行为的陈昕认为,老百姓容易轻信这些另类观点,是有对应的心理基础的。那就是他们正在失去权威感,对现有的饮食消费模式不信任。同时,也不信任知识界,认为专家推荐的理论并不能解决现实问题,比如达不到自己对健康的预期。“现在一个台湾来的营养专家,突然提出了很多颠覆性的营养理论,挑战现有的饮食观点,当然容易受到大家的关注。”陈昕说。

北京听语心理咨询中心的咨询师宋玉梅认为,老年人更容易接受健康方面的指导,“年岁越大,就越担心自己的健康。很多人正是抓住了老年人的这一心理。”

不少老人平时省吃俭用,但买起保健品来毫不含糊,动辄几千元,甚至上万元。据中国消费者协会针对600名老人的调查显示,半数以上老人会将积蓄主要用于保健和医疗,特别是一些难以治愈的疾病。

台北板桥地检署在起诉林光常时,就指控他利用患者希望治愈癌症的急迫心理,施用诈术鼓动被害人购买自己的产品。

很多患者做出放弃正常治疗这类荒谬的举动。不过,这在北京大学科学传播中心刘华杰教授看来“很正常”。他说,一些患者,特别是绝症患者,在用正规的医疗手段治疗过后仍不见效,就会抱着侥幸心理,尝试一些另类办法,“希望抓住最后一根稻草摆脱疾病的困扰”。

针对林光常的言论引发长沙市红薯涨价的离奇现象,中南大学社会学系心理学教授丁立平认为,这主要是市民跟风,属于典型的民众“从众心理”。

一位营销专家分析说:“打着快乐演讲的包装形式,更是加速了其理论的风行。林光常幽默好玩娱乐化的形式包装,以口口相传的无限边际效应传播,无疑非常讨巧。”

媒体推波助澜

大众对电视等媒体的盲目信任也间接帮助了林光常。“林光常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他的一些说法完全不科学,让人觉得啼笑皆非,但他却还总是出现在各种媒体上。”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院长罗云波说。

林光常在全国各地的红火,主要是因为湖南经济电视台“越策越开心”四期节目的播出。之后,湖南卫视、湖南娱乐频道甚至女性频道,都邀请林光常参加节目。“地瓜王子”甚至还成为长沙女性频道“蝶变?粉领计划”的健康专家。今年以来,他每个月总要上节目或者演讲3到4次。

《越策越开心》的一位编导还透露说,做这档节目的初衷其实是受韩剧《大长今》的启发,“该剧热播后,我们栏目组做过一个调查,发现不少观众是因为被长今的料理养生手段所吸引。现代人工作太忙碌,没有时间健身,只能更多地考虑从食物中养生,类似的节目也会越来越受到观众的欢迎。”

林光常作为一个代表,反映出一种社会现象:越是奇特、反常的健康理念,似乎越能搏得关注。

中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研究所副所长翟凤英认为,林光常等人之所以有市场,也是因为一些媒体过于追求新鲜刺激,却忘了饮食是涉及人命的关天大事。

海南一家报社与海南省红十字会联合,举办“2006新年健康福音——林光常博士公益大讲座”。为了吸引更多读者参加,讲座还推出抽奖活动,凡购票听讲座的听众均有机会中奖,免费乘豪华邮轮游越南下龙湾。

去年秋天,南京某书店为了促销林光常的《越策越开心》,别出花样地想出了“购书赠红薯”活动。

媒体是因为林光常这位“营养专家”可提高收视率而把他奉为座上宾,厚爱有嘉。今年4月,北京卫视在《搜城记》节目中邀请林光常、洪昭光、方舟子辩论养生之道。但主持人却在时间分配上明显倾向林光常。同时,称呼学历备受争议的林光常为“专家”。方舟子不无感慨地说:“推销谬论很容易,一句话就够了,而要反驳起来却十句话都未必够用,何况节目留给我的时间并不多,只足够让我反驳其中的一两条谬论。我只能寄望于观众的自我识别能力。”

在继林光常的节目热播之后,湖南经视台又推出了“刘太医”。“太低俗了,我不认为他们不知道这些观点的后果。”一位在湖南广播电视纸媒工作的媒体人士对本刊记者说。

越荒谬越相信

在录完北京卫视的节目后,方舟子写了一篇题为《我的“迷茫”:科普为何在中国没有市场》的文章。他在文章中写道:“这注定是一个赝品流行的时代……当真理还在穿鞋子的时候,谬误已经走遍了世界;当伪科学、反科学耀武扬威的时候,科学只有在角落里舔舐伤口。”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黄建始教授则表示,中国人整体的科学素养有待提高。根据中科院科普所等单位组织的普查,中国公众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2001年是1.4%,2003年是1.98%,最近一次2005年的数据至今没公布,但据了解这个比例出现了下降。

“在一个具有科学素养的公众比例低到只有几个百分点的国度,在一个煽情比理性分析更受欢迎的社会,再虚假的产品、再荒诞的学说都不难找到庞大的市场。”方舟子说。

事实上,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国民科学素质的提高,近些年,对科普的投入也逐年增大。但中国科普研究所谢旭成认为,科学素质的提高并不单纯是靠投入物力一蹴而就的,它与社会的文化氛围也息息相关,而中国现阶段功利至上的文化氛围是国民科学素质提高的巨大障碍之一。

刘华杰把林光常现象解释为“越是荒谬,越是有人相信(编者注:西方中世纪的一句格言)”。这位研究科学传播的学者说,虽然西方科学传入中国已经有100多年历史,但中国人接受的只是其中的技术部分,在更深层的文化上一直采取排斥态度。



北京科技报:“排毒教父”林光常理论遭围剿

30 09 2007年

“排毒教父”林光常理论遭围剿

◎人体四分之一都是毒素?◎红薯才是“生命之源”?

北京科技报07/09/24:唐逸 王宁

“排毒教父”林光常正身陷“信任旋涡”,并可能面临牢狱之灾。他的“排毒理论”遭到控诉,一名女读者严格遵循后却并未治愈癌症而死去。2007年9月5日,林光常被台湾地检署以商业欺诈罪起诉。9月6日起,林光常一度造成“洛阳纸贵”的所有书籍被要求在全台下架。

林光常在内地的火爆在2006年达到了巅峰。他在湖南电视台备受欢迎的《越策越开心》中大谈自己的健身理念,并且到全国各地进行演讲,他的观点主要包括“人不应该喝牛奶”、“红薯为主的排毒餐可以治疗癌症”、“煮沸的水不能饮用”等等。

林光常所过之处,无数人为之倾倒,他所大力推崇的红薯身价倍增,很多父母还会强行推荐给子女,妻子推销给丈夫。接受他的观点,按照他的方法重新安排饮食的家庭一时成几何数字增长。

“排毒”神话折戟沉沙,台北检方对林光常提出公诉

在中关村图书大厦的生活健康书架上,林光常的书销售的一直不错。他的第三本书《21天排毒餐》就摆放在书架的显眼处,很容易找到,售货员告诉记者:“这本书最近销售量大幅下滑,从半个月前开始就没什么人买了,一天大概只有一两本的销量,这几天甚至一本都没卖出去。”书卖不动是因为林光常正身陷从未有过的信任危机。这位“排毒教父”日前遭到自己的病人控告,台北检方对他提出公诉,如果公诉成立,林光常可能将面临7年监禁和巨额罚款。在台湾的书店里,林光常的书已经踪迹全无。而控告他的证人中间,已经有一名年轻女子因癌症不治去世,没能等到判决结果。

林光常本人有着“美国环球大学医学博士”的头衔,他演讲时魅力十足,身处现场和看了现场视频的人很难不受到影响。而在内地,他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不但书大卖特卖,还有健身俱乐部推广他的理念。记者在书店现场做的读者小调查显示,60%以上的人认为林光常说的有道理,而其余40%的人则表示可能会有所取舍。

与常识“背道而驰”的种种理论遭受质疑

林光常的《无毒一身轻》一书中完全颠覆现有科学理念的观点比比皆是,“牛奶是给牛喝的,人喝只能加速钙质的流失”,“蔬菜水果连皮吃才能保全营养”、“人要饮用的好水既不能煮沸也不能变成纯净水”书中“论据”繁多,并附有读者来信。

林光常的排毒理念其实早在2003年就遭受质疑。在台湾地区,包括台中荣民总医院等中部多家医院的34位医师共同发表过3500多字的联合声明,针对林光常所著《无毒一身轻》一书提出质疑,列举该书20处医学、基本科学常识、食品及营养学,甚至信仰与真理上的谬误与偏差解释,提出声明,以免民众受害。

横空出世的“排毒理论”不过是卖书推销保健品的“遮羞布”

人体是否有毒?是否要排毒?记者采访了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翁维健。作为1983年创立国内第一个中医营养专业并任教研室主任,至今仍是中国中医药学会养生保健学会副会长的翁教授细数了《无毒一身轻》中宣称排毒餐包治百病的种种“疑点”。

“林光常的《无毒一身轻》中有专门章节介绍了酵素、绿藻素、备长炭、昆布粉等保健产品,并表示这些产品皆有排毒作用。另外,他的每册书还‘拖儿带女’的捆绑着一袋备长炭,免费赠送。可见,不光借科普讲座宣传他的书,推销他的保健品也是一个主要目的。”翁教授表示。

林光常重磅观点:人体中毒素占四分之一?

《无毒一身轻》中有明确介绍,人体内的毒素是有重量的,这毒并非是无形之物。书中称,成年人体内的“毒”平均少说也有10到25磅,折合算下来毒素高达4.5到11.5公斤。如果排毒后,体重就会减轻,毒素就被减掉!按照这个算法,一个体重50公斤的人,其身体的四分之一都是毒。那么吃了所说的排毒餐后,体重剩了40公斤,减去的就是10公斤的毒素?翁维健表达他的个人看法,关于毒的问题,西医、中医都没有确切的解释,中医有“解毒”、“化毒”,就是没有“排毒”一说,这毒素从哪儿来,到哪儿去,压根没有定论。

正常排泄物到底算不算毒,引起医学界强烈质疑

“健康的人对外界的有害物质,经过免疫系统会自行解决!”翁维健说。再者,《无毒一身轻》中把体内之毒说成唯一的万病之源,这样就科学吗?翁维健反问: “痰就是痰,汗就是汗,青春痘就是青春痘,这些正常的排泄物怎么就摇身一变成‘毒’了。用理智想想,糖尿病、心肌炎、癌症和这‘毒’哪靠边啊?”

翁维健表示,深究这排毒餐,无外乎是让人们每日三餐都吃糙米、当季的带皮的蔬菜和水果,主要是红薯。可红薯这样高糖的食物,每天大量摄入对糖尿病患者有害,要真按照其书上所言去行动,那么全国的糖尿病患者可都身陷其危害中了。

“不知道哪位医生敢向病人推荐这种排毒餐!”

在林光常理论中,最夺人眼球的一项是全盘否定动物性食品,牛奶会导致骨质疏松和儿童气喘。鸡蛋会诱发过敏,蛋白质过多。红肉会导致大肠癌,鱼也最好少吃。

首都医科大学毒理系的张宝旭教授则表示,仔细分析,排毒食谱疑点重重,建议排毒第一就是少吃、少食,或者是断食。不吃脂肪,蛋白质没有,只是碳水化合物。对于年轻人,工作忙的成年人,在这些禁忌中如何保证他们的营养需要?

而且,林光常反复在书中强调“排毒餐”的神奇功效——他自称排毒餐对于危重病人,包括高血压、心脏病,还有癌症,甚至说连SARS都能解决。为了更好地 “论证”自己的正确性,他书里还举了20多例病人的例子。但是张宝旭表示,作为一个医生,他对这种所谓的“排毒餐”很怀疑:“不知道有哪位临床医生敢向病人推荐这种排毒餐?”

反伪科学的“斗士”:听信许诺,希望出现奇迹是另类养生大行其道的根本原因

遭受专家质疑的《无毒一身轻》所推崇的排毒餐遵循的理念是另类的,但这并没有影响其数年来的火爆热销。

“反伪斗士”方舟子一针见血地指出:“林光常抓住了人们渴望奇迹出现的消费心理。”方舟子表示,对于很多癌症晚期患者,化疗也未见能有效果,悲观的他们很需要一个承诺,起到心理安慰剂的作用。

但是,严谨的科学态度使持主流养生观点的专家不可能信口开河,肯定的给出效果。但林光常敢给出有关疗效的承诺,满足患病的人们渴望出现奇迹的幻想。

“科学是踏实的,主流的养生观点是实在的,不讲时髦!而排毒论则反之。”方舟子说,这也是另类养生更容易被人接受的原因。

记者从卫生部获悉,目前,国家批准的保健食品,都只是具有调整血压、血脂,延缓衰老的功能,没有一个是排毒的,也就是说不能赋予保健品有排毒的功能。如果有人在保健食品中看到宣传排毒如何,那其实都是广告语,批准文号是没有“排毒”字样的。

百姓必须提高警惕,要相信科学而不是迷信偏方

误读了《无毒一身轻》的内地读者,造成了身体伤害,能否向林光常索赔?中国刑法学研究会的副会长王秀梅博士表示,这要看其书或保健品是否造成了普遍的死亡或健康损害,因为目前我国的国家鉴定标准是看其产品符不符合健康的标准来界定的,但单独一例的死亡事件不足为证。就好比即便是药厂出的药品,也都有不适应说明,不能保证100%的不出意外。

另外,《无毒一身轻》一书中,虽然文字有夸大的内容,但只要不是强迫销售,还是不能追索的,因为购书是读者的一种自愿行为,王秀梅博士提醒大家,现在,大家能做的就是要提高警惕,相信科学而不是迷信偏方。



《南方周末》报道严重不实 中国继续研究人兽混合胚胎

30 09 2007年

大公报实习记者卢雁上海二十七日电/英国人工授精与胚胎学管理局(HFEA)本月初宣布原则上批准在实验室培育人兽混合胚胎,用于攻克帕金森病等疑难疾病的医学研究,引起世界关注。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发育生物学研究中心主任陈学进向本报记者证实,中国更早便已开始进行人兽胚胎实验的研究,这项研究实验仍将继续。

据《南方周末》27日报道,中国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最早在著名科学家盛慧珍领导下进行人兽混合胚胎实验,而且是国际上首个正式发表论文的研究机构。但报道中又说:“由著名科学家盛慧珍领导的这一工作组目前已基本中断”。陈学进明确告诉记者:“此文与事实严重不符,人兽混合胚胎实验仍将继续。”

陈学进指出:“盛慧珍目前正在北京接受专家组对其承担的973‘干细胞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项目’的阶段性审批,异种混合胚胎实验是该项目的一部分,所以并不存在报上说的该实验中断,这是正常的过程性审批。”

正进行“人牛胚胎”遗传分析

《南方周末》报道还称该项研究“国家和上海市不准备再支持了”。陈学进说,那纯粹是无稽之谈。“据我所知,上海市新的‘十一五’规划中,关于干细胞研究的支持性政策和措施都很到位,国家和上海市都非常重视这项研究,根本不存在‘不支持’之说。”

陈学进告诉记者:“国家对异种混合胚胎实验的规定‘底线’都非常明确,内地相关科学家做的也都是基础性的工作,根本不存在伦理上的问题,国外亦是如此。”

据悉,盛慧珍目前虽然已经离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但陈学进表示:“盛慧珍积累的研究成果仍在被我们所用。目前研究中心正在进行的‘人牛胚胎’的遗传分析以及克隆猪的研究,都有盛慧珍的研究成果在其中。”

陈学进对记者表示,他已经向有关报道的媒体提出了质疑,并要求他们对不实报道进行更正。记者发稿前获悉,《南方周末》已经表示将对上述的报道作出更正,并向陈学进表示道歉。



北京科技报:“排毒教父”林光常理论遭围剿

30 09 2007年
“排毒教父”林光常理论遭围剿

◎人体四分之一都是毒素?◎红薯才是“生命之源”?

北京科技报07/09/24:唐逸 王宁

  “排毒教父”林光常正身陷“信任旋涡”,并可能面临牢狱之灾。他的“排毒理论”遭到控诉,一名女读者严格遵循后却并未治愈癌症而死去。2007年9月5日,林光常被台湾地检署以商业欺诈罪起诉。9月6日起,林光常一度造成“洛阳纸贵”的所有书籍被要求在全台下架。

  林光常在内地的火爆在2006年达到了巅峰。他在湖南电视台备受欢迎的《越策越开心》中大谈自己的健身理念,并且到全国各地进行演讲,他的观点主要包括“人不应该喝牛奶”、“红薯为主的排毒餐可以治疗癌症”、“煮沸的水不能饮用”等等。

   
林光常所过之处,无数人为之倾倒,他所大力推崇的红薯身价倍增,很多父母还会强行推荐给子女,妻子推销给丈夫。接受他的观点,按照他的方法重新安排饮食的家庭一时成几何数字增长。

   
“排毒”神话折戟沉沙,台北检方对林光常提出公诉

   
在中关村图书大厦的生活健康书架上,林光常的书销售的一直不错。他的第三本书《21天排毒餐》就摆放在书架的显眼处,很容易找到,售货员告诉记者:“这本书最近销售量大幅下滑,从半个月前开始就没什么人买了,一天大概只有一两本的销量,这几天甚至一本都没卖出去。”书卖不动是因为林光常正身陷从未有过的信任危机。这位“排毒教父”日前遭到自己的病人控告,台北检方对他提出公诉,如果公诉成立,林光常可能将面临7年监禁和巨额罚款。在台湾的书店里,林光常的书已经踪迹全无。而控告他的证人中间,已经有一名年轻女子因癌症不治去世,没能等到判决结果。

   
林光常本人有着“美国环球大学医学博士”的头衔,他演讲时魅力十足,身处现场和看了现场视频的人很难不受到影响。而在内地,他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不但书大卖特卖,还有健身俱乐部推广他的理念。记者在书店现场做的读者小调查显示,60%以上的人认为林光常说的有道理,而其余40%的人则表示可能会有所取舍。

   
与常识“背道而驰”的种种理论遭受质疑

   
林光常的《无毒一身轻》一书中完全颠覆现有科学理念的观点比比皆是,“牛奶是给牛喝的,人喝只能加速钙质的流失”,“蔬菜水果连皮吃才能保全营养”、“人要饮用的好水既不能煮沸也不能变成纯净水”书中“论据”繁多,并附有读者来信。

   
林光常的排毒理念其实早在2003年就遭受质疑。在台湾地区,包括台中荣民总医院等中部多家医院的34位医师共同发表过3500多字的联合声明,针对林光常所著《无毒一身轻》一书提出质疑,列举该书20处医学、基本科学常识、食品及营养学,甚至信仰与真理上的谬误与偏差解释,提出声明,以免民众受害。

   
横空出世的“排毒理论”不过是卖书推销保健品的“遮羞布”

   
人体是否有毒?是否要排毒?记者采访了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翁维健。作为1983年创立国内第一个中医营养专业并任教研室主任,至今仍是中国中医药学会养生保健学会副会长的翁教授细数了《无毒一身轻》中宣称排毒餐包治百病的种种“疑点”。

   
“林光常的《无毒一身轻》中有专门章节介绍了酵素、绿藻素、备长炭、昆布粉等保健产品,并表示这些产品皆有排毒作用。另外,他的每册书还‘拖儿带女’的捆绑着一袋备长炭,免费赠送。可见,不光借科普讲座宣传他的书,推销他的保健品也是一个主要目的。”翁教授表示。

   
林光常重磅观点:人体中毒素占四分之一?

   
《无毒一身轻》中有明确介绍,人体内的毒素是有重量的,这毒并非是无形之物。书中称,成年人体内的“毒”平均少说也有10到25磅,折合算下来毒素高达4.5到11.5公斤。如果排毒后,体重就会减轻,毒素就被减掉!按照这个算法,一个体重50公斤的人,其身体的四分之一都是毒。那么吃了所说的排毒餐后,体重剩了40公斤,减去的就是10公斤的毒素?翁维健表达他的个人看法,关于毒的问题,西医、中医都没有确切的解释,中医有“解毒”、“化毒”,就是没有“排毒”一说,这毒素从哪儿来,到哪儿去,压根没有定论。

   
正常排泄物到底算不算毒,引起医学界强烈质疑

    
“健康的人对外界的有害物质,经过免疫系统会自行解决!”翁维健说。再者,《无毒一身轻》中把体内之毒说成唯一的万病之源,这样就科学吗?翁维健反问:
“痰就是痰,汗就是汗,青春痘就是青春痘,这些正常的排泄物怎么就摇身一变成‘毒’了。用理智想想,糖尿病、心肌炎、癌症和这‘毒’哪靠边啊?”

   
翁维健表示,深究这排毒餐,无外乎是让人们每日三餐都吃糙米、当季的带皮的蔬菜和水果,主要是红薯。可红薯这样高糖的食物,每天大量摄入对糖尿病患者有害,要真按照其书上所言去行动,那么全国的糖尿病患者可都身陷其危害中了。

   
“不知道哪位医生敢向病人推荐这种排毒餐!”

   
在林光常理论中,最夺人眼球的一项是全盘否定动物性食品,牛奶会导致骨质疏松和儿童气喘。鸡蛋会诱发过敏,蛋白质过多。红肉会导致大肠癌,鱼也最好少吃。

   
首都医科大学毒理系的张宝旭教授则表示,仔细分析,排毒食谱疑点重重,建议排毒第一就是少吃、少食,或者是断食。不吃脂肪,蛋白质没有,只是碳水化合物。对于年轻人,工作忙的成年人,在这些禁忌中如何保证他们的营养需要?

  而且,林光常反复在书中强调“排毒餐”的神奇功效——他自称排毒餐对于危重病人,包括高血压、心脏病,还有癌症,甚至说连SARS都能解决。为了更好地
“论证”自己的正确性,他书里还举了20多例病人的例子。但是张宝旭表示,作为一个医生,他对这种所谓的“排毒餐”很怀疑:“不知道有哪位临床医生敢向病人推荐这种排毒餐?”

   
反伪科学的“斗士”:听信许诺,希望出现奇迹是另类养生大行其道的根本原因

   
遭受专家质疑的《无毒一身轻》所推崇的排毒餐遵循的理念是另类的,但这并没有影响其数年来的火爆热销。

   
“反伪斗士”方舟子一针见血地指出:“林光常抓住了人们渴望奇迹出现的消费心理。”方舟子表示,对于很多癌症晚期患者,化疗也未见能有效果,悲观的他们很需要一个承诺,起到心理安慰剂的作用。

   
但是,严谨的科学态度使持主流养生观点的专家不可能信口开河,肯定的给出效果。但林光常敢给出有关疗效的承诺,满足患病的人们渴望出现奇迹的幻想。

   
“科学是踏实的,主流的养生观点是实在的,不讲时髦!而排毒论则反之。”方舟子说,这也是另类养生更容易被人接受的原因。

   
记者从卫生部获悉,目前,国家批准的保健食品,都只是具有调整血压、血脂,延缓衰老的功能,没有一个是排毒的,也就是说不能赋予保健品有排毒的功能。如果有人在保健食品中看到宣传排毒如何,那其实都是广告语,批准文号是没有“排毒”字样的。

   
百姓必须提高警惕,要相信科学而不是迷信偏方

   
误读了《无毒一身轻》的内地读者,造成了身体伤害,能否向林光常索赔?中国刑法学研究会的副会长王秀梅博士表示,这要看其书或保健品是否造成了普遍的死亡或健康损害,因为目前我国的国家鉴定标准是看其产品符不符合健康的标准来界定的,但单独一例的死亡事件不足为证。就好比即便是药厂出的药品,也都有不适应说明,不能保证100%的不出意外。

   
另外,《无毒一身轻》一书中,虽然文字有夸大的内容,但只要不是强迫销售,还是不能追索的,因为购书是读者的一种自愿行为,王秀梅博士提醒大家,现在,大家能做的就是要提高警惕,相信科学而不是迷信偏方。



“人兽杂交”不会产生怪物

27 09 2007年

今年以来国内媒体已经闹过了两次“人兽杂交”恐慌,还都和英国有点关系。3月份的时候,英国报纸报道称美国科学家已经创造出了含15%的人类细胞的“人兽羊”。最近,英国人类生育与胚胎研究管理局(HFEA)原则上批准了两项研究计划,允许将人的遗传物质(DNA)放入牛的卵细胞中制造种间杂交胚胎。

这两则新闻之所以会引起这么大的风波,是因为一般公众并不了解实验的具体情况,以为科学家们已经或者将要做人兽杂交的实验,创造半人半兽的怪物,想想是有点吓人,让人感到恶心。不过这是对这些研究的误解。一般人心目中的人兽杂交,是指让人和兽的生殖细胞结合,产生出一个半人半兽的杂种,就跟驴、马交配生下骡子一样。这种杂交实验要获得成功,需要两个物种的亲缘关系很近才行。让人和黑猩猩杂交都很可能不会成功,更不要说和牛、羊了。所以这种一般人心目中的人兽杂交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是不可能成功的。而且,制造这种怪物没有用处,并没有科学家主张做这方面的探索。
美国科学家研究的所谓“人兽羊”并非人和羊的杂交后代,也不是混杂人和羊特征的神话怪兽,它其实和一般的羊没什么区别,只不过其身上混入了一小部分人的细胞而已,生物学上叫做异种“嵌合体”。异种“嵌合体”其实并不稀奇。比如,许多心脏病患者移植了猪或牛的瓣膜,他们就都是异种嵌合体。科学家制造人羊嵌合体,也是想解决异种器官移植的难题,因为掺杂了人细胞的羊的器官,移植到病人身上可能较不容易引起排异反应。
至于英国科学家想要做的杂种胚胎实验,如果知道了它是怎么做的,更不会觉得有什么可怕。他们计划把牛的卵细胞中的细胞核去除掉,然后把人的细胞核移植进去,这样产生的卵细胞,细胞核是人的,细胞质是牛的,生物学上叫做“胞质杂交”。类似的实验国内曾经做过。2003年,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的研究人员将人类皮肤细胞的细胞核注入到去除掉细胞核的兔子卵细胞中,据说培育出人类胚胎干细胞。但后来并未见到该实验的后续报道,对其真实性存在争议。
这样的“胞质杂交”会出现什么结果呢?动物细胞的基因几乎都在细胞核中,所以把人的细胞核移植到已去掉细胞核的牛的卵细胞中,其实就是想把牛的卵细胞改变成人的细胞。不过,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问题出在细胞质含有许多叫线粒体的细胞器,它们的作用是为细胞提供能量,但是它们也有自己的基因,这些基因是卵细胞原有的,也就是来自牛的。
那么,线粒体基因有多少个呢?总共是37个,而细胞核含有的人的基因是两、三万个。所以,“胞质杂交”产生的细胞,它的基因99.9%是人的,0.1%是牛的,这一点点的牛的线粒体基因只参与为细胞提供能量的过程,而且只是整个过程中的极少的一部分(大约有3000个基因参与了线粒体的功能,大部分来自细胞核),它们所起到的作用和人的线粒体基因是一样的,没有什么差异。因此,说人-牛胞质杂交的结果得到的实际上还是人的细胞,也是说得过去的,它绝不是半人半牛的杂种。而且,也没有人主张要把这种“胞质杂交”细胞放进子宫让它完成发育,所以也不用担心万一弄不好生下什么怪胎。
既然如此,费这么大劲做这种胞质杂交的实验干什么?为了能得到人类胚胎干细胞。胚胎干细胞是一种很特殊的细胞,能分化成所有组成人体的各种细胞,有望用它来修复那些被疾病和创伤所破坏的各种各样的组织和器官,对它的研究为治疗多种慢性疾病带来了希望。比如说,如果能让胚胎干细胞分化成神经细胞,是不是就能够用它来修复神经损伤,治疗帕金森病、老年痴呆症之类的绝症呢?
但是如果用的是他人的胚胎干细胞,在把它们放进病人体内后,就会出现排异反应。如果用的是病人自己的胚胎干细胞,可以避免这个问题。但是胚胎干细胞顾名思义,是胚胎时期产生的,病人体内早就没有了。那么,能不能把病人的体细胞变成胚胎干细胞呢?
这可以利用体细胞克隆技术来做。把人的体细胞的细胞核转移到已去掉细胞核的人的卵子中,相当于制造出一个没有精子参与的受精卵,让它分裂,就能得到胚胎干细胞。不过,人的卵子很不容易拿到,而且制造人的胚胎做实验,在国外一直存在着社会阻力。如果能用牛或兔子等动物的卵细胞做为材料制造病人的胚胎干细胞,就不存在这些问题了。
所以,做“胞质杂交”实验本来是为了解决材料来源问题,并避开某些伦理争议,而最终的目的,则是为了能够治疗疾病。这项实验引起了新的伦理争议,还被妖魔化了一下,大概是当初没有料到的。公众关系科学技术的进展,是好事,对之发表评论,也是言论自由。不过,在发表涉及到科学问题的评论之前,还是应该去弄清楚究竟是怎么回事。国内外都有一些人习惯于不先去做必要的功课就贸然质疑科技进展,大道理一套一套的,却都是无的放矢。但可能因此误导了公众的看法,妨碍了能造福人类的科学研究,是很不负责任的。
2007.9.25.

(《第一财经日报》2007.9.27.)

(XYS20070927)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freedns.us)(xys-reader.org)◇◇



评“人兽混合胚胎,我们是第一例”

27 09 2007年

【方舟子按:

“正是沈铭贤所在的部门在当年为盛慧珍的论文作了伦理审定,他们的结论是‘应予支持,但不能应用于临床’ 。为什么不能应用于临床,沈铭贤解释说,因为还是有风险的,动物的线粒体‘会不会与人的线粒体或别的成分发生相互作用,科学家并不知道’。更大的风险还是病毒,‘有的病毒对人有害对动物却无害’。因此,这方面的研究必须‘慎之又慎,科学上严格准入,伦理上严格把关”。’

这位“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伦理学部主任”究竟知不知道胞质杂交是怎么做的?如果知道,来给我解释解释动物线粒体如何可能因此与人的线粒体发生相互作用,动物病毒又如何可能通过这个程序跑到人体里头去?记得几年前沈主任也没弄清楚人的体细胞克隆是怎么回事就大放厥词。如果在国内做生物研究还要受这种不学无术的“伦理学家”的气,还得求他的批准才行,还不如不回国去做。

“虽然DNA主要在细胞核中,但细胞质中也有少量的遗传物质,即线粒体。它负责编码13个基因”

线粒体DNA编码37个基因,而不是13个。其中13个是蛋白质基因,其他的编码功能RNA。

“人兽混合胚胎,我们是第一例”

来源: 南方周末2007年09月27日作者:特约撰稿 姬十三

最近英国原则上批准了一类人兽混合胚胎实验。其实类似的研究在中国早已进行,并发表了论文。但由著名科学家盛慧珍领导的这一工作目前已基本中断,整座大楼显得空空荡荡

9月5日,英国“人工受精与胚胎学管理局”(HFEA)原则上批准了一类人兽混合胚胎的实验,这事实上是对英国纽卡斯尔大学和国王学院等研究机构在一两年前提出的研究申请的回应。
该管理局将根据科学家的研究申请,逐个进行审查。这意味着英国科学家终于可以正式进行这类人兽混合胚胎研究。

说是一类研究,是因为异种混合胚胎的实验实际上有三个等级:

第一种是将某种动物的精子与另一种动物的卵子结合为受精卵,这类研究在伦理上是最不允许的,而且存在多种技术障碍。

第二种叫“嵌合体”,就是将一种动物的胚胎干细胞注入另一种正在发育的动物胚胎中,令其发育为两种动物细胞混杂的胚胎,其最终目的是为人体器官修复提供备件,英国方面还没有给这类实验“开绿灯”。

第三种也就是这次批准的实验类型,具体来说,是运用体细胞核转移技术,将一种动物的细胞核注入去核的牛或兔、羊的卵母细胞,以培养极早期胚胎(囊胚),并从中提取胚胎干细胞。

首个发表论文的机构

“异种混合胚胎的实验,我们一直在搞,而且是国际上首个正式发表论文的研究机构。”陈学进不无自豪地说。

陈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发育生物学研究中心的主任,他所说的“我们”,是指盛慧珍在这个研究所时带领的研究团队,当时,陈是她的副手。这个研究所在新华医院旁一个不起眼的小巷子里,占用了一栋白色的5层楼。“英国人事实上是要重复我们的工作。”陈学进说。

1999年,盛慧珍离开工作了十多年的美国国立卫生院(NIH)的实验室,回到国内,担任当时的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发育生物学研究中心的主任,并在以后承担了973“干细胞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项目”。2002年,《自然》杂志曾以《干细胞研究在东方冉冉升起》为题介绍盛慧珍和其他一些中国科学家的工作。现在这篇文章还贴在发育生物学研究中心的一楼,但是,盛慧珍已经离开了这个研究团队,去美国继续研究工作。

2003年,盛慧珍成了国内外媒体和科学界瞩目的科学家。那年8月,她领导的研究小组运用克隆技术,从外科废弃的皮肤组织中提取细胞,并将这些细胞融合到新西兰兔的去核卵母细胞中,成功获得数百个融合胚胎,其中有一百多例发育至囊胚阶段,并提取得到了胚胎干细胞。这篇论文当时发表在国内的《细胞研究》(CellResearch)上,这也是国内影响力最大的国际性学术刊物。《自然》、《华尔街日报》、《华盛顿邮报》均在文章发表的同一天和第二天做出了评论,因为这是国际上第一例人兽胚胎融合成功的报道。

陈学进说:“去年英国为了人兽胚胎研究的工作而召开听证会,邀请了国际上三个专家,盛老师就是其中之一,这也说明她在这一领域的学术地位。”

不得已的手段

将人兽细胞融合,其实是科学家不得已的手段。

人类的体细胞,比如皮肤细胞,是一种专门化的细胞,早就丧失了发育成胚胎的能力。但是,干细胞研究却发现,如果将卵母细胞的细胞核去掉,代之以这种体细胞的细胞核,就有可能让体细胞返老还童。

卵母细胞如同神奇的魔法师,它含有的胞质物质,唤醒体细胞细胞核中潜藏的能力,并能让它发育到囊胚阶段,这样,科学家可以从中提取出胚胎干细胞 ——这类干细胞具有发育成所有种类细胞的可能性,将它们植入一些病人受损的脊髓、角膜、脑区,可能起到修补工的作用,帮助治疗一些曾认为回天无术的疾病,这就是所谓的“治疗性克隆”技术。而且,如果使用病人自己的体细胞,还可以消除免疫排斥的问题。

可惜,这个技术并不成熟,成功率非常低,这就需要大量的卵母细胞。但是,从女性身上直接采取卵母细胞是非法的,陈学进介绍说,“只能与开展试管婴儿项目的机构协作,经同意,拿到一些多余的废弃卵子”。在没办法的情况下,科学家只好退而求其次,向动物要卵母细胞。好在动物的卵母细胞同样能“激发” 人类的体细胞。

但是,这项技术用到人身上,就得经过伦理方面的检查。虽然DNA主要在细胞核中,但细胞质中也有少量的遗传物质,即线粒体。它负责编码13个基因,主要功能是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虽然比起细胞核中的几万个人类基因,这13个线粒体基因只是少量的“杂质”,然而人们担心,如果有人将这些混合胚胎发育成个体,这些家伙将给伦理学带来重大难题。

但是,在科学家看来,这种担忧只是杞人忧天。研究发现,大部分的情况下细胞中的动物线粒体会随着胚胎发育逐渐丢失。再则,线粒体只是供能单位,并不编码与“人”特征有关的任何蛋白。但最关键的一点是,胚胎干细胞研究有条伦理底线,那就是人兽胚胎绝不允许被植入子宫内,而且在胚胎发育到14天以前就得把它毁掉。“这些胚胎最多到14天就终止了,而且不允许重新植入人或动物的子宫,不可能繁殖后代。明确了这些界限,也许会消除一大半的忧虑。”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伦理学部主任沈铭贤说,因此“国内对这方面的基础研究不限制”,正是沈铭贤所在的部门在当年为盛慧珍的论文作了伦理审定,他们的结论是“应予支持,但不能应用于临床” 。

为什么不能应用于临床,沈铭贤解释说,因为还是有风险的,动物的线粒体“会不会与人的线粒体或别的成分发生相互作用,科学家并不知道”。更大的风险还是病毒,“有的病毒对人有害对动物却无害”。因此,这方面的研究必须“慎之又慎,科学上严格准入,伦理上严格把关”。

“我们的积累断了”

但是,973项目结题后,盛慧珍不再被交大医学院续聘,她离开了这个团队,主要在美国从事研究工作。关于盛的离开,“原因很复杂。”陈学进说。

“技术上依然存在问题。”陈学进承认。2003年的那篇文章,差点可以发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甚至已经被制成小样准备印刷,但是美国有专家不同意,因为对“囊胚中可以分离出胚胎干细胞”这一项的实验论证有争议,只好发表在国内的《细胞研究》上。而后来,“又陆陆续续做了一些这方面的工作,侧重研究机理,但是实验的重复性不好,成功率也不高。”陈学进说。

人兽胚胎的研究难度很大,除了盛的工作,在国际上还没有正式发表的论文,陈学进认为,这个研究团队的工作还是不错的,在干细胞领域发表了不少文章,在国内国际处于领先地位,但是“国家和上海市不准备再支持了”。

沈铭贤则认为,因为伦理上的一些争议,人兽胚胎的研究不容易得到正式发表,“国际上有支持也有反对的”,这是导致盛慧珍离开的“一部分原因”。但是肯定还有别的因素,“原因很多”,作为当年为盛慧珍工作做伦理审定的专家,沈铭贤跟盛慧珍比较熟,但是“作为局外人,很多问题我不方便说”。“盛老师比较失望。”李峰觉得。李峰是盛慧珍亲自招入的博士后,盛走了以后,他一直在这个研究所继续工作。李峰认为“盛老师对周围环境不满意,她如果选择留下来,肯定是有能力拿到项目资助的”。

但是盛慧珍还是选择了离开。因为盛的离开,这个研究所现在得到的资助很少,“与中科院合作的部分停止了,仪器被收回去了一部分,其他的我们借到年底,现在主要靠我申请到的项目资助。”陈学进说,“但是很难。”

这个5层楼的楼房原先有四五十个学生,但是现在只剩下十多个,楼里显得空荡荡的。陈解释说,“因为实验大多在晚上做。我们现在主要做克隆猪的实验,要从屠宰场取新鲜的卵母细胞,而屠宰场杀猪是在晚上。”克隆猪是他现在的研究课题,这是陈学进与农委合作的一个项目。

而李峰还在做盛慧珍留下的延续课题,是与中科院动物所的陈大元研究组合作,做“人牛胚胎”的遗传分析,动物所那边将人的体细胞与牛的卵母细胞融合,发育成胚胎,“已经拿到囊胚了,我们来做分析。”李峰说,“这也是盛老师的意思,她想在多个物种上证明她的结果,因为不同动物的卵母细胞的重编程能力不一样。有可能牛的就更容易成功。”但是现在他们只能做到囊胚,“不能继续从囊胚中分离胚胎干细胞”,因为“结题了,没有资金支持了”。

陈学进说:“很多学生毕业就出国了,国内很难留住优秀的学生,李峰做完这期博士后以后也要出国。但是科研需要积累,不能断,很多工作我们不做就失去了机会。”“盛老师走了以后,我们这里的积累就断了。”陈学进有点痛心。

研究应该有延续性

除了盛慧珍正式发表论文外,国际上做人兽克隆实验的尝试并不少。1998年,美国一家私营的“先进细胞公司”曾将人的面颊细胞核注入去核的牛卵母细胞,克隆出胚胎干细胞。陈学进说,“现在各国都在搞”,因为这方面的“前景很好”,如果治疗性克隆技术能得以突破的话,帕金森病、早老性痴呆等重大疾病的治疗都有可能得到突破。

对人兽“嵌合体”的研究也很多。今年3月,美国内华达大学的伊斯梅尔·赞加尼教授培育出拥有15%人类细胞的绵羊,这项工作是将人的胚胎干细胞注入胎羊体内,这样,羊的胚胎在发育过程中将与人的胚胎干细胞混合生长,最终长成的成体羊混杂有人类细胞。这则“人-绵羊嵌合体”的报道曾在国内外激起很大反响。

其实,在中国也有类似的研究,上海交大医学院的黄淑帧、曾凡一等人培育出了世界上第一头“人-山羊嵌合体”,相关论文发表在去年5月的《美国科学院院报》上,证明人类干细胞可存活于山羊体内。这类研究的意义在于,人类将可能从动物身上获得具有部分人类细胞的肝脏、肾脏、心脏等脏器,可用于人类器官移植手术。

今年6月6日,来自美国和日本的三个科研小组分别对正常小鼠细胞进行基因重组改造,成功制造出“胚胎干细胞”,相关研究结果刊登在《细胞·干细胞》杂志和《自然》杂志网站上。这项研究将体细胞直接转变为胚胎干细胞,如果能在人类身上实验成功,就将回避长期以来围绕人类胚胎使用问题的伦理争论,被认为是干细胞研究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

陈学进说,“如果这项工作能成功,治疗性克隆就不用搞了,”但是他认为,“研究都是有延续性的,只有不断地尝试,才有可能有重大突破。”南方周末



科学是美丽的

26 09 2007年

怎么会有那么多人觉得科学是枯燥乏味的呢?科学告诉我们小至夸克、大至宇宙的现象和规律;揭示了我们是谁,从哪里,到哪里去;指导我们如何过健康的生活;警戒我们如何保护我们的家园……会有谁觉得这些是无聊无趣的吗?古人云:“朝闻道,夕死可也。”科学告诉我们的,正是关于宇宙万物、生老病死之大道,比任何一种哲学或任何其他的学问所能告诉我们的要丰富得多,也可靠得多。人类千百年来无数智者哲人苦苦思索的众多难题,只有科学才给出了确切的答案。
如果你对科学望而生畏,是因为害怕数学公式、厌烦记忆化学分子式、理解不了刁钻的物理难题……我可以理解,但是科学要比课堂上为了应付考试而灌输的内容宽广、深入、有趣得多。你完全可以在课外、业余去轻松地欣赏它。有一些从事科普工作的人甚至自己也觉得科学是枯燥乏味的,所以要借助“文艺加工”给科学增添趣味色彩,插科打诨、恶谑搞笑、耸人听闻、神秘玄乎……喧宾夺主,掺入了太多的水分,冲淡了科学的原味。科学的世界里本来到处都埋藏着吸引人的真金,有能力的挖掘者都会满载而归,向世人展示科学原本的魅力,而不必涂抹上虚假的颜色。优秀的科普著作、期刊和影视节目从来就不怕以科学的本来面目示人。
科学的魅力在于它能够从简单的事物中发现复杂的奥妙,从复杂的事物中发现简单的规律,从杂乱无章、形形色色的事物中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的历史或现实的关系。科学之美在细节之中,在宏大之中,在严密的逻辑和确凿的证据之中,在广袤的空间和悠久的时间之中。有什么童话会比生物的发育更美妙,有什么神话会比生物的进化更神奇,有什么史诗会比宇宙的演化更宏伟呢?再多的“先知”、诗人、艺术家、哲学家也想像、描绘不出如此绚丽辉煌的图景:从一个奇点的大爆炸开始,历经一百多亿年诞生了800亿个星系、500万亿亿颗恒星;从简单的化学分子开始,历经几十亿年的进化诞生了今天地球上的千万个独特的物种。只有科学才能谱写这首最为壮丽的、永远写不完的史诗。
科学也打破了人类自古以来就抱有的许多美妙、神奇的幻想:点石成金、长生不老、得道成仙、天神拯救……但是科学也赋予了人类更多美妙、神奇的东西。它让我们合成了无数比金子更宝贵的材料,让我们发现了生命的奥秘,让我们走向了浩瀚的太空……好梦虽然被科学搅坏,美妙和神奇却并不会因此就不存在。现实虽然残酷,却也有美好的一面,有时甚至比美梦更美妙、神奇。但是科学的美妙、神奇与虚妄的美妙、神奇不同,是可以分析、验证和实现的。科学的美是深刻而真实的。宗教、迷信、伪科学有时候也看上去很美,却是一种经不起分析、验证的肤浅、虚妄之“美”。人们常常被这些虚假的美所迷惑,而科学的一个任务就是澄清假象。在假象背后的真相,并非就是丑陋的。真理是赤裸裸的,但是是美丽的裸体。
与科学真理一样美丽的是科学的方法:在观察的基础上提出假说,然后设计新的观察或实验对假说加以严格的检验。抱着怀疑的态度,在实证的基础上,以逻辑为工具,不断地探索,不断地解决一个个谜团,不断地获得新的知识,而且是人类所有知识中最为可靠的、客观的知识。科学不怕怀疑,欢迎检验,而结论又是牢靠的,可以被独立地、反复地证实。科学告诉我们为什么天是蓝的,为什么雷有回声,为什么梦是假的,为什么死无报应……你可以不相信,但是科学的事实不会由于主观的意愿而改变。不要抱怨科学束缚了你的想像,科学能够提供的想像空间要比任何人能够拥有的都宽广得多。
科学之美丰富多彩、无穷无尽,永远不必担心出现审美疲劳。对科学了解得越多,就越能发现、越容易欣赏科学的美丽。但是科学就像一个冷艳的美人,只有主动去亲近她,才能感受到她的美丽。你需要掌握她的方法,需要拥有必备的知识,但是最根本的是,你是否愿意放弃对科学的偏见,准备全身心地爱她,热情地拥抱她?

2007.9.23.

(《中国青年报》2007.9.26.)

(XYS20070926)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freedns.us)(xys-reader.org)◇◇



新语丝读者网的方舟子博客开通

26 09 2007年
 可以在那里发表评论。
 


没有怪也会见怪

26 09 2007年

近年来每隔一段时间,国内媒体上就会出现某个旅游点又出现“湖怪”、“怪兽”的报道,出现频率最高的是新疆“喀纳斯湖怪”和长白山“天池怪兽”。近日一位当地记者在长白山天池碰巧拍下了6头“怪兽”游泳的录像,又成了新闻,新华社报了,主流电视台播了。我看了那段视频,实在看不出怪在哪里。去年央视“走进科学”节目组曾到长白山做了调查,专家认为人们看到的“天池怪兽”可能是生活在天池水中的一种哺乳动物——水獭。从视频看,也的确很像是6只水獭在游泳。
并不是你不认识的动物就都是“怪兽”,你不认得别人未必不认得。即使是没有人认得的不明动物,也未必就是怪兽:每年动物学家都会发现很多新物种,有什么奇怪的?要被称为“怪兽”,起码得是未知的庞然大物,英语所谓monster是也。目击“天池怪兽”的记者说它们只有羊那么大,是算不上“怪”的。
世界上最著名的“怪兽”是苏格兰尼斯湖的“湖怪”。如果目击者的描述是准确的,那的确是庞然大物,而且形状也很古怪,很像是一种早在七千多万年前就已灭绝的蛇颈龙。自从上个世纪30年代“尼斯湖怪”闻名于世以来,有几千人声称看到过它,还拍下了不少照片、录像。可惜,那些清晰的照片、录像都被认为是伪造或加工过的,真实的照片、录像又过于模糊,让人无法判断究竟是什么东西。
人们对“尼斯湖怪”的热情甚至感染了正儿八经的科学家,对尼斯湖进行过几次大规模的调查,想要探个究竟。比较近的一次是1987年10月,出动了20艘船,有系统地用声纳把整个尼斯湖探测了一遍,发现那里有很多鲑鱼,但是没有发现“湖怪”。
最近的、也是最系统的一次探测活动是2003年由英国广播公司(BBC)组织的。他们采用卫星定位技术,动用了600条声纳射线,把尼斯湖全面地扫射了一遍,不放过任何一处。其原理是:如果湖里有“湖怪”,它的肺里就有空气,而声波在空气的传播速度和在水中是不一样的,这样就会发现声纳信号出现失真。他们的确发现了失真的信号——不过那是供测试而放在水中的浮标传回来的。此外没有发现其他的失真信号。所以结论是:“尼斯湖怪”并不存在。
那么怎么会有那么多人觉得自己见到了“湖怪”呢?在传说有湖怪的地方,游客本来就有寻找湖怪的预期心理,很容易捕风捉影,看什么都像怪物。参与BBC考察活动的人员做了个实验。他们在湖里藏了一根栏杆,当游客在湖边聚会时,让栏杆升出水面。事后对游客做了采访,让他们画下见到的东西。有些游客画下了“湖怪”一样的头。
自古以来世界各地的湖泊、河流都有“水怪”、“水鬼”害人的传说,现在的“湖怪”、“怪兽”传闻其实与之是一脉相承的。只不过以前的传说是为了吓唬小孩别去游泳,现在的传闻则是为了吸引游客去观光。“尼斯湖怪”给当地带来的旅游收入据说累计达200多亿美元,有多少地方也想去分一羹啊。有这么大的商业利益,岂是煞风景的科学考察结果改变得了的。

2007.9.19

(《第一财经日报》2007.9.25.)

(XYS20070925)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freedns.us)(xys-reader.org)◇◇



张阳德把新浪博客给公关了?

26 09 2007年

抱歉:
亲爱的博友,您好!

我是博客客服管理员,非常抱歉的通知您,您的文章《继续欣赏张阳德主任的履历》因为一些原因,我们暂时把它放在您的回收站。您可以在回收站里找到您的文章,麻烦你把内容备份好!

没有经过您的同意,先撤下了您的文章,真的非常抱歉,向您说声对不起!我们很理解您完成一篇博文的所付出的辛苦,更理解自己的文章被删时的心情。

作为博客的管理员,我们真诚的希望能够为您带来更多、更细致的服务,希望您能理解、体谅!

我们知道,新浪博客的成功正是因为有您这样的人默默支持,我们以后的发展更需要您的支持和建议!

期待我们之间有更好的合作!谢谢您对新浪博客所作出的贡献!

继续欣赏张阳德主任的履历

·方舟子·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兼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主任张阳德的亲笔英文履历是个宝藏,昨天我挖出了几块宝,歇息一下,再挖几锄头。
在这份履历中,有一个栏目叫“Untaken Key Research Programs”,翻译过来就是“没有从事的关键研究项目”。张主任怎么突然变得这么谦虚,把自己没做的研究也都列出来,而且列出了12项之多?想必是 张主任笔误,把undertaken(承担)写成untaken了。不过弗洛伊德说过,笔误、口误有时候倒能真实地反映一个人的内心,张主任自己当然很清 楚,他列出的这些研究项目,究竟是“承担”还是“没有从事”。比如其中有这么一项号称是美国国家卫生院的项目:

Program of NIH, U.S.A.: Sequencing research of 1 Kb DNA compounded by heat circulation method

这个项目名称的英文不通,让美国人来看,应该是看不懂的。我是中国人,能猜出它的意思是“热循环法合成1kb DNA的测序研究”,不过还是看不明白。到美国国家卫生院资助项目的数据库查一下,自然是没有这个课题或类似的课题,也没有查到张阳德曾经从美国国家卫生院承担过任何项目。所以这个明显就是属于张阳德认为他“承担”而实际上“没有从事”的研究项目。
在张阳德获得的荣誉中,有一项特别奇怪:

Switzerland Ambitious Great Person Dec, 1989

翻译过来就是:1989年12月,获得“瑞士雄心勃勃伟人”称号。这是什么玩意儿?中国的外科医生跑瑞士当“雄心勃勃伟人”?什么机构评的?他们是如何知道张阳德这号人的?如何在18年前就预知了张阳德雄心勃勃会成为1.2亿的中国863项目的伟人?
张阳德在中国医院当外科医生,当着中国卫生部研究中心的主任,现在又要主持中国重大科研项目,却自认为是美国人。就在“Nanoscience”(《纳米 科学》)这份杂志的网站上(http://www.nscis.net/JournalInf/editors.htm),赫然写着:

EDITOR-IN-CHIEF Yangde ZHANG, M.D. (U.S.A.)

EDITORIAL BOARD
Yangde ZHANG (USA)

主编:张阳德,医学博士(美国)。编委:张阳德(美国)。
这份杂志是美国纳米科技协会办的,张阳德除了任刊物主编,还是该协会的主席,在该协会的网站上(http://www.aanst.org/research.html),也写着主席张阳德“医学博士”是美国人:

CHAIRMAN
Yangde Zhang, M.D., U.S.A.

这个协会名称听上去很吓人,我查了一下,这是一个叫”Hongbo Chen”的华人在2005年8月7日在华盛顿州注册的组织。美国由于结社自由,任何人都可以去注册一个名称吓人的组织,就是注册个“世界纳米科技协会”、“宇宙纳米科技协会”自任主席,也都没人管,只要还没有人用过该名称即可。
这个名称吓人的协会的主要工作,似乎除了把中国外科医生张阳德请去当主席并让他变成美国人之外,就是出版“Nanoscience”这个“英文国际刊 物”。我翻了一下最新出的一期(今年第1期),每一篇文章的每一个作者都是华人,工作单位除了一位中间作者写着日本的大学,全都是中国大陆。在总共10篇 文章中,有两篇署着张主任的名字,分别是第一、第二作者。看来张主任是不愁没有地方发表他的863成果的。
这份期刊是季刊,现在能找到的也就总共出了5期,去年出了4期,第1期是去年3月出的,然而去年的卷数编号却是“第11卷”,这份期刊是1年算1卷(今年 是第12卷),如此说来,它一面世,就有了10年的悠久历史,小孩刚落地,就是11岁,这也是只有像张阳德这样的“雄心勃勃伟人”才干得出来的大手笔。

2007.09.12

(XYS20070912)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freedns.us)(xys-reader.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