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子就中医问题答《洛杉矶时报》记者问

9 01 2007年
    
《洛杉矶时报》在2007年1月8日头版头条刊登记者Mark
Magnierd的报道《中国发生的解剖刀对草药之战》(Scalpel vs. herb in
China,网络版的标题为China’s medicine
wars),报道新近发生在中国的中医之争,文中大量报道支持中医一方的辩护,但对反对中医一方的观点主要只引用了我的一句话:“许多被认为无毒的草药实际上毒性很大,”生化学者、专栏作家和一个揭露学术造假网站的创始人方舟子说。“但是从业者和支持者用各种借口加以掩盖。”(”Many
herbal medicines considered innocuous are actually very toxic,”
said Fang Zhouzi, a biochemist, columnist and founder of a website
that targets academic fraud. “But practitioners and proponents
cover this up using various excuses.”)

   
我当初接受该记者的电子邮件采访时,回答了14个问题,现把问答翻译成中文如下。英文原文附后。

1. 你认为中医现在的问题是什么?

答:最大的问题是安全性问题。生物医学研究已表明许多种被中医认为无毒的草药实际上有很强的毒性,能够导致严重疾病,例如肾病、癌症、肝炎等等。但是公众还未充分注意到这个问题,而中医从业者和支持者正用种种借口加以掩盖。中药至今还普遍被吹嘘为“没有任何毒性和副作用的天然药物”,而且通常不列出其可能的副作用。

   
另一个问题是中医从业者惯于夸大、捏造其有效性并愚弄了太多的人。虽然几乎没有一种中医疗法通过了双盲、随机分组、有安慰剂对照的临床试验,但是许多中国人仍然相信中医是一直就是最好的医学、能够治疗几乎任何疾病。民族自豪感使这个问题变得复杂,对许多中国人来说批评中医是不可想像的,几乎就像是在叛国。

   
因为中医药并非真正有效,所以有一个很普遍的现象是,把化学药物添加到中药中然后做为纯中药销售。这种欺诈行为对病人来说也是非常危险的。

2. 有很多假医生和滥用吗?

答:是的。

3. 是否有许多没有受过训练的人试图骗人并获益?

答:是的。

4. 你认为中医是不科学的吗?请解释。

答:中医不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而是建立在玄学、巫术和传闻基础上的,加上一些民间医术。它的理论体系基本上不具有可检验性和测量性,而且完全与现代科学不兼容。它更像是一种宗教,仍然在崇拜数百年前写的古代医学著作。中医从业者通常引用古代医学著作做为他们进行诊断和治疗的依据。有没有一门科学只在一个国家获得承认和实践,完全与其他科学不相干,并且崇拜古代著作?那将会是一门非常特殊的科学。

5. 你认为中国依赖中医还有哪些问题?

答:即使在经过恰当的医学治疗之后,中国的病人通常还被要求花费额外的钱去购买不必要的、昂贵的中药,这是一种浪费。

   
而且,已经浪费了大量的公共资金试图用“科学”证明中医理论,例如试图证明经络的存在。

6. 西医中有哪些是中医不能提供的?

答:虽然现代医学起源于西方,但是它不属于西方,因此我更喜欢用“现代医学”、“医学科学”的说法,而把“西医”一词留给传统的西方医术,例如顺势疗法。现代医学能够做手术,防治多种疾病(特别是传染病),这些是中医做不到的。甚至就慢性病而言,也没有科学证据证明中医比现代医学更安全可靠。现代医学之所以更安全可靠,是因为它是建立在来自实验和随机临床试验的科学证据基础上的。

7. 某些成分是否有什么问题?它们是否有时候是不安全的?

答:许多中药含有有毒成分。例如,20多种中草药含有马兜铃酸,这是已知的一种肾毒性毒素和可能的致癌物。有许多医学报道表明病人由于使用了含马兜铃酸的草药而导致肾衰竭。许多中药含有高含量的朱砂和雄黄,能够导致汞和砷中毒。

8. 你是否有案例表明人们因为使用中药而死亡或使病情加重?

答:自1993年以来,西方研究人员已发现含有马兜铃酸的草药是强烈的肾毒素,但是中国政府和中医从业者拒绝这一发现,直到2003年才承认这个问题。因为有这10年的耽误,估计有十几万中国患者因为服用了由著名的中药厂家北京同仁堂生产的含马兜铃酸的非处方著名药物龙胆泻肝丸而得了肾衰竭,需要做肾移植或做血液透析。一些受害者已起诉北京同仁堂。

   
两年前,我的一位近亲因胃癌病故。多年来他为了治胃疼和消化不良,只看中医、吃中药。等到他最终被送往医院时,已是胃癌晚期,已无法进行恰当的治疗。

9. 是否有些成分对全球环境有害,例如使用濒危动物成分?

答:是,中医根据取象比类的巫术原则,至今还把犀角、虎骨、虎鞭、熊胆和其他濒危动物的器官当成宝贝。

10. 对改革中医你有什么建议?

答:中国可能是世界主要国家中唯一一个有两套独立的医学“科学”,并对中医采用一套非常不同的、非常低的标准。我们不应该把中医当成另一种合理的“医学科学”,而是应该当成另类医术。它的理论体系应该被完全抛弃,而它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应该用科学方法进行充分的检验。我们对中医和现代医学都应该采用相同的严格标准。

11. 你是否认为中国医疗保险系统应该包括中医药?

答:既然大多数中国人相信并使用中医药,满足他们的要求我想是合理的。

12. 毛泽东说过需要中西医相结合。对这个观念你怎么认为?

答:你能够把占星术和天文学、炼金术和化学相结合吗?把两个不兼容的系统相结合是不可能的。它从未有效。它只是给医生们一个借口,开不必要的中药去赚病人更多的钱。但是当然了,在经过充分的科学研究之后,某些有价值的草药和民间医术可以被现代医学所吸收。

13.
中国政府正在寻求为中医申请世界遗产,并似乎把它做为中国文化输出和海外形象的一部分。对这种观点你有什么看法?

答:我支持让中医成为文化遗产,并把它放进博物馆。中医是一种文化遗产,虽然不是科学。

14.
在中国有越来越多的人怀疑中医的价值的同时,西方国家中似乎有越来越多的富人在拥抱中医。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答:我把这当成西方国家中反科学、反文化运动的一部分。既然现代医学不能治愈所有的疾病,那么另类医术和任何伪科学和迷信一样,总是能够利用人们的无知和弱点,将会有生存和生长的土壤。

RE: interview request from L.A.Times

1.     
What problems do you see with TCM these days?

The biggest problem is the safety. Biomedical research has shown
that many herbal medicines considered as innocuous by TCM are
actually very toxic and can cause serious diseases, such as renal
disease, cancers, hepatitis, etc. But the public haven’t been fully
aware of this problem, and TCM practitioners and proponents are
covering it up using various excuses. TCM is still generally
advertised as a “natural medicine without any toxic and side
effects”, and usually doesn’t list its possible side effects.
Another problem is that TCM practitioners are used to make
exaggerative and dubious claims about its efficacy and fool too
many people. Although almost none of TCM treatments has passed
double-blind, random-assignment, placebo-controlled test, most
Chinese believe that TCM has always been the best medicine and can
cure almost any diseases. The national pride complicates the issue,
and criticizing TCM is unthinkable to many Chinese people and
almost like committing a traitorous act.
Because TCM is not really effective, it’s very common that chemical
medicine is added into TCM medicine and sold as pure TCM medicine.
This cheating practice is also very dangerous to patients.

2.     
Are there a lot of fake doctors and abuses?

Yes.

3.     
Do some people try and get rich or take advantage of people without
having the training?

Yes.

4.     
Do you think it is not scientific? Please explain.

TCM is not based on science, but based on mysticism, magic and
anecdote, plus some folk remedies. Its theoretical system is
generally untestable and unmeasurable, and is totally incompatible
with modern science. It’s more like a religion, which still
worships ancient medical works written hundreds of years ago. TCM
practitioners often cite ancient medical works as their basis to
mak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Is there any science that is
recognized and practiced in only one nation, completely independent
from other sciences, and worships ancient works? That will be a
very special science.

5.     
What other problems do you see with China’s reliance on TCM?

Even after proper medical treatments, Chinese patients are usually
asked to spend extra money to buy unnecessary expensive TCM
medicines, which it’s a waste.
It has also wasted a lot of public funds to “scientifically” prove
the theory of TCM, e.g., try to demonstrate the existence of
meridians.

6.     
What does Western medicine offer that TCM does not?

Although modern medicine first appeared in the West, it does not
belong to the West anymore. Therefore I prefer the term of “modern
medicine” or “medical science” to “Western medicine”, and reserve
the term “Western medicine” for traditional Western medicine, such
as homeotherapy. Modern medicine can perform surgical operations,
prevent and cure a lot of disease (particularly infectious
disease), which TCM can’t. Even to those chronic diseases, there is
not scientific evidence that TCM is more reliable and safer than
modern medicine. Modern medicine is more reliable and safer because
it’s based on scientific evidence from experiments and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s.

7.     
What is the problem with some of the ingredients? Are they
sometimes unsafe?

Many TCMs contain toxic ingredients. For instance, more than 20
herbal medicines contain aristolochic acid, a well-known
nephrotoxin and potential carcinogen. There are a lot of reports
that patients developed end-stage renal disease in association with
the use of herbal medicines containing aristolochic acid. Many TCMs
contain high amounts of vermilion and realgar, and can cause
mercury and arsenic poisoning.
 
8.     
Do you have examples of cases where people have died or become
worse from using TCM?

Since 1993, Western researchers have shown that herbal medicines
containing aristolochic acid are potent nephrotoxin, but Chinese
government and TCM practitioners refused this finding until 2003.
Because this 10-year delay, it is estimated that more than 100
thousands of Chinese patients developed end-stage renal disease and
required renal transplant or dialysis because they took Long Dan
Xie Gan Wan, a popular OTC herbal medicine containing aristolochic
acid and produced by the famous TCM manufacturer Beijing
Tongrentang. Some victims have sued Beijing Tongrentang.
Two years ago, one of my close relatives died from stomach cancer.
For many years he only saw TCM practitioners and took TCM to treat
stomach pain and dyspepsia. When he was finally sent to the
hospital, he had developed terminal stomach cancer and was too late
to have proper treatments.

9.     
Are some of the ingredients bad for the global environment, i.e.
using endangered animal parts?

Yes, based on principles of sympathetic magic, TCM still treasures
rhinoceros horns, tiger bones and penises, bear gall bladders and
other endangered animal parts.

10.   What would you propose to
reform TCM?

China is probably the only major country in the world that has two
independent medical “sciences”, and applies a very different, very
low standard to TCM. We shouldn’t consider TCM as another
legitimate “medical science”, but an alternative medicine. Its
theoretical system should be completely abandoned, and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TCM should be fully tested using scientific methods.
We should apply the same rigorous standard to both TCMs and modern
medicine.
 
11.   Do you think the Chinese
medical insurance system should cover TCM?

Since the majority of Chinese people believe and use TCM, I think
it’s reasonable to fulfill their requirement.

12.   Mao spoke of the need to
marry Eastern and Western medicine. What do you think of this
idea?

Can you marry astrology and astronomy, alchemy and chemistry? It’s
impossible to combine two incompatible systems. It never works. It
only gives doctors an excuse to charge patients more by prescribing
unnecessary TCM. But of course, some valuable herbal medicines and
folk remedies can be absorbed into modern medicine after sufficient
scientific investigation.  

13.   The government is seeking
heritage status for TCM and seems to view it as a part
of   China’s cultural export and
image overseas. What do you think of that idea?

I support to seek cultural heritage status for TCM and put it into
museum. TCM is a cultural, although unscientific, heritage.

14.   It seems like more rich
people in Western countries are embracing TCM while more people in
China question its value. Why do you think that is?

I consider it as part of anti-science and anti-culture movement in
Western countries. Since modern medicine can’t cure every disease,
the alternative medicines, like any pseudo-sciences and
superstitions, can always exploit people’s ignorance and weakness,
and will have soils to survive and grow.



司马南:哥德巴赫蒋氏解法辨析

7 01 2007年
  哥德巴赫蒋氏解法辨析

  司马南

  凤凰卫视2006_2007《一虎一席谈》节目,跨年度辩论伪科学话题,“废伪派”——主张删除科普法之中有关反伪科学条款的宋正海等人,抬出了一个
“天地生人”圈子里自主认定的科技自主创新方面的典型人物业余数学家蒋春暄,并用诗一样的语言将其称为“最重要的数论科学家”,将其著作誉为“当代数学界最伟大的著作。”被拥戴者蒋春暄先生自己倒比较谦虚,只承认他这样的天才“五百年才出一个”,说他不过“用十行字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先于外国人证明了费马大定理”而已。今年,他又取得重大突破,“在国外数学界数论类排名第一,而数学家王元院士才排到第187位”。

  (1)胡一虎确是优秀主持人

  现场,当蒋春暄先生用浓重的口音、坚定自豪的语气表达上述意见时时,分列两旁观点对立的观众反应大相径庭:一边发出哄堂大笑,畅然快意;另一边则为其打气,拍红了巴掌。

  蒋春暄先生接下来大讲身受其害:学术成果被何祚庥、方舟子、司马南打成伪科学,著作不能得以发表,国内数学界不予承认,菲尔兹奖没拿到,幸有国外的伯乐,否则……主持人胡一虎专注地听着,深深的不解使他的眉宇间紧缩起来,以往阳光大男孩般的胡一虎,此刻脸上刻满了掩不住的阴郁。

  当蒋春暄先生将自己厚厚的英文版数学专著拿出来递给胡一虎,胡双手托着书神色凝重语速缓慢地边思考边发问:

  这本书你们看了吗?
  在座的,你们谁是搞数学研究的?
  请问有人看得懂吗?
  看不懂凭什么要说人家是伪科学?

  连续抛问之下,哄笑者笑止语塞,击掌者掌声益隆。

  抛开话题是与非,单讲主持人发挥,作为同行的我,忍不住为胡一虎翘了大拇哥:Tiger真不简单,自香港飞来,这么短的时间里,这么复杂的情势下,不仅场面控制得游刃有余,而且迅速梳理完毕,抓住问题关键之所在连抛数问,句句点在要害处。倘若换了其他人,很难达到同等水平。兹建议凤凰卫视将此片作为经典收藏,以供未来的人们鉴赏,同时建议传媒界“三条鱼一壶酒”(北师大于丹教授、北大俞虹教授、人大喻国明教授、中国传媒大学胡正荣教授)以此为教学案例,以期在内地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主持人来。

  (2)俺没弯弯肚,不敢吞镰刀头

  不错,倘若事实仅仅如Tiger及部分观众当场判断的那样的话,辩论可以就此结束了,一方将不战而胜,赵南元、袁钟、司马南们将灰溜溜地败下阵去,无颜以见江东父老。

  因为如此反伪逻辑,列位看客都看得出问题:这样伟大的一个给中国赢得巨大荣誉、凝聚人类智慧文明之光的数论科学家,被你们胡乱反得如此难堪,道理何在?良心何在?其次,即使蒋春暄数学上无甚突破,蒋就没有研究数学的权利吗?谁有权利剥夺他的权利?第三,蒋先生的成果你们未及读懂,甚至看都没看就斥之为伪科学,挥舞大棒予以打倒,天下还有比这更粗暴的践踏文明的行为吗?第四,就算蒋春暄研究中出了错误,那又怎么样,谁人不出错,错了就是伪科学吗?

  但是且慢,正象哥德巴赫猜想、费马大定理、黎曼假设一类高深数学难题确切含义之于普通人颇为费解一样,关于“费伪”之争,“人们看到的正是他们想要看到的东西”(恩格斯语),人们看到的只能是人们“能够看到”的东西。貌似简单现象的背后,必另有深刻的原因,事情往往是比较复杂的。

  从现场效果看,依照蒋春暄拥趸者们的预先编排好的叙事逻辑,何祚庥方舟子等果然开场即被推上了被告席——这种把反伪科学妖魔化的手法,反映了对方辩手预先战术设计的高妙,但是却无助于客观事实的改变。

  究竟谁人曾将蒋春暄的研究行为和成果当作伪科学进行了打击?蒋及其支持者手擎大字报,上演行为艺术秀,异口同声“何祚庥、方舟子、司马南”,可是证据在哪里呢?

  事实上,我等三人均未对其数学研究有过任何具体评论意见。何院士为理论物理学家,方舟子是生物学博士,两人对专业数学并不内行,没有也不可能发表什么批评意见。蒋氏现场一口咬定司马氏攻击其为伪科学,那就更滑稽。司马南虽被媒体强按额头贴上“反伪科学斗士”标签多年,但自知终不过一介“不入流文人”而已,所戳穿者仅限于轮子教宗、神功大师,至多加上柯云路一类与骗子为伍的堕落文人(柯云路近年变化积极,至少不再为公开为神功大师张目了)。本人从不越雷池一步,关于具体科学问题是非对错,“你打死我也不说”。为啥?

  俺没那弯弯肚子,不敢吞那镰刀头。

  故此,蒋春暄的“双簧搭档”现场运足了气问道:“司马南,这本书你看过吗?”

  “没看过。”我老实回答。

  得到期待的答案,蒋春暄们兴奋得掩饰不住,“双簧搭档”急切地:“没读过?那你凭什么认定他是伪科学?”

  为示强调,胡一虎跟着重复追问一句。

  此时,场上出现了少有的安静,人们各怀期待凝视着我的嘴巴。

  “我,在哪说过您是伪科学呀?”我尽量以平静的语调面对蒋春暄先生回问了一句。

  蒋春暄的双簧搭档立刻语塞,急转身把话筒交给了蒋春暄。蒋先生稍事迟疑,接下来讲的话头绪很多,现场基本听不明白,胡一虎不得不拦下了他的发言。

  (3)骑着自行车上月球是不可能的

  那么,那所谓何祚庥、方舟子、司马南将蒋春暄数学研究作为伪科学进行打击,此话从何说起呢?

  2005年11月2日上海《新闻晨报》发一长文,标题耸人听闻:“反伪斗士被指制造冤案,科学家质疑私人科学打假”,文中煞有介事地罗列了几个人,称这些人之所以未获诺贝尔奖,未申请到经费,未得到主流科学界肯定,未发表论文,甚至病故(指张颖清),均是反伪斗士打假所致。文中,蒋春暄被作为重要典型拎了出来,称其先于外国人“证明费马大定理”,这一番渲染,赚取了不少不明底细的读者的同情,同时也引发了部分人对“反伪”的不满。

  突然被指反伪制造了冤案,甚至人命关天,何祚庥、方舟子被迫出来做一番解释。

  就蒋春暄事件,何祚庥院士的说法是;初等方法无法解决数学尖端问题。蒋春暄如果真的证明了费马大定理,应该将其论文投到有正规审查人的正规数学杂志发表。因为权威科学杂志审查是按照科学程序来的,经过审查被认为是有科学价值的,才能发出来。蒋春暄没发过,说明他的理论还没有被证明为取得了科学上的突破。何院士还引用大数学家华罗庚调侃某些数学狂人的话:人上月球是可能的,但是骑着自行车上月球就不可能了。就是说你想用初等方法解决高等问题是不可能的。——这就是我所知道的所谓何院士将蒋春暄打成伪科学的言论。

  ( 4 ) 蒋春暄揪住何祚庥不放另有历史原因

  蒋春暄学术成就得到承认或得不到承认,都是数学家圈子的事,换句话说,是数学家共同体的事。蒋春暄的文章中有常识性错误,不能成立——这并不是何院士的意见,而是国内数学杂志审稿人的意见,否则,蒋春暄那些屡投屡退的论文早就发表出来了。有一个尚未及求证的说法——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在方毅同志批示下,国内数学界曾对蒋春暄的工作进行过鉴定,结论当然是否定的。对这一点,蒋本人可能是最好的求证对象。

  从这个角度来看,人们不难理解,蒋前进路上的障碍应该是中国科学院数学所,而不应该是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所。也就是说此事与理论物理学家何祚庥是不相干的。但是,中科院一位年事已高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老科学家对笔者讲过一件事情,至少让我多少明白了一点儿为什么蒋春暄揪住何祚庥院士不放的深层原因。

  文革期间,蒋春暄兴趣不在数学,那时他致力于打倒狭义相对论。蒋给大家的印象是,胆子很大,脑子糊涂,讲话有个性。蒋基本不懂物理试验,却著文要打倒狭义相对论,他寻衅物理学家,天天找人辩论。

  那个年代,什么人都可以打倒,打倒爱因斯坦当然并没有什么奇怪的。即使在中科院,有人喊打倒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许多知识分子也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愿、不屑与其理论。但何祚庥等人例外,旗帜鲜明与蒋春暄辩论过,及交手才发现,蒋春暄欠缺理论物理学常识,脑子确实乱得可以,蒋打倒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理由摆出来叫大家一听,完全不是那么回子事,很不着调。笔者适才致电何祚庥,何老大笑道:“没错,是有这回事。”

  (另据蒋介绍,2002年何祚庥在什么会议上讲过他是伪科学,我请何先生回忆,何明确表示没有印象。此段私案待查。请蒋春暄先生补充材料。)

  (5)方舟子是怎样打击蒋春暄的

  面对媒体关于“反伪斗士制造冤案”的指控,方舟子则明确表示,“现代科学研究是高度专业化的,业余研究者几乎不可能做出什么重大的发现,更不可能做出革命性的贡献。如果认为自己是科学天才,做出了重大的科学发现,那么也应该遵循正常的学术渠道,将论文提交权威的学术期刊发表,才有获得科学界承认的可能。但是总有人不遵守学术界的行规,在学术界四处碰壁,正常渠道走不通,就想通过社会舆论造势让自己的成果获得承认。这些人,以研究哥德巴赫猜想和相对论者最多(1967年才出生的方舟子,怎么说得那么准呢,蒋春暄先生就是搞这两个研究的——司马插话)。在中国民间,自称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或推翻了相对论的天才们,恐怕有成千上万,其大名时见报端。在中国报刊上,也经常见到有文学家、记者者自以为比专家们更有判断力,为这些想靠不正常渠道出名的人喊冤叫屈。”

  方舟子此言一出,一些人恼怒不已,方舟子打击蒋春暄似乎就此成了“历史事实”了。可是,方舟子哪一句话说得不对呢?这就叫把蒋春暄学术成果打成伪科学吗?要是这就叫“打击”,蒋春暄们未免也太经不住打击了。所谓“打击”,不过是在有人把蒋春暄宣传成神的情况下,我们讲了几句科学界主流的一般看法。把这样的公民言论自由前提下的意见表达理解成“打击”,有无限夸大何祚庥、方舟子法力之嫌,分明是长别人威风灭自己志气。此外,我能想到的唯一好处,此种讲法大约能证明“天地生人小圈子”自主创新意识确实比较强。

  蒋的处境,其实与何祚庥、方舟子们的此类话语并无关系,证明这一点很简单:请问,在何祚庥、方舟子被迫就蒋春暄现象发言之前,蒋春暄得到数学界的承认了吗?得到所期待的荣耀了吗?不是同样没有得到吗?既然如此,受何方打击,未能获奖云云,所云者何也?即使按照那些人的说法,何祚庥2002年开始“打击”蒋春暄,蒋氏成果此前未受打击,其成就体现在什么地方呀?

  (6)金庸武侠绝技“梯云纵”与卖矛又卖盾

  蒋及其拥趸者反复渲染蒋的成果得到了国外数学界的承认,那么国外数学界是怎样承认的呢?细心者听来听去,笔者也研究了一堆材料,所谓国外数学界,只流传着一位老外——美籍意大利人桑蒂利(Ruggero
Maria Somtilli)教授的故事。

  故事是这样开始的:桑蒂利啊,是一位国际数学界最高权威;

  故事中间是这样的:桑蒂利说啊,蒋春暄水平在我这个最高权威之上唉。

  故事结尾很简单:蒋春暄啊,已经得到了国际数学界的承认了!

  呵呵,这种手法不知为什么让人看着有点眼熟,是吗?请再仔细想想看!

  恭喜你,答对了!您一定看过金庸武侠小说,了解武功绝技“梯云纵”的秘密之所在——先左脚踩右脚,再右脚踩左脚,如此交替进行,愈踩愈快,七不隆冬锵登锵,“蹭蹭蹭”那就上了天。

  武侠小说可以这么写,科学研究岂是写武侠?

  节目中,我方嘉宾与观众反复提及“科学家共同体”概念,对方嘉宾几乎听不进去。一项成果若得不到科学家共同体的验证与认同,仅有个别科学家意见哪怕评价再高也是不算数的——这是从事科学研究的人熟知的不可逾越的规则。

  其实,蒋春暄的支持者桑蒂利教授并非数学家,而是一名数学爱好者而已,所谓桑蒂利的研究所不是美国公立的研究所,只是用来自己玩的。玩当然可以了,办所、办会、办杂志,没人和你较真,你爱怎么说就怎么说呗。敬请“天地生人”的各位老伯留意,大量数据表明蒋春暄的论文所发表的杂志本身权威性不够,根本不属于SCI索引系列。这说明“玩玩”和“来真的”还是有区别的。

  节目中一位白发长者获得超长发言时间,他认为蒋春暄研究的内容在全球最具前沿性,书中内容在当代所有数学书都找不到,全部都是创新,他人根本不懂,更无从检验,故而,“蒋是伟大的、最重要的数学家”。噫唏,老伯,您老好生健忘啊,怎么能才卖了矛又卖盾呢?按照如此描述,您自己也应是不懂者之一。既然如此,您又如何断定蒋先生研究的水准和意义的呢?

  ( 7 )爱因斯坦没有推翻牛顿,牛顿照牛

  仍旧是这位长者,为强调蒋春暄的独特性,又讲了一通新的科学发现因其反叛和突破,历史上常遭遇旧势力抵制的故事。但是,这位老伯语重心长讲故事的时候,大约忘了我们已经长大了,今天不听历史故事。我们要听的是您老证明蒋的成果如何构成数学史上重大突破,证明蒋的理论如何位居前沿以及如何伟大,仅此而已。

  不错,新的科学进展,就其本质而言,是对旧有的理论的突破,但是,“突破”不等于“推翻”。新的科学理论与旧有的科学理论之间尚存在一种相融性,或兼容性。

  这个道理就如同盖大楼。科学理论的118层楼,必是盖在117层之上,而不能整个推翻了科学大厦,凭空来盖118层。许多狂人与骗子往往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无视科学大厦的存在,对科学的精确性、稳定性(科学哲学界称之为“合理内核”)欠缺基本了解,故而动辄即另起炉灶玩一个全新的,当年我打交道的的那些神功大师几乎无一例外惯用此道。之所以如此,据我猜测,可能是此种方法来得快,省事儿,且容易糊弄外行。

  那么,存不存在这样的小概率事件——某种全新的科学理论完全不依赖于任何旧的科学理论而独立存在,恰好又被蒋春暄们搂草打兔子恰好一个人发现了?

  科学作为开放的知识体系,完全有勇气和胸怀,接纳一个全新的科学理论,来一场彻底的、革命的、颠覆式的变革,前提是,经检验你的图式确实比旧的理论体系优越。但是,即使如此,新理论的奉献者,您的理论依旧必须放在既有的科学规范、原则、方法下来接受检验。耐人寻味并且让骗子和狂人们失望的是,迄今为止,科学史上尚未发生过如此伟大的事件。

  有人动不动就举爱因斯坦推翻牛顿的例子来说事儿,用以反衬他可能就是爱因斯坦。我们必须实事求是地纠正一个误传,爱因斯坦并非像某些人臆想的那样,彻底推翻了牛顿体系,而是在牛顿的基础上又前进了一步,向上爬了一层楼而已。爱因斯坦解决了物体运动速度接近光速前提下牛顿老先生没有解决好的问题,但这不等于牛顿没有用了,爱因斯坦理论今天依然与牛顿理论兼容:在低于光速运动经典物理学的范围之内,牛顿还是照“牛”不误。此“牛”与爱因斯坦理论并不矛盾。
 

  (8)“舍己从善,不耻服人”

  那位蒋春暄先生很执着,很激情,很朴实,看上去亦不乏献身精神,但是对于重大科学发现来说,我们所需要的不仅仅是这些东西,更重要的是科学证据,是如何通得过严格的规范的科学实验条件下的质疑和检验。

  蒋春暄先生也许有不足为外人道的委屈和冤枉,但须知,他的委屈不是什么反伪科学给他带来的,更不是何祚庥方舟子造成的。既然选择了科学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就应当知道,你可能成为摘取皇冠上明珠的幸运儿,也可能默默无闻一辈子。科学规则下走不通的路,靠科学以外的方法更走不通。

  认定自己是“500年才出一个”的人才、“十句话证明哥德巴赫猜想”一类激情语言,属于信念,而信念是无需证明的。窃以为,为巩固信念而在科学以外寻求证据支持的行动,已与科学探索无关。

  有趣的是此信念于某种特定角度上看,或许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先于外国人证明费马大定理”信念中即隐含着朴素的爱国主义情愫,外加一抹轻喜剧幽默色彩。这一切没有人会轻易给予否定,当然,也鲜有严肃的科学工作者会认为值得重视。

  如果有人把自己的信念和激情误认为是科学上的突破,而把别人对自己激情与信念的忽略,误解为对自己天才成就的蔑视,进而把别人对科学共同体规则的阐释认定是对自己的打击,那大概属于自己给自己添乱,分明是跟自己过不去。由此而生的委屈不是委屈,由此而生的冤枉不叫冤枉。

  沉浸在自我神化境界中的人是幸福的,但要使别人也相信这些神话,可能反而会把幸福感弄没了。恭维的话好听,但言说者未必心存良念。鲁迅先生说,这是杀人的另一种办法,谓之“捧杀”。对痴迷哥德巴赫的人来说,社会往往比哥德巴赫更复杂。

  昨天,同在一个团当人大代表的朋友嘱我为其写幅大字“舍己从善,不耻服人”,前两字做到殊为不易,后四字我看做到不难,志在追求科学真理的人均应践行之也。

  天地生人的朋友们以为然否?

  20070105凌晨



评“四川教授杨正林医学重大突破摘取科学奥斯卡”

6 01 2007年
【评】
   
这个杨“博士”欺负大家不读《科学》?《科学》杂志评出的二00六年世界十大科学突破虽然有一条是“黄斑变性患者的希望”,但是主要是关于美国一种治疗该病的新药的,顺便提及与该病有关的几项基因研究时,其中并没有介绍杨“博士”或其成果。杨“博士”从来没有得过博士学位,他是靠在重庆医学院获得的医学学士学位在美国冒充医学博士去做博士后研究的,回国却摇身一变成了博士,属于出口转内销的“博士”。杨“博士”虽然是一篇《科学》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但是这是他在犹他大学张康实验室做的研究,成果属于犹他大学。杨“博士”在犹他大学是个普通的“博士后”研究助理,不可能“负责管理一个二十多人、拥有四百多万美元研究经费的实验室”,负责管理这个实验室的是张康教授。
(方舟子)
 
他又是个骗子
1)89年毕业,医学士而已,但是号称MD
2) 在美国是postdoc,哪来的博士?他脸红不脸红?
3)做个research associate而已,把自己当张康,管20人?
4)科学突破是指有关的药,跟他无关。中国需要这样欺骗国人吗?
 
(guest123)
 
哪来的毅然
不过Utah 大学一全职冒牌博士(只有国产MD学位)后而已。
居然也敢脚踩两只船。居然也敢把自己吹上天。佩服。
 
(youtong)
 
海归博士疾病基因研究入围2006世界十大科学突破
2007年01月05日
中新社成都一月四日电
题:入围二00六世界十大科学突破 挑战人类疾病基因研究
——访杨正林博士
 
  中新社记者 杨杰
  中等个头,为人谦和,谈到所从事的人类疾病基因研究时,杨正林博士一脸自信。这位走在医学王国最前沿的青年才俊,凭借对人类老年黄斑变性(AMD)易感基因的研究成果,入围《科学》杂志评出的二00六年世界十大科学突破。

  记者见到杨正林时,他正和同事在四川省医学科学院、省人民医院分子生物学与遗传研究中心紧张地做着实验。杨正林告诉记者,他重点针对疾病基因进行研究,就是从解决疾病的根本途径入手,寻找真正的致病原因。从分子水平来阐明导致发生疾病的机制,从预防上下功夫,为彻底治愈疾病提供有利的依据。

  今年四十岁的杨正林,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医学检验系。上世纪九十年代,他开始投入到分子遗传学这个相当前沿的领域。二
000年前往美国,他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和克利夫兰临床医院完成了博士后的学业后,在美国犹他大学任高级研究员。二00四年他毅然回国。

  杨正林出生于邛崃市一户农家,从小吃苦耐劳。在美期间,为了掌握最先进的疾病基因研究方法,他每天往返于实验室和住处之间,过着简单枯燥的生活。导师张康教授评价道:“为了一个实验,他可以不吃不睡,达到了忘我的境界。”为了采集对分子遗传学实验十分重要的家系血液标本,杨正林经常深入偏僻山区,耐心地劝导病患。

  杨正林有一颗热爱家乡、报效乡梓的拳拳之心。经过在美深造,杨正林以其取得的突出成就,赢得了美国贝克曼公司、克利夫兰临床医院、北京大学、中山大学等国内外著名公司和高校的青睐,纷纷以优越的待遇和研究条件吸引杨正林加盟。杨正林说,“我的根在四川”,婉言谢绝。二00四年杨回到四川省人民医院后,该院投入上千万元组建人类分子遗传中心,由杨正林任主任,为他搭建起事业腾飞的平台。

  艰辛的工作终有回报。在攻克人类疾病基因的征程中,杨正林先后在世界上首次参与定位了两个人类疾病基因,其中一个为第一作者;在世界上首次参与发现了六个人类疾病基因,其中三个为第一作者。发现的疾病基因被收录入世界权威的疾病基因网站,和眼科疾病基因网站,英国伦敦大学将其作为重要的疾病基因收集。他在国内外著名学术刊物发表六十余篇论文,并获得多项殊荣和奖励。如美国视光学与眼科学会博士后奖、美国骑士基金奖;被评为四川省学科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四川“十大杰出青年”,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对于去年以第一作者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最新成果,杨正林告诉记者,这一发现意义重大,将为老年黄斑变性患者的早期诊断、治疗和预防带来福音。他介绍,目前AMD已成为老年人最主要的致盲性眼病之一,全世界患病人数一千万,中国六十至六十九岁人群AMD患病率为百分之七点七七,七十岁以上可达百分之十五点三三。AMD分干性(非新生血管型)和湿性(新生血管型),中国人群高发病率的为湿性AMD。他和张康博士的最新研究,发现了湿性AMD新的疾病风险基因所在。这一成果为揭示AMD的发病机制及AMD的早期监测和辅助诊断提供了重要依据,并可能提供AMD药物治疗的新靶点。

  杨博士表示,由于湿性AMD在亚裔华人中的发病率更高,同时致盲危害性远大于干性AMD,这一成果对于中国AMD防治以及系统防盲工程意义重大。同时,AMD是一种多基因疾病,这一成果对类似多基因疾病如糖尿病等的研究和治疗,同样具有指导作用。(完)

四川教授杨正林医学重大突破摘取科学奥斯卡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5日 16:00 四川新闻网
科技时代_四川教授杨正林医学重大突破摘取科学奥斯卡
杨正林在实验室进行脱氧核糖核酸分离
  当基因图谱上出现期盼多年的特征,意味着代表老年黄斑变性易感基因被发现。一时间,杨正林的实验室沸腾了,所有科学家都为这一突破性发现欢呼雀跃起来。正是凭借这一医学上的重大发现,四川省临检中心副主任杨正林以第一作者身份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了相关文章,该成果和其他关于老年黄斑变性疾病的研究成果一起被美国《科学》杂志评为上一年度“世界十大科学进展奖”第六名。

  1月4日,记者在省人民医院专访了杨正林教授。而据业内人士透露,作为全球科学研究的年终盘点,每逢岁末美国的《科学》杂志都会公布当年度全球十大科学进展,其影响力在自然科学界具有极高权威性,故有科学界的奥斯卡之称。杨正林的研究成果入选十大排名,是四川乃至整个西部医学界历史上的创举。

  老人防盲迎来重大突破
  据介绍,老年性黄斑变性是目前我国老年人中四种主要致盲疾病之一,在七十岁以上人群发生率接近二成。以往针对老年性黄斑变性的治疗方法多以延缓视力进一步下降为目的,达不到有效控制疾病进程的要求。杨正林的研究成果是在基因水平破译老年性黄斑变性,这将可实现通过筛选易感基因高风险人群的早期干预,有可能从根本上预防并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据杨正林介绍,该研究成果已经申请了专利,正在进行实验室试点推广的检验阶段,在通过国家相关部门的认证手续后将在临床上进行广泛的应用,从而对防盲工程产生深远影响。

  据悉,此次被评为世界十大科学进展的第六项的成果还有一种外国药物,其原理与在基因水平破译老年性黄斑变性有很大不同,它也是目前治疗效果最好药物。但是患者每月需花费1.6万元之多,一般患者难以承受如此高昂的费用。杨正林告诉记者,在中国老年性黄斑变性致盲患者很多,而且多数在边远和贫困山区,因此依靠国外价格高昂的药物很不现实。目前,除了推广筛选易感基因高风险人群的预防方法,杨正林下一步目标就是研发治疗性的药物,使价格能够让普通老百姓可以接受。据悉,新药研发已经开始,并在小白鼠实验中取得了初步成效。

  有望攻克癌症等顽疾
  杨正林告诉记者,自己对致病易感基因研究已经长达六年,他先后在世界上首次定位了六个人类疾病基因,其中三个为第一作者,同时在世界上首次克隆了四个人类疾病基因。老年黄斑变性易感基因的发现,是杨正林目前发表的最重要发现。“这项工作还将继续下去,和药物研发同时作为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杨正林透露说,目前自己还有两个已经发现的致病易感基因尚未向业界披露,将于最近在权威刊物上公布。

  寻找易感基因的实验方法并非杨正林教授创举,但此次科学成果的诞生是该方法的第一次成功运用。“当时就好像中了彩票一样抑制不住心里的喜悦”,回忆起当初找到基因时杨正林仍然兴奋。杨正林告诉记者,之所以当时这么高兴,不仅是因为在老年黄斑变性的研究上取得了突破,而是该实验方法的成功将开辟一条治疗糖尿病、高血压和肿瘤的有效途径。据悉,这类同属于多基因疾病的研究在过去几乎没有任何进展,此次成果无疑为该类疾病的治疗开了一条行之有效的新道路。

  放弃高薪归国
  分子遗传学是个前沿的领域,杨正林的重点是针对疾病基因进行研究,从解决疾病的根本途径入手寻找真正的致病原因,从分子水平来阐明导致发生疾病的机制。2000年杨正林前往美国攻读博士后,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后掌握了国际上先进的人类疾病基因和细菌耐药基因研究与应用技术。然而在优越的待遇和研究条件面前,杨正林毅然选择了回到祖国。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当初走出国门踏上美国土地的那一刻起我就知道自己一定会回来!”杨正林回国的时候已经负责管理一个二十多人、拥有四百多万美元研究经费的实验室。作为一个科研工作者,一般很难做到放弃这么好的研究条件。“正是因为中国和美国在这方面有二十年以上的差距,我才更要回来报效祖国!”

  杨正林说,自己的工作需要到偏远的山区去收集大量的数据。而一个三代人同时失明的家庭,在出行时手扶前面一个人肩膀排成一串在小路上摸索的情景,让杨正林永远无法忘怀。“在中国特别是偏远山区的社会保障制度确实和美国有很大差距,一些人一旦失明就意味着生活将变得非常困苦,我觉得我有责任去帮助他们。”

  目前,杨正林已组建了省医院人类分子遗传中心,医院为实验室的打造投入已超过千万。(记者
代朗)

(XYS20070106)


评胡一虎自解“一虎一席谈”

4 01 2007年
【评】
   
针对胡一虎批评嘉宾的一些说法,因为我曾经当过他的三次嘉宾,需要澄清几句。

   
“胡一虎:我们挑选这些嘉宾,是以新闻观点和新闻人物为准,所以有些人不得不用。但这里头有多少人是想借这个机会、借这个平台来打造自己的名气,观众可以自己来做评审。”

   
我不知道其他嘉宾是什么动机,但是我从来就不在乎一虎一席谈这个平台。也没有想过要利用什么平台来打造名气。事实上,我曾经三次去一虎一席谈当嘉宾,有两次都是一开始断然拒绝,编导反复地来请,才勉强同意去的。自从我受了凤凰卫视“社会能见度”节目组的欺骗之后,本来已打算不再和凤凰卫视打任何交道,后来凤凰卫视其他节目组来请我做节目,都被我以凤凰卫视不讲诚信为由断然拒绝。一虎一席谈第一次来请我时(是参加关于研究生教育的辩论),也被我拒绝,反复来请,让我感到为了一个曾子墨就拒绝了一个电视台也不好,所以去了。节目播出后,我觉得剪辑得还可以,所以第二次他们来请我参加中医的辩论,我就爽快地答应。第三次他们来请我做关于伪科学的辩论,因为我已答应了辽宁电视台在同一天做节目,所以只能推掉一虎一席谈,但编导不停地来找我,非要我参加不可,并提出提前录制,掌握好录制时间,保证让我能赶上去沈阳的飞机(事实上录制时严重超时,使我误了飞机),我才答应了。

  “青周:司马南这边说,丁小平被邀请,事先没通知他们。我想问,你们是有意搞一次突然袭击吗?

  胡一虎:这个我不太清楚。因为在制作单位最初给我的名单里,我就看到有丁小平的名字。至于制作单位有没有给司马南他们说,我不知道。

  我揣测,我们的制作团队有时候不见得会把所有嘉宾告诉对方,可能是担心这么一种情况:当你把所有嘉宾告诉有些人之后,他会不愿意。他可能觉得对方口才比他还好,而他想要赢过对方,就挑自己喜欢的人。我们对此当然不赞成。

  我们能接受的是,你来到现场后如果瞧不起对方,你可以选择临场走。不能说你还可以挑对方的。”

   
参加辩论前,想要事先知道对手是谁,再决定是否参加,要参加也可以有个准备,这是很正当的要求,不知一虎一席谈为何会认为这种要求很无理,要搞突然袭击?我参加任何电视讨论、辩论节目,都要事先知道嘉宾中都有些什么人,再决定是否要去,因为我不愿和某些人同台。比如有一个关于学术不端行为的讨论,我获悉嘉宾中有杨焕明,就谢绝了邀请。我的确两次拒绝过一虎一席谈选定的对手,但是原因并不是胡一虎说的怕对方口才比我好。我从来不怕和口才好的人辩论,但是我不愿意和骗子辩论,对骗子,不是辩论的问题,而是揭露的问题。但是一虎一席谈曾经两次找了被新语丝揭露过的骗子要和我辩论。第一次是关于中医的节目,他们找了李土生。第二次是关于伪科学的节目,他们找了丁小平。我知道后,都要求他们换人,否则我不去。原因我也和他们说得很清楚。他们也都照办。这一次拍伪科学辩论的续集(我不在国内),他们又把丁小平和李土生都找去了(一个是当主辩,一个是当台下嘉宾),而且担心反对方因此不去,故意隐瞒,事后居然反过来指责反对方为什么不选择临场走,如果人真走了,你节目还拍得下去吗?对得起工作人员和现场观众吗?不过,有了胡一虎这句话,以后如果有嘉宾发现编导没说实话,就撂下工作人员和观众拍屁股走人好了,谁要骂就去骂胡一虎。

   
顺便说一下,胡一虎最为欣赏的范良藻和程光胜,一个自称“一辈子发表的论文都是经典”、至今仍在鼓吹特异功能、并把发表国内特异功能研究的上海《自然杂志》说成英国《自然》吓唬人,一个则是“核酸营养品”骗局的鼓吹者。

 
(方舟子)
 
  胡一虎当自己是谁呀?对嘉宾还右边打50耳光,左边再打50耳光的。合着大家是奔他的巴掌去的。

  还说“挑嘉宾”是怕别人口才好怕自己赢不了,纯属小人之心。
  还说态度比内容、学识更重要,那么一个在镜头前装得文质彬彬“温良恭俭让”的骗子是可以被接受的喽,是胡一虎天然的座上宾?

  还说坐着轮椅缓缓出来的范良藻一番“当我们看待一个科学事物的时候,你要批评它,你必须先去了解它,先去研究它”,说到他心坎去了,但很显然,他看起来并不“了解”方舟子何祚庥等反伪者在批评任何事物前,都已经先进行了了解研究,了解研究功课没做好的,正是这个胡一虎先生。

  蒋春暄说500年还是保守的,“我是两千年来数学界第一人”。胡一虎真是害人不浅啊!我说这话没有一点调侃的成分,真觉得民间科学家成为妄想狂之后很可怜,偏偏有人挑逗他,鼓励他想得更妄一些。

 
(求真)
 
报道见:
 


更新:“一虎一席谈”中医、伪科学辩论节目线上收看

4 01 2007年
【注:第三个节目的最后一段已补上。如果昨天的视频链接无法收看,可用以下html链接。如果播放不畅,可先按暂停键等下载一段时间后(灰色线显示下载进度)再收看。】
 
中医还能信任吗?
 
 
反“伪科学”是否阻碍中国传统文化发展?
 
 
打击伪科学是在维护科学,还是在扼杀科学?
 
 
(XYS20070104)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


《检察日报·方圆法治》专访方舟子:我希望中国学术界纯洁些

4 01 2007年
  方舟子:我希望中国学术界纯洁些
 
  文/本刊记者  王鹏
  《检察日报·方圆法治》2006.12.15.
 
  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到现在,和“伪科学”有关的人与事是非不断。在很多人的心目中,“方舟子”这个名字已经成为“与虚假斗争到底”的代名词,越来越多的人推崇他、信赖他,并捐上自己的钱财支持他进行诉讼。记者在新语丝网站看到,截至2006年12月9日,由何祚庥、郭正谊、袁钟、司马南四人组成的科技打假资金募集小组已经接受社会捐款106057.69元,其中涉及方舟子的6个诉讼都被列入已定支持项目。

  然而,对方舟子质疑与反对的声音也从来没有间断过。
“凭什么他们成了权威?他们为什么要推行‘全盘西化’?他们的动机是什么?”针对这些连连质疑,本刊记者采访了风头浪尖上的方舟子。

 
  方圆法治:部分科学工作者认为你并不具备判定多种学界科学研究性质的能力和素质,因而判断并不可信。对于这种质疑,你有怎样的回应?你如何证明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
  方舟子:我揭露的学术造假和伪科学,许多是用基本的科学方法、科学常识、历史事实和逻辑就可以辨别的,并不需要用到太专业的知识。如果需要用到很专业的知识的,那么一般是生物学方面的,我有这方面的专业能力。如果是涉及到其他专业的知识,我会根据那个专业的专家的意见。

  方圆法治:你怎样看待部分媒体给你的“学术道德警察”的称号?
  方舟子:我揭露学术造假和伪科学,只是任何公民都享有的言论自由,不代表官方,也不具有任何公权力,所以和警察是不一样的。说我是“学术道德警察”,只能说是一种不太恰当的比喻,我本人并不喜欢这种称呼。

  方圆法治:在新语丝上揭露出的绝大部分案例都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大多都不了了之了,包括你对中医的批判,也并没有得到官方的认可,对此,你有怎样的想法?

  方舟子:学术造假和伪科学在中国的泛滥,是很多因素造成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该管事的部门不管事。对此我早有心理准备,并不抱有太大的希望。我只要能把事实的真相揭示出来,让一部分公众不受蒙骗,能触动一点是一点,就够了,至于有关部门是否能够重视,不是我管得了的了。偶尔有人因为造假受到处理,反而是一种意外之喜。
  方圆法治:你希望自己的努力达到怎样的理想效果?
  方舟子:我的理想是中国的学术界能够变得纯洁一些,知识界能够变得理性化一些,整个社会能够少一点愚昧,少一点欺诈。

 
  2006年11月21日,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对“刘子华的八卦宇宙论”案做出民事判决,原告刘子华的妻子曾宇裳胜诉。2006年11月22日下午,西安翻译学院、丁祖诒与北京某报、方是民(方舟子)名誉权纠纷案在西安市长安区人民法院正式宣判,原告西安翻译学院、丁祖诒胜诉。
 
  方圆法治:最近的两起官司——“刘子华的八卦宇宙论”案和“西翻”案,法院均因名誉权问题判你败诉。有法律专家认为,法律的判断最终只能落实在由科学真伪问题引发的伤害、冲突上,而无法判断科学的真伪问题。对此,你有怎样的想法?

  方舟子:“西翻案”与科学的真伪无关,而与新闻的真假有关,是一个很容易判定——而且教育部发言人也已公开认定的——虚假宣传案。

  “八卦宇宙论”案倒是涉及到科学的真伪问题。我也认为法院没有能力去认定科学真伪问题,因此法院一开始就不应该接受这类涉及科学真伪的案件,应将其驳回。既然接受了这类案件,那么法院就应该找专业机构来鉴定科学的真伪,因为是否伪科学,与是否构成名誉侵权是密切相关的。如果“八卦宇宙论”是骗人的伪科学,那么说它“欺世盗名”就不构成名誉侵权。如果是正常的学术争论,说它“欺世盗名”才构成侵权。
  方圆法治:你对两起案件的二审判决持什么态度?

  方舟子:“西翻案”的二审是在西安当地审,考虑到西安翻译学院在当地的势力和国内目前盛行的地方保护,前景不容乐观。“八卦宇宙论”的在北京高级法院进行二审,我想水平应该高一些吧。

  在记者采访中,有一些科学工作者向记者表达了这样一些疑问,为什么‘方舟子的新语丝网站是在美国注册的?网站运营经费从何而来?为什么他的观点会“全盘西化”?’甚至,还有专家建议国家安全部全面屏蔽美国的“新语丝“网站。
  方圆法治:对于这些疑问,你的答案是什么?
  方舟子:新语丝网站是我还在美国留学时创办的,所以当时就在美国注册了。网站运营经费是刊登的几则广告收入来维持的,因为我们的工作人员全都是不拿报酬的义务人员,所以运营费用并不高。

  我从来不持“全盘西化”的观点,有人把科学当成“西方”的东西,把科学普及说成是全盘西化,是非常荒唐可笑的。我们的网站从事科学普及、打击学术造假和伪科学,不仅不危害中国的国家安全,反而是有利于中国科学和中国社会的健康发展,国家有关部门不应该屏蔽,反而应该支持、推荐才对。

  方圆法治:对于科学真伪的认定问题,你有怎样的想法?面对科学真伪产生的争议,谁应该成为权威的话语终结者?

  方舟子:虽然对科学的定义和判断标准问题,在科学哲学界有一些争议,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无法辨别真伪科学了。对于什么是伪科学,科学界往往有很好的共识,一般不会有异议。广大科学工作者对科学的真伪有很好的直觉。对科学和伪科学的认定,应该听科学界主流的意见吧。

 
  附:采访问答原文
 
  1、近年来,你一直致力于“反伪”、“打假”活动,在新语丝网站上,我们看到曝光的学术腐败事件已经有500多例,同时,这项活动也给你带来一些官司和麻烦。请问,这些活动在你生活中占据怎样的一个位置?是作为一项事业吗?这些活动,如果作为工作来做,有回报吗?是什么推动你这样执着去做?除了“反伪”“打假”,你是否还有足够的精力从事自己的专业研究或者其他工作?

  答:新语丝是在1994年开办的,早期花在这上面的时间不是很多,但是自1999年以来,我每天都要花三、四个小时来维护新语丝网站,这已经成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也可以说是一项事业。这是没有经济回报的工作,只能说是一种业余活动。2000年以后我开始关注国内学术造假和伪科学的问题,原因是因为当时可以通过互联网即时地了解到国内的信息,发现学术造假和伪科学那么猖獗,又听不到反对的声音,所以决定要出来用个人的力量在自己掌握的网站上做一些揭露工作,让国内公众能够了解事情的真相,属于“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我在1998年以后就不再从事专业研究,改而主要以写作为主,所以打击学术造假和伪科学,只是影响到了我的写作,使我的文章更多地偏向这方面的内容。其实就我本人的兴趣来说,更愿意多写一点纯科普和文史方面的文章——我相信我这方面的文章有的是可以流传下去的。
  2、这些年来,你坚持不懈地所做的“打假”“反伪”活动,已经引起了全社会对学术腐败问题的关注,对多种行业的造假行为也起到一定的威慑作用。但是,在我们的调查采访中发现,仍有部分科学工作者对你的“打假”“反伪”行为存在质疑,认为你并不具备判定多种学界科学研究性质的能力和素质,因而你的判断并不可信。对于,这种质疑,你有怎样的回应?你如何证明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你怎样看待媒体上面出现的“学术道德警察”的称号?

  答:我揭露的学术造假和伪科学,许多是用基本的科学方法、科学常识、历史事实和逻辑就可以辨别的,并不需要用到太专业的知识。如果需要用到很专业的知识的,那么一般是生物学方面的,我有这方面的专业能力。如果是涉及到其他专业的知识,我会根据那个专业的专家的意见。我揭露学术造假和伪科学,只是任何公民都享有的言论自由,不代表官方,也不具有任何公权力,所以和警察是不一样的。说我是“学术道德警察”,只能说是一种不太恰当的比喻,我本人并不喜欢这种称呼。

  3、在新语丝上揭露出的绝大部分案例都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大多都不了了之了,包括你对中医的批判,也并没有得到官方的认可,对此,你有怎样的想法?还会坚持下去“打假”吗?你希望自己的努力达到怎样的理想效果?

  答:学术造假和伪科学在中国的泛滥,是很多因素造成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该管事的部门不管事。对此我早有心理准备,并不抱有太大的希望。我只要能把事实的真相揭示出来,让一部分公众不受蒙骗,能触动一点是一点,就够了,至于有关部分是否能够重视,不是我管得了的了。偶尔有人因为造假受到处理,反而是一种意外之喜。因为我一开始就不抱太大的希望,所以也就不会感到绝望,不会因此而放弃。如果我以后不再“打假”,那肯定是因为个人的兴趣发生了转移,觉得有更重要的事情需要我去做。我的理想是中国的学术界能够变得纯洁一些,知识界能够变得理性化一些,整个社会能够少一点愚昧,少一点欺诈。

  4、最近的两起官司——“八卦宇宙论”案和“西翻”案,法院均因名誉权问题判你败诉,12月9日,你在新浪博客上面也上传了自己对两起判决的民事上诉状。有法律专家认为,法律的判断最终只能落实在由科学真伪问题引发的伤害、冲突上,而无法判断科学的真伪问题。对此,你有怎样的想法?你对两起案件的二审判决持什么态度?

  答:“西翻案”与科学的真伪无关,而与新闻的真假有关,是一个很容易判定——而且教育部发言人也已公开认定的——虚假宣传案。“八卦宇宙论”案倒是涉及到科学的真伪问题。我也认为法院没有能力去认定科学真伪问题,因此法院一开始就不应该接受这类涉及科学真伪的案件,应将其驳回。既然接受了这类案件,那么法院就应该找专业机构来鉴定科学的真伪,因为是否伪科学,与是否构成名誉侵权是密切相关的。如果“八卦宇宙论”是骗人的伪科学,那么说它“欺世盗名”就不构成名誉侵权。如果是正常的学术争论,说它“欺世盗名”才构成侵权。“西翻案”的二审是在西安当地审,考虑到西安翻译学院在当地的势力和国内目前盛行的地方保护,前景不容乐观。“八卦宇宙论”的二审是又北京高级法院来审的,我想水平应该高一些吧。

  5、在记者采访中,有一些科学工作者向记者表达了这样一些疑问,为什么‘方舟子的新语丝网站是在美国注册的?网站运营经费从何而来?为什么他的观点会“全盘西化”?’甚至,还有专家建议国家安全部全面屏蔽美国的“新语丝“网站。对于这些疑问,你的答复是什么?

  答:新语丝网站是我还在美国留学时创办的,所以当时就在美国注册了。网站运营经费是刊登的几则广告收入来维持的,因为我们的工作人员全都是不拿报酬的义务人员,所以运营费用并不高。我从来不持“全盘西化”的观点,有人把科学当成“西方”的东西,把科学普及说成是全盘西化,是非常荒唐可笑的。我们的网站从事科学普及、打击学术造假和伪科学,不仅不危害中国的国家安全,反而是有利于中国科学和中国社会的健康发展,国家有关部门不应该屏蔽,反而应该支持、推荐才对。

  6、记者在新语丝网站看到,截至2006年12月9日,科技打假资金募集小组已经接受捐款达106057.69元,涉及你的6个案件都被列入已定支持项目,那么,将怎样对公众交代捐款的使用?

  答:费用支出会在网上公布,所有的票据都会保存下来供核实。

  7、就目前社会比较关注的‘网络签名剔出“伪科学”一事’,你和反伪斗士司马南先生、何祚庥院士在接受TOM网访谈时分别从政治、逻辑和研究内容方面予以驳斥为“荒唐”,而以宋正海研究员为代表的一些人士则始终坚持正确;还有网络上可以看到的“三大伪科学冤案”至今也是争论不休。对于“科学”“伪科学”的认定问题,你有怎样的想法?谁应该成为权威的话语的终结者?

  答:虽然对科学的定义和判断标准问题,在科学哲学界有一些争议,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无法辨别真伪科学了。广大科学工作者对科学的真伪有很好的直觉。对科学和伪科学的认定,应该听科学界主流的意见。对于什么是伪科学,科学界往往有很好的共识,一般不会有异议。就拿所谓“三大伪科学冤案”来说吧,就是因为它们被科学界主流一致认为是伪科学,所以搞伪科学的人才会喊冤:一、蒋春暄自称破解了一系列超级数学难题,如费马大定律、黎曼猜想、歌德巴赫猜想等等,但是数学家们从来就不认可,不少看过其论文的数学专家都指出了其中的低级错误(新语丝网站上就有好几篇这样的文章),但是蒋春暄等人至今还在胡说“没人能指出其错误”。二、徐业林“发明”的无偏二极管是一种违背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永动机,这一点连徐业林都承认,宣称热力学第二定律需要据此做出修改。物理学界的共识是,凡是违背热力学定律的东西,全是伪科学。三、张颖清的“全息生物学”,只要是生物学方面的专业人士,都不难看出那是伪科学,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以前在我国著名生物学家邹承鲁院士主持下也组织过鉴定,认为那是伪科学。支持张颖清的人都是一些不是生物学出身的人。至于张颖清自称被诺贝尔奖颁奖机构邀请做演讲、有望获得诺贝尔奖,也早就被诺贝尔颁奖委员会和当事人证明是个谎言。

 
(XYS20070104)


核酸营养品骗局的积极鼓吹者成了“反伪人士”

3 01 2007年
    
对已经完全被证实的骗子,没有必要和他们辩论问题,而是应该揭露他们。在参加“一虎一席谈”的第一场关于伪科学问题的辩论之前,我获悉对方的主辩是丁小平,我即明确告诉编导,这是一个在新语丝上已被多次揭露过的冒充北大教授的骗子,我不愿和他辩论。编导虽然声称他们已向北大证实(其实是向丁小平的同伙证实)丁小平的确是“北大教授”,但是为了尊重我的意见,改换王鲁湘上场。第二场辩论我不在国内,本来与我无关,后来听说“一虎一席谈”的编导又让丁小平上场,并当场“证实”丁小平的确是“北大教授”,我就知道所谓的辩论已变成了闹剧。

   
但是这场闹剧还有比“北大教授”更搞笑的。这场辩论双方各出四个人,“反伪”一方我知道的有赵南元、袁钟、司马南,最后一个是谁我没有关注,因为想来也是
“我方”人士。今天收到“奥卡姆剃刀”转来程光胜写给他的一封信,并介绍说“程教授就是电视辩论的第四位嘉宾,排在司马南之后”,我吃了一惊,莫非是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的研究员程光胜,他怎么也混进了“我方”队伍?很快就证实了,正是此人。

   
程光胜和丁小平一样,也是新语丝网站上的“老相识”,而且资格要比丁小平“老”得多,所以新语丝的读者很多可能已经把他给忘了。但是我是永远不会忘的。此人是“核酸营养品”骗局的最主要、最主动的支持者之一。2001年我揭露“核酸营养品”骗局,指控中国“生物化学家”做伪证制造商业骗局欺骗公众时,其他
“核酸营养专家”在被我批驳后大都不再做声,只有这位程光胜还跳得起劲,几次三番以“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的身份跳出来捏造事实、炮制谣言为“核酸营养”
辩护,所以我称之为“‘核酸营养’的第一勇士”,专门写了三篇揭露他的文章:

方舟子《用谎言说话--评程光胜〈用事实说话〉》
新语丝网址/xys/ebooks/others/science/dajia/hesuanyingyang99.txt

程光胜谈核酸保健品(附方舟子评论)
新语丝网址/xys/ebooks/others/science/dajia/hesuanyingyang109.txt

方舟子《重复千遍也还是谎言--评〈程光胜先生访谈录〉》
新语丝网址/xys/netters/Fang-Zhouzi/science/chengguangsheng2.txt

   
程光胜是如何欺骗公众的,我只要摘录一下我这些文章中的两处揭露,就一目了然了:

   
“这位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的研究员耍的仍是将核苷酸类似物和核酸、核酸药物和核酸营养品、核酸产业和核酸营养品骗局混为一谈,偷换概念的把戏,以味精、药物证明保健品的作用,是典型的骗子做伪证伎俩,如此厚着脸皮乐此不疲地重复谎言,除了骗子,谁有这样的能耐?”

   
“做为‘核酸营养’的鼓吹者,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程光胜在这篇访谈中散布了很多不实之词,有的是公然说谎,例如:

  程光胜:‘这个话是这样说的:在反对者的文章中指出,世界卫生组织营养部的负责人克拉斯登博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再三强调:“本组织从未说过人体需要额外补充核酸的话”。但他们漏掉了一句话,WHO的官员还接着说了一句:“我们也没有说过不需要补充核酸。”
一些文章把这句话漏掉了。’
   
克拉斯登博士是新华社记者王艳红采访的,她没有听到这句程研究员声称被一些文章漏掉的话,程研究员从何听来?既然‘一些文章把这句话漏掉了’,那就是存在没有把这句话漏掉的文章,请问这些文章在哪里?”

   
可见程光胜不是因为专业水平低,不是因为抹不开情面给骗局制造者一个交代,而是在主动制造骗局。从某种程度上说,程光胜的所作所为甚至比宋正海、蒋春暄等人还要恶劣,因为核酸营养品骗局已经从消费者手里骗取了大量金钱,危害了消费者的健康。核酸营养品骗局是本世纪初中国最大的、最恶劣的伪科学事件之一,完全可以和上个世纪的“水变油”事件相媲美,“水变油”浪费了国家数亿元的投资,而“核酸营养品”骗取了消费者十几亿元的金钱。最大的伪科学事件的主要支持者居然摇身一变也成了“反伪人士”,岂非咄咄怪事?

   
其实程光胜根本就没有改变其支持伪科学的立场。他虽然反对废除“伪科学”一词,但是在给“奥卡姆剃刀”的信中,他如此说:

   
“社会上造假风气,科学界经费被垄断的现象,学霸作风滋生等等,和打击伪科学有关系,但不是必然联系,充其量不过是某些人以此为大棒。”

   
他居然认为打击伪科学导致了“社会上造假风气,科学界经费被垄断的现象,学霸作风滋生等等”,并认为某些人以打击伪科学为大棒,这种观点,和那些叫嚣要
“废除伪科学”一词的人有什么区别?凡是那些认为在现在的中国有人以打击伪科学为大棒的人,都是因为自己搞伪科学被打击过的,程光胜也不例外。现在中国伪科学遍地都是,而公开站出来打击伪科学的,也就我们寥寥几个人,所以程光胜口中的“某些人”就是指我们这几个人(应当也包括已故邹承鲁院士,因为邹院士也认为核酸营养是伪科学),他的这句话就是冲着我们来的。这种人居然也被当成了“我方”人士,还不算闹剧吗?为避免此人真被当成“反伪人士”误导公众相信
“核酸营养”,有必要再来揭露一次这位伪科学家。

2007.1.2.

(XYS20070103)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



“一虎一席谈”中医、伪科学辩论节目线上收看

3 01 2007年


司马南:我为何质疑“北大教授”丁小平?

1 01 2007年
  我为何质疑“北大教授”丁小平?
  司马南
  关于凤凰卫视《一虎一夕谈》年末岁尾的“伪科学话题辩论”,有一则现场报道称,“双方几乎发生肢体冲突”。该报道透露,盖因司马南上场质疑丁小平北大教授身份引起

  过程,大抵不错。但是司马南为什么要质疑丁小平北大教授身份,文中未予详解,读者难免据此生出“司马氏过于突兀专横,简直面目可憎”的感受来。

  故此,司马氏不得不简释原由如下。
  壹
  节目录影之前,在化妆间,镜子里瞥见一男子也在化妆,便主动与之搭讪:“先生您是?”

  对方回答:“丁小平”。
  我脱口开了个玩笑:“您就是江湖上大名鼎鼎的丁小平啊?”———媒体上笔者给人留下的“怒目金刚”印象太深,其实,生活中我经常是一副嘻嘻哈哈的样子——熟料这位丁先生话音生冷距人千里:“江湖没好人,我不是江湖上的人”。

  “怎可如是讲,社会即江湖,江湖即社会”我补充道。
  丁先生忽地起身,甩门而去,根本不理我的话茬儿。
  至此,我脑子中依然没有意识到这位“回避江湖者”是何许人也,只是对此公举动,有些不解。

  进另一房间,陶世龙先生、赵南元先生、中科院生物所程先生等朋友均在,寒喧之中,忽而忆起,我靠,丁小平!不是那位么?

  此前,我在网上浏览过一个关于“中国百科全书式伟大学者“的宣传材料,因之肉麻、夸张、荒唐堪称鼎级,所以在意识深处尚残余一点记忆。

  拼凑记忆残片:①佳木斯农机学院出身;②带百余位不同学科的硕士、博士;③理工农医文史哲无所不通;④创立了自己的哲学体系、心理学体系;⑤当过中银集团总裁……

  或恐记忆有误,拨通友人电话,请代为“百度”。五分钟后,友人告之,司马记忆尚可,此人正是那个:“将带领人类走出蒙昧童年”、“中国学术界希望之星”的丁小平。学术头衔:北京大学社会经济与文化研究中心特聘教授。

  贰
  是时,辩论已经开始,主持人胡一虎热情向全球华人介绍说,右手边赵南元,清华大学教授,左手边丁小平,北京大学教授。

  赵丁PK之间,见丁说得不着边际,赵话里有话地叮一句“你可能是哲学家,或者,全能?”丁未接话,若有所思。

  袁钟博士上场后,再次质疑丁小平北京大学教授身份。丁义正辞严表示:“有一些不三不四的人,在网上造我的谣,这个,剧组侯宇洋编导已经跟北大方面作了核实验证,我不想多解释。”

  节目复得以继续。
  择一茬口,不知何故,主持人胡一虎即兴发挥一段,表现出了明显的倾向性。主持人:对自己不了解的事,应该有的正确态度,是去调查核实,看,我们剧组对丁小平先生的身份,即先行即做了调查。

  这一来,丁小平的北大教授身份,仿佛已成定论,场上所有人哑口无言。

  果真如此么?
  以我对北大的了解,此事殊为可疑;看场上丁氏的表演,益发难以置信。

  这时,丁小平正在胡诌他发现了科学研究有三个逻辑:科学逻辑、形象逻辑、原始逻辑。令人捧腹的臆想,不通也就罢了,他还要讥笑对面的赵南元、袁钟教授,“列维·布留尔的《原始逻辑》你读过吗?你差远了!”丁小平以先知与胜利者的姿态吼出这句类壮阳热昏的胡话后,身后的观众立刻附和并拼命鼓起掌来。

  面对如此不分里表无知无畏的豪言壮语,袁钟博士苦笑摇头做无奈状。

  在台下候场的我,费力找到了剧组负责核实丁小平北大教授身份的编导侯宇洋。从转播车上下来的小侯态度诚恳但言语不确。我问他究竟是在北大什么部门探得丁的身份,小侯诚实地说,没找到什么部门,是打了一个电话——原来剧组根据丁小平本人提供的电话,找到了一个据丁小平称是北大教授的刘爱民先生,而刘爱民则口头“证实”丁小平确为北京大学教授。

  噫唏,如果北大教授可以如此“验明正身”的话,今天晚上(2006年12月31日星期日)司马南即可同理证得俺是罗马教皇,您信不信?。

  叁
  终于到了喊我上场时间。
  与丁握手时,直视其目,见其目光游移。
  落座后,径直陈述适才对剧组调查之再调查,而后发问:“我依然对丁先生北京大学教授身份存疑,您可否用“是”或“不是”简洁作答?无论答案若何,均不影响我对您的尊重。”众人自发的嗡嗡声表现出对丁的期待。

  千钧一发之际,丁小平表现出了良好的专业素质。
  但见他接过话题,顾左右而言他,以密密实实没有缝隙的连珠话语,试图将话题引开。可是细心者会发现,他嘴说不停的同时,两手臂动作夸张,面部表情趋于僵硬。扯到哥白尼,扯到地心说,还往远了扯……于是,众人忿忿然。

  主持人顺势宣布休息几分钟。
  观众向丁发问:你到底是不是北大教授啊?
  疑其瞥见摄像机不在工作状态,丁小平瞬间现出凶狠爆发力:“我问你,你是人吗?你能证明吗?你能证明吗?”

  对方观众席上,若干人为丁护驾,蛙噪一片。其中一矮个身材单薄者口气尤其凶野:“干嘛,干嘛,有种下去单练!”

  丁某急速起身,向正前方观众怒目而视,大声喝斥“有人太庸俗……”

  丁愈发情绪激动起来:“你(指赵),我问你,你能证明你是教授吗?你能吗?……”

  赵南元坦言道:“当然能啦”,伸手便去掏工作证。
  丁小平立即拦住赵教授,改口厉声质问“我问,你能否证明你是人?”

  也太胡搅蛮缠了!我腾地站起来对丁嚷了一嗓子:“问你是不是北大教授呢,说实话不就完了么!”

  此刻,进入角色的我等全然不察,赶来现场采访的其他媒体记者兴奋异常,一片快门嵌动声,Tom网站邹波拍下大全景:我与丁某仅两米之遥,一个一时性起怒发冲冠,另个困兽犹斗血脉喷张。我想,这大约就是所谓“司马南丁小平几乎发生肢体冲突”的来由。

  肆
  事后,我打了一通电话,做了进一步调查,初步结果结果如下:
  1、关于“北京大学社会经济与文化研究中心”,知情者说,此乃前些年一下属学院某些人与校外公司合作之产物,后堕为打着北大旗号从事商业运作的组织,已给北大惹了不少麻烦,其根本没有评北大教授之权力。

  2、丁的材料中称自己毕业于中国医科院,系药学博士,经医科院彻查,1978-1997年硕士,1981-1999年博士,均无丁小平其人。

  3、中银集团一位领导证实,中银集团迄今未曾有过一个叫丁小平的总裁。

  4、北大某教授×××,是我的老朋友,他知道丁小平一些事,丁曾以高酬金请他去讲过课。问及对丁的评价,这位朋友报以一串“哈哈”大笑,说了一句:“也不容易啊”。

  5、河南友人称见过丁小平,北大社会经济与文化研究中心在河南办过班,全名为“MBA总裁班”,24天收费每人1.5万元,可发结业证,不发结业证每人收1.2万……

  伍
  1、丁小平是不是北大教授?到底是什么人?对我们讨论问题来说并不重要。其公民权利未被剥夺,即有言论自由,无论其持何种观点,无论其水平如何,无论其专业与否,甚至无论其道德操守如何,皆无碍也。

  但丁小平以北大教授身份出现在公共传媒平台上面示天下华人,并与清华大学教授PK伪科学话题,其身份似不应有伪。作为辩手,我等亦有索知丁氏其人真实身份之权力。

  2、丁的水平与德行大家已看够了,至少在此节目中的表现,让人不敢恭唯。北大教授也有水平不怎么样的,但是水平这么差,胆又这么大,撒谎不害怕的,俺还真是头一次见到。

  3、凤凰卫视也者,大台风范昭然,司马对其心有感激焉。您看,人家既辩论了世纪话题,让司马氏逞口舌之快,又顺手为北大正了名,复我北大之清誉。明知丁某不过葛优新戏《西望长安》一介男主角,却引而不发,故意留下蛛丝马迹让司马南们独享发现之快感,进而当面对质,诱其现形。如此江湖狠招儿,乃兵家千古不传之诈也。凤凰卫视操练得如此得心应手,足见其内家功夫了得。

  4、坦言讲,依小平仁兄以今时之笨功夫,在京城博得如是之声名,其成就不可谓不大也。然男人撒谎境界,犹似男人品位之高下,究竟大不同也。上品者若写意,信口诌之,听话听声,锣鼓听音,信不信由你;下品者若工笔,苦力描之,费心遮之,为一时痛快要再编一百个谎言去圆场,并一辈子为此担惊受怕。不知小平兄是否据此生发出新的哲学理论来,
吹牛切忌写真笔法,教训啊。
  5、纵丁氏智商再低,似也应知道这一分钟之后即被拆穿的把戏,风险该有多大。既如此,丁某为何要冒这么大的风险呢?我们知道,在儿童发展心理学中,有一种情况,幼童对外界的认知尚处在蒙昧时期,他们会天真地以为,此刻不为人知即等同于不为人知,故而,得过且过。心理学家将之概括为“逃避心理”。

  丁何以人到中年心理酷似幼童?这给心理学家们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是真的退行性心理使然,抑或另有原因,笔者颇为不解。孙时进、赵旭东、金盛华们,你们这些头顶光环的心理学家,何不锁定此公做一番学问!

  6、丁某敢说硬话,表达给人以自信之假象,故而被拥为“废伪”方一号辩手,但因其逻辑混乱,又累犯“幼童逃避心理”类低级错误,故而,非但未曾替宋振海们增誉,反而平添了一口心堵——这大约是“费伪”始作俑者们始料不及的。

  老宋同志啊,看来许多事,还是得自己来,临时从大街上找的雇佣军,多半靠不住。

  何祚庥院士说“废伪”甚为荒唐,丁小平今天又凑一趣,荒唐与否?列位看客固心知肚明也已。

  司马且去睡了,天亮即是新的一年。

(XYS20070101)


评《法制晚报》“极度自恋喊打假”

1 01 2007年
 【方舟子按:“独辟蹊径”、“极度自恋”、“上天入地地想无所顾忌地说”……这些编者按和记者评语,当然是不良媒体《法制晚报》和不良记者王海荣自己对着镜子写出来的,否则怎么会有如此“游戏文字一语惊人”、“独辟蹊径”要在“纷繁的新闻人物中找到那个可以攀附的大树”的妙文?如此“极度自恋”的媒体和记者,见到“方舟子引起了好多轩然大波”,首先想到的,当然“并不是有道理没道理”,而是“身段秀得不错”,否则小人之心往哪里度去?我曾经因为打假接受过《法制晚报》的几次采访,看在其母报《北京青年报》的份上帮过这份小报几次忙,现在才明白原来他们并不是真的想打假,而是“极度自恋”地想借打假的名义出名而在“不分青红皂白地说”、“胡思乱想”,因此敬请《法制晚报》的记者以后不要再来骚扰我,想“攀附大树”出名找别人去。】

诨说史 喊打假 游戏文字 一语惊人

法制晚报:王海荣 (06/12/30 17:25)

  当年明月:非恶搞也无PK 水木周平:砸“砖家”闹神秘
都市放牛:俏文字耍乞讨———
  编者按:网络江湖浪潮汹涌,成就了数不尽的英雄。他们站在风口浪尖上,风光无限。他们独辟蹊径,总能在一种走红方法之后立即推陈出新;他们极度自恋,总能在13亿人中发扬光大自己身上的优点;他们眼光敏锐,总能在纷繁的新闻人物中找到那个可以攀附的大树。2006年还走超级女声路线吗?过时了;裸体秀?老套了;行为艺术?没人看了;2006年,靠什么出名?

  年终话题:
  2006年你出名了吗?

  你既不想被搞也不想恶搞,可又挡不住出名的风潮。于是,玩玩文字,来点学术,再标点新立个异,吓吓人,观众引来了,论战展开了,你就可以支着腮帮子,对着刷新率日增一万的效果乐翻天,就等着一帮出版商上赶着找你出书。

  历史通俗派
  当年明月:蜻蜓点水 非恶搞无PK
  关键词:百万点击 明矾
  出名地:天涯论坛
  代表作:《好看历史——明朝那些事儿》
  成名秘笈:
  话说当年,风和日暖嫩柳舞丝。一个斑竹明月,天涯博史有名,人称“当年明月”。专注明史,非恶搞,无PK。

  首先人家名字起得好,古龙不是有《天涯明月刀》吗?人家的成名,自有大侠的传奇色彩。接着,他因点击率暴涨而引起网友质疑,数番论战,人气狂飙。当年明月,如今走红。于是有当年明月自己的说法:“明朝的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很好看。”

  一个网友说:“文化不单要创造,还要传播!历史又何尝不是如此?”自古道“无巧不成书”,又一位东东,不端不正,正合了此意。

  貌似老鹰派
  方舟子:上天入地地想 无所顾忌地说
  关键词:打假还是打架
  出名地:不详
  代表作:说了也白说,n多
  成名秘笈:
  中医批判、保健骗局、学术打假、新闻打假……你不要以为咱们要将3·15进行到底,这些都是方舟子博客上的文章分类。

  关于他,有这么一句素材:“要敢说,而且要无所顾忌地说,要敢想,而且要上天入地地想。”所以,关于他,咱们要敢说——不分青红皂白地说;敢想——哪怕是胡思乱想。比如,方舟子引起了好多轩然大波,让人首先想到的,并不是有道理没道理,而是——这位“爷”身段秀得不错。

  神秘高人派
  水木周平:凭良心说话 就找“砖家”麻烦
  关键词:中国白领99%正走向破产
  出名地:忽略不计
  代表作:涉及领域极广,包含教育、地产、互联网、文学、社会学等,每一篇均极为专业

  成名秘笈:
  “生活是一面镜子,你用什么样的眼光去看待生活,生活就会还你一个什么样的自己。”这是水木周平在博客上写的水木格言。

  他被称为神秘的“砖家杀手”,他在百度贴吧内留言说:“现在社会上制造舆论的专家没一个是摸着良心说话的。全是拍砖,一砖头把老百姓脑袋拍晕了就开始骗钱。所以要警惕各种‘砖家’言论!”水木周平的文章专业,人影却不专业。不仅找不到他的个人介绍,而且因其神秘,造就了诸多推理和猜测,这也算走红的一个重要猎奇手段吧!

  嬉笑怒骂派
  都市放牛:深谙网络规则 玩弄经典网语
  关键词:网络潜规则
   
出名地:西祠
  代表作:哪篇都很“牛”
  成名秘笈:
  一位充满个性、形象独特的网络红人。由于经商失败,于2006年6月6日,在一家网站上开设了“菜刀门”,打出“中国第一文字乞讨博客”的招牌。凭着俏皮的文字和不寻常的经历,瞬间红遍网络。

  他深知网络的文法和适当规则,把网语玩弄得淋漓尽致。按照文学评论家王干的说法,“文字虽然嬉皮笑脸,可在文字的皱纹里有一种难以言说的沧桑,这种沧桑不是痛苦,而是不舒展的折叠。”他的一些漫不经心的简短话语,有如经典短信,例如我惟一的缺点是纯洁。

  文/戴鹏飞
  学术成名四部曲
  想成精先灌墨水
  再添定力
  胸中要灌全世界的“墨”
  学术圈不是好糊弄的,您不是学贯东西,戏通南北,怎么也得满腹经纶,学富五车。要是这些您都不具备,那就得先回个炉,从小学一年级读起,请几十个国家的家教,家教得博导起步。

  欲造势先造型
  不鸣则已,一鸣就要惊人。得会拾掇自己,生旦净末丑虽然都是唱戏,可各有各的戏路,拎出来都是角儿。把自己往“角儿”上捧,就得找准戏路。你是玩学术还是玩文字,是玩语言还是玩概念,是玩恶俗还是玩高深,自己心里得门儿清,然后,可着劲往上整。

  向一切正常秩序宣战
  有文有型,别等了,吹响战斗的号角。不怕声响大,要整就整个天翻地覆。大众恐慌,那是必然,全民抑郁,那是肯定的。当然,也能以权威痛斥的极不严肃的态度,说明朝、清朝或某某朝的那些事,思路要完整,逻辑要清晰,要让世人觉得不知道这本书的内容都抬不起头;弄个把畅销书,也绝不让自己沦落为畅销书作者,一定高举“卖艺不卖身”的大旗,保持低调。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帮派林立是江湖,刀光剑影是常景。但凡文化人都不愿做跳梁小丑,掐架是市井村夫才干的。你得定力十足,该唬人唬人、该说故事说故事,骂破天了也别吱声,潜心钻研才是正路。隔段时间扔个学术炸弹,不求死伤,但求温室效应慢中有增。市场成熟了,人多势众了,您就成精了。

(XYS20070101)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