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性格是不是基因决定的?

5 03 2007年

   国内第一部武侠动画片正在热播,有人认为该片“内容低级,充满了暴力、情色、脏口、恐吓、威胁”,孩子们长期观看,“会产生很严重的不良影响”,因此请求停播该片。但有一位被称为“童话大王”的儿童文学作家对此很不以为然,对记者表示:“我认为一个孩子怎么样,基本上是遗传基因决定的。后天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我不是很清楚,但是父母是怎样的,一个孩子基本上就应该是怎样的了。”

   
如果不是记者转述有误的话,“童话大王”的这个评论是自相矛盾的。既然他不清楚环境的影响有多大,又何以能够断言一个孩子的性格基本上是遗传基因决定的呢?

   
“童话大王”的观点,是属于所谓遗传决定论。一个人的性格是基本上先天决定的,还是受环境的影响后天使然的,曾经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遗传决定论向来被认为是反动的、保守的,环境决定论则被认为是进步的、开明的。争论虽然激烈,在以前却缺乏严谨而客观的科学研究,或者是出于社会偏见,或者是出于美好的愿望。近二十年来,才有了比较可靠的科学研究,可以对基因、环境对人的性格的影响下一个结论。

   
在遗传学上,要研究基因与环境的关系,可以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让有着相同的基因组的个体(也就是所谓克隆)控制在不同的环境中生长,比较其结果。同卵孪生子有着相同的基因组,是很好的实验材料,但是我们却无法拿人来做这种控制实验,只能进行调查统计。

   
这有两种办法。一种是比较同卵孪生子和异卵孪生子的异同。同卵孪生子是由同一个受精卵分裂发育来的,他们的基因组相同,遗传相似程度达到100%。异卵孪生子则是两个(或更多个)卵分别被两个(或更多个)精子受精产生的不同受精卵分别发育而来的,虽然他们在同一时间位于同一子宫,但是他们的遗传相似程度与同一对父母在不同时间生下的两个孩子是一样的,平均为50%。如果某种行为特征在同卵孪生子之间的相似程度并不比异卵孪生子高,那么我们可以认为这种特征的遗传程度很弱。反之,如果同卵孪生子在某种行为特征的相似程度高于异卵孪生子,那么它就很可能是受到遗传影响的。

   
另一种方法是比较出生后不久就被分开在不同家庭抚养的同卵孪生子和在同一个家庭抚养的同卵孪生子。这个办法的依据是认为在不同家庭抚养的孪生子有不同的生长环境,因此其相似性就可认为是由于有相同的基因导致的。这个依据并不完全可靠,因为孪生子在被分开抚养之前,至少已有九个月的时间是处于相同的环境中的(母亲的子宫),而且在不同的家庭抚育,并不等于其生长环境就完全不同,其中完全有可能有很相同的环境因素。

   
不管采用哪一种方法,都不能只比较个案,而必须对大量的孪生子做调查、统计。在世界上,已有多项这种调查,其中最大的一项是美国明尼苏答大学的研究人员负责的,他们共研究了8000多对同卵孪生子和异卵孪生子,包括130多对在不同的家庭长大的同卵孪生子。他们之所以能找到这么多被分开抚育的同卵孪生子,得益于美国历史上一个悲惨的时期: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经济大萧条迫使许多贫苦家庭把刚出生的孪生子分开送人抚养。以后很可能再难以有这样的研究机会。

   
研究者对孪生子进行了深入具体的面试,以了解其生活环境,对社会、宗教、哲学问题的看法,并用一系列心理测试判断其职业兴趣、思维能力和性格倾向。结果表明,同卵孪生子的性格相似程度明显大于异卵孪生子。明尼苏答大学的研究结果是,一起长大的同卵孪生子的相关性平均为0.46(0表示两个人没有一点相似之处,1表示两个人完全相同),分开长大的同卵孪生子,这一数字为0.45。这说明同卵孪生子的性格相关程度,与他们是否在相同还是不同的环境长大无关。分开长大的异卵孪生子的性格相关程度平均为0.26,大约是同卵孪生子的一半,这与他们的遗传相似程度是同卵孪生子的一半相符。从同卵孪生子和异卵孪生子得到的相关性可以用于计算遗传差异与性格差异的相关性。平均来说,大约50%的性格差异是由于遗传差异导致的,或者说,遗传因素对性格的影响大约占了一半。遗传学家把这个数字称为遗传率。如果性状差异是完全由遗传差异引起的,遗传率为1,如果性状差异与遗传差异毫无关系,遗传率为0。其他的类似研究的结果,所得到的性格遗传率,一般在0.2-0.5之间。

   
由此可见,遗传决定论和环境决定论都是错误的,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对性格的影响大约同等重要。两个人的遗传差异越大,环境越不同,性格差异也就会越大。而两个人的性格相似主要是由于相似的遗传因素引起的,环境的影响很小。但是我们必须记住,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实际上是无法截然分开的,而是混杂在一起、交互发生作用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区分影响性格的因素有多少属于遗传的影响,有多少属于环境的影响,是不可能的。简单地说,遗传、环境,以及经常被忽视的随机因素,都对人性有重要的影响。

   
达尔文曾经深刻地指出,那些顽固地坚持遗传决定论、认为一切都是天生注定的人,实际上是在推卸社会责任:“如果穷人的惨状不是自然法则而是我们的制度导致的,那么我们的罪过就会很大。”“童话大王”本人的童话作品也曾经遭受批评,认为它们不适合儿童阅读,会对儿童的生长产生不良影响。这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他明知自己并不了解后天环境的影响有多大,却要断言儿童的性格基本上是遗传基因决定的。暴力动画片、另类童话是否会对儿童产生不良影响当然可以讨论,但是不应该因此一概否定儿童的成长会受不良环境的影响。编导、作家在向儿童推销自己的作品时,还是要多一点社会责任感。

2007.2.28

(《经济观察报》2007.3.5.)

(XYS20070305)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



厦门晚报:我们真的需要保健品吗

5 03 2007年

http://s7.album.sina.com.cn/pic/4740687902000ncu
我们真的需要保健品吗

厦门晚报2007-03-04

   
春节前两天,晓风书屋的老板许志强邀几位厦门媒体人与方舟子见面,才第一次见到这位传奇人物。瘦而高,思路敏捷,言语之间相当理性、温和,还很善于倾听,不像他的文章那样咄咄逼人。他是回云霄老家过年路过厦门的。新华出版社刚刚出了他的一本新书《科学成就健康》,那晚的话题主要围绕保健品和中医。

   
《科学成就健康》可以称之为中国保健品批判。方舟子说,他的下一本书才是关于中医的。不过,因为《科学成就健康》里说了一句张仲景的医学知识基本上是错误的,比不上今天任何一个医学院毕业生,他已经提早卷入中医存废的大论战。平心而论,这观点并不惊奇。说今天一个物理系学生的物理知识超过牛顿,没人觉得狂妄。因为科学是累积的。莫非张仲景比牛顿还牛?

   
中国有悠久的服用保健品传统,在今天更是泛滥成灾,似乎人人都应该服用。“他们不说你不健康,他们说你亚健康,谁都是亚健康。”方舟子说,“药品治不好的病,例如癌症,保健品却声称能治,乱了套了。”他认为,最恶劣的是生产厂家往往隐瞒保健品的毒副作用,直接危害服用者的健康。保健品泛滥已成为社会公害。



何祚庥:深切悼念彭桓武老师

3 03 2007年

  深切悼念彭桓武老师

  何祚庥
  2007年3月1日

  噩耗传来,我们的老师,彭桓武教授,于2007年2月28日21时40分,辞谢了人世!彭桓武教授是我们这一代许多人的老师,多年来他实行“传、帮、带”,“传道,授业,解惑”,而且多方面“启迪”我们的科研和学习,他既是我们的老师,也是共同工作的伙伴。至于我个人,更是长期在他领导、指导下工作和学习,对于他的离世,我们感到深切的悲痛,更是我们国家的一大损失。2005年2月28日,为了祝贺彭老师“从事物理工作70周年”,实际上也是祝贺彭桓武老师的九十寿辰,我曾写了“祝贺彭桓武先生从事物理工作70周年”的长文一篇。由于时机的错失,此文迄未正式发表!其实,此文记录了我向彭桓武老师学习、交往及共同工作的种种经过;这一“祝寿”之词,竟成为我个人对彭老师的追忆和“悼念”!现将原来的祝寿之词,转录如下:

  今年是我的老师彭桓武教授从事物理工作70周年。

  彭桓武先生是我的老师,也是我们那一时代的很多同学、朋友们的老师。彭先生1949年回国,到现在已有56年了。自彭先生回国以来,可以说我一直是长期跟彭先生打交道的学生之一。如果说到我跟彭先生的渊源,还要早一些,早在1949年以前我已经听说过彭桓武先生的大名。

  解放以前我在清华大学物理系学习。那时的学生们很愿意知道我们老师们是哪一些领域方面的有影响的重要学者。那时我们的科学知识太有限了,对老师们工作的成就知道的太少了,非常愿意了解老师们是哪个行业的专家。但却不敢直接去找老师问问您是哪个行业的专家。于是就找助教去打听。助教比我们年纪大一点,也很愿意跟我们谈天说地。有一次郭敦仁教授,那时还是助教,谈起清华有哪些名人。郭敦仁跟我说,清华有“四大名将”。彭、王、林、杨,亦即彭桓武,王竹溪,林家翘,杨振宁。那是在解放以前,那时林家翘和杨振宁还没出大名。杨先生出名是50年代,特别是1956年以后。但在解放前已经公认这四位是清华大学物理系里最好的学生,是清华难得一见的好学生。排名顺序是:彭、王、林、杨,彭先生排第一位。虽然王竹溪先生年龄还要大一些,为什么彭先生排第一位?稍微了解一下彭先生当时的工作,彭先生的工作当时是那个时代的领先者。那时彭先生在量子场论,特别是介子理论方面做过一系列工作,最有影响的是以作者哈密顿,海特勒,彭(Hamilton,
Heitler,
Peng)三人姓氏缩写为代号的关于介子的HHP理论,在一个时期内,HHP方法是时代的领先者。

  最先认识彭先生,是从1949年彭先生回国后,在清华大学物理系做了一个简短的讲话。彭先生回国后,钱三强钱先生就把自己的研究生,现在是黄祖洽院士,推荐给彭先生。因为钱先生认为黄祖洽更适合从事理论研究。在我们做学生时,黄祖洽院士跟我们私交是很好的。他是我们大家崇拜的一个优秀的学生。因此彭先生怎样指导黄祖洽院士,怎么进行科学研究,就成为我们经常关注的话题。彭先生的为人行事,以及他的学术思想、学术看法,一直是我们学生们讨论的热门话题。

  彭先生回国后所做的一件重要的事情,是开了量子力学的课。清华以前也开过量子力学课,但只是偶然开一次,跟现在的情况是大不一样。现在许多大学物理系都能完整地开四大力学的课,但那时清华只能偶然地才讲一下量子力学,有时是王竹溪先生,或是周培源先生讲一些,但他们都不是量子力学方面的专家。量子力学大名鼎鼎,我们做学生的时候很早就听说量子力学的理论是何等地奇妙!都很想知道什么叫量子力学。但那时没有书,也找不到老师教。彭先生从海外归来后的第一个贡献,是带回了量子力学。后来由国家教育部办了一个全国性的量子力学讲习班。这样,在全国各大物理系里才逐渐开设了量子力学课。

  真正感受彭先生对我们的深刻影响,是彭先生开了一门课,叫做数学物理方程。这门课一周讲二节课,整整讲了两个学期,竟然把我们从事理论物理研究所用到的全部数学几乎都讲完。从线性代数,二项式定理,积分方程,复变函数,特殊函数,常微分方程,偏微分方程,一直讲到变分法。这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可是两个学期教下来,彭先生便将我们学习理论物理的拦路虎给清除了!我们那时有许多同学都愿意学习理论物理。学习理论物理就要学习很多数学,而学数学往往是个拦路虎。为什么呢?因为学习数学就要啃很多高等数学,而这方面的书常常是数学家写的。数学家写书有个特点,喜欢讲存在定理。什么叫存在定理?就是某一种数学在理论上是成立,它的解答是否存在,在什么条件下存在,但却并不具体给出解答。数学家喜欢讲这些。但对物理学家来说,更为关注的是如何求解答,如何解方程,也就是如何运用数学,而不是如何去发展数学。实在遗憾,我们的数学家讲的数学不太适合我们学物理的人的一些需要。我记得我刚到清华的第一天,听的是高等微积分。讲高等微积分的数学老师是段学复院士。他给我们讲德氏分割定理,讲的极其严格。以至于仅德氏分割整整讲了两个多月,然后才告诉我们,由此可见实数是连续的。当时我们实在是不习惯于接受这种严格证明的思维模式。等到后来讲到真正需要的部分,物理学上有用的部分,如傅立叶分析、傅立叶级数,就说你们自己看看就行了!数学家开的数学课,往往不切合理论物理学的需要,这就是我们当时遇到的困难。彭先生这门课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是不讲存在定理,不讲证明。却对每一个定理给你一个一个简要的介绍。讲完后就解释为什么在数学上要有这样一个定理,你应该怎样理解这个定理,重点在什么地方,特点在什么地方,怎么应用,应用时候要关注什么问题。这样讲,就大为节省时间。所以一年之内把所有常用到的数学几乎都讲了一遍。彭先生讲课另一大特点是从线性讲起,因为线性的代数、线性的方程有许多共性问题。首先讲线性代数,把线性的问题基本的特征给你讲清楚。然后把线性的观念推广到线性的积分方程、线性的微分方程、线性的偏微分方程等等。这样一讲,一些看起来是很复杂的数学问题,其基本的线性特征,其实都是一样的。这样我们就知道线性的观念不仅在线性代数里有用,不仅在解联线性代数立线性代数方程时有用,而且能推广应用到一切线性问题。所以这样一种讲法既是简化的讲法,又是抓住要点的讲法。当时大家听了,大有收获。

  这就是彭先生讲课的特点。这样一讲,我们这些有志于向理论物理进军的人,就去了一个大大的拦路虎!不然,不知要花好多时间才能进入理论物理的大门。

  彭先生的讲课,后来由徐锡申教授整理出版。在书里用了很大精力把彭先生没讲的证明全部补了上去。此书的主要内容,仍保留了彭先生原来的讲法,彭先生讲稿原来的精神,而证明却写成附录放在书的后面。这样在某些人需要读证明的时候读证明,而在不需要读证明的时候跳过这些证明直接掌握数学的观念和数学的技巧。

  毕业后,我曾经分配到中共中央宣传部工作,因为喜欢物理,尤其喜欢理论物理,所以总希望有机会能够回到物理学方面做些事情。那时中共中央宣传部于光远同志有些想法,认为我们这些人固然要从事科学方面的宣传工作、科学方面的政治思想工作,但是如果太脱离专业的话,将来可能发展有限。所以他非常支持我们这些不同专业出身的人,能够抽出一定的时间回到专业中去。有了这个想法后,我去找到了彭先生。彭先生深谋远虑,没有建议我马上跟彭先生本人一起工作,因为那时我有许多基础知识上的缺陷。彭先生建议我跟邓稼先教授一起工作,为什么让我跟邓稼先一起工作呢?因为邓稼先正处在迅速出工作的时期。大家知道,理论物理工作总有一个酝酿时期,酝酿一段时期后才能做出比较象样的工作。有些人正处在出工作的时期,有些人处在不太活跃的时期。彭先生从事科研工作的经验是非常丰富的,对我这个后辈非常关照,关照的方式之一,就是把我介绍给邓稼先,让我追随邓稼先从事β衰变的研究。所以我就跟邓稼先共同作β衰变的研究。从事这样研究有什么好处呢?好处是学会了做计算。做理论物理的人,首先要求的基本功是计算。计算并不是学校里面考试成绩很好,计算就算过关,而往往在计算能力上并不过关。因为计算往往是很繁长的计算,从头算到底,会不会算错,这是经常碰到的问题。不要以为物理学学好了就会计算,理论物理的工作第一步是学会做计算。邓稼先正处在出工作的时期,在工作上有一些计算,需要有人帮他做。或者说需要两个人来算,以后两个人彼此核对是不是有一人算错了。出于这些考虑,彭先生建议我跟随邓稼先做工作。这就是为什么我的第一个工作是跟随邓稼先做的。做这个工作,除读了β衰变的理论外,非常重要的是学了转动群的观念,另外学会了做计算。应当说我那时的计算老出错,邓稼先算的老是对的。两个比较起来总是我错他对,偶然有个别时候他符号写错了,绝大部分总是邓稼先对,我错。就是在跟邓稼先的工作中,我学会了如何计算。

  在跟随邓稼先做β衰变的工作中,我仅仅是学习,实在没有什么贡献!但却对我起了重要作用。因为不久邓稼先与我联合发表了一篇文章。这篇文章给于光远造成错觉,认为“小何”还是有点研究才能。所以后来钱三强向胡乔木同志提出,要我去原子能所工作时,于光远就把我放走了。

  1956年底,我在钱三强的建议下,从中央宣传部调到原子能研究所,参加理论物理的工作。刚到原子能研究所参加的工作时,就是跟彭先生做研究。彭先生那时花了很多精力来指导我做研究。如果说我跟邓稼先做工作是学习如何做计算,那么跟彭先生做研究就是他是教导我如何去从事科学工作。那时彭先生让我去看一些文献,看完后向彭先生做报告看了些什么东西,对一些最新问题有些什么看法和意见,有些什么评论,每周一次。老师带学生并不是老师给学生讲课,而相反是学生向老师报告你看了哪些文献。这是很传统的指导研究生的方法。可能有一些“圈外”人士不可理解,为什么学生跟老师做工作,并不是老师给学生讲“课”,而是学生向老师报告,讲他所做的事情。第一,看哪些文献是老师的指导,看了以后看懂了没有,这在报告中就可以看出来了。非常重要一点是,你看了后有些什么感想,有些什么意见,对这个文献评价如何,你有何评论或议论。如果这些文献有道理,进一步有哪些工作值得做。我跟彭先生工作了半年,基本上坚持每周一次向彭先生报告我读了哪些文献。那时我很急于做出一些科学工作来,老问彭先生这一想法可不可以做,那一想法可不可以做?几乎每次彭先生都阻拦了我,说不值得做。为什么不值得做?因为做下去不一定有希望,也不一定有结果。所以他多次阻拦了我要做什么样的题目。如此讨论持续了半年之久。最后他认可了一个题目,就是μ子在液态氘里如何催化冷核聚变。他认可了这个工作,认为这个工作有意义。“你可以做一下,μ子如何和氘核结合成μ子原子,又如何在μ-子作用下和其它氘核相结合,从而形成氘一氘反应等。”这的确是很有意思的工作。可惜我刚开始做不久,国外一些人做得极快,很快做完了。所以我仍然没有做出什么结果。但是从彭先生那里学会了做科学研究的方法,怎样来挑选科学题目,以及对科学工作的看法、评价等等。这使我终生受益!

  我跟彭先生工作半年后,就没有再跟彭先生工作了。因为彭先生忙起来了。核工业部让彭先生承担很多实际工作,包括核反应堆的工作,后来又由彭先生主持原子弹理论的研究。于是他就没有时间管我的科学工作了。他想了个办法,请朱洪元先生代替他指导我做科学工作。所以后来朱先生就成了我的老师。不过朱先生从来不承认他是我的老师,朱洪元先生老说你是彭先生的学生,我只不过接受彭先生的委托,代替彭先生来指导你的工作。

  进一步和彭先生在科学上有较多的的来往,是在核工业部的九院。1960年我们奉调从苏联回国参加氢弹的研究。不久为了要加速原子弹的研制,又被调到核工业部九院从事原子弹理论的研究。在九院工作期间,又进一步看到彭先生为国防所做的杰出贡献。

  现在我尝试回答一个问题,国家后来设立的国家科学进步奖的特等奖,彭先生是第一得奖人,当然还有其他一些优秀的理论物理学家也成为获奖人。很多人问彭先生在核武器理论开拓当中做了什么工作?彭先生很谦虚,从来没有说过。我也看到一些材料,讲到彭先生做过一些概念性的工作等等,给人印象彭先生只是一般原则性的领导没有实质性的贡献。其实不然,我讲两件事。在我们这代人中,很多同志公认在原子弹理论工作中,起最重要贡献的是周光召的工作。我认为,周光召同志在原子弹的理论方面在三方面很重要的工作,其中有两件,都和彭先生有关。这里我做一些简单的介绍。

  我们在做原子弹的理论工作时,曾花了很大的气力来探索原子弹的爆炸原理。那时有一个可供参考的A039文件。这一A039文件是当年有一位苏联专家大致地讲了一个原子弹的教学模型。这个教学模型是在核工业部给部长们讲课时讲的,部长们有钱三强在内。当时苏联的专家讲得很快,讲了个大概的观念,非常要紧是给了个图,在图上有一些标记。其中标记之一,就是当冲击波到了某个位置,其相应的压力是多大。这个图是当时在场的人,特别是钱三强教授记录下来的,事后由朱光亚根据记录整理出来的这样一个材料。当然这是绝密文件。图上曾指出在某个位置上的冲击波,其压力差不多约有400万个大气压力。因为这是个教学模型,所以首先要对这一图形所显示的原子弹的原理进行透彻的研究,亦即设法从理论上计算出这个教学模型所给出的这些结果。很遗憾,当人们做了大量的计算后,在图上所定的位置上,这一400万大气压力就是达不到!这就提出一个尖锐的问题:虽然当时人们作了大量的理论工作,但人们所作的计算,究竟对不对?是不是里面有原则上疏漏?我们有许多人反复核查其中的计算,看不出有什么不对,觉得都对。那么为什么不能重复苏联的结果呢?是不是有某些因素没有考虑到,或者考虑得不周全?曾做过种种的尝试,都解释不了。这时光召同志提出一个想法,很有可能是苏联专家随意点错了位置。因为这些数据,当时是凭记忆记下来的,在某个位置写上400万的大气压力,未必是对的。因此他就从这个思路去做。这个思路怎么做呢?他想了个办法,叫做“最大功”的方法。光召同志构造了个理想模型,如果某一理想的“原子弹”在受冲击波压缩的过程中,没有任何耗散,而按照热力学第二定律,它们最大可能所做的功是多少?因为任何热转化为功,总不能超越热力学第二定律。光召同志按照这种思维模式,就可以构造一个简化模型,这个简化模型不是实际的,但可以估算它最大可能做的最大功。光召同志提出这个设想后,未想到却遭遇到了很多人的反对。反对的人认为这是个毫无意义的工作,是不可能的,做出来一定是苏联人对,一定大于苏联人的结果,没有意义。光召同志的想法其实是非常重要的想法,但是反对的声浪很高,包括一些前辈。前辈们的反对,使光召同志也不能不考虑这些反对意见。因为这牵扯到计算机时间使用的分配。能不能做这件事情还需要一些批准手续。这时周光召同志就找到了彭先生,彭先生全力支持。他说如果你不能做,我来倡议做这件事情。因此由彭先生出面倡议做这件事情,实际上是周光召去做。正是在彭先生的支持下,周光召做了非常重要的工作——最大功。因为这个工作是个理想模型,当然做得比较严格,也没有什么可批评的地方。但是这个最大功做出来后,也达不到在某个位置上的400万大气压力!所以光召同志就用了这种严格的科学方法,确实证明了苏联专家给的这个教学模型,其随手画的图,还是可能有一定的问题。这件事情澄清了很多混乱的思想,也使得我们的工作有了进一步的开展。光召同志的工作贡献是很重要的,但首先得益于彭先生高瞻远瞩的大力支持。

  光召同志还做过另外一件重要工作,这个工作是问冲击波在向心聚拢过程中,能不能把能量集中到一个较小的范围。这件工作是光召同志从理论上先弄清楚的,最后的计算是黄祖洽计算出来的。但是这个工作的开头,是彭先生先做的。彭先生先取了个大胆的近似,这个近似也许应叫……和彭近似,而在上述近似的观念下,得到了一个简化的方程式,可以解析的求解。解析求解后,就得到一个观念,亦即在上述可信近似的条件下,冲击波可以自动聚拢!如果这个观念能成立,能量集中问题就非常简单了。但是周光召同志却做了证明,认为这个观念不对。为什么不对呢?因为有一些流体力学的不稳定性,没有考虑进去。我已经多年不做这方面工作了,可能记忆有误。我的印象是泰勒不稳定性。就是说在冲击波聚扰的过程当中,可能还要遭到泰勒不稳定性的破坏。所以彭先生的结论是不对的,而周光召的结论是对的。但是,正是彭先生的不甚精确的近似的工作,或不很严格的工作,促进了周光召更全面的,更精确的解决这个问题。不要认为彭先生的工作毫无意义,彭先生的工作的意义,是在这一可信近似条件下面,介质中的冲击波有自动聚扰的功能;而另一方面,由于在聚扰过程当中,还可能出现泰勒不稳定性,这一不稳定性可能会破坏自动聚扰。所以实际的冲击波聚扰的过程,是两种力量的争夺,亦即自动聚扰和破坏聚扰的争夺。因此更全面的理论就变成两种力量的斗争。因此一个科学的结论,就是要求在设计上限制泰勒不稳定及发展,以至于在足够短的时间内将能量聚扰中到狭小的区域内。我的印象是周光召从理论上比较透彻的探讨了这个问题,但是开创这个工作的是彭先生。我只在九院停留了一个短暂时间,所知有限,但仅从所知道的这两件事情,说明彭先生当初做为理论方面的领导人,在一些重大的问题上都是看得很清楚的,而且是做了实质性的推进的工作的。光召同志做的第三个重要工作跟我有关,跟彭先生没有直接的关系。当时我们所做的状态方程,用的是托马斯——费米方法。但这一方法是不是足够严格?自然会有一些争议。周光召用了格林函数的理论,发展了一整套费曼规则,结果证明托马斯——费米是初级近似,还有许多高级近似。他还证明了高级近似是较小的修正,是可以收敛的。所以,托马斯——费米是较好的近似,否则我们的状态方程的工作不可能做得很可靠。以上就是我所了解的彭先生在核武器理论当中的某些贡献,当然还有其它方面的贡献,有一些在其它文章当中都讲到了,我就不再重复了。

  文化大革命之后,我们的科学工作迎来了新的春天。在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在全国科学工作的大会上,很多理论物理的工作者都集合起来,酝酿成立一个新的理论物理研究所。这个倡议得到了科学院的领导的支持。但由谁来担负这个所长?这是个很大的问题。非常自然,彭先生是所长的最佳候选人。彭先生的科学威望很高,做所长当之无愧。我只是协助彭先生做一些具体工作。彭先生并不喜欢管很多事情,所以彭先生把大小事务交给我来办。但是彭先生对研究所,并不是放任不管。我和彭先生商量定,理论物理所的建设上,有二件大事彭先生是要过问的。第一件,是所的方针,这件事彭先生是过问的。彭先生认为理论物理所该怎样发展,应该说现在我们理论物理所定的方针还是当年彭先生所定的方针。第二件,是所长要关注研究员的提升。我们所里很多人研究员的提升,彭先生都仔细审阅过材料,严格把关。当领导的重要职责,一个是出主意,一个是用干部。大的主意是所长拿,哪些人可以当研究员,是所长决定的。彭先生承诺理论物理所其它的事情一概不管,但这两件大事他管,而且真管。

  彭先生还做了很多开创性的工作,比如自然科学基金。前几年纪念自然科学基金会成立10周年。实际上自然科学基金会成立在以前,就有一个非正式的基金。当时领导批了一笔钱,约有几千万人民币,分配给各个领域。当时物理学方面怎样分配,由彭先生来分配,彭先生要我来一起帮他分配。应该怎样来分配一笔钱,应该给谁不应该给谁,它都有一个评价标准。这个评价标准应该按照什么评价标准,究竟给多少,很多事情都是彭先生来决定的。我个人认为,一开始我们的科学基金分配就比较合适,作风比较正。这跟彭先生当初推动这件工作是分不开的。后来自然基金委正式成立了,我们正式参加评审,不直接参加分配的工作了。但后来又搞了个理论物理的专款,由彭先生来做主任,我做副主任。理论物理基金专款该怎样分配,也是彭先生决定的,我参与工作的。所以彭先生不仅是做科学工作上的开创者,而且是科学体制上的建设,包括经费的分配,包括基金的评审,彭先生也做出非常重要的贡献。现在包括基金委的评审的办法,理论物理的评审的标准,评审的办法,至今还按照当年彭先生定下的许多原则准则延续下来。

  让我非常佩服的是彭先生老当益壮。大家知道前一时期,我们科学上出现了新的动向。在宇宙空间当中除了有暗物质以外,很可能还有暗能量,而且宇宙是在加速膨胀。为什么宇宙会加速膨胀?彭先生立刻想到早年狄拉克曾做过的工作,大数定理。在狄拉克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引力常数会随时间的发展而演化。为什么宇宙会加速膨胀呢?一个很自然的解释是引力常数慢慢变弱一点,弱了一点,看起来象加速膨胀。所以彭先生为了解释这个加速膨胀就专门做了一篇引力常数不断变化下的相应的重力场的理论。这个理论当然有很多具体的计算。彭先生已经八十九岁高龄了。到了八十九岁了,还能做大量具体的工作,可见彭先生理论物理的功底是何等深厚。让我十分佩服。这样的工作精神实在值得我们学习。

  彭先生没有介入层子模型的研究,因为当时彭先生正在从事核武器的研究。但是彭先生还会不时问起这些工作的进展情况,并关注这些工作。所以彭先生不仅在科学方面有很多成就,而且在支持、鼓励后辈做出许多科学工作方面,也是做出了很多成绩。我们年轻时都很愿意追随彭先生当他的学生,拜彭先生为老师。而且的确从老师这里学到很多做科学工作的基本方法,后来我们到了中年的时候,又跟彭先生学会如何评审基金,如何分配经费等等工作。非常重要的一点彭先生到了九十岁高龄还能从事具体的科学工作,彭先生的精神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这里我模仿彭先生为总结原子弹氢弹的工作经验所作一副对联:

  “集体、集体、集集体;
  日新、日新、日日新,”

  也撰写了一副对联:
  “日新、日新、每日新;
  学习、学习、再学习。”

  我以为这是彭先生从事科学工作的一生的总结。

  谨以此祝贺彭先生从事科学工作的70周年,并祝愿彭桓武先生健康长寿!

  ——时光易逝!自2005年2月28日起,到2007年2月28日止,恰好是整整两周年!愿以此一祝寿之词,追忆这位为国家、为人民做出卓越贡献,并不断“启迪”我们这些后学者,如何工作、学习的彭桓武老师!



厦门日报专访方舟子谈健康、保健品、鲁迅

2 03 2007年

http://s12.album.sina.com.cn/pic/4740687902000mwn
文/本报记者 年月 图/本报记者 姚凡
2007-02-28 厦门日报

   
在人们大谈乐活过年的春节期间,有一本名为《科学成就健康》的科普著作风靡全国,一版再版。人民日报等各大报纸纷纷推介,中国科学院院士何祚庥称这是“一本有益于人民健康的书”。

   
书的作者,读者想必不会陌生,他便是祖籍漳州的科普作家、学术打假斗士方舟子,他曾于2006年5月1日出现在本报的“人物面对面”栏目,说:“好友造假,我也不留情面!”

   
人文领域同样呼唤科学精神!正月初五,《海燕》邀请回老家漳州云霄过春节的方舟子做客“文学会客厅”,以健康为题打开科学这扇门。

   
嘉宾名片

   
方舟子,1967年9月生于漳州云霄县。留美博士、科普作家、学术打假斗士。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份中文网络文学刊物《新语丝》和中文网上第一个学术打假网站“立此存照”,揭露了多起学术腐败现象,美国《科学》曾两次专文介绍。

  方舟子已出著作:

   
《进化新解说》、《法/轮/功解剖——一位海外学子的立场》、《网路新语丝》(主编)、《方舟在线》、《进化新篇章》、《叩问生命——基因时代的争论》、《溃疡——直面中国学术腐败》、《长生的幻灭——衰老之谜》、《江山无限——方舟子历史随笔》、《餐桌上的基因》、《基因时代的恐慌与真相》、《寻找生命的逻辑——生物学观念的发展》、《科学成就健康》

   
主要学术打假战事:

   
“哈佛最年轻的教授”夏建统事件、“基因皇后”陈晓宁事件、“北航抄袭事件”、吴征假文凭事件、杨雄里院士抄袭事件、王铭铭剽窃事件、汪丁丁事件、清华“十面博士”董关鹏事件、朱苏力招生事件、薛涌事件等。

   
健康的生活方式不可能保证每个人都健康长寿,但目前是保证大多数人健康长寿的最可靠途径

   
记者:在人们大快朵颐、享受美食的春节期间,正是您的新作《科学成就健康》一版再版的时候。我是个美食主义者,主张想吃什么就吃什么,爱吃多少就吃多少,但您在书里给读者很多的提醒,这个不能吃,那个要少吃,比如,鲨鱼不能吃,葡萄酒只能喝两小杯。您说,牺牲这么多的享受美食的人生乐趣,值得吗?况且我并没有因为大吃大喝而发胖,体检时各项指标正常着呢。

   
方舟子:是想要没有节制地享受美食,还是要有健康的身体?这是个人生活方式的选择问题,人们有选择的权利。我的书并不是人生指南,只不过是根据已知的生物医学知识,对那些关注身体健康的人提供一些建议。当然,由于存在个体差异,这些知识和建议只是适用于大多数人,并非适用于每一个人。也许你很幸运地属于那些身体状况较不受饮食方式影响的少数派。但是我也想提醒你,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的影响具有累积效应,有时是要到中、老年时才表现出来的。

   
记者:您说过“健康的生活方式不可能保证每个人都健康长寿,但目前是保证大多数人健康长寿的最可靠途径”,在您眼里,“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什么样子的?如何做到?

   
方舟子:健康的生活方式表现在这几方面:一、避免“慢性自杀”:不吸烟,饮酒要适度。二、合理的饮食:既要避免营养不良,也要避免营养过剩,尽量适应低脂肪和营养丰富,特别是含丰富蔬菜和水果的饮食结构。三、适当的锻炼。四、过放松的、有智慧的生活。五、不要轻信保健品。

   
记者:我们知道长生不老是天方夜谭,但没有一个人不希望青春长驻,很多保健品、化妆品也都以“延缓衰老”招徕顾客。请问是否有能让人保持青春的灵丹妙药﹖

   
方舟子:人们长期以来一直幻想有一种灵丹妙药,可以永葆青春。从秦始皇开始人们就一直有这种追求,但是很遗憾的是到目前来说,在可预见的将来,可以说是找不到的。目前还没有发现有什么样的药物可以延缓衰老,更不要说让衰老逆转了、返老还童了。但是大家看保健品打的都是延缓衰老、逆转衰老、让老年人回到年轻态的这种旗号。我想告诉大家,如果你看到哪一种保健品打这种旗号,肯定都是一种虚假的宣传,千万不要去相信它。

   
记者:现在有关健康类的书汗牛充栋,您的《科学成就健康》与其他健康类的书籍有多大的区别?

   
方舟子:有很大的区别。目前市场上有关健康类的书,特别是畅销的健康类的书我看了一下,有的观点是比较标新立异的观点,跟生物医学界的主流不相容,甚至是反对医学界主流的观点,可以说是不科学的一种观点。我这本书跟他们最主要的区别,就是从科学的角度谈健康问题。是想培养一种科学的健康观念,介绍的时候完全遵循生物医学界的主流观点。这就是最大的一个区别。另外一个区别,这本书除了介绍一些最基本的生物医学知识,一些科学的方法,其中还揭露了不少虚假的保健产品,假药、假保健品,所以这个也是跟其他的健康类书有很大的区别。一般健康类的书揭露别人,好像我没有见到过。

   
保健品有国家批号,并不等于在科学上就没有问题

   
记者:您在书里批评了多种保健品,比如核酸、褪黑素(脑白金)、蜂王浆、花粉、螺旋藻、阿胶,还有许多人都喝过的磁化水,但那些厂商指责你不具有权威性,他们卖的保健品都是拿了国家批号的,绝对没有您说的毒副作用。

   
方舟子:我对某些保健品的批评,并非是个人标新立异的观点,而是根据生物医学的常识和生物医学研究者的研究成果做出的,都有权威的来源,如果我对哪一种保健品的批评批错了,欢迎有根有据地具体地指出来。这些保健品有国家批号,只不过表明它们可以合法地在市场上销售,并不等于它们在科学上就是没有问题的,连审批更为严格的药物也经常会被发现存在问题呢。更不等于保健品在拿到国家批号后,就可以做夸大、虚假宣传。更何况在保健品审批过程中还存在严重的腐败现象。至于说保健品没有毒副作用,如果不是过于无知,就是有意欺骗消费者。连人体必需的营养素有的都存在毒副作用,何况是那些人体根本不需要的保健品?

   
记者:一种说法在民间广为流传:“吃保健品,即使没用也不会吃死人。”所以,保健品市场迎合了消费者的心理而长盛不衰。民间的这种说法有道理吗?

   
方舟子:这种说法是错误的,而且相当危险。有的保健品在长期服用后会产生毒副作用,对身体造成损伤。即便其成分就像白开水一样完全没有毒副作用,也同样在害人,因为保健品的消费者往往是那些患有疾病的人,如果由于听信了虚假广告而将它们当成灵丹妙药使用,乃至放弃了正当的治疗,就会因此贻误病情。

   
记者:既然连您都承认并不是所有的保健品都没用,那么,对于某部分人来说,保健品是他们必购的,请您支招:怎么买保健品才更安全?

   
方舟子:我的建议是买那些成分明确、有效性和安全性都比较清楚可靠的保健品。在目前,属于这一类的保健品只有维生素和矿物质制剂,例如复合维生素、钙片。

   
记者:维生素、钙片是不是吃得越多就越好呢?比如,很流行的一种说法是:大量服用维生素C可预防感冒,大量服用维生素E可抗衰老。

   
方舟子:大量服用维生素C可预防感冒、抵抗衰老、防止癌症,这种说法源于美国著名化学家鲍林。医学界对维生素C每日推荐量是60毫克,而鲍林的推荐量是每天服用10克。而医学上公认最有说服力的试验是有安慰剂(假药)作为对照的双盲试验,迄今至少有30个双盲对照实验对大剂量维生素能否预防感冒进行了验证,结果毫无例外都是否定的,相反地,过量服用维生素C会有副作用,例如腹泻或增加肾结石的风险。值得指出的是,鲍林鼓吹大量服用维生素有其商业背景:世界上最大的维生素C片厂家是其研究所的最大捐助者。同样,维生素E服多了也不好,维生素E存在于天然食物中,人们从正常饭食中每天吸收的维生素E大约是
14国际单位,但是许多人每天固定服用一片维生素E,一片维生素E的最低含量100国际单位,常见量是400国际单位,如此高剂量的维生素E是否真的对人体有益呢?再来,补钙也不是多多益善,每天摄入的钙不宜高于2500毫克,否则可能导致血钙过高、捐害肾脏、影响其他矿物质的吸收,人体一次最多只能吸收
500毫克的钙片,因此不要买每片含量高于500毫克的钙片,否则只是浪费。

   
鲁迅教我为人,教我处世,教我作文

   
记者:您在大学所受的教育基本上是理工科的,比如,您在美国做博士后研究时,方向就是分子遗传学,而今,您更多的是从事文字工作,短短几年出了13部著作,并为多家报纸写专栏。您的经历总让人想起鲁迅的“弃医从文”。说说鲁迅对您的人生影响吧。

   
方舟子:我自小喜读鲁迅文章,以后也不曾远离过,如此熏陶之下,难免潜移默化受其影响,例如疾恶如仇的性格、不留情面的文风,都有鲁迅的影子。我几年前写的《我的经典》一文中,对此已总结得很好:“对这套中国百科全书式的巨著,在初中、高中、大学时代和现在不同的时候读,总能有新的感受;在少年、青年、中年和老年来读,滋味也不会相同,所以也就可以时时、不停地读下去。先生所教给我的,并非人生观——我觉得人生观是应该靠自己去领悟的,无人可教──而是更为实际的东西,教我为人,教我处世,教我作文,甚至也教我写诗。我对现代诗歌的最初的感悟,就是在把《野草》反反复复读了无数遍、自然而然地记住了其中的每一句话所以不必再读以后所得来的。”

   
记者:您曾说过“文学的影响是会逐渐消失的,鲁迅思想的价值却可以是永恒”。“永恒”之处在哪儿呢?

   
方舟子:他对中国社会和人性的深刻洞察,以博爱的胸怀和超人的姿态,对邪恶绝不妥协和宽恕,在绝望中作战到生命的最后一刻的精神,至今仍然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记者:七八十年前,当中国的仁人志士欲以西方文明变法图强的时候,鲁迅却指出西方文明早已产生了“偏至”,这些仁人志士想要引进的“物质”和“众数”这两样“新文明”,其实正是在西方已经走到了末路的“迁流偏至之物,已陈旧于殊方”,不过是“由旧梦而转入新梦”而已。因此,有人借此批评鲁迅是反科学的,您怎么看?

   
方舟子:此处的所谓“物质”,指的并不是科学!鲁迅从未反对过科学,在《科学史教篇》中,他盛赞科学道:“故科学者,神圣之光,照世界者也,可以遏末流而生感动。时泰,则为人性之光;时危,则由其灵感,生整理者如加尔诺,生强者强予拿破仑之战将云。”他所反对的,是由于科学的发达而导致的物质主义,或者说,本来意义上的唯物主义。芸芸众生只知追求物质享受,不知精神为何物:“重其外,放其内,取其质,遗其神,林林众生,物欲来蔽,社会憔悴,进步以停,于是一切诈伪罪恶,蔑弗乘之而萌,使性灵之光,愈益就于黯淡:十九世纪文明一面之通弊,盖如此矣。”这在当时是怎样的眼光和胆识!即使是在现在,也是怎样的眼光和胆识!

   
记者:您对鲁迅很推崇,可也有人对他不以为然,比如朱大可、朱学勤等评论家。当有人骂鲁迅时,您似乎很不高兴,会起而驳之。文学评论难有客观标准,允许人说好,也允许人说不好吧?

   
方舟子:文学评论的是非有的是有客观标准的,起码不能捏造、歪曲史实。我对朱大可、朱学勤等人的批评,恰恰就是属于这种“客观”的文学评论,因为他们为了骂鲁迅,不惜采用捏造、歪曲史实的手法,例如朱大可伪造鲁迅暗恋刘和珍、在刘和珍牺牲后才移情别恋的史实(其实鲁迅与许广平谈恋爱远在刘和珍牺牲之前),例如朱学勤伪造鲁迅遗嘱。我从来没有说过对鲁迅只能推崇而不能批评,我只不过认为要批评某个人,鲁迅也好,其他人也好,都应该有根有据,不应该捏造事实。我揭露的是他们为了搞臭鲁迅采用了什么样的下作手法。



为什么没有必要去吃蛋白粉

1 03 2007年

   市场上形形色色的保健品大致可以分成四类:一类是已知有营养价值,对特定的人群有益的,例如维生素、矿物质制剂;一类是已知没有营养价值,纯属骗人的,例
如所谓“核酸营养品”;一类是其保健价值还缺乏可靠依据的,多数保健品都属于这一类;还有一类则是虽然有一点营养价值,但是物非所值,没有必要去吃的,蛋
白粉就是这一类。
   
人体含有数万种蛋白质,它们是最为重要的生物分子,几乎一切生命活动都需要它们的参与。但是食物中的蛋白质却无法被人体直接利用,它们在肠胃里被消化成了
氨基酸,然后再被人体吸收。人体中的蛋白质是在基因的指导下,用氨基酸合成的。体内氨基酸的最终来源是食物中的蛋白质。因此食物中的蛋白质虽然没法被人体
直接利用,但是它们分解产生的氨基酸却又是构建人体蛋白质不可或缺的材料。
   
因为这个缘故,蛋白质是一种必需营养素,我们每天都必需补充它。不过需要补充的量并不多,大约是一天一千克体重补充0.8克优质蛋白质。对饮食正常的人来
说,这个量并不难达到。如果你每天都吃蛋、牛奶、肉、豆腐这些优质蛋白食品,那么是不太可能会缺乏蛋白质的:吃一个鸡蛋即可补充约6克蛋白质,喝一杯
(250毫升)牛奶可补充8克蛋白质,而吃100克鸡肉、猪肉馅、豆腐则分别可补充19、17、8克蛋白质。因为缺乏蛋白质导致营养不良的,一般只出现在
不恰当的节食、素食和贫困人口中,吃得起保健品的人不必有这方面的顾虑。
   
如果你担心自己会缺乏蛋白质,那么靠吃蛋白粉来补充也划不来。按照某种著名品牌的蛋白粉的吃法,每天吃一次,每次吃10克,其蛋白质含量为80%,也就是8克,相当于喝一杯牛奶所含的蛋白质的量,而其价格却是牛奶的数倍。
   
吃蛋白粉不仅在经济上划不来,在营养上也划不来。市场上的蛋白粉大多是从大豆中提取出来的,而大豆蛋白并非品质最好的蛋白质。我们前面说到,食物中的蛋白
质都是被消化成氨基酸才被人体吸收的,那么为什么食物蛋白质还有品质好坏之分呢?这与食物蛋白质的氨基酸含量有关。组成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0种,其中
有11种是人体可以自己用其他氨基酸或别的有机物合成的,不一定非要从食物中吸收,但是剩下的9种氨基酸是人体无法自己合成的,必须从食物蛋白质中吸收,
被称为必需氨基酸。食物蛋白质品质的好坏,就取决于其必需氨基酸含量和比例。
   
例如大米、面粉虽然也含有蛋白质,但是其中缺乏一种重要的必需氨基酸赖氨酸,因此谷类蛋白质的品质不高,如果以1为蛋白质品质(营养学上称为蛋白质消化率
校正氨基酸分数,PDCAAS)的最高分,谷类蛋白质的得分为0.54。鸡蛋、牛奶含有全部9种必需氨基酸,而且比例恰当,得分为1(其中鸡蛋蛋白质的品
质最好,如果不是把最高得分限定为1的话,它的实际得分达1.19)。植物性蛋白质以大豆蛋白质品质最高,但得分也只有0.91。大豆蛋白质缺乏必需氨基
酸甲硫氨酸,而且净利用率只有60%,也就是说,10克蛋白粉中的8克蛋白质其实只有5克能被人体利用来制造蛋白质,连一个鸡蛋都不如了(鸡蛋的净利用率
达到90%以上)。
   
吃高蛋白食物除了补充蛋白质,还能同时补充其他营养素,而这些是吃蛋白粉所不可能有的。例如喝牛奶可补充钙和多种维生素,吃鸡蛋可补充多种维生素,吃鱼能
补充对心血管健康很有好处的不饱和脂肪酸,吃肉能补充铁,吃大豆制品(豆腐、豆奶)能补充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素。可见即使是吃大豆制品,
也要比吃蛋白粉更有益身体健康,在经济上也划算得多。
   
蛋白质也不是多多益善的。氨基酸进入体内后,如果不被用以制造蛋白质,将会在肝脏中被脱去氨基,转化成碳水化合物提供能量,或转化成脂肪储存起来,会使人
发胖。脱下的氨基变成氨,是一种毒素。之后氨转化成尿素,由肾脏排出。因此摄入蛋白质过多会对肝脏、肾脏造成负担,并且还会使体内的钙流失,损害骨骼健
康。
2007.2.25.

(《中国青年报》2007.2.28)

(XYS20070228)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



方舟子回乡开讲座炮轰保健品和中药(三则报道)

1 03 2007年

方舟子回漳州开讲座 炮轰保健品和中药

海峡导报 2007-2-27

   
【编者按】有“国内学术打假第一人”之称的方舟子,最近对保健品又开了一炮。在新书《科学成就健康》里,他指名道姓地揭露了20多种常见虚假保健品,掀起
一场轩然大波,甚至发生了“被人跟踪,收到恐吓信”的事。而这一切都没动摇方舟子“炮轰”到底的决心。

   
昨天下午,方舟子在家乡漳州市举行了一场科学健康讲座,他不仅提醒家乡人要慎用保健品,更颠覆国人的中医保健常识,提出我们习以为常的一些中药材是具有很多毒素的,如甘草、当归、益母草、冬虫夏草等中药材都对人体有毒害作用。

   
方舟子在讲座上称他虽不是医学专家,但自己是学生物化学出身,而西医与生物化学的很多基础知识是相通的,所以,他敢开讲座,引用世界上最权威的数据和文献,为大家讲讲基本的中药知识以及保健品的来源,防止大家滥用保健品。

   
而在随后回答一些听众的问题里,方舟子继续炮轰着保健品、中药和国内的学术腐败问题。

【第一炮】
保健品信息虚假得太离谱

   
听众:现在保健品广告铺天盖地,是不是保健品都不能吃了。

   
方舟子:不是不能吃,是不能滥用。像维生素、矿物质制剂对特定的人群(如育龄妇女)还是有一定作用的,但并不是说维生素多多益善,关键是适量。

   
听众:您在自己的学术打假网站上发表了很多假保健品的信息,这些信息是从哪获得的?

   
方舟子:这些信息都是我从国际期刊、国外药检部门及医学文献上获悉的。由于学术腐败的影响,国内的一些药检信息很难让我相信。

   
听众:您怎么看待自己的打假行为?

   
方舟子:我说了很多有良心的学术人士说的话,是因为我实在看不下去国内很多虚假的药品信息,太离谱了,让人无法容忍。而且有的保健品广告还请了专家来论证它的科学性,更让人不能接受。

【第二炮】
中药从理论上讲要取消

   
听众:在我们生活中,当归类的炖品很多,如当归炖鸭,按你的说法,是不是连汤也喝不成了?

   
方舟子:不能这么绝对地说“不能喝”。目前有关这一方面的研究还只是一些零星报道,但在美国,已有文献出来表明当归有毒素的结论。

   
听众:有些网站说“取消中医中药”是你最先提出的,是真的吗?

   
方舟子:其实不是我最先提出的,但我认为中药从理论上来说也是要取消的。不过按照中国的实际情况来讲,中药是不可能取消的,因为中药有几千年的历史了,还
有80%以上的中国人经常把最后希望寄托在中药上,再加上还有很多人依靠中药谋生吃饭呢。

   
我想现在的关键是进行科普宣传,让大家知道中药是什么,正确认识中药目前最主要的缺陷是:几千年来对中药的安全性没有人去研究,而西药的每一种药的病理、
副作用等等都有很清楚的说明。由于很少有医学专家知道某种中药对什么有害,多少剂量有害,所以现在贸然取消中药会导致很大的恐慌。

【第三炮】
监督不完善滋生学术腐败

   
听众:您认为国内的学术腐败现象为何这么严重?

   
方舟子:一方面,国内监督机制的不健全,中国人以和为贵,存在不愿得罪人的思想,这为学术腐败提供了滋生的土壤;另一方面,生物医学比较复杂,造假就相对
容易,且不易被发觉,而且生产的都是和生活关系大的保健品等等,在利益的驱使下,学术造假愈演愈烈。

昨在漳州图书馆开设讲座
方舟子点名狂批保健品 
 
厦门商报2007-02-27    

   
商报讯  记者陈雪慧报道 
昨日下午,以学术打假著称的知名科普作家方舟子在漳州图书馆进行了名为《科学理性对待健康》的科普讲座,并为自己的新书《科学成就健康》做宣传。方舟子澄
清了媒体上所传的“方舟子反对中医,呼吁取消中医学”这一说法,“我从来没有要求取消中医,有人邀我签字一起反对我都没签字。”

   
让记者意外的是,这位“学术打假斗士”演讲的内容并没有惊世骇俗的内容,说的养生之道就是最简单的———不抽烟少喝酒、不要轻信保健品和当心中药的毒副作
用。其中比较特别的是,他列举了包括“核酸营养品”、SOD、“保健水”、“排毒养颜胶囊”在内的几种无营养、保健价值的营养品,和保健价值未知的褪黑
素、羊胎素、卵磷脂等。方舟子指出了这些假保健品宣传的几种花招,并仔细分析了这些假保健品可能带来毒副作用等。

   
记者了解到,《科学成就健康》2月4日在北京首发的前几日,方舟子曾被3名不明身份的人跟踪并恐吓。书中点名道姓地揭露了20多种常见的虚假保健品真相,
其中不乏经常在电视及报纸上露脸的大品牌。中国科学院院士何祚庥评价说,《科学成就健康》一书中最有价值的部分,是开列了一大批虚假保健品,开列了一大批
夸大宣传的营养品,揭露“陷阱”,点名道姓,不讲情面。

   
据悉,今日上午,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将审理西安翻译学院与方舟子的名誉权纠纷上诉案。此次是二审,一审方舟子败诉。对自己屡成被告并屡屡败诉,方舟子说
“出丑的是那些告我的人,他们造假被揭露恼羞成怒。有支持者组成律师团、成立基金会帮助我。”

  方舟子回乡开讲座 不要掉入保健品陷阱

  闽南日报2007-02-28

  本报讯(记者姚兆羽
实习生黄晓芳)2月26日下午,回家乡云霄过年的学术“打假斗士”方舟子到漳州市图书馆,给读者作一场《科学健康》的学术报告。

  方舟子针对科学保健、如何识别保健品陷阱等问题,阐述自己的理论和观点,将近年来在医疗保健领域的“揭假”事例一一呈现。拥有生物化学博士学位的方舟
子用他多年的打假经验和专业知识告诉听众:很多保健品夸大了功效宣传,隐瞒其毒副作用,说保健品没有副作用是站不住脚的;除了含各种维生素及矿物质的保健
品外,其他保健品的作用很值得怀疑。

  方舟子说,普通人要学会掌握一些科学知识,培养怀疑、实证和理性的精神,不要轻信任何虚假浮夸的宣传,不要滥用任何未经检验的药品。要想健康长寿,就要避免“慢性自杀”———不抽烟少喝酒、合理科学地进行饮食和适当的锻炼。



中国青年报:方舟子干了什么

1 03 2007年

方舟子干了什么

本报记者 蒋韡薇
2007-02-28中国青年报

   
近日,一本新书《科学成就健康》高调进入公众视野,新华社、人民日报等众多媒体和新闻网站都对此进行了报道。与此书面世同时引起关注的是作者方舟子(新语丝网站负责人)前后两次遭人跟踪,并当面递信进行恐吓。

   
2月1日,方舟子在某网站就新书《科学成就健康》出版做完访谈后,被三人跟踪。据监视录像记录,其中一人贴身跟进电梯,目睹方进门。另一人谎称快递公司,
骗方开了门,塞给方一个信封,扔下一句:“你干了什么事你自己知道。”转身就跑,旁边还隐藏着两个人。

   
4日,方舟子出席《科学成就健康》一书首发式,一男子又递给他一个信封,说了一句“回家好好看”,转身就走。方认出,此人正是2月1日监控录像中的第三个男子。2月5日,方舟子向警方报案。

   
四个“不要相信”

   
方舟子到底做了什么?

   
据新华社报道,方舟子新著《科学成就健康》近日由新华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共有五章,分别是“科学地看待保健”、“正确认识营养素”、“常见保健品真相”、“认识现代医学”和“科学看待中药毒副作用”。

   
新书开篇,方舟子一连用了4个“不要相信”告诫读者:“不要相信‘科学术语’”、“不要相信有利益关系的‘科学家’”、“不要相信权威机构的‘鉴定’”、
“不要相信名人的‘证词’”。因为“不管在广告中堆砌了多少让人似懂非懂的科学术语”,都“不等于科学”;“科学家也是人,也会想发大财,也会被收买”;
“在腐败盛行的社会,权威机构同样能被买通。何况鉴定的内容往往和广告的内容没有关系”;“在科学上,证词不被认为是可以信赖的证据。一种保健品、药品是
否有效,只有依靠双盲的、大规模的临床试验才能验证”。

   
那么,还有什么是可以相信的呢?

   
方舟子认为是常识:“常识未必总是正确的,但在绝大部分时候是正确的。”

   
为此,《科学成就健康》用了很大的篇幅来介绍医学常识。比如:健康的生活方式是目前保证大多数人健康长寿的最可靠途径;人们并不需要每天吃大把的维生素片
才能保证健康;不吸烟、少喝酒,合理饮食、适当锻炼,过放松的、有智慧的生活,是健康长寿的秘诀。

   
一位名叫“若昔难得”的网友,在博客上介绍了自己的亲身经历:他曾以为每天服用维生素C可以增强抵抗力预防感冒,这个“知识”来自于维生素厂家的广告,非
典期间,他每天服用维C泡腾片。直到看了《科学成就健康》才知道,这并非医学界认同的观点。

   
方舟子告诉读者,大剂量服用维生素有神奇保健效果的说法,源于美国著名化学家、两次诺贝尔奖得主鲍林,他曾极力提倡每天服用大剂量维生素C预防感冒,抵抗
衰老,防止癌症。医学界对维生素C每天的推荐量是75~100毫克,鲍林推荐的剂量是10克,自己则身体力行服用12克。1994年,鲍林以93岁的高龄
死于前列腺癌,似乎更成了支持他这一论点的“活广告”。

   
然而,迄今至少有30个双盲对照实验对大剂量维生素C能预防感冒进行了验证,结果毫无例外是否定的。有个别结果表明它能够轻微地减轻感冒症状,但不具有临
床价值。相反地,过量服用维生素C会有副作用,如导致腹泻或增加得肾结石的风险。

   
鲍林的学生亚瑟·罗宾逊与鲍林一起创办鲍林医学研究所并担任所长,他做动物实验时发现,服用鲍林推荐剂量维生素C的老鼠反而更容易得某些癌症。鲍林获悉结
果后,将他解雇,杀掉实验动物,没收实验数据,销毁实验结果。事实上,鲍林鼓吹大剂量服用维生素C有其商业利益,世界上最大的维生素C生产厂家是其研究所
的最大捐助者。

   
一个又一个“陷阱”

   
“今年过节不收礼呀,收礼还收脑白金。”伴随着两个活蹦乱跳的动画老头老太,电视上“脑白金,年轻态,健康品”的保健品形象,可谓深入人心。

   
中国卫生部1997年12月给“脑白金”批准的保健功能是:改善睡眠,润肠通便。而在推销“脑白金”的厂家向消费者赠送的一本名为《席卷全球》的书中,称
“脑白金”是大脑中“脑白金体”分泌的物质,有降压、抗癌、内分泌调节、增强性能力等数十种功效,甚至宣称“在美国有5000万人疯狂抢购”;“价格被炒
到白金的1026倍”;“克林顿、教皇保罗二世也服用脑白金”等。

   
而实际上,“脑白金”的主要成分音译为美乐通宁(melatonin),意为褪黑素,也叫松果体素,是一种激素,对人体主要有抑止性成熟的作用,它可以调
节人体睡眠周期。它在体内的分泌量与光线有关,在黑夜中,分泌量增加,激发睡意。

   
2002年,《南方周末》在采访方舟子后,发表了《脑白金真相调查》,指出“脑白金”不过是复制了曾在美国上演的一出保健品骗局。被厂家奉为经典的美国畅
销书《褪黑激素的奇迹》在美国被认为充满狂想、不严谨,甚至被学界称为“最肆无忌惮”的通俗医学著作。经过医学界人士的反复澄清、警告,这股热潮很快在美
国平息。现在,美乐通宁作为膳食补品,在超市、药店可以买到,价格相当便宜,一个月的用量不到10美金。瓶子上注明的功效,只有
“有助于睡眠”一条,下面用小字注明“未获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证实”。

   
方舟子在《科学成就健康》中指出:现在还不知道美乐通宁的最佳用量,因为对它的研究刚起步,没人知道长期服用有何不良影响。美乐通宁是一种激素,滥用激素
的后果,有些是要几年,甚至十几年才能表现出来。加上美乐通宁不是作为药品,而是作为保健品出售,对其质量也缺少严格的控制。

   
《科学成就健康》还披露了另一国内著名保健品“蚁力神”的骗局。凭借某著名笑星的一句广告语“谁用谁知道”,“蚁力神”在国内颇有知名度。厂家自称以中国
特产的拟黑多刺蚂蚁体内提炼的主要原料,辅以多种名贵中药材,经多位专家精心研制,采用高科技工艺精心研制而成。

   
早在2004年,《美国医学学会杂志》就发表文章,指出“蚁力神”胶囊并非天然保健品,而是含有处方药成分西地那非。西地那非是
“伟哥”(正式名万艾可)的活性成分,是一种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的处方药。用于治疗勃起障碍的西地那非推荐剂量为50毫克,而每粒“蚁力神”中西地那非含
量高达55毫克。消费者如果误信“蚁力神”广告而擅自服用,可能出现不良药物反应甚至引发生命危险。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肯定了《美国医学学会杂
志》的发现,并于当年警告消费者不要购买、食用该保健品,并禁止该保健品进入美国。

   
“药力不够,西药来凑,这是当前国内中药制剂的普遍现象。”方舟子在新书中指出,某厂家生产的银翘解毒片被台湾卫生署药物食品检验局查出砷含量偏高,长期
服用有引起重金属中毒的危险。治疗糖尿病的中药“消渴丸”注明的成分中,被列在最后的西药成分格列本脲才是真正有效的降血糖成分。但经过如此包装,却让人
误以为“消渴丸”是纯中药制剂。

   
这种用中药包装西药的虚假宣传,在方舟子看来,是利用了民族自尊心和对现代医学知识的缺乏。更何况,添加的西药有的是有严重副作用的处方药,有的需要在医
生指导下服用,而且这些中药包装的西药价格远高于西药本身,也增加了消费者负担。

   
对于国内部分地区正在兴起的给刚出生的婴儿储存脐带血的做法,方舟子也在新书中告诉公众一个“常识”:脐带血因为含有造血干细胞,能够用于重建血液和免疫
系统,对治疗白血病和其他与血液和免疫系统有关的遗传疾病有重要意义。但一个孩子需要进行脐带血移植的概率仅有十万分之一。为这么低的概率花费数千元甚至
更高的费用,是不值得的。更何况,如果要治疗的疾病是遗传导致的话,移植自己的脐带血也是无济于事的,除非用基因疗法修正脐带血中的突变基因,但近期内还
不可能做到这点。方舟子认为:绝大多数家庭不必用这种方式‘为生命投保’。”他建议:将脐带血捐给社会。“美国有政府资助的公共脐带血库,免费接受捐赠和
提供脐带血,已有数百人的生命因此得救。中国也应该建立类似的公共脐带血库,而不应该只是想着借此赢利。”

   
送礼就送《科学成就健康》

   
方舟子的名字进入国人视野,源自2001年揭穿所谓“核酸营养”的骗局。

   
当时,“核酸营养”的宣传者宣称“吃基因补基因”。方舟子和国内其他几位有良知的科学家,告诉公众这是一场骗局。因为现代医学常识告诉人们:人体内的核酸
都是在体内一步一步合成的,不能依赖外源的核酸,否则人的遗传系统就会混乱,就会生病乃至死亡(病毒入侵正是属于这种情况)。其次,核酸是一类分子量很大
的生物大分子,人体在正常情况下也不能直接吸收,否则会破坏生理机能。食物中的核酸都会在消化道内被分解成小分子核苷酸、核苷。这些小分子在被人体细胞吸
收后,还会进一步降解,其中一种降解废物是尿酸,血液中尿酸含量过高,有可能引起痛风或生成肾结石。

   
《科学成就健康》面世后,《北京晨报》报道了脑白金、珍奥核酸厂家的回应。声明产品经过国家相关部门批准而且有消费者认可。中国保健协会在其官方网站首页
发出《关于保健品,究竟是谁在误导消费者?》的文章。中国保健协会秘书长徐华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中国的保健品管理实行的是审批制,上市之前国家有关
部门将对送审品做动物实验和人体实验,送审周期一般要在一年左右;相比较而言,中国的保健食品审批制度可以算是全世界最为严格的。方舟子称很多保健品忽略
副作用是对国家审批制度的否定,是很不负责任的。不能因为一种保健品中含有某种成分,而这种成分有某种副作用,就妄言该保健产品有副作用。这样的推理是极
不符合科学逻辑的。

   
方舟子回应说,保健品有审批制度是一回事,这个制度是否得到了实施是另一回事。一年左右的时间就要完成对审品的动物实验、人体实验和审批,只要有点现代医
学知识的人,就可以知道这是天方夜谭,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根本不可能完成这些实验。何况这里还有渎职、行贿受贿、腐败等问题。

   
网友“若昔难得”说,方舟子的这本书,开篇就讲述识别假保健品的方法,在后来分析各种保健品时,也在展示这种逻辑分析的方法。对于很多人来说,理解掌握这种方法会使他们受益匪浅。

   
清华大学赵南元教授对《科学成就健康》的评价是:“本书的一大特点是:不仅授人以鱼,还能授人以渔。或许读了书我们仍没有能力像方舟子一样对骗局查个水落
石出,但发现一些疑点还是不难的。所以精读此书不仅可以增长知识,知道如何健康地生活;更可以熟悉科学精神,遇到新的骗局也可以知道如何判别,至少不会轻
易上当……原因只有一个:‘科学是最牢靠的知识体系。’”

   
从2007年1月中旬起,国内几家著名网上书店售书排行榜上,《科学成就健康》均居前列。许多网友表示自己一买就是三五本,然后送给亲朋好友。有人还把这
作为新春贺礼送给长辈,并把故事写在网上。网友“天天”套用保健品广告为这本新书做的广告语是:“《科学成就健康》送长辈,身心健康再也不上当;《科学成
就健康》送女士,美容美体一定要谨慎;《科学成就健康》送孩子,掌握科普知识学习好。”

   
警方在给方舟子备案后,建议他更换住所。事实上,方舟子此前已经因为类似事件搬过一次家。虽然会为家人安全担心,但他并不打算对“伪科学”做出哪怕一点儿
妥协。他也不打算放弃自己“点名批评对手”的原则,因为“作为学者,应该有责任向大家说明一些事情的真相”。

   
有人问方舟子,你做这些事的动机是什么?他回答:“搞科学研究不能腐败。学者、科学家是这个社会的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